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6701A - 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滑板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46701A CN111746701A CN201910250825.1A CN201910250825A CN111746701A CN 111746701 A CN111746701 A CN 111746701A CN 201910250825 A CN201910250825 A CN 201910250825A CN 111746701 A CN111746701 A CN 1117467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limiting
- frame
- floating assembly
- flo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30—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板车。该滑板车包括车体组件、浮动组件、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以及限位部,浮动组件与车体组件可活动地相连接,支撑轮为两个,两个支撑轮分别与浮动组件的两侧相连接,通过在滑板车的车体组件上设置浮动组件和限位部,并将限位部可选择地位于限制浮动组件动作的锁止位置,或者位于避让浮动组件的解锁位置,以使浮动组件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锁止或动作,以使滑板车在行驶时使浮动组件位于解锁位置以提高滑板车的越障性能和转向操控体验,以及使滑板车在停放时使浮动组件位于锁止位置以防止滑板车歪倒,这样设置提高了滑板车的操控体验、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滑板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三轮滑板车为了在通过起伏不平的路面时减少颠簸,避免快速行驶转向时,有侧翻的危险感觉,提高骑行的操控体验,会在双前轮/双后轮的双轮处增加浮动机构,将行走轮与浮动机构相连接,以使滑板车适应不平的路面。
然而,滑板车增加浮动机构会导致平衡车在平时停放时,车体具有倒伏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滑板车浮动操控体验以及浮动机构易倾斜歪倒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滑板车,包括:车架;浮动组件,浮动组件与车架可活动地相连接;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分别与浮动组件相连接;限位部,限位部与车架可活动地相连接,限位部具有限制浮动组件动作的锁止位置,以及限位部具有避让浮动组件的动作的解锁位置;其中,当限位部位于锁止位置时,限位部通过限制浮动组件的动作,以使第一支撑轮的位置相对第二支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当限位部位于解锁位置时,限位部与浮动组件间隔设置,以通过使浮动组件进行动作改变第一支撑轮与第二支撑轮之间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的路况。
进一步地,滑板车包括第一踏板,第一踏板与车架固定连接,第一踏板具有承载面,限位部包括:限位件,限位件与车架可活动地相连接,限位件与第一踏板相邻地设置,通过操作限位件靠近浮动组件移动,以限制浮动组件动作,以在预设线的延伸方向上使第一支撑轮的轴线与第二支撑轮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变;将限位件与浮动组件相分离,以通过浮动组件动作,以使浮动组件在预设线的延伸方向上改变第一支撑轮的轴线与第二支撑轮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其中,预设线垂直于承载面。
进一步地,限位件与车架可转动地相连接,以通过操作限位件沿第一方向转动,使限位件靠近浮动组件以限制浮动组件动作;并通过操作限位件沿第二方向转动,使限位件与浮动组件相分离,以解除对浮动组件动作的限制;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个为顺时针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另一个为逆时针方向。
进一步地,限位件还包括:支撑臂,支撑臂的第一端与车架的相铰接;第一限位本体,支撑臂的第二端与第一限位本体相连接,第一限位本体上开设有限位凹槽,以通过按压第一限位本体,使至少部分的浮动组件位于限位凹槽内,以限制浮动组件动作;其中,支撑臂为两个,两个支撑臂位于第一限位本体的两侧;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第一限位本体相连接,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与车架相连接。
进一步地,限位件与车架可滑动地相连接,以通过操作限位件沿第三方向滑动,使限位件靠近浮动组件以限制浮动组件动作;并通过操作限位件沿第四方向滑动,使限位件与浮动组件相分离,以解除对浮动组件动作的限制;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限位件包括:第二限位本体,第二限位本体上开设有导向孔,第二限位本体的下端形成限位面;导向柱,导向柱与车架相连接,导向柱穿设于导向孔内,第二限位本体可沿导向柱滑动;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设置于第二限位本体与车架之间。
进一步地,限位部还包括:锁本体,车架和限位件中的一个设置有锁本体;卡扣,车架和限位件中的另一个设置有卡扣,使限位部位于锁止位置时,锁本体与卡扣锁死;使限位部位于解锁位置时,锁本体与卡扣解锁。
进一步地,锁本体为电子锁,以通过与电子锁相对应的外部电信号控制卡扣与锁本体相分离。
进一步地,限位部包括:踏板组件,踏板组件与车架可转动地相连接,当限位部位于锁止位置时,踏板组件位于第一位置,当限位部位于解锁位置时,踏板组件位于第二位置;以通过踏板组件处于有载荷状态时,使踏板组件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在踏板组件处于空载状态时,使踏板组件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
进一步地,车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浮动组件与车架的第一端可活动地相连接,踏板组件的第一端与车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相连接,踏板组件的第二端与浮动组件相邻地设置,当踏板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踏板组件的第二端靠近浮动组件,以限制浮动组件动作;当踏板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踏板组件的第二端远离浮动组件,以解除对浮动组件动作的限制。
