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35785U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35785U CN217235785U CN202123128738.0U CN202123128738U CN217235785U CN 217235785 U CN217235785 U CN 217235785U CN 202123128738 U CN202123128738 U CN 202123128738U CN 217235785 U CN217235785 U CN 2172357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eat exchange
- heat
- exchange air
-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壳体,其前侧开设有一送风口;非换热风道,位于壳体内,具有朝前敞开的非换热出风口,非换热出风口位于送风口后方,两者之间空间构成混合通道;和两个换热风道,沿壳体的横向并排设置在壳体内,两个换热风道的出口相对,且分别位于混合通道的横向两侧,以使换热风道吹出的换热气流与非换热出风口流出的非换热气流在混合通道内混合。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使换热气流与非换热气流的混合地更加充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用户不仅期望空调具有更快的制冷和制热速度,还越来越关注空调的舒适性能。
现有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多为单个贯流风扇配合单一常规出风口,存在以下问题:对于大客厅,送风量不足。送风角度小,送风距离单一,送风模式单一,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风感体验更好的立式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换热气流与非换热气流的混合地更加充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空调出风舒适度。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壳体,其前侧开设有一送风口;
非换热风道,位于所述壳体内,具有朝前敞开的非换热出风口,所述非换热出风口位于所述送风口后方,两者之间空间构成混合通道;和
两个换热风道,沿所述壳体的横向并排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两个所述换热风道的出口相对,且分别位于混合通道的横向两侧,以使所述换热风道吹出的换热气流与所述非换热出风口流出的非换热气流在所述混合通道内混合。
可选地,所述非换热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导风装置,其配置成受控地开闭所述非换热出风口和/或引导其出风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装置包括横向并排设置的多个摆叶,每个所述摆叶为竖条状且可绕各自的竖直轴线转动,以便所述多个摆叶同步转动地开闭所述非换热出风口和/或引导其出风方向。
可选地,每个所述换热风道的出口处设置有一个第二导风装置,其配置成受控地开闭所述换热风道的出口和/或引导其出风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风装置包括横向并排设置的多个摆叶,每个所述摆叶为竖条状且可绕各自的竖直轴线转动,以便所述多个摆叶同步转动地开闭所述非换热出风口和/或引导其出风方向。
可选地,所述送风口和所述非换热出风口均为竖条状,所述送风口的宽度大于所述非换热出风口的宽度,以使所述混合通道的横截面为梯形,使所述两个换热风道的出口朝横向敞开并朝前倾斜。
可选地,所述送风口与所述非换热出风口的宽度之比在3.5至4之间。
可选地,所述非换热风道内设置有第一贯流风机;且所述非换热风道设置所述第一贯流风机的区段为过流截面小于其他区段的缩颈段。
可选地,所述非换热风道与位于所述壳体上的常温进风口连通,以便从室内环境引入常温气流。
可选地,每个所述换热风道内设置有第二贯流风机以及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壳体内非换热风道位于壳体送风口后方,使两者之间空间构成混合通道。两个换热风道的出口分别位于混合通道的横向两侧,以使换热风道吹出的换热气流与非换热出风口流出的非换热气流在混合通道内混合,使得送风口吹出的气流温度更加舒适,用户的风感体验更好。左右两股换热气流与中间前吹的非换热气流在混合通道剧烈地相互冲击,混合地非常均匀。
当非换热风道吹出的为室内常温气流时,常温气流与换热气流在吹出送风口之前进行混合,使得制冷时的送风温度有一定升高,制热时的送风温度有一定降低,使送风气流凉而不冷(制冷时),热而不燥(制热时),使人体感觉更加舒适,也能够加快室内空气的流通,使制冷/制热速度更快。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使得非换热风道的非换热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导风装置,能够利用第一导风装置开闭非换热出风口,以停止混风过程。或者,也可利用第一导风装置引导非换热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使得非换热气流朝左或朝右偏斜吹出,与一侧换热风道的出风气流的冲击角度更大,混合地更加剧烈。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的混合通道的位置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在第一导风装置打开时的状态图;
图4是图3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在第二导风装置转变导风角度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中,“前”、“后”、“上”、“下”、“顶”、“底”、“内”、“外”、“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立式空调室内机为空调的室内部分,用于调节室内空气,例如制冷/制热、除湿、引入新风等等。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的混合通道180的位置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在第一导风装置61打开时的状态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一般性地可包括壳体10、非换热风道30和两个换热风道20。
壳体10的前侧开设有一送风口12(送风口横向两端分别为A、B),以用于将立式空调室内机内的调节气流向室内环境输送。送风口12贯穿壳体10的前壁101。对于立式空调室内机,壳体10整体为竖直延伸的柱状,图1至图3所示意的是以水平面剖切立式空调室内机得到的剖视图。送风口12也可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状。
非换热风道30位于壳体10内,具有朝前敞开的非换热出风口32(非换热出风口横向两端分别为C、D),用于输出非换热气流,也就是未与空调的换热器40进行换热的气流。非换热风道30是由横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风道壁限定出的。非换热出风口32位于送风口12后方,两者之间空间构成混合通道180。可知,混合通道180是位于壳体10内部的。图2用虚线框大致标出了混合通道180的范围。
