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35A - 图像处理机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35A
CN1116735A CN95102453A CN95102453A CN1116735A CN 1116735 A CN1116735 A CN 1116735A CN 95102453 A CN95102453 A CN 95102453A CN 95102453 A CN95102453 A CN 95102453A CN 1116735 A CN1116735 A CN 1116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iginal copy
transparent panel
roller
slewing fram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02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宏至
阪上贤司
安藤由博
宫崎资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Mita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Abstract

图像处理机备有在上面配设透明板的机架和在机架上回旋自如地装着的回转框架。在回转框架上配设原稿输送机构,原稿输送机构含有原稿抑制辊。在回转框架上装着第一轴构件,在第一轴构件上回转自如地装着支持托架,在一对支持托架上装着第二轴构件,将上述原稿抑制辊配设在该第二轴构件上。在一对支持托架的自各上关联地配设第一位置限制机构,使该限制机构与透明板的上面接触。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机
本发明涉及如静电复印机、传真通信机和原稿读出机那样的图像处理机,更详细地说,是涉及具有机架和回转自如地装载在该机架上的回转框架、在机架上面配设透明板并在回转框架配设着通过透明板输送原稿的原稿输送机构类型的图像处理机。
在上述类型图像处理机的典型例子中,在机架上面设置着2种透明板,即原稿输送方向尺寸比较小的移动原稿用透明板和位于该移动原稿用透明板附近的静止原稿用透明板。回转框架沿着移动原稿用透明板和静止原稿用透明板以向机架后部延伸的回转轴线为中心自如地回转,在掩盖移动原稿用透明板和静止原稿用透明板的关闭位置和使这些透明板暴露的打开位置之间回转运动。机架内配设着读出原稿用的原稿读出机构。原稿读出机构含有由多个CCD(电荷耦合元件)构成的摄像机构和在这样摄像机内用于投射原稿的像的光学机构。在使回转框架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在回转框架上所配设的原稿输送机构通过移动原稿用透明板的上面输送原稿,原稿读出机构读出透明板上面所通过的原稿。在静止原稿用透明板上面放置例如可以是书的原稿时,至少使原稿读出机构的一部分移动,原稿读出机构读出静止原稿用透明板上面的静止原稿。
然而,为了使原稿读出机构恰当地读出移动原稿用透明板上面所通过的原稿,使原稿接触或接近地通过移动原稿用透明板的上面是重要的。若使从移动原稿用透明板上面浮起太多的原稿通过移动原稿用透明板,则读出机构中的光学机构就不能将原稿的像十分清晰地投射在摄像机构上。因此,原稿输送机构配设着原稿抑制辊或在该机构上增加的原稿抑制板。原稿抑制辊和原稿抑制板装在回转框架上。若回转框架位于关闭位置,原稿抑制辊对于移动原稿用透明板设有间隙并在该其上方沿移动原稿用透明板的宽度方向延伸。在配设着原稿抑制板的场合,沿原稿输送方向看,至少原稿抑制板的主要部分在原稿抑制辊的上游侧,相对于移动原稿用透明板设有间隙并在其上方延伸。
上述原稿抑制辊和原稿抑制板相对移动原稿用透明板的上面设有十分精密且在宽度方向十分均匀的规定间隙并位于该位置是重要的。若移动原稿用透明板和原稿抑制辊及原稿抑制板的间隙过大,则就不能防止通过移动原稿用透明板上面的原稿浮起太多。相反,若移动原稿用透明板和原稿抑制辊及原稿抑制板的间隙太小,则就妨碍通过造明板上面的原稿圆滑地输送,使原稿输送速度发生暂时下降(使投射在摄像机构上的原稿的像产生变形)或发生原稿卡住。
然而,十分精确地确定回转框架相对于机架的关闭位置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很困难的。通常,在将回转框架回转自如地装载在机架上的装载机构,附加设置着在关闭位置和/或打开位置用较大的力弹性地偏压回转框架的弹性机构,若由该弹性偏压机构使回转框架反复回转运动时,在机架的前后方向即移动原稿用透明板的宽度方向,机架的上面(移动原稿用透明板)和回转框架之间的间隙变得相当不均匀。在已有的图像处理机中,由于回转框架相对机架的关闭位置必然会产生非精密性和不均匀性,所以就不能稳定、十分精密且在宽度方向十分均匀地维持原稿抑制辊和原稿抑制板对移动原稿用透明板的间隙。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图像处理机,在该机中即使回转框架对机架的关闭位置不十分精密,当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时,装载在回转框架的原稿抑制辊对于设置在机架上的透明板十分精密且在宽度方向十分均匀地具有规定间隙并位于该处。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图像处理机,在该机中即使回转框架对机架的关闭位置不十分精密,当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时,装载在回转框架的原稿抑制辊和原稿抑制板双方对于设置在机架上的透明板十分精密且在宽度方向十分均匀地具有规定间隙并位于该处。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不白白地增加制造成本而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或上述第二个目的。
根据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在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状态,在沿装在回转框架上的透明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轴构件上回转自如地装载着一对在该轴线方向有间隙的支持托架,在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状态,在该一对支持托架上装着沿透明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轴构件,在该第二轴构件上配设原稿抑制辊,而且在一对支持托架各自上关联地配设第一位置限制机构,在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状态使第一限制机构与透明板的上面接触,因此限制透明板和原稿抑制辊的间隙G1。
