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8701A - 一种健脾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健脾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8701A
CN111658701A CN202010674256.6A CN202010674256A CN111658701A CN 111658701 A CN111658701 A CN 111658701A CN 202010674256 A CN202010674256 A CN 202010674256A CN 111658701 A CN111658701 A CN 111658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spleen
diabetes
trea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742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超
吴邦泰
许旭昀
陈秋铭
王叙煌
陈子睿
吴典伟
谢希
林玺
林俊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t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Shant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t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Shant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01067425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587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58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870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4362 priority patent/WO2022011880A1/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8Fabaceae or Leguminosae (Pea or Legume family); Caesalpiniaceae; Mimosaceae; Papilionaceae
    • A61K36/488Pueraria (kudzu)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8Asteraceae or Compositae (Aster or Sunflower family), e.g. chamomile, feverfew, yarrow or echinacea
    • A61K36/284Atractyl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36Caryophyllaceae (Pink family), e.g. babysbreath or soapwo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53Lamiaceae or Labiatae (Mint family), e.g. thyme, rosemary or lavender
    • A61K36/537Salvia (sa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5Rutaceae (Rue family)
    • A61K36/756Phellodendron, e.g. corktre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9/0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 A61P19/06Antigout agents, e.g. antihyperuricemic or uricosur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4Anorexiants; Antiobesity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6Antihyperlipidem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 A61P3/1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for hyperglycaemia, e.g. antidiabetics

Abstract

发明公开了一种健脾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15‑25份、丹参12‑18份、白术25‑35份、太子参25‑35份、黄柏8‑12份。本发明是“从脾胃论治糖尿病”的组方,具有健脾通络,清热活血之功,用于脾虚郁热,脉络瘀滞所致的消渴、消瘅、消痞等,症见口干多饮、多尿、口苦、形体肥胖、胸闷呕恶、疲倦乏力、便溏、肢体麻痹等;有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早期、糖耐量异常、肥胖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等见上述证候者服用后均有明显疗效。

Description

一种健脾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组方领域,特别是一种健脾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010年宁光教授团队在中国18岁以上的人群中调查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别达到11.6%和50.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尤其是近几年患病率骤升,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且发病情况有所变化,有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肥胖者占80%以上。
糖尿病,现代中医多归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消渴病相关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有“消瘅”,“三消”,“膈消”“消中”等病名。《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消,尽也”,为“消瘦、消散、消耗”的意思。“渴,欲也”,为“口干欲饮”的意思。从字面上的概念看,此病名是对存在类似症状病人的归纳。古代医家论述消渴病的病机时形成了多种学说,历代医家对该病病机都有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包括阴虚燥热说、三消说、肝郁气滞说、瘀血致消说等病机认识。目前多认为,病变脏腑多责之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则重在“养阴清热”。
然而,现今临床发现不论是病因病机与发病,还是临床表现,乃至治疗方法,都与古代不同。申请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现代糖尿病人饮水连连却不解其渴,所饮之水不能化生津液而小便频频;消渴病人多食而易饥,且肌肤不荣,所食水谷不养四肢而形体消瘦;现代之消渴病人肥胖者居多,肥人多痰,痰湿素盛,湿盛伤脾,典型“阴虚燥热型消渴”的病人已经少见,养阴则助湿碍脾,清热则伤脾阳而痰湿更甚。所以,不管“阴虚”还是“燥热”,都只是消渴病的“标”,只看到消渴的症状,而忽视疾病的根本。
