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66328A - 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66328A
CN111766328A CN201910256960.7A CN201910256960A CN111766328A CN 111766328 A CN111766328 A CN 111766328A CN 201910256960 A CN201910256960 A CN 201910256960A CN 111766328 A CN111766328 A CN 111766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vehicle
odor
target
retention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569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金朋
黄雪飞
兰琪
孙海荣
王伟
潘丽宁
李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5696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663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66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63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8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味测试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目标车辆的车内气体样本,一部分通过气质联用仪得到气体物质峰与保留时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另一部分通过嗅辨仪确定气味强度、气味类型和保留时间的第二对应关系;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确定车内气体样本中的第一目标气体物质;将各个零部件分别放入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并在环境试验舱中进行实验,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各个零部件的气体样本,并确定各个零部件气体样本的第二目标气体物质;根据各个零部件气体样本的目标气体物质确定车内气味源零部件。上述方法能够实现从目标车辆到内部零部件之间的目标气体物质的气味溯源。

Description

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味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车辆内空气质量直观和明显的指标就是车内气味,而车内气味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乘客对车辆舒适性的评价。车内气味主要来源于内装材料及零部件中挥发性物质的挥发,而这些挥发性物质通常具有危害性,会刺激人体的感官系统,且挥发性物质的浓度较大时还会使人感到恶心、呕吐等,影响人体的健康和安全。
目前轨道交通行业尚未发布气味相关标准,但在其他行业已经发布了一系列用于对气味进行测试的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例如VDA270、SAEJ1351、GB 18401-2010、HG/T4065-2008等。根据上述气味测试标准对气味进行测试时,是通过专业人员的嗅觉进行评判以确定车内气味等级的。轨道交通行业可参考上述气味测试标准对车内气味进行评价,但却无法对车内气味进行分析,因而不能判断出车内气味的来源,导致无法从气味源头对车内气味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车内气味进行分析,因而不能判断出车内气味的来源,导致无法从气味源头对车内气味进行控制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包括:
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经过密封处理的目标车辆的车内气体,并对所述Tenax采样管采集的车内气体进行热脱附,得到车内气体样本;
将经过热脱附后得到的车内气体样本一部分通过气质联用仪得到气体物质峰与保留时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另一部分通过嗅辨仪确定气味强度、气味类型和保留时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满足预设关系的气味强度对应的气体物质峰和保留时间,再结合预设的气体物质峰、保留时间与气体物质的对应关系确定车内气体样本中的第一目标气体物质;
将目标车辆内部的各个零部件分别放入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并在环境试验舱中进行实验,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各个零部件的气体样本,并确定各个零部件气体样本的第二目标气体物质;
将与第一目标气体物质匹配的第二目标气体物质对应的零部件作为车内气味源零部件。
可选的,所述Tenax采样管填装一种或多种吸附剂,且Tenax采样管的两端用不锈钢网或玻璃纤维毛堵住;各种吸附剂按照吸附能力填装在所述Tenax采样管中,吸附能力弱的吸附剂靠近所述Tenax采样管的采样如口端,且各种吸附剂之间相互隔开。
可选的,所述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经过密封处理的目标车辆的车内气体,包括:
将所述目标车辆进行至少10小时的密封处理后,在目标车辆内,将Tenax管与采样泵连接,调节采样泵的流量,获得一定体积的车内气体。
可选的,所述采样泵的流量范围为0.02L/min~0.5L/min,流量稳定且流量误差小于5%。
可选的,所述对目标车辆内部的各个零部件分别放入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并在环境试验舱中进行实验,包括:
