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2321A - 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2321A
CN111602321A CN201880084128.7A CN201880084128A CN111602321A CN 111602321 A CN111602321 A CN 111602321A CN 201880084128 A CN201880084128 A CN 201880084128A CN 111602321 A CN111602321 A CN 1116023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rotor
holes
hole
peripheral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41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02321B (zh
Inventor
上田健史
两角尚哉
井上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Gener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Gener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General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Gener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02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2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02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23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8Hermetic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2Pump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042Driving elements, brakes, coupling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umps
    • F04C29/0085Prime m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04C29/026Lubricant sepa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04C29/028Means for improving or restricting lubricant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4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 F04C29/045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of the electric motor in hermetic pump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3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56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outer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30Casings or hou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40Electric m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Compressor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压缩机(1)包括对压缩机部(5)施加旋转动力的转子(21),转子(21)具有转子铁芯(31)与上侧转子端板(33)。转子铁芯(31)形成有供制冷剂通过的多个贯通孔(36‑1~36‑6)。上侧转子端板(33)覆盖转子铁芯(31)中形成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一端的上侧转子端面(33)。上侧转子端板(33)上形成有使多个贯通孔(36‑1~36‑6)与压缩机的容器的内部空间(7)连通的多个上侧开口部(45‑1~45‑6)。多个上侧开口部(45‑1~45‑6)使在上侧转子端面(33)中与多个贯通孔(36‑1~36‑6)相邻、并且比多个贯通孔(36‑1~36‑6)靠近旋转轴的内周侧的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暴露于内部空间(7)。

Description

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涉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已知有将压缩机部与电动机部收纳于密闭容器的内部的密闭式的压缩机。电动机部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通过生成旋转磁场来使转子旋转。压缩机部利用转子的旋转来压缩制冷剂。在转子上形成有供经压缩机部压缩后的制冷剂通过的多个贯通孔。用于润滑压缩机部的冷冻机油储藏于密闭容器的内部,与经压缩机部压缩后的制冷剂一同通过多个贯通孔,并与制冷剂一同排出至下游的装置。这样的压缩机,通过限制冷冻机油通过多个贯通孔,可防止密闭容器内储藏的冷冻机油的减少,能够合适地对压缩机部进行润滑(参见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3-2283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11-2417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这样的压缩机存在以下问题:在限制了冷冻机油通过多个贯通孔的同时,制冷剂通过时的流动阻力也会增加,设置有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效率会降低。
本发明的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当制冷剂通过形成于转子的贯通孔时的流动阻力的压缩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压缩机包括:转子;定子,其使上述转子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压缩机部,其利用上述转子的旋转来压缩制冷剂;以及密闭容器,其形成收纳上述转子、上述定子及上述压缩机部的内部空间。上述转子具有:转子铁芯,其形成有供上述制冷剂通过的多个孔;第一端板,其覆盖上述转子铁芯中形成上述多个孔的一端的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板,其覆盖上述转子铁芯中形成上述多个孔的另一端的第二端面。上述第一端板形成有使上述多个孔与上述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部。上述第二端板形成有使上述多个孔与上述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二开口部。上述第一开口部或上述第二开口部中的至少一个,使上述第一端面或上述第二端面的比上述多个孔靠近上述旋转轴侧的区域暴露于上述内部空间。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压缩机能够降低制冷剂通过形成于转子的贯通孔时的流动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例1的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2为表示实施例1的压缩机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3A为表示实施例1的压缩机的转子的底视图。
图3B为表示实施例1的压缩机的转子的顶视图。
图4为表示第一贯通孔的上端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5A为表示实施例2的压缩机的转子的底视图。
图5B为表示实施例2的压缩机的转子的顶视图。
图6为表示第一贯通孔的下端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7A为表示实施例3的压缩机的转子的底视图。
图7B为表示实施例3的压缩机的转子的顶视图。
图8A为表示比较例1的压缩机的转子的底视图。
图8B为表示比较例1的压缩机的转子的顶视图。
图9A为表示比较例2的压缩机的转子的底视图。
图9B为表示比较例2的压缩机的转子的顶视图。
图10为表示将实施例1~实施例3的压缩机搭载于具有54kBtu的制冷能力的制冷循环装置时的期间效率以及将比较例1~比较例2的压缩机搭载于具有54kBtu的制冷能力的制冷循环装置时的期间效率的棒状图。
图11为表示将实施例1~实施例3的压缩机搭载于具有60kBtu的制冷能力的制冷循环装置时的期间效率以及将比较例1~比较例2的压缩机搭载于具有54kBtu的制冷能力的制冷循环装置时的期间效率的棒状图。
图12为表示压缩机轴以100rpm旋转时的实施例1~实施例3的压缩机的排油量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2的压缩机的排油量的棒状图。
图13为表示压缩机轴以120rpm旋转时的实施例1~实施例3的压缩机的排油量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2的压缩机的排油量的棒状图。
图14为表示实施例4的压缩机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15A为表示实施例4的压缩机的转子的底视图。
图15B为表示实施例4的压缩机的转子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于以下的记载。此外,在以下的记载中,对同样的组成要素赋予同样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例1
