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45571A - 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45571A
CN111845571A CN202010753165.1A CN202010753165A CN111845571A CN 111845571 A CN111845571 A CN 111845571A CN 202010753165 A CN202010753165 A CN 202010753165A CN 111845571 A CN111845571 A CN 1118455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ollower
upper frame
connecting rod
fram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531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庆刚
李俊熙
刘圣杰
鹿凡贞
王腾
朱磊
赵锦
郭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Taian Wuyue Spe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Taian Wuyue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Taian Wuyue Spe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Taian Wuyue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531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455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45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455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3/00Arrangements of steps or ladders facilitating access to or on the vehicle, e.g. running-bo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4Arrangement of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ad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及其应用,包含有具有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连接的内连接部、具有与工程车辆的上装部件连接的外连接部和具有安装拱形区间的支架本体(1),通过支架本体(1),实现了与工程车辆的其它上装部件的连接,实现了对工程车辆的功能部件保护安装,因此实现了对工程车辆的零部件的同时安装,优化了工程车辆的零部件安装空间。

Description

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扩展支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及其应用,尤其是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工程车辆是指油田作业车、水泥搅拌车、汽车起重机、牵引车等各类车辆,为了在工程车辆上安装各种上装部件,需要使用支架装置,因此支架装置是一种重要的汽车部件,在现有的支架装置中,还都是单一功能性的部件,还没有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及其应用,例如:在作业或维修时人员常在底盘的上平台来操作施工,而中重卡汽车底盘上台面较高,需要借助爬梯才能完成,现有技术是随车携带工程梯子,人员上车时放下梯子实现上下平台的操作,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常规车辆是在汽车底盘左右侧合适位置固定有单独的上车踏板,但是底盘左右侧常布置有尿素箱、电瓶箱、工具箱、燃油箱、储气筒等底盘必备附件以及上装附件,预留可以布置踏板梯子的空间所剩无几,所布置的梯子较窄,上下车不方便,甚至布置不开梯子只能随车携带工程梯子,
安全的上车梯子应该是踏板梯子布置在平台外侧且带有上车辅助扶手,我们称之为爬梯,但常规底盘布置的踏板梯子结构较为简单,仅有上车脚蹬框架梯子,而没有上车辅助扶手,这势必影响人员上下车的安全与舒适性,
另外类似油田作业车、汽车起重机等带有上平台面的工程车辆为增大平台面积会在国标允许范围内将平台做到最宽,任何附加的设备都不能超过该平台外缘,这样导致了布置上车踏板时只能与平台外缘平齐甚至在平台内侧,而这无疑对人员上下车平台的安全带来隐患,
基于申请人的技术交底书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和使用方法的应用。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及其应用,因此实现了对工程车辆的零部件的同时安装,优化了工程车辆的零部件安装空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包含有具有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连接的内连接部、具有与工程车辆的上装部件连接的外连接部和具有安装拱形区间的支架本体。
由于设计了支架本体,通过支架本体,实现了与工程车辆的其它上装部件的连接,实现了对工程车辆的功能部件保护安装,因此实现了对工程车辆的零部件的同时安装,优化了工程车辆的零部件安装空间。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与工程车辆的其它上装部件的连接、工程车辆的功能部件保护安装的方式集成支架本体的技术特征。
本发明设计了,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连接的内连接部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下边框部和第二下边框部。
本发明设计了,与工程车辆的上装部件连接的外连接部和具有安装拱形区间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上边框部和第二上边框部。
本发明设计了,支架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第一横梁部、第二横梁部、第三横梁部和耳板部。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走台板。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梯架和扶手杆。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与支架本体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随动杆和第二随动杆。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与第三附件装置之间,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顶紧螺杆。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和第三附件装置与支架本体之间,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拉伸弹簧。
本发明设计了,在支架本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随动杆和走台板,在支架本体与梯架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拉伸弹簧并且在第一连杆与第二随动杆之间设置有第一随动杆,在第二随动杆中设置有扶手杆并且在第二随动杆与扶手杆之间设置有顶紧螺杆。
