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6540A - 捕虫片及使用该捕虫片的捕虫器具 - Google Patents
捕虫片及使用该捕虫片的捕虫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36540A CN111836540A CN201980018390.6A CN201980018390A CN111836540A CN 111836540 A CN111836540 A CN 111836540A CN 201980018390 A CN201980018390 A CN 201980018390A CN 111836540 A CN111836540 A CN 1118365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ect
- catching
- sheet
- adhesive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3/00—Manual implements, other than sprayers or powder distributor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e.g. butterfly nets
- A01M3/02—Fly-swatters
- A01M3/022—Fly-swatters using adhesiv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4—Catching by adhesive surfa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捕虫片及使用该捕虫片的捕虫器具,该捕虫片在软质的片主体(10)的粘着面(12)上具备粘着层(12a),并且,在该粘着层(12a)上具备网状体(11),将包含该网状体(11)的所述粘着层(12a)以剥离纸(13)覆盖。由此,在使片主体(10)的粘着面(12)接触到地面、壁面(W)等时,网状体(11)成为阻碍,其粘着层(12a)难以与地面、壁面(W)等直接接触,因此能够在捕获害虫(P)时防止片主体(10)强力粘着在地面(W)等上。另外,地面(W)等上未残留粘着剂,因此还不会弄脏地面(W)。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粘着捕获蟑螂、蜈蚣这样的侵入家宅内的害虫的捕虫片及使用该捕虫片的捕虫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通常栖居在家宅中的害虫,以德国小蠊、美洲大家蠊等为代表,但除此以外,最近与地球变暖等相伴,蜈蚣、千足虫、飞蛾、臭虫、蛤蚧等多种昆虫侵入的情况增多。而且,还存在未来因黄蜂、红背蜘蛛、红火蚁这样带有剧毒的害虫侵入而受到伤害的可能。
在发现这些害虫的情况下,通常喷洒喷雾式杀虫剂或拍苍蝇拍扁等进行驱除。但是,使用喷雾式杀虫剂驱除的方法缺乏即效性,害虫可能会立即逃进衣柜的后面、间隙等,难以获得达成感或效果。另一方面,拍苍蝇拍扁的方法若拍击力小则害虫会逃脱,若反之拍击过重则害虫的虫身被拍扁而体液等飞散到周围,不仅非常不舒服,而且这些部位的清扫、尸骸的后处理很麻烦。
因此,本申请发明人提出了例如以下专利文献1所示的新的捕虫器具。该捕虫器具在例如长度为30cm左右的柄的前端安装有板和按压板,并在该板与按压板之间安装有具有粘着面的软质的捕虫板。并且,在使用该捕虫器具捕捉蟑螂等害虫时,单手握柄,将该捕虫板的粘着面的剥离纸剥下,以拍苍蝇的方式使该捕虫板的粘着面从蟑螂的上方盖下,从而将该蟑螂粘着捕捉到捕虫板上。
然后,在捕捉到蟑螂后,将该捕虫板的前端侧的未涂敷粘着剂的面直接按在地面上等,像制作年糕那样对折重叠,将蟑螂包入其中,然后保持该状态与捕虫板一起扔进垃圾箱,能够便捷地处理捕捉到的蟑螂。
另外,在通过该专利文献1所示的捕虫器具捕获害虫时存在下述情况:在目标偏离而捕获害虫失败的情况下,即使其捕虫板整体能够再一次成功捕获,其害虫以外的部分也原封不动粘着在地面、壁面等上而无法剥离。因此,目前致力于使捕虫板的截面形状成为波状或者使涂敷有粘着剂的面形成网眼状的凸部或进行压花加工,以减小与平面状的地面等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与地面等的粘着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登记实用新型第30061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为了可靠地捕获移动迅速的害虫,作为捕虫板的粘着剂需要使用具有强粘着力的材料,从而存在以往那样即使捕虫板与地面、壁面等点或线接触,其粘着板也强力粘着于地面、壁面等而无法剥离的情况。另外,还存在即使是点或线接触,粘着剂的一部分也原封不动地残留在地面、壁面等上而弄脏地面的情况。
