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8478U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88478U CN210688478U CN201921556019.9U CN201921556019U CN210688478U CN 210688478 U CN210688478 U CN 210688478U CN 201921556019 U CN201921556019 U CN 201921556019U CN 210688478 U CN210688478 U CN 2106884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outlet
- air outlet
- wind wheel
- indoor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第一风轮、第二风轮、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机壳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的朝向与第一出风口的朝向不同,机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第二进风口,机壳内限定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连通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二风道连通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机壳形成有第二出风口,且第二出风口的朝向与第一出风口的朝向不同,机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第二进风口,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进风量和出风量,在保证空调室内机高效制冷的同时,可以减少空调室内机直吹人体的风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通常朝向前出风,存在出风直吹人体的问题,用户舒适度较低。为了改善出风直吹人体的问题,通常在出风口处设置具有微孔的导风板,以改善出风直吹的问题。但是,上述解决出风直吹问题的技术方案存在制冷效果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在保证高效制冷的同时,可以减少直吹人体的风量,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前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口,所述机壳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朝向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朝向不同,所述机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第二进风口,所述机壳内限定出相互隔开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风轮设在所述第二风道内;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换热器设在所述第二风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机壳的前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口,机壳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且第二出风口的朝向与第一出风口的朝向不同,机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第二进风口,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进风量和出风量,使得在保证空调室内机高效制冷的同时,可以减少空调室内机直吹人体的风量,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出风口的至少一部分朝向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在左右方向上排布。
可选地,所述第二风道为两个且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的左右两侧,所述机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形成有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机壳的上端形成有两个所述第二出风口,每个所述第二风道连通对应的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每个所述第二风道内均设有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二风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轮为贯流风轮,所述第一风轮的旋转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进风口形成在所述机壳的顶部且与所述第二出风口间隔开,所述第一进风口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出风口沿左右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风道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风口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风道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相对的部分为主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除去所述主出风口的其余部分为辅助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形成有多个散风孔,在所述导风板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时,所述导风板的关闭所述主出风口的部分为主导风部,所述导风板的关闭所述辅助出风口的部分为辅助导风部,所述主导风部上的每个所述散风孔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辅助导风部上的每个所述散风孔的流通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形成有多个散风孔。
可选地,所述导风板为上下排布的两个,每个所述导风板均可转动,在两个所述导风板均转动至关闭位置时,两个所述导风板共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且位于下方的所述导风板邻近所述第一风道的中心线,每个所述导风板的与所述第一风道相对的部分为主导风部,每个所述主导风部上均形成有所述散风孔,位于下方的所述主导风部的散风孔的流通面积小于位于上方的主导风部的所述散风孔的流通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风轮为离心风轮,所述离心风轮的旋转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所述离心风轮的周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通过一个驱动机构控制,或者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分别独立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风轮的出风方向的下游。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空调室内机,使得在保证空调器高效制冷的同时,可以减少空调器直吹人体的风量,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的的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的示意图;
