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19095A - 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19095A CN114019095A CN202111124551.5A CN202111124551A CN114019095A CN 114019095 A CN114019095 A CN 114019095A CN 202111124551 A CN202111124551 A CN 202111124551A CN 114019095 A CN114019095 A CN 1140190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dor
- detection
- automobile part
- smell
- samp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507 metal hal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50000005309 metal hal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43 smel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5000019645 odo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108010066057 cabin-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2620 polyvinyl flu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1412 ami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85 leath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96 flavor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634 flavor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95 synerg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Sulfur Chemical compound [S]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7 sulfu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93 sulfu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605 sweet taste sensation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01N33/0009—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2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gaseous state
- G01N1/2226—Sampling from a closed space, e.g. food package, head spac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2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gaseous state
- G01N1/2294—Sampling soil gases or the lik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1—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by organoleptic mea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所述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舱、温控模组、光照模组以及密封采样袋;所述温控模组设置在所述检测舱上,用于调控所述检测舱内的温度;所述光照模组设置在所述检测舱上,用于向所述检测舱内施加光照;所述密封采样袋设置在所述检测舱内,且所述密封采样袋通过采样管与设置在所述检测舱上的采样口连通。本发明提供的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能够极大地提升车内异味检测的效率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车内异味是一种汽车质量问题,主要与汽车内零部件的材料、工艺、使用量等相关。目前,对车内异味源进行检测的方式主要是将单一零件或多个零件共同放置在检测容器内,而后进行气味评价。但是,由于各零部件的气味挥发与所处工况和环境密切相关,单纯地密封检测不足以准确获得车辆异味的组成和逸散情况;特别是在多个零部件混合检测时,各气味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混合气味更不容易得到异味组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内零部件异味组成检测准确率低,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舱、温控模组、光照模组以及密封采样袋;
所述温控模组设置在所述检测舱上,用于调控所述检测舱内的温度;
所述光照模组设置在所述检测舱上,用于向所述检测舱内施加光照;
所述密封采样袋设置在所述检测舱内,且所述密封采样袋通过采样管与设置在所述检测舱上的采样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还包括:多层置物架;
所述多层置物架设置在所述检测舱内,且所述密封采样袋设置在所述多层置物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多层置物架包括:支架以及置物板;
多块所述置物板分层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置物板上开设有贯穿孔。
进一步地,所述多块置物板的面积自上而下逐层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底部设置走行轮。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采样袋包括:透明袋体;
所述透明袋体上设置有带密封件的进料口;
所述透明袋体上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与所述采样管的第一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光照模组包括:红外线灯和金属卤素灯。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还包括:气体混合容器;
