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6441A - 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46441A
CN111546441A CN202010271452.9A CN202010271452A CN111546441A CN 111546441 A CN111546441 A CN 111546441A CN 202010271452 A CN202010271452 A CN 202010271452A CN 111546441 A CN111546441 A CN 1115464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transmission
driving wheel
axle center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714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46441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 Junfei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2714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464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46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6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464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64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DWORKING VENEER OR PLYWOOD
    • B27D1/00Joining wood veneer with any material; Forming articles thereby; Preparatory processing of surfaces to be joined, e.g. scoring
    • B27D1/04Joining wood veneer with any material; Forming articles thereby; Preparatory processing of surfaces to be joined, e.g. scoring to produce plywood or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Plywood sheets
    • B27D1/08Manufacture of shaped articles; Presses specially designed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GACCESSORY 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WORK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S; TOOLS FOR WORK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S; SAFETY DEVICES FOR WOOD WORKING MACHINES OR TOOLS
    • B27G11/00Applying adhesives or glue to surfaces of wood to be joined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纤维板,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架,控制屏,电机,涂胶机构,振动均料机构和压合机构;支撑架左端顶部设置有控制屏。本发明达到了通过机器代替人工施胶,对不同区域胶量进行控制,使胶料贴合竹纤维板结构,对竹纤维板进行震动均料,防止竹纤维板凹凸的平面使胶料分布不均,对双层竹纤维板进行单向压合,避免压合时对胶料施加力不同导致厚度不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纤维板,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纤维板结构均匀,密度适中,表面光滑平整,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家具制造业和建筑业。目前,被广泛用于纤维板制备的原料为木质纤维素和脲醛树脂。但是随着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如何保证充足的木质纤维素原料供给,已成为纤维板制造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另外,脲醛树脂来源于不可再生的石化资源,在湿热环境下容易释放出游离甲醛,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我国竹资源丰富,在竹加工产业中有大量的竹纤维残余被废弃,而竹子与木材相比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的特点,是纤维板的理想原料。
现有技术专利号为CN107877625A,名称为一种保温隔热型三层结构式复合竹纤维板的中国专利针对已有的纤维板加工过程中,由于施胶不均,容易造成纤维结团和成毡,直接影响板材性能。此外,目前所加工的竹纤维板不具备保温隔热性能,而通过涂层方式赋予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弱,难以满足建筑装修施工对限位板保温隔热性能的要求的问题,其通过以保温隔热材料作为保温隔热层,竹纤维板作为底板和面板制得三层结构式复合竹纤维板,先通过预热压工艺将竹纤维坯料制成竹纤维底板和竹纤维面板,再通过热压工艺将保温隔热材料填充到竹纤维底板与竹纤维面板之间,以赋予所制复合竹纤维板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并利用自制竹纤维底板或竹纤维面板来进一步增强所制复合竹纤维板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保证所制复合竹纤维板的物理力学使用性能的方式,克服了纤维板加工过程中,由于施胶不均,容易造成纤维结团和成毡,直接影响板材性能。此外,目前所加工的竹纤维板不具备保温隔热性能,而通过涂层方式赋予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弱,难以满足建筑装修施工对限位板保温隔热性能的要求的问题,但由于对胶料施加的力不同,从而会导致胶料分布不均匀。
并且由于部分竹纤维板为凹凸形结构,在施胶过程中会产生胶料的堆积,使凸起部分胶料不足。
目前需要研发一种通过机器代替人工施胶,对不同区域胶量进行控制,使胶料贴合竹纤维板结构,对竹纤维板进行震动均料,防止竹纤维板凹凸的平面使胶料分布不均,对双层竹纤维板进行单向压合,避免压合时对胶料施加力不同导致厚度不均的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对胶料施加的力不同,从而会导致胶料分布不均匀,由于部分竹纤维板为凹凸形结构,在施胶过程中会产生胶料的堆积,使凸起部分胶料不足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对胶料施加的力不同,从而会导致胶料分布不均匀,由于部分竹纤维板为凹凸形结构,在施胶过程中会产生胶料的堆积,使凸起部分胶料不足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架,控制屏,电机,涂胶机构,振动均料机构和压合机构;支撑架左端顶部设置有控制屏;支撑架顶端右部设置有电机;支撑架内右顶部设置有涂胶机构,并且涂胶机构右端顶部与电机相连接;支撑架内底部设置有振动均料机构;支撑架内左顶部设置有压合机构,并且压合机构右端顶部与涂胶机构相连接,而且压合机构底端左部与振动均料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的,涂胶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伸缩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