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96421B - 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96421B
CN111896421B CN202010745803.5A CN202010745803A CN111896421B CN 111896421 B CN111896421 B CN 111896421B CN 202010745803 A CN202010745803 A CN 202010745803A CN 111896421 B CN111896421 B CN 1118964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methane
shale
phase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458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96421A (zh
Inventor
刘香禺
赵玉龙
张烈辉
谢军
郑健
张芮菡
唐慧莹
郭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7458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964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96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64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96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64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7/00Analysing materials by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volume of a gas or vapour
    • G01N7/02Analysing materials by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volume of a gas or vapour by absorption, adsorption, or combustion of components and measurement of the change in pressure or volume of the remainder
    • G01N7/04Analysing materials by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volume of a gas or vapour by absorption, adsorption, or combustion of components and measurement of the change in pressure or volume of the remainder by absorption or adsorption alo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基于修正D‑A等温吸附模型,结合超临界等温吸附实验测试数据,采用循环迭代和最优化的思路求解模型参数和各温度下吸附相甲烷密度,克服了常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不足,所得模型参数及吸附相甲烷密度可以使得各温度压力下的吸附势和吸附相体积在同一吸附特征曲线上,获得的吸附相密度和真实吸附量可以很好地满足吸附势理论和最优化理论,所得结果更加合理可靠。本发明除用于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还可推广用于计算甲烷在煤、活性炭等吸附剂中的真实吸附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等温吸附实验直接获取的吸附数据为过剩吸附量,由于过剩吸附量忽略了吸附相体积的影响,其测试结果无法真实反映页岩吸附能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页岩等温吸附实验测试压力的增高,研究者们发现直接测得的过剩吸附量数据随压力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相应的校正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吸附相密度结合Gibbs过剩吸附量定义式进行校正,因此吸附相密度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对校正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Arri等人(1992)假定吸附相甲烷与常压下的液体甲烷状态相似,因此二者密度应该相等,推导出吸附相甲烷密度为0.421g/cm3。Yee D等人(1994)认为在超临界条件下吸附相甲烷密度应等于甲烷的Van der Waals密度,取值为0.375g/cm3。上述两种方法的缺点在于直接将吸附相甲烷密度考虑为定值,不能体现出温度、压力、吸附体系差异等对吸附相甲烷密度的影响。实际应用情况表明(周尚文等人,2016)在压力较高时采用上述方法校正后得到的绝对吸附量可能仍然存在下降趋势,显然这是不符合吸附理论的。Dubinin等人(1960)提出了吸附相甲烷密度计算经验公式:ρad=(8Mpc)/(RTc),其中pc为甲烷临界压力,取值4.5992MPa;Tc为甲烷临界温度,取值190.564K;由此计算出吸附相甲烷密度为0.373g/cm3,与Yee D等人提出的密度值近似相等。Ozawa等人(1976)提出吸附相甲烷密度计算经验公式:ρad=ρbexp[-0.0025(T-Tb)],其中ρb为甲烷的沸点密度,取值0.421g/cm3;Tb为甲烷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温度,取值111.7K;T为测试温度,K。此外,Katsuyuki Murayta等人利用经验公式计算出吸附相甲烷密度约为0.59g/cm3。显然,采用经验公式同样无法体现出吸附体系的差异。