图5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
第一出风口10;主出风口101;辅助出风口102;第一进风口20;第二出风口30;第二进风口40;
机壳1;第一风道11;第一风轮111;第一换热器112;第二风道12;第二风轮121;第二换热器122;导风板13;主导风部131;辅助导风部132;散风孔133;驱动机构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空调室内机100可以为单冷型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100,空调室内机100也可以为冷暖型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100。
参考图1、图3及图9,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第一风轮111、第二风轮121、第一换热器112及第二换热器122。机壳1的前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口10,第一出风口10的朝向大致朝向前。机壳1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20和第二出风口30,外界气流可以从第一进风口20进入空调室内机100内部,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可以从第一出风口10排出。第二出风口30的朝向与第一出风口10的朝向不同,例如,第二出风口30的至少一部分朝向上出风。这种设计使得第二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10的出风方向不同,第二出风口30的出风可以不直接朝向人体吹。同时,设置第一出风口10和第二出风口30可以增大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面积,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量。
机壳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第二进风口40,例如,机壳1的左侧壁上形成有第二进风口40;或者,机壳1的右侧壁上形成有第二进风口40;或者,机壳1的左侧壁上形成有第二进风口40,机壳1的右侧壁上形成有第二进风口40。通过设置第二进风口40可以增加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量。机壳1内限定出相互隔开的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第一风道11连通第一进风口20和第一出风口10,外界气流可以从第一进风口20进入第一风道11,之后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0排出。第二风道12连通第二进风口40和第二出风口30,外界气流可以从第二进风口40进入第二风道12,之后气流从第二出风口30排出。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相互隔开,使得第一风道11的气流和第二风道12内的气流互相不影响。
第一风轮111设在第一风道11内,第一风轮111可以驱动第一风道11内的气流流动,外界气流可以从第一进风口20进入第一风道11,之后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0排出。第二风轮121设在第二风道12内,第二风轮121可以驱动第二风道12内的气流流动,外界气流可以从第二进风口40进入第二风道12,之后气流从第二出风口30排出。第一换热器112设在第一风道11内,第一换热器112可以与第一风道11内的气流换热。第二换热器122设在第二风道12内,第二换热器122可以与第二风道12内的气流换热。
在空调室内机100运行时,可以仅是第一风轮111和第二风轮121中的一个工作,也可以是第一风轮111和第二风轮121均工作。在仅第一风轮111工作时,第一出风口10出风;在仅第二风轮121工作时,第二出风口30出风;在第一风轮111和第二风轮121均工作时,第一出风口10和第二出风口30均出风。
第一风轮111和第二风轮121可以通过一个驱动机构14控制,结构简单。此时,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第一风轮111和第二风轮121均工作。
第一风轮111和第二风轮121可以分别独立控制,第一风轮111和第二风轮121可以分别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独立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可以控制第一风轮111的开关状态和转速,第二驱动机构可以控制第二风轮121的开关状态和转速。同时,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分离,第一驱动机构可以邻近第一风轮111设置,第二驱动机构可以邻近第二风轮121设置,有利于减小整机尺寸,便于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和设置,使得空调室内机100结构简单紧凑。
第一驱动机构控制第一风轮111关闭、第二驱动机构控制第二风轮121关闭时,空调室内机100不运行。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且对制热量要求不高时,第一驱动机构可以控制第一风轮111转动、第二驱动机构可以控制第二风轮121关闭,第一风轮111驱动外界气流从第一进风口20进入第一风道11,气流与第一换热器112换热后从第一出气口排出,此时可以降低空调室内机100的能耗。
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且对制冷量要求不高时,第一驱动机构可以控制第一风轮111关闭、第二驱动机构可以控制第二风轮121转动,第二风轮121驱动外界气流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二风道12,气流与第二换热器122换热后从第二出气口排出,由于第二出风口30的朝向与第一出风口10的朝向不同,使得第二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10的出风方向不同,第二出风口30的出风可以不直接朝向人体吹,从而使得空调室内机的风感较低,同时可以降低空调室内机100的能耗。
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且对制热量要求较高时,第一驱动机构可以控制第一风轮111转动、第二驱动机构可以控制第二风轮121转动,第一风轮111驱动外界气流从第一进风口20进入第一风道11,气流与第一换热器112换热后从第一出气口排出。第二风轮121驱动外界气流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二风道12,气流与第二换热器122换热后从第二出气口排出。此时第一驱动机构可以控制第一风轮111的转速较快,以提高第一出风口10的出风量和出风速率,可以使得暖风到达室内较低的位置,实现暖足式制热,使得室内温度均匀,提升用户体验。
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且对制冷量要求较高时,第一驱动机构可以控制第一风轮111转动、第二驱动机构可以控制第二风轮121转动,第一风轮111驱动外界气流从第一进风口20进入第一风道11,气流与第一换热器112换热后从第一出气口排出。第二风轮121驱动外界气流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二风道12,气流与第二换热器122换热后从第二出气口排出。此时第一驱动机构可以控制第一风轮111的转速较低,以降低第一出风口10的出风量和出风速率,从而降低第一出风口10的出风风感,减少直吹人体的冷风。又由于第二出风口30的朝向与第一出风口10的朝向不同,使得第二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10的出风方向不同,第二出风口30的出风可以不直接朝向人体吹。通过第一出风口10和第二出风口30两个出风口出风,保证了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量。与相关技术中在出风口处设置微孔导风板相比,本申请中的空调室内机可以在保证制冷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少空调室内机100直吹人体的冷风。
