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7252A - 端粒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骨髓增生性病症和骨髓增生性肿瘤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端粒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骨髓增生性病症和骨髓增生性肿瘤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17252A
CN111617252A CN202010575187.3A CN202010575187A CN111617252A CN 111617252 A CN111617252 A CN 111617252A CN 202010575187 A CN202010575187 A CN 202010575187A CN 111617252 A CN111617252 A CN 111617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lomerase inhibitor
individual
telomerase
oligonucleotide
effective a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751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J·斯图尔特
S·凯尔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Ge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841,71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375485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Geron Corp filed Critical Ge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17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72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genetic material which is inserted into cells of the living body to treat genetic diseases; Gene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88Compounds having three or more nucleosides or nucleot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88Compounds having three or more nucleosides or nucleotides
    • A61K31/7125Nucleic acids or oligonucleotides having modified internucleoside linkage, i.e. other than 3'-5' phosphodies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61P35/02Antineoplastic agents specific for leukem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blood or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 A61P7/06Antianaemic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Onc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Diabet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Physi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Compounds Of Unknown Constitu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端粒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骨髓增生性病症和骨髓增生性肿瘤的用途。本文提供用于减少诊断患有或认为患有诸如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等骨髓增生性病症的个体的肿瘤祖细胞增殖并且缓解相关症状的方法。本文还提供用于使用端粒酶抑制剂来将诊断患有或怀疑患有诸如ET等骨髓增生性病症的个体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维持在相对正常范围的方法。

Description

端粒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骨髓增生性病症和骨髓增生性肿瘤的 用途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11月15日、中国申请号为 201380069553.6、发明名称为“端粒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骨髓增生性病 症和骨髓增生性肿瘤的用途”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12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 61/734,941、于2013年3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 61/799,069、于2013年3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3/841,711 以及于2013年11月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1/900,347的优 先权,所述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整体并入本文。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端粒酶抑制剂化合物来治疗或预防与诸如特发 性血小板增多症(ET)等骨髓增生性病症或肿瘤相关的症状的方法。
背景
恶性血液病是开始于诸如骨髓等造血组织的细胞中或免疫系统 的细胞中的癌症形式。血液癌的实例是急性和慢性白血病、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性肿瘤或MPN是血液肿瘤,其产生自骨髓中的肿瘤性 造血骨髓祖细胞,诸如红细胞、血小板以及粒细胞的前体细胞。视疾 病而定,肿瘤祖细胞的增殖导致白细胞、红细胞以及/或者血小板的 任何组合的过量产生。这些过量产生的细胞也可能异常,从而导致额 外的临床并发症。存在各种类型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病症。MPN疾病 谱包括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慢性髓性 白血病(CML)、骨髓纤维化(MF)、慢性嗜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嗜 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急性髓性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一组包括血液和骨髓的癌症的症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包括诸如以下疾病:难治性贫血、难治性贫血伴胚细胞过多、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发育异 常以及慢性髓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循环血液血小板是无核的,尽管它们保留少量的巨核细胞衍生的 mRNA和全功能蛋白质生物合成能力(Gnatenko等,Blood 101, 2285-2293(2003))。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病症 亚型,其特征为巨核细胞的肿瘤增殖增加、循环血小板数目增多以及 大量血栓出血性事件(并不罕见的神经事件)(Nimer,Blood 93,415-416 (1999))。ET可在男性和女性中以相同频率见到,不过在30岁的额外 女性发病峰值可解释在此年龄后女性的患病率明显较高。ET的分子 基础仍有待确定,不过历史上它一直被认为是“克隆性”病症(El-Kassar 等,Blood 89,128(1997);“Evidence that ET is a clonaldisorder with origin in a multipotent stem cell”PJ Fialkow,Blood 1981 58:916-919)。 不同于ET血小板子集中明显的夸张的血小板体积,细胞在形态上与 其正常对应物不可区分。目前没有可用于ET的功能或诊断测试,并 且它仍然要通过排除其它潜在的血液病症来诊断,每年每100,000人 2-3例的发病率估计值与其它类型的白血病一致,但归因于与ET相 关的低死亡率患病率是至少十倍高。
目前的ET治疗主要集中于预防血栓形成/出血发生,并且涉及血 小板水平的非特异性降低。然而,这些现有治疗中无一者具体地说集 中于促成对疾病状态负有责任的恶性肿瘤的肿瘤祖细胞。举例来说, 用细胞毒性化疗治疗ET摧毁肿瘤细胞,同时将剩余的祖细胞留在适 当位置。这产生了由祖细胞产生的新的肿瘤细胞和疾病状态的持续。 此外,许多患有ET的个体对诸如羟基脲等一线治疗产生抗性,或因 有害副作用而完全停止使用这些药物。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红血细胞产量明显增加。治疗是针 对使过多的红血细胞数目减少。PV可在其过程的后期产生一个阶段, 所述阶段使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与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发育不良以及纤 维化相似。9号染色体上的JAK激酶2基因(JAK2)基因突变已在大多 数PV患者中被确定,所述突变引起造血前体在体外的增加的增殖和 存活。PV患者具有心血管和血栓形成事件及转化成急性髓性白血病 或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危险性增加。PV的治疗包括间歇性慢性放血 术以使男性中血细胞比容维持低于45%而女性中低于40%。其它可 能的治疗包括羟基脲、干扰素-α以及低剂量阿司匹林(aspirin)。
骨髓纤维化
骨髓纤维化或MF或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在与ET相同的疾病谱 中的骨髓增生性肿瘤。MF患者往往在其骨髓携带JAK2 V617F突变 中。ET偶尔演变成MF。JAK2抑制目前在鲁索替尼(ruxolitinib)
Figure BDA0002550716110000031
Figure BDA0002550716110000032
(一种janus激酶抑制剂)被批准的国家里被认为是MF护理标准。 没有证据表明诸如
Figure BDA0002550716110000033
等JAK2抑制剂选择性抑制负责所述疾病 白血病克隆细胞系的增殖并且因此,它们可能不具“疾病改善性。”
急性髓性白血病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髓系血细胞系的癌症。AML是最常见 的感染成年人的急性白血病。AML患者的异常白血细胞快速生长, 其在骨髓中积累并且干扰正常血细胞的产生。正常骨髓由白血病细胞 代替引起红血细胞、血小板以及正常白血细胞的减少。AML的症状 包括疲劳、气短、易挫伤和出血以及感染的危险性增加。作为急性白 血病,AML进展迅速并且如果不进行治疗,通常在数星期或数月内 致命。AML护理标准是用旨在诱导缓解的化疗进行治疗;患者可能 继续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包括血液和骨髓的癌症的症 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包括诸如以下疾病:难治性贫血、难 治性贫血伴胚细胞过多、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难治性 血细胞减少伴单系发育异常以及慢性髓单核细胞白血病。未成熟的造 血干细胞(胚细胞)不变成健康红血细胞、白血细胞或血小板。胚细胞 在骨髓中或在它们行进至血液中之后不久死亡。这为健康的白细胞、 红细胞以及/或者血小板在骨髓中形成留下的空间较小。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涉及无效产生髓类血细胞的血液 医学病状的集合。MDS患者往往发生严重的贫血并且需要经常输血。 出血和感染的危险也分别因低或功能异常的血小板和嗜中性粒细胞 而产生。在一些情况下,疾病恶化和患者发生由进行性骨髓衰竭引起 的血细胞减少(低血细胞计数)。在一些情况下,疾病转化成急性髓性 白血病(AML)。如果骨髓成髓细胞的总百分比升高超过特定截止值 (WHO为20%并且FAB为30%),则将转化成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说成已发生。
因此,需要的是用于骨髓增生异常增生性病症或肿瘤(诸如ET、 PV、MF、CML以及AML)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新治疗方法, 其靶向负责所述疾病的恶性表型的肿瘤祖细胞,特别是在个体中对采 取针对此病症的常用处方一线治疗具耐性或经历因采取针对此病症 的常用处方一线治疗而产生的不良事件。
在本说明书的通篇中,参考了多个专利、专利申请以及其它类型 的出版物(例如期刊文章)。本文引用的所有专利、专利申请以及出版 物的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以引用的方式整体并入本文。
发明概述
本文提供的本发明尤其公开了使用端粒酶抑制剂化合物来治疗 和缓解与诸如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骨 髓纤维化(MF)以及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等骨髓增生性肿瘤相关的 症状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靶向作为这些疾病的特征的肿瘤祖细胞 来进行。本文提供的本发明还尤其公开了使用端粒酶抑制剂化合物来 治疗和缓解与诸如难治性贫血、难治性贫血伴胚细胞过多、难治性血 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发育异常以及慢 性髓单核细胞白血病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关的症状的方 法,所述方法是通过靶向作为这些疾病的特征的负责产生异常高数量 的细胞的肿瘤祖细胞来进行。
因此,在一个方面中,本文提供用于缓解有需要的个体中的至少 一种与骨髓增生性肿瘤相关的症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个体施 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缓解至少一 种与骨髓增生性肿瘤相关的症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症状包括 头痛、头晕或眩晕、胸痛、乏力、昏厥、视力改变、肢体麻木或刺痛、 发红、肢体的抽痛或烧灼痛(红斑性肢痛病)、脾脏肿大、鼻出血、挫 伤、口腔或牙龈出血、血便或中风。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骨髓增生性 肿瘤是例如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骨髓 纤维化(MF)以及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 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包含寡核苷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 寡核苷酸与端粒酶的RNA组分互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 的长度是10-20个碱基对。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序列 TAGGGTTAGACAA。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 中,寡核苷酸包含至少一个N3’→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键合。在 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N3’→ 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键合。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 施方案中,寡核苷酸进一步包含连接至寡核苷酸的5’和/或3’端的脂 质部分。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脂质部分是 通过接头连接至寡核苷酸的5’和/或3’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头 是甘油或氨基甘油接头。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 中,脂质部分是棕榈酰基(C16)部分。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 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是伊美司他(imetelstat)。在本文中的 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与药学上可接受的 赋形剂一起施用。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 粒酶抑制剂被配制用于口服、静脉内、皮下、肌内、局部、腹膜内、 鼻内、吸入或眼内施用。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 中,治疗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包括使一或多个肿瘤祖细胞与 端粒酶抑制剂接触。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 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3mg/kg。在本文中的任何实 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9.5mg/kg至 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 6.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 的有效量是7.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 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4mg/kg。在本文中的任何实 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不抑制细胞因子依 赖性巨核细胞生长。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 个体携带Janus激酶2(JAK2)基因中的V617F功能获得性突变。在一 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降低个体中JAK2 V617F等位基 因负荷的百分比。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 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制细胞因子非依赖性巨核细胞生长。在本文中的 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制 CFU-meg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CFU-Mega的抑制与JAK2等位基因 负荷的降低无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对现有基于非端粒酶抑制 剂的治疗具耐性或不耐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是人类。
因此,在一个方面中,本文提供用于缓解有需要的个体中的至少 一种与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相关的症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个 体施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缓解至 少一种与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相关的症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 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或眩晕、胸痛、乏力、昏厥、视力改变、肢体麻 木或刺痛、发红、肢体的抽痛或烧灼痛(红斑性肢痛病)、脾脏肿大、 鼻出血、挫伤、口腔或牙龈出血、血便或中风。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 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包含寡核苷酸。在一些实施 方案中,寡核苷酸与端粒酶的RNA组分互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 寡核苷酸的长度是10-20个碱基对。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 含序列TAGGGTTAGACAA。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 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至少一个N3’→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键合。 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N3’→ 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键合。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 施方案中,寡核苷酸进一步包含连接至寡核苷酸的5’和/或3’端的脂 质部分。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脂质部分是 通过接头连接至寡核苷酸的5’和/或3’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头 是甘油或氨基甘油接头。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 中,脂质部分是棕榈酰基(C16)部分。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 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是伊美司他(imetelstat)。在本文中的 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与药学上可接受的 赋形剂一起施用。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 粒酶抑制剂被配制用于口服、静脉内、皮下、肌内、局部、腹膜内、 鼻内、吸入或眼内施用。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 中,治疗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包括使一或多个肿瘤祖细胞与 端粒酶抑制剂接触。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 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3mg/kg。在本文中的任何实 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9.5mg/kg至 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 6.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 的有效量是7.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 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4mg/kg。在本文中的任何实 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不抑制细胞因子依 赖性巨核细胞生长。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携带Janus激酶2(JAK2)基因中的V617F功能获得性突变。在一 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降低个体中JAK2 V617F等位基 因负荷的百分比。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 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制细胞因子非依赖性巨核细胞生长。在本文中的 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制 CFU-meg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CFU-Mega的抑制与JAK2等位基因 负荷的降低无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对现有基于非端粒酶抑制 剂的治疗具耐性或不耐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现有基于非端粒酶抑制剂的治疗是羟基脲、阿那格雷(anagrelide)或干扰素α-2B。在一些实 施方案中,个体是人类。