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7416B - 锁扣件 - Google Patents

锁扣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7416B
CN111867416B CN202080001912.4A CN202080001912A CN111867416B CN 111867416 B CN111867416 B CN 111867416B CN 202080001912 A CN202080001912 A CN 202080001912A CN 111867416 B CN111867416 B CN 1118674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s
base substrate
fastener
bas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19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7416A (zh
Inventor
茂吕拓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a Molde Co ltd
Kasai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da Molde Co ltd
Kasai Ko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a Molde Co ltd, Kasai Ko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da Mold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867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7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7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7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8/00Fasteners of the touch-and-close type; Making such fasteners
    • A44B18/0046Fasteners made integrally of plastics
    • A44B18/0049Fasteners made integrally of plastics obtained by moulding proces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8/00Fasteners of the touch-and-close type; Making such fasteners
    • A44B18/0046Fasteners made integrally of plastics
    • A44B18/0061Male or hook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56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mechanical means or mechanical connections, e.g. form-fits
    • B29C65/58Snap conn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8/00Fasteners of the touch-and-close type; Making such fasteners
    • A44B18/0069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制造且具有优异的固定能力的锁扣件。该锁扣件具有面扣件和嵌件成型于面扣件的基底基材(4)。在基底基材(4)上设置有在嵌件成型时填充树脂材料的空间(32),空间(32)包括设置于基底基材(4)的表面(25)的开口(38)~(41),开口(38)~(41)被表面(25)的周缘壁部(45)包围。在嵌件成型时,面扣件的基底部与基底基材(4)的周缘壁部(45)抵接,周缘壁部(45)作为防止填充于空间(32)的树脂材料的漏出的堤防而发挥功能。

Description

锁扣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扣件。
背景技术
例如,为了将片状材料(例如,片状顶棚材料)内贴于车辆内表面而使用锁扣件。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锁扣件具有面扣件(例如,阳型面扣件)以及通过粘接剂固定于面扣件的背面的基底基材。在面扣件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卡合部。
例如,在将顶棚材料安装于车辆的顶棚的情况下,在顶棚固定多个锁扣件,使顶棚材料的多个被卡合部与锁扣件的多个卡合部卡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451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的现有的锁扣件是使用粘接剂将基底基材和面扣件进行固定而制造的,但此时粘接剂会溢出到面扣件的表面侧而流入卡止部的间隙。这样,若粘接剂流入卡止部的间隙,则间隙的一部分被粘接剂填埋,锁扣件的固定能力变弱。
另外,作为制造这样的锁扣件的方法,考虑用粘接剂将面扣件一个一个地粘贴在各基底基材的表面。然而,这样的粘接操作繁杂,且制作成本变高。因此,代替这样的制造方法,考虑用粘接剂将大尺寸的面扣件粘贴在大尺寸的基底基材上之后切断成规定尺寸。然而,在该方法中,切断操作繁杂,制作成本依然会变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制造且具有优异的固定能力的锁扣件。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锁扣件,具有:基底基材;以及面扣件,具有基底部和设置于所述基底部的多个卡合部,所述基底基材和所述基底部通过使用了树脂材料的嵌件成型而成为一体,所述基底基材具有设置有开口的表面,所述表面具有沿着所述表面的外周缘的整周连续地设置的周缘壁部,所述周缘壁部包围所述开口,在所述基底基材上设置有在嵌件成型时填充树脂材料的空间,所述空间包括所述开口,在嵌件成型时,所述面扣件的所述基底部与所述基底基材的所述周缘壁部抵接,所述基底基材的所述周缘壁部作为防止填充于所述空间的树脂材料的漏出的堤防发挥功能。
