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8233A -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记录有分组模型生成程序的非临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记录有分组模型生成程序的非临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8233A
CN111818233A CN202010277787.1A CN202010277787A CN111818233A CN 111818233 A CN111818233 A CN 111818233A CN 202010277787 A CN202010277787 A CN 202010277787A CN 111818233 A CN111818233 A CN 111818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packet
model
ports
transmiss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777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18233B (zh
Inventor
相场雅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818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8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18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82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7Detecting, i.e. determining the occurrence of a predetermined st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9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 H04L47/19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at the transport layer, e.g. TCP rel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1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TCP/IP or UDP/IP stack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 of modified or new header fie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9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 H04L47/196Integration of transport layer protocols, e.g. TCP and UD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3In-band adaptation of TCP data exchange; In-band control proced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4Adaptation or special uses of UDP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5Combined use of TCP and UDP protocols; selection criteria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33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33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3346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adapting to a particular standardised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05Routing ac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nodes in sleep or doze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63Transport layer addresses, e.g. aspects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po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记录有分组模型生成程序的非临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主控制器在检测出应转移到睡眠模式的触发时,生成作为分别指定所有使用中的TCP端口的分组模型的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与作为分别指定所有使用中的UDP端口的分组模型的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在判断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以及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的总数超过上限值时,删除所有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针对每个不同的TCP的协议,生成作为未指定TCP端口的一个分组模型的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将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以及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供给到子控制器并转移到睡眠模式。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记录有分组模型生成程序的非临时性的计 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选择性地执行正常模式(normal mode)与睡眠模式(sleepmode)的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记录有分组模型(packet pattern)生成程序的非临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能够选择性地执行正常模式与睡眠模式的信息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从节能的观点考虑,期望信息处理装置适当地转移到睡眠模式且适当地从睡眠模式返回。