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文提供用于减少诊断患有或怀疑患有骨髓增 生性肿瘤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个体的肿瘤祖细胞增殖的方法,所 述方法包括:向个体施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端粒酶抑 制剂的施用减少个体的肿瘤祖细胞增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骨髓增 生性肿瘤是例如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骨髓纤维化(MF)以及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 于ET,减少的肿瘤祖细胞增殖使得个体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小于 约600x103/μL。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减少的肿瘤祖细胞增殖使得个 体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小于约400x103/μL。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 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不经历血栓栓塞事件。在本文中的任 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减少的肿瘤细胞增殖使得在开始端 粒酶抑制剂施用之后2个月或更短时间内在个体的血液中出现小于 约400x103/μL的血小板计数。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 施方案中,减少的肿瘤细胞增殖使得在开始端粒酶抑制剂施用之后1 个月或更短时间内在个体的血液中出现小于约400x103/μL的血小板 计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对现有基于非端粒酶抑制剂的治疗具 耐性或不耐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诸如对于MF,减少的肿瘤祖细胞增殖使得个体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大于约100x109/L。在一些实 施方案中,诸如对于MF,减少的肿瘤祖细胞增殖产生至少90g/L或 100g/L或110g/L或120g/L的被调节的血红蛋白水平。在一些实施方 案中,诸如对于MF,减少的肿瘤祖细胞增殖产生至少1.0x109/L或至少2.0x109/L的被调节的绝对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本文中的任何 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包含寡核苷酸。在一些 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与端粒酶的RNA组分互补。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寡核苷酸的长度是10-20个碱基对。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序列TAGGGTTAGACAA。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 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至少一个N3’→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 键合。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 N3’→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键合。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进一步包含连接至寡核苷酸的5’和/或3’ 端的脂质部分。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脂质 部分是通过接头连接至寡核苷酸的5’和/或3’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 接头是甘油或氨基甘油接头。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 方案中,脂质部分是棕榈酰基(C16)部分。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 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是伊美司他(imetelstat)。在本文 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与药学上可接 受的赋形剂一起施用。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 中,端粒酶抑制剂被配制用于口服、静脉内、皮下、肌内、局部、腹 膜内、鼻内、吸入或眼内施用。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 施方案中,治疗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包括使一或多个肿瘤祖 细胞与端粒酶抑制剂接触。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 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3mg/kg。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9.5 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 有效量是6.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 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 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4mg/kg。在本文 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不抑制 细胞因子依赖性巨核细胞生长。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 施方案中,个体携带Janus激酶2(JAK2)基因中的V617F功能获得性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降低个体中JAK2 V617F等位基因负荷的百分比。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 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制细胞因子非依赖性巨核细胞生 长。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制CFU-meg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CFU-Mega的抑制与JAK2 等位基因负荷的降低无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是人类。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文提供用于减少诊断患有或怀疑患有特发性 血小板增多症个体的肿瘤祖细胞增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个体 施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减少个体 的肿瘤祖细胞增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减少的肿瘤祖细胞增殖使得 个体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小于约600x103/μL。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减少的肿瘤祖细胞增殖使得个体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小于约 400x103/μL。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 不经历血栓栓塞事件。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 中,减少的肿瘤细胞增殖使得在开始端粒酶抑制剂施用之后2个月或 更短时间内在个体的血液中出现小于约400x103/μL的血小板计数。 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减少的肿瘤细胞增殖 使得在开始端粒酶抑制剂施用之后1个月或更短时间内在个体的血 液中出现小于约400x103/μL的血小板计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对现有基于非端粒酶抑制剂的治疗具耐性或不耐受。在一些实施方 案中,现有基于非端粒酶抑制剂的治疗是羟基脲、阿那格雷(anagrelide) 或干扰素α-2B。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 粒酶抑制剂包含寡核苷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与端粒酶的 RNA组分互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的长度是10-20个碱 基对。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序列TAGGGTTAGACAA。 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至少一 个N3’→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键合。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 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N3’→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键 合。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进一步 包含连接至寡核苷酸的5’和/或3’端的脂质部分。在本文中的任何实 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脂质部分是通过接头连接至寡核苷酸的 5’和/或3’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头是甘油或氨基甘油接头。在 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脂质部分是棕榈酰基 (C16)部分。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 抑制剂是伊美司他(imetelstat)。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 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一起施用。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被配制用于口 服、静脉内、皮下、肌内、局部、腹膜内、鼻内、吸入或眼内施用。 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治疗有效量的端粒酶 抑制剂的施用包括使一或多个肿瘤祖细胞与端粒酶抑制剂接触。在本 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 7.5mg/kg至9.3mg/kg。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 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9.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 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6.5mg/kg至11.7mg/kg。 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 7.5mg/kg至9.4mg/kg。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 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不抑制细胞因子依赖性巨核细胞生长。在本 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携带Janus激酶2(JAK2)基因中的V617F功能获得性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 酶抑制剂的施用降低个体中JAK2 V617F等位基因负荷的百分比。在 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 制细胞因子非依赖性巨核细胞生长。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 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制CFU-mega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CFU-Mega的抑制与JAK2等位基因负荷的降低无关。在一些实 施方案中,个体是人类。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文提供用于维持诊断患有或怀疑患有特发性 血小板增多症的个体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小于约400x103/μL的方 法,所述方法包括:向个体施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端 粒酶抑制剂的施用维持个体的血小板计数小于约400x103/μL。在一 些方面中,端粒酶抑制剂是每两周施用不超过一次。在其它方面中, 施用端粒酶抑制剂以将个体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维持在约150x 103/μL至约400x103/μL之间。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 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包含寡核苷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 酸与端粒酶的RNA组分互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的长度 是10-20个碱基对。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序列 TAGGGTTAGACAA。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 中,寡核苷酸包含至少一个N3’→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键合。在 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N3’→ 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键合。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 施方案中,寡核苷酸进一步包含连接至寡核苷酸的5’和/或3’端的脂 质部分。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脂质部分是 通过接头连接至寡核苷酸的5’和/或3’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头 是甘油或氨基甘油接头。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 中,脂质部分是棕榈酰基(C16)部分。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 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是伊美司他(imetelstat)。在本文中的 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与药学上可接受的 赋形剂一起施用。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 粒酶抑制剂被配制用于口服、静脉内、皮下、肌内、局部、腹膜内、 鼻内、吸入或眼内施用。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 中,治疗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包括使一或多个肿瘤祖细胞与 端粒酶抑制剂接触。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 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3mg/kg。在本文中的任何实 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9.5mg/kg至 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 6.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 的有效量是7.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 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4mg/kg。在本文中的任何实 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不抑制细胞因子依 赖性巨核细胞生长。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携带Janus激酶2(JAK2)基因中的V617F功能获得性突变。在一 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降低个体中JAK2 V617F等位基 因负荷的百分比。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 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制细胞因子非依赖性巨核细胞生长。在本文中的 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制 CFU-meg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CFU-Mega的抑制与JAK2等位基因 负荷的降低无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对现有基于非端粒酶抑制 剂的治疗具耐性或不耐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现有基于非端粒酶抑制剂的治疗是羟基脲、阿那格雷(anagrelide)或干扰素α-2B。在一些实 施方案中,个体是人类。
因此,在一个方面中,本文提供用于缓解有需要的个体中的至少 一种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相关的症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 个体施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缓解 至少一种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的症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 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或眩晕、胸痛、乏力、昏厥、视力改变、肢体麻 木或刺痛、气短、乏力或感觉疲劳、脾脏肿大、鼻出血、挫伤、口腔 或牙龈出血或血便。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 端粒酶抑制剂包含寡核苷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与端粒酶 的RNA组分互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的长度是10-20个 碱基对。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序列TAGGGTTAGACAA。 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至少一 个N3’→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键合。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 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N3’→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键 合。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进一步 包含连接至寡核苷酸的5’和/或3’端的脂质部分。在本文中的任何实 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脂质部分是通过接头连接至寡核苷酸的 5’和/或3’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头是甘油或氨基甘油接头。在 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脂质部分是棕榈酰基 (C16)部分。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 抑制剂是伊美司他(imetelstat)。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 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一起施用。在本文 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被配制用于口 服、静脉内、皮下、肌内、局部、腹膜内、鼻内、吸入或眼内施用。 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治疗有效量的端粒酶 抑制剂的施用包括使一或多个肿瘤祖细胞与端粒酶抑制剂接触。在本 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 7.5mg/kg至9.3mg/kg。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 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9.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 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6.5mg/kg至11.7mg/kg。 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 7.5mg/kg至9.4mg/kg。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 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制红细胞生长。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 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制CFU-红细胞。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携带Janus激酶2 (JAK2)基因中的V617F功能获得性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 酶抑制剂的施用降低个体中JAK2 V617F等位基因负荷的百分比。在 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对现有基于非端粒酶抑制剂的治疗具耐性或不耐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是人类。
