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9168B - 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59168B
CN114659168B CN202011534517.0A CN202011534517A CN114659168B CN 114659168 B CN114659168 B CN 114659168B CN 202011534517 A CN202011534517 A CN 202011534517A CN 114659168 B CN114659168 B CN 1146591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ir
flow
cross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345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59168A (zh
Inventor
蓝渊
石嵋
胡小文
胡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3451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591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59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9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59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91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组件和空调器,换热组件包括离心风机;至少一个换热器,与离心风机的出风口相对设置;多个贯流风机,设于换热器和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之间,贯流风机能够调节经出风口流向换热器的风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在离心风机和换热器之间设置多个贯流风机,每个贯流风机能够调节出风口流向一个换热器的风量,使得离心风机吹出的风能够均匀地吹到每一个换热器,每一个换热器都能够充分发挥其换热功能,提高了整体换热器的效率。

Description

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组件和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图5和图6所示,风管式空调机内通常设置有离心风机102'和蒸发器104',但蒸发器104'位于离心风机102'下游出口处,气体从机器后面回风口进入离心风机102'后,通过离心风机102'的蜗壳导向蒸发器104',由于蜗壳出口偏上,气流在叶轮的旋转带动下,以一定角度由蜗壳出口斜向下吹向蒸发器104',使得通过上排蒸发器104'风量偏小,通过下排蒸发器104'风量偏大,导致蒸发器104'的换热效率低下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组件,包括:离心风机;至少一个换热器,与离心风机的出风口相对设置;多个贯流风机,设于换热器和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之间,贯流风机能够调节经出风口流向换热器的风量。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组件,包括离心风机,用于通过排风对设备进行散热。在离心风机的出风口的相对位置,设置有换热器。换热器用于对离心风机吹出的风进行换热。换热器的位置与离心风机相对,因此从离心风机排出的风会直接排向换热器。由于离心风机通常为蜗流风机,从离心风机吹出的并非正对换热器,因此吹到不同的换热器的风量会不同。可以理解,有的换热器会因为吹到的风量过大,无法很好的对风进行换热;而有的换热器被吹到的风量较小,无法充分发挥换热器的作用,使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低下。在离心风机和换热器之间设置多个贯流风机,每个贯流风机能够调节出风口流向一个换热器的风量,使得离心风机吹出的风能够均匀地吹到每一个换热器,每一个换热器都能够充分发挥其换热功能,提高了整体换热器的效率。
换热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通常来说,换热器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设置多个换热器,便于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设置换热器,以便使从离心风机吹出的气流在不同的位置和方向都能够有效地接触到换热器,并能够充分的与换热器进行换热。其中,换热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列管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等,都可以实现换热组件的功能。
进一步地,在离心风机和换热器之间设置多个贯流风机,贯流风机可以调节经过的气流的流量和方向。需要说明的是,从离心风机的出风口吹出的风为同一方向,往往不能正对换热器。此外,离心风机吹出的风,往往并不均匀,这都造成了风到达换热器时,不同换热器之间分配的风量不均匀,影响多个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效率。贯流风机设于离心风机和换热器之间,且离心风机吹出的风会经过贯流风机。贯流风机可以调节经过的气流的流量和方向,尤其当使用多个贯流风机时,多个贯流风机可以将从离心风机吹出的风分散为不同风道,并分配多个风道之间的气流的流量,使离心风机吹出的风最终能够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换热器,最终使各个换热器都能够有效地发挥其换热功能,提高整体的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贯流风机本身的特性,气流贯穿叶轮流动,受叶片两次力的作用,因此气流能够到达很远的距离,以保证能够与换热器之间充分配合。同时,贯流风机无紊流,出风均匀,适用于于换热器的配合。此外,贯流风机本身噪音小,不会对换热组件增加噪音,可以提高设备的静音效果。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至少一个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换热组件,设于壳体内。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可以对空调器进行换热。
此外,空调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换热组件,故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任一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换热组件;102:离心风机;104:换热器;106:贯流风机;108:出风口;110:风道;112:第一板式换热器;114:第二板式换热器;d1:第一距离;d2:第二距离;120:分隔板;122:第一导流部;124:第二导流部;126:控制器;128:风量传感器;130:接水盘;200:空调器;202:壳体;204:连接板。
图5和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换热组件;102':离心风机;104':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换热组件100:包括离心风机102,用于通过排风对设备进行散热。在离心风机102的出风口108的相对位置,设置有换热器104。换热器104用于对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进行换热。换热器104的位置与离心风机102相对,因此从离心风机102排出的风会直接排向换热器104。由于离心风机102通常为蜗流风机,从离心风机102吹出的并非正对换热器104,因此吹到不同的换热器104的风量会不同。可以理解,有的换热器104会因为吹到的风量过大,无法很好的对风进行换热;而有的换热器104被吹到的风量较小,无法充分发挥换热器104的作用,使整个换热器104的换热效率低下。在离心风机102和换热器104之间设置多个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能够调节出风口108流向换热器104的风量,使得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能够均匀地吹到每一个换热器104,每一个换热器104都能够充分发挥其换热功能,提高了整体换热器104的效率。
