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7641A - 一种零落差翻炒茶叶鲜叶杀青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零落差翻炒茶叶鲜叶杀青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7641A
CN111567641A CN202010665895.6A CN202010665895A CN111567641A CN 111567641 A CN111567641 A CN 111567641A CN 202010665895 A CN202010665895 A CN 202010665895A CN 111567641 A CN111567641 A CN 1115676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nel
tea
tea frying
frying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658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沙树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6658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676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67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764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零落差翻炒茶叶鲜叶杀青工艺,其步骤在于:S1:茶农将茶叶鲜叶一次性投放至加料区M与续料区N内;S2:输送带一运转使挡板撤销对加料区M底部开口的封堵,茶叶鲜叶由加料区M的底部开口排出并且经过漏斗的下端开口排出至预热装置内;S3:茶叶鲜叶在预热箱内进行预热处理,预热后由预热箱排出至杀青装置的炒茶筒内;S4:烤箱对位于其内部的炒茶筒进行加热,炒茶筒将由烤箱获取高温,翻炒驱动机构驱动炒茶筒内的绞龙进行转动;S5:茶叶鲜叶在炒茶筒内搅动输送过程中完成翻炒杀青,杀青后得到的杀青叶排出至接料箱内,有益效果在于,茶叶鲜叶翻炒过程中无落差,有效避免茶叶鲜叶之间相互碰撞导致的破损,杀青叶的品质高。

Description

一种零落差翻炒茶叶鲜叶杀青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零落差翻炒茶叶鲜叶杀青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茶叶杀青方式多为炒青,即俗称的炒茶,炒茶具体分为人工手动炒茶和机器自动炒茶,人工手动炒茶的缺点在于,费时费力,效率低,对于茶农的经验要求高,机器自动炒茶是将茶叶鲜叶投放至能够加热的滚筒内,通过滚筒转动完成茶叶的滚动翻炒,其缺点在于,第一方面,滚筒的直径较大,约为50cm-80cm,茶叶鲜叶在翻炒过程中的落差较大,易导致茶叶鲜叶相互碰撞破损,直接影响茶叶鲜叶的品质,第二方面,茶叶鲜叶在添料时,需要对每一批次的茶叶鲜叶进行重复添加,自动化程度低,茶叶鲜叶的添料与杀青叶的排料将浪费大量的时间,导致杀青效率低,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巧妙新颖、能够避免茶叶鲜叶翻炒碰撞破损的自动续料智能高效茶叶杀青机。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新颖、能够避免茶叶鲜叶翻炒碰撞破损的零落差翻炒茶叶鲜叶杀青工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炒茶机翻炒茶叶易破损,炒茶效率低的技术难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零落差翻炒茶叶鲜叶杀青工艺,其步骤在于:
(一)加料阶段;
S1:茶农将茶叶鲜叶一次性投放至加料区M与续料区N内,直至达到加料区M与续料区N的装载极限;
所述的加料区M由漏斗、带输送机构一以及带输送机构二围设形成,所述的续料区N由带输送机构二与安装在漏斗上的安装板围设形成,漏斗、带输送机构一以及带输送机构二共同构成了加料装置;
所述的漏斗由竖直的左侧面、倾斜的右侧面、竖直的前端面、竖直的后端面围成的闭合结构且漏斗的上下两端开口布置,漏斗的开口大小沿竖直方向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漏斗的下端开口与预热装置的输入端对接接通,漏斗上固定安装有矩形的安装板,安装板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左右布置、宽度方向竖直布置,安装板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漏斗的前端面、后端面的顶部固接为一体,安装板的左端由漏斗的左侧面向左伸出一小截、安装板的右端由漏斗的右侧面向右伸出一大截,两个安装板沿其长度方向的端部下端面固定设置有连接两者的连接板,连接板与安装架固定连接,带输送机构一位于漏斗内并且靠近漏斗的左侧面竖直布置,带输送机构二位于漏斗内靠近漏斗的右侧面倾斜布置并且在漏斗的上端开口处折弯向右水平延伸至安装板的右端处,带输送机构一与带输送机构二相互配合用于对漏斗内的茶叶鲜叶下料进行控制,带输送机构二还用于对漏斗内进行补给茶叶鲜叶;
S2:当需要对预热装置添加茶叶鲜叶时,启动步进电机一,步进电机一将驱动主动滚筒一进行逆时针转动,使输送带一逆时针逐步转动,使挡板撤销对加料区M底部开口的封堵,直至下一个挡板再次对加料区M底部开口进行封堵,在此时间间隔内,茶叶鲜叶由加料区M的底部开口排出并且经过漏斗的下端开口排出至预热装置内,完成茶叶鲜叶的自动添料;
所述的带输送机构一包括转动设置于漏斗内的主动滚筒一与从动滚筒一,主动滚筒一与从动滚筒一两者的轴向相互平行并且均平行于漏斗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的间距方向,主动滚筒一的端部分别与漏斗的前端面、后端面转动连接配合,从动滚筒一的端部分别与漏斗的前端面、后端面转动连接配合,主动滚筒一位于从动滚筒一的正上方并且主动滚筒一靠近漏斗的上端开口左侧布置、从动滚筒一靠近漏斗的下端开口左侧布置,主动滚筒一与从动滚筒一之间绕接设置有构成闭合回路的输送带一,输送带一沿其宽度方向的侧面分别与漏斗的前端面内侧、后端面内侧活动接触,主动滚筒一的驱动端连接设置有能够驱动其进行逆时针逐步转动的步进电机一;
所述的带输送机构二包括轴向相互平行的主动滚筒二、从动滚筒二A、从动滚筒二B、从动滚筒二C以及输送带二,主动滚筒二、从动滚筒二A、从动滚筒二B、从动滚筒二C轴向相互平行并且均平行于漏斗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的间距方向,主动滚筒的端部分别与两个安装板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其位于漏斗上端开口右侧的正上方处,从动滚筒二A的端部分别与漏斗的前端面、后端面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其位于漏斗下端开口的右侧,从动滚筒二B的端部分别与两个安装板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其位于漏斗上端开口右侧的正上方处,从动滚筒二B位于主动滚筒二的下方,从动滚筒二C的端部分别与两个安装板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其位于安装板的右端处,从动滚筒二C与主动滚筒一等高布置,输送带二依次绕接于主动滚筒二、从动滚筒二A、从动滚筒二B、从动滚筒二C、主动滚筒二构成闭合循环回路,输送带二沿其宽度方向的侧面分别与漏斗的前端面内侧、后端面内侧活动接触或者与安装板的内侧相接触,主动滚筒二的驱动端连接设置有能够驱动其进行逆时针逐步转动的步进电机二,输送带二在漏斗内形成了倾斜段、在两安装板之间形成了水平段,输送带二的倾斜段与输送带一之间形成了倒梯形的加料区M,输送带二的水平段与两个安装板之间形成了续料区N,由加料区M朝向预热装置内添加茶叶鲜叶,由续料区N朝向加料区M内补给茶叶鲜叶;所述输送带一上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矩形挡板,挡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输送带一的宽度方向并且挡板的长度等于输送带一的宽度,挡板的宽度方向垂直于输送带一所在平面并且挡板的宽度等于输送带一与输送带二在加料区M底部位置处形成的最小距离,挡板设置有多个并且沿输送带一循环运转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初始状态下其中一挡板对加料区M底部形成的开口进行封堵,相邻两挡板之间的距离等于输送带一逆时针逐步转动的单次运行距离;
