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4332B - 一种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和汽车后备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和汽车后备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4332B
CN111674332B CN202010403248.8A CN202010403248A CN111674332B CN 111674332 B CN111674332 B CN 111674332B CN 202010403248 A CN202010403248 A CN 202010403248A CN 111674332 B CN111674332 B CN 1116743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over plate
support
luggage compartment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032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74332A (zh
Inventor
程高超
孙小奇
曾伟
董希状
康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krypt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krypt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krypt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krypt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0324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743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74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4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74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43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5/00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 B60R5/04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1Liners for load platforms or load compartments
    • B60R13/011Liners for load platforms or load compartments for internal load compartments, e.g. car trunks
    • B60R13/013Liners for load platforms or load compartments for internal load compartments, e.g. car trunks comprising removable or hinged parts, e.g. for accessing storag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2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separate luggage compar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和汽车后备箱,其中支撑系统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支架;两个支撑支架用于分别固定在行李舱的两个后纵梁上;每一个支撑支架包括基部和支撑部;基部包括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第二基部自第一基部的一侧向外延伸;支撑部与第一基部可转动连接;第二基部设有第一锁止部;支撑部设有与第一锁止部相匹配的第二锁止部;其中,支撑部用于在第一锁止部受到压力脱离第二锁止部后绕第一基部转动,以支撑可翻折行李舱盖板。本发明将两个支撑支架用于分别固定在行李舱的两个后纵梁上,提高了有效的使用容积,且通过支撑部绕第一基部转动,有助于更方便地实现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上下层位置间的切换。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和汽车后备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和汽车后备箱。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行李舱的储物空间和储物布局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超大的储物空间和更加柔性的储物分区已然成为各汽车厂商的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车型采用双层行李舱盖板方案,该方案将行李舱盖板沿汽车高度方向设置于上层位置或者下层位置,提供给用户更多的储物选择。当行李舱盖板设置在下层位置时,可以使行李舱的储物空间达到最大,以放置更多的行李。当行李舱盖板设置在上层位置时,可以使行李舱的储物布局更加规整,而且当后排座椅的靠背放倒后,行李舱盖板与靠背的后表面衔接,可以提供平整的储物平台,另外行李舱盖板下方的中间夹层可以为用户提供私密的储物空间,用于存放隐私物品、车载吸尘器、车衣、雪铲、玻璃水等不常用的物品。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双层行李舱盖板不能翻折,例如,中国知识产权局公告的一种车辆的后备箱【公告号:CN208646736,公告日期:2019.3.26】包括设置在后备箱的内壁上的多组安装结构和行李箱地板,所述行李箱地板能够选择性地卡置与所述多组安装结构中的任意一组,以便调整所述后备箱内的容纳空间。所述多组安装结构包括第一组安装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组安装结构下方的第二组安装结构,所述行李箱地板能够选择性地卡置于所述第一组安装结构和所述第二组安装结构中的任意一组,以便调整所述后备箱上方和下方的容纳空间。由于上述方案中的行李箱地板不能翻折,当用户需要取放位于行李箱地板下方的物品时,首先需要将盖板上方的行李搬到车外,再将行李箱地板整体翻起后取放物品,使用方便性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市场上有部分车型已经采用了可翻折的双层行李舱盖板,该行李舱盖板分成前后两部分,中间通过包覆层或铰链连接。为了实现上述的双层行李舱盖板方案,需要在行李舱两侧的饰板上分别增设长和宽分别约为300mm*30mm的凸台结构。当行李舱盖板设置在上层位置时,行李舱盖板的分缝位置位于凸台结构的上方,为行李舱盖板的两侧提供支撑,防止行李舱盖板从分缝位置塌陷。此方案虽然改善了取放行李舱盖板下方的物品的方便性,但由于凸台结构为刚性结构,会带来以下问题:
1)当行李舱盖板位于下层位置时,行李舱内部的有效宽度会减窄,进而减小行李舱的有效使用容积;
2)为了保证行李舱盖板在上下层位置之间的正常切换,两侧凸台需要尽量靠近行李舱的前方,导致行李舱盖板分缝位置也相应靠前,如果用户在行李舱盖板的上方放置了较大行李或较多行李时,仍需要先将物品搬到车外,再将行李舱盖板翻起取放行李舱盖板下方的物品,在这种工况下方便性还是很差;
3)由于分缝位置靠前,当行李舱盖板后部分沿分缝位置翻折时,后部分会被行李舱的装饰板两侧结构所阻挡,无法对折到前部分,不方便操作;
4)凸台结构为悬臂结构,承载能力较弱,当行李舱盖板设置于上层位置时可承载的行李重量不能太重;
5)当行李舱盖板设置于下层位置时,凸台结构比较突兀,影响行李舱的美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更方便地实现可翻折行李舱盖板沿汽车高度方向的上层位置和下层位置之间的切换以及如何有效地提高行李舱的使用容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支架;所述两个支撑支架用于分别固定在行李舱的两个后纵梁上;每一个所述支撑支架包括基部和支撑部;
所述基部包括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
所述第二基部自所述第一基部的一侧向外延伸;
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基部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基部设有第一锁止部;
所述支撑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止部相匹配的第二锁止部;
其中,所述支撑部用于在所述第一锁止部受到压力脱离所述第二锁止部后绕所述第一基部转动,以支撑可翻折行李舱盖板。
可选地,每一个所述支撑支架还包括支架连接轴;
所述第一基部设有第一支架连接部;
所述支撑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部相匹配的第二支架连接部;
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部通过所述支架连接轴可转动连接。
可选地,每一个所述支撑支架还包括螺旋弹簧;
所述螺旋弹簧套设在所述支架连接轴上,且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部上,所述螺旋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基部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锁止部包括按钮和连接轴;
所述按钮设有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二基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轴可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锁止部还包括复位弹簧;
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基部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锁止部为凹槽;
所述按钮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卡扣,所述卡扣用于在所述按钮受到压力后,脱离所述凹槽。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基部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的长度为150毫米-250毫米。
可选地,每一个所述支撑支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
所述第一基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基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将所述第一基部和所述第二基部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后纵梁上。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汽车后备箱,包括可翻折行李舱盖板、两个后纵梁和上述的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
所述可翻折行李舱盖板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连接部;
所述第一盖板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盖板可翻转连接,且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形成翻折缝;
所述两个支撑架的所述基部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后纵梁上;
所述翻折缝横跨在所述两个支撑架的所述支撑部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支架分别固定在行李舱的两个后纵梁上,不会导致行李舱有效宽度变窄,有助于提高使用容积;通过支撑部绕第一基部转动,有助于更方便地实现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沿汽车的高度方向的上下层位置间的切换;