现代糖尿病病机已从“阴虚燥热”,演变为“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湿浊下注、相火郁闭”,脾胃元气不足,来自下焦之湿浊阴火乘机上乘,消耗人体的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施布障碍,不循常道而致“消渴”,应以“补脾胃、升清阳、泻湿浊、降阴火”治之。而关于治疗糖尿病早期的中成药,多着重于益气养阴,清热生津,如渴乐宁胶囊、消渴康颗粒、降糖舒胶囊、降糖宁胶囊、十味玉泉胶囊等,暂无与本发明健脾通络,清热活血功效相近的相关研究,市场上也暂无此类品种供应。
糖尿病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从前至后分别为高危人群、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其中糖耐量异常指的是病情还未发展到糖尿病阶段,但血糖水平检测高于正常人群,并且有朝糖尿病发展的趋势,随时可能成为糖尿病患者,需要重点进行防治。诱发糖尿病前期往糖尿病发展的因素较多,其中多数研究认为与高尿酸症密切相关,表现为糖尿病前期合并高尿酸症。另有研究表明,高尿酸症为糖尿病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如若糖尿病前期合并高尿酸症,就会加速其朝糖尿病方向发展。因此不难看出,糖尿病前期和高尿酸症是相互影响的。有文献报道随着尿酸水平的增加,并发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在增加。在中国台湾的研究中发现基线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而且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发生风险增高的具有相关性。临床对于糖耐量异常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其中降糖是基础性治疗,通过降低血糖,使得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有利于防止向糖尿病方向发展,但是这一基础性措施远远不够,对高尿酸症问题仍旧无法解决。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重要原因,尿酸水平的不断升高,导致尿酸盐在关节中不断沉积,从而引发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肾脏功能,甚至威胁生命安全。苯溴马隆是一种常见的降血尿酸药物,其作用机制表现为:作用在肾脏近曲小管,抑制对尿酸重吸收,并加快对尿酸排出,科学合理地使用可有效改善高尿酸症的症状,但单一用药效果并不理想,还容易引发一定的不良反应。中医在糖尿病前期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思想,认为合并症的出现与饮食、生活习惯、运动等因素有关,其病机为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浊毒内生,在治疗时需坚持健脾化浊,通络清淤的原则。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异常合并高尿酸血症及血脂异常的人群不断增多,而中西医结合理念在本病治疗中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多数研究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前期合并高尿酸症效果明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肥胖人群的比例逐年增高。而肥胖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科研人员还发现肥胖是通过分泌炎症因子介导参与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的损伤,导致多种慢性疾病(诸如糖尿病、冠心病、卒中)的发生发展,最终影响病患的寿命。中医学认为,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主要是由于脾虚郁热,脉络瘀滞导致。肥胖与痰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脾为生痰之源”,脾不升清,则水谷精微不得布达,碍于中焦,化为痰湿,久积体内,化成膏脂,故气虚湿滞乃是肥胖之病机关键。因此在临床上多采用健脾祛湿的方法,改善脾主运化功能,使水谷精微运化有常,不致痰浊内生,发为肥胖。黄萍等(黄萍,周青,商洪涛.肥胖人群中医体质特征及体质类型调查[J].西部中医药,2016,29(5):64.)对肥胖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发现,肥胖患者中医辨证以虚为主,且多气虚、阳虚,或虚中夹实,病变脏腑多涉及脾肾,病理变化涉及瘀热。本申请人也曾在2015年对150例肥胖症患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经统计后发现临床上脾虚郁热,脉络瘀滞肥胖患者占比最大,其余两型(肝气郁滞、湿热中阻)的患者往往同时兼有脾虚郁热,脉络瘀滞的症状,可见肥胖症在中医辩证分型上离不开脾虚郁热,脉络瘀滞。目前市场上常见减肥药物存在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多、减肥效果不显著等缺点。大量临床资料证实,中医治疗较西医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副作用少,不易反弹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现代医学认为,代谢综合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中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IR)是导致代谢综合征的核心发病机制。目前针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最基本的干预措施首先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其次是针对各种异常代谢组分的治疗,如降脂、降糖、降压等治疗,尚无对所有组分均有效的药物。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通过减轻IR、调节TG、延缓高血压的进展、抑制食欲、减轻体质量等多途径干预代谢综合征(丁华君.二甲双胍对代谢综合征干预效果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2):223-224.),但临床疗效仍具有一定局限性。代谢综合征可归属于中医“脾瘅”“消痞”范畴,其病理特征是本虚标实,病位主要在脾胃,而痰湿、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贯彻疾病始终。中医药的整体治疗在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健脾中药组合物,其疗效确切,具有健脾通络,清热活血之功,用于脾虚郁热,脉络瘀滞所致的消渴、消瘅、消痞等。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将上述健脾中药组合物应用于制备治疗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肥胖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的药物上。
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健脾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15-25份、丹参12-18份、白术25-35份、太子参25-35份、黄柏8-12份。