优选地,所述周缘壁部的宽度为0.01mm~5.0mm。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锁扣件,具有:基底基材;以及面扣件,具有基底部和设置于所述基底部的多个卡合部,所述基底基材和所述基底部通过使用了树脂材料的嵌件成型而成为一体,所述基底基材具有设置有多个开口和至少一个连通凹部的表面,在所述基底基材上设置有在嵌件成型时填充树脂材料的空间,所述空间包括所述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开口包括经由所述至少一个连通凹部相互连通的一对开口。
优选地,所述多个开口全部经由所述至少一个连通凹部而相互连通。
优选地,所述多个开口是在所述表面的外周缘部的内侧呈格子状排列配置的矩形状的四个开口。
优选地,在所述基底基材的所述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多个开口对应的多个空气流出流路,在所述基底基材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基底基材的空气排出孔,所述空气排出孔经由所述多个空气流出流路与所述多个开口连通,在嵌件成型时,所述多个开口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多个空气流出流路向所述空气排出孔流动。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锁扣件,具有:基底基材;以及面扣件,具有基底部和设置于所述基底部的多个卡合部,所述基底基材和所述基底部通过使用了树脂材料的嵌件成型而成为一体,所述基底基材具有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和至少一个空气流出流路的表面,在所述基底基材上设置有在嵌件成型时填充树脂材料的空间和贯通所述基底基材的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孔,所述空间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在嵌件成型时,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流出流路向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孔流动。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包括呈格子状配置的四个开口,所述基底基材的所述表面具有沿着所述表面的外周缘的整周连续地设置的周缘壁部,所述周缘壁部包围所述四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孔包括设置于所述四个开口的中心部位的一个空气排出孔。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包括呈格子状配置的四个开口,所述四个开口包括相邻的一对开口和相邻的一对第二开口,所述基底基材的所述表面具有沿着所述表面的外周缘的整周连续地设置的周缘壁部,所述周缘壁部包围所述四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孔包括与所述一对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一空气排出孔、以及与所述一对第二开口对应的第二空气排出孔,在嵌件成型时,所述一对第一开口内的空气向第一空气排出孔流动,所述一对第二开口内的空气向第二空气排出孔流动。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孔在嵌件成型时通过设置于模具的吸引流路与吸引源连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基底基材上设置有空间,所述空间包括设置于基底基材的表面的开口,因此,通过使面扣件的基底部与基底基材的表面抵接而向空间填充树脂,能够将基底基材嵌件成型于面扣件的基底部。另外,在基底基材的表面沿着外周缘设置有支撑壁部,由于支撑壁部防止树脂从开口漏出而附着于面扣件的卡合部,因此,能够提供具有优异的固定能力的锁扣件。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在嵌件成型时,由于多个开口内的空气通过多个空气流出流路而向孔流动,因此,空气不会滞留在基底基材与面扣件之间,从而能够可靠地将基底基材嵌件成型于面扣件。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锁扣件的立体图。
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的锁扣件的立体图。
图3是从正面侧观察图1的锁扣件具有的基底基材的立体图。
图4是从背面侧观察图3的基底基材的立体图。
图5是将图3的基底基材与面扣件一起表示的透视主视图。
图6是从背面侧观察将填充并硬化于图3的基底基材的树脂与面扣件一起表示的透视立体图。
图7是用于将图3的基底基材嵌件成型于面扣件的模具装置的剖视图,图7(a)表示打开状态的模具装置,图7(b)表示关闭状态的模具装置。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方式的锁扣件所具有的基底基材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方式的锁扣件所具有的基底基材的主视图。
图10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方式的锁扣件所具有的基底基材的立体图。
图11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0的基底基材的立体图。
图12是用于将图10的基底基材嵌件成型于面扣件的模具装置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方式的锁扣件所具有的基底基材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锁扣件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锁扣件2具有基底基材4和面扣件6,基底基材4嵌件成型于面扣件6。即,基底基材4和面扣件6通过使用了树脂材料(树脂5)的嵌件成型而一体地结合。