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具备:子控制器;主控制器,在转移到睡眠模式以及从所述睡眠模式返回时向所述子控制器通知;以及通信接口,能够与连接到网络的外部设备通信;所述主控制器在检测出应转移到所述睡眠模式的触发时,生成作为分别指定所有使用中的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端口的分组模型的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与作为分别指定所有使用中的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端口的分组模型的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所述主控制器在判断所述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以及所述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的总数超过上限值时,删除所有所述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针对每个不同的TCP的协议,生成作为未指定TCP端口的一个分组模型的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将所述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以及所述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供给到所述子控制器并转移到所述睡眠模式;所述子控制器在所述睡眠模式中,判断经由所述通信接口从所述外部设备接收到的分组(packet)的分组模型是否与所述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以及所述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中的任一个匹配(match),在判断所述分组模型不匹配时废除所接收的所述分组,在判断所述分组模型匹配时,向所述主控制器请求从所述睡眠模式返回并向所述主控制器传送所述分组。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非临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记录的分组模型生成程序使信息处理装置的主控制器进行动作;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备:子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在转移到睡眠模式以及从所述睡眠模式返回时,向所述子控制器通知;以及通信接口,能够与连接于网络的外部设备通信;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所述主控制器进行如下动作:在检测出应转移到所述睡眠模式的触发时,生成作为分别指定所有使用中的TCP端口的分组模型的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与作为分别指定所有使用中的UDP端口的分组模型的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在判断所述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以及所述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的总数超过上限值时,删除所有所述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针对每个不同的TCP的协议,生成作为未指定TCP端口的一个分组模型的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将所述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以及所述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供给到所述子控制器并转移到所述睡眠模式。
[发明的效果]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下述优选方式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构成。
图2表示主控制器的第一动作流程。
图3表示主控制器的第二动作流程。
图4示意性地表示TCP/IPv4(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Version 4;传输控制协议及互联网协议版本四)端口的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
图5示意性地表示TCP/IPv6(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Version 6;传输控制协议及互联网协议版本六)端口的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
图6示意性地表示TCP/IPv4端口的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
图7示意性地表示TCP/IPv6端口的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
图8示意性地表示UDP/IPv4(User Datagram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4;用户数据报协议及互联网协议版本四)端口的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
图9示意性地表示UDP/IPv6(User Datagram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6;用户数据报协议及互联网协议版本六)端口的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
图10表示子控制器的动作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信息处理装置的构成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构成。
信息处理装置10是图像形成装置(MFP(Multifunction Peripheral;多功能复合机)等)或个人计算机(包含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各种类型)等。信息处理装置10经由网络N而与外部设备(未图示)收发分组。本实施方式中,信息处理装置10在网络通信中使用的协议是TCP/IPv4、TCP/IPv6、UDP/IPv6、UDP/IPv6。
信息处理装置10具有彼此由总线(bus)连接的主控制器100、子控制器200、通信接口300以及切换器400。
主控制器100在正常模式时执行各种处理。主控制器100具有主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01、主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02、主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103(主存储器)以及专用的硬件电路等。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主控制器100连接有图像扫描仪(imagescanner)、打印机、图像存储器、显示装置、操作装置、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HDD(Hard DiskDrive;硬盘驱动器)等)(省略图示以及说明)。主控制器100控制这些硬件(未图示)、通信接口300以及切换器400。
主处理器101将主ROM102存储的各种程序(包含分组模型生成程序120)加载到主RAM103中并执行。主处理器101在检测到特定的触发(一定时间内没有用户的操作或经由网络接收的信息等)时,从正常模式转移到睡眠模式。正常模式是主控制器100的电源(未图示)导通的状态,睡眠模式是主控制器100的电源断开的状态。主处理器101在从正常模式转移到睡眠模式时及从睡眠模式返回到正常模式时,向子控制器200的子处理器201及切换器400通知。
主ROM102存储分组模型生成程序120。
子控制器200如果在睡眠模式时从外部设备经由网络N接收到分组时,则判断是否从睡眠模式返回。子控制器200具有子处理器(CPU)201、子ROM202、子RAM203(子存储器)以及专用的硬件电路等。子控制器200的各器件(device)是比主控制器100的各器件更低(poor)的规格,以低功耗动作。
子RAM203(子存储器)存储分组模型列表130。例如,主处理器101在从正常模式转移到睡眠模式的时机,生成使用中的端口的分组模型列表130并写入到子RAM203中。
子处理器201从主处理器101接收已从正常模式转移到睡眠模式的通知。睡眠模式时,子处理器201将子ROM202存储的模式返回判断程序220加载到子RAM203中并执行。子处理器201在所接收的分组的分组模型与分组模型列表130匹配的情况下,向主处理器101请求从睡眠模式返回到正常模式,并传送分组。另一方面,子处理器201在所接收到的分组的分组模型不与分组模型列表130匹配的情况下,废除所接收的分组。