Gensterbluma Y等人(2009)提出,将过剩吸附量数据作为纵坐标值,自由相密度作为横坐标值,在笛卡尔坐标系下进行描点作图,当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后过剩吸附量和自由相甲烷密度将呈现很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其拟合直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即为吸附相密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大多数的实验数据采用该方法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但是存在计算出的吸附相密度过大的问题(周尚文等人,2016;董银涛等人,2020)。此外,该方法对实验压力要求较高,压力过低时过剩吸附量和自由相甲烷密度不能呈现出线性负相关关系。有学者将吸附相密度看做待定参数,结合Gibbs过剩吸附量定义式,将等温绝对吸附量模型和吸附相甲烷密度耦合建立等温过剩吸附量模型,从数学优化的角度直接拟合实验数据求取吸附相甲烷密度。该方法得到大量使用,早在2000年周理等人就基于该方法研究了甲烷在活性炭中的吸附,结果表明吸附相甲烷密度在0.15g/cm3-0.35g/cm3。该方法的难点在于等温吸附模型的选择,目前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应用最为广泛,但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假设页岩表面吸附位均匀分布,吸附相分子间无相互作用,且为单分子层吸附,这样的假设过于理想。此外,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中自变量仅为压力,无法体现出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室内等温吸附实验测试和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
为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泥页岩样品粉碎至一定大小的颗粒;
S2:将上述泥页岩样品放置在恒温箱中,至少连续烘干24小时后,每隔12小时利用电子天平称量一次,直到相邻两次称量样品质量变化小于2%为止,此步骤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吸附的水分;
S3:将上述样品迅速装入样品缸,连续抽真空,利用真空条件进一步去除样品吸附的杂质气体和水分;
S4:采用容积法或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装置,在n个温度下分别测试上述样品在不同压力下的过剩吸附量;
S5: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利用修正的D-A等温吸附模型拟合步骤S4中实验测得的过剩吸附量数据,获得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相甲烷密度ρad、样品微孔体积V0、吸附特征能E以及参数k和t,计算出不同温度压力测点下的吸附相体积V;
S6:采用吸附相体积和吸附势的关系式,对获得的所有吸附相体积V数据进行拟合,在拟合R2最大时获得统一的样品微孔体积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31
吸附特征能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32
以及参数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33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34
记此时获得的拟合R2为Rmax
S7: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将步骤S6中获得的统一的样品微孔体积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35
吸附特征能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36
以及参数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37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38
带入修正的D-A等温吸附模型,替换相应的样品微孔体积V0、吸附特征能E以及参数k和t,利用实测过剩吸附量数据获得不同温度下拟合R2最大时的吸附相密度ρad,并更新计算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吸附相体积V;
S8:循环重复步骤S6和S7,直到相邻两次Rmax变化在0.001%以内,此时步骤S6中获得的各参数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39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310
分别对应为修正的D-A等温吸附模型中的V0、E、k和t,步骤S7中获得的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相密度ρad为样品中吸附相甲烷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值;
S9:由步骤S8中获得的参数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的真实吸附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将泥页岩样品粉碎的方法可以参照GB/T 19560-2008标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将泥页岩样品粉碎至60-80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恒温箱中的温度设置为80℃,所述步骤S3中连续抽真空的时间为24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的n≥3。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修正的D-A等温吸附模型: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41
