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6467A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6467A
CN111746467A CN202010174902.2A CN202010174902A CN111746467A CN 111746467 A CN111746467 A CN 111746467A CN 202010174902 A CN202010174902 A CN 202010174902A CN 111746467 A CN111746467 A CN 1117464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antifogging layer
unit
window member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49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岛匡贵
田口龙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46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646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23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including defroster or demisting means
    • B60S1/026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including defroster or demisting means using electrical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车辆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的车窗部件;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车室、并透过所述车窗部件检测所述车辆的周边环境的检测部;设置于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而减少在所述车窗部件上产生的结雾的防雾层;获取与所述防雾层的状态相关的状态信息的获取部;对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以及基于由所述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状态信息而控制所述加热部的控制部。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备光学性检测车辆的外界(周边环境)的检测装置(摄像机)并基于由该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外界的信息来辅助驾驶的车辆受到关注。检测装置一般设置于挡风玻璃(车窗部件)的内侧(车室),透过挡风玻璃检测车辆的外界。在这样的车辆中,若产生挡风玻璃的结雾(结露、霜、冻结等),则会导致检测装置对外界的检测精度的降低、检测错误。
因此,为了减少挡风玻璃的结雾的产生,在日本特开2018-122634公报中提出了在挡风玻璃上设置防雾层(防雾膜、防雾涂层)的技术。日本特开2018-122634公报公开了如下内容:在检测装置的检测区域(视野)设置防雾层,并且在检测装置的检测区域外设置比防雾层更容易结露的结露部。根据日本特开2018-122634公报所公开的技术,通过使基于结露部的结露比基于防雾层的吸湿优先,能够使成为挡风玻璃的结雾的原因的水分在结露部集中而减少由防雾层吸收的水分量。
但是,在日本特开2018-122634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中,由于水分停留在没有设置防雾层的区域、即结露部上,因此存在这些水分在车辆的行驶中滴落的可能性,作为减少挡风玻璃的结雾的产生的技术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有利于减少车窗部件的结雾的产生、除去车窗部件的结雾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具有:车窗部件,其形成车辆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检测部,其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车室,经由所述车窗部件检测所述车辆的周边环境;防雾层,其设置于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减少在所述车窗部件上产生的结雾;获取部,其获取与所述防雾层的状态相关的状态信息;加热部,其对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进行加热;以及控制部,其基于由所述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状态信息,控制所述加热部。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或其他方面,通过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而变得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车辆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车辆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是用于说明设置于图1和图2所示的车辆的光学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设置于图1和图2所示的车辆的光学装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并非对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进行限定,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组合未必全部都是发明所必须的。也可以对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多个特征中的两个以上的特征任意地进行组合。另外,对相同或者同样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及图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车辆1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表示车辆1的侧视图,图2表示车辆1的主视图。车辆1例如是四门的轿车型的四轮汽车。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轿车型以外的四轮汽车、其他种类的车辆。此外,在各图中,坐标轴X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坐标轴Y表示车辆1的车宽方向,坐标轴Z表示车辆1的上下方向(铅垂方向)。
