CN111971874B - 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1874B
CN111971874B CN201980022520.3A CN201980022520A CN111971874B CN 111971874 B CN111971874 B CN 111971874B CN 201980022520 A CN201980022520 A CN 201980022520A CN 111971874 B CN111971874 B CN 1119718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portions
rotor
outer side
rotor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25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71874A (zh
Inventor
一圆明
金城秀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971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1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71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1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转子具有:轴,其具有中心轴线;转子铁芯;磁铁部,其在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面上沿周向和轴向分别排列地设置有多个;以及片状的多个磁性部,它们设置于多个磁铁部中的规定的多个磁铁部的径向外侧面。多个磁铁部具有:多个第1磁铁部,它们在磁铁部的径向外侧面中的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有磁性部;以及多个第2磁铁部,它们在磁铁部的径向外侧面上不配置磁性部。在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面中的沿着轴向的第1部分,第1磁铁部沿周向排列,在沿着轴向的与第1部分不同的第2部分,第2磁铁部沿周向排列。沿轴向观察时,第1部分的第1磁铁部与第2部分的第2磁铁部重叠配置。

Description

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马达具有转子和定子。转子具有至少一个磁铁。要想降低马达产生的振动和噪音,需要降低齿槽扭矩和扭矩波动双方。
现有的马达通过设置使得产生相位反转的突起或倾斜(skew)来降低齿槽扭矩。关于倾斜,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另外,通过提高感应电压的正弦波率来降低扭矩波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4148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关于齿槽扭矩,通常的应对是通过施加倾斜以产生逆相位,从而消除齿槽扭矩,但存在由于施加倾斜而导致扭矩降低这样的问题。另外,齿槽扭矩和扭矩波动对于倾斜角存在相反的关系,因而难以使齿槽扭矩和扭矩波动双方均降低。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在抑制扭矩降低的同时降低齿槽扭矩、并且能够降低扭矩波动的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转子具有:轴,其具有中心轴线;转子铁芯,其与所述轴固定;磁铁部,其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面上沿周向和轴向分别排列地设置有多个;以及片状的多个磁性部,它们设置于多个所述磁铁部中的规定的多个所述磁铁部的径向外侧面,多个所述磁铁部具有:多个第1磁铁部,它们在所述磁铁部的径向外侧面中的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有所述磁性部;以及多个第2磁铁部,它们在所述磁铁部的径向外侧面上不配置所述磁性部,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面中的沿着轴向的第1部分,所述第1磁铁部沿周向排列,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面中的沿着轴向的与所述第1部分不同的第2部分,所述第2磁铁部沿周向排列,沿轴向观察时,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第1磁铁部与所述第2部分的所述第2磁铁部重叠配置。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上述转子;以及定子,其与上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具有上述马达。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能够在抑制扭矩降低的同时降低齿槽扭矩,并且能够降低扭矩波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转子和马达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沿图1的III-III线的截面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示出沿图1的IV-IV线的截面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齿槽扭矩的波形的曲线图。
图6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扭矩波动的波形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转子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的轴向、即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作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作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Z)相当于轴向一侧,下侧(-Z)相当于轴向另一侧。另外,“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仅是用于对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具有转子20、定子30、壳体11以及多个轴承15、16。如图1至图4所示,转子20具有轴21、转子铁芯22、多个磁铁部23a、23b以及多个磁性部24,其中,该轴21具有中心轴线J。磁性部24设置于多个磁铁部23a、23b中的规定的多个磁铁部23a的径向外侧面。另外,转子20具有罩部25。