进一步地,踏板组件包括:承载架,承载架的第一端与车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相连接,承载架的第二端设置有止挡件,当踏板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止挡件与浮动组件相抵接;当踏板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止挡件与浮动组件相分离;第二踏板,第二踏板与承载架相连接;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位于承载架与车架之间。
进一步地,车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浮动组件与车架的第一端可活动地相连接,踏板组件的中部与车架的中部可转动地相连接,踏板组件的第二端位于浮动组件的上方,当踏板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踏板组件的第二端靠近浮动组件,以限制浮动组件动作;当踏板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踏板组件的第二端远离浮动组件,以解除对浮动组件动作的限制。
进一步地,踏板组件包括:承载架,承载架的中部与车架的中部可转动地相连接,承载架的第二端设置有止挡件,止挡件可移动地位于浮动组件的上方,承载架的上表面形成踏板;当踏板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止挡件与浮动组件相抵接,以限制浮动组件动作;当踏板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止挡件远离浮动组件,以解除对浮动组件动作的限制;第四弹性件,第四弹性件位于承载架的第一端与车架之间。
进一步地,车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滑板车还包括:转向把,转向把与车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相连接,浮动组件和至少部分的限位部设置于车架的第一端,或者浮动组件和至少部分的限位部设置于车架的第二端。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滑板车的车体组件上设置浮动组件和限位部,并将限位部可选择地位于限制浮动组件动作的锁止位置,或者位于避让浮动组件的解锁位置,以使浮动组件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锁止或动作,以使滑板车在使用时使浮动组件位于解锁位置以提高滑板车的越障性能和转向操控体验,以及使滑板车在停放时使浮动组件位于锁止位置以防止滑板车歪倒,这样设置提高了滑板车的操控体验、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滑板车的限位部位于解锁位置时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滑板车的限位部位于锁止位置时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滑板车的实施例三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滑板车的限位部位于解锁位置时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滑板车的限位部位于锁止位置时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滑板车的实施例六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滑板车的限位部位于锁止位置时的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滑板车的限位部位于解锁位置时的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滑板车的实施例九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滑板车的限位部位于解锁位置时的实施例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滑板车的限位部位于锁止位置时的实施例十一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车体组件;11、车架;12、安装基体;
20、浮动组件;21、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23、第三连杆;
30、第一踏板;31、第一支撑轮;32、第二支撑轮;33、第三支撑轮;
40、限位件;41、限位凹槽;42、锁本体;43、第一限位本体;44、支撑臂;45、第二限位本体;46、导向柱;
51、承载架;52、止挡件;53、第二踏板;
61、第一弹性件;62、第三弹性件;63、第二弹性件;64、第四弹性件;
70、转向把。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至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板车。
具体地,如图1、图5、图7和图10所示,该滑板车包括:车架11、浮动组件20、第一支撑轮31、第二支撑轮32和限位部,浮动组件20与车架11可活动地相连接,第一支撑轮31和第二支撑轮32分别与浮动组件20相连接,限位部与车架11可活动地相连接,限位部具有限制浮动组件20动作的锁止位置,以及限位部具有避让浮动组件20的动作的解锁位置;其中,当限位部位于锁止位置时,限位部通过限制浮动组件20的动作,以使第一支撑轮31的位置相对第二支撑轮32的位置固定不变;当限位部位于解锁位置时,限位部与浮动组件20间隔设置,以通过使浮动组件20进行动作改变第一支撑轮31与第二支撑轮32之间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并在快速行驶转向时,不会有侧翻的危险感觉,提高了用户的操控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滑板车的车架11上设置浮动组件20和限位部,并将限位部可选择地位于限制浮动组件20动作的锁止位置,或者位于避让浮动组件20的解锁位置,以使浮动组件20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锁止或动作,以使滑板车在使用时使浮动组件20位于解锁位置以提高滑板车的越障性能以及转向操控体验,以及使滑板车在停放时使浮动组件20位于锁止位置以防止滑板车歪倒,这样设置提高了滑板车的操控体验、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如图1至图6所示,滑板车包括第一踏板30,第一踏板30与车架11固定连接,第一踏板30具有承载面,限位部包括:限位件40,限位件40与车架11可活动地相连接,限位件40与第一踏板30相邻地设置,通过操作限位件40靠近浮动组件20移动,以限制浮动组件20动作,以在预设线的延伸方向上使第一支撑轮31的轴线与第二支撑轮3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变;将限位件40与浮动组件20相分离,以通过浮动组件20动作,以使浮动组件20在预设线的延伸方向上改变第一支撑轮31的轴线与第二支撑轮3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其中,预设线垂直于承载面。用户通过操作限位件40以对浮动组件20进行锁止或解锁,以使滑板车在处于非使用状态时不会倒伏,而使滑板车在处于使用状态时浮动组件20会自由摆动。