两个换热风道20沿壳体10的横向并排设置在壳体10内。“横向”已在图中标示出,也就是图中的左右方向。每个换热风道20是由横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风道壁限定出的,两个风道壁的出口端构成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换热风道20用于吹出换热气流,也就是立式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下制取的冷风或在制热模式下制取的热风。两个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相对,且分别位于混合通道180的横向两侧,以使换热风道20吹出的换热气流与非换热出风口32流出的非换热气流在混合通道180内混合。两个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相对,指的是一个换热风道20朝左或左前方出风,另一换热风道20朝右或右前方出风,无需导风装置的引导,两者的出风气流能够交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股非换热气流从后侧吹入混合通道180,两股换热气流分别从左右两侧吹入混合通道180,三股气流在混合通道180内相互冲击、剧烈地混合,混合地非常均匀。混合气流从送风口12吹向室内环境,温度更加适宜,使得用户的风感体验更好。
非换热风道30所吹送的非换热气流可为室内常温气流。例如图1所示,可使非换热风道30与位于壳体10上的常温进风口11连通,以便从室内环境引入常温气流。常温进风口11可设置在壳体10的后侧,开设于壳体10的后壁102。常温气流与换热气流在吹出送风口12之前进行混合,使得制冷时的送风温度有一定升高,制热时的送风温度有一定降低,使送风气流凉而不冷(制冷时),热而不燥(制热时),使人体感觉更加舒适,也能够加快室内空气的流通,使制冷/制热速度更快。
一些现有技术使换热气流与室内常温气流在送风口12外侧进行混合,也具有一定的混风效果。但是,由于送风口12外侧空间很广阔,使得换热气流与室内常温气流得不到足够大的压力,使得混合力度不大。本实施例将混合区域设置在壳体10内部,空间相对狭窄,气流除了送风口12外,没有外溢的可能性,只能相互之间冲击混合,混合效果更好。
当然,非换热风道30所吹送的非换热气流也可为从室外引进的新风气流、经净化模块处理后的净化气流、被加湿后的加湿气流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非换热风道30内设置有第一贯流风机50,用于对非换热气流进行加压,促使其流出,使得其风量更大。而且,还可通过调节第一贯流风机50的转速来调节非换热气流的流量。当非换热气流为常温气流时,通过调节常温气流的流量能够改变混合气流的温度,达到调节最终的送风温度的目的。
进一步地,非换热风道30设置第一贯流风机50的区段为过流截面小于其他区段的缩颈段(ab之间)。缩颈段的设置使得非换热风道30的气流效率更高,使得第一贯流风机50下游气流的风压更大,利于有力地与换热气流进行混合。
此外,每个换热风道20内设置有第二贯流风机80以及换热器40。立式空调室内机可利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进行制冷/制热。换热器40为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室内换热器”,其与室外换热器、压缩机、节流装置以及其他制冷部件共同构成循环系统。第二贯流风机80的驱动下,室内空气经壳体10的进风口进入壳体10,与换热器40完成换热,形成换热气流,换热气流进入换热风道20。如图1所示,优选使换个换热器40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贯流风机80的横向外侧,使壳体10的横向两侧面分别设置有进风口,以使进风口与换热器40相对。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第二贯流风机80的运行也是独立受控的,可以选择仅开启一个第二贯流风机80,或选择同时开启两个第二贯流风机80。每个第二贯流风机80的转速也是独立受控的。每个第二贯流风机80的额定功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可使送风口12和非换热出风口32均为竖条状,送风口12的宽度大于非换热出风口32的宽度,以使混合通道180的横截面为梯形,使两个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朝横向敞开并朝前倾斜。即,使左侧的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朝右前方敞开,使右侧的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朝左前方敞开。这使得两个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均在一定角度也朝前敞开,也能更好地向前出风,特别是当中间的非换热风道30不工作时。具体地,可使送风口12与非换热出风口32的宽度之比在3.5至4之间,这使得两个换热风道20的倾斜角度达到最佳。
图4是图3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在第二导风装置62转变导风角度后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非换热出风口32处设置有第一导风装置61,其配置成受控地开闭非换热出风口32和/或引导其出风方向。
例如,使第一导风装置61既能开闭非换热出风口32,又能引导其出风方向。如图1所示,可使第一导风装置61关闭非换热出风口32,停止混风过程,使得送风口12正常吹出换热气流。由于两个换热风道20的换热气流在混合通道180处汇聚,每个换热风道20出风时能在混合通道180形成压差,引流促进旁边换热风道20气流的流出,两个换热风道20的出风气流形成相互促进的作用,使得风力更强,能实现超强大风量送风,满足用户大客厅对大风量的需求。
也可利用第一导风装置61引导非换热出风口32的出风方向,使得非换热气流朝左或朝右偏斜吹出,与一侧换热风道20的出风气流的冲击角度更大,混合地更加剧烈。例如,若仅左侧的换热风道20的第二贯流风机80开启,右侧的第二贯流风机80未开启,可使第一导风装置61将非换热气流朝左侧偏斜引导,以便于从左侧吹来的换热气流更好地混合。
具体地,第一导风装置61包括横向并排设置的多个摆叶,每个摆叶为竖条状且可绕各自的竖直轴线转动,以便多个摆叶同步转动地开闭非换热出风口32和/或引导其出风方向。多个摆叶之间可通过联动机构实现联动,在电机的驱动下实现同步转动。这种多个摆叶的联动机构在空调领域使用非常广泛,在此不详细介绍。当多个摆叶转动至共面状态时,其能够遮挡非换热出风口32。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也可使第一导风装置61为单个竖直延伸的可转动的条状导风板,具体不再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每个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处设置有一个第二导风装置62,其配置成受控地开闭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和/或引导其出风方向。例如图3所示,可以通过第二导风装置62将换热气流朝正前方引导,使其更顺畅地从送风口12吹出。也可如图4所示使第二导风装置62将换热气流朝横向方向偏斜引导,使其以更大角度冲向混合通道180,以利于与非换热气流的混合。
具体地,第二导风装置62包括横向并排设置的多个摆叶,每个摆叶为竖条状且可绕各自的竖直轴线转动,以便多个摆叶同步转动地开闭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和/或引导其出风方向。多个摆叶之间可通过联动机构实现联动,在电机的驱动下实现同步转动。这种多个摆叶的联动机构在空调领域使用非常广泛,在此不详细介绍。当多个摆叶转动至共面状态时,其能够遮挡换热风道20的出口21。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也可使第二导风装置62为单个竖直延伸的可转动的条状导风板,具体不再介绍。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前侧开设有一送风口;
