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7731A - 旋转电机及电动机单元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及电动机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7731A
CN111697731A CN202010161260.2A CN202010161260A CN111697731A CN 111697731 A CN111697731 A CN 111697731A CN 202010161260 A CN202010161260 A CN 202010161260A CN 111697731 A CN111697731 A CN 1116977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motor unit
coil
coil end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612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矢崎学
西田笃史
新美彰仁
矢野卓司
木藤亮
川田祥男
斋藤泰行
滨野宏
小林祐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97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77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02K9/193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with provision for replenishing the cooling medium;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leakage of the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cooling medium between the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具备:筒状的定子铁心,其具有多个插槽;线圈,其插入于所述插槽,具有向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一方侧突出的第一线圈端和向所述轴向的另一方侧突出的第二线圈端;转子,其与所述定子铁心同轴地配置;轴,其与所述转子同轴地配置;及端部壁,其设置在所述轴的终端侧,在所述轴向上面对所述第一线圈端。所述端部壁具有沿所述轴向开口以将从外部供给的制冷剂朝向所述第一线圈端喷出的制冷剂喷出孔。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及电动机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电机及电动机单元。
背景技术
在搭载于混合动力机动车或电动机动车等的旋转电机中,通过向线圈供给电流而在定子铁心形成磁场,在转子(例如,磁铁转子或凸极铁心转子、笼型转子)与定子铁心之间产生磁性的吸引力、排斥力。由此,转子相对于定子旋转。
作为使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已知有具备定子铁心和线圈的结构,该定子铁心是具有多个插槽的筒状的定子铁心,该线圈插入于插槽,并具有从定子铁心的轴向端面向轴向外侧突出的线圈端部。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250655号中,通过从配置在线圈端部的上方的制冷剂通路朝向线圈端部流出的制冷剂对线圈进行冷却。构成线圈的绕组的一部分具有从线圈端部的轴向端部更向轴向外侧突出的端部。在绕组的端部形成有将制冷剂向线圈端部的轴向端部侧引导的槽。
发明内容
然而,在通过从配置于线圈端部的上方的制冷剂通路朝向线圈端部流出的制冷剂对线圈进行冷却的情况下,根据线圈对于定子铁心的卷缠方式,存在制冷剂难以浸透至线圈端部的内周侧的可能性。
因此,在使制冷剂没有遗漏地遍布线圈端部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方案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制冷剂没有遗漏地遍布线圈端部的旋转电机及电动机单元。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方案。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旋转电机具备:筒状的定子铁心,其具有多个插槽;线圈,其插入于所述插槽,具有向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一方侧突出的第一线圈端和向所述轴向的另一方侧突出的第二线圈端;转子,其与所述定子铁心同轴地配置;轴,其与所述转子同轴地配置;及端部壁,其设置在所述轴的终端侧,在所述轴向上面对所述第一线圈端,所述端部壁具有沿所述轴向开口以将从外部供给的制冷剂朝向所述第一线圈端喷出的制冷剂喷出孔。
(2)在上述方案(1)中,可以是,所述第一线圈端向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一方侧呈凸的弯曲形状地突出。