如图1至图3所示,限位件40与车架11可转动地相连接,以通过操作限位件40沿第一方向转动,使限位件40靠近浮动组件20以限制浮动组件20动作;并通过操作限位件40沿第二方向转动,使限位件40与浮动组件20相分离,以解除对浮动组件20动作的限制;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个为顺时针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另一个为逆时针方向。这样设置便于用户利用限位件40转动性能,将限位件40靠近浮动组件20或者远离浮动组件20。
如图3所示,限位件40还包括:支撑臂44、第一限位本体43和第一弹性件61,支撑臂44的第一端与车架11的相铰接,支撑臂44的第二端与第一限位本体43相连接,第一限位本体43上开设有限位凹槽41,以通过按压第一限位本体43,使至少部分的浮动组件20位于限位凹槽41内,以限制浮动组件20动作;其中,支撑臂44为两个,两个支撑臂44位于第一限位本体43的两侧,第一弹性件61的第一端与第一限位本体43相连接,第一弹性件61的第二端与车架11相连接,第一弹性件61位于支撑臂44与车架11的连接位置和浮动组件20之间。这样设置便于用户通过踩踏第一限位本体43使第一限位本体43与浮动组件20相抵接,以限制浮动组件20动作,并通过锁扣将第一限位本体43与车架11锁住,而将锁扣解锁后,第一弹性件61可通过弹力将第一限位本体43与车架11以及浮动组件20相分离,以使浮动组件20自由摆动。
如图4至图6所示,限位件40与车架11可滑动地相连接,以通过操作限位件40沿第三方向滑动,使限位件40靠近浮动组件20以限制浮动组件20动作;并通过操作限位件40沿第四方向滑动,使限位件40与浮动组件20相分离,以解除对浮动组件20动作的限制;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的方向相反。这样设置便于用户利用限位件40滑动性,将限位件40靠近浮动组件20或者远离浮动组件20。
如图6所示,限位件40包括:第二限位本体45、导向柱46和第二弹性件63,第二限位本体45上开设有导向孔,第二限位本体45的下端形成限位面,导向柱46与车架11相连接,导向柱46穿设于导向孔内,第二限位本体45可沿导向柱46滑动,第二弹性件63设置于第二限位本体45与车架11之间。这样设置便于第二限位本体45沿导向柱46滑动,使第二限位本体45与浮动组件20相抵接或相分离,且可利用第二弹性件63的弹性使第二限位本体45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还包括:锁本体42和卡扣,车架11和限位件40中的一个设置有锁本体42,车架11和限位件40中的另一个设置有卡扣,使限位部位于锁止位置时,锁本体42与卡扣锁死;使限位部位于解锁位置时,锁本体42与卡扣解锁,以通过按压限位件40,以使限位件40靠近浮动组件20,并使卡扣与锁本体42锁死;并通过将卡扣与锁本体42解锁,以使限位件40与浮动组件20相分离。利用锁本体42和卡扣可将限位件40与车架11锁死,以使限位件40与浮动组件20稳定抵接,解锁后又便于限位件40与浮动组件20相分离。通过锁本体42和卡扣的配合,可使浮动组件20的摆动自由度锁死,以便于车体直立放置,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优选地,锁本体42为电子锁,以通过与电子锁相对应的外部电信号控制卡扣与锁本体42相分离。以使用户通过手机APP或者其他电信号输出设备将电子锁解锁,以使浮动组件20可带动第一支撑轮31和第二支撑轮32自由摆动。
如图7至图11所示,限位部包括:踏板组件,踏板组件与车架11可转动地相连接,当限位部位于锁止位置时,踏板组件位于第一位置,当限位部位于解锁位置时,踏板组件位于第二位置;以通过踏板组件处于有载荷状态时,使踏板组件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在踏板组件处于空载状态时,使踏板组件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这样设置便于用户在站在踏板组件时,利用重力使踏板组件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以使踏板组件与浮动组件20间隔设置,便于浮动组件20自由摆动;而在非载人状态时,踏板组件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以使踏板组件与浮动组件20相抵接,从而限制浮动组件20动作,进而使滑板车在非使用时能够保持直立不倒的状态。
如图7至9所示,车架1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浮动组件20与车架11的第一端可活动地相连接,踏板组件的第一端与车架11的第二端可转动地相连接,踏板组件的第二端与浮动组件20相邻地设置,当踏板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踏板组件的第二端靠近浮动组件20,以限制浮动组件20动作;当踏板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踏板组件的第二端远离浮动组件20,以解除对浮动组件20动作的限制。这样设置便于将踏板组件的端部与车架11的端部相铰接,提高了踏板组件的踩踏有效面积,便于用户在踩踏时,滑板车的浮动组件20自由摆动利于行驶。
如图9所示,踏板组件包括:承载架51、第二踏板53和第三弹性件62,承载架51的第一端与车架11的第二端可转动地相连接,承载架51的第二端设置有止挡件52,当踏板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止挡件52与浮动组件20相抵接;当踏板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止挡件52与浮动组件20相分离,第二踏板53与承载架51相连接,第三弹性件62位于承载架51与车架11之间。优选地,第三弹性件62靠近承载架51的第二端地设置,这样设置便于第三弹性件62有效地利用承载架51的力臂,以便于第三弹性件62带动承载架51在无人状态时恢复原状,并带动止挡件52与浮动组件20相抵接,以限制浮动组件20动作。
如图10和图11所示,车架1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浮动组件20与车架11的第一端可活动地相连接,踏板组件的中部与车架11的中部可转动地相连接,踏板组件的第二端位于浮动组件20的上方,当踏板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踏板组件的第二端靠近浮动组件20,以限制浮动组件20动作;当踏板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踏板组件的第二端远离浮动组件20,以解除对浮动组件20动作的限制。
