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18691B - 一种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及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及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18691B
CN108918691B CN201810235259.2A CN201810235259A CN108918691B CN 108918691 B CN108918691 B CN 108918691B CN 201810235259 A CN201810235259 A CN 201810235259A CN 108918691 B CN108918691 B CN 1089186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dor
vehicle
substance
substances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352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18691A (zh
Inventor
郑继虎
朱振宇
王雷
刘雪峰
张鹏
刘伟
徐树杰
任家宝
杜志彬
林凯
童丽萍
崔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truk Dat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truk Dat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truk Data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truk Dat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3525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186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18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18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18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186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及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本发明所述的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及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能够减少气味评价员对有害气体的吸入量,保护人员身体健康;能够从客观物质含量角度找到引起车内气味的化学物质,指导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另外,本发明提供的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还能够得到不同材料气味与整车气味的匹配度,匹配度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车内材料与整车气味的关联性,可根据该匹配度排序结果确定优先整改的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及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及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攀升以及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车内空气质量,尤其是车内气味正越来越多的被全社会关注。车内气味泛指车内各种气味的总称,可以通过人们的嗅觉器官进行分析和判断。当车内存在令人不愉快感觉的气味时,会刺激人的嗅觉器官,甚至会对人产生心理影响和生理危害。
目前,汽车行业主要通过气味评价员主观评价的方式对车内气味进行管控。当整车气味较大时,主机厂通过对非金属内饰材料进行气味主观评价,找到气味较大的材料,然后针对该材料进行整改,从而改善车内气味。该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气味评价完全依赖人员的主观评价,工作量大,且危害人员身体健康;第二,未从客观物质含量角度找到引起车内气味的化学物质,导致整改缺乏方向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以解决现有的车内气味评价,完全依赖人员的主观评价,工作量大,且危害人员身体健康,另外未从客观物质含量角度找到引起车内气味的化学物质,导致整改缺乏方向性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车内气味物质检测:对整车空气进行采样、检测,得到挥发性有机组分及醛酮组分定量分析结果;
S2:气味物质嗅阈值和鼻腔刺激阈值确定:测定车内所有检出物质的嗅阈值和鼻腔刺激阈值;嗅阈值指的是某种物质能引起人体对其嗅觉感受的最小物质浓度,鼻腔刺激阈值指的是在嗅觉缺失的情况下,某种物质能引起鼻腔三叉神经刺激的最小物质浓度;气味物质嗅阈值和鼻腔刺激阈值的测定方法均采用现有的方法即可;
S3:整车重点气味物质确定:由韦伯-费希纳定律可知,单一物质的气味强度和化学浓度的对数成正比,见公式(1)
OI=k·logC (1);
式中,OI—气味强度;
k—常数,不同物质对应的值有一定差别;
C—气味物质的化学浓度;
将检出物质嗅阈值浓度对应的气味强度定为2级,鼻腔刺激阈值浓度对应的气味强度定为5级,通过车内检出物质的浓度值,得到检出物质的整车气味强度,选择气味强度≥3级的物质定为车内重点气味物质,得到车内重点气味物质清单。
进一步的,步骤S3中将气味强度由大到小进行排序,气味强度越大对车内气味影响越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能够减少气味评价员对有害气体的吸入量,保护人员身体健康;能够从客观物质含量角度找到引起车内气味的化学物质,指导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包括上述的述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4:材料气味物质分析:使用袋式法或箱式法对车内的内饰材料进行气味物质进行采样、检测,方法同步骤S1,根据步骤S3中公式(1)的曲线得出,内饰材料中属于车内重点气味物质的各物质的气味强度;
S5:材料气味与整车气味匹配度分析:
依据公式(2)计算某物质的整车气味权重系数:
Figure BDA0001603795550000031
式中,K—某物质的整车气味权重系数;
Xi—车内重点气味物质清单中第i种物质的整车气味强度;