式中,Vex为过剩吸附量,cm3/g;ρad为吸附相甲烷密度,cm3/g;ρg为自由相甲烷密度,cm3/g;V0为样品微孔体积,cm3/g;R为通用气体常数,取值8.314J/(mol·K);T为实验测试温度,K;E为吸附特征能,J/mol;p为实验测试压力,MPa;pc为甲烷临界压力,取值4.5992MPa;Tc为甲烷临界温度,取值190.564K;k为表征吸附体系特征的参数;t为表征页岩吸附孔非均匀性的参数。自由相甲烷密度ρg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化学数据库中查询获得。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吸附相体积V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42
式中,M为甲烷分子量,g/mol;Vab为绝对吸附量,cm3/g;ρad为吸附相甲烷密度,cm3/g。
进一步的,所述Vab与Vex的关系式:
Vab=Vex/(1-ρgad)
式中,Vab为绝对吸附量,cm3/g,Vex采用实验测得的过剩吸附量数据;ρad为吸附相甲烷密度,cm3/g;ρg为自由相甲烷密度,cm3/g。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6中吸附相体积V和吸附势A的关系式如下: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51
式中,A为吸附势,J/mol;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52
为拟合R2最大时获得统一的样品微孔体积;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53
为拟合R2最大时获得统一的吸附特征能,J/mol;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54
为拟合R2最大时获得统一的表征页岩吸附孔非均匀性的参数;所述吸附势A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55
式中,A为吸附势,J/mol;R为通用气体常数,取值8.314J/(mol·K);T为实验测试温度,K;pc为甲烷临界压力,取值4.5992MPa;Tc为甲烷临界温度,取值190.564K;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56
为拟合R2最大时获得统一的表征吸附体系特征的参数;p为实验测试压力,MPa。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9中页岩在甲烷中的真实吸附量Vab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57
式中,ρad为吸附相甲烷密度,cm3/g;V0为样品微孔体积,cm3/g;R为通用气体常数,取值8.314J/(mol·K);T为实验测试温度,K;E为吸附特征能,J/mol;p为实验测试压力,MPa;pc为甲烷临界压力,取值4.5992MPa;Tc为甲烷临界温度,取值190.564K;k为表征吸附体系特征的参数;t为表征页岩吸附孔非均匀性的参数。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以吸附势理论为基础,所用修正D-A等温吸附模型具有清晰的物理背景,克服了常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不足,结合超临界等温吸附实验测试数据,在求解模型参数和各温度下吸附相甲烷密度过程中采用循环迭代和最优化的思路,所得模型参数及吸附相甲烷密度可以使得各温度压力下的吸附势和吸附相体积在同一吸附特征曲线上,这样获得的吸附相密度和真实吸附量可以很好地满足吸附势理论和最优化理论,所得结果更加合理可靠。本发明除用于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还可推广用于计算甲烷在煤、活性炭等吸附剂中的真实吸附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以吸附势理论为基础,所用修正D-A等温吸附模型具有清晰的物理背景,克服了常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不足,结合超临界等温吸附实验测试数据,在求解模型参数和各温度下吸附相甲烷密度过程中采用循环迭代和最优化的思路,所得模型参数及吸附相甲烷密度可以使得各温度压力下的吸附势和吸附相体积在同一吸附特征曲线上,这样获得的吸附相密度和真实吸附量可以很好地满足吸附势理论和最优化理论,所得结果更加合理可靠。本发明除用于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还可推广用于计算甲烷在煤、活性炭等吸附剂中的真实吸附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温度下页岩样品的过剩吸附量数据图;
图2为定吸附相甲烷密度为0.375g/cm3校正获得的绝对吸附量图;
图3为定吸附相甲烷密度为0.421g/cm3校正获得的绝对吸附量图;
图4为定吸附相甲烷密度为0.59g/cm3校正获得的绝对吸附量图;
图5为采用Ozawa等人的吸附相甲烷密度校正获得的绝对吸附量图;
图6为采用Gensterbluma等人的方法校正获得的绝对吸附量图;
图7为本发明不同温度下直接采用修正D-A模型拟合过剩吸附量与实验测试结果对比图;
图8为本发明不同温度下直接采用修正D-A模型拟合所得吸附特征曲线图;
图9为本发明迭代1次时修正D-A模型计算过剩吸附量与实验测试结果对比图;
图10为本发明迭代1次时所得吸附特征曲线图;
图11为本发明迭代收敛时修正D-A模型计算过剩吸附量与实验测试结果对比图;
图12为本发明迭代收敛时所得吸附特征曲线图;
图13为本发明计算的不同温度下页岩中真实吸附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具体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泥页岩样品按照GB/T 19560-2008标准粉碎至60-80目的颗粒;