一传动杆,轮齿板,第五传动轮,第二传动杆,第一平齿轮,第二平齿轮,第一丝杆,第一轴承块,第三平齿轮,第四平齿轮,第二丝杆,第二轴承块,第三传动杆,第四传动杆和喷头;第一传动轮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左端轴心与第一伸缩杆相连接;第一伸缩杆左端轴心与第一锥齿轮相连接;第一锥齿轮左端后部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后端轴心与第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后端轴心与第一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后端左底部与轮齿板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后端轴心与第二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传动杆后端左底部与轮齿板相连接;第二传动杆右顶部设置有第一平齿轮;第一平齿轮左端轴心与第二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左端轴心与第一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后端与第三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一丝杆外表面左部设置有第一轴承块;第一轴承块后端与第三传动杆进行焊接;第三平齿轮后端与第四平齿轮进行啮合;第四平齿轮左端轴心与第二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外表面左部设置有第二轴承块,并且第二轴承块前端与第三传动杆相连接;第三传动杆底端与第四传动杆进行焊接;第四传动杆底端设置有喷头;第一传动轮右端轴心与电机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左端轴心与压合机构相连接;第二传动轮右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五传动轮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
进一步的,振动均料机构包括第六传动轮,第一圆盘,第五传动杆,第一曲型杆,第一基座,第六传动杆,第一弹簧,第一限位块,第七传动轮,第二圆盘,第七传动杆,第二曲型杆,第二基座,第八传动杆,第二弹簧和第二限位块;第六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一圆盘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右端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圆盘右端顶部与第五传动杆进行焊接;第五传动杆前端右顶部与第一曲型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曲型杆底端与第一基座相连接;第一曲型杆后端右底部与第六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第六传动杆外表面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并且第一限位块底端与第一弹簧相连接;第七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二圆盘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圆盘左端顶部与第七传动杆进行焊接;第七传动杆前端左顶部与第二曲型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二曲型杆底端与第二基座相连接;第二曲型杆后端左底部与第八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第八传动杆外表面顶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块,并且第二限位块底端与第二弹簧相连接;第六传动轮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六传动轮顶端与压合机构相连接;第一基座底端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一限位块顶端右部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七传动轮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二基座底端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二限位块顶端左部与支撑架相连接。
进一步的,压合机构包括第八传动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二伸缩杆,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十一传动轮,第十二传动轮,第九传动杆,第五平齿轮,第六平齿轮,第十传动杆,第十三传动轮,第十一传动杆,第七平齿轮,第八平齿轮,电动推杆和滚筒;第八传动轮左端轴心与第三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锥齿轮左端后部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后端轴心与第九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左端轴心与第二伸缩杆相连接;第二伸缩杆左端轴心与第五锥齿轮相连接;第五锥齿轮左端后部与第六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后端轴心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九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杆后端左顶部与第五平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杆前端左顶部与第十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五平齿轮右底部与第六平齿轮进行啮合;第十传动杆后端左部与第十一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十一传动杆后端右底部与第十三传动轮相连接;第十一传动杆后端左顶部与第七平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平齿轮右底部与第八平齿轮进行啮合;第八传动轮右端轴心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九传动轮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九传动轮底端与第六传动轮相连接;第十传动轮右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
进一步的,第六传动轮和第一圆盘轴心不不相同。
进一步的,轮齿板运动至最左端与第一平齿轮进行啮合,轮齿板运动至最右端与第二平齿轮进行啮合。
