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0294B - 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30294B
CN111730294B CN202010633619.1A CN202010633619A CN111730294B CN 111730294 B CN111730294 B CN 111730294B CN 202010633619 A CN202010633619 A CN 202010633619A CN 111730294 B CN111730294 B CN 1117302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side rack
housing
rack housing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336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30294A (zh
Inventor
陈顺
王静
王俊
汪培发
李宗武
俞建
袁鲁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Defu Steering System Inc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Defu Steering Syste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Defu Steering System Inc filed Critical Anhui Defu Steering System Inc
Priority to CN20201063361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302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30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0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30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02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5/00Making specific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3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 B62D5/0406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including housing for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包括步骤:S1、助力侧齿条壳体、转向侧齿条壳体和连接管的加工;S2、助力侧齿条壳体、转向侧齿条壳体和连接管的装配;其中,在步骤S2中,采用装配工装,将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助力侧齿条壳体和转向侧齿条壳体连接,形成转向机壳体。本发明的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采用分段式壳体结构极大程度上方便了转向机壳体的加工制造,对加工设备、加工工艺的要求低,降低了制造成本,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转向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轻型商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转向机壳体为一体式结构,造成整机设计布局不灵活、壳体尺寸大、壳体模具结构复杂、模具成本高和毛坯采购成本高的问题出现;而且对加工装配工艺、制造设备的要求较高,甚至是需要专机才能满足加工及装配的需求。因此,现有的转向机壳体的制造成本整体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目的是降低制造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包括步骤:
S1、助力侧齿条壳体、转向侧齿条壳体和连接管的加工;
S2、助力侧齿条壳体、转向侧齿条壳体和连接管的装配;
其中,在步骤S2中,采用装配工装,将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助力侧齿条壳体和转向侧齿条壳体连接,形成转向机壳体。
所述装配工装包括用于对所述助力侧齿条壳体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用于在所述转向侧齿条壳体进行直线移动的过程中使转向侧齿条壳体与助力侧齿条壳体保持相平行状态的导向装置和设置于转向侧齿条壳体上且用于接受由外界施加的使转向侧齿条壳体朝向靠近助力侧齿条壳体的位置处移动的压力的压块,在转向侧齿条壳体朝向靠近助力侧齿条壳体的位置处移动的过程中,所述连接管的两端被分别压入到转向侧齿条壳体和助力侧齿条壳体中。
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轨以及与导轨为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在所述步骤S2中,通过第一紧固件将所述转向侧齿条壳体安装在第一滑座上,通过第二紧固件将所述助力侧齿条壳体安装在第二滑座上。