S2:将上述泥页岩样品放置在恒温箱中,设定恒温箱温度为80℃,至少连续烘干24小时后,每隔12小时利用电子天平称量一次,直到相邻两次称量样品质量变化小于2%为止,此步骤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吸附的水分;
S3:将上述样品迅速装入样品缸,连续抽真空24小时,利用真空条件进一步去除样品吸附的杂质气体和水分;
S4:采用容积法或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装置,在至少3个温度下分别测试上述样品在不同压力下的过剩吸附量;
S5: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利用修正的D-A等温吸附模型拟合步骤S4中实验测得的过剩吸附量数据,获得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相甲烷密度ρad、样品微孔体积V0、吸附特征能E以及参数k和t,计算出不同温度压力测点下的吸附相体积V:
所述步骤S5中修正的D-A等温吸附模型: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81
式中,Vex为过剩吸附量,cm3/g;ρad为吸附相甲烷密度,cm3/g;ρg为自由相甲烷密度,cm3/g;V0为样品微孔体积,cm3/g;R为通用气体常数,取值8.314J/(mol·K);T为实验测试温度,K;E为吸附特征能,J/mol;p为实验测试压力,MPa;pc为甲烷临界压力,取值4.5992MPa;Tc为甲烷临界温度,取值190.564K;k为表征吸附体系特征的参数;t为表征页岩吸附孔非均匀性的参数。自由相甲烷密度ρg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化学数据库中查询获得。
所述步骤S5中吸附相体积V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82
式中,M为甲烷分子量,g/mol;Vab为绝对吸附量,cm3/g;ρad为吸附相甲烷密度,cm3/g。
根据Gibbs过剩吸附量定义式,所述Vab与Vex的关系式:
Vab=Vex/(1-ρgad)
式中,Vab为绝对吸附量,cm3/g,Vex采用实验测得的过剩吸附量数据;ρad为吸附相甲烷密度,cm3/g;ρg为自由相甲烷密度,cm3/g。
S6:采用吸附相体积和吸附势的关系式,对获得的所有吸附相体积V数据进行拟合,在拟合R2最大时获得统一的样品微孔体积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83
吸附特征能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84
以及参数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91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92
记此时获得的拟合R2为Rmax
吸附相体积V和吸附势A的关系式如下: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93
式中,A为吸附势,J/mol;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94
为拟合R2最大时获得统一的样品微孔体积;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95
为拟合R2最大时获得统一的吸附特征能,J/mol;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96
为拟合R2最大时获得统一的表征页岩吸附孔非均匀性的参数;所述吸附势A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97
式中,A为吸附势,J/mol;R为通用气体常数,取值8.314J/(mol·K);T为实验测试温度,K;pc为甲烷临界压力,取值4.5992MPa;Tc为甲烷临界温度,取值190.564K;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98
为拟合R2最大时获得统一的表征吸附体系特征的参数;p为实验测试压力,MPa。
S7: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将步骤S6中获得的统一的样品微孔体积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912
吸附特征能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913
以及参数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914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915
带入修正的D-A等温吸附模型,替换相应的样品微孔体积V0、吸附特征能E以及参数k和t,利用实测过剩吸附量数据获得不同温度下拟合R2最大时的吸附相密度ρad,并更新计算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吸附相体积V;
S8:循环重复步骤S6和S7,直到相邻两次Rmax变化在0.001%以内,此时步骤S6中获得的各参数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99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910
分别对应为修正的D-A等温吸附模型中的V0、E、k和t,步骤S7中获得的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相密度ρad为样品中吸附相甲烷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值;
S9:由步骤S8中获得的参数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的真实吸附量Vab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0911
