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5548B - 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5548B
CN111565548B CN202010536998.2A CN202010536998A CN111565548B CN 111565548 B CN111565548 B CN 111565548B CN 202010536998 A CN202010536998 A CN 202010536998A CN 111565548 B CN111565548 B CN 1115655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nducting
plate
movabl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69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65548A (zh
Inventor
王晨波
徐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3699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655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65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5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65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55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和热交换机构;壳体内开设有容纳槽,第一导热板设置于容纳槽内,且将容纳槽分隔为第一容纳腔和安装槽,壳体远离安装槽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导热孔和第二导热孔,第二导热板和热交换机构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且热交换机构位于第一导热板背离安装槽的一侧,且与第一导热板相接触,第二导热板设置于热交换机构背离第一导热板的一侧,且与热交换机构相接触;其中,第二导热板包括固定导热部和活动导热部,活动导热部与固定导热部活动连接,活动导热部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等的功能越来越多,使得电子设备内硬件的规格、数量越来越多,对于用电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子设备的电源、硬件等在工作是都会放出大量的热。
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在一些方案中采用外置的散热设备进行散热。例如,散热风扇,散热背夹等。这些散热设备能主动地吸收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
然而,散热设备的散热区域大多是固定,无法根据电子设备的发热情况调节散热区域的大小,造成用户的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以解决散热设备无法调节散热区域的大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和热交换机构;
所述壳体内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导热板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且将所述容纳槽分隔为第一容纳腔和安装槽,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导热孔和第二导热孔,所述第二导热板和所述热交换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热交换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导热板背离所述安装槽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导热板相接触,所述第二导热板设置于所述热交换机构背离所述第一导热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热交换机构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二导热板包括固定导热部和活动导热部,所述活动导热部与所述固定导热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导热部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所述活动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导热板的方向上,所述固定导热部覆盖所述活动导热部,所述固定导热部和所述活动导热部与所述第一导热孔相对;
在所述活动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导热板的方向上,所述固定导热部与所述活动导热部错位分布,所述固定导热部与所述第一导热孔相对,所述活动导热部与所述第二导热孔相对;
在所述安装槽中安装有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导热板贴合,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导热板、所述热交换机构和所述第二导热板进行散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整活动导热部的位置,能够实现散热装置的散热面积的调整,从而实现散热效果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分解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壳体和第一导热板的装配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收纳状态的固定导热部和活动导热部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固定导热部和活动导热部的分解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的固定导热部和活动导热部活动导热部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收纳状态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导热板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壳体;12:底板;13:条形穿孔;14a:第一导热孔;14b:第二导热孔;14c:第三导热孔;15:第一导热板;16:固定导热部;17:第一限位机构;18: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9:第二限位机构;20: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1:第三限位机构;22:散热腔;23:凸柱;24:隔热层;25:第一风扇:26:第二风扇;27:热交换机构;31:手机。32:第三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如图1、图8和图9所示,该散热装置包括:包括:壳体11、第一导热板15、第二导热板和热交换机构27。
所述壳体11内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导热板15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且将所述容纳槽分隔为第一容纳腔和安装槽,所述壳体11远离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导热孔14a和第二导热孔14b,所述第二导热板和所述热交换机构27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热交换机构27位于所述第一导热板15背离所述安装槽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导热板15相接触,所述第二导热板设置于所述热交换机构27背离所述第一导热板15的一侧,且与所述热交换机构27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二导热板包括固定导热部16和活动导热部,所述活动导热部与所述固定导热部16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导热部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所述活动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导热板15的方向上,所述固定导热部16覆盖所述活动导热部,所述固定导热部16和所述活动导热部与所述第一导热孔14a相对。
在所述活动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导热板15的方向上,所述固定导热部16与所述活动导热部错位分布,所述固定导热部16与所述第一导热孔14a相对,所述活动导热部与所述第二导热孔14b相对。
在所述安装槽中安装有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导热板15贴合,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导热板15、所述热交换机构27和所述第二导热板进行散热。
如图1-图2所示,壳体11的整体可以呈长方体状,并且为中空结构,壳体11的一端具有底板12。在底板12上开设有第一导热孔14a和第二导热孔14b。第一导热板15固定在壳体11内。第一导热板15的一侧为安装槽,另一侧为第一容纳腔22。在使用时,移动终端例如手机31、平板电脑、游戏机等被放置到第一导热板15一侧的安装槽内。在第一导热板15下固定有热交换机构27。热交换机构27可以是热电制冷片或者是由高导热系数的材料组成的导热片以及电驱动水冷结构等等。在热交换机构27为热电制冷片的情况下,热电制冷片包括冷端和热端。冷端用来吸收热量,热端用来释放热量。在工作时,移动终端的热量传导至第一导热板15。冷端与第一导热板15连接,以吸收第一导热板15的热量。在热电制冷片通电的条件下,冷端吸收的热量被转移到热端。热端与固定导热部16连接。固定导热部16吸收来自热端的热量。
活动导热部与固定导热部16接触,以进行热量的传递。固定导热部16的位置是固定的,例如通过胶将固定导热部16粘结在热端。活动导热部能相对于固定导热部16移动。第一导热孔14a和第二导热孔14b将固定导热部16和/或活动导热部的热量从散热装置散发出去。