加料过程中为,驱动输送带一逐步转动,使挡板撤销对加料区M底部开口的封堵,直至下一个挡板再次对加料区M底部开口进行封堵,在此时间间隔内,完成对预热装置的定量加料;
(二)预热阶段;
S3:由漏斗排出的茶叶鲜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竖直向下坠落至预热装置内,茶叶鲜叶在预热箱内进行预热处理,预热后由预热箱排出至杀青装置的炒茶筒内;(三)杀青阶段;
S4:烤箱对位于其内部的炒茶筒进行加热,炒茶筒将由烤箱获取高温,翻炒驱动机构驱动炒茶筒内的绞龙进行转动;
智能型的烤箱、三个并列平行布置的炒茶筒以及翻炒驱动机构构成了杀青装置,炒茶筒固定安装于烤箱内并且能够接受烤箱的烘烤加热,翻炒驱动机构用于对炒茶筒进行驱动并且使茶叶鲜叶在炒茶筒内由炒茶筒的输入端朝向炒茶筒的输出端输送,茶叶鲜叶在炒茶筒内输送时,连续翻滚完成自动炒茶工艺,炒茶筒的轴向倾斜布置并且其轴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小为60°至70°,炒茶筒自左向右阵列布置并且依次为首部炒茶筒、中间炒茶筒以及尾部炒茶筒,首部炒茶筒的输入端在下、输出端在上,中间炒茶筒的输入端在上、输出端在下,尾部炒茶筒的输入端在下、输出端在上,首部炒茶筒的输入端与预热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接通、首部炒茶筒的输出端与中间炒茶筒的输入端连接接通,尾部炒茶筒的输入端与中间炒茶筒的输出端连接接通、尾部炒茶筒的输出端由烤箱向外活动穿出并且指向接料箱;
S5:位于首部炒茶筒内部的绞龙将茶叶鲜叶由下向上进行搅动输送,直至茶叶鲜叶由首部炒茶筒的输出端排出至中间炒茶筒的输入端,位于中间炒茶筒内部的绞龙将茶叶鲜叶由上向下进行搅动输送,直至茶叶鲜叶由中间炒茶筒的输出端排出至尾部炒茶筒的输入端,位于尾部炒茶筒内部的绞龙将茶叶鲜叶由下向上进行搅动输送,直至茶叶鲜叶由尾部炒茶筒的输出端排出至接料箱内,茶叶鲜叶在炒茶筒内搅动输送过程中完成翻炒杀青,杀青后得到的杀青叶排出至接料箱内;所述的炒茶筒包括直径为20cm至40cm的筒体、端盖以及绞龙构成,筒体的外圆面上开设有若干微型孔且微型孔用于散失水气,筒体位上下两端开口布置的圆柱形结构并且筒体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小为60°至70°,端盖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与筒体的上端开口、下端开口固定连接密封,绞龙设置于筒体内并且由旋转轴以及拨杆构成,旋转轴同轴设置于筒体内并且与两个端盖转动连接配合,旋转轴能够接受翻炒驱动机构的驱动,拨杆固定设置于旋转轴的外圆面上并且拨杆的轴向沿旋转轴的径向布置,拨杆一端与旋转轴的外圆面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与筒体的内壁活动接触,拨杆设置有若干并且沿着旋转轴自下而上形成单螺旋结构。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拨杆设置成锥形杆并且由拨杆的固定端一端指向延伸端一端其外圆面直径逐渐增大,相邻两拨杆之间的最小距离形成于靠近旋转轴处并且该最小距离为0.2cm至0.4cm,相邻两拨杆之间的最大距离形成于靠近筒体的内壁处并且该最大距离为0.6cm至0.8cm,绞龙转动用于使茶叶鲜叶在炒茶筒内由其输入端指向其输出端进行输送并且在输送过程中完成翻炒杀青,首部炒茶筒与尾部炒茶筒内的绞龙为单螺旋左旋结构并且对茶叶鲜叶由下至上进行输送、中间炒茶筒内的绞龙为单螺旋右旋结构并且对茶叶鲜叶由上至下进行输送。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筒体的外圆面上设置有圆形的输入口与圆形的输出口,输入口与输出口的轴向均沿筒体的径向布置,输入口与输出口的开口方向相反并且输入口靠近筒体的一端布置、输出口靠近筒体的另一端布置,即首部炒茶筒与尾部炒茶筒的输入口靠近对应筒体下端处、输出口靠近对应筒体的上端处,中间炒茶筒与输入口靠近对应筒体上端处、输出口靠近对应筒体的下端处,首部炒茶筒的输入口与预热装置的输出端对接接通、首部炒茶筒的输出口与中间炒茶筒的输入口对接接通,尾部炒茶筒的输入口与中间炒茶筒的输出口对接接通、尾部炒茶筒的输出口由烤箱穿出指向接料箱。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翻炒驱动机构包括固定板、减速电机、齿轮传动组件、同步带传动组件,固定板位于烤箱的上方并且与安装架固定连接,固定板倾斜布置并且其所在水平面与旋转轴的轴向垂直,旋转轴的驱动端向上延伸活动穿过烤箱并且与固定板转动连接配合,所述旋转轴的外部覆盖有绝热层,减速电机固定安装于固定板上并且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轴向平行于旋转轴的轴向,齿轮传动组件设置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旋转轴之间,齿轮传动组件包括同轴固定套接于减速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同轴固定套接于其中一旋转轴驱动端上的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的同步带传动组件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旋转轴之间,同步带传动组件包括同轴固定套接于相邻两个旋转轴中的其中一旋转轴驱动端上的主动带轮、同轴固定套接于相邻两个旋转轴中的另一旋转轴驱动端上的从动带轮以及套接于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的皮带,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为等直径的同步带轮。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续料区N上固定安装有矩形的围板,围板固定安装于两个安装板的顶部,围板的宽度等于两个安装板的距离,围板的长度大于输送带二的水平段的长度并且围板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板的右端处、另一端延伸至漏斗的上端开口处并且该端敞开形成了矩形的补给口。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预热装置包括设置于漏斗正下方且位于烤箱左侧的矩形预热箱、设置于预热箱内部的加热机构,预热箱的上端向上逐渐收窄并且形成了方形口,方形口始终套接于漏斗的下端开口内部并且两者相接通,预热箱的下端向下逐渐收窄并且形成了圆形口,圆形口与首部炒茶筒的输入口之间设置有由绝热材料制成的下料管,下料管由接通的直导管与斜导管构成,直导管轴向竖直布置并且套接于圆形口的外部,直导管与圆形口相接通,斜导管的倾斜下端穿入至烤箱内并且与首部炒茶筒的输入口固定对接接通;