因而,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上课题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捕获害虫时防止片主体与地面、壁面等强力粘着的新的捕虫片及使用该捕虫片的捕虫器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前述课题,第1发明为一种捕虫片,其特征在于,在软质的片主体的粘着面上具备粘着层,并且,在该粘着层上具备网状体,包含该网状体的所述粘着层整体以剥离纸覆盖。根据这样的构成,在使片主体的粘着面接触到地面、壁面等时,网状体成为阻碍,其粘着层不易与地面、壁面等直接接触,因此能够在捕获害虫时防止片主体与地面、壁面等强力粘着。另外,地面、壁面等上未残留粘着剂,因此还不会弄脏地面。另一方面,对于地面、壁面上的害虫,从其网状体露出的粘着层部分与之接触,因此能够可靠地粘着捕获。
第2发明为一种捕虫片,其特征在于,在软质的片主体的粘着面上具备多个突起,并且,在所述粘着面的除了突起以外的大致整个面上具备粘着层,将该粘着层整体以剥离纸覆盖。根据这样的构成,在使软质片的粘着面接触到地面、壁面等时,由于与地面、壁面等相接的突起没有粘着成分,因此能够在捕获害虫时防止片主体与地面、壁面等强力粘着。另外,与第1发明同样地,由于地面、壁面等上未残留粘着剂,因此还不会弄脏地面。另外,对于地面、壁面上的害虫,从其网状体露出的粘着层部分与之接触,因此能够可靠地粘着捕获。
第3发明在第1或第2发明的捕虫片的基础上,特征在于,所述片主体具备用于将自身以使所述粘着面位于内侧的方式折叠的折线。根据这样的构成,在捕获到害虫后,能够将片主体从其折线部分容易地对折,因此能够将捕获到的害虫包入并便捷地进行处理。
第4发明在第1至3中任一发明的捕虫片的基础上,特征在于,在所述片主体的前端面具备前端粘着层。根据这样的构成,在捕获到害虫后,在使片主体对折而将害虫包入进行处理时,只要使其前端粘着层与地面等接触以使该部分轻轻地粘着在地面上,就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害虫包入片主体的粘着面。
第5发明为一种捕虫器具,其保持所述捕虫片,所述捕虫器具的特征在于,具有:按压板,其位于所述捕虫片的粘着面的背面侧;夹紧部,其以所述按压板夹持所述捕虫片;以及夹子,其从所述按压板延伸。根据这样的构成,使用者在通过夹紧部将捕虫片安装到按压板上之后把持夹子,以拍苍蝇的方式使该捕虫片盖住害虫并粘着,从而能够简单地捕获害虫并便捷地进行处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发挥下述优异的效果。
1.在使片主体的粘着面接触到地面、壁面等时,网状体成为阻碍,其粘着层不易与地面、壁面等直接接触,因此能够在捕获害虫时防止片主体与地面、壁面等强力粘着。
2.在与地面等相接的突起部分没有粘着成分,因此能够在捕获害虫时防止片主体与地面、壁面等强力粘着。
3.地面等上未残留粘着剂,因此还不会弄脏地面。
4.在捕获到害虫后,能够将片主体从其折线部分容易地对折,因此能够将捕获到的害虫包入并便捷地进行处理。
5.在捕获到害虫后,在使片主体对折而将害虫包入进行处理时,只要使其前端粘着层与地面等接触以使该部分轻轻地粘着在地面上,就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害虫包入片主体的粘着面并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捕虫片100的一实施方式的正面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捕虫片100的一实施方式的背面图。
图3是图1中A-A线剖视图。
图4是图3中从A方向观察的正面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捕虫器具20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捕虫器具20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捕虫器具20的一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8是示出捕虫片100及安装该捕虫片100的按压板21的仰视图。
图9是示出夹紧部22的立体图。
图10的(A)是示出夹紧部22的俯视图,(B)是其侧视图。