轴21沿着中心轴线J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轴21呈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由多个轴承15、16对轴21进行支承,使得该轴21绕中心轴线J旋转自如。多个轴承15、16在轴向上彼此隔开间隔而配置,并被壳体11支承。壳体11呈筒状。
轴21通过压入或粘接等而固定于转子铁芯22。即,转子铁芯22与轴21固定。另外,轴21也可以经由树脂部件等而固定于转子铁芯22。即,轴21直接或者间接地固定于转子铁芯22。轴21不限于上述圆柱状,例如也可以呈筒状。
转子铁芯22例如是将多个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构成的层叠钢板。转子铁芯22呈筒状。沿轴向观察时,转子铁芯22的外形为多边形状。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平面部22a。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转子铁芯22的外形为八边形状。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八个平面部22a。平面部22a呈沿与径向垂直的方向扩展的平面状。平面部22a在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沿轴向延伸。平面部22a配置于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的整个轴向范围。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平面部22a的轴向上的长度大于周向上的长度。
转子铁芯22具有贯通孔22h、孔部22b以及槽部22c。沿轴向观察时,贯通孔22h配置于转子铁芯22的中心部。贯通孔22h沿轴向贯通转子铁芯22。在贯通孔22h中插入有轴21。
孔部22b沿轴向贯通转子铁芯22。多个孔部22b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于转子铁芯22。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孔部22b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于转子铁芯22。沿轴向观察时,孔部22b为圆形状。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孔部22b对转子铁芯22进行减重,从而能够实现转子铁芯22的轻量化和材料费削减。
槽部22c从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向径向内侧凹陷并沿轴向延伸。槽部22c配置于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的整个轴向范围。槽部22c在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上配置于沿周向相邻的一对平面部22a彼此之间,并在径向外侧开口。多个槽部22c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于转子铁芯22。槽部22c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于转子铁芯22。槽部22c的槽宽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小。沿轴向观察时,槽部22c为楔形形状。
磁铁部23a、23b是永磁铁。磁铁部23a、23b在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上沿周向和轴向分别排列地设置有多个。磁铁部23a、23b设置于平面部22a。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沿轴向排列的磁铁部23a、23b彼此在轴向上相互不隔开间隙地配置。沿周向排列的磁铁部23a、23a彼此和磁铁部23b、23b彼此沿周向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沿周向相邻的一对磁铁部23a、23a彼此之间配置有槽部22c。在沿周向相邻的一对磁铁部23b、23b彼此之间配置有槽部22c。
磁铁部23a、23b呈板状。磁铁部23a、23b呈四边形板状。磁铁部23a、23b的板面朝向径向。沿轴向观察时,磁铁部23a、23b的周向上的长度大于径向上的长度。磁铁部23a、23b的径向上的厚度随着从周向的两端部朝向中央部侧(周向的内侧)而变大。
沿轴向观察时,磁铁部23a、23b的径向内侧面呈直线状。磁铁部23a、23b的径向内侧面呈沿与径向垂直的方向扩展的平面状。磁铁部23a、23b的径向内侧面与平面部22a接触。沿轴向观察时,磁铁部23a、23b的径向外侧面呈凸曲线状。沿轴向观察时,磁铁部23a、23b的径向外侧面呈向径向外侧凸出的曲面状。
多个磁铁部23a、23b具有多个第1磁铁部23a和多个第2磁铁部23b。第1磁铁部23a在磁铁部23a的径向外侧面中的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有磁性部24。第1磁铁部23a例如可被称作埋入磁铁型(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IPM)。第2磁铁部23b在磁铁部23b的径向外侧面上不配置磁性部24。第2磁铁部23b的径向外侧面与定子30的后述的齿31b在径向上对置。磁铁部23b例如可被称作表面磁铁型(Surface Permanent Magnet:SPM)。
磁性部24是磁性体(强磁性体)制的,例如是铁制、不锈钢制、钢制等的。磁性部24呈片状。本实施方式的“片状”是包括板状、膜状的概念。磁性部24的片材面(板面、膜面)朝向径向。沿轴向观察时,磁性部24的径向内侧面呈凹曲线状。沿轴向观察时,磁性部24的径向内侧面呈向径向外侧凹陷的曲面状。磁性部24的径向内侧面与第1磁铁部23a的径向外侧面接触。沿轴向观察时,磁性部24的径向外侧面呈凸曲线状。沿轴向观察时,磁性部24的径向外侧面呈向径向外侧凸出的曲面状。磁性部24的径向外侧面与定子30的后述的齿31b在径向上对置。
磁性部24配置于第1磁铁部23a的径向外侧面中的沿着周向的一半以上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性部24配置于第1磁铁部23a的径向外侧面的整个周向范围。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1磁铁部23a与磁性部24在周向上的对位,简化了制造。详细而言,第1磁铁部23a的径向外侧面的周向上的全长与磁性部24的周向上的全长彼此相同。沿径向观察时,第1磁铁部23a的周向上的两端与磁性部24的周向上的两端重叠配置。