换热器10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通常来说,换热器104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设置多个换热器104,便于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设置换热器104,以便使从离心风机102吹出的气流在不同的位置和方向都能够有效地接触到换热器104,并能够充分的与换热器104进行换热。其中,换热器10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列管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等,都可以实现换热组件100的功能。
进一步地,在离心风机102和换热器104之间设置多个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可以调节经过的气流的流量和方向。需要说明的是,从离心风机102的出风口108吹出的风为同一方向,往往不能正对换热器104。此外,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往往并不均匀,这都造成了风到达换热器104时,不同换热器104之间分配的风量不均匀,影响多个换热器104整体的换热效率。贯流风机106设于离心风机102和换热器104之间,且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会经过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可以调节经过的气流的流量和方向,尤其当使用多个贯流风机106时,多个贯流风机106可以将从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分散为不同风道110,并分配多个风道110之间的气流的流量,使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最终能够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换热器104,最终使各个换热器104都能够有效地发挥其换热功能,提高整体的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贯流风机106本身的特性,气流贯穿叶轮流动,受叶片两次力的作用,因此气流能够到达很远的距离,以保证能够与换热器104之间充分配合。同时,贯流风机106无紊流,出风均匀,适用于于换热器104的配合。此外,贯流风机106本身噪音小,不会对换热组件100增加噪音,可以提高设备的静音效果。
其中,贯流风机106还可以选用多个圆弧导流板,也可形成不同的风道,实现打散气流的作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若离心风机102的出风量为900L/s,则在两个贯流风机106的作用下,控制贯流风机106的转速,可使得经两个换热器向外排出的流量分别为450L/s,而又由于贯流风机106的控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故而可使得单个换热器向外排出的流量为离心风机102的出风量的一半,同时增加±10%的容错量,换言之,每个换热器向外排出的流量为405L/s~495L/s。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换热组件100:包括离心风机102,用于通过排风对设备进行散热。在离心风机102的出风口108的相对位置,设置有换热器104。换热器104用于对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进行换热。换热器104的位置与离心风机102相对,因此从离心风机102排出的风会直接排向换热器104。由于离心风机102通常为蜗流风机,从离心风机102吹出的并非正对换热器104,因此吹到不同的换热器104的风量会不同。可以理解,有的换热器104会因为吹到的风量过大,无法很好的对风进行换热;而有的换热器104被吹到的风量较小,无法充分发挥换热器104的作用,使整个换热器104的换热效率低下。在离心风机102和换热器104之间设置多个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能够调节出风口108流向换热器104的风量,使得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能够均匀地吹到每一个换热器104,每一个换热器104都能够充分发挥其换热功能,提高了整体换热器104的效率。
换热器10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通常来说,换热器104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设置多个换热器104,便于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设置换热器104,以便使从离心风机102吹出的气流在不同的位置和方向都能够有效地接触到换热器104,并能够充分的与换热器104进行换热。其中,换热器10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列管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等,都可以实现换热组件100的功能。
进一步地,在离心风机102和换热器104之间设置多个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可以调节经过的气流的流量和方向。需要说明的是,从离心风机102的出风口108吹出的风为同一方向,往往不能正对换热器104。此外,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往往并不均匀,这都造成了风到达换热器104时,不同换热器104之间分配的风量不均匀,影响多个换热器104整体的换热效率。贯流风机106设于离心风机102和换热器104之间,且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会经过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可以调节经过的气流的流量和方向,尤其当使用多个贯流风机106时,多个贯流风机106可以将从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分散为不同风道110,并分配多个风道110之间的气流的流量,使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最终能够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换热器104,最终使各个换热器104都能够有效地发挥其换热功能,提高整体的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贯流风机106本身的特性,气流贯穿叶轮流动,受叶片两次力的作用,因此气流能够到达很远的距离,以保证能够与换热器104之间充分配合。同时,贯流风机106无紊流,出风均匀,适用于于换热器104的配合。此外,贯流风机106本身噪音小,不会对换热组件100增加噪音,可以提高设备的静音效果。
进一步地,在换热组件100的每个换热器104与出风口108之间都设有一个贯流风机106。在每个换热器104和出风口108之间,会形成一个风道110,从出风口108吹出的气流,会经过贯流风机106,到达换热器104。不同的气道与不同的换热器104相对应。可以理解,如果没有贯流风机106,各个风道110的风的风向,基本相同,因此会有部分风道110不能很好的与换热器104匹配。
在风道110内设置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可以调节风道110的风向和流量,使得每个风道110的风向都能与换热器104实现最佳匹配。同时贯流风机106还可以实现各个风道110之间风的流量均匀分配,使每个换热器104都能充分发挥换热功能,提高换热组件100的整体换热效率。
实施例三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换热组件100:包括离心风机102,用于通过排风对设备进行散热。在离心风机102的出风口108的相对位置,设置有换热器104。换热器104用于对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进行换热。换热器104的位置与离心风机102相对,因此从离心风机102排出的风会直接排向换热器104。由于离心风机102通常为蜗流风机,从离心风机102吹出的并非正对换热器104,因此吹到不同的换热器104的风量会不同。可以理解,有的换热器104会因为吹到的风量过大,无法很好的对风进行换热;而有的换热器104被吹到的风量较小,无法充分发挥换热器104的作用,使整个换热器104的换热效率低下。在离心风机102和换热器104之间设置多个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能够调节出风口108流向换热器104的风量,使得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能够均匀地吹到每一个换热器104,每一个换热器104都能够充分发挥其换热功能,提高了整体换热器104的效率。