进一步的,滚筒的运动轨迹为尖端向上的三角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对胶料施加的力不同,从而会导致胶料分布不均匀,由于部分竹纤维板为凹凸形结构,在施胶过程中会产生胶料的堆积,使凸起部分胶料不足的问题,设计了涂胶机构,通过涂胶机构将粘接胶均匀地喷洒在竹纤维板粘接面,达到了通过机器代替人工施胶,对不同区域胶量进行控制,使胶料贴合竹纤维板结构的效果,设计了振动均料机构,通过振动均料机构使粘接胶均匀分布在竹纤维板表面,达到了通过对竹纤维板进行震动均料,防止竹纤维板凹凸的平面使胶料分布不均的效果,设计了压合机构,通过压合机构对叠放的竹纤维板进行压合,达到了通过对双层竹纤维板进行单向压合,避免压合时对胶料施加力不同导致厚度不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涂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平齿轮,第一丝杆,第一轴承块,第三平齿轮,第四平齿轮,第二丝杆,第二轴承块和第三传动杆组合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振动均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压合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支撑架,2-控制屏,3-电机,4-涂胶机构,5-振动均料机构,6-压合机构,401-第一传动轮,402-第二传动轮,403-第一伸缩杆,404-第一锥齿轮,405-第二锥齿轮,406-第三传动轮,407-第四传动轮,408-第一传动杆,409-轮齿板,4010-第五传动轮,4011-第二传动杆,4012-第一平齿轮,4013-第二平齿轮,4014-第一丝杆,4015-第一轴承块,4016-第三平齿轮,4017-第四平齿轮,4018-第二丝杆,4019-第二轴承块,4020-第三传动杆,4021-第四传动杆,4022-喷头,501-第六传动轮,502-第一圆盘,503-第五传动杆,504-第一曲型杆,505-第一基座,506-第六传动杆,507-第一弹簧,508-第一限位块,509-第七传动轮,5010-第二圆盘,5011-第七传动杆,5012-第二曲型杆,5013-第二基座,5014-第八传动杆,5015-第二弹簧,5016-第二限位块,601-第八传动轮,602-第三锥齿轮,603-第四锥齿轮,604-第九传动轮,605-第十传动轮,606-第二伸缩杆,607-第五锥齿轮,608-第六锥齿轮,609-第十一传动轮,6010-第十二传动轮,6011-第九传动杆,6012-第五平齿轮,6013-第六平齿轮,6014-第十传动杆,6015-第十三传动轮,6016-第十一传动杆,6017-第七平齿轮,6018-第八平齿轮,6019-电动推杆,6020-滚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支撑架1,控制屏2,电机3,涂胶机构4,振动均料机构5和压合机构6;支撑架1左端顶部设置有控制屏2;支撑架1顶端右部设置有电机3;支撑架1内右顶部设置有涂胶机构4,并且涂胶机构4右端顶部与电机3相连接;支撑架1内底部设置有振动均料机构5;支撑架1内左顶部设置有压合机构6,并且压合机构6右端顶部与涂胶机构4相连接,而且压合机构6底端左部与振动均料机构5相连接。
涂胶机构4包括第一传动轮401,第二传动轮402,第一伸缩杆403,第一锥齿轮404,第二锥齿轮405,第三传动轮406,第四传动轮407,第一传动杆408,轮齿板409,第五传动轮4010,第二传动杆4011,第一平齿轮4012,第二平齿轮4013,第一丝杆4014,第一轴承块4015,第三平齿轮4016,第四平齿轮4017,第二丝杆4018,第二轴承块4019,第三传动杆4020,第四传动杆4021和喷头4022;第一传动轮401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40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402左端轴心与第一伸缩杆403相连接;第一伸缩杆403左端轴心与第一锥齿轮404相连接;第一锥齿轮404左端后部与第二锥齿轮405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405后端轴心与第三传动轮4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406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407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407后端轴心与第一传动杆408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407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4010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杆408后端左底部与轮齿板409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4010后端轴心与第二传动杆4011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传动杆4011后端左底部与轮齿板409相连接;第二传动杆4011右顶部设置有第一平齿轮4012;第一平齿轮4012左端轴心与第二平齿轮4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4013左端轴心与第一丝杆4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4013后端与第三平齿轮4016进行啮合;第一丝杆4014外表面左部设置有第一轴承块4015;第一轴承块4015后端与第三传动杆4020进行焊接;第三平齿轮4016后端与第四平齿轮4017进行啮合;第四平齿轮4017左端轴心与第二丝杆4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4018外表面左部设置有第二轴承块4019,并且第二轴承块4019前端与第三传动杆4020相连接;第三传动杆4020底端与第四传动杆4021进行焊接;第四传动杆4021底端设置有喷头4022;第一传动轮401右端轴心与电机3相连接;第一传动轮401左端轴心与压合机构6相连接;第二传动轮402右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三传动轮406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407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五传动轮4010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
振动均料机构5包括第六传动轮501,第一圆盘502,第五传动杆503,第一曲型杆504,第一基座505,第六传动杆506,第一弹簧507,第一限位块508,第七传动轮509,第二圆盘5010,第七传动杆5011,第二曲型杆5012,第二基座5013,第八传动杆5014,第二弹簧5015和第二限位块5016;第六传动轮501前端轴心与第一圆盘502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501右端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509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圆盘502右端顶部与第五传动杆503进行焊接;第五传动杆503前端右顶部与第一曲型杆504进行传动连接;第一曲型杆504底端与第一基座505相连接;第一曲型杆504后端右底部与第六传动杆506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杆506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507;第六传动杆506外表面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块508,并且第一限位块508底端与第一弹簧507相连接;第七传动轮509前端轴心与第二圆盘5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圆盘5010左端顶部与第七传动杆5011进行焊接;第七传动杆5011前端左顶部与第二曲型杆501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曲型杆5012底端与第二基座5013相连接;第二曲型杆5012后端左底部与第八传动杆5014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杆5014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5015;第八传动杆5014外表面顶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块5016,并且第二限位块5016底端与第二弹簧5015相连接;第六传动轮501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六传动轮501顶端与压合机构6相连接;第一基座505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一限位块508顶端右部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七传动轮509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基座5013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限位块5016顶端左部与支撑架1相连接。