图1为表示实施例1的压缩机1的纵剖视图。如图1所示,压缩机1包括容器2、压缩机轴3、压缩机部5以及电动机部6。容器2形成有密闭的内部空间7。内部空间7形成为大致呈圆柱状。压缩机1形成为:将容器2纵置于水平面时,内部空间7的圆柱的轴线与铅垂方向平行。在容器2中,在内部空间7的下部形成有储油器8。在储油器8中,储藏有用于润滑压缩机部5的冷冻机油。容器2与吸入管11及排出管12连接。压缩机轴3形成为棒状,以一端配置于储油器8的方式,配置于容器2的内部空间7。压缩机轴3被容器2支承为能够以与内部空间7所形成的圆柱的轴线平行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压缩机轴3通过旋转,将储藏于储油器8的冷冻机油供给至压缩机部5。
压缩机部5配置于内部空间7的下部,并且配置于储油器8的上方。压缩机1还包括上消音盖14和下消音盖15。上消音盖14配置于内部空间7中压缩机部5的上部。上消音盖14在其内部形成上消音室16。下消音盖15配置于内部空间7中压缩机部5的下部,并且配置于储油器8的上部。下消音盖15在其内部形成下消音室17。下消音室17通过形成于压缩机部5的连通路(未图示)与上消音室16连通。在上消音盖14与压缩机轴3之间,形成压缩制冷剂排出孔18,上消音室16通过压缩制冷剂排出孔18与内部空间7连通。
压缩机部5是所谓的旋转式压缩机,利用压缩机轴3的旋转来压缩由吸入管11供给的制冷剂,并将该压缩后的制冷剂供给至上消音室16与下消音室17。该制冷剂与冷冻机油具有相溶性。
电动机部6配置于内部空间7中压缩机部5的上部。电动机部6包括转子21和定子22。转子21固定于压缩机轴3。定子22形成为大致呈圆筒形,配置成包围转子21,并固定于容器2。定子22包括绕组26。通过对绕组26施加合适的单相及三相电压,定子22生成旋转磁场,使转子21旋转。
转子21
图2为表示实施例1的压缩机1的转子21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转子21包括转子铁芯31、下侧转子端板32以及上侧转子端板33。转子铁芯31形成为大致呈圆柱状,例如,由以硅钢板这样的软磁体形成的多个钢板层叠而形成。转子铁芯31以转子铁芯31所形成的圆柱的轴线与压缩机轴3的旋转轴重合的方式,固定于压缩机轴3。转子铁芯31还形成有下侧转子端面34、上侧转子端面35以及多个贯通孔36-1~36-6。下侧转子端面34形成于与转子铁芯31所形成的圆柱的一方的底面对应的部位,并且形成于转子铁芯31中与压缩机部5相对的部位。上侧转子端面35形成于与转子铁芯31所形成的圆柱的另一方的底面对应的部位,并且形成于转子铁芯31中形成有下侧转子端面34侧的相反侧。多个贯通孔36-1~36-6形成为与压缩机轴3的旋转轴平行,围绕压缩机轴3等间隔地配置。多个贯通孔36-1~36-6形成为贯通下侧转子端面34与上侧转子端面35。
下侧转子端板32形成为大致呈圆板状。下侧转子端板32以覆盖转子铁芯31的下侧转子端面34的方式与下侧转子端面34贴合,并固定于转子铁芯31。上侧转子端板33形成为大致呈圆板状。上侧转子端板33以覆盖转子铁芯31的上侧转子端面35的方式与上侧转子端面35贴合,并固定于转子铁芯31。
转子21还包括未图示的永磁体和平衡器。通过使下侧转子端板32与上侧转子端板33固定于转子铁芯31,使永磁体与平衡器固定于转子铁芯31。永磁体设置为通过由定子22生成的旋转磁场来使转子21旋转。平衡器设置为使转子21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即,转子21的重心与压缩机轴3的旋转轴重合。
图3A为表示实施例1的压缩机1的转子21的底视图,图3B为表示实施例1的压缩机1的转子21的顶视图。如图3A所示,下侧转子端板32形成有下侧中央孔41和多个下侧开口部42-1~42-6。下侧中央孔41形成于下侧转子端板32的中央。在转子21固定于压缩机轴3时,压缩机轴3贯通下侧中央孔41。
多个下侧开口部42-1~42-6形成为围绕下侧中央孔41。多个下侧开口部42-1~42-6形成为与多个贯通孔36-1~36-6和与压缩机轴3的旋转轴正交的平面相交的截面相同的形状。多个下侧开口部42-1~42-6使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下侧转子端面34侧的下端分别对内部空间7开放,使多个贯通孔36-1~36-6分别与内部空间7连通。下侧转子端板32还将下侧转子端面34中与多个贯通孔36-1~36-6相邻的区域全部覆盖。
即,多个下侧开口部42-1~42-6中的第一下侧开口部42-1使多个贯通孔36-1~36-6中的第一贯通孔36-1的下侧转子端面34侧的下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多个下侧开口部42-1~42-6中的第二下侧开口部42-2使多个贯通孔36-1~36-6中的第二贯通孔36-2的下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多个下侧开口部42-1~42-6中的第三下侧开口部42-3使多个贯通孔36-1~36-6中的第三贯通孔36-3的下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
多个下侧开口部42-1~42-6中的第四下侧开口部42-4使多个贯通孔36-1~36-6中的第四贯通孔36-4的下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多个下侧开口部42-1~42-6中的第五下侧开口部42-5使多个贯通孔36-1~36-6中的第五贯通孔36-5的下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多个下侧开口部42-1~42-6中的第六下侧开口部42-6使多个贯通孔36-1~36-6中的第六贯通孔36-6的下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
如图3B所示,上侧转子端面35包括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分别配置于比多个贯通孔36-1~36-6靠近压缩机轴3的旋转轴的内周侧,并且分别与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端相邻。上侧转子端板33形成有上侧中央孔44、多个上侧开口部45-1~45-6以及多个突出部46-1~46-6。上侧中央孔44形成于上侧转子端板33的中央。在转子21固定于压缩机轴3时,上侧中央孔44使压缩机轴3的上端暴露于内部空间7。
多个上侧开口部45-1~45-6形成为围绕上侧中央孔44。多个上侧开口部45-1~45-6分别使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侧转子端面35侧的上端的内周侧的一部分对内部空间7开放,使多个贯通孔36-1~36-6分别与内部空间7连通。多个上侧开口部45-1~45-6还使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分别暴露于内部空间7。
多个突出部46-1~46-6分别配置于多个上侧开口部45-1~45-6的远离压缩机轴3的旋转轴的外周侧。多个突出部46-1~46-6分别将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侧转子端面35侧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
即,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中的第一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配置于第一贯通孔36-1的上端的内周侧,与第一贯通孔36-1相邻。多个上侧开口部45-1~45-6中的第一上侧开口部45-1使第一贯通孔36-1的上侧转子端面35侧的上端的内周侧的一部分对内部空间7开放,使第一贯通孔36-1与内部空间7连通。第一上侧开口部45-1使第一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暴露于内部空间7。多个突出部46-1~46-6中的第一突出部46-1将第一贯通孔36-1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
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中的第二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2配置于第二贯通孔36-2的上端的内周侧,与第二贯通孔36-2相邻。多个上侧开口部45-1~45-6中的第二上侧开口部45-2使第二贯通孔36-2的上端的内周侧的一部分对内部空间7开放,使第二贯通孔36-2与内部空间7连通。第二上侧开口部45-2使第二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2暴露于内部空间7。多个突出部46-1~46-6中的第二突出部46-2将第二贯通孔36-2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
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中的第三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3配置于第三贯通孔36-3的上端的内周侧,与第三贯通孔36-3相邻。多个上侧开口部45-1~45-6中的第三上侧开口部45-3使第三贯通孔36-3的上端的内周侧的一部分对内部空间7开放,使第三贯通孔36-3与内部空间7连通。第三上侧开口部45-3使第三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3暴露于内部空间7。多个突出部46-1~46-6中的第三突出部46-3将第三贯通孔36-3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
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中的第四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4配置于第四贯通孔36-4的上端的内周侧,与第四贯通孔36-4相邻。多个上侧开口部45-1~45-6中的第四上侧开口部45-4使第四贯通孔36-4的上端的内周侧的一部分对内部空间7开放,使第四贯通孔36-4与内部空间7连通。第四上侧开口部45-4使第四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4暴露于内部空间7。多个突出部46-1~46-6中的第四突出部46-4将第四贯通孔36-4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