面扣件6通过合成树脂(例如,聚烯烃系树脂等)的成型而形成,具有基底部8和多个(多数个)卡合部10。基底部8和卡合部10例如一体形成。基底部8具有表面(第一面)8a和背面(第二面)8b,多个卡合部10设置于基底部8的表面8a。各卡合部10为蘑菇状,其具有从基底部8的表面8a延伸出的脚部10a以及设置于脚部10a的顶端部的头部10b,头部10b的直径比脚部10a的直径大。
参照图3和图4,基底基材4在主视时呈大致矩形状,具有上表面21、底面22、左侧面23、右侧面24、表面25、背面26、左凹面27、以及右凹面28,左凹面27设置于左侧面23与表面25之间,右凹面28设置于右侧面24与表面25之间。
基底基材4例如由合成树脂的一体成型而形成,作为合成树脂,使用ABS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为了提高强度,在加入玻璃纤维等时优选不饱和聚酯树脂等。
在基底基材4的表面25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设置有四个开口38、39、40、4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底基材4的表面25还设置有四个连通凹部62、63、64、65,四个开口38~41经由连通凹部62~65相互连通。另外,在基底基材4的背面26设置有一对开口70、72,开口70与开口40、41在表背方向D3上连通,开口72与开口38、39在表背方向D3上连通。
这些开口38~41、连通凹部62~65、以及开口70、72作为空间32发挥功能,利用通过后述的嵌件成型而填充于空间32并硬化的树脂5,面扣件6的基底部8与基底基材4的表面25一体地结合。
在此,如图5所示,基底基材4的表面25的外形与面扣件6的基底部8的背面8b的外形对应,具有实际上相同的大小。此外,在图5中,为了便于图示,将表面25表示为比基底部8的背面8b稍大。
另外,在基底基材4上设置有与空间32连通的左右一对的注入口34、36。左侧的注入口34设置于上表面21与左侧面23的角部,右侧的注入口36设置于上表面21与右侧面24的角部,在嵌件成型时,树脂材料(树脂5)经由这些注入口34、36被填充于空间3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材料从两个注入口34、36填充于空间32,但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从一个或三个以上的注入口将树脂材料填充于空间32。
接着,对开口38~41、连通凹部62~65、以及开口70、72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开口38~41实际上全部为相同大小,在比基底基材4的表面25的外周缘更靠内侧的位置呈格子状排列配置。换言之,基底基材4的表面25具有包围开口38~41的周缘壁部45、沿上下方向D2延伸的纵向中间部46、以及沿左右方向D1延伸的横向中间部48,开口38~41被纵向中间部46和横向向中间部48分隔。
即,左侧的开口38、39和右侧的开口40、41隔着纵向中间部46在左右方向D1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上侧的开口38、40和下侧的开口39、41隔着横向中间部48在上下方向D2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周缘壁部45、纵向中间部46、以及横向中间部48全部平齐,作为支撑面扣件6的背面8b(参照图7(a))的支撑壁部发挥功能。
周缘壁部45在主视时呈矩形环状,沿着表面25的外周缘的整周连续地设置,周缘壁部45的宽度W1(参照图3和图5)优选为0.01mm~5.0mm,更优选为0.1mm~4.0mm。若周缘壁部45的宽度W1小于0.01mm,则在嵌件成型时树脂材料可能向周缘壁部45的外侧漏出,另一方面,若宽度W1大于5.0mm,则开口38~41的面积(即,在开口38~41内硬化的树脂5与面扣件6的粘接面积)不充分,基底基材4与面扣件6的结合可能变弱。
连通凹部62设置在纵向中间部46的上端部,开口38、40彼此经由连通凹部62在左右方向D1上连通,连通凹部63设置在纵向中间部46的下端部,开口39、41彼此经由连通凹部63在左右方向D1上连通。连通凹部64设置在横向中间部48的左端部,开口38、39彼此经由连通凹部63在上下方向D2上连通,连通凹部65设置在横向中间部48的右端部,开口40、41彼此经由连通凹部65在上下方向D2上连通。
连通凹部62~65优选设置在稍微远离周缘壁部45的部位,从周缘壁部45到各个连通凹部62~65的距离W2(参照图3和图5)优选为0.8mm以上,更优选为1.2mm以上。若该距离W2小于0.8mm,则在嵌件成型时流过连通凹部62~65的树脂材料会超过周缘壁部45而向外侧漏出。
如图4所示,一对开口70、72设置在基底基材4的背面26的外周缘的内侧。换言之,基底基材4的背面26具有包围开口70、72的周缘壁部57和沿上下方向D2延伸的纵向中间部56,开口70、72隔着纵向中间部56在左右方向D1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基底基材4的背面26的纵向中间56与周缘壁部57平齐。
接着,对将基底基材4嵌件成型于面扣件6的方法进行说明。在该嵌件成型方法中,例如,使用如图7(a)和(b)所示的模具装置82。模具装置82具有固定模具84、第一可动模具88、第二可动模具94、以及一对辅助模具100、102。在固定模具84的表面侧(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部86,第一可动模具88以沿箭头A1所示的方向能够自由移动的方式配置在第一开口部86内。另外,在固定模具84的背面侧(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部92,第二可动模具94以沿箭头A2所示的方向能够自由移动的方式配置在第二开口部92内。辅助模具100、102配置在第一开口部86内的左右两端。
如图7(a)所示,在打开模具装置82的状态下,在固定模具84、第一和第二可动模具88、94、以及一对辅助模具100、102的内侧产生用于容纳基底基材4和面扣件6的空间S。
在嵌件成型中,首先,在打开状态的模具装置82的空间S中,如图7(a)所示,从上方容纳基底基材4和面扣件6。即,面扣件6以多个卡合部10(即,基底部8的表面8a)朝向第一可动模具88侧的方式从上方插入一对辅助模具100、102之间,基底基材4以背面26(开口70、72)朝向第二可动模具94侧的方式从上方插入空间S。
