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9616B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9616B
CN111699616B CN201980012082.2A CN201980012082A CN111699616B CN 111699616 B CN111699616 B CN 111699616B CN 201980012082 A CN201980012082 A CN 201980012082A CN 111699616 B CN111699616 B CN 1116996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hase terminal
phase
terminals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20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99616A (zh
Inventor
金正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99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9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99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9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05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for large machine windings, e.g. bar wind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3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壳体;定子,该定子设置在壳体中;转子,该转子设置在定子内;轴,该轴与转子接合;以及汇流条,该汇流条设置在定子上并且具有多个端子,其中,所述多个端子包括中性端子和多个相端子,其中,中性端子包括第一本体和多个第一连接器,第一本体在径向方向上的第一宽度大于轴向方向上的第二宽度,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器从第一本体延伸,并且相端子包括第二本体和多个第二连接器,第二本体在径向方向上的第一宽度小于轴向方向上的第二宽度,所述多个第二连接器从第二本体延伸。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确保车辆的转向稳定性并提供快速增强力,使得驾驶员能够稳定地驾驶。这样的EPS系统根据由速度传感器、扭矩角度传感器、扭矩传感器等检测到的驾驶状态使用电动控制单元(ECU)驱动马达以控制车辆的转向轴的操作。
马达包括转子和定子。线圈绕定子卷绕。绕定子卷绕的线圈的连接端子可以连接至汇流条。汇流条包括本体和端子。端子连接至线圈。端子包括本体和从该本体延伸的多个连接器。端子的本体包括大致弯曲的表面,并且连接器具有从该本体分支的形状。端子可以通过在金属板材中冲压展开图案来制造,但是由于端子的形状而存在产生大量废料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包括以下端子的马达:该端子允许在制造过程期间产生较少的废料。
根据实施方式应当解决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并且根据以下说明书,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地理解以上未描述的其他目的。
技术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壳体;定子,该定子设置在壳体中;转子,该转子设置在定子中;轴,该轴联接至转子;以及汇流条,该汇流条设置在定子上并且包括多个端子,其中,所述多个端子包括中性端子和多个相端子,中性端子包括第一本体和多个第一连接器,第一本体在径向方向上的第一宽度大于轴向方向上的第二宽度,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器从第一本体延伸,并且相端子包括第二本体和多个第二连接器,第二本体在径向方向上的第一宽度小于轴向方向上的第二宽度,所述多个第二连接器从第二本体延伸。
中性端子的第一宽度可以等于相端子的第二宽度,并且中性端子的第二宽度可以等于相端子的第一宽度。
中性端子的第一连接器在轴向方向上的宽度可以等于相端子的第二连接器在径向方向上的宽度。
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绕汇流条的中心设置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所述多个相端子可以包括第一相端子、第二相端子和第三相端子,第一相端子的第二本体和第三相端子的第二本体可以设置在第一轨道上,并且第二相端子的第二本体可以设置在第二轨道上。
第一轨道可以绕汇流条的中心相对于第二轨道向内设置。
中性端子的第一本体可以设置在第二轨道上。
第二连接器可以包括:侧向部分,该侧向部分从第二本体的一个侧部延伸;竖向部分,该竖向部分从侧向部分的一个部分向上延伸;以及端子,该端子从竖向部分的一个部分突出;并且该端子连接至定子的线圈。
第一相端子、第二相端子和第三相端子中的任何一个相端子的端子可以沿周向方向设置在另一相端子的两个端子之间。
第一相端子的两个端子可以相对于连接第一轨道的中心和第一相端子的第二本体的中心的虚拟线不对称地设置。
第二相端子的两个端子可以相对于连接第一轨道的中心和第二相端子的第二本体的中心的虚拟线对称地设置。
在径向方向上的从汇流条的中心至中性端子的第一本体的长度大于在径向方向上的从汇流条的中心至相端子的第二本体的长度。
有利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由于包括允许在制造过程期间产生较少废料的端子,因此存在显著地降低制造成本的有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侧视横截面图。
图2是图示了汇流条的视图。
图3是图示了图2中所示的汇流条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4是图示了图3中所示的端子的平面图。
图5是图示了中性端子的立体图。
图6是图示了相端子的原材料的视图,该原材料具有相端子的展开图案。
图7是图示了第一相端子的视图。
