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5777A - 混凝土预制桩模具、模具组及制法 - Google Patents
混凝土预制桩模具、模具组及制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45777A CN111745777A CN201910241407.6A CN201910241407A CN111745777A CN 111745777 A CN111745777 A CN 111745777A CN 201910241407 A CN201910241407 A CN 201910241407A CN 111745777 A CN111745777 A CN 1117457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ld
- pump
- die
- interface
- concre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40—Moulds; Cores; Mandrel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moulding material
- B28B7/42—Moulds; Cores; Mandrel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moulding material for heating or cooling, e.g. steam jackets, by means of treating agents acting directly on the moulding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00—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00—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 B28B1/29—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profiling or strickling the material in open moulds or on moulding surfa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reating or working the shaped or preshaped articles
- B28B11/24—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reating or working the shaped or preshaped articles for curing, setting or hardening
- B28B11/245—Curing concrete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3/00—Feeding the unshaped material to mould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Discharg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such moulds or apparatus
- B28B13/02—Feeding the unshaped material to mould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 B28B13/021—Feeding the unshaped material to mould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by fluid pressure acting directly on the material, e.g. using vacuum, air press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24—Unitary mould structures with a plurality of moulding spaces, e.g. moulds divided into multiple moulding spaces by integratable partitions, mould part structures providing a number of moulding spaces in mutual co-operation