接着,使第一和第二可动模具88、94分别向箭头A1、A2所示的方向移动而进行合模。在该合模的状态下,如图7(b)所示,通过固定模具84和一对辅助模具100、102来限制面扣件6和基底基材4的左右方向D1的移动,通过第一可动模具88来限制面扣件6的表面侧(与箭头A1相反的方向)的移动,另外,通过第二可动模具94来限制基底基材4的背面侧(与箭头A2相反的方向)的移动。由此,基底基材4的表面25与面扣件6的背面8b抵接,因此,面扣件6的基底部8(基底部8的背面8b)被基底基材4的表面25(即,表面25的周缘壁部45、纵向中间部46,横向中间部48(支撑壁部))支撑。
在该状态下,从基底基材4的一对注入口34、36将树脂材料(未硬化的树脂5)填充于空间32,之后,通过树脂材料硬化,从而使面扣件6与基底基材4成为一体。
即,从注入口34、36注入的树脂材料通过开口70、72和开口38~41流入至面扣件6的基底部8的背面8b。此时,基底基材4的表面25的周缘壁部45与面扣件6的基底部8直接接触而保持压接状态,因此,填充在基底基材4的空间32的树脂材料不会超过周缘壁部45而漏出到卡合部10。即,基底基材4的周缘壁部45作为防止树脂材料的漏出的堤防发挥功能,成为不存在树脂5的非成形区域。而且,如上所述,通过使周缘壁部45的宽度W1为0.01mm以上(更优选为0.1mm以上),能够有效地抑制树脂材料从空间32漏出。
另外,由于基底基材4的开口38~41通过连通凹部62~65连通,因此,例如若开口38附近的树脂材料的填充压力相比其他开口39~41附近的填充压力上升,则开口38附近的树脂材料通过连通凹部62~65流入其他开口39~41,从而能够抑制开口38附近的树脂材料的填充压力的上升,由此,能够防止开口38附近的面扣件6的破损。
这样,即使在任一个开口38~41的附近填充压力上升,树脂材料也通过连通凹部62~65而流动,因此,不会对面扣件6的基底部8局部施加大的压力,从而能够防止面扣件6的破损。
例如,用于向车辆安装内饰材料(例如,片状顶棚材料)的锁扣件2所具有的基底基材4的上下方向D2的纵向尺寸为例如8mm~30mm左右,左右方向D1的横向尺寸为例如20mm~50mm左右,表背方向D3上的厚度尺寸为例如2.5mm~5.0mm左右,这样的基底基材4的空间32比较小。由此,假设在基底基材4上未设置有连通凹部62~65的情况下,树脂材料的填充压力的微小的变动可能会体现在相对于面扣件6的压力较大的上升,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38~41全部经由连通凹部62~65而连通,因此,能够抑制因树脂材料的填充压力变动而导致的相对于面扣件6的局部的压力上升,从而能够防止面扣件6的破损。
在此,如图6所示,通过如上所述地流入至基底基材4的空间32的树脂材料中的、分别流入开口38、39、40、41的树脂5a、5b、5c、5d以及分别流过连通凹部62、63、64、65的树脂5e、5f、5g、5h,基底基材4固定于面扣件6的基底部8。作为树脂材料,优选使用粘接性、刚性优异的材料,例如优选使用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锁扣件2通过将基底基材4嵌件成型于面扣件6而制造而成,因此,能够可靠地接合面扣件6和基底基材4,并且能够降低其制造成本。
例如,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锁扣件2在车辆(未图示)中安装内饰材料(未图示)时,利用粘接剂将多个锁扣件2固定于车辆(或者安装于车辆的轨道构件等),将设置于内饰材料的锁扣件(未图示)安装于这些锁扣件2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具装置82具有两个可动模具88、94,但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将模具88、94的任一方设为固定模具。
另外,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优选在基底基材4的背面26的纵向中间壁部56的上下方向D2中间部设置将一对开口70、72彼此连通的连通凹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底基材4的背面26设置有两个开口70、72,但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地,代替两个开口70、72而与表面25同样地设置有四个开口。
接着,依次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第四变形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变形方式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8对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方式的锁扣件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本变形方式的锁扣件2A具有基底基材4A,在基底基材4A的表面25A上设置有一对开口38A、39A。开口38A、39A配置于表面25A的外周缘的内侧。换言之,基底基材4A的表面25A具有包围开口38A、39A的矩形环状的周缘壁部45A、以及沿上下方向D2延伸的纵向中间部46A,开口38A、39A被纵向中间部46A隔开。即,左侧的开口38A和右侧的开口39A隔着纵向中间部46A在左右方向D1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周缘壁部45A和纵向中间部46A平齐,作为支撑面扣件6(图7(a))的背面8b的支撑壁部发挥功能。
周缘壁部45A在主视时呈矩形环状,沿着表面25A的外周缘连续地设置,周缘壁部45A的宽度W1与实施方式相同。
在基底基材4A的表面25A还设置有连通凹部62A。连通凹部62A设置在纵向中间部46A的中间部,使一对开口38A、39A在左右方向D1上连通。连通凹部62A优选设置在稍微远离周缘壁部45A的部位,从周缘壁部45A到连通凹部62A的距离W2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
接着,参照图9对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方式的锁扣件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本变形方式的锁扣件2B具有基底基材4B,在基底基材4B的表面25B设置有六个开口38B、39B、40B、41B、42B、43B。这些开口38B~43B在表面25B的外周缘的内侧呈格子状排列设置。换言之,基底基材4B的表面25B具有包围开口38B~43B的周缘壁部45B、沿上下方向D2延伸的纵向中间部46B、47B、以及沿左右方向D1延伸的横向中间部48B,开口38B~43B被纵向中间部46B、47B和横向中间部48B分隔。
