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0897A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0897A
CN111720897A CN202010486660.0A CN202010486660A CN111720897A CN 111720897 A CN111720897 A CN 111720897A CN 202010486660 A CN202010486660 A CN 202010486660A CN 111720897 A CN111720897 A CN 1117208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air conditioner
indoor heat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866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0897B (zh
Inventor
谷勇
黄笛
张文武
李腾飞
朱雨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8666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208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20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0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0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08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humidifica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24F2013/247Active noise-suppress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和具有该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风机组件、室内换热器和加湿单元,机壳具有回风口和出风口;风机组件设在机壳内,室内换热器设在机壳内且位于出风口与风机组件之间,室内换热器的出风侧设有挡风结构,加湿单元设在室内换热器出风侧且包括加湿组件,加湿组件包括喷管,喷管的周壁上设有蒸汽喷出口,喷管朝向室内换热器的投影位于挡风结构朝向室内换热器的投影内,由此可以利用挡风结构避免换热后的气流对准喷管吹出,降低高温蒸汽在面板上凝露风险,同时也可以降低高温蒸汽对面板的腐蚀作用,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效率和加湿效果。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具有该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对房间内的空气进行循环换热以实现制冷或制热,从而调节房间内的温度。但长期运行后,房间内的空气容易干燥,舒适度降低。为提高空调室内机的舒适性,相关技术中提出了在空调室内机上设置加湿组件以增大室内湿度,但相关技术中存在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面板容易出现凝露且加湿效果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认识和发现做出的:
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上设置加湿组件,用于向室内喷蒸汽以增大室内的湿度,提高舒适性。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加湿组件安装在空调室内机的机壳内且包括多个零部件,加湿组件采用高温蒸汽加湿的方法,由于加湿组件中喷管的设置位置不合理,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面板上容易出现凝露,影响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效率,而且对室内进行加湿的效果不佳。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加湿效果好,且解决了出风面板上凝露的问题。
本申请另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风机组件、室内换热器和加湿单元,所述机壳具有回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机组件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室内换热器设在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之间,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风侧设有挡风结构;所述加湿单元设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出风侧且包括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包括喷管,所述喷管的周壁上设有蒸汽喷出口,所述喷管朝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投影位于所述挡风结构朝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投影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加湿单元位于室内换热器的出风侧,并在朝向室内换热器的投影面上,喷管的投影位于挡风结构的投影内,可以利用挡风结构避免换热后的气流对准喷管吹出,以免高温蒸汽随气流经出风面板直接吹向室内,从而降低高温蒸汽在面板上凝露风险,同时也可以降低高温蒸汽对面板的腐蚀作用,且高温蒸汽可以在加湿空间内更好地扩散,提高气流加湿的均匀性和可靠性,以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效率和加湿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喷出口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喷出口的开口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7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单元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具有进风开口和出风开口,所述加湿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机壳的出风口一侧且所述进风开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所述机壳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截面内,所述喷管的轴心与所述出风开口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机壳的宽度和所述壳体的宽度之和的比值大于2/29。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所述机壳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截面内,所述喷管的轴心与所述出风开口之间的距离大于100毫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所述机壳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截面内,所述喷管的轴心与所述机壳的内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体为所述机壳的高度的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单元还包括蒸汽进管和消音器,所述消音器连接在所述蒸汽进管与所述喷管之间,距所述消音器最近的蒸汽喷出口到所述消音器的最小距离与所述消音器的长度的比值大于1/3。