因此,在一个方面中,本文提供用于缓解有需要的个体中的至少 一种与骨髓纤维化相关的症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个体施用临 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缓解至少一种与 骨髓纤维化相关的症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症状包括脾脏肿大 和脾痛、早饱、贫血、骨痛、疲劳、发烧、盗汗、体重减轻、乏力、 昏厥、鼻出血、挫伤、口腔或牙龈出血、血便或中风。在本文中的任 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包含寡核苷酸。在一 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与端粒酶的RNA组分互补。在一些实施方 案中,寡核苷酸的长度是10-20个碱基对。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 苷酸包含序列TAGGGTTAGACAA。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 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至少一个N3’→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 间键合。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 含N3’→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键合。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 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进一步包含连接至寡核苷酸的5’和/或 3’端的脂质部分。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脂 质部分是通过接头连接至寡核苷酸的5’和/或3’端。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接头是甘油或氨基甘油接头。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 实施方案中,脂质部分是棕榈酰基(C16)部分。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 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是伊美司他(imetelstat)。在 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与药学上 可接受的赋形剂一起施用。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 案中,端粒酶抑制剂被配制用于口服、静脉内、皮下、肌内、局部、 腹膜内、鼻内、吸入或眼内施用。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 实施方案中,治疗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包括使一或多个肿瘤 祖细胞与端粒酶抑制剂接触。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 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3mg/kg。在本文中 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9.5 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 有效量是6.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 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 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4mg/kg。在本文 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不抑制 细胞因子依赖性巨核细胞生长。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 施方案中,个体携带Janus激酶2(JAK2)基因中的V617F功能获得性 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降低个体中JAK2 V617F等位基因负荷的百分比。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 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制细胞因子非依赖性巨核细胞生 长。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 施用抑制CFU-meg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CFU-Mega的抑制与JAK2 等位基因负荷的降低无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对现有基于非端 粒酶抑制剂的治疗具耐性或不耐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是人类。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文提供用于减轻诊断患有或怀疑患有骨髓增 生性肿瘤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个体的骨髓纤维化的方法,所述方 法包括向个体施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端粒酶抑制剂的 施用减轻个体的骨髓纤维化。在另一个方面中,本文提供用于在MF 患者中维持个体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大于约100x109/L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向个体施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端粒酶抑 制剂的施用使血小板计数增加。在另一个方面中,本文提供用于在 MF患者中维持血红蛋白水平为至少90g/L或100g/L或110g/L或 120g/L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个体施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 剂,其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使血红蛋白水平增加。在另一个方面中, 本文提供用于在MF患者中维持绝对嗜中性粒细胞计数为至少1.0x 109/L或至少2.0x109/L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个体施用临床有效 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使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 加。在一些方面中,端粒酶抑制剂是每两周施用不超过一次。在其它 方面中,施用端粒酶抑制剂以将个体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维持在约 150x103/μL至约400x103/μL之间。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 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包含寡核苷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 寡核苷酸与端粒酶的RNA组分互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 的长度是10-20个碱基对。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序列 TAGGGTTAGACAA。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 中,寡核苷酸包含至少一个N3’→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键合。在 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N3’→ 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键合。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 施方案中,寡核苷酸进一步包含连接至寡核苷酸的5’和/或3’端的脂 质部分。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脂质部分是 通过接头连接至寡核苷酸的5’和/或3’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头 是甘油或氨基甘油接头。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 中,脂质部分是棕榈酰基(C16)部分。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 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是伊美司他(imetelstat)。在本文中的 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与药学上可接受的 赋形剂一起施用。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 粒酶抑制剂被配制用于口服、静脉内、皮下、肌内、局部、腹膜内、 鼻内、吸入或眼内施用。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 中,治疗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包括使一或多个肿瘤祖细胞与 端粒酶抑制剂接触。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 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3mg/kg。在本文中的任何实 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9.5mg/kg至 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6.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 的有效量是7.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 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4mg/kg。
因此,在一个方面中,本文提供用于缓解有需要的个体中的至少 一种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的症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个体施 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缓解至少一 种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的症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症状包括 脾脏肿大和脾痛、贫血、骨痛、疲劳、发烧、盗汗、体重减轻、乏力、 昏厥、鼻出血、挫伤、口腔或牙龈出血、血便或中风。在本文中的任 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包含寡核苷酸。在一 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与端粒酶的RNA组分互补。在一些实施方 案中,寡核苷酸的长度是10-20个碱基对。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 苷酸包含序列TAGGGTTAGACAA。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 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至少一个N3’→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 间键合。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 含N3’→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键合。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 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进一步包含连接至寡核苷酸的5’和/或 3’端的脂质部分。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脂 质部分是通过接头连接至寡核苷酸的5’和/或3’端。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接头是甘油或氨基甘油接头。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 实施方案中,脂质部分是棕榈酰基(C16)部分。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 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是伊美司他(imetelstat)。在 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与药学上 可接受的赋形剂一起施用。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 案中,端粒酶抑制剂被配制用于口服、静脉内、皮下、肌内、局部、 腹膜内、鼻内、吸入或眼内施用。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 实施方案中,治疗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包括使一或多个肿瘤 祖细胞与端粒酶抑制剂接触。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 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3mg/kg。在本文中 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9.5 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 有效量是6.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 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 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4mg/kg。在本文 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不抑制细胞因子依赖性巨 核细胞生长。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携带Janus激酶2 (JAK2)基因中的V617F功能获得性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 酶抑制剂的施用降低个体中JAK2 V617F等位基因负荷的百分比。在 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 制细胞因子非依赖性巨核细胞生长。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 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制CFU-meg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CFU-Mega的抑制与JAK2等位基因负荷的降低无关。在一些实 施方案中,个体对现有基于非端粒酶抑制剂的治疗具耐性或不耐受。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是人类。
因此,在一个方面中,本文提供用于缓解有需要的个体中的至少 一种与诸如难治性贫血、难治性贫血伴胚细胞过多、难治性血细胞减 少伴多系发育异常、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发育异常以及慢性髓单 核细胞白血病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关的症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 括:向个体施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 用缓解至少一种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关的症状。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所述症状包括气短、疲劳、乏力、昏厥、鼻出血、挫伤、口腔或 牙龈出血、血便、瘀点或中风。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 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包含寡核苷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 酸与端粒酶的RNA组分互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的长度 是10-20个碱基对。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序列 TAGGGTTAGACAA。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 中,寡核苷酸包含至少一个N3’→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键合。在 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N3’→ 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键合。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 施方案中,寡核苷酸进一步包含连接至寡核苷酸的5’和/或3’端的脂 质部分。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脂质部分是 通过接头连接至寡核苷酸的5’和/或3’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头 是甘油或氨基甘油接头。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 中,脂质部分是棕榈酰基(C16)部分。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 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是伊美司他(imetelstat)。在本文中的 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与药学上可接受的 赋形剂一起施用。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 粒酶抑制剂被配制用于口服、静脉内、皮下、肌内、局部、腹膜内、 鼻内、吸入或眼内施用。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治疗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包括使一或多个肿瘤祖细胞与 端粒酶抑制剂接触。在本文中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 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3mg/kg。在本文中的任何实 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9.5mg/kg至 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6.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 的有效量是7.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 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4mg/kg。在本文中的任何实 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制细胞因子非依 赖性巨核细胞生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对现有基于非端粒酶抑 制剂的治疗具耐性或不耐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是人类。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描述了伊美司他对巨核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图2描述了菌落形成单位巨核细胞(CFU-Mega)剂量反应曲线。
图3描述了用于评估在需要细胞减灭术并且未能进行先前治疗 或对先前治疗耐受或者拒绝标准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 伊美司他(GRN163L)的活性的Ⅱ期试验(Ⅱ期伊美司他ET研究)的主 要研究终点(血液反应)的结果。CR,完全反应;PR,部分反应。血 小板计数≤400x103/μL第一次出现的时间由菱形表示,而完全反应 的时间由圆圈指示。
图4A和4B描述了II期伊美司他ET研究关于次要研究终点 (JAK2 V617F等位基因负荷)的结果。PR,部分反应。图4A描述了 作为距离基线时间点的时间(月)的函数的JAK2V617F等位基因负 荷%。图4B描述了作为距离基线时间点的时间的函数的中值等位基 因负荷(%)。
图5描述了II期伊美司他ET研究关于探索性终点(CFU-Mega) 的结果。
图6描述了在用伊美司他对获自健康供体的CD34+细胞和来自 AML患者的CD34+细胞进行体外处理后第5天、第7天以及第9天 培养物中的细胞生长百分比。
图7描述了伊美司他对来自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巨核细胞 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发明详述
本发明尤其提供用于减少个体的肿瘤祖细胞增殖并且缓解症状 的方法。本文提供的本发明尤其公开了使用端粒酶抑制剂化合物来治 疗和缓解与诸如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 纤维化以及急性髓性白血病等骨髓增生性肿瘤(MPN)相关的症状的 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靶向这些疾病的特征的肿瘤祖细胞来进行。本 文提供的本发明还尤其公开了使用端粒酶抑制剂化合物来治疗和缓 解与诸如难治性贫血、难治性贫血伴胚细胞过多、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伴多系发育异常、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发育异常以及慢性髓单核 细胞白血病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关的症状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靶向作为这些疾病的特征的负责产生异常高数量的细胞的 肿瘤祖细胞来进行。本发明人已得到令人惊奇的发现:端粒酶抑制剂 (诸如伊美司他)可有效降低MPN和MDS个体的循环血小板水平。另 外,可见血小板水平的这种降低与Janus激酶2基因(JAK2;在约50% 的ET病例中可见)中的常见ET相关性突变无关,并且在先前对作为 常用ET一线治疗的羟基脲治疗具耐性的个体中是有效的。本文还提 供使用端粒酶抑制剂(例如伊美司他)来将诊断患有或怀疑患有ET的 个体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维持在相对正常范围的方法。在不受理论 限制的情况下并且不像其它常见的MPN和MDS治疗,本发明方法 中所用的端粒酶抑制剂化合物似乎尤其对促成对此病状负有责任的 恶性肿瘤的肿瘤祖细胞产生抑制。
I.通用技术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发明的实践将采用核酸化学、分子生物学、 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免疫学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 知的常规技术。所述技术在诸如以下的文献中充分解释: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第二版(Sambrook等人,1989)以及 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第三版(Sambrook和Russel,2001),(本文中统称为“Sambrook”);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F.M.Ausubel等人,编著,1987,包括2001年的增刊)PCR: Th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Mullis等人,编著,1994)。核酸可通 过如例如以下文献中所描述的熟知的化学合成技术在体外合成: Carruthers(1982)Cold Spring Harbor Symp.Quant.Biol.47:411-418; Adams(1983)J.Am.Chem.Soc.105:661;Belousov(1997)Nucleic Acids Res.525:3440-3444;Frenkel(1995)Free Radic.Biol.Med. 19:373-380;Blommers(1994)Biochemistry 33:7886-7896;Narang(1979) Meth.Enzymol.68:90;Brown(1979)Meth.Enzymol.68:109;Beaucage (1981)Tetra.Lett.22:1859;Komberg和Baker,DNAReplication,第2 版(Freeman,San Francisco,1992);Scheit,Nucleotide Analogs(JohnWiley,New York,1980);Uhlmann和Peyman,Chemical Reviews, 90:543-584,1990。
II.定义
术语“核苷”是指具有以下所示的一般结构的部分,其中B表示核 碱基并且2'碳可如以下所描述被取代。当合并至寡聚物或聚合物中 时,3'碳进一步连接至氧原子或氮原子。
Figure BDA0002550716110000221
这个结构包括2'-脱氧和2'-羟基(即脱氧核糖和核糖)形式以及类 似物。较不常见地,5'-NH基团可取代5'-氧。关于核苷的“类似物”包 括具有经修饰的核碱基部分(见下文“核碱基”的定义)和/或经修饰的 糖部分(诸如2'-氟糖)的合成的核苷以及其它类似物。所述类似物通常 被设计成影响结合性质,例如稳定性、特异性等。术语核苷包括天然 核苷,包括例如在Komberg和Baker,DNA Replication,第2版(Freeman, San Francisco,1992)中所描述的2'-脱氧和2'-羟基形式,以及类似物。 关于核苷的“类似物”包括具有经修饰的核碱基部分(见下文“核碱基” 的定义)和/或例如由Scheit,Nucleotide Analogs(John Wiley,New York, 1980)大体上所描述的经修饰的糖部分的合成核苷。所述类似物包括 被设计成增强例如稳定性、特异性等结合性质的合成核苷,诸如由 Uhlmann和Peyman,Chemical Reviews 90:543-584,1990)所公开。含有 所述核苷并且通常含有合成的耐核酸酶核苷间键合的寡核苷酸本身 可被称为“类似物”。
“聚核苷酸”或“寡核苷酸”是指具有约2个与约200个之间的连续 亚基的核糖和/或脱氧核糖核苷亚基聚合物或寡聚物。核苷亚基可通 过多种亚基间键合来进行连接,所亚基间键合述包括但不限于:磷酸 二酯、磷酸三酯、甲基膦酸酯、P3'→N5'磷酰胺酯、N3'→P5'磷酰胺 酯、N3→P5'硫代磷酰胺酯和硫代磷酸酯键合。所述术语还包括具有 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对糖的修饰(例如2'取代)、碱基(参见上文中 “核苷”的定义)以及3'和5'末端的所述聚合物或寡聚物。在寡核苷酸部 分包括多个亚基间键合的实施方案中,每个键合可使用相同化学物质 来形成,或者可使用键合化学物质的混合物。当寡核苷酸由系统字母, 诸如“ATGUCCTG”表示时,应了解,核苷酸从左至右呈5'→3'顺序。 寡核苷酸的碱基序列以这种方式表示不暗示寡核苷酸中使用任何特 定类型的核苷间亚基。
