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2094A - 洗衣机和加热水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洗衣机和加热水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2094A
CN111742094A CN201880089859.0A CN201880089859A CN111742094A CN 111742094 A CN111742094 A CN 111742094A CN 201880089859 A CN201880089859 A CN 201880089859A CN 111742094 A CN111742094 A CN 111742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hing
heating device
water tank
washing machine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98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42094B (zh
Inventor
土屋法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42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2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420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20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4/00Details of control systems for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34/1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measuring specific parameters
    • D06F34/22Condi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e.g. turbidity
    • D06F34/24Liquid temperatur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3/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 D06F23/04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rotating or oscillating about a vertical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26Casings; Tub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4Heat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3/0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3/52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related to electric heating means, e.g. temperature or volt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洗衣机包括壳体、配设在壳体内的水槽(5)、旋转自如地配设在水槽(5)内的洗涤槽、驱动洗涤槽旋转的马达、以及配设于水槽(5)内并且对洗涤液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19)。加热装置(19)安装于在水槽(5)形成的安装部(20),安装部(20)的与脱水时的洗涤槽的旋转方向(A)大致正交的第1侧面(20a)形成为向洗涤槽的旋转方向侧倾斜。

Description

洗衣机和加热水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热水对衣物等进行洗涤的洗衣机和加热水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洗衣机,提出了一种通过使洗涤液升温而使得容易去除污垢的洗衣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5是现有的洗衣机的剖视图。在图15中具备向水槽63供给水的供水口62、以及将从供水口62到水槽63的供水路径分支成主水路64和旁通路径65的切换阀66。在旁通路径65的中途设有加热器67。
然而,在该结构中,存在将加热后的洗涤液向水槽63供给的流路变得复杂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该问题,如图16所示,考虑在水槽71的底部配设加热器72。
图16是现有的水槽的立体图。在水槽71的底部形成有凹部73,并且以位于凹部73内的方式配设有加热器72。在水槽71底部的外周侧形成有用于将加热器72固定于凹部73内的固定部74。
现有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431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现有的结构中,在水槽71内旋转自如地配设有洗涤槽(未图示),在脱水运转时,洗涤槽向图16中箭头方向旋转,利用该洗涤槽的旋转,而向图16中箭头方向产生洗涤液的流动。
由于固定部74的加热器72的支承部形成于与洗涤液的流动正交的方向上,因此洗涤液与加热器72的支承部碰撞而产生紊流,存在洗涤槽不能良好地旋转而产生振动的问题。或者存在因泡沫的异常产生而导致旋转阻力增大从而发生脱水不良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脱水运转时的振动、泡沫的异常产生的洗衣机。
本发明的洗衣机包括壳体、配设在壳体内的水槽、旋转自如地配设在水槽内的洗涤槽、驱动洗涤槽旋转的驱动装置、以及配设于水槽内并且对洗涤液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安装于在水槽形成的安装部,安装部的与脱水时的洗涤槽的旋转方向大致正交的第1侧面形成为朝向洗涤槽的旋转方向侧倾斜。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脱水运转时的振动、泡沫的异常产生的洗衣机。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背面侧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卸下了门体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洗涤液的循环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水槽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水槽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6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卸下了水槽的加热板的状态的水槽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7-7线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水槽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水槽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0是从下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水槽的立体图。