即,根据本发明,作为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的图像处理机,
具有在上面配设透明板的托架,和在掩盖该透明板的关闭位置和打开该透明板的打开位置之间回转自如地装在该机架上的回转框架;
在该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状态,在该回转框架上配设通过该透明板上面用于输送片状原稿的原稿输送机构;
该原稿输送机构含有原稿抑制辊,在该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该原稿抑制辊相对该透明板有间隙并在其上方沿该透明板的宽度方向延伸,能防止通过该透明板上面的原稿过分地在上方浮起;
其特征在于,在该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在装在该回转框架上的沿着透明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轴构件上,回转自如地安装着一对在轴线方向有间隙的支持托架,在该一对支持托架上装着在该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沿该透明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轴构件,在该第二轴构件上配设该原稿抑制辊;
在一对支持托架各自上关联地配设第一位置限制机构,在该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由于该第一位置限制机构与该透明板的上面接触,所以限制该透明板和该原稿抑制辊之间的间隙G1。
在该原稿抑制辊接近该透明板的方向上配设弹性地偏压该一对支持托架的第一弹性偏压机构,由于该第一弹性偏压机构的弹性偏压作用,该第一位置限制机构合适地与该透明板的上面接触。该第一弹性偏压机构是由在一对支持托架各个与该回转框架之间所配设的一对弹簧构件构成。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机中,该原稿输送机构含有回转自如地装在第二轴构件上的原稿抑制板,在该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沿原稿输送方向看,该原稿抑制板的至少主要部分在原稿抑制辊的上游侧,相对于该透明板设有间隙并在其上方延伸,防止通过该透明板上面的原稿过分地在上方浮起,配设一对与该原稿抑制板关连并在该透明板的宽度方向有间隙的第二位置限制机械,在该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状态使第一位置限制机构和第二位置限制机构与该透明板上面接触,所以能限制该透明板和该原稿抑制板之间的间隙G2。
在使该原稿抑制板的主要部分接近该透明板的方向配设弹性地偏压该原稿抑制板的第二弹性偏压机构,通过该第二弹性偏压机构的弹性偏压作用,使该第二位置限制机构与该透明板的上面接触是方便的。该第二弹性偏压机构是由一对在该透明板的宽度方向有间隙并配设在该原稿抑制板和该回转框架之间的弹簧构件构成。
在该原稿抑制板上配设一对在该透明板的宽度方向有间隙的位置限制片是合适的,在该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在该一对位置限制片的各自上都形成大致与第二轴构件配合并在其下方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和沿原稿输送方向看在上游侧并与该第一突出部有间隙的第二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构成该第一位置机构,该第二突出部构成第二位置限制机构。由第一位置限制机构限制的该透明板和该原稿抑制辊的间隙G10.25至0.35mm是较好的,由第二位置限制机构限制的该透明板和该原稿抑制板的间隙G20.45至0.55mm是较好的。使该原稿抑制辊在原稿输送方向回转驱动,将该原稿抑制辊的圆周速度设定得比原稿输送机构的原稿输送速度大一些是方便的。在第二轴构件上沿其轴线方向有间隙地装着多个原稿抑制辊。
在该机架上配设着的透明板是原稿输送方向上的尺寸比较小的移动用透明板,在该机架上面还配设着与该移动原稿用透明板相邻的静止原稿用透明板,当该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时,该回转框架掩盖移动原稿用透明板的同时也掩盖静止原稿用透明板,在该机架内配设用于读出通过移动原稿用透明板上面输送的原稿和位于静止用透明板上面的静止原稿的原稿读出机构是方便的,该回转框架将机架的后部沿移动原稿用透明板和静止原稿用透明板在原稿输送方向延伸的回转轴线为中心,被回转自如地装在机架上是方便的。
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机中,当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时,与一对支持托架各自关联地配设的一对第一位置限制机构在透明板宽度方向有间隙地与透明板接触,因此限制透明板和原稿抑制辊的间隙G1。因而,只要十分精密地设定一对第一位置限制机构和原稿抑制辊的相互关系,原稿抑制辊对于透明板就十分精密且在宽度方向十分均匀地具有规定间隙G1并位于该处。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机中,当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与一对支持托架各自关联地配设的一对第一位置限制机构在透明板宽度方向有间隙地与透明板接触,与原稿抑制板关联地配设的一对第二位置限制机构在透明板的宽度方向有间隙并与透明板上面接触,因此能限制透明板和原稿抑制板的间隙G2。只要十分精密地设定一对第一位置限制机构及一对第二位置限制机构和原稿抑制板的相互关系,原稿抑制板对于透明板就十分精密且在宽度方向十分均匀地具有规定间隙G2并位于该处。
图1是简略地表示由本发明改进的图像处理机整体的立体图。
图2是将一部分断开表示的图1图像处理机的部分正视图。
图3是表示在图1图像处理机的回转框架上配设着的原稿输送机构的部分纵断面图。
图4是表示在图1图像处理机的回转框架上配设着的原稿输送机构的部分横断面图。
图5是表示在图3和图4的原稿输送机构的原稿抑制辊和原稿抑制板的部分立体图。
图6是在将回转框架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回转一些状态表示图3和图4的原稿输送机构的原稿抑制辊和原稿抑制板的部分纵断面图。
