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1538B - 眼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眼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1538B
CN111601538B CN202080000706.1A CN202080000706A CN111601538B CN 111601538 B CN111601538 B CN 111601538B CN 202080000706 A CN202080000706 A CN 202080000706A CN 111601538 B CN111601538 B CN 1116015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dus
region
oct
ey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07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01538A (zh
Inventor
中岛将
乔纳森·刘
福间康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c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pc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con Corp filed Critical Topc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01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1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01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15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02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016Opera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A61B3/0041Operational featur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display arrang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091Fixation targets for viewing dir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005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measuring distances inside the eye, e.g. thickness of the corn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03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determining refraction, e.g. refractometers, skia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07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determining the shape or measuring the curvature of the corn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2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looking at the eye fundus, e.g. ophthalmoscop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眼科装置包括获取部、OCT部、分析部和推定部。获取部获取包括被检眼的中央凹的第一区域的屈光度数。OCT部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来获取被检眼的眼底的OCT数据。分析部通过分析OCT数据来指定眼底的形状。推定部基于第一区域的屈光度数和眼底的形状来推定眼底的第一区域的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Description

眼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科装置。
背景技术
当人看物体时,被物体反射而入射到眼内的光到达视网膜的中心附近(具体是,中央凹),在视网膜转换成电信号传递到大脑(中央视觉)。若光到达比视网膜中心附近更外侧的周边视野而看物体,则会以眼的旋转点为中心旋转眼球或转头。即,认为生理学上周边视野的分辨率低,在日常生活中准确求出周边视野的屈光力的需求低。
另一方面,近年来,作为近视发展的原因之一,报告有由于周边视野的焦点存在于比视网膜面更里侧(巩膜侧),视网膜要向里侧延伸,从而近视发展的可能性(例如,非专利文献1)。即,从抑制近视发展的观点来看,准确求出周边视野的屈光力的需求今后有可能会增加。
另外,为了抑制近视发展,开发有通过提高周边视野的屈光力,使中心视野的焦点位置移动到前侧(角膜侧)的眼镜和隐形眼镜。进而,还进行基于预先测定的波前像差进行的如波前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手术(wavefront-guided LASIK)之类的屈光矫正手术。因此,在这种高功能屈光矫正中,准确求出周边视野的屈光力的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能够测定这种眼的屈光力的眼科装置。在该眼科装置中,能够进行主观检查和客观检查。主观检查是根据被检者对向被检眼提示的视标(兰氏环等)的反应来求出被检眼的屈光度数的主观性检查。客观检查是基于投射至被检眼眼底的光的反射光的像的尺寸和形状变化来求出屈光度数的客观性检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7777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Earl L.Smith et al.,“Relative peripheral hyperopicdefocus alters central refractive development in infant monkeys(相对的远视离焦改变幼猴的中心屈光发育)”,Vision Research(视觉研究),2009年9月,49(19),第2386-2392页
发明内容
一般,在眼科装置中为了在测定光轴上投影固定视标,测定视网膜的中央凹旁边的屈光度数。由此,无法测定包括中央凹的区域的外侧的周边区域中的屈光度数。在这种眼科装置中,通过在周边区域投影固定视标,能够测定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但是,在将环状的光束投射在眼底并检测返回光的情况下,返回光受到眼底形状的影响,因此无法高精度地测定屈光度数。此外,光投射在眼底中预定尺寸的区域,因此无法测定眼底上的局部的屈光度数。同样,在使用旋转棱镜向眼底投射光的情况下,也是返回光受到眼底形状的影响,因此无法高精度地测定屈光度数。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求出被检眼眼底中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的眼科装置。
几个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式是一种眼科装置,包括:获取部,获取包括被检眼的中央凹的第一区域的屈光度数;OCT部,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来获取所述被检眼的眼底的OCT数据;分析部,通过分析所述OCT数据来指定所述眼底的形状;算出部,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屈光度数和所述眼底的形状,算出所述眼底的所述第一区域的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在几个实施方式的第二方式中,根据第一方式,所述算出部使用表示眼球的光学特性的参数来算出所述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在几个实施方式的第三方式中,根据第二方式,所述参数包括通过测定所述被检眼获得的眼轴长度数据。
在几个实施方式的第四方式中,根据第二方式或第三方式,所述参数包括通过测定所述被检眼获得的角膜形状数据。
在几个实施方式的第五方式中,根据第二方式至第四方式的任一者,所述参数包括通过测定所述被检眼获得的前房深度数据以及测定所述被检眼获得的晶状体形状数据中的至少一者。
几个实施方式的第六方式,根据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的任一者,所述获取部包括屈光测定部,所述屈光测定部通过在所述第一区域投射光并检测所述光的返回光来求出所述屈光度数。
几个实施方式的第七方式是一种眼科装置,包括:屈光测定部,客观地测定被检眼的眼底的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OCT部,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来获取所述眼底的OCT数据;分析部,通过分析所述OCT数据来指定所述眼底的形状;算出部,基于所述眼底的形状,算出在所述眼底中的所述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
在几个实施方式的第八方式中,根据第七方式,所述预定区域为包括中央凹的区域。
在几个实施方式的第九方式中,根据第七方式,所述预定区域为包括中央凹的区域的周边区域。
在几个实施方式的第十方式中,根据第七方式至第九方式的任一者,所述屈光测定部包括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将环状的测定图案投射在所述被检眼,并检测所述测定图案的返回光。
在几个实施方式的第十一方式中,根据第十方式,所述分析部指定所述眼底中的预定的层区域相对于预定的基准方向的倾斜角度;所述算出部基于所述倾斜角度算出所述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
在几个实施方式的第十二方式中,根据第十一方式,所述算出部通过将环形图案像的长轴及短轴根据所述倾斜角度进行校正,算出所述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所述环形图案像基于通过所述光学系统检测的所述返回光来获取。
在几个实施方式的第十三方式中,根据第十方式至第十二方式的任一者,所述OCT部通过对所述预定区域进行径向扫描来获取OCT数据。
在几个实施方式的第十四方式中,根据第十方式至第十二方式的任一者,所述OCT部通过对所述预定区域进行水平方向的第一扫描和与所述第一扫描交叉的垂直方向的第二扫描来获取OCT数据。
在几个实施方式的第十五方式中,根据第十方式至第十二方式的任一者,在固定视标投影成测定光轴布置在所述眼底中包括中央凹的区域的周边区域的情况下,所述OCT部通过进行与连接所述中央凹和所述固定视标的投影位置的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一扫描、与所述第一扫描正交的方向的第二扫描来获取OCT数据。
