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6355B - 横流风扇以及流体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横流风扇以及流体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6355B
CN111566355B CN201880085089.2A CN201880085089A CN111566355B CN 111566355 B CN111566355 B CN 111566355B CN 201880085089 A CN201880085089 A CN 201880085089A CN 111566355 B CN111566355 B CN 1115663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fan
cross flow
blades
boss portion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50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66355A (zh
Inventor
高桥雅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566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6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66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63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2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having non-centrifugal stages, e.g. centripetal
    • F04D17/04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having non-centrifugal stages, e.g. centripetal of transverse-flow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在横流风扇的内部,形成有螺孔的凸台部从支撑板突出。在相邻的两枚叶片,以治具插入用开口跨及螺孔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上的位置的方式形成。治具插入用开口具有可进行紧固螺钉的螺入的大小,从支撑版分离而形成,并且,以沿着与横流风扇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到达凸台部的里端部。

Description

横流风扇以及流体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所谓与驱动马达一起构成送风机的横流风扇、包括所述送风机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空气清净机、加湿器、除湿机、风扇加热器、冷却装置、换气装置的流体输送装置。本案是基于2018年1月1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8-004964号而主张优先权,在此援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横流风扇,在横流风扇的风扇马达侧的支撑板设置有用以与风扇马达的马达轴紧固的凸台部。在此之中,螺钉从凸台部的螺孔螺入,以螺钉紧固马达轴,藉此横流风扇被固定在马达轴。
在如此的构成的横流风扇中,若使凸台部突出到横流风扇的外侧,横流风扇的全长不得不短凸台部的长度。因此,以往,以使凸台部突出到横流风扇的内侧的方式设置,进行将横流风扇的全长设为长而谋求送风性能的改善。
使凸台部突出到横流风扇的内侧的情况,有从横流风扇的叶片之间插入用以紧固螺钉的工具的必要。因此,以往,也进行将马达侧的侧面附近的叶片取下一到两枚而确保间隙。
然而,若取下叶片则送风性能的损失变大。具体而言,因叶片变少而引起风量的减少。若风量减少,获得期望的风量所需的电力增加(非节能化)。又,若取下叶片,则因与横流风扇的侧面的空间的压力差而横流风扇附近的空气的流动改变,在流动引起紊乱。具体而言,在吸入侧以及吹出侧的各个中引起空气的流动不同的变化,无法进行预期的送风。因此,由此风量也减少,也引起端振(Surging)现象(沙沙作响的声音、逆吸入等)。若无法进行预期的送风(变得难以制作预期的气流),则导致对于房间空间的温度等的分布的恶化。
因此,以往,不将叶片完全地取下,进行除去叶片的一部分而藉此确保插入工具的间隙的手段。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了将马达侧的侧面附近的一枚叶片的支撑板侧的端部切口而形成插入工具的间隙的构成。由此,虽然端部已被切口的叶片与其他叶片相比为变短,但与将叶片取下的构成相比为叶片的切口的面积变少,能够抑制送风性能的损失。
又,在专利文献2,记载在马达侧的侧面附近的两枚叶片形成插入工具的开口,为了使此开口提升组装时的作业性,使其向凸台部的轴线方向延长而扩大的构成。由此,虽然一部分的叶片与其他叶片相比为仅短形成有开口的部分,但与将叶片取下的构成相比为叶片的切口的面积变少,能够抑制送风性能的损失。
此外,在近年,在马达侧的侧面附近的叶片形成插入工具的圆形的开口的构成成为主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许3506937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许5949750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2记载的先前技术的横流风扇中,形成间隙、开口时,不留下叶片的支撑板侧的端部而切口。若将叶片的支撑板侧的端部切口而消失,则无法完全抑制在横流风扇的侧面产生的压差所致的紊乱,无法完全改善上述的问题。
