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99800B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99800B
CN111599800B CN202010473693.1A CN202010473693A CN111599800B CN 111599800 B CN111599800 B CN 111599800B CN 202010473693 A CN202010473693 A CN 202010473693A CN 111599800 B CN111599800 B CN 1115998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arrier
film layer
light emitting
driv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36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99800A (zh
Inventor
何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7369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998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99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9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99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98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6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 H01L25/167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compris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e.g. LED, photodi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5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e.g. plate or f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该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基板,包括可拉伸区域;发光单元,位于驱动基板上,发光单元包括发光器件和光转换膜层,光转换膜层至少设置于发光器件背向驱动基板的一侧,且光转换膜层背向发光器件的一侧表面为弧形凸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改善显示面板被拉伸后,显示面板分辨率降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显示产品。例如,可拉伸的显示屏幕越来越受关注。但是作为可拉伸显示产品,当屏幕受到拉伸后,像素之间的距离会增加,分辨率随之降低,进而导致用户体验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能够改善显示面板被拉伸后,显示面板分辨率降低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
驱动基板,包括可拉伸区域;
发光单元,位于驱动基板上,发光单元包括发光器件和光转换膜层,光转换膜层至少设置于发光器件背向驱动基板的一侧,且光转换膜层背向发光器件的一侧表面为弧形凸面。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提供驱动基板,驱动基板包括可拉伸区域;
在驱动基板的一侧邦定发光器件;
使驱动基板处于拉伸状态,且至少在发光器件背向驱动基板的一侧形成光转换膜层;
使驱动基板处于非拉伸状态,使得光转换膜层背向发光器件的一侧表面为弧形凸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驱动基板包括可拉伸区域,使得显示面板可拉伸;发光器件背向驱动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光转换膜层,且光转换膜层背向发光器件的一侧表面为弧形凸面,光转换膜层构成凸透镜,在拉伸状态下,光转换膜层被拉伸变长,即光转换膜层变薄,光转换膜层构成的凸透镜的焦距变长,使得发光器件位于凸透镜的焦距内,发光器件出射的光线经光转换膜层转换成目标颜色的光线,并呈发散状态出射出去,从而能够在拉伸状态下,增加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积,改善显示面板被拉伸后,显示面板分辨率降低的问题,从而增加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非拉伸状态下的光线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拉伸状态下的光线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拉伸状态下的光线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阻隔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阻隔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阻隔物的俯视示意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阻隔物的俯视示意图;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上绑定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形成阻隔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形成凹陷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拉伸状态下形成光转换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形成不可拉伸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形成阻隔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拉伸状态下形成光转换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形成不可拉伸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驱动基板10及发光单元20。驱动基板10包括可拉伸区域11,使得显示面板100能够被拉伸。发光单元设置在驱动基板10上。发光单元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发光单元20可以以阵列排布的方式设置在驱动基板10上。发光单元20包括发光器件21和光转换膜层22。
