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10816B - 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10816B
CN111710816B CN202010584938.8A CN202010584938A CN111710816B CN 111710816 B CN111710816 B CN 111710816B CN 202010584938 A CN202010584938 A CN 202010584938A CN 111710816 B CN111710816 B CN 1117108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material
pet
pet fiber
parts
nan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849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10816A (zh
Inventor
朱克均
曹江
余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l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l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l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l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8493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108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10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0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10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0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3/85Germanium, tin, lead,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 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vanadium, niobium, tantal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G63/86Germanium, antimony,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G63/866Antimony or compounds thereof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1/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omplexes thereof;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e.g. mercerising
    • D06M11/77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omplexes thereof;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e.g. mercerising with silicon or compounds thereof
    • D06M11/7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omplexes thereof;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e.g. mercerising with silicon or compounds thereof with silicon dioxide, silicic acids or their sa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2101/00Chemical constitution of the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to be treated
    • D06M2101/16Synthetic fibres, other than mineral fibres
    • D06M2101/30Synthetic polymers consisting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2101/32Polyes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按重量份称取50‑120份的普通PET纤维材料,并将普通PET纤维材料放入纳米硅溶胶中浸润30‑50min;S2:待浸润完成后,再通过辊涂将纳米硅溶胶均匀涂抹在普通PET纤维材料的表面,辊涂完成后将普通PET纤维材料取出并进行干燥处理,使干燥后的普通PET纤维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硅凝胶,即PET纤维材料混合物。本发明将普通PET纤维材料,在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中进行浸润辊涂,并利用有机溶剂与无机颗粒按比例混合的配制,最后利用行星球磨机中进行研磨、过筛,能够做成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级PET材料,纳米级PET材料加工后所需成本约为1.5‑2.5元每平米,大大降低了纳米级PET材料的加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部件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为具有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和绿色环保等突出优势,已逐步替代传统铅酸蓄电池和镉镍蓄电池,成为动力电池的主要选择,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部件,在电池中起着阻隔正负极电子电导,允许电解液离子自由通过从而实现离子传导的重要作用,也是关乎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关键组成部分,隔膜性能的优劣决定电池的界面结构和内阻,进而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充放电电流密度等关键特性。