相对于此,在形成插入工具的圆形的开口的近年主流的横流风扇中,虽然不能谋求提升组装时的作业性,但因为叶片的切口的面积更少,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送风性能的损失。又,由于留下了叶片的支撑板侧的端部,针对在横流风扇的侧面产生的压差所致的紊乱也能够抑制。然而,在此横流风扇中,不管抑制在横流风扇的侧面产生的压差所致的紊乱,有所谓无法完全抑制风量的减少以及端振现象的产生的课题。
本发明的一方案是将实现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风量的减少以及端振现象的产生,并且,组装时的作业性也良好的横流风扇以及流体输送装置设为目的。
本案发明人,在近年主流的横流风扇中,关注无法完全抑制风量的减少以及端振现象的点,进行了锐意的检讨。其结果,发现即便叶片的支撑板侧的端部留下,由于开口与凸台部的位置关系不适当,无法完全抑制风量的减少以及端振现象,而进行本案发明。
也就是说,在近年主流的横流风扇中,在形成在叶片的开口、配置在横流风扇的内部的凸台部,空气的流动分别变化。其结果,成为包含横流风扇的长边方向的三次元的变化,由此,引起上述的风量的减少以及端振现象。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如此的课题,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横流风扇是,在旋转轴的周围以向所述旋转轴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有多枚叶片,包括:支撑板,包含突出到被多枚所述叶片包围的内部空间并且形成有紧固螺钉从所述内部空间螺入的螺孔的凸台部;其中在旋转方向相邻的既定的两枚所述叶片,以跨及所述既定的两枚所述叶片的方式,在所述螺孔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上的位置形成开口;所述开口是;具有可进行所述紧固螺钉的螺入的大小,并且从所述既定的两枚叶片的所述支撑板侧的端分离而形成,并且,以沿着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延长到与所述凸台部的内部空间侧的端部对应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案,能够提供更有效地抑制风量的减少以及端振现象的产生,并且,组装时的作业性也良好的横流风扇以及流体输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横流风扇的空气调节机的构成图。
图2是上述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侧剖面图。
图3是表示上述室内机的本体内的送风机的构成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横流风扇的正视图、侧视图、剖面图。
图5是放大表示连接图4的正视图的横流风扇的驱动马达的侧的放大图。
图6是放大表示连接图4的剖面图的横流风扇的驱动马达9的侧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在室内机中以横流风扇使预期的空气流产生的原理的说明图,表示室内机的侧剖面的要部。
图8是说明横流风扇的治具插入用开口与凸台部的位置关系的适合性的示意图,(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横流风扇的风的流动,(b)是表示比较对象的先前技术的横流风扇的风的流动。
图9是将连接实施方式2的横流风扇的驱动马达的侧与驱动马达一起表示的说明图。
图10是将连接实施方式3的横流风扇的驱动马达的侧与驱动马达一起表示的说明图。
图11是将连接实施方式4的横流风扇的驱动马达的侧与驱动马达一起表示的说明图。
图12是藉由表示实施方式5,表示治具插入用开口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首先,作为搭载有本实施方式1的横流风扇的流体输送装置的例子,针对一般的空气调节机以及其室内机进行说明。另外,在此,虽然例示空气调节机以及其室内机,但作为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流体输送装置的实施方式,为包括包含本发明一方案的实施方式的横流风扇与驱动马达的送风机,藉由此送风机送出流体的构成即可。例如,为空气清净机、加湿器、除湿机、风扇加热器、冷却装置、换气装置等。
图1是空气调节机的构成图,图中箭头A表示冷气运转时的冷媒的流动。室内机1包括送风机2与室内热交换器3,室外机4包括压缩机5、室外热交换器6、毛细管7以及四通阀8。
送到室外机4的气体状的冷媒被压缩机5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在室外热交换器6向室外空气放热而成为液体。并且,通过毛细管7藉此被减压,其温度急速降低。送到室内机1的液体状的冷媒在室内热交换器3从室内空气吸热而成为气体,再次向室外机4送。又,在室内机1中将被室内热交换器3冷却的室内空气藉由送风机2向室内送出。室外机4的四通阀8改变冷媒的流动,若成为与图示的情况为相反方向则成为暖气运转。
接着,针对室内机1的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室内机1的侧剖面,图3是表示室内机1的本体内的送风机2。如图2所示,在室内机1的本体1a的上部设置有用以吸入室内空气的吸气口1b。室内空气在本体1a内藉由室内热交换器3被冷却,藉由送风机2的横流风扇10从设置在本体1a的下部的吹出口1c向室内送出。又,如图3所示,送风机2包括横流风扇10与用以使所述横流风扇10旋转驱动的驱动马达9。
接着,针对本实施方式的横流风扇10进行说明。图4是实施方式4的横流风扇10的正视图、侧视图、剖面图。正视图是将设置有后述的治具插入用的治具插入用开口18的侧设为正面。剖面图是从侧视图的A-A线方向看的剖面图。图5是放大表示连接图4的正视图的横流风扇10的驱动马达9的侧的放大图。图6是放大表示连接图4的剖面图的横流风扇10的驱动马达9的侧的放大图。