压合机构6包括第八传动轮601,第三锥齿轮602,第四锥齿轮603,第九传动轮604,第十传动轮605,第二伸缩杆606,第五锥齿轮607,第六锥齿轮608,第十一传动轮609,第十二传动轮6010,第九传动杆6011,第五平齿轮6012,第六平齿轮6013,第十传动杆6014,第十三传动轮6015,第十一传动杆6016,第七平齿轮6017,第八平齿轮6018,电动推杆6019和滚筒6020;第八传动轮601左端轴心与第三锥齿轮602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601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605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锥齿轮602左端后部与第四锥齿轮603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603后端轴心与第九传动轮604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605左端轴心与第二伸缩杆606相连接;第二伸缩杆606左端轴心与第五锥齿轮607相连接;第五锥齿轮607左端后部与第六锥齿轮608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608后端轴心与第十一传动轮609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9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6010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6010前端轴心与第九传动杆6011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6010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6015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杆6011后端左顶部与第五平齿轮6012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杆6011前端左顶部与第十传动杆6014进行传动连接;第五平齿轮6012右底部与第六平齿轮6013进行啮合;第十传动杆6014后端左部与第十一传动杆6016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十一传动杆6016后端右底部与第十三传动轮6015相连接;第十一传动杆6016后端左顶部与第七平齿轮6017进行传动连接;第七平齿轮6017右底部与第八平齿轮6018进行啮合;第八传动轮601右端轴心与第一传动轮401相连接;第九传动轮604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九传动轮604底端与第六传动轮501相连接;第十传动轮605右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9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6010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6015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
第六传动轮501和第一圆盘502轴心不不相同。
轮齿板409运动至最左端与第一平齿轮4012进行啮合,轮齿板409运动至最右端与第二平齿轮4013进行啮合。
滚筒6020的运动轨迹为尖端向上的三角形。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支撑架1将装置水平放置在所要使用的位置,接通电源,将竹纤维板放置在喷头4022下方,通过控制屏2调配装置,启动电机3,通过涂胶机构4将粘接胶均匀地喷洒在竹纤维板粘接面,同时通过振动均料机构5使粘接胶均匀分布在竹纤维板表面,接着将另一块竹纤维板叠放好,然后通过压合机构6对叠放的竹纤维板进行压合,该装置通过机器代替人工施胶,对不同区域胶量进行控制,使胶料贴合竹纤维板结构,通过对竹纤维板进行震动均料,防止竹纤维板凹凸的平面使胶料分布不均,通过对双层竹纤维板进行单向压合,避免压合时对胶料施加力不同导致厚度不均。
涂胶机构4包括第一传动轮401,第二传动轮402,第一伸缩杆403,第一锥齿轮404,第二锥齿轮405,第三传动轮406,第四传动轮407,第一传动杆408,轮齿板409,第五传动轮4010,第二传动杆4011,第一平齿轮4012,第二平齿轮4013,第一丝杆4014,第一轴承块4015,第三平齿轮4016,第四平齿轮4017,第二丝杆4018,第二轴承块4019,第三传动杆4020,第四传动杆4021和喷头4022;第一传动轮401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40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402左端轴心与第一伸缩杆403相连接;第一伸缩杆403左端轴心与第一锥齿轮404相连接;第一锥齿轮404左端后部与第二锥齿轮405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405后端轴心与第三传动轮4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406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407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407后端轴心与第一传动杆408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407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4010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杆408后端左底部与轮齿板409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4010后端轴心与第二传动杆4011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传动杆4011后端左底部与轮齿板409相连接;第二传动杆4011右顶部设置有第一平齿轮4012;第一平齿轮4012左端轴心与第二平齿轮4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4013左端轴心与第一丝杆4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4013后端与第三平齿轮4016进行啮合;第一丝杆4014外表面左部设置有第一轴承块4015;第一轴承块4015后端与第三传动杆4020进行焊接;第三平齿轮4016后端与第四平齿轮4017进行啮合;第四平齿轮4017左端轴心与第二丝杆4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4018外表面左部设置有第二轴承块4019,并且第二轴承块4019前端与第三传动杆4020相连接;第三传动杆4020底端与第四传动杆4021进行焊接;第四传动杆4021底端设置有喷头4022;第一传动轮401右端轴心与电机3相连接;第一传动轮401左端轴心与压合机构6相连接;第二传动轮402右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三传动轮406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407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五传动轮4010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