图7是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表示图3和图4的原稿输送机构的原稿抑制辊和原稿抑制板的部分纵断面图。
图8是在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表示图3和图4的原稿输送机构的原稿抑制辊和原稿抑制板的部分放大纵断面图。
下面1参照附图1更详细地说明遵照本发明构成的图像处理机的较佳实施例。
若参照图1进行说明,图示的图像处理机具备着机架2和在该机架2上配设的回转框架4。回转框架以将机架2的后方延伸的回转轴线6为中心并在用实线表示的关闭位置和用二点点划线表示的打开位置之间回转自如地通过合适的安装机构(未图示)被装在机架2上。
参照图1和图2继续进行说明,在机架2的上面固定着2个透明板,即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和静止原稿用透明板10。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和静止原稿用透明板10用板玻璃即可,它们相互邻接并实际上水平地被配置着。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的宽度方向(在图2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尺寸和静止原稿用透明板10的宽度方向尺寸实际上是相同的(例如JIS规格A4的长度方向尺寸)。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的图2左右方向尺寸(原稿输送方向尺寸)比较小(例如27mm),静止原稿用透明板10的图2左右方向尺十比较大(例如JIS规格A3的长度方向尺寸)。在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和静止原稿用透明板10之间配设着导向板11(图3)。该导向板11朝向静止原稿用透明板10并沿上方倾斜且延伸,接着沿着静止原稿用透明板10的上面延伸着。当回转框架4处于上述关闭位置,回转框架4就掩盖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和静止原稿用透明板10。当回转框架4处于上述打开位置,就暴露出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和静止原稿用透明板10。在回转框架4中配设着用号码12表示全体的原稿输送机构(该原稿输送机构后面详细地阐述)。原稿输送机构12通过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的上面输送片状原稿。例如在原稿是书时,使回转框架4位于上述打开位置,把原稿放在静止原稿用透明板10上,使回转框架4朝向上述关闭位置回转而掩盖原稿。
若参照图2进行说明,在机架2内的上部配设着在用虚线表示的停止位置(原来位置)和用二点点划线表示的扫描开始位置之间能移动自如的原稿读出机构14,其本身可以是众知形式的原稿读出机构14包含摄像机构(未图示)和光学机构(未图示)。摄像机构可以由多个CCD构成,光学机构可以由原稿照明机构、成像透镜和多个反射镜构成。在原稿输送机构12通过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的上面输送原稿时,使原稿读出机构14停止在上述停止位置,将通过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上面的原稿像,更详细地是将存在于原稿下面的像通过光学机构投射到摄像机构上,就这样读出原稿的像。在静止原稿用透明板10上放置原稿时,原稿读出机构14从用二点点划线表示的扫描开始位置向用实线表示的停止位置进行扫描移动,这时放在静止原稿用透明板10上和原稿像,更详细地是在原稿下面存在的像通过光学机构投射到摄像机上,就这样读出原稿的像。未图示,但在机架2内也配设着用于发送和接收原稿像的发送接收机构和图像生成机构。其本身可以是众知形式的发送接收机构接收图像处理机发送的图像信号,而且还能发送原稿读出机构生成的图像信号。同样,其本身可以是众知形式的图像生成机构根据原稿读出机构14生成的图像信号或发送接收机构接收的图像信号,在由在机架2内配设着的片构件供给机构(未图示)供给的如普通纸的片构件上生成是发送体像的正确显像。如图1所示,在机架2的单侧(图2的左侧)形成大致长方形的空间,在该空间下面构成着托盘机构16。上述图像生成机构将形成显像的片构件排出到托盘机构16上。在托盘机构16的少许下方,配设着从机架2内所收容的收容位置根据需要在用二点点划线表示抽出位置抽出的辅助托盘构件18。在从机架2排出的片构件比较大时,辅助托盘机构18在上述抽出位置抽出,从机架2排出的片构件由托盘机构16和辅助托盘机构18的上面接受。
参照图1、图2和图3进行说明,回转框架4包含底板20(图2和图3)和装在该底板20上的盖构件32。底板20用钢板形成,通过上述装着机构(未图示)将该底板20回转自如地安装在机架2上。可以用合适的合成树脂成形的盖构件22被紧固螺钉(未图示)固定在底板20上。盖构件22作为整体,其下面是开放匠箱形状,其后部24和单侧部(图2左侧部)26从其主要部28向上方隆起。在盖构件22的主要部28的下面配设着短形状的原稿压板30(图3)。固定在上述底板20下面的原稿压板30是由海棉和在其下面贴着的白色板形成的。当将原稿放置到静止原稿用透明板10上后使回转框架4从上述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回转时,这样,原稿压板30就掩盖静止原稿用透明板10和放置在其上面的原稿。
参照图1至图3继续进行说明,配设在回转框架4上的上述原稿输送机构12包含着供给台34、托盘机构36和从供给台34到托盘机构36大到成C字形状延伸的原稿输送路38。托盘机构36由盖构件22的主要部分28的上面形成。供给台34从盖构件22的上述单侧部(图2的左方)向盖构件22的主要部分28的上方延伸着。该供给台34和盖构件22分别由合适的合成树脂成形,并与盖构件22的上述单侧部26连接。最好是能将供给台34和盖构件22整体地形成。供给台34有在图2朝右方沿下方稍微倾斜一点并延伸的底壁40和从该底壁40的宽度方向两侧,即从前侧和后侧向上方突出的两侧壁42和44。两侧壁42和44各自在宽度方向形成能自如移动的可动壁部46和48。可动壁部46和48由含有齿条和小齿轮的运动机构(未图示)相互连接,并沿着宽度方向的内侧和外侧相互同步移动,将两者的间隔由放在供给台34上的原稿的宽度设定。