n—车内重点气味物质的数量;
依据公式(3)计算材料气味与整车气味的匹配度:
Figure BDA0001603795550000032
式中,MD—材料气味与整车气味的匹配度;
Cj—材料样品中检出的,属于车内重点气味物质的第j种物质的材料气味强度;
Kj—材料样品中检出的第j种物质的整车气味权重系数;
m—材料样品中检出的,属于车内重点气味物质的数量;
将不同材料的MD值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得到不同材料气味与整车气味的匹配度排序,MD值越高匹配度越高,MD值越高车内材料与整车气味的关联性越大。
优选的,步骤S1中,挥发性有机组分采用热脱附/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分析将得到的总离子流色谱图与标准谱图进行匹配检索,结合色谱保留时间定性,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到挥发性有机组分的定量分析结果;醛酮组分采用固相吸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得到醛酮组分的定量分析结果。
优选的,步骤S1中标准谱图采用NIST05标准谱图。
优选的,步骤S1及S4中采样均参考HJ/T 400—2007要求。
优选的,步骤S3得到检出物质的整车气味强度的方法:可以直接带入公式(1)中获得检出物质的整车气味强度;也可以以物质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气味强度为纵坐标,将车内所有检出物质的气味强度和化学浓度关系做成一张图,形成整车气味相图,然后根据步骤S1中得到的浓度及图中曲线得到检出物质的整车气味强度;
步骤S4中得到内饰材料中属于车内重点气味物质的各物质的气味强度的方法:可以直接带入公式(1)中得出内饰材料中属于车内重点气味物质的各物质的气味强度;或者由所述整车气味相图直接得出内饰材料中属于车内重点气味物质的各物质的气味强度。
进一步的,步骤S4中内饰材料选为非金属内饰材料。
进一步的,根据MD值由高到低的排序结果确定优先整改的材料,优先整改MD值高的材料。
上述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具有益之处本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也一应具有,在此不一一赘述;另外,本发明提供的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还能够得到不同材料气味与整车气味的匹配度,匹配度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车内材料与整车气味的关联性,可根据该匹配度排序结果确定优先整改的材料。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和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中得到的整车气味相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利用本发明进行常温车内气味物质确定及溯源。
包括如下步骤:S1:车内气味物质检测:按照HJ/T 400—2007标准要求,整车在25℃密闭16h后进行车内空气采样分析,检测,得到挥发性有机组分及醛酮组分定量分析结果;本实例中检测时挥发性有机组分采用热脱附 /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将得到的总离子流色谱图与标准谱图进行匹配检索,结合色谱保留时间定性,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到挥发性有机组分的定量分析结果;醛酮组分采用固相吸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得到醛酮组分的定量分析结果;
S2:气味物质嗅阈值和鼻腔刺激阈值确定:采用现有的方法测定车内所有检出物质的嗅阈值和鼻腔刺激阈值;
S3:整车重点气味物质确定:由韦伯-费希纳定律可知,单一物质的气味强度和化学浓度的对数成正比,见公式(1)
OI=k·logC (1);
式中,OI—气味强度;
k—常数,不同物质对应的值有一定差别;
C—气味物质的化学浓度;
将检出物质嗅阈值浓度对应的气味强度定为2级,鼻腔刺激阈值浓度对应的气味强度定为5级,通过车内检出物质的浓度值,得到检出物质的整车气味强度,选择气味强度≥3级的物质定为车内重点气味物质,得到车内重点气味物质清单;得到检出物质的整车气味强度的方法为以物质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气味强度为纵坐标,将车内所有检出物质的气味强度和化学浓度关系做成一张图,形成整车气味相图,然后根据步骤S1中得到的浓度及图中曲线得到检出物质的整车气味强度;
目前,汽车行业对气味强度的评判主要分为六级,具体见表1。
表1气味强度评判标准
Figure BDA0001603795550000061
Figure BDA0001603795550000071
本发明步骤S3中,将检出物质嗅阈值浓度对应的气味强度定为2级,鼻腔刺激阈值浓度对应的气味强度定为5,是根据表1的标准确定的。
步骤S3中得到车内重点气味物质清单如表2所示。
表2车内重点气味物质清单
物质名称 相图气味强度
X<sub>1</sub> 6.5
X<sub>2</sub> 6.0
X<sub>3</sub> 5.5
…… ……
X<sub>n</sub> 3.0
S4:材料气味物质分析:使用袋式法或箱式法对车内的内饰材料进行气味物质进行采样、检测,方法同步骤S1,根据步骤S3中公式(1)的整车气味相图得出,内饰材料中属于车内重点气味物质的各物质的气味强度;本实例中根据车内材料的使用比例取样,将样品放入10L采样袋中,25℃保温 16h,然后对袋中空气进行采样分析,检测;本实例中内饰材料均选择非金属内饰材料。
S5:材料气味与整车气味匹配度分析:
依据公式(2)计算某物质的整车气味权重系数:
Figure BDA0001603795550000072
式中,K—某物质的整车气味权重系数;
Xi—车内重点气味物质清单中第i种物质的整车气味强度;
n—车内重点气味物质的数量;
依据公式(3)计算材料气味与整车气味的匹配度:
Figure BDA0001603795550000081
式中,MD—材料气味与整车气味的匹配度;
Cj—材料样品中检出的,属于车内重点气味物质的第j种物质的材料气味强度;
Kj—材料样品中检出的第j种物质的整车气味权重系数;
m—材料样品中检出的,属于车内重点气味物质的数量;
将不同材料的MD值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得到不同材料气味与整车气味的匹配度排序,MD值越高匹配度越高,MD值越高车内材料与整车气味的关联性越大;得到常温下车内重点气味物质和需要优先整改的材料,优先整改MD值高的材料。
实施例2
利用本发明进行高温车内气味物质确定及溯源。
按照大众PV3938标准要求,整车在3小时内的温度达到65℃,保持该温度1小时后进行车内空气采样分析,按照本发明步骤S1、S2及S3确定车内重点气味物质;
根据车内材料的使用比例取样,将样品放入1m3采样舱中,采样舱在3 小时内的温度达到65℃,保持该温度1小时后进行舱内空气采样分析,按照本发明步骤S4、S5确定材料气味与整车气味的匹配度;