图8是图示了图7中所示的第一相端子的平面图。
图9是图示了第二相端子的立体图。
图10是图示了图9中所示的第二相端子的平面图。
图11是图示了第三相端子的立体图。
图12是图示了图11中所示的第三相端子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目的、特定优点和新颖特征将从示例性实施方式和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中变得更加清楚。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将省略不必要地使本发明的主旨模糊的相关的公知功能的详细描述。
尽管可以在本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被用于使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多个相关联的列举项目的组合或多个相关联的列举项目中的任何一个列举项目。
图1是图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侧视横截面图。
参照图1,根据实施方式的马达可以包括轴10、转子20、定子30和汇流条40。
轴10可以联接至转子20。并且当供应电流时,在转子20与定子30之间发生电相互作用,转子20旋转,并且轴10与转子一起旋转。轴10可以连接至车辆的转向轴并且可以将动力传递至转向轴。
转子20由于与定子30的电相互作用而旋转。
转子20可以包括转子芯和磁体。转子芯可以形成为具有其中堆叠有多个圆形钢板的形状或者形成为具有一个筒形形状。联接有轴10的孔可以设置在转子芯的中央部处。从转子芯的外周表面可以突出有用于导引磁体的突出部。磁体可以附接至转子芯的外周表面。可以沿着转子芯的圆周以预定间隔设置多个磁体。转子20可以包括固定地包围磁体的封装构件,使得磁体不与转子芯分离并且防止磁体暴露。
可以将线圈31绕定子30卷绕,以引起与转子20的电相互作用。下面将描述供线圈31所卷绕的定子30的具体结构。定子30可以包括具有多个齿的定子芯。在定子芯中设置有环形的轭部分,并且在定子芯中可以设置有齿,线圈从轭朝向齿的中心绕齿卷绕。齿可以沿着轭部分的外周表面以预定间隔来设置。绝缘体32安装在齿上。线圈卷绕在绝缘体32上。同时,定子芯可以设置为堆叠的多个薄钢板。另外,定子芯可以设置为彼此联接或连接的多个分开的芯。
图2是图示了汇流条的视图。
参照图1和图2,汇流条40可以设置在定子30上。汇流条40可以包括端子100,该端子100位于具有环形形状的本体41上。另外,汇流条40的端子可以包括连接至U相、V相和W相电源的相端子120(参见图3)和电连接相端子的中性端子110(参见图3)。
壳体50可以将转子20和定子30容置在其中。
感测磁体60联接至轴10以与转子20一起运行。感测磁体60是用于检测转子20的位置的装置。
用于检测感测磁体60的磁力的传感器可以设置在印刷电路板70上。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可以是霍尔集成电路(IC)。传感器对感测磁体60的N极和S极的变化进行检测并产生感测信号。
图3是图示了图2中所示的汇流条的端子的立体图,并且图4是图示了图3中所示的端子的平面图。
参照图3和图4,汇流条40包括本体41和端子100。本体41是通过注射模制工艺形成的模制部件。本体41包括位于其中央部分中的孔40a。端子100设置在本体41上,并且端子100的端部部分的部分设置成在本体41处暴露。本体41可以具有大致环形形状。本体41可以包括多个通孔41b。所述多个通孔41b可以设置成在本体41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开预定的间隔。线圈31的连接端子从通孔41b的下方穿过通孔41b。通孔41b的位置对应于中性端子110的端子112c的位置以及相端子120的端子122c的位置。端子122c直接设置在通孔的上方。端子122c是熔接并电连接至穿过通孔41b的线圈31的连接端子的端子。
端子100包括中性端子110和相端子120。例如,端子100可以包括一个中性端子110和三个相端子120。三个相端子120连接至线圈31,并且三个相端子120连接至外部的U相、V相和W相电源。
图5是图示了中性端子的立体图。
参照图4和图5,中性端子110包括第一本体111和多个第一连接器112。第一本体111具有弧形形状。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器112具有从第一本体111的内周表面延伸的形状。第一连接器112包括侧向部分112a、竖向部分112b和端子112c。侧向部分112a从第一本体111的内周表面分支。另外,竖向部分112b从侧向部分112a垂直向上弯折。端子112c从竖向部分112b弯折。端子112c是连接至线圈31的部分。在中性端子110的第一本体111中,基于沿着图5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轴向方向上的第二宽度t1小于径向方向上的第一宽度w1。端子100包括具有形成为侧向放置的形状的中性端子110。在中性端子110的情况下,由于中性端子110包括许多端子112c,因此第一本体111应当直接由金属板材制造,而不执行使第一本体111弯折的机械加工过程。
图6是图示了相端子的原材料的视图,该原材料具有相端子的展开图案,图7是图示了第一相端子的视图,并且图8是图示了图7中所示的第一相端子的平面图。
在下文中,三个相端子120被称为第一相端子120A、第二相端子120B和第三相端子120C。参照图4以及图6至图8,三个相端子120中的每个相端子120包括第二本体121和多个第二连接器122。第二本体121具有弧形形状。第二连接器122从第二本体121延伸。第二连接器122包括侧向部分122a、竖向部分122b和端子122c。侧向部分122a从第二本体121的两个端部向内弯折。竖向部分122b从侧向部分122a垂直向上弯折。端子122c从竖向部分122b弯折。端子122c是连接至线圈31的部分。
另外,第二连接器122包括第一分支部分122d、第二分支部分122e和端子122f。第一分支部分122d从侧向部分122a向上分支。第二分支部分122e从第一分支部分122d向上分支。端子122f从第二分支部分122e向上弯折。端子122f连接至外部电源。
第二本体121可以包括三个第二连接器122。三个第二连接器122中的两个第二连接器122可以连接至第二本体121的两个端部部分,并且剩下的一个第二连接器122可以设置在设置于第二本体121的两个端部部分上的两个第二连接器12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第二本体121的两个端部部分上的第二连接器122可以包括侧向部分122a、竖向部分122b以及要连接至线圈31的端子122c。另外,设置在两个第二连接器122之间的第二连接器122包括第一分支部分122d、第二分支部分122e和端子122f。