即,左侧的开口38B、39B、中间的开口42B、43B以及右侧的开口40B、41B隔着纵向中间部46B、47B在左右方向D1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上侧的开口38B、40B、42B和下侧的开口39B、41B、43B隔着横向中间部48B在上下方向D2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周缘壁部45B、纵向中间部46B、47B、以及横向中间部48B平齐,作为支撑面扣件6(图7(a))的背面8b的支撑壁部发挥功能。
周缘壁部45B在主视时呈矩形环状,沿着表面25B的外周缘的整周连续地设置,周缘壁部45B的宽度W1与实施方式相同。
在基底基材4B的表面25B还设置有连通凹部62B、63B、64B、65B、66B、67B。连通凹部62B、66B设置于纵向中间部46B、47B的上端部,连通凹部63B、67B设置于纵向中间部46B、47B的下端部。连通凹部64B设置于横向中间部48B的左端部,连通凹部65B设置于横向中间部48B的右端部,连通凹部68B设置于横向中间部48B的中间部。开口38B~43B经由连通凹部62B~67B相互连通。
连通凹部62B~67B优选设置在稍微远离表面25B的周缘壁部45B的部位,从周缘壁部45B到各连通凹部62B~67B的距离W2与实施方式相同。
此外,在另一个变形方式中,优选省略连通凹部65B。另外,在又一个变形方式中,优选省略连通凹部68B。
接着,参照图10~图12,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方式的锁扣件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本变形方式的锁扣件2C具有基底基材4C,基底基材4C在主视时呈矩形状,与上述的基底基材4同样地具有上表面21、底面22、左侧面23、右侧面24、表面25、以及背面26。
另外,在基底基材4C上设置有空间32C以及与空间32C连通的一对注入口34、36。
如图10所示,在基底基材4C的表面25设置有四个开口38C、39C、40C、41C,这些开口38C~41C相比表面25的外周缘更靠内侧,被周缘壁部45包围。
换言之,基底基材4C的表面25具有包围开口38C~41C的周缘壁部45、沿上下方向D2延伸的纵向中间部46C、以及沿左右方向D1延伸的横向中间部48C,开口38C~41C被纵向中间部46C和横向中间部48C分隔。
即,左侧的开口38C、39C和右侧的开口40C、41C隔着纵向中间部46C在左右方向D1上隔开间隔地设置,上侧的开口38C、40C和下侧的开口39C、41C隔着横向中间部48C在上下方向D2上隔开间隔地设置。
周缘壁部45、纵向中间部46C、以及横向中间部48C全部平齐,作为支撑面扣件6(图7(a))的背面8b的支撑壁部发挥功能。
在基底部4C的表面25还设置有连通凹部62C、63C、64C、65C。连通凹部62C设置于纵向中间部46C的上部,连通凹部63C设置于纵向中间部46C的下部。另外,连通凹部64C设置于横向中间部48C的左部,连通凹部65C设置于横向中间部48C的右部。四个开口38C~41C经由连通凹部62C~65C相互连通。
如图11所示,在基底基材4C的背面26设置有两个开口70C、72C,开口70C在表背方向D3上与开口40C、41C连通,开口72C在表背方向D3上与开口38C、39C连通。一对开口70C、72C隔着纵向中间部56C在左右方向D1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在纵向中间部56C设置有连通一对开口70C、72C彼此的连通凹部134、136。
这些开口38C~41C、连通凹部62C~65C、以及开口70C、72C作为空间32C发挥功能,利用通过后述的嵌件成型而填充于空间32C并硬化的树脂5,使面扣件6的基底部8与基底基材4C的表面25一体地结合。
另外,如图10所示,在基底基材4C上,大致椭圆状的中央壁部132设置在纵向中间部46C与横向中间部48C的交叉部。中央壁部132的表面132a相比基底基材4C的表面25(表面25的周缘壁部45、纵向中间部46C、以及横向中间部48C)在表背方向D3方向上更靠背面侧,由此,基底基材4C的表面25相比中央壁部132更靠表面侧。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中央壁部132的背面132b构成开口70C、72C的底面,基底基材4C的背面26相比中央壁部132的背面132b更靠背面侧。
在基底基材4C上还在中央壁部132的中央部设置有筒状部138。如图10所示,筒状部138的表面侧端面相比中央壁部132更靠表面侧,纵向中间部46C和横向中间48C平齐,如图11所示,筒状部138的背面侧端面相比中央壁部132更向背面侧突出,纵向中间部56C和周缘壁部57平齐。
如图11所示,在基底基材4C上,在筒状部138的中心设置有在表背方向D3上贯通基底基材4C的空气排出孔9。
如图10所示,在筒状部138的表面侧端面设置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从空气排出孔9呈放射状延伸的四个凹部142。这些凹部142与开口38C~41C对应地设置,使对应的开口38C~41C与空气排出孔9连通,作为将开口38C~41C内的空气向空气排出孔9引导的空气流出流路发挥功能。
为了将基底基材4C嵌件成型于面扣件6,例如,使用图12所示的模具装置82C。模具装置82C具有与上述模具装置82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在代替第二可动模具94而具有第二可动模具94C这一点上不同。在第二可动模具94C上设置有吸引流路144,吸引流路144与吸引源146(例如,泵)连通。
如图12所示,若在模具装置82C中容纳基底基材4C和面扣件6并进行合模,则基底基材4C的表面25(基底基材4C的表面25的周缘壁部45、纵向中间部46C、横向中间部48C、筒状部138的表面侧端面(这些全部作为支撑壁部发挥功能))与面扣件6的基底部8的背面8b压接。此时,空气排出孔9的表面侧开口被面扣件6的基底部8覆盖,但其背面侧开口与第二可动模具94C的吸引流路144连通。因此,基底基材4C的四个开口38C~41C经由凹部142以及空气排出孔9与吸引流路144连通,进一步地与吸引源146连通。
在该状态下,通过从基底基材4C的一对注入口34、36将树脂材料填充于填充空间32C,基底基材4C嵌件成型于面扣件6的基底部8。即,从注入口34、36注入的树脂材料通过开口70C、72C、38C~41C流动至面扣件6的基底部8的背面8b,并且流入连通凹部62C~65C而硬化。
另外,在本变形方式中,在嵌件成型时吸引源146进行动作,开口38C~41C内的空气通过凹部142(空气流出流路)向空气排出孔9流动,进而通过吸引流路144向外部排出。由此,不会在面扣件6的基底部8与所填充的树脂材料(树脂5)之间残留空气,从而能够更可靠地将基底基材4C嵌件成型于面扣件6的基底部8。