将目标车辆内部的各个零部件分别放入至少有两个开关阀的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向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冲入第一预设体积的高纯氮气并将聚氟乙烯采样袋密封,使用隔膜真空泵抽空聚氟乙烯采样袋中的气体;
向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冲入第二预设体积的高纯氮气,并放入环境试验舱中;
在环境试验舱的预设温度和预设湿度的条件下放置第一预设时间,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各个零部件的气体样本。
可选的,所述确定各个零部件气体样本的目标气体物质,包括:
对采集到的零部件气体进行热脱附得到零部件气体样本,将零部件气体样本一部分通过气质联用仪得到气体物质峰与保留时间的第三对应关系,另一部分通过嗅辨仪确定气味强度、气味类型和保留时间的第四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和所述第四对应关系,确定满足预设关系的气味强度对应的气体物质峰和保留时间,再结合预设的气体物质峰、保留时间与气体物质的对应关系确定零部件气体样本中的目标气体物质。
可选的,在确定车内气味源零部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车内气味源零部件的原材料放入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并在环境试验舱中进行实验,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各个原材料的气体样本,并确定各个原材料气体样本的第三目标气体物质;
将与所述第二目标气体物质匹配的第三目标气体物质对应的原材料作为车内气味源原材料。
可选的,所述将车内气味源零部件的原材料放入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并在环境试验舱中进行实验,包括:
将车内气味源零部件的各个原材料分别放入至少有两个开关阀的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向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冲入第三预设体积的高纯氮气,并将聚氟乙烯采样袋密封,使用隔膜真空泵抽空聚氟乙烯采样袋中的气体;
向中的气体中冲入第四预设体积的高纯氮气,并放入环境试验舱中;
在环境试验舱的预设温度和预设湿度的条件下放置第二预设时间,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各个原材料的气体样本。
可选的,所述确定各个原材料气体样本的第三目标气体物质,包括:
对采集到的原材料气体进行热脱附得到原材料气体样本,将原材料气体样本一部分通过气质联用仪得到气体物质峰与保留时间的第五对应关系,另一部分通过嗅辨仪确定气味强度、气味类型和保留时间的第六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五对应关系和所述第六对应关系,确定满足预设关系的气味强度对应的气体物质峰和保留时间,再结合预设的气体物质峰、保留时间与气体物质的对应关系确定原材料气体样本中的第三目标气体物质。
可选的,所述通过对所述Tenax采样管采集的车内气体进行热脱附,包括:
将Tenax采样管放置在热脱附仪上进行加热,使车内气体样品从Tenax采样管的吸附剂中脱附出来。
本发明实施例,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经过密封处理的目标车辆的车内气体,并对Tenax采样管进行热脱附,并将经过热脱附后的车内气体样本一部分通过气质联用仪得到气体物质峰与保留时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另一部分通过嗅辨仪确定气味强度、气味类型和保留时间的第二对应关系,从而确定车内气体样本中的目标气体物质,然后将目标车辆内部的各个零部件分别放入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并在环境试验舱中进行实验,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各个零部件的气体样本,并确定各个零部件气体样本的目标气体物质,最后将与车内气体样本中的目标气体物质匹配的零部件气体样本的目标气体物质对应的零部件作为车内气味源零部件,从而能够实现从目标车辆到内部零部件之间的目标气体物质的气味溯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图1至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1,该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经过密封处理的目标车辆的车内气体,并对所述Tenax采样管采集的车内气体进行热脱附,得到车内气体样本。
本步骤中,可以使用Tenax采样管对经过密封处理的目标车辆的车内气体进行采样,采样流量可以预先设定,采样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对此不予限定。
其中,Tenax采样管是内壁抛光的不锈钢管,装填一种或多种吸附剂,根据吸附剂的密度,吸附管中可装填200mg~1000mg的吸附剂,且Tenax采样管的两端用不锈钢网或玻璃纤维毛堵住。各种吸附剂按照吸附能力的顺序填装在所述Tenax采样管中,并用玻璃纤维毛隔开,其中吸附能力弱的吸附剂靠近所述Tenax采样管的采样入口端。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步骤101可以包括:将所述目标车辆进行至少10小时的密封处理后,在目标车辆内的适合位置,将Tenax管与采样泵连接,调节采样泵的流量,在合适的时间内获得一定体积的车内气体。其中,可以用硅橡胶或不锈钢管连接Tenax管与采样泵。
步骤102,将经过热脱附后的车内气体样本一部分通过气质联用设备得到气体物质峰与保留时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另一部分通过嗅辨仪确定气味强度、气味类型和保留时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本步骤中,通过气质联用仪得到气体物质峰与保留时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可以为物质峰与保留时间的谱图,该谱图用于表征物质峰与保留时间的关系。气体中各种物质的物质峰与保留时间的关系具有唯一性,通过一对物质峰和保留时间信息即可确定一种物质。