当竹纤维板放置在喷头4022下方后,通过第一传动轮401转动带动第二传动轮402进行转动,进而通过第一伸缩杆403带动第一锥齿轮404进行转动并且第一锥齿轮404啮合第二锥齿轮405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三传动轮406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四传动轮407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杆408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五传动轮4010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传动杆4011进行转动,通过第一传动杆408和第二传动杆4011转动传动轮齿板409,当轮齿板409运动至最左端与第一平齿轮4012进行啮合,使第一平齿轮4012正转,轮齿板409运动至最右端与第二平齿轮4013进行啮合,使第二平齿轮4013反转,进而带动第二平齿轮4013进行间歇式正反转,进而带动第一丝杆4014进行转动,第二平齿轮4013转动啮合第三平齿轮4016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四平齿轮4017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丝杆4018进行转动,通过第一丝杆4014和第二丝杆4018的正反转使第一轴承块4015和第二轴承块4019进行左右往复移动,通过第三传动杆4020带动第四传动杆4021底部的喷头4022进行左右往复移动,对竹纤维板进行涂胶,该机构通过机器代替人工施胶,对不同区域胶量进行控制,使胶料贴合竹纤维板结构。
振动均料机构5包括第六传动轮501,第一圆盘502,第五传动杆503,第一曲型杆504,第一基座505,第六传动杆506,第一弹簧507,第一限位块508,第七传动轮509,第二圆盘5010,第七传动杆5011,第二曲型杆5012,第二基座5013,第八传动杆5014,第二弹簧5015和第二限位块5016;第六传动轮501前端轴心与第一圆盘502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501右端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509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圆盘502右端顶部与第五传动杆503进行焊接;第五传动杆503前端右顶部与第一曲型杆504进行传动连接;第一曲型杆504底端与第一基座505相连接;第一曲型杆504后端右底部与第六传动杆506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杆506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507;第六传动杆506外表面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块508,并且第一限位块508底端与第一弹簧507相连接;第七传动轮509前端轴心与第二圆盘5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圆盘5010左端顶部与第七传动杆5011进行焊接;第七传动杆5011前端左顶部与第二曲型杆501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曲型杆5012底端与第二基座5013相连接;第二曲型杆5012后端左底部与第八传动杆5014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杆5014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5015;第八传动杆5014外表面顶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块5016,并且第二限位块5016底端与第二弹簧5015相连接;第六传动轮501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六传动轮501顶端与压合机构6相连接;第一基座505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一限位块508顶端右部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七传动轮509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基座5013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限位块5016顶端左部与支撑架1相连接。
在竹纤维板在涂胶的同时,通过第六传动轮501转动带动第一圆盘502进行转动,由于第六传动轮501和第一圆盘502不同轴,通过第一圆盘502转动带动第五传动杆503进行上下晃动,进而传动第一曲型杆504,使第一曲型杆504在第一基座505上对第六传动杆506进行上下推动,同时第六传动杆506向上推动时第一弹簧507在第一限位块508上进行压缩产生弹性力,使第六传动杆506恢复原位,使第六传动杆506持续地对上方的竹纤维板产生一个震动力,同时第六传动轮501转动带动第七传动轮509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圆盘5010进行转动,由于第七传动轮509和第二圆盘5010不同轴,通过第二圆盘5010转动带动第七传动杆5011进行上下晃动,进而传动第二曲型杆5012,使第二曲型杆5012在第二基座5013上对第八传动杆5014进行上下推动,同时第八传动杆5014向上推动时第二弹簧5015在第二限位块5016上进行压缩产生弹性力,使第八传动杆5014恢复原位,使第八传动杆5014持续地对上方的竹纤维板产生一个震动力,该机构通过对竹纤维板进行震动均料,防止竹纤维板凹凸的平面使胶料分布不均。
压合机构6包括第八传动轮601,第三锥齿轮602,第四锥齿轮603,第九传动轮604,第十传动轮605,第二伸缩杆606,第五锥齿轮607,第六锥齿轮608,第十一传动轮609,第十二传动轮6010,第九传动杆6011,第五平齿轮6012,第六平齿轮6013,第十传动杆6014,第十三传动轮6015,第十一传动杆6016,第七平齿轮6017,第八平齿轮6018,电动推杆6019和滚筒6020;第八传动轮601左端轴心与第三锥齿轮602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601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605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锥齿轮602左端后部与第四锥齿轮603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603后端轴心与第九传动轮604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605左端轴心与第二伸缩杆606相连接;第二伸缩杆606左端轴心与第五锥齿轮607相连接;第五锥齿轮607左端后部与第六锥齿轮608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608后端轴心与第十一传动轮609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9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6010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6010前端轴心与第九传动杆6011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6010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6015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杆6011后端左顶部与第五平齿轮6012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杆6011前端左顶部与第十传动杆6014进行传动连接;第五平齿轮6012右底部与第六平齿轮6013进行啮合;第十传动杆6014后端左部与第十一传动杆6016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十一传动杆6016后端右底部与第十三传动轮6015相连接;第十一传动杆6016后端左顶部与第七平齿轮6017进行传动连接;第七平齿轮6017右底部与第八平齿轮6018进行啮合;第八传动轮601右端轴心与第一传动轮401相连接;第九传动轮604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九传动轮604底端与第六传动轮501相连接;第十传动轮605右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9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6010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6015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