几个实施方式的第十六方式,根据第一方式至第十五方式的任一者,所述眼科装置包括分布信息生成部,所述分布信息生成部基于包括所述被检眼的中央凹的区域的周边区域中两个以上位置的各位置和对所述各位置通过所述算出部算出的屈光度数,生成屈光度数的分布信息。
几个实施方式的第十七方式,根据第十六方式,所述眼科装置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将所述分布信息重叠在所述眼底的正面图像进行显示。
此外,能够任意的组合根据上述的多个方式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高精度地求出被检眼眼底中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的眼科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的概略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的概略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的概略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根据本发明的眼科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例子,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并且,可以将在本说明书中引用的文献的记载内容和任意的公知技术引用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根据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能够求出被检眼眼底中局部的屈光度数(折射率:Refractivity、屈光力:Refractive Power)。根据几个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获取包括被检眼的中央凹的区域的屈光度数和眼底的OCT数据,分析获取的OCT数据来指定眼底形状,基于获取的屈光度数和指定的眼底形状,算出(推定)包括中央凹的区域外侧的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在几个实施方式中,生成包括中央凹的区域或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的分布信息。
根据几个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中,针对眼底的预定区域(包括被检眼的中央凹的中心区域或中心区域外侧的周边区域)执行客观屈光测定和OCT测量,分析通过OCT测量获得的OCT数据来指定眼底形状,基于眼底形状来校正通过客观屈光测定获得的受光像,基于校正的受光像来算出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
屈光度数例如通过根据客观屈光测定装置的客观屈光测定来获取。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屈光度数通过接收来自电子病历系统等的屈光度数数据来获取。同样,OCT数据例如通过OCT装置的测量(OCT扫描及图像数据构建)来获取。在几个实施方式中,OCT数据从电子病历系统、医用图像存档系统或外部装置等获取。
眼科装置能够使用公知的模型眼等眼球模型的参数(表示眼球的光学特性的参数)来算出上述区域的屈光度数。参数有眼轴长度数据、前房深度数据、表示晶状体形状的晶状体形状数据(晶状体曲率、晶状体厚度等)、表示角膜形状的角膜形状数据(角膜曲率半径、角膜厚度等)等。眼科装置能够将眼球模型的参数的一部分置换成被检眼的实测值来构建新的眼球模型,并使用构建的新的眼球模型来算出上述区域的屈光度数。上述参数通过分析OCT数据来获取。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参数从电子病历系统、医用图像存档系统或外部装置等获取。
根据几个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包括客观屈光测定装置及OCT装置的至少一者。根据几个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包括从外部装置和记录介质接收数据的设备(通信接口、输入输出接口等)。
即,根据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例如可以是以下任一种:(A)包括客观屈光测定装置(屈光测定部)和OCT装置(OCT部)的检查装置;(B)包括客观屈光测定装置(屈光测定部)、不包括OCT装置(OCT部)的检查装置;(C)不包括客观屈光测定装置(屈光测定部)、包括OCT装置(OCT部)的检查装置;(D)不包括客观屈光测定装置(屈光测定部)及OCT装置(OCT部)的任一者的信息处理装置。
根据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包括一个以上的处理器,能够执行各种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有OCT数据的分析处理、基于通过客观屈光测定的检测结果的屈光度数的算出处理、反映眼底形状的屈光度数的算出处理等。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数据处理包括通过客观屈光测定的检测结果的校正处理。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处理器”意指例如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图形处理器(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可编程逻辑器件(例如,简单可编程逻辑器件(SPLD,Simple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ble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ble Gate Array))等电路。处理器例如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在存储电路和存储装置中的程序来实现指定的功能。
<第一实施方式>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从包括被检眼眼底中的中央凹的中心区域的屈光度数和眼底形状算出(推定)眼底中的中心区域外侧的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结构>
图1中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例。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1是包括客观屈光测定装置(屈光测定部)和OCT装置(OCT部)的检查装置。眼科装置1包括测定部10和控制处理部50。测定部10包括屈光测定部20、OCT部30和分束器BS1。控制处理部50包括数据处理部60和控制部70。数据处理部60包括分析部61、眼球模型构建部62和算出部(推定部)63。
屈光测定部20客观地测定被检眼E的屈光度数。屈光测定部20具有例如与公知的屈光计相同的结构。虽然省略了图示,典型的屈光计包括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投影系统、受光系统和处理器。
屈光测定部20的投影系统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投影到被检眼E的眼底Ef。投影系统例如将来自光源的光通过准直透镜、聚焦透镜、中继透镜、瞳孔透镜、开孔棱镜、偏心棱镜、物镜等而投影到眼底Ef。
屈光测定部20的受光系统将来自眼底Ef的反射光通过物镜、偏心棱镜、开孔棱镜、其它瞳孔透镜、其它中继透镜、其它聚焦透镜、圆锥棱镜、成像透镜等而投影到摄像元件。由此,检测出在摄像元件的摄像面成像的环形图案像。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屈光测定部20构成为将环状的光投影到眼底Ef,检测出由来自眼底Ef的反射光形成的环形图案像。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屈光测定部20构成为将亮点投影到眼底Ef,将来自眼底Ef的反射光转换成环状光,检测出由转换的环状光形成的环形图案像。
屈光测定部20的处理器对来自受光系统的摄像元件的输出进行处理来算出屈光度数。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处理器执行例如对通过摄像元件获取的环形图案像进行近似椭圆来指定椭圆形状的处理、基于指定的椭圆形状和针对聚焦透镜等的焦距调整量的屈光度来求出屈光度数(测定数据)的处理。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处理器执行例如求出绘制有通过摄像元件获取的环形图案像的图像中的亮度分布的处理、从求出的亮度分布求出环形图案像的重心位置的处理、从求出的重心位置求出沿着放射状延伸的多个扫描方向的亮度分布的处理、从求出的沿着多个扫描方向的亮度分布指定环形图案像的处理、求出指定的环形图案像的近似椭圆的处理、通过将求出的近似椭圆的长轴和短轴代入公知的公式来算出屈光度数的处理。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处理器执行例如求出通过摄像元件获取的环形图案像从基准图案的偏位(位置偏离、变形等)的处理、从该偏位求出屈光度数的处理。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作为屈光度数算出球面度数S、散光度数C及散光轴角度A。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作为屈光度数算出等价球面度数SE(S+C/2)。
OCT部30在眼底Ef应用OCT扫描而获取OCT数据。OCT数据可以是干涉信号数据,也可以是在干涉信号数据应用博里叶变换而获得的反射强度状况数据,也可以是将反射强度状况数据图像化而获得的图像数据。以下,存在将使用OCT获取的图像标记为OCT图像的情况。
OCT部30能够实施的OCT方法中,典型的是博里叶变换OCT,也可以是频谱域OCT及扫频源OCT的任一个。扫频源OCT是将来自波长可变光源的光分割为测定光和参照光,将投射到被检眼的测定光的返回光与参照光重叠而生成干涉光,用光检测器检测该干涉光,对根据波长的扫描及测定光的扫描而收集的检测数据(干涉信号数据)实施博里叶变换等来形成反射强度状况数据的方法。另一方面,频谱域OCT是将来自低相干性光源(宽频带光源)的光分割为测定光和参照光,将投射到被检眼的测定光的返回光与参照光重叠而生成干涉光,用分光器检测该干涉光的光谱分布,对根据分光器的检测数据(干涉信号数据)实施博里叶变换来形成反射强度状况数据的方法。即,扫频源OCT是以时间分割获取光谱分布的OCT方法,频谱域OCT是以空间分割获取光谱分布的OCT方法。
OCT部30具有例如与公知的OCT装置相同的结构。虽然省略了图示,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典型的OCT装置包括光源、干涉光学系统、扫描系统、检测系统、处理器。
从光源输出的光通过干涉光学系统分割成测定光和参照光。参照光由参照臂引导。测定光经过测定臂投射到眼底Ef。在测定臂设有扫描系统。扫描系统包括例如电扫描仪,能够使测定光以一维方式或二维方式偏向。扫描系统按照预定扫描模式使测定光偏向。
