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27427A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27427A CN105627427A CN201410607595.7A CN201410607595A CN105627427A CN 105627427 A CN105627427 A CN 105627427A CN 201410607595 A CN201410607595 A CN 201410607595A CN 105627427 A CN105627427 A CN 1056274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spiral case
- wind
- wall
- supply arrang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包括壳体和形成在壳体上的出风口、侧进风口及后进风口,壳体内形成有送风装置,在送风装置的上方形成有蜗壳和位于蜗壳内的离心风扇,蜗壳的出风部朝向送风装置中的热交换风风道,在蜗壳的出风部上形成有向送风装置延伸、环包热交换风风道的环包部,环包部与热交换风风道之间形成混风腔;蜗壳的进风部朝向换热器,在蜗壳的进风部上形成有位于蜗壳内部的第一引流环和位于蜗壳外部、蜗壳进风部与换热器之间的第二引流环;在蜗壳的出风部与送风装置之间还形成有对出风部的出风角度进行调节的导流组件。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器,能够实现送出温度适宜的柔和混合风的室内机的低噪音、大风量送风及对送风角度的调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器,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均为长条状,在室内机上开设有长条状出风口,换热器换热后的风直接在内部贯流风扇的作用下从出风口吹出,所吹出的风全部是热交换风。一般的,在换热器与出风口之间不设置额外的送风装置。这种空调送风的一个缺点是由于送出的风全部是热交换风,风量较少,室内风循环速度慢;另一个缺点是送出的风不够柔和,尤其是在制冷模式下,所吹出的凉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用户感觉不舒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器,通过在室内机中设置离心风扇和送风装置,能够实现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送出风量大、温度适宜的柔和混合风,提高了使用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时空间空气的流动性和调温性。但是,受室内机空间的限制,在这类室内机中,离心风扇尺寸不能太大,离心风扇中蜗壳的进风口也不会太大,且离心风扇的进风口距离室内机侧进风口及换热器很近,因此,吸入到蜗壳进风口的风速不均匀,蜗壳进风口无法对风速进行充分的整理,从而极容易在进风口处形成涡流,造成进风口风阻大,不仅导致进风风量损失大,影响室内机送风能力,且进风噪音大,难以达到用户对壁挂机低噪音的要求。此外,离心风扇所在蜗壳距离送风装置很近,从蜗壳吹出的风风速较高,在满足压损的前提下,蜗壳出口的风发散角度小,大都沿蜗壳出口方向直接吹向送风装置,使得送风装置中靠近蜗壳出口位置风量大,其余位置风量小,送风装置送风不够均匀,不利于在送风装置中形成足够的负压来引入非热交换风,且无法对送风装置的出风角度进行调节,送风局限性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器,以实现送出温度适宜的柔和混合风的室内机的低噪音和大风量送风的同时,实现送风角度的调整。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前下方形成有出风口,在所述壳体的侧面形成有侧进风口,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与所述侧进风口相对应的换热器,在所述壳体的后下方形成有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的后进风口,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有至少两个中间贯通、具有前后开口的导风体,所述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所述贯通风道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后进风口,相邻两所述导风体之间形成热交换风风道;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送风装置的上方形成有蜗壳和位于所述蜗壳内的离心风扇,所述蜗壳的出风部朝向所述热交换风风道,在所述蜗壳的出风部上形成有向所述送风装置延伸、环包所述热交换风风道的环包部,所述环包部与所述热交换风风道之间形成混风腔;所述蜗壳的进风部朝向所述换热器,在所述蜗壳的进风部上形成有位于所述蜗壳内部的第一引流环和位于所述蜗壳外部、所述蜗壳进风部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第二引流环;在所述蜗壳的出风部与所述送风装置之间还形成有对所述出风部的出风角度进行调节的导流组件。
如上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所述第二引流环包括有自所述换热器向所述蜗壳内部方向口径渐缩的弧形引流部,所述弧形引流部引流后端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一引流环引流前端的口径,形成所述弧形引流部在内、所述第一引流环在外的内外套叠式引流结构。
如上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所述弧形引流部外侧形成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上形成有安装部,所述第二引流环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在所述蜗壳上。
