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12984A - 电力供需系统、控制装置及电力供需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力供需系统、控制装置及电力供需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12984A
CN111712984A CN201980012832.6A CN201980012832A CN111712984A CN 111712984 A CN111712984 A CN 111712984A CN 201980012832 A CN201980012832 A CN 201980012832A CN 111712984 A CN111712984 A CN 111712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ower supply
converter
unit
distribu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28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12984B (zh
Inventor
宫部昇三
井出一正
小村昭义
藤原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Power Solu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Power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Power Solu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Power Solution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12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2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12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29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1DC charging controlled by the charging station, e.g. mode 4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50Charging stations characterised by energy-storage or power-generation means
    • B60L53/51Photovolta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50Charging stations characterised by energy-storage or power-generation means
    • B60L53/52Wind-driven gene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3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network capac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7Controlling two or more charging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08Three-wire systems; Systems having more than three wi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02J1/102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being switching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02J3/32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the battery being on-board an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 e.g. vehicle to grid arrangements [V2G], power aggregation, use of the battery for network load balancing, coordinated or cooperative battery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10/00Converter types
    • B60L2210/10DC to DC conver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10/00Converter types
    • B60L2210/40DC to A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1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fossil origin, e.g. diesel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8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wind energ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4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wherein a plurality of decentralised, dispersed or local energy generation technologies are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10The network having a local or delimited stationary reac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40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 H02J2310/48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for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1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equipment for energy generation units, e.g. distributed energy generation [DER] or load-side generation
    • Y04S10/126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equipment for energy generation units, e.g. distributed energy generation [DER] or load-side generation the energy generation units being or involving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i.e. power aggregation of EV or HEV, vehicle to grid arrangements [V2G]

Abstract

为了实现灵活的电力供给,特征在于具有:作为至少一个DC电力供给装置的内燃机发电装置(3);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连接于各个内燃机发电装置(3),合成从各个内燃机发电装置(3)输入的DC电力并分配;至少一个DC/AC转换器(5)及至少一个DC/DC转换器(4),连接于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AC机器连接部(JA),连接于DC/AC转换器(5),被连接AC机器;DC机器连接部(JD),连接于DC/DC转换器(4),被连接DC机器;和控制装置(1),通过控制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DC/AC转换器(5)、DC/DC转换器(4)中的至少某一个,从而控制DC电力的合成和向各个AC机器连接部(JA)及DC机器连接部(JD)进行的DC电力的分配。

Description

电力供需系统、控制装置及电力供需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供需系统、控制装置及电力供需方法的技术。
背景技术
将以稳定地供给可再生能源的电力为目的的电力补偿设备、紧急时的自家发电设备等作为用途,利用内燃机动力发电的发电装置(以下,称为内燃机发电装置)的设置得到发展。而且,以对被管理的地区供给电力作为目的,预测内燃机发电装置等DC电力供给装置的需求越来越高。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优先次序设定步骤,根据与多个发电部件的运转状态具有相关性的指标值,针对多个发电部件的各个发电部件设定优先次序;运转台数决定步骤,根据发电设备的总发电量目标值,决定发电部件的运转台数;发电部件运转步骤,在多个发电部件之中,以根据优先次序仅使运转台数的部分予以运转的方式,根据需要进行发电部件的启动或停止;以及替换时刻决定步骤,将根据规定期间的发电计划模式计算出的、发电设备中的规定期间内的目标发电量及预定变化量分别为阈值Ptgt_th以上及阈值Cth以下的时刻,决定为通过优先次序设定步骤设定新的优先次序以代替上次的优先次序的优先次序替换时刻”的发电设备的运转控制方法及运转控制装置(参照摘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827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至今的DC电力供给装置是为了单一的用途而设置的。因此,在将为了某个用途而设置的DC电力供给装置利用于其他用途时,需要重新研究与机器的连接、与系统的连接等。另外,为了确保大输出,有时设为将多个DC电力供给装置并联连接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下,当要进行用途变更时,需要更繁杂的作业。
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以仅将燃气引擎发电设备及/或柴油发电设备用于电力供给为目的而构成。因此,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成为如果为了某个用途而设置则只会在该用途中继续使用的系统。