式中,ρad为吸附相甲烷密度,cm3/g;V0为样品微孔体积,cm3/g;R为通用气体常数,取值8.314J/(mol·K);T为实验测试温度,K;E为吸附特征能,J/mol;p为实验测试压力,MPa;pc为甲烷临界压力,取值4.5992MPa;Tc为甲烷临界温度,取值190.564K;k为表征吸附体系特征的参数;t为表征页岩吸附孔非均匀性的参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用数据来自公开文献(俞凌杰等人,2015),所用页岩样品来自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采用Rubotherm型重量法等温吸附仪器获得页岩样品在30℃、45℃、60℃和80℃下的过剩吸附量数据,如图1所示。
采用常用的吸附相甲烷密度值结合Gibbs过剩吸附量表达式对过剩吸附量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绝对吸附量: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101
式中,Vab为绝对吸附量,cm3/g,Vex采用实验测得的过剩吸附量数据;ρad为吸附相甲烷密度,cm3/g;ρg为自由相甲烷密度,cm3/g。自由相甲烷密度ρg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化学数据库中直接查询获取。
分别定吸附相甲烷密度为0.375g/cm3、0.421g/cm3和0.59g/cm3,校正结果如图2-图4所示,可以看到此时在高压下得到的绝对吸附量仍然在下降,与吸附理论不符,因此这种方法对于高压下的适用性不佳。
采用Ozawa等人提出的吸附相甲烷密度计算经验公式进行校正:
ρad=ρbexp[-0.0025(T-Tb)]
其中ρb为甲烷的沸点密度,取值0.421g/cm3;Tb为甲烷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温度,取值111.7K;T为测试温度,K。所得结果如图5所示,可以看到在压力超过15MPa后出现了高温下的绝对吸附量远超过低温下的吸附量的现象,这与吸附理论不符。因此,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吸附相甲烷密度及其校正的绝对吸附量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也值得商榷。此外,采用Gensterbluma Y等人(2009)的方法,将过剩吸附量数据作为纵坐标值,自由相密度作为横坐标值,利用过剩吸附量和自由相密度在高压下降段的拟合直线与横坐标交点也可求取吸附相甲烷密度,进而校正得到绝对吸附量如图6所示。对于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得到的校正绝对吸附量似乎没有问题,但是正如周尚文等人(2016)和董银涛等人(2020)的研究,在其他一些样品数据中存在拟合得到吸附相甲烷密度值过大的问题,因此该方法得到结果准确性也存疑。
下面展示本文提出的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如何对上述过剩吸附量数据进行处理。
首先,直接采用修正的D-A等温吸附模型对不同温度下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拟合结果如表1及图7。可以看到,不同温度下拟合结果均较好,且拟合R2均在0.99以上。采用上述拟合参数及实验测试过剩吸附量,计算出吸附势和吸附相体积并作图,如图8所示。可以从图8看到,不同温度下吸附特征曲线并不在同一曲线上,这是不符合吸附势理论的。进一步,采用本发明中的迭代方法进行1次迭代,得到如图10所示吸附特征曲线,可以看到其拟合R2达到0.97449,但是从图9可以看到,相关参数计算出的过剩吸附量与实测过剩吸附量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循环迭代,直至迭代收敛,此时得到如图11和12所示结果。可以看到,最终的吸附特征曲线拟合R2达到0.99597,并且利用拟合的参数计算出的过剩吸附量与实测过剩吸附量能够很好地吻合。最后,利用得到的参数ρad、V0、E、k和t计算出甲烷在页岩中的真实吸附量,如图13所示。
表1不同温度下实验数据采用修正D-A模型拟合参数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111
Figure BDA000260831736000012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以吸附势理论为基础,所用修正D-A等温吸附模型具有清晰的物理背景,克服了常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不足,结合超临界等温吸附实验测试数据,在求解模型参数和各温度下吸附相甲烷密度过程中采用循环迭代和最优化的思路,所得模型参数及吸附相甲烷密度可以使得各温度压力下的吸附势和吸附相体积在同一吸附特征曲线上,这样获得的吸附相密度和真实吸附量可以很好地满足吸附势理论和最优化理论,所得结果更加合理可靠。本发明除用于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还可推广用于计算甲烷在煤、活性炭等吸附剂中的真实吸附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通过上述实施例揭示,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变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泥页岩样品粉碎至一定大小的颗粒;
S2:将上述泥页岩样品放置在恒温箱中,至少连续烘干24小时后,每隔12小时利用电子天平称量一次,直到相邻两次称量样品质量变化小于2%为止,此步骤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吸附的水分;
S3:将上述样品迅速装入样品缸,连续抽真空,利用真空条件进一步去除样品吸附的杂质气体和水分;
S4:采用容积法或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装置,在n个温度下分别测试上述样品在不同压力下的过剩吸附量;
S5: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利用修正的D-A等温吸附模型拟合步骤S4中实验测得的过剩吸附量数据,获得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相甲烷密度ρad、样品微孔体积V0、吸附特征能E以及参数k和t,计算出不同温度压力测点下的吸附相体积V;