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中的第五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5配置于第五贯通孔36-5的上端的内周侧,与第五贯通孔36-5相邻。多个上侧开口部45-1~45-6中的第五上侧开口部45-5使第五贯通孔36-5的上端的内周侧的一部分对内部空间7开放,使第五贯通孔36-5与内部空间7连通。第五上侧开口部45-5使第五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5暴露于内部空间7。多个突出部46-1~46-6中的第五突出部46-5将第五贯通孔36-5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
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中的第六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6配置于第六贯通孔36-6的上端的内周侧,与第六贯通孔36-6相邻。多个上侧开口部45-1~45-6中的第六上侧开口部45-6使第六贯通孔36-6的上端的内周侧的一部分对内部空间7开放,使第六贯通孔36-6与内部空间7连通。第六上侧开口部45-6使第六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6暴露于内部空间7。多个突出部46-1~46-6中的第六突出部46-6将第六贯通孔36-6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
压缩机1的动作
压缩机1设置于未图示的制冷循环装置,用于压缩制冷剂,并使制冷剂在制冷循环装置中循环。通过对定子22的绕组26施加三相电压,压缩机1的电动机部6产生旋转磁场。由于由定子22生成的旋转磁场,转子21旋转,随之使压缩机轴3旋转。
当压缩机轴3旋转时,压缩机部5通过吸入管11吸入低压制冷剂气体,通过压缩该吸入的低压制冷剂气体来生成高压制冷剂气体,并将该高压制冷剂气体供给至上消音室16与下消音室17。下消音盖15降低被供给至下消音室17的高压制冷剂气体的压力脉动,并将压力脉动降低后的高压制冷剂气体供给至上消音室16。上消音盖14降低被供给至上消音室16的高压制冷剂气体的压力脉动,并通过压缩制冷剂排出孔18,将压力脉动降低后的高压制冷剂气体供给至内部空间7中压缩机部5与电动机部6之间的空间。被供给至内部空间7中压缩机部5与电动机部6之间的空间的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多个贯通孔36-1~36-6,由此被供给至内部空间7中电动机部6之上的空间。被供给至内部空间7中电动机部6之上的空间的制冷剂通过排出管12,被排出至制冷循环装置下游的装置。
图4为表示第一贯通孔36-1的上端附近的放大剖视图。高压制冷剂气体在通过第一贯通孔36-1时,如图4所示,与第一突出部46-1碰撞,由此从第一贯通孔36-1的上端朝向压缩机轴3的旋转轴斜向流出。通过使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暴露于内部空间7,上侧转子端板33不易与从第一贯通孔36-1的上端朝向压缩机轴3的旋转轴斜向流出的高压制冷剂气体发生干扰。由此,电动机部6能够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从第一贯通孔36-1的上端朝向压缩机轴3的旋转轴斜向流出时受到的阻力,能够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从第一贯通孔36-1流出时的压力损失。通过将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暴露于内部空间7,电动机部6还能够使通过第一贯通孔36-1将电动机部6的下部与上部连接的流路的长度,缩短相当于上侧转子端板33的厚度的量。通过缩短该流路的长度,电动机部6能够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该流路的流动阻力,能够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该流路时的压力损失。关于多个贯通孔36-1~36-6中与第一贯通孔36-1不同的其他的贯通孔,也与第一贯通孔36-1同样地,能够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连接电动机部6的下部与上部的流路时的压力损失。通过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流过该流路时的压力损失,压缩机1可抑制被排出至下游装置的制冷剂的压力的降低,能够高效地压缩制冷剂。
由于压缩机轴3的旋转,储藏于储油器8的冷冻机油被供给至压缩机部5,被用作减轻构成压缩机部5的机械部件之间产生的摩擦的润滑油。在压缩机部5压缩低压制冷剂气体而生成高压制冷剂气体时,冷冻机油与高压制冷剂气体混合,被供给至内部空间7中电动机部6与压缩机部5之间的空间。此外,由于压缩机轴3的旋转,冷冻机油还被排出至内部空间7中电动机部6与压缩机部5之间的空间,并与高压制冷剂气体混合。被供给至内部空间7中电动机部6与压缩机部5之间的空间的冷冻机油的一部分,与高压制冷剂气体一同,通过多个贯通孔36-1~36-6,由此被供给至内部空间7中电动机部6之上的空间。被供给至内部空间7中电动机部6之上的空间的制冷剂与高压制冷剂气体一同,通过排出管12被排出至制冷循环装置下游的装置。
冷冻机油与高压制冷剂气体一同通过多个贯通孔36-1~36-6时,与多个突出部46-1~46-6碰撞,在多个贯通孔36-1~36-6内与制冷剂分离。由于转子21的旋转,在多个贯通孔36-1~36-6内与制冷剂分离后的冷冻机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多个贯通孔36-1~36-6的外周侧移动,并在多个贯通孔36-1~36-6的外周侧累积。由于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下端完全开放,在多个贯通孔36-1~36-6的外周侧累积的冷冻机油的一部分被供给至内部空间7中电动机部6与压缩机部5之间的空间。多个突出部46-1~46-6通过覆盖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可抑制在多个贯通孔36-1~36-6的外周侧累积的冷冻机油被供给至内部空间7中电动机部6之上的空间。通过抑制冷冻机油被供给至内部空间7中电动机部6之上的空间,压缩机1可降低冷冻机油与制冷剂一同通过排出管12被排出至下游装置的排油量。通过降低被排出至下游装置的冷冻机油的排油量,压缩机1能够防止储藏于容器2内部的冷冻机油的减少。通过防止储藏于容器2内部的冷冻机油的减少,压缩机1能够合适地向压缩机部5供给润滑油,能够合适地对压缩机部5进行润滑。此外,通过减少排油量,压缩机1能够提高制冷循环装置的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实施例1的压缩机1的效果
实施例1的压缩机1包括:转子21;定子22,其使转子21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压缩机部5,其利用转子21的旋转来压缩制冷剂;以及容器2,其形成收纳转子21、定子22及压缩机部5的内部空间7。转子21具有转子铁芯31、上侧转子端板33(第一端板)以及下侧转子端板32(第二端板)。转子铁芯31形成有供制冷剂通过的多个贯通孔36-1~36-6。上侧转子端板33覆盖转子铁芯31中形成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端的上侧转子端面35(第一端面)。下侧转子端板32覆盖转子铁芯31中形成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下端的下侧转子端面34(第二端面)。上侧转子端板33形成有使多个贯通孔36-1~36-6与内部空间7连通的多个上侧开口部45-1~45-6(第一开口部)。下侧转子端板32形成有使多个贯通孔36-1~36-6与内部空间7连通的多个下侧开口部42-1~42-6(第二开口部)。多个上侧开口部45-1~45-6使上侧转子端面35的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暴露于内部空间7。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与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端相邻,并且配置于比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端靠近压缩机轴3的旋转轴侧。
这样的压缩机1,通过使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暴露于内部空间7,能够使通过多个贯通孔36-1~36-6将电动机部6的下部与上部连接的流路的长度,缩短相当于上侧转子端板33的厚度的量。由此,通过使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暴露于内部空间7,压缩机1可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该流路的流动阻力,能够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电动机部6时的压力损失。通过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流过电动机部6时的压力损失,压缩机1能够高效地压缩制冷剂。通过高效地压缩制冷剂,压缩机1能够提高设置有压缩机1的制冷循环的效率。
此外,实施例1的压缩机1的上侧转子端板33形成有分别将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侧转子端面35侧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的多个突出部46-1~46-6。冷冻机油在以与制冷剂混合的状态通过多个贯通孔96-1~96-6时,与多个突出部46-1~46-6碰撞,在多个贯通孔96-1~96-6内与制冷剂分离。由于转子21的旋转,在多个贯通孔96-1~96-6内与制冷剂分离后的冷冻机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多个贯通孔36-1~36-6的外周侧移动,并在多个贯通孔36-1~36-6的外周侧累积。这样的压缩机1,通过形成多个突出部46-1~46-6,可抑制在多个贯通孔36-1~36-6的外周侧累积的冷冻机油流出至内部空间7中电动机部6的上部。由此,压缩机1可降低被供给至内部空间7中电动机部6的上部的冷冻机油的量,能够降低冷冻机油与制冷剂一同被排出至下游装置的排油量。在形成有多个突出部46-1~46-6的情况下,通过使上侧转子端面35的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暴露于内部空间7,压缩机1也能够抑制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电动机部6的压力损失的增加。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实施例2的压缩机是将上述实施例1的压缩机1的下侧转子端板32置换为其他的下侧转子端板51,并且将上侧转子端板33置换为其他的上侧转子端板52。图5A为表示实施例2的压缩机的转子21的底视图,图5B为表示实施例2的压缩机的转子21的顶视图。如图5A所示,下侧转子端板51形成有下侧开口部53。下侧开口部53形成为圆形。在转子21固定于压缩机轴3时,压缩机轴3贯通下侧开口部53。下侧开口部53使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下侧转子端面34侧的下端全部对内部空间7开放,使多个贯通孔36-1~36-6分别与内部空间7连通。