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将由多个燃气引擎发电设备及/或柴油发电设备发电的电力进行合成并输出。在此,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所需的电力低于总发电量,在产生不需要运转的发电设备的情况下该设备保持停止。因此,无法有效活用。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背景而作出的,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实现灵活的电力供给。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DC电力供给装置连接部,连接进行DC电力的供给的DC电力供给装置;电力合成/分配装置,连接于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连接部,合成从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连接部输入的DC电力,并分配合成后的上述DC电力;至少一个DC/AC转换器连接部,将DC/AC转换器连接于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至少一个DC/DC转换器连接部,将DC/DC转换器连接于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至少一个AC机器连接部,设置于上述DC/AC转换器连接部的后级,被连接AC机器;至少一个DC机器连接部,设置于上述DC/DC转换器连接部的后级,被连接DC机器;以及控制装置,在与上述D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AC机器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的机器被变更的情况下,以接近所连接的上述机器的所需电力的合计值的方式运算并决定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启动台数,控制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上述DC/AC转换器及上述DC/DC转换器中的至少某一个,从而控制上述DC电力的合成和向各个上述A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DC机器连接部进行的DC电力的分配,不用停止地供给与上述A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DC机器连接部中的至少一方连接的机器所需的所需电力。
其他的解决手段在实施方式中后述。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灵活的电力供给。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电力供需系统Z的结构例(例1)的图。
图2为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电力供需系统Z的结构例(例2)的图。
图3为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电力供需系统Z的结构例(例3)的图。
图4为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电力供需系统Z的结构例(例4)的图。
图5为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电力供需系统Z的结构例(例5)的图。
图6为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电力供需系统Z的结构例(例6)的图。
图7为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电力供需系统Za的结构例(例7)的图。
图8为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电力供需系统Za的结构例(例8)的图。
图9为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控制装置1的结构例的图。
图10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的结构例的图。
图11为在初次(机器设置时),电力供需系统Z进行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2为表示与DC机器连接部JD连接的机器被变更时电力供需系统Z进行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3为在DC电力供给装置发生异常时电力供需系统Z进行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4为在系统电力或负载电力(需求方负载D的消耗电力量)发生变动时电力供需系统Z进行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对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称为“实施方式”),一面适当参照附图一面予以详细说明。
[电力供需系统Z]
首先,参照图1~图8,对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电力供需系统Z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图8中,针对同样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另外,在图1~图8中,实线箭头表示电力(电流)的流动。
(结构例1)
图1为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电力供需系统Z的结构例(例1)的图。
电力供需系统Z具有控制装置1和n台电力供需设备E(E1~En)。
对各个电力供需设备E1~En连接有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等能够将来自外部的电力蓄积于蓄电装置F的车辆V。
各个电力供需设备E1~En具有内燃机发电装置3、DC/DC转换器4、DC机器连接部JD、DC/AC转换器5及AC机器连接部JA。
另外,针对各个电力供需设备E1~En,横切地设置有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
内燃机发电装置3是能够产生DC电力的发电装置,具备AC/DC转换器、内燃机、发电机,是柴油引擎发电装置、燃气涡轮引擎发电装置等。另外,内燃机发电装置3通过DC电力供给装置连接部J41而连接于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如内燃机发电装置3那样,在本说明书中将供给DC电力的装置记载为DC电力供给装置。
对DC机器连接部JD连接有车辆V。
另外,对AC机器连接部JA经由开关SW1、SW2而连接有需求方负载D。而且,对开关SW1连接有电力系统L。
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合成各个内燃机发电装置3发电(供给)的DC电力,将DC电力分配给各个DC/DC转换器4、各个DC/AC转换器5。
DC/DC转换器4将被分配的电力的电压转换成被连接的车辆V(蓄电装置F)的充电电压等。如果对蓄电装置F的充电方法为恒流恒压充电,则DC/DC转换器4转换电力以使得在成为预定的充电电压之前为恒流。另外,如后述那样,在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中,电流预先被控制成不超过蓄电装置F的额定值。并且,当充电电压成为预定的电压时,DC/DC转换器转换电力以使充电电压成为恒压。另外,各个DC/DC转换器4通过DC/DC转换器连接部J21、J22而连接于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及DC机器连接部JD。
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1在登记信息131(参照图9)中具有从恒流充电切换为恒压充电的充电电压。另外,控制装置1在登记信息131(参照图9)中具有结束恒压充电的信息(电流值的阈值)。从控制装置1的输出部12,将这样的信息作为控制信息而传送至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DC/DC转换器4。由此,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DC/DC转换器4控制对蓄电装置F的充电。
另外,关于充电方法为恒压充电或恒流充电的情况,DC/DC转换器4也进行同样的控制。另外,在充电方法为恒流充电的情况下,需要将所需充电电力量传送至控制装置1。
另外,既可以经由因特网等自动地取得与连接有怎样的DC电力供给装置、蓄电装置F有关的信息(识别信息),也可以由操作者手动地输入与连接有怎样的DC电力供给装置、蓄电装置F有关的信息(识别信息)。
另一方面,DC/AC转换器5将从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送出的直流电力转换成需求方负载D、朝向电力系统L的交流电力(例如,100V、50Hz)。此时,各个DC/AC转换器5优选为以使所生成的交流电压的相位一致的方式生成交流电力。所生成的交流电压的相位是根据来自控制装置1的控制信息而进行的。例如,在DC/AC转换器5具有利用PWM控制的逆变器电路的情况下,控制信息是使未图示的IGBT成为导通的脉冲的占空比。另外,各个DC/AC转换器5通过DC/AC转换器连接部J11、J12而连接于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及AC机器连接部JA。
有时预测电力系统L的电力(称为移行、系统电力)变动、或需求方负载D的消耗电力(所需电力)变动。在该情况下,这些变动的预测值经由控制装置1的输入部11而被输入至控制装置1。控制装置1的处理部11根据预测值,再次运算对电力系统L、需求方负载D供给的电力。后述该处理。
另外,将如蓄电装置F、需求方负载D、电力系统L那样与DC/DC转换器4、DC/AC转换器5连接的设备称为机器。另外,将如蓄电装置F那样与DC/DC转换器4连接的设备称为DC机器,将如需求方负载D、电力系统L那样与DC/AC转换器5连接的设备称为AC机器。
在此,各个电力供需设备E1~En能够选择从AC机器连接部JA仅供给AC电力的AC供给模式、从DC机器连接部JD仅供给DC电力的DC供给模式。而且,各个电力供需设备E1~En能够选择从AC机器连接部JA供给AC电力、并且从DC机器连接部JD供给DC电力的AC/DC供给模式。由此,可以防止对不必要的机器供给电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内燃机发电装置3设为在相同的电压下输出不同的电流。在各个内燃机发电装置3输出不同的电压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内燃机发电装置3和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之间设置DC/DC转换器,由该DC/DC转换器进行变压。
另外,如图1所示,通过设置电力供需设备E1~En,能够利用编号进行管理。
另外,能够拆卸内燃机发电装置3、DC/DC转换器4、DC/AC转换器5。将内燃机发电装置3、DC/DC转换器4、DC/AC转换器5拆卸后的设备也成为电力供需系统Z。
(结构例2)
图2为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电力供需系统Z的结构例(例2)的图。
在图1的例子中,将由内燃机发电装置3产生的DC电力充电至车辆V的蓄电装置F,但是在图2的例子中,从蓄电装置F供给DC电力。即,蓄电装置F被用作DC电力供给装置。
从蓄电装置F供给的DC电力经由DC机器连接部JD而在DC/DC转换器4中被转换成内燃机发电装置3产生的DC电力(电压、电流)之后,被输入至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合成从各个内燃机发电装置3、各个蓄电装置F输入的DC电力,并分配给各个DC/AC转换器5。
即,在图2的例子中,搭载于车辆V的蓄电装置F也被用作DC电力供给装置之一。这样的状况有由于发生灾害而将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蓄电装置F作为电源来供给的情况等。
(结构例3)
图3为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电力供需系统Z的结构例(例3)的图。在图3的例子中,对电力供需设备En的DC机器连接部JD连接有太阳能发电装置G1。另外,代替图1的需求方负载D而连接有风力发电装置G2。
在此,太阳能发电装置G1作为DC电力供给装置而发挥功能。