“核碱基”包括:(i)天然DNA和RNA核碱基(尿嘧啶、胸腺嘧啶、 腺嘌呤、鸟嘌呤以及胞嘧啶),(ii)经修饰的核碱基或核碱基类似物(例 如5-甲基胞嘧啶,5-溴尿嘧啶或肌苷),以及(iii)核碱基类似物。核碱 基类似物是分子结构模拟典型DNA或RNA碱基的化合物。
术语“脂质”在本文中广泛地用于涵盖可溶于有机溶剂,但微溶 (如果有的话)于水的物质。术语脂质包括但不限于烃、油、脂肪(诸如 脂肪酸和甘油酯)、固醇、类固醇以及这些化合物的衍生物的形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脂类是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烃类及其衍生物以及 固醇,诸如胆固醇。脂肪酸通常在直链中含有偶数个碳原子(通常 12-24个碳原子),并且可以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可以含有或经 修饰而含有各种取代基。简单起见,术语“脂肪酸”还涵盖脂肪酸衍生 物,诸如脂肪或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术语“脂质”还包括含有脂质 部分与亲水部分的两亲性化合物。
“端粒酶抑制剂”是能够降低或抑制哺乳动物细胞中端粒酶逆转 录酶的活性的化合物。所述抑制剂可以是诸如本文中所描述的小分子 化合物,或诸如本文中所描述的包括寡核苷酸的hTR模板抑制剂。 在一个方面中,端粒酶抑制剂是伊美司他或伊美司他钠。在另一个方 面中,端粒酶抑制剂是GRN163L。
“hTR模板抑制剂”是阻断人端粒酶的RNA组分的模板区域,从 而抑制酶的活性的化合物。抑制剂通常是能够杂交至此区域中的寡核 苷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括有效杂交至此区域的具有序 列5'-CUAACCCUAAC-3'的更特定部分的序列。
如果在化合物存在下细胞的增殖小于在化合物不存在情况下所 观测,则化合物被说成“抑制细胞增殖”。即,在化合物存在下细胞的 增殖减缓或停止。癌细胞增殖的抑制可例如由以下来证实:细胞数目 减少或细胞扩增速率降低,肿瘤团块或肿瘤生长速率减小,或治疗中 的受试者的存活率增加。
具有“耐核酸酶键合”的寡核苷酸是指主链具有对在体内由常见 的细胞外和细胞内核酸酶以非水解或水解形式进行的核酸酶裂解大 体上具耐性的亚基键合的寡核苷酸;即,寡核苷酸显示在体内寡核苷 酸所暴露的正常核酸酶条件下很少或不产生核酸酶裂解。以下所描述 的N3'→P5'磷酰胺酯(NP)或N3'→P5'硫代磷酰胺酯(NPS)键合是耐核 酸酶的。
“个体”可以是哺乳动物,诸如任何常见的实验室模型有机体。哺 乳动物包括但不限于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农场动物、运动动物、 宠物、小鼠、大鼠以及其它啮齿动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是人 类。
“有效量”或“治疗有效量”或“临床有效量”是指以单一剂量或以一 系列剂量的一部分的形式向哺乳动物受试者施用的诸如端粒酶抑制 剂等治疗化合物的有效产生所需治疗效果的量。
如本文所用,“肿瘤细胞”是指展现相对自主的生长以致展现以对 细胞增殖的控制的明显丧失为特征的异常生长表型的细胞。肿瘤细胞 包括可主动复制或呈临时非复制静止状态(G1或G0)的细胞;类似地, 肿瘤细胞可包括具有良好分化表型、不良分化表型的细胞或两种类型 细胞的混合物。因此,并非所有肿瘤细胞均必然在给定时间点复制细 胞。“肿瘤细胞”涵盖良性肿瘤中的所述细胞和恶性肿瘤中的细胞。
如本文所用,“肿瘤祖细胞”是指具有有成为瘤性的能力的细胞组 成的细胞。
如本文所用,术语“肿瘤”或“赘瘤”或“瘤性”是指异常的新细胞生 长。不像增生,肿瘤增殖即使在不存在原始刺激的情况下也持续进行。
除非另有指示,否则如本文所用,单数形式“一种”、“一个”以及 “所述”包括复数指示物。
应了解,本文中描述的本发明的方面和实施方案包括“包含”方面 和实施方案、“由其组成”并且“基本上由其组成”。
本说明书通篇中所给出的每个最大数值限制旨在包括每个较低 数值限制,如同所述较低数值限制在本文中明确地写出一般。本说明 书通篇中所给出的每个最大数值限制将包括每个较高数值限制,如同 所述较高数值限制在本文中明确地写出一般。本说明书通篇中所给出 的每个数值范围将包括属于所述较宽数值范围内的每个较窄数值范 围,如同所述较窄数值范围在本文中全部明确写出一般。
III.端粒酶抑制剂化合物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其催化端粒重复序列(在人类中具有 序列5'-TTAGGG-3')添加至染色体末端。参见例如Blackburn,1992, Ann.Rev.Biochem.61:113-129。所述酶在大多数癌细胞中表达,但不 在成熟体细胞中表达。端粒DNA的丢失可在触发细胞衰老中起作用; 参见Harley,1991,Mutation Research 256:271-282。多种癌细胞已被证 明是端粒酶阳性的,包括来自以下的癌症的细胞:皮肤肿瘤、结缔组 织肿瘤、脂肪肿瘤、乳腺肿瘤、肺肿肿瘤、胃肿瘤、胰腺肿瘤、卵巢 肿瘤、宫颈肿瘤、子宫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结肠肿瘤、前列腺 肿瘤、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视网膜肿瘤和血液肿瘤(诸如骨髓瘤、 白血病以及淋巴瘤)。靶向端粒酶可有效提供治疗,其在高程度上将 恶性细胞与正常细胞加以区别,从而避免可能伴随不加区别地靶向分 裂中的细胞的化疗方案的许多有害副作用。
至今已确定的端粒酶抑制剂包括寡核苷酸(例如具有耐核酸酶键 合的寡核苷酸)以及小分子化合物。关于端粒酶抑制剂化合物的其它 信息可见于美国专利号7,998,938,其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整体并 入本文。
A.小分子化合物
端粒酶的小分子抑制剂包括例如BRACO19((9-(4-(N,N-二甲基 氨基)苯基氨基)-3,6-双(3-吡咯烷丙酰胺基)吖啶(参见Mol.Pharmacol. 61(5):1154-62,2002);DODC(二乙基氧杂二羰花青)以及特洛他汀 (telomestatin)。这些化合物可充当G-四联体稳定剂,其促进在端粒酶 的RNA组分中惰性G-四联体结构的形成。端粒酶的其它小分子抑制 剂包括BIBR1532(2-[(E)-3-环烷-2-基丁-2-烯酰基氨基]苯甲酸)(参见 Ward和Autexier,Mol.Pharmacol.68:779-786,2005;以及J.Biol. Chem.277(18):15566-72,2002);AZT和其它核苷类似物,诸如ddG 和ara-G(参见例如美国专利号5,695,932和6,368,789)以及由Gaeta 等人在美国专利号5,767,278、5,770,613、5,863,936、5,656,638以及 5,760,062(这些专利的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中所描述 的某种硫代吡啶、苯并[b]噻吩以及吡啶并[b]噻吩衍生物。另一个实 例是3-氯苯并[b]噻吩-2-羧基-2'-[(2,5-二氯苯基氨基)噻]肼,其描述于 美国专利号5,760,062中并且该专利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B.基于寡核苷酸的端粒酶抑制剂:序列和组合物
编码人端粒酶的蛋白质与RNA组分的基因已被克隆和测序(参 见美国专利号6,261,836和5,583,016,这两个专利分别以引用的方式 并入本文中)。寡核苷酸可靶向编码端粒酶蛋白组分的mRNA(其人类 形式被称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或hTERT)或端粒酶全酶的RNA组分 (其人类形式被称为人端粒酶RNA或hTR)。
人端粒酶的RNA组分(hTR)的核苷酸序列沿5'→3'方向显示于以 下序列表中(SEQID NO:1)。该序列是使用核糖核苷酸的标准缩写示 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该序列也表示cDNA的序列,其中 核糖核苷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取代,并且尿嘧啶(U)由胸腺嘧啶(T)取 代。RNA组分的模板序列位于由核苷酸46-56所限定的区域内 (5'-CUAACCCUAAC-3'),其与约1-和-2-3端粒重复单元构成的端粒 序列互补。模板区域发挥作用以指定端粒酶添加至染色体末端的端粒 重复的序列并且是端粒酶的活性所必需的(参见例如Chen等人,Cell 100:503-514,2000;Kim等人,Proc.Natl.Acad.Sci.USA 98 (14):7982-7987,2001)。用于抑制或引起mRNA的破坏的反义、核糖 酶或小干扰RNA(siRNA)剂的设计是众所周知的(参见例如Lebedeva, I等人Annual Review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第41卷: 403-419,2001年4月;Macejak,D等人,Journal of Virology,第73(9) 卷:7745-7751,1999年9月;以及Zeng,Y.等人,PNAS第100(17)卷第 9779-9784页,2003年8月19日),并且所述药剂可被设计成靶向 hTERT mRNA并且由此抑制诸如癌细胞等靶细胞中hTERT蛋白的产 生(参见例如美国专利号6,444,650和6,331,399)。
靶向hTR(即,酶的RNA组分)的寡核苷酸通过阻断或以其它方 式干扰hTR与hTERT蛋白的相互作用来充当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剂, 所述相互作用是端粒酶功能所必需的(参见例如Villeponteau等人,美 国专利号6,548,298)。
hTR的优选靶区域是模板区域,其跨越SEQ ID NO:1(GGGUU GCGGAGGGUGGGCCUGGGAGGGGUGGUGGCCAUUU UUUGU CUAACCCUAACUGAGAAGGGCGUAGGCGCCGUGCUUUUGCU CCCC GCGCGCUGUUUUUCUCGCUGACUUUCAGCGGGCGGAA AAGCCUCGGCCUG CCGCCUUCCACCGUUCAUUCUAGAGCAAACAAAAAAUGUCAGCUGCUGGC CCGUUCGCCUCCCGGGGAC CUGCGGCGGGUCGCCUGCCCAGCCCCCGAACCCCGCCUGGA GCCGCGGUCGGCCCGGGGCUUCUCCGGAGGCACCCACUGC C ACCGCGAAGAGUUGGGCUCUGUCAGCCGCGGGUCUCUCGGG GGCGAGGG CGAGGUUCACCGUUUCAGGCCGCAGGAAGAGGAACGGAGCGAGUCCCGCC GCGGCGCGAUUCCCUGAGCUGUGG GACGUGCACCCAGGACUCGGCUCACACAUGCAGUUCGCUUU CCUGUUGGUGGGGGGAACGCCGAUCGUGCGCAUCC GUCACC CCUCGCCGGCAGUGGGGGCUUGUGAACCCCCAAACCUGACUG AC UGGGCCAGUGUGCU)的核苷酸30-67。靶向这个区域的寡核苷 酸在本文中称为“hTR模板抑制剂”(参见例如Herbert等人,Oncogene 21(4):638-42(2002)。)优选地,所述寡核苷酸包括的序列与具有序 列5'-CUAACCCUAAC-3'(SEQ ID NO:23)的11-核苷酸区域的某个 部分互补或近似互补。
另一个优选靶区域是跨越hTR的核苷酸137-179的区域(参见 Pruzan等人,Nucl.Acids Research,30:559-568,2002)。在这个区域内, 跨越141-153的序列是优选靶标。PCT公布WO 98/28442描述了长度 具有至少7个核苷酸的寡核苷酸用于抑制端粒酶的用途,其中所述寡 核苷酸被设计成与模板区域外部的hTR序列的可接近部分(包括hTR 的核苷酸137-196、290-319以及350-380)互补。优选hTR靶向序列 在下文中给出,并且由SEQ IDNO:2-SEQ ID NO:22标识。
靶向hTR序列的治疗性寡核苷酸中的区域优选与相应hTR序列 完全互补。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容许错配,但预期它们将降低所得寡 核苷酸缀合物的特异性和活性。在具体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的碱基 序列因此经选择以包括与hTR靶标完全互补的具有至少5个寡核苷 酸的序列,并且如果采用增加长度(诸如至少8个、至少10个、至少 12个、至少13个或至少15个与hTR靶标完全互补的核苷酸)的互补 序列,则可获得增强的端粒酶抑制。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的 序列包括具有至少5至20个、至少8至20个、至少10至20个或至少10至15个与hTR靶序列完全互补的核苷酸的序列。
当寡核苷酸的全长经选择与hTR靶序列互补时可获得最佳端粒 酶抑制活性。然而,未必寡核苷酸的全长与靶序列完全互补,并且寡 核苷酸序列可包括不与靶序列互补的区域。可添加所述区域以例如赋 予化合物其它性质,诸如促进纯化的序列。或者,寡核苷酸可包括与 hTR靶序列互补的序列的多个重复。
如果寡核苷酸是要包括不与靶序列互补的区域,则所述区域通常 定位于5'或3'末端中的一者或两者。靶向人端粒酶RNA(hTR)的示例 性序列包括以下各项:
Figure RE-GDA0002596429840000301
寡核苷酸中的核苷间键合可包括例如以下的可用寡核苷酸化学 物质中的任一种:磷酸二酯、磷酸三酯、甲基膦酸酯、P3'→N5'磷酰 胺酯、N3'→P5'磷酰胺酯、N3'→P5'硫代磷酰胺酯以及硫代磷酸酯。 通常但未必,寡核苷酸内的所有核苷间键合均将属于相同类型,不过 寡核苷酸组分可使用不同键合的混合物来合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具有至少一个N3’→P5'磷酰胺酯 (NP)或N3'→P5'硫代磷酰胺酯(NPS)键合,所述键合可由以下结构表 示:3'-(-NH--P(=O)(--XR)--O-)-5',其中X是O或S,并且R选自氢、 烷基以及芳基;以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当XR是OH或SH时)。 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括全部是NP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 全部是NPS键合。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hTR模板抑制剂寡核苷酸的序列是与上文的 SEQ ID NO:1的核苷酸42-54互补的序列。具有此序列 (TAGGGTTAGACAA;SEQ ID NO:12)和N3'→P5'硫代磷酰胺酯(NPS) 键合的寡核苷酸在本文中被指定为GRN163。参见例如Asai等人, CancerResearch 63:3931-3939(2003)以及Gryaznov等人,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Acids 22(5-8):577-81(2003)。
单独施用的寡核苷酸GRN163已在包括以下的细胞培养物中显 示体外抑制活性:表皮样癌、乳腺上皮细胞、肾癌、肾腺癌、胰腺癌、 脑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表皮癌、子宫 颈癌、卵巢癌和肝癌细胞。
寡核苷酸GRN163也已被测试并且在包括以下的多种动物肿瘤 模型中显示治疗有效性:卵巢和肺、小细胞和非小细胞(参见例如美 国专利号7,998,938,其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C.脂质-寡核苷酸缀合物
在一些方面中,本文公开的基于寡核苷酸的端粒酶抑制剂包括至 少一个共价连接共价连接的脂质基团(参见美国公布号 2005/0113325,其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此修饰提供优越的细胞 吸收性质,使得与未修饰的形式相比使用较少量的缀合的寡核苷酸获 得同等的生物效应。当应用于人类治疗环境时,这可转化为降低的毒 性危险,并且节省成本。
脂质基团L通常是脂肪族烃或脂肪酸,包括烃和脂肪酸的衍生 物,实例是具有14-20个碳的饱和直链化合物,诸如肉豆蔻酸(十四 烷酸)、棕榈酸(十六烷酸)以及硬脂酸(十八烷酸)以及其相应脂肪族烃 形式,即十四烷、十六烷以及十八烷。可使用的其它合适的脂质基团 的实例是固醇(诸如胆固醇)以及取代的脂肪酸和烃,特别是这些基团 的聚氟化形式。脂质基团L的范围包括衍生物,诸如胺、酰胺、酯以 及氨基甲酸酯衍生物。衍生物的类型通常由与寡核苷酸键合的模式确 定,如下面举例说明:
Figure BDA0002550716110000321
这是当-R是-(CH2)14CH3(棕榈酰基)时。此化合物在本文中被命 名为GRN163L(伊美司他)。
在一个示例性结构中,脂质部分是棕榈酰基酰胺(由棕榈酸衍 生),通过氨基甘油接头缀合至NPS连接的寡核苷酸的5'硫代磷酸酯 基。具有关于GRN163所示的序列并且以此方式缀合(如下所示)的序 列的NPS寡核苷酸在本文中被指定为GRN163L(伊美司他)。在第二 示例性结构中,呈棕榈酰胺形式的脂质通过NPS寡核苷酸的末端3' 氨基缀合。
D.药物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些方面中,当用作药物时,本文所公开的端粒酶抑 制剂化合物可用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配制以被配制成药物 组合物。
当用作药物时,端粒酶抑制剂化合物可以药物组合物形式施用。 这些化合物可通过包括口服、经直肠、经皮、皮下、静脉内、肌内以 及鼻内等各种途径来施用。这些化合物作为可注射和口服组合物是有 效的。所述组合物是以制药领域中熟知的方式来制备,并且包含至少 一种活性化合物。当用作口服组合物时,本文所公开的端粒酶抑制剂 化合物在胃中受药学上可接受的保护剂保护免于被酸消化。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与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 缔合的端粒酶抑制剂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本发 明的组合物时,活性成分通常与赋形剂或载体混合,被赋形剂或载体 稀释或封闭于所述赋形剂或载体内,其可呈胶囊、香囊、纸或其它容 器形式。当赋形剂或载体充当稀释剂时,它可以是固体、半固体或液 体材料,其充当活性成分的媒介物、载体或介质。因此,组合物可呈 以下形式:片剂、丸剂、粉剂、锭剂、香囊、扁囊剂、酏剂、混悬剂、 乳剂、溶液、糖浆、气雾剂(呈固体形式或含于液体介质中)、含有例 如高达10重量%的活性化合物的软膏、软明胶胶囊和硬明胶胶囊、 栓剂、无菌注射溶液以及无菌包装的粉剂。
在制备制剂时,可能有必要在与其它成分组合之前将活性冻干化 合物加以研磨以提供适当的粒度。如果活性化合物是大体上不溶的, 则通常将其研磨至小于200目的粒度。如果活性化合物大体上是水溶 性的,则一般通过研磨来调节粒度以提供在制剂中的大体上均匀的分 布,例如为约40目。
制备、纯化以及/或者处理活性化合物的相应盐,例如药学上可 接受的盐可能是方便或理想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实例论述于 Berge等人,1977,“PharmaceuticallyAcceptable Salts,”J.Pharm.Sci., 第66卷,第1-19页中。举例来说,如果化合物是阴离子的或者具有 可以是阴离子的官能团(例如-COOH可以是-COO-),则盐可以是与合 适的阳离子形成。合适的无机阳离子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Na+。合适 的有机阳离子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铵离子(即NH4 +)和取代的铵离子 (例如NH3R+、NH2R2 +、NHR3 +、NR4 +)。
合适的赋形剂或载体的一些实例包括乳糖、右旋糖、蔗糖、山梨 醇、甘露醇、淀粉、阿拉伯树胶、磷酸钙、藻酸盐、黄蓍胶、明胶、 硅酸钙、微晶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纤维素、无菌水、糖浆以及 甲基纤维素。制剂另外可包括:润滑剂,诸如滑石、硬脂酸镁以及矿物油;润湿剂;乳化剂和混悬剂;防腐剂,诸如羟基苯甲酸甲酯和羟 基苯甲酸丙酯;甜味剂;以及调味剂。本发明的组合物可通过使用本 领域已知的程序来配制以在向患者施用后提供活性成分的快速、持续 或延迟释放。
组合物可配制成单位剂型,每一剂量含有的活性成分是约5mg 至约100mg或更多,诸如以下中的任一者:约1mg至约5mg、1mg 至约10mg、约1mg至约20mg、约1mg至约30mg、约1mg至约 40mg、约1mg至约50mg、约1mg至约60mg、约1mg至约70mg、 约1mg至约80mg或约1mg至约90mg(包括端点),包括这些值之 间的任何范围。术语“单位剂型”是指适合作为单位剂量用于个体的物 理离散单位,每个单位含有经计算与合适的药物赋形剂或载体联合产 生所需治疗效果的预定量的活性材料。
端粒酶抑制剂化合物在广泛剂量范围内是有效的,并且通常以治 疗有效量进行施用。然而,应了解,端粒酶抑制剂化合物的实际施用 量将由医生根据相关情况来决定,所述相关情况包括所要治疗的病 状、所选择的施药途径、施用的实际化合物、个体患者的年龄、体重 和反应、患者的症状的严重程度等。
为了制备诸如片剂等固体组合物,将主要活性成分端粒酶抑制剂 化合物与药物赋形剂或载体混合,以形成含有本发明化合物的均匀混 合物的固体预制剂组合物。当提及作为均匀的这些预制剂混合物时, 意指活性成分均匀地分散于整个组合物中,使得可容易地将组合物细 分成同样有效的单位剂型,诸如片剂、丸剂以及胶囊。
本发明的片剂或丸剂可包覆包衣或以其它方式混合以提供给出 长效优点的剂型,并且保护端粒酶抑制剂化合物在胃中免于被酸水 解。举例来说,片剂或丸剂可包含内剂量组分和外剂量组分,后者呈 对前者的包层的形式。两种组分均可被肠溶层分开,所述肠溶层起到 抵抗在胃中崩解的作用,并且允许内组分完整地传送进入十二指肠或 得以延迟释放。多种材料可用于所述肠溶层或包衣,所述材料包括许 多聚合酸和聚合酸与诸如虫胶、十六烷醇以及乙酸纤维素等材料的混 合物。
本发明的新颖组合物可合并于其中的用于经口或通过注射施用 的液体形式包括水溶液、适合的调味糖浆、水性或油性混悬剂以及含 诸如玉米油、棉籽油、芝麻油、椰子油或花生油等食用油的调味乳剂 以及酏剂和类似药物媒介物。
用于吸入或吹入的组合物包括含于药学上可接受的水性或有机 溶剂中的溶液和混悬剂或其混合物以及粉剂。液体或固体组合物可含 有如上文所描述的合适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所述组合物可通过 口服或经鼻呼吸道途径施用用于局部或全身作用。含于药学上可接受 的溶剂中的组合物可通过使用惰性气体进行雾化。雾化的溶液可从雾 化装置直接吸入,或者可将雾化装置附接至面罩或间歇式正压呼吸 器。溶液、悬浮液或粉末组合物还可以从以适当方式递送制剂的装置 经口或经鼻施用。
IV.本发明的方法
本文所提供的端粒酶抑制剂化合物(诸如在药物组合物中)可用 于调节疾病状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细胞增殖性病症与端粒酶增加 的表达或活性或细胞生长(诸如与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中的血小 板的异常产生相关的肿瘤祖细胞)或两者相关。
在一些方面中,本文提供用于缓解有需要的个体中的至少一种与 MPN相关的症状的方法。在一些方面中,本文提供用于缓解有需要 的个体中的至少一种与MDS相关的症状的方法。本文还提供用于减 少MPN或MDS患者的肿瘤祖细胞增殖的方法,以及用于将诊断患有或怀疑患有MPN或MDS的个体中的血小板浓度和/或红血细胞浓 度和/或白血细胞浓度维持在正常水平的方法。
骨髓增生性肿瘤或MPN是血液癌,其产生自骨髓中的恶性造血 骨髓祖细胞,诸如红细胞、血小板以及粒细胞的前体细胞。视疾病而 定,恶性祖细胞的增殖导致白细胞、红细胞以及/或者血小板的任何 组合的过量产生。这些过量产生的细胞也可能异常,从而导致额外的 临床并发症。存在各种类型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病症。MPN疾病谱包 括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慢性髓性白 血病(CML)、骨髓纤维化(MF)、慢性嗜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嗜酸 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包括血液和骨髓的癌症的症 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包括诸如以下疾病:难治性贫血、难 治性贫血伴胚细胞过多、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难治性 血细胞减少伴单系发育异常以及慢性髓单核细胞白血病。未成熟的造 血干细胞(胚细胞)不变成健康红血细胞、白血细胞或血小板。胚细胞 在骨髓中或在它们行进至血液中之后不久死亡。这为健康的白细胞、 红细胞以及/或者血小板在骨髓中形成留下的空间较小。
A.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巨核细胞是一种负责产生凝血细胞(血小板)的骨髓细胞,其为正 常血液凝结所必需的。骨髓细胞中巨核细胞通常占1/10,000,但在某 些疾病过程中,数量可增加近10倍。
巨核细胞是衍生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前体细胞。一旦细胞已完 成分化,并且成为成熟巨核细胞,它就开始产生血小板的过程。虽然 许多细胞因子被怀疑在刺激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中发挥作用,但是诱 导巨核细胞形成小的原血小板突起的是细胞因子促血小板生成素。血 小板保持于巨核细胞的细胞质内的这些内膜内。这些原血小板突起各 自分解后可产生2000-5000个新的血小板。总体而言,这些新产生的 血小板中2/3将保持在循环中,而1/3将由脾脏隔离。
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与血小板的增加的或不正常的生产 相关的慢性病症。在ET中,血小板的形成以细胞因子非依赖性方式 进行,同时巨核细胞以不受调控的方式产生血小板。当血小板参与血 液凝结时,异常产生可导致血液凝块的不适当形成或出血,从而使得 胃肠道出血、心脏病发作以及中风的危险增加。
通常,许多ET患者无症状;诊断通常发生于作为常规体检的一 部分的血细胞计数显示高血小板计数之后。当ET症状存在时,它们 可包括疲劳,或可与小血管或大血管紊乱或出血有关。小血管紊乱(通 常考虑本质上是血管舒缩性的)可导致:头痛、视觉障碍或沉寂性偏 头痛、头晕或眩晕、手指或脚趾发凉或发蓝或者手和脚烧灼、发红和 疼痛(www.mpnresearchfoundation.org/Essential-Thrombocythemia)。血 栓性并发症可能相当严重,从而导致:中风、短暂性缺血发作(TIA)、 心脏病发作、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肺中血液凝块)。出血可表现 为易挫伤、鼻出血、月经过多、胃肠道出血或尿中带血(www.mpnres earchfoundation.org/Essential-Thrombocythemia)。一小部分患有ET的人后来可发生急性白血病或骨髓纤维化,这两者均可危及生命。急性 髓性白血病是一类进展迅速的血液和骨髓癌症。骨髓纤维化是一种进 行性骨髓病症,其导致骨髓疤痕、严重贫血以及肝脏和脾脏的肿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ET的诊断要求符合准则A1到A4: (A1)血小板计数持续>450x109/L;(A2)骨髓显示增大的成熟巨核细 胞的数目增加并且粒细胞生成或红细胞生成的左移没有显著增加; (A3)不符合WHO关于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其它髓系肿瘤的准则;以及(A4)具有 后天突变或克隆标记或不具有血小板增多症的反应性原因(Swedlow 等人,(2008)WHO Classification of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Lyon,IARC Press)。在诊断ET时,一些临床医生使 用英国委员会血液学标准的准则(British Committee for Standards inHaematology criteria)(2010年出版),所述准则类似于2008年WHO准 则,但在若干重要方面不同(Beer等人,(2010)Blood 117(5): 1472-1482)。