经过上述步骤,得到高温下车内重点气味物质和需要优先整改的材料,优先整改MD值高的材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车内气味物质检测:对整车空气进行采样、检测,得到挥发性有机组分及醛酮组分定量分析结果;
S2:气味物质嗅阈值和鼻腔刺激阈值确定:测定车内所有检出物质的嗅阈值和鼻腔刺激阈值;
S3:整车重点气味物质确定:由韦伯-费希纳定律可知,单一物质的气味强度和化学浓度的对数成正比,见公式(1)
OI=k·logC (1);
式中,OI—气味强度;
k—常数,不同物质对应的值有一定差别;
C—气味物质的化学浓度;
将检出物质嗅阈值浓度对应的气味强度定为2级,鼻腔刺激阈值浓度对应的气味强度定为5级,通过车内检出物质的浓度值,得到检出物质的整车气味强度,选择气味强度≥3级的物质定为车内重点气味物质,得到车内重点气味物质清单;
S4:材料气味物质分析:使用袋式法或箱式法对车内的内饰材料进行气味物质进行采样、检测,方法同步骤S1,根据步骤S3中公式(1)的曲线得出,内饰材料中属于车内重点气味物质的各物质的气味强度;
S5:材料气味与整车气味匹配度分析:
依据公式(2)计算某物质的整车气味权重系数:
Figure FDA0002919987570000011
式中,K—某物质的整车气味权重系数;
Xi—车内重点气味物质清单中第i种物质的整车气味强度;
n—车内重点气味物质的数量;
依据公式(3)计算材料气味与整车气味的匹配度:
Figure FDA0002919987570000021
式中,MD—材料气味与整车气味的匹配度;
Cj—材料样品中检出的,属于车内重点气味物质的第j种物质的材料气味强度;
Kj—材料样品中检出的第j种物质的整车气味权重系数;
m—材料样品中检出的,属于车内重点气味物质的数量;
将不同材料的MD值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得到不同材料气味与整车气味的匹配度排序,MD值越高匹配度越高,MD值越高车内材料与整车气味的关联性越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将气味强度由大到小进行排序,气味强度越大对车内气味影响越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1中,挥发性有机组分采用热脱附/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将得到的总离子流色谱图与标准谱图进行匹配检索,结合色谱保留时间定性,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到挥发性有机组分的定量分析结果;醛酮组分采用固相吸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得到醛酮组分的定量分析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标准谱图采用NIST05标准谱图。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及S4中采样均参考HJ/T 400—2007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得到检出物质的整车气味强度的方法:可以直接带入公式(1)中获得检出物质的整车气味强度;也可以以物质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气味强度为纵坐标,将车内所有检出物质的气味强度和化学浓度关系做成一张图,形成整车气味相图,然后根据步骤S1中得到的浓度及图中曲线得到检出物质的整车气味强度;
步骤S4中得到内饰材料中属于车内重点气味物质的各物质的气味强度的方法:可以直接带入公式(1)中得出内饰材料中属于车内重点气味物质的各物质的气味强度;或者由所述整车气味相图直接得出内饰材料中属于车内重点气味物质的各物质的气味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内饰材料选为非金属内饰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5或7任一项所述的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MD值由高到低的排序结果确定优先整改的材料,优先整改MD值高的材料。
CN201810235259.2A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及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 Active CN1089186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35259.2A CN108918691B (zh)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及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35259.2A CN108918691B (zh)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及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18691A CN108918691A (zh) 2018-11-30
CN108918691B true CN108918691B (zh) 2021-06-22

Family

ID=64402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35259.2A Active CN108918691B (zh)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及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186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21127B (zh) * 2018-12-25 2021-11-26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单一气味物质进行气味评价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CN109959748A (zh) * 2019-03-22 2019-07-0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重点气味物质及气味高危零部件确定方法
CN110658305A (zh) * 2019-09-12 2020-01-07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正向设计车内气味物质等级的方法
CN110836941A (zh) * 2019-10-17 2020-02-25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车内气味溯源方法
CN111141861A (zh) * 2019-12-25 2020-05-12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气味物质整改因子的计算方法