本步骤中,可以通过嗅辨仪确定气味强度、气味类型和保留时间的第二对应关系,可以为气味强度、气味类型和保留时间的谱图,该谱图用于表征气味强度、气味类型和保留时间的关系。通过嗅辨仪可以得到多对一一对应的气味强度、气味类型和保留时间信息,每对信息表征一种气味类型,还有该气味类型对应的气味强度和保留时间。
步骤103,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满足预设关系的气味强度对应的气体物质峰和保留时间,再结合预设的气体物质峰、保留时间与气体物质的对应关系确定车内气体样本中的第一目标气体物质。
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3可以通过以下过程实现:
获取气味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气味类型所对应的保留时间;
通过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该保留时间段对应的气体物质峰;
根据预设的气体物质峰、保留时间与气体物质的对应关系,通过确定的气体物质峰和保留时间确定第一目标气体物质。
本实施例中,预设的气体物质峰、保留时间与气体物质的对应关系可以为预先通过实验或理论得出的气体物质峰、保留时间与气体物质的对应关系。可以理解的,每种气体物质对应一个气体物质峰和保留时间,本实施例中,该对应关系用于表征气体物质峰和保留时间所对应的气体物质。
示例性的,第一目标气体物质可以为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物质,可以为有异味的气体物质,但不以此为限。
步骤104,将目标车辆内部的各个零部件分别放入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并在环境试验舱中进行实验,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各个零部件的气体样本,并确定各个零部件气体样本的第二目标气体物质。
本步骤中,所述对目标车辆内部的各个零部件分别放入聚氟乙烯采样袋中,一个零部件对应一个聚氟乙烯采样袋,并在环境试验舱中进行实验,可以包括:将目标车辆内部的各个零部件分别放入对应的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并在环境试验舱预设温度和预设湿度的条件下放置第一预设时间,保证采样袋中零部件充分释放气体。其中,每个零部件对应的预设温度和预设湿度相同,每个零部件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间相同。
其中,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各个零部件的气体样本,即为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放置有零部件的聚氟乙烯采样袋中的气体。
示例性的,步骤104中将目标车辆内部的各个零部件分别放入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并在环境试验舱中进行实验,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各个零部件的气体样本,可以包括:
步骤A,将目标车辆内部的各个零部件分别放入至少有两个开关阀的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向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冲入第一预设体积的高纯氮气并将聚氟乙烯采样袋密封,使用隔膜真空泵抽空聚氟乙烯采样袋中的气体;
步骤B,向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冲入第二预设体积的高纯氮气,并放入环境试验舱中;
步骤C,在环境试验舱的预设温度和预设湿度的条件下放置第一预设时间,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各个零部件的气体样本。
其中,第一预设体积可以为聚氟乙烯采样袋容积的20%至40%,例如30%;第二预设体积可以为聚氟乙烯采样袋容积的40%至60%,例如50%;第一预设时间应使得聚氟乙烯采样袋中的零部件充分释放气体。
另外,可以重复步骤A多次,以排除干净聚氟乙烯采样袋中的残留气体,保证聚氟乙烯采样袋中不含有影响结果的气体,再进行步骤B。
本实施例中,每个零部件对应的预设条件相同,每个零部件对应的第二预设时间可以相同。
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4中的所述确定各个零部件气体样本的第二目标气体物质,实现过程可以包括:
对采集到的零部件气体进行热脱附得到零部件气体样本,将零部件气体样本一部分通过气质联用仪得到气体物质峰与保留时间的第三对应关系,另一部分通过嗅辨仪确定气味强度、气味类型和保留时间的第四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和所述第四对应关系,确定满足预设关系的气味强度对应的气体物质峰和保留时间,再结合预设的气体物质峰、保留时间与气体物质的对应关系确定零部件气体样本中的第二目标气体物质。
其中,可以通过以下过程确定零部件气体样本中的第二目标气体物质:
获取气味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气味类型所对应的保留时间;
通过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与该保留时间对应的气体物质峰;
根据预设的气体物质峰、保留时间与气体物质的对应关系,通过确定的气体物质峰和保留时间确定目标气体物质。
本实施例中,预设的气体物质峰、保留时间与气体物质的对应关系可以为预先通过实验或理论得出的气体物质峰、保留时间与气体物质的对应关系。可以理解的,每种气体物质对应一个气体物质峰和保留时间,本实施例中,该对应关系用于表征气体物质峰和保留时间所对应的气体物质。
步骤105,将与第一目标气体物质匹配的第二目标气体物质对应的零部件作为车内气味源零部件。
其中,通过确定车内气味源零部件,可以建立目标车辆与其内部零部件之间的气味关系,从而可以实现从目标车辆到内部零部件之间的目标气体物质的气味溯源。