- B28B7/241—Detachable assemblies of mould parts providing only in mutual co-operation a number of complete moulding sp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Devices For Post-Treatments, Processing, Supply, Discharge, And Other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混凝土预制桩模具、模具组及制法。模具的底模及盖板配置有合模组件来合模形成模腔,盖板顶部设置若干泵料口,通过接口件来连接外部泵送设备泵管向模腔内泵送流动性混凝土物料。将两个或多个模具并列设置,相邻两个模腔共用一个底模侧壁,每个模具单独配置盖板,或者至少部分相邻的模具共用盖板即可得到模具组。制作混凝土预制桩时,通过接口件将泵送设备的泵管连接至模具或模具组中相应泵料口,通过泵送设备向模腔内泵送流动性混凝土物料至模腔内满料,撤除泵管并处理泵料口处残留的混凝土物料,静置养护至模腔中混凝土物料凝固成型,即可得到混凝土预制桩。通过这样制桩,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混凝土预制桩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桩模具、模具组及制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混凝土预制桩生产中,通常采用布料或泵料方式进行加料。前者是通过人工或布料机械将混凝土直接浇筑在已装笼的模具内,再依次经过振捣、抹平、覆模、养护后,脱模得到成品;其工序较多,效率不高。后者是在已装笼及合模的模具内插入泵管,然后启动泵送设备来往模腔内泵送混凝土物料,满料后原地留振,并在振动的同时逐步拔管,再经过养护后,脱模得到成品;泵料式作业效率较高,其通常将泵管沿模具端部泵料口插入,要求沉管、振动、拔管的速度与混凝土泵送量严格匹配,控制不好可能影响产品桩体密实度及桩面平整度,且泵管拔离泵料口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桩体端部出现缺口或凸起,桩的端面不平不利于接桩,进一步处理桩面则可能损伤桩体,这将对产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泵料式制桩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桩模具或模具组,以提高泵料式制桩的产品质量。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模具或模具组的混凝土预制桩制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凝土预制桩模具,包括底模及盖板,所述底模及盖板配置有合模组件来合模形成模腔,所述盖板顶部设置若干泵料口,其中每个所述泵料口通过匹配相应的接口件来连接外部泵送设备的泵管,以便向所述模腔内泵送流动性混凝土物料。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模具组,包括至少两个上述模具,各个所述模具并列设置,相邻两个模腔共用一个所述底模的侧壁,每个所述模具单独配置一个所述盖板,或者至少部分相邻的所述模具共用一个所述盖板。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利用上述模具或模具组的混凝土预制桩的方法,包括:
通过接口件将泵送设备的泵管连接至上述模具或模具组中相应的泵料口;
通过泵送设备向模腔内泵送流动性混凝土物料至模腔内满料为止;
撤除泵管并处理泵料口处残留的混凝土物料;
静置养护至模腔中混凝土物料凝固成型,得到混凝土预制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将泵料口设置于模具顶部,通过接口件连接泵管来直接泵送流动性混凝土物料,便于将混凝土物料充满整个模腔,仅通过控制好混凝土用量即可使桩体具有较好的密实度及平整度,桩体端面较为平整,且泵管撤除后泵料口处不会形成砼体缺失,残留的少量混凝土也很容易处理,有助于保证产品外观良好,提高混凝土预制桩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口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口件插入泵料口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模螺栓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组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顶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设有顶模板的模具组的俯视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制作的竹节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顶模板,11、接口件,111、上卡接半块,112、下卡接半管,12、泵料口,B、顶模板内壁;
2、侧模板,3、底模板,4、模腔;
5、蒸汽通道,6、保温材料层;
7、模具组,71、合模螺栓组件;
8、混凝土预制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各个示例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发明实施例。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量词“多”为3或3以上,“以上”、“以下”、“以内”、“达到”包括本数,“超过”不包括本数,以下不再单独指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桩模具的结构。该模具整体成长条状,其由底模、盖板等部分构成,其中底模及盖板的内腔形状与混凝土预制桩的桩形相适配,使得两者合模后形成模腔4。容易理解的是,为便于分模/合模,模腔4应设置脱模角及分模/合模面,具体根据桩体的形状确定即可。同时,相应地在底模及盖板上分别设置分模/合模部,两者的分模/合模部配置合模组件,通过这些合模组件将两者合模后,形成装载钢筋笼及填充混凝土物料的模腔。