投射到眼底Ef的测定光在眼底Ef的各种深度位置(层边界等)中进行反射、散射。来自被检眼E的测定光的返回光通过干涉光学系统与参照光合成。测定光的返回光和参照光根据重叠原理生成干涉光。该干涉光通过检测系统检测。检测系统典型的是,在频谱域OCT中包括分光器,在扫频源OCT中包括平衡光电二极管及数据收集系统(DAQ)。
OCT部30的处理器基于根据检测系统的检测数据来构建OCT数据(典型的是图像数据)。处理器与现有的OCT数据处理同样,通过将过滤处理、高速博里叶变换(FFT)等应用在检测数据,构建各A线(在被检眼E内中测定光的路径)中的反射强度状况数据。进而,处理器通过对该反射强度状况数据应用图像化处理(图像表达),构建各A线的图像数据(A扫描数据)。
处理器能够按照扫描模式控制扫描系统。扫描模式有线扫描、光栅扫描(三维扫描)、圆形扫描、同心圆扫描、径向扫描、十字扫描、多重十字扫描等。线扫描是沿着直线状轨迹的扫描图案。光栅扫描是由相互平行排列的多个线扫描而成的扫描图案。圆形扫描是沿着圆形状轨迹的扫描图案。同心圆扫描是由同心状排列的多个圆形扫描而成的扫描图案。径向扫描是由放射状排列的多个线扫描而成的扫描图案。十字扫描是由相互正交排列的两个线扫描而成的扫描图案。多重十字扫描是由相互正交的两个线扫描群(例如,各群包括相互平行的5条线)而成的扫描图案。
处理器通过按照扫描系统的扫描模式来排列多个A扫描数据,能够构建B扫描数据。处理器通过按照扫描系统的扫描模式来排列多个B扫描数据,能够构建堆栈数据。处理器能够从堆栈数据构建体数据(体素数据)。处理器能够对堆栈数据或体数据进行渲染。作为渲染方法有立体渲染、多平面重建(MPR)、表面渲染、投影等。
另外,处理器是对如上所述获取的体数据或堆栈数据(三维数据组)实施各种渲染,从而能够形成任意截面中的B模式图像(纵截面像、轴向截面像)、任意截面中的C模式图像(横截面像、水平截面像)、投影图像、阴影图像等。如B模式图像和C模式图像之类的任意截面的图像通过从三维数据组选择指定的截面上的像素(像元、体素)而形成。投影图像通过将三维数据组向预定方向(测定光的行进方向、深度方向、轴方向)投影而形成。阴影图像通过将三维数据组的一部分(例如对应于指定层的部分数据)向预定方向投影而形成。将如C模式图像、投影图像、阴影图像之类的以被检眼的正面侧作为注视点的图像称为正面图像(en-face图像)。
分束器BS1将OCT部30的光学系统(干涉光学系统等)的光路与屈光测定部20的光学系统(投影系统及受光系统)的光路同轴结合。例如,作为分束器BS1使用分色镜。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眼科装置1具有向被检眼E提示用于引导被检眼E的视线的固定视标的功能。固定视标可以是向被检眼E提示的内部固定视标,也可以是向另一只眼提示的外部固定视标。在几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布置在OCT部30和分束器BS1之间的光路结合部构件(例如,分束器),构成为固视投影系统的光路与OCT部30的干涉光学系统的光路同轴结合。
根据固视投影系统的固定视标在眼底Ef中的投影位置能够变更。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固定视标投影在同轴结合的屈光测定部20的光学系统及OCT部3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上。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固定视标投影在眼底Ef中从测定光轴偏离的位置。
控制处理部50执行用于使眼科装置1动作的各种运算和各种控制。控制处理部50包括一个以上的处理器和一个以上的存储装置。作为存储装置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硬盘驱动器(HDD)、固态驱动器(SDD)等。在存储装置中存储有各种计算机程序,通过基于该计算机程序的处理器进行动作来实现根据本例的运算和控制。
控制处理部50中的数据处理部60及控制部70的功能通过一个以上的处理器实现。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数据处理部60的功能通过数据处理器实现,控制部70的功能通过控制处理器实现。
数据处理部60执行各种数据处理。例如,数据处理部60能够执行用于使用OCT数据来求出指定的组织和组织边界的分割处理、用于求出组织的尺寸(层厚、体积等)和预定部位之间的距离的算出处理。进而,数据处理部60从通过屈光测定部20获得的包括中央凹的中心区域的屈光度数、通过分割处理指定的眼底Ef形状,使用眼球模型的参数,算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分析部61通过分析由OCT部30获取的OCT数据来指定眼底Ef的预定层区域。作为眼底Ef的层区域有内边界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内网状层、内颗粒层、外网状层、外颗粒层、外边界膜、视细胞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脉络膜、巩膜、各层区域的界面等。
从OCT数据指定预定层区域的处理典型的是包括分割处理。分割处理是用于指定图像数据中的部分区域的公知的处理。分析部61例如基于OCT图像数据的亮度值进行分割处理。即,眼底Ef的各个层区域具有特征性的反射率,且相当于这些层区域的图像区域也各自具有特征性的亮度值。分析部61基于这些特征性的亮度值执行分割处理,由此能够指定目标图像区域(层区域)。例如,分析部61能够指定亮度值最高的OS-RPE界面。
另外,分析部61能够基于由OCT部30获取的OCT数据来算出预定的眼内距离。例如,分析部61通过分析OCT数据来指定相当于眼内的预定部位的干涉光的检测结果(干涉信号)的峰值位置,基于指定的峰值位置之间的距离来求出眼内距离。例如,分析部61基于在通过分割处理获得的两个层区域之间存在的像素的个数、预定像素间距校正値,求出眼内距离(层间距离)。眼内距离的测量沿着预定方向进行。眼内距离的测量方向例如可以是通过OCT扫描决定的方向(例如,测定光的行进方向),也可以是基于OCT数据决定的方向(例如,与层正交的方向)。另外,距离数据可以是在两个层区域之间的距离分布数据,也可以是从该距离分布数据算出的统计值(例如,平均、最大值、最小值、中值、最频值、方差、标准偏差),也可以是各层区域的代表点之间的距离数据。
通过分析部61能够算出的眼内距离有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等。
进而,分析部61能够使用求出的眼内距离来算出表示眼球的光学特性的各种参数。
眼球模型构建部62构建眼球模型。眼球模型构建部62通过对公知的模型眼等的眼球模型应用另外获取的参数,能够构建新的眼球模型。另外,眼球模型构建部62通过对公知的模型眼等的眼球模型作为实测参数应用由分析部61获得的被检眼E的眼内距离,从而能够构建新的眼球模型。
分析部61(或眼球模型构建部62)能够使用构建的眼球模型来指定眼底Ef形状。例如,分析部61(或眼球模型构建部62)通过求出眼底Ef中的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的深度位置的差值来指定眼底Ef形状。
算出部63算出包括眼底Ef中的中央凹的中心区域外侧的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此时,算出部63基于由屈光测定部20获得的中心区域的屈光度数、指定的眼底Ef形状,算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算出部63能够使用由眼球模型构建部62构建的眼球模型的参数来算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分析部61、眼球模型构建部62及算出部63的功能通过一个以上的处理器实现。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分析部61、眼球模型构建部62及算出部63各自的功能通过单独的处理器实现。
控制部70控制眼科装置1的各部分。控制部70包括存储部(未图示),能够保存各种信息。保存于存储部的信息中有用于控制眼科装置1的各部分的程序、被检者的信息、被检眼的信息、通过测定部10获得的测定数据、根据数据处理部60的处理结果等。控制部70的功能通过处理器实现。
控制部70能够控制未图示的显示设备。显示设备作为用户界面的一部分发挥功能,并接受根据控制部70的控制来显示信息。显示设备例如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
控制部70能够按照来自未图示的操作设备的信号来控制眼科装置1。操作设备作为用户界面部的一部分发挥功能。操作设备可以包括设置于眼科装置1的各种硬件键(操纵杆、按钮、开关等)。另外,操作设备可以包括连接于眼科装置1的各种周边装置(键盘、鼠标、控制杆、操作面板等)。另外,操作设备可以包括显示于触摸面板的各种软件键(按钮、图标、菜单等)。
屈光测定部20是获取根据实施方式的屈光度数的“获取部”的一例。OCT部30是获取根据实施方式的OCT数据的“获取部”的一例。
<动作例>
针对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2中示出眼科装置1的动作的一例。图2表示眼科装置1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在控制部70的存储部中存储有用于实现图2所示的处理的计算机程序。控制部70通过按照该计算机程序进行动作来执行图2所示的处理。
(S1:投影固定视标)
首先,控制部70控制未图示的固视投影系统,从而将固定视标投影在眼底Ef中的屈光测定部2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上(中心固视)。
(S2:客观屈光测定)
接着,控制部70在固定视标投影在屈光测定部2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上的状态下,通过控制屈光测定部20来执行客观屈光测定。由此,光投射到被检眼E的眼底Ef,通过分析由所述光的反射光形成的环形图案像,获取包括被检眼E的中央凹的中心区域的屈光度数。
(S3:OCT测量)
接着,控制部70在固定视标投影在屈光测定部20(OCT部3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上的状态下,通过控制OCT部30来执行OCT测量(OCT扫描)。在步骤S3中,例如,执行以中心区域为中心的径向扫描。由此,获取包括眼底Ef的中央凹的中心区域的B扫描图像(OCT数据)。另外,获取沿着正切(tangential)面和矢状(sagital)面的B扫描图像。
(S4:分割处理)
接着,分析部61通过对在步骤S3中获取的B扫描图像实施分割处理来指定预定层区域(例如,OS-RPE界面),获取B扫描图像中的层区域的高度(Height)数据[pixel]。高度数据对应于在B扫描图像中从预定的基准位置的深度方向的距离。
(S5:构建眼球模型)
分析部61使用在光学系统中规定的装置固有的像素间距校正值[mm/pixel]来获取高度数据的距离[mm]。
进而,眼球模型构建部62将获取的高度数据作为眼底形状数据来构建眼球模型。
图3中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眼球模型构建部62的动作说明图。图3示意性地表示了眼球模型的参数的一部分。
眼球模型构建部62使用Gullstrand模型眼等的眼球模型的参数,从而构建由预定的角膜曲率半径(例如,7.7mm)、预定的眼轴长度(例如,24.2mm)构成的眼球模型。
如图3所示,眼球模型构建部62在眼球模型中在角膜Ec和眼底Ef之间设定装置固有的枢轴点Pv。典型的是,布置在与构成扫描系统的电流镜光学性共轭的位置的相当于瞳孔位置的位置(例如相对角膜Ec在后方侧3mm的位置)被设定作为枢轴点Pv。以枢轴点Pv为中心,等距离(等光路长度)的位置ELS相当于通过OCT测量获得的B扫描图像中平坦的位置。