2)支撑支架的安装位置可以按照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翻折缝的位置来确定,提高支撑系统的自由度,并且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可以对折,有助于整体移动,操作方便、省力,同时便于取放可翻折行李舱盖板下方的物品;
3)通过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配合以及螺旋弹簧,提供水平支撑和垂直支撑,从而实现可翻折行李舱盖板切换到上层位置或下层位置,提高了支撑系统的操作过程中的方便性;当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脱离时,通过螺旋弹簧的扭转力,可以使支撑部绕第一基部转动,为可翻折行李舱盖板提供垂直支撑,使得可翻折行李舱盖板切换到上层位置,提高了操作方便性;当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卡合时,为可翻折行李舱盖板提供水平支撑,使得整个支撑系统切换到下层位置,完全位于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下方,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上方无凸出结构,使行李舱饰板平整美观;
4)通过支撑部绕第一基部转动,使支撑部的限位面与第一基部的支撑面贴合,提高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支架处于垂直支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支架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支架处于水平支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支架水平支撑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支架水平支撑盖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支架垂直支撑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支架垂直支撑盖板的局部放大图。
以下对附图作补充说明:
1,2-支撑支架;11-第一基部,111-第一安装孔;112-支撑面;113-延伸面118,119-第一支架连接部;12-第二基部;121-第二安装孔;122-第二连接部;123,124-复位弹簧限位结构;125-复位弹簧固定结构;13-支撑部;131-限位面;133-支撑面;134,136-第二支架连接部;135-弹簧固定孔;14-第一锁止部;141-卡扣;142-第一连接部;143-按钮;15-第二锁止部;161,162-支架连接轴;171,172-螺旋弹簧;18-连接轴;19-复位弹簧;20-隔音棉;31-第一盖板;32-第二盖板;33-翻折缝;34-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支架1和2;所述两个支撑支架1和2用于分别固定在行李舱的两个后纵梁上;每一个所述支撑支架包括基部和支撑部13;
所述基部包括第一基部11和第二基部12;
所述第二基部12自所述第一基部11的一侧向外延伸,其中第二基部12和第一基部11的高度可以相同,第一基部11和第二基部1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
所述支撑部13与所述第一基部11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基部12设有第一锁止部14;
所述支撑部13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止部14相匹配的第二锁止部15;
其中,所述支撑部13用于在所述第一锁止部14受到压力脱离所述第二锁止部15后绕所述第一基部11转动,以支撑可翻折行李舱盖板。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支架1和2对称设置,支撑支架1和2的第二基部12相对设置且可以但不限于均靠近车尾,而且支撑支架1和2的支撑部13可以但不限于均靠近行李舱的内侧,有利于支撑支架固定以及提高了支撑系统操作的方便性。支撑支架1和2的第一基部11和第二基部12沿着车身长度方向固定在对应的后纵梁上,不会占用行李舱的侧壁空间,因而不会减小行李舱的有效宽度,提高行李舱的有效容积,而且支撑系统位于行李舱的底部,不会外露,使行李舱更加规整和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可翻折行李舱盖板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连接部;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通过连接部可翻转连接,且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形成翻折缝;翻折缝横跨在两个支撑支架1和2的支撑部13上,为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提供支撑,防止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从翻折缝的位置塌陷。根据翻折缝的位置来确定所述支撑系统的在后纵梁上的固定位置,有助于提高支撑系统的自由度。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3可以通过第一锁止部14和第二锁止部15的卡合或脱离绕第一基部11转动,进而实现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的切换,其中水平位置指支撑部13与第一基部11相平行时所处的位置,垂直位置指支撑部13与第一基部11相垂直时所处的位置。通过支撑部13的位置切换,完成可翻折行李舱盖板沿汽车高度方向的上层位置和下层位置的切换。具体地,当支撑部13位于水平位置,可翻折行李舱盖板则位于下层位置,由支撑支架1和2的基部或者支撑支架1和2(亦即,基部和支撑部13)为可翻折行李舱盖板提供侧部支撑;当支撑部13位于垂直位置,可翻折行李舱盖板则位于上层位置,由支撑部13为可翻折行李舱盖板提供侧部支撑。通过支撑支架1和2实现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上层位置和下层位置的切换,操作方便。
如图2和3所示,每一个所述支撑支架还包括支架连接轴161和162,,其中,支架连接轴161和162可以但不限于是铰接轴销;
所述第一基部11设有第一支架连接部118和119;
