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2110B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2110B
CN113472110B CN202110330656.XA CN202110330656A CN113472110B CN 113472110 B CN113472110 B CN 113472110B CN 202110330656 A CN202110330656 A CN 202110330656A CN 113472110 B CN113472110 B CN 1134721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outer core
magnetic pole
circumferential
cor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3065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2110A (zh
Inventor
荒尾侑典
一圆明
绵引正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472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21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21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21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8Surface mounted magnets; Inset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马达,其具有定子和沿轴向层叠的一对转子。转子具有:内铁芯部;第一外铁芯部;第二外铁芯部;第一磁铁,其配置于比第一外铁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以及第二磁铁,其在径向上配置于内铁芯部与第二外铁芯部之间。由沿径向排列的第一外铁芯部和第一磁铁构成的第一磁极部与由沿径向排列的第二磁铁和第二外铁芯部构成的第二磁极部沿周向交替配置。一对转子中的一方的第一磁极部与另一方的第二磁极部沿轴向排列配置,并且彼此的周向位置相同。第二磁极部具有:第一面,其朝向径向外侧;以及一对第二面,它们朝向径向外侧,在周向上夹持第一面并且位于比第一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二外铁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向尺寸比第二磁铁的周向尺寸短。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马达具有转子和定子。马达能够通过降低齿槽扭矩来抑制振动或噪音。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在以往的马达中,对转子和定子设置级偏斜(stage skew)来降低齿槽扭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59492号公报
如果设置偏斜,则马达的制造工序会增加,从而生产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降低齿槽扭矩而无需设置偏斜的马达。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马达,其具有:筒状的定子;以及一对转子,它们位于比所述定子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该一对转子沿轴向层叠。所述转子具有:内铁芯部;第一外铁芯部,其位于比所述内铁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第二外铁芯部,其位于比所述内铁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在周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外铁芯部不同的位置;第一磁铁,其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外铁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以及第二磁铁,其在径向上配置于所述内铁芯部与所述第二外铁芯部之间。由沿径向排列的所述第一外铁芯部和所述第一磁铁构成的第一磁极部与由沿径向排列的所述第二磁铁和所述第二外铁芯部构成的第二磁极部沿周向交替配置。一对所述转子中的一方的所述第一磁极部与另一方的所述第二磁极部沿轴向排列配置,并且彼此的周向位置相同。所述第二磁极部具有:第一面,其朝向径向外侧;以及一对第二面,它们朝向径向外侧,在周向上夹持所述第一面并且位于比所述第一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所述第二外铁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向尺寸比所述第二磁铁的周向尺寸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能够降低齿槽扭矩而无需设置偏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1的III-III剖面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1的IV-IV剖面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马达的转子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马达的转子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马达的转子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马达,20:转子,20A:第一转子,20B:第二转子,24:内铁芯部,24c:台座部(第二磁铁台座部),25:第一外铁芯部,26:第二外铁芯部,26a:第二外铁芯主体,26b:凸缘部,26c:侧面,27:第一磁铁,28:第二磁铁,28a:第二磁铁的径向外侧面,30:定子,51:第一磁极部,52:第二磁极部,61:第一面,62:第二面,J: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1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马达10的中心轴线J所延伸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为上下方向。