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73340B - 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73340B
CN111873340B CN202010763062.3A CN202010763062A CN111873340B CN 111873340 B CN111873340 B CN 111873340B CN 202010763062 A CN202010763062 A CN 202010763062A CN 111873340 B CN111873340 B CN 1118733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late
wall
long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630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73340A (zh
Inventor
汤啸
杨君平
汤克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iantai Xianghe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iantai Xiangh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iantai Xianghe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iantai Xiangh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6306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73340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9010 priority patent/WO202202160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873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3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73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3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45/66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mechan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模具开合模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包括下模板和上模板;所述下模板底部端面固连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用于对装置进行固定;所述下模板内壁中开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用于放置模具或模块;所述放置槽相背一侧于下模板内壁中通过伸缩轴固定安装有均匀布置的顶板,且顶板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模具大多数为非自动开合式设计,目前拥有自动开合式装置的模具只适用于该装置的一种模具,当个别模具需要自动开合时,还需要安装新的模具自动开合装置,从而限制的自动开合装置的使用范围,同时还增大了工作的成本,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开合模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冲裁)。应用内腔形状可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目前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现有技术中的模具大多数为非自动开合式设计,目前拥有自动开合式装置的模具只适用于该装置的一种模具,当个别模具需要自动开合时,还需要安装新的模具自动开合装置,从而限制的自动开合装置的使用范围,同时还增大了工作的成本,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关于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的方案,如专利号201711441259.X专利名称为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的专利,该技术方案通过多种机构制作的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解决了容易产生能量浪费,且液压驱动的工作环境不清洁的问题,但是只适用于一种或一类的模具使用。