在第二本体121的相端子120中,基于沿着图7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轴向方向上的第二宽度t2大于径向方向上的第一宽度w2。端子100包括具有形成为竖向竖立的形状的相端子120。相端子120的形状是为了减少废料。
参照图6,在作为金属板构件的原材料1上示出了展开图案2。具有展开图案2中的长的带形状的第一构件2a对应于第二本体121。第一构件2a弯折成具有弧形形状的第二本体121。第二构件2b设置成具有从第一构件2a的两个端部分支的形状。第二构件2b弯折成端子122c。另外,第三构件2c设置成具有从第一构件2a分支的形状。第三构件2c对应于第一分支部分122d,第四构件2d对应于第二分支部分122e,并且第五构件2e弯折成端子122f。
当第一构件2a的带形状和原材料1的矩形形状被考虑时,展开图案2具有允许产生较少废料的结构。当考虑到包括在马达中的相端子120的数目为三个时,具有这种结构的相端子120具有的优点在于,废料显著减少,使得制造成本降低。
在以上描述中,尽管中性端子110被图示为具有比径向方向上的第一宽度w1小的第二宽度t1,并且相端子120被图示为具有大于第一宽度w2的第二宽度t2,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中性端子110可以形成为具有大于第一宽度w1的第二宽度t1,并且相端子120可以形成为具有小于第一宽度w2的第二宽度t2。
同时,中性端子110的第一宽度w1可以等于相端子120的第二宽度t2。中性端子110的第二宽度t1可以等于相端子120的第一宽度w2。替代性地,中性端子110的第一连接器112的轴向方向上的宽度t3可以等于相端子120的第二连接器122的径向方向上的宽度w3。
参照图8,在第一相端子120A的情况下,设置在第二连接器122的一个侧部处的端子122c和设置在第二连接器122的另一侧部处的端子122c可以相对于穿过第二本体121的中心P1和第一轨道O1的中心C的虚拟线L不对称地设置。
图9是图示了第二相端子的立体图,并且图10是图示了图9中所示的第二相端子的平面图。
参照图9和图10,像第一相端子120A一样,第二相端子120B也包括侧向部分122a、竖向部分122b、端子122c、第一分支部分122d、第二分支部分122e和端子122f。由于第二相端子120B的描述与第一相端子120A的描述相同,因此将省略该描述。然而,在第二相端子120B的情况下,第二本体121的长度、侧向部分122a的形状和尺寸等与第一相端子120A的第二本体121的长度、侧向部分122a的形状和尺寸等不同。
另外,在第二相端子120B的情况下,设置在第二连接器122的一个侧部处的端子122c和设置在另一侧部处的端子122c可以相对于穿过第二本体121的宽度的中心P2和第二本体121的曲率中心C的参考线对称地设置。
图11是图示了第三相端子的立体图,并且图12是图示了图11中所示的第三相端子的平面图。
参照图11和图12,像第一相端子120A一样,第三相端子120C也包括侧向部分122a、竖向部分122b、端子122c、第一分支部分122d、第二分支部分122e等。由于第三相端子120C的描述与第一相端子120A的描述相同,因此将省略该描述。然而,在第三相端子120C的情况下,第二本体121的长度、侧向部分122a的形状和尺寸等与第一相端子120A的第二本体121的长度、侧向部分122a的形状和尺寸等不同。另外,在第三相端子120C中,第一分支部分122d的位置、第二分支部分122e的位置和端子122f的位置与第一相端子120A的第一分支部分122d的位置、第二分支部分122e的位置和端子122f的位置不同。在第一相端子120A和第二相端子120B中,第一分支部分122d从第二连接器122分支,与第一相端子120A和第二相端子120B不同的是,在第三相端子120C的情况下,第一分支部分122d从第二本体121的上表面分支。
另外,在第三相端子120C的情况下,设置在第二连接器122的一个侧部处的端子122c和设置在第二连接器122的另一侧部处的端子122c可以相对于穿过第二本体121的宽度的中心P3和第二本体121的曲率中心C的参考线对称地设置。
参照图2和图4,中性端子110大致设置在本体41的一个侧部处,而相端子120大致设置在本体41的另一侧部处。多个端子122c绕汇流条的中心在径向方向上设置在相同的位置处。将参照端子100的布置来描述第一轨道O1和第二轨道O2。第一轨道O1和第二轨道O2具有与汇流条40的中心C相同的中心。第一轨道O1相对于第二轨道O2向内设置。
中性端子110的第一本体111设置在第二轨道O2上。另外,第二相端子120B的第二本体121也设置在第二轨道O2上。另外,第一相端子120A的第二本体121和第三相端子120C的第二本体121设置在第一轨道O1上。中性端子110的端子122c设置在第一轨道O1与第二轨道O2之间。相端子120的端子122c也设置在第一轨道O1与第二轨道O2之间。
从汇流条40的中心C至中性端子110的第一本体111的径向方向上的长度R1可以大于从中心至相端子120的第二本体121的长度R2和R3。
另外,相端子120中的任何一个相端子120的端子122c可以设置在其他相端子120中的两个端子122c之间。例如,第一相端子120A的两个端子122c中的任何一个端子122c比如图4的端子H2可以设置在第三相端子120C的端子122c比如图4的端子H1之间。相端子120的这种结构和布置形状是为了使端子122c中的所有端子122c在中性端子110和相端子120的形状不同的状态下沿周向方向设置在第一轨道O1与第二轨道O2之间。
如上所述,已经参照附图具体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马达。
上述实施方式应当仅被认为是描述性意义的,而不是出于限制的目的,并且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详细描述限定而是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另外,应当解释的是,本发明的范围涵盖从所附权利要求的含义和范围以及等同方案得出的所有改型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马达,包括:
壳体;
定子,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转子,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定子中;
轴,所述轴联接至所述转子;以及
汇流条,所述汇流条设置在所述定子上并且包括多个端子,
其中,所述多个端子包括中性端子和多个相端子,