上述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经过密封处理的目标车辆的车内气体,并对Tenax采样管进行热脱附,并将经过热脱附后的车内气体样本一部分通过气质联用仪得到气体物质峰与保留时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另一部分通过嗅辨仪确定气味强度、气味类型和保留时间的第二对应关系,从而确定车内气体样本中的第一目标气体物质,然后将目标车辆内部的各个零部件分别放入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并在环境试验舱中进行实验,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各个零部件的气体样本,并确定各个零部件气体样本的第二目标气体物质,最后将与第一目标气体物质匹配的第二目标气体物质对应的零部件作为车内气味源零部件,从而能够实现从目标车辆到内部零部件之间的目标气体物质的气味溯源;另外,通过Tenax采样管采集车内气体样本,相对于传统的玻璃瓶或金属罐,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同时可以定量采集气体,保证了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便于不同零部件间对比分析。
参见图2,图2提供了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01至步骤104与图1中的步骤101至步骤104内容一致,在此不再赘述;在步骤105之后,上述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6,将车内气味源零部件的原材料分别放入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并在环境试验舱中进行实验,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各个原材料的气体样本,并确定各个原材料气体样本的第三目标气体物质。
示例性的,一个原材料对应一个聚氟乙烯采样袋,步骤106中的将车内气味源零部件的原材料分别放入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并在环境试验舱中进行实验,可以包括:
步骤D,将车内气味源零部件的各个原材料分别放入至少有两个开关阀的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向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冲入第三预设体积的高纯氮气,并将聚氟乙烯采样袋密封,使用隔膜真空泵抽空聚氟乙烯采样袋中的气体;
步骤E,向中的气体中冲入第四预设体积的高纯氮气,并放入环境试验舱中;
步骤F,在环境试验舱的预设温度和预设湿度的条件下放置第二预设时间,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各个原材料的气体样本。
其中,将车内气味源零部件的各个原材料分别放入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并在环境试验舱预设条件下放置第二预设时间,保证聚氟乙烯采样袋中零部件充分释放气体。本实施例中,每个原材料对应的预设条件相同,每个原材料对应的第二预设时间可以相同。
其中,第三预设体积可以为聚氟乙烯采样袋容积的20%至40%,例如30%;第四预设体积可以为聚氟乙烯采样袋容积的40%至60%,例如50%;第一预设时间应使得聚氟乙烯采样袋中的零部件充分释放气体。
另外,可以重复步骤D多次,以排除干净聚氟乙烯采样袋中的残留气体,保证聚氟乙烯采样袋中不含有影响结果的气体,再进行步骤E。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预设条件下放置第二预设时间,具体可以为:在整车试验舱预设温度和预设湿度的条件下放置第二预设时间。示例性的,可以将车内气味源零部件的原材料分别放入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将上述采样袋在环境试验舱恒温恒湿的条件下放置第二预设时间,然后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各个原材料的气体样本。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步骤106中所述的确定各个原材料气体样本的第三目标气体物质,可以通过以下过程实现:
对采集到的原材料气体进行热脱附得到原材料气体样本,将原材料气体样本一部分通过气质联用仪得到气体物质峰与保留时间的第五对应关系,另一部分通过嗅辨仪确定气味强度、气味类型和保留时间的第六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五对应关系和所述第六对应关系,确定满足预设关系的气味强度对应的气体物质峰和保留时间,再结合预设的气体物质峰、保留时间与气体物质的对应关系确定原材料气体样本中的第三目标气体物质。
其中,可以通过以下过程确定原材料气体样本中的目标气体物质:
获取气味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气味类型所对应的保留时间;
通过第五对应关系确定与该保留时间对应的气体物质峰;
根据预设的气体物质峰、保留时间与气体物质的对应关系,通过确定的气体物质峰和保留时间确定目标气体物质。
本实施例中,预设的气体物质峰、保留时间与气体物质的对应关系可以为预先通过实验或理论得出的气体物质峰、保留时间与气体物质的对应关系。可以理解的,每种气体物质对应一个气体物质峰和保留时间,本实施例中,该对应关系用于表征气体物质峰和保留时间所对应的气体物质。
步骤107,将与第二目标气体物质匹配的第三目标气体物质对应的原材料作为车内气味源原材料。
其中,通过确定车内气味源原材料,可以建立零部件与其原材料之间的气味关系,从而可以实现从零部件到原材料之间的目标气体物质的气味溯源,再结合图1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从目标车辆到内部零部件之间的目标气体物质的气味溯源,可以实现从目标车辆到内部零部件再到原材料之间的目标气体物质的气味溯源。
以下以轨道交通车辆车内气味源检测为例,对上述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封闭轨道交通车辆与外界相连的所有部位,例如车窗、车门等,封闭车辆12小时;
12小时后测试人员上车使用Tenax采样管以一定的采集速度采集车内气体;
将Tenax采样管热脱附后,用末端安装分流口的气质联用仪检测,分流样品分别流到气质联用仪及嗅辨仪,利用气质联用仪获得气体物质峰值-时间谱图,对照标准曲线,得到不同保留时间对应的物质;利用嗅辨仪在出口处记录闻到的气味强度、气味类型及时间,依据保留时间对气味物质进行定性分析,确定目标气味物质;其中标准曲线可以为前述实施例所述的预设的气体物质峰、保留时间与气体物质的对应关系;