即,从太阳能发电装置G1供给的DC电力被输入至DC/DC转换器4。并且,在DC/DC转换器4中,在被转换成内燃机发电装置3产生的DC电力(电压、电流)之后,被输入至电力成/分配装置2。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合成从各个内燃机发电装置3以及各个太阳能发电装置G1输入的DC电力,并分配给各个DC/AC转换器5、其他DC/DC转换器4。
另外,从风力发电装置G2供给的AC电力经由开关SW2而被送电至电力系统L。
另外,在图3的例子中,既可以设置风力发电装置G2以取代太阳能发电装置G1,设为不具有太阳能发电装置G1的结构,也可以设置太阳能发电装置G1以取代风力发电装置G2,设为不具有风力发电装置G2的结构。或者,也可以除了太阳能发电装置G1以外,对DC/DC转换器4之一连接风力发电装置G2。
(结构例4)
图4为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电力供需系统Z的结构例(例4)的图。
在图4的例子中,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的输出侧的构成与图1的例子相同,但是在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的输入侧连接有两个内燃机发电装置3。而且,也没有设置电力供需设备E。
另外,在图4的例子中,n台车辆V和两个内燃机发电装置3连接于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即,只要连接于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的内燃机发电装置3与连接于输出侧的机器的数量不同即可。
(结构例5)
图5为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电力供需系统Z的结构例(例5)的图。
在图5的例子中,经由电力供需设备En的Ac机器连接部JA对DC/AC转换器5连接有与需求方负载D不同的AC负载D1。而且,经由电力供需设备En的DC机器连接部JD对DC/DC转换器4连接有与蓄电装置F不同的DC负载D2。另外,AC负载D1包含于AC机器,DC负载D2包含于DC机器。
(结构例6)
图6为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电力供需系统Z的结构例(例6)的图。
在图6的例子中,对电力供需设备En设置有多个DC/DC转换器4及DC机器连接部JD。而且,对各个DC机器连接部JD连接有车辆V(蓄电装置F)。
(结构例7)
图7为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电力供需系统Z的结构例(例7)的图。
在图7中,表示从电力系统L、风力发电系统G2、太阳能发电装置G1向蓄电装置F的电力供需的情况。
图7与图3不同的点如下。
(1)从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断开内燃机发电装置(DC电力供给设备)3。
(2)与图3同样地,被配置在电力供需系统Z及电力系统L间的开关SW1成为接通。同样地,被配置在电力供需系统Z及风力发电装置G2间的开关SW2成为接通。其中,从电力系统L及风力发电装置G2进行AC电力的供电。
(3)从电力系统L及风力发电装置G2供电的电力通过DC/AC转换器5被转换成期望的DC电力。并且,经由通过操作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进行的合成、分配,并通过DC/DC转换器4而被转换成期望的DC电力之后,DC电力被供给至车辆V的蓄电装置F等。
(4)而且,太阳能发电装置G1发电的DC电力也在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中被合成、分配,并被供电至蓄电装置F等。
由此,构成电力系统L、风力发电装置G2、太阳能发电装置G1→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蓄电装置F的DC电力供给路径。
作为如图7所示的进行电力供需的情形,例如可考虑使用风力发电等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的剩余部分而将DC电力供给至蓄电装置F的情况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无需将另行需要燃料的内燃机发电装置3连接于电力供需系统Z来运转。因此,在图7的例子中,内燃机发电装置3从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被断开。
另外,内燃机发电装置3也可以并非从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断开而是停止。或者,也可以在只利用从电力系统L、风力发电装置G2供给的电力不够的情况下,内燃机发电装置3并非从电力合成/分配装置断开而是被抑制输出。
由此,可以将图7的电力系统L、风力发电装置G2的剩余部分供给至电力供需系统Z。另外,与此相伴地,通过将不需要的内燃机发电装置3设为不使用(或是抑制输出),可以节约内燃机发电装置3的燃料。
(结构例8)
图8为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电力供需系统Za的结构例(例8)的图。
在图8的例子中,在DC/DC转换器4的输出目的地,以横切电力供需设备E1~En的方式设置有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a。并且,针对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a的各个输出目的地设置有DC机器连接部JD。另外,在图8的例子中,DC/DC转换器4也可以设置在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a与DC机器连接部JD之间。
即,在图8的例子中,在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中被合成、分配一次之后,从DC/DC转换器4分配输出的DC电力在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0a中再次被合成、分配。
在图8的例子中,电力合成/分配2、2a被设置成2级,但是也可以设置成3级以上。其中,任何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的输入及输出都为DC电力。
另外,在图8的例子中,从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输出的所有DC电力被输入至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a。但是,不限于此,从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输出的DC电力的一部分也可以被输入至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a。
根据图8的结构例,可以容易地进行更细致的电力的合成、分配。另外,针对如图1的例子所示的电力供需系统Z,能够在之后追加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a。
另外,在图1~图8所示的结构例中,能够将某个结构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其他结构例的结构,还能够将其他的结构例的结构追加至某个结构例的构成。另外,针对各结构例的结构的一部分,可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也可以连接DC机器以取代车辆V(蓄电装置F)。
[控制装置1]
图9为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控制装置1的结构例的图。适当地参照图1。
控制装置1是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PLC(Programmable Logic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
控制装置1具有存储器111、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112、HD(Hard Disk,硬盘)等存储装置113。控制装置1还具有键盘等输入装置114、显示器等显示装置115、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接口卡)等通信装置116。另外,输入装置114相当于图1~图8的输入部11。另外,通信装置116相当于图1~图8的输入部11及输出部12。
在存储装置113中储存有登记信息131。在登记信息131中,与DC电力供给装置、机器的识别信息对应关联地预先储存有能够与电力合成/分配装置连接的DC电力供给装置、机器的信息。具体而言,是各个内燃机发电装置3的额定输出等。另外,在机器为恒流恒压充电式的蓄电装置F的情况下,在登记信息131中,与蓄电装置F的识别信息对应关联地储存有恒流值、恒压值、切换为恒压充电的充电电压值、结束恒压充电的电流值等。
通过具有这样的登记信息131,控制装置1可以集中控制电力供需系统Z。由此,控制的管理变得容易。
在存储器111中加载有储存于存储装置113的程序。并且,被加载的程序被CPU112执行,从而实现处理部100以及包含于处理部100的分配设定部101、模式设定部102、变更处理部103、异常处理部104、变动处理部105。
分配设定部101根据登记信息131等,运算分别从DC/DC转换器4、DC/AC转换器5输出(分配)的电力(分配电力)。另外,分配设定部101根据生成的分配电力,控制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DC/DC转换器4、DC/AC转换器5等。
模式设定部102在电力供需设备E各自中进行上述DC供给模式、AC供给模式、AC/DC供给模式的切换。
变更处理部103在发生了机器(或DC电力供给装置)的变更时再次运算电力的供给、分配。
异常处理部104在检测到DC电力供给装置(或机器)的异常时再次运算电力的供给、分配。
变动处理部105在发生了系统电力、需求方负载D中的负载电力的变动时再次运算电力的供给、分配。
另外,对于分配设定部101、变更处理部103、异常处理部104、变动处理部105所进行的处理进行后述。
[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
图10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的结构例的图。适当地参照图1。
如图10所示,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具有合成部21及分配部22。在合成部21中并联地配置有多个布线A1。各个布线A1从内燃机发电装置3(发电装置)侧起具有发电装置连接部J51、开关SW1、逆流防止用的二极管D11。对发电装置连接部J51连接有内燃机发电装置3。布线A1进行合流而成为布线A2。布线A2也具备逆流防止用的二极管D12。
在此,开关SW11是用于进行内燃机发电装置3的连接切断等的开关。在内燃机发电装置3发生了异常时等进行内燃机发电装置3的连接切断(详情后述)。
对分配部22分别并联地配置有多个AC用布线A31、多个DC用布线A32。各个AC用布线A31、DC用布线A32连接于布线A2。
各个AC用布线A31从内燃机发电装置3(发电装置)侧起具有开关SW21、AC用连接部J52。对AC用连接部J52连接有DC/AC转换器5。开关SW21是用于将DC/AC转换器5和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进行连接、切断的开关。
并且,各个DC用布线A32从内燃机发电装置3(发电装置)侧起具有可变电阻R、开关SW22、开关SW23、逆流防止用的二极管D21、D22、开关SW24、DC用连接部J53。
DC布线A32中的可变电阻R是用于对供给至DC/DC转换器4的电流进行控制的电阻。在大部分的DC机器中可以根据DC/DC转换器4的输入阻抗来决定电流。但是,在恒流恒压充电式的蓄电装置F等中需要控制流动的电流。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从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发送的控制信息而使可变电阻R成为可变,从而控制流过DC/DC转换器4的电流。