子ROM202存储模式返回判断程序220。
2.主控制器的动作流程
图2表示主控制器的第一动作流程。
主控制器100的主处理器101检测应转移到睡眠模式的触发(一定时间内没有用户的操作或经由网络接收的信息等)(步骤S101中为是)。
于是,主处理器101通过将主ROM102存储的分组模型生成程序120加载到主RAM103中并执行而生成分组模型列表130(详细情况将于下文叙述)。主处理器101将所生成的分组模型列表130供给到子控制器200。具体来说,主处理器101将分组模型列表130写入到子RAM203中(步骤S102)。
主处理器101将从正常模式转移到睡眠模式这一情况通知给子控制器200的子处理器201并转移到睡眠模式(断开主控制器100的电源)(步骤S103)。
3.分组模型的生成方法
图3表示主控制器的第二动作流程。
说明主控制器100的主处理器101生成分组模型列表130的方法(步骤S102)。
首先,主处理器101设立“all_tcp_pattern_is_created=FALSE(创建所有tcp模型=错误)”的旗标(步骤S111)。该旗标是指主处理器101未生成任何分别指定使用中的TCP端口的分组模型(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
主处理器101生成所有使用中的端口(包含TCP/IPv4端口、TCP/IPv6端口、UDP/IPv4端口、UDP/IPv6端口)的列表(使用中端口列表110)。主处理器101将所生成的使用中端口列表110写入到主RAM103中(步骤S112)。
主处理器101开始生成分别指定使用中端口列表110中包含的所有使用中的端口的分组模型(步骤S113)。
主处理器101判断使用中端口列表110是否包含TCP端口(TCP/IPv4端口、TCP/IPv6端口)(步骤S115)。
主处理器101判断使用中端口列表110包含TCP端口(TCP/IPv4端口、TCP/IPv6端口)(步骤S115中为是)。
主处理器101逐个地(步骤S116中为否)生成使用中端口列表110中包含的指定使用中的TCP端口的分组模型(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主处理器101通过将所生成的分组模型列表化而生成分组模型列表130。主处理器101将所生成的分组模型列表130写入到主RAM103中(步骤S117)。将说明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的具体例。
图4示意性地表示TCP/IPv4端口的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
在TCP/IPv4端口的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中,对图示的分组结构中包含的“类型”字段(field)的掩码(mask)(要匹配的位置)“0xFFFF”设定“0x0800”作为值(要匹配的值)。对“协议”字段的掩码(要匹配的位置)“0xFF”设定“0x06”作为值(要匹配的值)。对“目的地端口”字段的掩码(要匹配的位置)“0xFFFF”设定“使用中端口编号”(对每个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而言不同的值)作为值(要匹配的值)。
图5示意性地表示TCP/IPv6端口的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
在TCP/IPv6端口的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中,对图示的分组结构中包含的“类型”字段的掩码(要匹配的位置)“0xFFFF”设定“0x86DD”作为值(要匹配的值)。对“协议”字段的掩码(要匹配的位置)“0xFF”设定“0x06”作为值(要匹配的值)。对“目的地端口”字段的掩码(要匹配的位置)“0xFFFF”设定“使用中端口编号”(对每个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而言不同的值)作为值(要匹配的值)。
主处理器101判断分组模型列表130中包含的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的数量是否超过上限值(步骤S118)。“上限值”例如依存于子RAM203的性能等来设定(分组模型列表130稍后被写入到子RAM203中)。例如,上限值=64。
主处理器101在判断写入到主RAM103的分组模型列表130中包含的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的数量未超过上限值时(步骤S118中为否),生成使用中端口列表110中包含的指定使用中的TCP端口的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并继续追加到分组模型列表130中(步骤S116中为否)。
主处理器101在生成使用中端口列表110中包含的指定所有使用中的TCP端口的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时,设立“all_tcp_pattern_is_created=True(创建所有tcp模型=正确?)”的旗标(步骤S116中为是)。
另一方面,主处理器101判断写入到主RAM103的分组模型列表130中包含的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的数量超过了上限值(步骤S118中为是)。这是指:当假定生成使用中端口列表110中包含的指定所有使用中的端口的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后述)以及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时,所述分组模型的总数超过上限值。
该情况下,主处理器101从写入到主RAM103的分组模型列表130中删除所生成的所有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TCP/IPv4、TCP/IPv6)(步骤S119)。结果,分组模型列表130中包含的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的数量为零。
主处理器101针对每个不同的TCP的协议(TCP/IPv4、TCP/IPv6),生成未指定TCP端口的一个分组模型(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具体来说,主处理器101生成总计为两个的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这两个未指定端口的TCP为TCP/IPv4协议的一个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以及TCP/IPv6协议的一个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主处理器101将所生成的两个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写入到分组模型列表130中(步骤S120)。由此,主处理器101完成TCP分组模型的生成,设立“all_tcp_pattern_is_created=True(创建所有tcp模型=正确?)”的旗标(步骤S121)。将说明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的具体例。
图6示意性地表示TCP/IPv4端口的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
与TCP/IPv4端口的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图4)不同之处在于: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图6)不具有“目的地端口”字段的设定值(不是要匹配的对象)。
图7示意性地表示TCP/IPv6端口的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
与TCP/IPv6端口的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图5)不同之处在于: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图7)不具有“目的地端口”字段的设定值(不是要匹配的对象)。