所述支撑部13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部118和119相匹配的第二支架连接部134和136;
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部134和136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部118和119通过所述支架连接轴161和162可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连接部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支架连接部118和第一支架连接部119。第一基部11的靠近支撑部13的一侧设有两个凹槽,第一支架连接部118和第一支架连接部119分别设置于对应凹槽的两个相对侧壁上。
第二支架连接部包括但不限于第二支架连接部134和第二支架连接部136,第二支架连接部134和第二支架连接部136分别设置于支撑部13的限位面上。当第一支架连接部118和119与第二支架连接部134和136通过支架连接轴161和162可转动连接时,第二支架连接部134和136嵌入对应的凹槽内,而且第一基部11的位于两个凹槽之间的部位设有斜面,有助于减小支撑部13的旋转半径,使支撑部13在水平位置贴合于第一基部11有助于减小支撑支架的整体尺寸,在垂直位置贴合于第一基部11,有助于提高支撑部13的支撑强度。具体地,当支撑部13位于水平位置时,支撑部13的限位面131与第一基部11的靠近支撑部13的侧面贴合,有助于减小支撑支架的整体尺寸;当支撑部13位于垂直位置时,支撑部13的限位面131与第一基部11的支撑面112贴合,能够为支撑部13提供垂直支撑力,提高支撑部13的支撑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支撑支架还包括螺旋弹簧171和172;
所述螺旋弹簧171和172套设在所述支架连接轴161和162上,且所述螺旋弹簧171和17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部134和136上,所述螺旋弹簧171和172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基部11上。螺旋弹簧包括但不限于螺旋弹簧171和螺旋弹簧172;螺旋弹簧17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架连接部134的弹簧固定孔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基部11上,具体地,第一基部11上设有弹簧固定结构173,螺旋弹簧171的另一端固定在该弹簧固定结构173上;同样的,螺旋弹簧172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架连接部136的弹簧固定孔135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基部11上,具体地,第一基部11上设有弹簧固定结构,螺旋弹簧172的另一端固定在该弹簧固定结构上。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弹簧固定结构对称设置,可以位于两个第一支架连接轴161和162的外侧,或者位于两个第一支架连接轴161和162的内侧,但不限于此,使得作用于支撑部13上的扭转力均衡。螺旋弹簧171和172为支撑部13提供机械助力和弹性限位,螺旋弹簧171和172的扭转力驱动支撑部13绕第一基部11旋转90°至垂直位置,使支撑部13的限位面131与第一基部11的支撑面112贴合,同时螺旋弹簧171和172的阻尼力防止支撑部13晃动,实现对支撑部13的限位功能,有助于提高支撑支架操作的方便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架连接部可以包括一个第一支架连接部,第一支架连接部设置于第一基部11的靠近支撑部13的一侧,相应的第二支架连接部也包括一个第二支架连接部,与该第一支架连接部相匹配,第二支架连接部位于支撑部13的限位面131上,且第一支架连接部和第二支架连接部通过支架连接轴可转动连接,在该情况下可以包括两个螺旋弹簧,分别位于套设于支架连接轴上,位于第一支架连接部的两侧,其中每一个螺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架连接部的弹簧固定孔上,另一端固定到第一基部11的弹簧固定结构上,螺旋弹簧对称设置于第一支架连接部两侧,使得作用于支撑部13上的扭转力均衡。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支架1和2的基部的长度(长度是指沿车身方向的尺寸)可以但不限于是640毫米,宽度(宽度指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尺寸)可以但不限于是60毫米,高度H1(高度指沿汽车高度方向的尺寸)可以但不限于是35毫米,基部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进行调整。当可翻折行李舱盖板位于下层位置时,支撑支架1和2的远离后纵横梁的表面与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下表面接触,因而基部的尺寸需要满足侧部支撑强度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3的高度H2可以等于第一基部11的高度(H1),其中高度H2为20毫米-40毫米,优选地为35毫米。当支撑部13旋转至水平位置时,支撑部13处于平行于第一基部11的支撑面112以下,由基部为可翻折行李舱盖板提供侧部支撑,保证行李箱有效容积率最高,使行李舱更加规整和美观。支撑部13的长度L(长度指沿车身长度方向的尺寸)为150毫米-250毫米,优选地为216毫米,支撑部13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当可翻折行李舱盖板位于上层位置时,支撑支架1和2的支撑部13的支撑面133与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翻折缝两侧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下表面接触,支撑部13的长度和高度H2需要满足侧部支撑强度的要求。支撑部13的宽度(宽度指支撑部13的支撑面133和限位面131之间的距离)的大小决定了当可翻折行李舱盖板位于上层位置时可翻折行李舱盖板下方可用的储物空间的大小,因而支撑部13的宽度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如图2所示,支撑支架1和2的基部还包括延伸面113,该延伸面113自第一基部11的远离第二基部12的一侧向限位面112延伸,且限位面112和延伸面113之间设有凹槽,行李舱两侧的饰板可以嵌在凹槽内且延伸面位于饰板内。通过延伸面113和凹槽能够将饰板和支撑支架很好地装配于一起,提高了行李舱的规整性和美观性。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支撑支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