在眼球模型中,眼轴长度AL、从角膜前面(后面)到枢轴点Pv的距离Lp是已知的,因此从枢轴点Pv到眼底Ef的距离(AL-Lp)成为已知。在眼底Ef的曲率半径与距离(AL-Lp)相等时,为了如上所述地相当于B扫描图像中平坦的位置,分析部61(或眼球模型构建部62)能够从获得的高度数据的距离[mm]指定眼底Ef形状(例如,曲率半径)。
因此,分析部61(或眼球模型构建部62)求出周边区域相对于中心区域(中央凹)的高度差值(眼底形状差值数据)Δh[mm]。差值Δh可以在B扫描图像中的每个A线求出,也可以用多项式和非球面式(包括锥形常数的多项式)等的任意的函数进行拟合。
(S6:算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接着,算出部63算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首先,算出部63为了将眼底形状与屈光度数建立关系,定义全眼系统的眼球屈光力。在典型的眼球模型(Gullstrand模型眼(精密模型眼,调节休止状态))中,全眼系统的眼球屈光力是58.64[屈光度]。在空气换算长度中,全眼系统的焦点距离为[1000/58.64=17.05][mm]。使用像素间距校正值获得的单位[mm]的信息由于通常表示在活体组织内(intissue)的距离,从而乗上屈光率来求出在活体组织内的全眼系统的焦点距离。若将全眼系统的等价屈光率设为n=1.38,则在活体组织内的全眼系统的焦点距离ft为[1000/58.64×1.38=23.53][mm]。
算出部63按照式(1)算出在周边区域相对于中心区域(中央凹)的高度差值Δh的位置中的眼球屈光力的差值ΔD。差值ΔD相当于针对包括中央凹的中心区域的相对性的眼球屈光力的差值。
[数1]
Figure BDA0002486378240000141
例如,当Δh=0.1[mm](在组织内(in tissue))时,为ΔD=0.18[屈光度]。
如式(2)所示,算出部63通过针对中心区域的等价球面度数SE适用式(1)的差值ΔD,求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SEp。
[数2]
SEp=SE+ΔD…(2)
算出部63可以在每个A线求出B扫描图像中的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也可以用任意的函数进行拟合。
以上,眼科装置1的动作完结(结束)。
<第二实施方式>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包括被检眼中的中央凹的中心区域的屈光度数和眼底形状算出(推定)眼底中的中心区域外侧的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1的不同点在于,使用被检眼E的眼轴长度数据(眼轴长度的测定值)来算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以下,针对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1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动作例>
针对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4中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的一例。图4表示眼科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在控制部70的存储部中存储有用于实现图4所示的处理的计算机程序。控制部70通过按照该计算机程序动作来执行图4所示的处理。
(S11:投影固定视标)
首先,与步骤S1相同,控制部70控制未图示的固视投影系统,从而将固定视标投影在屈光测定部2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上(中心固视)。
(S12:客观屈光测定)
接着,与步骤S2相同,控制部70在固定视标投影在眼底Ef中的屈光测定部2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上的状态下,通过控制屈光测定部20来执行客观屈光测定。
(S13:OCT测量)
接着,与步骤S3相同,控制部70在固定视标投影在屈光测定部20(OCT部3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上的状态下,通过控制OCT部30来执行OCT测量(OCT扫描)。
(S14:分割处理)
接着,与步骤S4相同,分析部61通过对在步骤S13中获取的B扫描图像实施分割处理来指定预定层区域(例如,OS-RPE界面),获取B扫描图像中的层区域的高度数据[pixel]。
(S15:获取眼轴长度数据)
接着,分析部61获取被检眼E的眼轴长度数据。眼轴长度数据包括被检眼E的眼轴长度的测定值。例如,分析部61通过分析在步骤S13中执行OCT测量而获得的OCT数据来求出眼轴长度。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分析部61从电子病历系统获取眼轴长度数据。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分析部61从外部的眼轴长度测定装置获取眼轴长度数据。
(S16:构建眼球模型)
与步骤S5相同,分析部61使用像素间距校正值[mm/pixel]来获取高度数据的距离[mm]。
进而,与步骤S5相同,眼球模型构建部62将获取的高度数据作为眼底形状数据来构建眼球模型。眼球模型构建部62将在Gullstrand模型眼等眼球模型的参数中的眼球长度置换为在步骤15中获取的眼轴长度来构建新的眼球模型。与步骤5相同,眼球模型构建部62使用构建的新的眼球模型,求出周边区域相对于中心区域(中央凹)的高度差值(眼底形状差值数据)Δh[mm]。
(S17:算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接着,与步骤S6相同,算出部63使用求出的差值Δh来求出眼球屈光力的差值ΔD,使用求出的差值ΔD来算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以上,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完结(结束)。
<第三实施方式>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包括被检眼中的中央凹的中心区域的屈光度数和眼底形状算出眼底中的中心区域外侧的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1的不同点在于,使用被检眼E的角膜形状数据(角膜形状的测定值)来算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以下,针对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1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动作例>
针对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中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的一例。图5表示眼科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在控制部70的存储部中存储有用于实现图5所示的处理的计算机程序。控制部70通过按照该计算机程序动作来执行图5所示的处理。
(S21:投影固定视标)
首先,与步骤S1相同,控制部70控制未图示的固视投影系统,从而将固定视标投影在屈光测定部2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上(中心固视)。
(S22:客观屈光测定)
接着,与步骤S2相同,控制部70在固定视标投影在眼底Ef中的屈光测定部2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上的状态下,通过控制屈光测定部20来执行客观屈光测定。
(S23:OCT测量)
接着,与步骤S3相同,控制部70在固定视标投影在屈光测定部20(OCT部3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上的状态下,通过控制OCT部30来执行OCT测量(OCT扫描)。
(S24:分割处理)
接着,与步骤S4相同,分析部61通过对在步骤S23中获取的B扫描图像实施分割处理来指定预定层区域(例如,OS-RPE界面),获取B扫描图像中的层区域的高度数据[pixel]。
(S25:获取角膜形状数据)
接着,分析部61获取被检眼E的角膜形状数据。角膜形状数据包括被检眼E的角膜Ec形状(例如,角膜曲率半径、角膜厚度)的测定值。例如,分析部61从电子病历系统获取包括角膜曲率半径、角膜厚度等的角膜形状数据。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分析部61从外部的角膜形状测定装置获取角膜形状数据。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分析部61通过分析在步骤S23中执行OCT测量而获得的OCT数据来获取角膜厚度。
(S26:构建眼球模型)
与步骤S5相同,分析部61使用像素间距校正值[mm/pixel]来获取高度数据的距离[mm]。
进而,与步骤S5相同,眼球模型构建部62将获取的高度数据作为眼底形状数据来构建眼球模型。眼球模型构建部62将在Gullstrand模型眼等眼球模型的参数中的表示角膜形状的参数置换为在步骤25中获取的角膜形状数据来构建新的眼球模型。与步骤5相同,眼球模型构建部62使用构建的新眼球模型,求出周边区域相对于中心区域(中央凹)的高度差值Δh[mm]。
(S27:算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接着,与步骤S6相同,算出部63使用求出的差值Δh来求出眼球屈光力的差值ΔD,使用求出的差值ΔD来算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以上,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完结(结束)。
<第四实施方式>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包括被检眼中的中央凹的中心区域的屈光度数和眼底形状算出(推定)眼底中的中心区域外侧的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1的不同点在于,使用被检眼E的多个实测数据(例如,眼轴长度、角膜形状、前房深度、晶状体曲率、晶状体厚度的测定值)来构建眼球模型,进行光线追踪处理来算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以下,针对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1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动作例>
针对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6中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的一例。图6表示眼科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在控制部70的存储部中存储有用于实现图6所示的处理的计算机程序。控制部70通过按照该计算机程序动作来执行图6所示的处理。
(S31:投影固定视标)
首先,与步骤S1相同,控制部70控制未图示的固视投影系统,从而将固定视标投影在屈光测定部2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上(中心固视)。
(S32:客观屈光测定)
接着,与步骤S2相同,控制部70在固定视标投影在眼底Ef中的屈光测定部2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上的状态下,通过控制屈光测定部20来执行客观屈光测定。