所述中性端子包括第一本体和多个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本体在径向方向上的第一宽度大于轴向方向上的第二宽度,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器从所述第一本体延伸,并且
所述相端子包括第二本体和多个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的第一宽度小于所述轴向方向上的第二宽度,所述多个第二连接器从所述第二本体延伸,
其中,所述多个相端子包括第一相端子、第二相端子和第三相端子,
其中,所述第一相端子的第二连接器包括从所述第二本体的两个端部弯折的侧向部分、从所述侧向部分垂直向上弯折的竖向部分以及从所述竖向部分弯折的端子,
其中,所述第一相端子的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三相端子的第二本体绕所述汇流条的中心设置在第一轨道上,
其中,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相端子的第二本体以及所述第一相端子的所述侧向部分中的一个侧向部分绕所述汇流条的所述中心设置在第二轨道上,
其中,所述第一轨道绕所述汇流条的所述中心相对于所述第二轨道向内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每一者均包括与所述定子的线圈接触的所述端子,
其中,所述多个端子径向地布置在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之间,并且所述多个端子沿周向方向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中性端子的第一宽度等于所述相端子的第二宽度;并且
所述中性端子的第二宽度等于所述相端子的第一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中性端子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宽度等于所述相端子的所述第二连接器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汇流条包括具有多个通孔的本体,并且所述通孔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端子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二相端子和所述第三相端子的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侧向部分,所述侧向部分从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个侧部延伸;竖向部分,所述竖向部分从所述侧向部分的一个部分向上延伸;以及
端子,所述端子从所述竖向部分的一个部分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一相端子、所述第二相端子和所述第三相端子中的任何一个相端子的端子沿周向方向设置在另一相端子的两个端子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一相端子的两个端子相对于连接所述第一轨道的中心和所述第一相端子的所述第二本体的中心的虚拟线不对称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二相端子的两个端子相对于连接所述第一轨道的所述中心和所述第二相端子的所述第二本体的中心的虚拟线对称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的从所述汇流条的中心至所述中性端子的所述第一本体的长度大于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的从所述汇流条的所述中心至所述相端子的所述第二本体的长度。
CN201980012082.2A 2018-02-07 2019-02-01 马达 Active CN1116996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15127 2018-02-07
KR1020180015127A KR20190095748A (ko) 2018-02-07 2018-02-07 모터
PCT/KR2019/001413 WO2019156440A1 (ko) 2018-02-07 2019-02-01 모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9616A CN111699616A (zh) 2020-09-22
CN111699616B true CN111699616B (zh) 2022-11-08

Family

ID=67549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2082.2A Active CN111699616B (zh) 2018-02-07 2019-02-01 马达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94267B2 (zh)
JP (1) JP7395484B2 (zh)
KR (1) KR20190095748A (zh)
CN (1) CN111699616B (zh)
WO (1) WO20191564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095748A (ko) * 2018-02-07 2019-08-1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JP2020088877A (ja) * 2018-11-14 2020-06-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モータ
FR3108809B1 (fr) * 2020-03-25 2022-10-28 Nidec Psa Emotors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pour stator
KR102351783B1 (ko) * 2020-04-24 2022-01-17 (주)타마스 중공축 모터
KR20220059168A (ko) * 2020-11-02 2022-05-10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모터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52980A (ko) * 2015-11-05 2017-05-1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버스바, 모터, 및 동력 전달 시스템