所述第一基部11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1;所述第二基部12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21;
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11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21将所述第一基部11和所述第二基部12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后纵梁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部14包括按钮143和连接轴18,其中连接轴18可以是但不限于铰接轴销;
所述按钮143设有第一连接部142;
所述第二基部12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42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122;
所述第二连接部122和所述第一连接部142通过所述连接轴18可转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基部12靠近支撑部13的一侧设有凹槽,第二连接部122设置于凹槽两相对侧壁上,使得第一连接部142与第二连接部122通过连接轴18可转动连接,以使按钮143嵌在凹槽内,有助于减小第二基部12与支撑部13之间的间隙,使得支撑支架尺寸得以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止部15为凹槽;
所述按钮143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卡扣141,所述卡扣141用于在所述按钮143受到压力后,脱离所述凹槽。具体地,当按动按钮143,卡扣141绕着连接轴18转动,进而从凹槽内脱离出来,支撑部13绕着支架连接轴161和162转动90°,使得支撑部13的限位面131和第一基部11的支撑面112贴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锁止部14包括具有齿条的按钮、具有齿轮的动力传导件和具有齿条的卡扣,按钮的齿条与齿轮啮合,齿轮与卡扣的齿条啮合;第二锁止部15为凹槽;当按下按钮,按钮的齿条与齿轮产生相对运动,再由齿轮带动卡扣齿条运动,以使卡扣从凹槽内脱离出来。第一锁止部14和第二锁止部15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方案。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锁止部14还包括复位弹簧19;
所述复位弹簧19套设在所述连接轴18上,且所述复位弹簧19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基部12上。具体地,复位弹簧19包括两段相连的弹簧,两段弹簧分别位于复位弹簧固定结构125和复位弹簧限位结构123之间,以及复位弹簧固定结构125和复位弹簧限位结构124之间,其中复位弹簧限位结构123和124设置于第二基部12上,且位于第二连接部122的两侧。复位弹簧19能够使按钮143复位,当支撑部13旋转至水平位置时,按钮143的卡扣141卡置于凹槽内,实现对支撑部13的锁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部11、第二基部12和支撑部13的背面均呈网格型,便于安装螺旋弹簧171和172、复位弹簧19,也便于实现第一基部11和支撑部13的可转动连接,以及按钮143与第二基部12的可转动连接,也有利于减小支撑支架的重量。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可翻折行李舱盖板包括第一盖板31、第二盖板32和连接部34;所述第一盖板31通过所述连接部34与所述第二盖板32可翻转连接,其中连接部34可以是第一盖板31和第二盖板32上表面的包覆层,或者是铰链,且所述第一盖板31和所述第二盖板32之间形成翻折缝33,所述翻折缝33横跨在所述两个支撑架的所述支撑部13上,防止第一盖板31和第二盖板32从翻折缝33的位置塌陷。支撑部13位于水平位置,第一锁止部14和第二锁止部15卡合,可翻折行李舱盖板位于下层位置,支撑支架为可翻折行李舱盖板提供侧部支撑,支撑支架不会侵占行李舱内空间,保证行李舱有效容积率最高。需要说明的是,当可翻折行李舱盖板位于下层位置时,除了支撑支架为可翻折行李舱盖板提供侧部支撑外,隔音棉20和尾门槛下方台阶为第一盖板31和第二盖板32的其他部位提供对应的支撑,其中,隔音棉20和支撑系统的周围相互匹配,使得可翻折行李舱盖板更加规整和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板的尺寸和第二盖板的尺寸可以相同,当第二盖板翻折到第一盖板上时,实现完全对折,有利于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整体移动,操作方便、省力。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可以将翻折缝比较靠近车尾,将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翻起取放物品时,不需要将可翻折行李舱盖板上的物品搬到车外。
如图7和图8所示,当第一锁止部14和第二锁止部15脱离时,支撑部13位于垂直位置,且与第一基部11相互贴合,可翻折行李舱盖板位于上层位置,支撑部13为翻折缝33两侧的第一盖板31和第二盖板32提供侧部支撑,操作方便,防止第一盖板31和第二盖板32从翻折缝33的位置塌陷,且相较于悬臂结构该支撑部13的受力方式更加合理,强度更好。需要说明的是,当可翻折行李舱盖板位于上层位置时,除了支撑部13为可翻折行李舱盖板提供侧部支撑外,行李舱前部支撑台阶和尾门槛上方的支撑台阶分别为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前后提供支撑,使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稳固地位于上层位置上。
如图1至8所示,一种汽车后备箱包括可翻折行李舱盖板、两个后纵梁和上述的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
