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38737B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38737B
CN111538737B CN202010319586.3A CN202010319586A CN111538737B CN 111538737 B CN111538737 B CN 111538737B CN 202010319586 A CN202010319586 A CN 202010319586A CN 111538737 B CN111538737 B CN 1115387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
receiving
shift
attendance
tra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195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38737A (zh
Inventor
陈时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yang Gotoo Machinery & Electron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yang Gotoo Machinery & Electron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yang Gotoo Machinery & Electron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yang Gotoo Machinery & Electron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195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387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38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8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38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87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9Time management, e.g. calendars, reminders, meetings or time accounting
    • G06Q10/1093Calendar-based scheduling for persons or grou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40Business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数据处理方法包括:预设多个不同类型的接车人员班次的接车班次队列,在安排接车时根据所接行程类型为待排班行程确定接车班次队列及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实现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列;并且在接车人员班次出列后,还会根据接车人员班次交车后的去向对每个接车人员班次进行入列,即重新加入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实现接车人员班次交车后的入列。并且入列和出列的运算流程相互独立。该方法提高排班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对应的处理结果的合理性。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交通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地铁轮乘排班,需要对每一个地铁行程进行乘务人员的安排。目前,由于轮乘交路的排班运算没有精准的算法,一般都采用通过EXCEL人工编制后导入的办法,来确定乘务人员。
人工直接在EXCEL表中根据行程信息排一张轮乘排班表,一般需要几天的时间,当新线开通或时刻表更换频繁时,工作量巨大,如果仓促中提交的方案,往往存在诸多缺陷和漏洞,投入运用后,造成运行不畅和人员安排的矛盾,增加了再次排班调整的机率。
可见,现有的处理方式中,排班数据的处理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用以提高排班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对应的处理结果的合理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获取待排班行程和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信息;其中,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信息包括所述待排班行程的行程类型和所述待排班行程的接车时间;获取预先配置的与不同的行程类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每个接车班次队列中包括多个接车人员班次,每个接车人员班次对应设置有允许出列时间;根据所述行程类型和所述接车班次队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根据所述接车时间和所述允许出列时间从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确定出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根据确定出的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更新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获取到待排班行程和待排班行程的信息后,根据预先配置的接车班次队列为待排班行程确定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并更新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一方面,利用预设的接车班次队列对每个待排班行程进行处理,确定对应的接车人员班次,相当于预设了多个队列,只需从这多个队列中进行查找和搜索符合要求(允许出列时间要求)的接车人员班次,进而能够简单、快速且较合理地确定待排班行程对应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提高排班数据处理的效率的同时,提高处理结果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在确定出对应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后,还会实时地对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数据进行更新,保证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数据是实时且准确的,进而也能够提高后续的处理过程中得到的处理结果的合理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行程类型包括段发行程、回场行程;所述接车班次队列包括:与所述段发行程对应的出勤行程队列、与所述回场行程对应的退勤行程队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行程类型可以包括段发行程和回场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可以包括出勤行程队列以及退勤行程队列,通过行程类型与接车班次队列的对应关系,可以快速地确定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行程类型还包括折返行程,所述接车班次队列还包括与所述折返行程对应的折返行程队列,且所述折返行程还与所述出勤行程队列对应,当所述行车类型为所述折返行程时,所述根据所述行程类型和所述接车班次队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包括:根据预设的所述折返行