开关SW22是用于将DC/DC转换器4及连接于DC/D转换器4的机器进行连接、切断的开关。
开关SW23、SW24是用于对二极管D21及二极管D22的连接进行切换的开关。在此,在向机器侧流过电流时二极管D21被连接。例如,如图1所示,在向蓄电装置F充电时等连接二极管D21。
相对于此,在电力从机器侧流动时二极管D22被连接。例如,在如图2所示使用蓄电装置F作为DC电力供给装置的情况、或如图3的电力供需设备En那样连接有太阳能发电装置G1的情况下,连接二极管D22。
对DC用连接部J53连接有DC/DC转换器4。
在此,开关SW11、SW21~SW24使用拨动式开关(toggle switch)、按钮开关、继电器等。在开关SW11、SW21~SW24为拨动式开关、按钮开关的情况下,通过手动进行切换。在开关SW11、SW21~SE24为继电器的情况下,能够根据控制装置1的指令进行切换。开关SW11、SW21~SW24优选为由继电器构成,并根据控制装置1的指令进行切换。
另外,在开关SW21成为接通、开关SW22成为断开时,成为AC供给模式。
另外,在开关SW21成为断开、开关SW22成为接通时,成为DC供给模式。
而且,在开关SW21及开关SW22这双方成为接通时,成为AC/DC供给模式。
如上所述,开关SW21及开关SW22的接通、断开还能够依据操作员的手动来实现,但是优选为通过控制装置1来控制。
从图10可知那样,电流在合成部21中被合成,电流在分配部22中被分配。
[流程图]
接着,参照图11~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力供需系统Z进行的处理。适当地参照图9、图10。
(初次)
图11为表示电力供需系统Z在初次(机器设置时)进行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首先,控制装置1的分配设定部101取得与AC机器连接部JA、DC机器连接部JD连接的各机器的识别信息(机器信息)(S101)。另外,如上所述,机器除了图1的蓄电装置F以外,还包括电力系统L、需求方负载D、图5所示的AC负载D1、DC负载D2等。
接着,控制装置1的分配设定部101根据所取得的识别信息,运算各个机器所需的电力即所需电力(S102)。具体而言,分配设定部101根据储存于控制装置1的存储装置113的机器的登记信息131、以及当前连接的机器的识别信息,运算各机器的所需电力。例如,在机器为恒流恒压充电式的蓄电装置F的情况下,在登记信息131中储存有恒流值、恒压值、切换为恒压充电的充电电压值、进行恒压充电的时间等。并且,分配设定部101根据这些信息,运算各时刻的所需电力。
并且,分配设定部101运算所需电力的合计值即所需电力合计值(M1)(S103)。另外,如上述恒流电压充电式的蓄电装置F那样,在所需的电力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分配设定部101根据其最大值来运算所需电力合计值(M1)。
即,分配设定部101运算AC机器所需的AC所需电力的合计值。而且,分配设定部101运算DC机器所需的DC所需电力的合计值。并且,分配设定部101运算AC所需电力的合计值与DC所需电力的合计值之和作为所需电力合计值(M1)。
接着,分配设定部101根据所需电力合计值(M1)来决定启动的DC电力供给装置、台数(S111),运算所使用的DC电力供给装置的额定输出合计值(M2)(S112)。此时,分配设定部101以使额定输出合计值(M2)尽量接近所需电力合计值(M1)的方式决定要启动的DC电力供给装置、台数即可。由此,可以抑制发电无用的电力。
并且,分配设定部101判定在步骤S112中运算出的额定输出合计值(M2)是否为在步骤S103中运算出的所需电力合计值(M1)以上(M1≤M2)(S113)。
步骤S113的结果,在所需电力合计值(M1)大于额定输出合计值(M2)的情况下(S113→否),分配设定部101对操作者(用户)指示DC电力供给装置的追加(S114)。例如,通过在控制装置1的显示装置115等中显示所需的电力等而进行该指示(通知)。
并且,操作者追加连接DC电力供给装置(具体而言是内燃机发电装置3)(S115)。
之后,分配设定部101使处理返回至步骤S111,再次决定要启动的DC电力供给装置、台数,再次运算额定输出合计值M2。
由此,可以防止供给电力不足。
步骤S113的结果,在额定输出合计值(M2)为所需电力合计值(M1)以上的情况下(S113→是),分配设定部101运算各个DC电力供给装置的输出目标值(S121)。在此,分配设定部101根据储存于登记信息131的DC电力供给装置的额定输出信息,运算DC电力供给装置的输出目标值。一般而言,DC电力供给装置的输出电力=额定输出电力,因此在步骤S121中,分配设定部101决定DC电力供给装置的分配。但是,如果是能够使输出电力可变的DC电力供给装置时,则也可以决定DC电力供给装置的输出以使得成为与输出目标值一致或与输出目标值接近的输出。
接着,分配设定部101将控制信息发送至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DC/DC转换器4、DC/AC转换器5(S122)。在控制信息中储存有电流信息、变压信息等。
接着,DC电力供给装置的启动,及DC电力供给装置被启动(S123)。由此,开始供配电(S124)。
在步骤S124中,进行以下的处理。
(1)DC电力合成步骤,在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中,合成从DC电力供给装置(内燃机发电装置3等)输入的DC电力。
(2)AC电力分配步骤,在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中,根据各个AC机器所需的电力,对各个AC机器所连接的DC/AC转换器5分配合成DC电力。
(3)DC电力分配步骤,在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中,根据各个DC机器所需的电力,对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各个DC机器所连接的DC/DC转换器4分配合成DC电力。
既可以手动地进行DC电力供给装置的启动,也可以由控制装置1进行DC电力供给装置的启动。另外,在DC电力供给装置启动之前,开闭图10的开关SW11(根据所需为开关SW22~SW24),从而向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进行连接。
另外,在图11中,在DC电力供给装置的额定输出合计值(M2)小于所需电力合计值(M1)的情况下,分配设定部101再次运算DC电力供给装置的额定输出合计值(M2)(DC电力供给装置的组合)。但是,不限于此,即使在DC电力供给装置的额定输出合计值(M2)超过所需电力合计值(M1)的情况下,分配设定部101也可以再次运算DC电力供给装置的额定输出合计值(M2)(DC电力供给装置的组合)。即,也可以再次运算DC电力供给装置的组合,直至DC电力供给装置的额定输出合计值(M2)成为与不超过所需电力合计值(M1)时相同的值为止。
(机器变更时)
图12为表示连接于DC机器连接部JD的机器被变更时电力供需系统Z进行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另外,在图12的处理中,DC电力供给装置的电力供给不停止。
首先,控制装置1的变更处理部103判定连接于DC机器连接部JD的机器是否发生了变更(S201)。通过由变更处理部103取得机器的识别信息来检测机器是否发生了变更。
步骤S201的结果,在机器未发生变更的情况下(S201→否),变更处理部103使处理返回至步骤S201。
步骤S201的结果,在机器发生了变更的情况下(S201→是),变更处理部103进行电力分配处理(S211)。电力分配处理是与图11的步骤S101~S124相同的处理,因此省略说明。另外,在图12的处理中,不停止电力的供给。
另外,在由于发生了机器的变更而产生了不需要的DC电力供给装置(内燃机发电装置3)的情况下,变更处理部103使不需要的DC电力供给装置停止。
在此,虽然对机器发生了变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DC电力供给装置发生了变更的情况下,异常处理部分也可以通过进行同样的处理来应对。
通过进行图12所示的处理,即使在机器发生了变更的情况下,也可以不用停止电力的供给而进行机器的变更。
(DC电力供给装置的异常发生时)
图13为表示在DC电力供给装置发生了异常时电力供需系统Z进行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另外,在图13的处理中,不停止由DC电力供给装置进行的电力的供给。
控制装置1的异常处理部104判定任意的DC电力供给装置是否发生了异常(S301)。通过对DC电力供给装置的异常的电流下降进行检测等,从而检测DC电力供给装置的异常。
步骤S301的结果,在任何DC电力供给装置都未发生异常的情况下(S301→否),异常处理部104使处理返回至步骤S301。
步骤S301的结果,在任意的DC电力供给装置中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S301→是),异常处理部104确定发生了异常的DC电力供给装置(S302)。
接着,异常处理部104指示操作员以将具有发生了异常的DC电力供给装置以上的额定输出电力的DC电力供给装置(内燃机发电装置3)连接于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S303)。即,异常处理部104通知操作员以将检测到异常的DC电力供给装置置换成正常的DC电力供给装置。
此时,异常处理部104可以使显示装置115显示发生了异常的DC电力供给装置的额定输出。
操作员追加连接具有发生了异常的DC电力供给装置以上的额定输出电力的DC电力供给装置(S304),另外,被追加连接的DC电力供给装置不限于1台,也可以是多台具有发生了异常的DC电力供给装置以上的额定输出电力。
接着,异常处理部104进行电力分配处理(S311)。电力分配处理与图11的步骤S101~S121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此处的说明。
接着,通过图10的开关SW11(根据情况,也可以是开关SW22)来连接被追加连接的DC电力供给装置,并且启动被追加连接的DC电力供给装置(S321)。
并且,与发生了异常的DC电力供给装置连接的开关SW11(根据情况,也可以是开关SW22)被断开,从而发生了异常的DC电力供给装置的连接被切断(S322)。如上所述,可以由操作者手动地进行开关SW11(开关SW22)的接通、断开,但优选为由异常处理部104进行开关SW11(开关SW22)的接通、断开。
在此,虽然对DC电力供给装置发生了异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机器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由异常处理部104进行同样的处理来应对。
这样,异常处理部104在DC电力供给装置发生了异常时再次运算电力的供给、分配。
根据图13的处理,不用停止当前连接的DC电力供给装置、机器,而能够更换发生了异常的DC电力供给装置。即,不会对发生了异常的DC电力供给装置以外的DC电力供给装置、机器造成影响,而能够更换发生了异常的DC电供给装置。
(系统电力、负载电力变动)
图14为表示在系统电力、负载电力(需求方负载D的消耗电力量)发生了变动时电力供需系统Z进行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首先,控制装置1的变动处理部105判定是否接收到系统电力、负载电力的变动的预告(S401)。变动的预告是例如几分钟后系统电力、负载电力变化这样的预告。在举例时,在夏季预测气温在几点上升至几℃,由于空调的使用率上升,所以预测系统电力的变动等。
或者,在如图3的例子的情况下,由于预测风力发电装置G2的设置场所处的风变弱,因此预测从风力发电装置G2供给的电力变少等。
步骤S401的结果,在未接收到预告的情况下(S401→否),变动处理部105使处理返回至步骤S401。
步骤S401的结果,在接收到预告的情况下(S401→是),变动处理部105从系统电力或需求方负载D取得预测值(S402)。在上述的在夏季空调的使用率上升的例子中,根据过去的经验,作为预测值取得需要多少电力。