参照图3和图4进行说明,在回转框架4的上述底板20上固定着在盖构件22的上述单侧部26内沿宽度方向(图3的与纸面垂直方向,图4的上下方向)有间隙地设置的前侧板50和后侧板52(图4)。可以由钢板形成的前侧板50和后侧板52在回转框架4位于上述关闭位置的状态实际上是铅垂地延伸的。在前侧板50和后侧板52之间规定着原稿输送机构12的原稿输送路线38。主要是参照图3继续进行说明,在上述前侧板50和后侧板52之间配设着多个导向板54、56、58、60、62、64、66。导向板54和64最好由合成树脂形成,导向板56、58、60、62和66最好由钢板形成。在前侧板50和右侧板52之间固定着导向板54、56、58、62、64和66。另外,在前侧板50和后侧板52之间抽装着的轴构件上回转自如地装着导向板60,在导向板60上附设着电磁螺线管(未图示)。在电磁螺线管不通电时,导向板60位于实线表示的非作用位置,而当电磁螺线管通电时,则如二点点划线所示在图3中向反时针方向回转。大致C字形状的原稿输送路38的上游部(即比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还上游的部分)的外侧由导向板54和56规定,原稿输送路的上游部的内侧由导向板60、62和64规定。原稿输送路38的下游部(即比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还下游的部分)的外侧由导向板58规定,原稿输送路38下游部的内侧由导向板64和66规定。
原稿输送机构12含有在回转框架4处于上述关闭位的状态对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以规定间隙位于的原稿抑制辊68和原稿抑制板70。在由合成橡胶或合适的合成树脂形成的原稿抑制辊68的圆周表面用白色涂料涂敷或贴着白色板。在能用钢板形成的原稿抑制70的下面贴着白色板或涂敷白色涂料。在该原稿抑制辊68及原稿抑制板70和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之间规定着原稿输送路38中的原稿读出部。关于原稿抑制辊和原稿抑制板70,在后面将更详细地说明。
继续参照图3进行说明,原稿输送机构12还包含供给辊72、为防止2张以上原稿层叠地输入的一对重叠防止辊74和76、一对输送辊78和80、和一对输出辊82和84。供给辊72被固定在轴构件86上,通过在上述导向板54上所形成的开口(未图示)向原稿输送路38内突出。以箭头所示方向回转驱动该供给辊72。重叠防止辊74被固定在轴构件88上,通过在上述导向板54上所形成的开口(未图示)向原稿输送路38内突出。以箭头所示方向回转驱动该重叠防止辊74。与重叠防止辊74联动的重叠防止辊76通过转矩限制器90被安装在轴构件92上,通过在上述导向板62上所形成的开口(未图示)向原稿输送路38内突出,按压重叠防止辊74。转矩限制器90以规定转矩防止重叠防止辊76跟随重叠防止辊74从动地回转。因而,当将所要转矩以上的转矩加给重叠防止辊76时,重叠防止辊76就进行从动回转,但所加力矩在规定值以下时从动防止辊76就不从动。输送辊78被固定在轴构件94上,并通过上述导向板62上所形成的开口(未图示)向原稿输送路38内突出。使该输送辊78以箭头所示方向回转驱动。和输送辊78联动的输送辊80被固定在轴构件96上,并通过在上述导向板54上所形成的开口(未图示)向原稿输送路38内突出。使输送辊80按压输送辊78,并随输送辊78的回转而从动,以箭头方向回转。输送辊82被固定在轴构件98上,通过在上述导向板58上所形成的开口(未图示)向原稿输送路38内突出。使该输送辊82以箭头所示方向回转驱动。与输送辊82联动的输送辊84被固定在轴构件100上,通过在上述导向板66上所形成的开口(未图示)向原稿输送路38内突出。输送辊84按压着输送辊82,并随输送辊82的回转而从动,以箭头方向回转。
简要地说明上述那样原稿输送机构12的作用,导向板60位于以实践表示的非作用位置时,将片状原稿以层叠状态放置在供给台34上,使该原稿的前端部位于导向板60的上面。由于原稿的前端与导向板62的大致铅垂地延伸的部分的上端部接触,就限制了放置在供给台34上的原稿向图3右方的移动。在将放置在供给台34上的原稿一张张输送时,附设在导向板60的电磁螺线管(未图示)被通电,导向板以图3二点点划线所示的反时针方向回转,将层叠原稿的最上位原稿的上面压向供给辊72。然后,供给辊72、重叠防止辊74、输送辊78和输出辊84以箭头所示方向回转驱动。供给辊72送给层叠原稿内的最上位原稿,一对重叠防止辊74和76防止二张或二张以上的原稿随着最上位原稿一起输入,仅输入最上位原稿。一对输送辊82和84通过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输送原稿。原稿抑制辊68和原稿抑制板70防止通过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上面的原稿过分浮起(原稿抑制辊68和原稿抑制板70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说明)。通过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上面的原稿由一对输出辊84和84输出给托盘机构36的上面。
接着,对根据本发明改良的原稿抑制辊68和原稿抑制板70详细地进行说明。参照图4和图5进行说明,固定着上述输送辊78的上述轴构件94(第一轴构件)被回转自如地装在上述前侧板50和上述后侧板52之间。并且,在该轴构件94上还回转自如地安装着在该轴线方向(宽度方向)有间隔的一对支持托架(102a和102b)。支持托架102a和102b各自还有对轴构件实际上是垂直地延伸的比较短的内侧支架部104a和104b;对轴构件实际上是垂直地延伸的比较长的外侧支架部106a和106b;与轴构件94实际上是平行地延伸的、使内侧支架部104a和104b的单端与外侧支架部106a和106b的单端连接的连接部108a和108b。轴构件94通过在内侧支架部104a和104b及外侧支架部106a和106b上所形成的圆形开口并延伸着。使合适的轴承构件(未图示)夹在内侧支架部104a和104b及外侧支架部106a和106b上所形成的各自圆形开口和轴构件9之间。并且,使支持托架102a和102b的内侧支架104a和104b及外侧支架106a和106b的内面和外面邻接,将联杆(未图示)固定在轴构件94上,因此能阻止支持托架102a和102b向轴构件94的轴线方向移动。在支持托架102a和102b的外侧支架106a和106b的自由端部之间回转自如地安装着轴构件110(第二轴构件)。在该轴构件110上,在轴线方向以合适的间隔固定着4个原稿抑制辊68。如图4所示,在支持托架102a的外侧支架部106a上固定着实际上与外侧支架部106垂直并向内侧突出的3根短轴,在第一短轴上回转自如地装着2个齿轮112和114,在第二短轴上回转自如地装着齿轮116,在第三短轴上回转自如地装着齿轮118。齿轮112和齿轮114整体地形成。齿轮112与固定在轴构件94上的齿轮120啮合,齿轮114与齿轮116啮合。齿轮118在与齿轮116啮合的同时,还与固定在轴构件110上的齿轮122啮合。固定输送辊28的轴构件94与可以是电动马达的回转驱动源(未图示)连接,如上述那样以图3箭头所示的方向回转驱动。轴构件94的回转通过齿轮120、112、114、116、118和122传给轴构件110,使原稿抑制辊68以图3所示的箭头方向回转。通过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的上面而移动的原稿与原稿抑制辊68接触时,为了确实地防止原稿输送速度暂时下降,所以最好将原稿抑制辊68的圆周速度设定得比输送辊78的圆周速度即原稿输送速度大一些。原稿抑制辊68的圆周速度设定得比输送辊78的圆周速度仅大几个百分点,例如输送辊78的圆周速度大致是130m/秒时,将原稿抑制辊68的圆周速度设定成大致135m/秒。