程对应的队列优先级从所述出勤行程队列和所述折返行程队列中确定出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行程类型还可以包括折返行程,折返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除了折返行程队列,还包括出勤行程队列,在确定折返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时,可以根据预设的队列优先级来确定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进而提高确定接车班次队列的效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根据所述接车时间和所述允许出列时间从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确定出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包括:根据预设的行程与接车人员班次的固定搭配关系、接车人员班次所允许的行程、所述接车时间和所述允许出列时间从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确定出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待排班行程对应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时,除了根据允许出列时间与接车时间进行确定,还可以结合行程与接车人员班次的固定搭配关系,以及接车人员班次所允许的行程来进行确定,进而提高确定出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处理结果)的合理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根据确定出的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更新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当前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根据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数量和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下车地点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根据预设的接车人员班次休息时间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允许出列时间;根据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允许出列时间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完成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确定后,还可以对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完成对应的行程(即交车后)应该进入哪个接车班次队列(即入列)进行确定,以保证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进而可以实现无间断的不同的待排班行程的接车人员班次的确定,这样每获取到一个待排班行程,都能够快速地进行处理,且得到的处理结果的合理性也较高。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下车时间,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下车时间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交车时间;根据所述交车时间和预设的吃饭队列入列规则判断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是否需要加入所述吃饭队列中;对应的,所述获取当前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包括:当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不需要加入所述吃饭队列中时,获取当前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交车后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进行入列的确定之前,还可以判断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是否需要加入吃饭队列,在不加入吃饭队列时,才进行入列的确定,这样可以保证入列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都是可用的,进而保证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都是可用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为退勤行程队列时,在所述根据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数量和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下车地点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预设的所述退勤行程队列与非退勤行程队列之间的班次转换规则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最终接车班次队列;所述班次转换规则用于指示所述退勤行程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是否需要留在所述退勤行程队列中;对应的,所述根据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允许出列时间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包括:根据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允许出列时间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最终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确定出的待入列的接车班次队列为退勤队列时,还可以对其是否需要留在退勤队列中进行判断,然后确定出其对应的最终接车班次队列,这样可以保证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的合理性,进而可以提高为待排班行程所确定出的接车人员班次的合理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对应的出勤行程;根据所述出勤行程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根据所述出勤时间和所述出勤地点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自动的对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信息进行运算,以实现出勤信息的更新,使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可以对自己的出勤信息进行查询,依据出勤信息进行出勤。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根据所述出勤时间和所述出勤地点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出勤时是否需要便乘;对应的,根据所述出勤时间和所述出勤地点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信息,包括:若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出勤时需要便乘,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对应的便乘信息;根据所述出勤时间、所述出勤地点以及所述便乘信息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接车人员班次出勤时,可能是通过便乘的方式进行出勤,例如:需要接车的行程的起点需要便乘其他地铁才能到达,因此,在出勤信息中可以加上便乘信息,以保证接车人员班次能够根据更准确和方便的出勤信息进行出勤。