图11的(A)是示出将夹紧部22打开的状态的侧视图,(B)是示出使夹紧部22闭合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示出捕虫器具20的夹子23的构造及使该夹子23伸长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捕虫器具20的使用例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捕获到的害虫P的包入处理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捕获到的害虫P的包入处理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捕虫片100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正面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捕虫片100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背面图。
图18是图16中A-A线剖视图。
图19是示出图18中从A方向观察的正面图。
图20是示出图16所示的捕虫片100的制造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至图4示出本发明的捕虫片100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其正面图,图2是其背面图,图3是图1中A-A线剖视图,图4是图3中从A方向观察的正面图。如图所示,该捕虫片100的构造为,在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软质的片主体10的粘着面(表面)12具有粘着层12a,并且,在该粘着层12a上具备网状体11。
另外,在该网状体11之上以覆盖粘着层12a整体的方式重叠设有剥离纸13,通过将该剥离纸13剥离,从而能够使粘着层12a整体与网状体11一起露出。另一方面,该粘着面12的相反面(背面)如图2所示未设有粘着层12a、网状体11等,片主体10的基底成为原状暴露的状态。
该软质的片主体10只要为能够容易地折叠的材料则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发泡聚苯乙烯等轻量且柔软的材料,另外,其大小为例如长度大约150mm、宽度100mm、厚度2~3mm程度。另外,在该片主体10的一端部(后端),以与之连续的方式设有安装部10a,并且,在该安装部10a中,在其宽度方向上形成有用于将该捕虫片100安装于后述的捕虫器具20的一对安装孔14、14。
在该片主体10上,在其前端起的规定的位置、例如距离前端5~6cm的位置以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折线15,能够从该折线15部分将片主体10以使粘着面12位于内侧的方式对折。需要说明的是,该折线15如图3的放大图所示,具体来说由V字状的狭缝、凹部形成。另外,该片主体10的粘着面12预先在其整体范围内实施平滑的涂覆处理,以实现耐久性(硬度)的强化及提高粘着剂的固着性。
片主体10上的粘着层12a由橡胶类、丙烯酸类等公知的粘着剂形成。另外,如图4所示,在该片主体10的前端面的大致中央部也设有与粘着面12的粘着层12a连续或独立的前端粘着层12b,因此,剥离纸13也使前端侧部分延长形成,以覆盖该部分。
网状体11是将粗细为0.2mm左右的由聚丙烯(PP)等树脂形成的线Y编织为网格状或菱形(钻石形)而成,以浮在粘着层12a上的方式设置。另外,该网状体11如图1所示,其网眼间隔为大约5mm~20mm,优选成为大约10mm前后,并且,成为各线Y的交叉部C相互结合的有网结构造而成为以点状隆起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该网状体11的交叉部也可以是无网结构造、拉舍尔构造。
图5至图7示出安装该捕虫片100并使用的捕虫器具20的一实施方式,图5是其立体图,图6是其侧视图,图7是其仰视图。
如图所示,该捕虫器具20包括:按压板21,其位于前述捕虫片100的背面(非粘着面)侧;夹紧部22,其将捕虫片100保持于该按压板21;以及夹子23,其从该夹紧部22延伸。首先,按压板21如图5至图7所示,由如同饭勺的前端扩展为椭圆形的呈匙状的薄板体形成,在其内侧(下表面侧)安装捕虫片100。
即,如图8所示,在该按压板21的下表面端部的狭窄部(夹子23侧)形成有:一对突起21a、21a,其与在片主体10的安装部10a形成的一对安装孔14、14对应;以及引导部21b、21b,其沿该安装部10a的外缘部延伸,通过将该突起21a、21a分别嵌入片主体10的安装孔14、14中,从而能够如图7所示将捕虫片100安装到按压板21的下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该按压板21的整体或至少其前端的平板部分、例如图9的与线L相比靠前的部分由橡胶(弹性体)、或被称为软橡胶等的聚氯乙烯(PVC)、或聚乙烯、聚丙烯等柔软的树脂材料形成,具有通过施加适度的力而能够变形/复原的可挠性。