参照图4和图5继续进行说明,在上述前侧板50和上述后侧板52之间固定着辅助底板124(也请参照图3)。在该辅助底板124和上述支持托架102a和102b各自之间配设着在图6的反时针方向弹性地偏压支持托架102a和102b的弹性偏压机构126a和102b(第一弹性偏压机构)。弹性偏压机构126a和126b各自由张力线圈弹簧构成,其一端与支持托架102a和102b的各自的连接部108a和108b连接,其另一端与辅助底板124的单端部(图6的右端)连接。如图6所示,在回转框架4从上述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回转一些的状态(后述的第一和第二位置限制机构从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在上方隔离的状态),由于支持托架102a和102b的外侧支架部106a和106b的下边与上述导向板56接触,所以限制支持托架102a和102b向图6的反时针方向回转。在支持托架102a和102b的各自因自重而充分可靠地向图6的反时针方向偏压时,可以省略弹性偏压机构126a和126b。
参照图4至图6进行说明,上述原稿抑制板70被回转自如地安装在固定原稿抑制辊68的上述轴构件110上。原稿抑制板70有平板状的底壁128、从底壁128的下游端向下游并沿上方倾斜地延伸的下游侧倾斜壁130、从下游侧倾斜壁130的下游向上方延伸的下游端壁132、从底壁128的上游端向上游并沿上方倾斜地延伸的上游侧倾斜壁134、和从上游侧倾斜壁134的上游端向下游侧倾斜地延伸的上游端壁135。如图4和图5明确地所示,在底壁128、下游侧倾斜壁130和上游侧倾斜壁134的前边和后边上各自形成着向上方实际上铅垂地突出的前直立片136a和后直立片136b。同样在下游端壁132的前边和后边上各自形成对于下游端壁132实际上垂直地向上游侧突出的前突出片138a和后突出片138b。前直立片136a位于支持托架102的外侧支架部106a的外侧即前侧,前突出片138a位于前直立片136a的外侧即前侧。前直立片136a和前突出片138a综合地密接,在图5号码140a所示的部位相互被点焊接。后直立片136b位于支持托架102b的外侧支架部106b的内侧即前侧,后突出片138b位于后直立片136a的内侧即前侧。后直立片136b和后突出片138b相互密接,在图5号码140b所示的领域相互被点焊接。
参照图4和图5继续进行说明,在原稿抑制板70的下游部形成各自对应4个原稿抑制辊68的4个开口141,4个原稿抑制辊68通过该开口141向下方突出。在原稿抑制板70的上述上游端壁135上形成着一对在宽度方向有间隙地向上游侧突出的突出片142。在原稿抑制板70的上述底壁128的上面形成着一对在宽度方向有间隙的环状凹部144。参照图4和图5的同时参照图3和图6进行说明,与原稿抑制板70的上述一对突出片142相对应地在上述导向板60上形成一对开口146,使原稿抑制板70的各个突出片142插入导向板60的各个开口146内。使以图3和图6所示的时针方向弹性地偏压原稿抑制板70的弹性偏压机构148(第二弹性偏压机构)介在原稿抑制板70和上述辅助度板122之间。该弹性偏压机构148由一对在宽度方向有间隙地配置压缩线圈弹簧构成,压缩线圈弹簧的各自下端部被各自在原稿抑制板70的底壁128的上面所形成的上述凹部144收容,压缩线圈弹簧的各自上端部贯通在上述导向板60上所形成的开口(未图示)并延伸、还被在辅助底板122的下面所形成的一对环状凹部(未图示)收容。如图6所示,在回旋框架4从上述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回转一点的状态(后述的第一和第二位置限制机构从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在上方隔离的状态),由于原稿抑制板70的上述突出片142的各自与导向板60的开口146的各自下边接触,所以能限制原稿抑制板70向图6的时针方向回转。在原稿抑制板70因自重能充分可靠地向图2的时针方向偏压的场合,也能省略弹性偏压机构148。
参照图4至图6继续进行说明,在支持托架102a的外侧支架部106a和原稿抑制板70的前直片136之间配设位置限制片150a,在支持托架102b的外侧支架部106b和原稿抑制板70的后直立片136b之间配设位置限制片150b。更详细地说,在由合适的合成橡胶形成的位置限制片150a和150b的各自上游部(图6左侧部)形成着圆形开口152a和152b。从图5可以清楚地知道,固定原稿抑制辊68的上述轴构件110通过在支持托架102a和102b的外侧支架部106a和106b上所形成的圆形开口154a和154b、在原稿抑制板70的前直立片136a和后直立片136b上所形成的圆形开口156a和156b并延伸的同时,还通过在位置限制片150a和150b上所形成的上述圆形开口152a和152b并延伸。在圆形开口152a和152b、154a和154b、及156a和156b与轴构件110之间根据需要还能配设合适的轴承构件(未图示)。在位置限制片150a和150b的各自下游部(图6的右侧部)形成着向前方突出的圆柱状突起158a和158b、在原稿抑制板70的各自前直立片136a和136b上形成着与位置限制片150a和150b的各自突起158a和158b相对应的圆形开口160a和160b。如从图4可以理解,位置限制片150a和150b的突起158a和158b各自插入到前直立片136a和后直立片136b的开口160a和160b内。这样,位置限制片150a和150b与原稿抑制板70作为整体被回转自如地装在轴构件110上。如图5和图6明确地所示,在各自的位置限制片150a生150b上形成着向下方突出的一对突出部162a和164a及162b和164b。突出部162a和162b构成第一位置限制机构,突出部164a和164b构成第二位置限制机构。突出部162a和162b在上下方向实际上与上述圆形开口152a和152b配合(实际上与轴构件110配合)并向下方突出,其下端边形成实际上与圆形开口152a和152b同心(实际上与轴构件110同心)的圆弧形状。突出部164a和164b在上下方向实际上与上述突起158a和158b配合并向下方突出,其下端边形成实际上与突起158a和158b同心的圆弧开形状。参照图4和图5即可理解,位置限制片150b比原稿抑制板70还位于宽度方向的外侧(后侧),但位置限制片150a比原稿抑制板70的前直立片136a还位于宽度方向的内侧(后侧)。位置限制片150a的突出部162a和164a通过在原稿抑制板70的底壁128、下游侧倾斜壁130和上游侧倾斜壁132的前端所形成的缺口并向下方突出。