如图1所示,车辆1大致分为前部1a、中部1b以及后部1c。在前部1a收纳有例如发动机、变速器等驱动单元、进行车室的空气调节的空气调节部3。前部1a具备前罩4作为覆盖内部的收容空间的外装(外表面)。在前罩4与挡风玻璃5之间的前围上设置有刮水器的基部或通风器的吸气口。在车辆1的前部1a,在前罩4的下方设置有前保险杠6作为用于缓和并吸收碰撞的冲击的缓冲部。中部1b构成车室(客室)。后部1c例如构成后备箱。
挡风玻璃5是设置在前罩4的上方并形成车辆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的车窗部件。挡风玻璃5作为与外部的隔壁发挥功能,并且为了确保驾驶员(用户)的视野而由对来自外部的冲击、风雨具有优异的耐久性的透光性材料、例如玻璃、树脂等构成。
空气调节部3能够应用本领域中公知的任何技术。空气调节部3例如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形成制冷剂的流路的管、设置于该管的各种阀等。另外,空气调节部3包括产生规定的气流的鼓风机风扇、驱动鼓风机风扇的风扇电动机、加热用于进行空气调节的气体的加热器芯等。
空气调节部3包括除霜管道31和空调管道(未图示)作为向车室内供给用于进行空气调节的气体的供给口。除霜管道31主要用于挡风玻璃5上的结雾的除去、降低(抑制)挡风玻璃5上产生的结雾(防雾)。除霜管道31例如设置在仪表板的上表面的挡风玻璃5的附近,对挡风玻璃5送出或吹送用于进行空气调节的气体,以便形成沿着挡风玻璃5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气流。空调管道主要用于车室内的空气调节(温度调整)。空调管道例如设置于仪表板的前表面等,向驾驶员或其周边送出或吹送用于进行空气调节的气体。
如图2所示,在挡风玻璃5的车室侧的面设置有减少在挡风玻璃5上产生的结雾的防雾层8。防雾层8由具有吸收车室内的水分(特别是存在于挡风玻璃5附近的水分)的吸湿性的透光性材料构成。防雾层8可以通过将防雾膜粘贴于挡风玻璃5而构成,也可以通过将具有上述特性的材料涂覆于挡风玻璃5而构成。
如图2所示,车辆1具有设置于车辆1的车室的光学装置7。参照图3和图4,对光学装置7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图3是表示光学装置7的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光学装置7的结构的侧视剖视图。光学装置7包括检测部71、固定部件72和加热部73。
检测部71设置于车辆1的车室,作为透过防雾层8以及挡风玻璃5检测车辆1的外界(周边环境)的外界检测装置发挥功能。检测部71例如包括透过防雾层8以及挡风玻璃5对车辆1的前方进行拍摄而获取图像的摄像机。
固定部件72是通过粘接剂等安装于挡风玻璃5的车室侧的面,并用于相对于车辆1固定检测部71以及加热部73的托架。如图4所示,固定部件72以接近挡风玻璃5的车室侧的面配置检测部71的方式固定检测部71。另外,如图4所示,固定部件72包括在防雾层8的铅垂方向下侧与防雾层8重叠(overlap)的部分72A,以夹着该部分72A在防雾层8的相反侧配置加热部73的方式固定加热部73。另外,防雾层8至少在挡风玻璃5的车室侧的面设置于与检测部71的视野(检测部71对外界的检测区域)重叠(overlap)的区域。由此,能够减少在与检测部71的视野对应的挡风玻璃5的区域产生的结雾,能够确保检测部71的视野。另外,如图3所示,也可以在固定部件72上与检测部71的位置相应地形成有杂散光防止结构72B,该杂散光防止结构72B用于防止杂散光入射到检测部71(由检测部71检测到杂散光)。
加热部73例如由含有电热线和对电热线通电而产生热的加热器驱动器等的加热器构成,经由固定部件72的部分72A对挡风玻璃5和防雾层8进行加热。这样,通过加热部73对挡风玻璃5以及防雾层8进行加热,能够除去挡风玻璃5的结雾,或者减少在挡风玻璃5上产生的结雾。
控制部9是包括CPU、存储器等的ECU(电子控制单元),按照规定的程序总括地控制车辆1的各部。此外,控制部9也可以使用PLD(可编程逻辑器件)、ASIC(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等。控制部9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中的任意一个来实现。
在此,如图4所示,在固定部件72的部分72A与挡风玻璃5的车室侧的面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换言之,在固定部件72与挡风玻璃5的车室侧的面之间所规定的空间SP不是严格的密闭空间,而是与车室连通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SP中,气体容易停滞,因此即使设置防雾层8,根据车辆1的环境(温度以及湿度),有时也会在挡风玻璃5、具体而言与检测部71的视野对应的挡风玻璃5的区域产生结雾。另外,防雾层8有时会吸收大量的水分(即,超过吸收极限),其吸湿性降低。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取与防雾层8的状态相关的状态信息,并基于该状态信息控制由加热部73进行的挡风玻璃5以及防雾层8的加热。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在车辆1设置有获取与防雾层8的状态相关的状态信息的获取部10。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取部10包括传感器101和预测部102。传感器101包括设置在防雾层8或防雾层8的附近的温度计、湿度计,作为与防雾层8的状态相关的状态信息,测量防雾层8的湿度或者温度中的至少一方来获取表示防雾层8的湿度或者温度中的至少一方的信息。预测部102包括CPU、存储器等,根据由传感器101获取的表示防雾层8的湿度或者温度中的至少一方的信息,参照表示防雾层8的湿度或者温度中的至少一方与防雾层8上产生的结雾的程度之间的关系的表格等,来预测防雾层8是否起雾。并且,在通过预测部102预测到挡风玻璃5起雾的情况下,控制部9以使加热部73对挡风玻璃5(的车室侧的面)进行加热的方式控制加热部73。这样,在预测到挡风玻璃5起雾时,通过对挡风玻璃5进行加热,能够有效地降低(防止)设置于挡风玻璃5的防雾层8产生结雾,能够确保检测部71的视野而维持检测部71对外界的检测性能。另外,通过基于防雾层8的状态控制由加热部73进行的挡风玻璃5以及防雾层8的加热,能够进行与防雾层8的状态相应的加热,能够防止加热部73的过度使用,降低对检测部71的热影响。