如上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所述外翻边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形成L型结构,所述第一翻边远离所述第二翻边的一端与所述弧形引流部引流前端封闭连接,所述安装部形成在所述第二翻边上。
如上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所述弧形引流部的引流后端与所述第一引流环的引流前端之间形成有引风通道,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弧形引流部之间形成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引风通道。
如上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形成所述环形槽内侧壁的所述弧形引流部的高度小于形成所述环形槽外侧壁的所述第一翻边的高度。
如上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所述导流组件包括有多个导流片,多个所述导流片沿所述蜗壳的出风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导流片自所述蜗壳的出风部向所述送风装置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每个所述导流片从所述送风装置中的后端导风体延伸至前端导风体,横跨所述送风装置的所有所述热交换风风道,且每个所述导流片可转动地与所述后端导风体及所述前端导风体连接。
如上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有至少三个导风体,每个所述导流片靠近所述送风装置的侧边上形成有与所述送风装置中间导风体相对应的若干缺口,所述送风装置的中间导风体嵌入所述导流片上相对应的缺口中。
如上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多个所述导风体通过连杆联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通过在壳体下部设置送风装置、在送风装置设置离心风扇,在离心风扇朝向热交换风风道的出风部上形成环包热交换风风道的环包部,利用环包部形成的混风腔将室内机内部风道中的热交换风进行梳理、缓冲,然后沿送风装置的周向方向均匀送入到送风装置中,利用贯通风道中形成的负压来引入部分外部未热交换的非热交换风参与到空调最后的出风中,增大了空调的整体进风量,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进一步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整体均匀性。且,这样的混合空气较为柔和,吹到用户身上会感觉更加舒适,提高了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而且,通过在蜗壳内部和蜗壳外部分别设置引流环,利用外部的引流环延长蜗壳内部引流环的长度,增加了引流环引流通道的长度,换热器热交换后的风先经外部引流环进行预处理后再进入到蜗壳进风口中进行内部引流处理,有效减少了进风涡流,减少了蜗壳进风阻力,在提高进风量的同时降低了进风噪音,进而提高了室内机的出风风量,降低了室内机工作噪音。而且,通过在蜗壳的出风部与送风装置之间形成导流组件,利用导流组件对蜗壳的出风角度进行调节,能够增大蜗壳的出风角度,便于将气流分散或者根据需要控制气流方向。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一个实施例沿平行于送风装置轴线方向的纵剖图;
图5是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一个实施例沿垂直于送风装置轴线方向的纵剖图;
图6是图5中外部引流环的截面图;
图7是图5中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第一种工作状态的送风结构示意图;
图9是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第二种工作状态的送风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第三种工作状态的送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首先,对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技术术语作一简要说明:下述在提到每个结构件的前、后或左、右时,是以结构件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来定义的;对于多个结构件的排列位置进行前、后或左、右的描述时,也是以多个结构件构成的装置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所做的定义。下述的热交换风是指来自空调内部、经换热器热交换后的风;非热交换风是指来自空调所处环境空间的风,是相对于热交换风而言、不是直接来自于换热器的风;混合风是指热交换风与非热交换风混合形成的风。
请参见图1至图7示出的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一个实施例。
其中,图1和图2是该实施例的两个立体图,图3是该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和图5分别是该实施例中沿平行于和垂直于送风装置轴线方向的纵剖图,图6是图5中外部引流环的截面图,图7是图5中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该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有前壳11和后壳12,两者可拆卸式连接,形成室内机的壳体。优选的,前壳11和后壳12的正投影均为圆形或近似圆形,也即,前壳轮廓线和后壳轮廓线(图中未标注)均为圆形或近似圆形。从而,整个室内机的正投影也为圆形或近似圆形,使得整个室内机外形独特美观,完全不同于现有长条状的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审美需求。