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司设计研发了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本发明制作的自动开合模装置是和模具配套使用的,当不同的模具需要自动开合时操作时,可以将模具放在自动开合模装置内,然后通过装置的工作可以将模具固定在自动开合模装置内,从而对不同的模具进行注塑。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模具大多数为非自动开合式设计,目前拥有自动开合式装置的模具只适用于该装置的一种模具,当个别模具需要自动开合时,还需要安装新的模具自动开合装置,从而限制的自动开合装置的使用范围,同时还增大了工作的成本,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包括下模板和上模板;所述下模板底部端面固连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用于对装置进行固定;所述固定板内壁中于固定板四角处均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用于固定螺栓使用;所述下模板内壁中开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用于放置模具;所述放置槽相背一侧于下模板内壁中通过伸缩轴固定安装有均匀布置的顶板,且顶板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每个所述顶板均通过均匀布置的顶块拼接形成,且顶块部分延伸至放置槽内;每个所述顶块外表面均为耐磨橡胶材料制成;每个所述顶块内壁中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插杆,且插杆均为伸缩形设计;所述下模板外侧于固定板上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第一电动伸缩杆,且第一电动伸缩杆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每个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两两之间均固连有支撑板,且支撑板均相互对应;两个所述支撑板相背一侧端面均固连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两个所述伺服电机的驱动轴均穿过支撑板设计;两个所述伺服电机相对一侧于两个支撑板之间设有上模板,且上模板均与两个伺服电机的驱动轴固连;所述上模板的内壁结构与下模板的内部结构完全相同,且上模板的放置槽在初始状态下朝上;工作时,现有技术中的模具大多数为非自动开合式设计,目前拥有自动开合式装置的模具只适用于该装置的一种模具,当个别模具需要自动开合时,还需要安装新的模具自动开合装置,从而限制的自动开合装置的使用范围,同时还增大了工作的成本,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本发明制作的自动开合模装置是和模具配套使用的,当不同的模具需要自动开合时操作时,可以将模具放在自动开合模装置内,然后通过装置的工作可以将模具固定在自动开合模装置内,从而对不同的模具进行注塑,进而提高自动开合模装置的使用,同时还节省开支,在使用本发明制作的自动开合模装置时,首先利用螺栓将固定板固定在生产线上,此时将需要注塑的模具放置在上模板与下模板的放置槽内,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与顶板固连的伸缩轴伸张,在伸缩轴伸张的过程中可以带动顶板与模具贴合,在此过程中可以对模具进行卡紧固定,从而防模具在注塑的过程中由于模具固定不牢固发生滑落,从而影响模具的注塑过程,由于顶板通过均匀布置的顶块拼接而成,在顶块向模具移动的过程中,顶块可以根据模具的外形对模具进行卡紧,从而防止导致顶块对模具固定不牢固,由于顶块外表面均为耐磨橡胶材料制成,在顶块对模具进行挤压固定的过程中,可以防止顶块或模具出现损坏,同时还可以增大顶块对模具的摩擦力,从而可以提高顶块对模具的固定程度,当模具外表面为不规则轮廓时,顶块可以插入模具的不规则轮廓内,在此过程中可以提高对模具的固定程度,从而防止模具在注塑的过程中发生脱落,由于顶块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伸缩形插杆,当模具外轮廓小于顶块的宽度时,此时均匀布置的插杆可以进一步插入模具的外轮廓内,在此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模具的固定程度,从而防止模具在注塑的过程中发生掉落,当模具固定完成后,此时控制器控制两个电机转动,电机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上模板转动,当上模板转动一百八十度时电机停止转动,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向下收缩,在第一电动伸缩杆收缩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上模板内的模具向下移动,当上模板内的模具与下模板内的模具发生贴合后,此时开始对模具进行注塑,当模具注塑完成后上模板恢复至初始状态,同时控制器控制顶块恢复到初始状态,然后将模具取出即可。
优选的,每个所述顶块相对一侧表面均通过支杆铰接有均匀布置的卡轴,且卡轴置于相邻的两层插杆之间;每个所述卡轴均为耐磨橡胶材料制成;每个所述卡轴外表面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卡球,且卡球用于稳固模具使用;工作时,由于顶块外表面铰接有均匀布置的卡轴,当模具在放置槽内发生滑动时,均匀布置的卡轴可以跟随模具发生转动,当卡轴转动到一定程度时停止转动,在此过程中可以将对模具进行卡紧,从而防止模具在放置槽内抖动,由于卡轴为耐磨橡胶材料制成,从而可以提高对模具的摩擦力度,提高对模具的固定程度,由于卡轴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卡球,在卡轴转动的过程中卡球可以挤压在模具表面,在此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模具的固定程度,同时还可以避免对模具或卡轴本身造成损伤。