在一些实施例中,距所述消音器最近的蒸汽喷出口到所述消音器的最小距离与所述消音器的长度的比值大于3/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换热器为水平设置的大体V形且开口朝向所述风机组件,所述挡风结构为设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折弯处的大体C形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喷出口为多个长条形口或腰形口。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采用上述空调室内机,空调器的工作效率高,加湿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加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加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
机壳10;回风口101;出风口102;前面板103;后面板105;
风机组件20;
室内换热器30;挡风结构301;
加湿单元40;壳体401;进风开口4011;出风开口4012;内腔4013;加湿组件402;蒸汽入口4021;蒸汽喷出口4022;喷管4023;消音器4024;蒸汽进管4025;
出风面板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1-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包括机壳10、风机组件20、室内换热器30、加湿单元40,机壳10具有回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机壳10包括前面板103和后面板105,前面板103设有吹出气流的出风口102,后面板105设有吸入气流的回风口101。风从后面板105上的回风口101进入机壳10内,在机壳10中的风道内流动,并从前面板上的出风口102流出,即风向为从后向前的方向。
如图1、图4所示,风机组件20设在所述机壳10内。室内换热器30设在所述机壳10内且位于所述出风口102与风机组件20之间,室内换热器30的出风侧设有挡风结构301。换言之,室内换热器30沿风向位于风机组件20的下游,出风口102沿风向位于室内换热器30的下游,挡风结构301设于室内换热器30朝向出风口102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风机组件20适于驱动外部气流通过回风口101流入至机壳10内,气流在机壳10内沿其风道依次流经风机组件20、室内换热器30、出风口102,换热后的气流会避过挡风结构301。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加湿单元40设在室内换热器30出风侧且包括加湿组件402,加湿组件402包括喷管4023,喷管4023的周壁上设有蒸汽喷出口4022,喷管4023朝向室内换热器30的投影位于挡风结构301朝向室内换热器30的投影内。
具体地,如图6所示,加湿单元40的后端与机壳10的前面板103连接,加湿单元40的前端安装出风面板50,喷管4023呈左右方向延伸,多个蒸汽喷出口4022间隔设置于喷管4023的周壁上,多个蒸汽喷出口4022可以喷出高温蒸汽以在加湿单元40内形成加湿空间,如图3所示,在垂直于图中“a-b”方向的投影面内,加湿组件402的投影位于室内换热器30的投影内。
挡风结构301可以引导换热后的气流流向加湿空间,且避免气流对喷管4023直吹,经加湿后的气流适于经出风面板50吹向室内。
如图4所示,加湿单元40沿风向位于室内换热器30的下游,由此可以避免经加湿单元40加湿后的气流腐蚀室内换热器3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加湿单元位于室内换热器的出风侧,并在朝向室内换热器的投影面上,喷管的投影位于挡风结构的投影内,可以利用挡风结构避免换热后的气流对准喷管吹出,以免高温蒸汽随气流经出风面板直接吹向室内,从而降低高温蒸汽在面板上凝露风险,同时也可以降低高温蒸汽对面板的腐蚀作用,且高温蒸汽可以在加湿空间内更好地扩散,提高气流加湿的均匀性和可靠性,以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效率和加湿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蒸汽喷出口4022的开口方向朝向室内换热器30的一侧。由此,可以使蒸汽喷出口喷出的蒸汽与换热后的气流充分交融,提升气流加湿的均匀性和加湿效率。
优选地,如图4所示,蒸汽喷出口4022的开口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θ为30°-75°。例如,θ可以为45°、50°或60°,蒸汽喷出口4022可以朝向斜上方开口,也可以朝向斜下方开口。由此可以提升气流加湿的均匀性和加湿效率,又可以降低气流对冲噪音。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喷管4023的延伸方向上,多个蒸汽喷出口4022呈一列间隔排布在喷管4023的周壁上,可以理解的是,蒸汽喷出口4022的排布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喷管4023的周壁上的任意位置处均可设置蒸汽喷出口4022,且任意一个蒸汽喷出口4022可以朝向斜上方或斜下方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加湿单元40还包括壳体401,壳体401具有内腔4013,内腔4013具有进风开口4011和出风开口4012,加湿组件402设在壳体401内,壳体401可拆卸地安装在机壳10的出风口102一侧且进风开口4011与出风口102连通。换言之,加湿单元40可以作为独立的整体件与机壳10可拆卸地连接,由此可以提高加湿单元拆装的便利性。
具体地,如图1、图5所示,内腔4013具有朝向前方敞开的出风开口4012和朝向后方敞开的进风开口4011,出风开口4012和进风开口4011均为左右方向延伸的矩形敞开口,加湿单元40位于机壳10前侧,且壳体401与机壳10的前面板可拆卸地连接,换热后的气流适于通过进风开口4011与出风口102的连通流入至壳体401内,加湿后的气流经出风开口4012流出。此外,本申请的出风开口4012的形状并不限于图1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平行于机壳10的高度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和宽度方向(图3中的前后方向)的截面内,喷管4023的轴心C与出风开口4012之间的距离L1与机壳10的宽度(图3中机壳10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和壳体401的宽度(图3中壳体40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之和L2的比值大于2/29。由此,高温蒸汽适于在内腔充分扩散,以使气流与高温蒸汽的交融均匀,提高加湿效率和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平行于机壳10的高度方向(图3中的上下方向)和宽度方向(图3中的前后方向)的截面内,喷管4023的轴心C与出风开口4012之间的距离L1大于100毫米。由此,经加湿单元40加湿后的气流在流向出风开口4012时,具有较长的冷却距离,以使出风开口流出的气流温度适宜,从而降低高温蒸汽在面板上凝露风险,同时也可以降低高温蒸汽对面板的腐蚀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平行于机壳10的高度方向(图4中的上下方向)和宽度方向(图4中的前后方向)的截面内,喷管4023的轴心C与机壳10的内底面之间的距离H1大体为机壳10的高度H的1/2。