具体的,前壳11的结构为:在前壳11的表面中,前壳上部111和前壳下部112均向后收缩,而前壳中部113向前凸出,从而,使得前壳11的表面呈现上下内收、中部外凸的弧面。而后壳12位于前壳11限定的区域内。也即,前壳11的外轮廓线位于后壳12的外轮廓线之外。由此,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呈现出来的面积为前壳11的面积,且由于其上部和下部向后收缩,从正面看,前壳11的外形尺寸小。加之中部外凸,能够在外形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在壳体内布置面积较大的换热器、引风量大的离心风扇等,使得室内机满足制冷、制热时的风量需求和调温要求。在前壳11的下部,具体来说是在前壳下部112处形成有出风口114。出风口114形成在表面向后收缩的前壳下部112上,且该出风口114以上部向前、下部向后的倾斜方向形成,其倾斜角度为α,满足:4°≤α≤45°。更优选的,为10°左右。如此设置出风口114,配合后续的送风装置3的结构设计,使得从出风口114送出的风能够向前下方流动,有效避免了室内机安装在房间较高位置、出风口的出风向上吹至天花板而影响室内送风风量和温度调节的问题。
后壳12作为壳体的主要部分,其厚度大于前壳11的厚度。而且,后壳12主体呈圆筒形结构,包括后板121和侧壁122,两部分中间围成较大的容纳空间,用以容纳、布置室内机的其他部件,如换热器、离心风扇、接水盘、蜗壳等。在侧壁122的左、右两侧对称形成有第一侧进风口1221和第二侧进风口1222,这两个侧进风口优选包括有多个相互不连通的进风口,与现有进风格栅相比,进风风量大,且容易清扫灰尘和杂物。在形成为一体时,前壳11与侧壁122连接。从室内机正面看,第一侧进风口1221和第二侧进风口1222均位于前壳11限定的区域内,因此,前壳11下部形成的出风口114距离两个侧进风口较远,不会产生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的风的混乱问题。
而且,后板121上具有安装面1211,在安装面1211上形成有挂墙板1212,室内机通过挂墙板1212安装固定在墙壁上。在后板121上还形成有缺口1213,该缺口1213包括与安装面1211垂直并连接的第一面1214和远离安装面1211、与安装面1211平行的第二面1215,在第二面1215上形成有后进风口1217,且该后进风口1217的位置与前壳11上的出风口114前后对应。更优选的,在第一面1214上形成有进风腔1216,后进风口1217部分位于该进风腔1216内。采用上述结构,在室内机安装在墙壁上之后,为后进风口1217预留进风空腔,实现后进风口1217的无阻碍进风,提高空调送风性能。而且,不会因空腔预留过大、减少安装面1211的面积而影响安装强度。
在前壳11和后壳12所形成的壳体内部设置有换热器、送风装置3、离心风扇4、蜗壳5及环包部6。与第一侧进风口1221和第二侧进风口1222相对应的,换热器包括位于第一侧进风口1221内侧的第一换热器21和位于第二侧进风口1222内侧的第二换热器22。
具体来说,送风装置3设置在下方,包括有三个从前往后、也即从前壳11往后壳12方向依次排列的导风体,分别为前端导风体31、中间导风体32和后端导风体33。前后依次排列的这三个导风体均为环形。其中,前端导风体31中间贯通、具有前后两个开口,分别为混合风出口和进风口(图中未标注);中间导风体32中间贯通、具有前后两个开口,分别为出风口和进风口(图中未标注);后端导风体33中间贯通、具有前后两个开口,分别为出风口和非热交换风进口(图中未标注)。前端导风体31、中间导风体32和后端导风体33前后依次排列之后,中间形成前后贯通所有三个导风体的贯通风道(图中未标注)。而且,出风口114与后进风口1217通过该贯通风道连通,前端导风体31的混合风出口与出风口114相对接,后端导风体33的非热交换风进口与后进风口1217相对接。前端导风体31与中间导风体32之间形成有第一热交换风风道34,中间导风体32与后端导风体33之间形成有第二环形热交换风风道35。且,这两个热交换风风道均为环形。
离心风扇4设置在送风装置3的上方,且位于蜗壳5内。离心风扇4优选为电机41的转子外置的双吸入式离心风扇,其轴线z2与送风装置3的轴线z1相互垂直。进而,能够有效利用壳体内部空间,便于增加离心风扇4的风扇长度来提高室内机的风量及换热效率,降低功耗。相对应的,蜗壳5具有左右对称的第一进风部51和第二进风部52,两个进风部的开口均朝外。具体来说,第一进风部51朝向第一换热器21,第二进风部52朝向第二换热器22,蜗壳5能够在离心风扇4的作用下从左右两侧吸入换热器热交换后的风。
在第一进风部51上形成有位于蜗壳5内部的内引流环71和位于蜗壳5外部的外引流环72,其中,外引流环72位于第一进风部51和第一换热器21之间。相对称的,在第二进风部52上形成有位于蜗壳5内部的内引流环73和位于蜗壳5外部的外引流环74,其中,外引流环74位于第二进风部52和第二换热器22之间。
通过在蜗壳5的每个进风部设置内、外两个引流环,在蜗壳5长度有限、无法设置较长的内引流环来引流的情况下,利用外引流环延长内引流环的长度,实现增加整机引流通道长度的目的。而且,换热器热交换后的风先经过外部引流环进行预整理,然后再经蜗壳5的进风部进入到蜗壳5内部,有效减少了进风部的涡流,减少了蜗壳进风阻力,进而在提高进风量的同时还降低了进风噪音。
下面以形成在第一进风部51上的内引流环71和外引流环72为例,详细描述引流环的结构,具体如下:
内引流环71位于第一进风部51内侧的蜗壳5内部,整体呈自第一进风部51向内口径渐缩的弧形结构。其靠近第一进风部51的一端为引流前端711,与引流前端711相对的、位于内部的一端为引流后端。外引流环72包括有自换热器21向蜗壳5内部方向、也即相对于蜗壳5而言自外而内的方向口径渐缩的弧形引流部721,该弧形引流部721具有靠近第一换热器21的引流前端7211和与该引流前端7211相对的、靠近第一进风部51的引流后端7212,引流前端7211的口径大于引流后端7212的口径。而且,弧形引流部721引流后端7212的口径小于内引流环71引流前端711的口径,从而,形成弧形引流部721在内、内引流环71在外的内外套叠式引流结构,使得弧形引流部721整理后的风能够集中、稳定地进入内引流环71中。
在弧形引流部721上还形成有外翻边722。具体而言,外翻边72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翻边7221和第二翻边7222,两个翻边形成L型结构。而且,第一翻边7221远离第二翻边7222的一端、也即不与第二翻边7222连接的一端与弧形引流部721的引流前端7211封闭连接。从而,第一翻边7221与弧形引流部721之间形成环形槽723。第二翻边7222上形成有作为安装部的多个安装孔7223,在外引流环72装配到蜗壳5的第一进风部51处时,第二翻边7222与第一进风部51外周的蜗壳5侧壁相贴合,在安装孔7223中打入螺钉,实现整个外引流环72与蜗壳5的安装。而且,在将外引流环72装配到位后,弧形引流部721与内引流环71的引流前端711之间形成有引风通道8,环形槽723的开口朝向引风通道8。