示例性的,发光器件21可以为单色发光器件。光转换膜层22可以将发光器件21发出的单色光转换成目标颜色的光,实现显示面板100的彩色化显示。例如,光转换膜层22包括量子点材料或者有机荧光粉光致发光材料,量子点材料或者有机荧光粉光致发光材料具有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特征,因此,仅需提供单色发光器件即可实现显示面板的全彩显示,能够降低成本。并且,这些材料本身具有一定弹性,即光转换膜层22为弹性膜层,在被拉伸时,光转换膜层22能够发生形变。
示例性的,发光器件21为蓝光发光器件。光转换膜层22可以包括红光光转换膜层221、绿光光转换膜层222及蓝光光转换膜层223。示例性的,红光光转换膜层221可以包括红色量子点,绿光光转换膜层222可以包括绿色量子点。由于发光器件21为蓝光发光器件,蓝光光转换膜层223可以直接将发光器件21发出的蓝光透射出去,不需再对其进行光转换,蓝光光转换膜层223可以是空白量子点墨水,即不包含光转换功能的量子点墨水。
示例性的,发光器件21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或者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其中,Micro LED在亮度、响应速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上均具有较好的优势。
请继续参考图1,光转换膜层22至少设置于发光器件21背向驱动基板10的一侧。并且,光转换膜层22背向发光器件21的一侧表面为弧形凸面。示例性的,光转换膜层22可以均设置在设置于发光器件21背向驱动基板10的一侧,或者,光转换膜层22可以包覆发光器件21。光转换膜层22可以与可拉伸区域11直接接触,或者,光转换膜层22在驱动基板10上的正投影可以与可拉伸区域11交叠。
由于光转换膜层22背向发光器件21的一侧表面为弧形凸面,可以理解为,光转换膜层22构成了凸透镜。并且,光转换膜层22为弹性膜层,即光转换膜层22构成了可变形的凸透镜。
如图2所示,示例性的,在非拉伸状态下,即不施加外力对显示面板进行拉伸时,发光器件21可以位于光转换膜层22构成的凸透镜的焦点F1所在位置处,发光器件21出射的光线L1经光转换膜层22转换成目标颜色的光线L2,光线L2呈近似平行状态出射出去,即光转换膜层22出射的多条光线L2之间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
如图3或图4所示,由于显示面板100具有可拉伸性,可对显示面板施加不同的拉伸力,能够使显示面板呈现不同的拉伸状态,并且使光转换膜层22呈现不同的凸起程度。
例如,对显示面板施加第一拉伸力,使显示面板处于第一拉伸状态。如图3所示,光转换膜层22背向发光器件21的一侧表面呈第一凸起程度。又例如,对显示面板施加第二拉伸力,使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拉伸状态。如图4所示,光转换膜层22背向发光器件21的一侧表面呈第二凸起程度。示例性的,第一拉伸力与第二拉伸力不同,则第一拉伸状态与第二拉伸状态的拉伸程度不同,第一凸起程度与第二凸起程度不同。第一拉伸力大于第二拉伸力,则第一拉伸状态对应的拉伸程度大于第二拉伸状态对应的拉伸程度,第一凸起程度小于第二凸起程度。其中,凸起程度可以理解为光转换膜层22背向发光器件21的一侧表面朝着背离发光器件21的方向凸起的高度。
如图3所示,在第一拉伸状态下,光转换膜层22被拉伸变长,即光转换膜层22变薄,光转换膜层22构成的凸透镜的焦点F2与光转换膜层22的距离变长,即光转换膜层22构成的凸透镜的焦距变长,使得发光器件21位于凸透镜的焦距内,发光器件21出射的光线L1经光转换膜层22转换成目标颜色的光线L2,光线L2呈发散状态出射出去。
同理,如图4所示,在第二拉伸状态下,光转换膜层22也被拉伸变长,即光转换膜层22变薄,光转换膜层22构成的凸透镜的焦点F3与光转换膜层22距离变长,即光转换膜层22构成的凸透镜的焦距变长,使得发光器件21位于凸透镜的焦距内,发光器件21出射的光线L1经光转换膜层22转换成目标颜色的光线L2,光线L2呈发散状态出射出去。
仍以第一拉伸状态对应的拉伸程度大于第二拉伸状态对应的拉伸程度为例,即相较于在第二拉伸状态下,在第一拉伸状态下,光转换膜层22被拉伸的更长,光转换膜层22构成的凸透镜的焦点F2与光转换膜层22的距离比焦点F3与光转换膜层22的距离更长,即第一拉伸状态下,光转换膜层22构成的凸透镜的焦距更长,使得光线L2更加发散。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无论显示面板被拉伸的程度如何,光转换膜层22均被拉伸变长,即光转换膜层22均会变薄,光转换膜层22构成的凸透镜的焦距都会变长,使得出射出去的光线呈发散状态,从而能够在拉伸状态下,增加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积,改善显示面板被拉伸后,像素之间的距离增加,显示面板分辨率降低的问题,从而能够增加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另外,申请人尝试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无光转换功能的可拉伸凸透镜,一方面,在膜层结构上,本申请直接将光转换膜层22设置为可拉伸凸透镜,相比额外设置无光转换功能的可拉伸凸透镜,膜层结构更简单,能够减少工艺制程,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额外设置无光转换功能的可拉伸凸透镜,膜层结构相对较多,各膜层的折射率是不同的,光线发生全反射的概率增大,造成光损失,影响显示面板的最终显示效果。申请人发现,直接将光转换膜层22设置为可拉伸凸透镜的显示效果明显优于额外设置无光转换功能的可拉伸凸透镜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显示面板的视角,可以在光转换膜层22中添加散射粒子。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基板10还可以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驱动区域12。可以在阵列基板10的驱动区域12设置驱动电路,以驱动发光器件21发光。为了避免在拉伸过程中对驱动区域12内设置的驱动电路造成损伤,驱动区域12可以为刚性区域,即驱动区域12在拉伸状态下能够不发生变形。
