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8597A - 摄像装置、其对焦辅助方法及其对焦辅助程序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其对焦辅助方法及其对焦辅助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8597A
CN111868597A CN201980015683.9A CN201980015683A CN111868597A CN 111868597 A CN111868597 A CN 111868597A CN 201980015683 A CN201980015683 A CN 201980015683A CN 111868597 A CN111868597 A CN 1118685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cus
adjustment speed
focus adjustment
image sensor
imaging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56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8597B (zh
Inventor
青木贵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868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85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85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85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02B7/36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using image sharpness techniques, e.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generating autofocus sign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02B7/282Autofocusing of zoom len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18Focusing ai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3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camera parts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2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the phase dif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03SSIS architectures incorporating pixels for producing signals other than image signals
    • H04N25/704Pixe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cusing, e.g. phase difference pixel se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2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raction only
    • G02B27/126The splitting element being a prism or prismatic array, including systems based on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1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different wavelengths
    • H04N23/13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different wavelengths with multipl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1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for transform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into image signals
    • H04N25/11Arrangement of colour filter arrays [CFA]; Filter mosaics
    • H04N25/13Arrangement of colour filter arrays [CFA]; Filter mosa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lter elements
    • H04N25/134Arrangement of colour filter arrays [CFA]; Filter mosa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lter elements based on three different wavelength filter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Focu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带来不协调感的情况下辅助对焦的摄像装置、其对焦辅助方法及其对焦辅助程序。在移动图像传感器来辅助手动对焦时,检测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在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以下的情况下,移动图像传感器来开始辅助。此时,将图像传感器的移动控制成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成为阈值以下的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其对焦辅助方法及其对焦辅助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的对焦。
背景技术
在没有自动聚焦(Auto Focus,AF)功能的摄像装置中,进行手动对焦。并且,即使为具备AF功能的摄像装置,用户有时还会关闭AF功能来进行手动对焦。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技术,其中,作为辅助手动对焦的功能,在手动调节焦点的状态几乎成为对焦的状态的情况下,自动启动AF来导向对焦状态。
并且,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技术,其中,若用户在手动调节焦点之后按下AF按钮,则图像传感器前后移动来进行对比度AF。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762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488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移动聚焦透镜组来导向对焦状态,因此存在无法适用于手动移动老式镜头等聚焦透镜组的结构的摄像装置中的缺点。
并且,专利文献1中,未考虑导向对焦状态时的焦点调节速度,因此存在对焦期间的取景器及即时预览的显示变得不自然的缺点。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需要操作AF按钮,因此存在无法快速对焦的缺点。尤其,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存在无法有效地发挥功能的缺点。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带来不协调感的情况下辅助对焦的摄像装置、其对焦辅助方法及其对焦辅助程序。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如下。
(1)一种摄像装置,其具备:成像镜头,能够调节焦点;图像传感器;对焦辅助部,移动图像传感器来辅助对焦;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检测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焦点状态检测部,检测焦点状态;及对焦辅助控制部,在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根据焦点状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对焦辅助部来导向对焦状态,并且使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成为阈值以下的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
根据本方式,若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以下,则图像传感器移动以辅助对焦。此时,将对焦辅助部控制成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成为阈值以下的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由此,能够在不对用户带来不协调感的情况下自然地导向对焦状态。并且,通过移动图像传感器来辅助对焦,因此即使在使用老式镜头等的情况下,也能够辅助适当的对焦。而且,通过配合用户的聚焦驱动来移动图像传感器,还能够防止所谓的焦点的超程。
(2)根据上述(1)的摄像装置,其中,对焦辅助控制部将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保持在阈值的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
根据本方式,在导向对焦状态时,将对焦辅助部控制成将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保持在阈值的速度。由此,能够在不对用户带来不协调感的情况下自然地导向对焦状态。
(3)根据上述(1)的摄像装置,其中,对焦辅助控制部逐渐减小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来导向对焦状态。
根据本方式,在导向对焦状态时,将对焦辅助部控制成逐渐减小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由此,能够在不对用户带来不协调感的情况下自然地导向对焦状态。
(4)根据上述(3)的摄像装置,其中,对焦辅助控制部单调减小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来导向对焦状态。
根据本方式,在导向对焦状态时,将对焦辅助部控制成单调减小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由此,能够在不对用户带来不协调感的情况下自然地导向对焦状态。
(5)根据上述(1)至(4)中任一项的摄像装置,其中,在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的平均值降低至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对焦辅助控制部根据焦点状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对焦辅助部来导向对焦状态。
