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35784U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35784U
CN217235784U CN202123125856.6U CN202123125856U CN217235784U CN 217235784 U CN217235784 U CN 217235784U CN 202123125856 U CN202123125856 U CN 202123125856U CN 217235784 U CN217235784 U CN 217235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
exchange air
heat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2585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晓英
王永涛
鲁镇语
李英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2585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35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35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357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壳体,其前侧开设有一送风口;壳体,其前侧开设有一竖条状的送风口;多个非换热风道,在壳体内沿上下方向排列,每个非换热风道具有朝前敞开的非换热出风口,各非换热出风口位于送风口后方,各非换热出风口与送风口之间的空间构成混合通道;和两个换热风道,沿壳体的横向并排设置在壳体内,两个换热风道的出口相对,且分别位于混合通道的横向两侧,以使换热风道吹出的换热气流与非换热出风口流出的非换热气流在混合通道内混合。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使换热气流与非换热气流的混合地更加充分。

Description

立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用户不仅期望空调具有更快的制冷和制热速度,还越来越关注空调的舒适性能。
现有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多为单个贯流风扇配合单一常规出风口,存在以下问题:对于大客厅,送风量不足。送风角度小,送风距离单一,送风模式单一,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风感体验更好的立式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换热气流与非换热气流的混合地更加充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空调能选择混入不同高度区域的室内常温气流。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壳体,其前侧开设有一送风口;
壳体,其前侧开设有一竖条状的送风口;
多个非换热风道,在所述壳体内沿上下方向排列,每个所述非换热风道具有朝前敞开的非换热出风口,各所述非换热出风口位于所述送风口后方,各所述非换热出风口与所述送风口之间的空间构成混合通道;和
两个换热风道,沿所述壳体的横向并排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两个所述换热风道的出口相对,且分别位于混合通道的横向两侧,以使所述换热风道吹出的换热气流与所述非换热出风口流出的非换热气流在所述混合通道内混合。
可选地,每个所述非换热风道内设置有一轴流风机。
可选地,每个所述非换热风道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筒状。
可选地,各所述非换热风道的非换热进风口与位于所述壳体上的一常温进风口连通,以便从室内环境引入常温气流。
可选地,所述常温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后侧;各所述非换热进风口位于所述常温进风口的前方,以使各所述非换热进风口与所述常温进风口之间空间构成常温气流汇集区。
可选地,所述送风口的宽度大于所述非换热出风口的宽度,以使所述混合通道的横截面为梯形,使所述两个换热风道的出口朝横向敞开并朝前倾斜。
可选地,所述送风口与所述非换热出风口的宽度之比在3.5至4之间。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横向两侧壁分别开设有进风口;每个所述换热风道的进口朝所述进风口敞开,且进口处设置有一贯流风机;每个所述贯流风机与所述进风口之间设置有一换热器。
可选地,每个所述换热风道的出口处设置有一个导风装置,其配置成受控地开闭所述换热风道的出口和/或引导其出风方向。
可选地,所述导风装置包括横向并排设置的多个摆叶,每个所述摆叶为竖条状且可绕各自的竖直轴线转动,以便所述多个摆叶同步转动地开闭所述换热风道的出口和/或引导其出风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壳体内非换热风道的非换热出风口位于壳体送风口后方,使两者之间空间构成混合通道。两个换热风道的出口分别位于混合通道的横向两侧,以使换热风道吹出的换热气流与非换热出风口流出的非换热气流在混合通道内混合,使得送风口吹出的气流温度更加舒适,用户的风感体验更好。左右两股换热气流与中间前吹的非换热气流在混合通道剧烈地相互冲击,混合地非常均匀。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各非换热进风口与壳体的一常温进风口连通,以使非换热风道吹出的为室内常温气流,常温气流与换热气流在吹出送风口之前进行混合,使得制冷时的送风温度有一定升高,制热时的送风温度有一定降低,使送风气流凉而不冷(制冷时),热而不燥(制热时),使人体感觉更加舒适,也能够加快室内空气的流通,使制冷/制热速度更快。并且,由于多个非换热风道沿上下方向排列,且每个非换热风道内设置有轴流风机,这使得各个非换热风道气流混入量是独立调节的,空调可根据室内空间高度方向的气流温度分布,选择开启/关闭相应高度的轴流风机或调节轴流风机的转速,以重点引入与换热气流温差较大处气流进行混风。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放大图;
图4是图3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的混合通道的位置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在导风装置转变导风角度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中,“前”、“后”、“上”、“下”、“顶”、“底”、“内”、“外”、“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立式空调室内机为空调的室内部分,用于调节室内空气,例如制冷/制热、除湿、引入新风等等。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放大图;图4是图3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的混合通道的位置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一般性地可包括壳体10、多个非换热风道30和两个换热风道20。
壳体10的前侧开设有一竖条状的送风口12,以用于将立式空调室内机内的调节气流向室内环境输送。送风口12贯穿壳体10的前壁101。壳体10限定有用于容纳立式空调室内机各部件的空间。