下侧转子端面34包括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分别配置于多个贯通孔36-1~36-6的内周侧,并且分别与多个贯通孔36-1~36-6相邻。即,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中的第一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配置于第一贯通孔36-1的内周侧,并且与第一贯通孔36-1相邻。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中的第二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2配置于第二贯通孔36-2的内周侧,并且与第二贯通孔36-2相邻。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中的第三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3配置于第三贯通孔36-3的内周侧,并且与第三贯通孔36-3相邻。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中的第四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4配置于第四贯通孔36-4的内周侧,并且与第四贯通孔36-4相邻。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中的第五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5配置于第五贯通孔36-5的内周侧,并且与第五贯通孔36-5相邻。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中的第六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6配置于第六贯通孔36-6的内周侧,并且与第六贯通孔36-6相邻。下侧开口部53使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全部暴露于内部空间7。
如图5B所示,上侧转子端板52形成有上侧开口部55和多个突出部56-1~56-6。上侧开口部55形成为圆形。在转子21固定于压缩机轴3时,上侧开口部55使压缩机轴3的上端暴露于内部空间7。上侧开口部55分别使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侧转子端面35侧的上端的内周侧的一部分对内部空间7开放,使多个贯通孔36-1~36-6分别与内部空间7连通。上侧开口部55还使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全部暴露于内部空间7。
多个突出部56-1~56-6分别将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即,多个突出部56-1~56-6中的第一突出部56-1将第一贯通孔36-1的上侧转子端面35侧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多个突出部56-1~56-6中的第二突出部56-2将第二贯通孔36-2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多个突出部56-1~56-6中的第三突出部56-3将第三贯通孔36-3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多个突出部56-1~56-6中的第四突出部56-4将第四贯通孔36-4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多个突出部56-1~56-6中的第五突出部56-5将第五贯通孔36-5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多个突出部56-1~56-6中的第六突出部56-6将第六贯通孔36-6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
实施例2的压缩机与上述实施例1的压缩机1同样地进行动作。通过使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暴露于内部空间7,上侧转子端板52与上述上侧转子端板33同样地,不易与从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端朝向内周侧斜向流出的高压制冷剂气体发生干扰。通过使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暴露于内部空间7,上侧转子端板52能够使通过多个贯通孔36-1~36-6将电动机部6上下贯通的流路的长度,缩短相当于上侧转子端板52厚度的量。由此,上侧转子端板52能够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从第一贯通孔36-1的上端流出的阻力,能够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从第一贯通孔36-1流出时的压力损失。
图6为表示第一贯通孔36-1的下端附近的放大剖视图。从压缩制冷剂排出孔18流出的高压制冷剂气体沿着压缩机轴3上升,由此,如图6所示,从压缩机轴3的旁边朝向外周侧斜向前进,进入第一贯通孔36-1的内部。通过使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暴露于内部空间7,下侧转子端板51不易与从压缩机轴3的旁边斜向进入第一贯通孔36-1的内部的高压制冷剂气体发生干扰。由此,实施例2的压缩机的电动机部6能够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从内部空间7中电动机部6的下部进入第一贯通孔36-1的内部时受到的阻力,能够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进入第一贯通孔36-1的内部时的压力损失。通过使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暴露,实施例2的压缩机还能够使通过多个贯通孔36-1~36-6将电动机部6的下部与上部连接的流路的长度,缩短相当于下侧转子端板51的厚度的量。即,实施例2的压缩机与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被覆盖的上述实施例1的压缩机1相比,能够通过多个贯通孔36-1~36-6,缩短连接电动机部6的下部与上部的流路的长度。通过缩短该流路的长度,实施例2的压缩机能够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该流路的流动阻力,能够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该流路时的压力损失。通过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流过该流路时的压力损失,实施例2的压缩机能够抑制排出至下游装置的制冷剂的压力的降低,能够高效地压缩制冷剂。
实施例2的压缩机的效果
实施例2的压缩机中,下侧转子端面34的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与上侧转子端面35的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双方均暴露于内部空间7。这样的压缩机,通过使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暴露于内部空间7,能够使通过多个贯通孔36-1~36-6将电动机部6的下部与上部连接的流路的长度,缩短相当于下侧转子端板32的厚度的量。由此,实施例2的压缩机与上述实施例1的压缩机1相比,能够进一步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该流路的流动阻力,能够进一步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该流路时的压力损失。通过进一步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该流路时的压力损失,实施例2的压缩机能够进一步高效地排出高压制冷剂气体,能够进一步提高设置有本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的效率。
此外,实施例2的压缩机的下侧转子端板51形成有一个下侧开口部53。下侧开口部53使多个贯通孔36-1~36-6全部与内部空间7连通,使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暴露于内部空间7。通过使下侧开口部53由一个孔形成,下侧转子端板51与上述实施例1的压缩机1的下侧转子端板32相比,能够更容易地制造。由于下侧转子端板51容易制造,这样的压缩机也能够容易地制造。
此外,实施例2的压缩机的上侧转子端板52形成有一个上侧开口部55。上侧开口部55使多个贯通孔36-1~36-6全部与内部空间7连通,使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暴露于内部空间7。通过使上侧开口部55由一个孔形成,上侧转子端板52与上述实施例1的压缩机1的上侧转子端板33相比,能够更容易地制造。由于上侧转子端板52容易制造,这样的压缩机也能够容易地制造。
此外,实施例2的压缩机的上侧转子端板52形成有分别将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侧转子端面35侧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的多个突出部56-1~56-6。多个突出部56-1~56-6通过覆盖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可抑制在多个贯通孔36-1~36-6的外周侧累积的冷冻机油被供给至内部空间7中电动机部6之上的空间。通过抑制冷冻机油被供给至内部空间7中电动机部6之上的空间,实施例2的压缩机能够降低冷冻机油与制冷剂一同被排出至下游装置的排油量。在形成有多个突出部56-1~56-6的情况下,通过使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暴露于内部空间7,这样的压缩机也能够抑制通过多个贯通孔36-1~36-6将电动机部6的下部与上部连接的流路的压力损失的增加。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实施例3的压缩机是将上述实施例2的压缩机1的上侧转子端板52置换为其他的上侧转子端板61。图7A为表示实施例3的压缩机的转子21的底视图,图7B为表示实施例3的压缩机的转子21的顶视图。如图7A所示,实施例3的压缩机与实施例2的压缩机同样地,包括下侧转子端板51。如图7B所示,上侧转子端板61形成有上侧中央孔62和多个上侧开口部63-1~63-6。上侧中央孔62形成于上侧转子端板61的中央。在转子21固定于压缩机轴3时,上侧中央孔62使压缩机轴3的上端暴露于内部空间7。