图11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水槽的立体图。
图12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水槽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13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水槽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水槽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5是现有的洗衣机的剖视图。
图16是现有的洗衣机的水槽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由本实施方式限定。
图1是从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背面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纵剖视图。
壳体1形成为具有前表面、两侧面和背面的口字形,并且在背面侧形成有开口2,由门体3能够开闭地封闭开口2。通过将门体3卸下,能够从开口2看到壳体1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壳体1的背面侧形成有开口2,因此在进行维护时,使壳体1转动至能够经由开口2对壳体1内部进行维护的位置,从而进行壳体1内部的维护。通过将门体3配置于背面,使得在设置洗衣机之后,该门体3不会进入使用者的视野从而不会损害美观。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的背面侧形成有开口2,但也可以在侧面形成该开口2。若在侧面形成开口2,则能够减少进行维护时壳体1的移动量,能够提高检查作业性。
在壳体1的上方安装有上部壳体4。在由壳体1和上部壳体4包围的空间中支承有由阻燃性的合成树脂形成的有底圆筒状的水槽5,在水槽5的中心轴配设有旋转轴6。在水槽5内内置有与旋转轴6连结的洗涤槽7。在洗涤槽7的底部配设有与旋转轴6连结的波轮8。在水槽5的下方配设有作为驱动装置的马达9。旋转轴6与马达9连结,利用马达9驱动洗涤槽7和波轮8旋转。
在水槽5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向洗涤槽7内投入洗涤物的投入口10。投入口10由盖体11开闭自如地封闭。在上部壳体4形成有用于向洗涤槽7内投入洗涤物的外投入口(未图示),外投入口由外盖12开闭自如地封闭。
洗涤槽7具备具有耐腐蚀性的金属制的圆筒状的侧壁7a和由阻燃性的合成树脂制成的底壁7b,其构成为侧壁7a和底壁7b一体地固定,该侧壁7a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不锈钢制成。洗涤槽7在侧壁7a设置有许多个脱水孔13,并且在上部安装有用于减轻脱水振动的环状的流体平衡器14。
在洗涤槽7的侧壁7a的相对的位置设有循环水路罩15,在洗涤槽7的侧面与循环水路罩15之间形成有循环水路(未图示)。通过在洗涤槽7安装一对循环水路罩15,由此相对地形成两条循环水路。为了抑制洗涤槽7旋转时的失衡的发生,优选的是循环水路罩15和循环水路形成为同一形状,但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使形状不同。
在循环水路罩15的与洗涤槽7的上部和中间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排出口16。排出口16也可以仅形成于与洗涤槽7的上部对应的位置和与洗涤槽7的中间部对应的位置中的某一者。
在波轮8的下表面侧一体地形成有叶片8a,当利用马达9使波轮8旋转时,洗涤水在叶片8a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向外周侧推出,而在循环水路中循环,从而将洗涤液从循环水路的排出口16排出并喷洒到洗涤槽7内。
在水槽5的底部以旋转轴6为中心呈大致圆弧状地形成有凹部17,水槽5的底部形成为朝向凹部17逐渐变低地倾斜。在凹部17,在凹部17的一端部形成有排水口18,凹部17的底面形成为朝向排水口18逐渐变低地倾斜。排水口18在凹部17中形成于洗涤槽7脱水时的旋转方向的前端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上方观察洗涤槽7的状态下,洗涤槽7脱水时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即为图11所示的箭头A方向。
在形成于水槽5的底部的凹部17,用于供加热装置19安装的安装部20从凹部17的底部朝向上方一体地鼓出形成。加热装置19是用于对供给到水槽5内的洗涤水进行加热的装置,由加热器构成。
加热装置19的安装部20形成于从水槽5的侧面直到凹部17的范围,从凹部17的底面向上方鼓出形成。安装部20的顶面形成为与水槽5的底面大致相同的高度或者比水槽5的底面稍高的高度。安装部20具有与洗涤槽7的旋转方向即箭头A大致正交的第1侧面20a和与第1侧面20a大致正交的第2侧面20b。第1侧面20a构成为随着从凹部17的底面侧向上方而朝向洗涤槽7的旋转方向侧倾斜。第2侧面20b形成为大致垂直的平面状,在第2侧面20b形成有安装开口部21,该安装开口部21供加热装置19从水槽5的外侧插入(参照图7、图8)。
在加热装置19中,将加热线形成为蜿蜒状,并且将加热线的两端部分固定于具有绝缘隔热功能的安装板22。在安装板22安装有由热敏电阻构成的温度传感器23,利用温度传感器23检测加热装置19的温度。温度传感器23配设于加热线的两端部分的大致中央位置,能够准确地检测加热装置19的温度。在安装板22的外周部分设有密封材料(未图示),安装板22由密封材料液密地安装于安装部20的第2侧面20b的安装开口部21的周缘。
水槽5安装于壳体1,并且在水槽5的外侧,安装部20的安装开口部21位于与能够开闭地封闭壳体1的开口2的门体3相对的位置。若将门体3打开,则安装部20的安装开口部21面对壳体1的开口2,从而能够对安装于安装开口部21的加热装置19进行维护。
在加热装置19的下方位置配设有金属的隔热板24,该隔热板24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不锈钢形成,隔热板24被固定为在其与凹部17的底面之间空开间隙的状态。通过在加热装置19与凹部17的底面之间配设隔热板24,能够抑制加热装置19所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至凹部17,从而能够抑制形成有凹部17的水槽5的底部的热老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热板24为了具有耐腐蚀性而由不锈钢形成,但也可以是其他金属材料,只要是能够抑制加热装置19的热量向水槽5传导并且具有阻燃性或者不燃性的材料,则也可以使用金属以外的材料,例如陶瓷。
在加热装置19的上方位置配设有由金属形成的加热板25,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加热板25由不锈钢形成,加热板25配置在洗涤槽7的底面与加热装置19之间。在加热板25的靠水槽5的中心侧形成有贯通孔25a。贯通孔25a形成于从加热装置19的上方位置偏移的位置,加热装置19构成为由加热板25覆盖的状态。由于加热装置19由加热板25覆盖,并且加热板25配置在洗涤槽7的底面与加热装置19之间,因此能够抑制由加热装置19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至洗涤槽7,从而能够抑制洗涤槽7的底部的热老化。
加热板25由从凹部17的底面向上方竖立设置的多个肋26(参照图8)固定为与加热装置19之间保持间隔。加热板25安装于与水槽5的底面和加热装置19的安装部20的顶面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而且,加热板25被安装为朝向贯通孔25a逐渐变高地倾斜,利用加热板25的倾斜将由加热装置19加热后的洗涤液高效地引导到贯通孔25a。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板25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设定为3度。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在设置时所允许的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设定为2度,加热板25设定为即使在洗衣机倾斜2度地设置的情况下也相对于接地面倾斜。