根据本方式,在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的平均值降低至阈值以下的情况下,移动图像传感器来辅助对焦。手动对焦难以保持恒定,因此通过使用平均值,能够进行稳定的控制。
(6)根据上述(1)至(5)中任一项的摄像装置,其中,焦点状态检测部检测散焦量,在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以下且由焦点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散焦量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对焦辅助控制部根据焦点状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对焦辅助部来导向对焦状态。
根据本方式,在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以下且散焦量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移动图像传感器来辅助对焦。手动保持速度恒定来调节焦点是很难的。因此,通过在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以下且散焦量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开始辅助,能够更适当地开始辅助。
(7)根据上述(6)的摄像装置,其中,在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成为阈值以下之后由焦点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散焦量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对焦辅助控制部使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成为在由焦点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散焦量达到规定值时由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速度以下的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
根据本方式,在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成为阈值以下之后散焦量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以聚焦量达到规定值时的焦点调节速度以下的速度导向对焦状态。由此,能够在不对用户带来不协调感的情况下自然地导向对焦状态。
(8)根据上述(7)的摄像装置,其中,对焦辅助控制部逐渐减小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来导向对焦状态。
根据本方式,在导向对焦状态时,将对焦辅助部控制成逐渐减小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由此,能够在不对用户带来不协调感的情况下自然地导向对焦状态。
(9)根据上述(8)的摄像装置,其中,对焦辅助控制部单调减小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来导向对焦状态。
根据本方式,在导向对焦状态时,将对焦辅助部控制成单调减小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由此,能够在不对用户带来不协调感的情况下自然地导向对焦状态。
(10)根据上述(1)至(9)中任一项的摄像装置,其中,图像传感器在摄像面具备相位差检测像素,焦点状态检测部根据相位差来检测焦点状态,该相位差根据由相位差检测像素获得的信号计算。
根据本方式,在图像传感器的摄像面具备相位差检测像素,能够在拍摄的同时检测相位差。由此,能够简化结构。
(11)根据上述(1)至(10)中任一项的摄像装置,其中,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根据通过调节焦点而移动的聚焦透镜组的移动速度检测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
根据本方式,根据通过调节焦点而移动的聚焦透镜组的移动速度检测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
(12)根据上述(1)至(10)中任一项的摄像装置,其中,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根据由焦点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焦点状态的变化检测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
根据本方式,根据由焦点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焦点状态的变化检测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
(13)根据上述(1)至(12)中任一项的摄像装置,其中,成像镜头相对于主体装卸自如。
根据本方式,成像镜头相对于主体装卸自如地构成。由此,能够更换镜头。
(14)一种摄像装置的对焦辅助方法,其具备如下步骤:检测焦点状态的步骤;检测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的步骤;及在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根据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控制图像传感器的移动来导向对焦状态,并且使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成为阈值以下的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的步骤。
根据本方式,若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以下,则图像传感器移动以辅助对焦。即,以降低至一定速度为基准,判定为接近对焦状态,开始对焦的辅助。此时,将对焦辅助部控制成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成为阈值以下的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由此,能够在不对用户带来不协调感的情况下自然地导向对焦状态。
(15)一种摄像装置的对焦辅助程序,其使计算机实现如下功能:获取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的功能;获取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的检测结果的功能;及在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根据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控制图像传感器的移动来导向对焦状态,并且使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成为阈值以下的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的功能。
根据本方式,若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以下,则图像传感器移动以辅助对焦。即,以降低至一定速度为基准,判定为接近对焦状态,开始对焦的辅助。此时,将对焦辅助部控制成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成为阈值以下的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由此,能够在不对用户带来不协调感的情况下自然地导向对焦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不带来不协调感的情况下辅助对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数码相机的一实施方式的正面立体图。
图2是表示数码相机的一实施方式的背面立体图。
图3是表示数码相机的一实施方式的背面图。
图4是表示数码相机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5是镜头微机所实现的主要功能的框图。
图6是表示图像传感器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7是放大摄像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8是表示各像素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9是相机微机所实现的主要功能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的变化及聚焦透镜组的位置的变化的曲线图。
图11是表示通过对焦辅助控制部辅助对焦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对焦辅助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的变化及聚焦透镜组的位置的变化的曲线图。
图14是表示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的变化、聚焦透镜组的位置的变化及散焦量的变化的曲线图。
图15是第2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相机微机所实现的主要功能的框图。
图16是表示焦点调节速度的检测方法的设定顺序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将本发明适用于3片式数码相机时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方式◆◆
[数码相机的外观结构]
图1~图3分别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数码相机的一实施方式的正面立体图、背面立体图、背面图。
图1~图3所示的数码相机1为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其具备可换镜头10及相机主体100。数码相机1为摄像装置的一例。
<<可换镜头的外观结构>>
可换镜头10为成像镜头的一例。准备多个不同规格的可换镜头10。各可换镜头10在镜筒12的基端部具备镜头侧卡口(未图示),并经由该镜头侧卡口装卸自如地安装于相机主体100。并且,各可换镜头10至少具备焦点调节机构及光圈,且构成为能够调节焦点且能够调节光量。
作为镜头操作部14,图1中示出了具备聚焦环16及光圈环18的可换镜头10的一例。
聚焦环16为焦点调节用操作部件,旋转自如地设置于镜筒12的周围。若对聚焦环16进行旋转操作,则侧焦点调节机构根据其操作方向、操作量及操作速度启动。即,聚焦透镜组根据其操作方向、操作量及操作速度移动,进行焦点调节。
光圈环18为光圈调节用操作部件,旋转自如地设置于镜筒12的周围。光圈环18以恒定的间隔在其外周打印有能够设定的光圈值(未图示)。对光圈环18进行旋转操作,并将希望设定的光圈值对准到设置于镜筒12的指标(未图示)的位置,由此进行光圈的设定。
<<相机主体的外观结构>>
相机主体100为摄像装置主体的一例。相机主体100具备主体侧卡口102、主显示器104、副显示器106、电子取景器108、相机操作部110等。
主体侧卡口102为可换镜头10的安装部,设置于相机主体100的正面。可换镜头10装卸自如地安装于该主体侧卡口102。
主显示器104设置于相机主体100的背面。主显示器104由LCD(Liquid 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构成。除用作进行各种设定时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以外,主显示器104还用作已拍摄的图像的播放用显示器。并且,在拍摄时,根据需要显示即时预览,实时显示通过图像传感器拍摄的图像。