如图5所示,可拉伸区域11可以位于相邻驱动区域12之间。例如,驱动区域12被可拉伸区域11包围,可拉伸区域11为一个整体。又例如,可以仅在相邻驱动区域12之间的部分设置可拉伸区域11,即阵列基板10的可拉伸区域11可以不是一个整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可拉伸区域1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拉伸区域11可以位于相邻驱动区域12之间,能够避免在拉伸过程中损害驱动区域12中的驱动电路的同时,使显示面板能够被均匀的拉伸,从而带动各个位置的光转换膜层22被均匀的拉伸。
发光单元20与驱动区域12对应设置。示例性的,发光单元20可以与驱动区域12一一对应设置,即发光单元20也按照驱动区域12的阵列分布方式而分布。
示例性的,可拉伸区域11可以包括可伸缩材料体。进而保证在解除显示面板100的拉伸状态时,显示面板100能够恢复原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或图11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阻隔物30。阻隔物30为弹性结构。阻隔物30位于驱动基板10上,且阻隔物30至少部分位于可拉伸区域11,相邻发光单元20通过阻隔物30间隔。
阻隔物30可以由树脂形成。树脂成分可以是环氧类或硅系橡胶。因阻隔物30与可拉伸区域11有接触,而相邻发光单元20通过阻隔物30间隔,即阻隔物30与发光单元20中的光转换膜层22也有接触。在拉伸状态下,可拉伸区域11被拉伸,带动阻隔物30也被拉伸,进而阻隔物30带动光转换膜层22也被拉伸。并且,可拉伸区域11位于相邻驱动区域12之间,相邻发光单元20设置有阻隔物30,增加了各个位置的光转换膜层22被拉伸的均匀性及有效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阻隔物30分别与多个发光单元20对应设置并包覆发光器件21。示例性的,请继续参考图6,阻隔物30与发光单元20一一对应设置,即一个阻隔物30包覆一个发光器件21。阻隔物30将发光器件21包裹起来,不仅能间隔相邻的发光器件21,且可以作为发光器件21的保护膜层。
请继续参考图6,阻隔物30背向发光器件21的一侧具有凹陷部301,光转换膜层22设置于凹陷部301内。如此,阻隔物30将相邻的光转换膜层22也间隔开。并且,光转换膜层22在驱动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可拉伸区域11交叠,即凹陷部301在驱动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可拉伸区域11交叠。在拉伸过程中,能够发生形变的主要是可拉伸区域11,将光转换膜层22在驱动基板10上的正投影设置为与可拉伸区域11交叠,能够更有效地通过阻隔物30向光转换膜层22传递拉伸力,进而保证光转换膜层22被有效的拉伸。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6,相邻发光单元20通过阻隔物30间隔。阻隔物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第一部分31位于发光器件21背向驱动基板10的一侧,第二部分32环绕发光器件21分布且连接第一部分31和驱动基板10。阻隔物30至少第一分部31为透明材料体,从而避免发光器件21出射的光线无法到达光转换膜层20。阻隔物30的第二部分32至少部分位于可拉伸区域11,从而能够通过阻隔物30的第二部分32向阻隔物30的第一部分31传递拉伸力,进而通过阻隔物30的第一部分31向光转换膜层20传递拉伸力,保证光转换膜层20能够被有效地拉伸。
分别形成阻隔物30的第一部分31及第二部分32在工艺上存在难度。在一些实施例中,阻隔物30的第一部分31及第二部分32可以均为透明材料体。例如,利用透明树脂一体成型地形成阻隔物30,降低工艺难度。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各发光单元20之间的光相互串扰,导致显示面板发生色偏,可以在相邻阻隔物30之间形成光阻挡层40。光阻挡层40可以由不透光的材料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陷部301的形状可以包括圆柱形、圆台形、棱柱形、棱台形等。如图7所示,凹陷部301的凹口尺寸可以等于凹陷部301的底壁尺寸。或者,如图8所示,凹陷部301的凹口尺寸可以大于凹陷部301的底壁尺寸。例如,凹陷部301的凹口及底壁均为圆形,这里,凹口尺寸及底壁尺寸指的可以是凹口直径及底壁直径。为了工艺上方便形成凹陷部301,凹陷部301的凹口及底壁的形状口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的。
示例性的,凹陷部301垂直于驱动基板10的截面可以呈梯形,如此,可以降低工艺复杂度,简单方便的形成凹陷部301。
凹陷部301的凹口尺寸可以大于凹陷部301的底壁尺寸,相当于增大了发光单元20的出光面积,即增加了每个发光单元20的有效显示区域,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如图9及图10所示,虚线为凹陷部301的底壁的形状轮廓。凹陷部301的底壁形状可以是如图9所示的四边形,或者如图10所示的圆形。凹陷部301的底壁形状也可以是其它多边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凹陷部301的底壁面积可以大于或等于发光器件21背向驱动基板10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凹陷部301的底壁面积若小于发光器件21背向驱动基板10一侧的表面的面积,会导致发光器件21出射的部分光线无法达到光转换膜层20,造成光线浪费,而将凹陷部301的底壁面积设置为大于或等于发光器件21背向驱动基板10一侧的表面的面积,能够充分有效的利用发光器件21出射的光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阻隔物30呈类半球形。即阻隔物30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为类半球面。一方面,由于发光器件21是朝各个方向出光的,发光器件21出射的光线呈球形发散,将阻隔物30设置为类半球面,有助于减少光的折射,利于保持良好显示效果;另一方面,在工艺制备上,例如,阻隔物30的材料为树脂,可以通过“点胶”的方式将树脂滴在发光器件21的表面,自然地形成类半球形的阻隔物30,工艺上比较简单。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光转换膜层22可以包覆发光器件21,阻隔物30位于相邻发光单元20之间并限定光转换膜层22,阻隔物30可以为挡光材料体。阻隔物30可以全部位于可拉伸区域11。或者,阻隔物30可以同时位于可拉伸区域11及驱动区域12,即阻隔物30在驱动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不仅完全覆盖可拉伸区域11,且与驱动区域12的边缘存在交叠。