加热板25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加热板25的位于安装部20的第2侧面20b侧的边25b安装为与安装部20的第2侧面20b抵接或者靠近的状态。加热板25的位于凹部17的外周侧的边25c安装为与凹部17的外周侧侧面抵接或者靠近的状态。加热板25的位于凹部17的中心侧的边25d安装为与凹部17的中心侧侧面抵接或者靠近的状态。在加热板25的位于洗涤槽7的旋转方向侧的边25e与凹部17的侧面之间具有间隔。加热板25的位于凹部17的中心侧侧面与安装部20的第2侧面20b之间的边25f形成为圆弧状,并且在边25f与凹部17的中心侧侧面之间以及边25f与安装部20的第2侧面20b之间具有间隔。
在加热板25中,在温度传感器23的上方位置形成有通孔25g。由于由加热装置19加热后的洗涤液自通孔25g向上方通过,因此加热后的洗涤液不会停留在温度传感器23的周围,从而温度传感器23能够准确地检测洗涤液的温度。
在凹部17的位于加热装置19附近的位置,在隔热板24与凹部17的侧壁之间形成有循环水口32(参照图3、图8、图9)。在循环水口32连接有循环泵27,在循环泵27连接有循环路28的一端(参照图3)。循环路28配设于水槽5的外部,循环路28的另一端与形成于投入口10附近的注水口29连接。利用循环泵27使从循环水口32吸入的水槽5内的洗涤液在循环路28中流动,而从注水口29自上方向洗涤槽7内的洗涤物供给。
注水口29配置于比由洗涤槽7的侧壁7a和循环水路罩15形成的循环水路的排出口16靠上方的位置。由循环泵27产生的洗涤液的循环量设定为比循环水路的洗涤液的循环量大。由此,从注水口29供给的洗涤液的量较多,并且从较高的位置供给,所供给的洗涤液与洗涤槽7内的洗涤物、洗涤液接触而起泡,利用大量的泡沫包裹洗涤物而作用于污垢,从而能够提高清洗性能。
在上部壳体4的上表面后部配设有操作显示装置30,对操作显示装置30进行操作来设定各种运转程序,并且显示所设定的运转程序等。在与形成于壳体1的开口2面对的位置配设有控制装置33(参照图1),由控制装置33执行操作显示装置30所选择的运转程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控制装置33执行的运转程序中设有加热洗涤液来进行洗涤的程序和在洗涤液的非加热状态下进行洗涤的程序。
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洗衣机中,以下对其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将外盖12和盖体11打开,自投入口10向洗涤槽7内投入洗涤物,并关闭外盖12和盖体11,对操作显示装置30的电源开关(未图示)进行操作而接通电源。利用操作显示装置30选择运转程序等,操作启动开关(未图示)而开始运转。
当运转开始时,在对所投入的洗涤物的量进行了检测后,供水装置(未图示)动作而开始供水,与投入到洗涤剂盒(未图示)中的洗涤剂一起而向水槽5内供给洗涤液。
当在水槽5内贮存有预定量的洗涤液时,循环泵27动作而自注水口29注入洗涤液(参照图3)。由于来自注水口29的洗涤液被从较高的位置供给,因此与洗涤槽7内的洗涤物接触而起泡,泡沫浸透至洗涤物的纤维深处,包裹污垢,使污垢浮起而将其洗掉。
向水槽5的供水量根据投入到洗涤槽7内的洗涤物的量来设定,当利用水位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到预定的水位时停止供水,马达9进行驱动而使波轮8交替地正反旋转。利用波轮8的旋转对洗涤槽7内的洗涤物与洗涤液一起进行搅拌,从而对洗涤物进行洗涤。
在洗涤工序中也继续进行循环泵27的动作。使起泡的洗涤液循环,使泡沫作用于污垢,从而能够高效地去除污垢。
当使洗涤工序持续了预定时间而洗涤工序结束时,将排水阀(未图示)打开,进行排水。当排水结束时进行脱水。脱水通过使洗涤槽7向一个方向高速旋转来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在从上方观察时使洗涤槽7向顺时针方向(图11的箭头A方向)高速旋转。
在脱水之后,使供水装置动作而向洗涤槽7供给预定量的水,进行漂洗工序,进而进行脱水工序,结束洗涤的各工序。
作为运转程序,在选择了加热洗涤液来进行洗涤的程序的情况下,在洗涤工序中进行加热洗涤液的加热工序。当运转开始时,对所投入的洗涤物的量进行检测,根据所投入的洗涤物的量向水槽5内供水。在供水的同时对加热装置19通电,从而对水槽5内的洗涤液进行加热。
由加热装置19加热后的洗涤液向上方移动。由于位于加热装置19的上方的加热板25配设为朝向贯通孔25a侧逐渐变高地倾斜,因此加热后的洗涤液沿着加热板25的倾斜被引导到贯通孔25a,并从贯通孔25a向加热板25的上方移动。
由于加热板25的下方的洗涤液向加热板25的上方移动,因此低温的洗涤液自加热板25的周围向加热板25的下方侧流入。关于加热板25,由于其位于洗涤槽7的旋转方向侧的边25e和位于凹部17的中心侧侧面与第2侧面20b之间的边25f在与凹部17的侧面之间具有间隔,因此洗涤液从加热板25的大致相对的两个边流入到加热板25的下方。由于洗涤液从加热板25的大致相对的两个边流入到加热板25的下方,因此洗涤液能够高效地对流,从而能够高效地加热洗涤液。此外,由于加热装置19也对加热板25进行加热,因此洗涤液也被加热板25加热,从而洗涤液的加热效率提高。
由于在加热板25的倾斜的上方侧形成有贯通孔25a,因此能够将加热后的洗涤液高效地向上方引导。由于贯通孔25a形成于从加热装置19的上方位置横向地偏移的位置,并且加热装置19的上方由加热板25覆盖,因此能够利用加热板25抑制异物与加热装置19接触。
在加热工序中,洗涤液被加热装置19加热而加热至适于洗涤的预定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加热至约15℃。
当洗涤液达到比预定温度稍低的一定温度时,使循环泵27动作,使洗涤液循环而从注水口29向洗涤物供给。由于使加热后的洗涤液循环,因此能够高效地溶解粉末洗涤剂,能够抑制粉末洗涤剂的溶解残留,从而能够提高洗涤效率。
由于自注水口29供给的洗涤液从较高的位置向洗涤物供给,因此与洗涤物接触而起泡,泡沫浸透至洗涤物,对附着于纤维深处的污垢进行冲洗。由于洗涤液被加热,因此洗涤剂的酶活化,能够提高清洗力。
当洗涤液达到预定温度时,使波轮8交替地正反旋转。利用波轮8的旋转对洗涤槽7内的洗涤物与洗涤水一起进行搅拌,对洗涤物进行洗涤。由于加热洗涤液而进行搅拌,因此能够抑制粉末洗涤剂的溶解残留。在该状态下也继续循环泵27的动作,提高清洗效率。
当波轮8旋转时,洗涤液由形成于波轮8的下表面的叶片8a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推向外周侧,并且在由洗涤槽7的侧壁7a和循环水路罩15形成的循环水路中上升,自排出口16朝向洗涤槽7内的洗涤物喷洒。
由于自排出口16向洗涤物喷洒的洗涤液被加热到了预定温度,因此洗涤剂中的酶活化,而能够高效地清洗沾附于洗涤物的纤维的污垢。
以上作为运转程序说明了如下情况:在选择了加热洗涤液来进行洗涤的程序的情况下,在洗涤工序中进行加热洗涤液的加热工序。此时,加热装置19、循环泵27和波轮8根据各种条件如下所述地动作。
被加热装置19加热后的洗涤液向上方移动。伴随于此,温度较低的洗涤液向洗涤槽7的下方移动。此时,使加热装置19和循环泵27同时动作,利用循环泵27使洗涤槽7的底部的温度较低的洗涤液循环,而自注水口29向洗涤槽7内供给。由此,洗涤槽7内的上部和下部的洗涤液混合,从而能够均匀地升温。
在洗涤槽7内的衣物量比预定量多时,洗涤槽7内的上部和下部的衣物中含有的洗涤液的温度差变大。反之,在洗涤槽7内的衣物量比预定量少时,洗涤槽7内的上部和下部的衣物中含有的洗涤液的温度差变得比较小。
因此,在洗涤槽7内的衣物量比预定量多时,使加热装置19和循环泵27同时动作,由此能够使洗涤槽7内的上部和下部的衣物中含有的洗涤液的温度均匀。另一方面,在洗涤槽7内的衣物量比预定量少时,仅使加热装置19动作,由此能够在不使用不必要的电力的情况下使衣物中含有的洗涤液的温度均匀地升温。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各种实验的结果,衣物的预定量设为洗涤·脱水容量的洗涤物的重量的约1/5左右。更具体而言,使用洗涤·脱水容量的重量为10Kg、12Kg的洗衣机进行实验,其结果是将预定量设定为2Kg。
在洗涤槽7内的洗涤液的量比预定量多时,洗涤槽7内的上部和下部的洗涤液的温度差进一步变大。反之,在洗涤槽7内的洗涤液的量比预定量少时,洗涤槽7内的上部和下部的洗涤液的温度差变得比较小。