对轨道交通车辆车内零部件进行气味测试分析,将零部件放入聚氟乙烯袋中,在环境试验舱恒温恒湿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利用Tenax采样管以一定的采集速度采集袋内气体;
将Tenax采样管热脱附后,用末端安装分流口的气质联用仪检测,分流样品分别流到气质联用仪及嗅辨仪,利用气质联用仪获得峰值-时间谱图,对照标准曲线,得到不同保留时间对应的物质;利用嗅辨仪在出口处记录闻到的气味强度、气味类型及保留时间,依据保留时间对气味物质进行定性分析,根据整车测试结果,筛选出整车气味物质来源的零部件,建立整车-零部件的气味关系,实现整车到零部件的气味溯源;
对整车气味来源的主要零部件用到的原材料进行气味测试分析,将材料放入聚氟乙烯袋中,在环境试验舱恒温恒湿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利用Tenax采样管以一定的采集速度采集袋内气体;
将Tenax采样管热脱附后,用末端安装分流口的气质联用仪检测,分流样品分别流到气质联用仪及嗅辨仪,利用气质联用仪获得峰值-时间谱图,对照标准曲线,得到不同保留时间对应的物质;利用嗅辨仪在出口处记录闻到的气味强度、气味类型及时间,依据保留时间对气味物质进行定性分析,根据整车、零部件测试结果,筛选出整车气味物质来源的材料,建立整车-零部件-材料的气味关系,实现整车到零部件到材料的气味溯源。
与传统的气味评价方法对比,上述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方便简单,且保证了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轨道交通行业管控车内气味提供了管控方向。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经过密封处理的目标车辆的车内气体,并对所述Tenax采样管采集的车内气体进行热脱附,得到车内气体样本;
将经过热脱附后得到的车内气体样本一部分通过气质联用仪得到气体物质峰与保留时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另一部分通过嗅辨仪确定气味强度、气味类型和保留时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满足预设关系的气味强度对应的气体物质峰和保留时间,再结合预设的气体物质峰、保留时间与气体物质的对应关系确定车内气体样本中的第一目标气体物质;
将目标车辆内部的各个零部件分别放入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并在环境试验舱中进行实验,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各个零部件的气体样本,并确定各个零部件气体样本的第二目标气体物质;
将与第一目标气体物质匹配的第二目标气体物质对应的零部件作为车内气味源零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enax采样管填装一种或多种吸附剂,且Tenax采样管的两端用不锈钢网或玻璃纤维毛堵住;各种吸附剂按照吸附能力填装在所述Tenax采样管中,吸附能力弱的吸附剂靠近所述Tenax采样管的采样如口端,且各种吸附剂之间相互隔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经过密封处理的目标车辆的车内气体,包括:
将所述目标车辆进行至少10小时的密封处理后,在目标车辆内,将Tenax管与采样泵连接,调节采样泵的流量,获得一定体积的车内气体。
4.如权利要求3所示的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泵的流量范围为0.02L/min~0.5L/min,流量稳定且流量误差小于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目标车辆内部的各个零部件分别放入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并在环境试验舱中进行实验,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各个零部件的气体样本,包括:
将目标车辆内部的各个零部件分别放入至少有两个开关阀的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向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冲入第一预设体积的高纯氮气并将聚氟乙烯采样袋密封,使用隔膜真空泵抽空聚氟乙烯采样袋中的气体;
向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冲入第二预设体积的高纯氮气,并放入环境试验舱中;
在环境试验舱的预设温度和预设湿度的条件下放置第一预设时间,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各个零部件的气体样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各个零部件气体样本的第二目标气体物质,包括:
对采集到的零部件气体进行热脱附得到零部件气体样本,将零部件气体样本一部分通过气质联用仪得到气体物质峰与保留时间的第三对应关系,另一部分通过嗅辨仪确定气味强度、气味类型和保留时间的第四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和所述第四对应关系,确定满足预设关系的气味强度对应的气体物质峰和保留时间,再结合预设的气体物质峰、保留时间与气体物质的对应关系确定零部件气体样本中的第二目标气体物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车内气味源零部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车内气味源零部件的原材料放入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并在环境试验舱中进行实验,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各个原材料的气体样本,并确定各个原材料气体样本的第三目标气体物质;
将与所述第二目标气体物质匹配的第三目标气体物质对应的原材料作为车内气味源原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车内气味源零部件的原材料放入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并在环境试验舱中进行实验,包括:
将车内气味源零部件的各个原材料分别放入至少有两个开关阀的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向聚氟乙烯采样袋中冲入第三预设体积的高纯氮气,并将聚氟乙烯采样袋密封,使用隔膜真空泵抽空聚氟乙烯采样袋中的气体;
向中的气体中冲入第四预设体积的高纯氮气,并放入环境试验舱中;
在环境试验舱的预设温度和预设湿度的条件下放置第二预设时间,使用Tenax采样管采集各个原材料的气体样本。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各个原材料气体样本的第三目标气体物质,包括:
对采集到的原材料气体进行热脱附得到原材料气体样本,将原材料气体样本一部分通过气质联用仪得到气体物质峰与保留时间的第五对应关系,另一部分通过嗅辨仪确定气味强度、气味类型和保留时间的第六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五对应关系和所述第六对应关系,确定满足预设关系的气味强度对应的气体物质峰和保留时间,再结合预设的气体物质峰、保留时间与气体物质的对应关系确定原材料气体样本中的第三目标气体物质。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对所述Tenax采样管采集的车内气体进行热脱附,包括:
将Tenax采样管放置在热脱附仪上进行加热,使车内气体样品从Tenax采样管的吸附剂中脱附出来。
CN201910256960.7A 2019-04-01 2019-04-01 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17663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6960.7A CN111766328A (zh) 2019-04-01 2019-04-01 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6960.7A CN111766328A (zh) 2019-04-01 2019-04-01 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6328A true CN111766328A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18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6960.7A Pending CN111766328A (zh) 2019-04-01 2019-04-01 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66328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8509A (zh) * 2021-01-13 2021-05-28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s曲线法改善汽车革气味的分析研究方法
CN112858560A (zh) * 2021-02-01 2021-05-28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voc溯源方法
CN114019095A (zh) * 2021-09-24 2022-02-08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4280195A (zh) * 2021-12-28 2022-04-05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溯源方法
CN114324781A (zh) * 2022-03-11 2022-04-12 中汽研汽车零部件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嗅辨方法和系统
CN114487223A (zh) * 2022-01-19 2022-05-13 青岛科大新橡塑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eps泡沫中voc含量测定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37636A1 (en) * 2012-11-16 2014-05-22 Hyundai Motor Company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analyzing materials contributing to odors from air conditioner
CN106970185A (zh) * 2017-05-31 2017-07-21 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分辨汽车配件异味源类别的系统
CN107796890A (zh) * 2017-10-23 2018-03-1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机结合的汽车车内异味来源评估方法
JP2019002840A (ja) * 2017-06-16 2019-01-10 株式会社カネカテクノリサーチ 複合臭中のにおい成分の寄与度評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37636A1 (en) * 2012-11-16 2014-05-22 Hyundai Motor Company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analyzing materials contributing to odors from air conditioner
CN106970185A (zh) * 2017-05-31 2017-07-21 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分辨汽车配件异味源类别的系统
JP2019002840A (ja) * 2017-06-16 2019-01-10 株式会社カネカテクノリサーチ 複合臭中のにおい成分の寄与度評価方法