阻隔物30位于相邻发光单元20之间并限定光转换膜层22,在拉伸状态下,可通过阻隔物30将拉伸力传递给光转换膜层22,进而保证光转换膜层22能够被有效的拉伸。并且,阻隔物30为挡光材料体,可不必额外设置光阻挡层,以避免发光单元20之间的光相互串扰,避免显示面板发生色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阻隔物30的厚度大于发光器件21的厚度。示例性的,阻隔物30的厚度可以比发光器件21的厚度大5um-30um。光转换膜层22需要具备一定的厚度才能实现较高的光转换效率。示例性的,光转换膜层22的厚度可以为5um-15um。阻隔物30的厚度大于发光器件21的厚度,使得阻隔物30限定的光转换膜层22能够具备较大的厚度,以满足光转换效率的要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阻隔物3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靠近驱动基板10,第二表面远离驱动基板10,第一表面的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二表面的尺寸。阻隔物3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形状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的。例如,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形状均为圆形,这里,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尺寸指的可以是第一表面的直径及第二表面的直径。
第一表面的尺寸大于第二表面的尺寸,相当于增大了光转换膜层22背向驱动基板10的一侧表面的面积,相当于增大了发光单元20的出光面积,即增加了每个发光单元20的有效显示区域,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阻隔物30第一表面的尺寸大于第二表面的尺寸,且阻隔物30垂直于驱动基板10的截面为梯形。如此,可以降低工艺复杂度,简单方便的形成阻隔物30。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基板10背向发光单元20的一侧设置有不可拉伸膜层50。不可拉伸膜层50可以为柔性的保护膜层,防止显示面板变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手机、电脑、可穿戴显示设备等。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因此,显示装置也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提供驱动基板,驱动基板包括可拉伸区域。
步骤120,在驱动基板的一侧邦定发光器件。
步骤130,使驱动基板处于拉伸状态,且至少在发光器件背向驱动基板的一侧形成光转换膜层。
步骤140,使驱动基板处于非拉伸状态,使得光转换膜层背向发光器件的一侧表面为弧形凸面。
提供的驱动基板包括可拉伸区域,使得驱动基板能够被拉伸,在拉伸状态下,相邻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变大,进而能够更准确的将光转换膜层与发光器件进行对位。并且,在解除拉伸状态后,光转换膜层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力,光转换膜层背向发光器件的一侧表面向上凸起,使得光转换膜层形成微凸透镜。在使用显示面板的过程中,在显示面板处于拉伸状态下,光转换膜层被拉伸变长,即光转换膜层变薄,光转换膜层构成的凸透镜的焦距变长,使得发光器件位于凸透镜的焦距内,发光器件出射的光线经光转换膜层转换成目标颜色的光线,并呈发散状态出射出去,从而能够在拉伸状态下,增加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积,改善显示面板被拉伸后,显示面板分辨率降低的问题,从而增加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另外,光转换膜层是在拉伸状态下形成的,如此,光转换膜层会承受一个预加应力,在后续使用显示面板的过程中,再次拉伸显示面板,光转换膜层也不容易出现裂纹。
另外,若通过图案化方式形成具有弧形凸面的光转换膜层,一般需要半色调掩膜版等其它工艺,并且刻蚀精度难以控制。而本发明通过使显示面板处于拉伸状态并解除拉伸状态的方式形成具有弧形凸面的光转换膜层,可以省去图案化形成弧形凸面的工艺,从而简化制备工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基板还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驱动区域,可拉伸区域位于相邻驱动区域之间,可拉伸区域包括可伸缩材料体,步骤120具体可以包括:在驱动基板的一侧且对应驱动区域邦定发光器件。
如图13所示,可以按照发光器件21与驱动区域12一一对应的方式,在驱动基板10的一侧邦定发光器件21。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步骤130之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相邻发光单元之间形成阻隔物,使阻隔物的至少部分位于可拉伸区域。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相邻发光单元之间形成阻隔物,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如图14所示,形成包覆发光器件21的阻隔物30,其中阻隔物30至少部分位于可拉伸区域11。例如,采用滴涂等方式,对于每一颗发光器件21覆盖一层透明树脂。树脂成分可以是环氧类或硅系橡胶。
如图15所示,在阻隔物30背向发光器件21的一侧形成凹陷部301,且凹陷部301在驱动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可拉伸区域11交叠。例如,可以通过纳米压印或光刻等手段,将发光器件21上表面的透明树脂部分地去除,并最终使树脂固化成弹性体,从而得到具有一定弹性的阻隔物30。