当竹纤维板涂胶完成后,将另一块竹纤维板叠放在上方,此时通过第八传动轮601转动带动第三锥齿轮602进行转动并且第三锥齿轮602啮合第四锥齿轮603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九传动轮604进行转动,使振动均料机构5进行工作,第八传动轮601转动带动第十传动轮605进行转动,进而通过第二伸缩杆606带动第五锥齿轮607进行转动并且第五锥齿轮607啮合第六锥齿轮608进行转动,此时第二伸缩杆606处于伸缩状态,进而带动第十一传动轮609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十二传动轮6010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九传动杆6011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五平齿轮6012在第六平齿轮6013外表面进行圆周运动,第十二传动轮6010转动带动第十三传动轮6015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十一传动杆6016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七平齿轮6017在第八平齿轮6018外表面进行圆周运动,同时使电动推杆6019推动滚筒6020接触到上层竹纤维板表面,通过第九传动杆6011和第十一传动杆6016的转动传动第十传动杆6014,使第十传动杆6014带动滚筒6020做尖端向上的三角形运动,使滚筒6020对叠放的竹纤维板进行压合,该机构通过对双层竹纤维板进行单向压合,避免压合时对胶料施加力不同导致厚度不均。
第六传动轮501和第一圆盘502轴心不相同,使第一圆盘502转动时带动第五传动杆503进行上下晃动。
轮齿板409运动至最左端与第一平齿轮4012进行啮合,轮齿板409运动至最右端与第二平齿轮4013进行啮合,实现第二平齿轮4013的间歇式正反转。
滚筒6020的运动轨迹为尖端向上的三角形,使滚筒6020对复合竹纤维板的压合保持一个方向。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架(1),控制屏(2)和电机(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涂胶机构(4),振动均料机构(5)和压合机构(6);支撑架(1)左端顶部设置有控制屏(2);支撑架(1)顶端右部设置有电机(3);支撑架(1)内右顶部设置有涂胶机构(4),并且涂胶机构(4)右端顶部与电机(3)相连接;支撑架(1)内底部设置有振动均料机构(5);支撑架(1)内左顶部设置有压合机构(6),并且压合机构(6)右端顶部与涂胶机构(4)相连接,而且压合机构(6)底端左部与振动均料机构(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涂胶机构(4)包括第一传动轮(401),第二传动轮(402),第一伸缩杆(403),第一锥齿轮(404),第二锥齿轮(405),第三传动轮(406),第四传动轮(407),第一传动杆(408),轮齿板(409),第五传动轮(4010),第二传动杆(4011),第一平齿轮(4012),第二平齿轮(4013),第一丝杆(4014),第一轴承块(4015),第三平齿轮(4016),第四平齿轮(4017),第二丝杆(4018),第二轴承块(4019),第三传动杆(4020),第四传动杆(4021)和喷头(4022);第一传动轮(401)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40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402)左端轴心与第一伸缩杆(403)相连接;第一伸缩杆(403)左端轴心与第一锥齿轮(404)相连接;第一锥齿轮(404)左端后部与第二锥齿轮(405)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405)后端轴心与第三传动轮(4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406)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407)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407)后端轴心与第一传动杆(408)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407)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4010)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杆(408)后端左底部与轮齿板(409)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4010)后端轴心与第二传动杆(4011)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传动杆(4011)后端左底部与轮齿板(409)相连接;第二传动杆(4011)右顶部设置有第一平齿轮(4012);第一平齿轮(4012)左端轴心与第二平齿轮(4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4013)左端轴心与第一丝杆(4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4013)后端与第三平齿轮(4016)进行啮合;第一丝杆(4014)外表面左部设置有第一轴承块(4015);第一轴承块(4015)后端与第三传动杆(4020)进行焊接;第三平齿轮(4016)后端与第四平齿轮(4017)进行啮合;第四平齿轮(4017)左端轴心与第二丝杆(4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4018)外表面左部设置有第二轴承块(4019),并且第二轴承块(4019)前端与第三传动杆(4020)相连接;第三传动杆(4020)底端与第四传动杆(4021)进行焊接;第四传动杆(4021)底端设置有喷头(4022);第一传动轮(401)右端轴心与电机(3)相连接;第一传动轮(401)左端轴心与压合机构(6)相连接;第二传动轮(402)右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三传动轮(406)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407)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五传动轮(4010)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振动均料机构(5)包括第六传动轮(501),第一圆盘(502),第五传动杆(503),第一曲型杆(504),第一基座(505),第六传动杆(506),第一弹簧(507),第一限位块(508),第七传动轮(509),第二圆盘(5010),第七传动杆(5011),第二曲型杆(5012),第二基座(5013),第八传动杆(5014),第二弹簧(5015)和第二限位块(5016);第六传动轮(501)前端轴心与第一圆盘(502)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501)右端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509)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圆盘(502)右端顶部与第五传动杆(503)进行焊接;第五传动杆(503)前端右顶部与第一曲型杆(504)进行传动连接;第一曲型杆(504)底端与第一基座(505)相连接;第一曲型杆(504)后端右底部与第六传动杆(506)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杆(506)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507);第六传动杆(506)外表面