无纺布型纳米纤维隔膜具有孔隙率高、透气性好和吸液保液能力强,有利于改善锂离子电池高倍率放电性能及循环性能,无纺布型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结构特点:呈现三维孔的结构,可有效避免因为针孔造成的短路现象,并有效提高隔膜保液能力,但是目前制约无纺布产业化应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原料贵,无纺布隔膜一半以上的成本为纤维,1平米使用10g的纤维的情况下,普通纤维的成本约为0.2-1.5元每平米,基本和传统隔膜的成本大体相当,如果使用纳米级的纤维的成本约为5-6元每平米,因此无法对纳米级的纤维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进行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普通PET纤维材料,在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中进行浸润辊涂,并利用有机溶剂与无机颗粒按比例混合的配制,最后利用行星球磨机中进行研磨、过筛,能够做成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级PET材料,纳米级PET材料加工后所需成本约为1.5-2.5元每平米,大大降低了纳米级PET材料的加工成本的优点,解决了无纺布隔膜一半以上的成本为纤维,1平米使用10g的纤维的情况下,普通纤维的成本约为0.2-1.5元每平米,基本和传统隔膜的成本大体相当,如果使用纳米级的纤维的成本约为5-6元每平米,因此无法对纳米级的纤维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进行普及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重量份称取50-120份的普通PET纤维材料,并将普通PET纤维材料放入纳米硅溶胶中浸润30-50min;
S2:待浸润完成后,再通过辊涂将纳米硅溶胶均匀涂抹在普通PET纤维材料的表面,辊涂完成后将普通PET纤维材料取出并进行干燥处理,使干燥后的普通PET纤维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硅凝胶,即PET纤维材料混合物;
S3:将S2所制得的PET纤维材料混合物加入至聚合反应釜中,再依次往反应釜中加入有机溶剂与无机颗粒,所述机溶剂与无机颗粒的配比为10-15:1,升温至60-70℃,持续3-5h;
S4:加热完成后冷却至20-25℃,再往反应釜内部加入20-30重量份的合成剂,并不断升温蒸发水分,且对反应釜内部进行真空处理,使内部原料进一步缩合并析出;
S5:对S4所析出的物质进行研磨并过筛,即制得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级PET材料。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在S5中,所述研磨采用的设备为行星球磨机。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在S1中,所述纳米硅溶胶的测定粘度在330~350mPa.S之间。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在S3中,所述有机溶剂按重量份包括:对苯二甲酸50-70份、乙醇100-120份、三氧化二锑5-10份。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在S3中,所述无机颗粒按重量份包括:二氧化钛5-10份、二氧化硅3-5份。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对苯二甲酸在反应釜中与乙醇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生成聚对苯二甲酸乙醇酯,所述三氧化二锑作为酯化反应中的催化剂。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纳米硅溶胶为纳米二氧化纳米硅溶胶,所述纳米二氧化纳米硅溶胶的制备方法为:1)、往二氧化硅细粉中加入蒸馏水,并搅拌混合;2)、通过滴加氢氧化钠调节混合液的PH值为9-11;3)、调节混合液粘度。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在S4中,所述合成剂为乙二醇。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在S4中,所述真空处理是控制反应釜内部的气压为300-500kPa。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混合液粘度通过再次添加二氧化硅细粉或蒸馏水实现混合液粘度调节,所述二氧化硅细粉或蒸馏水再次添加均是在混合液处于搅拌状态下实现添加。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将普通PET纤维材料,在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中进行浸润辊涂,并利用有机溶剂与无机颗粒按比例混合的配制,最后利用行星球磨机中进行研磨、过筛,能够做成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级PET材料,纳米级PET材料加工后所需成本约为1.5-2.5元每平米,大大降低了纳米级PET材料的加工成本,因此可以实现对纳米级的纤维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普及。