(3)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电动机单元具有两个上述方案(1)或(2)的旋转电机,两个所述旋转电机是第一旋转电机和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同轴地配置的第二旋转电机,该电动机单元具有: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所述端部壁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所述端部壁在所述轴向上相互抵接的抵接面;及设置于所述抵接面,以从所述外部供给的所述制冷剂能够流通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制冷剂喷出孔的制冷剂供给路。
(4)在上述方案(3)中,可以是,所述制冷剂供给路包括在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及所述第二旋转电机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端部壁的表面形成的槽。
(5)在上述方案(4)中,可以是,所述电动机单元使所述轴沿着水平方向配置,所述制冷剂喷出孔配置在所述电动机单元的上部,所述电动机单元具有收容所述第一线圈端的收容空间,且具备能够将从所述制冷剂喷出孔喷出的所述制冷剂在所述电动机单元的下部积存的制冷剂积存部。
根据上述方案(1),端部壁具有将从外部供给的制冷剂以朝向第一线圈端喷出的方式沿轴向开口的制冷剂喷出孔,由此从制冷剂喷出孔朝向第一线圈端沿轴向喷出制冷剂。因此,与从径向外侧朝向第一线圈端喷出制冷剂的情况相比,制冷剂容易浸透至第一线圈端的内周侧。因此,能够使制冷剂没有遗漏地遍布第一线圈端。
然而,在设有将定子及转子收容的筒状的壳体的情况下,使制冷剂难以遍布线圈中的向壳体的径向内侧进入的部分的可能性高。
根据本方案,通过将端部壁设置于轴的终端侧,与将端部壁设置于轴的中途部的情况相比,容易使制冷剂遍布线圈中的向壳体的径向内侧进入的部分。
根据上述方案(2),第一线圈端向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一方侧呈凸的弯曲形状地突出,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然而,在将U字状的导体向插槽插入,一方侧设为闭合,另一方侧设为开放的扇形的所谓SC绕组(扇形导体线圈)的情况下,闭合侧的导体比开放侧紧密地配置,因此制冷剂顺着外周面容易流落。根据本方案,由于朝向第一线圈端(闭合侧的线圈端)沿轴向喷出制冷剂,因此在使制冷剂没有遗漏地遍布闭合侧的线圈端方面优选。
此外,与从径向外侧朝向第一线圈端喷出制冷剂的情况相比,在第一线圈端的径向外侧不需要设置制冷剂喷出用的结构,因此能够将旋转电机沿径向进行小型化。
此外,在将第二线圈端与齿轮部相邻配置的情况下,利用齿轮部产生的制冷剂捞起能够从径向朝向第二线圈端喷出制冷剂,因此制冷剂喷出孔只要仅配置于第一线圈端侧即可。因此,与具有配置在第一线圈端及第二线圈端的两侧的喷出孔和流通两喷出孔的连通路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制冷剂路的缩短化。
根据上述方案(3),通过具有第一旋转电机的端部壁与第二旋转电机的端部壁在轴向上相互抵接的抵接面、设置于抵接面并以从外部供给的制冷剂能够流通的方式连接于制冷剂喷出孔的制冷剂供给路,能够实现第一旋转电机及第二旋转电机的制冷剂供给路的共用化(一条化)。因此,与在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中分别独立设置制冷剂供给路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制冷剂路的缩短化。因此,能够实现制冷剂路的缩短化,并使制冷剂没有遗漏地遍布两个旋转电机的第一线圈端。
根据上述方案(4),制冷剂供给路包含在第一旋转电机及第二旋转电机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壁的表面上形成的槽,由此与制冷剂供给路仅由贯通孔形成的情况相比,容易形成制冷剂供给路。
根据上述方案(5),电动机单元使轴沿着水平方向地配置,制冷剂喷出孔配置在电动机单元的上部,由此能够使从制冷剂喷出孔朝向第一线圈端喷出的制冷剂利用自重向下方流动。此外,电动机单元具有将第一线圈端收容的收容空间,且具备能够将从制冷剂喷出孔喷出的制冷剂积存在电动机单元的下部的制冷剂积存部,由此能够将利用自重流动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积存部积存。通过积存的制冷剂能够将第一线圈端的一部分(下部)浸渍。因此,制冷剂喷出孔只要仅配置在电动机单元的上部即可。因此,与制冷剂喷出孔分别配置于电动机单元的上部及下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制冷剂路的缩短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的主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的后视图。
图3是包含图1的III-III剖面的、从电动机单元的轴向内侧观察第一旋转电机的图。
图4是包含图1的IV-IV剖面的、从电动机单元的轴向内侧观察第二旋转电机的图。
图5是包含图3的V-V剖面的、电动机单元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的制冷剂的流动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的制冷剂的流动的主视图。