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18-22份、丹参14-16份、白术28-32份、太子参28-32份、黄柏9-11份。
最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20份、丹参15份、白术30份、太子参30份、黄柏10份。
所述健脾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肥胖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的药物的应用。
所述的药物为汤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或丸剂。
所述的药物为以所述健脾中药组合物配方中组分的提取物为有效成分,添加药用辅料制得的制剂。
所述的提取物为水提取物。
所述的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肥胖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是脾虚郁热,脉络瘀滞型的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肥胖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
本发明是“从脾胃论治糖尿病”的组方,具有健脾通络,清热活血之功,用于脾虚郁热,脉络瘀滞所致的消渴、消瘅、消痞等,症见口干多饮、多尿、口苦、形体肥胖、胸闷呕恶、疲倦乏力、便溏、肢体麻痹等;有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早期、糖耐量异常、肥胖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等见上述证候者服用后均有明显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是一种健脾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15-25份、丹参12-18份、白术25-35份、太子参25-35份、黄柏8-12份。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18-22份、丹参14-16份、白术28-32份、太子参28-32份、黄柏9-11份。最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20份、丹参15份、白术30份、太子参30份、黄柏10份。
所述健脾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肥胖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的药物的应用。所述的药物可以为汤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或丸剂等口服剂型。所述的药物为以所述健脾中药组合物配方中组分的提取物为有效成分,添加相应剂型的药用辅料按已有通用工艺制得的相应制剂。优选的,所述的提取物为水提取物。
本发明组方来自发明人“从脾胃论治糖尿病”理论体系,认为糖尿病病机为:“脾胃失调,物不归化,精微不运,脏腑失养”,故治疗以调和脾胃,攻补兼施为核心。糖尿病早期多表现为脾虚郁热,脉络瘀滞。
消渴病症状以消耗多食,口干多饮为主,饮食的代谢与运化,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那么,水饮进入人体如何代谢的呢?《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正常情况下,饮食水谷进入人体,经胃之腐熟,化生精微物质,经脾之运化,将精微物质散布全身,支持全身功能活动。当饮食失常,脾胃受损时,就要发病。可见,早在《内经》时期就明确提出了消渴发病或因过食肥甘厚味,内伤脾胃,或因胃中积热,根本在于“脾胃”。
(一)脾胃失调,物不归化,日久则内生热、郁、湿、痰、浊、瘀。
饮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运化不及,体内的糟粕无法通过脾胃升清降浊作用排出,蕴积肠腑而生内热,煎灼津液,则燥邪、热邪内生,发为消渴病。
消渴日久,肥甘厚味,膏粱之变,内伤脾胃,脾虚则痰湿内生,发为消渴。
情志抑郁、肝气不舒,瘀血郁久化热也会导致消渴的病机。
(二)脾失健运,精微不运,脏腑失养,则气血亏虚,日久阴阳俱虚。
脾胃居中焦,运化水谷,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来源。若脾失健运,则脾不能散精,精微上不能归于肺,下不能输于膀胱,则脏腑失养。中焦脾胃受损,血液生化无源,气血亏虚,正气不足,不只发为消渴,又可出现多种变证。血脉失养,经络不和,可见肢体麻痹之证;肝肾阴亏,不能上养耳目,可见视瞻昏渺、暴盲、耳聋等证;瘀阻络脉,正气亏虚,易感热毒而发疮疖、痈疽。
本发明结合大量临床实际,认为消渴临床常见虚实夹杂之证,且虚实夹杂贯穿消渴病整个病程。虚证以气虚、阴虚为主,一般而言,早期多表现为脾虚肺热、脾虚胃实、脾虚肝郁,中期脾肺两虚、心脾两虚、脾肾两虚,后期损及阴阳,而发展为阴阳两虚或脾虚络阻之证。兼证多为实证,以郁、热、湿、痰、浊、瘀为主,往往由多个邪气互相夹杂为病,或出现于消渴的整个病程,或在某个阶段较为突出。因此,调和脾胃,攻补兼施为核心治疗方法,补脾扶正是核心,在扶正的过程中,必需重视驱邪。
针对消渴病的前期仅有脾虚胃实,脉络瘀滞,实邪初成并未成势,且虚未及他脏的病情特点,以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疗效肯定、确切。方中白术健脾益气燥湿,为君药;配伍太子参以加强补中益气之功,使中轴得运,并用葛根升清阳以通脾络,解热以生津止渴,共为臣药;黄柏则清热燥湿助脾以泻降阴火,丹参以活血化瘀通脾络,两者是为佐药,全方升降和合,共凑健脾通络,清热活血之功。
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方中白术,具有促进受损植物神经功能的恢复,调整人体脏腑功能平衡和调节胃肠运动、降糖、利尿、增强抵抗力等作用;太子参多糖能够降低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葛根有降血糖作用,以葛根组方及其提取物的制剂已广泛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黄柏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主要包括降糖、抗菌、抗真菌、镇咳、降压、抗滴虫、抗肝炎、抗溃疡以及免疫抑制作用等。丹参含有大量的二萜醌色素、丹参酮、丹参素、二基醛等多种物质,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度等作用,能很好的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黏度状况。
因此,本发明调和脾胃,攻补兼施,配伍精当,理法特色明显,治疗糖尿病早期,仅有脾虚胃实,脉络瘀滞,实邪初成并未成势,且虚未及他脏的患者安全有效。申请人通过下述临床研究的数据,证明本方治疗糖尿病尤其是脾虚郁热,脉络瘀滞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在中医治疗的理念上强调“治未病”,而糖耐量异常为糖尿病前期,意味着具有高度风险发展为糖尿病,因此要重点加强防治。中医学认为,饮酒过度、嗜食青粱厚味使脾运失健,升清失职,水谷精微不能疏布全身,无法为人体所用,致使体内精津匾乏,久而燥热内而致消渴。消渴日久,聚湿生痰,痰湿流注肌体,痰湿内阻,影响气血运行,且久病多瘀,瘀血内生,形成痰湿瘀浊的病理基础。而高尿酸血症病人平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浊内滞,聚于肾络,日久化热,耗伤气血,内及肝肾,导使肝肾不足,精血乏源,加之肝气失于调达,气机不畅,肾失蒸腾气化,精血化生之浊毒失于疏泄聚而致病。高尿酸血症发病机理上为代谢紊乱所致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而使过多的尿酸停于体内形成有害之物,与“浊”相似,因此,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异常合并高尿酸血症两者具有相同相似的病因病机,即饮食所致脾虚不运并痰湿瘀浊的病机。使得两者异病同治成为可能。