或者,在如图3的例子的情况下,由于风力发电装置G2的设置场所处的风力变弱至几m/s,因此作为预测值取得减少多少电力这样的信息。
这样的预测值经由因特网等而被发送至控制装置1。
接着,变动处理部105进行电力分配处理(S411)。电力分配处理是与图11的步骤S101~S124相同的处理,因此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点在于,基于DC电力而进行合成、分配。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电力的合成、分配。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DC/DC转换器4对从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分配输出的DC电力进行变压,或者利用DC/AC转换器5将从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分配输出的DC电力变换成AC电力。由此,DC机器、AC机器都可以连接。
另外,可预想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将来会大量地增加。因此,可预想需要具有分散电源(内燃机发电装置3)、蓄电装置F的基础设施系统。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内燃机发电装置3(发电)和蓄电装置F(发电和负载这两个功能)视为一个系统。而且,可预想还需要系统容量的扩展性、调节力、高效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具备电力合成/分配装置2、DC/DC转换器4、DC/AC转换器5,可以提升DC电力供给装置、机器的组合的自由度。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代替蓄电装置F而将DC负载D2连接于DC机器连接部JD,或者如图5所示将AC负载D1连接于AC机器连接部JA。另外,通过设置有DC/DC转换器4、DC/AC转换器5,可以变压为与连接于DC机器连接部JD的DC负载D2、AC负载D1等对应的电压。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电力供需系统Z可以容易地变更用途。
另外,可以容易地切换如图1所示向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蓄电装置F进行的电力供给、和如图2所示在紧急时从蓄电装置F进行的电力供给。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特定的管理地区中,能够实现考虑了需求量的灵活的电力供给。
另外,通过对DC电力供给装置设定输出目标值,从而使DC电力供给装置的管理变得容易。
并且,作为DC电力供给装置之一,使用内燃机发电装置3,从而使DC电力的供给变得简便且容易。
另外,还需要用于缓和由可再生能源所致的供给侧的电力变动、由快速充电装置所致的需求侧的电力变动等的调节力。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进行图14的处理,即使在例如对电力系统L供给电力的风力发电装置G2等的发电量发生了变动等的情况下,也能够供给风力发电等的备用电力。即,对于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能够对用于供给稳定的电力的电力供给进行补偿。
另外,控制装置1也可以在成为上述DC供给模式、AC供给模式、AC/DC供给模式的各个模式时进行图11~图14的处理。当然,在DC供给模式时仅计算DC机器的所需电力,在AC供给模式时仅计算AC机器的所需电力,在AC/DC供给模式时计算DC机器及AC机器的所需电力,并进行电力的分配。
另外,也可以使用燃料电池、AC发电装置+AC/DC转换器等来代替本实施方式中的内燃机发电装置3。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说明的方式,并不限定于一定具有所说明的所有结构。
另外,关于上述的各结构、功能、各部件100~105、存储装置113等,也可以将它们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通过用集成电路进行设计等,而用硬件来实现。另外,如图9所示,关于上述的各结构、功能等,也可以通过由CPU112等处理器解析并执行实现各自的功能的程序,从而用软件来实现。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表格、文件等的信息除了能够储存于HD(HardDisk,硬盘)以外,还能够储存于存储器111或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等记录装置、或者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卡、SD(Secure Digital,安全数字)卡或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功能盘)等记录介质。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关于控制线、信息线示出了认为在说明方面必要的线,在产品方面未必示出所有的控制线、信息线。实际上,可以认为几乎所有的结构互相连接。
[符号的说明]
1:控制装置;2、2a:电力合成/分配装置;3:内燃机发电装置(DC电力供给装置);4:DC/DC转换器;5:DC/AC转换器;100:处理部;101:分配设定部;102:模式设定部;103:变更处理部;104:异常处理部;105:变动处理部;131:登记信息;F:蓄电装置(机器、DC机器、DC电力供给装置);D:需求方负载(机器、AC机器);D1:AC负载(机器、AC机器);D2:DC负载(机器、DC机器);G1:太阳能发电装置(DC电力供给装置);G2:风力发电装置;J11、J12:DC/AC转换器连接部;J21、J22:DC/DC转换器连接部;J41:DC电力供给装置连接部;JA:AC机器连接部;JD:DC机器连接部。

Claims (20)

1.一种电力供需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DC电力供给装置连接部,连接进行DC电力的供给的DC电力供给装置;
电力合成/分配装置,连接于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连接部,合成从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连接部输入的DC电力,并分配合成后的上述DC电力;
至少一个DC/AC转换器连接部,将DC/AC转换器连接于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
至少一个DC/DC转换器连接部,将DC/DC转换器连接于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
至少一个AC机器连接部,设置于上述DC/AC转换器连接部的后级,被连接AC机器;
至少一个DC机器连接部,设置于上述DC/DC转换器连接部的后级,被连接DC机器;以及
控制装置,在与上述D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AC机器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的机器被变更的情况下,以接近所连接的上述机器的所需电力的合计值的方式运算并决定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启动台数,控制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上述DC/AC转换器及上述DC/DC转换器中的至少某一个,从而控制上述DC电力的合成和向各个上述A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DC机器连接部进行的DC电力的分配,不用停止地供给与上述A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DC机器连接部中的至少一方连接的机器所需的所需电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需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中,
与各个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连接部对应地设置有第1二极管部及第1开关部,其中,该第1二极管部被设置成使从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连接部朝向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的电流的方向成为正向,该第1开关部进行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连接的切断或连接,
与各个上述DC机器连接部对应地设置有第2二极管部、第3二极管部、第2开关部及可变电阻部,该第2二极管部被设置成使从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朝向上述DC机器连接部的电流的方向成为正向,该第3二极管部被设置成使从上述DC机器连接部朝向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的电流的方向成为正向,该第2开关部进行上述第2二极管部及上述第3二极管部的切换并且进行上述DC机器的连接的切断或连接,
与各个上述AC机器连接部对应地设置有进行上述AC机器的连接的切断或连接的第3开关,
所有的与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连接部对应的布线被汇集成一个之后,被分配给与各个上述D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AC机器连接部对应的布线。
3.一种电力供需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DC电力供给装置,进行DC电力的供给;
电力合成/分配装置,连接于各个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合成从各个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输入的DC电力,并分配合成后的上述DC电力;
至少一个DC/AC转换器及至少一个DC/DC转换器,连接于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
至少一个AC机器连接部,连接于上述DC/AC转换器,并被连接AC机器;
至少一个DC机器连接部,连接于上述DC/DC转换器,并被连接DC机器;以及
控制装置,在与上述D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AC机器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的机器被变更的情况下,以接近所连接的上述机器的所需电力的合计值的方式运算并决定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启动台数,控制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上述DC/AC转换器及上述DC/DC转换器中的至少某一个,从而控制上述DC电力的合成和向各个上述A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DC机器连接部进行的DC电力的分配,不用停止地供给与上述A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DC机器连接部中的至少一方连接的机器所需的所需电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供需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执行:
AC供给模式,操作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对上述DC/AC转换器供给DC电力,经由上述AC机器连接部仅供给上述DC/AC转换器的输出;
AC/DC供给模式,操作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对上述DC/AC转换器供给DC电力,经由上述AC机器连接部供给上述DC/AC转换器的输出,并且操作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对上述DC/DC转换器供给DC电力,经由上述DC机器连接部同时供给上述DC/DC转换器的输出;以及
DC供给模式,操作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对上述DC/DC转换器供给DC电力,经由上述DC机器连接部仅供给上述DC/DC转换器的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供需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设定各个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输出目标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供需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基于与上述A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DC机器连接部中的至少一方连接的机器所需的所需电力的合计值,运算上述输出目标值。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供需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存储装置中具有登记信息,该登记信息具有与连接于上述DC/DC转换器及上述DC/AC转换器中的至少一方的机器的电力有关的信息以及与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电力有关的信息,
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上述登记信息,控制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及上述DC/DC转换器中的至少一方,从而控制供给到上述DC机器连接部的DC电力的电压及电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供需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通过监视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运转状态,从而检测不正常的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为了成为检测到的不正常的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以上的额定输出电力,向用户通知追加连接新的DC电力供给装置,在上述新的DC电力供给装置被连接时,针对各个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再次运算上述输出目标值,并操作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从而切断不正常的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供需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A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DC机器连接部中的至少一方连接的机器所需的所需电力的合计值超过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额定输出的合计值时,上述控制装置向用户通知向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追加连接DC电力供给装置,针对各个DC电力供给装置再次运算上述输出目标值并进行设定。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供需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是内燃机发电装置,
上述控制装置进行上述内燃机发电装置的启动及停止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供需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的DC输出侧还设置至少一个电力合成/分配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供需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具有连接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多个DC电力供给装置连接部,
与各个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连接部对应地设置有第1二极管部和第1开关部,该第1二极管部被设置成使从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连接部朝向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的电流的方向成为正向,该第1开关部进行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连接的切断或连接,
与各个上述DC机器连接部对应地设置有第2二极管部、第3二极管部、第2开关部及可变电阻部,该第2二极管部被设置成使从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朝向上述DC机器连接部的电流的方向成为正向,该第3二极管部被设置成使从上述DC机器连接部朝向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的电流的方向成为正向,该第2开关部进行上述第2二极管部及上述第3二极管部的切换并且进行上述DC机器的连接的切断或连接,
与各个上述AC机器连接部对应地设置有进行上述AC机器的连接的切断或连接的第3开关部,
所有的与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连接部对应的布线被汇集成一个之后,被分配给与各个上述D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AC机器连接部对应的布线。
13.一种控制装置,控制电力供需系统,该电力供需系统具有:
多个DC电力供给装置;
电力合成/分配装置,连接于各个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合成从各个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输入的DC电力,并分配合成后的上述DC电力;
至少一个DC/AC转换器及至少一个DC/DC转换器,连接于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
至少一个AC机器连接部,连接于上述DC/AC转换器,并被连接AC机器;以及
至少一个DC机器连接部,连接于上述DC/DC转换器,并被连接DC机器;
上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控制部,在与上述D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AC机器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的机器被变更的情况下,以接近所连接的上述机器的所需电力的合计值的方式运算并决定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启动台数,控制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上述DC/AC转换器及上述DC/DC转换器中的至少某一个,从而控制上述DC电力的合成和向各个上述A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DC机器连接部进行的DC电力的分配,不用停止地供给与上述A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DC机器连接部中的至少一方连接的机器所需的所需电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具有模式设定部,该模式设定部执行:
AC供给模式,操作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对上述DC/AC转换器供给DC电力,经由上述AC机器连接部仅供给上述DC/AC转换器的输出;
AC/DC供给模式,操作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对上述DC/AC转换器供给DC电力,经由上述AC机器连接部供给上述DC/AC转换器的输出,并且操作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对上述DC/DC转换器供给DC电力,经由上述DC机器连接部同时供给上述DC/DC转换器的输出;以及
DC供给模式,操作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对上述DC/DC转换器供给DC电力,经由上述DC机器连接部仅供给上述DC/DC转换器的输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处理部设定各个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输出目标值。
16.一种电力供需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电力供需系统执行DC电力供给装置决定步骤、输出目标值运算步骤、DC电力供给装置启动步骤、DC电力合成步骤、AC电力分配步骤以及DC电力分配步骤,其中,
上述电力供需系统具有:
多个DC电力供给装置;
电力合成/分配装置,连接于各个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合成从各个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输入的DC电力,并分配合成后的上述DC电力;
至少一个DC/AC转换器及至少一个DC/DC转换器,连接于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
至少一个AC机器连接部,连接于上述DC/AC转换器,并被连接AC机器;
至少一个DC机器连接部,连接于上述DC/DC转换器,并被连接DC机器;以及
控制装置,通过控制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上述DC/AC转换器及上述DC/DC转换器中的至少某一个,从而控制上述DC电力的合成和向各个上述A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DC机器连接部进行的DC电力的分配,
在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决定步骤中,在与上述D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AC机器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的机器被变更的情况下,运算连接于上述AC机器连接部的上述AC机器各自所需的电力与连接于上述DC机器连接部的上述DC机器各自所需的电力之和即合计值,以接近上述合计值的方式决定要启动的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台数及要启动的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