沿径向观察时,第1磁铁部23a的周向上的两端与平面部22a的周向上的两端部重叠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平面部22a的周向上的两端的各周向位置配置在比第1磁铁部23a的周向上的两端的各周向位置分别稍靠周向的外侧的位置。即,平面部22a的周向上的长度大于第1磁铁部23a的周向上的长度。
沿径向观察时,第2磁铁部23b的周向上的两端与平面部22a的周向上的两端部重叠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平面部22a的周向上的两端的各周向位置配置在比第2磁铁部23b的周向上的两端的各周向位置分别稍靠周向的外侧的位置。即,平面部22a的周向上的长度大于第2磁铁部23b的周向上的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磁铁部23a的形状与第2磁铁部23b的形状彼此相同。第1磁铁部23a的周向上的长度与第2磁铁部23b的周向上的长度彼此相同。第1磁铁部23a的径向上的厚度与第2磁铁部23b的径向上的厚度彼此相同。第1磁铁部23a的体积与第2磁铁部23b的体积彼此相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第1磁铁部23a和第2磁铁部23b共用部件化。由此,能够更稳定地得到后述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在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中的沿着轴向的第1部分(第1段,第1区域)S1,第1磁铁部23a沿周向排列。在第1部分S1,在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上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第1磁铁部23a。在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中的沿着轴向的与第1部分S1不同的第2部分(第2段,第2区域)S2,第2磁铁部23b沿周向排列。在第2部分S2,在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上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第2磁铁部23b。
沿轴向观察时,第1部分S1的第1磁铁部23a与第2部分S2的第2磁铁部23b重叠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轴向观察时,第1部分S1的第1磁铁部23a的周向上的中心部与第2部分S2的第2磁铁部23b的周向上的中心部彼此重叠配置。另外,沿轴向观察时,第1部分S1的第1磁铁部23a的周向上的两端部与第2部分S2的第2磁铁部23b的周向上的两端部彼此重叠配置。因此,磁铁部23a、23b没有被施加倾斜,磁铁部23a、23b沿轴向笔直地排列。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具有转子20的马达10的齿槽扭矩的波形的曲线图。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扭矩波动的波形的曲线图。图5和图6分别示出45°的角度左右的波形。如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不对磁铁部23a、23b施加倾斜,也能够使齿槽扭矩产生逆相位。即,由于在第1部分S1产生的齿槽扭矩和在第2部分S2产生的齿槽扭矩以作为彼此的逆相位的形式产生,因此它们相互抵消,能够将合成齿槽扭矩波形的变动幅度(合成齿槽扭矩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抑制得较小。另外,能够使扭矩波动产生逆相位。即,由于在第1部分S1产生的扭矩波动和在第2部分S2产生的扭矩波动以作为彼此的逆相位的形式产生,因此它们相互抵消,能够将合成扭矩波动波形的变动幅度(合成扭矩波动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抑制得较小。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抑制扭矩降低的同时降低齿槽扭矩,并且能够降低扭矩波动。而且,能够降低马达10产生的振动和噪音。
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沿轴向排列的第1部分S1的第1磁铁部23a和第2部分S2的第2磁铁部23b是一个部件的一部分。详细而言,在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的多个平面部22a分别设置有在平面部22a的轴向全长范围延伸的磁铁部件。而且,在磁铁部件中的沿着轴向的第1部分S1配置有第1磁铁部23a,在第2部分S2配置有第2磁铁部23b。即,磁铁部件中的第1部分S1相当于第1磁铁部23a,第2部分S2相当于第2磁铁部23b。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削减部件数量,使制造容易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上,第1部分S1和第2部分S2沿轴向交替排列地各配置有相同数量。即,第1部分S1的数量与第2部分S2的数量之和为偶数,并且第1部分S1和第2部分S2沿轴向交替排列。由此,易于更稳定地得到能够降低齿槽扭矩和扭矩波动的上述作用效果。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在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上,第1部分S1和第2部分S2沿轴向排列地各配置有一个。因此,通过简单的构造而得到了上述的作用效果。
如图2所示,罩部25呈以中心轴线J作为中心的筒状。罩部25呈大致圆筒状。罩部25呈有底筒状(有顶筒状)。罩部25具有底壁部(顶壁部)25a和周壁部25b。
底壁部25a呈板面朝向轴向的圆板状。底壁部25a与转子铁芯22的朝向轴向的端面对置。周壁部25b从底壁部25a的外周部沿轴向延伸。周壁部25b具有位于转子铁芯22和磁铁部23a的径向外侧的部分。即,罩部25具有位于转子铁芯22和磁铁部23a的径向外侧的部分。周壁部25b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磁性部24以及分别配置在沿周向相邻的一对磁性部24彼此之间的多个开口部25c。即,磁性部24是罩部25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从径向外侧包围转子铁芯22和磁铁部23a的罩部25的一部分,设置有磁性部24。因此,磁性部24也具有从径向外侧按压第1磁铁部23a的功能。即,能够利用磁性部24来抑制第1磁铁部23a向径向外侧移动。另外,能够将多个磁性部24同时(在一个工序中)配置于第1磁铁部23a的径向外侧面,制造容易。
开口部25c沿径向贯通周壁部25b。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开口部25c呈沿轴向延伸的缝状。沿径向观察时,开口部25c与槽部22c重叠配置。即,槽部22c经由开口部25c而向径向外侧露出。