所述气体混合容器与所述采样口相连。
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方法,采用所述的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
包括以下方法:
根据待检测零部件的数量,分别将待检测零部件对应装载入对应数量的所述密封采样袋中;
控制所述温控模组以及所述光照模组模拟环境工况;
分别抽取所述密封采样袋中的气体,并控制气体种类和数量进行混合;
通过将混合气体与车内采样气体比对,进行车内异味溯源,确定气味强度和组成。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通过在检测舱内设置温控模组和光照模组分别模拟车辆的环境温度和光照条件,从而通过模拟实际工况环境,保证车辆在实际工况条件下的气味散发情况,提升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通过针对性设置密封采样袋套在待检测零部件上,将散发的气味约束在内,从而在进行车内异味溯源时,分别取样组合并与车内异味比对,从而确定车内异味的来源,极大地降低各气味的协同作用影响检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内零部件异味组成检测准确率低,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用于针对车内异味进行检测,在执行检测操作时,分别将车内零部件进行单独采样,而后有选择性的确定数量和种类将采样气体进行组合混合,并比对混合气体与车内异味气体,从而确定车内异味的主要组成。能够极大地避免各零部件散发的气味之间的相互干扰,极大地提升溯源的可靠性和效率;同时,设置温度和光照模拟组件,模拟光照和温度条件,模拟汽车所处工况环境,使得零部件气味散发的工况趋近实际环境工况,提升测量可靠性和精度。
具体来说,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舱1、温控模组5、光照模组4以及密封采样袋3。
其中,所述温控模组5设置在所述检测舱1上,用于调控所述检测舱1内的温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温控模组5的发热元件设置在检测舱1内,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检测舱1的侧壁上,从而能够便捷操作。
相类似的,所述光照模组3设置在所述检测舱1上,用于向所述检测舱1内施加光照;可将光照模组3的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检测舱1内,光照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检测舱1外。
为了避免各零部件气味之间的相互协同干扰溯源,在所述检测舱1内设置所述密封采样袋3用于分别一对一封隔各个零部件,将其散发的气味限制在内。为了便于采样,所述密封采样袋3通过采样管7与设置在所述检测舱1上的采样口6连通,通过所述采样口6连接外源检测设备实现混合气体的检测。
为了模拟各部件在车辆内的位置和光照部位,所述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还包括:多层置物架2;所述多层置物架2设置在所述检测舱1内,且所述密封采样袋3设置在所述多层置物架2上。
从而,在进行检测时,对应各部件在车辆的位置和光照过程,将待检测的各部件对应其在车辆内的位置布置在所述多层置物架2上,从而模拟车辆内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层置物架2包括:支架以及置物板;多块所述置物板分层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从而形成具备上下落差的多层支撑结构。
零部件放置在不同层级、不同位置以模拟车内不同零部件在车内的位置、阳光下的曝晒状态,所述置物板上开设有贯穿孔,便于光透过,从而照射到不同的零部件上。
为了进一步保证模拟光照的质量,所述多块置物板的面积自上而下逐层增大,上层可以用来放置天窗、前仪表板等受光照面积较大的零部件,中间可用于放置前排座椅等受光照面积较小的零部件,下层可用来放置地毯等几乎不受光照的零部件。
其中,多块所述置物板的外侧连线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夹角在30-60度之间,一定程度上,保证关照面积和透过性。
为了便于移动,所述支架底部设置走行轮。
多层置物架可为不锈钢制成,或者其他能承受1000N的耐光照材料。置物架中间层的辐射强度为400W/m2±50W/m2。
显然,为了模拟光照工况,所述密封采样袋3包括:透明袋体,便于光线透过。所述透明袋体上设置有带密封件的进料口。
一般来说,所述透明袋体采用泰德拉袋,保证其密闭性和透光性。泰德拉袋留有一端出口以取放零件,用压条密封。
所述透明袋体上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与所述采样管7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排气阀的数量不低于2个,用于试验中气体的采样路径的通断控制。采样管7可用聚四氟乙烯管或者其它低挥发性、低吸附的管道。
为了便于检测,所述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还包括:气体混合容器;所述气体混合容器与所述采样口相连。
本实施例中,温控模组5可控制舱内温度在20-80摄氏度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光照模组包括:红外线灯和金属卤素灯。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方法,采用所述的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
并执行方法:
根据待检测零部件的数量,分别将待检测零部件对应装载入对应数量的所述密封采样袋中;
控制所述温控模组以及所述光照模组模拟环境工况;
分别抽取所述密封采样袋中的气体,并控制气体种类和数量进行混合;
通过将混合气体与车内采样气体比对,进行车内异味溯源,确定气味强度和组成。
一般来说,将零件放置在泰德拉袋内后,充入一定体积的氮气,密封,开启阳光模拟装置,持续一定时间后;抽取一定体积的气体混合后进行评价。
该实施例可研究多种零件之间的气味影响关系、材料变更对零件的影响、零件变更对整车气味的影响。以研究不同材质座椅对整车气味的影响为例,将整车的主要总成件如仪表板、地毯、顶棚、空调,放置在泰德拉袋中,按照其实际受光照面积,将仪表板放在置物架顶层,座椅放在中层,地毯放在顶层,分别放置织物座椅以及仿皮座椅。在给定条件下对零件进行处理。处理结束后,按照以下表格分别评价仪表板、地毯、顶棚、空调、织物座椅混合气体的气味强度等级与性质,仪表板、地毯、顶棚、空调、仿皮的座椅的气味强度等级与性质。评价结果为:仿皮座椅+其它总成的气味强度为4级,为焦糊味、溶剂味;织物座椅+其它总成的气味强度为3.5级,为焦糊味,霉味。这说明座椅主要贡献了车内的溶剂味或者霉味,而织物座椅对车内的气味强度等级及气味性质较好。对于该车型而言,车内的空气气味等级预计在4级,若使用仿皮座椅,则可能呈现焦糊味、溶剂味。