本实施例中,泵料口设置于盖板顶部,其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具体根据桩体规格确定。其中每个泵料口匹配相应的接口件11,由此可以连接外部泵送设备的泵管,以便向模腔内泵送流动性混凝土物料。这些流动性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坍落度,可以在混凝土泵的推动下沿输送管道进行运输和浇注,并易于捣实、成型,因此可以方便地通过外部泵送设备来往模具中泵送混凝土物料。关于流动性混凝土的进一步说明请参见有关文献,如http://www.doc88.com/p-9068632338892.html,此处不再赘述。
生产时,通过接口件11将模具顶部的泵料口与泵管连接到位后,就可以直接泵送流动性混凝土物料。由于这些混凝土物料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可以很容易地充满整个模腔,只要简单地控制好混凝土用量就可使桩体具有较好的密实度及平整度,桩体端面较为平整,便于接桩。泵管撤除时,这些流动性混凝土物料将填充泵管原来位置,由此泵料口处不会出现砼体缺失,残留的混凝土物料也较少,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抹平等处理。这种泵料方式有助于保证产品外观良好,提高混凝土预制桩产品的质量。此外,泵料作业时无需如现有技术一样严格控制沉管、振动、拔管过程,操作起来也较为简便。
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具可以通过顶部的泵料口来泵送流动性混凝土物料,能够方便地成型多种形状桩体。不失一般性,下面以方桩为例来对模具的具体结构进一步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的模具用于成型方桩,既可以是等截面方桩,也可以是变截面方桩,其中制作变截面方桩时可以通过在模具内腔壁面设置凹槽或凸起,也可以通过在模具内腔壁面加装垫块来实现变截面成型。这种方桩模具的底模成开口方槽结构,由侧模板2和底模板3等部分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盖板大致为平板式结构,由顶模板1等部分构成。为方便合模,顶模板1和侧模板2的配合部分相应设置合模部,当顶模板1的合模部置于侧模板2的合模部上时,可以进一步通过相应的合模组件(如合模螺栓等)进行合模。以下对该模具进一步进行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模具设置有顶模板1、侧模板2和底模板3,其中顶模板1、底模板3分别与侧模板2固定连接以形成模腔4,顶模板1上设有用于向模腔4内泵送混凝土的泵料口,泵料口位置配置有接口件11,接口件11的一端内置于泵料口内,并与顶模板1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使得可以方便地从泵料口处伸入工具来清理撤管后的残留混凝土。此处,接口件11的内置端面一般与顶模板内壁B平齐(即为图1中的B所示位置),这样不会影响泵料口处的桩体形状。
具体地,接口件11为柱状中空结构,以实现接口件11与泵管及模腔连通,因而可以将混凝土物料输送至泵料口12,进而充满整个模腔4。作为管件,接口件11与顶模板1连接的一端可以直接插入泵料口12内并与顶模板1卡接或螺接,而另一端则通过锁紧部件与外界的泵管连接,在将接口件11与顶模板1上泵料口固定及与泵管的端头部分可靠对接后,就可以启动泵送设备向模腔4内泵送混凝土。
为实现接口件11的可拆卸安装,具体可以将接口件11内置于顶模板1的一端与顶模板1卡接或螺接,方便地实现接口件11与模具的连接,也不会影响模具的整体结构,此外也可选用其它能够方便拆卸接口件11的连接方式。接口件11与泵管连接的锁紧部件可以是抱箍、卡接块等,方便紧固和拆卸,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紧固结构。由于接口件11与顶模板1间为可拆卸连接,在拆下全部接口件11或部分接口件11的组件后,接口件11处残留的混凝土能够被及时清理,避免模具内的预制桩在凝固成型后的外壁上产生无用的凸起。
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凝土预制桩模具体积较大,其接口件11也往往较大,且通常会使用重量较大的金属材料(比如不锈钢材料)制作,若将整个金属接口件11拆卸起来比较费力。为了方便拆卸接口件11,可以设置接口件11为分体结构,这样拆卸起来相对轻松。
如图2所示,为接口件11的主视图。接口件11包括两部分结构,下半部分为连接泵料口的接口主体部112,上半部分为用于连接接口主体部和泵管端头部的接口锁紧部111。其中,下半部分的接口主体部112可以为管件,其与顶模板1上泵料口12连接的一端可以设置为卡接部或螺接部,其另一端可以设置为T形部来与泵管连接;上半部分的接口锁紧部111可以为与外部泵管连接的抱箍,也可以是与外部泵管卡接的卡接块。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接口主体部112为中空管件,其上端两侧具有突出的外翻边,使得接口主体部整体成T形结构。相应地,泵管的端头部也可以设置为T形结构(图未示出泵管)。它们互相对置并相互贴合,其中接口件11的接口主体部为T形正置,泵管的端头部为T形倒置,这样便于通过抱箍或卡结块将接口件11的接口主体部和泵管端头部牢固连接为一体。关于抱箍或卡接块的具体结构,可参照现有技术文献自行制作,也可从市场上直接购买相应产品。当然,接口件11的上、下两部分也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其与泵料口及泵管端头的连接方式也可灵活选择,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方便拆卸接口件1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接口锁紧部111和接口主体部112均可以进一步分别设置为分体结构,进一步描述如下。