在本变形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即使在开口38C~41C附近产生填充压力的变动,树脂材料也通过连通凹部62C~65C流动,因此,能够避免对面扣件6的基底部8的局部作用较大的压力。
接着,参照图13对本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方式的锁扣件进行说明。本变形方式的锁扣件2D具有基底基材4D,基底基材4D与上述的基底基材4大致相同,但在基底基材4D的表面25设置有开口38D~41D,以代替开口38~41,代替纵向中间部46和横向中间部48,这些开口38D~41D被纵向中间部46D和横向中间部48D分隔。在纵向中间部46D设置有上述的连通凹部62、63,在横向中间部48D设置有上述的连通凹部64、65。
在基底基材4D上还在表面25的横向中间部48D的左部设置有第一筒状部156,在横向中间部48D的右部设置有第二筒状部158。另外,在基底基材4D设置有在表背方向D3上贯通基底基材4D的空气排出孔9D,在本变形方式中,空气排出口9D包括设置于第一筒状部156的第一空气排出孔91D和设置于第二筒状部158的第二空气排出口92D。
此外,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省略了第一和第二筒状部156、158,第一和第二空气排出口91D、92D直接设置于横向中间部48D。
在第一筒状部156的表面侧端面,与在上下方向D2相邻的开口38D、39D对应地设置有一对第一凹部160、161(作为空气流出流路发挥功能),上侧的第一凹部160将左上侧的开口38D与第一空气排出口91D连通,下侧的第一凹部161将左下侧的开口39D与第一空气排出口91D连通。在第二筒状部158的表面侧端面,与在上下方向D2相邻的开口40D、41D对应地设置有一对的第二凹部162、163(作为空气流出流路发挥功能),上侧的第二凹部162将右上侧的开口40D与第二空气排出口92D连通,下侧的第二凹部163将右下侧的开口41D与第二空气排出口92D连通。
虽然未图示,但第一空气排出口91D和第二空气排出口92D分别构成为,在嵌件成型时通过例如设置于模具装置的第二可动模具的第一吸引流路以及第二吸引流路与吸引源连通。当吸引源进行动作时,基底基材4D的开口38D、39D内的空气通过一对第一凹部160、161向第一空气排出口91D流动,并通过该第一空气排出口91D向外部排出。另外,基底基材4D的开口40D、41D内的空气通过一对第二凹部162、163向第二空气排出口92D流动,并通过该第二空气排出口92D向外部排出。由此,能够达到与第三变形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第四变形方式中,在左侧的开口38D、39D之间设置第一筒状部156,在右侧的开口40D,41D之间设置第二筒状部158,但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在纵向中间部46D的上部设置第一空气排出口91D贯通的第一筒状部156,在纵向中间部46D的下部设置第二空气排出口92D贯通的第二筒状部158。在该情况下,在第一筒状部156的表面侧端面设置有与在左右方向D1相邻的开口38D、40D连通的一对第一凹部160、161,在第二筒状部158的表面侧端面设置有与在左右方向D1相邻的开口39D、41D连通的一对第二凹部162、163。即使采用这样的结构,也能够达到与第四变形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锁扣件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以及变形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或修正。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锁扣件特别适合用于将片状材料内贴于车辆。
附图标记的说明:
2、2A、2B、2C、2D:锁扣件
4、4A、4B、4C、4D:基底基材
6:面扣件
8:基底部
10:卡合部
25:表面
32:空间
38~41、38A~41A、38B~43B、38C~41C、38D~41D:开口
45:周缘壁部
5:树脂
62~65、62A、62B~68B、62C~64C:连通凹部

Claims (10)

1.一种锁扣件,其中,
具有:
基底基材;以及
面扣件,具有基底部和设置于所述基底部的多个卡合部,
所述基底部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多个所述卡合部设置于所述基底部的所述第一面,
所述基底基材和所述基底部通过使用了树脂材料的嵌件成型而成为一体,
所述基底基材具有设置有开口的表面,所述表面具有沿着所述表面的外周缘的整周连续地设置的周缘壁部,所述周缘壁部包围所述开口,
在所述基底基材上设置有在嵌件成型时填充树脂材料的空间,所述空间包括所述开口,
在嵌件成型时,所述面扣件的所述基底部与所述基底基材的所述周缘壁部抵接,所述基底基材的所述周缘壁部作为防止填充于所述空间的树脂材料的漏出的堤防发挥功能,
所述基底基材的所述表面和所述面扣件的所述基底部的所述第二面通过填充于所述开口的树脂相互结合,所述表面的所述周缘壁部与所述面扣件的所述基底部的所述第二面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件,其中,
所述周缘壁部的宽度为0.01mm~5.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件,其中,
在所述基底基材的所述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开口和至少一个连通凹部,
所述空间包括多个所述开口,
多个所述开口包括经由所述至少一个连通凹部相互连通的一对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扣件,其中,
多个所述开口全部经由所述至少一个连通凹部而相互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扣件,其中,
多个所述开口是在所述表面的外周缘部的内侧呈格子状排列配置的矩形状的四个开口。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扣件,其中,
在所述基底基材的所述表面设置有与多个所述开口对应的多个空气流出流路,
在所述基底基材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基底基材的空气排出孔,所述空气排出孔经由多个所述空气流出流路与多个所述开口连通,