本发明设计了,第一下边框部的横部和第二下边框部的横部分别设置为与耳板部联接,第一上边框部的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下边框部的竖端头联接并且第一下边框部的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上边框部的竖部的中间处联接,第二上边框部的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下边框部的竖端头联接并且第二下边框部的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上边框部的竖部的中间处联接,第一横梁部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上边框部的竖部和第二上边框部的竖部联接并且第二横梁部的端头和第三横梁部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上边框部的横部和第二上边框部的横部联接,第一上边框部的竖部和第二上边框部的竖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联接并且第一上边框部的拐角部和第二上边框部的拐角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随动杆联接,第一下边框部的横部和第二下边框部的横部分别设置为与拉伸弹簧联接并且第二横梁部的上端端面部和第三横梁部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走台板联接,耳板部设置为与电瓶箱联接并且第一下边框部的竖部和第二下边框部的竖部分别设置为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联接,第一上边框部、第二上边框部、第一下边框部和第二下边框部分别设置为L字形框状体并且第一上边框部的横截面、第二上边框部的横截面、第一下边框部的竖部的横截面和第二下边框部的竖部的横截面分别设置为U字形,第一上边框部的U字形槽体和第二上边框部的U字形槽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二随动杆和扶手杆联接并且第一下边框部的U字形槽体设置为与第一上边框部联接,第二下边框部的U字形槽体设置为与第二上边框部联接,第一横梁部、第二横梁部和第三横梁部分别设置为条状体并且耳板部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第一下边框部的横部后端头和第二下边框部的横部后端头设置为直条体并且第一下边框部的横部前端头和第二下边框部的横部前端头设置为翘起体,翘起体的中心线与直条体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8-24°并且翘起体的长度与直条体的长度之间比例设置为1:4.8-6.7。
本发明设计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设置为条状体并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条板部、第二条板部和抵制板部,第一条板部的内侧面上端部设置为与抵制板部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二条板部的内侧面上端部设置为与抵制板部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联接,第一条板部的端头和第二条板部的端头设置为与抵制板部的端头呈内缩式联接并且抵制板部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梯架联接,第一条板部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条板部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架本体联接并且第一条板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条板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梯架联接,第一连杆的第一条板部的中间部和第一连杆的第二条板部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随动杆联接并且位于第一连杆和梯架之间的销轴分别设置为与拉伸弹簧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梯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边杆部、第二边杆部、第一蹬杆部和第二蹬杆部并且第一边杆部的下端头和第二边杆部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二蹬杆部的端头联接,第一边杆部的上端头和第二边杆部的上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连杆联接并且第一边杆部的中间部和第二边杆部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杆联接,第一蹬杆部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边杆部的中间部和第二边杆部的中间部联接并且位于第一连杆和第一边杆部之间的销轴、位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边杆部之间的销轴分别设置为与拉伸弹簧联接,第一边杆部、第二边杆部、第一蹬杆部和第二蹬杆部分别设置为条状体,第一边杆部、第二边杆部、第一蹬杆部和第二蹬杆部设置为呈井字形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走台板设置为上端端面部具有花纹的矩形片状体并且走台板设置为与支架本体覆盖式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第一随动杆设置为条状体并且第一随动杆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连杆联接,第一随动杆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随动杆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第二随动杆设置为L字形管状体并且第二随动杆的竖部设置为与扶手杆伸缩式联接,第二随动杆的横部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随动杆联接并且第二随动杆的拐角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架本体联接,在第二随动杆的竖部中设置有矩形孔道体。
本发明设计了,扶手杆设置为包含有杆部和钩部并且杆部的上端头设置为与钩部联接,杆部设置为与第二随动杆插接式联接并且杆部的侧面部设置为与顶紧螺杆接触式联接,杆部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并且钩部设置为L字形杆状体,钩部的横部端头设置为与杆部联接并且钩部的横部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随动杆接触式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顶紧螺杆设置为六角螺杆并且顶紧螺杆设置为与第二随动杆螺纹式联接,顶紧螺杆的内端头设置为与扶手杆接触式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拉伸弹簧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拉伸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支架本体联接,拉伸弹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位于第一连杆和梯架之间的销轴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支架本体与走台板设置为按照上覆盖件的方式分布并且支架本体与梯架和扶手杆设置为按照附加爬梯的方式分布,支架本体、梯架和扶手杆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随动杆和第二随动杆设置为按照外摆连杆的方式分布,支架本体、梯架、扶手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随动杆和第二随动杆与顶紧螺杆设置为按照伸缩连接的方式分布并且支架本体、梯架、扶手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