如上所述,原则上,主处理器101生成使用中端口列表110中包含的指定所有使用中的TCP端口的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并写入到分组模型列表130中(步骤S116中为是)。例外的是,主处理器101在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的数量超过了上限值的情况下(步骤S118中为是),生成两个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并写入到分组模型列表130中(步骤S121)。
然后,主处理器101开始生成UDP分组模型(步骤S115中为否)。
主处理器101逐个地生成使用中端口列表110中包含的指定使用中的UDP端口(UDP/IPv4端口、UDP/IPv6端口)的分组模型(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并追加到分组模型列表130中(步骤S122)。将说明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的具体例。
图8示意性地表示UDP/IPv4端口的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
在UDP/IPv4端口的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中,对图示的分组结构中包含的“类型”字段的掩码(要匹配的位置)“0xFFFF”设定“0x0800”作为值(要匹配的值)。对“协议”字段的掩码(要匹配的位置)“0xFF”设定“0x11”作为值(要匹配的值)。对“目的地端口”字段的掩码(要匹配的位置)“0xFFFF”设定“使用中端口编号”(对每个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而言不同的值)作为值(要匹配的值)。
图9示意性地表示UDP/IPv6端口的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
在UDP/IPv6端口的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中,对图示的分组结构中包含的“类型”字段的掩码(要匹配的位置)“0xFFFF”设定“0x86DD”作为值(要匹配的值)。对“协议”字段的掩码(要匹配的位置)“0xFF”设定“0x11”作为值(要匹配的值)。对“目的地端口”字段的掩码(要匹配的位置)“0xFFFF”设定“使用中端口编号”(对每个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而言不同的值)作为值(要匹配的值)。
主处理器101判断分组模型列表130中包含的TCP分组模型以及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的总数是否超过了上限值(例如,上限值=64)(步骤S123)。具体来说,主处理器101判断分组模型列表130中包含的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步骤S116中为是)以及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的总数是否超过了上限值。或者,主处理器101判断分组模型列表130中包含的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步骤S121)以及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的总数是否超过了上限值。
主处理器101在判断分组模型列表130中包含的TCP分组模型(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或者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以及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的总数未超过上限值时(步骤S123中为否),生成使用中端口列表110中包含的指定使用中的UDP端口的分组模型(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并继续追加到分组模型列表130中(步骤S115中为否)。
最终,主处理器101生成使用中端口列表110中包含的指定所有使用中的UDP端口的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步骤S114中为是)。
于是,主处理器101从主RAM103中删除使用中端口列表110(步骤S125)。主处理器101将写入到主RAM103的分组模型列表130决定为应适用于系统的分组模型列表130(步骤S126)。
另一方面,主处理器101判断分组模型列表130中包含的TCP分组模型(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或者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以及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的总数超过了上限值(步骤S123中为是)。
于是,主处理器101判断写入到主RAM103的分组模型列表130中包含的TCP分组模型是多个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还是两个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步骤S124)。
主处理器101判断写入到主RAM103的分组模型列表130中包含的TCP分组模型是多个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步骤S116中为是)(步骤S124中为是)。
于是,主处理器101从写入到主RAM103的分组模型列表130中删除所生成的所有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步骤S119)。主处理器101生成两个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并写入到分组模型列表130中(步骤S120),设立“all_tcp_pattern_is_created=True(创建所有tcp模型=正确?)”的旗标(步骤S121)。
该情况下,由于分组模型列表130中包含的分组模型的数量减少,因此主处理器101能够生成使用中端口列表110中包含的指定使用中的UDP端口的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并继续追加到分组模型列表130中(步骤S123中为否)。
结果,主处理器101生成使用中端口列表110中包含的指定所有使用中的UDP端口的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步骤S114中为是)。该情况下,分组模型列表130中包含的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以及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的总数未超过上限值(步骤S123中为否)。
主处理器101从主RAM103中删除使用中端口列表110(步骤S125)。主处理器101将写入到主RAM103的分组模型列表130决定为应适用于系统的分组模型列表130(步骤S126)。
另一方面,主处理器101判断分组模型列表130(总数超过上限值)中包含的TCP分组模型是两个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步骤S121)(步骤S124中为否)。
该情况下,主处理器101最终生成包含一部分的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以及所有(两个)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的分组模型列表130(步骤S127)。此时,分组模型列表130中包含的一部分的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与所有(两个)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的总数为上限值。
主处理器101从主RAM103中删除使用中端口列表110(步骤S125)。主处理器101将写入到主RAM103的分组模型列表130决定为应适用于系统的分组模型列表130(步骤S126)。
4.子控制器的动作流程
图10表示子控制器的动作流程。
睡眠模式时,子控制器200的子处理器201经由通信接口300从外部设备(未图示)接收分组(步骤S201中为是)。