对应的,步骤130具体可以包括:如图16所示,在拉伸状态下,在凹陷部301内形成光转换膜层22。示例性的,可以使用夹具将驱动基板四周均匀地进行预拉伸,并将驱动基板移至喷墨打印机台。可以利用喷墨打印技术,在凹陷部301内打印量子点墨水,可以使量子点墨水装满凹陷部301。待量子点墨水固化后,可以撤去夹具,使驱动基板处于非拉伸状态,得到如图17所示的光转换膜层22背向发光器件21的一侧表面为弧形凸面。
阻隔物30至少部分位于可拉伸区域11,在拉伸状态下,可拉伸区域11被拉伸,带动阻隔物30也被拉伸,因此,阻隔物30在平行于驱动基板10的方向上变宽,使得阻隔物30上的凹陷部301的凹口也变宽。并且,凹陷部301在驱动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可拉伸区域11交叠,进一步确保凹陷部301的凹口变宽。在凹陷部301的凹口变宽后,能够更精准的将量子点墨水打印在凹陷部301内,以降低量子点墨水飞入相邻凹陷部301的概率。
另外,在解除拉伸状态后,凹陷部301内的光转换膜层22会受到挤压,进而光转换膜层22背向发光器件21的一侧表面会向上形成凸起,进而得到如图17所示的光转换膜层22背向发光器件21的一侧表面为弧形凸面的凸透镜结构。
请继续参考图14,阻隔物30可以呈类半球形。即阻隔物30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为类半球面。一方面,由于发光器件21是朝各个方向出光的,发光器件21出射的光线呈球形发散,将阻隔物30设置为类半球面,有助于减少光的折射,利于保持良好显示效果;另一方面,在工艺制备上,例如,阻隔物30的材料为树脂,可以通过“点胶”的方式将树脂滴在发光器件21的表面,自然地形成类半球形的阻隔物30,工艺上比较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5,凹陷部301的凹口尺寸大于或等于凹陷部301的底壁尺寸。示例性的,凹陷部301的侧壁与凹陷部301的底面的夹角可以是钝角或直角。凹陷部301的底面可以平行于驱动基板10或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凹陷部301的凹口尺寸可以大于凹陷部301的底壁尺寸,相当于增大了发光单元20的出光面积,即增加了每个发光单元20的有效显示区域,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示例性的,凹陷部301垂直于驱动基板10的截面可以呈梯形,如此,可以降低工艺复杂度,简单方便的形成凹陷部30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凹陷部301的凹口尺寸小于凹陷部301的底壁尺寸。示例性的,凹陷部301的侧壁与凹陷部301的底面的夹角可以锐角。如此,使得凹陷部301空间更小,更有利于光转换膜层22背向发光器件21的一侧表面形成凸起面。
如图17所示,在步骤140之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在驱动基板10背向发光器件21的一侧设置不可拉伸膜层50。不可拉伸膜层50可以为柔性的保护膜层,防止显示面板变形。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相邻发光单元之间形成阻隔物,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如图18所示,至少在可拉伸区域11且在相邻发光器件21之间形成阻隔物30。阻隔物30可以为挡光材料体。阻隔物30可以全部位于可拉伸区域11。或者,阻隔物30可以同时位于可拉伸区域11及驱动区域12,即阻隔物30在驱动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不仅完全覆盖可拉伸区域11,且与驱动区域12的边缘存在交叠。
对应的,步骤130具体可以包括:在拉伸状态下,形成包覆发光器件的光转换膜层。示例性的,可以使用夹具将驱动基板四周均匀地进行预拉伸,并将驱动基板移至喷墨打印机台。如图19所示,可以利用喷墨打印技术,在相邻阻隔物30之间限定的凹陷部内打印量子点墨水,可以使量子点墨水装满凹陷部。待量子点墨水固化后,可以撤去夹具,使驱动基板处于非拉伸状态,得到如图20所示的光转换膜层22背向发光器件21的一侧表面为弧形凸面。
阻隔物30至少部分位于可拉伸区域11,在拉伸状态下,可拉伸区域11被拉伸,带动阻隔物30也被拉伸。阻隔物30的第一表面靠近驱动基板10,阻隔物30的第一表面与可拉伸区域11区域接触,因此,在拉伸状态下,阻隔物30的第一表面在平行于驱动基板10的方向上变宽。阻隔物30的第二表面远离驱动基板10,在拉伸状态下,其第二表面的尺寸基本不变,从而使得相邻阻隔物30之间限定的凹陷部的凹口变宽。在相邻阻隔物30之间限定的凹陷部的凹口变宽后,能够更精准的将量子点墨水打印在凹陷部内,以降低量子点墨水飞入相邻凹陷部的概率。
另外,在解除拉伸状态后,光转换膜层22会受到挤压,进而光转换膜层22背向发光器件21的一侧表面会向上形成凸起,进而得到如图20所示的光转换膜层22背向发光器件21的一侧表面为弧形凸面的凸透镜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阻隔物3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靠近驱动基板10,第二表面远离驱动基板10,第一表面的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二表面的尺寸。
第一表面的尺寸大于第二表面的尺寸,相当于增大了光转换膜层22背向驱动基板10的一侧表面的面积,相当于增大了发光单元20的出光面积,即增加了每个发光单元20的有效显示区域,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阻隔物30第一表面的尺寸大于第二表面的尺寸,且阻隔物30垂直于驱动基板10的截面为梯形,即阻隔物30的侧壁与第二表面的夹角是锐角。如此,可以降低工艺复杂度,简单方便的形成阻隔物30。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阻隔物30第一表面的尺寸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表面的尺寸,且阻隔物30垂直于驱动基板10的截面为梯形,即阻隔物30的侧壁与第二表面的夹角是钝角或直角。如此,使得相邻阻隔物30之间的凹陷部空间更小,更有利于光转换膜层22背向发光器件21的一侧表面形成凸起面。
如图20所示,在步骤140之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在驱动基板10背向发光器件21的一侧设置不可拉伸膜层50。不可拉伸膜层50可以为柔性的保护膜层,防止显示面板变形。
依照本发明如上文所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2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基板,包括可拉伸区域;