另外,与防雾层8的状态相关的状态信息并不限于表示防雾层8的湿度或温度中的至少一方的信息,只要是能够预测防雾层8是否起雾的信息即可。进一步,与防雾层8的状态相关的状态信息也可以是表示防雾层8是否起雾的信息。在该情况下,获取部10(预测部102)例如根据由检测部71获取的图像、即透过防雾层8以及挡风玻璃5拍摄车辆1的前方而获取的图像来判定防雾层8是否起雾。该判定使用模式匹配法。具体而言,在防雾层8未起雾的情况下,将通过检测部71透过防雾层8以及挡风玻璃5对车辆1的前方进行拍摄而预先获取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对该基准图像与当前的图像(例如,在车辆1的行驶中等由检测部71获取的图像)进行比较,从而判定防雾层8是否起雾。并且,在获取部10判定为防雾层8起雾的情况下,控制部9以使加热部73对挡风玻璃5(的车室侧的面)进行加热的方式控制加热部73。这样,在防雾层8起雾时,通过对挡风玻璃5进行加热,能够有效地除去防雾层8的结雾,能够确保检测部71的视野而维持检测部71对外界的检测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防雾层8在车辆1的上下方向(铅垂方向)上设置于比加热部73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在空间SP中,在被加热部73加热的(变暖的)空气上升的过程中,利用该空气对防雾层8进行加热。由此,被防雾层8吸收的水分被除去(蒸发),能够使防雾层8的吸湿性恢复。
另外,如图4所示,加热部73在车辆1的上下方向(铅垂方向)上,比检测部71靠下方,且如上述那样,夹着固定部件72的与防雾层8对置的部分72A而配置于防雾层8的相反侧。换言之,加热部73配置为避开检测部71的视野。因此,加热部73能够不妨碍检测部71的视野地对挡风玻璃5以及防雾层8进行加热。
另外,加热部73可以在沿着挡风玻璃5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气流AR(参照图4)的方向上配置于除霜管道31与防雾层8之间。如上述那样,除霜管道31对挡风玻璃5送出或吹送用于进行空气调节的气体,以便形成沿着挡风玻璃5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气流AR。因此,从除霜管道31供给的气体在到达防雾层8之前被由加热部73加热的固定部件72加热,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加热挡风玻璃5和防雾层8,有利于抑制防雾层8的结雾的产生、或者除去防雾层8的结雾。
<实施方式的总结>
1.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车辆(例如,1)的特征在于,具有:
车窗部件(例如,5),其形成车辆的外表面的一部分;
检测部(例如,71),其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车室,透过所述车窗部件检测所述车辆的周边环境;
防雾层(例如,8),其设置于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减少在所述车窗部件上产生的结雾;
获取部(例如,10),其获取与所述防雾层的状态相关的状态信息;
加热部(例如,73),其对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进行加热;以及
控制部(例如,9),其基于由所述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状态信息,控制所述加热部。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防止)在防雾层产生结雾、有效地除去防雾层的结雾,能够确保检测部的视野而维持检测部对车辆的周边环境(外界)的检测性能。另外,能够进行与防雾层的状态相应的加热,能够防止加热部的过度使用,降低对检测部的热影响。
2.在上述的车辆(例如,1)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雾层(例如,8)在所述车窗部件(例如,5)的所述车室侧的面上设置于与所述检测部(例如,71)对所述周边环境的检测区域重叠的区域。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在与检测部对周边环境的检测区域对应的防雾层的区域产生的结雾,能够确保检测部对周边环境的检测区域。
3.在上述的车辆(例如,1)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信息包含表示所述防雾层(例如,8)是否起雾的信息,
在所述状态信息包含表示所述防雾层起雾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例如,9)以使所述加热部(例如,73)对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进行加热的方式控制所述加热部。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有效地除去防雾层的起雾,能够维持检测部对周边环境的检测性能。
4.在上述的车辆(例如,1)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信息包含表示所述防雾层(例如,8)的湿度或温度中的至少一方的信息,
所述获取部(例如,10)包括预测部(例如,102),所述预测部根据所述信息来预测所述防雾层是否起雾,
在通过所述预测部预测为所述防雾层起雾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例如,9)以使所述加热部(例如,73)对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进行加热的方式控制所述加热部。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根据防雾层的湿度或者温度中的至少一方有效地除去防雾层的起雾,能够维持检测部对周边环境的检测性能。
5.在上述的车辆(例如,1)中,
所述获取部(例如,10)包括测量所述防雾层(例如,8)的湿度或温度中的至少一方的传感器(例如,101)。
6.在上述的车辆(例如,1)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例如,71)包括摄像机,所述摄像机透过所述车窗部件(例如,5)对所述车辆的前方进行拍摄而获取图像,
所述获取部(例如,10)获取由所述摄像机获取的所述图像作为所述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图像判定所述防雾层是否起雾,