通过在外引流环72中形成环形槽723,热交换后的风进入到弧形引流部721中整流时,部分沿弧形引流部721内侧引流面的乱流会进入到环形槽723中梳理、缓冲,形成均匀的气流,然后从环形槽723的出口进入到引风通道8,进而进入到内引流环71中,进一步减少了因杂乱的气流进入到蜗壳5内而产生的风量损失大、噪音大的问题。优选的,形成环形槽723内侧壁的弧形引流部721的高度要小于形成弧形槽723外侧壁的第一翻边7221的高度,以利于弧形引流部721内侧引流面的乱流顺利进入到环形槽723内。
设置在蜗壳5第二进风部52出的内引流环73和外引流环74也采用和上述内引流环71及外引流环72的相同结构,在此不作详述。
蜗壳5的出风部53朝向送风装置3,具体来说是朝向送风装置3的两个热交换风风道。在蜗壳5的出风部53上形成有向送风装置3延伸、环包两个热交换风风道的环包部6,环包部6与两个热交换风风道之间形成混风腔。在蜗壳5的出风部53与送风装置3之间还形成有导流组件8,用于对出风部53的出风角度进行调节。
具体来说,在该实施例中,导流组件8包括有第一导流片81、第二导流片82和第三导流片83,这三个导流片沿蜗壳5的出风部53的长度方向、也即图5中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而且,每个导流片均从蜗壳5的出风部53向送风装置3方向延伸,自上而下形成一定长度;而每个导流片在前后方向上从送风装置3中的后端导风体33一直延伸至前端导风体31,横跨送风装置3中的两个热交换风风道,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一定宽度。
通过设置上述导流组件8,可以利用导流组件8中的导流片对蜗壳5出风部53的出风方向进行调整,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对蜗壳5出风角度的扩张,增大出风角度,实现在大角度范围内将风均匀分散。在出风大角度分散的基础上,则可以方便地实现对出风方向的控制。从而,有效解决了未设置导流组件8时蜗壳5出风角度小、出风方向不可控的问题。更具体地调节过程和方式请参见图8至图10所示及后续对相应附图的描述。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导流片优选与送风装置3连接,使得导流片能够最大限度地覆盖送风装置3的各热交换风风道,以便能够将蜗壳5送出的风充分导流后送入到各热交换风风道中。具体来说,以第二导流片82为例,其后端与后端导风体33转动连接,其前端与前端导风体31转动连接,例如,通过轴和轴孔的配合实现转动连接。在第二导流片82对应着中间导风体32的位置处形成有缺口821。在第二导流片82装配到位后,中间导风体32的边沿嵌入到该缺口821中,且不会与缺口821接触。通过在第二导流片82上设置缺口821,使得第二导流片82的下边沿能够伸入到两个热交换风风道中,从而能够利用有限的空间延长导流片82的长度,且不会与送风装置3发生干涉,提高导流片的导流性能。另外两个导流片的结构及安装与第二导流片82类似,不再复述。
而且,为实现对三个导流片进行同时控制,三个导流片通过连杆84进行联动,并利用电机85驱动其中一个导流片转动,如该实施例中驱动第一导流片81转动,进而通过连杆84带动其余两个导流片同时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蜗壳5的出风部53以上部向后、下部向前的倾斜方向朝向热交换风风道,环包部6也顺势以上部向后、下部向前的倾斜方向环包热交换风风道。环包部6从其与蜗壳5的出风部53连接的环包部始端61向下相对于送风装置3渐扩,从而,在送风装置3左右两侧形成内腔渐扩的第一混风腔63及第二混风腔64。由此,蜗壳5吹出的风在各导流片的导向下以约定的出风角度进入混风腔及热交换风风道,并经送风装置3送出。而且,第一混风腔63和第二混风腔64以垂直于送风装置3的轴线的直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从而,从蜗壳5的出风部53吹出的热交换风,在环包部6的限定和导向下,进入到第一混风腔63和第二混风腔64中,并在两个对称的混风腔内进行气流的梳理、填充;待混风腔饱满后,沿送风装置3进入到两个环形热交换风风道中。而且,在该实施例中,送风装置3的顶端与蜗壳5的出风部53的距离为H1,送风装置3的底端与环包部底端62的距离为H2(图中未标注),H1大于H2,且送风装置3与环包部底端62尽量靠近壳体的下端,由此,能够拉长环包部6的长度,提供足够长度的混风腔将风充分混合。且,能够在环包部6与蜗壳5的出风部53之间形成足够长度的引流区实现静压恢复。对于离心风扇4,为保证从左右两侧吸风通过换热器换热的效率与整机振动达标,离心风扇4的轴心M与壳体顶端的距离H3应不小于壳体总高度的1/4。
参见图8示出的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第一种工作状态的送风结构所示意。如果控制三个导流片的下端向右倾斜,从蜗壳5的出风部53吹出的风将在导流片的导向下,大部分从送风装置3的右侧进入各热交换风风道,从而,大部分风从出风口114吹出时是朝向左方的。这样,就实现了对出风口114左出风方向的控制。
参见图9示出的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第二种工作状态的送风结构所示意。如果控制三个导流片的下端向左倾斜,从蜗壳5的出风部53吹出的风将在导流片的导向下,大部分从送风装置3的左侧进入各热交换风风道,从而,大部分风从出风口114吹出时是朝向右方的。这样,就实现了对出风口114右出风方向的控制。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第三种工作状态的送风结构示意图。在该工作状态下,导流组件8中的三个导流片独立控制。例如,控制第一导流片81下端向右倾斜,控制第三导流片83下端向左倾斜,控制第二导流片82保持竖直,则可控制从蜗壳5的出风部53竖直向下吹出的风部分分散到左方和右方,然后,均匀地从上方、左方和右方进入到送风装置3的各热交换风风道中,蜗壳5的出风角度大,且送风装置3在整个周向方向上进风均匀。