如图11所示,踏板组件包括:承载架51和第四弹性件64,承载架51的中部与车架11的中部可转动地相连接,承载架51的第二端设置有止挡件52,止挡件52可移动地位于浮动组件20的上方,承载架51的上表面形成踏板;当踏板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止挡件52与浮动组件20相抵接,以限制浮动组件20动作;当踏板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止挡件52远离浮动组件20,以解除对浮动组件20动作的限制,第四弹性件64位于承载架51的第一端与车架11的第二端之间。这样设置便于用户在踩踏承载架51的第一端时,承载架51发生转动,承载架51的第二端远离浮动组件20,而在承载架51无人时,第四弹性件64驱动承载架51的第一端抬升,而使承载架51的第二端的止挡件52与浮动组件20相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车架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滑板车还包括转向把70,转向把70与车架11的第一端可活动地相连接,浮动组件20和至少部分的限位部设置于车架11的第一端,或者浮动组件20和至少部分的限位部设置于车架11的第二端。当滑板车的前轮为一个支撑轮,后轮为两个支撑轮时,滑板车为正三轮滑板车;当滑板车的前轮为两个支撑轮,后轮为一个支撑轮时,滑板车为倒三轮滑板车,即限位部以及浮动组件20可适用于正三轮滑板车或倒三轮滑板车,当然,限位部以及浮动组件20也可以适用于四轮滑板车。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包括限位件40,限位件40与车架11可活动地相连接,限位件40的至少部分与浮动组件20相邻地设置,限位件40具有限位面,如图2所示,当限位部位于锁止位置时,限位面与浮动组件20相抵接,以限制浮动组件20动作,如图1所示,当限位部位于解锁位置时,限位面与浮动组件20相分离,以通过浮动组件20动作使使第一支撑轮31的位置相对第二支撑轮32的位置变化。其中,限位面可通过压迫浮动组件20使浮动组件20相对停止动作,以使浮动组件20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锁止或动作,以使滑板车在使用时使浮动组件20位于解锁位置以提高滑板车的越障性能以及转向时的操控体验,以及使滑板车在停放时使浮动组件20位于锁止位置以防止滑板车歪倒,这样设置提高了滑板车的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限位部还包括:第一弹性件61,第一弹性件61位于限位件40与车架11之间。这样设置使得第一弹性件61通过弹力将限位件40弹起,以避免限位件40与浮动组件20相接触,以便于浮动组件20带动第一支撑轮31和第二支撑轮32相对运动,而利用第一弹性件61的压缩性能,可通过按压限位件40使限位件40与浮动组件20相接触。
如图3和图5所示,限位件40的至少部分位于浮动组件20的上方,限位件40的下方开设有限位凹槽41,限位凹槽41的槽底壁形成限位面。通过设置限位凹槽能够提高对浮动组件20的限位作用,其中,浮动组件20可以为摆动臂,摆动臂的中部与车架11可转动地相连接,摆动臂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轮31和第二支撑轮32。
如图3和图6所示,限位部还包括:锁本体42和卡扣,车架11和限位件40中的一个设置有锁本体42,车架11和限位件40中的另一个设置有卡扣,以通过按压限位件40,以使限位面与浮动组件20相抵接,并使卡扣与锁本体42锁死;通过将卡扣与锁本体42解锁,以使第一弹性件61通过弹力驱动限位件40的限位面与浮动组件20相分离。其中,锁本体42为电子锁,通过外部电信号以使卡扣与锁本体42相分离。这样设置便于用户利用锁本体42和卡扣将限位件40与浮动组件20锁死,以使用户通过手机APP或者其他电信号输出设备将电子锁解锁,以使浮动组件20可带动第一支撑轮31和第二支撑轮32自由摆动。通过锁本体42和卡扣的配合,可使浮动组件20的摆动自由度锁死,以便于车体直立放置,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和图3所示,限位件40还包括:支撑臂44和第一限位本体43,支撑臂44的第一端与车架11相铰接,支撑臂44的第二端与第一限位本体43相连接,第一限位本体43上开设有限位凹槽41,其中,支撑臂44为两个,两个支撑臂44位于第一限位本体43的两侧。其中,第一限位本体43为壳体,壳体的上部形成按压面,壳体的远离支撑臂44的一侧形成保护罩。用户通过踩踏按压面可使限位凹槽41与浮动组件20卡接,以限制浮动组件20动作。
如图4至图6所示,限位件40还包括:第二限位本体45、导向柱46以及第二弹性件63,第二限位本体45上开设有连接孔,导向柱46与车架11相连接,导向柱46穿设于连接孔内,第二弹性件63设置于第二限位本体45与车架11之间。第二限位本体45的下端形成限位面,这样设置便于用户根据需要通过向下移动第二限位本体45,以使下端的限位面与浮动组件20相抵接,以限制浮动组件20的动作。
进一步地,第二限位本体45为壳体,壳体的上部开设有连接孔,壳体的侧面形成按压面,按压面与水平面具有角度地设置。通过将按压面与水平面具有角度地设置,便于用户用脚轻易地与第二限位本体45相接触。
如图7至图11所示,限位部包括承载架51,承载架51与车架11可活动地相连接,承载架51的端部具有限位面,当限位部位于锁止位置时,承载架51的端部靠近浮动组件20,以使限位面与浮动组件20相抵接,当限位部位于解锁位置时,承载架51的端部远离浮动组件20,以使限位面与浮动组件20相分离。这样设置便于用户在站立到承载架51时,可将承载架51的限位面与浮动组件20相分离,便于用户直接在使用滑板车时,就能直接使滑板车的浮动组件20位于解锁状态,提高了用户的骑行体验。进一步地,限位部还包括:第三弹性件62,第三弹性件62位于承载架51下端与车架11之间。这样设置便于在无人使用滑板车的时候,第三弹性件62通过弹力将承载架51与浮动组件20相抵接,以限制浮动组件20动作。以实现用户在骑行的时候浮动组件20自由摆动,而下车时浮动组件20因被限制摆动以实现车架11直立的效果。
如图9所示,承载架51的第一端与车架11可活动地相连接,承载架51的第二端设置有止挡件52,止挡件52设置有限位面,第三弹性件62位于承载架51的第二端与车架11之间。在无人使用滑板车的时候,第三弹性件62通过弹力将承载架51与浮动组件20相抵接,以限制浮动组件20动作,而在用户站在滑板车的承载架51上时,第三弹性件62被压缩以使止挡件52避让浮动组件,进而使浮动组件20自由摆动。其中,止挡件52为多个,多个止挡件52间隔地设置,多个止挡件52上均设置有限位面。通过设置多个止挡件52以提高对浮动组件20的限制作用。
如图10和图11所示,承载架51的中部与车架11可活动地相连接,承载架51的第一端设置有止挡件52,止挡件52具有限位面,承载架51的第二端可活动地设置于车架11的上方,第三弹性件62位于承载架51的第二端与车架11之间,承载架51的第二端的上方形成承载面。通过用户站立在承载架51的第二端的承载面,以使承载架51的第一端翘起,即承载架51的第一端的止挡件远离浮动组件20,以使浮动组件20位于解锁位置。其中,限位部还包括第二踏板53,第二踏板53与承载架51相连接,第二踏板53具有供用户踩踏的承载面。以实现用户在骑行站立在承载面的时候浮动组件20摆动自如,而下车时浮动组件20因被限制摆动以实现车体组件10直立的效果。
另外,滑板车还包括:第三支撑轮33,第三支撑轮33与车架11可活动地相连接,沿车架11的长度方向,第三支撑轮33与浮动组件20具有预设距离地设置。这样设置使得第一支撑轮31、第二支撑轮32和第三支撑轮33形成三角形结构,其中三角形结构可以为正三角形结构也可以为倒三角形结构。
如图1和图7所示,该滑板车包括车架11、浮动组件20、支撑轮以及限位部,浮动组件20与车架11可活动地相连接,支撑轮为两个,两个支撑轮分别与浮动组件20的两侧相连接,两个支撑轮的轴线相互平行或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限位部与车架11可活动地相连接,限位部具有限制浮动组件20动作的锁止位置,以及限位部具有避让浮动组件20的动作的解锁位置;当限位部位于锁止位置时,两个支撑轮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固定;当限位部位于解锁位置时,浮动组件20根据不同的路况改变两个支撑轮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以使两个支撑轮适应不同的路况。其中,不同的路况如平路、碎石路、土路等路面,路面可处于平整或不同起伏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浮动组件20具有使两个支撑轮的轴线同轴的第一位置,以及浮动组件20具有使两个支撑轮的轴线之间具有距离的第二位置,当限位部位于锁止位置时,浮动组件20位于第一位置,当限位部位于解锁位置时,浮动组件20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通过锁止浮动组件20动作,以使两个支撑轮的轴线始终位于同一直线上,以提高滑板车在停放时的稳定性,通过解锁浮动组件20动作,以使两个支撑轮的轴线距离可变,即两个支撑轮随着浮动组件20可自由摆动,以提高滑板车的越障性能。