多个上侧开口部63-1~63-6形成为围绕上侧中央孔62。多个上侧开口部63-1~63-6形成为与多个贯通孔36-1~36-6和与压缩机轴3的旋转轴正交的平面相交的截面相同的形状。多个上侧开口部63-1~63-6分别使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侧转子端面35侧的上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使多个贯通孔36-1~36-6分别与内部空间7连通。尽管未图示,上侧转子端板61还将上侧转子端面35的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全部覆盖。
即,多个上侧开口部63-1~63-6中的第一上侧开口部63-1使第一贯通孔36-1的上侧转子端面35侧的上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第一上侧开口部63-1还将上侧转子端面35中与第一贯通孔36-1相邻的区域全部覆盖。多个上侧开口部63-1~63-6中的第二上侧开口部63-2使第二贯通孔36-2的上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第二上侧开口部63-2还将上侧转子端面35中与第二贯通孔36-2相邻的区域全部覆盖。
多个上侧开口部63-1~63-6中的第三上侧开口部63-3使第三贯通孔36-3的上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第三上侧开口部63-3还将上侧转子端面35中与第三贯通孔36-3相邻的区域全部覆盖。多个上侧开口部63-1~63-6中的第四上侧开口部63-4使第四贯通孔36-4的上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第四上侧开口部63-4还将上侧转子端面35中与第四贯通孔36-4相邻的区域全部覆盖。
多个上侧开口部63-1~63-6中的第五上侧开口部63-5使第五贯通孔36-5的上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第五上侧开口部63-5还将上侧转子端面35中与第五贯通孔36-5相邻的区域全部覆盖。多个上侧开口部63-1~63-6中的第六上侧开口部63-6使第六贯通孔36-6的上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第六上侧开口部63-6还将上侧转子端面35中与第六贯通孔36-6相邻的区域全部覆盖。
实施例3的压缩机与上述实施例1的压缩机1同样地进行动作。通过使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暴露于内部空间7,实施例3的压缩机与上述实施例2的压缩机同样地,能够降低当高压制冷剂气体进入多个贯通孔36-1~36-6的内部时的压力损失。由此,实施例3的压缩机能够高效地压缩制冷剂。
比较例1的压缩机
如图8所示,比较例1的压缩机是将上述实施例1的压缩机1的上侧转子端板33置换为上述实施例3的压缩机的上侧转子端板61。图8A为表示比较例1的压缩机的转子的底视图,图8B为表示比较例1的压缩机的转子的顶视图。如图8A所示,比较例1的压缩机与上述实施例1的压缩机1同样地,包括下侧转子端板32,下侧转子端面34的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被下侧转子端板32覆盖。如图8B所示,比较例1的压缩机与上述实施例3的压缩机同样地,上侧转子端面35中与多个贯通孔36-1~36-6相邻的区域全部被上侧转子端板61覆盖。即,尽管未图示,比较例1的压缩机中,上侧转子端面35的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被上侧转子端板61覆盖。由此,比较例1的压缩机中,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与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双方均不暴露于内部空间7。
比较例2的压缩机
如图9所示,比较例2的压缩机是将上述实施例1的压缩机1中的上侧转子端板33置换为其他的上侧转子端板201。图9A为表示比较例2的压缩机的转子的底视图,图9B为表示比较例2的压缩机的转子的顶视图。如图9A所示,比较例2的压缩机的下侧转子端板与上述实施例1的压缩机同样地,包括下侧转子端板32,下侧转子端面34的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被下侧转子端板32覆盖。如图9B所示,上侧转子端板201形成有上侧中央孔202、多个上侧开口部203-1~203-6以及多个突出部204-1~204-6。上侧中央孔202形成于上侧转子端板201的中央。在转子21固定于压缩机轴3时,上侧中央孔202使压缩机轴3的上端暴露于内部空间7。
多个上侧开口部203-1~203-6形成为围绕上侧中央孔202。多个上侧开口部203-1~203-6分别使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侧转子端面35侧的上端的一部分对内部空间7开放,使多个贯通孔36-1~36-6分别与内部空间7连通。多个突出部204-1~204-6分别配置于多个上侧开口部203-1~203-6的外周侧。多个突出部204-1~204-6分别将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侧转子端面35侧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
即,多个上侧开口部203-1~203-6中的第一上侧开口部203-1使第一贯通孔36-1的上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第一上侧开口部203-1还将上侧转子端面35中与第一贯通孔36-1相邻的区域全部覆盖。多个突出部204-1~204-6中的第一突出部204-1将第一贯通孔36-1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
多个上侧开口部203-1~203-6中的第二上侧开口部203-2使第二贯通孔36-2的上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第二上侧开口部203-2还将上侧转子端面35中与第二贯通孔36-2相邻的区域全部覆盖。多个突出部204-1~204-6中的第二突出部204-2将第二贯通孔36-2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
多个上侧开口部203-1~203-6中的第三上侧开口部203-3使第三贯通孔36-3的上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第三上侧开口部203-3还将上侧转子端面35中与第三贯通孔36-3相邻的区域全部覆盖。多个突出部204-1~204-6中的第三突出部204-3将第三贯通孔36-3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
多个上侧开口部203-1~203-6中的第四上侧开口部203-4使第四贯通孔36-4的上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第四上侧开口部203-4还将上侧转子端面35中与第四贯通孔36-4相邻的区域全部覆盖。多个突出部204-1~204-6中的第四突出部204-4将第四贯通孔36-4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
多个上侧开口部203-1~203-6中的第五上侧开口部203-5使第五贯通孔36-5的上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第五上侧开口部203-5还将上侧转子端面35中与第五贯通孔36-5相邻的区域全部覆盖。多个突出部204-1~204-6中的第五突出部204-5将第五贯通孔36-5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
多个上侧开口部203-1~203-6中的第六上侧开口部203-6使第六贯通孔36-6的上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第六上侧开口部203-6还将上侧转子端面35中与第六贯通孔36-6相邻的区域全部覆盖。多个突出部204-1~204-6中的第六突出部204-6将第六贯通孔36-6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
比较例2的压缩机中,下侧转子端面34的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被下侧转子端板32覆盖,上侧转子端面35的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被上侧转子端板201覆盖。由此,比较例2的压缩机中,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与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双方均不暴露于内部空间7。
图10为表示将实施例1~实施例3的压缩机搭载于具有54kBtu的制冷能力的制冷循环装置时的期间效率以及将比较例1~比较例2的压缩机搭载于具有54kBtu的制冷能力的制冷循环装置时的期间效率的棒状图。图10的棒状图的棒71的高度表示设置有实施例1的压缩机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期间效率。棒72的高度表示设置有实施例2的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期间效率。棒73的高度表示设置有实施例3的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期间效率。棒74的高度表示设置有比较例1的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期间效率。棒75的高度表示设置有比较例2的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期间效率。