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对应的退勤行程;根据所述退勤行程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退勤时间和退勤地点;根据所述退勤时间和所述退勤地点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退勤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自动的对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退勤信息进行运算,以实现退勤信息的更新,使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可以对自己的退勤信息进行查询,依据退勤信息进行退勤。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该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的功能模块。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运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功能模块结构框图。
图标:200-数据处理装置;201-获取模块;202-第一确定模块;203-第二确定模块;204-更新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可应用于各种交通工具的排班数据的处理中,其中,交通工具可以是地铁、公交等具有固定班次、固定路线、固定发车时间以及固定收车时间等具有运行规律的交通工具。对于该方法的硬件应用环境,可以应用于客户端,该客户端可以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应用程序和数据处理系统等,应用程序或者数据处理系统具有该数据处理方法对应的功能,应用程序或者数据处理系统可以搭载在电脑、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上。
基于上述应用场景,接下来请参照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待排班行程和待排班行程的信息。其中,待排班行程的信息包括待排班行程的行程类型和待排班行程的接车时间。
步骤102:获取预先配置的与不同的行程类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每个接车班次队列中包括多个接车人员班次,每个接车人员班次对应设置有允许出列时间。
步骤103:根据行程类型和接车班次队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
步骤104:根据接车时间和允许出列时间从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确定出待排班行程对应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
步骤105:根据确定出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更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获取到待排班行程和待排班行程的信息后,根据预先配置的接车班次队列为待排班行程确定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并更新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一方面,利用预设的接车班次队列对每个待排班行程进行处理,确定对应的接车人员班次,相当于预设了多个队列,只需从这多个队列中进行查找和搜索符合要求(允许出列时间要求)的接车人员班次,进而能够简单、快速且较合理地确定待排班行程对应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提高排班数据处理的效率的同时,提高处理结果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在确定出对应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后,还会实时的对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数据进行更新,保证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数据是实时且准确的,进而也能够提高后续的处理过程中得到的处理结果的合理性。
接下来对步骤101-步骤105的详细实施流程进行介绍。
在步骤101中,对于待排班行程,结合前述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可以是地铁行程或者有轨电车行程等具有轮乘要求特性的排班行程,后续实施例中以地铁行程为例进行介绍。
待排班行程的信息包括待排班行程的行程类型和待排班行程的接车时间,其中,接车时间可以理解为每个待排班行程的出发时间。例如,待排班行程可以是:行程1:起点站:地点1,出发时间:时间1;终点站:地点2,到达时间:时间2;接车站:地点3,接车时间:时间3。那么,该待排班行程的接车时间即为时间3。步骤101中的待排班行程可以包括多个行程,每个行程可以设置对应的行程编号,该行程编号用于表示每个行程,具体可以参照表1所示,表1中示出了待排班行程表现形式。其中,行程号中一般通过列车车次+行程号组成,例如60101,指601次列车第一趟,60605,指605次列车第5趟。
车次号 行程号 出发站 出发时间 到达站 到达时间 接车站 接车时间
601 01 XX庄南站 05:41:00 XX科技园北站 06:36:00 XX车辆段 05:36:00
601 02 XX科技园北站 06:40:00 XX庄南站 07:40:00 XX科技园北站 06:36:00
表1
对于待排班行程的信息,可以预先根据每个待排班行程确定,即每个待排班行程都会附带有其对应的信息。对应的,在步骤101中所获取到的待排班行程和待排班行程的信息可以是用户实时输入到应用程序或者数据处理系统中的需要进行排班运算的数据;也可以是应用程序或者数据系统自动地从已有的数据库中提取出还没有排班的行程,将没有排班的行程作为待排班行程,并获取其对应的信息,来进行排班运算的数据。
不管步骤101所获取到的数据的来源是哪一种,在步骤101中,当接收到待排班行程和待排班行程的信息后,对于应用程序或者数据处理系统来说,可以对初始的数据作一个初始的运算处理,该运算处理包括:依次对每个待排班行程(按照出发时间顺序)进行区域分拣,得到对应的出发站,接车时间等信息,确定每个待排班行程的行程类型,将行程类型、接车时间、出发站等信息都归到对应的行程编号下,然后生成每个待排班行程的排班请求指令,进而使每一个待排班行程都对应有一个排班请求指令。这个初始的运算处理过程相当于是将数据进行整理,然后生成对应的指令,这样后续就可以针对每一个排班请求指令进行处理,并且整个过程中都能够实现自动运算,即上一个运算完成后,立马进行下一个行程的运算。
此外,接车人员班次指的是一个或者多个接车人员组成的班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行程类型可以包括:段(场)发行程、回场(段)行程以及折返行程。其中,假设当前出发到达站为:站点1和站点2且该行程的接车站为车辆段,令站点1为起点站,站点2为终点站,则段发行程可以理解为固定时间段内从站点1到站点2的单边行程;回场行程可以理解为在固定时间段内从站点2到站点1的单边行程;折返行程可以理解为从站点1到站点2后,再从站点2回到站点1,并如此往复的行程。对于不同的行程类型的行程的接车时间,如果行程是段(场)发行程,行程的接车时间为从段(场)出发的时间,如果行程是折返行程或回场(段)行程,则行程的接车时间为该行程对应的车次的上一趟行程的到达时间,或者不管行程是哪种行程类型,行程的接车时间都应为从出发站出发的时间,比如:段发行程的接车时间就是从站点1出发的时间;回场行程的接车时间就是从站点2出发的时间;折返行程的接车时间也是从站点1出发的时间。
进一步地,在步骤101后,执行步骤102,获取预先配置的与不同的行程类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对于接车班次队列,可以理解为包含有多个接车人员班次的集合,多个接车人员班次可以通过身份标识进行区分,例如名字、编号等。并且每个接车人员班次还设置有对应的入列时间、允许出列时间,允许出列时间可以理解为每个接车人员班次的可以工作的时间。在接车班次队列中接车人员班次按照允许出列时间进行排序,实现安排人员时满足先到先走的原则。