副显示器106设置于相机主体100的上表面。副显示器106由LCD构成。副显示器106中显示快门速度、光圈值、灵敏度、曝光校正等主要的摄像信息。
电子取景器(EVF:Electronic View Finder)108设置于相机主体100的上部。电子取景器108中显示即时预览,实时显示通过图像传感器拍摄的图像。电子取景器108能够根据需要开启/关闭,切换为显示于主显示器104。
相机操作部110具备灵敏度转盘111、删除按钮112、电源杆113、快门按钮114、驱动按钮115、副显示器照明按钮116、快门速度转盘117、播放按钮118、前指令转盘119、后指令转盘120、调焦杆121、快捷菜单按钮122、菜单/确定按钮123、选择按钮124、显示/返回按钮125、第1功能按钮126、第2功能按钮127、第3功能按钮128、第4功能按钮129、第5功能按钮130、聚焦模式切换杆132等作为数码相机1的操作部件。
灵敏度转盘111为设定灵敏度的转盘。删除按钮112为删除已拍摄的图像的按钮。若在图像播放期间按下该按钮,则删除播放中的图像。电源杆113为开启/关闭数码相机1的电源的杆。快门按钮114为指示图像的记录的按钮。快门按钮114由能够半按及全按的两段触按式按钮构成。若半按快门按钮114,则输出S1ON信号,若全按,则输出S2ON信号。在拍摄静止图像的情况下,通过半按快门按钮114来进行拍摄准备,通过全按来进行图像的记录。在拍摄动画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次全按快门按钮114来开始拍摄,通过第二次全按快门按钮114来结束拍摄。驱动按钮115为调出驱动模式的选择画面的按钮。若按下驱动按钮115,则在主显示器104中显示驱动模式的选择画面。在驱动模式的选择画面中选择驱动模式,选择单帧拍摄、连拍、包围拍摄、多重曝光、动画拍摄等。副显示器照明按钮116为开启/关闭副显示器106的照明的按钮。快门速度转盘117为设定快门速度的转盘。播放按钮118为指示切换为播放模式的按钮。若启动拍摄模式,并按下播放按钮118,则数码相机1切换为播放模式。另外,若在播放模式的状态下按下快门按钮114,则切换为摄像模式。前指令转盘119及后指令转盘120分配有与数码相机1的状态对应的功能。调焦杆121为选择AF区域的杆。快捷菜单按钮122为调出快捷菜单的按钮。若按下快捷菜单按钮122,则在主显示器104中显示快捷菜单。在快捷菜单中显示能够通过数码相机1设定的项目中用户登记的项目。菜单/确定按钮123为调出菜单画面的按钮。若按下菜单/确定按钮123,则在主显示器104中显示菜单画面。并且,菜单/确定按钮123还发挥确定选择事项等的按钮的功能。选择按钮124为所谓的十字按钮,是能够进行4个方向的指示的按钮。在进行各种设定等的情况下,通过该选择按钮124进行项目的选择等。显示/返回按钮125为切换主显示器104的显示内容的按钮。并且,显示/返回按钮125还发挥取消选择事项等的按钮、即返回到上一个状态的按钮的功能。第1功能按钮126、第2功能按钮127、第3功能按钮128、第4功能按钮129及第5功能按钮130中分配有预先准备的功能中用户选择的功能。例如,分配有开启、关闭对焦辅助功能的功能等。聚焦模式切换杆132为切换聚焦模式的杆。数码相机1通过该聚焦模式切换杆132在自动聚焦(Auto Focus,AF)的模式(AF模式)和手动聚焦(Manual Focus,MF)的模式(MF模式)之间切换聚焦模式。
[数码相机的电结构]
图4是表示数码相机的电结构的框图。
<<可换镜头的电结构>>
如图4所示,可换镜头10具备进行焦点调节的镜头侧焦点调节机构20、进行光量调节的光圈30、操作可换镜头10的镜头操作部14及控制可换镜头10的动作的镜头微机40。
<镜头侧焦点调节机构>
可换镜头10的镜头侧焦点调节机构20通过使聚焦透镜组22沿光轴L前后移动来调节焦点。聚焦透镜组22由构成可换镜头10的透镜组的一部分或全部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可换镜头10中,聚焦透镜组22由聚焦透镜驱动部24驱动而沿光轴L移动。聚焦透镜驱动部24具备驱动聚焦透镜组22的致动器及其驱动电路等。致动器例如由线性马达构成。
聚焦透镜组22的位置由聚焦透镜位置检测部26检测。聚焦透镜位置检测部26例如由光电断路器及MR传感器(MR传感器:Magneto Resistive Sensor/磁阻效应元件)构成。光电断路器检测聚焦透镜组22位于原点位置的情况。MR传感器检测聚焦透镜组22的移动量。由光电断路器检测聚焦透镜组22位于原点位置的情况,由MR传感器检测从原点位置起的聚焦透镜组22的移动量,由此能够检测出相对于原点位置的聚焦透镜组22的位置。
<光圈>
光圈30例如由可变光圈构成。光圈30由光圈驱动部32驱动,使得其开口直径(光圈值)发生变化。光圈驱动部32具备致动器及其驱动电路等。
<镜头操作部>
镜头操作部14将与镜筒12所具备的各操作部件的操作对应的信号输出至镜头微机40。例如,将与聚焦环16的操作方向、操作量及操作速度对应的信号输出至镜头微机40。并且,将与光圈环18的设定对应的信号输出至镜头微机40。
<镜头微机>
镜头微机40由具备CPU(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装置)、ROM(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的微型计算机构成,通过执行规定的程序,发挥可换镜头10的控制部的功能。
图5是镜头微机所实现的主要功能的框图。
镜头微机40通过执行规定的程序,发挥聚焦透镜控制部42、光圈控制部46、镜头侧通信控制部48等的功能。
聚焦透镜控制部42根据聚焦环16的操作或来自相机主体100的指令控制聚焦透镜驱动部24的驱动,控制聚焦透镜组22的移动。在相机的聚焦模式设定为手动聚焦的情况下,聚焦透镜控制部42根据聚焦环16的操作控制聚焦透镜组22的移动。具体而言,以与聚焦环16的操作对应的方向、与操作对应的速度及与操作对应的移动量移动聚焦透镜组22。在相机的聚焦模式设定为自动聚焦的情况下,聚焦透镜控制部42根据相机主体100的指令移动聚焦透镜组22。此时,聚焦透镜控制部42以规定的速度移动聚焦透镜组22。
镜头侧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44为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的一例。镜头侧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44检测聚焦透镜控制部42驱动聚焦透镜驱动部24来移动聚焦透镜组22时的速度。该速度成为基于可换镜头10的焦点调节速度。如上所述,在相机的聚焦模式设定为手动聚焦的情况下,聚焦透镜控制部42以与聚焦环16的操作对应的速度移动聚焦透镜组22。镜头侧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44检测聚焦透镜控制部42根据聚焦环16的操作移动聚焦透镜组22时的速度。
光圈控制部46根据光圈环18的操作或来自相机主体100的指令控制光圈驱动部32,控制光圈30。在相机的曝光控制模式为光圈优先或手动的情况下,光圈控制部46根据操作环的设定控制光圈驱动部32,将光圈30设定为所设定的光圈值。在相机的曝光控制模式为快门速度优先或自动的情况下,光圈控制部46根据来自相机主体的指令控制光圈驱动部32,设定为所指示的光圈值。
镜头侧通信控制部48控制与相机主体100之间的通信。在可换镜头10具备与相机主体100的通信标准对应的标准的通信功能的情况下,若将可换镜头10安装于相机主体100,则两者彼此连接成能够进行通信。通信经由设置于彼此的卡口的触点进行。
<<相机主体的电结构>>
如图4所示,相机主体100具备图像传感器210、对焦辅助部220、图像传感器驱动部226、模拟信号处理部228、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模拟数字转换器)230、数字信号处理部232、相位差检测部234、亮度检测部236、存储卡接口238、存储卡240、主显示器104、副显示器106、电子取景器(EVF)108、相机操作部110及相机微机250。
<图像传感器>
图像传感器210经由可换镜头10拍摄被摄体。图像传感器210例如由CCD(Charged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固体摄像元件构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中,使用具备相位差检测功能的图像传感器210。
图6是表示图像传感器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像传感器210具有沿x方向及y方向二维地排列有多个像素的摄像面212。摄像面212上设定有多个AF区域214。AF区域214为检测相位差的区域,且为能够根据其检测结果进行对焦的区域。图6中示出了在画面中央部分设定有9个AF区域214的例子。
图7是放大摄像面的一部分的图。
如上所述,摄像面212上沿x方向及y方向二维地排列有多个像素。各像素具备光电转换部,并且输出与受光量对应的信号。并且,各像素具备R(Red/红色)、G(Green/绿色)、B(Blue/蓝色)中的任一颜色的滤色器。滤色器以成为规定的排列的方式分配于各像素。图7中示出了拜耳排列的例子。另外,在该图中,在具有R的滤色器的像素(R像素)上标注了R的字符,在具有G的滤色器的像素(G像素)上标注了G的字符,在具有B的滤色器的像素(B像素)上标注了B的字符。
除通常像素216以外,AF区域中还配置有相位差检测像素218。通常像素216是指通常的摄像用像素。相位差检测像素218是指检测相位差的像素。除相位差检测像素以外的像素构成通常像素。除AF区域以外的区域中仅配置有通常像素。在图7中,用斜线示出了相位差检测像素218。如该图所示,相位差检测像素218有规律地配置于摄像面212。
相位差检测像素218由第1相位差检测像素218A及第2相位差检测像素218B构成。第1相位差检测像素218A及第2相位差检测像素218B彼此靠近配置。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对彼此靠近的相同排列的2个行中的一个以恒定的间隔配置第1相位差检测像素218A且对另一个以恒定的间隔配置第2相位差检测像素218B的例子。尤其,示出了将排列有R像素及G像素的特定的行的特定的G像素用作相位差检测像素的情况的例子。
图8是表示各像素的概略结构的图。
各像素具有具备规定的开口部的遮光膜。图8中,用斜线示出了遮光膜,用白色示出了具备遮光膜的开口部。
通常像素216具有开口部与光电转换部的中心一致的遮光膜。通常像素216接收通过可换镜头10的光瞳区域的几乎所有部分的光束。
第1相位差检测像素218A具有开口部相对于光电转换部的中心向右侧偏心的遮光膜。其结果,第1相位差检测像素218A接收通过可换镜头10的光瞳区域的不同的部分的一对光束中的一个光束。
第2相位差检测像素218B具有开口部相对于光电转换部的中心向左侧偏心的遮光膜。其结果,通过第2相位差检测像素218B接收通过可换镜头10的光瞳区域的不同的部分的一对光束中的另一个光束。
通过以上结构,获取第1相位差检测像素218A及第2相位差检测像素218B的信号,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由此能够检测出各AF区域中的相位差。
<对焦辅助部>
对焦辅助部220使图像传感器210沿光轴L前后移动来辅助对焦。对焦辅助部220具备使图像传感器210沿光轴L移动的图像传感器移动驱动部222及检测图像传感器210的位置的图像传感器位置检测部224等。
图像传感器移动驱动部222例如具备压电致动器等致动器及其驱动电路等。图像传感器210以基准位置为基准在可移动范围内移动。基准位置设定于可移动范围的中央且设定于法兰距的位置。通常可换镜头10以法兰距的位置为基准进行光学设计。因此,通过使图像传感器210位于基准位置,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可换镜头10的光学性能。
图像传感器位置检测部224检测相对于基准位置的图像传感器210的位置。图像传感器位置检测部224例如由涡流传感器等位移传感器构成。
<图像传感器驱动部>
图像传感器驱动部226在相机微机250的控制下驱动图像传感器210。图像传感器210由图像传感器驱动部226驱动以拍摄图像。
<模拟信号处理部>
模拟信号处理部228捕获从图像传感器210输出的每一像素的模拟图像信号来实施规定的信号处理(例如,相关双采样处理、放大处理等)。
<ADC>