在上述输出目标值运算步骤中,运算各个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输出目标值,
在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启动步骤中,启动在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决定步骤中决定的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
在上述DC电力合成步骤中,在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中合成从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供给的DC电力,从而生成合成DC电力,
在上述AC电力分配步骤中,根据各个上述AC机器所需的电力,将上述合成DC电力分配给各个上述AC机器所连接的上述DC/AC转换器,
在上述DC电力分配步骤中,根据各个上述DC机器所需的电力,将上述合成DC电力分配给各个上述DC机器所连接的上述DC/DC转换器,
上述电力供需方法通过使上述电力供需系统执行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决定步骤、上述输出目标值运算步骤、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启动步骤、上述DC电力合成步骤、上述AC电力分配步骤以及上述DC电力分配步骤,从而控制上述DC电力的合成和向各个上述A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DC机器连接部进行的DC电力的分配,不用停止地供给与上述A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DC机器连接部连接的机器所需的所需电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力供需方法,其特征在于,
执行在上述合计值超过上述DC电力供需装置的额定输出的合计值的情况下向用户通知追加连接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追加通知步骤,
在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被追加连接时,执行上述输出目标值运算步骤。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力供需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
监视步骤,监视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运转状况;
通知步骤,在检测到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异常的情况下,在使电力供给继续的状态下通知用户将检测到异常的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置换成正常的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以及
再次运算步骤,在上述正常的DC电力供给装置被连接时,又一次地再次运算各个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输出目标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力供需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
变动预测值取得步骤,取得电力系统的变动的预测值;以及
再次运算步骤,根据上述预测值,又一次地再次运算各个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输出目标值。
20.一种电力供需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具有多个DC电力供给装置、电力合成/分配装置、至少一个DC/AC转换器及至少一个DC/DC转换器、至少一个AC机器连接部、至少一个DC机器连接部和控制装置的电力供需系统的上述控制装置执行DC电力供给装置决定步骤和输出目标值运算步骤,其中,
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连接于各个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合成从各个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输入的DC电力,并分配合成后的上述DC电力,
上述至少一个DC/AC转换器及至少一个DC/DC转换器连接于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
上述至少一个AC机器连接部连接于上述DC/AC转换器,并被连接AC机器,
上述至少一个DC机器连接部连接于上述DC/DC转换器,并被连接DC机器,
上述控制装置通过控制上述电力合成/分配装置、上述DC/AC转换器及上述DC/DC转换器中的至少某一个,从而控制上述DC电力的合成和向各个上述A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DC机器连接部进行的DC电力的分配,
在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决定步骤中,在与上述D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AC机器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的机器被变更的情况下,运算连接于上述AC机器连接部的上述AC机器各自所需的电力与连接于上述DC机器连接部的上述DC机器各自所需的电力之和即合计值,以接近上述合计值的方式决定要启动的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台数及要启动的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
在上述输出目标值运算步骤中,运算各个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的输出目标值,
上述电力供需方法通过使上述控制装置执行上述DC电力供给装置决定步骤和上述输出目标值运算步骤,从而控制上述DC电力的合成和向各个上述A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DC机器连接部进行的DC电力的分配,不用停止地供给与上述AC机器连接部及上述DC机器连接部连接的机器所需的所需电力。
CN201980012832.6A 2018-03-14 2019-03-12 电力供需系统、控制装置及电力供需方法 Active CN1117129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6398A JP6441520B1 (ja) 2018-03-14 2018-03-14 電力需給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及び電力需給方法
JP2018-046398 2018-03-14
PCT/JP2019/010067 WO2019176955A1 (ja) 2018-03-14 2019-03-12 電力需給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及び電力需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2984A true CN111712984A (zh) 2020-09-25
CN111712984B CN111712984B (zh) 2023-06-02

Family

ID=64668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2832.6A Active CN111712984B (zh) 2018-03-14 2019-03-12 电力供需系统、控制装置及电力供需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767773A4 (zh)
JP (1) JP6441520B1 (zh)
CN (1) CN111712984B (zh)
TW (1) TWI697188B (zh)
WO (1) WO20191769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5399B1 (ja) * 2019-03-08 2019-12-04 株式会社日立パワ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電動移動体充電システム
JP7425674B2 (ja) 2020-05-29 2024-01-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指令装置、マイクログリッドシステム、指令方法
JP2023147363A (ja) * 2022-03-30 2023-10-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発電システム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47175A (ja) * 1994-05-26 1996-02-16 Osaka Gas Co Ltd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および発電システム
JP2006032128A (ja) * 2004-07-16 2006-02-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故障診断制御装置
JP2007002688A (ja) * 2005-06-21 2007-01-11 Ebara Corp 排熱発電設備
JP2009153339A (ja) * 2007-12-21 2009-07-09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直流配電システム
CN102549878A (zh) * 2009-10-29 2012-07-0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切换电路、控制装置及发电系统
CN102668301A (zh) * 2009-11-06 2012-09-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配电系统
JP2012217299A (ja) * 2011-04-01 2012-11-08 Toshiba Mitsubishi-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 Corp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JP2013038871A (ja) * 2011-08-05 2013-02-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装置
JP2014131413A (ja) * 2012-12-28 2014-07-10 Omron Corp 電力制御装置、電力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エネルギーマネジメントシステム
JP2015080354A (ja) * 2013-10-18 2015-04-2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並びに電力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JP2016093050A (ja) * 2014-11-10 2016-05-23 株式会社東光高岳 需給制御装置、電力供給システム及び需給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38025A (ja) * 1990-09-27 1992-05-12 Fujitsu Ltd 並列冗長電源台数チェック方式