换热器10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通常来说,换热器104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设置多个换热器104,便于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设置换热器104,以便使从离心风机102吹出的气流在不同的位置和方向都能够有效地接触到换热器104,并能够充分的与换热器104进行换热。其中,换热器10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列管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等,都可以实现换热组件100的功能。
进一步地,在离心风机102和换热器104之间设置多个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可以调节经过的气流的流量和方向。需要说明的是,从离心风机102的出风口108吹出的风为同一方向,往往不能正对换热器104。此外,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往往并不均匀,这都造成了风到达换热器104时,不同换热器104之间分配的风量不均匀,影响多个换热器104整体的换热效率。贯流风机106设于离心风机102和换热器104之间,且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会经过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可以调节经过的气流的流量和方向,尤其当使用多个贯流风机106时,多个贯流风机106可以将从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分散为不同风道110,并分配多个风道110之间的气流的流量,使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最终能够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换热器104,最终使各个换热器104都能够有效地发挥其换热功能,提高整体的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贯流风机106本身的特性,气流贯穿叶轮流动,受叶片两次力的作用,因此气流能够到达很远的距离,以保证能够与换热器104之间充分配合。同时,贯流风机106无紊流,出风均匀,适用于于换热器104的配合。此外,贯流风机106本身噪音小,不会对换热组件100增加噪音,可以提高设备的静音效果。
进一步地,在换热组件100的每个换热器104与出风口108之间都设有一个贯流风机106。在每个换热器104和出风口108之间,会形成一个风道110,从出风口108吹出的气流,会经过贯流风机106,到达换热器104。不同的气道与不同的换热器104相对应。可以理解,如果没有贯流风机106,各个风道110的风的风向,基本相同,因此会有部分风道110不能很好的与换热器104匹配。
在风道110内设置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可以调节风道110的风向和流量,使得每个风道110的风向都能与换热器104实现最佳匹配。同时贯流风机106还可以实现各个风道110之间风的流量均匀分配,使每个换热器104都能充分发挥换热功能,提高换热组件100的整体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换热组件100采用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为了能够使两个板式换热器能够充分的与出风口108的气流进行换热,两个换热器104不平行。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靠近出风口108的位置为第一距离d1,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远离出风口108的位置为第二距离d2,其中,第一距离d1大于第二距离d2。这样设置,可以使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都能够充分的与出风口108吹出的气流相接触,实现与气流之间的换热。
进一步地,第二板式换热器114远离出风口108的一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112远离出风口108的一端相连,可以理解,两个换热器104在远离出风口108的端位相连,使两个换热器104呈V字型。从出风口108吹出的风,会从靠近两个板式换热器靠近出风口108的位置吹到换热器104上,并随着两个换热器104相互靠近,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可以完整经过板式换热器,充分地与换热器104进行换热。
实施例四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换热组件100:包括离心风机102,用于通过排风对设备进行散热。在离心风机102的出风口108的相对位置,设置有换热器104。换热器104用于对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进行换热。换热器104的位置与离心风机102相对,因此从离心风机102排出的风会直接排向换热器104。由于离心风机102通常为蜗流风机,从离心风机102吹出的并非正对换热器104,因此吹到不同的换热器104的风量会不同。可以理解,有的换热器104会因为吹到的风量过大,无法很好的对风进行换热;而有的换热器104被吹到的风量较小,无法充分发挥换热器104的作用,使整个换热器104的换热效率低下。在离心风机102和换热器104之间设置多个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能够调节出风口108流向换热器104的风量,使得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能够均匀地吹到每一个换热器104,每一个换热器104都能够充分发挥其换热功能,提高了整体换热器104的效率。
换热器10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通常来说,换热器104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设置多个换热器104,便于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设置换热器104,以便使从离心风机102吹出的气流在不同的位置和方向都能够有效地接触到换热器104,并能够充分的与换热器104进行换热。其中,换热器10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列管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等,都可以实现换热组件100的功能。
进一步地,在离心风机102和换热器104之间设置多个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可以调节经过的气流的流量和方向。需要说明的是,从离心风机102的出风口108吹出的风为同一方向,往往不能正对换热器104。此外,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往往并不均匀,这都造成了风到达换热器104时,不同换热器104之间分配的风量不均匀,影响多个换热器104整体的换热效率。贯流风机106设于离心风机102和换热器104之间,且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会经过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可以调节经过的气流的流量和方向,尤其当使用多个贯流风机106时,多个贯流风机106可以将从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分散为不同风道110,并分配多个风道110之间的气流的流量,使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最终能够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换热器104,最终使各个换热器104都能够有效地发挥其换热功能,提高整体的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贯流风机106本身的特性,气流贯穿叶轮流动,受叶片两次力的作用,因此气流能够到达很远的距离,以保证能够与换热器104之间充分配合。同时,贯流风机106无紊流,出风均匀,适用于于换热器104的配合。此外,贯流风机106本身噪音小,不会对换热组件100增加噪音,可以提高设备的静音效果。