可以理解,接车班次队列是预先配置的,该配置流程可以包括:确定配班方案;依据配班方案对每个接车班次队列进行接车人员班次入列操作;对入列的接车人员班次进行编号/配号。其中,配班方案可以包括:每个接车班次队列中所需接车人员班次的数量;然后再进行接车人员班次入列操作时,选取对应人数的接车人员班次进行入列;然后对入列的每个接车人员班次进行编号。其中,初始化出勤队列时,允许出列时间可以在编号完成以后根据每个接车人员班次的轮班(值班)信息进行确定,也可以是在入列时,就根据每个接车人员班次的轮班(值班)信息进行确定。对于轮班(值班)信息,可理解为每个接车人员班次的上班时间,假设某接车人员班次的上班时间为9:00-13:00,那么该接车人员班次对应的允许出列时间可以是9:3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车班次队列可以包括:出勤行程队列、退勤行程队列以及折返行程队列。其中,出勤行程队列对应的行程类型可包括段发行程和折返行程,即出勤行程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既可以服务段发行程,也可以服务折返行程。退勤行程队列对应的行程类型为回场行程,即退勤行程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服务回场行程。
除了上述接车班次队列,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车班次队列还包括,吃饭队列和退勤队列。涉及到这两个班次队列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后续实施例中进行介绍。
进一步地,在步骤102后,执行步骤103,根据行程类型和接车班次队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当待排班行程的行程类型为段(场)发行程或者回段(场)行程时,其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只有一种,可直接确定。当待排班行程的行程类型为折返行程时,其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有两种,此时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103包括:根据预设的折返行程对应的队列优先级从出勤行程队列和折返行程队列中确定出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预设的队列优先级可以通过优先规则来表示,可以是出勤优先也可以是折返优先。该队列优先级会在接到请求指令之后根据选择的优先级进而再确定接车班次队列时,如果设置的优先级是折返行程队列优先,那么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队列即优先为折返行程队列;如果设置的优先级是出勤行程队列优先,那么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队列即为出勤行程队列。
需要注意的是,在步骤103中确定出的每个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的种类是固定的,但是该种类的接车班次队列的数量不是固定的,比如一共有三个对应段发行程的出勤行程队列,那么这三个出勤行程队列都可作为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或者仅选择其中一个或者两个作为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
进一步地,在步骤103后,执行步骤104,即根据接车时间和允许出列时间从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确定出待排班行程对应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对于该过程,可以理解为依次遍历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每一个接车人员班次,当找到允许出列时间满足接车时间的接车人员班次时,可将其确定为出列接车人员班次。
在步骤104中,较简单的方式是直接依据接车时间和允许出列时间进行判断,除了这种方式,还可以考虑其他因素,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104包括:根据预设的行程接车人员班次的固定搭配关系、行程所允许的接车人员班次、接车时间和允许出列时间从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确定出待排班行程对应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除了考虑允许出列时间,还加上了固定搭配关系和行程所允许的接车人员班次。其中,固定搭配关系可以理解为行程与接车人员班次的行程之间的前后接续的固定搭配关系,比如:接车人员班次行程1和行程2设置固定搭配关系,接车人员班次A在接行程1之后下车后,A接的下一个行程必须为行程2。接车人员班次行程所允许的接车人员班次可理解为对某一具体行程的可选择的接车人员班次范围的限制,比如:行程1只能是接车人员班次A接车接车人员班次。这两种因素都可以根据接车人员班次和行程的情况进行设置,并作为规则,进而在确定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时,可以根据规则先进行初步的比对,即先整体地从接车班次队列中进行筛选,然后再根据允许出列时间和接车时间进行进一步比对或者判断。当然,也可以是先根据允许出列时间和接车时间进行初步的比对,假设确定了一个初步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后,判断该行程接车人员班次是否有对应的规则,若有,则还需要比较对应的规则,若不满足,则继续寻找符合要求的接车人员班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待排班行程对应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时,除了根据允许出列时间与接车时间进行确定,还可以结合行程与接车人员班次的固定搭配关系,以及接车人员班次所允许的行程来进行确定,进而提高确定出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处理结果)的适用性,满足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个性化要求。
进一步地,假设在步骤104中没有搜索到对应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此时可以弹出用户提示对话框(内容可以为:未搜索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由用户对当前的情况进行处理,用户可以通过手动选择接车人员班次来处理该种情况。
进一步地,在步骤104后,执行步骤105,即根据确定出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更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可以理解,每当确定一个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后,代表该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离开该队列,因此,此时需要对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进行更新,以保证后续其他待排班行程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确定。举例来说:在某接车班次队列中一共有5个接车人员班次:分别为编号001-005,当前待排班行程确定出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为其中的编号为002的接车人员班次,此时就需要将该接车班次队列中的编号为002的接车人员班次的队列信息添加实际出列时间并标记为已出列,实现接车班次队列的更新。