所述的加热机构包括长条形的集成板,集成板上固定安装有与其所在平面垂直的电热棒且电热棒的轴向水平布置,电热棒设置有多个并且沿集成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预热箱上开设有与电热棒匹配的插孔,电热棒由插孔插入至预热箱内并且集成板与预热箱的表面紧贴,电热棒背离集成板一端与预热箱的内壁相接触,加热机构设置有多个并且沿竖直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相邻两加热机构错位九十度,即相邻两加热机构中的电热棒的轴向相互垂直,相互交错的若干电热棒在竖直方向上形成了方形的栅栏口且栅栏口的口径大小为3.5cm。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预热箱可上下浮动布置,方形口与漏斗的下端开口处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圆形口与直导管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预热箱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振动器,预热箱的外部还固定安装有凸耳,凸耳设置有两个并且前后对称布置,安装架上固定设置有轴向竖直布置的导杆,导杆设置有两个并且与两个凸耳一一对应布置,凸耳套接于导杆上并且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导杆上固定设置有环形的限位凸台,限位凸台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位于凸耳的上方与下方,导杆上套接有两个弹簧,其中一弹簧位于凸耳与上方的限位凸台之间,另一弹簧位于凸耳与下方的限位凸台之间,弹簧的弹力始终由限位凸台指向凸耳并且对预热箱进行浮动支撑。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1、结构新颖巧妙,采用直径为20cm至30cm的小直径炒茶筒并且倾斜布置,由烤箱对炒茶筒进行加热,由拨杆与旋转轴构成的单螺旋绞龙对茶叶鲜叶搅拌翻炒,茶叶鲜叶翻炒过程中无落差,有效避免茶叶鲜叶之间相互碰撞导致的破损,杀青叶的品质高;
2、采用多个相互平行并列的炒茶筒依次首尾接通,能够延长茶叶鲜叶的翻炒时长,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
3、杀青后的杀青叶直接由尾部炒茶筒的输出端向外排出至接料箱内,自动排料,效率高;
4、加料装置含有加料区M与续料区N,加料区M内的茶叶鲜叶能够自动定量朝向炒茶筒内添加,续料区N内的茶叶能够对空置的加料区M进行自动补给,大大提升了茶叶鲜叶的添加效率,提升了茶叶鲜叶的杀青效率;
5、加料装置与首部炒茶筒之间布置有接通两者的预热装置,预热装置对茶叶鲜叶进行初步预热处理,可以进一步提升茶叶鲜叶的杀青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漏斗与带输送机构一、带输送机构二的配合图。
图5为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漏斗的剖视图。
图7为带输送机构一与带输送机构二的配合图。
图8为续料区N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漏斗与预热装置的配合图。
图10为预热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预热箱的剖视图。
图12为预热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电热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电热棒与电热棒的配合图。
图15为凸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凸耳与导杆的配合图。
图17为杀青装置与下料管、接料箱的配合图。
图18为杀青装置的分解图。
图19为炒茶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炒茶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1为绞龙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尾部炒茶筒与接料箱的配合图。
图23为翻炒驱动机构与旋转轴的配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零落差翻炒茶叶鲜叶杀青工艺,其步骤在于:
(一)加料阶段;
S1:茶农将茶叶鲜叶一次性投放至加料区M与续料区N内,直至达到加料区M与续料区N的装载极限;
所述的加料区M由漏斗110、带输送机构一120以及带输送机构二130围设形成,所述的续料区N由带输送机构二130与安装在漏斗110上的安装板113围设形成,漏斗110、带输送机构一120以及带输送机构二130共同构成了加料装置;
所述的漏斗110由竖直的左侧面111、倾斜的右侧面112、竖直的前端面、竖直的后端面围成的闭合结构且漏斗110的上下两端开口布置,漏斗110的开口大小沿竖直方向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漏斗110的下端开口与预热装置200的输入端对接接通,漏斗110上固定安装有矩形的安装板113,安装板113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左右布置、宽度方向竖直布置,安装板113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漏斗110的前端面、后端面的顶部固接为一体,安装板113的左端由漏斗110的左侧面111向左伸出一小截、安装板113的右端由漏斗110的右侧面112向右伸出一大截,两个安装板113沿其长度方向的端部下端面固定设置有连接两者的连接板114,连接板114与安装架500固定连接,带输送机构一120位于漏斗110内并且靠近漏斗110的左侧面111竖直布置,带输送机构二130位于漏斗110内靠近漏斗110的右侧面112倾斜布置并且在漏斗110的上端开口处折弯向右水平延伸至安装板113的右端处,带输送机构一120与带输送机构二130相互配合用于对漏斗110内的茶叶鲜叶下料进行控制,带输送机构二130还用于对漏斗110内进行补给茶叶鲜叶;
S2:当需要对预热装置200添加茶叶鲜叶时,启动步进电机一,步进电机一将驱动主动滚筒一121进行逆时针转动,使输送带一123逆时针逐步转动,使挡板124撤销对加料区M底部开口的封堵,直至下一个挡板124再次对加料区M底部开口进行封堵,在此时间间隔内,茶叶鲜叶由加料区M的底部开口排出并且经过漏斗110的下端开口排出至预热装置200内,完成茶叶鲜叶的自动添料;所述的带输送机构一120包括转动设置于漏斗110内的主动滚筒一121与从动滚筒一122,主动滚筒一121与从动滚筒一122两者的轴向相互平行并且均平行于漏斗110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的间距方向,主动滚筒一121的端部分别与漏斗110的前端面、后端面转动连接配合,从动滚筒一122的端部分别与漏斗110的前端面、后端面转动连接配合,主动滚筒一121位于从动滚筒一122的正上方并且主动滚筒一121靠近漏斗110的上端开口左侧布置、从动滚筒一122靠近漏斗110的下端开口左侧布置,主动滚筒一121与从动滚筒一122之间绕接设置有构成闭合回路的输送带一123,输送带一123沿其宽度方向的侧面分别与漏斗110的前端面内侧、后端面内侧活动接触,主动滚筒一121的驱动端连接设置有能够驱动其进行逆时针逐步转动的步进电机一;
所述的带输送机构二130包括轴向相互平行的主动滚筒二131、从动滚筒二A132、从动滚筒二B133、从动滚筒二C134以及输送带二135,主动滚筒二131、从动滚筒二A132、从动滚筒二B133、从动滚筒二C134轴向相互平行并且均平行于漏斗110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的间距方向,主动滚筒131的端部分别与两个安装板113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其位于漏斗110上端开口右侧的正上方处,从动滚筒二A132的端部分别与漏斗110的前端面、后端面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其位于漏斗110下端开口的右侧,从动滚筒二B133的端部分别与两个安装板113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其位于漏斗110上端开口右侧的正上方处,从动滚筒二B133位于主动滚筒二131的下方,从动滚筒二C134的端部分别与两个安装板113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其位于安装板113的右端处,从动滚筒二C134与主动滚筒一131等高布置,输送带二135依次绕接于主动滚筒二131、从动滚筒二A132、从动滚筒二B133、从动滚筒二C134、主动滚筒二131构成闭合循环回路,输送带二135沿其宽度方向的侧面分别与漏斗110的前端面内侧、后端面内侧活动接触或者与安装板113的内侧相接触,主动滚筒二131的驱动端连接设置有能够驱动其进行逆时针逐步转动的步进电机二,输送带二135在漏斗110内形成了倾斜段135a、在两安装板113之间形成了水平段135b,输送带二135的倾斜段135a与输送带一123之间形成了倒梯形的加料区M,输送带二135的水平段135b与两个安装板113之间形成了续料区N,由加料区M朝向预热装置200内添加茶叶鲜叶,由续料区N朝向加料区M内补给茶叶鲜叶;