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前下方形成有出风口,在所述壳体的侧面形成有侧进风口,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与所述侧进风口相对应的换热器,在所述壳体的后下方形成有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的后进风口,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有至少两个中间贯通、具有前后开口的导风体,所述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所述贯通风道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后进风口,相邻两所述导风体之间形成热交换风风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送风装置的上方形成有蜗壳和位于所述蜗壳内的离心风扇,所述蜗壳的出风部朝向所述热交换风风道,在所述蜗壳的出风部上形成有向所述送风装置延伸、环包所述热交换风风道的环包部,所述环包部与所述热交换风风道之间形成混风腔;所述蜗壳的进风部朝向所述换热器,在所述蜗壳的进风部上形成有位于所述蜗壳内部的第一引流环和位于所述蜗壳外部、所述蜗壳进风部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第二引流环;在所述蜗壳的出风部与所述送风装置之间还形成有对所述出风部的出风角度进行调节的导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环包括有自所述换热器向所述蜗壳内部方向口径渐缩的弧形引流部,所述弧形引流部引流后端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一引流环引流前端的口径,形成所述弧形引流部在内、所述第一引流环在外的内外套叠式引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引流部外侧形成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上形成有安装部,所述第二引流环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在所述蜗壳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翻边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形成L型结构,所述第一翻边远离所述第二翻边的一端与所述弧形引流部引流前端封闭连接,所述安装部形成在所述第二翻边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引流部的引流后端与所述第一引流环的引流前端之间形成有引风通道,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弧形引流部之间形成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引风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环形槽内侧壁的所述弧形引流部的高度小于形成所述环形槽外侧壁的所述第一翻边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包括有多个导流片,多个所述导流片沿所述蜗壳的出风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导流片自所述蜗壳的出风部向所述送风装置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流片从所述送风装置中的后端导风体延伸至前端导风体,横跨所述送风装置的所有所述热交换风风道,且每个所述导流片可转动地与所述后端导风体及所述前端导风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有至少三个导风体,每个所述导流片靠近所述送风装置的侧边上形成有与所述送风装置中间导风体相对应的若干缺口,所述送风装置的中间导风体嵌入所述导流片上相对应的缺口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风体通过连杆联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607595.7A CN105627427B (zh) | 2014-11-03 | 2014-11-03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607595.7A CN105627427B (zh) | 2014-11-03 | 2014-11-03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27427A true CN105627427A (zh) | 2016-06-01 |
CN105627427B CN105627427B (zh) | 2018-12-18 |
Family
ID=56042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607595.7A Active CN105627427B (zh) | 2014-11-03 | 2014-11-03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627427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91111A (zh) * | 2016-06-17 | 2016-11-09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壁挂机室内机 |
CN107061319A (zh) * | 2017-03-09 | 2017-08-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送风装置 |
CN114659168A (zh) * | 2020-12-23 | 2022-06-24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203540B1 (ko) * | 2011-12-20 | 2012-11-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KR101234065B1 (ko) * | 2011-12-20 | 2013-0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CN103453640A (zh) * | 2013-06-03 | 2013-12-18 | 海尔集团公司 | 利用空调送风装置送风的方法 |