如图4所示,横流风扇10在旋转轴的周围以向所述旋转轴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有多枚叶片13。如图4所示,圆形的支撑板11a、11b位于横流风扇10的两端。并且,多枚圆形的间隔板12等间隔地位于这些支撑板11a、11b之间。这些支撑板11a、11b以及间隔板12是各个的中心以位于为旋转轴的直线L1(图4中以一点链线表示)上的方式配置成互相平行。
如图4、图5所示,在支撑板11a、11b与相邻的间隔板12之间以及间隔板12彼此之间,架设多枚叶片13。这些叶片13是两表面的剖面部分成为平缓的曲线(一方的面弯曲成凸状,另一方的面弯曲成凹状)的细长的平板。这些叶片13排列在支撑板11a、11b以及间隔板12的圆周方向,均相对于所述直线L1平行地延伸。间隔板12保持叶片13,并且提高横流风扇10整体的强度。
如图4所示,在与驱动马达9(参照图3)侧为相反侧的支撑板11a,设置有从外侧面的中心延伸的轴14。此轴14被轴承18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室内机1的本体1a(参照图3)。
如图5、图6所示,在驱动马达9(参照图3)侧的支撑板11b,设置有用以固定在马达旋转轴17(参照图3)的凸台部15。凸台部15是在驱动马达9侧的支撑板11a的内侧面(间隔板12侧的面),以突出到内部空间的方式设置。
在凸台部15,形成有用以紧固用以固定马达旋转轴17与凸台部15的固定用螺钉(未图示)的螺孔16。若凸台部15藉由驱动马达9被旋转驱动,则横流风扇10旋转而产生风。
以将凸台部15突出到横流风扇10的内部空间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为了紧固上述的固定用螺钉,需要用以插入紧固用治具(螺丝刀(screwdriver)等)的空间。如图5、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横流风扇10中,以跨及支撑板11b附近的既定的两枚叶片13-1、13-2的方式形成治具插入用开口18。
治具插入用开口18设置在螺孔16的中心轴的延长线L2(图6中以一点链线表示)上,具有能够确保具有比螺孔16的直径(固定用螺钉的外周)大的直径的作业区域S(图5中以虚线表示)的大小。作业区域S是为了使用紧固用治具而将紧固用螺钉螺入所需的区域,具有可进行螺入的大小。
又,治具插入用开口18是以留下两枚叶片13-1、13-2的支撑板11a侧的端部即基部13-1a、13-2a的方式,从两枚叶片13-1、13-2的支撑板11b侧的端分离而形成。由此,能够抑制在横流风扇的侧面产生的压差所致的紊乱。
此外,治具插入用开口18是从作业区域S,朝向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即横流风扇10的长边方向的中央而延长。在图5的例示中,治具插入用开口18的延长方向的端部到达与凸台部15的马达旋转轴17插入的侧为相反侧的内部空间侧的端部(以下,里端部)15a,形成为椭圆形状。图6中,以虚线表示凸台部15的里端部15a的延长线。
另外,治具插入用开口18的延长方向的端部虽然较佳为使其与凸台部15的里端部15a一致,但即便不到达里端部15a,或反而超过里端部15a也可以。也就是说,延长到与凸台部15的里端部15a对应的位置即可。若极端而言,则也可以将插入前述的近年主流的横流风扇的工具的圆形的开口朝向凸台部15的里端部15a稍微延长。但是,为了在后述的治具插入用开口18与凸台部15互相影响的位置中将空气(风)的流动平均化,减少流动的种类,较佳为使治具插入用开口18的延长方向的端部与凸台部15的里端部15a一致(对齐)。另外,在如此的治具插入用开口18中,短边方向的尺寸是以例如8~10mm为基本。
接着,将本实施方式的横流风扇10的治具插入用开口18与凸台部15的位置关系的适合性与近年主流的先前例的横流风扇比较并且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在室内机中以横流风扇使预期的空气流产生的原理的说明图,表示室内机的侧剖面的要部。图8是说明横流风扇的治具插入用开口与凸台部的位置关系的适合性的示意图,(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横流风扇10的风的流动,(b)是表示比较对象的先前例的横流风扇的风的流动。
如图7所示,在室内机1中,以横流风扇10的旋转从吸气口1b吸入到内部的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沿着配置在横流风扇10的周围的壳体21朝向吹出口1c。图中,以箭头23表示送风流线。此时,空气是以壳体21限制流动的方向藉此成为强制漩涡,流动的速度是在漩涡的中心慢,越从漩涡离开变得越快。到达吹出口1c的空气是被引导向设置在吹出口1c的风向板22,向室内的期望的方向送出。
如图8的(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横流风扇10中,治具插入用开口18以到达凸台部15的里端部15a的方式在长边方向长地形成。这个情况,通过横流风扇10的内部的风的流动成为通过不存在凸台部15的部分R1的第一流动V1、以及通过有侧面侧的凸台部15的部分R2的第二流动V2的两种类。流动V1是不受到治具插入用开口101所致的影响也不受到凸台部15所致的影响。流动V2是受到凸台部15所致的影响与治具插入用开口18所致的影响。
另一方面,如图8的(b)所示,在先前例的横流风扇100中,包含极小地形成的圆形的治具插入用开口101。治具插入用开口101不到达凸台部15的里端部15a,位于有凸台部15的部分R1的途中。这个情况,通过横流风扇100的内部的风的流动是通过侧面侧的有凸台部15的部分R2者成为流动V3与V4的两种类。流动V3虽然不受到治具插入用开口101所致的影响,但受到凸台部15所致的影响。流动V4是受到治具插入用开口101所致的影响与凸台部15所致的影响。其结果,在先前例的横流风扇100中,通过内部的风的流动成为V1、V3、V4的三种类。
如此,若流动成为三种类,则空气的流动成为包含横流风扇100的长边方向的三次元的紊乱,与作为送风机而预期的流动的差为大,造成损失。就算即便留下叶片的支撑板侧的端部藉此抑制在横流风扇100的侧面产生的压差所致的紊乱,起因于空气的流动的种类增加,也引起风量的减少以及端振现象。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横流风扇10中,由于流动成为两种类,抑制以往的三次元的紊乱,藉此能够抑制起因于空气的流动的种类增加的风量的减少以及端振现象。