比较参照图6和图7即可理解,在回转框架从打开位置回转到关闭位置时,在回转框架4位于关闭位置之前,使一对位置限制片150a和150b的突出部162a和162b及突出部164a和164b的下端边与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的上面接触。并且,在突出部162和162b与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的上面接触后,在回转框架4向关位置更回转期间,根据回转框架4的回转,支持托架102a和102b抵抗弹性偏压机构126a和126b的弹性偏压作用,向图6和图7的时针方向回转。而且,根据回转框架4的回转,原稿抑制板70对抗弹性偏压机构148的弹性偏压作用,向图6和图7的反时针方向回转。这样,在回转框架4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由于一对位置限制片150a和150b的突出部162a和162b在宽度方向有间隙地与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的上面接触,所以在装着支持托架102a和102b的轴构件110上所固定的原稿抑制辊68和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的间隙G1(图8)就能十分精密地且在宽度方向十分均匀地进行限制。同样,由于一对位置限制片150a和150b的突出部162a和162b在宽度方向有间隙地与移动原稿透明板8的上面接触,再加上一对位置限制片150a和150b的突出部164a和164b在宽度方向有间隙地与移动原稿透明板8的上面接触,所以原稿抑制板70,特别是其底壁128和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的间隙G2(图8)就十分精密地且在宽度方向十分均匀地进行限制。
参照图8继续进行说明,在通常的图像处理机中,由原稿输送机构12能输送的片状原稿的最大厚度被设定成大致0.2mm左右。这时,根据本发明考的实验,在回转框架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原稿抑制辊68和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的间隙G1为0.25至0.35mm,最合适的大致是0.30mm。原稿抑制板70的底壁128的至少主要部分在原稿抑制辊68的上游侧,是使其沿着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的上面实际上水平地延伸合适的,原稿抑制板70的底壁128和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的间隙G2比原稿抑制辊68和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的间隙G大一些,是0.45至0.55mm,最好大致是0.50mm。原稿抑制板70的上游倾斜壁134和下游倾斜壁130的倾斜角α和β都是20至40度,最好是30度左右。另外,在同时配设原稿抑制辊68和原稿抑制板70时,在原稿读出机构14上的光学机构(未图示)的读出基准线166比原稿抑制辊68还上游一些,因而在原稿抑制板70的底壁128的领域内,使其在移动原稿用透明板8的上面上沿宽度方向延伸是方便的。
上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定这些实施例,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修正,这都可以理解是本发明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处理机,该机具备在上面配设透明板的机架,和在掩盖该透明板的关闭位置与暴露该透明板的打开位置之间回转自如地装在该机架上的回转框架,
在该回转框架上还配设在该回转框架处于该关闭位置的状态通过该透明板的上面输送片状原稿的原稿输送机构,
该原稿输送机构含有原稿抑制辊,该原稿抑制辊在该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相对该原稿透明板有间隙并在其上方沿该透明板的宽度方向延伸,能防止通过该透明板上面的原稿过分在上方浮起,
其特征在于,在该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状态,在装在该回转框架上的沿着透明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轴构件上回转自如地安装着一对在轴线方向有间隙的支持托架,在该一对支持托架上装着在该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沿该透明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轴构件,在第二轴构件上配设该原稿抑制辊,
在一对支持托架的各自上关联地配设第一位置限制机构,在该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由于该第一位置限制机构与透明板的上面接触,所以能限制该透明板和该原稿抑制辊的间隙G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在该原稿抑制辊接近该透明板的方向上配设弹性地偏压该一对支持托架的第一弹性偏压机构,由于该第一弹性偏压机构的弹性偏压作用,使该第一位置限制机构与该透明板的上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示的图像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偏压机构由在该一对支持托架的各自与该回转框架之间配设的一对弹簧构件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原稿输送机构含有回转自如地安装在第二轴构件上的原稿抑制板,在该回转框架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沿原稿输送方向看,该原稿抑制板至少主要部分在该原稿抑制辊的上游侧,相对于该透明板有间隙并沿其上方延伸,能防止通过该透明板上面的原稿过分地在上方浮起,