2、通过设置的有机溶剂与无机颗粒与PET纤维材料混合物进行混合,有机溶剂酯化后的产物能够实现溶胶-凝胶反应,从而增强了纳米级PET材料的稳定性,并且无机颗粒为二氧化钛与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在混合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效果,加速纳米级PET材料的快速成型,是加工效率提高了1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及所达到的具体功能,下面以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重量份称取50份的普通PET纤维材料,并将普通PET纤维材料放入纳米硅溶胶中浸润30min;
S2:待浸润完成后,再通过辊涂将纳米硅溶胶均匀涂抹在普通PET纤维材料的表面,辊涂完成后将普通PET纤维材料取出并进行干燥处理,使干燥后的普通PET纤维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硅凝胶,即PET纤维材料混合物;
S3:将S2所制得的PET纤维材料混合物加入至聚合反应釜中,再依次往反应釜中加入有机溶剂与无机颗粒,所述机溶剂与无机颗粒的配比为10:1,升温至60℃,持续3h;
S4:加热完成后冷却至20℃,再往反应釜内部加入20重量份的合成剂,并不断升温蒸发水分,且对反应釜内部进行真空处理,使内部原料进一步缩合并析出;
S5:对S4所析出的物质进行研磨并过筛,即制得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级PET材料。
在S5中,所述研磨采用的设备为行星球磨机。
在S1中,所述纳米硅溶胶的测定粘度在330mPa.S之间。
在S3中,所述有机溶剂按重量份包括:对苯二甲酸50份、乙醇100份、三氧化二锑5份。
在S3中,所述无机颗粒按重量份包括:二氧化钛5份、二氧化硅3份。
所述对苯二甲酸在反应釜中与乙醇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生成聚对苯二甲酸乙醇酯,所述三氧化二锑作为酯化反应中的催化剂。
所述纳米硅溶胶为纳米二氧化纳米硅溶胶,所述纳米二氧化纳米硅溶胶的制备方法为:1)、往二氧化硅细粉中加入蒸馏水,并搅拌混合;2)、通过滴加氢氧化钠调节混合液的PH值为9;3)、调节混合液粘度。
在S4中,所述合成剂为乙二醇。
在S4中,所述真空处理是控制反应釜内部的气压为300kPa。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重量份称取70份的普通PET纤维材料,并将普通PET纤维材料放入纳米硅溶胶中浸润35min;
S2:待浸润完成后,再通过辊涂将纳米硅溶胶均匀涂抹在普通PET纤维材料的表面,辊涂完成后将普通PET纤维材料取出并进行干燥处理,使干燥后的普通PET纤维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硅凝胶,即PET纤维材料混合物;
S3:将S2所制得的PET纤维材料混合物加入至聚合反应釜中,再依次往反应釜中加入有机溶剂与无机颗粒,所述机溶剂与无机颗粒的配比为11:1,升温至62℃,持续4h;
S4:加热完成后冷却至22℃,再往反应釜内部加入22重量份的合成剂,并不断升温蒸发水分,且对反应釜内部进行真空处理,使内部原料进一步缩合并析出;
S5:对S4所析出的物质进行研磨并过筛,即制得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级PET材料。
在S5中,所述研磨采用的设备为行星球磨机。
在S1中,所述纳米硅溶胶的测定粘度在335mPa.S之间。
在S3中,所述有机溶剂按重量份包括:对苯二甲酸55份、乙醇110份、三氧化二锑8份。
在S3中,所述无机颗粒按重量份包括:二氧化钛6份、二氧化硅4份。
所述对苯二甲酸在反应釜中与乙醇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生成聚对苯二甲酸乙醇酯,所述三氧化二锑作为酯化反应中的催化剂。
所述纳米硅溶胶为纳米二氧化纳米硅溶胶,所述纳米二氧化纳米硅溶胶的制备方法为:1)、往二氧化硅细粉中加入蒸馏水,并搅拌混合;2)、通过滴加氢氧化钠调节混合液的PH值为10;3)、调节混合液粘度。
在S4中,所述合成剂为乙二醇。
在S4中,所述真空处理是控制反应釜内部的气压为350kPa。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重量份称取80份的普通PET纤维材料,并将普通PET纤维材料放入纳米硅溶胶中浸润40min;
S2:待浸润完成后,再通过辊涂将纳米硅溶胶均匀涂抹在普通PET纤维材料的表面,辊涂完成后将普通PET纤维材料取出并进行干燥处理,使干燥后的普通PET纤维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硅凝胶,即PET纤维材料混合物;
S3:将S2所制得的PET纤维材料混合物加入至聚合反应釜中,再依次往反应釜中加入有机溶剂与无机颗粒,所述机溶剂与无机颗粒的配比为12:1,升温至65℃,持续4h;
S4:加热完成后冷却至23℃,再往反应釜内部加入25重量份的合成剂,并不断升温蒸发水分,且对反应釜内部进行真空处理,使内部原料进一步缩合并析出;
S5:对S4所析出的物质进行研磨并过筛,即制得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级PET材料。
在S5中,所述研磨采用的设备为行星球磨机。
在S1中,所述纳米硅溶胶的测定粘度在340mPa.S之间。
在S3中,所述有机溶剂按重量份包括:对苯二甲酸60份、乙醇110份、三氧化二锑8份。
在S3中,所述无机颗粒按重量份包括:二氧化钛8份、二氧化硅4份。
所述对苯二甲酸在反应釜中与乙醇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生成聚对苯二甲酸乙醇酯,所述三氧化二锑作为酯化反应中的催化剂。
所述纳米硅溶胶为纳米二氧化纳米硅溶胶,所述纳米二氧化纳米硅溶胶的制备方法为:1)、往二氧化硅细粉中加入蒸馏水,并搅拌混合;2)、通过滴加氢氧化钠调节混合液的PH值为10;3)、调节混合液粘度。
在S4中,所述合成剂为乙二醇。
在S4中,所述真空处理是控制反应釜内部的气压为400kPa。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重量份称取110份的普通PET纤维材料,并将普通PET纤维材料放入纳米硅溶胶中浸润45min;
S2:待浸润完成后,再通过辊涂将纳米硅溶胶均匀涂抹在普通PET纤维材料的表面,辊涂完成后将普通PET纤维材料取出并进行干燥处理,使干燥后的普通PET纤维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硅凝胶,即PET纤维材料混合物;
S3:将S2所制得的PET纤维材料混合物加入至聚合反应釜中,再依次往反应釜中加入有机溶剂与无机颗粒,所述机溶剂与无机颗粒的配比为14:1,升温至68℃,持续5h;