上侧(+Z)相当于轴向一侧,下侧(-Z)相当于轴向另一侧。另外,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径向中的靠近中心轴线J的方向称为径向内侧,将远离中心轴线J的方向称为径向外侧。另外,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另外,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仅是用于对各部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具有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筒状的定子30、位于比定子30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转子20、壳体11以及多个轴承15、16。马达10是内转子型的马达。转子20相对于定子30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进行旋转。
壳体11收纳转子20和定子30。壳体11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壳体11具有周壁11a、顶壁11b、底壁11c以及轴承保持壁部11d。周壁11a呈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顶壁11b封闭周壁11a的上侧的开口。底壁11c封闭周壁11a的下侧的开口。底壁11c保持轴承16。轴承保持壁部11d与周壁11a固定。轴承保持壁部11d保持轴承15。
转子20沿轴向排列地设置有一对。一对转子20沿轴向层叠。如图1和图2所示,一对转子20具有第一转子20A和在轴向上配置于与第一转子20A不同的位置的第二转子20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子20A位于比第二转子20B靠上侧的位置,第二转子20B位于比第一转子20A靠下侧的位置。
转子20具有轴21、转子铁芯22、位于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端部并沿周向排列配置的多个磁铁23、槽部29以及保持架40。转子铁芯22具有内铁芯部24、第一外铁芯部25以及第二外铁芯部26。多个磁铁23具有第一磁铁27和第二磁铁28。即,转子20具有内铁芯部24、第一外铁芯部25、第二外铁芯部26、第一磁铁27以及第二磁铁28。
轴21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并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另外,轴21也可以呈圆筒状。轴21被多个轴承15、16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J旋转。多个轴承15、16沿轴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并被壳体11支承。即,轴21经由多个轴承15、16被壳体11支承。
转子铁芯22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转子铁芯22是磁性体(强磁性体)制的,例如是铁制、钢制、不锈钢制等。转子铁芯22是通过多个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构成的。转子铁芯22的外径比轴21大。转子铁芯22的轴向的长度比轴21小。转子铁芯22的内周面与轴21的外周面固定。转子铁芯22通过压入和粘接等与轴21固定。转子铁芯22在轴向上位于一对轴承15、16之间。
如图3和图4所示,内铁芯部24构成转子铁芯22中的径向内侧部分。内铁芯部24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内铁芯部24具有轴孔24a、减重孔24b以及台座部24c。即,转子20具有台座部24c。轴孔24a位于中心轴线J上,并沿轴向贯穿内铁芯部24。在轴孔24a中插入有轴21。减重孔24b沿轴向贯穿内铁芯部24。减重孔24b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多个减重孔24b沿周向等间距地排列。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减重孔24b,能够实现转子20的轻量化和材料费降低。
台座部24c配置于内铁芯部24的径向外端部。台座部24c向径向外侧突出。台座部24c从径向内侧与第二磁铁28接触。为了与后述的第一磁铁台座部25b进行区分,台座部24c也可以改称为第二磁铁台座部24c。台座部24c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转子20上沿周向等间距地设置有四个台座部24c。台座部24c与后述的第一磁铁台座部25b沿周向交替排列。台座部24c的周向的尺寸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小。
第一外铁芯部25构成转子铁芯22中的径向外侧部分的一部分。第一外铁芯部25位于比内铁芯部24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第一外铁芯部25在周向的一部分处从内铁芯部24向径向外侧突出。第一外铁芯部25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转子20上沿周向等间距地设置有四个第一外铁芯部25。
第二外铁芯部26构成转子铁芯22中的径向外侧部分的一部分。第二外铁芯部26位于比内铁芯部24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在周向上配置于与第一外铁芯部25不同的位置。第二外铁芯部26配置于在周向的一部分处向径向外侧远离内铁芯部24的位置。第二外铁芯部26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转子20上沿周向等间距地设置有四个第二外铁芯部26。在各转子20中,第一外铁芯部25与第二外铁芯部26沿周向交替排列。