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下方于下模板和上模板内壁中均开设有长槽,且长槽内均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有长板;两个所述长板上表面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长块,且长块均可延伸至放置槽内;两个所述长板两侧位置于长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支撑块,且支撑块为楼梯形设计,并部分置于长板底部;两个所述支撑块相背一侧端面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支撑管,且支撑管内表面均开设有螺纹;每个所述支撑管相背一侧于长槽内壁中均转动连接有丝杠,且丝杠均与支撑管内的螺纹相互啮合;每个所述丝杠靠近长槽内壁的一侧外表面均固连有齿轮盘;每个所述齿轮盘后方于下模板内壁中滑动连接有齿轮板,且齿轮板与齿轮盘相互啮合;每个所述齿轮板上端面均固连有压杆,且压杆均延伸至下模板上方;工作时,当需要固定的模具的高度低于放置槽的高度时,此时将模具放置在放置槽内,然后向下按压均匀布置的压杆,在压杆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齿轮板向下移动,由于齿轮板与齿轮盘相互啮合,在齿轮板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齿轮盘转动,在齿轮盘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丝杠转动,由于丝杠与支撑管内的螺纹相互啮合,在丝杠转动的过程中可以推动支撑管向中心位置移动,由于支撑管与支撑块固连,从而可以带动支撑块向长板底部移动,当支撑块移动至长板底部时,可以将长板撑起,由于长板上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长块,从而可以带动长块向放置槽内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推动模具向上移动,从而可以防止模具的宽度不够无法对模具进行注塑。
优选的,所述长板下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卡层,且卡层均为橡胶材料制成;每个所述支撑块的梯形面上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长轴,且长轴均为橡胶材料制成;每个所述长轴均与卡层相互配合;工作时,由于卡层与长轴相互配合,在支撑块伸入长板底部的过程中,长轴可以伸入卡层内,在此过程中可以对长板进行固定,从而可以防止模具在注塑的过程中发生大幅度抖动,同时再配合弹簧的拉力可以更好的对模具进行固定,从而防止影响模具的注塑过程,由于卡层与长轴均为橡胶材料制成,当长板发生轻微晃动时,由于卡层与长轴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可以缓冲长板带动的挤压力,从而可以防止卡层和长轴发生损坏。
优选的,每个所述顶块内壁中均开设有方槽;每个所述方槽内均滑动连接有角板,且角板均为“7”形设计;每个所述方槽底部于方槽内壁中均左右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上表面均固连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每个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均延伸至角板内壁中,且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轴均与角板固连;每个所述方槽靠近插杆的一侧端面于方槽内壁中均上下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相背一侧端面均固连有第三电动伸缩杆;每个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的伸缩轴均与角板固连;工作时,当需要固定的模具的高度过高时,当模具放置在放置槽内时,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伸张,在第二电动伸缩杆伸张的过程中可以带动角板在方槽内向上移动,由于第三电动伸缩杆为滑动设计,从而可以防止第三电动伸缩杆对角板进行卡死,当角板移动至顶块上方时,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三电动伸缩杆收缩,在第三电动伸缩杆收缩的过程中可以带动角板向放置槽方向移动,由于第二电动伸缩杆为滑动式设计,从而可以防止第二电动伸缩杆卡死角板,在角板向放置槽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对模具进行固定,从而可以增大对模具固定范围,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模具的固定程度。
优选的,每个所述角板内壁中均滑动连接有顶柱,且顶柱为“7”形设计;每个所述顶柱底部端面均为弧形设计,且弧形面部分伸出角板设计;工作时,由于顶柱底部端面为弧形设计,且部分延伸出角板设计,在角板向放置槽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当顶柱弧形面与方槽端面接触的过程中,方槽端面可以将顶柱顶出角板,在此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对模具进行防护,从而防止模具发生倾斜,同时还可以提高对模具的稳固程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发明通过设置卡轴,由于顶块外表面铰接有均匀布置的卡轴,当模具在放置槽内发生滑动时,均匀布置的卡轴可以跟随模具发生转动,当卡轴转动到一定程度时停止转动,在此过程中可以将对模具进行卡紧,从而防止模具在放置槽内抖动,由于卡轴为耐磨橡胶材料制成,从而可以提高对模具的摩擦力度,提高对模具的固定程度,由于卡轴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卡球,在卡轴转动的过程中卡球可以挤压在模具表面,在此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模具的固定程度,同时还可以避免对模具或卡轴本身造成损伤。