由此,喷管4023喷出的高温蒸汽可以快速扩散至整个内腔,从而提高加湿单元的加湿效率和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加湿单元40还包括蒸汽进管4025和消音器4024,消音器4024连接在蒸汽进管4025与喷管4023之间,从而可以利用消音器4024消除加湿单元40的运行噪音,距消音器4024最近的蒸汽喷出口4022到消音器4024之间的最小距离H2(如图6所示,消音器4024的左端与最右侧的蒸汽喷出口4022的右端之间的距离)与消音器4024的长度H3总比值大于1/3。由此,可以避免蒸汽喷出口喷出的高温蒸汽大量凝结在消音器表面,提高消音器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距消音器最近的蒸汽喷出口到消音器的最小距离H2与消音器的长度H3的比值大于3/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室内换热器30为水平设置的大体V形且开口朝向风机组件20,挡风结构301为设在室内换热器30的折弯处的大体C形板。具体地,如图4所示,大体V形的室内换热器30具有朝向后方敞开的敞开口,在前后方向上,大体V形的室内换热器30上位于折弯处上部的部分由上至下倾斜延伸,位于折弯处下部的部分由下至上倾斜延伸,从而可以在单位空间内提高室内换热器的布局面积,以提高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如图4所示,大体C形板设在折弯处并位于折弯处的前侧,从而可以利用大体C形板的弧形面引导气流流动,降低气流冲击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蒸汽喷出口4022为多个长条形口。由此,可以使蒸汽喷出口4022相对面积小,相对压力大,提高蒸汽喷出口4022的喷速,增大喷湿量。优选地,蒸汽喷出口为腰形口,有利于降低蒸汽喷出口的喷出噪音。
下面参照图1-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示例的空调室内机1。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空调室内机1包括机壳10、风机组件20、室内换热器30和加湿单元40。机壳10包括前面板103和后面板105,前面板103设有吹出气流的出风口102,后面板105设有吸入气流的回风口101。风从后面板105上的回风口101进入机壳10内,在机壳10中的风道内流动,并从前面板上的出风口102流出,即风向为从后向前的方向。
如图3、图4所示,风机组件20、室内换热器30设于机壳10内,室内换热器30沿风向位于风机组件20的下游,出风口102沿风向位于室内换热器30的下游,挡风结构301设于室内换热器30朝向出风口102的一侧。
如图6所示,加湿单元40包括壳体401,壳体401具有内腔4013,如图1、图5所示,内腔4013具有朝向前方敞开的出风开口4012和朝向后方敞开的进风开口4011,出风开口4012和进风开口4011均为左右方向延伸的矩形敞开口,加湿单元40位于机壳10前侧,且壳体401与机壳10的前面板103可拆卸地连接,进风开口4011与出风口102连通,换热后的气流适于通过进风开口4011与出风口102的连通流入至壳体401内,加湿后的气流经出风开口4012流出。壳体401的前端安装出风面板50,从出风开口4012流出的加湿后的气流可经出风面板50流向室内。
如图6所示,加湿单元40包括加湿组件402,加湿组件402包括喷管4023、消音器4024和蒸汽进管4025,喷管4023和消音器4024位于内腔4013内,喷管4023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喷管4023的右端与消音器4024的左端相连,消音器4024的右端与蒸汽进管4025的左端相连,蒸汽进管4025的右端从壳体401内伸出,蒸汽入口4021设在蒸汽进管4025的右端的端部,即蒸汽入口4021位于壳体401外。
如图4、图6所示,喷管4023上间隔分布有多个蒸汽喷出口4022,如图4所示,蒸汽喷出口4022的开口方向朝向室内换热器30的一侧,且蒸汽喷出口4022的开口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θ为30°-75°,距消音器4024最近的蒸汽喷出口4022与消音器4024之间的距离H2大于100毫米,且H2与消音器4024的长度H3的比值大于1/3。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室内换热器30为水平设置的大体V形且开口朝向后方敞开,在前后方向上,大体V形的室内换热器30上位于折弯处上部的部分由上至下倾斜延伸,位于折弯处下部的部分由下至上倾斜延伸,大体V形的室内换热器30的折弯处的前侧设有挡风结构301,挡风结构301为大体C形板。
如图3所示,在垂直于图中“a-b”方向的投影面内,加湿组件402的投影位于室内换热器30的投影内,喷管4023的轴心C与机壳10的内底面之间的距离H1大体为机壳10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H的1/2。喷管4023的轴心C与出风开口4012之间的距离L1与机壳10和壳体401的长度之和L2的比值大于2/29。优选地,L1大于100毫米。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1,由此空调器工作效率高,加湿效果好。
在本申请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具有回风口和出风口;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在所述机壳内;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在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之间,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风侧设有挡风结构;
加湿单元,所述加湿单元设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出风侧且包括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包括喷管,所述喷管的周壁上设有蒸汽喷出口,所述喷管朝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投影位于所述挡风结构朝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投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喷出口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喷出口的开口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7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单元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具有进风开口和出风开口,所述加湿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机壳的出风口一侧且所述进风开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机壳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截面内,所述喷管的轴心与所述出风开口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机壳的宽度和所述壳体的宽度之和的比值大于2/2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机壳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截面内,所述喷管的轴心与所述出风开口之间的距离大于10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机壳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截面内,所述喷管的轴心与所述机壳的内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体为所述机壳的高度的1/2。