(S33:OCT测量)
接着,与步骤S3相同,控制部70在固定视标投影在屈光测定部20(OCT部3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上的状态下,通过控制OCT部30来执行OCT测量(OCT扫描)。
(S34:分割处理)
接着,与步骤S4相同,分析部61通过对在步骤S33中获取的B扫描图像实施分割处理来指定预定层区域(例如,OS-RPE界面),获取B扫描图像中的层区域的高度数据[pixel]。
(S35:获取实测数据)
接着,分析部61获取被检眼E的实测数据。实测数据包括被检眼E的眼轴长度、角膜形状(例如,角膜曲率半径、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曲率、晶状体厚度的测定值。例如,分析部61通过分析在步骤S33中执行OCT测量而获得的OCT数据来求出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例如,分析部61从电子病历系统获取包括角膜曲率半径等的角膜形状数据。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分析部61从外部的一个以上的测定装置获取实测数据。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分析部61从外部的角膜形状测定装置获取角膜形状数据。
(S36:构建眼球模型)
与步骤S5相同,分析部61使用像素间距校正值[mm/pixel]来获取高度数据的距离[mm]。
进而,与步骤S5相同,眼球模型构建部62将获取的高度数据作为眼底形状数据来构建眼球模型。眼球模型构建部62将Gullstrand模型眼等眼球模型的参数中至少一个置换为在步骤S35中获取的实测数据来构建新的眼球模型。
(S37:算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算出部63(或数据处理部60)使用构建的新眼球模型,针对从角膜Ec入射经过瞳孔到达眼底Ef的光线进行光线追踪处理(例如,瞳孔直径=φ4)。在光线追踪处理中,将物点的位置设为相当于从在步骤S32中获取的中心区域中的屈光度数(等价球面度数SE)求出的远点的位置。从角膜Ec到相当于远点的位置的远点距离L为[-1000/SE][mm]。
首先,算出部63针对中心区域进行光线追踪处理。由于实测数据适用于如上所述的眼球模型,因此即使在中心区域中也有可能在眼底Ef处光线不收敛。在此情况下,算出部63微调眼球模型的参数,使得在中心区域中使光线收敛(眼底Ef的面为最优像面)。
接着,算出部63使用参数被微调的眼球模型,对周边区域进行光线追踪处理(即,追踪相对经过眼的转动点的测定光轴设置入射角的光线)。算出部63通过变更到物点的距离的同时进行光线追踪处理,求出到如光线在周边区域中的眼底Ef收敛的物点的距离。求出的到物点的距离与周边区域中的远点距离Lp对应。算出部63能够使用式(3)求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SEp[屈光度]。
[数3]
Figure BDA0002486378240000201
算出部63在预定的入射角范围中变更入射角的同时进行光线追踪处理,求出每个入射角(摄像角度)的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SEp。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可以是每个入射角的离散值,也可以是在入射角范围中用任意函数进行拟合。
以上,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完结(结束)。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由于对眼球模型进行微调以使光线在中心区域中以眼底Ef状收敛,求出的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相当于求出相对于中心区域的相对屈光度数。
<第五实施方式>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指定包括被检眼眼底中的中央凹的中心区域的形状,求出反映指定的形状的屈光度数。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作为眼底的中心区域的形状,指定眼底的预定层区域(例如,OS-RPE界面)相对于水平方向(预定基准方向)的倾斜角度。以下,针对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结构除了省略眼球模型构建部62的点之外,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1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动作例>
针对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7中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的一例。图7表示眼科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在控制部70的存储部中存储有用于实现图7所示的处理的计算机程序。控制部70通过按照该计算机程序动作来执行图7所示的处理。
(S41:投影固定视标)
首先,与步骤S1相同,控制部70控制未图示的固视投影系统,从而将固定视标投影在屈光测定部2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上(中心固视)。
(S42:客观屈光测定)
接着,与步骤S2相同,控制部70在固定视标投影在眼底Ef中的屈光测定部2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上的状态下,通过控制屈光测定部20来执行客观屈光测定。由此,获取环形图案像。
(S43:OCT测量)
接着,与步骤S3相同,控制部70在固定视标投影在屈光测定部20(OCT部3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上的状态下,通过控制OCT部30来执行OCT测量(OCT扫描)。在步骤S43中,例如,执行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十字扫描(水平方向的第一扫描和与第一扫描交叉的垂直方向的第二扫描、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十字的径向扫描)。另外,在步骤S43中,例如,也可以执行以中心区域为中心的径向扫描。由此,获取沿着正切面和矢状面的B扫描图像。
(S44:分割处理)
接着,与步骤S4相同,分析部61通过对在步骤S43中获取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B扫描图像各自实施分割处理来指定预定层区域(例如,OS-RPE界面),获取根据B扫描图像中的层区域的高度数据[pixel]。
(S45:指定眼底倾斜角度)
接着,与步骤S5相同,分析部61使用像素间距校正值[mm/pixel]来获取高度数据的距离[mm]。
分析部61使用获取的高度数据,针对水平方向的B扫描图像算出眼底面的倾斜角度θh,针对垂直方向的B扫描图像算出眼底面的倾斜角度θv。
倾斜角度θh、θv能够如下所述地通过与倾斜角度g1相同的方法算出。
图8中示意性地示出水平方向的B扫描图像。
在图8中,在B扫描图像IMG的边框左端LT中,将从边框上端UT到相当于眼底Ef中预定层区域(例如,OS-RPE界面或神经纤维层)的部位的图像区域之间的垂直方向的距离作为L1。相同,在B扫描图像IMG的边框右端RT中,从边框上端UT到相当于该层区域的部位的图像区域之间的垂直方向的距离作为R1。距离L1由边框左端LT中的高度数据求出。距离R1由边框右端RT中的高度数据求出。分析部61针对在B扫描图像IMG中边框左端LT和边框右端RT中的相应部位的图像区域的垂直方向的差值(|R1-L1|)求出相当于实际尺寸的值|d|。
接着,分析部61针对相当于OCT测量范围的B扫描图像IMG的边框的水平方向的距离H1求出相当于实际尺寸的值c。例如,将水平方向的扫描范围长度使用像素间距校正値[mm/pixel]来指定值c。
分析部61根据式(4)求出倾斜角度g0[度(degree)]。
[数4]
Figure BDA0002486378240000221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分析部61通过根据测定光轴与眼球光轴的偏离量来校正倾斜角度g0,从而求出眼底面的倾斜角度。
(当测定光轴与眼球光轴大致一致时)
当测定光轴与眼球光轴(视轴)大致一致时,分析部61如式(5)所示地不校正B扫描图像的倾斜角度g0并作为眼底面倾斜角度g1输出。
[数5]
Figure BDA0002486378240000231
(当眼球光轴相对测定光轴偏移时)
当眼球光轴相对测定光轴偏移时,分析部61通过基于偏移量校正B扫描图像的倾斜角度g0来求出眼底面的倾斜角度g1。
例如,分析部61根据如式(6)所示的将偏移量ds作为变量的一元方程式求出校正角度φ1,如式(7)所示,通过使用求出的校正角度φ1来校正倾斜角度g0,从而求出眼底面的倾斜角度g1。在式(6)中,α1及c1为常数。例如,能够使用模型眼数据求出α1及c1。
[数6]
Figure BDA0002486378240000232
[数7]
Figure BDA0002486378240000233
(当眼球光轴相对测定光轴倾斜时)
当眼球光轴相对测定光轴倾斜时,分析部61通过基于倾斜量校正B扫描图像的倾斜角度g0来求出眼底面的倾斜角度g1。
例如,分析部61根据如式(8)所示的将倾斜量dt作为变量的一元方程式求出校正角度φ2,如式(9)所示,通过使用求出的校正角度φ2来校正倾斜角度g0,从而求出眼底面的倾斜角度g1。在式(8)中,α2及c2为常数。例如,能够使用模型眼数据求出α2及c2。
[数8]
Figure BDA0002486378240000234
[数9]
Figure BDA0002486378240000235
(当眼球光轴相对测定光轴偏移且倾斜时)
当眼球光轴相对测定光轴偏移且倾斜时,分析部61通过基于偏移量及倾斜量校正B扫描图像的倾斜角度g0,从而求出眼底面的倾斜角度g1。
例如,在偏移量ds及倾斜量dt小的范围中,分析部61根据如式(10)所示的将偏移量ds及倾斜量dt作为变量的式求出校正角度φ3,如式(11)所示,通过使用求出的校正角度φ3来校正倾斜角度g0,从而求出眼底面的倾斜角度g1。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式(10)是通过将求出偏移量的校正角度的式和求出倾斜量的校正角度的式线形结合而获得的结合式。在式(10)中,α3、α4及c3为常数。例如,能够使用模型眼数据求出α3、α4及c3。
[数10]
Figure BDA0002486378240000241
[数11]
Figure BDA0002486378240000242
(S46:算出中心区域的屈光度数)
接着,算出部63针对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分别根据在步骤S45中指定的眼底面的倾斜角度θh、θv校正在步骤S42中获取的环形图案像。算出部63对校正的环形图案像进行近似椭圆,并使用获得的椭圆形状以公知的方法求出屈光度数。求出的屈光度数作为中心区域的屈光度数被算出。
例如,将当眼底面的倾斜角度为0度时获取的环形图案像的长轴设为LA,短轴设为LB。当眼底面在长轴方向倾斜且倾斜角度为θ度时,将从获取的环形图案像近似的椭圆的长轴为LA/cosθ,短轴为LB。因此,算出部63在对步骤S42中获取的环形图案像进行近似椭圆而获得的椭圆的长轴方向乗上cosθ,由此能够校正环形图案像。在短轴方向倾斜的情况也相同。例如,算出部63通过从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各自的倾斜角度求出椭圆的长轴方向的倾斜角度及短轴方向的倾斜角度,由此能够校正环形图案像。