需要注意的是,步骤103-步骤105在执行时,是依次对每个待排班行程执行的,即分别对每一个待排班行程都会执行步骤103-步骤105,即按照确定接车班次队列-确定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更新接车班次队列的顺序,处理每一个待排班行程。并且,在步骤103-步骤105的执行过程中,每个步骤所产生的数据都需要实时进行保存,以便于最后生成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排班数据。比如:当为某待排班行程确定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后,就将该待排班行程与对应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进行对应保存,例如:行程编号:0010-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编号:001。
对于步骤101-步骤105的实施过程可以理解为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列过程,即将符合要求的接车人员班次与待排班行程进行匹配和对应。对应的,在出列接车人员班次交车(完成对应的出列行程)后,根据配班设置将其入相应的队列中,并更新入列信息,以保证后续的其他待排班行程的接车人员班次的排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选的接车人员班次交车后的入列运行流程,在步骤105后,该方法还包括:获取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根据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数量和待排班行程的下车地点确定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根据预设的接车人员班次休息时间确定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允许出列时间;根据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允许出列时间更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
其中,对于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可以从已有的数据中直接获取,比如: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即为与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具有对应关系的行程。进一步地,基于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数量,可以根据已完成的行程数量和预设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需要完成的行程数计算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剩余行程数,然后根据剩余行程数判断该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是否退勤,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剩余行程数大于2时,判断结果为不退勤;当剩余行程数小于2时,根据退勤优先规则、下车地点和剩余行程数判断,退勤优先规则包括:地点优先和行程优先。如果选择的是地点优先,在下车地点与要求的退勤地点一致时则退勤,否则不退勤;如果选择的是行程优先则剩余行程数等于0则退勤,否则不退勤。如果不退勤且剩余行程数大于0,则人员进入折返行程队列,如果剩余行程数=0,则进入退勤行程队列,之后继续判断后续是否后回段(场)行程且当前下车地点的退勤行程队列人员是否满足需求了,如果已满足需求则该班次转入折返行程队列,否则进入退勤行程队列。
进一步地,在确定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后,根据预设的接车人员班次休息时间确定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新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的允许出列时间,比如:若对应的折返行程队列,那么允许出列时间可以是下车时间加上接车人员班次休息时间(比如30分钟)。然后再根据允许出列时间将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加入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在加入时,还可以按照允许出列时间确定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的出列序号,这与创建接车班次队列时将各个接车人员班次加入接车班次队列时的实施方式一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完成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确定后,还可以对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完成对应的行程(即交车后)应该进入哪个接车班次队列(即入列)进行确定,以保证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进而可以实现无间断的不同的待排班行程的接车人员班次的确定,这样每获取到一个待排班行程,都能够快速地进行处理,且得到的处理结果的合理性也较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了上述实施例中介绍的各个接车班次队列,还可以设置吃饭队列。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待排班行程的信息还包括待排班行程的下车时间,该方法还包括:根据待排班行程的下车时间确定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交车时间;如果该接车人员班次下车后不退勤,则根据交车时间和预设的吃饭队列入列规则判断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是否需要加入吃饭队列中。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在对交车后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进行入列的确定之前,还可以判断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是否需要加入吃饭队列,在不加入吃饭队列时,才进行入列的确定,这样可以保证入列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都是可用的,进而保证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都是可用的。
其中,对于是否需要加入吃饭队列中的判断,吃饭队列入列规则可以包括时间要求(吃饭时间点)、吃饭队列中已有的人数要求等。比如:假设吃饭队列中的人数小于等于2,则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可以加入吃饭队列;假设吃饭队列中的人数大于2,则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暂时不加入吃饭队列。再比如:下车时间已经超过吃饭时间点,出列接车人员班次不加入吃饭队列;下车时间点没有超过吃饭时间点,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可以加入吃饭队列。再比如:结合时间要求、吃饭队列中已有的人数要求共同判断是否需要加入吃法队列;例如可以是:先判断时间是否符合要求,当时间符合要求时,再判断已有的人数是否符合要求,再判断人数符合是否要求,当都满足要求时,才将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加入吃饭队列中。