CN111241458A (zh) * 2019-12-25 2020-06-05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多因素耦合分析对车内气味进行溯源的方法
CN111413292A (zh) * 2020-05-09 2020-07-14 苏州华碧微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鉴定整车气味来源的分析方法
CN111397996B (zh) * 2020-06-08 2020-10-13 中汽研汽车零部件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气味强度浓度关系的气味标气配制方法
CN112858560A (zh) * 2021-02-01 2021-05-28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voc溯源方法
CN113341049A (zh) * 2021-06-10 2021-09-03 苏州华碧微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材料胺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CN113777232A (zh) * 2021-08-24 2021-12-10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零件总成对车内气味贡献度的评估方法
CN114280195B (zh) * 2021-12-28 2024-03-22 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溯源方法
CN114235537B (zh) * 2022-02-25 2022-08-09 中汽研汽车零部件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材料典型气味物质模拟方法
CN114324781B (zh) * 2022-03-11 2022-12-02 中汽研汽车零部件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嗅辨方法和系统
CN116204753A (zh) * 2023-05-06 2023-06-02 中汽研汽车零部件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正丁醇定量的汽车或其零部件气味强度计算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15405A (en) * 1972-11-30 1974-06-11 Iit Res Inst Method of analyzing odors
JP2007285751A (ja) * 2006-04-13 2007-11-01 Shimadzu Corp におい識別装置
CN104297434A (zh) * 2014-10-29 2015-01-2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饰零部件的气味评价方法
CN104807904A (zh) * 2015-05-01 2015-07-29 长春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检测汽车内饰非金属材料挥发物质单体气味的方法
CN105469224A (zh) * 2016-01-06 2016-04-06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恶臭污染源关键致臭物质的识别方法
CN106338568A (zh) * 2016-09-12 2017-01-18 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汽车及汽车内饰气味物质的方法
CN106874948A (zh) * 2017-02-08 2017-06-20 武汉海卓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水自动识别与评估方法
CN107632085A (zh) * 2017-09-11 2018-01-26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动态模拟整车环境下气味物质散发趋势的装置及其分析方法
CN107741477A (zh) * 2017-12-02 2018-02-27 北京卡达克数据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voc气味强度等级和气味浓度等级的装置及方法
CN107796890A (zh) * 2017-10-23 2018-03-1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机结合的汽车车内异味来源评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15405A (en) * 1972-11-30 1974-06-11 Iit Res Inst Method of analyzing odors
JP2007285751A (ja) * 2006-04-13 2007-11-01 Shimadzu Corp におい識別装置
CN104297434A (zh) * 2014-10-29 2015-01-2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饰零部件的气味评价方法
CN104807904A (zh) * 2015-05-01 2015-07-29 长春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检测汽车内饰非金属材料挥发物质单体气味的方法
CN105469224A (zh) * 2016-01-06 2016-04-06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恶臭污染源关键致臭物质的识别方法
CN106338568A (zh) * 2016-09-12 2017-01-18 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汽车及汽车内饰气味物质的方法
CN106874948A (zh) * 2017-02-08 2017-06-20 武汉海卓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水自动识别与评估方法
CN107632085A (zh) * 2017-09-11 2018-01-26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动态模拟整车环境下气味物质散发趋势的装置及其分析方法
CN107796890A (zh) * 2017-10-23 2018-03-1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机结合的汽车车内异味来源评估方法