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块(508),并且第一限位块(508)底端与第一弹簧(507)相连接;第七传动轮(509)前端轴心与第二圆盘(5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圆盘(5010)左端顶部与第七传动杆(5011)进行焊接;第七传动杆(5011)前端左顶部与第二曲型杆(501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曲型杆(5012)底端与第二基座(5013)相连接;第二曲型杆(5012)后端左底部与第八传动杆(5014)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杆(5014)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5015);第八传动杆(5014)外表面顶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块(5016),并且第二限位块(5016)底端与第二弹簧(5015)相连接;第六传动轮(501)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六传动轮(501)顶端与压合机构(6)相连接;第一基座(505)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一限位块(508)顶端右部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七传动轮(509)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基座(5013)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限位块(5016)顶端左部与支撑架(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合机构(6)包括第八传动轮(601),第三锥齿轮(602),第四锥齿轮(603),第九传动轮(604),第十传动轮(605),第二伸缩杆(606),第五锥齿轮(607),第六锥齿轮(608),第十一传动轮(609),第十二传动轮(6010),第九传动杆(6011),第五平齿轮(6012),第六平齿轮(6013),第十传动杆(6014),第十三传动轮(6015),第十一传动杆(6016),第七平齿轮(6017),第八平齿轮(6018),电动推杆(6019)和滚筒(6020);第八传动轮(601)左端轴心与第三锥齿轮(602)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601)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605)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锥齿轮(602)左端后部与第四锥齿轮(603)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603)后端轴心与第九传动轮(604)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605)左端轴心与第二伸缩杆(606)相连接;第二伸缩杆(606)左端轴心与第五锥齿轮(607)相连接;第五锥齿轮(607)左端后部与第六锥齿轮(608)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608)后端轴心与第十一传动轮(609)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9)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6010)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6010)前端轴心与第九传动杆(6011)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6010)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6015)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杆(6011)后端左顶部与第五平齿轮(6012)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杆(6011)前端左顶部与第十传动杆(6014)进行传动连接;第五平齿轮(6012)右底部与第六平齿轮(6013)进行啮合;第十传动杆(6014)后端左部与第十一传动杆(6016)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十一传动杆(6016)后端右底部与第十三传动轮(6015)相连接;第十一传动杆(6016)后端左顶部与第七平齿轮(6017)进行传动连接;第七平齿轮(6017)右底部与第八平齿轮(6018)进行啮合;第八传动轮(601)右端轴心与第一传动轮(401)相连接;第九传动轮(604)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九传动轮(604)底端与第六传动轮(501)相连接;第十传动轮(605)右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9)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6010)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6015)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六传动轮(501)和第一圆盘(502)轴心不不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轮齿板(409)运动至最左端与第一平齿轮(4012)进行啮合,轮齿板(409)运动至最右端与第二平齿轮(4013)进行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滚筒(6020)的运动轨迹为尖端向上的三角形。
CN202010271452.9A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 Active CN1115464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1452.9A CN111546441B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1452.9A CN111546441B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6441A true CN111546441A (zh) 2020-08-18
CN111546441B CN111546441B (zh) 2022-10-11

Family

ID=71998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71452.9A Active CN111546441B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4644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9297A (zh) * 2021-01-08 2021-04-16 李玲 一种开散式秸秆板成型加工装置
CN113184546A (zh) * 2021-03-25 2021-07-30 刘超 一种金刚石工具生产原料波浪纹型叠放系统及其叠放方法
CN113287820A (zh) * 2021-05-07 2021-08-24 新乡市新科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弹高强聚乙烯纤维制备特种服装加工装置及工艺
CN113768319A (zh) * 2021-08-05 2021-12-10 孙梅 波浪式对具有保健功能床垫的辅助生产设备
CN114131704A (zh) * 2021-12-09 2022-03-04 湖南红崀山木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胶合板成型处理设备
CN115648364A (zh) * 2022-09-08 2023-01-31 江西沣兆竹木科技有限公司 竹木自动组装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27A (zh) * 1990-11-28 1992-06-17 株式会社名南制作所 切去胶合板不规则端头并粘接由此成型的斜端面的装置