所述输送带一123上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矩形挡板124,挡板12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输送带一123的宽度方向并且挡板124的长度等于输送带一123的宽度,挡板124的宽度方向垂直于输送带一123所在平面并且挡板124的宽度等于输送带一123与输送带二135在加料区M底部位置处形成的最小距离,挡板124设置有多个并且沿输送带一123循环运转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初始状态下其中一挡板124对加料区M底部形成的开口进行封堵,相邻两挡板124之间的距离等于输送带一123逆时针逐步转动的单次运行距离;
加料过程中为,驱动输送带一123逐步转动,使挡板124撤销对加料区M底部开口的封堵,直至下一个挡板124再次对加料区M底部开口进行封堵,在此时间间隔内,完成对预热装置200的定量加料;
(二)预热阶段;
S3:由漏斗110排出的茶叶鲜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竖直向下坠落至预热装置200内,茶叶鲜叶在预热箱201内进行预热处理,预热后由预热箱201排出至杀青装置300的炒茶筒320内;
(三)杀青阶段;
S4:烤箱310对位于其内部的炒茶筒320进行加热,炒茶筒320将由烤箱310获取高温,翻炒驱动机构330驱动炒茶筒320内的绞龙进行转动;
智能型的烤箱310、三个并列平行布置的炒茶筒320以及翻炒驱动机构330构成了杀青装置300,炒茶筒320固定安装于烤箱310内并且能够接受烤箱310的烘烤加热,翻炒驱动机构330用于对炒茶筒320进行驱动并且使茶叶鲜叶在炒茶筒320内由炒茶筒320的输入端朝向炒茶筒320的输出端输送,茶叶鲜叶在炒茶筒320内输送时,连续翻滚完成自动炒茶工艺,炒茶筒320的轴向倾斜布置并且其轴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小为60°至70°,炒茶筒320自左向右阵列布置并且依次为首部炒茶筒、中间炒茶筒以及尾部炒茶筒,首部炒茶筒的输入端在下、输出端在上,中间炒茶筒的输入端在上、输出端在下,尾部炒茶筒的输入端在下、输出端在上,首部炒茶筒的输入端与预热装置200的输出端连接接通、首部炒茶筒的输出端与中间炒茶筒的输入端连接接通,尾部炒茶筒的输入端与中间炒茶筒的输出端连接接通、尾部炒茶筒的输出端由烤箱310向外活动穿出并且指向接料箱400;
S5:位于首部炒茶筒内部的绞龙将茶叶鲜叶由下向上进行搅动输送,直至茶叶鲜叶由首部炒茶筒的输出端排出至中间炒茶筒的输入端,位于中间炒茶筒内部的绞龙将茶叶鲜叶由上向下进行搅动输送,直至茶叶鲜叶由中间炒茶筒的输出端排出至尾部炒茶筒的输入端,位于尾部炒茶筒内部的绞龙将茶叶鲜叶由下向上进行搅动输送,直至茶叶鲜叶由尾部炒茶筒的输出端排出至接料箱400内,茶叶鲜叶在炒茶筒320内搅动输送过程中完成翻炒杀青,杀青后得到的杀青叶排出至接料箱400内;
所述的炒茶筒320包括直径为20cm至30cm的筒体321、端盖322以及绞龙构成,筒体321的外圆面上开设有若干微型孔且微型孔用于散失水气,筒体321位上下两端开口布置的圆柱形结构并且筒体321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小为60°至70°,端盖322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与筒体321的上端开口、下端开口固定连接密封,绞龙设置于筒体321内并且由旋转轴325以及拨杆326构成,旋转轴325同轴设置于筒体321内并且与两个端盖322转动连接配合,旋转轴325能够接受翻炒驱动机构330的驱动,拨杆326固定设置于旋转轴325的外圆面上并且拨杆326的轴向沿旋转轴325的径向布置,拨杆326一端与旋转轴325的外圆面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与筒体321的内壁活动接触,拨杆326设置有若干并且沿着旋转轴325自下而上形成单螺旋结构;
所述拨杆326设置成锥形杆并且由拨杆326的固定端一端指向延伸端一端其外圆面直径逐渐增大,相邻两拨杆326之间的最小距离形成于靠近旋转轴325处并且该最小距离为0.2cm至0.4cm,相邻两拨杆326之间的最大距离形成于靠近筒体321的内壁处并且该最大距离为0.6cm至0.8cm,绞龙转动用于使茶叶鲜叶在炒茶筒320内由其输入端指向其输出端进行输送并且在输送过程中完成翻炒杀青,首部炒茶筒与尾部炒茶筒内的绞龙为单螺旋左旋结构并且对茶叶鲜叶由下至上进行输送、中间炒茶筒内的绞龙为单螺旋右旋结构并且对茶叶鲜叶由上至下进行输送。
参见图1-23,一种自动续料智能高效茶叶杀青机,其包括加料装置100、预热装置200、杀青装置300、接料箱400以及安装架500,加料装置100、预热装置200、杀青装置300均固定安装于安装架500上,接料箱400活动放置于安装架500上,加料装置100的输出端与预热装置200的输入端连接接通、预热装置200的输出端与杀青装置300的输入端连接接通,杀青装置300的输出端指向接料箱400,加料装置100位于预热装置200、杀青装置300、接料箱400的上方,杀青装置300位于预热装置200与接料箱400的中间并且预热装置200位于杀青装置300的左侧、接料箱400位于杀青装置300的右侧,加料装置100用于朝向预热装置200内自动添加茶叶鲜叶,预热装置200用于对加料装置100添加的茶叶鲜叶进行预热处理并且将预热处理后的茶叶鲜叶自动排出至杀青装置300内,杀青装置300用于对预热装置200排出的茶叶鲜叶进行翻炒杀青处理并且将处理后得到的杀青叶自动排出至接料箱400内,茶叶鲜叶由加料装置100依次经过预热装置200、杀青装置300排出至接料箱400完成杀青处理。
具体的,参见图18,所述的杀青装置300包括智能型的烤箱310、三个并列平行布置的炒茶筒320以及翻炒驱动机构330,炒茶筒320固定安装于烤箱310内并且能够接受烤箱310的烘烤加热,翻炒驱动机构330用于对炒茶筒320进行驱动并且使茶叶鲜叶在炒茶筒320内由炒茶筒320的输入端朝向炒茶筒320的输出端输送,茶叶鲜叶在炒茶筒320内输送时,连续翻滚完成自动炒茶工艺,炒茶筒320的轴向倾斜布置并且其轴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小为60°至70°,炒茶筒320自左向右阵列布置并且依次为首部炒茶筒、中间炒茶筒以及尾部炒茶筒,首部炒茶筒的输入端在下、输出端在上,中间炒茶筒的输入端在上、输出端在下,尾部炒茶筒的输入端在下、输出端在上,首部炒茶筒的输入端与预热装置200的输出端连接接通、首部炒茶筒的输出端与中间炒茶筒的输入端连接接通,尾部炒茶筒的输入端与中间炒茶筒的输出端连接接通、尾部炒茶筒的输出端由烤箱310向外活动穿出并且指向接料箱400。
更为具体的,所述的炒茶筒320包括直径为20cm至30cm的筒体321、端盖322以及绞龙构成,筒体321的外圆面上开设有若干微型孔且微型孔用于散失水气,筒体321位上下两端开口布置的圆柱形结构并且筒体321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小为60°至70°,端盖322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与筒体321的上端开口、下端开口固定连接密封,绞龙设置于筒体321内并且由旋转轴325以及拨杆326构成,旋转轴325同轴设置于筒体321内并且与两个端盖322转动连接配合,旋转轴325能够接受翻炒驱动机构330的驱动,拨杆326固定设置于旋转轴325的外圆面上并且拨杆326的轴向沿旋转轴325的径向布置,拨杆326一端与旋转轴325的外圆面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与筒体321的内壁活动接触,拨杆326设置有若干并且沿着旋转轴325自下而上形成单螺旋结构,通过绞龙转动对茶叶鲜叶在筒体321内进行搅动输送,并且在搅动翻滚过程中完成杀青处理。
更为具体的,参见图21,为了提升保证绞龙转动对茶叶鲜叶的翻炒效果更加,同时,避免相邻两拨杆326之间的距离过大,导致茶叶鲜叶由两拨杆326之间的间隙处向下漏出,所述拨杆326设置成锥形杆并且由拨杆326的固定端一端指向延伸端一端其外圆面直径逐渐增大,相邻两拨杆326之间的最小距离形成于靠近旋转轴325处并且该最小距离为0.2cm至0.4cm,相邻两拨杆326之间的最大距离形成于靠近筒体321的内壁处并且该最大距离为0.6cm至0.8cm,绞龙转动用于使茶叶鲜叶在炒茶筒320内由其输入端指向其输出端进行输送并且在输送过程中完成翻炒杀青,首部炒茶筒与尾部炒茶筒内的绞龙为单螺旋左旋结构并且对茶叶鲜叶由下至上进行输送、中间炒茶筒内的绞龙为单螺旋右旋结构并且对茶叶鲜叶由上至下进行输送。