夹紧部22如图9及图10所示,构成为包括形成为扇形状的夹紧部主体22a、从该夹紧部主体22a延伸的杆状的手柄22b、位于该夹紧部22的连接部的轴孔22c、22c、螺旋弹簧22d及连结用的分割销22e、22e。
并且,如图11所示,在将该螺旋弹簧22d的一端嵌入手柄22b的弹簧槽22g内而使之定位的状态下,在将前述轴孔22c、22c以与按压板21侧的未图示的轴孔同轴的方式定位后,如图10所示,将分割销22e、22e从两侧插入该轴孔22c、22c中以使夹紧部22一体化,从而夹紧部22以该分割销22e、22e为轴上下摆动自如地安装。
采用这种方式安装在按压板21侧的夹紧部22由设置在其轴部的螺旋弹簧22d以其形成为扇形状的夹紧部主体22a侧紧贴在按压板21的下表面侧的方式施力。因此,用手指如图12所示使手柄22b向夹子23侧转动,则其整体摆动,夹紧部主体22a与按压板21分离,在从该状态松开夹子23时,在螺旋弹簧22d的施力的作用下,夹紧部22自动地复原。
另外,如图9及图10所示,在该夹紧部22的夹紧部主体22a形成有与捕虫片100的安装孔14、14相似形状的嵌合孔22f、22f,在夹紧部主体22a侧紧贴于按压板21的下表面侧时,其与按压板21侧的突起21a、21a嵌合,夹紧部主体22a与按压板21无干涉地紧贴。
夹子23如图12所示,由伸缩自如的多级的管(管体)构成。即,该夹子23如图所示,由用手直接把持的内部中空的夹子主体23a、向该夹子主体23a内部插拔的第1内管23b、向该第1内管23b内插拔的第2内管23c、以及向该第2内管23c内插拔的第3内管23d构成。
并且,该第3内管23d的前端侧借助从按压板21的上端面延伸的夹头23e一体的地连结于按压板21。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夹子主体23a、第1内管23b、第2内管23c、第3内管23d的长度例如分别约为20cm左右,使之伸展至最大的状态的长度为60~80cm,收缩至最小的状态下的长度为其夹子主体23a的长度、即约为20cm左右。因此,通过调整收容在该夹子主体23a内的第1内管23b、第2内管23c、第3内管23d的放出量,能够在大约20~80cm的范围内自由调整该夹子23整体的长度。
接下来,说明采用这种结构的本发明的捕虫器具20的作用。在居住者在其室内的地面、壁面等处发现害虫的情况下,首先,如图11所示,提起夹紧部22的手柄22b,将捕虫片100以粘着面12朝向下侧的方式安装于按压板21的下表面,然后,松开夹紧部22的手柄22b,使该捕虫片100由夹紧部22和按压板21夹持。另外,与此同时,如图12所示将其夹子23的第1内管23b等拉出而调节为所用的长度。
然后,如图13的(A)、(B)所示,用手把持其夹子23的夹子主体23a部分,像拍苍蝇那样使捕虫片100从该害虫P的上方盖下,瞬间将前述按压板21拍在前述地面或壁面W上。由此,前述地面W上的害虫P粘着在捕虫片100的粘着层12a上,其活动被限制而被捕捉。需要说明的是,方便起见,在图中以将夹子23缩小至最小的状态示出。
另外,该夹子23由伸缩性的多级管形成,因此如前所述使该夹子23适当延伸,则对于顶棚、隐蔽处这样手难以够到的位置,也能够简单地使其捕虫片100面向该位置,因此即使是栖居在这种场所的害虫P也能够容易地捕捉。
并且,在采用这种方式使用捕虫片100捕捉到害虫P后,如图13的(C)所示,使该捕虫片100离开地面W,则该害虫P以粘着在该捕虫片100的粘着面12上的方式被捕获。此时,虽然该害虫P周围的粘着面12与地面W接触,但由于如前所述在该粘着面12的粘着层12a上设有网状体11,因此该网状体11成为阻碍,不会出现该捕虫片100直接粘乎乎地粘贴到地面W等上,或粘着层12a的粘着剂残留在地面W等上而弄脏地面W的情况。
这一点在假设其捕虫片100捕捉害虫P失败的情况下也相同,不会出现捕虫片100的粘着面12粘着在地面W等上而无法剥离的情况。另外,网状体11若如前所述为具有网结的构造,则仅该有网结部分以点状与地面W接触,因此能够避免地面W与粘着层12a接触,或者即使接触也能够将其面积抑制得更小。另一方面,对于地面、壁面W上的害虫P,由于与从其网状体11露出的粘着层12a部分接触,因此能够可靠地粘着捕获。
在采用这种方式将害虫P捕捉到捕虫片100的粘着面12上之后,保持该状态操作夹子23,如图14所示,将捕虫片100的前端按压于其附近的地面W等,使该捕虫器具20以与地面W大致平行的方式向前方移动。从而,该捕虫片100的片主体10的前端侧在其折线15部分向粘着面12侧弯折,因此保持该状态将捕虫器具20向地面W侧压入而对折折叠。由此,如图15所示,被捕捉在其粘着面12上的害虫P的整体以由该片主体10的弯折了的前端部分包入的方式覆盖,被完全捕捉到内部而无法被从外部看到。