所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均为螺栓,所述第一滑座具有让第一紧固件插入的内螺纹孔,所述第二滑座具有让第二紧固件插入的内螺纹孔。
所述导轨为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滑座位于所述第二滑座的上方。
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安装板和设置于安装板上的定位柱,在所述步骤S2中,定位柱插入所述助力侧齿条壳体的中心孔中,定位柱与助力侧齿条壳体处于同轴状态。
所述装配工装设置于压装机上,在所述步骤S2中,由压装机对所述压块施加向下的压力。
所述步骤S1包括:
S11、转向侧齿条壳体的加工;
S12、助力侧齿条壳体的加工;
S13、连接管的加工。
所述步骤S11包括:
S1101、铸造出坯体;
S1102、对坯体进行机加工;
S1103、清洗。
所述步骤S13包括:
S1301、挑选规格合适的钢管;
S1302、对钢管进行电泳处理,使钢管表面形成电泳漆膜;
S1303、对钢管两端进行车削加工,在钢管两端分别形成一个压装导向轴颈和一个过盈连接轴颈;
S1304、对钢管进行清洗;
S1305、对钢管进行防锈处理。
本发明的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采用分段式壳体结构极大程度上方便了转向机壳体的加工制造,对加工设备、加工工艺的要求低,降低了制造成本,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转向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分段式齿条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转向机壳体的装配状态示意图;
图5是装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转向侧齿条壳体;2、助力侧齿条壳体;3、连接管;301、压装导向轴颈;302、过盈连接轴颈;4、齿条;5、助力齿轮;6、转向齿轮;7、安装板;8、定位柱;9、垫板;10、导轨;11、第一滑块;12、第二滑块;13、第一紧固件;14、第二紧固件;15、压块;16、固定板;17、加强板;18、压装机;19、第一连接板;20、第二连接板;21、第一定位销;22、第一夹套;23、第二定位销;24、第二夹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的步骤:
S1、助力侧齿条壳体2、转向侧齿条壳体1和连接管3的加工;
S2、助力侧齿条壳体2、转向侧齿条壳体1和连接管3的装配。
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还包括齿条、助力齿轮5、转向齿轮6和助力电机,齿条为可移动的设置于转向机壳体的内腔体中,转向机壳体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结构,转向机壳体的内腔体为圆形腔体且转向机壳体的内腔体为沿转向机壳体的长度方向从转向机壳体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齿条的直径小于该内腔体的直径。转向齿轮6为可旋转的设置于转向侧齿条壳体1的内部,助力齿轮5为可旋转的设置于助力侧齿条壳体2的内部,转向齿轮6和助力齿轮5与齿条相啮合。助力电机固定设置在助力侧齿条壳体2上,助力电机通过减速机构与助力齿轮5连接,减速机构设置在助力侧齿条壳体2的内部。连接管3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圆管,连接管3的一端插入转向侧齿条壳体1中,连接管3的另一端插入助力侧齿条壳体2中,齿条穿过转向侧齿条壳体1、助力侧齿条壳体2和连接管3。转向侧齿条壳体1、助力侧齿条壳体2和连接管3均为单独加工而成,在加工完成后,将转向侧齿条壳体1、助力侧齿条壳体2和连接管3组装形成转向机壳体。采用分段式壳体结构极大程度上简化了转向器壳体尺寸,壳体模具结构简单、模具工艺性较好;壳体便于加工、对加工设备、加工工艺的要求低,降低了制造成本,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上述步骤S1包括:
S11、转向侧齿条壳体1的加工;
S12、助力侧齿条壳体2的加工;
S13、连接管3的加工。
上述步骤S11包括:
S1101、铸造出坯体;
S1102、对坯体进行机加工;
S1103、清洗。
在上述步骤S1101中,通过铸造工艺加工出转向侧齿条壳体1的坯体。
在上述步骤S1102中,对铸造形成的坯体进行机加工,在坯体上指定位置处加工出出齿条压块15孔、安装孔和调节螺纹孔等;
在上述步骤S1103中,机加工完成后,对坯体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获得转向侧齿条壳体1。
上述步骤S12包括:
S1101、铸造出坯体;
S1102、对坯体进行机加工;
S1103、清洗。
在上述步骤S1101中,通过铸造工艺加工出助力侧齿条壳体2的坯体。
在上述步骤S1102中,对铸造形成的坯体进行机加工,在坯体上指定位置处加工出出齿条压块15孔、安装孔和调节螺纹孔等;
在上述步骤S1103中,机加工完成后,对坯体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获得助力侧齿条壳体2。
上述步骤S13包括:
S1301、挑选规格合适的钢管;
S1302、对钢管进行电泳处理,使钢管表面形成电泳漆膜;
S1303、对钢管两端进行车削加工,在钢管两端分别形成一个压装导向轴颈301和一个过盈连接轴颈302;
S1304、对钢管进行清洗;
S1305、对钢管进行防锈处理。
在上述步骤S1301中,挑选的钢管为圆形钢管,且钢管的两端开口、内部中空。