S6:采用吸附相体积和吸附势的关系式,对获得的所有吸附相体积V数据进行拟合,在拟合R2最大时获得统一的样品微孔体积
Figure FDA0003010110320000011
吸附特征能
Figure FDA0003010110320000012
以及参数
Figure FDA0003010110320000013
Figure FDA0003010110320000014
记此时获得的拟合R2为Rmax
S7: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将步骤S6中获得的统一的样品微孔体积
Figure FDA0003010110320000015
吸附特征能
Figure FDA0003010110320000016
以及参数
Figure FDA0003010110320000017
Figure FDA0003010110320000018
带入修正的D-A等温吸附模型,替换相应的样品微孔体积V0、吸附特征能E以及参数k和t,利用实测过剩吸附量数据获得不同温度下拟合R2最大时的吸附相密度ρad,并更新计算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吸附相体积V;
S8:循环重复步骤S6和S7,直到相邻两次Rmax变化在0.001%以内,此时步骤S6中获得的各参数
Figure FDA0003010110320000019
Figure FDA00030101103200000110
分别对应为修正的D-A等温吸附模型中的V0、E、k和t,步骤S7中获得的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相密度ρad为样品中吸附相甲烷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值;
S9:由步骤S8中获得的参数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的真实吸附量;
所述修正的D-A等温吸附模型:
Figure FDA0003010110320000021
式中,Vex为过剩吸附量,cm3/g;ρad为吸附相甲烷密度,cm3/g;ρg为自由相甲烷密度,cm3/g;V0为样品微孔体积,cm3/g;R为通用气体常数,取值8.314J/(mol·K);T为实验测试温度,K;E为吸附特征能,J/mol;p为实验测试压力,MPa;pc为甲烷临界压力,取值4.5992MPa;Tc为甲烷临界温度,取值190.564K;k为表征吸附体系特征的参数;t为表征页岩吸附孔非均匀性的参数;自由相甲烷密度ρg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化学数据库中查询获得。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将泥页岩样品粉碎的方法可以参照GB/T19560-2008标准。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将泥页岩样品粉碎至60-80目。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恒温箱中的温度设置为80℃,所述步骤S3中连续抽真空的时间为24小时。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n≥3。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吸附相体积V计算公式:
Figure FDA0003010110320000031
式中,M为甲烷分子量,g/mol;Vab为绝对吸附量,cm3/g;ρad为吸附相甲烷密度,cm3/g。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ab与Vex的关系式:
Vab=Vex/(1-ρgad)
式中,Vab为绝对吸附量,cm3/g,Vex采用实验测得的过剩吸附量数据;ρad为吸附相甲烷密度,cm3/g;ρg为自由相甲烷密度,cm3/g。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吸附相体积V和吸附势A的关系式如下:
Figure FDA0003010110320000032
式中,A为吸附势,J/mol;
Figure FDA0003010110320000033
为拟合R2最大时获得统一的样品微孔体积;
Figure FDA0003010110320000034
为拟合R2最大时获得统一的吸附特征能,J/mol;
Figure FDA0003010110320000035
为拟合R2最大时获得统一的表征页岩吸附孔非均匀性的参数;所述吸附势A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FDA0003010110320000036
式中,A为吸附势,J/mol;R为通用气体常数,取值8.314J/(mol·K);T为实验测试温度,K;pc为甲烷临界压力,取值4.5992MPa;Tc为甲烷临界温度,取值190.564K;
Figure FDA0003010110320000037
为拟合R2最大时获得统一的表征吸附体系特征的参数;p为实验测试压力,MPa。
9.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9中页岩在甲烷中的真实吸附量Vab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010110320000041
式中,ρad为吸附相甲烷密度,cm3/g;V0为样品微孔体积,cm3/g;R为通用气体常数,取值8.314J/(mol·K);T为实验测试温度,K;E为吸附特征能,J/mol;p为实验测试压力,MPa;pc为甲烷临界压力,取值4.5992MPa;Tc为甲烷临界温度,取值190.564K;k为表征吸附体系特征的参数;t为表征页岩吸附孔非均匀性的参数。
CN202010745803.5A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 Active CN1118964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5803.5A CN111896421B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5803.5A CN111896421B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6421A CN111896421A (zh) 2020-11-06