实施例1(汤剂)
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20g、丹参15g、白术30g、太子参30g、黄柏10g。加水煎煮至一碗服用。
实施例2(汤剂)
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15g、丹参12g、白术25g、太子参25g、黄柏8g。加水煎煮至一碗服用。
实施例3(汤剂)
配方每剂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25g、丹参18g、白术35g、太子参35g、黄柏12g。加水煎煮至一碗服用。
实施例4(汤剂)
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22g、丹参14g、白术30g、太子参32g、黄柏9g。加水煎煮至一碗服用。
实施例5(片剂)
按重量份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20份、丹参15份、白术30份、太子参30份、黄柏10份。水提两次,每次加8-10倍的水,煎煮1-1.5小时,合并水提液,浓缩干燥,得到干浸膏。
取干浸膏20g研磨成细粉,按片剂制造工艺,加入药用淀粉和微粉硅胶,混合、制粒、干燥、整粒,然后加入硬脂酸镁,混匀,压制成100片,即得片剂。每片重0.3g。
实施例6(胶囊剂)
取实施例5制得的干浸膏20g研磨成细粉,按胶囊剂制造工艺,加入药用淀粉和微粉硅胶,混合、过筛、装入胶囊中,制成100粒,即得胶囊。每粒内容物重重0.2g。
临床对比实验
为了客观评价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的要求,对该药进行临床研究。以下研究均经汕头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一、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
随机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汕头市中医院糖尿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病房收治的符合条件的糖尿病患者60例。
1.2病例分组
在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将入选的60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2组,即中药组,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将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应用SPSS软件,经卡方检验比较后,确定是否具有可比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病例诊断标准
1.3.1西医诊断标准:
采用1999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WHO)、国际糖尿病协会(IDF)公布,同年得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的认同,并建议在中国执行,凡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可诊断为糖尿病。①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②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③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1.3.2中医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2型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凡具有口渴多饮,消谷易饥,尿多而甜,形体渐见消瘦等证候者即可确诊。
1.4.病例的纳入及排除标准
1.4.1纳入标准:凡符合以上西医糖尿病诊断标准,病程较短,临床表现为口干多饮、多尿、形体肥胖、胸闷呕恶、便溏、肢体麻痹等中医辨证为脾虚胃实,虚未及他藏,实邪初成并未成势的患者为纳入对象。
1.4.2排除标准:①患者虽然血糖高于正常,但通过饮食控制、增加活动量后空腹血糖
<7.0mmol/L(126mg/d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糖化血红蛋白<6.8%。
②年龄在18岁以下或60岁以上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有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或合并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④近1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者。
1.4.3剔除及脱落标准:符合入选标准,并且已经分组,但因各种原因未实施任何治疗的患者,或因各种原因未按规定完成治疗与对照观察者,疗效观察记录不完整者。
1.5研究方法:所有病人经饮食、运动及生活方式干预1月后开始进行治疗及观察,在糖尿病教育的基础上,采用糖尿病饮食,治疗组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汤剂(以下称健脾尚可方),日1剂;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0.5,日3次。治疗时间3月。
1.6.观察方法
1.6.1观察指标
1.6.1.1安全评价标准
①一般体格检查:血压、呼吸、脉搏、体温。②血尿便常规检查。
1.6.1.2疗效性观察
①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中医临床症状与体征,治疗前、治疗3月后各评估1次。
1.7疗效评定标准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通过中医症状评分量表评估中医疗效:①显效:中医症状、体征有明显好转,症状积分减少大于等于70%;②有效:中医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状积分减少大于等于30%;③无效:中医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症状积分减少小于30%。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观察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及中医疗效评估等相关指标实际变化,临床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统计后判断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1.8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18.0展开统计学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卡方检验,P<0.05则表示组间计数资料对比差异性较为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糖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的餐后2h血糖和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健脾尚可方组患者后餐后2h血糖与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基化血红蛋白比较(n=30)