另外,在像这样将捕虫片100的前端向地面、壁面W等按压并对折时,如图15所示,通过使其片主体10的前端粘着层12b与地面W等接触,从而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该作业。即,若没有该片主体10的前端粘着层12b,则在将该片主体10的前端按压在地面W等上时,保持该状态在地面上滑动,存在该作业变得困难的情况,但通过在该部分设置前端粘着层12b,从而能够可靠地使该部分钩挂在地面W上,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害虫P的包入处理。
并且,在像这样将害虫P以包入的方式捕获到之后,若保持该状态移动到垃圾箱等上并原封不动地将夹紧部22的手柄22b捏起,则将该捕虫片100与捕捉到的害虫P一起从按压板21脱落(落下)以收容在垃圾箱内中。由此,能够避免与捕获到的害虫P接触或直接看到害虫P,卫生且便捷地进行处理。
像这样,本发明的捕虫片100在片主体10的粘着面12的粘着层12a上具备网状体11,因此在使片主体10的粘着面12与地面、壁面W等接触时,网状体11成为阻碍,该粘着层12a不易与地面、壁面W等直接接触,能够防止片主体10强力粘着在地面、壁面W等上。其结果,地面、壁面W等上未残留粘着剂,因此还不会弄脏地面W。
另外,在捕获到害虫P后,由于能够将片主体10容易地从其折线15部分对折,因此能够将捕获到的害虫P包入而便捷地进行处理。此外,在捕获到害虫P后,在将片主体10对折以将害虫P包入进行处理时,只要使其前端粘着层12b与地面等接触以使该部分轻轻地粘着在地面W上,就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害虫P的包入处理。
接下来,图16至图19示出本发明的捕虫片100的其他实施方式,图16是其正面图,图17是其背面图,图18是图1中A-A线剖视图,图19是图3中从A方向观察的正面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捕虫片100的构造为,在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软质的片主体10的粘着面(表面)12上,以大致等间隔且以网格点状设有多个形成为半球状的突起16,并且,在除了该突起16部分以外的大致整个面上形成有粘着层12a。
另外,在该粘着层12a之上重叠设有剥离纸13,能够将粘着层12a保留在片主体10侧而将玻璃纸13剥离。另一方面,该粘着面12的相反面(背面)与前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未设有粘着层12a等,片主体10的基底成为原状暴露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片主体10上的粘着层12a与前述实施方式同样地,由橡胶类、丙烯酸类等公知的粘着剂形成,但形成在其表面的除了突起16部分以外的整体。即,如图18所示,未在该粘着面12的各突起16部分形成粘着层12a,因此,在被覆在该粘着层12a上的剥离纸13的位于突起16的部分也分别形成有贯通孔13a,以使得突起16暴露。
在形成为这样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捕虫片100的情况下,由于在粘着面12上设有多个不具有粘着层12a的突起16,因此这些突起16与前述网状体11同样地发挥作用,能够避免该捕虫片100直接粘乎乎地粘贴在地面W等上或者粘着层12a的粘着剂残留在地面W等上弄脏地面的情况。另外,在假设使用该捕虫片100捕捉害虫P失败的情况下也相同,不会出现捕虫片100的粘着面12粘着在地面W等上而无法剥离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形成为上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捕虫片100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通过图20所示的工序容易地制造。即,可以一边将预先对应于突起16部分而形成有贯通孔13a的卷状的带粘接剂的剥离纸13和卷状的片主体10,以突起16部分位于剥离纸13的贯通孔13a中的方式同步地从各卷放出,一边利用压合辊R1、R2以使得粘接剂侧成为片主体10的方式将其剥离纸13与片主体10重叠压合,然后通过切模机R3模切为图16所示的形状,以连续地进行制造。
附图标记说明
100…捕虫片
10…片主体
11…网状体
12…粘着面
12a…粘着层
12b…前端粘着层
13…剥离纸
13a…贯通孔
15…折线
16…突起
20…捕虫器具
P…害虫
W…地面或壁面
Claims (5)
1.一种捕虫片,其特征在于,
在软质的片主体的粘着面上具备粘着层,并且,在该粘着层上具备网状体,将包含该网状体的所述粘着层以剥离纸覆盖。
2.一种捕虫片,其特征在于,