ADC230将从模拟信号处理部228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来输出。
<数字信号处理部>
数字信号处理部232捕获数字图像信号来实施规定的信号处理(例如,灰度转换处理、白平衡校正处理、伽玛校正处理、同步化处理、YC转换处理等),从而生成图像数据。
<相位差检测部>
相位差检测部234检测所指定的AF区域214的相位差。相位差检测部234从所指定的AF区域214获取第1相位差检测像素218A及第2相位差检测像素218B的信号,并进行规定的相关运算处理来计算相位差。AF区域214的选择以手动或自动方式进行。在手动的情况下,通过操作调焦杆121来选择任意的AF区域214。在自动的情况下,进行检测主要被摄体的处理(例如,脸部检测等)来选择AF区域。
<亮度检测部>
亮度检测部236根据来自图像传感器210的通常像素的输出检测曝光控制所需的被摄体的亮度。
<存储卡接口及存储卡>
存储卡接口238在相机微机250的控制下对安装于卡槽中的存储卡240进行数据的读写。
<主显示器>
主显示器104由LCD构成。主显示器104的显示由相机微机250控制。相机微机250经由LCD驱动器104a控制主显示器104的显示。
<副显示器>
副显示器106由LCD构成。副显示器106的显示由相机微机250控制。相机微机250经由LCD驱动器106a控制副显示器106的显示。
<电子取景器>
电子取景器(EVF)108的显示部由LCD构成。电子取景器108的显示由相机微机250控制。相机微机250经由LCD驱动器108a控制电子取景器108的显示。
<相机操作部>
相机操作部110将与各操作部件的操作对应的信号输出至相机微机250。
<相机微机>
相机微机250由具备CPU、ROM、RAM等的微型计算机构成,通过执行规定的程序(例如,对焦辅助程序等),发挥进行相机的各种控制的控制部的功能。
图9是相机微机实现的主要功能的框图。
相机微机250通过执行规定的控制程序,发挥焦点状态检测部252、曝光设定部254、自动对焦控制部256、对焦辅助控制部258、曝光控制部260、记录控制部262、主显示器显示控制部264、副显示器显示控制部266、EVF显示控制部268、主体侧通信控制部270、镜头安装检测部272、兼容性判定部274等的功能。
〔焦点状态检测部〕
焦点状态检测部252检测所指定的AF区域214的焦点状态。焦点状态检测部252检测散焦的方向及量作为焦点状态。焦点状态检测部252根据由相位差检测部234计算出的相位差的信息计算散焦的方向及量。
〔曝光设定部〕
曝光设定部254根据由亮度检测部236检测出的被摄体的亮度的信息设定曝光(光圈值及快门速度)。
〔自动对焦控制部〕
在相机的聚焦模式设定为自动聚焦的情况下,自动对焦控制部256将聚焦透镜组22的驱动控制成自动对焦于主要被摄体。自动对焦控制部256根据焦点状态检测部252的检测结果控制聚焦透镜组22的驱动,对焦于主要被摄体。自动对焦控制部256向镜头微机40输出聚焦透镜组22的驱动指令,控制聚焦透镜组22的驱动。
另外,仅能够在可由相机主体侧控制可换镜头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对焦。在可换镜头10无法与相机主体10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在不具备聚焦透镜组22的驱动部的情况下等,无法使用自动对焦的功能。
〔对焦辅助控制部〕
在相机的聚焦模式设定为手动聚焦且已开启对焦辅助功能的情况下,对焦辅助控制部258根据焦点状态检测部252的检测结果控制对焦辅助部220来辅助对焦。即,移动图像传感器210来辅助用户的手动对焦。此时,将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速度控制成不对视觉辨认电子取景器(EVF)108或即时预览的用户带来不协调感。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进行详细叙述。
〔曝光控制部〕
曝光控制部260根据由曝光设定部254设定的曝光控制曝光。即,将光圈30的驱动控制成成为所设定的光圈值且将图像传感器210的驱动控制成以所设定的快门速度(曝光时间)进行曝光。关于光圈30,向镜头微机40输出驱动指令,设定为所设定的光圈值。
另外,仅能够在可换镜头10可与相机主体10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控制光圈30。在可换镜头10无法与相机主体10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将在镜头侧设定的光圈值手动输入到相机主体100中。
〔记录控制部〕
记录控制部262控制通过拍摄获得的图像数据的记录。记录控制部262从通过拍摄获得的图像数据生成规定格式的图像文件,并记录于存储卡240中。
〔主显示器显示控制部〕
主显示器显示控制部264控制主显示器104的显示。例如,根据即时预览的显示指示将由图像传感器210捕获的图像实时显示于主显示器104中。并且,根据菜单画面的显示指示将菜单画面显示于主显示器104中。
〔副显示器显示控制部〕
副显示器显示控制部266控制副显示器106的显示。副显示器显示控制部266获取显示于副显示器106中的信息,并将所获取的信息以规定格式显示于副显示器106中。
〔EVF显示控制部〕
EVF显示控制部268控制电子取景器(EVF)108的显示。在选择使用EVF108的情况下,EVF显示控制部268将由图像传感器210捕获的图像实时显示于电子取景器(EVF)108中。
〔主体侧通信控制部〕
主体侧通信控制部270控制与可换镜头10之间的通信。在可换镜头10具备与相机主体100的通信标准对应的标准的通信功能的情况下,若将可换镜头10安装于相机主体100,则两者彼此连接成能够进行通信。通信经由设置于彼此的卡口的触点进行。
〔镜头安装检测部〕
镜头安装检测部272检测可换镜头10的安装。检测例如通过检测针对设置于主体侧卡口102的检测用触点的通电来进行。
〔兼容性判定部〕
兼容性判定部274判定安装于相机主体100的可换镜头10是否具有兼容性。即,判定所安装的可换镜头10是否为能够由相机主体100控制的镜头。兼容性判定部274根据能否与可换镜头10进行通信及从可换镜头10获取的镜头信息等判定是否具有兼容性。
[数码相机的动作]
<<兼容性的判定>>
若接通电源,则数码相机1判定是否安装有可换镜头10。若判定为安装有可换镜头10,则进一步判定是否具有兼容性。
在不具兼容性的可换镜头安装于相机主体100的情况下,无法由相机主体侧控制可换镜头。因此,此时,与镜头控制相关的功能受到限制。即,设定为手动进行焦点调节、光圈的设定等。
<<静止图像拍摄>>
数码相机1通过半按快门按钮114进行拍摄准备,通过全按进行图像的记录。在相机的聚焦模式设定为自动聚焦的情况下,通过半按快门按钮114来启动自动聚焦。在相机的聚焦模式设定为手动聚焦的情况下,手动进行可换镜头10的对焦。
<<动画拍摄>>
数码相机1通过第一次全按快门按钮114来开始拍摄,通过第二次全按快门按钮114来结束拍摄。在相机的聚焦模式设定为自动聚焦的情况下,在开始拍摄的同时启动自动聚焦。在相机的聚焦模式设定为手动聚焦的情况下,手动进行可换镜头19的对焦。
[对焦辅助]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具备辅助手动对焦的操作的功能。该功能以由相机侧辅助最终对焦的形式提供。因此,在认为接近对焦状态的情况下启动。并且,该对焦辅助通过使图像传感器210沿光轴L移动来进行。对焦辅助控制部258通过根据焦点状态检测部252的检测结果控制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来导向对焦状态。以下,对由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进行的对焦辅助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对焦辅助功能在认为接近对焦状态的情况下启动。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中,在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启动。通常,在手动对焦的情况下,在对焦附近降低操作速度。
图10是表示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的变化及聚焦透镜组的位置的变化的曲线图。在图10中,符号VL是表示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的变化的曲线图,符号PL是表示聚焦透镜组的位置的变化的曲线图。符号PO是对焦于被摄体的聚焦透镜组的位置、即聚焦透镜组的目标位置。
如图10所示,在手动对焦的情况下,高速移动聚焦透镜组22至即将对焦为止,并在即将对焦时降低速度。因此,若检测出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一定速度为止,则能够检测出接近对焦状态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中,在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Vth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接近对焦状态,开始对焦辅助。
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可作为聚焦透镜组22的移动速度来检测。聚焦透镜组22的移动速度由可换镜头10的镜头侧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44检测。对焦辅助控制部258经由镜头微机40获取聚焦透镜组22的移动速度的信息。
若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以下,则对焦辅助控制部258根据焦点状态检测部252的检测结果控制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来导向对焦状态。此时,根据焦点状态检测部252的检测结果将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控制成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成为阈值以下的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由此,能够在不对手动对焦的用户带来不协调感的情况下自然地导向对焦状态。即,能够在不被注意到由相机侧进行辅助的情况下导向对焦状态。并且,通过移动图像传感器210来辅助对焦,因此即使在使用老式镜头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辅助对焦。而且,通过配合用户的聚焦驱动来移动图像传感器210,还能够防止所谓的焦点的超程。
图11是表示通过对焦辅助控制部辅助对焦的顺序(对焦辅助方法)的流程图。
对焦辅助功能在相机的聚焦模式设定为手动聚焦且开启对焦辅助功能的情况下启动。因此,以下处理以相机的聚焦模式设定为手动聚焦且开启对焦辅助功能为前提进行。
首先,判定是否进行了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操作(步骤S1)。即,判定是否操作了聚焦环16。
若操作聚焦环16进行了手动焦点调节,则判定其焦点调节速度是否超过阈值(步骤S2)。如上所述,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可作为聚焦透镜组22的移动速度来检测。对焦辅助控制部258获取由镜头侧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44检测出的聚焦透镜组22的移动速度的信息。并且,将所获取的速度与阈值Vth进行比较,判定是否超过阈值Vth。
若判定为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聚焦透镜组22的移动速度)未超过阈值Vth,则对焦辅助控制部258判定是否结束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操作(步骤S3)。即,判定是否停止聚焦环16的操作。若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操作结束,辅助处理也结束。
另一方面,若判定为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超过了阈值,则对焦辅助控制部258判定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是否降低至阈值以下(步骤SS4)。