Figure BDA0002583477850000081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二甲双胍组相比,P<0.05
2.2 2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后健脾尚可方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疗效评估善明显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治疗后中医疗效评估比较
Figure BDA0002583477850000082
注:★与二甲双胍组比较,P<0.05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健脾尚可方组有1例服中药后出现上腹部胀痛、反酸;二甲双胍组有5例出现腹胀腹泻,持续时间5天到10天,均能耐受胃肠道反应而完成治疗。两组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等急性并发症。
3.结论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古代中医学多从“阴虚燥热”论治。然而,现今临床发现不论是病因病机与发病,还是临床表现,乃至治疗方法,都已发生变化。
临床实践表明,健脾尚可方治疗糖尿病早期,仅有脾虚胃实,脉络瘀滞,实邪初成并未成势,且虚未及他脏的患者,不仅降糖效果确切,使用安全,而且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糖尿病引起的症状上较之单纯西药治疗更有优势。
二、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0例单纯性肥胖症病例均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中医内科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平均年龄(44.07±2.73)岁,体重指数28.36±3.32;对照组中平均年龄(49.53±2.91)岁,体重指数28.82±4.44。
1.2诊断标准
2.1西医诊断标准:肥胖症诊断标准采用2003年4月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公布的《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其中体重指数(BMI)≥28定义为肥胖。
1.2.2中医证型诊断标准根据《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危北海,贾葆鹏.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137)进行中医辨证。
1.2.3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16~60岁,观察期间未加用研究规定以外的任何减肥药物。
1.2.4排除标准继发性肥胖,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正在进行或近1个月进行了其他减肥治疗者,未按规定疗程服药者。
2方法
2.1治疗方法
2.1.1对照组予运动治疗方案。以慢跑、中快速步行(115~125步/min)等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运动3~6次,40~90min/次,距离以4~6km为宜,一般不应少于半小时。锻炼要循序渐进,负荷强度以感觉稍微吃力但能坚持为佳,以出汗后再坚持5~10min效果最佳。疗程为3个月。
2.1.2观察组①运动治疗方案:同对照组。②实施例1的健脾尚可方;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疗程为3个月。
2.2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的变化时间均选择在中午餐前,测量体重时去除多余衣物;腰围测量位置在水平位髂前上棘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将软尺紧贴皮肤无压迫感,测量值精确到1cm,臀围是环绕臀部最突出点测出的身体水平周径,方法同腰围测定法。
2.2.2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的变化根据《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将BMI、腰围、腰臀比分轻、中、重度,分别予1分、2分、3分,进行症状评分,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症状评分的变化。2.2.3运动干预评分按照运动干预执行情况,给予运动干预评分。
评分标准:1分(执行率0%~20%);2分(执行率20%~40%);3分(执行率40%~60%);4分(执行率60%~80%);5分(执行率80%~100%)
2.2.4饮食控制评分按照运动干预执行情况,给予运动干预评分。
评分标准:1分(执行率0~20%);2分(执行率20%~40%);3分(执行率40%~60%);4分(执行率60%~80%);5分(执行率80%~100%)
2.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各组间实验数据的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计量资料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两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以r值表示。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
3治疗结果
3.1基线情况见表3。
表3治疗组与对照组基线情况
Figure BDA0002583477850000101
治疗前两组年龄、体重、BMI、腰臀比、症状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疗程中饮食控制及运动干预评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3.2单纯运动干预组治疗前、治疗后体重、BMI、腰臀比、症状积分比较见表4。
表4对照组治疗前后体重、BMI、腰臀比、症状积分比较
Figure BDA0002583477850000102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统计结果显示治疗前体重与治疗后体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BMI与治疗后BMI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经运动干预治疗后体重明显降低,平均值为1kg,而症状积分前后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意味着通过运动干预后对减重有效。
3.3健脾尚可方结合运动干预组治疗前、治疗后体重、BMI、腰臀比、症状积分比较见表5。
表5治疗组治疗前后体重、BMI、腰臀比、症状积分比较
Figure BDA0002583477850000103
Figure BDA0002583477850000111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统计结果显示治疗前体重与治疗后体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BMI与治疗后BMI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症状积分与治疗后症状积分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健脾尚可方结合运动干预治疗后体重下降更为明显,平均值为2.5kg,意味着通过中药结合运动干预后减肥效果更明显。