此外,除了在确定不加入吃饭队列时,才进行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入列的确定这种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吃饭队列与接车班次队列入列同时进行的方式,即两者可以不相互影响,只是在接车班次队列入列时,需要判断接车人员班次是否在吃饭队列中,若在的话,就将对应的允许出列时间除了加上休息时间,还需加上吃饭时间,即将吃饭队列的相关信息也作为接车班次入列更新的依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保证保证回段(场)车均能有人员接车的前提下减少轮班人数以最合理的人力成本接车人员班次完成排班任务并且,在完成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入列的运算后,还可以设置对应的退勤行程队列和折返行程队列之间的转换的运算,因此,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为退勤行程队列时,在根据后续计算行程数接车人员班次和待排班行程的下车地点确定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后,该方法还包括:根据预设的退勤行程队列与非退勤行程队列之间的班次转换规则确定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最终接车班次队列;班次转换规则用于指示退勤行程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是否需要留在退勤行程队列中;对应的,根据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允许出列时间更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包括:根据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允许出列时间更新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非退勤行程队列主要为折返行程队列。班次转换规则可以为需求转换规则,该需求转换规则可以用于表示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后续行程的需求。比如:统计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还有多少个需要退勤人员接的行程,该多个需要退勤人员接行程数量与当前的退勤行程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的数量是否满足预设的要求,比如退勤行程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的数量大于需要退勤人员接行程数量,就表示出列接车人员班次不能留在退勤行程队列中,需要转到非退勤行程队列中,此时就可以为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确定一个对应的非退勤行程队列接车人员班次,进而再进行后续的入列操作,后续的入列操作与前述实施例中的一致,在此不再重复介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了基于待排班行程进行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列处理,和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入列处理,还可以进行出退勤业务的处理。对于出退勤业务,可以理解为安排接车人员班次进行出勤和退勤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后续介绍的出勤业务和退勤业务的处理可以是在完成排班数据的处理后,依次对每一个接车人员班次进行出勤业务和退勤业务的处理,只是后续实施例中以出列接车人员班次为例介绍具体的处理的方式。
对于出勤业务,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方法还包括:获取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对应的出勤行程;根据出勤行程确定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根据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更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信息。
其中,出勤行程可以理解为在一个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个需要完成的行程,比如:假设接车人员班次的工作时间以天计算,在某天内,接车人员班次总共要完成5个行程,那么这5个行程中时间最早的那个行程便是出勤行程,即开始工作的第一个行程。在获取到该出勤行程后,根据出勤行程中的出发时间、出发地点来确定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然后将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记录在出勤信息中。比如:出勤时间:上午9:00;出勤地点:xx大学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自动地对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信息进行运算,以实现出勤信息的添加接车人员班次,依据出勤信息进行出勤。
此外,除了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还可以加上出勤行程的具体信息,比如:出勤行程的行程类型等,这些信息都可以作为出勤信息的更新依据。
此外,对于地铁等交通工具,在出勤时,可能需要便乘,因此,如果涉及到便乘的情况,可以将便乘相关的信息也一并加入出勤信息中。因此,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根据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更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判断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出勤时是否需要便乘;对应的,根据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更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信息,包括:若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出勤时需要便乘,确定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对应的便乘信息;根据出勤时间、出勤地点以及便乘信息更新所述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信息。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便乘指的是出列接车人员班次依靠其他行程前往出勤地点。在判断是否需要便乘时,可以通过查询接车人员班次有没有发起便乘请求;或者直接根据接车人员班次的常用出勤地点与出勤行程的出发地点判断是否需要便乘等。若不需要便乘,那么直接根据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更新对应的出勤信息。若需要便乘,那么可以先根据出勤行程确定出勤行程对应的便乘行程,然后根据便乘行程确定对应的出勤信息。例如:出勤行程的出发地点是A地点;接车人员班次的常用出勤地点是B地点;那么便乘行程可以是包含了从B地点到A地点的行程,或者直接是从B地点到A地点的行程。对应的,在根据便乘行程更新出勤信息时,需要将便乘行程的出发时间、出发地点、到达时间、到达地点作为便乘信息一并更新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信息中,以使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根据出勤信息灵活的进行出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接车人员班次出勤时,可能是通过便乘的方式进行出勤,例如:需要接车的行程的起点需要便乘其他地铁才能到达,因此,在出勤信息中可以加上便乘信息,以保证接车人员班次能够根据更准确和方便的出勤信息进行出勤。
对于退勤业务,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获取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对应的退勤行程;根据退勤行程确定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退勤时间和退勤地点;根据退勤时间和退勤地点更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退勤信息。