在嵌件成型时,多个所述开口内的空气通过多个所述空气流出流路向所述空气排出孔流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件,其中,
在所述基底基材的所述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空气流出流路,
在所述基底基材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基底基材的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孔,所述空间包括所述开口,
在嵌件成型时,所述开口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流出流路向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孔流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扣件,其中,
在所述基底基材的所述表面设置有呈格子状配置的四个开口,
所述周缘壁部包围所述四个开口,
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孔包括设置于所述四个开口的中心部位的一个空气排出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扣件,其中,
在所述基底基材的所述表面设置有呈格子状配置的四个开口,所述四个开口包括相邻的一对第一开口和相邻的一对第二开口,
所述周缘壁部包围所述四个开口,
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孔包括与所述一对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一空气排出孔、以及与所述一对第二开口对应的第二空气排出孔,
在嵌件成型时,所述一对第一开口内的空气向第一空气排出孔流动,所述一对第二开口内的空气向第二空气排出孔流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扣件,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孔在嵌件成型时通过设置于模具的吸引流路与吸引源连通。
CN202080001912.4A 2019-02-25 2020-02-18 锁扣件 Active CN1118674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1542 2019-02-25
JP2019031542 2019-02-25
JP2019-065918 2019-03-29
JP2019065918A JP6647604B1 (ja) 2019-02-25 2019-03-29 ロックファスナ具
PCT/JP2020/006177 WO2020175227A1 (ja) 2019-02-25 2020-02-18 ロックファスナ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7416A CN111867416A (zh) 2020-10-30
CN111867416B true CN111867416B (zh) 2023-03-28

Family

ID=69568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1912.4A Active CN111867416B (zh) 2019-02-25 2020-02-18 锁扣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17078B2 (zh)
JP (2) JP6647604B1 (zh)
CN (1) CN111867416B (zh)
DE (1) DE112020000051T5 (zh)
WO (1) WO20201752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62428B2 (ja) 2014-12-25 2023-10-17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体液吸収用当て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39519A (ja) * 1998-11-06 2000-05-23 Minnesota Mining & Mfg Co <3M> 面ファスナー付き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04173855A (ja) * 2002-11-26 2004-06-24 Ykk Corp 静音面ファスナーと、同面ファスナーの装着製品
WO2014205036A1 (en) * 2013-06-19 2014-12-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astener member
CN104902777A (zh) * 2013-01-07 2015-09-09 Ykk株式会社 成形搭扣带及缓冲体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4019B2 (ja) * 1980-11-11 1984-06-0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モ−ル
JP3645301B2 (ja) * 1995-02-17 2005-05-11 ミネソタ マイニング アンド マニュファクチャリング カンパニー 対面係合ファスナー部材
US7246416B2 (en) * 2000-10-19 2007-07-24 Leonard Arnold Duffy Slidingly Engagable Fasteners and method
US7048984B2 (en) * 2003-02-28 2006-05-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Ne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king
JP2005145112A (ja) 2003-11-11 2005-06-09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のヘッドライニング構造
DE102004015321A1 (de) * 2004-03-30 2005-10-20 Binder Gottlieb Gmbh & Co Kg Haftverschlußteil