[实施方式2]
针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以下进行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与在上述实施方式已说明的部件与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图式标记,不重复其说明。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1的横流风扇10中,虽然将治具插入用开口18设为椭圆形状,但不限定为此,如图9所示,也可以设为形成为长孔形状的治具插入用开口18A。图9是将实施方式2的横流风扇10A的驱动马达9所连接的侧与驱动马达9一起表示的说明图。
[实施方式3]
针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以下进行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与在上述实施方式已说明的部件与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图式标记,不重复其说明。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1的横流风扇10中,虽然将治具插入用开口18设为椭圆形状,但不限定为此,如图10所示,也可以设为形成为矩形形状的治具插入用开口18B。图10是将实施方式2的横流风扇10B的驱动马达9所连接的侧与驱动马达9一起表示的说明图。
[实施方式4]
针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以下进行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与在上述实施方式已说明的部件与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图式标记,不重复其说明。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1的横流风扇10中,虽然将治具插入用开口18设为椭圆形状,但不限定为此,如图11所示,也可以设为形成为六角形形状的治具插入用开口18C。图11是将实施方式3的横流风扇10C的驱动马达9所连接的侧与驱动马达9一起表示的说明图。
[实施方式5]
针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以下进行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与在上述实施方式已说明的部件与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图式标记,不重复其说明。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1~4的横流风扇10、10A~10C中,虽然将治具插入用开口18、18A~18C从作业区域S具有余裕而形成,也能够缩短到作业区域S而形成。即便将治具插入用开口18、18A~18C缩短到作业区域S而设置,也向长边方向延长,从此部分组装作业时,看到固定用螺钉、紧固用治具的前端,因此作业性提升。
在图12,以形成在实施方式2的横流风扇10A的治具插入用开口18A为基本,表示缩短了短边方向的尺寸的治具插入用开口18A-1、缩短了短边方向的尺寸并且将叶片13的基部13-1a、13-2a的剩余部分设为短的治具插入用开口18A-2、将叶片13的基部13-1a、13-2a的剩余部分设为短的治具插入用开口18A-3。
叶片13的基部是稍微留下一点藉此与全部不留下的构成相比,能够抑制在横流风扇100的侧面产生的压差所致的紊乱。又,虽然组装作业时的余裕消失,但如治具插入用开口18A-1、18A-3般缩短到作业区域S的边缘为止,能够多地留下叶片13的面积,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风量的减少。
[总结]
本发明的方案1的横流风扇10是,在旋转轴的周围以向所述旋转轴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有多枚叶片13,包括:支撑板11b,包含突出到被多枚所述叶片13包围的内部空间并且形成有紧固螺钉从所述内部空间螺入的螺孔16的凸台部15;其中在旋转方向相邻的既定的两枚所述叶片13-1、13-2,以跨及所述既定的两枚所述叶片13-1、13-2的方式,在所述螺孔16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上的位置形成开口(治具插入用开口18);所述开口是:具有可进行所述紧固螺钉的螺入的大小,并且从所述既定的两枚叶片13-1、13-2的所述支撑板11b侧的端分离而形成,并且,以沿着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延长到与所述凸台部15的内部空间侧的端部对应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留下了既定的两枚叶片13-1、13-2的支撑板11b侧的端部(基部13-1a、13-2a),针对在横流风扇10的侧面产生的压差所致的紊乱能够抑制。而且,将开口延长到与凸台部15的内部空间侧的端部对应的位置而形成,藉此能够将形成在叶片13-1、13-2的开口与配置在内部的流路的凸台部15的位置关系设为适当,将开口与凸台部15互相影响处的空气的流动均匀化。由此,能够抑制起因于空气的流动的种类增加的风量的减少以及端振现象。
又,开口由于被延长,在组装作业时,能够看到紧固螺钉、用以将紧固螺钉螺入的紧固用治具的前端,对组装时的作业性也优异。
本发明的方案2的横流风扇10是,在上述方案1中,所述开口是在能够确保可进行所述紧固螺钉的螺入的大小的范围,从所述既定的两枚叶片13-1、13-2的所述支撑板11b侧的端最大限度地分离的构成。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最大限度地分离而保留既定的两枚叶片13-1、13-2的支撑板11b侧的端部(基部13-1a、13-2a),能够有效地抑制在横流风扇10的侧面产生的压差所致的紊乱,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起因于此的风量的减少以及端振现象。