3.4健脾尚可方结合运动干预组与单纯运动干预组两者组间体重变化、BMI变化、腰臀比变化、饮食控制积分、运动干预积分比较见表6。
表6治疗组与对照组前后体重、BMI、腰臀比变化比较
Figure BDA0002583477850000112
★表示与单纯运动干预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统计结果显示健脾尚可方结合运动干预组与单纯运动干预组两者组间治疗前、后体重变化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健脾尚可方结合运动干预组与单纯运动干预组两者组间饮食控制评分、运动干预评分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饮食控制、运动干预相似的情况下,给予健脾尚可方结合运动干预减重疗效好于单纯运动干预组。
通过分别观察健脾尚可方结合运动干预30例肥胖患者与单纯运动干预30例肥胖患者临床疗效,其结果也显示:通过中药结合运动干预、单纯运动干预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BMI)、症状积分均有显著下降;且中药结合运动干预疗效较单纯运动干预组更为显著。这充分证明了健脾尚可方对治疗肥胖临床疗效显著,由于健脾尚可方结合运动干预后患者的症状积分明显降低,且下降幅度也高于单纯运动干预的患者,所以健脾尚可方减重效果优于单纯运动干预。
三、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研究
1.1一般资料
1.1.1病例: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确诊的60例M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9例(63.3%),女性11例(36.6%),平均年龄(39.41±9.33)岁;血糖异常18例(60.0%),血脂异常26例(86.6%),血压异常19例(63.3%)。对照组男性17例(56.6%),女性13例(43.3%);平均年龄(38.98±11.99)岁;血糖异常23例(76.6%),血脂异常24例(80.0%),血压异常18例(6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CDS《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MS诊断标准。
1.1.3中医证型诊断标准:脾虚郁热,脉络瘀滞证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脾虚证、胃热证、湿热蕴脾证、血瘀证制定,主要表现为口干多饮、多尿、口苦、形体肥胖、胸闷呕恶、疲倦乏力、便溏、肢体麻痹等,并对症状及舌脉进行量化分级。主症:脘腹胀闷、口渴、消谷善饥、肢体困重、舌红、苔黄。次症:身热不扬、头身困重、倦怠乏力、大便粘滞、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其中,符合主症中3项(舌象必备),或主症2项(舌象必备)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为本证。按中医症状重、中、轻程度,主症依次计6、4、2分,次症依次计3、2、1分。
1.1.4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西医及中医证型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血压:收缩压(SBP)<180mmHg,舒张压(DBP)<100mmHg;④入选前2周内未服用过或2周内已停用减肥、降糖、降血脂、降压等药物和具有类似作用的保健品者。
1.1.5排除标准:①1型糖尿病或空腹血糖>11mmol/L者,或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者;②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③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④准备妊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精神病患者及依从性差的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华止)(厂家: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3370),0.5g/次,3次/d。观察组给予实施例1的健脾尚可方,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般指标,包括体重(W)、腰围(WC)、SBP、DBP。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尿酸(UA)。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潜血、血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心电图等。⑤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每2周门诊复诊1次,由专人检测各项观察指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主症、次症积分及症状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主症、次症积分及症状总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Figure BDA000258347785000013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观察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般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W、WC、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W、WC、SBP、DB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W、WC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
表8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般指标比较
Figure BDA000258347785000013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观察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及HOMA-IR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及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PG、FINS、TG、UA、HOMA-IR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9。
表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及HOMA-IR比较
Figure BDA0002583477850000133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出现腹泻1例,持续2d后自行缓解。对照组出现轻度恶心1例,腹泻3例,持续3d后逐渐缓解。
统计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健脾尚可方能达到甚至部分指标优于盐酸二甲双胍片的治疗效果。