如图2所示,接口锁紧部111可以设置为抱箍结构,其由两个或多个抱箍分体构成,在将接口主体部112的T形部和泵管端头的T形部对置于抱箍分体之间安装腔后,将这些抱箍分体锁紧就可实现接口件与泵管11的对接。一般地,抱箍分体可以设置锁紧折边,通过在锁紧折边上安装紧固螺钉即能够实现抱箍的对接。
接口主体部112也可进一步设置为分体结构。即接口主体部112为接口组件,该接口组件具体地由纵向对称设置的两部分或纵向并列设置的多个部分构成,各部分间能够独立拆卸。拆卸接口组件时,只需将其两部分或者多部分中的一部分拆掉,而另一部分留置于顶模板1上,由此即可伸入工具对接口件11处残留的混凝土进行清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接口件11拆卸起来较为方便,其接口主体部112为分体管状结构,接口锁紧部111为分体抱箍结构。拆卸时,先拆卸接口锁紧部111中抱箍的一部分,再拆卸接口主体部112的一部分,之后就可在接口件位置伸入工具来进行后续处理,如将接口件11处残留的混凝土全部清除,进而将泵料口12位置的混凝土沿顶模板内壁B抹平。
为了保证包括接口组件的不同部分在在作业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固性,可以将接口组件上相邻两部分之间设置为滑动卡接方式,进一步说明如下。
如图3所示,接口主体部112相邻两部分对应的两个侧壁上,其中一个侧壁上设有卡槽,对应的另一个侧壁上设有条形凸起,该卡槽与凸起相适配,使得二者形成垂直滑动卡接。操作时,将接口主体部112管件的一个半体固定于顶模板1上,然后将主体部112管件的另一个半体沿接口件的轴向方向滑动,就可实现两者的垂直滑动卡接,由此形成一体结构。
类似地,接口锁紧部111也可设置为垂直卡接结构。该接口锁紧部111可以为两个或多个分体卡接块结构,其中每个卡接块具有凹槽来容纳接口主体部112的T形部和泵管端头的T形部。相邻两部分卡接块对应的两个侧壁上,其中一个侧壁上设有条形卡槽,对应的另一个侧壁上设有条形凸起,这样将其中一个卡接块沿接口件的轴向方向滑动,就可以方便地实现卡接块的垂直滑动卡接,最终可将接口主体部与泵管端头牢固地进行对接。
本实施例中,顶模板1、侧模板2和底模板3之间的固定方式较多。其中一种方式是:底模板3和侧模板2焊接,顶模板1和侧模板2通过合模组件固定。该合模组件可以是合模螺栓结构,此时可以在侧模板2合模部增设合模安装块,使得安装合模螺栓时更为方便。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化了的合模组件结构。该合模组件71包括螺杆711、螺杆套714、压簧715及螺母716等部件,其中:螺杆711顶端为螺杆头7111,其设置有操作部(如多边形非圆墩头)来旋进/旋出螺杆,且操作部上方设置导向面以方便装入拆装工具,螺杆7111底端设置外螺纹来与螺母716配合螺接,螺杆711的中部(可以为光杆)自上而下设置螺杆限位环7112及压簧限位环7113,其中螺杆限位环7112的外径大于螺杆套714内径,压簧限位环7113的外径略小于螺杆套714内径而大于压簧715内径,这样可以方便地控制螺杆711的旋入长度及调节压簧弹力;螺母716固定安装于侧模板合模部2.1的螺杆过孔位置,该螺杆过孔具体开设于侧模板合模部2.1上的螺母安装腔上壁;螺杆套714置于顶模板合模部1.1上方的螺杆过孔位置,该处螺杆过孔位置与侧模板合模部2.1上螺杆过孔位置对正;压簧715装于螺杆套714中位于螺杆套714底部,两端分别抵接顶模板合模部1.1及螺杆711上的压簧限位环7113;螺杆7111依次穿过螺杆套714、压簧715及工件(此处为顶模板合模部1.1和侧模板合模部2.1)后与螺母716旋合,由此对顶模板1和侧模板2进行锁紧合模,其螺杆711与螺母716之间不易松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如图4所示,螺杆套714可选配螺杆定位套712,其顶部内径略大于螺杆711内径而小于螺杆限位环7112的外径,螺杆定位套712内腔下方设置有螺杆套7的装配部(内径大于螺杆定位套顶部内径),这样可以将螺杆定位套712倒扣在螺杆套714上。该螺杆定位套712可以是分体结构,两者组装后倒扣在螺杆套714的顶端,此后可以进一步通过螺杆套插销713(图4中仅标识销孔)将两者结合为一体。螺杆套714与螺杆定位套712装好后,一起套装于螺杆711上,可以通过螺杆限位环7112来实现与螺杆711的限位配合。这种螺杆套714+螺杆定位套712的组合结构中,螺杆套714和螺杆定位套712的内径均略大于螺杆限位环7112的内径,螺杆711穿过时,螺杆限位环7112与螺杆套714和螺杆定位套712之间均有较小间隙,由此既可以保证螺杆711正常穿越,也有助于保证螺杆711与螺杆套714的同轴性。这种结构中磨损的主要是螺杆定位套712,其相对于螺杆套714磨损后整体更换的成本更低。
如图4所示,螺杆711的底端设置导向面,以便顺利装入并穿过有关部件的过孔。螺母716进一步配置有螺母套717,螺母716装于螺母套717中,两者之间可以进一步安装螺母插销718(图4中仅标识销孔)来进行限位,这样可以将两者组装为一体。螺母716与螺母套717组装后一起固定于侧模板合模部2.1上的螺母安装腔上壁。特别地,螺母716与螺母套717之间的壁面可以是非圆配合,这样可以限制螺母716的周向转动。这种螺母716+螺母套717组合结构,便于可靠地将螺母716固定于侧模板合模部2.1,可以有效防止螺母716松动及掉落。