因此,在洗涤槽7内的洗涤液的量比预定量多时,使加热装置19和循环泵27同时动作。由此,洗涤槽7内的上部和下部的洗涤水混合,从而能够均匀地升温。另一方面,在洗涤槽7内的洗涤液的量比预定量少时,仅使加热装置19动作,由此能够在不使用不必要的电力的情况下均匀地升温。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各种实验的结果,洗涤液的预定量设定为对洗涤·脱水容量的洗涤物进行洗涤时所需的洗涤液的约1/4。更具体而言,使用洗涤·脱水容量的重量为10Kg、12Kg的洗衣机进行实验,其结果是将预定量设定为30L。
在洗涤的衣物量较少而洗涤所需的洗涤液的量较少的情况下,洗涤槽7内的洗涤液中的衣物的高度比位于洗涤槽7的中间部的排出口16的高度足够低,通过使波轮8动作,而从位于洗涤槽7的中间部的排出口16向洗涤槽7内排出、喷洒洗涤液。
反之,在洗涤的衣物量较多而洗涤所需的洗涤液的量较多的情况下,洗涤槽7内的洗涤液中的衣物比位于洗涤槽7的中间部的排出口16的高度足够高,通过使循环泵27动作,而从注水口29向洗涤槽7内喷洒洗涤液。
因此,在洗涤槽7内的衣物量较少时,在使加热装置19动作后仅使波轮8动作,由此能够在不使用不必要的电力的情况下均匀地升温。另外,在洗涤槽7内的衣物量较多时,使加热装置19和循环泵27同时动作,由此洗涤槽7内的上部和下部的洗涤液混合,从而能够均匀地升温。当由热水进行的洗涤工序结束时,将排水阀(未图示)打开而进行排水。当排水结束时进行脱水。脱水通过使洗涤槽7向一个方向高速旋转来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在从上方观察时使洗涤槽7向顺时针方向高速旋转。
在脱水之后,使供水装置动作而向洗涤槽7供给预定量的水,进行漂洗工序,进而进行脱水工序,结束洗涤的各工序。
在脱水工序中,使洗涤槽7向从上方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高速旋转来进行。通过洗涤槽7的旋转,在水槽5内向图11所示的箭头A方向产生气流,进行了脱水后的洗涤液与气流一起流动。
由于安装部20的第1侧面20a随着向上方去而向洗涤槽7的旋转方向侧倾斜,因此伴随着洗涤槽7的旋转而产生的流动被沿着第1侧面20a的倾斜引导。因此,向洗涤槽7的旋转方向侧倾斜的第1侧面20a能够抑制伴随着洗涤槽7的旋转而产生的流动受到阻拦,能够抑制紊流的产生,从而能够抑制振动的产生。
第2侧面20b为了安装加热装置19而大致垂直地形成,但由于其位于比第1侧面20a靠伴随着洗涤槽7的旋转而产生的流动的下游侧的位置,因此不会妨碍流动,也不会产生紊流。
由于加热装置19的上方由加热板25覆盖,而且加热板25配设于与水槽5的底面以及安装部20的顶面大致相同的高度,因此不会妨碍在水槽5内流动的洗涤液的流动,能够抑制紊流的产生。
水槽5的底面朝向凹部17倾斜,凹部17的底面朝向排水口18倾斜。在排水工序中,水槽5内的洗涤液朝向排水口18流动。由于加热装置19配设于与排水口18分离的位置,因此相对于水槽5内的旋转轴6而言与加热装置19相对的位置的洗涤液不经由加热装置19地从排水口18流出。由于经由加热装置19的洗涤液的量减少,因此能够抑制洗涤液中含有的棉绒附着于加热装置19。
在加热装置19产生故障的情况等需要进行加热装置19的维护的情况下,首先使洗衣机旋转至面对门体3的位置,将门体3从壳体1卸下。由于加热装置19配设于面对卸下了门体3之后的开口2的位置,因此能够通过将门体3卸下来对加热装置19进行视觉辨认。
自加热装置19的两端的端子卸下配线,并卸下固定螺钉(未图示),由此能够将加热装置19从水槽5卸下。能够将加热装置19自水槽5拔出来进行维护。在将加热装置19更换为新的加热装置19的情况下,将新的加热装置19插入到水槽5的安装部20的安装开口部21,对固定螺钉进行旋合,将加热装置19固定于水槽5,并在加热装置19的端子安装配线。最后将门体3安装于壳体1,使洗衣机恢复至原来的位置,由此维护完成。
水槽5的底面形成为朝向排水口18逐渐变低地倾斜,水槽5的底面也包括凹部17的底面在内形成为外周侧最高。在水槽5的底面的外侧,也包括凹部17的外侧面在内形成有加强肋31。通过使凹部17的外侧面的外周侧较高,能够将位于凹部17的外侧面的加强肋31的高度形成得较高,从而能够提高凹部17的强度。
加热装置19与凹部17的底面大致平行地安装,并且以排水口18侧变低的方式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配置。由于加热装置19与凹部17的底面大致平行地配置,因此不易成为朝向排水口18流动的排水的阻力,能够抑制排水中含有的棉绒缠绕于加热装置19。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2形成于壳体1的背面侧,但开口2既可以形成于壳体1的侧面并使加热装置19面对壳体1的侧面的开口2,开口2也可以形成于壳体1的前表面并使加热装置19面对壳体1的前表面的开口2。
通过将开口2配设于壳体1的侧面或者前表面,能够减少维护时的洗衣机的移动量,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性。
(第2实施方式)
图13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洗涤槽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1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洗涤槽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由于本实施方式除了使用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的加热板25的形状不同的加热板35并且排水口18的位置不同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加热装置19的上方位置配设有由金属形成的加热板35,该加热板35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不锈钢形成,加热装置19构成为由加热板35覆盖的状态。由于加热装置19由加热板35覆盖,因此能够抑制由加热装置19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至洗涤槽7,从而能够抑制洗涤槽7的底部的热老化。
加热板35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加热板35的位于安装部20的第2侧面20b侧的边35b安装为与安装部20的第2侧面20b抵接或者靠近的状态。加热板35的位于凹部17的外周侧的边35c安装为与凹部17的外周侧侧面抵接或者靠近的状态。加热板35的位于凹部17的中心侧的边35d安装为与凹部17的中心侧侧面抵接或者靠近的状态。构成为在加热板35的边35c和边35d形成有圆弧状的缺口部35h,洗涤液通过缺口部35h对流。加热板35的位于洗涤槽7的旋转方向侧的边35e定位成在其与凹部17的侧面之间具有间隔。
加热板35安装为朝向边35e逐渐变高地倾斜,借助加热板35的倾斜将由加热装置19加热后的洗涤液高效地向边35e引导。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板35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设定为3度。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在设置时所允许的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设定为2度,加热板35设定为即使在洗衣机倾斜2度地设置的情况下也相对于接地面倾斜。
在加热板35中,在温度传感器23的上方位置形成有通孔35g。由于由加热装置19加热后的洗涤液自通孔35g向上方通过,因此被加热后的洗涤液不会停留在温度传感器23的周围,从而温度传感器23能够准确地检测洗涤液的温度。
作为运转程序,在选择了加热洗涤液来进行洗涤的程序的情况下,在供水的同时对加热装置19通电,从而对水槽5内的洗涤液进行加热。
由加热装置19加热后的洗涤液向上方移动。由于位于加热装置19的上方的加热板35配设为朝向边35e侧逐渐变高地倾斜,因此加热后的洗涤液沿着加热板35被引导到边35e,并从边35e侧向加热板35的上方移动。