图7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转子20的变形例。该转子20具有树脂模制部26。树脂模制部26设置于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多个树脂模制部26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于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树脂模制部26沿着槽部22c延伸。树脂模制部26是通过将熔融的树脂与转子铁芯22一同嵌件成型并固化而形成的。
树脂模制部26具有锚部26a和移动抑制部26b。锚部26a是通过将熔融的树脂填充于槽部22c中并固化而形成的。锚部26a沿轴向延伸。锚部26a的周向上的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变大。移动抑制部26b位于比锚部26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与锚部26a相连。移动抑制部26b配置于树脂模制部26的径向外侧的端部。移动抑制部26b相对于锚部26a分别朝向周向的两侧(一侧和另一侧)突出。移动抑制部26b呈板面朝向径向的板状。移动抑制部26b沿轴向延伸。移动抑制部26b在与平面部22a之间隔开间隔地配置于平面部22a的径向外侧。沿径向观察时,移动抑制部26b与平面部22a重叠配置。
在形成了树脂模制部26之后,将磁铁部23a、23b(磁铁部件)插入于平面部22a与移动抑制部26b之间。将磁铁部23a、23b例如压入于平面部22a与移动抑制部26b之间。然后,将罩部25从轴向覆盖转子铁芯22,使周壁部25b与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嵌合。此时,磁性部24插入于磁铁部23a与移动抑制部26b之间。磁性部24例如压入于磁铁部23a与移动抑制部26b之间。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设置有楔形形状的槽部22c,能够使树脂模制部26发挥功能。即,能够设置防止相对于槽部22c在径向上脱落的树脂模制部26。而且,能够利用树脂模制部26从径向外侧按压磁铁部23a、23b和磁性部24,能够抑制磁铁部23a、23b和磁性部24向径向外侧移动。
如图1所示,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1、绝缘件30Z以及多个线圈30C。定子铁芯31呈以中心轴线J作为中心的环状。定子铁芯31在转子20的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0。定子铁芯31与转子2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即,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转子铁芯22例如是将多个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构成的层叠钢板。
定子铁芯31具有大致环状的铁芯背部31a和多个齿31b。在本实施方式中,铁芯背部31a呈以中心轴线J作为中心的圆环状。齿31b从铁芯背部31a的径向内侧面向径向内侧延伸。铁芯背部31a的外周面与壳体11的周壁部的内周面固定。多个齿31b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于铁芯背部31a的径向内侧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齿31b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
绝缘件30Z安装于定子铁芯31。绝缘件30Z具有覆盖齿31b的部分。绝缘件30Z的材料例如是树脂等绝缘材料。
线圈30C安装于定子铁芯31。多个线圈30C隔着绝缘件30Z安装于定子铁芯31。多个线圈30C是通过将导线隔着绝缘件30Z卷绕于各齿31b而构成的。
接下来,对搭载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马达10搭载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搭载于汽车的车轮的操舵机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是通过液压来减轻操舵力的装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具有马达10、操舵轴114、油泵116以及控制阀117。
操舵轴114将来自方向盘111的输入传递给具有车轮112的车轴113。油泵116使动力缸115产生液压,该动力缸115向车轴113传递基于液压的驱动力。控制阀117对油泵116的油进行控制。在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中,搭载有马达10作为油泵116的驱动源。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因此,得到了实现与上述马达10相同的效果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像下述所说明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变更等。
磁铁部23a、23b的各形状和磁性部24的形状不限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例子。第1磁铁部23a的形状和第2磁铁部23b的形状也可以互不相同。例如,也可以是,第1磁铁部23a的径向上的厚度和磁性部24的径向上的厚度之和与第2磁铁部23b的径向上的厚度彼此相同。在该情况下,能够使转子20与从径向外侧与转子20对置的定子30的径向上的间隙在第1部分S1和第2部分S2均等化。
也可以代替在转子20设置树脂模制部26、或者在设置有树脂模制部26的同时,通过粘接等而将在径向上相互接触的平面部22a、磁铁部23a、23b以及磁性部24彼此固定起来。
罩部25也可以不具有开口部25c。在该情况下,罩部25也可以不具有底壁部25a,而仅由周壁部25b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在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上,第1部分S1和第2部分S2沿轴向排列地各配置有一个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上,至少一个第1部分S1和至少一个第2部分S2沿轴向排列地配置有总计三个。这样,在第1部分S1和第2部分S2沿轴向排列地配置有总计三个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上述的作用效果。另外,在该情况下,在总计三个的部分S1、S2,在径向上层叠的第1磁铁部23a和磁性部24的组在沿轴向排列的每一列中配置有一组或两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了马达10搭载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的一例,但不限于此。马达10例如能够用于泵、制动器、离合器、吸尘器、干燥器、吊扇、洗衣机以及冰箱等多种设备。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组合在上述实施方式、变形例以及补充说明等中所说明的各结构(构成要素),并且,也可以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另外,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定,而仅受权利要求书限定。