所述可翻折行李舱盖板包括第一盖板31、第二盖板32和连接部34;
所述第一盖板31通过所述连接部34与所述第二盖板32可翻转连接,且所述第一盖板31和所述第二盖板32之间形成翻折缝33;
所述两个支撑架的所述基部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后纵梁上;
所述翻折缝33横跨在所述两个支撑架的所述支撑部13上。
工作原理描述:
当可翻折行李舱盖板位于下层位置时,第一锁止部14和第二锁止部15卡合,实现支撑部13的锁止限位。支撑支架1和2的基部为可翻折行李舱盖板提供侧部支撑,而隔音棉20和尾门槛下台阶为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其他位置提供对应的支撑。
当需要将可翻折行李舱盖板切换到上层位置时,先将第二盖板32翻折至第一盖板31之上,再将可翻折行李舱盖板整体绕着第一盖板31的靠近行李舱前端的一侧旋转一定角度,用于为支撑部13的旋转让出空间,该角度可以但不限于是20°不同车型该角度可以是不一样的。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可翻折行李舱盖板整体抬起,使得第一盖板31的靠近行李舱前端的一侧搭接在行李舱前部支撑台阶上。施加外力于第一锁止部14上,使得第一锁止部14脱离第二锁止部15,支撑部13绕着第一基部11转动至第一基部11之上,使得支撑部13的限位面131与第一基部11的支撑面112相互贴合,再将第一盖板31的靠近行李舱前端的一侧放置于行李舱前部支撑台阶上,再将第二盖板32旋转至水平位置,此时第二盖板32与第一盖板31处于同一平面内,第二盖板32的靠近行李舱后端的一侧搭接在尾门槛上方支撑台阶上。
需要取放可翻折行李舱盖板下方的物品,将第二盖板32翻折到第一盖板31上,然后整体移动,操作方便、不需要将盖板上的物品搬到车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支架;所述两个支撑支架用于分别固定在行李舱的两个后纵梁上;每一个所述支撑支架包括基部和支撑部(13);
所述基部包括第一基部(11)和第二基部(12);
所述第二基部(12)自所述第一基部(11)的一侧向外延伸;
所述支撑部(13)与所述第一基部(11)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基部(12)设有第一锁止部(14);
所述第一锁止部(14)包括按钮(143)和连接轴(18);
所述按钮(143)设有第一连接部(142);
所述第二基部(12)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42)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122);
所述第二连接部(122)和所述第一连接部(142)通过所述连接轴(18)可转动连接;
所述支撑部(13)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止部(14)相匹配的第二锁止部(15);
其中,所述支撑部(13)用于在所述第一锁止部(14)受到压力脱离所述第二锁止部(15)后绕所述第一基部(11)转动,以支撑可翻折行李舱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支撑支架还包括支架连接轴(161,162);
所述第一基部(11)设有第一支架连接部(118,119);
所述支撑部(13)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部(118,119)相匹配的第二支架连接部(134,136);
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部(134,136)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部(118,119)通过所述支架连接轴(161,162)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支撑支架还包括螺旋弹簧(171,172);
所述螺旋弹簧(171,172)套设在所述支架连接轴(161,162)上,且所述螺旋弹簧(171,17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部(134,136)上,所述螺旋弹簧(171,172)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基部(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部(14)还包括复位弹簧(19);
所述复位弹簧(19)套设在所述连接轴(18)上,且所述复位弹簧(19)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基部(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止部(15)为凹槽;
所述按钮(143)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卡扣(141),所述卡扣(141)用于在所述按钮(143)受到压力后,脱离所述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3)的高度(H2)等于所述第一基部(11)的高度(H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3)的长度(L)为150毫米-25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支撑支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
所述第一基部(11)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1);所述第二基部(12)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21);
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11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21)将所述第一基部(11)和所述第二基部(12)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后纵梁上。
9.一种汽车后备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翻折行李舱盖板、两个后纵梁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