以上模具可以根据混凝土预制桩的规格、形状等要素进行一定优化,兹举例进行说明。
例如,根据模具的具体大小,可以选择在顶模板1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泵料口12。当模腔4较大时,优选在顶模板1上设置多个泵料口12,多个泵料口12均匀间隔设置,每个泵料口12上分别安装一个接口件11。在向模腔4内注入混凝土时,可以通过多个泵料口12同时注入物料以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均匀间隔设置的泵料口12能够促使进入模腔4内的混凝土均匀布置,不至于造成模腔4内混凝土的堆积而形成间隔空腔,最终影响混凝土预制桩的成型。
又如,可以在模具的顶模板1、侧模板2和底模板3内部分别设置相互连通的蒸汽通道5,其外壁上分别设有保温材料层(如泡沫板)6。在注入混凝土完毕后,模具可以在原地静置不动来待其凝固成型,而且可以直接通过该模具对混凝土预制桩进行养护,不需要将模具整体搬运至养护池内,有利于降低工艺强度,提高工艺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由上述多个模具构成的模具组7,其基本结构为:各个模具并列设置,相邻两个模腔共用一个底模的侧壁,每个模具单独配置一个盖板,或者至少部分相邻的模具共用一个盖板。在包括多个盖板时,相邻两个盖板的边缘为间隔设置的锯齿形结构,相邻两侧的锯齿形结构相互嵌套。以下结合附图,来对模具组的结构进一步说明。
如图5所示,该模具组7由多个模具并列设置构成,相邻两个模具之间共用一个侧模板2,相邻两个模腔4之间通过合模组件71固定,保证模具组7整体的稳固性。模具组7的设置不仅能够增加模腔4的数量,提高制作工艺效率;同时,相对于多个单独模具而言,共用中间相邻侧模板后因节省了多个侧模板2的制作,由此节省了工艺成本。
模具组7可以包括一个顶模板1或多个顶模板1,每个顶模板1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泵料口12。若设置多个泵料口12时,将它们均匀间隔设置,并在每个泵料口12上配设一个接口件11,这样可以同时通过多个泵料口12向模具组的多个模腔4内注入混凝土,由此提高了作业效率。
本实施例模具组的多个模腔41可以共用一个大型的顶模板1,便于统一布置蒸汽通道及保温材料层等附属部件。但是一个整体的顶模板1体型巨大,移动时相对比较困难,尤其对于模具组7而言,多个模腔4共用一个顶模板1时,在实际作业操作时更会产生较多的不便。为此,对于制作大型桩体而言,多采用分体顶模板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模具组7配合设置多个顶模板1,此时,相邻两个顶模板1并列设置。普通顶模板1通常为矩形块状结构,而其宽度和长度通常分别会大于模腔4的宽度和长度,这样顶模板1的侧边均需要侧模板支撑,由此要求侧模板具有较大厚度,进而导致模具组占用作业空间和面积相对较大。为此,本实施例还对顶模板1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进一步说明如下。
如图6所示,为多个相邻并列设置的顶模板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相邻两个顶模板1的边缘为间隔设置的锯齿形结构,相邻两侧的锯齿形结构相互嵌套,即一侧顶模板1上一侧边缘的锯齿能够插入另一侧顶模板1上相邻边缘锯齿间隙中,由此将两个顶模板1上两个突出边缘部分合并成一个突出边缘,使得两个顶模板用较窄的侧模板就可以实现支撑,这样节省了中间部分侧模板的作业空间和面积,同时又方便每一相对小块的顶模板1移动。
本发明实施例中,顶模板1边缘的锯齿形结构可以设置为方形锯齿或者三角形锯齿。为了便于将顶模板1揭盖移动,可以设置相邻锯齿之间的空隙宽度稍大于锯齿的宽度,通常设置空隙两侧宽度分别大于锯齿结构宽度的5mm-10mm。
如图7所示,为上述模具组7的俯视图,其中相邻两个模腔4共用一个侧模板2,多个相邻模腔4上分别配设有一个顶模板1,相邻顶模板1的边缘均为锯齿形结构,且相邻两个顶模板1的相邻锯齿形边缘分别嵌套进对方的锯齿空隙内,由此形成嵌套结构,这样,较窄的侧模板就可以支撑嵌套的相邻顶模板1,由此节省了侧模板2的作业空间。
上述模具组7中,同样可以参照前述单个模具方式布置蒸汽通道和保温材料层进行养护。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相邻两个模腔4共用侧模板2,这样整个模具组仅需要在周边的侧模板2上设置保温材料层即可,而无需每一侧模板2上都设置保温材料层,这对于节省成本较为有利。
上述的模具或模具组可以用来泵料式制桩,其主要工序是:通过接口件将泵送设备的泵管模具或模具组中相应的泵料口,确保连接可靠;连接到位后,开启泵送设备向模腔内泵送流动性混凝土物料,直至模腔内满料为止;之后撤除泵管,并通过抹平等方式处理泵料口处残留的混凝土物料;然后静置养护,至模腔中的混凝土物料凝固成型得到混凝土预制桩,脱模后最终得到混凝土预制桩成品。以下进一步对混凝土预制桩的制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利用上述模具或模具组7制作混凝土预制桩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泵管通过接口件11向模具的模腔4内泵入混凝土;
泵入完成后,依次撤除泵管和接口件11,将接口件11与顶模板1连接处的混凝土沿顶模板1内壁抹平;静置,待模腔4中的混凝土预制桩凝固成型。