若判定为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以下,则执行对焦辅助处理(步骤S5)。
图12是表示对焦辅助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首先,检测焦点状态,并获取其检测结果的信息(步骤S5a)。即,获取散焦的方向及量的信息。
接着,根据所获取的焦点状态的信息确定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目标位置(步骤S5b)。即,确定用于对焦于被摄体的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目的地。
接着,获取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的信息(步骤S5c)。即,获取手动操作的聚焦透镜组22的移动速度的信息。
接着,根据所获取的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的信息确定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速度(步骤S5d)。该速度设定为在与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相加时成为阈值以下的速度。即,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速度设定为,在将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设为VL、将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速度设为VI的情况下,满足(VL+VI)≤Vth的条件。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含义相同。因此,此时,设定为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基于聚焦透镜组22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成为阈值以下的速度。
接着,根据所设定的条件移动图像传感器210(步骤S5e)。即,以所设定的移动速度使图像传感器210移动至所设定的移动目标位置。
在移动图像传感器210之后,根据焦点状态检测部252的检测结果判定是否对焦(步骤S5f)。
在未对焦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5a,再次执行对焦处理。在对焦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中,在辅助手动对焦时,将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速度控制成不超过开始辅助时的焦点调节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由此,能够在不对用户带来不协调感的情况下自然地导向对焦状态。并且,由此,能够在用户未察觉到动作的情况下辅助对焦。
[变形例]
<<导向对焦状态时的焦点调节速度控制的变形例>>
如上所述,在导向对焦状态时,将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控制成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基于聚焦透镜组22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成为阈值以下的速度。即,将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控制成不超过开始辅助时的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此时,作为总焦点速度的控制方式,可以将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控制成维持恒定速度。即,可以将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控制成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维持恒定速度。例如,可以将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控制成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维持阈值速度。
并且,也可以将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控制成总速度逐渐减小。即,将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控制成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在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为止之后逐渐减小。此时,在开始辅助之后逐渐减小总焦点调节速度,以在一定时间内对焦。例如,使其单调减小。
<<开始辅助的条件的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开始对焦辅助处理。然而,手动对焦难以保持恒定。因此,构成为求出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的平均值,并在该平均值降低至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开始对焦辅助处理。由此,能够进行更稳定的控制。
图13是表示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的变化及聚焦透镜组的位置的变化的曲线图。在图13中,符号VL是表示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的变化的曲线图,符号VLav是表示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的平均值的变化的曲线图。并且,符号PL是表示聚焦透镜组的位置的变化的曲线图,符号PO是对焦于被摄体的聚焦透镜组的位置。
如图13所示,通过使用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的平均值,消除手动带来的速度变动的影响,能够进行稳定的控制。
<<开始辅助的条件的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开始对焦辅助处理。然而,在手动对焦的情况下,用户有可能无法以恒定速度调节焦点。因此,在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以下且由焦点状态检测部252检测出的散焦量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开始辅助。由此,能够更适当地开始辅助。
图14是表示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的变化、聚焦透镜组的位置的变化及散焦量的变化的曲线图。在图14中,符号VL是表示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的变化的曲线图。符号PL是表示聚焦透镜组的位置的变化的曲线图。符号PO是对焦于被摄体的聚焦透镜组的位置。符号D是表示散焦量的变化的曲线图。散焦量表示和对焦于被摄体的聚焦透镜组22的位置(目标位置)与聚焦透镜组22的当前位置的差分相同的变化。
在图14中,符号Vth是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的阈值,符号Dth是散焦量的规定值。本例中,在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Vth以下且由焦点状态检测部252检测出的散焦量成为规定值Dth以下的情况下开始辅助。因此,即使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成为阈值Vth以下,在散焦量超过规定值Dth的情况下,辅助也不启动。同样地,即使由焦点状态检测部252检测出的散焦量成为规定值Dth以下,在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超过阈值Vth的情况下,辅助也不启动。只有满足两个条件,才会开始辅助。
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点Pt为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成为阈值Vth以下且由焦点状态检测部252检测出的散焦量成为规定值Dth以下的点。
如此,通过在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以下且由焦点状态检测部252检测出的散焦量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开始辅助,能够更适当地开始辅助。并且,能够进行更稳定的控制。
另外,本例中,在进行辅助时,也将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控制成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成为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的阈值以下的速度。
但是,在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成为阈值以下之后散焦量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优选将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控制成成为散焦量达到规定值时的速度以下的速度。由此,能够在不对用户带来不协调感的情况下自然地导向对焦状态。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将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控制成成为点Pt处的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以下的速度。
<又一变形例>
本例中,也能够构成为求出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的平均值,并在该平均值降低至阈值以下且散焦量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开始辅助。
并且,作为进行辅助时的焦点调节速度的控制方式,可以将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维持在阈值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另外,在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成为阈值以下之后散焦量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维持在散焦量达到规定值时的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维持点Pt处的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
并且,也可以逐渐减小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以在一定时间内对焦来导向对焦状态。例如,也可以使其单调减小来导向对焦状态。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逐渐减小点Pt处的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