如图3和图9所示,两个支撑轮包括第一支撑轮31和第二支撑轮32,浮动组件20包括依次相铰接的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和第四连杆,第一连杆21与车架11可活动地相连接,第三连杆23与车架11可活动地相连接,第一连杆21位于第三连杆23的上方,第二连杆22与第一支撑轮31相连接,第四连杆与第二支撑轮32相连接;当限位部位于锁止位置时,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和第四连杆中的至少一个与限位部相连接,以限制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和第四连杆之间的相对运动,以使第一支撑轮31的轴线和第二支撑轮32的轴线同轴,当限位部位于解锁位置时,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和第四连杆之间可相对运动,以使第一支撑轮31的轴线和第二支撑轮3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根据路面的起伏状况进行调节。通过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和第四连杆形成的四连杆结构,使得第二连杆22和第四连杆能够相对移动,以带动第一支撑轮31和第二支撑轮32相对移动,进而使车体组件10在行驶过程中保持相对平稳状态,进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感以及行驶的安全性。
如图3所示,车体组件10包括车架11和安装基体12,限位部与车架11可活动地相连接,安装基体12与车架11的端部相连接,安装基体12的上端与第一连杆21可转动地相连接,安装基体12的下端与第三连杆23可转动地相连接。这样设置便于第一连杆21和第三连杆23摆动以带动第一支撑轮31和第二支撑轮32相对移动,同时便于限位部可对第一连杆21和第三连杆23进行锁止或解锁。
如图2和图3所示,限位部包括:限位件40和第一弹性件61,限位件40与车架11可活动地相连接,限位件40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连杆21的上部,限位件40上开设有限位凹槽41,当限位部位于锁止位置时,限位凹槽41的底壁与第一连杆21相抵接,以限制浮动组件20动作,当限位部位于解锁位置时,限位凹槽41的底壁与第一连杆21相分离,以使浮动组件20可在第一支撑轮31和第二支撑轮32的作用下动作,第一弹性件61位于限位件40的第二端与安装基体12之间。通过在限位件40上设置限位凹槽41,以使限位凹槽41的底壁与第一连杆21相抵接,限位凹槽41的侧壁也对第一连杆21起到辅助固定作用,提高了对第一连杆21锁紧的紧固性。通过第一弹性件61的弹力便于在对浮动组件20解锁时,以将限位件40弹开,以使浮动组件20自由动作。
如图3所示,限位部还包括锁本体42和卡扣,锁本体42与安装基体12相连接,卡扣与限位件40的第二端相连接,以通过按压限位件40的第二端,以使限位凹槽41的底壁与第一连杆21相抵接;卡扣与锁本体42相连接,通过操作卡扣与锁本体42相分离,以利用第一弹性件61的弹力驱动限位件40的第二端,以使限位凹槽41的底壁与第一连杆21相分离。锁本体42可以为机械锁或电子锁,优选地,锁本体42为电子锁。其中,外部信号可以为外部电信号,如APP扫码解锁形式。这样设置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限位件40包括支撑臂44和第一限位本体43,支撑臂44的第一端与车架11的相铰接,支撑臂44的第二端与第一限位本体43相连接,第一限位本体43上开设有限位凹槽41,其中,支撑臂44为两个,两个支撑臂44位于第一限位本体43的两侧。这样设置便于通过人工踩踏第一限位本体43,就能实现对浮动组件20的锁止,以使两个支撑轮的轴线始终位于同一直线上,以提高滑板车在停放时的稳定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3所示,第一限位本体43为壳体,壳体的上部形成操作面,壳体的远离支撑臂44的一侧形成保护罩。通过设置操作面便于用户通过脚进行踩踏,以操作第一限位本体移动;而通过设置保护罩保护了浮动组件20不受外界干扰,提高了浮动组件20动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图7至图9所示,限位部包括承载架51和第三弹性件62,承载架51的第一端与车架11可活动地相连接,承载架51的第二端设置有止挡件52,止挡件52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连杆21和第三连杆23之间,第三弹性件62位于承载架51的第二端与车架11之间,当限位部位于锁止位置时,第三弹性件62通过弹力以驱动承载架51带动止挡件52与第一连杆21相抵接;通过压迫承载架51以使第三弹性件62形变并带动止挡件52与第一连杆21相分离,以使限位部位于解锁位置。这样设置便于在承载架51上在没有载物和没有载人时,第三弹性件62可通过弹力带动承载架51的止挡件52与第一连杆21相抵接,以限制浮动组件20动作,以使滑板车在非使用时滑板车直立不会歪斜倾倒;当用户踩踏承载架时,用户可通过自身重力克服第三弹性件62的弹力,以压迫承载架51下降以带动止挡件52位于第一连杆21和第三连杆23之间,并使止挡件52与第一连杆21和第三连杆23均不接触,以使浮动组件20自由运动,以使两个支撑轮的轴线可变,即两个支撑轮随着浮动组件20可自由摆动,以提高滑板车的越障性能以及转向时的操控体验。
如图8和图9所示,止挡件52为多个,多个止挡件52沿第一连杆21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多个止挡件52均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连杆21和第三连杆23之间。优选地,止挡件52为两个,通过多个止挡件52间隔地设置,以使浮动组件20位于锁止状态时,第一连杆21可被至少两个止挡件52托住,以限制浮动组件20自由动作。
如图9所示,限位部还包括第二踏板53,第二踏板53与承载架51相连接,第二踏板53具有供用户踩踏的承载面。这样设置便于用户踩踏,且通过第二踏板53保护了承载架51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滑板车还包括第三支撑轮33,第三支撑轮33与车体组件10可活动地相连接,沿车体组件10的长度方向,第三支撑轮33与支撑轮具有预设距离地设置。这样设置使得滑板车为具有三个轮组的正三角形稳定支撑结构,提高了滑板车的稳定性。第一弹性件61、第二弹性件63和第三弹性件62均为压缩弹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11);
浮动组件(20),所述浮动组件(20)与所述车架(11)可活动地相连接;
第一支撑轮(31)和第二支撑轮(32),所述第一支撑轮(31)和所述第二支撑轮(32)分别与所述浮动组件(20)相连接;
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车架(11)可活动地相连接,所述限位部具有限制所述浮动组件(20)动作的锁止位置,以及所述限位部具有避让所述浮动组件(20)的动作的解锁位置;