图9是包含图2的IX-IX剖面的、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积存部的作用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相当于图5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列举包含搭载于混合动力机动车或电动机动车等车辆上的旋转电机(行驶用电动机)的电动机单元进行说明。以下,将电动机单元中从外部被供给制冷剂的一侧设为正面侧,将正面侧的相反侧设为背面侧。
[第一实施方式]
<电动机单元100>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00的主视图。
如图1所示,电动机单元100是具有2个旋转电机1A、1B的双电动机单元。如图5所示,2个旋转电机1A、1B是第一旋转电机1A和与第一旋转电机1A同轴地配置的第二旋转电机1B。第一旋转电机1A与第二旋转电机1B相互能够独立旋转地配置。以下,将沿旋转电机的轴线C的方向设为“轴向”,将与轴线C正交的方向设为“径向”,将绕轴线C的方向设为“周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机单元100使轴线C沿着水平方向地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向第一旋转电机1A的构成要素的附图标记末尾附加“A”,向第二旋转电机1B的构成要素的附图标记末尾附加“B”。
<第一旋转电机1A>
第一旋转电机1A具备筒状的第一定子2A、与第一定子2A同轴地配置的第一转子3A、与第一转子3A同轴地配置的第一轴4A、收容第一定子2A及第一转子3A的筒状的第一壳体5A。
<第一定子2A>
第一定子2A具备第一定子铁心10A和装配于第一定子铁心10A的多个层(例如,U相、V相、W相)的第一线圈11A。第一定子铁心10A通过使电流向第一线圈11A流动而产生磁场。
第一定子铁心10A呈与轴线C同轴地配置的筒状。第一定子铁心10A固定于第一壳体5A。第一定子铁心10A具有沿周向排列配置的多个插槽12。例如,第一定子铁心10A通过将电磁钢板(硅钢板)沿轴向层叠多张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子铁心10A可以是对金属磁性粉末(软磁性粉)进行了压缩成形的所谓压粉铁心。
第一线圈11A向插槽12插入。第一线圈11A具有沿周向排列配置的多个导体。第一线圈11A是将U字状的导体向插槽12插入,一方侧设为闭合,另一方侧设为开放的扇形的、所谓SC绕组(扇形导体线圈)。第一线圈11A具备向第一定子铁心10A的插槽12插通的插通部13、向第一定子铁心10A的轴向的一方侧(电动机单元100的轴向内侧)突出的第一线圈端14、向第一定子铁心10A的轴向的另一方侧(电动机单元100的轴向外侧)突出的第二线圈端15。
第一线圈端14是闭合侧的线圈端。第一线圈端14向第一定子铁心10A的轴向的一方侧呈凸的弯曲形状地突出。第一线圈端14与第二线圈端15相比导体紧密地配置。
第二线圈端15是开放侧的线圈端。在第二线圈端15中,在将导体端部相互接合之后,为了对该接合部进行绝缘而施行基于保护涂料的涂装。例如,基于保护涂料的涂装是使粉体附着于导体之后,通过对粉体进行加热而形成保护膜的所谓粉体涂装。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二线圈端15施行粉体涂装。另一方面,对第一线圈端14不施行粉体涂装。
<第一转子3A>
第一转子3A相对于第一定子2A空出间隔地配置在径向的内侧。第一转子3A固定于第一轴4A。第一转子3A能够绕轴线C与第一轴4A一体旋转。第一转子3A具备第一转子铁心21A及磁铁(未图示)。例如,磁铁是永久磁铁。图中附图标记20表示在第一转子3A的轴向两端配置的端面板。
第一转子铁心21A呈与轴线C同轴地配置的筒状。第一转子铁心21A通过将电磁钢板(硅钢板)沿轴向层叠多张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子铁心21A可以是对金属磁性粉末(软磁性粉)进行了压缩成形的所谓压粉铁心。
<第一轴4A>
第一轴4A具有沿轴向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轴4A的轴向中央部被压入固定于第一转子铁心21A的径向内侧。第一轴4A的轴向两端部在第一壳体5A内由轴承25支承。
<第一壳体5A>
第一壳体5A具有在第一轴4A的一端部(终端侧)设置的端部壁30A。端部壁30A在轴向上面对第一线圈端14。端部壁30A具有以将从外部供给的制冷剂朝向第一线圈端14喷出的方式沿轴向开口的制冷剂喷出孔31A。制冷剂喷出孔31A配置在电动机单元100的上部。制冷剂喷出孔31A未配置在电动机单元100的下部。图中附图标记26表示设置在第一轴4A的另一端部并将第二线圈端15从轴向覆盖的罩。
第一壳体5A具有收容第一线圈端14的收容空间32。第一壳体5A具备能够将从制冷剂喷出孔31A喷出的制冷剂积存于电动机单元100的下部的制冷剂积存部33(参照图9)。如图9所示,在制冷剂积存部33积存的制冷剂在电动机单元100的下部将第一定子2A浸渍。例如,作为制冷剂,优选使用变速器的润滑或动力传递等使用的工作油即ATF(AutomaticTransmission Fluid)等。
<第二旋转电机1B>
如图5所示,第二旋转电机1B具备筒状的第二定子2B、与第二定子2B同轴地配置的第二转子3B、与第二转子3B同轴地配置的第二轴4B、收容第二定子2B及第二转子3B的筒状的第二壳体5B。在第二旋转电机1B中,关于与第一旋转电机1A同样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详细说明。