以上,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完结(结束)。
<第六实施方式>
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指定包括被检眼眼底中的中央凹的中心区域的形状,求出反映指定的形状的屈光度数。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作为眼底的周边区域的形状,指定眼底的预定层区域(例如,OS-RPE界面)相对于水平方向(预定基准方向)的倾斜角度。以下,针对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以与第五实施方式的区别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与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动作例>
针对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9中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的一例。图9表示眼科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在控制部70的存储部中存储有用于实现图9所示的处理的计算机程序。控制部70通过按照该计算机程序动作来执行图9所示的处理。
(S51:投影固定视标)
首先,控制部70控制未图示的固视投影系统,从而将固定视标投影在从眼底Ef中屈光测定部2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偏离的预定投影位置(周边固视)。固定视标的投影位置设定成测定光轴布置在包括被检眼E的中央凹的中心区域外侧的周边区域。
(S52:客观屈光测定)
接着,控制部70在固定视标投影在从眼底Ef中屈光测定部2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偏离的投影位置的状态下,与步骤S42相同,通过控制屈光测定部20来执行客观屈光测定。由此,获取环形图案像。
(S53:OCT测量)
接着,控制部70在固定视标投影在从屈光测定部20(OCT部3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偏离的投影位置的状态下,与步骤S43相同,通过控制OCT部30来执行OCT测量(OCT扫描)。在步骤S53中,例如,执行与连接中央凹和固定视标的投影位置的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一扫描、与第一扫描正交的方向的第二扫描(x字状的径向扫描、对应于固定视标的投影位置旋转的十字扫描)。由此,获取沿着正切面和矢状面的B扫描图像。
(S54:分割处理)
接着,分析部61针对在步骤S53中获取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B扫描图像各自,通过实施与步骤S4相同的分割处理来指定预定层区域(例如,OS-RPE界面),从而获取根据B扫描图像中的层区域的高度数据[pixel]。
(S55:指定眼底倾斜角度)
接着,与步骤S45相同,分析部61使用像素间距校正值[mm/pixel]来获取高度数据的距离[mm]。
与步骤S45相同,分析部61针对水平方向的B扫描图像及垂直方向的B扫描图像各自算出眼底面的倾斜角度θh、θv。
(S56:算出中心区域的屈光度数)
接着,与步骤S46相同,算出部63针对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各自,根据在步骤S55中指定的眼底面的倾斜角度θh、θv,校正在步骤S52中获取的环形图案像。算出部63对校正的环形图案像进行近似椭圆,使用获得的椭圆形状以公知的方法求出屈光度数。
以上,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动作完结(结束)。
<第七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主要针对算出在包括被检眼中的中央凹的中心区域外侧的周边区域中的屈光度数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第七实施方式中,生成用于掌握在算出的周边区域中两个以上位置中的两个以上屈光度数的分布的信息。
在分布信息中有在每个位置表示屈光度数的信息、在每个预定尺寸或形状的块区域表示两个以上屈光度数的统计值的信息等。在统计值中有平均、最大值、最小值、中值、最频值、方差、标准偏差等。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分布信息以分布表的形式生成。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分布信息以图形式生成。
在周边区域中两个以上位置的各自中的屈光度数能够使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的任一种方法算出。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关于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针对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法来生成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的分布信息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适用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的方法同样能够生成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分布信息。
图10中示出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例。在图10中,与图1相同的部分标记同一附图标记,适当省略说明。
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1a的结构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1的结构的不同点在于,主要是,代替控制处理部50设有控制处理部50a。控制处理部50a与控制处理部50的不同点在于,主要是,代替数据处理部60设有数据处理部60a。数据处理部60a与数据处理部60的不同点在于,相对数据处理部60的结构追加有分布信息生成部64。
分布信息生成部64基于包括被检眼E中的中央凹的中心区域的周边区域中两个以上位置的各位置和针对各位置通过算出部63算出的屈光度数,生成屈光度数的分布信息。即,分布信息生成部64生成将针对周边区域中两个以上位置的各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求出的屈光度数与该各位置建立对应关系的分布信息。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分布信息生成部64生成中心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和周边区域中的屈光度数的分布信息。即,通过分布信息生成部64生成屈光度数的分布信息的周边区域可以包括中心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例如,OCT部30执行以被检眼E的眼底Ef中基准位置(例如,中央凹、或包括中央凹的中心区域内的位置)为中心的径向扫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分析部61针对通过执行径向扫描获得的多个经线方向的OCT数据的各自算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此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对于以预定入射角入射到角膜的测定光,使用通过将眼球建模而获得的眼球模型进行光线追踪处理,由此针对与相应入射角对应的A线求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针对预定入射角度范围内的多个入射角的各自进行与上述相同的光线追踪处理,由此能够沿着一个经线方向求出周边区域的多个位置的屈光度数。将此重复进行经线方向的扫描线数量程度。
控制部70a在根据控制部70的控制内容之上,还能够控制分布信息生成部64的同时,对通过分布信息生成部64生成的分布信息进行输出控制。例如,控制部70a将通过分布信息生成部64生成的分布信息显示在未图示的显示设备。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控制部70a将通过OCT部30获取的OCT图像和分布信息显示在显示设备的同一画面。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控制部70a将分布信息重叠在OCT图像(例如,眼底Ef的正面图像)而显示在显示设备。在几个实施方式中,眼底Ef的正面图像是使用未图示的拍摄光学系统(例如,眼底照相机)获取的图像。
<动作例>
针对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1a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1中示出眼科装置1a的动作的一例。图11表示眼科装置1a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在控制部70a的存储部中存储有用于实现图11所示的处理的计算机程序。控制部70a通过按照该计算机程序动作来执行图11所示的处理。
(S61:投影固定视标)
首先,与步骤S1相同,控制部70a控制未图示的固视投影系统,从而将固定视标投影在眼底Ef中的屈光测定部2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上。
(S62:客观屈光测定)
接着,与步骤S2相同,控制部70a在固定视标投影在屈光测定部2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上的状态下,通过控制屈光测定部20来执行客观屈光测定。
(S63:OCT测量)
接着,与步骤S3相同,控制部70a在固定视标投影在屈光测定部20(OCT部30)的光学系统的测定光轴上的状态下,通过控制OCT部30来执行OCT测量。在步骤S63中,例如,执行以中心区域为中心的径向扫描。
另外,在步骤S63中,控制部70a能够在与径向扫描的多个经线方向的扫描中至少一个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执行OCT扫描。
(S64:分割处理)
接着,与步骤S4相同,分析部61针对通过在步骤S63中执行的径向扫描的一个经线方向的扫描获得的B扫描图像,通过实施分割处理来指定预定层区域,获取B扫描图像中的层区域的高度数据[pixel]。
(S65:构建眼球模型)
与步骤S5相同,分析部61构建眼球模型。
(S66:算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接着,与步骤S6相同,算出部63基于在步骤S65中构建的眼球模型来算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如上所述,算出部63针对在以光学系统的布置和对光学系统的控制内容唯一决定的预定入射角度范围内入射到角膜的测定光的多个入射角各自,与上述相同地进行光线追踪处理,从而沿着一个经线方向求出周边区域的多个位置的屈光度数。
(S67:下一个扫描线?)