由于加热板35的下方的洗涤液向加热板35的上方移动,因此低温的洗涤液自加热板35的周围向加热板35的下方侧流入。由于加热板35在边35c和边35d形成有缺口部35h,因此洗涤液从加热板35的大致相对的两个边即边35c和边35d通过缺口部35h流入到加热板35的下方。由于洗涤液从加热板35的大致相对的两个边即边35c和边35d流入到加热板35的下方,因此洗涤液能够高效地对流,从而能够高效地加热洗涤液。此外,由于加热装置19也对加热板35进行加热,因此洗涤液也被加热板35加热,从而洗涤液的加热效率提高。
由于加热板35倾斜地配设,因此能够将被加热板35加热后的洗涤液高效地向上方引导。由于加热装置19的上方由加热板35覆盖,因此能够利用加热板35抑制异物与加热装置19接触。
由于排水口18配设于从上方观察水槽5时与加热板35的边35e分离的位置,因此排水由加热板35引导到排水口18,能够抑制排水中含有的棉绒缠绕于加热装置19。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1技术方案的洗衣机包括壳体、配设在壳体内的水槽、旋转自如地配设在水槽内的洗涤槽、驱动洗涤槽旋转的驱动装置、以及配设于水槽内并且对洗涤液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安装于在水槽形成的安装部,安装部的与脱水时的洗涤槽的旋转方向大致正交的第1侧面形成为朝向洗涤槽的旋转方向侧倾斜。
根据该结构,在脱水工序中,当使洗涤槽旋转时,通过洗涤槽的旋转而在水槽内产生气流,进行了脱水后的洗涤液与气流一起流动。由于加热装置的安装部的第1侧面朝向洗涤槽的旋转方向侧倾斜,因此伴随着洗涤槽的旋转而产生的流动沿着第1侧面的倾斜被引导,能够抑制流动受到阻拦,能够抑制紊流的产生,从而能够抑制振动的产生。
对于第2技术方案的洗衣机,在第1技术方案中,也可以在安装部的与第1侧面大致正交的第2侧面形成供加热装置插入的安装开口部。
根据该结构,第2侧面为了安装加热装置而大致垂直地形成,但由于第2侧面位于比第1侧面靠伴随着洗涤槽的旋转而产生的流动的下游侧的位置,因此不会妨碍流动,不会产生紊流。
对于第3技术方案的洗衣机,在第1技术方案或第2技术方案中,也可以在水槽形成排水口,并且水槽的底面朝向排水口逐渐变低地形成,使加热装置与水槽的底面大致平行地配设。
根据该结构,由于加热装置与水槽的底面大致平行地配置,因此加热装置不易成为朝向排水口流动的排水的阻力,能够抑制排水中含有的棉绒缠绕于加热装置。
对于第4技术方案的洗衣机,在第1技术方案~第3技术方案的任一方案中,也可以在水槽的底面与加热装置之间配设隔热板,该隔热板阻隔加热装置所产生的热量向水槽的底面的传递。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加热装置所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至水槽的底面,能够抑制水槽底部的热老化。
对于第5技术方案的洗衣机,在第1技术方案~第4技术方案的任一方案中,也可以在洗涤槽的底面与加热装置之间配设覆盖加热装置的上方的加热板。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加热装置所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至洗涤槽的底面,能够抑制洗涤槽底部的热老化。
另外,由于加热装置的上方由加热板覆盖,因此不会因加热装置而妨碍在水槽内流动的洗涤液的流动,能够抑制紊流的产生。
第6技术方案的洗衣机包括壳体、配设在壳体内的水槽、旋转自如地配设在水槽内的洗涤槽、驱动洗涤槽旋转的驱动装置、形成于水槽的底面并且供水槽内的洗涤液排出的排水口、以及配设于水槽内底部并且对洗涤液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排水口和加热单元配设于分离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自加热装置分离的位置处的洗涤液不经由加热装置地从排水口流出。由于经由加热装置的洗涤液的量减少,因此抑制洗涤液中含有的棉绒附着于加热装置。
对于第7技术方案的洗衣机,特别是在第6技术方案中,也可以在水槽的底面与加热装置之间配设隔热板,该隔热板阻隔加热装置所产生的热量向水槽的底面的传递。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加热装置所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至水槽的底面,能够抑制水槽底部的热老化。
对于第8技术方案的洗衣机,特别是在第6技术方案或第7技术方案中,也可以在洗涤槽的底面与加热装置之间配设覆盖加热装置的上方的加热板。
根据该结构,由于加热装置的上方由加热板覆盖,因此不会妨碍在水槽内流动的洗涤液的流动,能够抑制紊流的产生。
第9技术方案的洗衣机包括壳体、配设在壳体内的水槽、旋转自如地配设在水槽内的洗涤槽、驱动洗涤槽旋转的驱动装置、以及配设于水槽内并且对洗涤液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在壳体具有由门体开闭自如地封闭的开口,在水槽设有供加热装置安装的安装部,在安装部的面对开口的位置形成有安装开口部,该安装开口部供加热装置从水槽的外部插入到水槽内。
根据该结构,在加热装置产生故障的情况等需要进行加热装置的维护的情况下,由于当使洗衣机旋转至面对门体的位置并将门体从壳体卸下时,加热装置配设于面对卸下了门体之后的开口的位置,因此能够通过将门体卸下来进行加热装置的维护。
对于第10技术方案的洗衣机,特别是在第9技术方案中,开口可以形成于壳体的背面。
根据该结构,在洗衣机的设置状态下,不会看到门体,从而不会损害美观。
对于第11技术方案的洗衣机,特别是在第9技术方案中,开口也可以形成于壳体的侧面。
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少维护时的洗衣机的移动量,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性。
对于第12技术方案的洗衣机,特别是在第9技术方案~第11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方案中,也可以在洗衣机的水槽的底面与加热装置之间配设隔热板,该隔热板阻隔加热装置所产生的热量向水槽的底面的传递。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加热装置所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至水槽的底面,能够抑制水槽底部的热老化。
对于第13技术方案的洗衣机,特别是在第9技术方案~第12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方案中,也可以在洗涤槽的底面与加热装置之间配设覆盖加热装置的上方的加热板。
根据该结构,由于加热装置的上方由加热板覆盖,因此不会妨碍在水槽内流动的洗涤液的流动,能够抑制紊流的产生。
第14技术方案的加热水生成装置包括水槽、配设于水槽内底部并且对水槽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设于加热装置的温度传感器、以及以覆盖加热装置的方式配设于加热装置的上方位置的加热板。加热板在温度传感器的大致上方位置形成有通孔。
根据该结构,由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热水经由加热板向水槽整体进行热传递,能够抑制由于对其他材料的直接的热损伤而引起的热老化。
另外,利用通孔使得由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热水在温度传感器的上方位置不会被加热板妨碍地向上方流动,因此能够进行稳定的温度检测。
第15技术方案的洗衣机包括第14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加热水生成装置。
根据该结构,由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热水经由加热板向水槽整体进行热传递,能够抑制由于对其他材料的直接的热损伤而引起的热老化。
另外,利用通孔使得由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热水在温度传感器的上方位置不会被加热板妨碍地向上方流动,因此能够进行稳定的温度检测。
第16技术方案的洗衣机包括壳体、配设在壳体内的水槽、旋转自如地配设在水槽内的洗涤槽、旋转自如地配设在水槽的内部底部的波轮、驱动洗涤槽和波轮旋转的驱动装置、与洗涤槽连接以使洗涤槽内的水能够循环的循环路以及在循环路中形成水流的循环泵。所述洗衣机包括配设于水槽内并且对洗涤液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对驱动装置、循环泵和加热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使循环泵和加热装置同时动作。