JPH10201104A (ja) * 1996-12-27 1998-07-31 Zenshin Denryoku Eng:Kk 小型ガスタービン発電機を用いた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H10198467A (ja) * 1997-01-14 1998-07-31 Hitachi Ltd 電源制御システム
US20040155527A1 (en) * 2003-02-10 2004-08-12 Bryde Jan Henrik 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ion, conversion, and storage system
JP2006042530A (ja) * 2004-07-28 2006-02-09 Densei Lambda Kk 無停電電源装置および無停電電源装置の並列運転システム
US7518266B2 (en) * 2006-11-01 2009-04-14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AC transmission system dispatchability, system stability, and power flow controllability using DC transmission systems
JP2008172852A (ja) * 2007-01-05 2008-07-24 Alaxala Networks Corp 通信機器
JP5173228B2 (ja) * 2007-03-30 2013-04-03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クレーン装置
US20100094490A1 (en) * 2007-04-19 2010-04-15 Glacier Bay, In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for marine vessel
US20100201199A1 (en) * 2009-02-11 2010-08-12 Ming-Hsiang Yeh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JP5466298B2 (ja) * 2009-09-11 2014-04-09 ティーエムイーアイシ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高燃料効率クレーンシステム
US8970176B2 (en) * 2010-11-15 2015-03-03 Bloom Energy Corporation DC micro-grid
EP2715904B1 (en) * 2011-05-24 2016-06-29 Cameron, D. Kevi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and managing demand/response between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grid power, and loads
US8820677B2 (en) * 2011-06-18 2014-09-02 Jason A. Houdek Aircraft power systems and methods
JP6414658B2 (ja) * 2013-12-24 2018-10-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KR101984484B1 (ko) * 2014-03-06 2019-05-31 로베르트 보쉬 게엠베하 Dc 마이크로그리드용 dc 전력 서버
KR101644810B1 (ko) * 2014-06-27 2016-08-03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마이크로그리드 시스템, 그 제어장치 및 제어방법
JP2016082740A (ja) 2014-10-17 2016-05-1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発電設備の運転制御方法及び運転制御装置
JP6436759B2 (ja) * 2014-12-18 2018-12-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力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力システム
DE102015109967A1 (de) * 2015-06-22 2016-12-22 Gip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idirektionalen Verbinden zweier Stromnetze
US10454277B2 (en) * 2016-06-08 2019-10-22 Faith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flow in a hybrid powe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47175A (ja) * 1994-05-26 1996-02-16 Osaka Gas Co Ltd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および発電システム
JP2006032128A (ja) * 2004-07-16 2006-02-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故障診断制御装置
JP2007002688A (ja) * 2005-06-21 2007-01-11 Ebara Corp 排熱発電設備
JP2009153339A (ja) * 2007-12-21 2009-07-09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直流配電システム
CN102549878A (zh) * 2009-10-29 2012-07-0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切换电路、控制装置及发电系统
CN102668301A (zh) * 2009-11-06 2012-09-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配电系统
JP2012217299A (ja) * 2011-04-01 2012-11-08 Toshiba Mitsubishi-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 Corp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JP2013038871A (ja) * 2011-08-05 2013-02-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装置
JP2014131413A (ja) * 2012-12-28 2014-07-10 Omron Corp 電力制御装置、電力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エネルギーマネジメントシステム
JP2015080354A (ja) * 2013-10-18 2015-04-2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並びに電力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JP2016093050A (ja) * 2014-11-10 2016-05-23 株式会社東光高岳 需給制御装置、電力供給システム及び需給制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魏荣宗;黄立宁;林志森;郑清宗;: "智能型混合能源独立供电/市电并联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41520B1 (ja) 2018-12-19
EP3767773A4 (en) 2023-01-25
EP3767773A1 (en) 2021-01-20
TWI697188B (zh) 2020-06-21
CN111712984B (zh) 2023-06-02
TW201939869A (zh) 2019-10-01
JP2019161881A (ja) 2019-09-19
WO2019176955A1 (ja) 2019-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87035B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KR101228363B1 (ko) 하이브리드 데이터 센터 전력 공급 장치
EP2342798B1 (en) Emergency power supply apparatus
WO2016082070A1 (en) Method for black starting wind turbine, wind farm, and restoring wind farm and wind turbine, wind farm using the same
KR101206362B1 (ko) 배터리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US9929567B2 (en) Zero net energy DC datacenter power distribution architecture
CN111712984B (zh) 电力供需系统、控制装置及电力供需方法
JP5793719B2 (ja) 制御装置
EP2479863A1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to devices
CN103390929B (zh) 不间断电源自适应输出电压控制系统
CN102782981B (zh) 电子器件的电力供应
WO2020077786A1 (zh) 能源控制方法、装置以及能源管理系统和存储介质
JPH09130977A (ja) 分散型電源を含む系統連係システム
CN114400700A (zh) 一种光储系统以及光储调度方法
JP2004178877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KR20180136177A (ko)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US20130140888A1 (en) Load-sharing and boost voltage for notification appliance circuits
WO2010089607A1 (en)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JPH10248180A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2012253842A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CN105529746B (zh) 一种柔性配电系统
CN106662073B (zh) 用于在与公用电网断开期间协调对风电场的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KR101948905B1 (ko) 직류전력계통 하에서의 선박전력공급을 위한 부하분담제어시스템
JP2020058161A (ja) 電力需給システム
JP2020068544A (ja) 電力需給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