KR20170128718A (ko) * 2016-05-13 2017-11-2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버스바 조립체,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04199B2 (ja) * 2004-03-30 2010-01-2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同期電動機
JP2008022626A (ja) * 2006-07-12 2008-01-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機
JP2010200400A (ja) * 2009-02-23 2010-09-09 Nippon Densan Corp ステータ、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モータ、及び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200456092Y1 (ko) 2010-03-02 2011-10-11 계양전기 주식회사 브러쉬리스 모터용 버스바 장치
EP2458715B1 (en) * 2010-11-05 2014-01-08 LG Innotek Co., Ltd. Bus bar of EPS motor
JP5644953B2 (ja) * 2011-09-27 2014-12-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JP6135982B2 (ja) * 2013-01-17 2017-05-3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14161155A (ja) * 2013-02-20 2014-09-04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ブラシ付き直流モー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ステム
JP6245727B2 (ja) * 2013-03-08 2017-12-13 Kyb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
WO2015060058A1 (ja) * 2013-10-21 2015-04-3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DE102015225088A1 (de) * 2014-12-26 2016-06-30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sselben
WO2017150909A1 (ko) * 2016-03-02 2017-09-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버스바 조립체,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EP3300218B1 (de) * 2016-09-22 2019-07-03 CPT Group GmbH Kontaktring, stator und elektromotor
KR102489299B1 (ko) * 2017-09-06 2023-01-1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KR102527781B1 (ko) * 2018-01-05 2023-05-0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KR20190095748A (ko) * 2018-02-07 2019-08-1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KR20200029876A (ko) * 2018-09-11 2020-03-1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52980A (ko) * 2015-11-05 2017-05-1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버스바, 모터, 및 동력 전달 시스템
KR20170128718A (ko) * 2016-05-13 2017-11-2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버스바 조립체,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513828A (ja) 2021-05-27
WO2019156440A1 (ko) 2019-08-15
CN111699616A (zh) 2020-09-22
JP7395484B2 (ja) 2023-12-11
KR20190095748A (ko) 2019-08-16
US20200395809A1 (en) 2020-12-17
US11394267B2 (en) 202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99616B (zh) 马达
CN111566908B (zh) 马达
EP3098947B1 (en) Stator and motor using the same
CN108702059B (zh) 母线组件和包括该母线组件的马达
CN110574259B (zh) 马达
KR20200029876A (ko) 모터
CN111052560B (zh) 马达
JP7395571B2 (ja) モータ
CN113273059A (zh) 电动机
KR102527782B1 (ko) 로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모터
CN111602325B (zh) 电机
KR20240068598A (ko) 모터
CN114556755B (zh) 马达
JP6488100B2 (ja) 電動モータ
KR20210090006A (ko) 로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CN114830501A (zh) 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