第一外铁芯部25和第二外铁芯部26中的至少一方与内铁芯部24是一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铁芯部25与内铁芯部24是一体的。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减少转子20的部件数量,从而降低马达10的制造工序和制造成本。关于第一外铁芯部25和第二外铁芯部26的上述以外的结构,在后面另外说明。
磁铁23是永磁铁。各磁铁23通过保持架40和粘接剂等固定于转子铁芯22的外周部。
第一磁铁27配置于比第一外铁芯部25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第一磁铁27配置于转子20的径向外侧面,并向径向外侧露出。在从径向观察时,第一外铁芯部25与第一磁铁27彼此重叠。通过沿径向排列的第一外铁芯部25和第一磁铁27,构成第一磁极部51。即,转子20具有第一磁极部51。第一磁极部51是表面磁铁型(Surface Permanent Magnet:SPM)的磁极部。第一磁极部51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转子20上沿周向等间距地设置有四个第一磁极部51。
第一磁铁27呈板状,一对板面朝向径向。第一磁铁27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的径向外侧面27a、朝向径向内侧的径向内侧面27b以及朝向周向的第一侧面27c。径向外侧面27a呈向径向外侧鼓出的凸曲面状。径向内侧面27b呈沿与径向垂直的方向扩展的平面状。第一磁铁27设置有一对第一侧面27c。各第一侧面27c呈沿与周向垂直的方向扩展的平面状。各第一侧面27c与径向外侧面27a的周向的端部和径向内侧面27b的周向的端部相连。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第一磁铁27上设置一对第一侧面27c,抑制了在第一磁铁27的周向的两端部形成尖锐的角部,从而能够抑制第一磁铁27的角缺损,并且能够简化第一磁铁27的构造。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剖视图中,第一侧面27c的长度为1mm以上。若第一侧面27c的长度为1mm以上,则第一磁铁27的角缺损被更稳定地抑制。
第二磁铁28在径向上配置于内铁芯部24与第二外铁芯部26之间。在从径向观察时,第二磁铁28与第二外铁芯部26彼此重叠。通过沿径向排列的第二磁铁28和第二外铁芯部26,构成第二磁极部52。即,转子20具有第二磁极部52。第二磁极部52是埋入磁铁型(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IPM)的磁极部。第二磁极部52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转子20上沿周向等间距地设置有四个第二磁极部52。
第二磁铁28呈板状,一对板面朝向径向。第二磁铁28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的径向外侧面28a、朝向径向内侧的径向内侧面28b以及朝向周向的第二侧面28c。径向外侧面28a呈沿与径向垂直的方向扩展的平面状。径向内侧面28b呈沿与径向垂直的方向扩展的平面状。第二磁铁28设置有一对第二侧面28c。各第二侧面28c呈沿与周向垂直的方向扩展的平面状。各第二侧面28c与径向外侧面28a的周向的端部和径向内侧面28b的周向的端部相连。
在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剖视图中,第一侧面27c的长度比第二侧面28c的长度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铁27的径向外侧面27a呈向径向外侧鼓出的凸曲面状,第二磁铁28的径向外侧面28a呈平面状。另外,第一磁铁27的径向内侧面27b和第二磁铁28的径向内侧面28b均呈平面状。因此,在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剖视图中,第一侧面27c的长度小于第二侧面28c的长度时,容易取得第一磁铁27的体积与第二磁铁28的体积的平衡。
如图2所示,第一磁极部51与第二磁极部52沿周向交替配置。一对转子20中的一方的第一磁极部51与另一方的第二磁极部52沿轴向排列配置,并且彼此的周向位置相同。即,第一转子20A的第一磁极部51的周向位置与第二转子20B的第二磁极部52的周向位置彼此相同,第一转子20A的第二磁极部52的周向位置与第二转子20B的第一磁极部51的周向位置彼此相同。
更详细而言,从轴向观察时,第一转子20A的第一磁极部51的周向的中心部与第二转子20B的第二磁极部52的周向的中心部彼此重叠地配置,第一转子20A的第二磁极部52的周向的中心部与第二转子20B的第一磁极部51的周向的中心部彼此重叠地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20未被施加偏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轴向观察时,第一转子20A的第一磁极部51的周向的两端部与第二转子20B的第二磁极部52的周向的两端部彼此重叠地配置,第一转子20A的第二磁极部52的周向的两端部与第二转子20B的第一磁极部51的周向的两端部彼此重叠地配置。另外,也可以未必是从轴向观察时,第一转子20A的第一磁极部51的周向的两端部与第二转子20B的第二磁极部52的周向的两端部彼此重叠地配置,第一转子20A的第二磁极部52的周向的两端部与第二转子20B的第一磁极部51的周向的两端部彼此重叠地配置。即,转子20未被施加偏斜是指,在从轴向观察时,第一转子20A的第一磁极部51的周向的中心部与第二转子20B的第二磁极部52的周向的中心部彼此重叠地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在一对转子20中的第一转子20A产生的齿槽扭矩的波形和在第二转子20B产生的齿槽扭矩的波形彼此以相反相位产生。即,第一转子20A的齿槽扭矩与第二转子20B的齿槽扭矩相互抵消,从而能够将合成齿槽扭矩的波形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变动幅度抑制得较小。因此,能够降低作为马达10整体的齿槽扭矩而无需设置偏斜。马达10的制造工序减少了,从而生产率提高。另外,能够使扭矩波动产生相反相位。即,在第一转子20A产生的扭矩波动和在第二转子20B产生的扭矩波动彼此以相反相位产生,因此它们相互抵消,从而能够将合成扭矩波动的波形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变动幅度抑制得较小。