等级 | 说明 |
0 | 察觉不到 |
1 | 有轻微气味 |
2 | 有容易识别的气味 |
3 | 有明显气味 |
4 | 有强烈的气味 |
5 | 有不能忍受的气味 |
序号 | 气味类别 | 序号 | 气味类别 |
1 | 胺味 | 5 | 腐臭味 |
2 | 硫味 | 6 | 溶剂味 |
3 | 烧焦味 | 7 | 霉味 |
4 | 甜味 | 8 | 汽油味 |
该实施例可对造成车内异味的主要总成进行溯源。以将整车的主要总成件如副仪表板、仪表板、前排座椅、后排座椅、地毯、天窗、空调,顶盖内饰板放置在泰德拉袋中,按照其实际受光照面积,将仪表板、顶盖内饰板、天窗放在置物架顶层,座椅放在中层,地毯、副仪表板、空调放在顶层,分别放置织物座椅以及仿皮座椅。在给定条件下对零件进行处理。处理结束后,将在每个零件袋中抽取10L气体进行气味评价,记录气味等级及气味性质:烧焦味,腐臭味,4.0级。评价完成后随机将8个零件分为两组,每四个零件一组,重复上述操作评价其气味性质及等级,结果为:前排座椅、后排座椅、天窗、仪表板为:烧焦味,胺味,4.0级,副仪表板、顶盖内饰板、地毯、空调:溶剂味,3.5级。对前排座椅、后排座椅、天窗、仪表板零件袋中的气体再次取样,2个一组进行评价,发现前排座椅、天窗:烧焦味,3.5级,后排座椅、仪表板:胺味,3.5级。直接评价前排座椅及天窗,发现前排座椅的气味与整车气味更相似,因此溯源结论是:前排座椅为车内异味的主要贡献总成。
采用置物架来放置不同的零件,以暴露出不同面的日照面积,更为真实地模拟实际情况下内饰零件挥发物的散发情况。将不同零件放置在不同的袋子中,抽出气体进行混合,方便研究不同零部件之间气味混合后的影响关系,模拟整车的气味。或者对比更换内饰零件材料对整车气味造成的影响,效率较高。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通过在检测舱内设置温控模组和光照模组分别模拟车辆的环境温度和光照条件,从而通过模拟实际工况环境,保证车辆在实际工况条件下的气味散发情况,提升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通过针对性设置密封采样袋套在待检测零部件上,将散发的气味约束在内,从而在进行车内异味溯源时,分别取样组合并与车内异味比对,从而确定车内异味的来源,极大地降低各气味的协同作用影响检测。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舱、温控模组、光照模组以及密封采样袋;
所述温控模组设置在所述检测舱上,用于调控所述检测舱内的温度;
所述光照模组设置在所述检测舱上,用于向所述检测舱内施加光照;
所述密封采样袋设置在所述检测舱内,且所述密封采样袋通过采样管与设置在所述检测舱上的采样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还包括:多层置物架;
所述多层置物架设置在所述检测舱内,且所述密封采样袋设置在所述多层置物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置物架包括:支架以及置物板;
多块所述置物板分层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板上开设有贯穿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块置物板的面积自上而下逐层增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底部设置走行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采样袋包括:透明袋体;
所述透明袋体上设置有带密封件的进料口;
所述透明袋体上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与所述采样管的第一端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模组包括:红外线灯和金属卤素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还包括:气体混合容器;
所述气体混合容器与所述采样口相连。
10.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
包括以下方法:
根据待检测零部件的数量,分别将待检测零部件对应装载入对应数量的所述密封采样袋中;
控制所述温控模组以及所述光照模组模拟环境工况;
分别抽取所述密封采样袋中的气体,并控制气体种类和数量进行混合;
通过将混合气体与车内采样气体比对,进行车内异味溯源,确定气味强度和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24551.5A CN114019095A (zh) | 2021-09-24 | 2021-09-24 | 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24551.5A CN114019095A (zh) | 2021-09-24 | 2021-09-24 | 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19095A true CN114019095A (zh) | 2022-02-08 |
Family
ID=80054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24551.5A Pending CN114019095A (zh) | 2021-09-24 | 2021-09-24 | 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19095A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64858A (zh) * | 2015-04-10 | 2015-07-08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异味源检测舱及汽车异味源检测方法 |
CN105223320A (zh) * | 2015-10-27 | 2016-01-06 |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评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205982220U (zh) * | 2016-08-08 | 2017-02-22 | 东莞市升微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光照测试功能的气味、voc及漂浮有害物质检测舱 |
CN107632085A (zh) * | 2017-09-11 | 2018-01-26 |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 动态模拟整车环境下气味物质散发趋势的装置及其分析方法 |
CN207439768U (zh) * | 2017-12-04 | 2018-06-01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采集分装装置 |
CN210375881U (zh) * | 2019-07-18 | 2020-04-21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检测voc及气味的采样舱 |