JPH08216105A (ja) * 1995-02-16 1996-08-27 Hashimoto Denki Co Ltd 単板接合機における切断糊付冷圧装置
CN201677371U (zh) * 2010-05-24 2010-12-22 无锡市盛金机械有限公司 涂胶机
CN206568281U (zh) * 2017-01-03 2017-10-20 惠安华佑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精确自动的木工涂胶机
CN207669458U (zh) * 2017-12-30 2018-07-31 福建隆达竹业有限公司 竹帘浸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27A (zh) * 1990-11-28 1992-06-17 株式会社名南制作所 切去胶合板不规则端头并粘接由此成型的斜端面的装置
JPH08216105A (ja) * 1995-02-16 1996-08-27 Hashimoto Denki Co Ltd 単板接合機における切断糊付冷圧装置
CN201677371U (zh) * 2010-05-24 2010-12-22 无锡市盛金机械有限公司 涂胶机
CN206568281U (zh) * 2017-01-03 2017-10-20 惠安华佑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精确自动的木工涂胶机
CN207669458U (zh) * 2017-12-30 2018-07-31 福建隆达竹业有限公司 竹帘浸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化学工业部化工机械研究院: "《腐蚀与防护手册耐蚀非金属材料及防腐施工》", 30 April 1991, 化学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9297A (zh) * 2021-01-08 2021-04-16 李玲 一种开散式秸秆板成型加工装置
CN112659297B (zh) * 2021-01-08 2022-05-31 林添顺 一种开散式秸秆板成型加工装置
CN113184546A (zh) * 2021-03-25 2021-07-30 刘超 一种金刚石工具生产原料波浪纹型叠放系统及其叠放方法
CN113287820A (zh) * 2021-05-07 2021-08-24 新乡市新科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弹高强聚乙烯纤维制备特种服装加工装置及工艺
CN113768319A (zh) * 2021-08-05 2021-12-10 孙梅 波浪式对具有保健功能床垫的辅助生产设备
CN113768319B (zh) * 2021-08-05 2023-10-27 惠州展亿科技有限公司 波浪式对具有保健功能床垫的辅助生产设备
CN114131704A (zh) * 2021-12-09 2022-03-04 湖南红崀山木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胶合板成型处理设备
CN115648364A (zh) * 2022-09-08 2023-01-31 江西沣兆竹木科技有限公司 竹木自动组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6441B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46441B (zh) 一种复合竹纤维板加工装置
CN111391465A (zh) 一种无纺布纤维板加工装置
CN110640854A (zh) 一种生态板生产加工用涂胶装置
CN211756419U (zh) 一种墙板生产线的自动打胶装置
CN105234806A (zh) 一种树脂结合剂型金刚石研磨垫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02894A (zh) 一种胶合板均匀涂胶之后加快干胶速度的涂胶装置
CN209408755U (zh) 一种胶合板的旋转型涂胶装置
CN207770214U (zh) 一种圆镜自动打胶机
CN111687961B (zh) 一种特种胶合板加工装置
CN110893639B (zh) 一种林业混粘人造板生产装置
CN213137133U (zh) 一种复合实木多层纤维板材涂胶装置
CN111251405A (zh) 一种家居用颗粒板材加工装置
CN111546619B (zh) 一种塑木复合地板加工装置
CN110653898A (zh) 一种三合板双面清洁涂胶装置
CN111702579B (zh) 一种胶合板整平再利用工艺
CN212386128U (zh) 一种用于smc复合机组中的涂胶装置
CN111619197B (zh) 一种避免偏移的镀铝复合膜制造用涂胶装置
CN210497022U (zh) 用于生产吸湿用品的无纺布涂胶设备
CN113306265A (zh) 一种可防止密度板浮动的浸渍纸贴合装置
CN113895132A (zh) 安防调度指挥系统用触摸屏玻璃基板生产线组
CN208247087U (zh) 一种刨花板加工用施胶装置
CN218363691U (zh) 一种金刚石砂轮的基体打磨装置
CN216992325U (zh) 一种胶合板用高效涂胶装置
CN206240696U (zh) 一种布胶装置
CN220922731U (zh) 一种纤维板铺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08

Address after: No. 605, Hangzhou Road, Junan Century City, Sanshui Street, Jiangyan District,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5599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Mingwen Constru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618200 No. 89 Changshou street, Gongxing Town, Mianzhu City, De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iu Jiwei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04

Address after: Group 6, Chengzhong Village, Luotang Street, Jiangyan District,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5599

Patentee after: Jiangsu Daf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605, Hangzhou Road, Junan Century City, Sanshui Street, Jiangyan District,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5599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Mingwen Construc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5

Address after: No. 22-3, Shangqianku Natural Village, Qianku Village, Dongbin Township, Changshan County, Q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4200

Patentee after: Xu Junfei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Group 6, Chengzhong Village, Luotang Street, Jiangyan District,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5599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Daf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