四、治疗糖耐量异常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前期合并高尿酸症患者68例进行研究,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6-50岁,平均年龄(44.49±4.12)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12±0.65)年。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8-48岁,平均年龄(43.82±4.25)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31±2.70)年。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糖耐量异常和高尿酸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参见高峰.苯溴马隆配合低嘌呤饮食对高尿酸血症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7):70-71.);(2)经病史、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联合确诊;(3)精神和认知正常,可完成基本交流与沟通;(4)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肺等功能障碍;(2)确诊为糖尿病患者;(3)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5)合并急慢性感染者。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降糖措施,如口服降糖药物、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建议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作息习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苯溴马隆胶囊(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90),每次50mg,每天1次。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实施例1的健脾尚可方治疗。每日1剂,加水煎至200ml,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8周为1个疗程,持续用药1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1.3观察指标
1.3.1疗效判定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判定标准:血尿酸降幅不低于35%(或水平低于300μmol/l),血糖水平降低幅度至少30%表示显效;血尿酸降幅介于15%-34%之间,血糖水平较治疗前下降10%-29%表示好转;血尿酸和血糖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病情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好转率之和。
1.3.2血尿酸和血脂检测
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5ml保存于EDTA抗凝管中,经3000r/min离心处理10min,-30℃存储,及时送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Figure BDA0002583477850000141
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0所示。
表1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Figure BDA0002583477850000151
2.2两组血尿酸、血糖和血脂水平对比
在血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方面,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1所示。
表11两组血尿酸和血脂水平对比
Figure BDA0002583477850000152
Figure BDA0002583477850000153
注:*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健脾尚可方联合苯溴马隆治疗效果明显,可促进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在治疗后的血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相较于单一苯溴马隆治疗,联合健脾尚可方治疗糖耐量异常合并高尿酸症效果更佳,更有利于血尿酸、血糖和血脂水平的下降,作用显著。

Claims (9)

1.一种健脾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15-25份、丹参12-18份、白术25-35份、太子参25-35份、黄柏8-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脾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18-22份、丹参14-16份、白术28-32份、太子参28-32份、黄柏9-1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脾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20份、丹参15份、白术30份、太子参30份、黄柏10份。
4.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健脾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肥胖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为汤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或丸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为以所述健脾中药组合物配方中组分的提取物为有效成分,添加药用辅料制得的制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取物为水提取物。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肥胖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是脾虚郁热,脉络瘀滞型的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肥胖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糖尿病为早期糖尿病。
CN202010674256.6A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健脾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Withdrawn CN1116587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4256.6A CN111658701A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健脾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PCT/CN2020/124362 WO2022011880A1 (zh) 2020-07-14 2020-10-28 一种健脾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4256.6A CN111658701A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健脾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8701A true CN111658701A (zh) 2020-09-15