在软质的片主体的粘着面上具备多个突起,并且,在所述粘着面的除了突起以外的大致整个面上具备粘着层,将该粘着层以剥离纸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捕虫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主体具备用于将该片主体以使所述粘着面位于内侧的方式折叠的折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捕虫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片主体的前端面具备前端粘着层。
5.一种捕虫器具,其保持所述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捕虫片,所述捕虫器具的特征在于,具有:
按压板,其位于所述捕虫片的粘着面的背面侧;夹紧部,其以所述按压板夹持所述捕虫片;以及夹子,其从所述按压板延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46421 | 2018-03-14 | ||
JP2018046421 | 2018-03-14 | ||
PCT/JP2019/009635 WO2019176840A1 (ja) | 2018-03-14 | 2019-03-11 | 捕虫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捕虫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36540A true CN111836540A (zh) | 2020-10-27 |
Family
ID=67907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18390.6A Pending CN111836540A (zh) | 2018-03-14 | 2019-03-11 | 捕虫片及使用该捕虫片的捕虫器具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00404899A1 (zh) |
JP (1) | JP7370858B2 (zh) |
CN (1) | CN111836540A (zh) |
WO (1) | WO201917684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153019B1 (fr) * | 2015-10-08 | 2018-09-26 | OMS Investments, Inc. | Dispositif de capture d'insectes |
US20230066689A1 (en) * | 2021-09-01 | 2023-03-02 | Jerry Kobasiuk | Insect capture device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201579U (zh) * | 1985-06-07 | 1986-12-17 | ||
JPH0367588U (zh) * | 1989-11-07 | 1991-07-02 | ||
JP3006115U (ja) * | 1994-07-04 | 1995-01-17 | 株式会社カーボーイ | 捕虫具 |
JP2000157137A (ja) * | 1998-11-25 | 2000-06-13 | Heigiyoku Ra | 害虫駆除用具 |
CN2715534Y (zh) * | 2004-03-27 | 2005-08-10 | 托勒肯·卡米利 | 蚊蝇拍 |
JP2005304462A (ja) * | 2004-04-19 | 2005-11-04 | Isshiki Honten:Kk | 害虫捕獲シート |
JP2012210200A (ja) * | 2011-03-18 | 2012-11-01 | Earth Chemical Co Ltd | 虫捕獲具及び虫捕獲具の取付方法 |
JP5601431B1 (ja) * | 2014-04-10 | 2014-10-08 | 浜村木材有限会社 | 害虫捕獲具 |
JP2015084768A (ja) * | 2013-11-01 | 2015-05-07 | 美和 村越 | 害虫捕虫容器 |
JP6101837B1 (ja) * | 2016-03-08 | 2017-03-22 | クラレリビング株式会社 | ダニ捕捉シート |
-
2019
- 2019-03-11 WO PCT/JP2019/009635 patent/WO201917684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3-11 JP JP2019514064A patent/JP7370858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3-11 CN CN201980018390.6A patent/CN111836540A/zh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09-11 US US17/017,773 patent/US2020040489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201579U (zh) * | 1985-06-07 | 1986-12-17 | ||