控制部70a针对下一个扫描线判定是否执行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的算出处理。例如,控制部70a从构成在步骤S63中执行的径向扫描的多个经线方向的线扫描的条数,判断针对下一个扫描线是否执行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的算出处理。
当判断为针对下一个扫描线执行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的算出处理时(S67:是),眼科装置1a的动作转到步骤S64。当未判断针对下一个扫描线执行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的算出处理时(S67:否),眼科装置1a的动作转到步骤S68。
(S68:生成分布信息)
当在步骤S67中未判定针对下一个扫描线执行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的算出处理时(S67:否),控制部70a在分布信息生成部64生成表示通过重复执行步骤S64至步骤S66的处理而获得的周边区域的多个位置中多个屈光度数的分布的分布信息。
如上所示,分布信息生成部64针对在预定入射角度范围内入射到角膜的测定光的多个入射角的各自进行光线追踪处理,生成眼底Ef中的测定光的入射位置(A线的位置)与该入射位置中的屈光度数建立对应关系的分布信息。
图12示意性地示出通过分布信息生成部64生成的分布信息的一例。图12表示分布信息以图形式表示的屈光度数图的一例。
图12所示的屈光度数图表示在眼底Ef中包括中央凹的中心区域CF和其周边区域的多个位置中的屈光度数的二维分布。例如,在屈光度数图中,表示为能够识别具有屈光度数Dp1、Dp2、Dp3、Dp4、……的区域的各自。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屈光度数Dp1、Dp2、Dp3、Dp4、……的区域的各自为预定范围内的屈光度数的代表值。例如,屈光度数Dp1的区域可以是屈光度数为(Dp1-Δp)≦Dp1≦(Dp1+Δq)(Δp、Δq为实数)的范围的区域。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包括0D(屈光度)的预定范围的区域用绿色表示。在此情况下,从包括0D的预定范围屈光度数为近视侧的区域根据屈光度数阶段性地用暖色调的不同颜色能够识别地表示。从包括0D的预定范围屈光度数为远视侧的区域根据屈光度数阶段性地用冷色调的不同颜色能够识别地表示。即,基于屈光度数的绝对值来表示屈光度数的分布。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包括眼底Ef中基准位置的预定区域用绿色表示。在此情况下,相对该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屈光度数为近视侧的区域根据屈光度数阶段性地用暖色调的不同颜色能够识别地表示。相对该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屈光度数为远视侧的区域根据屈光度阶段性地用冷色调的不同颜色能够识别地表示。即,基于对基准位置中屈光度数的相对值来表示屈光度数的分布。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包括包含中央凹的中心区域的区域用绿色表示。在此情况下,相对包括包含中央凹的中心区域的区域屈光度强的区域根据屈光度数阶段性地用暖色调的不同颜色能够识别地表示。相对包括包含中央凹的中心区域的区域屈光度弱的区域根据屈光度数阶段性地用冷色调的不同颜色。即,基于相对中心区域的屈光度数的相对值来表示屈光度数的分布。
通过用上述任一方式表示屈光度数图,能够避免图整体用同一颜色表示的问题,容易掌握屈光度数的分布。在几个实施方式中,通过用户的指令,用上述任一方式表示屈光度数图。
(S69:显示)
接着,控制部70a将在步骤S68中生成的分布信息显示在未图示的显示设备。例如,通过将绘制有图12所示的屈光度数图的图像IMG10用上述任一方式以能够识别各区域的方式显示在显示设备,能够容易掌握周边区域(或,中心区域及周边区域)中的屈光度数的分布。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控制部70a在眼底像(眼底Ef的正面图像)G重叠绘制有图12所示的屈光度数图的图像IMG10进行显示。此外,在图13中,省略屈光度数图中的各区域的识别表示。在此情况下,控制部70a将通过数据处理部60a进行位置对准的眼底像G和图像IMG10显示在显示设备。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数据处理部60a进行眼底像G和图像IMG10的位置对准,使得取消用于获取眼底像G的光学系统(例如,未图示的拍摄光学系统)的光轴位置与OCT部30的光轴位置的移位。
以上,眼科装置1a的动作完结(结束)。
此外,在图11的步骤S63中,也可以是执行至少一个线扫描而不是径向扫描,基于获得的扫描结果生成分布信息。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控制部70a在图12或图13所示的图像上(或显示设备的画面上)指定由用户指定的位置,并在显示设备显示经过指定的位置的B扫描图像。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控制部70a在显示设备显示由用户指定的位置和经过中央凹的B扫描图像。B扫描图像是例如通过在图11的步骤S63中执行的OCT测量已经获取的图像。由此,用户能够参照屈光度数图来容易确认关心部位的断层像。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数据处理部60a指定屈光度数图的特征区域,控制部70a将能够识别指定的特征区域的屈光度数图显示在显示设备(例如,强调显示)。在屈光度数图的特征区域中有屈光度数最大区域、屈光度数最小区域、屈光度数平均区域、屈光度数的最频值区域、屈光度数的中值区域、相对邻接区域屈光度数变化大的区域、相对邻接区域屈光度数变化小的区域等。
[效果]
对根据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进行说明。
根据几个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1、1a包括获取部(测定部10)、OCT部30、分析部61和算出部63。获取部获取包括被检眼E的中央凹的第一区域(中心区域)的屈光度数。OCT部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来获取被检眼的眼底Ef的OCT数据。分析部通过分析OCT数据来指定眼底形状。算出部基于第一区域的屈光度数和眼底形状来算出眼底的第一区域的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根据这种结构,根据眼底形状来算出第一区域的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因此能够不受眼底形状的影响而高精度地获取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由此,使得能够提供能够获取可利用于高功能屈光矫正的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的眼科装置。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算出部使用表示眼球的光学特性的参数(眼球模型的参数)来算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根据这种结构,进而,使用表示眼球的光学特性的参数来算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因此能够进一步高精度地获取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参数包括通过测定被检眼获得的眼轴长度数据(眼轴长度的测定值)。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反映被检者的眼轴长度的测定值来算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因此能够进一步高精度地获取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参数包括通过测定被检眼获得的角膜形状数据(角膜曲率半径的测定值、角膜厚度的测定值等)。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反映被检者的角膜形状的测定值来算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因此能够进一步高精度地获取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参数包括通过测定被检眼获得的前房深度数据(前房深度的测定值)、以及通过测定被检眼获得的晶状体形状数据(晶状体曲率的测定值、晶状体厚度的测定值等)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通过反映被检者的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形状的至少一个的测定值来算出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因此能够进一步高精度地获取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获取部包括在第一区域投射光,并通过检测所述光的返回光求出屈光度数的屈光测定部20。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进行客观屈光测定,使得能够提供能够高精度地测定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的眼科装置。
根据几个实施方式的眼科装置1、1a包括屈光测定部20、OCT部30、分析部61和算出部63。屈光测定部客观地测定被检眼E的眼底Ef的预定区域(中心区域或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OCT部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来获取眼底的OCT数据。分析部通过分析OCT数据来指定眼底形状。算出部基于眼底形状来算出眼底中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
根据这种结构,根据眼底形状来算出眼底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因此能够不受眼底形状的影响而高精度地获取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预定区域为包括中央凹的区域。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准确获取包括眼底的中央凹的中心区域的屈光度数。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预定区域为包括中央凹的周边区域。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准确获取包括眼底的中央凹的中心区域的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能够利用高功能的屈光矫正。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屈光测定部包括将环状的测定图案投射在被检眼并检测所述测定图案的返回光的光学系统(投射系统、受光系统)。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进行客观屈光测定,使得能够提供不受眼底形状的影响而能够高精度地测定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的眼科装置。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分析部指定眼底中的预定层区域相对于预定基准方向的倾斜角度,算出部基于倾斜角度算出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
根据这种结构,作为眼底形状指定眼底中的预定层区域相对于预定基准方向的倾斜角度,因此用简化的处理能够根据眼底形状算出眼底的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算出部将基于由光学系统检测的返回光获取的环形图案像的长轴及短轴根据倾斜角度进行校正,由此算出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将获取的环形图案像的长轴及短轴根据倾斜角度进行校正来求出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因此用简化的处理能够根据眼底形状算出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OCT部通过对预定区域进行径向扫描来获取OCT数据。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针对多个方向指定倾斜角度,因此能够高精度地算出眼底的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OCT部通过针对预定区域进行水平方向的第一扫描和与第一扫描交叉的垂直方向的第二扫描来获取OCT数据。
根据这种结构,针对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指定倾斜角度,因此能够高精度地算出眼底的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固定视标投影为使测定光轴布置在眼底中包括中央凹的区域的周边区域的情况下,OCT部通过进行与连接中央凹和固定视标的投影位置的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一扫描、与第一扫描正交的方向的第二扫描来获取OCT数据。
根据这种结构,在固定视标投影在从测定光轴偏离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针对多个方向指定倾斜角度,因此能够高精度地算出眼底的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包括分布信息生成部64,该分布信息生成部基于包括被检眼的中央凹的区域的周边区域中两个以上位置的各位置和针对各位置通过算出部算出的屈光度数,生成屈光度数的分布信息。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容易掌握被考虑为近视发展的原因之一的在眼底中周边的离焦(defocus)状态。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包括控制部70a,该控制部在眼底的正面图像重叠分布信息进行显示。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具体地掌握被检眼的眼底中的周边的离焦状态。
<其他例>
以上示出的实施方式仅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一例。欲要实施本发明的人可以在本发明的宗旨范围内实施任意的变形、省略、追加等。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提供用于将控制上述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在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可以将这种程序存储在由计算机可读的任意的非暂时性记录介质(Non-transitorycomputer readable medium: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作为该记录介质,例如,可以使用半导体存储器、光盘驱动器、磁光盘驱动器(CD-ROM/DVD-RAM/DVD-ROM/MO等)、磁存储介质(硬盘驱动器/软盘(注册商标)驱动器/ZIP等)等。另外,可以通过因特网和局域网(LAN)等网络来收发该程序。