2.本发明通过设置卡层与长轴,由于卡层与长轴相互配合,在支撑块伸入长板底部的过程中,长轴可以伸入卡层内,在此过程中可以对长板进行固定,从而可以防止模具在注塑的过程中发生大幅度抖动,同时再配合弹簧的拉力可以更好的对模具进行固定,从而防止影响模具的注塑过程,由于卡层与长轴均为橡胶材料制成,当长板发生轻微晃动时,由于卡层与长轴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可以缓冲长板带动的挤压力,从而可以防止卡层和长轴发生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2中C处局部放大图;图中:下模板1、上模板11、固定板12、放置槽13、顶块14、插杆15、第一电动伸缩杆16、电机17、支撑板18、卡轴19、卡球191、长槽2、长板21、长块22、支撑块23、卡层24、长轴25、支撑管26、丝杠27、齿轮盘28、齿轮板29、压杆291、方槽3、角板31、第二电动伸缩杆32、第三电动伸缩杆33、顶柱34。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5对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进行如下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包括下模板1和上模板11;所述下模板1底部端面固连有固定板12,且固定板12用于对装置进行固定;所述固定板12内壁中于固定板12四角处均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用于固定螺栓使用;所述下模板1内壁中开设有放置槽13,且放置槽13用于放置模具;所述放置槽13相背一侧于下模板1内壁中通过伸缩轴固定安装有均匀布置的顶板,且顶板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每个所述顶板均通过均匀布置的顶块14拼接形成,且顶块14部分延伸至放置槽13内;每个所述顶块14外表面均为耐磨橡胶材料制成;每个所述顶块14内壁中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插杆15,且插杆15均为伸缩形设计;所述下模板1外侧于固定板12上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第一电动伸缩杆16,且第一电动伸缩杆16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每个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16两两之间均固连有支撑板18,且支撑板18均相互对应;两个所述支撑板18相背一侧端面均固连有伺服电机17,且伺服电机17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两个所述伺服电机17的驱动轴均穿过支撑板18设计;两个所述伺服电机17相对一侧于两个支撑板18之间设有上模板11,且上模板11均与两个伺服电机17的驱动轴固连;所述上模板11的内壁结构与下模板1的内部结构完全相同,且上模板11的放置槽13在初始状态下朝上;工作时,现有技术中的模具大多数为非自动开合式设计,目前拥有自动开合式装置的模具只适用于该装置的一种模具,当个别模具需要自动开合时,还需要安装新的模具自动开合装置,从而限制的自动开合装置的使用范围,同时还增大了工作的成本,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本发明制作的自动开合模装置是和模具配套使用的,当不同的模具需要自动开合时操作时,可以将模具放在自动开合模装置内,然后通过装置的工作可以将模具固定在自动开合模装置内,从而对不同的模具进行注塑,进而提高自动开合模装置的使用,同时还节省开支,在使用本发明制作的自动开合模装置时,首先利用螺栓将固定板12固定在生产线上,此时将需要注塑的模具放置在上模板11与下模板1的放置槽13内,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与顶板固连的伸缩轴伸张,在伸缩轴伸张的过程中可以带动顶板与模具贴合,在此过程中可以对模具进行卡紧固定,从而防模具在注塑的过程中由于模具固定不牢固发生滑落,从而影响模具的注塑过程,由于顶板通过均匀布置的顶块14拼接而成,在顶块14向模具移动的过程中,顶块14可以根据模具的外形对模具进行卡紧,从而防止导致顶块14对模具固定不牢固,由于顶块14外表面均为耐磨橡胶材料制成,在顶块14对模具进行挤压固定的过程中,可以防止顶块14或模具出现损坏,同时还可以增大顶块14对模具的摩擦力,从而可以提高顶块14对模具的固定程度,当模具外表面为不规则轮廓时,顶块14可以插入模具的不规则轮廓内,在此过程中可以提高对模具的固定程度,从而防止模具在注塑的过程中发生脱落,由于顶块14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伸缩形插杆15,当模具外轮廓小于顶块14的宽度时,此时均匀布置的插杆15可以进一步插入模具的外轮廓内,在此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模具的固定程度,从而防止模具在注塑的过程中发生掉落,当模具固定完成后,此时控制器控制两个电机17转动,电机17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上模板11转动,当上模板11转动一百八十度时电机17停止转动,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16向下收缩,在第一电动伸缩杆16收缩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上模板11内的模具向下移动,当上模板11内的模具与下模板1内的模具发生贴合后,此时开始对模具进行注塑,当模具注塑完成后上模板11恢复至初始状态,同时控制器控制顶块14恢复到初始状态,然后将模具取出即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所述顶块14相对一侧表面均通过支杆铰接有均匀布置的卡轴19,且卡轴19置于相邻的两层插杆15之间;每个所述卡轴19均为耐磨橡胶材料制成;每个所述卡轴19外表面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卡球191,且卡球191用于稳固模具使用;工作时,由于顶块14外表