CN103604202A (zh) * | 2013-06-03 | 2014-02-26 | 海尔集团公司 | 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
CN203478543U (zh) * | 2013-09-18 | 2014-03-12 | 海尔集团公司 | 空调送风装置及立式空调 |
CN203823887U (zh) * | 2013-11-29 | 2014-09-10 | 海尔集团公司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2014
- 2014-11-03 CN CN201410607595.7A patent/CN10562742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203540B1 (ko) * | 2011-12-20 | 2012-11-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KR101234065B1 (ko) * | 2011-12-20 | 2013-0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CN103453640A (zh) * | 2013-06-03 | 2013-12-18 | 海尔集团公司 | 利用空调送风装置送风的方法 |
CN103604202A (zh) * | 2013-06-03 | 2014-02-26 | 海尔集团公司 | 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
CN203478543U (zh) * | 2013-09-18 | 2014-03-12 | 海尔集团公司 | 空调送风装置及立式空调 |
CN203823887U (zh) * | 2013-11-29 | 2014-09-10 | 海尔集团公司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91111A (zh) * | 2016-06-17 | 2016-11-09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壁挂机室内机 |
CN107061319A (zh) * | 2017-03-09 | 2017-08-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送风装置 |
CN107061319B (zh) * | 2017-03-09 | 2023-07-1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送风装置 |
CN114659168A (zh) * | 2020-12-23 | 2022-06-24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
CN114659168B (zh) * | 2020-12-23 | 2023-12-01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27427B (zh) | 2018-12-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27426A (zh) |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4240479U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3453634B (zh) | 空调送风方法 | |
CN105698267A (zh) | 具有引流结构的壁挂式空调器 | |
CN204240478U (zh) |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4807080A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5627430A (zh) | 分体壁挂式空调器 | |
CN106482230A (zh) | 一种混流空调 | |
CN105698263A (zh) | 一种具有引流结构的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5698264A (zh) | 具有引流结构的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3453632B (zh) | 空调送风装置 | |
CN104807079A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 |
CN105627429A (zh) | 壁挂式空调器 | |
CN105698265A (zh) | 具有引流结构的分体壁挂式空调器 | |
CN105698351A (zh) | 一种具有引流结构的壁挂式空调器 | |
CN104807077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104456888A (zh) | 空调送风装置及立式空调 | |
CN203857578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105402811A (zh) |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5627427A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 |
CN20513768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5091090A (zh) | 空气调节器 | |
CN105627428A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5091084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103453639B (zh) | 一种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