为诊断ET可进行的测试包括:(1)血液测试,用于排除高血小板 计数的其它原因,包括测试铁缺乏和炎症的指标(同时排除其它模仿 血液疾病);(2)测试JAK2基因突变(发生于约50%的病例中)或MPL (发生于达至5%的病例中);(3)骨髓活检,以寻找ET的经典体征,包 括血小板前体增加。有关诊断ET的其它信息可见于美国专利申请公 布号2006/0166221中,该专利申请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ET通常是通过使用以下来治疗: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改变、血抗 小板治疗以及细胞减灭治疗(Beer等人,Blood 117(5):1472-1482;下文 为(Beer等人,2010)。关于心血管危险因素,将患者关于高血压、糖 尿病、吸烟、高胆固醇血症以及肥胖的存在进行筛选,并且在根据这 些病状的适当准则显示需要治疗的情况下进行治疗(Beer等人, 2010)。抗血小板治疗包括但不限于:阿司匹林(除非有禁忌)和抗血小 板剂,诸如氯吡格雷(clopidogrel)。ET患者可基于血栓形成危险性划 分为不同等级;高危患者年龄超过60岁,之前有血栓形成事件或血 小板计数大于1500x109/L;这些高危患者将可能受益于细胞减灭治 疗(Beer等人,2010)。
尽管当用羟基碳酰二胺(羟基脲)治疗ET患者时,白血病转化的 危险性可能增加,但它对于大多数需要治疗的患者来说仍然是一线疗 法(Beer等人,2010)。其它治疗包括但不限于干扰素、阿那格雷 (anagrelide)、哌泊溴烷(pipobroman)、白消安(busulphan)以及用放射性 磷照射。
目前针对ET的药物治疗是不能治愈的并且很少有证据表明对存 活有利的影响。所有这些当前策略均不瞄准或直接靶向对疾病、疾病 的演变或患者所遭受的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有责任的恶性克隆细胞。 ET中当前治疗的目标是预防血栓出血性并发症。2005年,对JAK2 体细胞突变(V617F)的描述是在阐明ET发病机制方面取得的重大进 展,所述JAK2体细胞突变存在于50-60%的ET患者中(James等人 (2005)Nature 434:1144-1148;Kralovics等人(2005)N Engl J Med 352: 1779-90;Baxter等人(2005)Lancet 365:1054-61;Levine等人(2005) Cancer Cell 7:387-97)。除了JAK2/V617F突变的存在和等位基因负 荷,基线白细胞增多最近已被认定为ET中的新的疾病相关的危险因 素(Ziakas PD.(2008)Haematologica 93:1412-1414;Carobbio等人, (2007)Blood 109:2310-2313)。证据还表明,白细胞增多具有预后意 义,并且可以被认为是血管事件的病因(Barbui等人,(2009)Blood 114: 759-63)。
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红血细胞产量明显增加。治疗是针 对使过多的红血细胞数目减少。PV可在其过程的后期产生一个阶段, 所述阶段使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与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发育不良以及纤 维化相似。9号染色体上的JAK激酶2基因(JAK2)基因突变已在大多 数PV患者中被确定,所述突变引起造血前体在体外的增加的增殖和 存活。PV患者具有心血管和血栓形成事件及转化成急性髓性白血病 或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危险性增加。PV的治疗包括间歇性慢性放血 术以使男性中血细胞比容维持低于45%而女性中低于40%。其它可 能的治疗包括羟基脲、干扰素-α以及低剂量阿司匹林(aspirin)。
C.骨髓纤维化
骨髓纤维化或MF是与ET相同的疾病谱中的骨髓增生性肿瘤。 MF患者往往在其骨髓携带JAK2 V617F突变中。ET偶尔演变成MF。 JAK2抑制目前在鲁索替尼(ruxolitinib)
Figure BDA0002550716110000391
(一种janus激酶抑制 剂)被批准的国家里被认为是MF护理标准。没有证据表明诸如
Figure BDA0002550716110000392
等JAK2抑制剂选择性抑制负责所述疾病白血病克隆细胞系 的增殖并且因此,它们可能不具“疾病改善性”。
D.急性髓性白血病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髓系血细胞系的癌症。AML是最常见 的感染成年人的急性白血病。AML患者的异常白血细胞快速生长, 其在骨髓中积累并且干扰正常血细胞的产生。正常骨髓由白血病细胞 代替引起红血细胞、血小板以及正常白血细胞的减少。AML的症状 包括疲劳、气短、易挫伤和出血以及感染的危险性增加。作为急性白 血病,AML进展迅速并且如果不进行治疗,通常在数星期或数月内 致命。AML护理标准是用旨在诱导缓解的化疗进行治疗;患者可能 继续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包括血液和骨髓的癌症的症 状。未成熟的造血干细胞(胚细胞)不变成健康红血细胞、白血细胞或 血小板。胚细胞在骨髓中或在它们行进至血液中之后不久死亡。这为 健康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或者血小板在骨髓中形成留下的空间较 小。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涉及无效产生髓类血细胞的血液 医学病状的集合。MDS患者往往发生严重的贫血并且需要经常输血。 在一些情况下,疾病恶化和患者发生由进行性骨髓衰竭引起的血细胞 减少(低血细胞计数)。在一些情况下,疾病转化成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如果骨髓成髓细胞的总百分比升高超过特定截止值(WHO为 20%并且FAB为30%),则将转化成急性髓性白血病(AML)说成已发 生。
F.使用端粒酶抑制剂治疗MPN或MDS的方法
本文提供用于通过施用端粒酶抑制剂(诸如本文所公开的端粒酶 抑制剂中的任一种)来减少肿瘤祖细胞增殖并且缓解诊断患有或认为 患有MPN或MDS的个体的相关症状的方法。
所述方法可在辅助治疗(adjuvant setting)中实施。“辅助治疗”是指 一种临床治疗,其中个体已具有增生性疾病的历史并且通常(但未必) 响应于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治疗:手术(诸如手术切除)、放疗以及化 疗。然而,由于其增生性疾病的历史,这些个体视为处于发生疾病的 危险中。“辅助治疗”中的治疗或施用是指后续治疗模式。危险的程度(即,辅助治疗中的个体何时被认为是“高危”或“低危”)取决于几个因 素,最通常是首先治疗时疾病的程度。
本文提供的方法也可在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setting)中实施, 即,所述方法可在主要/决定性治疗之前进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 个体先前已治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先前尚未治疗。在一些实 施方案中,治疗是一线治疗。
1.用于缓解骨髓增生性肿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症状的方 法
在一些方面中,本发明涉及用于抑制如上文详细描述的与骨髓增 生性肿瘤相关的症状或病状(能力障碍、损伤)的方法。因此,尽管目 前公开的方法的作用有可能扩展到对患者有显著治疗益处,但是不要 求病状的所有影响被完全预防或逆转。因此,治疗益处未必是完全预 防或治愈由骨髓增生性肿瘤产生的特定病状,而是可涵盖包括以下的 结果:减轻或预防由细胞增殖性病症产生的症状、减轻或预防所述症 状的产生(定量或定性)、减轻所述症状的严重性或其生理作用以及/ 或者增强个体在经历骨髓增生性肿瘤症状后的恢复。
在一些方面中,本发明涉及用于抑制如上文详细描述的与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MDS)相关的症状或病状(能力障碍、损伤)的方法。因 此,尽管目前公开的方法的作用有可能扩展到对患者有显著治疗益 处,但是不要求病状的所有影响被完全预防或逆转。因此,治疗益处 未必是完全预防或治愈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产生的特定病状,而是 可涵盖包括以下的结果:减轻或预防由细胞增殖性病症产生的症状、 减轻或预防所述症状的发生(定量或定性)、减轻所述症状的严重性或 其生理作用以及/或者增强个体在经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症状后的 恢复。
如本文所用,短语“缓解至少一种与病症、疾病或病状(诸如MPN 或MDS)相关的症状”表示逆转、抑制应用所述术语的病症或病状的 进展或预防所述病症或病状,或逆转、抑制应用所述术语的病症或病 状的一种或多种症状的进展或预防所述一种或多种症状。具体地说, 本发明的组合物(诸如本文所公开的端粒酶抑制剂化合物中的任一种) 在向个体施用时可治疗或预防一种或多种与MPN或MDS相关的症 状或病状和/或减轻或缓解这种病症的症状或与这种病症相关的病 状。因此,保护个体不受由MPN或MDS产生的效应或症状的影响 包括预防或减少病症的效应的发生和/或降低严重性,以及对所述病 症的效应已经产生或开始产生的患者进行治疗。有益作用可容易地由 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和/或由正在治疗患者的训练有素的临床医生进 行评估。优选地,至少一种用于相较于那些尚未用本发明方法治疗的 患者在已用本发明方法治疗的所述患者中进行评估的临床或生物得 分、值或度量的严重性或产生率存在正性或有益的差异。
因此,在一些方面中,本文提供用于缓解有需要的个体中的至少 一种与MPN或MDS相关的症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个体施 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缓解至少一 种与MPN或MDS相关的症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或眩晕、胸痛、乏力、昏厥、视力改变、肢体麻木或刺痛、 发红、肢体的抽痛或烧灼痛(红斑性肢痛病)、脾脏肿大、鼻出血、挫 伤、口腔或牙龈出血、血便、心脏病发作(心肌梗塞)或中风。在一些 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包含寡核苷酸,其可与端粒酶的RNA组 分互补并且在一些情况下长度可在10-20个碱基对之间。在一个实施 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序列TAGGGTTAGACAA。在其它实施方案中, 寡核苷酸包含N3’→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键合。寡核苷酸还可以 任选通过接头(诸如甘油或氨基甘油接头)缀合至其5’或3’端的脂质部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脂质部分是棕榈酰基(C16)部分。在另一个 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是伊美司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 抑制剂的施用不抑制细胞因子依赖性巨核细胞生长。在其它实施方案 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制细胞因子非依赖性巨核细胞生长。在一 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制CFU-mega。在其它实施方 案中,CFU-Mega的抑制与JAK2 V617F等位基因负荷的降低无关。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可对现有基于非端粒酶抑制剂的治疗(包括 但不限于羟基脲、阿那格雷或干扰素α-2B)具有耐性或不耐受。在另 一个实施方案中,个体是人类。
在一些方面中,向患者施用的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 mg/kg至9.3mg/kg。在其它方面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9.5 mg/kg至11.7mg/kg。在另一个方面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 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 有效量是6.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 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 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4mg/kg。在一些 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包括至少约以下中的任一者:6.5mg/kg、6.6mg/kg、6.7mg/kg、6.8mg/kg、6.9mg/kg、7mg/kg、7.1mg/kg、 7.2mg/kg、7.3mg/kg、7.4mg/kg、7.5mg/kg、7.6mg/kg、7.7mg/kg、 7.8mg/kg、7.9mg/kg、8mg/kg、8.1mg/kg、8.2mg/kg、8.3mg/kg、 8.4mg/kg、8.5mg/kg、8.6mg/kg、8.7mg/kg、8.8mg/kg、8.9mg/kg、 9mg/kg、9.1mg/kg、9.2mg/kg、9.3mg/kg、9.4mg/kg、9.5mg/kg、 9.6mg/kg、9.7mg/kg、9.8mg/kg、9.9mg/kg、10mg/kg、10.1mg/kg、 10.2mg/kg、10.3mg/k、10.4mg/kg、10.5mg/kg、10.6mg/kg、10.7 mg/kg、10.8mg/kg、10.9mg/kg、11mg/kg、11.1mg/kg、11.2mg/kg、 11.3mg/kg、11.4mg/kg、11.5mg/kg、11.6mg/kg、11.7mg/kg、11.8 mg/kg、11.9mg/kg、12mg/kg、12.1mg/kg、12.2mg/kg、12.3mg/kg、 12.4mg/kg、12.5mg/kg、12.6mg/kg、12.7mg/kg、12.8mg/kg、12.9mg/kg或13mg/kg。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向个体施用的端粒酶抑制剂 的有效量不是9.4mg/kg。
在一些方面中,诊断患有或认为患有MPN的个体携带Janus激 酶2(JAK2)基因中的V617F功能获得性突变。用于确定个体是否携带 这种突变并且确定等位基因负荷的方法有许多并且是本领域中熟知 的(参见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号2009/0162849、2007/0224598以及2009/0162849,这些专利申请各自的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降低个体中JAK2 V617F 等位基因负荷的百分比。
2.用于减少肿瘤细胞增殖的方法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文提供用于减少诊断患有或怀疑患有特发性 血小板增多症个体的肿瘤祖细胞增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个体 施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减少个体 的肿瘤祖细胞增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包含寡核苷酸, 其可与端粒酶的RNA组分互补并且在一些情况下长度可在10-20个 碱基对之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序列TAGGGTTAGA CAA。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N3’→P5’硫代磷酰胺酯核 苷间键合。寡核苷酸还可以任选通过接头(诸如甘油或氨基甘油接头) 缀合至其5’或3’端的脂质部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脂质部分是棕 榈酰基(C16)部分。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是伊美司他。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不抑制细胞因子依赖性巨核 细胞生长。在其它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制细胞因子非 依赖性巨核细胞生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制CFU-mega。在其它实施方案中,CFU-Mega的抑制与JAK2 V617F 等位基因负荷的降低无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可对现有基于非 端粒酶抑制剂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羟基脲、阿那格雷或干扰素α-2B) 具有耐性或不耐受。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个体是人类。
在一些方面中,减少的肿瘤祖细胞增殖使得个体的血液中的血小 板计数小于以下中的任一者:约600x103/μL、575x103/μL、550x 103/μL、525x103/μL、500x103/μL、475x103/μL、450x103/μL、425 x103/μL、400x103/μL、375x103/μL、350x103/μLx103/μL、325x 103/μL、300x103/μL、275x103/μL、250x103/μL、225x103/μL、200 x103/μL、175x103/μL或150x103/μL(包括端点),包括这些数字之 间的值。在其它方面中,在开始端粒酶抑制剂施用之后约24周、23 周、22周、21周、20周、19周、18周、17周、16周、15周、14 周、13周、12周、11周、10周、9周、8周、7周、6周、5周、4 周、3周或2周或更短时间中的任一者之内,减少的肿瘤细胞增殖使得个体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减少(诸如以上所描述的血小板计数中 的任一者)。
在一些方面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3mg/kg。 在其它方面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9.5mg/kg至11.7mg/kg。 在另一个方面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11.7mg/kg。 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6.5mg/kg至 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 7.5mg/kg至9.4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 的有效量是6.5mg/kg至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 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4mg/kg。在一些实施方案中, 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包括至少约以下中的任一者:6.5mg/kg、6.6 mg/kg、6.7mg/kg、6.8mg/kg、6.9mg/kg、7mg/kg、7.1mg/kg、7.2mg/kg、 7.3mg/kg、7.4mg/kg、7.5mg/kg、7.6mg/kg、7.7mg/kg、7.8mg/kg、 7.9mg/kg、8mg/kg、8.1mg/kg、8.2mg/kg、8.3mg/kg、8.4mg/kg、 8.5mg/kg、8.6mg/kg、8.7mg/kg、8.8mg/k、8.9mg/kg、9mg/kg、9.1 mg/kg、9.2mg/kg、9.3mg/kg、9.4mg/kg9.5mg/kg、9.6mg/kg、9.7 mg/kg、9.8mg/kg、9.9mg/kg、10mg/kg、10.1mg/kg、10.2mg/kg、 10.3mg/kg、10.4mg/kg、10.5mg/kg、10.6mg/kg、10.7mg/kg、10.8mg/kg、10.9mg/kg、11mg/kg、11.1mg/kg、11.2mg/kg、11.3mg/kg、 11.4mg/kg、11.5mg/kg、11.6mg/kg、11.7mg/kg、11.8mg/kg、11.9 mg/kg、12mg/kg、12.1mg/kg、12.2mg/kg、12.3mg/kg、12.4mg/kg、 12.5mg/kg、12.6mg/kg、12.7mg/kg、12.8mg/kg、12.9mg/kg或13 mg/kg。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向个体施用的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不 是9.4mg/kg。
在一些方面中,诊断患有或认为患有ET的个体携带Janus激酶 2(JAK2)基因中的V617F功能获得性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 酶抑制剂的施用降低个体中JAK2 V617F等位基因负荷的百分比。
3.用于维持循环血小板的正常水平的方法
在其它方面中,本文提供用于将诊断患有或怀疑患有特发性血小 板增多症个体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维持在小于约400x103/μL之间 的,所述方法包括:向个体施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端 粒酶抑制剂的施用将个体中的血小板计数维持在小于约400x 103/μL。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包含寡核苷酸,其可与端 粒酶的RNA组分互补并且在一些情况下长度可在10-20个碱基对之 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序列TAGGGTTAGACAA。在 其它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包含N3’→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键合。 寡核苷酸还可以任选通过接头(诸如甘油或氨基甘油接头)缀合至其5’ 或3’端的脂质部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脂质部分是棕榈酰基(C16) 部分。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是伊美司他。在一些实施 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不抑制细胞因子依赖性巨核细胞生长。 在其它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制细胞因子非依赖性巨核 细胞生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制CFU-mega。 在其它实施方案中,CFU-Mega的抑制与JAK2 V617F等位基因负荷 的降低无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个体可对现有基于非端粒酶抑制剂 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羟基脲、阿那格雷或干扰素α-2B)具有耐性或不 耐受。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个体是人类。
在一些方面中,端粒酶抑制剂(诸如本文所描述的端粒酶抑制剂 中的任一种)的施用将血小板计数维持在生理正常水平。在一些实施 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将个体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维持在小 于以下中的任一者:约600x103/μL、575x103/μL、550x103/μL、525 x103/μL、500x103/μL、475x103/μL、450x103/μL、425x103/μL、 400x103/μL、375x103/μL、350x103/μLx103/μL、325x103/μL、300 x103/μL、275x103/μL、250x103/μL、225x103/μL、200x103/μL、 175x103/μL或150x103/μL(包括端点),包括这些数字之间的值。在 其它方面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将个体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维持 在以下中的任一范围之间:约100-400x103/μL、150-200x103/μL、 150-250x103/μL、150-300x103/μL、150-350x103/μL、150-400x 103/μL、200-250x103/μL、200-300x103/μL、200-350x103/μL、200-400 x103/μL、250-300x103/μL、250-350x103/μL、250-400x103/μL、 300-350x103/μL、300-400x103/μL或350至400x103/μL。
在其它方面中,将血小板计数维持在生理正常水平需要每天、每 隔一天、每三天、每周、每11天、每两周、每三周、每月、每六周、 每两个月或更长时间(包括端点)(包括这些时间段之间的时间段)施用 端粒酶抑制剂不超过一次。