其中,当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限位部通过限制所述浮动组件(20)的动作,以使所述第一支撑轮(31)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二支撑轮(32)的位置固定不变;当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浮动组件(20)间隔设置,以通过使所述浮动组件(20)进行动作改变所述第一支撑轮(31)与所述第二支撑轮(32)之间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的路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车包括第一踏板(30),所述第一踏板(30)与所述车架(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踏板(30)具有承载面,所述限位部包括:
限位件(40),所述限位件(40)与所述车架(11)可活动地相连接,所述限位件(40)与所述第一踏板(30)相邻地设置,通过操作所述限位件(40)靠近所述浮动组件(20)移动,以限制所述浮动组件(20)动作,以在预设线的延伸方向上使所述第一支撑轮(3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支撑轮(3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变;将所述限位件(40)与所述浮动组件(20)相分离,以通过所述浮动组件(20)动作,以使所述浮动组件(20)在预设线的延伸方向上改变所述第一支撑轮(3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支撑轮(3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预设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0)与所述车架(11)可转动地相连接,以通过操作所述限位件(40)沿第一方向转动,使所述限位件(40)靠近所述浮动组件(20)以限制所述浮动组件(20)动作;并通过操作所述限位件(40)沿第二方向转动,使所述限位件(40)与所述浮动组件(20)相分离,以解除对所述浮动组件(20)动作的限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一个为顺时针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另一个为逆时针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0)还包括:
支撑臂(44),所述支撑臂(44)的第一端与所述车架(11)的相铰接;
第一限位本体(43),所述支撑臂(4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本体(43)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本体(43)上开设有限位凹槽(41),以通过按压所述第一限位本体(43),使至少部分的所述浮动组件(20)位于所述限位凹槽(41)内,以限制所述浮动组件(20)动作;其中,所述支撑臂(44)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臂(44)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本体(43)的两侧;
第一弹性件(61),所述第一弹性件(6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本体(43)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61)的第二端与所述车架(11)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0)与所述车架(11)可滑动地相连接,以通过操作所述限位件(40)沿第三方向滑动,使所述限位件(40)靠近所述浮动组件(20)以限制所述浮动组件(20)动作;并通过操作所述限位件(40)沿第四方向滑动,使所述限位件(40)与所述浮动组件(20)相分离,以解除对所述浮动组件(20)动作的限制;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的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0)包括:
第二限位本体(45),所述第二限位本体(45)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第二限位本体(45)的下端形成限位面;
导向柱(46),所述导向柱(46)与所述车架(11)相连接,所述导向柱(46)穿设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第二限位本体(45)可沿所述导向柱(46)滑动;
第二弹性件(63),所述第二弹性件(63)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本体(45)与所述车架(1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还包括:
锁本体(42),所述车架(11)和所述限位件(40)中的一个设置有所述锁本体(42);
卡扣,所述车架(11)和所述限位件(40)中的另一个设置有所述卡扣,使所述限位部位于锁止位置时,所述锁本体(42)与所述卡扣锁死;使所述限位部位于解锁位置时,所述锁本体(42)与所述卡扣解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本体(42)为电子锁,以通过与所述电子锁相对应的外部电信号控制所述卡扣与所述锁本体(42)相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
踏板组件,所述踏板组件与所述车架(11)可转动地相连接,当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踏板组件位于第一位置;当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踏板组件位于第二位置;以通过所述踏板组件处于有载荷状态时,使所述踏板组件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并在所述踏板组件处于空载状态时,使所述踏板组件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浮动组件(20)与所述车架(11)的第一端可活动地相连接,所述踏板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车架(11)的第二端可转动地相连接,所述踏板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浮动组件(20)相邻地设置,当所述踏板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踏板组件的第二端靠近所述浮动组件(20),以限制所述浮动组件(20)动作;当所述踏板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踏板组件的第二端远离所述浮动组件(20),以解除对所述浮动组件(20)动作的限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组件包括:
承载架(51),所述承载架(51)的第一端与所述车架(11)的第二端可转动地相连接,所述承载架(51)的第二端设置有止挡件(52),当所述踏板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止挡件(52)与所述浮动组件(20)相抵接;当所述踏板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止挡件(52)与所述浮动组件(20)相分离;
第二踏板(53),所述第二踏板(53)与所述承载架(51)相连接;
第三弹性件(62),所述第三弹性件(62)位于所述承载架(51)与所述车架(11)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浮动组件(20)与所述车架(11)的第一端可活动地相连接,所述踏板组件的中部与所述车架(11)的中部可转动地相连接,所述踏板组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浮动组件(20)的上方,当所述踏板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踏板组件的第二端靠近所述浮动组件(20),以限制所述浮动组件(20)动作;当所述踏板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踏板组件的第二端远离所述浮动组件(20),以解除对所述浮动组件(20)动作的限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组件包括:
承载架(51),所述承载架(51)的中部与所述车架(11)的中部可转动地相连接,所述承载架(51)的第二端设置有止挡件(52),所述止挡件(52)可移动地位于所述浮动组件(20)的上方,所述承载架(51)的上表面形成踏板;当所述踏板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止挡件(52)与所述浮动组件(20)相抵接,以限制所述浮动组件(20)动作;当所述踏板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止挡件(52)远离所述浮动组件(20),以解除对所述浮动组件(20)动作的限制;
第四弹性件(64),所述第四弹性件(64)位于所述承载架(51)的第一端与所述车架(11)的第二端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滑板车还包括:
转向把(70),所述转向把(70)与所述车架(11)的第一端可转动地相连接,所述浮动组件(20)和至少部分的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车架(11)的第一端,或者所述浮动组件(20)和至少部分的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车架(11)的第二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50825.1A CN111746701B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滑板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50825.1A CN111746701B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滑板车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46701A true CN111746701A (zh) | 2020-10-09 |
CN111746701B CN111746701B (zh) | 2022-05-24 |
Family
ID=72671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50825.1A Active CN111746701B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滑板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46701B (zh) |
Citation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65146A (en) * | 1976-09-28 | 1977-12-27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Cambering device for cambering vehicle |
DE20014291U1 (de) * | 2000-08-18 | 2000-12-21 | Chi, Yi-Chen, Hou-Li, Taichung | Roller |
TW441392U (en) * | 2000-05-10 | 2001-06-16 | Great Cosmos Entpr Co Ltd | Two-wheel type rear wheel set structure for scooter |
CN2444864Y (zh) * | 2000-09-21 | 2001-08-29 | 胡望远 | 脚踏车 |
CN2452876Y (zh) * | 2000-11-28 | 2001-10-10 | 林思瑜 | 滑板车转向机构 |
US20040050603A1 (en) * | 2000-02-23 | 2004-03-18 | Jaeger Eduard A. |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vehicle power source |
CN201808638U (zh) * | 2010-07-20 | 2011-04-27 | 陈旺川 | 具有煞车装置的滑板车 |
CN103895771A (zh) * | 2012-12-31 | 2014-07-02 | 刘玲玲 | 一种可侧倾前驱电动三轮车 |
CN204110252U (zh) * | 2014-09-25 | 2015-01-21 | 东莞市泓美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倾斜转向滑板车 |
CN106218789A (zh) * | 2016-08-22 | 2016-12-14 | 无锡鼎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滑板车 |
CN106467156A (zh) * | 2016-11-19 | 2017-03-01 | 常州摩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滑板车及其制动方法 |
CN206231528U (zh) * | 2016-10-13 | 2017-06-09 | 深圳易马达科技有限公司 | 滑板车 |
CN107097880A (zh) * | 2017-06-13 | 2017-08-29 | 浙江逗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滑板车 |
CN206766232U (zh) * | 2017-05-27 | 2017-12-19 | 浙江艾沃克科技有限公司 | 双后轮联动滑板车 |
CN107512348A (zh) * | 2017-07-27 | 2017-12-26 |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平衡车 |
CN207208339U (zh) * | 2017-09-23 | 2018-04-10 | 郑菊连 | 一种双前轮电动车、摩托车驻车锁止结构 |
CN207311726U (zh) * | 2017-09-05 | 2018-05-04 | 何武 | 一种具有卡钩的新型折叠电动滑板车 |