根据该结构,利用循环泵使处于洗涤槽的底部的温度较低的洗涤液循环,而自注水口向洗涤槽内供给。通过该动作,使洗涤槽内的上部和下部的洗涤水混合,从而能够均匀地升温。
对于第17技术方案的洗衣机,在第16技术方案中,控制装置也可以在洗涤槽内的水量比预定量多时使循环泵和加热装置同时动作,在洗涤槽内的水量比预定量少时仅使加热装置动作。
根据该结构,在洗涤槽内的洗涤液的量比预定量多时,使加热装置和循环泵同时动作,由此洗涤槽内的上部和下部的洗涤水混合,从而能够均匀地升温。另外,在洗涤槽内的洗涤液的量比预定量少时,仅使加热装置动作,由此能够在不使用不必要的电力的情况下使洗涤水的温度均匀地升温。
对于第18技术方案的洗衣机,在第16技术方案或第17技术方案中,控制装置也可以在洗涤槽内的衣物量比预定量多时使循环泵和加热装置同时动作,在洗涤槽内的衣物量比预定量少时仅使加热装置动作。
根据该结构,在洗涤槽内的衣物量比预定量多时,使加热装置和循环泵同时动作,由此能够使洗涤槽内的上部和下部的衣物中含有的洗涤液的温度均匀。另外,在洗涤槽内的衣物量比预定量少时,仅使加热装置动作,由此能够在不使用不必要的电力的情况下使衣物中含有的洗涤水的温度均匀地升温。
第19技术方案的洗衣机具有位于洗涤槽内的中间部的排出口,在第16技术方案~第18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方案中,控制装置也可以在洗涤槽内的水量比预定量少时,在对加热装置通电后仅使波轮动作,在洗涤槽内的水量比预定量多时,在对加热装置通电的同时使循环泵动作。
根据该结构,在洗涤槽内的洗涤液的量比预定量少时,在使加热装置动作后仅使波轮动作,由此能够在不使用不必要的电力的情况下均匀地升温。另外,在洗涤槽内的洗涤液的量比预定量多时,使加热装置和循环泵同时动作,由此使洗涤槽内的上部和下部的洗涤水混合,从而能够均匀地升温。
对于第20技术方案的洗衣机,在第16技术方案~第19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方案中,控制装置是这样的装置:在洗涤槽内的衣物量比预定量少时,控制装置在对加热装置通电后使波轮动作,在洗涤槽内的衣物量比预定量多时,控制装置在对加热装置通电的同时使循环泵动作。
根据该结构,在洗涤槽内的衣物量比预定量少时,在使加热装置动作后仅使波轮动作,由此能够在不使用不必要的电力的情况下均匀地升温。另外,在洗涤槽内的衣物量比预定量多时,使加热装置和循环泵同时动作,由此使洗涤槽内的上部和下部的洗涤水混合,从而能够均匀地升温。
第21技术方案的洗衣机包括壳体、配设在壳体内的水槽、旋转自如地配设在水槽内的洗涤槽、驱动洗涤槽旋转的驱动单元、配设于水槽内并且对水槽内的洗涤液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供水槽内的洗涤液自上方起在洗涤槽内循环的循环路。在水槽的底部形成有通向循环路的循环水口。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由加热装置升温后的水槽底部的洗涤液向水槽上部循环,因此能够高效地使水槽内的洗涤液整体升温,能够减轻洗涤不均,能够容易地去除污垢。
对于第22技术方案的洗衣机,特别是在第21技术方案中,循环水口也可以形成在加热装置的附近。
根据该结构,能够高效地将由加热装置升温后的洗涤液引导到循环路。
对于第23技术方案的洗衣机,在第21技术方案或第22技术方案中,循环水口也可以形成为自水槽的底面向上方朝向加热装置突出。
随着由加热装置升温后的洗涤液向上方移动,温度比较低的洗涤液从周围流进来,但根据该结构,由于循环水口形成为自水槽的底面向上方朝向加热装置突出,因此能够高效地将由加热装置加热后的洗涤液引导到循环路。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洗衣机由于能够抑制脱水运转时的振动的产生,因此也能够应用于洗涤干燥机、商用洗衣机等用途。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开口;3、门体;5、水槽;7、洗涤槽;8、波轮;9、马达(驱动装置);17、凹部;19、加热装置;20、安装部;20a、第1侧面;20b、第2侧面;21、安装开口部;23、温度传感器;24、隔热板;25、加热板;25a、贯通孔;27、循环泵;28、循环路;29、注水口;35、加热板。

Claims (23)

1.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洗衣机包括壳体、配设在所述壳体内的水槽、旋转自如地配设在所述水槽内的洗涤槽、驱动所述洗涤槽旋转的驱动装置以及配设于所述水槽内并且对洗涤液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安装于在所述水槽形成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与脱水时的所述洗涤槽的旋转方向大致正交的第1侧面形成为向所述洗涤槽的旋转方向侧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部的与所述第1侧面大致正交的第2侧面形成有所述加热装置的安装开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水槽形成有排水口,并且所述水槽的底面形成为朝向所述排水口逐渐变低,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水槽的底面大致平行地配设。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水槽的底面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配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阻隔所述加热装置所产生的热量向所述水槽的底面的传递。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洗涤槽的底面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配设有覆盖所述加热装置的上方的加热板。
6.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洗衣机包括壳体、配设在所述壳体内的水槽、旋转自如地配设在所述水槽内的洗涤槽、驱动所述洗涤槽旋转的驱动装置、形成于所述水槽的底面并且供所述水槽内的洗涤液排出的排水口以及配设于所述水槽的内底部并且对洗涤液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
所述排水口和所述加热装置配设于分离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水槽的底面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配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阻隔所述加热装置所产生的热量向所述水槽的底面的传递。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洗涤槽的底面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配设有覆盖所述加热装置的上方的加热板。
9.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洗衣机包括壳体、配设在所述壳体内的水槽、旋转自如地配设在所述水槽内的洗涤槽、驱动所述洗涤槽旋转的驱动装置以及配设于所述水槽内并且对洗涤液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