发光单元,位于所述驱动基板上,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器件和光转换膜层,所述光转换膜层至少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背向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且所述光转换膜层背向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表面为弧形凸面;
在第一拉伸状态下,所述光转换膜层背向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表面呈第一凸起程度,在第二拉伸状态下,所述光转换膜层背向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表面呈第二凸起程度;其中,所述第一拉伸状态与所述第二拉伸状态的拉伸程度不同,所述第一凸起程度与所述第二凸起程度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基板还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驱动区域,所述可拉伸区域位于相邻所述驱动区域之间,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驱动区域对应设置,所述可拉伸区域包括可伸缩材料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阻隔物,所述阻隔物为弹性结构,所述阻隔物位于所述驱动基板上且所述阻隔物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可拉伸区域,相邻所述发光单元通过所述阻隔物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阻隔物分别与多个所述发光单元对应设置并包覆所述发光器件,所述阻隔物背向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具有凹陷部,所述光转换膜层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内,且所述光转换膜层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可拉伸区域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物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发光器件背向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部分环绕所述发光器件分布且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驱动基板,所述阻隔物至少所述第一部分为透明材料体;所述阻隔物的所述第二部分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可拉伸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凹口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凹陷部的底壁尺寸;和/或,
所述凹陷部的底壁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发光器件背向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表面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物呈类半球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转换膜层包覆所述发光器件,所述阻隔物位于相邻所述发光单元之间并限定所述光转换膜层,所述阻隔物为挡光材料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物的厚度大于所述发光器件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物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驱动基板,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驱动基板,所述第一表面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表面的尺寸;和/或,
所述阻隔物垂直于所述驱动基板的截面为梯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基板背向所述发光单元的一侧设置有不可拉伸膜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包括发光二极管或微发光二极管。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4.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驱动基板,所述驱动基板包括可拉伸区域;
在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邦定发光器件;
使所述驱动基板处于拉伸状态,且至少在所述发光器件背向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形成光转换膜层;
使所述驱动基板处于非拉伸状态,使得所述光转换膜层背向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表面为弧形凸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基板还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驱动区域,所述可拉伸区域位于相邻所述驱动区域之间,所述可拉伸区域包括可伸缩材料体,所述在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邦定发光器件,包括:
在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且对应所述驱动区域邦定所述发光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驱动基板处于拉伸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相邻所述发光器件之间形成阻隔物,使所述阻隔物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可拉伸区域,其中,所述阻隔物为弹性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相邻所述发光器件之间形成阻隔物,包括:
形成包覆所述发光器件的所述阻隔物,其中所述阻隔物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可拉伸区域;
在所述阻隔物背向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形成凹陷部,且所述凹陷部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可拉伸区域交叠;
对应的,至少在所述发光器件背向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形成光转换膜层,包括:
在所述凹陷部内形成所述光转换膜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物呈类半球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凹口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凹陷部的底壁尺寸。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相邻所述发光器件之间形成阻隔物,包括:
至少在所述可拉伸区域且在相邻所述发光器件之间形成所述阻隔物;
对应的,至少在所述发光器件背向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形成光转换膜层,包括:
包覆所述发光器件的所述光转换膜层。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物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驱动基板,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驱动基板,所述第一表面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表面的尺寸;和/或,所述阻隔物垂直于所述驱动基板的截面为梯形。
22.根据权利要求14至2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驱动基板背向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设置不可拉伸膜层。
CN202010473693.1A 2020-05-29 2020-05-29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5998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3693.1A CN111599800B (zh) 2020-05-29 2020-05-29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3693.1A CN111599800B (zh) 2020-05-29 2020-05-29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9800A CN111599800A (zh) 2020-08-28
CN111599800B true CN111599800B (zh) 2022-04-01

Family

ID=72192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3693.1A Active CN111599800B (zh) 2020-05-29 2020-05-29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998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0073B (zh) * 2020-12-15 2023-02-0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93436A (zh) * 2021-03-25 2021-07-09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量子点膜和显示面板
CN113594337B (zh) * 2021-07-26 2023-07-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038320B (zh) * 2021-11-19 2023-07-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27068B (zh) * 2022-06-30 2023-11-2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其显示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91286B1 (en) * 2015-01-15 2016-07-1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Stretchable display device
CN108091678A (zh) * 2017-12-19 2018-05-2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及三维打印装置
CN108847452A (zh) * 2018-06-13 2018-11-2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拉伸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47134A (zh) * 2018-06-13 2018-11-2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拉伸显示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309154A (zh) * 2018-10-12 2019-0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单元、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9671735A (zh) * 2019-01-02 2019-04-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189640A (zh) * 2019-07-02 2019-08-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43635A1 (en) * 2007-01-17 2008-11-27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Optical systems fabricated by printing-based assembly