面铰接有均匀布置的卡轴19,当模具在放置槽13内发生滑动时,均匀布置的卡轴19可以跟随模具发生转动,当卡轴19转动到一定程度时停止转动,在此过程中可以将对模具进行卡紧,从而防止模具在放置槽13内抖动,由于卡轴19为耐磨橡胶材料制成,从而可以提高对模具的摩擦力度,提高对模具的固定程度,由于卡轴19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卡球191,在卡轴19转动的过程中卡球191可以挤压在模具表面,在此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模具的固定程度,同时还可以避免对模具或卡轴19本身造成损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放置槽13下方于下模板1和上模板11内壁中均开设有长槽2,且长槽2内均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有长板21;两个所述长板21上表面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长块22,且长块22均可延伸至放置槽13内;两个所述长板21两侧位置于长槽2内均滑动连接有支撑块23,且支撑块23为楼梯形设计,并部分置于长板21底部;两个所述支撑块23相背一侧端面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支撑管26,且支撑管26内表面均开设有螺纹;每个所述支撑管26相背一侧于长槽2内壁中均转动连接有丝杠27,且丝杠27均与支撑管26内的螺纹相互啮合;每个所述丝杠27靠近长槽2内壁的一侧外表面均固连有齿轮盘28;每个所述齿轮盘28后方于下模板1内壁中滑动连接有齿轮板29,且齿轮板29与齿轮盘28相互啮合;每个所述齿轮板29上端面均固连有压杆291,且压杆291均延伸至下模板1上方;工作时,当需要固定的模具的高度低于放置槽13的高度时,此时将模具放置在放置槽13内,然后向下按压均匀布置的压杆291,在压杆29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齿轮板29向下移动,由于齿轮板29与齿轮盘28相互啮合,在齿轮板29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齿轮盘28转动,在齿轮盘28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丝杠27转动,由于丝杠27与支撑管26内的螺纹相互啮合,在丝杠27转动的过程中可以推动支撑管26向中心位置移动,由于支撑管26与支撑块23固连,从而可以带动支撑块23向长板21底部移动,当支撑块23移动至长板21底部时,可以将长板21撑起,由于长板21上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长块22,从而可以带动长块22向放置槽13内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推动模具向上移动,从而可以防止模具的宽度不够无法对模具进行注塑。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长板21下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卡层24,且卡层24均为橡胶材料制成;每个所述支撑块23的梯形面上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长轴25,且长轴25均为橡胶材料制成;每个所述长轴25均与卡层24相互配合;工作时,由于卡层24与长轴25相互配合,在支撑块23伸入长板21底部的过程中,长轴25可以伸入卡层24内,在此过程中可以对长板21进行固定,从而可以防止模具在注塑的过程中发生大幅度抖动,同时再配合弹簧的拉力可以更好的对模具进行固定,从而防止影响模具的注塑过程,由于卡层24与长轴25均为橡胶材料制成,当长板21发生轻微晃动时,由于卡层24与长轴25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可以缓冲长板21带动的挤压力,从而可以防止卡层24和长轴25发生损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所述顶块14内壁中均开设有方槽3;每个所述方槽3内均滑动连接有角板31,且角板31均为“7”形设计;每个所述方槽3底部于方槽3内壁中均左右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上表面均固连有第二电动伸缩杆32;每个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32均延伸至角板31内壁中,且第二电动伸缩杆32的伸缩轴均与角板31固连;每个所述方槽3靠近插杆15的一侧端面于方槽3内壁中均上下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相背一侧端面均固连有第三电动伸缩杆33;每个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33的伸缩轴均与角板31固连;工作时,当需要固定的模具的高度过高时,当模具放置在放置槽13内时,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32伸张,在第二电动伸缩杆32伸张的过程中可以带动角板31在方槽3内向上移动,由于第三电动伸缩杆33为滑动设计,从而可以防止第三电动伸缩杆33对角板31进行卡死,当角板31移动至顶块14上方时,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三电动伸缩杆33收缩,在第三电动伸缩杆33收缩的过程中可以带动角板31向放置槽13方向移动,由于第二电动伸缩杆32为滑动式设计,从而可以防止第二电动伸缩杆32卡死角板31,在角板31向放置槽13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对模具进行固定,从而可以增大对模具固定范围,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模具的固定程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所述角板31内壁中均滑动连接有顶柱34,且顶柱34为“7”形设计;每个所述顶柱34底部端面均为弧形设计,且弧形面部分伸出角板31设计;工作时,由于顶柱34底部端面为弧形设计,且部分延伸出角板31设计,在角板31向放置槽13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当顶柱34弧形面与方槽3端面接触的过程中,方槽3端面可以将顶柱34顶出角板31,在此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对模具进行防护,从而防止模具发生倾斜,同时还可以提高对模具的稳固程度。