对于退勤行程,可以理解为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一个预设时间段内的最后一个需要完成的行程,比如:假设接车人员班次的工作时间以天计算,在某天内,接车人员班次总共要完成5个行程,那么这5个行程中时间最晚的那个行程便是退勤行程,即结束工作的之前的最后一个行程。在获取到该退勤行程后,根据退勤行程中的到达时间、到达地点来确定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退勤时间和退勤地点。然后将退勤时间和退勤地点记录在出勤信息中。比如:退勤时间:下午18:00;退勤地点:xx博物馆站。
此外,除了退勤时间和退勤地点,还可以加上退勤行程的具体信息,比如:退勤行程的行程类型等,这些信息都可以作为退勤信息的更新依据。
对于退勤业务,也可以有退勤便乘的处理,比如:接车人员班次的最后一趟行程的终点并不是接车人员班次的常用退勤地点的情况,此时就可以涉及到退勤便乘。对于退勤便乘,与前述实施例中介绍过的出勤便乘的实施方式类似,所不同的是出勤便乘中涉及到的出发地点,而退勤便乘中涉及到的是到达地点。比如:退勤行程的到达地(终)点是A地点;接车人员班次的常用退勤地点是B地点;那么便乘行程可以是包含了从A地点到B地点的行程,或者直接是从A地点到B地点的行程。关于其中的便乘行程的确定方式,判断是否需要便乘,便乘信息的确定方式等,与前述实施例中的出勤行程的便乘相关内容同理,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重复介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自动地对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退勤信息进行运算,以实现退勤信息的更新,使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可以对自己的退勤信息进行查询,依据退勤信息进行退勤。并且通过在退勤信息中加入便乘信息,以保证接车人员班次能够根据更准确和方便的退勤信息进行退勤。
通过前述实施例的介绍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中包括了多个可以独立实施的运算流程,在实际实施时,可以将这些运算流程分为不同的子流程,每个子流程在不同的情况下触发启动,或者以固定的流程运算顺序进行运行。比如:步骤101-步骤105的过程可视为流程1,出列后的入列可视为流程2,吃饭队列的入列可视为流程3,入列的流程2下又分为不同的入列子流程;还有出勤业务可视为流程4,退勤业务可视为流程5;以及在步骤101之前的待排班行程的初步处理的流程也可以视为一个子流程;还有步骤101之前的接车班次队列的创建也可以视为一个子流程。通过设置这些大流程以及各自对应的子流程的运算逻辑关系,一旦启动流程后,各个流程就会按照对应的运算逻辑进行运算,并实时地进行数据保存和数据输出,进而能够保证整个排班数据的运算的效率,以及提高最终得到的运算结果的合理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请参照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200,包括:获取模块201、第一确定模块202、第二确定模块203以及更新模块204。
其中,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待排班行程和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信息;其中,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信息包括所述待排班行程的行程类型和所述待排班行程的接车时间;获取预先配置的与不同的行程类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每个接车班次队列中包括多个接车人员班次,每个接车人员班次对应设置有允许出列时间。第一确定模块202用于:根据所述行程类型和所述接车班次队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第二确定模块203用于:根据所述接车时间和所述允许出列时间从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确定出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更新模块204用于:根据确定出的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更新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202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的所述折返行程对应的队列优先级从所述出勤行程队列和所述折返行程队列中确定出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
可选的,第二确定模块203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的行程与接车人员班次的固定搭配关系、接车人员班次所允许的行程、所述接车时间和所述允许出列时间从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确定出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
可选的,获取模块201还用于:获取当前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第一确定模块202还用于:根据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数量和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下车地点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根据预设的接车人员班次休息时间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允许出列时间。更新模块204还用于:根据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允许出列时间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202还用于:根据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下车时间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交车时间;根据所述交车时间和预设的吃饭队列入列规则判断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是否需要加入所述吃饭队列中;获取模块201具体用于:当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不需要加入所述吃饭队列中时,获取当前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
可选的,数据处理装置200还包括队列转换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所述退勤行程队列与非退勤行程队列之间的班次转换规则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最终接车班次队列;所述班次转换规则用于指示所述退勤行程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是否需要留在所述退勤行程队列中。对应的,更新模块204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允许出列时间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最终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
可选的,数据处理装置200还包括出勤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对应的出勤行程;根据所述出勤行程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根据所述出勤时间和所述出勤地点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信息。