棒71与棒75示出:实施例1的压缩机1的制冷循环的期间效率大于比较例2的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的期间效率。即,棒71与棒75示出:通过使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暴露,可使期间效率增大。
棒73与棒74示出:实施例3的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的期间效率大于比较例1的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的期间效率。即,棒73与棒74示出:通过使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暴露,可使期间效率增大。
图11为表示将实施例1~实施例3的压缩机搭载于具有60kBtu的制冷能力的制冷循环装置时的期间效率以及将比较例1~比较例2的压缩机搭载于具有60kBtu的制冷能力的制冷循环装置时的期间效率的棒状图。图11的棒状图的棒76的高度表示设置有实施例1的压缩机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期间效率。棒77的高度表示设置有实施例2的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期间效率。棒78的高度表示设置有实施例3的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期间效率。棒79的高度表示设置有比较例1的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期间效率。棒80的高度表示设置有比较例2的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期间效率。
棒76与棒80示出:实施例1的压缩机1的制冷循环的期间效率大于比较例2的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的期间效率。即,棒76与棒80示出:通过使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暴露,可使期间效率增大。
棒78与棒79示出:实施例3的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的期间效率大于比较例1的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的期间效率。即,棒78与棒79示出:通过使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暴露,可使期间效率增大。
作为实施例1~3的压缩机的期间效率增大的理由,可例举出:通过使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或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暴露,可使将电动机部6上下连接的流路的流动阻力减小。即,图10的棒状图与图11的棒状图示出:通过使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54-1~54-6暴露,可使高压制冷剂气体流过通过多个贯通孔36-1~36-6将电动机部6上下连接的流路的流动阻力减小。图10的棒状图与图11的棒状图还示出:通过使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43-1~43-6暴露,可使高压制冷剂气体流过通过多个贯通孔36-1~36-6将电动机部6上下连接的流路的流动阻力减小。
图12为表示压缩机轴3以100rpm旋转时的实施例1~实施例3的压缩机的排油量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2的压缩机的排油量的棒状图。排油量表示通过排出管12排出的制冷剂中含有冷冻机油的浓度。图12的棒状图的棒81的高度表示实施例1的压缩机1的排油量。棒82的高度表示实施例2的压缩机的排油量。棒83的高度表示实施例3的压缩机的排油量。棒84的高度表示比较例1的压缩机的排油量。棒85的高度表示比较例2的压缩机的排油量。
棒81、棒84与棒85示出:在压缩机轴3以100rpm旋转时,实施例1的压缩机1的排油量与比较例2的压缩机的排油量,小于比较例1的压缩机的排油量。实施例1的压缩机1、比较例1的压缩机以及比较例2的压缩机均包括下侧转子端板32,而将转子铁芯31的上侧转子端面35覆盖的上侧转子端板彼此不同。即,实施例1的压缩机1与比较例2的压缩机所具有的上侧转子端板33、201,形成有将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的多个突出部46-1~46-6、204-1~204-6。与此相对,比较例1的压缩机所具有的上侧转子端板61不形成多个突出部,不覆盖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端的外周侧,而使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由此,棒81、棒84与棒85示出:通过将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可降低压缩机的排油量,并且示出:可降低冷冻机油通过多个贯通孔36-1~36-6而从电动机部6的下部向上部流过的量。
棒82与棒83示出:在压缩机轴3以100rpm旋转时,实施例2的压缩机的排油量小于实施例3的压缩机的排油量。实施例2的压缩机1与实施例3的压缩机均包括下侧转子端板51,而将转子铁芯31的上侧转子端面35覆盖的上侧转子端板彼此不同。即,实施例2的压缩机所具有的上侧转子端板52,形成有将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的多个突出部56-1~56-6。与此相对,实施例3的压缩机所具有的上侧转子端板61不形成多个突出部,不覆盖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端的外周侧,而使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由此,棒82与棒83示出:通过将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可降低压缩机的排油量,并且示出:可降低冷冻机油通过多个贯通孔36-1~36-6从电动机部6的下部向上部流过的量。
即,棒81~棒85示出:在压缩机轴3以100rpm旋转时,实施例1~实施例2的压缩机和比较例2的压缩机的排油量,小于实施例3的压缩机和比较例1的压缩机的排油量。即,棒81~棒85示出:通过将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可降低压缩机的排油量,并且示出:可降低冷冻机油通过多个贯通孔36-1~36-6从电动机部6的下部向上部流过的量。
图13为表示压缩机轴3以120rpm旋转时的实施例1~实施例3的压缩机的排油量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2的压缩机的排油量的棒状图。图13的棒状图的棒86的高度表示实施例1的压缩机1的排油量。棒87的高度表示实施例2的压缩机的排油量。棒88的高度表示实施例3的压缩机的排油量。棒89的高度表示比较例1的压缩机的排油量。棒90的高度表示比较例2的压缩机的排油量。
棒86、棒89与棒90示出:在压缩机轴3以120rpm旋转时,实施例1的压缩机1的排油量和比较例2的压缩机的排油量,小于比较例1的压缩机的排油量。即,棒86、棒89和棒90,与图12的棒状图的棒81、棒84和棒85同样地,示出:通过将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可降低压缩机的排油量,并且示出:可降低冷冻机油通过多个贯通孔36-1~36-6从电动机部6的下部向上部流过的量。
棒87与棒88示出:在压缩机轴3以120rpm旋转时,实施例2的压缩机的排油量小于实施例3的压缩机的排油量。即,棒87和棒88与图12的棒状图的棒82和棒83同样地,示出:通过将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可降低压缩机的排油量,并且示出:可降低冷冻机油通过多个贯通孔36-1~36-6从电动机部6的下部向上部流过的量。
即,棒86~棒90示出:在压缩机轴3以120rpm旋转时,实施例1~实施例2的压缩机和比较例2的压缩机的排油量,小于实施例3的压缩机和比较例1的压缩机的排油量。即,棒86~棒90示出:通过将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可降低压缩机的排油量,并且示出:可降低冷冻机油通过多个贯通孔36-1~36-6从电动机部6的下部向上部流过的量。
即,图12的棒状图与图13的棒状图示出:无论在压缩机轴3的旋转数为100rpm的情况下,还是120rpm的情况下,通过将多个贯通孔36-1~36-6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均可以减小冷冻机油通过多个贯通孔36-1~36-6从电动机部6的下部向上部流过的量。
实施例4
如图14所示,实施例4的压缩机,是将上述实施例1的压缩机1的转子铁芯31置换为其他的转子铁芯91、将下侧转子端板32置换为其他的下侧转子端板92、并将上侧转子端板33置换为其他的上侧转子端板93。图14为表示实施例4的压缩机的转子的剖视图。转子铁芯91与转子铁芯31同样地,形成为大致呈圆柱状,如图14所示,固定于压缩机轴3。转子铁芯91还形成有下侧转子端面94、上侧转子端面95以及多个贯通孔96-1~96-6。下侧转子端面94形成于转子铁芯91中与圆柱的一方的底面对应的部位,并且形成于转子铁芯91中与压缩机部5相对的部位。上侧转子端面95形成于转子铁芯91中与圆柱的另一方的底面对应的部位,并且形成于转子铁芯91中形成有下侧转子端面94侧的相反侧。多个贯通孔96-1~96-6形成为分别沿着与压缩机轴3的旋转轴平行的多条直线,围绕压缩机轴3等间隔地配置。多个贯通孔96-1~96-6形成为贯通下侧转子端面94与上侧转子端面95。
下侧转子端板92形成为大致呈圆板状。下侧转子端板92以覆盖转子铁芯91的下侧转子端面94的方式与下侧转子端面94贴合,并固定于转子铁芯91。上侧转子端板93形成为大致呈圆板状。上侧转子端板93以覆盖转子铁芯91的上侧转子端面95的方式与上侧转子端面95贴合,并固定于转子铁芯91。
图15A为表示实施例4的压缩机的转子的底视图,图15B为表示实施例4的压缩机的转子的顶视图。如图15A所示,下侧转子端面94包括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97-1~97-6。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97-1~97-6分别配置于多个贯通孔96-1~96-6的内周侧,并且分别与多个贯通孔96-1~96-6相邻。
转子铁芯91形成有多个槽98-1~98-6。多个槽98-1~98-6分别形成于多个贯通孔96-1~96-6的内壁面。多个槽98-1~98-6分别形成为将下侧转子端面94与上侧转子端面95连接(参见图14)。