S4:加热完成后冷却至24℃,再往反应釜内部加入28重量份的合成剂,并不断升温蒸发水分,且对反应釜内部进行真空处理,使内部原料进一步缩合并析出;
S5:对S4所析出的物质进行研磨并过筛,即制得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级PET材料。
在S5中,所述研磨采用的设备为行星球磨机。
在S1中,所述纳米硅溶胶的测定粘度在345mPa.S之间。
在S3中,所述有机溶剂按重量份包括:对苯二甲酸65份、乙醇115份、三氧化二锑8份。
在S3中,所述无机颗粒按重量份包括:二氧化钛8份、二氧化硅4份。
所述对苯二甲酸在反应釜中与乙醇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生成聚对苯二甲酸乙醇酯,所述三氧化二锑作为酯化反应中的催化剂。
所述纳米硅溶胶为纳米二氧化纳米硅溶胶,所述纳米二氧化纳米硅溶胶的制备方法为:1)、往二氧化硅细粉中加入蒸馏水,并搅拌混合;2)、通过滴加氢氧化钠调节混合液的PH值为11;3)、调节混合液粘度。
在S4中,所述合成剂为乙二醇。
在S4中,所述真空处理是控制反应釜内部的气压为500kPa。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重量份称取120份的普通PET纤维材料,并将普通PET纤维材料放入纳米硅溶胶中浸润50min;
S2:待浸润完成后,再通过辊涂将纳米硅溶胶均匀涂抹在普通PET纤维材料的表面,辊涂完成后将普通PET纤维材料取出并进行干燥处理,使干燥后的普通PET纤维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硅凝胶,即PET纤维材料混合物;
S3:将S2所制得的PET纤维材料混合物加入至聚合反应釜中,再依次往反应釜中加入有机溶剂与无机颗粒,所述机溶剂与无机颗粒的配比为15:1,升温至70℃,持续5h;
S4:加热完成后冷却至25℃,再往反应釜内部加入30重量份的合成剂,并不断升温蒸发水分,且对反应釜内部进行真空处理,使内部原料进一步缩合并析出;
S5:对S4所析出的物质进行研磨并过筛,即制得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级PET材料。
在S5中,所述研磨采用的设备为行星球磨机。
在S1中,所述纳米硅溶胶的测定粘度在350mPa.S之间。
在S3中,所述有机溶剂按重量份包括:对苯二甲酸70份、乙醇120份、三氧化二锑10份。
在S3中,所述无机颗粒按重量份包括:二氧化钛10份、二氧化硅5份。
所述对苯二甲酸在反应釜中与乙醇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生成聚对苯二甲酸乙醇酯,所述三氧化二锑作为酯化反应中的催化剂。
所述纳米硅溶胶为纳米二氧化纳米硅溶胶,所述纳米二氧化纳米硅溶胶的制备方法为:1)、往二氧化硅细粉中加入蒸馏水,并搅拌混合;2)、通过滴加氢氧化钠调节混合液的PH值为11;3)、调节混合液粘度。
在S4中,所述合成剂为乙二醇。
在S4中,所述真空处理是控制反应釜内部的气压为500kPa。
对照例
现对实施例1-5以及对照例(为现有技术中生产的纳米级PET材料),分别对纳米级PET材料的热收缩率比较以及组装了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进行了放电模式电化学性能测试,其检测结果如下表:
表1:收缩率比统计表
90℃/2h 120℃/2h 150℃/2h 170℃/2h
对照例 3.33% 6.30% 8.0% 8.8%
实施例1 3.13% 5.30% 10.2% 9.4%
实施例2 3.53% 8.51% 9.6% 9.1%
实施例3 3.12% 6.55% 8.4% 8.2%
实施例4 3.66% 6.88% 7.2% 8.1%
实施例5 3.08% 6.63% 6.5% 8.0%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纳米级PET材料与现有技术中的纳米级PET材料相比较而言,其热收缩率比相近,性能相似;
表2:放电模式电化学性能测试表
Figure BDA0002553651680000121
在表2中,1#、2#分别代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中两电芯的数据结果,并且上述放电模式中电池充放电电流大小的比率控制在1c,所得的结果如表2所示,本发明的纳米级PET材料与现有技术中的纳米级PET材料相比较放电性能相似;
本发明将普通PET纤维材料,在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中进行浸润辊涂,并利用有机溶剂与无机颗粒按比例混合的配制,最后利用行星球磨机中进行研磨、过筛,能够做成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级PET材料,纳米级PET材料加工后所需成本约为1.5-2.5元每平米,大大降低了纳米级PET材料的加工成本;
本发明在制备时,通过设置的有机溶剂与无机颗粒与PET纤维材料混合物进行混合,有机溶剂酯化后的产物能够实现溶胶-凝胶反应,从而增强了纳米级PET材料的稳定性,并且无机颗粒为二氧化钛与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在混合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效果,加速纳米级PET材料的快速成型,是加工效率提高了10%以上,原制备实现需要在8-10h,先仅需要7-8h即可,效率增加且成本降低,因此可以实现对纳米级的纤维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普及。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重量份称取50-120份的普通PET纤维材料,并将普通PET纤维材料放入纳米硅溶胶中浸润30-50min;
S2:待浸润完成后,再通过辊涂将纳米硅溶胶均匀涂抹在普通PET纤维材料的表面,辊涂完成后将普通PET纤维材料取出并进行干燥处理,使干燥后的普通PET纤维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硅凝胶,即PET纤维材料混合物;
S3:将S2所制得的PET纤维材料混合物加入至聚合反应釜中,再依次往反应釜中加入有机溶剂与无机颗粒,所述有机溶剂与无机颗粒的配比为10-15:1,升温至60-70℃,持续3-5h,所述有机溶剂按重量份包括:对苯二甲酸50-70份、乙醇100-120份、三氧化二锑5-10份;
S4:加热完成后冷却至20-25℃,再往反应釜内部加入20-30重量份的合成剂,并不断升温蒸发水分,且对反应釜内部进行真空处理,使内部原料进一步缩合并析出;