在所述壳体具有由门体开闭自如地封闭的开口,在所述水槽设有供所述加热装置安装的安装部,在所述安装部的面对所述开口的位置形成有安装开口部,所述安装开口部供所述加热装置从所述水槽的外部插入到所述水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形成于所述壳体的背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侧面。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水槽的底面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配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阻隔所述加热装置所产生的热量向所述水槽的底面的传递。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洗涤槽的底面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配设有覆盖所述加热装置的上方的加热板。
14.一种加热水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加热水生成装置包括水槽、配设于所述水槽的内底部并且对所述水槽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传感器以及以覆盖所述加热装置的方式配设于所述加热装置的上方位置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大致上方位置形成有通孔。
15.一种洗衣机,其中,
所述洗衣机包括壳体、配设在所述壳体内的水槽、旋转自如地配设在所述水槽内的洗涤槽、驱动所述洗涤槽旋转的驱动装置、向所述水槽内供给洗涤液的供水装置、配设于所述水槽的内底部并且对所述洗涤液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传感器以及以覆盖所述加热装置的方式配设于所述加热装置的上方位置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大致上方位置形成有通孔。
16.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洗衣机包括壳体、配设在所述壳体内的水槽、旋转自如地配设在所述水槽内的洗涤槽、旋转自如地配设在所述洗涤槽的内部底部的波轮、驱动所述洗涤槽和所述波轮旋转的驱动装置、供所述洗涤槽内的洗涤液循环的循环路、在所述循环路中形成洗涤液的流动的循环泵、配设于所述水槽内并且对洗涤液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对所述驱动装置、所述循环泵和所述加热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循环泵和所述加热装置同时动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洗涤槽内的水量比预定量多时,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循环泵和所述加热装置同时动作,在所述洗涤槽内的水量比预定量少时,所述控制装置仅使所述加热装置动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洗涤槽内的衣物量比预定量多时,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循环泵和所述加热装置同时动作,在所述洗涤槽内的衣物量比预定量少时,所述控制装置仅使所述加热装置动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洗衣机具有位于所述洗涤槽的中间部的排出口,在所述洗涤槽内的水量比预定量少时,所述控制装置在对所述加热装置通电后仅使所述波轮动作,在所述洗涤槽内的水量比预定量多时,所述控制装置在对所述加热装置通电的同时使所述循环泵动作。
20.根据权利要求16~19中任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洗涤槽内的衣物量比预定量少时,所述控制装置在对所述加热装置通电后使所述波轮动作,在所述洗涤槽内的衣物量比预定量多时,所述控制装置在对所述加热装置通电的同时使所述循环泵动作。
21.一种洗衣机,其中,
所述洗衣机包括壳体、配设在所述壳体内的水槽、旋转自如地配设在所述水槽内的洗涤槽、驱动所述洗涤槽旋转的驱动装置、配设于所述水槽内并且对所述水槽内的洗涤液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供所述水槽内的洗涤液自上方起在所述洗涤槽内循环的循环路,在所述水槽的底部形成有通向所述循环路的循环水口。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水口形成于所述加热装置的附近。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洗衣机,其中,
所述循环水口形成为自所述水槽的底面向上方朝向所述加热装置突出。
CN201880089859.0A 2018-02-27 2018-12-28 洗衣机和加热水生成装置 Active CN1117420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2646A JP6937467B2 (ja) 2018-02-27 2018-02-27 洗濯機
JP2018-032646 2018-02-27
PCT/JP2018/048460 WO2019167422A1 (ja) 2018-02-27 2018-12-28 洗濯機および加熱水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2094A true CN111742094A (zh) 2020-10-02
CN111742094B CN111742094B (zh) 2022-11-08

Family

ID=67808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9859.0A Active CN111742094B (zh) 2018-02-27 2018-12-28 洗衣机和加热水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6937467B2 (zh)
CN (1) CN111742094B (zh)
PH (1) PH12020551335A1 (zh)
SG (2) SG10202110567QA (zh)
TW (4) TWI786886B (zh)
WO (1) WO20191674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007413A (ko) * 2020-04-23 2023-01-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처리장치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6392A (ja) * 2000-09-20 2002-05-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洗濯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379143A (zh) * 2001-04-05 2002-11-1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洗衣机
JP2007117136A (ja) * 2005-10-25 2007-05-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ドラム式洗濯機
CN1989289A (zh) * 2005-05-31 2007-06-27 Lg电子株式会社 产生和利用蒸汽的洗衣机
KR20070071095A (ko) * 2005-12-29 2007-07-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드럼세탁기
CN101824725A (zh) * 2009-08-27 2010-09-08 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 洗衣装置
CN101831777A (zh) * 2009-03-09 2010-09-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滚筒式洗衣机
CN102482832A (zh) * 2009-07-31 2012-05-30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的加热器槽