◆◆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由可换镜头侧检测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并将检测出的速度的信息发送至相机主体侧。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在安装有不具兼容性的可换镜头时,无法获取基于手动的焦点速度的信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中,由相机主体侧检测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
[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中,根据焦点状态的变化检测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若移动聚焦透镜组22,则焦点状态根据该移动发生变化。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中,检测焦点状态的变化来检测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该处理由相机微机250进行。
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相机微机所实现的主要功能的框图。
除还发挥主体侧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280的功能这一点以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相机微机250所实现的功能相同。
主体侧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280为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的另一例。主体侧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280根据由焦点状态检测部252检测出的焦点状态的变化检测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即,检测基于聚焦透镜组22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如上所述,由焦点状态检测部252检测散焦量。主体侧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280检测散焦量的变动速度来检测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
在辅助手动对焦时,对焦辅助控制部258根据由主体侧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280检测出的速度控制图像传感器210的移动来导向对焦状态。
[作用]
图16是表示焦点调节速度的检测方法的设定顺序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中,在安装于相机主体的可换镜头为具有兼容性的可换镜头的情况下,由可换镜头侧检测焦点调节速度。另一方面,在安装于相机主体的可换镜头为不具兼容性的可换镜头的情况下,由相机主体侧检测焦点调节速度。
相机微机250判定聚焦模式是否设定为手动聚焦(步骤S10)。
在设定为手动聚焦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开启对焦辅助功能(步骤S11)。
在已开启对焦辅助功能的情况下,判定安装于相机主体的可换镜头是否为具有兼容性的可换镜头(步骤S12)。
在具有兼容性的可换镜头的情况下,设定为由具备可换镜头的镜头侧检测焦点调节速度(步骤S13)。即,设定为由具备可换镜头的镜头侧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44检测聚焦透镜组22的移动速度,检测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
另一方面,在不具兼容性的可换镜头的情况下,设定为由具备相机主体的主体侧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280检测焦点调节的速度(步骤S14)。即,设定为由具备相机主体的主体侧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280检测焦点状态的变化,检测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
在辅助手动对焦时,通过所设定的检测方法检测焦点检测速度来实施辅助处理。另外,辅助方式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式相同。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能够根据需要由相机主体侧检测焦点调节速度。因此,即使在安装有老式镜头、第三方制造的镜头等不具兼容性的可换镜头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辅助手动对焦。
◆◆其他实施方式◆◆
[对焦后的处理]
优选在对焦后在可移动范围内移动图像传感器210来维持对焦状态。在图像传感器210到达可移动范围的端部的情况下,可以返回到基准位置,并且,也可以在端部的位置待机。在返回到基准位置的情况下,优选根据焦点的变动速度移动图像传感器210。由此,能够在不对用户带来不协调感的情况下使图像传感器210返回到原点位置。
另外,在通过辅助引导至对焦状态之后解除对焦状态的情况下,在再次满足条件时实施辅助。
<<图像传感器的可移动范围>>
图像传感器210的可移动范围可在图像传感器移动驱动部222的机械工作范围内任意设定。例如,在图像传感器移动驱动部222由压电致动器构成的情况下,在该压电致动器的机械工作范围内任意设定图像传感器210的可移动范围。图像传感器210的可移动范围越宽,在相机主体侧能够调节焦点的范围越宽。
另外,如上述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那样,在使用主显示器104或电子取景器108来进行焦点调节的情况下,优选考虑主显示器104及电子取景器108的分辨率来设定图像传感器210的可移动范围。在主显示器104及电子取景器108的分辨率低于图像传感器210的分辨率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主显示器104及电子取景器108调整的精度有限。因此,优选将其可移动范围设定为能够通过移动图像传感器210来辅助无法通过主显示器104及电子取景器108调整的范围。具体而言,优选确保主显示器104及电子取景器108的像素间距以上的可移动范围。由此,即使在使用分辨率低的主显示器104或电子取景器108来进行焦点调节的情况下,也能够高精度地对焦于目标被摄体。
<<图像传感器的基准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图像传感器210的基准位置设定在可移动范围的中央,但设定为基准位置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将基准位置设定在比可移动范围的中央更靠被摄体侧(前侧)的位置,并且,也可以将基准位置设定在像面侧(后侧)的位置。并且,也可以构成为用户能够任意设定。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基准位置设定在法兰距的位置,但也可以设定在不同于法兰距的位置。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将基准位置设定在法兰距的位置,能够在基准位置对焦时使可换镜头10的光学性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
[焦点状态检测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根据设置于图像传感器210的摄像面212的相位差检测像素218的输出检测相位差,并根据检测出的相位差检测散焦量,但检测散焦量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采用被动方式、主动方式等公知的焦点检测方法。
[图像传感器移动驱动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使用压电致动器使图像传感器210沿光轴L移动,但图像传感器移动驱动部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此外,例如能够使用线性马达、进给丝杆机构等公知的直动式驱动机构来移动图像传感器210。
<<摄像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本发明适用于单片式数码相机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多片式相机。
图17是表示将本发明适用于3片式数码相机时的一例的图。
如图17所示,3片式数码相机在摄像部中具备分色棱镜310及3个图像传感器210R、210G、210B。
分色棱镜310将入射于入射面310a的光分解成R(Red)光、G(Green)光及B(Blue)光这3种颜色的光。经分解的3种颜色的光分别从R光出射面310r、G光出射面310g、B光出射面310b射出。
3个图像传感器由接收R光的图像传感器210R、接收G光的图像传感器210G及接收B光的图像传感器210B构成。
接收R光的图像传感器210R与R光出射面310r对向配置,接收从R光出射面310r射出的R光。
接收G光的图像传感器210G与G光出射面310g对向配置,接收从G光出射面310g射出的G光。
接收B光的图像传感器210B与B光出射面310b对向配置,接收从B光出射面310b射出的B光。
3个图像传感器210R、210G、210B分别配置于距分色棱镜310的入射面310a的光路长度相同的位置。
3个图像传感器210R、210G、210B经由未图示的安装架一体地安装于分色棱镜310。将分色棱镜310与图像传感器210R、210G、210B一体化的单元称为摄像单元330。图像传感器移动驱动部222x使摄像单元330沿光轴L前后移动。并且,图像传感器位置检测部224x检测相对于基准位置的摄像单元330的位置。
[成像镜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聚焦透镜沿光轴前后移动而进行了焦点调节,但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机构并不限定于此。此外,还能够将液体透镜、液晶透镜等用作聚焦透镜。在液体透镜及液晶透镜中,利用折射率变化来进行焦点调节。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线性马达等致动器驱动聚焦透镜,但也可以构成为使用凸轮机构、螺旋齿轮等来手动移动。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操作设置于可换镜头10的聚焦环16来调节焦点,但用于调节焦点的操作构件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由设置于相机主体的操作构件进行焦点调节操作。
<<摄像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本发明适用于数码相机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适用并不限定于此。此外,例如还能够适用于摄像机、电视摄像机、电影摄影机等,而且还能够同样地适用于具备摄像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本发明适用于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同样地适用于成像镜头一体地组装于相机主体的相机。
并且,由镜头微机40进行的各种处理也可以由相机微机250进行。例如,聚焦透镜组22的驱动控制、光圈30的驱动控制等也可以由相机微机250进行。