可选地,第一导热板15、固定导热部16和活动导热部的材质为金属或者导热硅胶片。金属可以使但不限于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碳钢等。壳体11的材质为金属或者塑料。热交换机构27为半导体材质。
如图4和图8所示,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固定导热部16覆盖所述活动导热部。活动导热部与固定导热部16重叠。这样,热量由固定导热部16传导至活动导热部,再由第一导热孔14a散发出去。散热方式如图8中黑色箭头所示。在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导热板的散热面积最小,适用于移动终端发热较小的情况。
如图6和图9所示,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固定导热部16与所述活动导热部错位分布,也就是说,活动导热部至少部分避让所述固定导热部16。这样,固定导热部16的至少一部分和活动导热部是外露的。固定导热部16通过第一导热孔14a进行散热,活动导热部通过第二导热孔14b进行散热。这使得散热装置的散热面积显著提高,散热速度快。在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适用于移动终端发热较大的情况。
该散热装置能够根据移动终端的发热情况调整散热面积,从而实现散热效果的调节。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8-图9所示,所述活动导热部与所述固定导热部16滑动连接。
活动导热部通过滑动的方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移。活动导热部可以是整体的滑动,也可以是相对于某个轴摆动、滑动或者转动。
当然,活动导热部也可以是与壳体11铰接。这种方式同样能够实现活动导热部的移动。滑动连接的方式相比于铰接的方式占用的壳体11内部的空间小,散热装置能够做的更薄。
在一个例子中,散热装置还包括气流加速机构,所述气流加速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且所述气流加速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导热板背离所述热交换机构27的一侧。气流加速机构能够使第一容纳腔内的热空气加速通过第一导热孔14a和第二导热孔14b中的至少一者,从而加快散热速度。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7所示,所述气流加速机构包括第一风扇25和第二风扇26。所述第一风扇25与所述第一导热孔12a相对分布,所述第二风扇26与所述第二导热孔14b相对分布。例如,第一风扇25和第二风扇26被固定在底板12上。风扇的结构简单,安装容易。
当然,气流加速机构也可以是其他装置。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所示,所述活动导热部包括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与所述固定导热部16活动连接。
在所述活动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导热板15的方向上,所述固定导热部16覆盖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所述固定导热部16和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与所述第一导热孔相对。
在所述活动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导热板15的方向上,所述固定导热部16与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错位分布,所述固定导热部16与所述第一导热孔相对,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与所述第二导热孔相对。
如图1、图6、图9所示,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位于所述固定导热部16下方,并且与所述固定导热部16贴合。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与所述固定导热部16滑动连接。在活动导热部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滑动至处于收纳状态,以使所述固定导热部16覆盖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从而减小了散热面积。在活动导热部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从固定导热部16下方向一侧滑出,以使所述固定导热部16与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错位分布,从而增大了散热面积。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11远离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三导热孔14c。所述活动导热部还包括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所述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与所述固定导热部16和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中的至少一者活动连接。
在所述活动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导热板15的方向上,所述固定导热部16覆盖所述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所述固定导热部16和所述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与所述第一导热孔相对。
在所述活动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导热板15的方向上,所述固定导热部16与所述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错位分布,所述固定导热部16与所述第一导热孔相对,所述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与所述第三导热孔14c相对。
在该例子中,多个活动导热子板能够实现多种散热模式。
如图2、图4、图6、图9所示,在底板12上设置有第三导热孔14c。气流加速机构还包括第三风扇32。第三风扇32与第三导热孔14c相对布置。第二导热孔14b和第三导热孔14c分别位于第一导热孔14a的相对的两侧。在移动导热部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位于固定导热部16和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之间,二者均被固定导热部16覆盖。在该情况下,固定导热部16和移动导热部的散热面积最小。
在移动导热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的运动方向相同;或者,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的运动方向相反。
例如,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和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平行于第一导热板15向外滑出。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和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相对地由所述固定导热部16向外滑出。在该情况下,固定导热部16、第一移动导热子板和第二移动导热子板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导热孔14a、第二导热孔14b、第三导热孔14c相对,散热面积最大。
当然,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和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相对于固定导热部16的滑出方向不限于相对滑出,也可以朝固定导热部16的同一个方向滑出。这样,同样能够实现最大的散热面积。
也可以是,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和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中的任意一个位于第二位置,以相对于固定导热部16错位设置;另一个位于第一位置,以被固定导热部16覆盖。在这种条件下,固定导热部16和移动导热部的散热面积为中等。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固定导热部16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17,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19。
在所述固定导热部16覆盖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限位机构17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19限位配合。
如图4-图6所示,固定导热部16的一端弯折,以形成第一限位机构17。固定导热部16的整体呈L形。第一限位机构17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第一限位机构17能准确地限定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的第一位置。第二限位机构19位于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的一端。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的整体呈L形。第二限位机构19起到定位的作用。第二限位机构19能够准确地限定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的第一位置。
在所述固定导热部16覆盖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的情况下,第一限位机构17和第二限位机构19共同围成散热腔22,能够有效地防止热空气散发到散热腔22以外的空间。第一风扇25将散热腔22内的热空气迅速排出,从而进行散热。