CN107741477A (zh) * 2017-12-02 2018-02-27 北京卡达克数据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voc气味强度等级和气味浓度等级的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easurement, prediction, and monitoring of odors in the environment: a critical review;Yael Laor 等;《REVIEW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20140430;第30卷(第2期);第139-166页 *
气味污染评价技术及典型垃圾处理工艺污染特征研究进展;吴传东 等;《工程科学学报》;20171130;第39卷(第11期);第1607-1616页 *
混合物中阈值降低及异味活度应用研究;颜鲁春 等;《恶臭污染防治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1011;第191-194页 *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 400-2007》;20071207;第1-2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18691A (zh) 2018-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18691B (zh) 一种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及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
EP1566633B1 (en) Measuring the intensity of odours
Berglund et al. A quantitative principle of perceived intensity summation in odor mixtures.
CN109959748A (zh) 一种车内重点气味物质及气味高危零部件确定方法
Ueta et al.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or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third-hand smoking
CN109521127B (zh) 一种对单一气味物质进行气味评价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Giungato et al. Synergistic approaches for odor active compounds monitoring and identification: State of the art, integration, limits and potentialities of analytical and sensorial techniques
CN111007176A (zh) 基于气相色谱与离子迁移谱的车内气味等级评价方法
Gralapp et al. Comparison of olfactometr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electronic nose technology for measurement of indoor air from swine facilities
Han et al. Determination of material emission signatures by PTR‐M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odor assessments by human subjects
Jalali et al. Oxidative stress biomarkers in exhaled breath of workers exposed to crystalline silica dust by SPME-GC-MS
CN105675745A (zh) 一种定量测量人体散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装置及其方法
JPWO2008026763A1 (ja) バイオメトリクスセンサ
US20140137636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analyzing materials contributing to odors from air conditioner
CN106596860A (zh) 一种汽车气味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系统
CN110836941A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内气味溯源方法
CN113588819A (zh) 一种汽车内饰零部件气味定量评价方法
Amorim et al. An optimized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benzene in exhaled air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using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as a sampling technique
CN111724868A (zh) 一种voc气味评级模型及优化方法
CN113868841A (zh) 一种主客观耦合分析的封闭空间内部气味溯源方法
CN211877911U (zh) 用于汽车内饰材料气味等级评价的便携式电子鼻系统
CN111241458A (zh) 一种多因素耦合分析对车内气味进行溯源的方法
CN114186824A (zh) 车内气味评价模型构建方法和车内气味评价方法
Zhang et al. Odor and odorous chemical emissions from animal buildings: Part 5. Simultaneous chemical and sensory analysis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olfactometry
Lorwongtragool et al. Portable artificial nose system for assessing air quality in swine building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176 3rd floor, building 4, No.3, boxing 6th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Sinotruk Data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3rd floor, building 4, No.3, boxing 6th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CATARC DATA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