KR102030235B1 (ko) * 2017-06-15 2019-10-10 고려대학교 세종산학협력단 신축성 기판 구조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신축성 디스플레이 및 그 제조방법 그리고 신축성 디스플레이 사용방법
US10424750B2 (en) * 2017-12-31 2019-09-24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Stretchable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stretchable display apparatus
KR102342626B1 (ko) * 2018-03-13 2021-12-23 애플 인크.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유닛들을 갖는 디스플레이들
CN111199995B (zh) * 2018-11-20 2023-05-2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可伸缩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91286B1 (en) * 2015-01-15 2016-07-1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Stretchable display device
CN108091678A (zh) * 2017-12-19 2018-05-2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及三维打印装置
CN108847452A (zh) * 2018-06-13 2018-11-2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拉伸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47134A (zh) * 2018-06-13 2018-11-2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拉伸显示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309154A (zh) * 2018-10-12 2019-0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单元、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9671735A (zh) * 2019-01-02 2019-04-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189640A (zh) * 2019-07-02 2019-08-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9800A (zh) 2020-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99800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183454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061276B2 (en) Laser array display
CN209785979U (zh) 一种oled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10132261A1 (en) Optical lens structur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65368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473984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KR20100066416A (ko) 광 추출 소자, 광 추출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및 표시 장치
CN110828517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200326596A1 (en) Display device
US10847591B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2530999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JP2014137582A (ja)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KR20210142038A (ko)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US20200192513A1 (en)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247577B (zh) 显示装置
CN11503643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037317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05019148A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086573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JP6649332B2 (ja) プリントヘッド
CN11643774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609368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bank layers
CN113093424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TW202322380A (zh) 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