JPH0367588U (zh) * | 1989-11-07 | 1991-07-02 | ||
JP3006115U (ja) * | 1994-07-04 | 1995-01-17 | 株式会社カーボーイ | 捕虫具 |
JP2000157137A (ja) * | 1998-11-25 | 2000-06-13 | Heigiyoku Ra | 害虫駆除用具 |
CN2715534Y (zh) * | 2004-03-27 | 2005-08-10 | 托勒肯·卡米利 | 蚊蝇拍 |
JP2005304462A (ja) * | 2004-04-19 | 2005-11-04 | Isshiki Honten:Kk | 害虫捕獲シート |
JP2012210200A (ja) * | 2011-03-18 | 2012-11-01 | Earth Chemical Co Ltd | 虫捕獲具及び虫捕獲具の取付方法 |
JP2015084768A (ja) * | 2013-11-01 | 2015-05-07 | 美和 村越 | 害虫捕虫容器 |
JP5601431B1 (ja) * | 2014-04-10 | 2014-10-08 | 浜村木材有限会社 | 害虫捕獲具 |
JP6101837B1 (ja) * | 2016-03-08 | 2017-03-22 | クラレリビング株式会社 | ダニ捕捉シート |
CN107404867A (zh) * | 2016-03-08 | 2017-11-28 | 可乐丽日常生活株式会社 | 螨虫捕捉垫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404899A1 (en) | 2020-12-31 |
WO2019176840A1 (ja) | 2019-09-19 |
JP7370858B2 (ja) | 2023-10-30 |
JPWO2019176840A1 (ja) | 2021-04-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30830B1 (en) | Fly swatter with integral disposal means | |
US7726065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pests from a surface | |
US8567114B1 (en) | Insect capture device and system | |
CN111836540A (zh) | 捕虫片及使用该捕虫片的捕虫器具 | |
CN111629590A (zh) | 捕虫器具 | |
JPWO2020009032A1 (ja) | 歩行性害虫捕獲装置 | |
KR20100013183A (ko) | 카렌다형 끈끈이 | |
US20190116776A1 (en) | Insect Capturing System | |
US4793094A (en) | Insect swatter incorporating means for picking up dead insect | |
US20140352201A1 (en) | Modified flyswatter device | |
JP4480044B2 (ja) | 害虫捕獲器 | |
JP3114853U (ja) | 粘着捕獲部材および害虫捕獲器 | |
JP2021090361A (ja) | 粘着式捕虫用具 | |
JP2000157137A (ja) | 害虫駆除用具 | |
JP4378663B1 (ja) | 害虫捕獲器 | |
JP2002119186A (ja) | ハエ等の虫取り器 | |
KR20190124379A (ko) | 위생 해충퇴치기 | |
KR200192456Y1 (ko) | 끈끈이 쥐덫 | |
JP2006158337A (ja) | 吸引式害虫用捕獲具 | |
JP2013078310A (ja) | 小害虫捕獲器と捕獲袋 | |
JP3111123U (ja) | 虫取り具あるいは虫取り具用収納具 | |
JP2004242606A (ja) | 飛翔虫捕捉具 | |
JP3006115U (ja) | 捕虫具 | |
JP2010124725A (ja) | 飛翔害虫の捕殺方法 | |
JP2006217851A (ja) | ラケット型粘着式捕虫具及びその組み立てキッ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