第二壳体5B具有在第二轴4B的一端部(终端侧)设置的端部壁30B。端部壁30B在轴向上与第一旋转电机1A的端部壁30A抵接。端部壁30B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而结合于第一旋转电机1A的端部壁30A。端部壁30B在轴向上面对第一线圈端14。端部壁30B具有以将从外部供给的制冷剂朝向第一线圈端14喷出的方式沿轴向开口的制冷剂喷出孔31B。制冷剂喷出孔31B在轴向上与第一旋转电机1A的制冷剂喷出孔31A连通。
<抵接面101>
电动机单元100具有第一旋转电机1A的端部壁30A(以下也称为“第一端部壁30A”。)与第二旋转电机1B的端部壁(以下也称为“第二端部壁30B”。)在轴向上相互抵接的抵接面101。抵接面101是第一旋转电机1A与第二旋转电机1B的接合面(交界面)。第一旋转电机1A与第二旋转电机1B具有以沿抵接面101的假想直线为对称轴的对称结构。即,第二旋转电机1B具有将第一旋转电机1A进行了镜面反转的形状。
<制冷剂路110>
如图1所示,制冷剂路110以从外部供给的制冷剂能够流通的方式连接于制冷剂喷出孔31A、31B。制冷剂路110配置在电动机单元100的上部。制冷剂路110未配置在电动机单元100的下部。
在图中,附图标记120表示用于从外部导入制冷剂的制冷剂导入管,附图标记130表示用于将从制冷剂喷出孔31A、31B喷出的制冷剂向外部导出的制冷剂导出管。以下,有时将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游侧简称为“上游侧”,将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下游侧简称为“下游侧”。
如图3所示,制冷剂路110具有用于将从制冷剂导入管120导入的制冷剂向抵接面101导入的第一导入路111、设置于抵接面101的制冷剂供给路113、用于将从第一导入路111导入的制冷剂向制冷剂供给路113导入的第二导入路112。
第一导入路111设置于第一壳体5A。第一导入路111从制冷剂导入管120的下游端沿轴向延伸至抵接面101(参照图8)。
制冷剂供给路113具有在第一端部壁30A的表面(与第二端部壁30B相对的面)上形成的第一槽114A、在第二端部壁30B的表面(与第一端部壁30A相对的面)上形成的第二槽114B(参照图6)。
第一槽114A呈向上方凸出的圆弧状。第一槽114A配置于在轴向上与第一旋转电机1A中的第一线圈端14(闭合侧的线圈端)重叠的位置。
如图4所示,第二槽114B呈上方凸出的圆弧状。第二槽114B配置于在轴向上与第一槽114A重叠的位置(参照图6)。第二槽114B配置于在轴向上与第二旋转电机1B中的第一线圈端14(闭合侧的线圈端)重叠的位置。
如图3所示,第二导入路112设置于抵接面101。第二导入路112是在第一端部壁30A的表面设置的槽。第二导入路112从第一导入路111的下游端延伸至第一槽114A。第二导入路112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以越接近第一槽114A侧则越位于下方。
<制冷剂喷出孔31A、31B>
如图6所示,制冷剂喷出孔31A、31B具有连接于第一槽114A的第一喷出孔31A和连接于第二槽114B的第二喷出孔31B。
第一喷出孔31A配置于在轴向上与第一槽114A重叠的位置。第一喷出孔31A沿周向空出实质上相等的间隔地配置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9个)(参照图3)。
第一喷出孔31A具有连通于第一槽114A的第一连通部115A和与第一连通部115A同轴地配置的第一喷出部116A。
第一连通部115A具有截面圆形。第一连通部115A的外径R2比第一槽114A的槽宽R1小(R2<R1)。第一连通部115A的轴向长度L2比第一槽114A的深度L1小(L2<L1)。
第一喷出部116A具有截面圆形。第一喷出部116A的外径R3比第一连通部115A的外径R2小(R3<R2)。第一喷出部116A的轴向长度L3比第一连通部115A的轴向长度L2长(L3>L2)。
第二喷出孔31B隔着第一槽114A及第二槽114B而配置在与第一喷出孔31A相反的一侧。第二喷出孔31B配置于在轴向上与第二槽114B重叠的位置。第二喷出孔31B沿周向空出实质上相等的间隔而配置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9个)(参照图4)。多个第二喷出孔31B分别在轴向上连通于第一喷出孔31A(参照图8)。
第二喷出孔31B具有连通于第二槽114B的第二连通部115B和与第二连通部115B同轴地配置的第二喷出部116B。
第二连通部115B具有与第一连通部115A实质上为相同大小的截面圆形。第二连通部115B的外径比第二槽114B的槽宽小。第二连通部115B的轴向长度比第二槽的深度小。
第二喷出部116B具有与第一喷出部116A实质上相同的大小的截面圆形。
<制冷剂的流动>
图7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00的制冷剂的流动的立体图。图8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00的制冷剂的流动的主视图。图9是包含图2的IX-IX剖面的、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积存部33的作用的图。
如图7所示,从外部供给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导入管120、第一导入路111、第二导入路112向制冷剂供给路113导入(图中箭头V1)。然后,制冷剂沿制冷剂供给路113在周向上流动(图中箭头V2)。
然后,制冷剂向制冷剂喷出孔31A、31B导入,朝向第一线圈端14喷出(参照图8)。如图8所示,制冷剂通过第一喷出孔31A朝向第一旋转电机1A的第一线圈端14(闭合侧的线圈端)喷出(图中箭头V3),并通过第二喷出孔31B朝向第二旋转电机1B的第一线圈端14(闭合侧的线圈端)喷出(图中箭头V4)。