CN107796890A (zh) * 2017-10-23 2018-03-1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机结合的汽车车内异味来源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FREDO D´IAZ 等: "Identification of 2,3-butanedione (diacetyl) as the compound causing odor events at trace levels in the Llobregat River and Barcelona’s treated water (Spain)",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
朱振宇 等: "车内气味溯源方法体系研究" *
朱振宇等: "车内气味溯源方法体系研究",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游刚等: "整车VOC检测与气味评价结果相关性的研究", 《广东化工》 *
郑静 等: "批量整车气味优化控制方案的研究"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8509A (zh) * 2021-01-13 2021-05-28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s曲线法改善汽车革气味的分析研究方法
CN112858509B (zh) * 2021-01-13 2023-08-04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s曲线法改善汽车革气味的分析研究方法
CN112858560A (zh) * 2021-02-01 2021-05-28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voc溯源方法
CN114019095A (zh) * 2021-09-24 2022-02-08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4280195A (zh) * 2021-12-28 2022-04-05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溯源方法
CN114280195B (zh) * 2021-12-28 2024-03-22 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溯源方法
CN114487223A (zh) * 2022-01-19 2022-05-13 青岛科大新橡塑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eps泡沫中voc含量测定方法
CN114324781A (zh) * 2022-03-11 2022-04-12 中汽研汽车零部件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嗅辨方法和系统
CN114324781B (zh) * 2022-03-11 2022-12-02 中汽研汽车零部件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嗅辨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66328A (zh) 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
CN107632085B (zh) 动态模拟整车环境下气味物质散发趋势的装置及其分析方法
JP5926191B2 (ja) 漏れを測定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8918691B (zh) 一种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及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
CN109521127B (zh) 一种对单一气味物质进行气味评价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CN106645522A (zh) 一种具有自动标定功能的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
KR102392238B1 (ko) 실내 공기질 모니터링 시스템
CN206594119U (zh) 一种具有自动标定功能的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
US4942135A (en) Method for preconcentrating a sample for subsequent analysis
CN110333319A (zh) 基于手持式电子鼻的车内ppb级低浓度气味等级评价方法
CN113588819A (zh) 一种汽车内饰零部件气味定量评价方法
CN110763775A (zh) 复合气体的气味浓度计算方法
CN112033916A (zh) 轨道车辆车内材料与零部件释放的甲醛与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1505136A (zh) 一种乘用车非金属材料有害挥发物测试方法
CN111505137A (zh) 一种乘用车内饰总成有害挥发物测试方法
CN106769374A (zh) 用于材料气味评价的气体发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4316652A (zh) 全自动开关窗户
CN110836941A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内气味溯源方法
CN105527414B (zh) 利用一个气体传感器测量多种呼出气体浓度的方法和装置
US4165630A (en) Continuous in-stack pollutant monitoring system
CN106053437A (zh) 一种化学发光法测定no的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KR100716339B1 (ko) 자동차용 내장재의 냄새 관능측정장치
JP3492248B2 (ja) 金属中の微量ヘリウム測定方法
JP2002310863A (ja) パッシブ型サンプラー及び分析方法
JP2010049763A (ja) 有機ガスの透過性評価方法および透過性評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