子处理器201将所接收到的分组的分组模型与写入到子RAM203的分组模型列表130中包含的TCP分组模型(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或者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以及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匹配(步骤S202)。
子处理器201判断所接收的分组的分组模型与写入到子RAM203的分组模型列表130中包含的TCP分组模型(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或者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以及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中的任一个匹配(步骤S203中为是)。
于是,子处理器201向主处理器101请求从睡眠模式返回到正常模式(唤醒)(步骤S204)。子处理器201在从主处理器101接收到从睡眠模式返回到正常模式的通知时,向主处理器101传送分组(步骤S205)。
另一方面,子处理器201判断所接收的分组的分组模型与写入到子RAM203的分组模型列表130中包含的分组模型中的任一个均不匹配(步骤S203中为否)。于是,子处理器201废除所接收的分组(步骤S206)。
5.结论
(1)根据本实施方式,主控制器100的主处理器101在判断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以及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的总数超过上限值时(步骤S118、S123中为是),针对每个不同的TCP的协议,生成作为未指定TCP端口的一个分组模型的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步骤S120至步骤S121)。主控制器100的主处理器101将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以及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供给到子控制器200的子处理器201(步骤S102)并转移到睡眠模式(步骤S103)。子控制器200的子处理器201在睡眠模式中接收到的分组与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匹配或与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匹配(即,所有的TCP分组)的情况下(步骤S203中为是),向主处理器101请求从睡眠模式返回(步骤S204)。
由此,信息处理装置10在睡眠模式中接收到TCP分组的情况下,必须从睡眠模式返回。因TCP/IP是单播(unicast)通信,所以信息处理装置10接收的TCP分组基本上被寻址到信息处理装置10。因此,信息处理装置10需要处理大多数的TCP分组。因此,即使信息处理装置10在接收到TCP分组时总是从睡眠模式返回,也可减少不必要的返回(例如,当接收到寻址到未使用的TCP端口的TCP分组时)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UDP/IP能够进行广播(broadcast)以及多播(multicast)通信,因此信息处理装置10经常接收未寻址到信息处理装置10的UDP分组(例如,姓名解析查询等)。因此,假设信息处理装置10在睡眠模式中接收到UDP分组时总是从睡眠模式返回,则实际上即使没有必要,也会有以高频率返回或者变得连原本转移到睡眠模式都不能够的担心。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创建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而减少分组模型的总数,由此能够抑制子RAM203的使用容量并减少不必要的返回的机会。
作为用于减少分组模型的总数的方式,例如,可想到通过在分组模型的数据结构中使用列表结构,来设定大量的分组模型。然而,该方法中,有规格低的子控制器200在匹配列表结构的分组模型时要耗费处理时间的担心。相反地,当为了高速地匹配列表结构的分组模型而提高子控制器200的规格时,有费用增加或节能效果变差的担心。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针对每个不同的TCP的协议,生成作为未指定TCP端口的一个分组模型的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步骤S120至步骤S121),由此能够减少分组模型的总数。
(2)根据本实施方式,主控制器100的主处理器101在判断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以及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的总数未超过上限值时(步骤S118、S123中为否),将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以及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供给到子控制器200的子处理器201(步骤S102)并转移到睡眠模式(步骤S103)。由此,通过将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供给到子控制器200的子处理器201,当信息处理装置10接收到TCP分组时,不必要的返回(例如,接收到寻址到未使用的TCP端口的TCP分组时)的机会将不复存在。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确保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以及按端口分的TCP分组模型的总数不超过上限值,且抑制子RAM203的使用容量并减少不必要的返回的机会。
(3)根据本实施方式,主控制器100的主处理器101在判断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以及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步骤S124中为否)的总数超过上限值时(步骤S123中为否),将与所有的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的总数为上限值的一部分的按端口分的UDP分组模型与所有的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步骤S127)供给到子控制器200的子处理器201(步骤S102)并转移到睡眠模式(步骤S103)。由此,信息处理装置10当在睡眠模式中接收到TCP分组时与接收到一部分的UDP分组时从睡眠模式返回。由此,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信息处理装置10在睡眠模式中接收到UDP分组时的不必要的返回的机会。
(4)根据本实施方式,主控制器100的主处理器101创建TCP/IPv4协议的一个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以及TCP/IPv6协议的一个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步骤S120)。由此,通过创建未指定端口的TCP分组模型来减少分组模型的总数,能够抑制子RAM203的使用容量并减少不必要的返回的机会。
以上说明了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但本技术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加以各种变更。

Claims (5)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子控制器;
主控制器,在转移到睡眠模式以及从所述睡眠模式返回时向所述子控制器通知;以及
通信接口,能够与连接到网络的外部设备通信;
所述主控制器在检测出应转移到所述睡眠模式的触发时,生成作为分别指定所有使用中的传输控制协议端口的分组模型的按端口分的传输控制协议分组模型、与作为分别指定所有使用中的用户数据报协议端口的分组模型的按端口分的用户数据报协议分组模型;
所述主控制器在判断所述按端口分的用户数据报协议分组模型以及所述按端口分的传输控制协议分组模型的总数超过上限值时,删除所有所述按端口分的传输控制协议分组模型,针对每个不同的传输控制协议的协议,生成作为未指定传输控制协议端口的一个分组模型的未指定端口的传输控制协议分组模型,将所述按端口分的用户数据报协议分组模型以及所述未指定端口的传输控制协议分组模型供给到所述子控制器并转移到所述睡眠模式;