非换热风道,位于所述壳体内,具有朝前敞开的非换热出风口,所述非换热出风口位于所述送风口后方,两者之间空间构成混合通道;和
两个换热风道,沿所述壳体的横向并排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两个所述换热风道的出口相对,且分别位于混合通道的横向两侧,以使所述换热风道吹出的换热气流与所述非换热出风口流出的非换热气流在所述混合通道内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换热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导风装置,其配置成受控地开闭所述非换热出风口和/或引导其出风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装置包括横向并排设置的多个摆叶,每个所述摆叶为竖条状且可绕各自的竖直轴线转动,以便所述多个摆叶同步转动地开闭所述非换热出风口和/或引导其出风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换热风道的出口处设置有一个第二导风装置,其配置成受控地开闭所述换热风道的出口和/或引导其出风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风装置包括横向并排设置的多个摆叶,每个所述摆叶为竖条状且可绕各自的竖直轴线转动,以便所述多个摆叶同步转动地开闭所述换热风道的出口和/或引导其出风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口和所述非换热出风口均为竖条状,所述送风口的宽度大于所述非换热出风口的宽度,以使所述混合通道的横截面为梯形,使所述两个换热风道的出口朝横向敞开并朝前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口与所述非换热出风口的宽度之比在3.5至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换热风道内设置有第一贯流风机;且
所述非换热风道设置所述第一贯流风机的区段为过流截面小于其他区段的缩颈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换热风道与位于所述壳体上的常温进风口连通,以便从室内环境引入常温气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换热风道内设置有第二贯流风机以及换热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28738.0U CN217235785U (zh) | 2021-12-13 | 2021-12-13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28738.0U CN217235785U (zh) | 2021-12-13 | 2021-12-13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35785U true CN217235785U (zh) | 2022-08-19 |
Family
ID=82824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128738.0U Active CN217235785U (zh) | 2021-12-13 | 2021-12-13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3578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60445A (zh) * | 2022-09-29 | 2023-01-0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WO2024146526A1 (zh) * | 2023-01-04 | 2024-07-1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2021
- 2021-12-13 CN CN202123128738.0U patent/CN21723578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60445A (zh) * | 2022-09-29 | 2023-01-0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WO2024066656A1 (zh) * | 2022-09-29 | 2024-04-0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WO2024146526A1 (zh) * | 2023-01-04 | 2024-07-1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060934B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8180552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7235785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4046563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252875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747761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8397820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295969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119933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5143527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5143526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7235784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723580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97691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721861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295968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119935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7235772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7235824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8397821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6976951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5164280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4046566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227230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8413486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