在一些方面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3mg/kg。 在其它方面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9.5mg/kg至11.7mg/kg。 在另一个方面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11.7mg/kg。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包括至少约以下中的任一 者:6.5mg/kg、6.6mg/kg、6.7mg/kg、6.8mg/kg、6.9mg/kg、7mg/kg、 7.1mg/kg、7.2mg/kg、7.3mg/kg、7.4mg/kg、7.5mg/kg、7.6mg/kg、 7.7mg/kg、7.8mg/kg、7.9mg/kg、8mg/kg、8.1mg/kg、8.2mg/kg、 8.3mg/kg、8.4mg/kg、8.5mg/kg、8.6mg/kg、8.7mg/kg、8.8mg/kg、8.9mg/kg、9mg/kg、9.1mg/kg、9.2mg/kg、9.3mg/kg、9.4mg/kg、 9.5mg/kg、9.6mg/kg、9.7mg/kg、9.8mg/kg、9.9mg/kg、10mg/kg、 10.1mg/kg、10.2mg/kg、10.3mg/kg、10.4mg/kg、10.5mg/kg、10.6 mg/kg、10.7mg/kg、10.8mg/kg、10.9mg/kg、11mg/kg、11.1mg/kg、 11.2mg/kg、11.3mg/kg、11.4mg/kg、11.5mg/kg、11.6mg/kg、11.7 mg/kg、11.8mg/kg、11.9mg/kg、12mg/kg、12.1mg/kg、12.2mg/kg、 12.3mg/kg、12.4mg/kg、12.5mg/kg、12.6mg/kg、12.7mg/kg、12.8 mg/kg、12.9mg/kg、或13mg/kg。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向个体施用 的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不是9.4mg/kg。
在一些方面中,诊断患有或认为患有ET的个体携带Janus激酶 2(JAK2)基因中的V617F功能获得性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 酶抑制剂的施用降低个体中JAK2 V617F等位基因负荷的百分比。
G.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诸如本文所公开的端粒酶抑 制剂化合物中的任一种)是以注射剂形式施用。所述注射剂可包含呈 与水性可注射赋形剂或载体组合的形式的所述化合物。合适的水性可 注射赋形剂或载体的非限制性实例是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熟知的, 并且它们和配制制剂的方法可见于诸如以下标准参考文献:Alfonso AR: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第17版,Mack Publishing Company,EastonPa.,1985。合适的水性可注射赋形剂或载体包括水、 盐水溶液、右旋糖水溶液等,其任选地含有溶解增强剂,诸如10% 甘露醇或其它糖,10%甘氨酸或其它氨基酸。所述组合物可皮下、腹 膜内或静脉注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使用静脉内施药,并且它可以是历经数分钟 至一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时间(诸如约十五分钟)连续静脉输注。施用量 可以变化很大,这取决于端粒酶抑制剂的类型、单位剂量的大小、赋 形剂或载体种类以及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它因素。端粒酶 抑制剂可包含例如约0.001%至约10%(w/w)、约0.01%至约1%、约 0.1%至约0.8%或其中的任何范围,其余部分包含赋形剂或载体。
对于口服施用,端粒酶抑制剂可采取例如通过常规手段用诸如以 下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制备的片剂或胶囊的形式:粘合 剂;填料;润滑油;崩解剂;或润湿剂。用于口服施用的液体制剂可 采取例如以下形式:溶液、糖浆剂或混悬剂,或其可呈现为干品,用 于在使用前用水或其它合适的媒介物形成。所述液体制剂可通过常规 手段用诸如以下的药学上可接受的添加剂来制备:悬浮剂(例如山梨 醇糖浆、纤维素衍生物或氢化食用油脂);乳化剂(例如卵磷脂或阿拉 伯树胶);非水相媒介物(例如杏仁油、油性酯、乙醇或分馏的植物油); 以及防腐剂(例如对羟苯甲酸甲酯或对羟苯甲酸丙酯或山梨酸)。制剂 在适当情况下还可含有缓冲盐、调味剂以及着色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气溶胶喷雾器或雾化 器吸入来进行施用,所述气溶胶喷雾器或雾化器可包括合适的推进 剂,诸如,二氯二氟甲烷、三氯氟甲烷、二氯四氟乙烷、二氧化碳或 其组合。在一个非限制性实例中,加压气溶胶的剂量单位可通过计量 阀来递送。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例如明胶胶囊和药筒可用于吸入器 中并且可配制成含有化合物与合适的粉末基质(诸如淀粉或乳糖)的 粉末状混合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向个体施用的端粒酶抑制剂的量包括于以下 范围中的任一个内:约0.5至约5mg、约5至约10mg、约10至约 15mg、约15至约20mg、约20至约25mg、约20至约50mg、约 25至约50mg、约50至约75mg、约50至约100mg、约75至约100 mg、约100至约125mg、约125至约150mg、约150至约175mg、 约175至约200mg、约200至约225mg、约225至约250mg、约250 至约300mg、约300至约350mg、约350至约400mg、约400至约 450mg或约450至约500mg。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向个体施用的呈 有效量形式的端粒酶抑制剂的量(例如单位剂型)在约5mg至约500 mg范围内,诸如约30mg至约300mg或约50mg至约200mg。在 一些实施方案中,向个体施用的端粒酶抑制剂的浓度是稀的(约0.1 mg/ml)或浓的(约180mg/ml),包括例如以下中的任一者:约0.I至约 200mg/ml、约0.1至约180mg/ml、约0.1至约160mg/ml、约0.1至 约140mg/ml、约0.1至约120mg/ml、约0.1至约100mg/ml、约0.1 至约80mg/ml、约0.1至约60mg/ml、约0.1至约40mg/ml、约0.1 至约20mg/ml、约0.1至约10mg/ml、约2至约40mg/ml、约4至约 35mg/ml、约6至约30mg/ml、约8至约25mg/ml、约10至约20mg/ml、 约12至约15mg/ml;或者以下中的任一者:约0.1mg/ml、0.2mg/ml、 0.3mg/ml、0.4mg/ml、0.5mg/ml、0.6mg/ml、0.7mg/ml、0.8mg/ml、 0.9mg/ml、1mg/ml、1.1mg/ml、1.2mg/ml、1.3mg/ml、1.4mg/ml、 1.5mg/ml、1.6mg/ml、1.7mg/ml、1.8mg/ml、1.9mg/ml、2mg/ml、 2.1mg/ml、2.2mg/ml、2.3mg/ml、2.4mg/ml或2.5mg/ml。在一些实 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浓度是至少约以下中的任一者:0.1mg/ml、 0.2mg/ml、0.3mg/ml、0.4mg/ml、0.5mg/ml、1.3mg/ml、1.5mg/ml、2mg/ml、3mg/ml、4mg/ml、5mg/ml、6mg/ml、7mg/ml、8mg/ml、 9mg/ml、10mg/ml、11mg/ml、12mg/ml、13mg/ml、14mg/ml、15 mg/ml、16mg/ml、17mg/ml、18mg/ml、19mg/ml、20mg/ml、21mg/ml、 22mg/ml、23mg/ml、24mg/ml、25mg/ml、26mg/ml、27mg/ml、 28mg/ml、29mg/ml、30mg/ml、31mg/ml、32mg/ml、33mg/ml、 33.3mg/ml、34mg/ml、35mg/ml、36mg/ml、37mg/ml、38mg/ml、 39mg/ml、40mg/ml、50mg/ml、60mg/ml、70mg/ml、80mg/ml、 90mg/ml、100mg/ml、110mg/ml、120mg/ml、130mg/ml、140mg/ml、 150mg/ml、160mg/ml、170mg/ml、180mg/ml、190mg/ml、200mg/ml、 210mg/ml、220mg/ml、230mg/ml、240mg/ml或250mg/ml。
向个体施用的端粒酶抑制剂的示例性有效量包括但不限于至少 约以下中的任一者:25mg/m2、30mg/m2、50mg/m2、60mg/m2、75 mg/m2、80mg/m2、90mg/m2、100mg/m2、120mg/m2、125mg/m2、 150mg/m2、160mg/m2、175mg/m2、180mg/m2、200mg/m2、210mg/m2、 220mg/m2、250mg/m2、260mg/m2、300mg/m2、350mg/m2、400mg/m2、 500mg/m2、540mg/m2、750mg/m2、1000mg/m2或1080mg/m2。在 各个实施方案中,向个体施用的端粒酶抑制剂的量包括小于约以下中 的任一量的端粒酶抑制剂:350mg/m2、300mg/m2、250mg/m2、200 mg/m2、150mg/m2、120mg/m2、100mg/m2、90mg/m2、50mg/m2或 30mg/m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每次施用的量小于约以 下中的任一者:25mg/m2、22mg/m2、20mg/m2、18mg/m2、15mg/m2、 14mg/m2、13mg/m2、12mg/m2、11mg/m2、10mg/m2、9mg/m2、8 mg/m2、7mg/m2、6mg/m2、5mg/m2、4mg/m2、3mg/m2、2mg/m2或1mg/m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向个体施用的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 量包括于以下范围中的任一个内:约1至约5mg/m2、约5至约10 mg/m2、约10至约25mg/m2、约25至约50mg/m2、约50至约75mg/m2、 约75至约100mg/m2、约100至约125mg/m2、约125至约150mg/m2、 约150至约175mg/m2、约175至约200mg/m2、约200至约225mg/m2、 约225至约250mg/m2、约250至约300mg/m2、约300至约350mg/m2或约350至约400mg/m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向个体施用的端粒酶 抑制剂的有效量是约5至约300mg/m2,诸如约20至约300mg/m2、 约50至约250mg/m2、约100至约150mg/m2、约120mg/m2、约130 mg/m2或约140mg/m2或约260mg/m2
在以上方面中的任一者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向个体施用的端粒酶 抑制剂的有效量包括至少约以下中的任一者:1mg/kg、2.5mg/kg、 3.5mg/kg、5mg/kg、6.5mg/kg、7.5mg/kg、9.4mg/kg、10mg/kg、15 mg/kg或20mg/kg。在各个实施方案中,向个体施用的端粒酶抑制剂 的有效量包括小于约以下中的任一量的端粒酶抑制剂:350mg/kg、 300mg/kg、250mg/kg、200mg/kg、150mg/kg、100mg/kg、50mg/kg、 30mg/kg、25mg/kg、20mg/kg、10mg/kg、7.5mg/kg、6.5mg/kg、5 mg/kg、3.5mg/kg、2.5mg/kg或1mg/kg。在以上方面中的任一者的 其它实施方案中,向个体施用的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包括至少约以 下中的任一者:6.5mg/kg、6.6mg/kg、6.7mg/kg、6.8mg/kg、6.9mg/kg、 7mg/kg、7.1mg/kg、7.2mg/kg、7.3mg/kg、7.4mg/kg、7.5mg/kg、 7.6mg/kg、7.7mg/kg、7.8mg/kg、7.9mg/kg、8mg/kg、8.1mg/kg、 8.2mg/kg、8.3mg/kg、8.4mg/kg、8.5mg/kg、8.6mg/kg、8.7mg/kg、 8.8mg/kg、8.9mg/kg、9mg/kg、9.1mg/kg、9.2mg/kg、9.3mg/kg、 9.4mg/kg、9.5mg/kg、9.6mg/kg、9.7mg/kg、9.8mg/kg、9.9mg/kg、10mg/kg、10.1mg/kg、10.2mg/kg、10.3mg/kg、10.4mg/kg、10.5mg/kg、 10.6mg/kg、10.7mg/kg、10.8mg/kg、10.9mg/kg、11mg/kg、11.1mg/kg、 11.2mg/kg、11.3mg/kg、11.4mg/kg、11.5mg/kg、11.6mg/kg、11.7 mg/kg、11.8mg/kg、11.9mg/kg、12mg/kg、12.1mg/kg、12.2mg/kg、 12.3mg/kg、12.4mg/kg、12.5mg/kg、12.6mg/kg、12.7mg/kg、12.8 mg/kg、12.9mg/kg或13mg/kg。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向个体施用的 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不是9.4mg/kg。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向个体 施用的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3mg/kg。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11.7mg/kg。在其 它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9.5mg/kg至11.7mg/kg。 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6.5mg/kg至 11.7mg/kg。在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效量是7.5mg/kg至9.4mg/kg。
药物组合物(诸如含有本文所公开的端粒酶抑制剂中的任一种的 药物组合物)的示例性给药频率包括但不限于每天;每隔一天;每周 两次;每周三次;每周不间断;每周,连续三周休一周;每三周一次; 每两周一次;每周,连续两周休一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药物组合 物是约每周一次、每2周一次、每3周一次、每4周一次、每6周一 次或每8周一次进行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组合物是按至少约以 下中的任一者进行施用:一周1次、2次、3次、4次、5次、6次或 7次(即每天),或每天三次、每天两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每次施 用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约以下中的任一者:6个月、3个月、1个月、 20天、15天、12天、10天、9天、8天、7天、6天、5天、4天、3 天、2天或1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每次施用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 约以下中的任一者: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 月、8个月或12个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给药时间表中没有间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每次施用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大于约一周。
在其它方面中,施用药物组合物(诸如含有本文所公开的端粒酶 抑制剂中的任一种的药物组合物)以将诊断患有或怀疑患有特发性血 小板增多症的个体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维持在约150x103/μL至 400x103/μL之间。在这些条件下,每次施用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 每周、每2周、每3周或每4周或更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果在 个体的血液中个体中的血小板计数保持<400x103/μL,施用端粒酶抑 制剂的时间间隔可随时间推移而减小。在一些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 确定端粒酶抑制剂用于治疗ET的的施用频率的方法,其包括a)通过 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手段测量个体的血小板计数,和b)如果个体中的 血小板计数大于400x103/μL,则施用端粒酶抑制剂。
药物组合物(诸如含有本文所公开的端粒酶抑制剂中的任一种的 药物组合物)的施用可延续延长的时间段(诸如维持治疗期间),诸如约 一个月至约七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施用组合物至少约2个月、3 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7个月、8个月、9个月、10个月、11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36个月、48个月、 60个月、72个月或84个月中的任一段时间。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施 用组合物持续个体的剩余寿命。
实施例
实施例1:寡核苷酸N3'→P5'磷酰胺酯(NP)或N3'→P5'硫代磷酰胺酯(NPS)的制备 及脂质缀合
此实施例显示如何合成脂质缀合的寡核苷酸N3'→P5'磷酰胺酯 (NP)或N3'→P5'硫代磷酰胺酯(NPS)。
材料和方法
起始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如例如McCurdy等人,Tetrahedron Letters 38: 207-210(1997)或Pongracz和Gryaznov,Tetrahedron Letters 49: 7661-7664(1999)中所描述进行制备。起始3'-氨基核苷单体可如 Nelson等人,J.Org.Chem.62:7278-7287(1997)中所描述或通过Gryaznov等人,美国申请公布号2006/0009636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 制备。
脂质附接
各种合成方法均可用于将脂质部分L缀合至寡核苷酸,这取决于 所选择的键合的性质;参见例如Mishra等人,Biochim.et Biophys.Acta 1264:229-237(1995);Shea等人,Nucleic Acids Res.18:3777-3783 (1995)或Rump等人,Bioconj.Chem.9:341-349(1995)。通常,缀合是 通过在寡核苷酸末端使用合适的官能团来实现。举例来说,可使用合 适的偶联催化剂使存在于NP和NPS寡核苷酸的3'-末端的3'-氨基与 羧酸、酰氯、酸酐以及活性酯反应,以形成酰胺键合。巯基也适合作 为官能团(参见Kupihar等人,Bioorg.Med.Chem.9:1241-1247 (2001))。可商购获得具有不同链长的多种氨基和硫醇官能化修饰剂用 于寡核苷酸合成。
用于将脂质基团附接至NP或NPS寡核苷酸的末端的具体方法包 括在美国申请公布号2005/0113325中所描述的方法,所述申请以引 用的方式整体并入本文中。除了以上所提到的酰胺键合,举例来说, 还可使用脂质的亚磷酰胺衍生物将脂质附连至寡核苷酸链,以产生连 接脂质与寡核苷酸的磷酰胺酯或硫代磷酰胺酯键合。受充分保护的载 体结合的寡核苷酸的游离3'-氨基还可以与合适的脂质醛反应,随后 用氰基硼氢化钠还原,从而产生胺键合。
如也美国申请公布号2005/0113325中所描述,为将脂质附接至 5'末端,可使用改性的、含脂质固体载体来合成寡核苷酸。3'-氨基-1,2- 丙二醇与脂肪酰氯(RC(O)Cl)的反应,随后伯醇的二甲氧基三苯甲基 化和仲醇的琥珀酰基化,提供了一种中间体,然后所述中间体通过游 离琥珀酰基羧基偶联至固体载体。改性载体的实例如下所示,其中 S-表示长链烷基胺CPG载体,并且R表示脂质。
Figure BDA0002550716110000551
此程序之后是如例如Pongracz和Gryaznov(1999)中所描述的寡 核苷酸沿5'至3'方向的合成,其以-ODMT基团的去保护和亚磷酰基 化(phosphitylation)开始。这种合成在从固体载体裂解后有效产生例如 以下结构:
Figure BDA0002550716110000552
以上结构在-R是-(CH2)14CH3(棕榈酰基)时在本文中指定为 GRN163L(伊美司他或伊美司他钠)。
FlashPlateTM分析
此分析是基本上如Asai等人,Cancer Research 63:3931-3939 (2003)中所描述来进行。简言之,所述分析通过测量TTAGGG端粒 重复单元添加至生物素化端粒酶底物引物来检测和/或测量端粒酶活 性。生物素化产物捕获于链霉亲和素包被的微量滴定板上,并且使用 与3.5端粒重复单元互补并且用33P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来测量端粒 酶产物。未结合的探针是通过洗涤除去,并且探针退火到捕获的端粒 酶产物的量是通过闪烁计数测定。
实施例2:伊美司他抑制来自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和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体外 CFU-Meg自发生长,而不抑制来自健康个体者
此实施例证实在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或骨髓纤维化患者中伊美 司他对菌落形成单位巨核细胞(CFU-Mega)的与JAKV617F突变状态 或细胞减灭治疗无关的剂量依赖性抑制,表明伊美司他对恶性巨核细 胞的特异性。
材料和方法
为确定伊美司他对巨核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使用以下方法: (1)使用阴性细胞分离系统富集脐带血(CB)细胞用于CD34+表达细 胞;(2)将细胞与伊美司他(1-15μM)在含有设计用于巨核细胞祖细胞 的发育的细胞因子制剂的无血清液体培养基
Figure BDA0002550716110000561
SFEM中一 起孵育;(3)将脐带血细胞培养总共17天;以及(4)在不同时间点,确 定细胞数目并且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估分化标志物(CD41)并通过 TRAP分析评估端粒酶活性。
为确定CFU-Mega剂量反应曲线,将来自3个健康个体和11个 ET患者和一个骨髓纤维化(MF)患者(使用WHO 2009准则确定)的单 核细胞(MNC)从外周血中分离并且悬浮于IMDM中或涂铺至胶原蛋 白±细胞因子(TPO、IL3、IL6、SCF、EPO)中,并且用0、0.1、1以 及10μM伊美司他或错配对照处理,并且在37℃下孵育若干小时(细 胞悬浮液)或10-12天(胶原蛋白加上5%CO2)。将巨核细胞染色并且 对CFU-Meg的数目进行评分。剂量-反应分析使用针对按剂量得出的 Log10(菌落计数)的4参数对数逻辑斯谛克模型(4parameter log-logistic model)。端粒酶活性是在MNC中通过TRAP分析测量。
结果
图1A和1B显示伊美司他不抑制健康供体中的巨核细胞生长或 分化。
表1示出CFU-Mega的自发生长和由伊美司他产生的抑制。
Figure BDA0002550716110000571
表2示出细胞因子刺激的CFU-Mega生长和伊美司他未产生抑 制。
Figure BDA0002550716110000572
图7显示伊美司他抑制骨髓纤维化患者中的巨核细胞生长或分 化。
图2中的剂量反应曲线和图7中的结果表明伊美司他减少肿瘤祖 细胞增殖。来自外周血的CFU-Mega指示伊美司他抑制ET和MF患 者的肿瘤(自发)巨核细胞生长,但不抑制健康个体的正常(细胞因子依 赖性)巨核细胞生长。在ET患者中由伊美司他产生的对CFU-Mega 形成的此剂量依赖抑制与JAKV617F突变状态或细胞减灭治疗无关。
实施例3:用于评估在需要细胞减灭术并且未能进行先前治疗或对先前治疗耐受 或者拒绝标准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伊美司他(GRN163L)的活性的Ⅱ期试验 (Ⅱ期伊美司他ET研究)
此实施例证实在对现有治疗来说难治或不耐受的特发性血小板 增多症(ET)患者中伊美司他使大体上的血液和分子反应快速降低并 维持。
材料和方法
临床试验设计
将未能进行现有治疗或对至少一种现有治疗不耐受(可已拒绝标 准治疗)并且需要细胞减灭术的ET患者使用以每周2小时静脉输注的 形式给予的7.5-11.7mg/kg伊美司他进行诱导,其中针对血小板反应 滴定剂量。当实现250-300x103/μL的血小板计数时,则对伊美司他情 况下的维持给药进行滴定,并且基于血小板反应和毒性将剂量增加或 减少,目标是在维持期较不频繁给药。
ET具体患者纳入准则是:(1)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准则确诊 为ET;(2)需要细胞减灭术并且未能进行现有治疗或对至少一种现有 治疗不耐受(或已拒绝标准治疗)的ET患者。实验室标准(首次研究药 物施用14天内)是:(1)血小板>600,000/μL;(2)ANC≥1500/μL;(3) 血红蛋白≥10g/dL。
所有患者的通用标准是:(1)愿意并且能够签署知情同意书;(2) 年龄为18岁或以上的男性或女性;(3)ECOG表现状态为0-2。所有 患者的实验室标准是(首次研究药物施用14天内):(1)INR(或PT)和aPTT<1.5倍正常值上限(ULN);(2)血清肌酸≤2mg/dL;(3)血清胆红 素<2.0mg/dL(吉尔伯特氏综合征(Gilbert’s syndrome)患者):血清胆 红素<3倍ULN);(4)AST(SGOT)和ALT(SGPT)≤2.5倍ULN;(5) 碱性磷酸酶<2.5ULN;(6)由先前的癌症治疗和/或大手术产生的任何 临床显著毒性在开始研究治疗之前必须已恢复至0-1级。
符合以下准则中的任一个的患者均排除在筛选和研究项以外:(1) 怀孕或哺乳期妇女;(2)先前有过干细胞移植;(3)在首次研究药物施 用前4周内进行了研究性治疗;(4)临床显著心血管疾病或病状,包 括:(a)不受控制的充血性心脏衰竭(CHF);(b)因室性心律失常而需要 抗心律失常治疗;(c)由研究者判定的临床上显著的严重传导障碍;(d) 需要治疗的持续性心绞痛;(e)纽约心脏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II、III或IV级心血管疾病;(f)已知因人类免疫 缺陷病毒(HIV)造成血清学阳性;(g)严重共病医学病状,包括活动性 或慢性复发性出血、临床相关活动性感染、肝硬化以及由研究者判定 的慢性阻塞性或慢性限制性肺病;或(h)任何其它严重、急性或慢性 医学或精神病状、实验室异常或难以符合协议要求,从而可能增加与 参与研究或研究药物施用相关的危险,或可能干扰对研究结果的解 释,并且在研究者的判断中,可能使患者不适合进行研究。
主要结果测量是最佳总血液反应率(RR)(完全反应(CR)+部分反 应(PR))。时间范围是从首次给药的时间(第1周期第1天)至研究结束 (最后一个参加者被给药后12个月)。
次要终点目的是确定血液反应的持续时间,以确定分子反应 (JAK2 V617F/MPLW515mt患者),并且通过监测具有血液学毒性、 非血红素3级和4级不良事件(AE)以及出血事件的患者的数目来检验 安全性和耐受性。时间范围是从首次给药的时间(第1周期第1天)至 研究结束(最后一个参加者被给药后12个月)。探索目标是CFU-Mega 自发生长(仅所选部位)。
表3列出了本研究的反应定义。欧洲白血病净反应准则(European Leukemia NetResponse Criteria)是改编自Barosi等,Blood(2009)。在 最近的4周对血红素反应进行计数。