通过第一进风口20和第二进风口40进风,第一出风口10和第二出风口30出风,提升了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量和出风量,从而保证了空调室内机100的快速调节室内温度的性能。由于第二出风口30的朝向与第一出风口10的朝向不同,使得从第二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10的出风方向不同,第二出风口30的出风可以不直接朝向人体吹。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冷模式时,在保证空调室内机100高效制冷的同时,可以减少空调室内机100直吹人体的冷风,提升了用户体验。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热模式时,保证了空调室内机100的高效制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在机壳1的前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口10,机壳1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20和第二出风口30,且第二出风口30的朝向与第一出风口10的朝向不同,机壳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第二进风口40,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量和出风量,使得在保证空调室内机100高效制冷的同时,可以减少空调室内机100直吹人体的风量,提升用户体验。
参考图1、图3及图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出风口30的至少一部分朝向上。例如,第二出风口20的一部分朝向上;或者,第二出风口30整体朝向上。这种设计使得第二出风口30的至少一部分出风可以朝向上排出,这部分出风可以避免直吹人体,从而在保证空调室内机100高效制冷的同时,可以减少空调室内机100直吹人体的风量。
参考图1、图2及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在左右方向上排布。这种设计有利于将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隔开,空调室内机100结构简单紧凑,连通第一风道11的第一进风口20与连通第二风道12的第二出风口30也可以在左右方向上排布。
参考图9,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第一风轮111、第二风轮121、第一换热器112及第二换热器122。机壳1内限定出相互隔开的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第二风道12为一个且位于第一风道11的左侧,机壳1的前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口10,机壳1的顶壁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20,机壳1的左侧壁上形成有第二进风口40,第二出风口30形成在机壳1的顶壁上且位于第一进风口20的左侧,使得第二出风口30可以朝向上出风。第一风道11内设有第一风轮111和第一换热器112,第二风道12内设有第二风轮121和第二换热器122。
参考图1及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风道12为两个且位于第一风道11的左右两侧,机壳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形成有第二进风口40,机壳1的上端形成有两个第二出风口30,每个第二风道12连通对应的第二进风口40和第二出风口30,每个第二风道12内均设有第二换热器122和第二风轮121。通过设置两个第二风道12,可以进一步增加空调室内机100不朝向人体直吹的风量,例如在第二出风口30的至少一部分朝向上时,可以进一步增加空调室内机100朝向上出风的风量,减少朝向人体直吹的风量,在保证空调室内机100高效制冷的同时,有利于减少空调室内机100直吹人体的风量,提升用户体验。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第一风轮111、第二风轮121、第一换热器112及第二换热器122。机壳1内限定出相互隔开的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第二风道12为两个且位于第一风道11的左右两侧,机壳1的前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口10,机壳1的顶壁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20,机壳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形成有第二进风口40。机壳1的顶壁上形成有两个第二出风口30,且两个第二出风口30分别位于第一进风口20的左右两侧,使得两个第二出风口30均可以朝向上出风。位于左侧的第二风道12与机壳1的左侧壁上的第二出风口30以及位于机壳1顶壁左侧的第二出风口30连通,位于右侧的第二风道12与机壳1的右侧壁上的第二出风口30以及位于机壳1顶壁右侧的第二出风口30连通。第一风道11内设有第一风轮111和第一换热器112,每个第二风道12内均设有第二风轮121和第二换热器122。
参考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风轮111为贯流风轮。第一风轮111的旋转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进风口20形成在机壳1的顶部且与第二出风口30间隔开,使得第一进风口20的进风与第二出风口30的出风互相不影响。第一风轮111的旋转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便于将第一出风口10设置得较大,从而保证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量。第一进风口20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出风口10沿左右方向延伸,使得第一风轮111的旋转轴线、第一出风口10的延伸方向及第一出风口10的延伸方向大致相同,降低了气流从第一进风口20进入第一风道11、并从第一出风口10排出的过程中受到的阻挡作用。
参考图3和图9,可选地,第一出风口10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不小于第一风道11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例如,第一出风口10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一风道11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或者,第一出风口10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等于第一风道11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第一出风口10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一风道11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时,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范围较大,有利于空调室内机100快速调节室内温度。同时这种设计使得气流从第一风道11流到第一出风口10时,气流的流通面积增大,从而可以降低第一出风口10处气流的速率,从而可以降低出风的风感和噪音,提升用户体验。第一出风口10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等于第一风道11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时,使得出风集中。