随动杆和第二随动杆与拉伸弹簧设置为按照弹性蓄能固紧的方式分布,一个第一连杆、一个第二连杆、一个第一随动杆、一个第二随动杆、一个扶手杆、一个顶紧螺杆和一个拉伸弹簧设置为组成一组边摆动部件并且两组边摆动部件分别设置在梯架与支架本体之间,第一边杆部的内侧面部和第二边杆部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抵制板部的外端头接触式联接,第一边杆部和第二边杆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条板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条板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联接,第一条板部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条板部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上边框部的U字形槽体壁和第二上边框部的U字形槽体壁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使用方法,其步骤是:由第一下边框部和第二下边框部,实现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连接,
由第一上边框部和第二上边框部,实现与工程车辆的其它上装部件的连接、工程车辆的功能部件安装保护。
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把第一下边框部的竖部和第二下边框部的竖部分别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连接,把电瓶箱或尿素箱放到第一上边框部和第二上边框部的下端面,把电瓶箱通过连接螺栓与耳板部和第一横梁部连接,把尿素箱通过连接螺栓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连接,把第二随动杆向上摆动,使第二随动杆的横部处于水平状态、第二随动杆的竖部处于垂直状态,通过第一随动杆,使第一条板部和第二条板部处于水平状态,抵制板部的外端头分别作用在第一边杆部和第二边杆部上,使第一边杆部与第二上边框部分开、第二边杆部与第一上边框部分开,拉伸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在第一边杆部与第二上边框部之间、第二边杆部与第一上边框部之间产生固紧拉力,把杆部从第二随动杆中抽出,通过顶紧螺杆,把杆部与第二随动杆连接在一起,第一蹬杆部、第二蹬杆部和走台板形成爬梯支撑台,第二随动杆和杆部形成爬梯抓手杆, 把第二随动杆向下摆动,使第二随动杆的横部处于垂直状态、第二随动杆的竖部处于水平状态,通过第一随动杆,使第一条板部和第二条板部处于垂直状态,抵制板部的外端头与第一边杆部和第二边杆部分开,使第一边杆部与第二上边框部合拢、第二边杆部与第一上边框部合拢,拉伸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在第一边杆部与第二上边框部之间、第二边杆部与第一上边框部之间产生固紧拉力,松开顶紧螺杆,把杆部放回第二随动杆中,把第一条板部、第二条板部、第二随动杆和杆部分别放到第一上边框部的U字形槽体和第二上边框部的U字形槽体中。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在内固定电瓶箱或罩扣在尿素箱的应用。
在本技术方案中,支架本体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发明的必要技术特征,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梯架、第一随动杆、第二随动杆、扶手杆、走台板、顶紧螺杆和拉伸弹簧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发明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第一上边框部、第二上边框部、第一下边框部、第二下边框部,第一横梁部、第二横梁部、第三横梁部和耳板部、翘起体、直条体、第一条板部、第二条板部、抵制板部、第一边杆部、第二边杆部、第一蹬杆部、第二蹬杆部、杆部和钩部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在本技术方案中,与工程车辆的其它上装部件的连接、工程车辆的功能部件保护安装的支架本体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及其应用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支架本体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前视图,
图4为第一边杆部41、第一条板部21和抵制板部23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合拢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与电瓶箱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与尿素箱的安装示意图,
支架本体-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梯架-4、第一随动杆-5、第二随动杆-6、扶手杆-7、走台板-8、顶紧螺杆-9、拉伸弹簧-10、第一上边框部-11、第二上边框部-12、第一下边框部-13、第二下边框部-14,第一横梁部-15、第二横梁部-16、第三横梁部-17、耳板部-18、翘起体-131、直条体-132、第一条板部-21、第二条板部-22、抵制板部-23、第一边杆部-41、第二边杆部-42、第一蹬杆部-43、第二蹬杆部-44、杆部-71、钩部-72。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发明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 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支架本体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梯架4、第一随动杆5、第二随动杆6、扶手杆7、走台板8、顶紧螺杆9和拉伸弹簧10并且在支架本体1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随动杆6和走台板8,在支架本体1与梯架4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和拉伸弹簧10并且在第一连杆2与第二随动杆6之间设置有第一随动杆5,在第二随动杆6中设置有扶手杆7并且在第二随动杆6与扶手杆7之间设置有顶紧螺杆9。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上边框部11、第二上边框部12、第一下边框部13、第二下边框部14,第一横梁部15、第二横梁部16、第三横梁部17和耳板部18并且第一下边框部13的横部和第二下边框部14的横部分别设置为与耳板部18联接,第一上边框部11的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下边框部13的竖端头联接并且第一下边框部13的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上边框部11的竖部的中间处联接,第二上边框部12的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下边框部14的竖端头联接并且第二下边框部14的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上边框部12的竖部的中间处联接,第一横梁部15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上边框部11的竖部和第二上边框部12的竖部联接并且第二横梁部16的端头和第三横梁部17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上边框部11的横部和第二上边框部12的横部联接,第一上边框部11的竖部和第二上边框部12的竖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联接并且第一上边框部11的拐角部和第二上边框部12的拐角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随动杆6联接,第一下边框部13的横部和第二下边框部14的横部分别设置为与拉伸弹簧10联接并且第二横梁部16的上端端面部和第三横梁部17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走台板8联接,耳板部18设置为与电瓶箱联接并且第一下边框部13的竖部和第二下边框部14的竖部分别设置为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联接,第一上边框部11、第二上边框部12、第一下边框部13和第二下边框部14分别设置为L字形框状体并且第一上边框部11的横截面、第二上边框部12的横截面、第一下边框部13的竖部的横截面和第二下边框部14的竖部的横截面分别设置为U字形,第一上边框部11的U字形槽体和第二上边框部12的U字形槽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二随动杆6和扶手杆7联接并且第一下边框部13的U字形槽体设置为与第一上边框部11联接,第二下边框部14的U字形槽体设置为与第二上边框部12联接,第一横梁部15、第二横梁部16和第三横梁部17分别设置为条状体并且耳板部18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