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抑制由施加偏斜而引起的扭矩降低的同时降低齿槽扭矩,并且能够降低扭矩波动。而且,能够降低马达10产生的振动和噪音。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外铁芯部25的径向外侧面25a位于比第二磁铁28的径向外侧面28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位于第一外铁芯部25的径向外侧的第一磁铁27的径向尺寸即厚度确保得较大。因此,能够在第一磁铁27稳定地设置一对第一侧面27c。例如在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第一磁铁27的径向外侧面27a的周向的端部与第一磁铁27的径向内侧面27b的周向的端部直接连接而形成有尖锐的角部的情况下,该角部容易缺损,因此在确保制造马达时的处理和稳定的马达性能即品质的基础上,可能产生不良情况。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磁铁27的角缺损得到抑制,从而能够高效地制造出品质稳定的马达10。
另外,关于上述结构,换句话说,第二磁铁28的径向外侧面28a位于比第一外铁芯部25的径向外侧面25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第二磁铁28在径向上更靠近定子30地配置。即,能够将第二磁铁28以接近位于第二磁铁28的径向外侧的定子30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在抑制第二磁铁28的体积即磁铁使用量的同时稳定地确保第二磁铁28的磁力。
第二磁铁28的径向内侧面28b位于比第一外铁芯部25的径向外侧面25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二磁铁28的径向尺寸即厚度得到确保。因此,能够稳定地确保第二磁铁28的磁力。
第二磁铁28的径向内端部与台座部24c的径向外端部在径向上彼此接触,第二磁铁28的径向内端部的周向的尺寸为台座部24c的径向外端部的周向的尺寸以下。即,第二磁铁28的周向尺寸为台座部24c的周向尺寸以下。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台座部24c,能够在周向的整个区域内稳定地支承第二磁铁28的径向内侧面28b。台座部24c的周向的尺寸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小。根据本实施方式,台座部24c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远离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一磁铁27,因此能够抑制漏磁通。
第一外铁芯部25具有第一磁铁台座部25b。第一磁铁台座部25b位于第一外铁芯部25的径向外端部。第一磁铁台座部25b从径向内侧与第一磁铁27接触,并且其周向的尺寸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小。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外铁芯部25的第一磁铁台座部25b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远离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二磁铁28。能够抑制第一外铁芯部25的漏磁通。第一磁铁台座部25b的周向尺寸为第一磁铁27的周向尺寸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铁台座部25b的径向外端部的周向的尺寸与第一磁铁27的径向内端部的周向的尺寸相同。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第一磁铁台座部25b,能够在周向的整个区域内稳定地支承第一磁铁27的径向内侧面27b。
第二磁极部52具有:第一面61,其朝向径向外侧;以及一对第二面62,它们朝向径向外侧,并在周向上夹持第一面61并且位于比第一面6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面61和一对第二面62配置于第二外铁芯部26。第一面61呈向径向外侧鼓出的凸曲面状。第一面61配置于位于第二外铁芯部26的周向的两端部间的中间部分。第二面62呈沿与径向垂直的方向扩展的平面状。一对第二面62配置于第二外铁芯部26的周向的两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外铁芯部26的周向尺寸为第二磁铁28的周向尺寸以下。第二外铁芯部26的径向内端部的周向尺寸与第二磁铁28的周向尺寸相同。第二外铁芯部26的径向外侧部分的周向尺寸小于第二磁铁28的周向尺寸。详细而言,第二外铁芯部26中的径向内端部以外的部分的周向尺寸比第二磁铁28的周向尺寸短。即,第二外铁芯部26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向尺寸比第二磁铁28的周向尺寸短。
根据本实施方式,容易使第二磁极部52的磁通集中于第二磁极部52的周向中央部。而且,通过调整第一面61的周向长度、径向位置以及形状等与第二面62的周向长度、径向位置以及形状等的平衡,容易调整第二磁极部52的齿槽扭矩的波形。因此,能够将合成齿槽扭矩的波形的变动幅度抑制得更小。马达10的振动或噪音被进一步降低,从而马达性能提高。
第二外铁芯部26具有第二外铁芯主体26a和凸缘部26b。第二外铁芯主体26a的径向外侧面作为第一面61。第二外铁芯主体26a的周向尺寸比第二磁铁28的周向尺寸短。因此,容易使第二磁极部52的磁通稳定地集中于第二磁极部52的周向中央部。第二外铁芯主体26a具有朝向周向的侧面26c。即,第二外铁芯部26具有侧面26c。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面26c呈平面状。侧面26c沿与周向垂直的方向扩展。第二外铁芯主体26a设置有一对侧面26c。
凸缘部26b从侧面26c中的径向内端部沿周向突出。即,凸缘部26b从侧面26c沿周向突出。凸缘部26b呈沿与径向垂直的方向扩展的板状。凸缘部26b沿轴向延伸。第二外铁芯部26设置有一对凸缘部26b。一对凸缘部26b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一对凸缘部26b配置于第二外铁芯部26的周向的两端部。凸缘部26b的径向外侧面作为第二面62。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第二外铁芯部26的第二外铁芯主体26a和凸缘部26b,能够从径向外侧在较大范围内覆盖第二磁铁28。能够抑制在第二磁极部52产生消磁。