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工作时,在使用本发明制作的自动开合模装置时,首先利用螺栓将固定板12固定在生产线上,此时将需要注塑的模具放置在上模板11与下模板1的放置槽13内,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与顶板固连的顶板伸缩轴伸张,在伸缩轴伸张的过程中可以带动顶板与模具贴合,在此过程中可以对模具进行卡紧固定,从而防模具在注塑的过程中由于模具固定不牢固发生滑落,由于顶板通过均匀布置的顶块14拼接而成,在顶块14向模具移动的过程中,顶块14可以根据模具的外形对模具进行卡紧,当模具外表面为不规则轮廓时,顶块14可以插入模具的不规则轮廓内,在此过程中可以提高对模具的固定程度,由于顶块14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伸缩形插杆15,当模具外轮廓小于顶块14的宽度时,此时均匀布置的插杆15可以进一步插入模具的外轮廓内,在此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模具的固定程度,从而防止模具在注塑的过程中发生掉落,当模具固定完成后,此时控制器控制两个电机17转动,电机17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上模板11转动,当上模板11转动一百八十度时电机17停止转动,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16向下收缩,在第一电动伸缩杆16收缩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上模板11内的模具向下移动,当上模板11内的模具与下模板1内的模具发生贴合后,此时开始对模具进行注塑,当模具注塑完成后上模板11恢复至初始状态,同时控制器控制顶块14恢复到初始状态,然后将模具取出即可,当需要固定的模具的高度低于放置槽13的高度时,此时将模具放置在放置槽13内,然后向下按压均匀布置的压杆291,在压杆29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齿轮板29向下移动,由于齿轮板29与齿轮盘28相互啮合,在齿轮板29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齿轮盘28转动,在齿轮盘28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丝杠27转动,由于丝杠27与支撑管26内的螺纹相互啮合,在丝杠27转动的过程中可以推动支撑管26向中心位置移动,由于支撑管26与支撑块23固连,从而可以带动支撑块23向长板21底部移动,当支撑块23移动至长板21底部时,可以将长板21撑起,由于长板21上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长块22,从而可以带动长块22向放置槽13内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推动模具向上移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板(1)和上模板(11);所述下模板(1)底部端面固连有固定板(12),且固定板(12)用于对装置进行固定;所述固定板(12)内壁中于固定板(12)四角处均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用于固定螺栓使用;所述下模板(1)内壁中开设有放置槽(13),且放置槽(13)用于放置模具;所述放置槽(13)相背一侧于下模板(1)内壁中通过伸缩轴固定安装有均匀布置的顶板,且顶板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每个所述顶板均通过均匀布置的顶块(14)拼接形成,且顶块(14)部分延伸至放置槽(13)内;每个所述顶块(14)外表面均为耐磨橡胶材料制成;每个所述顶块(14)内壁中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插杆(15),且插杆(15)均为伸缩形设计;所述下模板(1)外侧于固定板(12)上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第一电动伸缩杆(16),且第一电动伸缩杆(16)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每个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16)两两之间均固连有支撑板(18),且支撑板(18)均相互对应;两个所述支撑板(18)相背一侧端面均固连有伺服电机(17),且伺服电机(17)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两个所述伺服电机(17)的驱动轴均穿过支撑板(18)设计;两个所述伺服电机(17)相对一侧于两个支撑板(18)之间设有上模板(11),且上模板(11)均与两个伺服电机(17)的驱动轴固连;所述上模板(11)的内壁结构与下模板(1)的内部结构完全相同,且上模板(11)的放置槽(13)在初始状态下朝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