从制冷剂喷出孔31A、31B喷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在电动机单元100的下部积存于制冷剂积存部33(参照图9)。在制冷剂积存部33积存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在电动机单元100的下部将第一定子2A及第二定子2B浸渍。在制冷剂积存部33积存的制冷剂的其余的一部分通过制冷剂导出管130向外部导出。需要说明的是,制冷剂导出管130的下游端可以连接于用于使制冷剂向制冷剂导入管120、其他的冷却流路等返回的返回流路(未图示的返回路径)。
如以上说明所述,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00具备:具有多个插槽12的筒状的定子铁心10A(10B);向插槽12插入并具有向定子铁心10A(10B)的轴向的一方侧突出的第一线圈端14和向轴向的另一方侧突出的第二线圈端15的线圈11A(11B);与定子铁心10A(10B)同轴地配置的转子3A(3B);与转子3A(3B)同轴地配置的轴4A(4B);设置在轴4A(4B)的终端侧且在轴向上面对第一线圈端14的端部壁30A(30B),端部壁30A(30B)具有沿轴向开口以将从外部供给的制冷剂朝向第一线圈端14喷出的制冷剂喷出孔31A(31B)。
根据该结构,端部壁30A(30B)具有以将从外部供给的制冷剂朝向第一线圈端14喷出的方式沿轴向开口的制冷剂喷出孔31A(31B),由此从制冷剂喷出孔31A(30B)朝向第一线圈端14沿轴向喷出制冷剂。因此,与从径向外侧朝向第一线圈端14喷出制冷剂的情况相比,制冷剂容易浸透至第一线圈端14的内周侧。因此,能够使制冷剂没有遗漏地遍布第一线圈端14。
然而,在设有收容定子及转子的筒状的壳体的情况下,难以使制冷剂遍布线圈中的向壳体的径向内侧进入的部分的可能性高。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端部壁30A(30B)设置于轴4A(4B)的终端侧,与端部壁设置于轴的中途部的情况相比,容易使制冷剂遍布线圈11A(11B)中的进入壳体5A(5B)的径向内侧的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端14向定子铁心10A(10B)的轴向的一方侧呈凸的弯曲形状地突出,由此发挥以下的效果。然而,在线圈为SC绕组的情况下,闭合侧的导体比开放侧紧密地配置,因此制冷剂容易顺着外周面流落。根据该结构,由于朝向第一线圈端14(闭合侧的线圈端)沿轴向喷出制冷剂,因此在使制冷剂没有遗漏地遍布闭合侧的线圈端的方面优选。
此外,与从径向外侧朝向第一线圈端14喷出制冷剂的情况相比,不需要在第一线圈端14的径向外侧设置制冷剂喷出用的结构,因此能够将电动机单元100沿径向进行小型化。
此外,在第二线圈端15与齿轮部相邻配置的情况下,利用齿轮部产生的制冷剂捞起能够从径向朝向第二线圈端15喷出制冷剂,因此制冷剂喷出孔31A(31B)只要仅配置于第一线圈端14侧即可。因此,与具有配置在第一线圈端14及第二线圈端15的两侧的喷出孔和流通两喷出孔的连通路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制冷剂路110的缩短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动机单元100具有2个旋转电机1A、1B。2个旋转电机1A、1B是第一旋转电机1A和与第一旋转电机1A同轴地配置的第二旋转电机1B。具有第一旋转电机1A的端部壁30A与第二旋转电机1B的端部壁30B在轴向上相互抵接的抵接面101、设置于抵接面101并以从外部供给的制冷剂能够流通的方式连接于制冷剂喷出孔的制冷剂供给路113。
根据该结构,通过具有第一旋转电机1A的端部壁与第二旋转电机1B的端部壁在轴向上相互抵接的抵接面101、设置于抵接面101并以从外部供给的制冷剂能够流通的方式连接于制冷剂喷出孔31A、31B的制冷剂供给路113,能够实现第一旋转电机1A及第二旋转电机1B的制冷剂供给路113的共用化(一条化)。因此,与在第一旋转电机1A和第二旋转电机1B中分别独立设置制冷剂供给路113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制冷剂路110的缩短化。因此,能够实现制冷剂路110的缩短化,并使制冷剂没有遗漏地遍布2个旋转电机1A、1B的第一线圈端1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制冷剂供给路113包括在第一旋转电机1A及第二旋转电机1B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壁30A、30B的表面形成的槽114A、114B,由此与制冷剂供给路113仅由贯通孔形成的情况相比,容易形成制冷剂供给路11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动机单元100使轴4A、4B沿水平方向地配置,制冷剂喷出孔31A、31B配置在电动机单元100的上部,由此能够使从制冷剂喷出孔31A、31B朝向第一线圈端14喷出的制冷剂利用自重向下方流动。此外,电动机单元100具有收容第一线圈端14的收容空间32,具备能够将从制冷剂喷出孔31A、31B喷出的制冷剂在电动机单元100的下部积存的制冷剂积存部33,由此能够将利用自重流动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积存部33积存。通过积存的制冷剂能够将第一线圈端14的一部分(下部)浸渍。因此,制冷剂喷出孔31A、31B只要仅配置于电动机单元100的上部即可。