附图标记说明
1、1a 眼科装置
10 测定部
20 屈光测定部
30 OCT部
50、50a 控制处理部
60、60a 数据处理部
61 分析部
62 眼球模型构建部
63 算出部
64 分布信息生成部
70、70a 控制部
BS1 分束器
E 被检眼
Ec 角膜
Ef 眼底
ELS 等光路长度面

Claims (17)

1.一种眼科装置,包括:
获取部,获取基于通过对包括被检眼的中央凹的第一区域投射测定图案而获得的所述测定图案的返回光的检测结果求出的所述第一区域的屈光度数;
OCT部,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来获取所述被检眼的眼底的OCT数据;
分析部,通过分析所述OCT数据来指定所述眼底的形状;
算出部,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屈光度数和所述眼底的形状,算出所述眼底的所述第一区域外侧的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算出部使用表示眼球的光学特性的参数来算出所述周边区域的屈光度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数包括通过测定所述被检眼获得的眼轴长度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数包括通过测定所述被检眼获得的角膜形状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数包括通过测定所述被检眼获得的前房深度数据以及通过测定所述被检眼获得的晶状体形状数据中的至少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部包括屈光测定部,所述屈光测定部通过在所述第一区域投射光并检测所述光的返回光来求出所述屈光度数。
7.一种眼科装置,包括:
屈光测定部,基于通过对被检眼的眼底的预定区域投射测定图案而获得的所述测定图案的返回光的检测结果,客观测定所述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
OCT部,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来获取所述眼底的OCT数据;
分析部,通过分析所述OCT数据来指定所述眼底的形状;
算出部,基于所述眼底的形状来校正所述返回光的检测结果,基于校正的所述返回光的检测结果来算出与所述眼底的形状对应的所述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区域为包括中央凹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区域为包括中央凹的区域的周边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屈光测定部包括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将环状的测定图案投射在所述被检眼,并检测所述测定图案的返回光。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部指定所述眼底中的预定的层区域相对于预定的基准方向的倾斜角度;
所述算出部基于所述倾斜角度算出所述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算出部通过将环形图案像的长轴及短轴根据所述倾斜角度进行校正,算出所述预定区域的屈光度数,所述环形图案像基于通过所述光学系统检测的所述返回光来获取。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OCT部通过对所述预定区域进行径向扫描来获取OCT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OCT部通过对所述预定区域进行水平方向的第一扫描和与所述第一扫描交叉的垂直方向的第二扫描来获取OCT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固定视标投影成测定光轴布置在所述眼底中包括中央凹的区域的周边区域的情况下,所述OCT部通过进行与连接所述中央凹和所述固定视标的投影位置的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一扫描、与所述第一扫描正交的方向的第二扫描来获取OCT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3、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眼科装置包括分布信息生成部,所述分布信息生成部基于包括所述被检眼的中央凹的区域的周边区域中两个以上位置的各位置和对所述各位置通过所述算出部算出的屈光度数,生成屈光度数的分布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眼科装置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将所述分布信息重叠在所述眼底的正面图像进行显示。
CN202080000706.1A 2019-01-16 2020-01-09 眼科装置 Active CN1116015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5431 2019-01-16
JP2019-005431 2019-01-16
PCT/JP2020/000502 WO2020149213A1 (ja) 2019-01-16 2020-01-09 眼科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1538A CN111601538A (zh) 2020-08-28
CN111601538B true CN111601538B (zh) 2021-03-09

Family

ID=71613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0706.1A Active CN111601538B (zh) 2019-01-16 2020-01-09 眼科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38076A1 (zh)
EP (1) EP3912544A4 (zh)
JP (1) JP6699956B1 (zh)
CN (1) CN111601538B (zh)
WO (1) WO2020149213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17386A1 (en) * 2009-04-10 2010-10-14 Doheny Eye Institute Ophthalmic testing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CN102939044A (zh) * 2009-03-04 2013-02-20 安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表征角膜并制造眼用透镜的系统
US20130100409A1 (en) * 2011-10-20 2013-04-25 Robert Edward Gra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bining OCT and Ray Tracing to Create an Optical Model for Achieving a Predictive Outcome
CN103142210A (zh) * 2013-02-26 2013-06-12 温州医学院 一种基于oct技术的周边屈光测量方法
CN103314270A (zh) * 2010-12-03 2013-09-18 光视有限公司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的扫描和处理
CN103767674A (zh) * 2012-10-18 2014-05-07 佳能株式会社 眼科装置及眼科控制方法
WO2016060033A1 (ja) * 2014-10-16 2016-04-21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装置
CN105608314A (zh) * 2015-12-17 2016-05-25 深圳市斯尔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角膜屈光度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EP3075303A1 (en) * 2015-03-30 2016-10-05 Kabushiki Kaisha TOPCON Ophthalmologic apparatus
CN106963338A (zh) * 2017-03-31 2017-07-2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晶状体生物力学和光学特性无创在体成像系统及测量方法
EP3384826A2 (en) * 2017-03-28 2018-10-10 Tomey Corporation Ophthalmic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617356B1 (pt) * 2005-10-12 2018-02-14 Carl Zeiss Vision Australia Holdings Limited “elemento de lente oftálmica, método e sistema para dispensar ou projetar um elemento de lente oftálmica para corrigir miopia em um olho do usuário”
EP2293711A4 (en) * 2008-06-17 2014-01-15 Holden Brien Vision Inst PHYSICAL MODEL OVEN SYSTEM AND METHOD
JP2016077774A (ja) 2014-10-22 2016-05-16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装置
US11395589B2 (en) * 2017-03-31 2022-07-26 Carl Zeiss Meditec,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haracterizing refraction with ophthalmic imaging systems
JP6589020B2 (ja) * 2018-08-01 2019-10-09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9044A (zh) * 2009-03-04 2013-02-20 安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表征角膜并制造眼用透镜的系统
WO2010117386A1 (en) * 2009-04-10 2010-10-14 Doheny Eye Institute Ophthalmic testing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CN103314270A (zh) * 2010-12-03 2013-09-18 光视有限公司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的扫描和处理
US20130100409A1 (en) * 2011-10-20 2013-04-25 Robert Edward Gra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bining OCT and Ray Tracing to Create an Optical Model for Achieving a Predictive Outcome
CN103767674A (zh) * 2012-10-18 2014-05-07 佳能株式会社 眼科装置及眼科控制方法
CN103142210A (zh) * 2013-02-26 2013-06-12 温州医学院 一种基于oct技术的周边屈光测量方法
WO2016060033A1 (ja) * 2014-10-16 2016-04-21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装置
EP3075303A1 (en) * 2015-03-30 2016-10-05 Kabushiki Kaisha TOPCON Ophthalmologic apparatus
CN105608314A (zh) * 2015-12-17 2016-05-25 深圳市斯尔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角膜屈光度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EP3384826A2 (en) * 2017-03-28 2018-10-10 Tomey Corporation Ophthalmic apparatus
CN106963338A (zh) * 2017-03-31 2017-07-2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晶状体生物力学和光学特性无创在体成像系统及测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1538A (zh) 2020-08-28
EP3912544A1 (en) 2021-11-24
JPWO2020149213A1 (ja) 2021-02-18
JP6699956B1 (ja) 2020-05-27
EP3912544A4 (en) 2022-09-21
US20210338076A1 (en) 2021-11-04
WO2020149213A1 (ja) 2020-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34563B (zh) 眼科信息处理装置、眼科装置及眼科信息处理方法
JP6444666B2 (ja) 眼科撮影装置および眼科情報処理装置
JP7359675B2 (ja) 眼科情報処理装置、眼科装置、眼科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149449A (ja) 眼科撮影装置および眼科情報処理装置
US20210038071A1 (en) Ophthalmic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recording medium
JP7286422B2 (ja) 眼科情報処理装置、眼科装置、眼科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306978B2 (ja) 眼科情報処理装置、眼科装置、眼科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248467B2 (ja) 眼科情報処理装置、眼科装置、眼科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601538B (zh) 眼科装置
JP7236927B2 (ja) 眼科装置、その制御方法、眼科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7306977B2 (ja) 眼科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201855B2 (ja) 眼科装置、及び眼科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7116572B2 (ja) 眼科装置、及び眼科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20162914A (ja) 眼科装置、その制御方法、眼科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23138773A (ja) 眼科情報処理装置、眼科装置、眼科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