杀青装置300在工作过程中,烤箱310对位于其内部的炒茶筒320进行加热,并且根据需要设定不同的加热温度,炒茶筒320将由烤箱310获取高温,此时,经过预热装置200预热处理后的茶叶鲜叶将由其输出端排出至首部炒茶筒的输入端,翻炒驱动机构330启动对旋转轴325进行转动,由旋转轴325与拨杆326构成的绞龙将转动,位于首部炒茶筒内部的绞龙将茶叶鲜叶由下向上进行搅动输送,直至茶叶鲜叶由首部炒茶筒的输出端排出至中间炒茶筒的输入端,位于中间炒茶筒内部的绞龙将茶叶鲜叶由上向下进行搅动输送,直至茶叶鲜叶由中间炒茶筒的输出端排出至尾部炒茶筒的输入端,位于尾部炒茶筒内部的绞龙将茶叶鲜叶由下向上进行搅动输送,直至茶叶鲜叶由尾部炒茶筒的输出端排出至接料箱400内,茶叶鲜叶在炒茶筒320内搅动输送过程中完成翻炒杀青,杀青后得到的杀青叶排出至接料箱400内,本方案的优点在于,第一,结构新颖巧妙,采用直径为20cm至30cm的小直径炒茶筒320并且倾斜布置,由烤箱310对炒茶筒进行加热,由拨杆326与旋转轴325构成的单螺旋绞龙对茶叶鲜叶搅拌翻炒,茶叶鲜叶翻炒过程中无落差,有效避免茶叶鲜叶之间相互碰撞导致的破损,杀青叶的品质高;第二,采用多个相互平行并列的炒茶筒320依次首尾接通,能够延长茶叶鲜叶的翻炒时长,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第三,杀青后的杀青叶直接由尾部炒茶筒的输出端向外排出至接料箱400内,自动排料,效率高。
具体的,所述筒体321的外圆面上设置有圆形的输入口323与圆形的输出口324,输入口323与输出口324的轴向均沿筒体321的径向布置,输入口323与输出口324的开口方向相反并且输入口323靠近筒体321的一端布置、输出口324靠近筒体321的另一端布置,即首部炒茶筒与尾部炒茶筒的输入口323靠近对应筒体321下端处、输出口324靠近对应筒体321的上端处,中间炒茶筒与输入口323靠近对应筒体321上端处、输出口324靠近对应筒体321的下端处,首部炒茶筒的输入口323与预热装置200的输出端对接接通、首部炒茶筒的输出口324与中间炒茶筒的输入口323对接接通,尾部炒茶筒的输入口323与中间炒茶筒的输出口324对接接通、尾部炒茶筒的输出口324由烤箱310穿出指向接料箱400,采取本方案的意义在于,便于茶叶鲜叶在首部炒茶筒、中间炒茶筒以及尾部炒茶筒之间的流转。
更为具体的,参见图23,为了能够驱动旋转轴325进行转动,所述的翻炒驱动机构330包括固定板331、减速电机332、齿轮传动组件333、同步带传动组件334,固定板331位于烤箱310的上方并且与安装架500固定连接,固定板331倾斜布置并且其所在水平面与旋转轴325的轴向垂直,旋转轴325的驱动端向上延伸活动穿过烤箱310并且与固定板331转动连接配合,为了避免旋转轴325将烤箱310内的热量传导至烤箱310的外部,所述旋转轴325的外部覆盖有绝热层,减速电机332固定安装于固定板331上并且减速电机332的输出轴轴向平行于旋转轴325的轴向,齿轮传动组件333设置于减速电机332的输出轴与其中一旋转轴325之间,齿轮传动组件333包括同轴固定套接于减速电机332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同轴固定套接于其中一旋转轴325驱动端上的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的同步带传动组件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旋转轴325之间,同步带传动组件包括同轴固定套接于相邻两个旋转轴325中的其中一旋转轴325驱动端上的主动带轮、同轴固定套接于相邻两个旋转轴325中的另一旋转轴325驱动端上的从动带轮以及套接于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的皮带,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为等直径的同步带轮。
翻炒驱动机构330在工作过程中,启动减速电机332,减速电机332将带动主动齿轮进行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并且使与从动齿轮相配合的旋转轴325进行转动,同步带传动组件334将使三个旋转轴325同步转动,从而实现对炒茶筒320的驱动。
参见图4-图7,所述的加料装置100包括倒梯形的漏斗110、带输送机构一120、带输送机构二130,漏斗110由竖直的左侧面111、倾斜的右侧面112、竖直的前端面、竖直的后端面围成的闭合结构且漏斗110的上下两端开口布置,漏斗110的开口大小沿竖直方向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漏斗110的下端开口与预热装置200的输入端对接接通,漏斗110上固定安装有矩形的安装板113,安装板113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左右布置、宽度方向竖直布置,安装板113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漏斗110的前端面、后端面的顶部固接为一体,安装板113的左端由漏斗110的左侧面111向左伸出一小截、安装板113的右端由漏斗110的右侧面112向右伸出一大截,两个安装板113沿其长度方向的端部下端面固定设置有连接两者的连接板114,连接板114与安装架500固定连接,带输送机构一120位于漏斗110内并且靠近漏斗110的左侧面111竖直布置,带输送机构二130位于漏斗110内靠近漏斗110的右侧面112倾斜布置并且在漏斗110的上端开口处折弯向右水平延伸至安装板113的右端处,带输送机构一120与带输送机构二130相互配合用于对漏斗110内的茶叶鲜叶下料进行控制,带输送机构二130还用于对漏斗110内进行补给茶叶鲜叶。
具体的,所述的带输送机构一120包括转动设置于漏斗110内的主动滚筒一121与从动滚筒一122,主动滚筒一121与从动滚筒一122两者的轴向相互平行并且均平行于漏斗110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的间距方向,主动滚筒一121的端部分别与漏斗110的前端面、后端面转动连接配合,从动滚筒一122的端部分别与漏斗110的前端面、后端面转动连接配合,主动滚筒一121位于从动滚筒一122的正上方并且主动滚筒一121靠近漏斗110的上端开口左侧布置、从动滚筒一122靠近漏斗110的下端开口左侧布置,主动滚筒一121与从动滚筒一122之间绕接设置有构成闭合回路的输送带一123,输送带一123沿其宽度方向的侧面分别与漏斗110的前端面内侧、后端面内侧活动接触,主动滚筒一121的驱动端连接设置有能够驱动其进行逆时针逐步转动的步进电机一。
具体的,所述的带输送机构二130包括轴向相互平行的主动滚筒二131、从动滚筒二A132、从动滚筒二B133、从动滚筒二C134以及输送带二135,主动滚筒二131、从动滚筒二A132、从动滚筒二B133、从动滚筒二C134轴向相互平行并且均平行于漏斗110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的间距方向,主动滚筒131的端部分别与两个安装板113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其位于漏斗110上端开口右侧的正上方处,从动滚筒二A132的端部分别与漏斗110的前端面、后端面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其位于漏斗110下端开口的右侧,从动滚筒二B133的端部分别与两个安装板113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其位于漏斗110上端开口右侧的正上方处,从动滚筒二B133位于主动滚筒二131的下方,从动滚筒二C134的端部分别与两个安装板113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其位于安装板113的右端处,从动滚筒二C134与主动滚筒一131等高布置,输送带二135依次绕接于主动滚筒二131、从动滚筒二A132、从动滚筒二B133、从动滚筒二C134、主动滚筒二131构成闭合循环回路,输送带二135沿其宽度方向的侧面分别与漏斗110的前端面内侧、后端面内侧活动接触或者与安装板113的内侧相接触,主动滚筒二131的驱动端连接设置有能够驱动其进行逆时针逐步转动的步进电机二,输送带二135在漏斗110内形成了倾斜段135a、在两安装板113之间形成了水平段135b,输送带二135的倾斜段135a与输送带一123之间形成了倒梯形的加料区M,输送带二135的水平段135b与两个安装板113之间形成了续料区N,由加料区M朝向预热装置200内添加茶叶鲜叶,由续料区N朝向加料区M内补给茶叶鲜叶。