Family

ID=72391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74256.6A Withdrawn CN111658701A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健脾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58701A (zh)
WO (1) WO202201188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0026A (zh) * 2020-03-16 2020-07-17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糖代谢异常人群分类及健康管理系统
WO2022011880A1 (zh) * 2020-07-14 2022-01-20 汕头市中医医院 一种健脾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WO2022021636A1 (zh) * 2020-07-29 2022-02-03 汕头市中医医院 一种健脾活络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WO2022021639A1 (zh) * 2020-07-29 2022-02-03 汕头市中医医院 一种健脾通阳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195886B1 (ko) * 1996-11-01 1999-06-15 김상조 당뇨병 치료용 의약조성물
CN1611247A (zh) * 2003-10-28 2005-05-04 吴晓枫 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中药注射液
CN1985886A (zh) * 2005-12-23 2007-06-27 绿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
KR20140126087A (ko) * 2013-04-22 2014-10-30 박용식 면역기능 및 항산화 물질을 항상 시키는 해조류와 곡물,한약류 와 혼합한 조성물.
CN111658701A (zh) * 2020-07-14 2020-09-15 汕头市中医医院 一种健脾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韩静等: "中药健脾祛湿法结合运动干预肥胖症临床疗效观察", 《时珍国医国药》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0026A (zh) * 2020-03-16 2020-07-17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糖代谢异常人群分类及健康管理系统
WO2022011880A1 (zh) * 2020-07-14 2022-01-20 汕头市中医医院 一种健脾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WO2022021636A1 (zh) * 2020-07-29 2022-02-03 汕头市中医医院 一种健脾活络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WO2022021639A1 (zh) * 2020-07-29 2022-02-03 汕头市中医医院 一种健脾通阳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11880A1 (zh) 2022-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58701A (zh) 一种健脾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772671B (zh) 一种治疗干燥综合征气阴两虚型的中药组合物
CN111729064A (zh) 一种健脾通阳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643586A (zh) 一种健脾活络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643591A (zh) 一种健脾益肾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0493572C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9224039B (zh) 一种治疗肾脏纤维化的二黄益肾中药组合物
CN102274396B (zh) 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29058A (zh) 一种健脾化浊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0292607B (zh) 治疗高血压病并发左心室肥厚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11166860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中药汤剂和应用
CN114191514B (zh) 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痰湿型肥胖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12336802B (zh) 一种改善糖尿病糖脂代谢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5381906B (zh) 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CN115487283B (zh) 治疗心衰的中药制剂
CN114191513B (zh) 一种用于治疗湿热型肥胖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13304234B (zh)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中药组合物
CN116440224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16763880B (zh) 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消瘦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16350741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03803B (zh) 一种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中药复方制剂
CN117018105A (zh) 一种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983377A (zh) 一种治疗痰浊内阻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和应用
CN116115710A (zh) 一种保肝护胃,补虚降糖的中药组合物
CN114504626A (zh) 一种用于治疗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的畲药组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