多个非换热风道30在壳体10内沿上下方向排列。每个非换热风道30具有朝前敞开的非换热出风口32,用于输出非换热气流,也就是未与空调的换热器40进行换热的气流。各个非换热出风口32位于送风口12后方,各非换热出风口32与送风口12之间的空间构成混合通道180。可知,混合通道180是位于壳体10内部的。图4用虚线框大致标出了混合通道180的范围。
两个换热风道20沿壳体10的横向并排设置在壳体10内。“横向”已在图中标示出,也就是图中的左右方向。每个换热风道20是由横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风道壁限定出的,两个风道壁的出口端构成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换热风道20用于吹出换热气流,也就是立式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下制取的冷风或在制热模式下制取的热风。两个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相对,且分别位于混合通道180的横向两侧(分别在混合通道180的左侧和右侧),以使换热风道20吹出的换热气流与非换热出风口32流出的非换热气流在混合通道180内混合。两个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相对,指的是一个换热风道20朝左或左前方出风,另一换热风道20朝右或右前方出风,无需导风装置的引导,两者的出风气流能够交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非换热气流从后侧吹入混合通道180,两股换热气流分别从左右两侧吹入混合通道180,三个方向的气流在混合通道180内相互冲击、剧烈地混合,混合地非常均匀。混合气流从送风口12吹向室内环境,温度更加适宜,使得用户的风感体验更好。
各个非换热风道30所吹送的非换热气流可为室内常温气流。例如图1所示,可使各个非换热风道30的非换热进风口31与位于壳体10上的一常温进风口11连通,以便从室内环境引入常温气流。常温气流与换热气流在吹出送风口12之前进行混合,使得制冷时的送风温度有一定升高,制热时的送风温度有一定降低,使送风气流凉而不冷(制冷时),热而不燥(制热时),使人体感觉更加舒适,也能够加快室内空气的流通,使制冷/制热速度更快。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可使每个非换热风道30内设置有一轴流风机50,用于对非换热气流进行加压,促使其流出,使得其风量更大。轴流风机50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为匹配轴流风机50的形状,每个非换热风道30优选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筒状,非换热出风口32为圆形。
本实施例通过调节轴流风机50的转速来调节各个非换热风道30的非换热气流的流量。当非换热气流为常温气流时,通过调节常温气流的流量能够改变混合气流的温度,达到调节最终的送风温度的目的。并且,由于多个非换热风道30沿上下方向排列,且各个非换热风道气流混入量可独立调节,空调可根据室内空间高度方向的气流温度分布,选择开启/关闭相应高度的轴流风机或调节轴流风机的转速,以重点引入与换热气流温差较大处气流进行混风。例如,在空调制冷时,若室内上层空间温度较高,下层空间温度较低,可仅开启位置较高的几个轴流风机或者使调高位置较高的轴流风机的转速,使较高温度的室内常温气流混入换热气流。
此外,即便未设置轴流风机50或者当轴流风机50关闭时,两个换热风道20的换热气流在混合通道180处汇聚,换热风道20出风时能在混合通道180形成压差,引流促进非换热风道30内气流的流出,而且两个换热风道20的出风气流形成相互促进的作用,使得风力更强,能实现超强大风量送风,满足用户大客厅对大风量的需求。
一些现有技术使换热气流与室内常温气流在送风口外侧进行混合,也具有一定的混风效果。但是,由于送风口外侧空间很广阔,使得换热气流与室内常温气流得不到足够大的压力,使得混合力度不大。本实施例将混合区域设置在壳体10内部,空间相对狭窄,气流除了送风口12外,没有外溢的可能性,只能相互之间冲击混合,混合效果更好。
当然,非换热风道30所吹送的非换热气流也可为从室外引进的新风气流、经净化模块处理后的净化气流、被加湿后的加湿气流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可使常温进风口11开设于壳体10的后侧,即开设于壳体10的后壁102上。各非换热进风口31位于常温进风口11的前方,以使各非换热进风口31与常温进风口11之间空间构成常温气流汇集区170,参考图2的虚线方框区域。相比于使非换热进风口31直接开设于壳体后壁的方案,本实施例设置常温气流汇集区170能够增大各非换热风道30的吸气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壳体10的横向两侧壁103分别开设有进风口13,用于吸入室内空气。每个换热风道20的进口朝进风口13敞开,且每个换热风道20进口处设置有一贯流风机80,贯流风机80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每个贯流风机80与进风口13之间设置有一换热器40。立式空调室内机可利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进行制冷/制热。换热器40为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室内换热器”,其与室外换热器、压缩机、节流装置以及其他制冷部件共同构成循环系统。贯流风机80的驱动下,室内空气经进风口13进入壳体10,与换热器40完成换热,形成换热气流,换热气流进入换热风道20。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贯流风机80的运行也是独立受控的,可以选择仅开启一个贯流风机80,或选择同时开启两个贯流风机80。每个贯流风机80的转速也是独立受控的。每个贯流风机80的额定功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可使送风口12的宽度大于非换热出风口32的宽度(当非换热出风口32为圆形时,其宽度也就是其直径),以使混合通道180的横截面为梯形,使两个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朝横向敞开并朝前倾斜。即,使左侧的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朝右前方敞开,使右侧的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朝左前方敞开。这使得两个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均在一定角度也朝前敞开,也能更好地向前出风,特别是当中间的非换热风道30不工作时。具体地,可使送风口12与非换热出风口32的宽度之比在3.5至4之间,这使得两个换热风道20的倾斜角度达到最佳。
图5是图3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在导风装置转变导风角度后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每个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处设置有一个导风装置62,其配置成受控地开闭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和/或引导其出风方向。例如图3所示,可以通过导风装置62将换热气流朝正前方引导,使其更顺畅地从送风口12吹出。也可如图5所示使导风装置62将换热气流朝横向方向偏斜引导,使其以更大角度冲向混合通道180,以利于与非换热气流的混合。