更为具体的,为了控制茶叶鲜叶的下料进程,所述输送带一123上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矩形挡板124,挡板12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输送带一123的宽度方向并且挡板124的长度等于输送带一123的宽度,挡板124的宽度方向垂直于输送带一123所在平面并且挡板124的宽度等于输送带一123与输送带二135在加料区M底部位置处形成的最小距离,挡板124设置有多个并且沿输送带一123循环运转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初始状态下其中一挡板124对加料区M底部形成的开口进行封堵,相邻两挡板124之间的距离等于输送带一123逆时针逐步转动的单次运行距离,通过输送带一123逐步转动,使挡板124撤销对加料区M底部开口的封堵,直至下一个挡板124再次对加料区M底部开口进行封堵,在此时间间隔内,完成对预热装置200的定量加料。
加料装置100在工作过程中,茶农将茶叶鲜叶一次性投放至加料区M与续料区N内,直至达到加料区M与续料区N的装载极限,当需要对预热装置200添加茶叶鲜叶时,启动步进电机一,步进电机一将驱动主动滚筒一121进行逆时针转动,使输送带一123逆时针逐步转动,使挡板124撤销对加料区M底部开口的封堵,直至下一个挡板124再次对加料区M底部开口进行封堵,在此时间间隔内,茶叶鲜叶由加料区M的底部开口排出并且经过漏斗110的下端开口排出至预热装置200内,完成茶叶鲜叶的自动添料,当加料区M内的茶叶鲜叶添加殆尽时,启动步进电机二,步进电机二将驱动主动滚筒二131进行逆时针转动,输送带二135将逆时针运转,并且将续料区N内的茶叶鲜叶补给至加料区M内,完成茶叶鲜叶的自动续料,有益效果在于,加料区M内的茶叶鲜叶能够自动定量朝向预热装置200内添加,避免茶叶鲜叶在预热装置200内堵塞,同时,续料区N内的茶叶能够对空置的加料区M进行自动补给续料,大大提升了茶叶鲜叶的添加效率,提升了茶叶鲜叶的杀青效率。
参见图8,作为本发明更为优化的方案,为了能够对续料区N进行扩容,所述续料区N上固定安装有矩形的围板115,围板115固定安装于两个安装板113的顶部,围板115的宽度等于两个安装板113的距离,围板115的长度大于输送带二135的水平段135b的长度并且围板115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板113的右端处、另一端延伸至漏斗110的上端开口处并且该端敞开形成了矩形的补给口116,采取本方案的意义在于,提升续料区N的装载能力,提升其持续对加料区M进行续料的能力。
参见图9-图16,所述的预热装置200包括设置于漏斗110正下方且位于烤箱310左侧的矩形预热箱201、设置于预热箱201内部的加热机构210,预热箱201的上端向上逐渐收窄并且形成了方形口201a,方形口201a始终套接于漏斗110的下端开口内部并且两者相接通,预热箱201的下端向下逐渐收窄并且形成了圆形口201b,圆形口201b与首部炒茶筒的输入口323之间设置有由绝热材料制成的下料管202,下料管202由接通的直导管202a与斜导管202b构成,直导管202a轴向竖直布置并且套接于圆形口201b的外部,直导管202a与圆形口201b相接通,斜导管202b的倾斜下端穿入至烤箱310内并且与首部炒茶筒的输入口323固定对接接通,通过加热机构210使经过预热箱201内的茶叶鲜叶完成预热处理。
具体的,所述的加热机构210包括长条形的集成板211,集成板211上固定安装有与其所在平面垂直的电热棒212且电热棒212的轴向水平布置,电热棒212设置有多个并且沿集成板21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预热箱201上开设有与电热棒212匹配的插孔,电热棒212由插孔插入至预热箱201内并且集成板211与预热箱201的表面紧贴,电热棒212背离集成板211一端与预热箱201的内壁相接触,加热机构210设置有多个并且沿竖直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相邻两加热机构210错位九十度,即相邻两加热机构210中的电热棒212的轴向相互垂直,相互交错的若干电热棒212在竖直方向上形成了方形的栅栏口213且栅栏口213的口径大小为3.5cm,茶叶鲜叶由栅栏口213穿过并且与电热棒212充分接触,实现对茶叶鲜叶的预热。
更为具体的,为了避免茶叶鲜叶在栅栏口213处堵塞,所述的预热箱201可上下浮动布置,方形口201a与漏斗110的下端开口处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圆形口201b与直导管202a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预热箱201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振动器207,预热箱201的外部还固定安装有凸耳203,凸耳203设置有两个并且前后对称布置,安装架500上固定设置有轴向竖直布置的导杆204,导杆204设置有两个并且与两个凸耳203一一对应布置,凸耳203套接于导杆204上并且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为了能够对预热箱201进行支撑,所述导杆204上固定设置有环形的限位凸台205,限位凸台205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位于凸耳203的上方与下方,导杆204上套接有两个弹簧206,其中一弹簧206位于凸耳203与上方的限位凸台205之间,另一弹簧206位于凸耳203与下方的限位凸台205之间,弹簧206的弹力始终由限位凸台205指向凸耳203并且对预热箱201进行浮动支撑,通过振动器207配合弹簧206对预热箱201的浮动支撑,使预热箱201在对茶叶鲜叶预热过程中,上下震动,避免茶叶鲜叶堵塞栅栏口213。
预热装置200在工作过程中,由漏斗110排出的茶叶鲜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竖直向下坠落并且依次经过方形口201a、栅栏口213、圆形口201b,再经过下料管202排出至首部炒茶筒的输入口323,茶叶鲜叶由栅栏口213穿过并且与电热棒212充分接触,实现对茶叶鲜叶的预热,在此过程中,启动振动器207,使预热箱201上下小幅度震动,避免茶叶鲜叶堵塞栅栏口213。

Claims (7)

1.一种零落差翻炒茶叶鲜叶杀青工艺,其步骤在于:
(一)加料阶段;
S1:茶农将茶叶鲜叶一次性投放至加料区M与续料区N内,直至达到加料区M与续料区N的装载极限;
所述的加料区M由漏斗、带输送机构一以及带输送机构二围设形成,所述的续料区N由带输送机构二与安装在漏斗上的安装板围设形成,漏斗、带输送机构一以及带输送机构二共同构成了加料装置;
所述的漏斗由竖直的左侧面、倾斜的右侧面、竖直的前端面、竖直的后端面围成的闭合结构且漏斗的上下两端开口布置,漏斗的开口大小沿竖直方向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漏斗的下端开口与预热装置的输入端对接接通,漏斗上固定安装有矩形的安装板,安装板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左右布置、宽度方向竖直布置,安装板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漏斗的前端面、后端面的顶部固接为一体,安装板的左端由漏斗的左侧面向左伸出一小截、安装板的右端由漏斗的右侧面向右伸出一大截,两个安装板沿其长度方向的端部下端面固定设置有连接两者的连接板,连接板与安装架固定连接,带输送机构一位于漏斗内并且靠近漏斗的左侧面竖直布置,带输送机构二位于漏斗内靠近漏斗的右侧面倾斜布置并且在漏斗的上端开口处折弯向右水平延伸至安装板的右端处,带输送机构一与带输送机构二相互配合用于对漏斗内的茶叶鲜叶下料进行控制,带输送机构二还用于对漏斗内进行补给茶叶鲜叶;