S5:对S4所析出的物质进行研磨并过筛,即制得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级PET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5中,所述研磨采用的设备为行星球磨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纳米硅溶胶的测定粘度在330~350mPa.S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所述无机颗粒按重量份包括:二氧化钛5-10份、二氧化硅3-5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苯二甲酸在反应釜中与乙醇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生成聚对苯二甲酸乙醇酯,所述三氧化二锑作为酯化反应中的催化剂。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硅溶胶为纳米二氧化纳米硅溶胶,所述纳米二氧化纳米硅溶胶的制备方法为:1)、往二氧化硅细粉中加入蒸馏水,并搅拌混合;2)、通过滴加氢氧化钠调节混合液的PH值为9-11;3)、调节混合液粘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4中,所述合成剂为乙二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4中,所述真空处理是控制反应釜内部的气压为300-500kPa。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粘度通过再次添加二氧化硅细粉或蒸馏水实现混合液粘度调节,所述二氧化硅细粉或蒸馏水再次添加均是在混合液处于搅拌状态下实现添加。
CN202010584938.8A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7108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4938.8A CN111710816B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4938.8A CN111710816B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0816A CN111710816A (zh) 2020-09-25
CN111710816B true CN111710816B (zh) 2022-08-30

Family

ID=72542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84938.8A Active CN111710816B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10816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28145A1 (de) * 2009-07-31 2011-02-03 Evonik Degussa Gmbh Keramische Membranen mit Polyaramid-Faser haltigen Supportmaterialie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ieser Membranen
CN103085442A (zh) * 2012-11-23 2013-05-08 浙江大东南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
WO2013118639A1 (ja) * 2012-02-09 2013-08-15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セパレータ用基材、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セパレータ用基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セパレータ
CN104088155A (zh) * 2014-06-25 2014-10-08 江苏华东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JP2016009579A (ja) * 2014-06-24 2016-01-18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
WO2017090835A1 (ko) * 2015-11-27 2017-06-01 주식회사 상보 배리어 필름 제조방법 및 배리어 필름
CN107742688A (zh) * 2017-09-11 2018-02-27 武汉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烯烃锂电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KR20180036627A (ko) * 2016-09-30 2018-04-09 도레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압축성형체용 숏컷 섬유, 이를 이용한 압축성형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WO2019190400A1 (en) * 2018-03-28 2019-10-03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aerog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84916A1 (en) * 2009-01-22 2010-07-22 Nan Ya Plastics Corporation Antimony-free pet resin and pet polyester fiber made therefrom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28145A1 (de) * 2009-07-31 2011-02-03 Evonik Degussa Gmbh Keramische Membranen mit Polyaramid-Faser haltigen Supportmaterialie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ieser Membranen