当然,第一限位机构17、第二限位机构19也可以位于其所在的导热部的其他位置。第一限位机构17位于端部可以节省散热装置内部的空间。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固定导热部16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17。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19,所述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设置有第三限位机构21。
在所述活动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限位机构21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19中的至少一者限位配合。
第一限位机构17和第二限位机构19如前所述。在活动导热部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限位机构17能够对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起到限位的作用,第二限位机构19能对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起到限位的作用。
此外,如图4-图6所示,所述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具有第三限位机构21。第三限位机构21位于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的一端。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的整体可以呈L形。第三限位机构21与第二限位机构19相对设置。在该例子中,由于第三限位机构21、第二限位机构19之间形成了密封的散热腔22,故能有效地防止热空气散发到散热腔22以外的空间,避免了散热装置的其他部位热量升高。
此外,由于热空气能集中在散热腔22内,故散热装置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散热。
当然,也可以是,第一限位机构17和第三限位机构21相互配合,以形成散热腔22。第一限位机构17、第二限位机构19和第三限位机构21也可以分别位于其所在的导热部的其他位置。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5所示,在所述固定导热部16和/或所述活动导热部的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隔热层24。
可以理解的是,侧壁为位于散热表面的侧部,例如厚度方向上。如图5所示,在固定导热部16、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和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隔热层24。隔热层24可以是但不限于玻璃纤维、石棉、泡沫塑料等。隔热层24能有效地方防止热量横向散发,使得热量集中在固定导热部16和活动导热部,以及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22内。通过设置隔热层24能有效地防止热量传导至固定导热部16和活动导热部以外的部位。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导热板15包括与所述冷端连接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与所述冷端连接区域以外的区域设置有隔热层24。
隔热层24的材质如前所述。隔热层24能避免热量从冷端以外的部位散发,使得热量能有效地通过固定导热部16、活动导热部、散热装置的散热途径散发掉。隔热层24能防止散热装置内的其他部件温度过高。
例如,热交换机构27的热端设置在第一导热板15的第一表面的中部。在移动终端第一表面的两端设置有隔热层24。
在一个例子中,散热装置还包括电池模组、控制模组和驱动机构,所述电池模组、所述控制模组和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控制模组电连接,所述控制模组分别与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热交换机构电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活动导热部接相连,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活动导热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例如,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机构。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活动导热部连接。电池模组为控制模组、驱动机构、热交换机构和气流加速机构等进行供电。控制模组控制驱动机构、气流加速机构工作。该散热装置能够实现自动控制。
在一个例子中,散热装置包括电池模组和控制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控制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控制模组电连接,所述控制模组分别与所述热交换机构电连接。
所述壳体还开设有条形穿孔13,所述活动导热部设置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通过所述条形穿孔13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壳体之外,所述传动件可沿所述条形穿孔13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运动。
在所述传动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活动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在所述传动件位于所述第四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活动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如图2和图7所示,条形穿孔13位于底板12上,对应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和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均设置有一个条形穿孔13。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的传动件和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的传动件均包括凸柱23。两个凸柱23分别设置在第二限位机构19和第三限位机构21上。所述凸柱23位于对应的条形穿孔13内,并能沿条形穿孔13滑动。
在该例子中凸柱23在条形穿孔中的位置能显示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和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所处的位置,从而显示散热装置的散热模式。
此外,条形穿孔13能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第一活动导热子板18和第二活动导热子板20能沿设定方向移动。
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和热交换机构;
所述壳体内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导热板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且将所述容纳槽分隔为第一容纳腔和安装槽,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导热孔和第二导热孔,所述第二导热板和所述热交换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热交换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导热板背离所述安装槽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导热板相接触,所述第二导热板设置于所述热交换机构背离所述第一导热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热交换机构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二导热板包括固定导热部和活动导热部,所述热交换机构与所述固定导热部连接,所述活动导热部与所述固定导热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导热部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所述活动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导热板的方向上,所述固定导热部覆盖所述活动导热部,所述固定导热部和所述活动导热部与所述第一导热孔相对;
在所述活动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导热板的方向上,所述固定导热部与所述活动导热部错位分布,所述固定导热部与所述第一导热孔相对,所述活动导热部与所述第二导热孔相对;
在所述安装槽中安装有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导热板贴合,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导热板、所述热交换机构和所述第二导热板进行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流加速机构,所述气流加速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且所述气流加速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导热板背离所述热交换机构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导热部包括第一活动导热子板,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与所述固定导热部活动连接;
在所述活动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导热板的方向上,所述固定导热部覆盖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所述固定导热部和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与所述第一导热孔相对;