US7481637B2 (en) * 2004-05-12 2009-01-27 Woodbridge Foam Corporation Vented mol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molded article
US7695057B2 (en) * 2004-09-13 2010-04-13 Argent International, Inc. Reclosable fastener riser/spacer, and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and utilizing same
JP4760760B2 (ja) * 2007-04-06 2011-08-3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327845B (zh) * 2010-11-17 2016-01-20 维尔克工业有限公司 触摸紧固产品面配置
US8424587B1 (en) * 2012-06-05 2013-04-23 Richard L. Dubay Vacuum/vent block having non-uniform purge passage
US10188179B2 (en) * 2013-10-11 2019-01-29 Aplix Fastener
US9474338B2 (en) * 2013-10-11 2016-10-25 Aplix Fastener
CN106029274B (zh) 2014-02-20 2017-09-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线放电加工装置
CN108349118B (zh) * 2015-09-15 2022-03-18 路易斯·曼努埃尔·阿莱马尼·内格雷特 用于注塑热塑性塑料的模具和使用所述模具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39519A (ja) * 1998-11-06 2000-05-23 Minnesota Mining & Mfg Co <3M> 面ファスナー付き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04173855A (ja) * 2002-11-26 2004-06-24 Ykk Corp 静音面ファスナーと、同面ファスナーの装着製品
CN104902777A (zh) * 2013-01-07 2015-09-09 Ykk株式会社 成形搭扣带及缓冲体的制造方法
WO2014205036A1 (en) * 2013-06-19 2014-12-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astener memb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75227A1 (ja) 2020-09-03
US20210076785A1 (en) 2021-03-18
DE112020000051T5 (de) 2021-09-09
JP7138865B2 (ja) 2022-09-20
US11517078B2 (en) 2022-12-06
JP2020137989A (ja) 2020-09-03
JP6647604B1 (ja) 2020-02-14
JP2020138724A (ja) 2020-09-03
CN111867416A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83105B1 (en) Substrate storage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US10513069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supply member
KR102011555B1 (ko) 액체 공급 부재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CN111867416B (zh) 锁扣件
US7823910B2 (en) Vibration welding method, vibration welded structure, and airbag apparatus
JP6275669B2 (ja) 樹脂製品
US20200198839A1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TWI774869B (zh) 基板收納容器
US11565450B2 (en) Injection molded article
KR20090042720A (ko) 사출 성형품에 후크 필드를 형성하기 위한 삽입 블록, 및 이러한 형태의 후크 필드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JP6701493B2 (ja) 容器本体の製造方法
KR20190055784A (ko) 경량화된 도어용 하이브리드 이너패널
KR20190055306A (ko) 사출성형용 실링인서트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하이브리드 이너패널
WO2018092851A1 (ja) 樹脂製品
US20060197251A1 (en) Mold for forming airbag cover, method for forming airbag cover, and airbag cover
JP6340489B2 (ja) 樹脂製品
KR20190055782A (ko) 사출성형용 실링인서트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하이브리드 이너패널
JP5838863B2 (ja) 射出成形品及び検査チップ
JP6374126B2 (ja) 樹脂製品
JPH07308939A (ja) 取付け用部材付き窓用板状体の製造方法
KR200444215Y1 (ko) 금형조립체
JP6900785B2 (ja) 複合材料成形品、複合材料組立体、および複合材料成形品の脱型方法
US20140302264A1 (en) Hollow Element Assembly,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KR20210090499A (ko) Imd 사출 성형 금형 및 이를 이용한 imd 제품 성형 방법
JP2021079554A (ja) 成形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