标号说明
10:马达;20:转子;21:轴;22:转子铁芯;22b:孔部;22c:槽部;23a、23b:磁铁部;23a:第1磁铁部;23b:第2磁铁部;24:磁性部;25:罩部;30:定子;100:电动助力转向装置;J:中心轴线;S1:第1部分;S2:第2部分。

Claims (15)

1.一种转子,其具有:
轴,其具有中心轴线;
转子铁芯,其与所述轴固定;
磁铁部,其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面上沿周向和轴向分别排列地设置有多个;以及
片状的多个磁性部,它们设置于多个所述磁铁部中的规定的多个所述磁铁部的径向外侧面,
多个所述磁铁部具有:
多个第1磁铁部,它们在所述磁铁部的径向外侧面中的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有所述磁性部;以及
多个第2磁铁部,它们在所述磁铁部的径向外侧面上不配置所述磁性部,
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面中的沿着轴向的第1部分,所述第1磁铁部沿周向排列,
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面中的沿着轴向的与所述第1部分不同的第2部分,所述第2磁铁部沿周向排列,
沿轴向观察时,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第1磁铁部与所述第2部分的所述第2磁铁部重叠配置,
各磁性部覆盖所述第1磁铁部的径向外侧面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中,
沿轴向观察时,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第1磁铁部的周向上的中心部与所述第2部分的所述第2磁铁部的周向上的中心部彼此重叠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中,
沿轴向观察时,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第1磁铁部的周向上的两端部与所述第2部分的所述第2磁铁部的周向上的两端部彼此重叠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中,
沿轴向排列的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第1磁铁部和所述第2部分的所述第2磁铁部是一个部件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中,
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面上,所述第1部分和所述第2部分沿轴向交替排列地各配置有相同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其中,
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面上,所述第1部分和所述第2部分沿轴向排列地各配置有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中,
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面上,至少一个所述第1部分和至少一个所述第2部分沿轴向排列地配置有总计三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具有罩部,该罩部具有位于所述转子铁芯和所述磁铁部的径向外侧的部分,
所述磁性部是所述罩部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1磁铁部的径向上的厚度与所述第2磁铁部的径向上的厚度彼此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1磁铁部的径向上的厚度和所述磁性部的径向上的厚度之和与所述第2磁铁部的径向上的厚度彼此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铁芯具有沿轴向贯通所述转子铁芯的孔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孔部在所述转子铁芯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铁芯具有从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面向径向内侧凹陷并沿轴向延伸的槽部,
所述槽部配置在沿周向相邻的一对所述磁铁部彼此之间并在径向外侧开口,该槽部的槽宽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小。
14.一种马达,其具有:
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以及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
15.一种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马达。
CN201980022520.3A 2018-03-30 2019-03-29 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Active CN1119718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8030 2018-03-30
JP2018-068030 2018-03-30
PCT/JP2019/013935 WO2019189728A1 (ja) 2018-03-30 2019-03-29 ロータ、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1874A CN111971874A (zh) 2020-11-20
CN111971874B true CN111971874B (zh) 2024-02-02

Family

ID=68061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2520.3A Active CN111971874B (zh) 2018-03-30 2019-03-29 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9189728A1 (zh)