当接口件11为接口组件时,该接口组件由纵向对称设置的两部分或多个部分时,泵入混凝土完成后,依次拆掉泵管和接口组件的一部分,通过该部分将泵料口处的混凝土以及接口组件其它部分内的混凝土去除,将接口组件与顶模板1连接处的混凝土沿顶模板内壁B抹平,之后静置待模腔4中的混凝土预制桩凝固成型。
当模具上同时设有蒸汽养护结构时,静置过程中,可向蒸汽通道5中通入水蒸气,对模具或模具组7中的混凝土预制桩进行养护。当单个模具上未设置蒸汽养护结构时,将混凝土泵送完成后,可将单个模具搬运至蒸汽养护池中进行养护。参见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或模具组制作的混凝土预制桩8的外形示意图,该混凝土预制桩8为一种竹节桩,其外壁面较为光滑,无凸起、凹坑等质量缺陷,产品等级较高。
可以理解的是,在制作该竹节桩时,通过在模腔4的底部和侧壁上间隔铺设垫块或在模腔4内壁上间隔开设凹槽,进而在成形的桩的侧壁上会间隔产生凹凸结构,形成竹节结构。由于竹节位置高于其它桩面部分,若将泵料口12设置于模具上对应的竹节成型部位,则更容易在撤除泵管时将泵料口12位置残留的混凝土物料进行抹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和模具组及制法尤其适用于制作各种混凝土预制桩8。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作其它结构形状的混凝土预制桩构件,此时具体根据产品外形模具型腔即可,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混凝土预制桩模具,包括底模及盖板,所述底模及所述盖板配置有合模组件来合模形成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顶部设置若干泵料口,其中每个所述泵料口通过匹配相应的接口件来连接外部泵送设备的泵管,以便向所述模腔内泵送流动性混凝土物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件配置于所述泵料口位置,且所述接口件与所述盖板顶部之间至少部分形成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接口件的一端内置于所述泵料口并与所述模腔连通,且所述接口件的内置端面与所述盖板的内壁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件为柱状中空结构,其一端插入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盖板的泵料口内并与所述模腔连通,另一端配置有接口锁紧部来用于和所述泵管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件的接口主体部为接口组件,所述接口组件由纵向并列设置的至少两部分构成,且各部分间可独立拆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组件中相邻两部分对应的两个侧壁上,其中一个侧壁上设有条形凹槽,对应的另一个侧壁上设有条形凸起,二者垂直滑动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顶模板,所述底模包括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侧模板和底模板,所述顶模板和所述侧模板的合模部之间通过所述合模组件进行合模,其中:所述顶模板、侧模板和底模板中至少部分设置相互连通的蒸汽通道;和/或,所述顶模板、侧模板和底模板中至少部分设有保温材料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组件包括螺杆、螺杆套、压簧及螺母,其中所述螺杆顶端设置有操作部,底端设置有外螺纹,中部设置有螺杆限位环及压簧限位环,所述螺母及所述螺杆套分别位于于所述顶模板和所述侧模板合模部的两侧,所述压簧装于所述螺杆套中,所述螺杆依次穿过所述螺杆套及所述压簧后与所述螺母旋合。
8.一种模具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模具,各个所述模具并列设置,相邻两个模腔共用一个所述底模的侧壁,每个所述模具单独配置一个所述盖板,或者至少部分相邻的所述模具共用一个所述盖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盖板,相邻两个所述盖板的边缘为间隔设置的锯齿形结构,相邻两侧的锯齿形结构相互嵌套。
10.一种混凝土预制桩制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接口件将泵送设备的泵管连接至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模具或模具组中相应的泵料口;
通过泵送设备向模腔内泵送流动性混凝土物料至模腔内满料;
撤除泵管并处理泵料口处残留的混凝土物料;
静置养护至模腔中混凝土物料凝固成型,得到混凝土预制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41407.6A CN111745777A (zh) | 2019-03-28 | 2019-03-28 | 混凝土预制桩模具、模具组及制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41407.6A CN111745777A (zh) | 2019-03-28 | 2019-03-28 | 混凝土预制桩模具、模具组及制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45777A true CN111745777A (zh) | 2020-10-09 |