通过支架本体1,形成了对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二随动杆6、扶手杆7、走台板8和拉伸弹簧10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上边框部11和第二上边框部12,实现了与第一连杆2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连杆3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随动杆6的连接,实现了与扶手杆7的连接,由第二横梁部16和第三横梁部17,实现了与走台板8的连接,由第一下边框部13和第二下边框部14,实现了与拉伸弹簧10的连接,由耳板部18,实现了与电瓶箱的连接,由第一横梁部15,实现了第一上边框部11与第二上边框部12之间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工程车辆的上装部件的进行安装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下边框部13的横部后端头和第二下边框部14的横部后端头设置为直条体132并且第一下边框部13的横部前端头和第二下边框部14的横部前端头设置为翘起体131,翘起体131的中心线与直条体132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8-24°并且翘起体131的长度与直条体132的长度之间比例设置为1:4.8-6.7。
由第一下边框部13和第二下边框部14,实现了与拉伸弹簧10的连接,实现了与电瓶箱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使电瓶箱与工程车辆的车架的进行靠拢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分别设置为条状体并且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条板部21、第二条板部22和抵制板部23,第一条板部21的内侧面上端部设置为与抵制板部23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二条板部22的内侧面上端部设置为与抵制板部23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联接,第一条板部21的端头和第二条板部22的端头设置为与抵制板部23的端头呈内缩式联接并且抵制板部23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梯架4联接,第一条板部21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条板部22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架本体1联接并且第一条板部2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条板部2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梯架4联接,第一连杆2的第一条板部21的中间部和第一连杆2的第二条板部22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随动杆5联接并且位于第一连杆2和梯架4之间的销轴分别设置为与拉伸弹簧10联接。
通过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形成了对支架本体1、梯架4、第一随动杆5和拉伸弹簧10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条板部21和第二条板部22,实现了与支架本体1的连接,由抵制板部23,实现了与梯架4的连接,由第一连杆2,实现了与第一随动杆5的连接,实现了与拉伸弹簧1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与支架本体1和梯架4的组成四连杆系统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梯架4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边杆部41、第二边杆部42、第一蹬杆部43和第二蹬杆部44并且第一边杆部41的下端头和第二边杆部42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二蹬杆部44的端头联接,第一边杆部41的上端头和第二边杆部42的上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连杆2联接并且第一边杆部41的中间部和第二边杆部42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杆3联接,第一蹬杆部43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边杆部41的中间部和第二边杆部42的中间部联接并且位于第一连杆2和第一边杆部41之间的销轴、位于第一连杆2和第二边杆部42之间的销轴分别设置为与拉伸弹簧10联接,第一边杆部41、第二边杆部42、第一蹬杆部43和第二蹬杆部44分别设置为条状体,第一边杆部41、第二边杆部42、第一蹬杆部43和第二蹬杆部44设置为呈井字形分布。
通过梯架4,形成了对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边杆部41和第二边杆部42,实现了与第一连杆2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连杆3的连接,实现了与拉伸弹簧10的连接,由第一蹬杆部43和第二蹬杆部44,实现了对操作人员攀登支撑部件,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爬梯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走台板8设置为上端端面部具有花纹的矩形片状体并且走台板8设置为与支架本体1覆盖式联接。
通过走台板8,形成了对支架本体1的支撑连接点,由走台板8,实现了与支架本体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操作人员站立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随动杆5设置为条状体并且第一随动杆5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连杆2联接,第一随动杆5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随动杆6联接。
通过第一随动杆5,形成了对第一连杆2和第二随动杆6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随动杆5,实现了与第一连杆2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随动杆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动第一连杆2在支架本体1上进行转动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随动杆6设置为L字形管状体并且第二随动杆6的竖部设置为与扶手杆7伸缩式联接,第二随动杆6的横部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随动杆5联接并且第二随动杆6的拐角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架本体1联接,在第二随动杆6的竖部中设置有矩形孔道体。