S2:当需要对预热装置添加茶叶鲜叶时,启动步进电机一,步进电机一将驱动主动滚筒一进行逆时针转动,使输送带一逆时针逐步转动,使挡板撤销对加料区M底部开口的封堵,直至下一个挡板再次对加料区M底部开口进行封堵,在此时间间隔内,茶叶鲜叶由加料区M的底部开口排出并且经过漏斗的下端开口排出至预热装置内,完成茶叶鲜叶的自动添料;
所述的带输送机构一包括转动设置于漏斗内的主动滚筒一与从动滚筒一,主动滚筒一与从动滚筒一两者的轴向相互平行并且均平行于漏斗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的间距方向,主动滚筒一的端部分别与漏斗的前端面、后端面转动连接配合,从动滚筒一的端部分别与漏斗的前端面、后端面转动连接配合,主动滚筒一位于从动滚筒一的正上方并且主动滚筒一靠近漏斗的上端开口左侧布置、从动滚筒一靠近漏斗的下端开口左侧布置,主动滚筒一与从动滚筒一之间绕接设置有构成闭合回路的输送带一,输送带一沿其宽度方向的侧面分别与漏斗的前端面内侧、后端面内侧活动接触,主动滚筒一的驱动端连接设置有能够驱动其进行逆时针逐步转动的步进电机一;
所述的带输送机构二包括轴向相互平行的主动滚筒二、从动滚筒二A、从动滚筒二B、从动滚筒二C以及输送带二,主动滚筒二、从动滚筒二A、从动滚筒二B、从动滚筒二C轴向相互平行并且均平行于漏斗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的间距方向,主动滚筒的端部分别与两个安装板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其位于漏斗上端开口右侧的正上方处,从动滚筒二A的端部分别与漏斗的前端面、后端面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其位于漏斗下端开口的右侧,从动滚筒二B的端部分别与两个安装板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其位于漏斗上端开口右侧的正上方处,从动滚筒二B位于主动滚筒二的下方,从动滚筒二C的端部分别与两个安装板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其位于安装板的右端处,从动滚筒二C与主动滚筒一等高布置,输送带二依次绕接于主动滚筒二、从动滚筒二A、从动滚筒二B、从动滚筒二C、主动滚筒二构成闭合循环回路,输送带二沿其宽度方向的侧面分别与漏斗的前端面内侧、后端面内侧活动接触或者与安装板的内侧相接触,主动滚筒二的驱动端连接设置有能够驱动其进行逆时针逐步转动的步进电机二,输送带二在漏斗内形成了倾斜段、在两安装板之间形成了水平段,输送带二的倾斜段与输送带一之间形成了倒梯形的加料区M,输送带二的水平段与两个安装板之间形成了续料区N,由加料区M朝向预热装置内添加茶叶鲜叶,由续料区N朝向加料区M内补给茶叶鲜叶;
所述输送带一上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矩形挡板,挡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输送带一的宽度方向并且挡板的长度等于输送带一的宽度,挡板的宽度方向垂直于输送带一所在平面并且挡板的宽度等于输送带一与输送带二在加料区M底部位置处形成的最小距离,挡板设置有多个并且沿输送带一循环运转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初始状态下其中一挡板对加料区M底部形成的开口进行封堵,相邻两挡板之间的距离等于输送带一逆时针逐步转动的单次运行距离;
加料过程中为,驱动输送带一逐步转动,使挡板撤销对加料区M底部开口的封堵,直至下一个挡板再次对加料区M底部开口进行封堵,在此时间间隔内,完成对预热装置的定量加料;
(二)预热阶段;
S3:由漏斗排出的茶叶鲜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竖直向下坠落至预热装置内,茶叶鲜叶在预热箱内进行预热处理,预热后由预热箱排出至杀青装置的炒茶筒内;(三)杀青阶段;
S4:烤箱对位于其内部的炒茶筒进行加热,炒茶筒将由烤箱获取高温,翻炒驱动机构驱动炒茶筒内的绞龙进行转动;
智能型的烤箱、三个并列平行布置的炒茶筒以及翻炒驱动机构构成了杀青装置,炒茶筒固定安装于烤箱内并且能够接受烤箱的烘烤加热,翻炒驱动机构用于对炒茶筒进行驱动并且使茶叶鲜叶在炒茶筒内由炒茶筒的输入端朝向炒茶筒的输出端输送,茶叶鲜叶在炒茶筒内输送时,连续翻滚完成自动炒茶工艺,炒茶筒的轴向倾斜布置并且其轴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小为60°至70°,炒茶筒自左向右阵列布置并且依次为首部炒茶筒、中间炒茶筒以及尾部炒茶筒,首部炒茶筒的输入端在下、输出端在上,中间炒茶筒的输入端在上、输出端在下,尾部炒茶筒的输入端在下、输出端在上,首部炒茶筒的输入端与预热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接通、首部炒茶筒的输出端与中间炒茶筒的输入端连接接通,尾部炒茶筒的输入端与中间炒茶筒的输出端连接接通、尾部炒茶筒的输出端由烤箱向外活动穿出并且指向接料箱;
S5:位于首部炒茶筒内部的绞龙将茶叶鲜叶由下向上进行搅动输送,直至茶叶鲜叶由首部炒茶筒的输出端排出至中间炒茶筒的输入端,位于中间炒茶筒内部的绞龙将茶叶鲜叶由上向下进行搅动输送,直至茶叶鲜叶由中间炒茶筒的输出端排出至尾部炒茶筒的输入端,位于尾部炒茶筒内部的绞龙将茶叶鲜叶由下向上进行搅动输送,直至茶叶鲜叶由尾部炒茶筒的输出端排出至接料箱内,茶叶鲜叶在炒茶筒内搅动输送过程中完成翻炒杀青,杀青后得到的杀青叶排出至接料箱内;
所述的炒茶筒包括直径为20cm至40cm的筒体、端盖以及绞龙构成,筒体的外圆面上开设有若干微型孔且微型孔用于散失水气,筒体位上下两端开口布置的圆柱形结构并且筒体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小为60°至70°,端盖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与筒体的上端开口、下端开口固定连接密封,绞龙设置于筒体内并且由旋转轴以及拨杆构成,旋转轴同轴设置于筒体内并且与两个端盖转动连接配合,旋转轴能够接受翻炒驱动机构的驱动,拨杆固定设置于旋转轴的外圆面上并且拨杆的轴向沿旋转轴的径向布置,拨杆一端与旋转轴的外圆面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与筒体的内壁活动接触,拨杆设置有若干并且沿着旋转轴自下而上形成单螺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落差翻炒茶叶鲜叶杀青工艺,所述拨杆设置成锥形杆并且由拨杆的固定端一端指向延伸端一端其外圆面直径逐渐增大,相邻两拨杆之间的最小距离形成于靠近旋转轴处并且该最小距离为0.2cm至0.4cm,相邻两拨杆之间的最大距离形成于靠近筒体的内壁处并且该最大距离为0.6cm至0.8cm,绞龙转动用于使茶叶鲜叶在炒茶筒内由其输入端指向其输出端进行输送并且在输送过程中完成翻炒杀青,首部炒茶筒与尾部炒茶筒内的绞龙为单螺旋左旋结构并且对茶叶鲜叶由下至上进行输送、中间炒茶筒内的绞龙为单螺旋右旋结构并且对茶叶鲜叶由上至下进行输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零落差翻炒茶叶鲜叶杀青工艺,所述筒体的外圆面上设置有圆形的输入口与圆形的输出口,输入口与输出口的轴向均沿筒体的径向布置,输入口与输出口的开口方向相反并且输入口靠近筒体的一端布置、输出口靠近筒体的另一端布置,即首部炒茶筒与尾部炒茶筒的输入口靠近对应筒体下端处、输出口靠近对应筒体的上端处,中间炒茶筒与输入口靠近对应筒体上端处、输出口靠近对应筒体的下端处,首部炒茶筒的输入口与预热装置的输出端对接接通、首部炒茶筒的输出口与中间炒茶筒的输入口对接接通,尾部炒茶筒的输入口与中间炒茶筒的输出口对接接通、尾部炒茶筒的输出口由烤箱穿出指向接料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零落差翻炒茶叶鲜叶杀青工艺,所述的翻炒驱动机构包括固定板、减速电机、齿轮传动组件、同步带传动组件,固定板位于烤箱的上方并且与安装架固定连接,固定板倾斜布置并且其所在水平面与旋转轴的轴向垂直,旋转轴的驱动端向上延伸活动穿过烤箱并且与固定板转动连接配合,所述旋转轴的外部覆盖有绝热层,减速电机固定安装于固定板上并且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轴向平行于旋转轴的轴向,齿轮传动组件设置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旋转轴之间,齿轮传