在所述活动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导热板的方向上,所述固定导热部与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错位分布,所述固定导热部与所述第一导热孔相对,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与所述第二导热孔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三导热孔,所述活动导热部还包括第二活动导热子板,所述第二活动导热子板与所述固定导热部和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中的至少一者活动连接;
在所述活动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导热板的方向上,所述固定导热部覆盖所述第二活动导热子板,所述固定导热部和所述第二活动导热子板与所述第一导热孔相对;
在所述活动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导热板的方向上,所述固定导热部与所述第二活动导热子板错位分布,所述固定导热部与所述第一导热孔相对,所述第二活动导热子板与所述第三导热孔相对。
5.根据权利 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导热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活动导热子板的运动方向相同;或者,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活动导热子板的运动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热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
在所述固定导热部覆盖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限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热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活动导热子板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二活动导热子板设置有第三限位机构;
在所述活动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 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中的至少一者限位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模组、控制模组和驱动机构,所述电池模组、所述控制模组和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控制模组电连接,所述控制模组分别与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热交换机构电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活动导热部接相连,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活动导热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模组和控制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控制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控制模组电连接,所述控制模组分别与所述热交换机构电连接;
所述壳体还开设有条形穿孔,所述活动导热部设置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通过所述条形穿孔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壳体之外,所述传动件可沿所述条形穿孔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运动;
在所述传动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活动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在所述传动件位于所述第四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活动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加速机构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第一导热孔相对分布,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第二导热孔相对分布。
CN202010536998.2A 2020-06-12 2020-06-12 散热装置 Active CN1115655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6998.2A CN111565548B (zh) 2020-06-12 2020-06-12 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6998.2A CN111565548B (zh) 2020-06-12 2020-06-12 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5548A CN111565548A (zh) 2020-08-21
CN111565548B true CN111565548B (zh) 2022-11-11

Family

ID=72075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6998.2A Active CN111565548B (zh) 2020-06-12 2020-06-12 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655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1424B (zh) * 2020-12-15 2022-11-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背夹
CN113692154B (zh) * 2021-07-23 2023-03-28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458890A (zh) * 2022-02-09 2022-05-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支架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5753A (zh) * 2018-12-14 2019-02-22 河南飙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数据服务器的散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98274Y (zh) * 2009-03-25 2010-02-03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7504140U (zh) * 2017-11-13 2018-06-15 杭州高特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结构
US10512151B2 (en) * 2018-01-26 2019-12-17 Nanning Fugui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elf-regulated cooling to avoid hot-spot heating
CN209962205U (zh) * 2019-06-11 2020-01-17 深圳市鑫琦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接抽风式电脑散热风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5753A (zh) * 2018-12-14 2019-02-22 河南飙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数据服务器的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5548A (zh)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5548B (zh) 散热装置
KR950005212B1 (ko) 소형 컴퓨터의 내장 구조
EP1494109B1 (en)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for mobile device
US7701717B2 (en) Notebook computer having heat pipe
CN211127183U (zh) 无线充电器
US20120131930A1 (en) Tec device and electrical device applying the tec device
CN113099707B (zh) 散热装置及设备
JPH10313184A (ja) 電子機器の放熱構造
CN114423135A (zh) 射线源
JP4438526B2 (ja) パワー部品冷却装置
CN211859633U (zh) 无线充电底座
KR100908333B1 (ko) 발포금속을 이용한 방열장치
CN112397465A (zh) 一种芯片散热结构
JPH10256764A (ja) 放熱材
JP3907580B2 (ja) 通信装置
JP2014216610A (ja) 放熱構造体及び電子機器
JP3700881B2 (ja) 冷却構造
CN219068755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应用有该散热结构的终端
CN220210836U (zh) 均温式热管排布散热模组
JPH11237193A (ja) 板型ヒートパイプとそれを用いた実装構造
CN115003100B (zh) 电子设备
CN219205084U (zh) 电子设备用的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9893694U (zh) 散热装置及储能电源
CN217213547U (zh) 电子设备
CN220383422U (zh) 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