本发明的方案3的横流风扇10是,在上述方案1、2中,所述开口延长到所述凸台部15的内部空间侧的端部的位置的构成。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开口的延长方向的端部到达凸台部15的里端部,能够在开口与凸台部15互相影响处中将流动更有效地均匀化而减少流动的种类。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起因于空气的流动的种类增加的风量的减少以及端振现象。
本发明的方案4的流体输送装置(室内机1)是设置送风机2,所述送风机2包括:上述方案1、2、3的横流风扇10、以及驱动所述横流风扇10的驱动马达9的构成。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由包括上述方案1、2或3的横流风扇的送风机2构成,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风量的减少以及端振现象的产生,并且,成为组装时的作业性也优良。
本发明并非限定为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于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针对将分别公开于不同实施方式的技术手段适当地进行组合而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此外,组合分别在各实施方式公开的技术性方法,藉此能够形成新的技术性特征。

Claims (3)

1.一种横流风扇,其特征在于,在旋转轴的周围以向所述旋转轴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有多枚叶片,其包括:
支撑板,包含突出到被多枚所述叶片包围的内部空间并且形成有紧固螺钉从所述内部空间螺入的螺孔的凸台部;其中
在旋转方向相邻的既定的两枚所述叶片,以跨及所述既定的两枚所述叶片的方式,在所述螺孔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上的位置形成开口;
所述开口是:
从所述既定的两枚叶片的所述支撑板侧的端分离而形成,并且,与可进行所述紧固螺钉的螺入的大小相比大,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延长;
所述开口的沿着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所述内部空间侧的端部,与所述凸台部的所述内部空间侧的端部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是在能够确保可进行所述紧固螺钉的螺入的大小的范围,从所述既定的两枚叶片的所述支撑板侧的端最大限度地分离。
3.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送风机,所述送风机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横流风扇、以及驱动所述横流风扇的驱动马达。
CN201880085089.2A 2018-01-16 2018-09-20 横流风扇以及流体输送装置 Active CN1115663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4964A JP6941569B2 (ja) 2018-01-16 2018-01-16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および流体送り装置
JP2018-004964 2018-01-16
PCT/JP2018/034805 WO2019142400A1 (ja) 2018-01-16 2018-09-20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および流体送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6355A CN111566355A (zh) 2020-08-21
CN111566355B true CN111566355B (zh) 2022-03-22

Family

ID=67301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5089.2A Active CN111566355B (zh) 2018-01-16 2018-09-20 横流风扇以及流体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41569B2 (zh)
CN (1) CN111566355B (zh)
WO (1) WO20191424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62846A (ko) * 2019-11-22 2021-06-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6358A (ja) * 1996-07-10 1998-01-27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2376554Y (zh) * 1999-06-09 2000-05-03 海尔集团公司 贯流风扇
CN201318337Y (zh) * 2008-12-15 2009-09-30 浙江朗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贯流风扇
CN204458416U (zh) * 2013-12-25 2015-07-0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横流风扇