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单元还包括蒸汽进管和消音器,所述消音器连接在所述蒸汽进管与所述喷管之间,距所述消音器最近的蒸汽喷出口到所述消音器的最小距离与所述消音器的长度的比值大于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距所述消音器最近的蒸汽喷出口到所述消音器的最小距离与所述消音器的长度的比值大于3/5。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为水平设置的大体V形且开口朝向所述风机组件,所述挡风结构为设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折弯处的大体C形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喷出口为多个长条形口或腰形口。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010486660.0A 2020-06-01 2020-06-01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1117208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6660.0A CN111720897B (zh) 2020-06-01 2020-06-01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6660.0A CN111720897B (zh) 2020-06-01 2020-06-01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0897A true CN111720897A (zh) 2020-09-29
CN111720897B CN111720897B (zh) 2021-12-21

Family

ID=72565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86660.0A Active CN111720897B (zh) 2020-06-01 2020-06-01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2089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26032U (zh) * 2010-10-20 2011-08-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系统及使用该加湿系统的空调机
CN107327913A (zh) * 2017-07-07 2017-11-07 深圳沃海森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风管机的横置加湿模块
CN209819705U (zh) * 2019-04-08 2019-12-2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118873U (zh) * 2019-04-08 2020-02-2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076286A (zh) * 2020-01-19 2020-04-28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具加湿功能的风管式室内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26032U (zh) * 2010-10-20 2011-08-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系统及使用该加湿系统的空调机
CN107327913A (zh) * 2017-07-07 2017-11-07 深圳沃海森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风管机的横置加湿模块
CN209819705U (zh) * 2019-04-08 2019-12-2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118873U (zh) * 2019-04-08 2020-02-2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076286A (zh) * 2020-01-19 2020-04-28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具加湿功能的风管式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0897B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00033310A (ko)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JPWO2009116194A1 (ja)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除湿機
CN209857215U (zh) 加湿结构、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
CN112880068B (zh) 除湿机
CN111720897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6949557B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CN21011887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720895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720896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85720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720894A (zh) 加湿单元、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99238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21290175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964162A (zh) 加湿单元、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227231U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3465047A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290174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857214U (zh) 加湿结构、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
CN215637584U (zh) 空调器
CN113494737A (zh) 风机盘管单元和空气调节系统
CN21384111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8915118U (zh) 立式空调器
CN114659168B (zh) 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CN215675499U (zh) 空调器
CN111197816B (zh) 一种换热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