动组件包括同轴固定套接于减速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同轴固定套接于其中一旋转轴驱动端上的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的同步带传动组件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旋转轴之间,同步带传动组件包括同轴固定套接于相邻两个旋转轴中的其中一旋转轴驱动端上的主动带轮、同轴固定套接于相邻两个旋转轴中的另一旋转轴驱动端上的从动带轮以及套接于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的皮带,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为等直径的同步带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落差翻炒茶叶鲜叶杀青工艺,所述续料区N上固定安装有矩形的围板,围板固定安装于两个安装板的顶部,围板的宽度等于两个安装板的距离,围板的长度大于输送带二的水平段的长度并且围板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板的右端处、另一端延伸至漏斗的上端开口处并且该端敞开形成了矩形的补给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落差翻炒茶叶鲜叶杀青工艺,所述的预热装置包括设置于漏斗正下方且位于烤箱左侧的矩形预热箱、设置于预热箱内部的加热机构,预热箱的上端向上逐渐收窄并且形成了方形口,方形口始终套接于漏斗的下端开口内部并且两者相接通,预热箱的下端向下逐渐收窄并且形成了圆形口,圆形口与首部炒茶筒的输入口之间设置有由绝热材料制成的下料管,下料管由接通的直导管与斜导管构成,直导管轴向竖直布置并且套接于圆形口的外部,直导管与圆形口相接通,斜导管的倾斜下端穿入至烤箱内并且与首部炒茶筒的输入口固定对接接通;
所述的加热机构包括长条形的集成板,集成板上固定安装有与其所在平面垂直的电热棒且电热棒的轴向水平布置,电热棒设置有多个并且沿集成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预热箱上开设有与电热棒匹配的插孔,电热棒由插孔插入至预热箱内并且集成板与预热箱的表面紧贴,电热棒背离集成板一端与预热箱的内壁相接触,加热机构设置有多个并且沿竖直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相邻两加热机构错位九十度,即相邻两加热机构中的电热棒的轴向相互垂直,相互交错的若干电热棒在竖直方向上形成了方形的栅栏口且栅栏口的口径大小为3.5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零落差翻炒茶叶鲜叶杀青工艺,所述的预热箱可上下浮动布置,方形口与漏斗的下端开口处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圆形口与直导管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预热箱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振动器,预热箱的外部还固定安装有凸耳,凸耳设置有两个并且前后对称布置,安装架上固定设置有轴向竖直布置的导杆,导杆设置有两个并且与两个凸耳一一对应布置,凸耳套接于导杆上并且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导杆上固定设置有环形的限位凸台,限位凸台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位于凸耳的上方与下方,导杆上套接有两个弹簧,其中一弹簧位于凸耳与上方的限位凸台之间,另一弹簧位于凸耳与下方的限位凸台之间,弹簧的弹力始终由限位凸台指向凸耳并且对预热箱进行浮动支撑。
CN202010665895.6A 2020-07-12 2020-07-12 一种零落差翻炒茶叶鲜叶杀青工艺 Withdrawn CN1115676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65895.6A CN111567641A (zh) 2020-07-12 2020-07-12 一种零落差翻炒茶叶鲜叶杀青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65895.6A CN111567641A (zh) 2020-07-12 2020-07-12 一种零落差翻炒茶叶鲜叶杀青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7641A true CN111567641A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10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65895.6A Withdrawn CN111567641A (zh) 2020-07-12 2020-07-12 一种零落差翻炒茶叶鲜叶杀青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6764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6996A (zh) * 2021-06-02 2021-09-17 叶子恒 一种茶叶生产过程中自动定量控温的杀青机
CN113854370A (zh) * 2021-09-28 2021-12-31 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热风循环式多层燃气杀青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6996A (zh) * 2021-06-02 2021-09-17 叶子恒 一种茶叶生产过程中自动定量控温的杀青机
CN113854370A (zh) * 2021-09-28 2021-12-31 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热风循环式多层燃气杀青机
CN113854370B (zh) * 2021-09-28 2023-12-05 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热风循环式多层燃气杀青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7641A (zh) 一种零落差翻炒茶叶鲜叶杀青工艺
WO2020114173A1 (zh) 轴承钢球专用连续热处理滚筒式生产线及工艺
KR100518666B1 (ko) 음식물 쓰레기 발효 처리장치
CN111670965A (zh) 一种茶叶杀青机的全自动加料装置
CN108421437A (zh) 一种新型饲料混合搅拌机
CN103542705A (zh) 一种煤粉干燥装置
CN204676010U (zh) 一种改进的翻料机
CN111567640A (zh) 一种自动续料智能高效茶叶杀青机
CN211552366U (zh) 一种食品烘干机
CN102067894B (zh) 油炸食品加工设备
WO2023226491A1 (zh) 一种发电厂用上煤装置
CN219141398U (zh) 一种烘干全面的烘干设备
CN217179128U (zh) 一种食品添加剂干燥混合装置
CN206472802U (zh) 一种常压热风链式烘干箱
CN112915913B (zh) 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的合金催化剂制备装置
CN214469946U (zh) 立式干燥混合机
CN205403409U (zh) 谷物风干机
CN112857011A (zh) 一种粪料发酵用烘干设备及物料输送机
KR101953675B1 (ko) 곡물볶음장치
CN111728060A (zh) 一种自动茶叶发酵机
CN219637194U (zh) 防结拱立式蒸糠机
CN211185804U (zh) 一种花生仁加热与翻炒一体式自动化设备
CN208462829U (zh) 一种炒茶机
CN216493415U (zh) 一种中草药混合饲料添加剂生产线用给料机
CN212006630U (zh) 一种再生纤维原料干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