配设一对与该原稿抑制板关联并在该透明板的宽度方向有间隙的第二位置限制机构,在该回转框架处于该关闭位置的状态,由于该第一位置限制机构与该透明板的上面接触,且该第二位置限制机构与该透明板的上面接触,所以能限制该透明板和该原稿抑制板的间隙G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在使该原稿抑制板的主要部分接近该透明板的方向配设弹性地偏压该原稿抑制板的第二弹性偏压机构,通过该第二弹性偏压机构的弹性偏压作用,使该第二位置限制机构与该透明板的上面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弹性偏压机构由一对在该透明板的宽度方向有间隙并配设在该原稿抑制板和该回转框架之间的弹簧构件构成。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该原稿抑制板上配设一对在该透明板的宽度方向有间隙的位置限制片,在该回转框架牌该关闭位置的状态,在该一对位置限制片的各自上形成与该第二轴构件大致配合并在其下方突出的第一实出部和沿原稿输送方向看在上游侧并与第一突出部有间隙的第二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构成第一位置限制机构,第二突出部构成第二位置限制机构。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机,其特征在于,由第一位置限制机构限制的透明板和原稿抑制辊的间隙G1是0.25至0.35mm,由第二位置限制机构限制的透明板和原稿抑制板的间隙G2是0.45至0.55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原稿抑制辊在原稿输送方向回转驱动,原稿抑制辊的圆周速度设定得比原稿输送机构的原稿输送速度大一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轴构件上沿轴线方向有间隙地安装着多个原稿抑制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在该机架的上面所配设的透明板是原稿输送方向的尺寸比较小的移动原理用透明板,在该机架的上面还与该移动原稿用透明板邻接地配设静止原稿用透明板,当该回转框架位于关闭位置时,该回转框架掩盖移动原稿用透明板的同时还掩盖静止原稿用透明板,
在该机架上配设着用于读出通过移动原稿用透明板的上面输送的移动原稿和位于静止用透明板上面的静止原稿的原稿读出机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回转框架以将该机的后部沿移动原稿透明板和静止原稿用透明在原稿输送方向延伸的回旋轴线为中心,被回转自如地装在机架上。
CN95102453A 1994-03-15 1995-03-15 图像处理机 Pending CN11167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7262294 1994-03-15
JP072622/94 1994-03-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35A true CN1116735A (zh) 1996-02-14

Family

ID=13494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02453A Pending CN1116735A (zh) 1994-03-15 1995-03-15 图像处理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5680203A (zh)
EP (1) EP0673147A3 (zh)
KR (1) KR950033716A (zh)
CN (1) CN111673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38533C (zh) * 2002-10-15 2007-09-1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47094B2 (ja) * 1996-05-31 2006-02-22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580950B2 (ja) * 1996-05-31 2004-10-27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543511B2 (ja) * 1996-10-17 2004-07-1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H10207132A (ja) * 1997-01-18 1998-08-07 Mita Ind Co Ltd 原稿搬送手段
JP3729232B2 (ja) * 1997-07-18 2005-1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US5988623A (en) * 1998-03-12 1999-11-2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having a center drive mechanism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a document without skew
US6167232A (en) * 1998-03-12 2000-12-2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for a flat bed input device and background plate for use with same
DK1017012T3 (da) * 1999-01-02 2004-12-13 Scheidt & Bachmann Gmbh Anordning til sammenföring af en skrive- og/eller læseenhed og et informationsmedium
EP1039737B1 (en) * 1999-03-26 2004-09-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1233491A (ja) * 2000-02-24 2001-08-28 Murata Mach Ltd 自動シート搬送装置
EP1158762A2 (de) * 2000-05-17 2001-11-28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ktiengesellschaft Rotierbar gelagerte Druckträgerführung