通过第二随动杆6,形成了对支架本体1、第一随动杆5和扶手杆7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随动杆6,实现了与支架本体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随动杆5的连接,实现了与扶手杆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动第一连杆2在支架本体1上进行转动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扶手杆7设置为包含有杆部71和钩部72并且杆部71的上端头设置为与钩部72联接,杆部71设置为与第二随动杆6插接式联接并且杆部71的侧面部设置为与顶紧螺杆9接触式联接,杆部71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并且钩部72设置为L字形杆状体,钩部72的横部端头设置为与杆部71联接并且钩部72的横部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随动杆6接触式联接。
通过扶手杆7,形成了对第二随动杆6和顶紧螺杆9的支撑连接点,由杆部71和钩部72,实现了与第二随动杆6的连接,由杆部71,实现了与顶紧螺杆9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操作人员进行握持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顶紧螺杆9设置为六角螺杆并且顶紧螺杆9设置为与第二随动杆6螺纹式联接,顶紧螺杆9的内端头设置为与扶手杆7接触式联接。
通过顶紧螺杆9,形成了对第二随动杆6和扶手杆7的支撑连接点,由顶紧螺杆9,实现了与第二随动杆6的连接,实现了与扶手杆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把扶手杆7与第二随动杆6进行连接在一起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拉伸弹簧10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拉伸弹簧10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支架本体1联接,拉伸弹簧10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位于第一连杆2和梯架4之间的销轴联接。
通过拉伸弹簧10,形成了对支架本体1、第一连杆2和梯架4的支撑连接点,由拉伸弹簧10,实现了与支架本体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连杆2的连接,实现了与梯架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把梯架4与支架本体1进行弹性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与走台板8设置为按照上覆盖件的方式分布并且支架本体1与梯架4和扶手杆7设置为按照附加爬梯的方式分布,支架本体1、梯架4和扶手杆7与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一随动杆5和第二随动杆6设置为按照外摆连杆的方式分布,支架本体1、梯架4、扶手杆7、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一随动杆5和第二随动杆6与顶紧螺杆9设置为按照伸缩连接的方式分布并且支架本体1、梯架4、扶手杆7、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一随动杆5和第二随动杆6与拉伸弹簧10设置为按照弹性蓄能固紧的方式分布,一个第一连杆2、一个第二连杆3、一个第一随动杆5、一个第二随动杆6、一个扶手杆7、一个顶紧螺杆9和一个拉伸弹簧10设置为组成一组边摆动部件并且两组边摆动部件分别设置在梯架4与支架本体1之间,第一边杆部41的内侧面部和第二边杆部42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抵制板部23的外端头接触式联接,第一边杆部41和第二边杆部42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条板部2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条板部2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联接,第一条板部21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条板部22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上边框部11的U字形槽体壁和第二上边框部12的U字形槽体壁联接,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翘起体131的中心线与直条体132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8°并且翘起体131的长度与直条体132的长度之间比例设置为1:4.8。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翘起体131的中心线与直条体132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24°并且翘起体131的长度与直条体132的长度之间比例设置为1: 6.7。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四,翘起体131的中心线与直条体132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21°并且翘起体131的长度与直条体132的长度之间比例设置为1:5.8。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与工程车辆的其它上装部件的连接、工程车辆的功能部件保护安装的方式集成支架本体1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连接的内连接部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下边框部13和第二下边框部14。
在本实施例中,与工程车辆的上装部件连接的外连接部和具有安装拱形区间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上边框部11和第二上边框部12。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设置为还包含有第一横梁部15、第二横梁部16、第三横梁部17和耳板部18。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支架本体1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走台板8。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支架本体1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梯架4和扶手杆7。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与支架本体1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一随动杆5和第二随动杆6。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与第三附件装置之间,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顶紧螺杆9。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和第三附件装置与支架本体1之间,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拉伸弹簧10。