第二外铁芯主体26a的周向尺寸比凸缘部26b的周向尺寸长。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第二外铁芯主体26a的周向尺寸确保得较大,从而能够使作为埋入磁铁型的第二磁极部52的功能稳定。
槽部29从转子20的径向外侧面向径向内侧凹陷,并沿轴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槽部29在转子20的轴向的全长范围内延伸,并分别在转子2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开口。槽部29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转子20上沿周向等间距地设置有八个槽部29。
槽部29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一磁铁27与第二磁铁28之间。槽部29在周向上配置于第一磁极部51与第二磁极部52之间。槽部29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向的槽宽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小。在本实施方式中,槽部29的径向内端部的周向的槽宽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窄。根据本实施方式,抑制了配置于槽部29的保持架40的后述的保持部42从槽部29向径向外侧脱出。
保持架40是树脂制的。保持架40具有保持部42和连接部43。保持部42配置于槽部29。保持部42沿轴向延伸。保持部42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保持部42的数量与槽部29的数量相同。保持部42在周向上与第一磁铁27和第二磁铁28接触。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保持部42,能够从周向按压第一磁铁27和第二磁铁28。第一磁铁27和第二磁铁28向周向的移动被抑制。
保持部42从径向外侧与第一磁铁27和第二外铁芯部26接触。保持部42从径向外侧按压第一磁极部51和第二磁极部52。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保持部42,抑制了第一磁铁27、第二磁铁28以及第二外铁芯部26向径向外侧移动。由此,转子20旋转时的旋转强度稳定地提高。
如图1所示,连接部43配置于转子20的朝向轴向的端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43分别设置于第一转子20A的上端面和第二转子20B的下端面。连接部43沿周向延伸。连接部43例如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环状。连接部43与各保持部42的轴向的端部连接。即,连接部43与保持部42连接。连接部43与多个保持部42是一个部件的部分。
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定子30从径向外侧在周向的整周范围内包围转子20。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1、绝缘件32以及线圈33。
定子铁芯31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环状。定子铁芯31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定子铁芯31从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0。虽然未特别图示,但定子铁芯31由沿轴向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构成。定子铁芯31固定于壳体11的内周面。定子铁芯31与壳体11例如通过热压配合或压入等而固定。
定子铁芯31具有铁芯背部31a和多个齿31b。铁芯背部31a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铁芯背部31a的径向外侧面固定于周壁11a的内周面。详细而言,在铁芯背部31a的径向外侧面与周壁11a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下,铁芯背部31a固定于周壁11a。齿31b从铁芯背部31a的径向内侧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多个齿31b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齿31b沿周向等间距地排列。各齿31b的径向内侧面与转子20的径向外侧面隔着间隙而对置。
绝缘件32安装在定子铁芯31上。绝缘件32由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绝缘件32例如是树脂制的。绝缘件32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呈环状配置。
线圈33隔着绝缘件32安装在定子铁芯31上。线圈33沿周向排列地设置有多个。线圈33的数量与齿31b的数量相同。各线圈33隔着绝缘件32安装在各齿31b上。线圈33是通过导线经由绝缘件32的一部分卷绕在齿31b上而构成的。
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例如是三相马达。三相是指U相、V相以及W相。在三相马达的情况下,U相、V相以及W相的各线圈33由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第三导线中的任意导线构成。
接下来,对搭载有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马达10搭载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搭载于汽车的车轮的操舵机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是通过液压来减轻操舵力的装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具有马达10、油泵116、操舵轴114以及控制阀117。