进一步地,在换热组件100的每个换热器104与出风口108之间都设有一个贯流风机106。在每个换热器104和出风口108之间,会形成一个风道110,从出风口108吹出的气流,会经过贯流风机106,到达换热器104。不同的气道与不同的换热器104相对应。可以理解,如果没有贯流风机106,各个风道110的风的风向,基本相同,因此会有部分风道110不能很好的与换热器104匹配。
在风道110内设置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可以调节风道110的风向和流量,使得每个风道110的风向都能与换热器104实现最佳匹配。同时贯流风机106还可以实现各个风道110之间风的流量均匀分配,使每个换热器104都能充分发挥换热功能,提高换热组件100的整体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换热组件100采用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为了能够使两个板式换热器能够充分的与出风口108的气流进行换热,两个换热器104不平行。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靠近出风口108的位置为第一距离d1,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远离出风口108的位置为第二距离d2,其中,第一距离d1大于第二距离d2。这样设置,可以使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都能够充分的与出风口108吹出的气流相接触,实现与气流之间的换热。
贯流风机106的数量为两个,可以将从出风口108吹出的风调整为两个不同的方向。两个贯流风机106分别与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对应设置,同时两个贯流风机106中的一个朝向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出风,另一个朝向第二板式换热器114出风,使得经两个贯流风机106调整的气流能够朝向各自对应的板式换热器,两个板式换热器的各个部分都能够有效地进行换热,充分发挥板式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提高换热组件100的换热效率。
在两个贯流风机106之间设置有分隔板120。分隔板120的一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相连的部分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两个贯流风机106之间。分隔板120的设置,把两个贯流风机106和两个板式换热器进行了完全的分隔,形成了两个各自独立的风道110。很明显,由于两个各自独立的风道110之间不会互相干扰,贯流风机106对气流的调控更为简单,效果也会更明显。
进一步地,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分隔板120的另一端与出风口108之间存在间隙,即分隔板120与出风口108之间,还存在间隙,从出风口108吹出的风,既可以进入第一板式换热器112所在的气道,也可以进入第二板式换热器114所在的气道。可以理解,这样的设计,使得两个贯流风机106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转速,对出风口108排出的风进行流量分配,最终使两个风道110的风的风量分配均匀。
进一步地,在分隔板120的另一端,还设有第一导流部122,第一导流部122能够使从出风口108排出的气流,平缓的分开,并将两个风道110的气流导入到贯流风机106中,提高贯流风机106对气道的导流作用。
进一步地,分隔板120的另一端延伸至出风口108,可以使出风口108吹出的风直接地被分开,形成两个气道。这样的结构,使得分隔板120的分隔效果更为明显。
实施例五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换热组件100:包括离心风机102,用于通过排风对设备进行散热。在离心风机102的出风口108的相对位置,设置有换热器104。换热器104用于对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进行换热。换热器104的位置与离心风机102相对,因此从离心风机102排出的风会直接排向换热器104。由于离心风机102通常为蜗流风机,从离心风机102吹出的并非正对换热器104,因此吹到不同的换热器104的风量会不同。可以理解,有的换热器104会因为吹到的风量过大,无法很好的对风进行换热;而有的换热器104被吹到的风量较小,无法充分发挥换热器104的作用,使整个换热器104的换热效率低下。在离心风机102和换热器104之间设置多个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能够调节出风口108流向换热器104的风量,使得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能够均匀地吹到每一个换热器104,每一个换热器104都能够充分发挥其换热功能,提高了整体换热器104的效率。
换热器10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通常来说,换热器104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设置多个换热器104,便于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设置换热器104,以便使从离心风机102吹出的气流在不同的位置和方向都能够有效地接触到换热器104,并能够充分的与换热器104进行换热。其中,换热器10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列管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等,都可以实现换热组件100的功能。
进一步地,在离心风机102和换热器104之间设置多个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可以调节经过的气流的流量和方向。需要说明的是,从离心风机102的出风口108吹出的风为同一方向,往往不能正对换热器104。此外,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往往并不均匀,这都造成了风到达换热器104时,不同换热器104之间分配的风量不均匀,影响多个换热器104整体的换热效率。贯流风机106设于离心风机102和换热器104之间,且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会经过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可以调节经过的气流的流量和方向,尤其当使用多个贯流风机106时,多个贯流风机106可以将从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分散为不同风道110,并分配多个风道110之间的气流的流量,使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最终能够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换热器104,最终使各个换热器104都能够有效地发挥其换热功能,提高整体的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贯流风机106本身的特性,气流贯穿叶轮流动,受叶片两次力的作用,因此气流能够到达很远的距离,以保证能够与换热器104之间充分配合。同时,贯流风机106无紊流,出风均匀,适用于于换热器104的配合。此外,贯流风机106本身噪音小,不会对换热组件100增加噪音,可以提高设备的静音效果。
进一步地,在换热组件100的每个换热器104与出风口108之间都设有一个贯流风机106。在每个换热器104和出风口108之间,会形成一个风道110,从出风口108吹出的气流,会经过贯流风机106,到达换热器104。不同的气道与不同的换热器104相对应。可以理解,如果没有贯流风机106,各个风道110的风的风向,基本相同,因此会有部分风道110不能很好的与换热器104匹配。