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使用方法,其步骤是:把第一下边框部13的竖部和第二下边框部14的竖部分别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连接,把电瓶箱或尿素箱放到第一上边框部11和第二上边框部12的下端面,把电瓶箱通过连接螺栓与耳板部18和第一横梁部15连接,把尿素箱通过连接螺栓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连接,把第二随动杆6向上摆动,使第二随动杆6的横部处于水平状态、第二随动杆6的竖部处于垂直状态,通过第一随动杆5,使第一条板部21和第二条板部22处于水平状态,抵制板部23的外端头分别作用在第一边杆部41和第二边杆部42上,使第一边杆部41与第二上边框部12分开、第二边杆部42与第一上边框部11分开,拉伸弹簧10处于伸长状态,在第一边杆部41与第二上边框部12之间、第二边杆部42与第一上边框部11之间产生固紧拉力,把杆部71从第二随动杆6中抽出,通过顶紧螺杆9,把杆部71与第二随动杆6连接在一起,第一蹬杆部43、第二蹬杆部44和走台板8形成爬梯支撑台,第二随动杆6和杆部71形成爬梯抓手杆, 把第二随动杆6向下摆动,使第二随动杆6的横部处于垂直状态、第二随动杆6的竖部处于水平状态,通过第一随动杆5,使第一条板部21和第二条板部22处于垂直状态,抵制板部23的外端头与第一边杆部41和第二边杆部42分开,使第一边杆部41与第二上边框部12合拢、第二边杆部42与第一上边框部11合拢,拉伸弹簧10处于伸长状态,在第一边杆部41与第二上边框部12之间、第二边杆部42与第一上边框部11之间产生固紧拉力,松开顶紧螺杆9,把杆部71放回第二随动杆6中,把第一条板部21、第二条板部22、第二随动杆6和杆部71分别放到第一上边框部11的U字形槽体和第二上边框部12的U字形槽体中。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其步骤是:由第一下边框部13和第二下边框部14,实现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连接,
由第一上边框部11和第二上边框部12,实现与工程车辆的其它上装部件的连接、工程车辆的功能部件安装保护。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在内固定电瓶箱或罩扣在尿素箱的应用。
在对本发明进行验证时,在工程车辆的技术领域中,存在上装装置与底盘性能匹配的技术问题,要满足上装装置的各种性能需要,同时又要减少对底盘性能的影响,通过支架本体1,满足了上装装置的性能,又可以对接其它上装装置,有效地减少了占用空间,同时由于第一上边框部11、第二上边框部12、第一下边框部13、第二下边框部14,第一横梁部15、第二横梁部16、第三横梁部17和耳板部18组成的支架本体1的风阻最小、内部空间最大。
本发明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支架本体1,通过支架本体1,实现了与工程车辆的其它上装部件的连接,实现了对工程车辆的功能部件保护安装,因此实现了对工程车辆的零部件的同时安装,优化了工程车辆的零部件安装空间。
2、由于设计了第一上边框部11、第二上边框部12、第一下边框部13、第二下边框部14,第一横梁部15、第二横梁部16、第三横梁部17和耳板部18,形成拱形安装架。
3、由于设计了梯架4和扶手杆7,形成了爬梯。
4、由于设计了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一随动杆5和第二随动杆6,形成了收展中间系统。
5、由于设计了走台板8,形成罩板支撑。
6、由于设计了顶紧螺杆9,实现了伸缩连接。
7、由于设计了拉伸弹簧10,形成了弹性件中间连接。
8、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9、由于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工程车辆的其它上装部件的连接、工程车辆的功能部件保护安装的支架本体1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及其应用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发明用于其他的与本发明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具有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连接的内连接部、具有与工程车辆的上装部件连接的外连接部和具有安装拱形区间的支架本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其特征是:按照与工程车辆的其它上装部件的连接、工程车辆的功能部件保护安装的方式集成支架本体(1)的技术特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其特征是: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连接的内连接部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下边框部(13)和第二下边框部(14),
或,与工程车辆的上装部件连接的外连接部和具有安装拱形区间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上边框部(11)和第二上边框部(12),
或,支架本体(1)设置为还包含有第一横梁部(15)、第二横梁部(16)、第三横梁部(17)和耳板部(18),
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支架本体(1)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走台板(8),
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支架本体(1)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梯架(4)和扶手杆(7),
或,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与支架本体(1)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一随动杆(5)和第二随动杆(6),
或,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与第三附件装置之间,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顶紧螺杆(9),
或,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和第三附件装置与支架本体(1)之间,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拉伸弹簧(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其特征是:在支架本体(1)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随动杆(6)和走台板(8),在支架本体(1)与梯架(4)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和拉伸弹簧(10)并且在第一连杆(2)与第二随动杆(6)之间设置有第一随动杆(5),在第二随动杆(6)中设置有扶手杆(7)并且在第二随动杆(6)与扶手杆(7)之间设置有顶紧螺杆(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其特征是:第一下边框部(13)的横部和第二下边框部(14)的横部分别设置为与耳板部(18)联接,第一上边框部(11)的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下边框部(13)的竖端头联接并且第一下边框部(13)的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上边框部(11)的竖部的中间处联接,第二上边框部(12)的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下边框部(14)的竖端头联接并且第二下边框部(14)的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上边框部(12)的竖部的中间处联接,第一横梁部(15)