在上述步骤S1302中,对钢管进行电泳处理后,钢管的表面上形成电泳漆膜。因为转向器为汽车底盘件工作环境较差,电泳的目的是提升连接管的表面耐腐蚀能力,提高使用寿命。
在上述步骤S1303中,电泳处理结束后,对钢管进行加工,在精密数控车床上,对钢管进行一次性装夹,然后对钢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进行车削加工,然后再对钢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进行车削加工,最终使钢管的分别形成一个压装导向轴颈301和一个过盈连接轴颈302。采用一次性装夹方式装夹钢管,效率高,而且基准统一,可以减少加工误差,从而能有效保证连接管3的同轴度。
在上述步骤S1305中,完成对钢管进行清洗后,再对钢管进行防锈处理,防锈处理结束后,获得助力侧齿条壳体2。
如图3所示,压装导向轴颈301是用于连接管3与转向侧齿条壳体1和助力侧齿条壳体2压装时起到导向作用,引导连接管3插入转向侧齿条壳体1和助力侧齿条壳体2的中心孔中。连接管3一端的过盈连接轴颈302是用于插入转向侧齿条壳体1的中心孔中,实现与转向侧齿条壳体1过盈配合连接;连接管3另一端的过盈连接轴颈302是用于插入助力侧齿条壳体2的中心孔中,实现与助力侧齿条壳体2过盈配合连接。压装导向轴颈301的外圆面为圆锥面,压装导向轴颈301的外圆面具有一个大径端和一个小径端,该外圆面的大径端和小径端为外圆面的轴向上的相对两端,过盈连接轴颈302的外圆面为圆柱面,过盈连接轴颈302的外圆面与压装导向轴颈301的外圆面为同轴设置,压装导向轴颈301的外圆面的大径端与过盈连接轴颈302的外圆面的一端相连接,压装导向轴颈301的外圆面的大径端与过盈连接轴颈302的外圆面的直径大小相同,压装导向轴颈301的外圆面的小径端与压装导向轴颈301的端面(也即连接管3的端面,该端面为与连接管3的轴线相垂直的平面)的外边缘连接。两个过盈连接轴颈302的直径大小相同,压装导向轴颈301的外圆面的小径端的直径小于转向侧齿条壳体1和助力侧齿条壳体2的中心孔的直径。
在上述步骤S2中,采用装配工装,将连接管3的两端分别与助力侧齿条壳体2和转向侧齿条壳体1连接,形成转向机壳体。而且装配过程中,是将助力侧齿条壳体2和转向侧齿条壳体1与连接管3同时进行压装,从而可以有效保证压装后的同轴度要求。
如图4和图5所示,装配工装包括用于对助力侧齿条壳体2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用于在转向侧齿条壳体1进行直线移动的过程中使转向侧齿条壳体1与助力侧齿条壳体2保持相平行状态的导向装置和设置于转向侧齿条壳体1上且用于接受由外界施加的使转向侧齿条壳体1朝向靠近助力侧齿条壳体2的位置处移动的压力的压块15。在转向侧齿条壳体1朝向靠近助力侧齿条壳体2的位置处移动的过程中,连接管3的两端被分别压入到转向侧齿条壳体1和助力侧齿条壳体2中。
如图4和图5所示,导向装置包括导轨10以及与导轨10为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在上述步骤S2中,通过第一紧固件13将转向侧齿条壳体1安装在第一滑座上,通过第二紧固件14将助力侧齿条壳体2安装在第二滑座上,安装完成后,转向侧齿条壳体1与助力侧齿条壳体2处于相平行状态。该相平行是指,转向侧齿条壳体1上的第一安装孔的轴线与助力侧齿条壳体2上的第二安装孔的轴线之间的平行。
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转向机壳体是通过螺栓安装在车身上,转向侧齿条壳体1上可以安装第一弹性衬套,助力侧齿条壳体2上可以安装第二弹性衬套。转向侧齿条壳体1具有容纳第一弹性衬套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弹性衬套与转向侧齿条壳体1为过盈配合。转向侧齿条壳体1安装在轻型商用车的车身上,转向侧齿条壳体1上设置多个安装点,转向侧齿条壳体1在各个安装点处是通过螺栓与轻型商用车的车身进行连接,各个安装点处分别设置一个第一安装孔,各个第一安装孔处分别设置一个第一弹性衬套,各个安装点处的螺栓穿过第一弹性衬套,转向侧齿条壳体1的第一安装孔为圆孔,在安装第一弹性衬套时,第一弹性衬套是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压入第一安装孔中。助力侧齿条壳体2具有容纳第二弹性衬套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弹性衬套与助力侧齿条壳体2为过盈配合。助力侧齿条壳体2安装在轻型商用车的车身上,助力侧齿条壳体2上设置多个安装点,助力侧齿条壳体2在各个安装点处是通过螺栓与轻型商用车的车身进行连接,各个安装点处分别设置一个第二安装孔,各个第二安装孔处分别设置一个第二弹性衬套,各个安装点处的螺栓穿过第二弹性衬套,助力侧齿条壳体2的第二安装孔为圆孔,在安装第二弹性衬套时,第二弹性衬套是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压入第二安装孔中。
因此,在上述步骤S2中,通过导向装置使转向侧齿条壳体1与助力侧齿条壳体2始终保持相平行的状态,也即使转向侧齿条壳体1上的第一安装孔的轴线始终与助力侧齿条壳体2上的轴线保持相平行,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装配误差,确保产品质量,而且装配效率高。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紧固件13为螺栓,第一滑座具有让第一紧固件13插入的内螺纹孔。