在所述获取部判定为所述防雾层起雾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例如,9)以使所述加热部(例如,73)对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进行加热的方式控制所述加热部。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根据由摄像机获取的图像有效地除去防雾层的结雾,能够维持检测部对周边环境的检测性能。
7.在上述的车辆(例如,1)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雾层(例如,8)在铅垂方向上设置于比所述加热部(例如,73)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被加热部73加热的(变暖的)空气上升的过程中,防雾层被该空气加热,被防雾层吸收的水分被除去(蒸发),能够使防雾层的吸湿性恢复。
8.在上述的车辆(例如,1)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还具有固定部件(例如,72),所述固定部件安装在所述车窗部件(例如,5)的所述车室侧的面上,对所述检测部(例如,71)和所述加热部(例如73)进行固定,
所述固定部件包含在所述防雾层(例如,8)的铅垂方向下侧与所述防雾层重叠的部分(例如,72A),
所述加热部夹着所述部分配置于所述防雾层的相反侧。
根据该实施方式,加热部能够不妨碍检测部对周边环境的检测区域地对车窗部件以及防雾层进行加热。
9.在上述的车辆(例如,1)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还具有进行所述车室的空气调节的空气调节部(例如,3),
所述空气调节部包括供给口(例如,31),所述供给口向所述车室供给用于进行所述空气调节的气体,以便形成沿着所述车窗部件(例如,5)的气流(例如,AR),
所述加热部(例如,73)在所述气流的方向上配置于所述供给口与所述防雾层(例如,8)之间。
根据该实施方式,从供给口供给的气体在到达防雾层之前被加热部加热,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对车窗部件以及防雾层进行加热,有利于抑制防雾层的结雾的产生、除去防雾层的结雾。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变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车窗部件,以挡风玻璃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车窗部件也可以是后窗、侧窗。

Claims (9)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车窗部件,其形成车辆的外表面的一部分;
检测部,其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车室,透过所述车窗部件检测所述车辆的周边环境;
防雾层,其设置于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减少在所述车窗部件上产生的结雾;
获取部,其获取与所述防雾层的状态相关的状态信息;
加热部,其对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进行加热;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由所述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状态信息,控制所述加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雾层在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上设置于与所述检测部对所述周边环境的检测区域重叠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信息包含表示所述防雾层是否起雾的信息,
在所述状态信息包含表示所述防雾层起雾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加热部对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进行加热的方式控制所述加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信息包含表示所述防雾层的湿度或温度中的至少一方的信息,
所述获取部包括预测部,所述预测部根据所述信息来预测所述防雾层是否起雾,
在通过所述预测部预测为所述防雾层起雾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加热部对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进行加热的方式控制所述加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部包括测量所述防雾层的湿度或者温度中的至少一方的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包括摄像机,所述摄像机透过所述车窗部件对所述车辆的前方进行拍摄而获取图像,
所述获取部获取由所述摄像机获取的所述图像作为所述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图像判定所述防雾层是否起雾,
在所述获取部判定为所述防雾层起雾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加热部对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进行加热的方式控制所述加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雾层在铅垂方向上设置于比所述加热部靠上方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还具有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安装在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上,并对所述检测部以及所述加热部进行固定,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在所述防雾层的铅垂方向下侧与所述防雾层重叠的部分,
所述加热部夹着所述部分配置于所述防雾层的相反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还具有进行所述车室的空气调节的空气调节部,
所述空气调节部包括供给口,所述供给口向所述车室供给用于进行所述空气调节的气体,以便形成沿着所述车窗部件的气流,
所述加热部在所述气流的方向上配置于所述供给口与所述防雾层之间。