在风道110内设置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可以调节风道110的风向和流量,使得每个风道110的风向都能与换热器104实现最佳匹配。同时贯流风机106还可以实现各个风道110之间风的流量均匀分配,使每个换热器104都能充分发挥换热功能,提高换热组件100的整体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换热组件100采用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为了能够使两个板式换热器能够充分的与出风口108的气流进行换热,两个换热器104不平行。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靠近出风口108的位置为第一距离d1,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远离出风口108的位置为第二距离d2,其中,第一距离d1大于第二距离d2。这样设置,可以使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都能够充分的与出风口108吹出的气流相接触,实现与气流之间的换热。
进一步地,贯流风机106的数量为两个,可以将从出风口108吹出的风调整为两个不同的方向。两个贯流风机106分别与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对应设置,同时两个贯流风机106中的一个朝向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出风,另一个朝向第二板式换热器114出风,使得经两个贯流风机106调整的气流能够朝向各自对应的板式换热器,两个板式换热器的各个部分都能够有效地进行换热,充分发挥板式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提高换热组件100的换热效率。
在两个贯流风机106之间设置有分隔板120。分隔板120的一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相连的部分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两个贯流风机106之间。分隔板120的设置,把两个贯流风机106和两个板式换热器进行了完全的分隔,形成了两个各自独立的风道110。很明显,由于两个各自独立的风道110之间不会互相干扰,贯流风机106对气流的调控更为简单,效果也会更明显。
进一步地,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分隔板120的另一端与出风口108之间存在间隙,即分隔板120与出风口108之间,还存在间隙,从出风口108吹出的风,既可以进入第一板式换热器112所在的气道,也可以进入第二板式换热器114所在的气道。可以理解,这样的设计,使得两个贯流风机106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转速,对出风口108排出的风进行流量分配,最终使两个风道110的风的风量分配均匀。
进一步地,第二板式换热器114远离出风口108的一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112远离出风口108的一端相连,可以理解,两个换热器104在远离出风口108的端位相连,使两个换热器104呈V字型。从出风口108吹出的风,会从靠近两个板式换热器靠近出风口108的位置吹到换热器104上,并随着两个换热器104相互靠近,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可以完整经过板式换热器,充分地与换热器104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在分隔板120的另一端,还设有第一导流部122,第一导流部122能够使从出风口108排出的气流,平缓的分开,并将两个风道110的气流导入到贯流风机106中,提高贯流风机106对气道的导流作用。
进一步地,分隔板120的另一端延伸至出风口108,可以使出风口108吹出的风直接地被分开,形成两个气道。这样的结构,使得分隔板120的分隔效果更为明显。
实施例六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换热组件100:包括离心风机102,用于通过排风对设备进行散热。在离心风机102的出风口108的相对位置,设置有换热器104。换热器104用于对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进行换热。换热器104的位置与离心风机102相对,因此从离心风机102排出的风会直接排向换热器104。由于离心风机102通常为蜗流风机,从离心风机102吹出的并非正对换热器104,因此吹到不同的换热器104的风量会不同。可以理解,有的换热器104会因为吹到的风量过大,无法很好的对风进行换热;而有的换热器104被吹到的风量较小,无法充分发挥换热器104的作用,使整个换热器104的换热效率低下。在离心风机102和换热器104之间设置多个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能够调节出风口108流向换热器104的风量,使得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能够均匀地吹到每一个换热器104,每一个换热器104都能够充分发挥其换热功能,提高了整体换热器104的效率。
换热器10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通常来说,换热器104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设置多个换热器104,便于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设置换热器104,以便使从离心风机102吹出的气流在不同的位置和方向都能够有效地接触到换热器104,并能够充分的与换热器104进行换热。其中,换热器10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列管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等,都可以实现换热组件100的功能。
进一步地,在离心风机102和换热器104之间设置多个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可以调节经过的气流的流量和方向。需要说明的是,从离心风机102的出风口108吹出的风为同一方向,往往不能正对换热器104。此外,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往往并不均匀,这都造成了风到达换热器104时,不同换热器104之间分配的风量不均匀,影响多个换热器104整体的换热效率。贯流风机106设于离心风机102和换热器104之间,且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会经过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可以调节经过的气流的流量和方向,尤其当使用多个贯流风机106时,多个贯流风机106可以将从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分散为不同风道110,并分配多个风道110之间的气流的流量,使离心风机102吹出的风最终能够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换热器104,最终使各个换热器104都能够有效地发挥其换热功能,提高整体的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贯流风机106本身的特性,气流贯穿叶轮流动,受叶片两次力的作用,因此气流能够到达很远的距离,以保证能够与换热器104之间充分配合。同时,贯流风机106无紊流,出风均匀,适用于于换热器104的配合。此外,贯流风机106本身噪音小,不会对换热组件100增加噪音,可以提高设备的静音效果。
进一步地,在换热组件100的每个换热器104与出风口108之间都设有一个贯流风机106。在每个换热器104和出风口108之间,会形成一个风道110,从出风口108吹出的气流,会经过贯流风机106,到达换热器104。不同的气道与不同的换热器104相对应。可以理解,如果没有贯流风机106,各个风道110的风的风向,基本相同,因此会有部分风道110不能很好的与换热器104匹配。