参考图2、图4、图7及图8,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10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一风道11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使得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范围较大,有利于空调室内机100快速调节室内温度。第一出风口10与第一风道11相对的部分为主出风口101,第一出风口10除去主出风口101的其余部分为辅助出风口102,出风主要从主出风口101排出,部分出风可以从辅助出风口102排出。第一出风口10处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出风口10的导风板13,导风板13可以转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0。导风板13上形成有多个散风孔133,使得导风板13关闭出风口时,出风可以从散风孔133排出,且出风经过散风孔133时被打散,实现无风感,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不直吹人体,提高了用户舒适度。
在导风板13关闭第一出风口10时,导风板13的关闭主出风口101的部分为主导风部131,导风板13的关闭辅助出风口102的部分为辅助导风部132,主导风部131上的每个散风孔133的流通面积小于辅助导风部132上的每个散风孔133的流通面积。由于主导风部131与主出风口101相对,流经主导风部131的风量较大,主导风部131上的每个散风孔133的流通面积较小,使得主导风部131对出风的打散效果较好。流经辅助导风部132的风量较小,辅助导风部132上的每个散风孔133的流通面积较大,可以降低气流流经辅助导风部132时受到的阻力,保证出风的顺畅排出,同时可以减少辅助导风板13上出现的凝露现象。
导风板13关闭时,出风可以从散风孔133排出以降低出风风感,但是导风板13对出风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影响空调室内机100的性能。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时,在室内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必须打开导风板以保证空调室内机的制冷量,此时冷风直吹人体,在室内温度调节后导风板才可以关闭以实现无风感出风。本申请中的空调室内机100,由于具有第二出风口30,即使在室内温度较高时,导风板13可以关闭,第一出风口10的出风从导风板13上的散风孔133排出,从而降低第一出风口10的出风风感。一部分冷风可以从第二出风口30排出以确保空调室内机100足够的制冷量,由于第二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10的出风方向不同,使得这部分冷风可以避免直吹人体,从而实现了空调室内机100在高效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空调室内机100直吹人体的风量较小。
参考图2、图4、图7及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出风口10处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出风口10的导风板13,导风板13可以转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0。导风板13上形成有多个散风孔133,使得导风板13关闭出风口时,出风可以从散风孔133排出,且出风经过散风孔133时被打散,实现无风感,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不直吹人体,提高了用户舒适度。在空调室内机100制冷时,导风板13可以关闭,第一出风口10的出风从导风板13上的散风孔133排出,从而降低第一出风口10的出风风感。一部分冷风可以从第二出风口30排出以确保空调室内机100足够的制冷量,由于第二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10的出风方向不同,使得这部分冷风可以避免直吹人体,从而实现了空调室内机100在高效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空调室内机100直吹人体的风量较小。
参考图1、图3及图9,可选地,导风板13为上下排布的两个,可以提高导风板13的结构强度,并且可以将第一出风口10设置得较大。每个导风板13均可转动,在两个导风板13均转动至关闭位置时,两个导风板13共同关闭第一出风口10且位于下方的导风板13邻近第一风道11的中心线,每个导风板13的与第一风道11相对的部分为主导风部131,每个主导风部131上均形成有散风孔133,使得主导风部131可以打散出风,降低出风的风感。位于下方的主导风部131的散风孔133的流通面积小于位于上方的主导风部131的散风孔133的流通面积。由于第一出风口10可以向下出风,使得流经位于下方的主导风部131的出风比流经位于上方的主导风部131的出风风量大,位于下方的主导风部131的散风孔133的流通面积较小,使得位于下方的主导风部131对出风的打散效果更好,有利于降低出风风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0与第一风道11相对的部分为主出风口101,第一出风口10除去主出风口101的其余部分为辅助出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处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出风口10的导风板13,导风板13为上下排布的两个,每个导风板13的关闭主出风口101的部分为主导风部131,每个导风板13的关闭辅助出风口102的部分为辅助导风部132。每个导风板13的主导风部131上的每个散风孔133的流通面积小于该导风板13的辅助导风部132上的每个散风孔133的流通面积,且位于下方的主导风部131的散风孔133的流通面积小于位于上方的主导风部131的散风孔133的流通面积,位于下方的辅助导风部132的散风孔133的流通面积小于位于上方的辅助导风部132的散风孔133的流通面积。
参考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风轮121为离心风轮,使得第二出风口30的出风距离远。离心风轮的旋转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出风口30沿离心风轮的周向延伸,这种设计可以降低气流在第二风道12内流动并从第二出风口30排出时受到的阻挡作用,便于气流沿离心风轮的周向排出。
参考图1、图3及图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换热器122位于第二风轮121的出风方向的下游,便于第二风道12内的气流与第二换热器122换热。第二风轮121驱动外界气流从第二进风口40进入第二风道12,气流流经第二风轮121,之后气流与第二换热器122换热,并从第二出风口30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的机壳1内限定出相互隔开的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第一风道11内设有第一换热器112,第二风道12内设有第二换热器122,第一换热器112和第二换热器122相连,第二换热器122位于第二风轮121的出风方向的下游。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0及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空调室外机与空调室内机100相连。空调器可以为分体壁挂式空调器,空调室内机100为分体壁挂式室内机;或者空调器为分体落地式空调器,空调室内机100为分体落地式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空调室内机100,使得在保证空调器高效制冷的同时,可以减少空调器直吹人体的风量,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前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口,所述机壳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朝向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朝向不同,所述机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第二进风口,所述机壳内限定出相互隔开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
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风轮设在所述第二风道内;