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上边框部(11)的竖部和第二上边框部(12)的竖部联接并且第二横梁部(16)的端头和第三横梁部(17)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上边框部(11)的横部和第二上边框部(12)的横部联接,第一上边框部(11)的竖部和第二上边框部(12)的竖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联接并且第一上边框部(11)的拐角部和第二上边框部(12)的拐角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随动杆(6)联接,第一下边框部(13)的横部和第二下边框部(14)的横部分别设置为与拉伸弹簧(10)联接并且第二横梁部(16)的上端端面部和第三横梁部(17)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走台板(8)联接,耳板部(18)设置为与电瓶箱联接并且第一下边框部(13)的竖部和第二下边框部(14)的竖部分别设置为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联接,第一上边框部(11)、第二上边框部(12)、第一下边框部(13)和第二下边框部(14)分别设置为L字形框状体并且第一上边框部(11)的横截面、第二上边框部(12)的横截面、第一下边框部(13)的竖部的横截面和第二下边框部(14)的竖部的横截面分别设置为U字形,第一上边框部(11)的U字形槽体和第二上边框部(12)的U字形槽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二随动杆(6)和扶手杆(7)联接并且第一下边框部(13)的U字形槽体设置为与第一上边框部(11)联接,第二下边框部(14)的U字形槽体设置为与第二上边框部(12)联接,第一横梁部(15)、第二横梁部(16)和第三横梁部(17)分别设置为条状体并且耳板部(18)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
或,第一下边框部(13)的横部后端头和第二下边框部(14)的横部后端头设置为直条体(132)并且第一下边框部(13)的横部前端头和第二下边框部(14)的横部前端头设置为翘起体(131),翘起体(131)的中心线与直条体(132)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8-24°并且翘起体(131)的长度与直条体(132)的长度之间比例设置为1:4.8-6.7。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其特征是: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分别设置为条状体并且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条板部(21)、第二条板部(22)和抵制板部(23),第一条板部(21)的内侧面上端部设置为与抵制板部(23)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二条板部(22)的内侧面上端部设置为与抵制板部(23)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联接,第一条板部(21)的端头和第二条板部(22)的端头设置为与抵制板部(23)的端头呈内缩式联接并且抵制板部(23)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梯架(4)联接,第一条板部(21)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条板部(22)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架本体(1)联接并且第一条板部(2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条板部(2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梯架(4)联接,第一连杆(2)的第一条板部(21)的中间部和第一连杆(2)的第二条板部(22)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随动杆(5)联接并且位于第一连杆(2)和梯架(4)之间的销轴分别设置为与拉伸弹簧(10)联接,
或,梯架(4)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边杆部(41)、第二边杆部(42)、第一蹬杆部(43)和第二蹬杆部(44)并且第一边杆部(41)的下端头和第二边杆部(42)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二蹬杆部(44)的端头联接,第一边杆部(41)的上端头和第二边杆部(42)的上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连杆(2)联接并且第一边杆部(41)的中间部和第二边杆部(42)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杆(3)联接,第一蹬杆部(43)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边杆部(41)的中间部和第二边杆部(42)的中间部联接并且位于第一连杆(2)和第一边杆部(41)之间的销轴、位于第一连杆(2)和第二边杆部(42)之间的销轴分别设置为与拉伸弹簧(10)联接,第一边杆部(41)、第二边杆部(42)、第一蹬杆部(43)和第二蹬杆部(44)分别设置为条状体,第一边杆部(41)、第二边杆部(42)、第一蹬杆部(43)和第二蹬杆部(44)设置为呈井字形分布,
或,走台板(8)设置为上端端面部具有花纹的矩形片状体并且走台板(8)设置为与支架本体(1)覆盖式联接,
或,第一随动杆(5)设置为条状体并且第一随动杆(5)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连杆(2)联接,第一随动杆(5)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随动杆(6)联接,
或,第二随动杆(6)设置为L字形管状体并且第二随动杆(6)的竖部设置为与扶手杆(7)伸缩式联接,第二随动杆(6)的横部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随动杆(5)联接并且第二随动杆(6)的拐角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架本体(1)联接,在第二随动杆(6)的竖部中设置有矩形孔道体,
或,扶手杆(7)设置为包含有杆部(71)和钩部(72)并且杆部(71)的上端头设置为与钩部(72)联接,杆部(71)设置为与第二随动杆(6)插接式联接并且杆部(71)的侧面部设置为与顶紧螺杆(9)接触式联接,杆部(71)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并且钩部(72)设置为L字形杆状体,钩部(72)的横部端头设置为与杆部(71)联接并且钩部(72)的横部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随动杆(6)接触式联接,
或,顶紧螺杆(9)设置为六角螺杆并且顶紧螺杆(9)设置为与第二随动杆(6)螺纹式联接,顶紧螺杆(9)的内端头设置为与扶手杆(7)接触式联接,