具体地,导风装置62包括横向并排设置的多个摆叶,每个摆叶为竖条状且可绕各自的竖直轴线转动,以便多个摆叶同步转动地开闭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和/或引导其出风方向。多个摆叶之间可通过联动机构实现联动,在电机的驱动下实现同步转动。这种多个摆叶的联动机构在空调领域使用非常广泛,在此不详细介绍。当多个摆叶转动至共面状态时,其能够遮挡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也可使导风装置62为单个竖直延伸的可转动的条状导风板,具体不再介绍。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前侧开设有一竖条状的送风口;
多个非换热风道,在所述壳体内沿上下方向排列,每个所述非换热风道具有朝前敞开的非换热出风口,各所述非换热出风口位于所述送风口后方,各所述非换热出风口与所述送风口之间的空间构成混合通道;和
两个换热风道,沿所述壳体的横向并排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两个所述换热风道的出口相对,且分别位于混合通道的横向两侧,以使所述换热风道吹出的换热气流与所述非换热出风口流出的非换热气流在所述混合通道内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非换热风道内设置有一轴流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非换热风道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筒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非换热风道的非换热进风口与位于所述壳体上的一常温进风口连通,以便从室内环境引入常温气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常温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后侧;
各所述非换热风进风口位于所述常温进风口的前方,以使各所述非换热风进风口与所述常温进风口之间空间构成常温气流汇集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口的宽度大于所述非换热出风口的宽度,以使所述混合通道的横截面为梯形,使所述两个换热风道的出口朝横向敞开并朝前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口与所述非换热出风口的宽度之比在3.5至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横向两侧壁分别开设有进风口;
每个所述换热风道的进口朝所述进风口敞开,且进口处设置有一贯流风机;
每个所述贯流风机与所述进风口之间设置有一换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换热风道的出口处设置有一个导风装置,其配置成受控地开闭所述换热风道的出口和/或引导其出风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装置包括横向并排设置的多个摆叶,每个所述摆叶为竖条状且可绕各自的竖直轴线转动,以便所述多个摆叶同步转动地开闭所述换热风道的出口和/或引导其出风方向。
CN202123125856.6U 2021-12-13 2021-12-13 立式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7235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25856.6U CN217235784U (zh) 2021-12-13 2021-12-13 立式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25856.6U CN217235784U (zh) 2021-12-13 2021-12-13 立式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35784U true CN217235784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25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25856.6U Active CN217235784U (zh) 2021-12-13 2021-12-13 立式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35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32289B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225287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4046563B (zh) 空调室内机
CN114060934A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8295969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774776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5143527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772644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JP2003130381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7235785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295968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72186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33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29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723578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35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697695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697691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23577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5164280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5183328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4046566A (zh) 空调室内机
CN114440319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8375108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41348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