多个槽98-1~98-6中的第一槽98-1形成于多个贯通孔96-1~96-6中的第一贯通孔96-1的内壁面。第一槽98-1还形成于第一贯通孔96-1的内壁面的外周侧的区域,并且形成于该外周侧的区域中相对于转子的旋转方向99位于后侧的端部。多个槽98-1~98-6中的第二槽98-2形成于多个贯通孔96-1~96-6中的第二贯通孔96-2的内壁面。第二槽98-2还形成于第二贯通孔96-2的内壁面的外周侧的区域,并且形成于该外周侧的区域中相对于转子的旋转方向99位于后侧的端部。
多个槽98-1~98-6中的第三槽98-3形成于多个贯通孔96-1~96-6中的第三贯通孔96-3的内壁面。第三槽98-3还形成于第三贯通孔96-3的内壁面的外周侧的区域,并且形成于该外周侧的区域中相对于转子的旋转方向99位于后侧的端部。多个槽98-1~98-6中的第四槽98-4形成于多个贯通孔96-1~96-6中的第四贯通孔96-4的内壁面。第四槽98-4还形成于第四贯通孔96-4的内壁面的外周侧的区域,并且形成于该外周侧的区域中相对于转子的旋转方向99位于后侧的端部。
多个槽98-1~98-6中的第五槽98-5形成于多个贯通孔96-1~96-6中的第五贯通孔96-5的内壁面。第五槽98-5还形成于第五贯通孔96-5的内壁面的外周侧的区域,并且形成于该外周侧的区域中相对于转子的旋转方向99位于后侧的端部。多个槽98-1~98-6中的第六槽98-6形成于多个贯通孔96-1~96-6中的第六贯通孔96-6的内壁面。第六槽98-6还形成于第六贯通孔96-6的内壁面的外周侧的区域,并且形成于该外周侧的区域中相对于转子的旋转方向99位于后侧的端部。
下侧转子端板92形成有下侧开口部100。下侧开口部100形成为圆形。在转子铁芯91固定于压缩机轴3时,压缩机轴3贯通下侧开口部100。下侧开口部100使多个贯通孔96-1~96-6的下侧转子端面94侧的下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使多个贯通孔96-1~96-6分别与内部空间7连通。下侧开口部100还使多个槽98-1~98-6的下侧转子端面94侧的下端完全对内部空间7开放,使多个槽98-1~98-6分别与内部空间7连通。下侧开口部100还使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97-1~97-6全部暴露于内部空间7。
如图15B所示,上侧转子端面95包括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101-1~101-6。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101-1~101-6分别配置于多个贯通孔96-1~96-6的内周侧,并且分别与多个贯通孔96-1~96-6相邻。
上侧转子端板93形成有上侧开口部102和多个突出部103-1~103-6。上侧开口部102形成为圆形。在转子铁芯91固定于压缩机轴3时,上侧开口部102使压缩机轴3的上端暴露于内部空间7。上侧开口部102使多个贯通孔96-1~96-6的上侧转子端面95侧的端部的一部分对内部空间7开放,使多个贯通孔96-1~96-6与内部空间7连通。
多个突出部103-1~103-6分别将多个贯通孔96-1~96-6的上侧转子端面95侧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多个突出部103-1~103-6还分别将多个槽98-1~98-6的上侧转子端面95侧的上端全部覆盖。
即,多个突出部103-1~103-6中的第一突出部103-1将第一贯通孔96-1的上侧转子端面95侧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并且将第一槽98-1的上侧转子端面95侧的上端完全封闭。多个突出部103-1~103-6中的第二突出部103-2将第二贯通孔96-2的上侧转子端面95侧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并且将第二槽98-2的上侧转子端面95侧的上端完全封闭。多个突出部103-1~103-6中的第三突出部103-3将第三贯通孔96-3的上侧转子端面95侧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并且将第三槽98-3的上侧转子端面95侧的上端完全封闭。
多个突出部103-1~103-6中的第四突出部103-4将第四贯通孔96-4的上侧转子端面95侧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并且将第四槽98-4的上侧转子端面95侧的上端完全封闭。多个突出部103-1~103-6中的第五突出部103-5将第五贯通孔96-5的上侧转子端面95侧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并且将第五槽98-5的上侧转子端面95侧的上端完全封闭。多个突出部103-1~103-6中的第六突出部103-6将第六贯通孔96-6的上侧转子端面95侧的上端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覆盖,并且将第六槽98-6的上侧转子端面95侧的上端完全封闭。
实施例4的压缩机的效果
实施例4的压缩机的转子铁芯91中,在多个贯通孔96-1~96-6内部的旋转方向99的后端,分别形成有多个槽98-1~98-6。上侧转子端板93形成为将多个槽98-1~98-6与上侧转子端面95连接的上端封闭。下侧转子端板92使多个槽98-1~98-6的下端开放,使得多个槽98-1~98-6与下侧转子端面94连接的下端与内部空间7连通。
通过这样的压缩机,对于通过多个贯通孔96-1~96-6的包含冷冻机油的高压制冷剂气体,可促进制冷剂气体与冷冻机油随着转子铁芯91的旋转而在多个贯通孔96-1~96-6内分离。被分离出的冷冻机油,随着旋转分别朝向多个槽98-1~98-6移动,并在多个槽98-1~98-6累积。通过形成有多个突出部103-1~103-6,实施例4的压缩机可抑制冷冻机油从多个槽98-1~98-6流出至内部空间7,能够降低被供给至内部空间7中电动机部6的上部的冷冻机油的量。通过降低被供给至内部空间7中电动机部6的上部的冷冻机油的量,实施例4的压缩机能够降低与制冷剂一同被排出至下游装置的冷冻机油的量。通过降低被排出的冷冻机油的量,实施例4的压缩机能够增加被供给至内部空间7中电动机部6的下部的冷冻机油的量,能够高效地使冷冻机油返回储油器8,能够合适地对压缩机部5进行润滑。此外,通过降低排油量,实施例4的压缩机能够提高制冷循环装置的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通过使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97-1~97-6暴露,实施例4的压缩机与上述实施例1、2的压缩机同样地,可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从电动机部6的下部进入多个贯通孔96-1~96-6的内部时的压力损失。通过使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101-1~101-6暴露,实施例4的压缩机与上述实施例2、3的压缩机同样地,能够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从多个贯通孔96-1~96-6流出时的压力损失。通过使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97-1~97-6与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101-1~101-6暴露,实施例4的压缩机能够缩短通过多个贯通孔96-1~96-6将电动机部6上下连接的流路的长度。通过缩短该流路的长度,实施例4的压缩机能够降低该流路的压力损失。由此,即使在形成有多个突出部103-1~103-6的情况下,通过降低高压制冷剂气体流过该流路时的压力损失,实施例4的压缩机能够抑制该流路的压力损失的增加。通过抑制该流路的压力损失的增加,实施例4的压缩机能够高效地压缩制冷剂。
另外,上述实施例1~4的压缩机的压缩机部5是由旋转式压缩机形成的,但也可以置换成与旋转式压缩机不同的其他的压缩机。作为该压缩机,可例举出涡旋式压缩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或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暴露于内部空间7,实施例1~4的压缩机也可降低多个贯通孔的流动阻力,能够高效地压缩制冷剂。
以上对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前述内容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前述组成要素中,也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要素、实质上相同的要素、所谓等同范围内的要素。并且,前述组成要素可以适当组合。进而,在不脱离实施例的主旨的范围,可以进行组成要素的各种省略、置换以及变更中的至少一种。
符号说明
1:压缩机
2:容器
5:压缩机部
6:电动机部
7:内部空间
21:转子
22:定子
31:转子铁芯
32:下侧转子端板
33:上侧转子端板
34:下侧转子端面
35:上侧转子端面
36-1~36-6:多个贯通孔
42-1~42-6:多个下侧开口部
43-1~43-6: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
45-1~45-6:多个上侧开口部
46-1~46-6:多个突出部
51:下侧转子端板
52:上侧转子端板
53:下侧开口部
54-1~54-6: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
55:上侧开口部
56-1~56-6:多个突出部
61:上侧转子端板
63-1~63-6:多个上侧开口部
91:转子铁芯
92:下侧转子端板
93:上侧转子端板
94:下侧转子端面
95:上侧转子端面
96-1~96-6:多个贯通孔
97-1~97-6:多个下侧内周侧相邻区域
98-1~98-6:多个槽
99:旋转方向
100:下侧开口部
101-1~101-6:多个上侧内周侧相邻区域
102:上侧开口部
103-1~103-6:多个突出部。

Claims (5)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
定子,其使所述转子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压缩机部,其利用所述转子的旋转来压缩制冷剂;以及
密闭容器,其形成收纳所述转子、所述定子及所述压缩机部的内部空间,
所述转子具有:
转子铁芯,其形成有供所述制冷剂通过的多个孔;
第一端板,其覆盖所述转子铁芯中形成所述多个孔的一端的第一端面;以及
第二端板,其覆盖所述转子铁芯中形成所述多个孔的另一端的第二端面,
所述第一端板形成有使所述多个孔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部,
所述第二端板形成有使所述多个孔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二开口部,