操舵轴114将来自转向件111的输入传递至具有车轮112的车轴113。油泵116使动力缸115产生液压。动力缸115向车轴113传递基于液压的驱动力。控制阀117控制油泵116的油。在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中,马达10作为油泵116的驱动源而被搭载。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因此,得到实现与上述的马达10相同的效果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述所说明的那样,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变更等。
图6是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马达10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具体而言,将转子20的第二磁极部52附近放大并示出。在该变形例中,第二面62呈向径向外侧鼓出的凸曲面状。凸缘部26b的径向尺寸随着从第二外铁芯部26的周向两端朝向周向中央侧而变大。根据该变形例,与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第二面62呈平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凸缘部26b的厚度、即凸缘部26b的刚性,第二外铁芯部26不容易产生裂纹从而不容易变形。通过对第二面62设置曲率,制造变得容易,制造时的尺寸精度提高。
图7是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马达10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具体而言,将转子20的第二磁极部52附近放大并示出。在该变形例中,第二外铁芯部26的周向尺寸比第二磁铁28的周向尺寸短。而且,第二磁铁28的径向外侧面28a的周向的两端部作为一对第二面62。即,第二磁铁28的径向外侧面28a中的向径向外侧露出的部分作为第二面62。在第二磁极部52中,在第二外铁芯部26配置第一面61,在第二磁铁28配置第二面62。
根据该变形例,第二磁铁28的径向外侧面28a的一部分为第二面62,因此不需要在第二外铁芯部26设置第二面62。能够简化第二外铁芯部26的形状,从而容易制作第二外铁芯部26。另外,通过保持架40的保持部42(省略图示),能够从径向外侧分别直接按压第二外铁芯部26和第二磁铁28,从而容易保持第二磁极部52。
另外,在该变形例中,第二外铁芯部26朝向周向的侧面26c呈凸曲面状。通过使第二外铁芯部26的侧面26c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呈平面状、或者使第二外铁芯部26的侧面26c如该变形例这样呈凸曲面状,能够容易处理第二外铁芯部26、容易对第二磁极部52赋予期望的磁特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了第一磁铁27的径向内侧面27b呈平面状,第一外铁芯部25的径向外侧面25a呈平面状,且它们彼此接触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图8示出了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马达10的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外铁芯部25的径向外侧面25a呈向径向外侧鼓出的凸曲面状,第一磁铁27的径向内侧面27b呈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凹曲面状,且它们彼此接触。在该情况下,第一磁铁27的径向外侧面27a和径向内侧面27b均为向径向外侧凸出的弯曲面。即,在从轴向观察时,第一磁铁27为向径向外侧凸出的弓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了马达10搭载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马达10例如也可以用于泵、制动器、离合器、吸尘器、干燥机、吊扇、洗衣机以及冰箱等。
此外,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组合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等中说明的各结构,另外,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另外,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定,仅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5)

1.一种马达,其具有:
筒状的定子;以及
一对转子,它们位于比所述定子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该一对转子沿轴向层叠,
所述转子具有:
内铁芯部;
第一外铁芯部,其位于比所述内铁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第二外铁芯部,其位于比所述内铁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在周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外铁芯部不同的位置;
第一磁铁,其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外铁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以及
第二磁铁,其在径向上配置于所述内铁芯部与所述第二外铁芯部之间,
由沿径向排列的所述第一外铁芯部和所述第一磁铁构成的第一磁极部与由沿径向排列的所述第二磁铁和所述第二外铁芯部构成的第二磁极部沿周向交替配置,
一对所述转子中的一方的所述第一磁极部与另一方的所述第二磁极部沿轴向排列配置,并且彼此的周向位置相同,
所述第二磁极部具有:
第一面,其朝向径向外侧;以及
一对第二面,它们朝向径向外侧,在周向上夹持所述第一面并且位于比所述第一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所述第二外铁芯部的径向外端部的周向尺寸比所述第二磁铁的周向尺寸短,
所述第二外铁芯部的径向内端部的周向尺寸为所述第二磁铁的周向尺寸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二外铁芯部具有第二外铁芯主体,该第二外铁芯主体的径向外侧面为凸曲面状的所述第一面,