所述可翻折行李舱盖板包括第一盖板(31)、第二盖板(32)和连接部(34);
所述第一盖板(31)通过所述连接部(34)与所述第二盖板(32)可翻转连接,且所述第一盖板(31)和所述第二盖板(32)之间形成翻折缝(33);
所述两个支撑支架的所述基部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后纵梁上;
所述翻折缝(33)横跨在所述两个支撑支架的所述支撑部(13)上。
CN202010403248.8A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和汽车后备箱 Active CN1116743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03248.8A CN111674332B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和汽车后备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03248.8A CN111674332B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和汽车后备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4332A CN111674332A (zh) 2020-09-18
CN111674332B true CN111674332B (zh) 2022-10-11

Family

ID=72433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03248.8A Active CN111674332B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和汽车后备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7433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401658D0 (en) * 2004-01-26 2004-02-25 Nissan Technical Ct Europ Ltd Luggage system for a vehicle
JP4967906B2 (ja) * 2007-08-01 2012-07-0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室後部の収納構造
FR2982553B1 (fr) * 2011-11-10 2014-05-30 Renault Sa Vehicule a compartiment a bagages dote d'un tendelet escamotable
DE102013211211B4 (de) * 2013-06-14 2015-02-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Einlegeboden
KR101534963B1 (ko) * 2013-12-17 2015-07-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러기지 룸의 화물 적재장치
CN106915090A (zh) * 2014-12-10 2017-07-04 芜湖瑞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行李箱尾板的多角度热辐射焊接结构
CN206067642U (zh) * 2016-09-26 2017-04-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行李舱盖板开闭机构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4332A (zh) 2020-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4805A (zh) 用于车辆内的移动设备托架
JPH025613B2 (zh)
US20080088147A1 (en) Luggage floor box of a vehicle
JP5389842B2 (ja) 車両用ボード
US20140305728A1 (en) Compact urban vehicle
CN111674332B (zh) 一种用于双层可翻折行李舱盖板的支撑系统和汽车后备箱
CN213534513U (zh) 一种具有手机支架功能的扶手装置和车辆
CN217547597U (zh) 一种户外折叠椅
JP3536127B2 (ja) 車両の荷物積載空間の拡張装置
CN212737870U (zh) 杯托
JP3225733U (ja) 観光バス
JP2604949Y2 (ja) バン型車両におけるパッケージトレイの支持構造
WO2001005620A1 (en) Motor vehicle rear seat with container well and two-sided lid
JP2002104040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
CN114475446B (zh) 一种扶手储物箱及汽车
CN217185252U (zh) 一种可拆卸的收纳折叠柜
CN216684040U (zh) 一种卡车车厢的折叠厢盖
JP3966674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収納構造
CN212367735U (zh) 多功能组合机箱航空箱
JP3470509B2 (ja) ラゲッジルームの車載ユニット収納構造
JP4626077B2 (ja) 車両の後部荷室構造
KR100526974B1 (ko) 차량의 시트백 내장형 수납박스
JP2003226193A (ja) 乗用車
CN208585126U (zh) 车辆座椅和车辆
JPH0649232Y2 (ja) 自動車用リヤシー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0

Address after: No. 688, Binhai Sixth Road, Hangzhou Bay New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Ningbo jikrypt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336 818 Binhai two road, Hangzhou Bay New District, Ningbo, Zhejiang

Applicant before: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