所述第一开口部或所述第二开口部中的至少一个,使所述第一端面或所述第二端面的比所述多个孔靠近所述旋转轴侧的区域暴露于所述内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部由使所述多个孔全部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一个孔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口部由使所述多个孔全部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一个孔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端形成于比所述另一端靠近所述压缩机部侧,
所述第二端板形成有覆盖所述另一端的远离所述旋转轴侧的区域的突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铁芯中,在所述多个孔的内壁面的相对于所述转子旋转的方向的后侧,分别形成有多个槽,
所述第二端板形成为将所述多个槽的与所述第二端面连接的一端封闭。
CN201880084128.7A 2017-12-28 2018-12-14 压缩机 Active CN1116023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53660 2017-12-28
JP2017253660A JP6610650B2 (ja) 2017-12-28 2017-12-28 圧縮機
PCT/JP2018/046095 WO2019131214A1 (ja) 2017-12-28 2018-12-14 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2321A true CN111602321A (zh) 2020-08-28
CN111602321B CN111602321B (zh) 2022-11-04

Family

ID=67067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4128.7A Active CN111602321B (zh) 2017-12-28 2018-12-14 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0029B2 (zh)
JP (1) JP6610650B2 (zh)
CN (1) CN111602321B (zh)
WO (1) WO20191312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52154B2 (ja) 2018-04-27 2020-02-19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圧縮機
KR20200054785A (ko) * 2018-11-12 2020-05-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압축기
BE1027496B1 (nl) 2019-08-12 2021-03-16 Atlas Copco Airpower Nv Compressorinrichting
JP7294124B2 (ja) * 2019-12-26 2023-06-2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動圧縮機
US11469634B2 (en) * 2020-01-08 2022-10-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Rotor cooling system with increased coolant residence time for electric motor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5704A (zh) * 2006-09-15 2008-03-1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压缩机电机转子铁芯紧固结构
CN101611526A (zh) * 2007-02-15 2009-12-2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马达转子及具备该马达转子的压缩机
JP2012239284A (ja) * 2011-05-11 2012-12-06 Daikin Ind Ltd ロータの端部材、該ロータ端部材を備えたモータおよび該モータを備えた圧縮機
JP2014098357A (ja) * 2012-11-15 2014-05-2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電動圧縮機
JP2015211573A (ja) * 2014-04-28 2015-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子、回転電機、および圧縮機
JP2016096670A (ja) * 2014-11-14 2016-05-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ロータ、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モータおよび圧縮機
CN107431394A (zh) * 2015-06-17 2017-12-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压缩机用永久磁铁埋入型电动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28395A (ja) 2002-02-04 2003-08-15 Denso Corp 音声認識による機器制御方法及び音声認識による機器制御装置
JP5286937B2 (ja) * 2008-05-27 2013-09-1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ロータリ圧縮機
JP2011241750A (ja) 2010-05-18 2011-12-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密閉型圧縮機
JP2013138542A (ja) * 2011-12-28 2013-07-11 Daikin Ind Ltd モータ及び圧縮機
JP6304340B2 (ja) * 2016-10-17 2018-04-0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動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5704A (zh) * 2006-09-15 2008-03-1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压缩机电机转子铁芯紧固结构
CN101611526A (zh) * 2007-02-15 2009-12-2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马达转子及具备该马达转子的压缩机
JP2012239284A (ja) * 2011-05-11 2012-12-06 Daikin Ind Ltd ロータの端部材、該ロータ端部材を備えたモータおよび該モータを備えた圧縮機
JP2014098357A (ja) * 2012-11-15 2014-05-2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電動圧縮機
JP2015211573A (ja) * 2014-04-28 2015-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子、回転電機、および圧縮機
JP2016096670A (ja) * 2014-11-14 2016-05-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ロータ、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モータおよび圧縮機
CN107431394A (zh) * 2015-06-17 2017-12-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压缩机用永久磁铁埋入型电动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连杰等: "一种新型回转式制冷压缩机的设计", 《低温与超导》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22075A (ja) 2019-07-22
CN111602321B (zh) 2022-11-04
WO2019131214A1 (ja) 2019-07-04
US11460029B2 (en) 2022-10-04
JP6610650B2 (ja) 2019-11-27
US20210363993A1 (en) 2021-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02321B (zh) 压缩机
JP4799437B2 (ja) 流体機械
US8814546B2 (en) Compressor
US20120134864A1 (en) Compressor
CN105593524B (zh) 涡旋式压缩机
JP2003269356A (ja) 横型ロータリコンプレッサ
CN111836967B (zh) 压缩机
EP2090780A1 (en) Compressor
US9039390B2 (en) Compressor
US9181947B2 (en) Compressor
KR20180101901A (ko) 스크롤 압축기
JP2006336463A (ja) 圧縮機
JP4446923B2 (ja) コンプレッサ
JP2008141805A (ja) 圧縮機
US11879465B2 (en) Compressor
JP6607971B2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の製造方法
JP2014171333A (ja) モータおよび圧縮機
KR100831720B1 (ko) 밀폐형 압축기
JP3028473B2 (ja) 横置き型スクロールコンプレッサ
CN112780548B (zh) 具有压配合式电动机和竖直中央吸入口的涡旋压缩机
KR101738454B1 (ko) 밀폐형 압축기
CN109923308B (zh) 压缩机
KR100746425B1 (ko) 리니어 압축기의 오일 공급 유닛
JP2005054651A (ja) 横型ロ−タリ圧縮機および応用機器
KR100690146B1 (ko) 리니어 압축기의 오일밸브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