在风道110内设置贯流风机106,贯流风机106可以调节风道110的风向和流量,使得每个风道110的风向都能与换热器104实现最佳匹配。同时贯流风机106还可以实现各个风道110之间风的流量均匀分配,使每个换热器104都能充分发挥换热功能,提高换热组件100的整体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换热组件100采用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为了能够使两个板式换热器能够充分的与出风口108的气流进行换热,两个换热器104不平行。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靠近出风口108的位置为第一距离d1,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远离出风口108的位置为第二距离d2,其中,第一距离d1大于第二距离d2。这样设置,可以使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都能够充分的与出风口108吹出的气流相接触,实现与气流之间的换热。
贯流风机106的数量为两个,可以将从出风口108吹出的风调整为两个不同的方向。两个贯流风机106分别与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对应设置,同时两个贯流风机106中的一个朝向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出风,另一个朝向第二板式换热器114出风,使得经两个贯流风机106调整的气流能够朝向各自对应的板式换热器,两个板式换热器的各个部分都能够有效地进行换热,充分发挥板式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提高换热组件100的换热效率。
在两个贯流风机106之间设置有分隔板120。分隔板120的一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相连的部分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两个贯流风机106之间。分隔板120的设置,把两个贯流风机106和两个板式换热器进行了完全的分隔,形成了两个各自独立的风道110。很明显,由于两个各自独立的风道110之间不会互相干扰,贯流风机106对气流的调控更为简单,效果也会更明显。
进一步地,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分隔板120的另一端与出风口108之间存在间隙,即分隔板120与出风口108之间,还存在间隙,从出风口108吹出的风,既可以进入第一板式换热器112所在的气道,也可以进入第二板式换热器114所在的气道。可以理解,这样的设计,使得两个贯流风机106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转速,对出风口108排出的风进行流量分配,最终使两个风道110的风的风量分配均匀。
进一步地,在分隔板120的另一端,还设有第一导流部122,第一导流部122能够使从出风口108排出的气流,平缓的分开,并将两个风道110的气流导入到贯流风机106中,提高贯流风机106对气道的导流作用。
进一步地,分隔板120的另一端延伸至出风口108,可以使出风口108吹出的风直接地被分开,形成两个气道。这样的结构,使得分隔板120的分隔效果更为明显。
在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靠近出风口108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二导流部124。第二导流部124用于平缓经过贯流风机106的气流,可以避免在吹到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换热器104的端部时引发湍流或回流,并能够把气流导入到贯流风机106,使从出风口108吹出到板式换热器的气流更加平稳,不产生噪音。
进一步地,两个贯流风机106设于两个板式换热器和出风口108之间,且分别与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对应设置,并向对应的板式换热器出风。可以理解,贯流风机106的上下位置应设置于第一板式换热器11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114之间。两个贯流风机106的转向相反,可以使两个贯流风机106吹出的风的风向相互分开,最终各自吹向对应的板式换热器。
进一步地,换热组件100中还包括控制器126,控制器126与贯流风机106电连接,对贯流风机106的转速进行控制。可以理解,贯流风机106的作用是调节从出风口108吹出的风的风向和流量,使其能够朝向各自对应的平板换热器,以充分发挥多个平板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同时,贯流风机106还用于调节风量,使得吹向每个平板换热器的风的流量基本相同。因此,控制器126通过调节对应贯流风机106的转速,可以实现对应贯流风机106的导流能力,最终实现有效的导流。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精确的控制吹到不同平板换热器的风的风量,在换热器104远离离心风机102的一侧,设有风量传感器128。风量传感器128与控制器126电连接,用于确定每个风道110内的风量,控制器126根据风量传感器128反馈的风量,对贯流风机106的转速进行控制,实现对各自风道110内的风量精确控制。
进一步地,在换热器104底部,还设有接水盘130。平板换热器在进行换热时,有时会产生冷凝水,接水盘130用于接收从平板换热器流下的冷凝水,以防止冷凝水流入换热组件100其他位置,对换热组件100以及整个设备造成破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两个并联的贯流风机106使得离心风机102出来的气流均匀地通过蒸发器,能有效的提高蒸发器换热效率7%以上,离心风机102转速下降8%,气动噪音降低1.5dB,达到降低能耗、降低噪音等效果。
实施例七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器200,包括壳体202,壳体202内设有换热组件100,换热组件100可以对空调器200进行换热。在空调器200壳体202内还设有连接板204,换热组件100的离心风机102通过连接板204与壳体202实现固定连接,可以实现对空调器200的有效换热。
此外,空调器2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换热组件100,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任一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空调器200为风管机,主要包括:外壳(即壳体202)、上排蒸发器(即第一板式换热器112)、下排蒸发器(即第二板式换热器114)、上贯流风机和下贯流风机(即贯流风机106)、接水盘130、离心风机102、连接板204。其中上贯流风机、下贯流风机、离心风机102共同组成风机系统。
外壳为风管机整机的外部结构框架,其余零部件均安装在外壳内部;离心风机102靠近回风口侧,即图中的右侧,安装在连接板204上,其出口(即出风口108)朝向上贯流风机和下贯流风机;连接板204安装于外壳内部,一侧与离心风机102连接在一起,另一侧与外壳及上贯流风机、下贯流风机形成内部风道;上贯流风机与下贯流风机为并联结构,进风口面向离心风机102,贯流风机的出风口分别朝向上排蒸发器、下排蒸发器;上贯流风机与下贯流风机转速方向相反,转速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图中,上贯流风机为顺时针旋转方向,下贯流风机为逆时针旋转方向。
蜗舌(即图中靠上的第二导流部124)位于上贯流风机与上排蒸发器之间,蜗舌(即图中靠下的第二导流部124)位于下贯流风机与下排蒸发器之间,蜗壳(即第一导流部122)位于上贯流风机、上排蒸发器和下贯流风、上排蒸发器之间;蜗壳可以是一整体结构件,也可分别为两个结构件拼接一起组成。
上排蒸发器与下排蒸发器靠近出风口侧,呈V字形排列一起,分别位于上贯流风机、下贯流风机的下游出风端;接水盘130位于下排蒸发器的底部。气体由回风口进入离心风机102,然后通过离心风机102流向上贯流风机与下贯流风机,上贯流风机与下贯流风机可以通过调整转速方式将气体分为成两部分同体积气流吸入,而均匀地分别吹向上排蒸发器与下排蒸发器,气流在上排蒸发器与下排蒸发器中发生热交换后,最后由出风口排出。由于通过上排蒸发器与下排蒸发器的气体相等,并且速度均匀,故换热效率得到较大提升,能耗较低,即达到同样的换热能力目的时离心风机所需转速降低,风机的旋转离散噪音也得到一定下降;同时,由于进入蒸发器的气流更均匀、速度低,减小了气流冲击所带来的噪音。
根据本发明的换热装置和空调器的实施例,在离心风机和换热器之间设置多个贯流风机,贯流风机能够调节出风口流向换热器的风量,使得离心风机吹出的风能够均匀地吹到每一个换热器,每一个换热器都能够充分发挥其换热功能,提高了整体换热器的效率。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离心风机;
至少一个换热器,与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相对设置;