第一滑座包括与导轨10为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11、与第一滑块11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9、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9上的第一定位销和与第一定位销相配合以夹持转向侧齿条壳体1的第一夹套22,第一连接板19与第一紧固件13为螺纹连接,第一连接板19上设置让第一紧固件13插入的内螺纹孔,第一紧固件13依次穿过第一夹套22和第一定位销后插入第一连接板19上的内螺纹孔中,第一定位销插入转向侧齿条壳体1的第一安装孔中(此时第一安装孔中未安装有第一弹性衬套),在拧紧第一紧固件13后,第一夹套22与转向侧齿条壳体1的外壁面贴合,第一定位销与转向侧齿条壳体1的另一外壁面贴合,第一夹套22与第一定位销相配合,夹紧转向侧齿条壳体1,实现转向侧齿条壳体1的第一滑座的装配,实现转向侧齿条壳体1与第一滑座的连接。而且采用螺栓连接,方便拆装。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紧固件14为螺栓,第二滑座具有让第二紧固件14插入的内螺纹孔,助力侧齿条壳体2具有让第二紧固件14穿过的第二安装孔。第二滑座包括与导轨10为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12、与第二滑块12连接的第二连接板20、设置于第二连接板20上的第二定位销23和与第二定位销23相配合以夹持助力侧齿条壳体2的第二夹套24,第二连接板20与第二紧固件14为螺纹连接,第二连接板20上设置让第二紧固件14插入的内螺纹孔,第二紧固件14依次穿过第二夹套24和第二定位销23后插入第二连接板20上的内螺纹孔中,第二定位销23插入助力侧齿条壳体2的第二安装孔中(此时第二安装孔中未安装有第二弹性衬套),在拧紧第二紧固件14后,第二夹套24与助力侧齿条壳体2的外壁面贴合,第二定位销23与助力侧齿条壳体2的另一外壁面贴合,第二夹套24与第二定位销23相配合,夹紧助力侧齿条壳体2,实现助力侧齿条壳体2的第二滑座的装配,实现助力侧齿条壳体2与第二滑座的连接。而且采用螺栓连接,方便拆装。
如图4和图5所示,导轨10为竖直设置,第一滑座位于第二滑座的上方。装配工装还包括垫板9和固定板16,固定板16为竖直设置于垫板9上,垫板9为水平设置,固定板16的下端与垫板9固定连接,导轨10固定设置在固定板16上,导轨10设置两个,两个导轨10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一连接板19和第二连接板2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滑块11设置两个,各个第一滑块11分别设置于一个导轨10上,两个第一滑块11与第一连接板19固定连接,第二滑块12也设置两个,各个第二滑块12分别设置于一个导轨10上,两个第二滑块12与第二连接板20固定连接。转向侧齿条壳体1上设置两个第一安装孔中,相应的,第一紧固件13、第一定位销和第一夹套22均设置两个,各个第一定位销分别插入一个第一安装孔中,第一定位销与第一安装孔处于同轴状态,且各个第一定位销分别与一个第一夹套22相配合,两个第一定位销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安装孔的轴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助力侧齿条壳体2上设置两个第二安装孔中,相应的,第二紧固件14、第二定位销23和第二夹套24均设置两个,各个第二定位销23分别插入一个第二安装孔中,且各个第二定位销23分别与一个第二夹套24相配合,第二定位销23的轴线与第一定位销的轴线相平行,第二定位销23的轴线为水平线,第二定位销23与第二安装孔处于同轴状态,两个第二定位销23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二安装孔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垂直。
如图4和图5所示,导向装置包括安装板7和设置于安装板7上的定位柱8,安装板7固定设置在垫板9的顶面上,安装板7位于固定板16的一侧,定位柱8圆柱体,定位柱8为竖直设置,定位柱8的轴线为竖直线,定位柱8的下端与安装板7固定连接,且定位柱8朝向安装板7的上方伸出。在上述步骤S2中,定位柱8插入助力侧齿条壳体2的中心孔中,定位柱8与助力侧齿条壳体2处于同轴状态,定位柱8的直径与助力侧齿条壳体2的中心孔的直径大致相等,安装板7在助力侧齿条壳体2的下方对助力侧齿条壳体2提供支撑作用。
如图4和图5所示,装配工装还包括加强板17,加强板17与固定板16和垫板9固定连接,加强板17位于垫板9的上方,加强板17和安装板7分别位于固定板16的相对两侧,加强板17设置多个,且所有加强板17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加强板17的设置,提高了装配工装整体结构强度。
装配工装设置于压装机上,在上述步骤S2中,由压装机对压块15施加向下的压力。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压装机为伺服电缸台式压装机,垫板9固定安装在压装机的工作台上。压块15为圆柱体,压块15呈竖直状态插入转向侧齿条壳体1的中心孔中,压块15的下端插入转向侧齿条壳体1的中心孔中,压块15的上端用于与压装机的动力输出部件相接触,接受由该压装机的动力输出部件施加的向下的压力。设置压块15,是考虑到转向侧齿条壳体1的上端接触面积小,不能直接承受压装机施加的压力,转向侧齿条壳体1与压装机的动力输出部件不接触,避免壳体损坏。
上述步骤S2包括:
S201、将装配工装安装在压装机上;
S202、将助力侧齿条壳体2安装在导向装置上;
S203、进行助力侧齿条壳体2的第二滑座的装配,实现助力侧齿条壳体2与第二滑座的连接;
S204、进行转向侧齿条壳体1的第以滑座的装配,实现转向侧齿条壳体1与第一滑座的连接,转向侧齿条壳体1位于助力侧齿条壳体2的上方;
S205、将连接管3呈竖直状态放入转向侧齿条壳体1与助力侧齿条壳体2之间,将连接管3下端的压装导向轴颈301插入助力侧齿条壳体2的中心孔中,将连接管3上端的压装导向轴颈301插入转向侧齿条壳体1的中心孔中;