[其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微型计算机实现了对焦辅助控制部等的功能,但用于实现这些功能的硬件结构并不限定于此。能够由各种处理器构成。各种处理器包括发挥执行软件(程序)来进行各种处理的处理部的功能的常用的处理器即CPU、FPGA(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能够在制造之后变更电路结构的处理器即PLD(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可编程逻辑器件)、具有ASIC(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为了执行特定的处理而专门设计的电路结构的处理器即专用电路等。存储有上述规定的程序(对焦辅助程序等)的介质可以为硬盘、CD(Compact Disk,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通用光盘)、各种半导体存储器等、非易失性且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一个处理部可以由这些各种处理器中的一个构成,也可以由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两个以上的处理器构成。例如,可以由多个FPGA构成,也可以由CPU及FPGA的组合构成。
并且,也可以由一个处理器构成多个处理部。作为由一个处理器构成多个处理部的例子,第1,如客户端、服务器等计算机所代表,有如下方式:由一个以上的CPU和软件的组合构成一个处理器,并由该处理器发挥多个处理部的功能。第2,如片上系统(SoC:SystemOn Chip)等所代表,有如下方式:使用由一个IC芯片(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来实现包括多个处理部的系统整体的功能的处理器。如此,各种处理部使用一个以上的上述各种处理器来构成为硬件结构。
而且,更具体而言,这些各种处理器的硬件结构为组合半导体元件等电路元件而成的电路。
符号说明
1-数码相机,10-可换镜头,12-镜筒,14-镜头操作部,16-聚焦环,18-光圈环,20-镜头侧焦点调节机构,22-聚焦透镜组,24-聚焦透镜驱动部,26-聚焦透镜位置检测部,30-光圈,32-光圈驱动部,40-镜头微机,42-聚焦透镜控制部,44-镜头侧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46-光圈控制部,48-镜头侧通信控制部,100-相机主体,102-主体侧卡口,104-主显示器,104a-LCD驱动器,106-副显示器,106a-LCD驱动器,108-电子取景器,108a-LCD驱动器,110-相机操作部,111-灵敏度转盘,112-删除按钮,113-电源杆,114-快门按钮,115-驱动按钮,116-副显示器照明按钮,117-快门速度转盘,118-播放按钮,119-前指令转盘,120-后指令转盘,121-调焦杆,122-快捷菜单按钮,123-确定按钮,124-选择按钮,125-返回按钮,126-第1功能按钮,127-第2功能按钮,128-第3功能按钮,129-第4功能按钮,130-第5功能按钮,132-聚焦模式切换杆,210-图像传感器,210B-图像传感器,210G-图像传感器,210R-图像传感器,212-摄像面,214-AF区域,216-通常像素,218-相位差检测像素,218A-第1相位差检测像素,218B-第2相位差检测像素,220-对焦辅助部,222-图像传感器移动驱动部,222x-图像传感器移动驱动部,224-图像传感器位置检测部,224x-图像传感器位置检测部,226-图像传感器驱动部,228-模拟信号处理部,230-ADC,232-数字信号处理部,234-相位差检测部,236-亮度检测部,238-存储卡接口,240-存储卡,250-相机微机,252-焦点状态检测部,254-曝光设定部,256-自动对焦控制部,258-对焦辅助控制部,260-曝光控制部,262-记录控制部,264-主显示器显示控制部,266-副显示器显示控制部,268-EVF显示控制部,270-主体侧通信控制部,272-镜头安装检测部,274-兼容性判定部,280-主体侧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310-分色棱镜,310a-入射面,310b-B光出射面,310g-G光出射面,310r-R光出射面,330-摄像单元,L-光轴,D-表示散焦量的变化的曲线图,Dth-散焦量的规定值,Vth-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的阈值,VL-表示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的变化的曲线图,VLAv-表示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的平均值的变化的曲线图,PL-表示聚焦透镜组的位置的变化的曲线图,PO-对焦于被摄体的聚焦透镜组的位置,Pt-基于手动的焦点调节速度成为阈值以下且散焦量成为规定值以下的点,S1~S5-对焦的辅助的顺序,S5a~S5f-对焦辅助处理顺序,S10~S14-焦点调节速度的检测方法的设定顺序。

Claims (16)

1.一种摄像装置,其具备:
成像镜头,能够调节焦点;
图像传感器;
对焦辅助部,移动所述图像传感器来辅助对焦;
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检测基于所述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
焦点状态检测部,检测焦点状态;及
对焦辅助控制部,在基于所述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焦点状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对焦辅助部来导向对焦状态,并且使基于所述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成为所述阈值以下的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对焦辅助控制部将基于所述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保持在所述阈值的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对焦辅助控制部逐渐减小基于所述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来导向对焦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对焦辅助控制部单调减小基于所述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来导向对焦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在基于所述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的平均值降低至所述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所述对焦辅助控制部根据所述焦点状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对焦辅助部来导向对焦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焦点状态检测部检测散焦量,
在基于所述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所述阈值以下且由所述焦点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散焦量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所述对焦辅助控制部根据所述焦点状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对焦辅助部来导向对焦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在基于所述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成为所述阈值以下之后由所述焦点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散焦量成为所述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所述对焦控制部使基于所述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成为在由所述焦点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散焦量达到所述规定值时由所述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速度以下的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对焦辅助控制部逐渐减小基于所述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来导向对焦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对焦辅助控制部单调减小基于所述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来导向对焦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传感器在摄像面具备相位差检测像素,
所述焦点状态检测部根据相位差来检测焦点状态,所述相位差根据由所述相位差检测像素获得的信号计算。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根据通过调节焦点而移动的聚焦透镜组的移动速度检测基于所述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焦点调节速度检测部根据由所述焦点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焦点状态的变化检测基于所述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成像镜头相对于主体装卸自如。
14.一种摄像装置的对焦辅助方法,其具备如下步骤:
检测焦点状态的步骤;
检测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的步骤;及
在基于所述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根据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控制图像传感器的移动来导向对焦状态,并且使基于所述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成为所述阈值以下的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的步骤。
15.一种摄像装置的对焦辅助程序,其使计算机实现如下功能:
获取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的功能;
获取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的检测结果的功能;及
在基于所述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根据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控制图像传感器的移动来导向对焦状态,并且使基于所述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成为所述阈值以下的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的功能。
16.一种记录介质,其为非易失性且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并且在通过计算机读取存储于所述记录介质中的指令的情况下,使计算机实现包括如下功能的摄像装置的对焦辅助功能:
获取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的功能;