多个贯流风机,设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之间,所述贯流风机能够调节经所述出风口流向所述换热器的风量;
每个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一个风道,每个所述风道内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贯流风机,多个所述贯流风机将所述离心风机吹出的风分散为不同风道;
所述换热器具体包括:
第一板式换热器;
第二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之间不平行;
分隔板,设于两个所述贯流风机之间,且所述分隔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相连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之间的第二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贯流风机分别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对应设置,以使两个所述贯流风机中的一个朝向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出风,另一个朝向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出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所述分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
第一导流部,设于所述分隔板的另一端,经所述出风口排出的空气能够在所述第一导流部的作用下分别流向两个所述贯流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第二导流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贯流风机的转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与所述贯流风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贯流风机的转速;
风量传感器,设于所述换热器远离所述离心风机的一侧,且所述风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风量传感器用于确定每个所述风道内的风量,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风量控制所述转速。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
CN202011534517.0A 2020-12-23 2020-12-23 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Active CN1146591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4517.0A CN114659168B (zh) 2020-12-23 2020-12-23 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4517.0A CN114659168B (zh) 2020-12-23 2020-12-23 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9168A CN114659168A (zh) 2022-06-24
CN114659168B true CN114659168B (zh) 2023-12-01

Family

ID=82024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34517.0A Active CN114659168B (zh) 2020-12-23 2020-12-23 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59168B (zh)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28313A (en) * 1968-06-04 1971-12-21 Parks Cramer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textile fibers from conveying air
GB1287352A (en) * 1970-04-14 1972-08-31 Svenska Rotor Maskiner Ab Regenerative air preheaters in boiler plants
EP0623397A1 (de) * 1993-02-11 1994-11-09 BECKER VERFAHRENSTECHNIK, DIPL. ING. ERNST BECKER GmbH & CO Variable Staubabsaugung
CN2769725Y (zh) * 2005-03-04 2006-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柜式多出风口空调器
CN101957020A (zh) * 2010-09-22 2011-01-26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202133039U (zh) * 2010-12-30 2012-02-0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N102901197A (zh) * 2012-10-16 2013-01-3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内机出风结构
CN202792238U (zh) * 2012-07-05 2013-03-1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器
CN203586407U (zh) * 2013-12-04 2014-05-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吊顶式空调内机系统
CN104019536A (zh) * 2014-06-17 2014-09-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吊顶式空调内机安装方法及吊顶式空调
CN105091118A (zh) * 2014-04-30 2015-11-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器
CN105091090A (zh) * 2014-04-30 2015-11-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气调节器
CN105091085A (zh) * 2014-04-30 2015-11-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气调节器
CN105091086A (zh) * 2014-04-30 2015-11-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
CN105222224A (zh) * 2014-06-30 2016-01-06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5605685A (zh) * 2016-03-15 2016-05-25 李丹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5627427A (zh) * 2014-11-03 2016-06-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CN105864933A (zh) * 2016-04-28 2016-08-17 于向阳 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
CN106051922A (zh) * 2016-07-15 2016-10-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风管式空调机
CN107883454A (zh) * 2017-12-12 2018-04-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挂机