因此,与制冷剂喷出孔31A、31B分别配置于电动机单元100的上部及下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制冷剂路110的缩短化。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制冷剂供给路113具有在第一端部壁30A的表面形成的第一槽114A和在第二端部壁30B的表面形成的第二槽114B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制冷剂供给路113可以是仅形成于第一端部壁30A的表面及第二端部壁30B的表面中的任一方的槽。例如,制冷剂供给路113可以通过槽与贯通孔的组合形成。例如,制冷剂供给路113可以仅由贯通孔形成。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第一旋转电机1A和第二旋转电机1B中将制冷剂供给路113共用化(一条化)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在第一旋转电机1A和第二旋转电机1B中分别独立设置制冷剂供给路11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制冷剂喷出孔31A、31B仅配置于电动机单元100的上部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制冷剂喷出孔31A、31B可以分别配置于电动机单元100的上部及下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制冷剂喷出孔31A、31B沿周向空出实质上相等的间隔地配置多个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制冷剂喷出孔31A、31B的周向的配置间隔不需要相同,可以为不等间隔。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电动机单元100使轴4A、4B沿水平方向地配置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电动机单元100可以使轴4A、4B沿铅垂方向地配置。轴4A、4B的配置可以根据设计规格而变更为任意的方向。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线圈为SC绕组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线圈可以是连续绕组等SC绕组以外的结构。例如,线圈可以具有将直线状的导体向插槽插入,将两侧都扭转的形状。例如,线圈可以向轴向外侧不具有凸的弯曲形状地突出。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详细说明。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电动机单元是具有2个旋转电机的双电动机单元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电动机单元可以是具有单一的旋转电机的单电动机单元。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201的、相当于图5的剖视图。
如图10所示,旋转电机201具备筒状的定子202、与定子202同轴地配置的转子203、与转子203同轴地配置的轴204、收容定子202及转子203的筒状的壳体205。
定子202具备:具有多个插槽212的筒状的定子铁心210;向插槽212插入的线圈211。线圈211具有:向定子铁心210的插槽212插通的插通部213;向定子铁心210的轴向的一方侧呈凸的弯曲形状地突出的第一线圈端214;向轴向的另一方侧突出的第二线圈端215。
壳体205具备设置于轴204的端部并在轴向上面对第一线圈端214的端部壁230。端部壁230具有以将从外部供给的制冷剂朝向第一线圈端214喷出的方式沿轴向开口的制冷剂喷出孔231。
如以上说明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201具备:具有多个插槽212的筒状的定子铁心210;向插槽212插入并具有向定子铁心210的轴向的一方侧呈凸的弯曲形状地突出的第一线圈端214和向轴向的另一方侧突出的第二线圈端215的线圈211;与定子铁心210同轴地配置的转子203;与转子203同轴地配置的轴204;设置于轴204的端部并在轴向上面对第一线圈端214的端部壁230,端部壁230具有以将从外部供给的制冷剂朝向第一线圈端214喷出的方式沿轴向开口的制冷剂喷出孔231。
根据该结构,端部壁230具有以将从外部供给的制冷剂朝向第一线圈端214喷出的方式沿轴向开口的制冷剂喷出孔231,由此从制冷剂喷出孔231朝向第一线圈端214沿轴向喷出制冷剂。因此,与从径向外侧朝向第一线圈端214喷出制冷剂的情况相比,制冷剂容易浸透至第一线圈端214的内周侧。因此,能够使制冷剂没有遗漏地遍布第一线圈端214。
然而,在线圈为SC绕组的情况下,闭合侧的导体比开放侧紧密地配置,因此制冷剂顺着外周面容易流落。根据该结构,由于朝向第一线圈端214(闭合侧的线圈端)沿轴向喷出制冷剂,因此在使制冷剂没有遗漏地遍布闭合侧的线圈端方面优选。
此外,与从径向外侧朝向第一线圈端214喷出制冷剂的情况相比,在第一线圈端214的径向外侧不需要设置制冷剂喷出用的结构,因此能够将旋转电机201沿径向进行小型化。