JP2012170697A (ja) * 2011-02-23 2012-09-10 Panasonic Corp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2013135787A (ja) * 2011-12-28 2013-07-11 Panasonic Corp 洗濯機および洗濯乾燥機
CN105369519A (zh) * 2015-11-23 2016-03-02 瑞安市迈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带管形洗衣粉速溶装置的波轮洗衣机
CN105525480A (zh) * 2014-09-29 2016-04-27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波轮洗衣机
DE102017108349A1 (de) * 2016-05-23 2017-11-23 Miele & Cie. Kg Wasch- oder Spülmaschine mit einer Heizeinrichtung zur Aufheizung der Wasch- oder Spülflüssigke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2957671T3 (pl) * 2009-06-29 2019-03-29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Urządzenie do suszenia materiałów pranych
JP2013252237A (ja) * 2012-06-06 2013-12-19 Panasonic Corp 衣類処理装置
TWI586866B (zh) * 2014-08-18 2017-06-11 Hitachi Appliances Inc Washing machine
KR20170096316A (ko) * 2016-02-16 2017-08-24 동부대우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기 및 세탁기의 세제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6392A (ja) * 2000-09-20 2002-05-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洗濯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379143A (zh) * 2001-04-05 2002-11-1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洗衣机
CN1989289A (zh) * 2005-05-31 2007-06-27 Lg电子株式会社 产生和利用蒸汽的洗衣机
JP2007117136A (ja) * 2005-10-25 2007-05-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ドラム式洗濯機
KR20070071095A (ko) * 2005-12-29 2007-07-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드럼세탁기
CN101831777A (zh) * 2009-03-09 2010-09-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滚筒式洗衣机
CN102482832A (zh) * 2009-07-31 2012-05-30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的加热器槽
CN101824725A (zh) * 2009-08-27 2010-09-08 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 洗衣装置
JP2012170697A (ja) * 2011-02-23 2012-09-10 Panasonic Corp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2013135787A (ja) * 2011-12-28 2013-07-11 Panasonic Corp 洗濯機および洗濯乾燥機
CN105525480A (zh) * 2014-09-29 2016-04-27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波轮洗衣机
CN105369519A (zh) * 2015-11-23 2016-03-02 瑞安市迈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带管形洗衣粉速溶装置的波轮洗衣机
DE102017108349A1 (de) * 2016-05-23 2017-11-23 Miele & Cie. Kg Wasch- oder Spülmaschine mit einer Heizeinrichtung zur Aufheizung der Wasch- oder Spülflüssigke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0751A (zh) 2023-01-01
TWI753226B (zh) 2022-01-21
TWI830390B (zh) 2024-01-21
TW202300752A (zh) 2023-01-01
TW201937036A (zh) 2019-09-16
JP2019146717A (ja) 2019-09-05
WO2019167422A1 (ja) 2019-09-06
JP6937467B2 (ja) 2021-09-22
TWI786886B (zh) 2022-12-11
SG11202007269YA (en) 2020-09-29
SG10202110567QA (en) 2021-11-29
TWI830391B (zh) 2024-01-21
CN111742094B (zh) 2022-11-08
TW202206669A (zh) 2022-02-16
PH12020551335A1 (en) 2021-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00221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KR100789834B1 (ko) 드럼 세탁기 및 드럼 세탁기의 터브 세척 방법
US20080236205A1 (en) Washer
EP3153622B1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US20090293557A1 (en) Steam Generator and Wash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JP4661522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2012170688A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2008110002A (ja)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JP7117508B2 (ja) 洗濯機
CN111742094B (zh) 洗衣机和加热水生成装置
JP4868998B2 (ja) 洗濯機
JP7289045B2 (ja) 洗濯機
CN108138420B (zh) 洗衣干衣机
KR19990081817A (ko) 세탁기
JP7001888B2 (ja) 洗濯機
JP2023073419A (ja) 洗濯機
KR102661465B1 (ko) 세탁기의 제어방법
JP6967706B2 (ja) 洗濯機
JP7144797B2 (ja) 縦型洗濯機
CN109477275B (zh) 洗衣机
JP2019187507A (ja) 洗濯機
JP2019181091A (ja) 加熱水生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洗濯機
TWI737575B (zh) 洗衣機
JPWO2020054278A1 (ja) 洗濯機
JP2018130132A (ja) 水使用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