CN (1) CN111971874B (zh)
WO (1) WO20191897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1200050A1 (zh) * 2020-03-31 2021-10-07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3864A (ja) * 2002-06-14 2004-01-22 Meidensha Corp 永久磁石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JP2004222467A (ja) * 2003-01-17 2004-08-05 Asmo Co Ltd 埋込磁石型モータ
JP2004343886A (ja) * 2003-05-15 2004-12-02 Asmo Co Ltd 埋込磁石型モータ
JP2011135735A (ja) * 2009-12-25 2011-07-07 Nsk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用ロータ、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並びにブラシレスモータ用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4054237A (zh) * 2012-02-17 2014-09-1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转子铁芯、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CN104756368A (zh) * 2013-05-21 2015-07-0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转子以及马达
CN105229906A (zh) * 2013-04-22 2016-01-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磁体型电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72034A (ja) * 2001-03-07 2002-09-20 Isuzu Ceramics Res Inst Co Ltd マグネットロ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高出力交流機
TWI356562B (en) * 2008-02-04 2012-01-11 System General Corp Motor rotor
WO2015004745A1 (ja) * 2013-07-10 2015-01-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及び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3864A (ja) * 2002-06-14 2004-01-22 Meidensha Corp 永久磁石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JP2004222467A (ja) * 2003-01-17 2004-08-05 Asmo Co Ltd 埋込磁石型モータ
JP2004343886A (ja) * 2003-05-15 2004-12-02 Asmo Co Ltd 埋込磁石型モータ
JP2011135735A (ja) * 2009-12-25 2011-07-07 Nsk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用ロータ、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並びにブラシレスモータ用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4054237A (zh) * 2012-02-17 2014-09-1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转子铁芯、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CN105229906A (zh) * 2013-04-22 2016-01-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磁体型电动机
CN104756368A (zh) * 2013-05-21 2015-07-0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转子以及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1874A (zh) 2020-11-20
JPWO2019189728A1 (ja) 2021-04-01
WO2019189728A1 (ja) 2019-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95736B (zh) 转子、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0971034B (zh) 马达
CN111971874B (zh) 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0214405B (zh) 马达
CN111919361B (zh) 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1903040B (zh) 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2368910B (zh) 转子和马达
CN111108665B (zh) 转子、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1742467B (zh) 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1903039A (zh) 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3472169B (zh) 马达
JP2020010452A (ja) ロータ、モータ
CN113472168B (zh) 马达
CN110120714B (zh) 外转子型旋转电机
CN113472169A (zh) 马达
CN113472110A (zh) 马达
CN113472109A (zh) 马达
WO2019069547A1 (ja) ロータ、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12400268A (zh) 定子和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