WO2013118639A1 (ja) * 2012-02-09 2013-08-15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セパレータ用基材、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セパレータ用基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セパレータ
CN103085442A (zh) * 2012-11-23 2013-05-08 浙江大东南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
JP2016009579A (ja) * 2014-06-24 2016-01-18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
CN104088155A (zh) * 2014-06-25 2014-10-08 江苏华东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WO2017090835A1 (ko) * 2015-11-27 2017-06-01 주식회사 상보 배리어 필름 제조방법 및 배리어 필름
KR20180036627A (ko) * 2016-09-30 2018-04-09 도레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압축성형체용 숏컷 섬유, 이를 이용한 압축성형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7742688A (zh) * 2017-09-11 2018-02-27 武汉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烯烃锂电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190400A1 (en) * 2018-03-28 2019-10-03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aerog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0816A (zh) 2020-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93694B (zh) 一种水性pvdf涂布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73609B (zh) 一种有机/无机交联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911612B (zh) 一种基于醋酸纤维素的交联复合型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119574B (zh) 基于交联与线形聚合物的多孔性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Hu et al. A separator based on cross-linked nano-SiO2 and cellulose acetat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08448080A (zh) 一种石墨烯包覆硅/金属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63493B (zh) 一种锂电池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10085866B (zh) 一种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1755650B (zh) 一种利用紫外辐射接枝改性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锂电池隔膜及其应用
KR20220104684A (ko) 리튬 이온 전지용 실리콘-탄소 음극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0010824B (zh) 一种聚烯烃锂离子电池隔膜改性方法
CN110600660A (zh) 一种表面改性氧化铝陶瓷涂层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15149214B (zh) 一种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
CN113690539A (zh) 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12670509A (zh) 一种专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增稠剂
CN108428930A (zh) 一种含硅基负极片的电芯制备方法
CN10969833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1204744A (zh) 一种锂电子电池电极用石墨烯纳米材料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67036B (zh) 一种TiN与导电聚合物复合改性的锂离子层状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65805B (zh) 一种高吸液率水性聚合物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11710816B (zh) 一种应用于锂电池无纺布隔膜的纳米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382759B (zh) 一种氮掺杂多孔碳包覆硅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8963226A (zh) C@硅/活性炭核壳结构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059885A (zh) 一种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092186B (zh) 一种基于自组装技术制备pe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