Family
ID=72671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41407.6A Withdrawn CN111745777A (zh) | 2019-03-28 | 2019-03-28 | 混凝土预制桩模具、模具组及制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45777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10440A (zh) * | 2021-11-10 | 2022-01-11 | 日照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 一种公路桥梁预制桩混凝土导流凝固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
CN114131731A (zh) * | 2021-12-03 | 2022-03-04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一种钙质砂室内注浆加固装置 |
-
2019
- 2019-03-28 CN CN201910241407.6A patent/CN111745777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10440A (zh) * | 2021-11-10 | 2022-01-11 | 日照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 一种公路桥梁预制桩混凝土导流凝固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
CN113910440B (zh) * | 2021-11-10 | 2022-10-04 | 日照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 一种公路桥梁预制桩混凝土导流凝固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
CN114131731A (zh) * | 2021-12-03 | 2022-03-04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一种钙质砂室内注浆加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45777A (zh) | 混凝土预制桩模具、模具组及制法 | |
CN102581939A (zh) | 内有交叉孔的预制钢筋砼空心模板及其立模成型设备 | |
CN111136777A (zh) | 一种自动成型制砖机 | |
TW202001082A (zh) | 用於環形混凝土模塊的鑄造模具、使用此鑄造模具以製造混凝土模塊的方法以及用於製造由混凝土模塊所組成的浮動式風力渦輪機的浮動式基礎的組裝系統 | |
CN112959496A (zh) | 一种具有高效率施工的混凝土桩施工方法 | |
CN210190081U (zh) | 混凝土预制构件制作用模具和模具组 | |
CN215907389U (zh) | 用于清水混凝土施工的模板结构 | |
CN219543539U (zh) | 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便于脱模的混凝土预制件模具 | |
CN209599541U (zh) | 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件生产过程中防止混凝土漏浆的工具 | |
CN217751940U (zh) | 一种预制件模具组件 | |
CN216810948U (zh) | 一种可实现快速拆除的构造柱模板构造 | |
CN102303351A (zh) | 一种一次性浇注成型的t型梁制梁方法 | |
KR102615967B1 (ko) | 콘크리트 파일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 |
CN212123659U (zh) | 砼板生产设备 | |
CN210910473U (zh) | 一种防侧漏浇筑模板 | |
CN212045278U (zh) | 一种自动成型制砖机 | |
CN217195971U (zh) | 一种用于预制构件边模豁口的堵漏装置 | |
CN113404057A (zh) | 电梯井基坑侧壁垫层整体浇筑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15670413U (zh) | 组合式密肋梁塑料模壳 | |
CN214293635U (zh) | 预制箱梁模具 | |
CN214419115U (zh) | 一种用于制作空心楼板中活动芯肋的模具 | |
CN213137186U (zh) | 分层式构件模具 | |
JP2005066830A (ja) | コンクリート製品製造用型枠 | |
CN220030607U (zh) | 一种混凝土三角块制作模具 | |
CN221677565U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快速脱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9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