CN204610386U (zh) * 2015-04-21 2015-09-02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贯流风扇安装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105650843A (zh) * 2015-12-17 2016-06-08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风叶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06937B2 (ja) * 1999-01-12 2004-03-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横流ファン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流体送り装置
JP3782898B2 (ja) * 1999-01-13 2006-06-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横流ファン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6358A (ja) * 1996-07-10 1998-01-27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2376554Y (zh) * 1999-06-09 2000-05-03 海尔集团公司 贯流风扇
CN201318337Y (zh) * 2008-12-15 2009-09-30 浙江朗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贯流风扇
CN204458416U (zh) * 2013-12-25 2015-07-0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横流风扇
CN204610386U (zh) * 2015-04-21 2015-09-02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贯流风扇安装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105650843A (zh) * 2015-12-17 2016-06-08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风叶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6355A (zh) 2020-08-21
WO2019142400A1 (ja) 2019-07-25
JP2019124164A (ja) 2019-07-25
JP6941569B2 (ja) 2021-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2091B2 (en) Air blower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JP4906555B2 (ja) シロッコ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US10480817B2 (en) Duct-type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KR100574860B1 (ko) 에어컨 실내기의 송풍팬 구조
US20160153457A1 (en) Fan assembly for centrifugal blower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7923413B (zh) 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KR20100041278A (ko) 원심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공기조화기
US10132328B2 (en) Centrifugal fan
JP2008144753A (ja) ターボファ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KR20180044165A (ko) 공기 조화기
CN111566355B (zh) 横流风扇以及流体输送装置
JP2004003467A (ja) 横流ファン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2001003899A (ja) 送風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並びに空気清浄機
CN111670324B (zh) 空气调节机
JP4720203B2 (ja) 遠心送風機、空気調和機
KR101598783B1 (ko) 터보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 조화기
KR100643690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9891101B (zh) 螺旋桨风扇、室外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WO2023223383A1 (ja)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送風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20040050390A (ko) 공기조화기
KR100697593B1 (ko) 공기 조화기용 실외기의 모터 마운트 구조
KR100477313B1 (ko) 공조용송풍장치의하우징구조
KR20060005850A (ko) 송풍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KR101115778B1 (ko) 환기 시스템 구조
KR20040050384A (ko) 열교환기 일체형 송풍팬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