此外,在第二线圈端215与齿轮部相邻地配置的情况下,利用齿轮部产生的制冷剂捞起能够从径向朝向第二线圈端215喷出制冷剂,因此制冷剂喷出孔231仅配置在第一线圈端214侧即可。因此,与具有配置在第一线圈端214及第二线圈端215的两侧的喷出孔和流通两喷出孔的连通路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制冷剂路的缩短化。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列举旋转电机是搭载于混合动力机动车或电动机动车等车辆上的行驶用电动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旋转电机可以是发电用电动机或其他用途的电动机、车辆用以外的旋转电机(包括发电机)。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及其他的变更,也可以将上述的变形例适当组合。

Claims (5)

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筒状的定子铁心,其具有多个插槽;
线圈,其插入于所述插槽,具有向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一方侧突出的第一线圈端和向所述轴向的另一方侧突出的第二线圈端;
转子,其与所述定子铁心同轴地配置;
轴,其与所述转子同轴地配置;及
端部壁,其设置在所述轴的终端侧,在所述轴向上面对所述第一线圈端,
所述端部壁具有沿所述轴向开口以将从外部供给的制冷剂朝向所述第一线圈端喷出的制冷剂喷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端向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一方侧呈凸的弯曲形状地突出。
3.一种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单元具有两个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
两个所述旋转电机是第一旋转电机和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同轴地配置的第二旋转电机,
所述电动机单元具有:
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所述端部壁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所述端部壁在所述轴向上相互抵接的抵接面;及
设置于所述抵接面,以从所述外部供给的所述制冷剂能够流通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制冷剂喷出孔的制冷剂供给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供给路包括在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及所述第二旋转电机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端部壁的表面形成的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单元使所述轴沿着水平方向配置,
所述制冷剂喷出孔配置在所述电动机单元的上部,
所述电动机单元具有收容所述第一线圈端的收容空间,且具备能够将从所述制冷剂喷出孔喷出的所述制冷剂积存在所述电动机单元的下部的制冷剂积存部。
CN202010161260.2A 2019-03-12 2020-03-10 旋转电机及电动机单元 Pending CN1116977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5186A JP2020150641A (ja) 2019-03-12 2019-03-12 回転電機およびモータユニット
JP2019-045186 2019-03-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7731A true CN111697731A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22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61260.2A Pending CN111697731A (zh) 2019-03-12 2020-03-10 旋转电机及电动机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95627A1 (zh)
JP (1) JP2020150641A (zh)
CN (1) CN11169773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537514B2 (ja) * 2020-11-25 2024-08-21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回転電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4852A (en) * 1978-01-26 1979-08-21 Fedders Corporation Fan motor unit for room air conditioner
US20020077209A1 (en) * 2000-12-18 2002-06-20 El-Antably Ahmed Mostafa Lubrication and cooling system for power receiving and delivery units in an electro-mechanical vehicular transmission