顶块(14)相对一侧表面均通过支杆铰接有均匀布置的卡轴(19),且卡轴(19)置于相邻的两层插杆(15)之间;每个所述卡轴(19)均为耐磨橡胶材料制成;每个所述卡轴(19)外表面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卡球(191),且卡球(191)用于稳固模具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13)下方于下模板(1)和上模板(11)内壁中均开设有长槽(2),且长槽(2)内均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有长板(21);两个所述长板(21)上表面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长块(22),且长块(22)均可延伸至放置槽(13)内;两个所述长板(21)两侧位置于长槽(2)内均滑动连接有支撑块(23),且支撑块(23)为楼梯形设计,并部分置于长板(21)底部;两个所述支撑块(23)相背一侧端面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支撑管(26),且支撑管(26)内表面均开设有螺纹;每个所述支撑管(26)相背一侧于长槽(2)内壁中均转动连接有丝杠(27),且丝杠(27)均与支撑管(26)内的螺纹相互啮合;每个所述丝杠(27)靠近长槽(2)内壁的一侧外表面均固连有齿轮盘(28);每个所述齿轮盘(28)后方于下模板(1)内壁中滑动连接有齿轮板(29),且齿轮板(29)与齿轮盘(28)相互啮合;每个所述齿轮板(29)上端面均固连有压杆(291),且压杆(291)均延伸至下模板(1)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板(21)下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卡层(24),且卡层(24)均为橡胶材料制成;每个所述支撑块(23)的梯形面上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长轴(25),且长轴(25)均为橡胶材料制成;每个所述长轴(25)均与卡层(24)相互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顶块(14)内壁中均开设有方槽(3);每个所述方槽(3)内均滑动连接有角板(31),且角板(31)均为“7”形设计;每个所述方槽(3)底部于方槽(3)内壁中均左右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上表面均固连有第二电动伸缩杆(32);每个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32)均延伸至角板(31)内壁中,且第二电动伸缩杆(32)的伸缩轴均与角板(31)固连;每个所述方槽(3)靠近插杆(15)的一侧端面于方槽(3)内壁中均上下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相背一侧端面均固连有第三电动伸缩杆(33);每个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33)的伸缩轴均与角板(31)固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角板(31)内壁中均滑动连接有顶柱(34),且顶柱(34)为“7”形设计;每个所述顶柱(34)底部端面均为弧形设计,且弧形面部分伸出角板(31)设计。
CN202010763062.3A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 Active CN1118733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3062.3A CN111873340B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
PCT/CN2020/119010 WO2022021600A1 (zh) 2020-07-31 2020-09-29 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3062.3A CN111873340B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73340A CN111873340A (zh) 2020-11-03
CN111873340B true CN111873340B (zh) 2021-05-11

Family

ID=73204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63062.3A Active CN111873340B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73340B (zh)
WO (1) WO20220216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8703B (zh) * 2022-05-26 2023-09-12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气设备用绝缘元件生产装置
CN115871087B (zh) * 2023-01-06 2023-09-22 广东泰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马桶胚体的注浆成型装置及其方法
CN117227050A (zh) * 2023-07-03 2023-12-15 浙江松田汽车电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易于脱模的雨刮器总成模具
CN117027442B (zh) * 2023-09-25 2024-03-26 沧州晟实伟业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调节钢模板安装高度的辅助装置