所述子控制器在所述睡眠模式中,判断经由所述通信接口从所述外部设备接收到的分组的分组模型是否与所述按端口分的用户数据报协议分组模型以及所述未指定端口的传输控制协议分组模型中的任一个匹配,在判断所述分组模型不匹配时废除所接收的所述分组,在判断所述分组模型匹配时,向所述主控制器请求从所述睡眠模式返回并向所述主控制器传送所述分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在判断所述按端口分的用户数据报协议分组模型以及所述按端口分的传输控制协议分组模型的所述总数不超过所述上限值时,将所述按端口分的用户数据报协议分组模型以及所述按端口分的传输控制协议分组模型供给到所述子控制器并转移到所述睡眠模式;
所述子控制器在所述睡眠模式中,判断所接收的所述分组的分组模型是否与所述按端口分的用户数据报协议分组模型以及所述按端口分的传输控制协议分组模型中的任一个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按端口分的用户数据报协议分组模型以及所述未指定端口的传输控制协议分组模型的总数超过所述上限值时,将与所有的所述未指定端口的传输控制协议分组模型的总数为所述上限值的一部分的所述按端口分的用户数据报协议分组模型以及所有的所述未指定端口的传输控制协议分组模型供给到所述子控制器并转移到所述睡眠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创建如下的分组模型来作为每个所述不同的传输控制协议的协议的所述未指定端口的传输控制协议分组模型:
传输控制协议及互联网协议版本四协议的一个未指定端口的传输控制协议分组模型;以及
传输控制协议及互联网协议版本六协议的一个未指定端口的传输控制协议分组模型。
5.一种记录有分组模型生成程序的非临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模型生成程序使信息处理装置的主控制器进行动作;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备:
子控制器;
所述主控制器,在转移到睡眠模式以及从所述睡眠模式返回时向所述子控制器通知;以及
通信接口,能够与连接于网络的外部设备通信;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所述主控制器进行如下动作:
在检测出应转移到所述睡眠模式的触发时,生成作为分别指定所有使用中的传输控制协议端口的分组模型的按端口分的传输控制协议分组模型、与作为分别指定所有使用中的用户数据报协议端口的分组模型的按端口分的用户数据报协议分组模型;
在判断所述按端口分的用户数据报协议分组模型以及所述按端口分的传输控制协议分组模型的总数超过上限值时,删除所有所述按端口分的传输控制协议分组模型,针对每个不同的传输控制协议的协议,生成作为未指定传输控制协议端口的一个分组模型的未指定端口的传输控制协议分组模型,将所述按端口分的用户数据报协议分组模型以及所述未指定端口的传输控制协议分组模型供给到所述子控制器并转移到所述睡眠模式。
CN202010277787.1A 2019-04-11 2020-04-08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记录有分组模型生成程序的非临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Active CN1118182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5400A JP7238561B2 (ja) 2019-04-11 2019-04-11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パケットパターン生成プログラム
JP2019-075400 2019-04-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8233A true CN111818233A (zh) 2020-10-23
CN111818233B CN111818233B (zh) 2022-04-19

Family

ID=72748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77787.1A Active CN111818233B (zh) 2019-04-11 2020-04-08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记录有分组模型生成程序的非临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44349B2 (zh)
JP (1) JP7238561B2 (zh)
CN (1) CN1118182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15623B2 (en) * 2020-06-30 2022-04-26 Micron Technology, Inc. Techniques for saturating a host interfa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19849A (ja) * 2007-10-23 2009-06-04 Ricoh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3032660A1 (en) * 2011-09-02 2013-03-07 Iota Computing, Inc. Massively multicore processor and operating system to manage strands in hardware
CN104427186A (zh) * 2013-09-05 2015-03-1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其定制方法
US20190007235A1 (en) * 2014-08-15 2019-01-03 LiveQoS Inc. Udp over tcp tun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19867B2 (en) * 2003-09-15 2008-01-15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ake on wireless systems
JP2006279821A (ja) * 2005-03-30 2006-10-12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スリープ状態復帰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052544A (ja) * 2005-08-16 2007-03-01 Fuji Xerox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電力モード切替方法及び電力モード切替プログラム
US7779282B2 (en) * 2006-12-29 2010-08-17 Intel Corporation Maintaining network connectivity while operating in low power mode
JP5064995B2 (ja) * 2007-12-20 2012-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410788B (zh) * 2007-12-21 2013-10-01 Htc Corp 電子裝置之電源管理系統及方法及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
US20110302278A1 (en) * 2008-02-22 2011-12-08 Logicplant Method for remote wake-up a computer connected to a network