S206、将压块15安装在转向侧齿条壳体1的上端;
S207、压装机启动,压装机对压块15施加向下的压力,推动压块15及转向侧齿条壳体1向下直线移动,连接管3压装到位后,压装机停止运行,形成转向机壳体;
S207、将转向机壳体与装配工装分离。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助力侧齿条壳体、转向侧齿条壳体和连接管的加工;
S2、助力侧齿条壳体、转向侧齿条壳体和连接管的装配;
其中,在步骤S2中,采用装配工装,将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助力侧齿条壳体和转向侧齿条壳体连接,形成转向机壳体;
其中,所述装配工装包括用于对所述助力侧齿条壳体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用于在所述转向侧齿条壳体进行直线移动的过程中使转向侧齿条壳体与助力侧齿条壳体保持相平行状态的导向装置和设置于转向侧齿条壳体上且用于接受由外界施加的使转向侧齿条壳体朝向靠近助力侧齿条壳体的位置处移动的压力的压块,在转向侧齿条壳体朝向靠近助力侧齿条壳体的位置处移动的过程中,所述连接管的两端被分别压入到转向侧齿条壳体和助力侧齿条壳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轨以及与导轨为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在所述步骤S2中,通过第一紧固件将所述转向侧齿条壳体安装在第一滑座上,通过第二紧固件将所述助力侧齿条壳体安装在第二滑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均为螺栓,所述第一滑座具有让第一紧固件插入的内螺纹孔,所述第二滑座具有让第二紧固件插入的内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为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滑座位于所述第二滑座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座包括与导轨为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与第一滑块连接的第一连接板、设置于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一定位销和与第一定位销相配合以夹持转向侧齿条壳体的第一夹套,第一连接板与第一紧固件为螺纹连接,第一连接板上设置让第一紧固件插入的内螺纹孔,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一夹套和第一定位销后插入第一连接板上的内螺纹孔中,第一定位销插入转向侧齿条壳体的第一安装孔中,在拧紧第一紧固件后,第一夹套与转向侧齿条壳体的外壁面贴合,第一定位销与转向侧齿条壳体的另一外壁面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安装板和设置于安装板上的定位柱,在所述步骤S2中,定位柱插入所述助力侧齿条壳体的中心孔中,定位柱与助力侧齿条壳体处于同轴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工装设置于压装机上,在所述步骤S2中,由压装机对所述压块施加向下的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S11、转向侧齿条壳体的加工;
S12、助力侧齿条壳体的加工;
S13、连接管的加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包括:
S1101、铸造出坯体;
S1102、对坯体进行机加工;
S1103、清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3包括:
S1301、挑选规格合适的钢管;
S1302、对钢管进行电泳处理,使钢管表面形成电泳漆膜;
S1303、对钢管两端进行车削加工,在钢管两端分别形成一个压装导向轴颈和一个过盈连接轴颈;
S1304、对钢管进行清洗;
S1305、对钢管进行防锈处理。
CN202010633619.1A 2020-07-02 2020-07-02 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 Active CN1117302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3619.1A CN111730294B (zh) 2020-07-02 2020-07-02 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3619.1A CN111730294B (zh) 2020-07-02 2020-07-02 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0294A CN111730294A (zh) 2020-10-02
CN111730294B true CN111730294B (zh) 2021-08-13

Family

ID=72652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33619.1A Active CN111730294B (zh) 2020-07-02 2020-07-02 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3029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15646C2 (de) * 1983-04-29 1989-06-08 Adam Opel AG, 6090 Rüsselsheim Vormontierte Baueinheit für den Spritzwand-Bereich von Kraftfahrzeugen, insbesondere Personenkraftwagen, und Verfahren zum Einbau einer solchen vormontierten Baueinheit