Figure BDA0002550716110000601
患者信息统计提供于下表4中。
Figure BDA0002550716110000602
结果
图3显示在未能进行常规治疗或对常规治疗不耐受的所有14个 ET患者中均实现了100%总血液反应。14个患者中有13个(92.9%) 实现完全反应,并且14个患者中有1个(7.1%)实现部分反应。达到 血液CR的所有患者继续进行治疗。数据表明,第一次出现血小板计 数≤400x103/μL(用菱形针对每个患者进行标记)的时间的中值是 3.1周(2.1至23.1周),而达到完全反应的时间的中值是6.1周(5.1至 14.1周)(图3)。
关于具有血液完全反应并且开始维持治疗的13个患者的给药频 率的数据提供下表5中。维持给药频率通常随时间推移而降低(范围 是每周至Q7周),其中大部分(84.6%或11/14)患者每2周或更低频率 (基于中值)接受伊美司他。1年后适宜继续进行治疗的患者中85.7% (6/7)已继续维持治疗。
Figure BDA0002550716110000611
如图4A所示,所有患者的JAK2 V617F等位基因负荷%均随时 间推移而降低,而图4B显示在用JAPK2 V617F测试的6/7(85.7%) 患者中达到分子反应(PR)在3-6个月范围内。
表6示出关于探索性终点(CFU-Mega)的结果。在所测试的两个 患者中展示出减少的CFU-Mega离体自发生长(分别从基线降低93% 和96%),从而证实事先的离体数据。
Figure BDA0002550716110000612
图5显示在一个患者(患者#4)中CFU-Mega的自发生长与JAK2 等位基因负荷降低不对应。
数据表明,伊美司他对促成诸如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骨髓增生 性肿瘤(MPN)的肿瘤克隆株的生长具有相对选择性抑制作用并且具 有修改疾病的潜在生物学的潜能。
表7示出临床显著的频繁非血液不良事件。
Figure BDA0002550716110000621
表8示出了实验室异常:
Figure BDA0002550716110000622
实施例4:伊美司他(GRN163L)在具有DIPSS加中危-2或高危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PMF)、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PV后MF)或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ET 后MF)的患者中的功效和安全性的试点开放标记研究
材料和方法
临床试验设计
将具有DIPSS加中危-2或高危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骨髓 纤维化(PV后MF)或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ET后MF)的未进行积极标准治疗的患者用以每21天一次2小 时静脉滴注的形式给予的9.4mg/kg伊美司他进行诱导(队列A)。或 者,每周一次2小时输注(9.4mg/kg)持续3周随后每21天一次2小 时输注为患者给药(队列B)。患者可接受治疗持续最多9个周期。患 者可继续治疗超过9个周期。
PMF具体患者纳入准则是:(1)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准则确 诊为ET;(2)具有巨核细胞增殖非典型伴随网硬蛋白和/或胶原蛋白纤 维化或(4)不符合WHO关于CML、PV、MDS或其它髓系肿瘤的准 则或(5)没有反应性骨髓纤维化的证据。
PV后MF具体患者纳入标准是:(1)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准 则确诊为PV;(2)2-3级(按0-3尺度)或3-4级(按0-4尺度)骨髓纤维化; 以及(3)以下中的两种或更多种:(a)贫血或在不存在细胞减灭治疗的 情况下需要放血术的持续的损失,或(b)成白红细胞性外周血象,或(c) 增大的脾肿大,其定义为可触诊脾肿大的增大≥5cm或新可触诊脾肿 大的出现,或(d)以下三种全身症状中≥1种的产生:6个月内重量损 失.10%、盗汗、原因不明的发热(.37.5℃)。
ET后MF具体患者纳入标准是:(1)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准 则确诊为ET;(2)2-3级(按0-3尺度)或3-4级(按0-4尺度)骨髓纤维 化;以及(3)以下中的两种或更多种:(a)贫血并且相对于基线血红蛋 白水平降低≥2g/dL,或(b)成白红细胞性外周血象,或(c)增大的脾肿 大,其定义为可触诊脾肿大的增大≥5cm或新可触诊脾肿大的出现, 或(d)castate脱氢酶增加,或(e)以下三种全身症状中≥1种的产生:6 个月内重量损失.10%、盗汗、原因不明的发热(.37.5℃)。
所有患者的通用标准是:(1)愿意并且能够签署知情同意书;(2) 年龄为18岁或以上的男性或女性;(3)ECOG表现状态为0-2。所有 患者的实验室标准是(首次研究药物施用14天内):(1)AST(SGOT) 和ALT(SGPT)≤2.5倍ULN;(2)肌酸≤3mg/dL;(3)绝对嗜中性粒细胞计数≥1000/μL;(4)血小板计数≥50,000/μL;(5)不存在使用系统性 抗凝进行的积极治疗并且基线PT和aPTT不超过1.5倍UNL。
符合以下准则中的任一个的患者均排除在筛选和研究项以外:(1) 怀孕或哺乳期妇女;(2)登记前≤14有任何化疗免疫调节药物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10mg/天泼尼松(prednisone)或等效物皮质类固醇、生 长因子治疗或JAK抑制剂治疗;(4)具有另一种活性恶性肿瘤的受试 者;(5)已知的HIV阳性状态;(6)由先前的抗癌治疗产生的任何未解 决的大于或等于2级的毒性;(6)未从任何先前的手术程序完全恢复; (7)存在需要抗生素的急性活动性感染;(8)会危害患者安全或对协议 的遵守的不受控制的间发性疾病或任何间发性病状。
主要结果测量是最佳总反应率(RR)(临床改善(CI)或完全反应 (CR)或部分反应(PR))。时间范围是从首次给药的时间(第1周期第1 天)至治疗的前9个周期。
次要终点目标是确定:(a)不良事件,(b)脾脏反应:定义为基线 处为至少10cm的脾脏或基线处大于5cm的可触诊的脾脏的可触诊 脾肿大减小最少50%,(c)输血非依赖性:在输血依赖性定义为在最 近一个月内因与临床明显出血不相关的血红蛋白水平小于85g/L而 造成的至少2单位红血细胞输血史。时间范围是从首次给药的时间(第 1周期第1天)至研究结束。探索性目标是:(a)对骨髓纤维化的逆转 的骨髓组织学评估为更低级,以及(b)基线白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增多 的患者的一部分在第3、第6以及第9周期实现其计数减少至少50%。
表9列出了本研究的反应定义。使用国际工作组(Intenational Working Group,IWG)关于骨髓纤维化伴髓系化生的治疗反应达成共 识的准则。
Figure BDA0002550716110000651
Figure BDA0002550716110000661
结果
已在本研究中所登记的患者中观察到临床益处。产生了三十三个 患者;登记并跟踪前18个患者达最少3个月或存在中断:队列A中 11个患者而队列B中7个患者;44%PMF,33%PV后MF并且22% ET后MF。中值年龄是68岁并且56%的基线风险是高危而44%是中危-2。七个患者是输血依赖性的。中值脾脏大小是13cm,并且11个 患者具有全身症状。7个患者核型异常并且89%是JAK2突变的。十 五个(83%)患者先前经治疗,包括7个使用JAK抑制剂而3个使用泊 马度胺(Pomalidomide)。
毒性
在3.2个月的跟踪期内,16个(89%)患者继续进行治疗;两例中 断是由于不相关的死亡和疾病进展。在队列A中,不存在4级治疗 相关性不良事件;3级事件限于27%为血小板减少症和9%为贫血。 在队列B中,两个(29%)患者经历4级血小板减少症;3级事件限于各一个患者为血小板减少症、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以及贫血。仅在两 个(11%)患者中因3级或4级骨髓抑制而有必要减少剂量。
功效
总反应率是44%。这包括符合针对完全反应(CR)(n=4)或部分反 应(PR)(n=1)的BM和外周血形态学准则的五个(28%)患者,以及具 有临床改善的3个患者,反应持续时间和药源性1级血小板减少症的 消退有待验证。四个(22%)CR患者经历了骨髓(BM)纤维化的逆转和 正常巨核细胞形态的恢复。两个CR患者在基线处是输血依赖性的并 且变成输血非依赖性。2个CR患者中记录了完全分子反应:一个具 有10%JAK2V617F而另一个具有50%JAK2V617F。在13个白细胞 增多症患者中,10个(77%)的计数正常化或降低>50%。十一个(61%) 患者的成白红细胞增多症完全或部分消退。
对实验组A和实验组B中登记的22个患者进行了后期和更全面 的分析。表10示出了结果。
Figure BDA0002550716110000671
§两个患者有待进行12周耐药性评估。
最佳反应是SD的两个患者已发生进行性疾病且中断研究,一 个归因于转化成CMML(实验组A)而另一个归因于发生脾肿大(实验 组B)。
CR/PR/CI达到最初反应的时间(中值)是2.4个月。
CR/PR达到最初反应的时间(中值)是2.8个月。
实施例5:伊美司他抑制来自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CD34+细胞的体外自发生长, 但不抑制来自健康个体者
此实施例证实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伊美司他对CD34+细胞 的剂量依赖性抑制,表明伊美司他对恶性CD34+细胞的特异性。
材料和方法
为确定伊美司他的作用,使用以下方法:(1)在菌落形成分析中 将骨髓细胞与伊美司他(0.1-10μM)一起孵育并且在液体培养物中持 续总共14天,并且在不同时间点,确定细胞数目并且进行评估。
为确定CFU剂量反应曲线,将来自4个健康个体或来自5个AML 患者的骨髓细胞从外周血中分离,涂铺并且用0、0.1、1以及10μM 伊美司他或错配对照处理。将CFU-GM(菌落形成单位-粒细胞、巨噬 细胞)和BFU-E(爆裂型形成单位-红细胞)染色并且对CFU-GM和 BFU-E数目进行评分。
结果
在14天CFU分析中,伊美司他不诱导健康供体骨髓的CFU。
在14天CFU分析中,在用伊美司他处理后观测到来自AML患 者的骨髓细胞的CFU减少。
在14天液体培养物分析中,伊美司他减缓新诊断的AML患者 的骨髓细胞的细胞生长。
伊美司他减缓衍生自AML患者的骨髓细胞的CD34+细胞的生 长,但不减缓来自正常患者的骨髓。图6描述了在用伊美司他对获自 健康供体的CD34+细胞和来自AML患者的CD34+细胞进行体外处理 之后第5天、第7天以及第9天培养物中细胞生长的百分比。
所述实施例还描述并且详述了以上所讨论的本发明的方面和实 施方案,其意在仅例示本发明并且因此不应被认为是以任何方式限制 本发明。前述实施例和详细描述是以举例方式而非限制性方式提供。 在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所有出版物、专利申请以及专利均以引用的方 式并入本文中,如同将各个单独的出版物、专利申请或专利特定地并 且单独地指示以引用的方式并入一般。特别地,本文引用的所有出版 物均出于描述和公开可能与本发明结合使用的组合物的目的明确地 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虽然为了清楚地理解,已通过举例说明和 实例稍许详细地描述了上述发明,但根据本发明的教示,对于本领域 一般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的是,可对本发明进行某些改变和更改,而 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
本公开涉及下述实施方案。
1.一种用于缓解有需要的个体中至少一种与骨髓增生性肿瘤或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关的症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个体 施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所述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缓解 至少一种与骨髓增生性肿瘤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关的症状。
2.如实施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骨髓增生性肿瘤选自: 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骨髓纤维化(MF)、慢性嗜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嗜酸性粒 细胞白血病以及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3.如实施方案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或 眩晕、胸痛、乏力、昏厥、视力改变、肢体麻木或刺痛、发红、肢体 的抽痛或烧灼痛(红斑性肢痛病)、脾脏肿大、鼻出血、挫伤、口腔或 牙龈出血、血便或中风。
4.如实施方案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骨髓增生性肿瘤(MPN) 是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5.如实施方案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骨髓增生性肿瘤(MPN) 是骨髓纤维化(MF)。
6.如实施方案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骨髓增生性肿瘤(MPN) 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7.如实施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选 自:难治性贫血、难治性贫血伴胚细胞过多、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 系发育异常、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发育异常以及慢性髓单核细胞 白血病(CMML)。
8.如实施方案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慢性髓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9.一种用于减少诊断患有或怀疑患有骨髓增生性肿瘤或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的个体的肿瘤祖细胞增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 述个体施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所述端粒酶抑制剂的施 用减少所述个体的肿瘤祖细胞增殖。
10.如实施方案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骨髓增生性肿瘤选自: 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骨髓纤维化(MF)、慢性嗜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嗜酸性粒 细胞白血病以及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11.如实施方案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骨髓增生性肿瘤(MPN) 是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12.如实施方案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骨髓增生性肿瘤(MPN) 是骨髓纤维化(MF)。
13.如实施方案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骨髓增生性肿瘤(MPN) 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14.如实施方案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选 自:难治性贫血、难治性贫血伴胚细胞过多、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 系发育异常、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发育异常以及慢性髓单核细胞 白血病(CMML)。
15.如实施方案11所述的方法,其中减少的肿瘤祖细胞增殖使 得所述个体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小于约600x103/μL。
16.如实施方案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个体对现有基于非端粒 酶抑制剂的治疗具耐性或不耐受。
17.一种用于将诊断患有或怀疑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个 体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维持在小于约400x103/μL之间的方法,所 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个体施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所述 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维持所述个体的血小板计数小于约400x 103/μL。
18.如实施方案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端粒酶抑制剂是每两 周施用不超过一次。
19.一种用于使诊断患有或怀疑患有骨髓增生性肿瘤或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的个体的骨髓纤维化减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 述个体施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所述端粒酶抑制剂的施 用使所述个体的骨髓纤维化减轻。
20.如实施方案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端粒酶抑制剂包含寡核 苷酸。
21.如实施方案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寡核苷酸与端粒酶的 RNA组分互补。
22.如实施方案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寡核苷酸的长度是 10-20个碱基对。
23.如实施方案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寡核苷酸包含序列 TAGGGTTAGACAA。
24.如实施方案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寡核苷酸包含至少一 个N3’→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键合。
25.如实施方案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寡核苷酸包含N3’→ P5’硫代磷酰胺酯核苷间键合。
26.如实施方案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寡核苷酸进一步包含 连接至所述寡核苷酸的所述5'和/或3'端的脂质部分。
27.如实施方案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脂质部分通过接头连 接至所述寡核苷酸的所述5’和/或3’端。
28.如实施方案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头是甘油或氨基甘 油接头。
29.如实施方案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脂质部分是棕榈酰基 (C16)部分。
30.如实施方案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端粒酶抑制剂 是伊美司他。
31.如实施方案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端粒酶抑制剂与药学上 可接受的赋形剂一起施用。
32.如实施方案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端粒酶抑制剂被配制用 于口服、静脉内、皮下、肌内、局部、腹膜内、鼻内、吸入或眼内施 用。
33.如实施方案9所述的方法,其中治疗有效量的所述端粒酶抑 制剂的施用包括使一或多个肿瘤祖细胞与所述端粒酶抑制剂接触。
34.如实施方案30所述的方法,其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所述有效 量是7.5mg/kg至9.3mg/kg。
35.如实施方案30所述的方法,其中端粒酶抑制剂的所述有效 量是9.5mg/kg至11.7mg/kg。
36.如实施方案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不 抑制细胞因子依赖性巨核细胞生长。
37.如实施方案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个体携带Janus激酶 2(JAK2)基因中的V617F功能获得性突变。
38.如实施方案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 降低所述个体中JAK2 V617F等位基因负荷的百分比。
39.如实施方案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 制细胞因子非依赖性巨核细胞生长。
40.如实施方案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抑 制CFU-mega。
41.如实施方案40所述的方法,其中CFU-Mega的抑制与JAK2 等位基因负荷的降低无关。
序列表
<110> 美国杰龙生物医药公司(GERON CORPORATION)
<120> 端粒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骨髓增生性病症和骨髓增生性肿瘤的用途
<130> 707582000300
<140> PCT/US2013/070437
<141> 2013-11-15
<150> US 13/841,711
<151> 2013-03-15
<150> US 61/734,941
<151> 2012-12-07
<150> US 61/799,069
<151> 2013-03-15
<150> US 61/900,347
<151> 2013-11-05
<160> 24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554
<212> R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1
ggguugcgga gggugggccu gggaggggug guggccauuu uuugucuaac ccuaacugag 60
aagggcguag gcgccgugcu uuugcucccc gcgcgcuguu uuucucgcug acuuucagcg 120
ggcggaaaag ccucggccug ccgccuucca ccguucauuc uagagcaaac aaaaaauguc 180
agcugcuggc ccguucgccu cccggggacc ugcggcgggu cgccugccca gcccccgaac 240
cccgccugga gccgcggucg gcccggggcu ucuccggagg cacccacugc caccgcgaag 300
aguugggcuc ugucagccgc gggucucucg ggggcgaggg cgagguucac cguuucaggc 360
cgcaggaaga ggaacggagc gagucccgcc gcggcgcgau ucccugagcu gugggacgug 420
cacccaggac ucggcucaca caugcaguuc gcuuuccugu uggugggggg aacgccgauc 480
gugcgcaucc gucaccccuc gccggcagug ggggcuugug aacccccaaa ccugacugac 540
ugggccagug ugcu 554
<210> 2
<211> 20
<212> D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2
acattttttg tttgctctag 20
<210> 3
<211> 30
<212> D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3
gctctagaat gaacggtgga aggcggcagg 30
<210> 4
<211> 14
<212> D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4
gtggaggcgg cagg 14
<210> 5
<211> 13
<212> D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5
ggaaggcggc agg 13
<210> 6
<211> 13
<212> D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6
gtggaaggcg gca 13
<210> 7
<211> 11
<212> D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7
gtggaaggcg g 11
<210> 8
<211> 13
<212> D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8
cggtggaagg cgg 13
<210> 9
<211> 13
<212> D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9
acggtggaag gcg 13
<210> 10
<211> 16
<212> D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10
aacggtggaa ggcggc 16
<210> 11
<211> 18
<212> D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11
atgaacggtg gaaggcgg 18
<210> 12
<211> 13
<212> D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12
tagggttaga caa 13
<210> 13
<211> 13
<212> D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13
cagttagggt tag 13
<210> 14
<211> 12
<212> D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14
tagggttaga ca 12
<210> 15
<211> 11
<212> D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15
tagggttaga c 11