JP5132388B2 (ja) * 2008-03-28 2013-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791223B2 (ja) * 2009-09-25 2015-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ユニット、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218462B2 (ja) * 2010-03-26 2013-06-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5717398B2 (ja) * 2010-11-01 2015-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704904B2 (ja) * 2010-11-29 2015-04-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731867B2 (ja) * 2011-03-23 2015-06-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3034195A1 (en) * 2011-09-09 2013-03-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ifferentiated handling of data traffic with user-class dependent adaptation of network address lookup
JP6501441B2 (ja) * 2012-05-15 2019-04-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データ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9247495B2 (en) * 2012-11-06 2016-01-2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ower saving Wi-Fi tethering
KR101434388B1 (ko) * 2013-01-04 2014-08-26 주식회사 윈스 네트워크 보안 장비의 패턴 매칭 시스템 및 그 패턴 매칭 방법
JP2013232978A (ja) * 2013-07-22 2013-11-14 Ricoh Co Ltd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081114A (ja) * 2014-10-10 2016-05-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374385B1 (en) * 2014-11-07 2016-06-21 Area 1 Security, Inc. Remediating computer security threats using distributed sensor computers
JP2016201077A (ja) * 2015-04-14 2016-1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102584A (ja) * 2015-11-30 2017-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19849A (ja) * 2007-10-23 2009-06-04 Ricoh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3032660A1 (en) * 2011-09-02 2013-03-07 Iota Computing, Inc. Massively multicore processor and operating system to manage strands in hardware
CN104427186A (zh) * 2013-09-05 2015-03-1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其定制方法
US20190007235A1 (en) * 2014-08-15 2019-01-03 LiveQoS Inc. Udp over tcp tun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44349B2 (en) 2021-06-22
JP7238561B2 (ja) 2023-03-14
US20200329126A1 (en) 2020-10-15
JP2020174288A (ja) 2020-10-22
CN111818233B (zh) 202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9561A (zh) 接口卡、具有该接口卡的网络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598968B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US7480729B2 (en) Line concentrator, network-capable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078892B2 (en) Information-processing apparatus,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n external network device and switching between a normal power mode and a power saving mode
EP2306267A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program thereof
JP5369567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パケット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157098B2 (ja) 印刷装置
JP2013161381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279821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スリープ状態復帰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1818233B (zh)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记录有分组模型生成程序的非临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JP2011071760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ジョブ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0309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106217A (ja)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529419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witch power down
JP5717398B2 (ja)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625978B2 (en) Receiving, at least in part, and/or issuing, at least in part, at least one packet to request change in power consumption state
US20170257504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15049838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135403A (ja)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EP2529509B1 (en) Energy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datalinks
JP2011081465A (ja) 電源制御装置
TWI538447B (zh) 封包檢視以決定目的地節點
JP57422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635573B2 (ja) ネットワーク機器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1610167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