CN202463911U (zh) * 2012-01-07 2012-10-03 湖北三环汽车方向机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齿条转向器组合壳体
CN203567800U (zh) * 2013-12-06 2014-04-30 杭州新世宝电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双小齿轮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CN104476164A (zh) * 2014-10-28 2015-04-01 芜湖世特瑞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转向机壳体内油封安装设备及其安装方法
CN206632646U (zh) * 2017-04-19 2017-11-14 广东和氏工业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的压装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0294A (zh) 2020-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81976B (zh) 一种铝合金车轮摩擦搅拌焊接双工位自动装夹系统
CN110090884B (zh) 一种基于边缘约束的大直径薄壁封底结构对轮旋压装置
CN201223974Y (zh) 自动铰孔机
CN111571119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罩壳的制作方法
CN111730294B (zh) 轻型商用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转向机壳体的生产工艺
CN204148891U (zh) 一种薄壁短套车用夹具
CN102500982A (zh) 固定螺栓的焊接定位工装
CN111922631B (zh) 转向节衬套免推挤工艺
CN201239882Y (zh) 发动机下箱体内甩油齿轮安装孔钻夹具
CN215846815U (zh) 一种电机壳塞片半自动压装系统
CN101633124A (zh) 发动机下箱体内甩油齿轮安装孔钻夹具
CN205290257U (zh) 一种桥壳本体拼装总成
CN116079446A (zh) 汽车零部件自动加工的组合装夹工装及方法
CN113967840A (zh) 一种控制臂装配装置
CN211305618U (zh) 适用于多种汽车前转向节的五轴加工中心工装
CN111633553A (zh) 大直径内孔立车抛光工装及提高粗糙度的一体化加工方法
CN210335054U (zh) 一种电动转向器壳体压销轴通用治具
CN210016380U (zh) 无刷电机中转子与端盖的装配设备
CN209948905U (zh) 一种磁悬浮轴承转子的装配工装
CN208117733U (zh) 锥度轴承压装工装及车辆方向柱轴承压装工装
CN219725324U (zh) 一种用于偏心缺口套类零件加工的工装夹具
CN108907563B (zh) 一种凸缘头、减壳盖联结法兰与套管拼装的焊接夹具
CN213580098U (zh) 一种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
CN215678435U (zh) 一种卡扣式装配结构的轮速传感器探头
CN217571699U (zh) 一种可自动对中的压装设备压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2

Assignee: WUHU HETIAN AUTOMOTIVE INDUSTRY Co.,Ltd.

Assignor: ANHUI DEFU STEERING SYSTEM Inc.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8000295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Production process of steering gear housing for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s used in light commercial vehicle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321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2

Assignee: Taizhou Xingshun Machinery Co.,Ltd.

Assignor: ANHUI DEFU STEERING SYSTEM Inc.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8000307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Production process of steering gear housing for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s used in light commercial vehicle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