JP3715919B2 (ja) * 2001-12-21 2005-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97632B2 (ja) * 2003-06-30 2010-01-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
KR100555716B1 (ko) * 2004-07-19 2006-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동 원고 급지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4815964B2 (ja) * 2005-09-16 2011-1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TWI331982B (en) * 2007-05-25 2010-10-21 Teco Image System Co Lted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and multi-function printer using the same
US9238560B1 (en) * 2014-09-19 2016-01-19 Fuji Xerox Co., Ltd. Conveyance device,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7111A (en) * 1974-04-26 1976-03-30 Xerox Corporation Document feeding apparatus
US4194837A (en) * 1977-12-02 1980-03-25 Ricoh Company, Ltd. Original feed 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copying machine
JPS58224929A (ja) * 1982-06-24 1983-12-27 Canon Inc シ−ト分離搬送装置
JPS62105841A (ja) * 1985-11-01 1987-05-16 Canon Inc シ−ト搬送装置
JPS63133538U (zh) * 1987-02-23 1988-09-01
US4933717A (en) * 1988-01-11 1990-06-12 Konica Corporation Document feeder
JPH0733187B2 (ja) * 1988-10-04 1995-04-12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GB2239841B (en) * 1989-12-29 1994-08-17 Canon Kk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958839B2 (ja) * 1992-06-02 1999-10-06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US5339139A (en) * 1993-10-12 1994-08-16 Xerox Corporation Document feeder with positive document removal from imaging plate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38533C (zh) * 2002-10-15 2007-09-1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680203A (en) 1997-10-21
EP0673147A2 (en) 1995-09-20
EP0673147A3 (en) 1996-10-16
KR950033716A (ko) 1995-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735A (zh) 图像处理机
CN1576039A (zh) 纸页运送装置和图象形成装置以及图象读出装置
CN101640751B (zh) 图像读取装置、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P1227655B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1252543A (zh) 处理卡盒、其制造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6989915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ly reading image information recorded on sheetlike recording medium
CN1854921A (zh) 纸运送分支装置
CN1102123C (zh) 自动原稿运送装置
CN179019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2290685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入力素子の補正方法
CN1774026A (zh) 原稿读取装置
CN1764224A (zh) 文件读取器
US7787161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400562A (zh) 原稿扫描装置
CN1584749A (zh) 纸张输送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JP2001313794A (ja) 画像読取り装置
CN1257640C (zh) 图像读取装置
JPH11261742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2101266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1265005A (ja) 走査露光装置
CN1083937A (zh) 印象方法及装置
JP2007180843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746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3524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6951A (ja) 画像読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