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换热器设在所述第二风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至少一部分朝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在左右方向上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为两个且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的左右两侧,所述机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形成有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机壳的上端形成有两个所述第二出风口,每个所述第二风道连通对应的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每个所述第二风道内均设有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二风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轮为贯流风轮,所述第一风轮的旋转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进风口形成在所述机壳的顶部且与所述第二出风口间隔开,所述第一进风口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出风口沿左右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风道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风道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相对的部分为主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除去所述主出风口的其余部分为辅助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形成有多个散风孔,在所述导风板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时,所述导风板的关闭所述主出风口的部分为主导风部,所述导风板的关闭所述辅助出风口的部分为辅助导风部,所述主导风部上的每个所述散风孔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辅助导风部上的每个所述散风孔的流通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形成有多个散风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为上下排布的两个,每个所述导风板均可转动,在两个所述导风板均转动至关闭位置时,两个所述导风板共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且位于下方的所述导风板邻近所述第一风道的中心线,每个所述导风板的与所述第一风道相对的部分为主导风部,每个所述主导风部上均形成有所述散风孔,位于下方的所述主导风部的散风孔的流通面积小于位于上方的主导风部的所述散风孔的流通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轮为离心风轮,所述离心风轮的旋转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所述离心风轮的周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通过一个驱动机构控制,或者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分别独立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风轮的出风方向的下游。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56019.9U CN210688478U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56019.9U CN210688478U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88478U true CN210688478U (zh) | 2020-06-05 |
Family
ID=70904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56019.9U Active CN210688478U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88478U (zh) |
-
2019
- 2019-09-18 CN CN201921556019.9U patent/CN21068847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13276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2113277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9246250U (zh)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9340909B (zh)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921588U (zh) |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
CN109668288B (zh) | 一种可防回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1023295A (zh) |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
CN217235785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9340908A (zh)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4484611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9459054U (zh)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9827243B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0688478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6591949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235784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0425637A (zh) | 一种可实现多种出风模式的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6307996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723580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618771U (zh) | 辐射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9819694U (zh) | 空调器 | |
CN115164280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955851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252870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 |
CN113864872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86138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