US20100045125A1 (en) * 2008-08-22 2010-02-25 Aisin Aw Co., Lt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04104189A (zh) * 2013-04-08 2014-10-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07005107A (zh) * 2015-01-16 2017-08-01 西门子公司 具有单侧冷却的旋转电机和用于单侧冷却的方法
CN107979234A (zh) * 2016-10-21 2018-05-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US20180138787A1 (en) * 2016-11-16 2018-05-1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90596A (ja) * 1997-04-15 1998-10-27 Toshiba Corp モータ装置
JP6137552B2 (ja) * 2014-07-08 2017-05-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JP6627657B2 (ja) * 2016-06-23 2020-01-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JP6669036B2 (ja) * 2016-10-21 2020-03-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4852A (en) * 1978-01-26 1979-08-21 Fedders Corporation Fan motor unit for room air conditioner
US20020077209A1 (en) * 2000-12-18 2002-06-20 El-Antably Ahmed Mostafa Lubrication and cooling system for power receiving and delivery units in an electro-mechanical vehicular transmission
US20100045125A1 (en) * 2008-08-22 2010-02-25 Aisin Aw Co., Lt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04104189A (zh) * 2013-04-08 2014-10-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07005107A (zh) * 2015-01-16 2017-08-01 西门子公司 具有单侧冷却的旋转电机和用于单侧冷却的方法
CN107979234A (zh) * 2016-10-21 2018-05-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US20180138787A1 (en) * 2016-11-16 2018-05-1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50641A (ja) 2020-09-17
US20200295627A1 (en) 2020-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84038B (zh) 用于电机的转子组件、用于车辆的电机和车辆
EP3687038A1 (en) Electric motor
JP5445675B2 (ja) 回転機
JP4492745B2 (ja) 回転電機
CN110784037B (zh) 用于电机的转子组件、用于车辆的电机和车辆
CN107093933B (zh) 用于机动车的电机,用于电机的线圈架和机动车
WO2017203562A1 (ja) 回転電機
CN110247497B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CN108880111B (zh) 具有增强的定子冷却和降低的风阻损失的发电机
KR102580140B1 (ko) 내부 냉각 통로를 갖는 전기 기계
CN104185943A (zh) 旋转电机
CN111435809B (zh) 旋转电机
CN111697731A (zh) 旋转电机及电动机单元
CN110176835B (zh) 旋转电机
JP5957803B2 (ja) 回転電機
CN115720022A (zh) 驱动装置
CN210120441U (zh) 转子及旋转电机
CN113691039A (zh) 旋转电机
CN116458037A (zh) 转子、旋转电机
CN116491055A (zh) 旋转电机及驱动装置
CN112740516A (zh) 具有至少一个润滑剂存储槽的旋转电机
WO2022176225A1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駆動装置
KR20190030890A (ko) 전동 펌프
CN113691060B (zh) 旋转电机
CN107949978B (zh) 具有优化冷却的旋转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Applicant after: HONDA MOTOR Co.,Ltd.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Applicant before: HONDA MOTOR Co.,Ltd.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