CN108151176A (zh) * 2017-12-22 2018-06-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除湿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16696B2 (en) * 1999-09-23 2007-05-15 Ferraro Joseph C External flue heat exchangers
CN105057283B (zh) * 2015-08-14 2017-04-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清洁机构、清洁装置及空调机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28313A (en) * 1968-06-04 1971-12-21 Parks Cramer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textile fibers from conveying air
GB1287352A (en) * 1970-04-14 1972-08-31 Svenska Rotor Maskiner Ab Regenerative air preheaters in boiler plants
EP0623397A1 (de) * 1993-02-11 1994-11-09 BECKER VERFAHRENSTECHNIK, DIPL. ING. ERNST BECKER GmbH & CO Variable Staubabsaugung
CN2769725Y (zh) * 2005-03-04 2006-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柜式多出风口空调器
CN101957020A (zh) * 2010-09-22 2011-01-26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202133039U (zh) * 2010-12-30 2012-02-0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N202792238U (zh) * 2012-07-05 2013-03-1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器
CN102901197A (zh) * 2012-10-16 2013-01-3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内机出风结构
CN203586407U (zh) * 2013-12-04 2014-05-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吊顶式空调内机系统
CN105091118A (zh) * 2014-04-30 2015-11-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器
CN105091090A (zh) * 2014-04-30 2015-11-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气调节器
CN105091085A (zh) * 2014-04-30 2015-11-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气调节器
CN105091086A (zh) * 2014-04-30 2015-11-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
CN104019536A (zh) * 2014-06-17 2014-09-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吊顶式空调内机安装方法及吊顶式空调
CN105222224A (zh) * 2014-06-30 2016-01-06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5627427A (zh) * 2014-11-03 2016-06-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CN105605685A (zh) * 2016-03-15 2016-05-25 李丹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5864933A (zh) * 2016-04-28 2016-08-17 于向阳 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
CN106051922A (zh) * 2016-07-15 2016-10-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风管式空调机
CN107883454A (zh) * 2017-12-12 2018-04-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挂机
CN108151176A (zh) * 2017-12-22 2018-06-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除湿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双风道贯流风机的试验研究;王成芝, 刘简, 周天培, 陶南, 施德芝;农业机械学报(0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9168A (zh) 2022-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7460B (zh) 壁挂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KR102379031B1 (ko)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EP2719957A1 (en) Air conditioner
JP4678327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6287989B (zh) 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23348B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CN112212491A (zh) 一种蜗壳、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832217U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14659168B (zh) 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JP2024522125A (ja) エアダク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空調設備
JP270160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EP2280176A1 (en) Cross flow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equipped with same
JP2001304605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681437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WO2019123743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6287988B (zh) 双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9934113U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218882558U (zh) 新风模块、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915118U (zh) 立式空调器
CN221172477U (zh) 风管机
CN21195301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590918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1720897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68847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35722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