所述第二外铁芯主体的周向尺寸比所述第二磁铁的周向尺寸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二外铁芯部的周向尺寸比所述第二磁铁的周向尺寸短,
所述第二磁铁的径向外侧面中的向径向外侧露出的部分为所述第二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二外铁芯部具有朝向周向的侧面,
所述侧面呈平面状或凸曲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转子具有从径向内侧与所述第二磁铁接触的台座部,
所述第二磁铁的周向尺寸为所述台座部的周向尺寸以下。
CN202110330656.XA 2020-03-31 2021-03-26 马达 Active CN1134721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63573A JP2021164264A (ja) 2020-03-31 2020-03-31 モータ
JP2020-063573 2020-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2110A CN113472110A (zh) 2021-10-01
CN113472110B true CN113472110B (zh) 2024-04-05

Family

ID=77868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30656.XA Active CN113472110B (zh) 2020-03-31 2021-03-26 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64264A (zh)
CN (1) CN11347211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53637A (ja) * 2011-12-26 2013-08-08 Asmo Co Ltd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JP2016082777A (ja) * 2014-10-20 2016-05-16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モータ
CN107852051A (zh) * 2015-07-21 2018-03-27 阿斯莫株式会社 电动机
WO2019069539A1 (ja) * 2017-10-06 2019-04-1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ロータ、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53637A (ja) * 2011-12-26 2013-08-08 Asmo Co Ltd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JP2016082777A (ja) * 2014-10-20 2016-05-16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モータ
CN107852051A (zh) * 2015-07-21 2018-03-27 阿斯莫株式会社 电动机
WO2019069539A1 (ja) * 2017-10-06 2019-04-1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ロータ、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2110A (zh) 2021-10-01
JP2021164264A (ja) 2021-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63253B2 (ja) マルチ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JP7131564B2 (ja) ロータ、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920637B2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CN110971034B (zh) 马达
CN113472110B (zh) 马达
CN111919361B (zh) 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JP7235042B2 (ja) ロータ、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13472168B (zh) 马达
US20220181933A1 (en) Rotor, motor,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CN113472169B (zh) 马达
CN113472109A (zh) 马达
WO2011114758A1 (ja) ステ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機
WO2019069547A1 (ja) ロータ、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11742467B (zh) 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WO2018123841A1 (ja)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JP2020010452A (ja) ロータ、モータ
JP7131563B2 (ja) ロータ、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22180724A1 (ja) 電動機
CN216162479U (zh) 电动装置及电动阀
CN111200322B (zh) 转子以及马达
CN116458032A (zh) 转子和旋转电机
WO2019064747A1 (ja) ロータ及びそのロータを備えたモータ
CN111200323A (zh) 转子以及马达
JP2020129890A (ja) 回転電機、及びエレベーター用巻上げ機システム
WO2019064746A1 (ja) ロータ及びそのロータを備えた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