<210> 16
<211> 11
<212> D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16
gttagggtta g 11
<210> 17
<211> 13
<212> D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17
gttagggtta gac 13
<210> 18
<211> 15
<212> D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18
gttagggtta gacaa 15
<210> 19
<211> 9
<212> D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19
gggttagac 9
<210> 20
<211> 9
<212> D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20
cagttaggg 9
<210> 21
<211> 12
<212> D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21
cccttctcag tt 12
<210> 22
<211> 12
<212> DNA
<213> 人(Homo sapiens)
<400> 22
cgcccttctc ag 12
<210> 23
<211> 1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hTR模板抑制剂
<400> 23
cuaacccuaa c 11
<210> 24
<211> 1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寡核苷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1)
<223> t经由附着于N3'->P5'硫代磷酰胺酯连接之5'硫代磷酸根基团的氨基甘油接头
缀合至棕榈酰基酰胺
<400> 24
tagggttaga caa 13

Claims (4)

1.一种用于缓解有需要的个体中至少一种与骨髓增生性肿瘤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关的症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个体施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所述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缓解至少一种与骨髓增生性肿瘤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关的症状。
2.一种用于减少诊断患有或怀疑患有骨髓增生性肿瘤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个体的肿瘤祖细胞增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个体施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所述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减少所述个体的肿瘤祖细胞增殖。
3.一种用于将诊断患有或怀疑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个体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维持在小于约400 x 103/μL之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个体施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所述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维持所述个体的血小板计数小于约400 x103/μL。
4.一种用于使诊断患有或怀疑患有骨髓增生性肿瘤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个体的骨髓纤维化减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个体施用临床有效量的端粒酶抑制剂,其中所述端粒酶抑制剂的施用使所述个体的骨髓纤维化减轻。
CN202010575187.3A 2012-12-07 2013-11-15 端粒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骨髓增生性病症和骨髓增生性肿瘤的用途 Pending CN1116172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734941P 2012-12-07 2012-12-07
US61/734,941 2012-12-07
US201361799069P 2013-03-15 2013-03-15
US61/799,069 2013-03-15
US13/841,711 2013-03-15
US13/841,711 US9375485B2 (en) 2012-12-07 2013-03-15 Use of telomerase inhibi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and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US201361900347P 2013-11-05 2013-11-05
US61/900,347 2013-11-05
CN201380069553.6A CN104936602B (zh) 2012-12-07 2013-11-15 端粒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骨髓增生性病症和骨髓增生性肿瘤的用途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9553.6A Division CN104936602B (zh) 2012-12-07 2013-11-15 端粒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骨髓增生性病症和骨髓增生性肿瘤的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7252A true CN111617252A (zh) 2020-09-04

Family

ID=5088386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75187.3A Pending CN111617252A (zh) 2012-12-07 2013-11-15 端粒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骨髓增生性病症和骨髓增生性肿瘤的用途
CN201380069553.6A Active CN104936602B (zh) 2012-12-07 2013-11-15 端粒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骨髓增生性病症和骨髓增生性肿瘤的用途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9553.6A Active CN104936602B (zh) 2012-12-07 2013-11-15 端粒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骨髓增生性病症和骨髓增生性肿瘤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34)

Country Link
EP (3) EP3456333B8 (zh)
JP (5) JP6433911B2 (zh)
KR (3) KR102662590B1 (zh)
CN (2) CN111617252A (zh)
AP (1) AP2015008504A0 (zh)
AU (3) AU2013356533B2 (zh)
BR (1) BR112015013260A2 (zh)
CA (2) CA2892907C (zh)
CL (2) CL2015001530A1 (zh)
CY (2) CY1122169T1 (zh)
DK (3) DK3456333T3 (zh)
EA (1) EA032973B1 (zh)
ES (2) ES2744790T3 (zh)
FI (1) FI3646876T3 (zh)
HK (2) HK1210940A1 (zh)
HR (2) HRP20191784T1 (zh)
HU (2) HUE049858T2 (zh)
IL (2) IL239266B (zh)
LT (3) LT3456333T (zh)
MA (2) MA38193B1 (zh)
ME (1) ME03538B (zh)
MX (3) MX2015007169A (zh)
MY (1) MY180634A (zh)
NZ (1) NZ708920A (zh)
PH (1) PH12015501282B1 (zh)
PL (2) PL3456333T3 (zh)
PT (2) PT2928477T (zh)
RS (2) RS59363B1 (zh)
SG (3) SG10201802926XA (zh)
SI (2) SI2928477T1 (zh)
TN (1) TN2015000249A1 (zh)
UA (2) UA126015C2 (zh)
WO (1) WO2014088785A1 (zh)
ZA (2) ZA2015041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3296312T3 (da) 2004-07-02 2021-05-03 Geron Corp Syntese af beskyttede 3'-amino-5'-phosphoramidit-nukleosidmonomerer
PT3065828T (pt) * 2013-11-06 2019-04-01 Mayo Found Medical Education & Res Métodos e materiais para tratar malignidades hematológicas
MD3286203T2 (ro) * 2015-04-23 2020-08-31 Geron Corp Metode de preparare a polinucleotidelor folosind compoziții de săruri de cationi multivalenți
EP3318276A1 (en) 2016-11-04 2018-05-09 Janssen Biotech, Inc. Combinations of a telomerase inhibitor and a bcl-2 inhibi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al cancers
WO2019023667A1 (en) 2017-07-28 2019-01-31 Janssen Biotech, Inc. METHODS OF TREATING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CR20200576A (es) * 2018-04-30 2021-04-30 Kartos Therapeutics Inc Métodos para tratar cáncer
AU2020380245A1 (en) * 2019-11-04 2022-05-19 Geron Corporation Use of a Janus kinase inhibitor and a telomerase inhibi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0044A (zh) * 2008-01-21 2008-07-16 中国药科大学 端粒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9508A (en) 1992-05-13 1996-02-06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Board Of Regents Therapy and diagnosis of conditions related to telomere length and/or telomerase activity
US5583016A (en) 1994-07-07 1996-12-10 Geron Corporation Mammalian telomerase
US5958680A (en) 1994-07-07 1999-09-28 Geron Corporation Mammalian telomerase
US5656638A (en) 1995-04-18 1997-08-12 Geron Corporation Telomerase inhibitors
US5863936A (en) 1995-04-18 1999-01-26 Geron Corporation Telomerase inhibitors
US5760062A (en) 1995-04-18 1998-06-02 Geron Corporation Telomerase inhibitors
US5770613A (en) 1995-09-29 1998-06-23 Geron Corporation Telomerase inhibitors
US5767278A (en) 1995-10-06 1998-06-16 Geron Corporation Telomerase inhibitors
US6444650B1 (en) 1996-10-01 2002-09-03 Geron Corporation Antisense compositions for detecting and inhibiting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US6261836B1 (en) 1996-10-01 2001-07-17 Geron Corporation Telomerase
EP0951568A1 (en) 1996-12-20 1999-10-27 Geron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d inhibiting the rna component of telomerase
US6331399B1 (en) 2000-05-16 2001-12-18 Isis Pharmaceuticals, Inc. Antisense inhibition of tert expression
EP1606302A4 (en) * 2003-01-31 2009-02-18 Jessie L S Au TECHNIQUES AND COMPOSITIONS FOR USING SURAMINE, POLYSULFATE PENTOSANE, TELOMERASE ANTISENS AND TELOMERASE INHIBITORS
CN1244592C (zh) * 2003-07-11 2006-03-08 暨南大学 抑制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反义核酸及其应用
CN100393209C (zh) 2003-09-09 2008-06-11 杰龙公司 用于端粒酶抑制的改性寡核苷酸
US20050282893A1 (en) * 2004-01-30 2005-12-22 Au Jessie L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using suramin, pentosan, polysulfate, telomerase antisense and telomerase inhibitors
DK3296312T3 (da) 2004-07-02 2021-05-03 Geron Corp Syntese af beskyttede 3'-amino-5'-phosphoramidit-nukleosidmonomerer
FR2877013A1 (fr) 2004-10-27 2006-04-28 Assist Publ Hopitaux De Paris Indentification d'une mutation de jak2 impliquee dans la polyglobulie de vaquez
US20060166221A1 (en) 2005-01-21 2006-07-27 Bahou Wadie F Methods of diagnosing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ATE553198T1 (de) 2005-04-15 2012-04-15 Geron Corp Behandlung von krebs durch die kombinierte hemmung der proteasom- und telomeraseaktivitäten
WO2006113426A2 (en) * 2005-04-15 2006-10-26 Geron Corporation Cancer treatment by combined inhibition of telomerase and tubulin activities
US20070224598A1 (en) 2006-03-15 2007-09-27 The Methodist Hospital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mutations in JAK2 polynucleotides
US20080021013A1 (en) 2006-07-21 2008-01-24 Cephalon, Inc. JAK inhibitors for treatment of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EP2101789B1 (en) 2006-10-30 2014-12-31 Geron Corporation Combined telomerase inhibitor and gemcitab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0044A (zh) * 2008-01-21 2008-07-16 中国药科大学 端粒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I DALY HESHAM ET AL.: ""Selective cytotoxicity and telomere damage in leukemia cells using the telomerase inhibitor BIBR1532"", 《BLOOD》 *
RONALD PRUZAN ET AL.: ""Allosteric inhibitors of telomerase: oligonucleotide N3’→N5’ phosphoramidates"", 《NUCLERIC ACIDS RESEARCH》 *
TOKCAER-KESKIN ZEYNEP ET AL.: ""The effect of telomerase template antagonist GRN163L on bone-marrow-derived 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s reversible and associated with altered expression of cyclin d1, cdk4 and cdk6."", 《STEM CELL REVIEWS AND REPORTS》 *
吴巧稚等: ""端粒酶抑制剂GRN163L研究进展"", 《中国新药杂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N2015000249A1 (en) 2016-10-03
CA2892907C (en) 2023-03-21
EA201590878A1 (ru) 2016-04-29
MY180634A (en) 2020-12-03
EP3646876B1 (en) 2024-02-14
ES2744790T3 (es) 2020-02-26
PT3456333T (pt) 2020-06-01
CN104936602B (zh) 2020-07-17
PT2928477T (pt) 2019-10-25
NZ748134A (en) 2020-10-30
DK2928477T3 (da) 2019-10-07
EP3646876A1 (en) 2020-05-06
RS60401B1 (sr) 2020-07-31
CN104936602A (zh) 2015-09-23
JP2022050537A (ja) 2022-03-30
JP2018035196A (ja) 2018-03-08
HRP20200993T1 (hr) 2020-11-27
HUE045098T2 (hu) 2019-12-30
DK3456333T3 (da) 2020-05-18
LT2928477T (lt) 2019-10-10
CY1122169T1 (el) 2020-11-25
HK1210940A1 (zh) 2016-05-13
ZA202108991B (en) 2023-05-31
WO2014088785A1 (en) 2014-06-12
SG11201504383TA (en) 2015-07-30
MA38193A1 (fr) 2017-12-29
AU2020267142A1 (en) 2020-12-03
WO2014088785A8 (en) 2015-07-16
AU2018282364A1 (en) 2019-05-23
SG10201802926XA (en) 2018-05-30
MX2022015437A (es) 2023-01-11
JP6433911B2 (ja) 2018-12-05
UA117116C2 (uk) 2018-06-25
HUE049858T2 (hu) 2020-11-30
SI2928477T1 (sl) 2019-11-29
JP2022179684A (ja) 2022-12-02
PH12015501282A1 (en) 2015-08-24
JP2016504307A (ja) 2016-02-12
CA3188494A1 (en) 2014-06-12
BR112015013260A2 (pt) 2018-02-06
ME03538B (me) 2020-07-20
JP2020041001A (ja) 2020-03-19
AU2020267142B2 (en) 2024-05-16
PL3456333T3 (pl) 2020-09-21
LT3646876T (lt) 2024-05-10
CY1123206T1 (el) 2021-10-29
KR20150091130A (ko) 2015-08-07
HRP20191784T1 (hr) 2019-12-27
PL2928477T3 (pl) 2020-03-31
AU2013356533B2 (en) 2018-09-27
KR102294819B1 (ko) 2021-09-01
SG10202103341SA (en) 2021-05-28
CL2015001530A1 (es) 2016-03-28
PH12015501282B1 (en) 2015-08-24
LT3456333T (lt) 2020-06-25
DK3646876T3 (da) 2024-05-06
CA2892907A1 (en) 2014-06-12
EP2928477B1 (en) 2019-07-24
EP3456333B8 (en) 2020-05-13
EA032973B1 (ru) 2019-08-30
EP3456333A1 (en) 2019-03-20
KR20230028590A (ko) 2023-02-28
MX2020003276A (es) 2020-07-20
MA38193B1 (fr) 2018-12-31
IL239266B (en) 2019-11-28
MA45504A1 (fr) 2020-05-29
UA126015C2 (uk) 2022-08-03
NZ708920A (en) 2020-08-28
JP7288098B2 (ja) 2023-06-06
ZA201504124B (en) 2017-05-31
MX2015007169A (es) 2016-03-31
EP2928477A4 (en) 2016-09-21
AU2013356533A1 (en) 2014-06-12
SI3456333T1 (sl) 2020-10-30
KR20210107906A (ko) 2021-09-01
ES2789176T3 (es) 2020-10-26
JP6998191B2 (ja) 2022-02-04
KR102662590B1 (ko) 2024-05-03
CL2017002156A1 (es) 2018-05-04
HK1212226A1 (zh) 2016-06-10
EP2928477A1 (en) 2015-10-14
IL239266A0 (en) 2015-07-30
IL280144A (en) 2021-03-01
AP2015008504A0 (en) 2015-06-30
MA45504B1 (fr) 2021-10-29
FI3646876T3 (fi) 2024-05-14
RS59363B1 (sr) 2019-11-29
EP3456333B1 (en) 2020-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83704A1 (en) Use of Telomerase Inhibi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and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JP7288098B2 (ja) 骨髄増殖性疾患および骨髄増殖性腫瘍を処置するためのテロメラーゼ阻害剤の使用
WO2017162185A1 (zh) 对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抑制作用的核糖核酸适配体及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
US20150342982A1 (en) Use of Telomerase Inhibi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and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JPH11512601A (ja) 修飾プロテインキナーゼa特異的オリゴヌクレオチドおよびその使用法
OA17327A (en) Use of telomerase inhibi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and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EA041799B1 (ru) Применение иметелстата для облегчения симптомов, являющихся следствием хронического миелогенного лейкоза или острого миелогенного лейкоза
NZ748134B2 (en) Use of telomerase inhibi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and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CN115666588A (zh) Janus激酶抑制剂和端粒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用途
US20050054600A1 (en) Modified protein kinase a-specific oligonucleotides and methods of their u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3683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