或,拉伸弹簧(10)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拉伸弹簧(10)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支架本体(1)联接,拉伸弹簧(10)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位于第一连杆(2)和梯架(4)之间的销轴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6 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其特征是:支架本体(1)与走台板(8)设置为按照上覆盖件的方式分布并且支架本体(1)与梯架(4)和扶手杆(7)设置为按照附加爬梯的方式分布,支架本体(1)、梯架(4)和扶手杆(7)与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一随动杆(5)和第二随动杆(6)设置为按照外摆连杆的方式分布,支架本体(1)、梯架(4)、扶手杆(7)、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一随动杆(5)和第二随动杆(6)与顶紧螺杆(9)设置为按照伸缩连接的方式分布并且支架本体(1)、梯架(4)、扶手杆(7)、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一随动杆(5)和第二随动杆(6)与拉伸弹簧(10)设置为按照弹性蓄能固紧的方式分布,一个第一连杆(2)、一个第二连杆(3)、一个第一随动杆(5)、一个第二随动杆(6)、一个扶手杆(7)、一个顶紧螺杆(9)和一个拉伸弹簧(10)设置为组成一组边摆动部件并且两组边摆动部件分别设置在梯架(4)与支架本体(1)之间,第一边杆部(41)的内侧面部和第二边杆部(42)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抵制板部(23)的外端头接触式联接,第一边杆部(41)和第二边杆部(42)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条板部(2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条板部(2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联接,第一条板部(21)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条板部(22)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上边框部(11)的U字形槽体壁和第二上边框部(12)的U字形槽体壁联接。
8.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其步骤是:由第一下边框部(13)和第二下边框部(14),实现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连接,
由第一上边框部(11)和第二上边框部(12),实现与工程车辆的其它上装部件的连接、工程车辆的功能部件安装保护。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其步骤是:把第一下边框部(13)的竖部和第二下边框部(14)的竖部分别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连接,把电瓶箱或尿素箱放到第一上边框部(11)和第二上边框部(12)的下端面,把电瓶箱通过连接螺栓与耳板部(18)和第一横梁部(15)连接,把尿素箱通过连接螺栓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连接,把第二随动杆(6)向上摆动,使第二随动杆(6)的横部处于水平状态、第二随动杆(6)的竖部处于垂直状态,通过第一随动杆(5),使第一条板部(21)和第二条板部(22)处于水平状态,抵制板部(23)的外端头分别作用在第一边杆部(41)和第二边杆部(42)上,使第一边杆部(41)与第二上边框部(12)分开、第二边杆部(42)与第一上边框部(11)分开,拉伸弹簧(10)处于伸长状态,在第一边杆部(41)与第二上边框部(12)之间、第二边杆部(42)与第一上边框部(11)之间产生固紧拉力,把杆部(71)从第二随动杆(6)中抽出,通过顶紧螺杆(9),把杆部(71)与第二随动杆(6)连接在一起,第一蹬杆部(43)、第二蹬杆部(44)和走台板(8)形成爬梯支撑台,第二随动杆(6)和杆部(71)形成爬梯抓手杆, 把第二随动杆(6)向下摆动,使第二随动杆(6)的横部处于垂直状态、第二随动杆(6)的竖部处于水平状态,通过第一随动杆(5),使第一条板部(21)和第二条板部(22)处于垂直状态,抵制板部(23)的外端头与第一边杆部(41)和第二边杆部(42)分开,使第一边杆部(41)与第二上边框部(12)合拢、第二边杆部(42)与第一上边框部(11)合拢,拉伸弹簧(10)处于伸长状态,在第一边杆部(41)与第二上边框部(12)之间、第二边杆部(42)与第一上边框部(11)之间产生固紧拉力,松开顶紧螺杆(9),把杆部(71)放回第二随动杆(6)中,把第一条板部(21)、第二条板部(22)、第二随动杆(6)和杆部(71)分别放到第一上边框部(11)的U字形槽体和第二上边框部(12)的U字形槽体中。
10.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在内固定电瓶箱或罩扣在尿素箱的应用。
CN202010753165.1A 2020-07-30 2020-07-30 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18455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3165.1A CN111845571A (zh) 2020-07-30 2020-07-30 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3165.1A CN111845571A (zh) 2020-07-30 2020-07-30 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45571A true CN111845571A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45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53165.1A Pending CN111845571A (zh) 2020-07-30 2020-07-30 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4557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89111A1 (en) * 2021-03-15 2022-09-15 Brandon Short Guide-on post with integrated step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89111A1 (en) * 2021-03-15 2022-09-15 Brandon Short Guide-on post with integrated step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79454U (zh) 一种可折叠的维修平台
US3493077A (en) Folding stairway for automobile camper and the like
CN111845571A (zh) 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及其应用
CN212950395U (zh) 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
US4921269A (en) Landing gear/stabilizer for small trailer
CN204726331U (zh) 组合支架
CN204279246U (zh) 挂接梯及工程机械车辆
CN211549555U (zh) 一种便于存放工具的供电安装检修用爬梯
CN211524683U (zh) 一种电梯施工检修用折叠式登高架
CN214215570U (zh) 一种便于进行安装和拆卸的升降货车尾板
CN217532709U (zh) 可翻转检修梯、矿用自卸车检修梯总成及矿用自卸车
CN217079604U (zh) 一种可适用不规则地形的脚手车
CN206721971U (zh) 一种用于装载机的折叠式驾驶室
CN219651134U (zh) 后防护装置及车辆
CN213085408U (zh) 一种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伸缩锁止结构
CN209533307U (zh) 一种用于锯台的折叠机构
CN212950422U (zh) 一种轻量化搅拌车盲区监控设备连接装置
CN219906916U (zh) 一种移动式车载光伏检修工作平台
CN216142697U (zh) 一种消防车用折叠式爬梯
CN216109622U (zh) 一种高处作业用爬梯与平台组合装置
CN217994252U (zh) 一种地下服务车底盘
CN218715016U (zh) 踩踏装置
CN209833768U (zh) 一种公交车中部桁架
CN217123118U (zh) 一种带有侧面工具盒的汽车维修检测用便捷式维修箱
CN216664934U (zh) 建筑防护平台坠物承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