CN208306841U (zh) * | 2017-12-31 | 2019-01-01 | 浙江名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滑板车上的左右转向复位结构 |
US10238952B2 (en) * | 2017-02-15 | 2019-03-26 | Roll, Inc. | Roller board with one or more user-maneuverable trucks and north-seeking return mechanism |
-
2019
- 2019-03-29 CN CN201910250825.1A patent/CN1117467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65146A (en) * | 1976-09-28 | 1977-12-27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Cambering device for cambering vehicle |
US20040050603A1 (en) * | 2000-02-23 | 2004-03-18 | Jaeger Eduard A. |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vehicle power source |
TW441392U (en) * | 2000-05-10 | 2001-06-16 | Great Cosmos Entpr Co Ltd | Two-wheel type rear wheel set structure for scooter |
DE20014291U1 (de) * | 2000-08-18 | 2000-12-21 | Chi, Yi-Chen, Hou-Li, Taichung | Roller |
CN2444864Y (zh) * | 2000-09-21 | 2001-08-29 | 胡望远 | 脚踏车 |
CN2452876Y (zh) * | 2000-11-28 | 2001-10-10 | 林思瑜 | 滑板车转向机构 |
CN201808638U (zh) * | 2010-07-20 | 2011-04-27 | 陈旺川 | 具有煞车装置的滑板车 |
CN103895771A (zh) * | 2012-12-31 | 2014-07-02 | 刘玲玲 | 一种可侧倾前驱电动三轮车 |
CN204110252U (zh) * | 2014-09-25 | 2015-01-21 | 东莞市泓美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倾斜转向滑板车 |
CN106218789A (zh) * | 2016-08-22 | 2016-12-14 | 无锡鼎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滑板车 |
CN206231528U (zh) * | 2016-10-13 | 2017-06-09 | 深圳易马达科技有限公司 | 滑板车 |
CN106467156A (zh) * | 2016-11-19 | 2017-03-01 | 常州摩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滑板车及其制动方法 |
US10238952B2 (en) * | 2017-02-15 | 2019-03-26 | Roll, Inc. | Roller board with one or more user-maneuverable trucks and north-seeking return mechanism |
CN206766232U (zh) * | 2017-05-27 | 2017-12-19 | 浙江艾沃克科技有限公司 | 双后轮联动滑板车 |
CN107097880A (zh) * | 2017-06-13 | 2017-08-29 | 浙江逗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滑板车 |
CN107512348A (zh) * | 2017-07-27 | 2017-12-26 |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平衡车 |
CN207311726U (zh) * | 2017-09-05 | 2018-05-04 | 何武 | 一种具有卡钩的新型折叠电动滑板车 |
CN207208339U (zh) * | 2017-09-23 | 2018-04-10 | 郑菊连 | 一种双前轮电动车、摩托车驻车锁止结构 |
CN208306841U (zh) * | 2017-12-31 | 2019-01-01 | 浙江名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滑板车上的左右转向复位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46701B (zh) | 2022-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062808B1 (en) | Vehicle with two parallel wheels | |
KR101943180B1 (ko) | 주행기구 및 그 주행기구가 장착되는 전기차와 장난감 | |
US10913503B2 (en) | Bike having automatic landing wheel apparatus | |
US7882914B2 (en) | Operator platform isolation system | |
JP4694508B2 (ja) | マルチトラック・カーブ傾斜乗り物と乗り物を傾斜させる方法 | |
US8336660B2 (en) | Snowmobile | |
EP2030814B1 (en) | Anti-tilt apparatus and frame structure of tilting vehicle using the same | |
WO2013128437A1 (en) | Urban vehicle | |
KR101470948B1 (ko) | 이륜차용 보조바퀴장치 | |
CN111746701B (zh) | 滑板车 | |
EP2008699B1 (en) | Automobile toy | |
JP6431626B1 (ja) | キャスター | |
CN103189271A (zh) | 雪地机动车悬架负载调节机构 | |
JP2005082044A5 (zh) | ||
US6419547B1 (en) | Tilt and turn undercarriage apparatus | |
CN109987184B (zh) | 滑板车 | |
EP1973395B1 (en) | Operator platform isolation system | |
KR101895466B1 (ko) | 보호자가 탑승할 수 있는 전동 탑승 장치 | |
KR102139173B1 (ko) | 양 방향 잠금 및 해제를 이용한 이륜차 안전 보조장치 | |
JP2004135811A (ja) | 電動車椅子 | |
CN117416451B (zh) | 翻转锁定机构、翻斗机构及童车 | |
CN210302387U (zh) | 电动滑板车 | |
JP2012046119A (ja) | 電動台車のサイドガード | |
KR101267962B1 (ko) | 스케이트 보드 | |
CN118082943A (zh) | 一种多功能工具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