获取基于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的检测结果的功能;及
在基于所述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降低至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根据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控制图像传感器的移动来导向对焦状态,并且使基于所述成像镜头的焦点调节速度与基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的焦点调节速度之和成为所述阈值以下的速度来导向对焦状态的功能。
CN201980015683.9A 2018-02-27 2019-01-23 摄像装置、其对焦辅助方法及记录介质 Active CN1118685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3450 2018-02-27
JP2018-033450 2018-02-27
PCT/JP2019/002045 WO2019167482A1 (ja) 2018-02-27 2019-01-23 撮像装置、その焦点合わせ補助方法、及び、その焦点合わせ補助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8597A true CN111868597A (zh) 2020-10-30
CN111868597B CN111868597B (zh) 2022-02-08

Family

ID=67805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5683.9A Active CN111868597B (zh) 2018-02-27 2019-01-23 摄像装置、其对焦辅助方法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4721B2 (zh)
JP (1) JP6781859B2 (zh)
CN (1) CN111868597B (zh)
WO (1) WO20191674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97295B2 (ja) * 2018-03-30 2022-01-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21568B2 (ja) * 2018-07-13 2022-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撮像装置、焦点調節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496728B2 (en) 2020-12-15 2022-11-08 Waymo Llc Aperture health monitoring mod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93277A (ja) * 1986-10-08 1988-04-23 Canon Inc 自動合焦装置
US20050219403A1 (en) * 2004-03-30 2005-10-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Manual focus adjustment apparatus and focus assisting program
CN101303510A (zh) * 2007-05-07 2008-11-12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数码相机及聚焦控制方法
JP2010243922A (ja) * 2009-04-08 2010-10-28 Can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150323760A1 (en) * 2014-05-07 2015-11-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ocus adjustment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focus adjustment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60234422A1 (en) * 2015-02-06 2016-08-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amera body and imaging device
JP2016148832A (ja) * 2015-02-06 2016-08-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カメラ本体及び撮像装置
JP2016218161A (ja) * 2015-05-18 2016-1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70094149A1 (en) * 2015-09-24 2017-03-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ase detection autofocus noise redu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21214B2 (ja) * 1989-12-18 1998-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自動焦点調節装置
JP5208425B2 (ja) 2007-01-22 2013-06-12 株式会社ニコン 焦点調節装置、光学機器、レンズ鏡筒
JP6436816B2 (ja) * 2015-02-26 2018-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17182054A (ja) * 2016-03-29 2017-10-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カメラ本体及び撮像装置
US10200592B2 (en) * 2016-03-29 2019-02-0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amera body and imaging device
JP2018077384A (ja) * 2016-11-10 2018-05-1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および焦点調節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93277A (ja) * 1986-10-08 1988-04-23 Canon Inc 自動合焦装置
US20050219403A1 (en) * 2004-03-30 2005-10-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Manual focus adjustment apparatus and focus assisting program
CN101303510A (zh) * 2007-05-07 2008-11-12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数码相机及聚焦控制方法
JP2010243922A (ja) * 2009-04-08 2010-10-28 Can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150323760A1 (en) * 2014-05-07 2015-11-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ocus adjustment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focus adjustment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60234422A1 (en) * 2015-02-06 2016-08-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amera body and imaging device
JP2016148832A (ja) * 2015-02-06 2016-08-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カメラ本体及び撮像装置
JP2016218161A (ja) * 2015-05-18 2016-1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70094149A1 (en) * 2015-09-24 2017-03-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ase detection autofocus noise redu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79317A1 (en) 2020-12-03
CN111868597B (zh) 2022-02-08
US11054721B2 (en) 2021-07-06
JPWO2019167482A1 (ja) 2020-12-17
JP6781859B2 (ja) 2020-11-04
WO2019167482A1 (ja) 2019-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63944B2 (en) Imaging apparatus
US6453124B2 (en) Digital camera
JP5169144B2 (ja) 撮像装置
JP4528235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US7844173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JP2008134389A (ja) 撮像装置
JP2009111844A (ja) 撮影装置
JP2006270183A (ja) 撮像装置
JP2005221602A (ja) 撮像装置
EP1992160A1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exposure control method
US11054721B2 (en) Imaging device, focusing assistance method thereof, and focusing assistance program thereof
JP2001177761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11133356B (zh) 摄像装置、摄像装置主体及摄像装置的对焦控制方法
US20060268147A1 (e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image capturing method
JP2001272593A (ja)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CN111095067B (zh) 摄像装置、摄像装置主体及摄像装置的对焦控制方法
JP2001275033A (ja)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JP2009111587A (ja) 撮像装置
JP2009017517A (ja) 撮像装置
CN111771373B (zh) 摄像装置、曝光期间变焦摄影方法及记录介质
JP2006173860A (ja) 電子カメラ
JP6149345B2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画質調整方法
JP2009139840A (ja) 撮像装置
JP4061642B2 (ja) 電子カメラ
JP2007074114A (ja) 電子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