CN111766328A (zh) * | 2019-04-01 | 2020-10-13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 |
CN112858560A (zh) * | 2021-02-01 | 2021-05-28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一种整车voc溯源方法 |
CN113092349A (zh) * | 2021-03-31 | 2021-07-09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聚碳酸酯材质汽车零件应力开裂问题检测方法 |
-
2021
- 2021-09-24 CN CN202111124551.5A patent/CN11401909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64858A (zh) * | 2015-04-10 | 2015-07-08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异味源检测舱及汽车异味源检测方法 |
CN105223320A (zh) * | 2015-10-27 | 2016-01-06 |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评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205982220U (zh) * | 2016-08-08 | 2017-02-22 | 东莞市升微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光照测试功能的气味、voc及漂浮有害物质检测舱 |
CN107632085A (zh) * | 2017-09-11 | 2018-01-26 |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 动态模拟整车环境下气味物质散发趋势的装置及其分析方法 |
CN207439768U (zh) * | 2017-12-04 | 2018-06-01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采集分装装置 |
CN111766328A (zh) * | 2019-04-01 | 2020-10-13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车内气味源检测方法 |
CN210375881U (zh) * | 2019-07-18 | 2020-04-21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检测voc及气味的采样舱 |
CN112858560A (zh) * | 2021-02-01 | 2021-05-28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一种整车voc溯源方法 |
CN113092349A (zh) * | 2021-03-31 | 2021-07-09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聚碳酸酯材质汽车零件应力开裂问题检测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05137A (zh) | 一种乘用车内饰总成有害挥发物测试方法 | |
CN107632085B (zh) | 动态模拟整车环境下气味物质散发趋势的装置及其分析方法 | |
WO2019109374A1 (zh) | 一种具有内部空气循环装置的有害物质测试装置 | |
CN207147789U (zh) | 一种车辆环境模拟测试舱装置 | |
CN111505136A (zh) | 一种乘用车非金属材料有害挥发物测试方法 | |
CN111175441B (zh) | 车内空气质量预评估方法 | |
CN114019095A (zh) | 一种汽车零部件气味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
Wu et al. | Synthesis of cobalt-based magnetic nanoporous carbon core-shell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for the solid-phase extraction of phthalate plasticizers in edible oil | |
CN104645777A (zh) | 降低汽车内饰材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 |
CN106257277B (zh) | 一种光催化材料对pm2.5降解效果的评价装置及评价方法 | |
EP2023118A3 (de) | Prüfvorrichtung zur simultanen Beaufschlagung eines scheibenförmigen Prüflings mit einem Prüfgas und mechanischer Last sowie dazugehöriges Prüfverfahren | |
US10322618B2 (en) | O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of HVAC system for vehicle | |
CN204439606U (zh) | 使用led光源的薄层色谱成像系统 | |
CN206508993U (zh) | 一种多功能测试舱 | |
CN107167564A (zh) | 一种室内微宇宙生态模拟实验装置及生态模拟实验方法 | |
CN203881641U (zh) | 多因素影响下的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研究试验台 | |
CN211292510U (zh) | 人工模拟环境试验室 | |
CN114280195B (zh) | 一种车辆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溯源方法 | |
CN207396056U (zh) | 汽车自动踩刹车装置 | |
CN206876229U (zh) |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测试装置 | |
CN112611517A (zh) | 一种检测汽车空调系统制冷剂泄漏的装置及方法 | |
CN207866781U (zh) | 一种具有内部空气循环装置的有害物质测试装置 | |
CN210375881U (zh) | 一种检测voc及气味的采样舱 | |
Monforte et al. | Validation of a CFD Model to Predict R-1234yf Concentrations in a Vehicle Cabin Compartment | |
CN216208018U (zh) | Sf6分解气体的混气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