CN117259540B (zh) * 2023-11-23 2024-01-23 河北柱诚门业有限公司 可适用于不同规格防盗门板的自动成型机
CN117325500B (zh) * 2023-12-01 2024-02-02 山西聚鑫荣回收再利用有限公司 一种废钢压缩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45669A (ja) * 2007-08-23 2009-03-05 Toshiba Mach Co Ltd 型締装置及び成形機
JP2011020368A (ja) * 2009-07-16 2011-02-03 Toyo Mach & Metal Co Ltd 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CN206306415U (zh) * 2016-12-08 2017-07-07 珠海艾诚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模具自开模装置
CN208375710U (zh) * 2018-07-04 2019-01-15 湖北省腾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具
CN109454816A (zh) * 2018-11-22 2019-03-12 詹珠兰 一种自动开模的塑胶玩具注塑模具
CN111451535A (zh) * 2020-03-16 2020-07-28 吴明伟 一种四爪卡盘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74292A (ja) * 2014-03-14 2015-10-05 三恵金型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用金型装置
CN104669570B (zh) * 2015-02-10 2017-04-12 汕头市澄海区麒麟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机中的新型快速开合模装置
CN208232288U (zh) * 2017-12-21 2018-12-14 蔡佳翰 一种开合模装置
CN108099142B (zh) * 2017-12-27 2020-09-22 谭艳青 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45669A (ja) * 2007-08-23 2009-03-05 Toshiba Mach Co Ltd 型締装置及び成形機
JP2011020368A (ja) * 2009-07-16 2011-02-03 Toyo Mach & Metal Co Ltd 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CN206306415U (zh) * 2016-12-08 2017-07-07 珠海艾诚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模具自开模装置
CN208375710U (zh) * 2018-07-04 2019-01-15 湖北省腾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具
CN109454816A (zh) * 2018-11-22 2019-03-12 詹珠兰 一种自动开模的塑胶玩具注塑模具
CN111451535A (zh) * 2020-03-16 2020-07-28 吴明伟 一种四爪卡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73340A (zh) 2020-11-03
WO2022021600A1 (zh) 2022-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73340B (zh) 一种全自动模具开合模装置
CN210547477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冲压模具
CN110696308A (zh) 一种小型产品用模具脱模装置
CN213107905U (zh) 一种模具定位装置
CN216635254U (zh) 一种模具生产用辅助脱模机构
CN212194364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成型腔模具
CN113696433A (zh) 一种注塑机注塑产品脱模机构
CN108162329A (zh) 一种箱体类自动脱模收集模具
CN208497434U (zh) 一种便于脱模型模具
CN210733032U (zh) 一种注塑铁钉用注塑机
CN210026041U (zh) 一种路由器上盖板注塑模具
CN208305579U (zh) 一种竖梁泡沫生产用模具成型机
CN216068826U (zh) 一种防漏型出模具装置
CN216732834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塑料模具
CN220784748U (zh) 一种多工位成型的汽车配件注塑模具
CN215039809U (zh) 适用于内高压模具的分体式推头结构
CN209350708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头模具
CN216782557U (zh) 一种精密模具的脱模装置
CN213997465U (zh) 一种滑动式u型冲压模具
CN113021277B (zh) 一种精密模具生产加工用夹紧装置
CN219095731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塑料制品快速成型加工设备
CN220614739U (zh) 一种泡沫模具定位装置
CN114523636B (zh) 一种塑料花盆的注射成型设备
CN214645428U (zh) 一种斜向脱料的u盘外壳注塑模具
CN216442962U (zh) 一种带热压模与上脱模装置的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