CN111896421B true CN111896421B (zh) 2021-05-28

Family

ID=73183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45803.5A Active CN111896421B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964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9754B (zh) * 2020-09-29 2022-01-28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迭代平均法计算甲烷在页岩中吸附量的方法
CN112613174B (zh) * 2020-12-18 2022-03-15 西南石油大学 考虑多重吸附机制的页岩吸附甲烷能力评估方法
CN113237917B (zh) * 2021-04-20 2023-05-16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计算不同温度下煤中甲烷吸附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4943195B (zh) * 2022-06-02 2024-04-2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水煤气变换反应平衡常数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39351B1 (en) * 2013-12-06 2018-04-10 Moxtek, Inc. Solid phase coatings for microextraction
CN104713803B (zh) * 2015-03-16 2017-05-1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精确测量甲烷在页岩上吸附相密度的方法
CN106198297B (zh) * 2016-06-24 2019-08-0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精确计算甲烷在页岩上真实吸附量的方法
CN106568922A (zh) * 2016-10-19 2017-04-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页岩吸附气含量的计算方法
CN108446526B (zh) * 2018-05-22 2020-06-2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基于吸附特征曲线与特征方程的页岩吸附量的预测方法
CN110672813B (zh) * 2018-07-02 2021-09-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含气量计算方法
CN109490132B (zh) * 2018-12-27 2020-12-15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一种重量法与容积法相结合的二元气体吸附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6421A (zh) 2020-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96421B (zh) 一种基于吸附势理论计算甲烷在页岩中真实吸附量的方法
Gensterblum et al. European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 of high pressure CO2 sorption isotherms. I: Activated carbon
CN110672813B (zh) 一种页岩含气量计算方法
CN107402175B (zh) 一种变形条件下土-水特征曲线的分形预测方法
CN109490168B (zh) 页岩气藏不同传质扩散机理对储层渗流能力贡献率的定量评价方法
CN105715241B (zh) 一种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测量方法
CN106290061B (zh) 测定吸附质气体在吸附质上的吸附相密度的方法
CN106932323B (zh) 一种页岩气藏气体有效孔隙度反演方法
CN108446526B (zh) 基于吸附特征曲线与特征方程的页岩吸附量的预测方法
CN109884288B (zh) 基于最优松弛时间域的沥青混合料Prony级数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CN104931392B (zh) 一种采用吸附测量固体表面自由能的方法
CN112878987B (zh) 利用生产数据计算页岩气井控制储量的方法
CN112432889A (zh) 一种液体饱和法测岩石孔隙度的方法及校正方法
CN113419044A (zh) 基于黏土扩散层离子浓度梯度的冻土未冻水含量计算方法
CN105242030B (zh) 道路集料表面能参数的检测方法
CN111581851B (zh) 一种确定采出天然气降温过程冷凝液量的方法
CN113702261A (zh) 含瓦斯煤孔隙率与变形修正的试验分析方法
CN111767650B (zh) 一种数字岩芯等效弹性参数估算方法及装置
Sfirakis et al. Effects of sorption modes on the transport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nylon 6
CN108593871B (zh) 一种表征水在煤/页岩中赋存状态的实验方法和应用
CN110455665A (zh) 沥青混合料积聚型水气运动参数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2051182B (zh) 一种快速预测不同深度页岩储层吸附甲烷能力的方法
CN111563695A (zh) 一种泥页岩孔隙结构的快速评价方法
CN112362529A (zh) 一种土壤容重测定方法
CN112229754B (zh) 一种迭代平均法计算甲烷在页岩中吸附量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