CN202010174902.2A 2019-03-28 2020-03-13 车辆 Withdrawn CN1117464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4003A JP7112364B2 (ja) 2019-03-28 2019-03-28 車両
JP2019-064003 2019-03-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6467A true CN111746467A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72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4902.2A Withdrawn CN111746467A (zh) 2019-03-28 2020-03-13 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12364B2 (zh)
CN (1) CN11174646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9177B2 (ja) 2020-06-12 2024-03-13 株式会社Subaru 車載カメラ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2329A (ja) * 2002-09-18 2004-04-08 Toyota Motor Corp 撮像システム
JP2014101004A (ja) * 2012-11-20 2014-06-05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センサ搭載構造及びシステム連携方法
JP2017206098A (ja) * 2016-05-18 2017-1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撮影装置
JP2017214059A (ja) * 2016-05-27 2017-12-07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
JP2018118529A (ja) * 2017-01-23 2018-08-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2377B2 (ja) 2012-09-21 2016-08-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動車両用空調装置
US9395538B2 (en) 2014-09-26 2016-07-19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Vehicle imager assembly with localized window defogging
JP6610624B2 (ja) 2017-07-28 2019-11-2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防曇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2329A (ja) * 2002-09-18 2004-04-08 Toyota Motor Corp 撮像システム
JP2014101004A (ja) * 2012-11-20 2014-06-05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センサ搭載構造及びシステム連携方法
JP2017206098A (ja) * 2016-05-18 2017-1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撮影装置
JP2017214059A (ja) * 2016-05-27 2017-12-07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
JP2018118529A (ja) * 2017-01-23 2018-08-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63902A (ja) 2020-10-08
JP7112364B2 (ja) 2022-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87047B1 (ko) 유리 온도 검출 시스템, 윈도우 포그 검출 시스템, 차량용공기 조절 시스템, 및 윈도우 포그 검출 방법
US8701427B2 (en) Fog detection error protection for window fog control
JP6642706B2 (ja) 空気吹出装置
US20140026600A1 (en) Hvac system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11577695B2 (en) Movable body
US20200198548A1 (en) Movable body
JP2003326936A (ja) 車両用防曇装置
US20040040321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preventing misting of the windscreen of a vehicle
US11491954B2 (en) Movable body
CN111746467A (zh) 车辆
CN111791834B (zh) 汽车及其除雾方法和装置
JP445792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2116276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5045627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5017915B2 (ja) 車両用電池温度制御装置
CN111717162B (zh) 移动体
CN111717161B (zh) 移动体
JP6844603B2 (ja) 交通移動体及び自動車
JP2005007963A (ja) デフロスタ装置
KR20220154342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US20240067130A1 (en) Vehicle
KR20070114903A (ko) 차량 유리의 성애제거 방법
JP2005335526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7021891A (zh) 一种车用智能除雾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15139985A (zh) 防雾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