可选的,出勤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出勤时是否需要便乘;若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出勤时需要便乘,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对应的便乘信息;根据所述出勤时间、所述出勤地点以及所述便乘信息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信息。
可选的,数据处理装置200还包括退勤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对应的退勤行程;根据所述退勤行程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退勤时间和退勤地点;根据所述退勤时间和所述退勤地点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退勤信息。
前述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中的各实施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图2的数据处理装置200,通过前述对数据处理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知道图2中的数据处理装置200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再者,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排班行程和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信息;其中,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信息包括所述待排班行程的行程类型和所述待排班行程的接车时间;
获取预先配置的与不同的行程类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每个接车班次队列中包括多个接车人员班次,每个接车人员班次对应设置有允许出列时间;
根据所述行程类型和所述接车班次队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
根据所述接车时间和所述允许出列时间从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确定出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
根据确定出的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更新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
获取当前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
根据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数量和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下车地点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
根据预设的接车人员班次休息时间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允许出列时间;
根据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允许出列时间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
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下车时间,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下车时间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交车时间;根据所述交车时间和预设的吃饭队列入列规则判断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是否需要加入所述吃饭队列中;对应的,所述获取当前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包括:当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不需要加入所述吃饭队列中时,获取当前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
当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为退勤行程队列时,在所述根据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数量和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下车地点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预设的所述退勤行程队列与非退勤行程队列之间的班次转换规则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最终接车班次队列;所述班次转换规则用于指示所述退勤行程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是否需要留在所述退勤行程队列中;对应的,所述根据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允许出列时间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包括:根据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允许出列时间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最终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类型包括段发行程、回场行程;所述接车班次队列包括:与所述段发行程对应的出勤行程队列、与所述回场行程对应的退勤行程队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类型还包括折返行程,所述接车班次队列还包括与所述折返行程对应的折返行程队列,且所述折返行程还与所述出勤行程队列对应,当所述行程类型为所述折返行程时,所述根据所述行程类型和所述接车班次队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包括:
根据预设的所述折返行程对应的队列优先级从所述出勤行程队列和所述折返行程队列中确定出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接车时间和所述允许出列时间从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确定出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包括:
根据预设的行程与接车人员班次的固定搭配关系、接车人员班次所允许的行程、所述接车时间和所述允许出列时间从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确定出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对应的出勤行程;
根据所述出勤行程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
根据所述出勤时间和所述出勤地点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出勤时间和所述出勤地点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出勤时是否需要便乘;
对应的,根据所述出勤时间和所述出勤地点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信息,包括:
若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出勤时需要便乘,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对应的便乘信息;
根据所述出勤时间、所述出勤地点以及所述便乘信息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出勤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对应的退勤行程;
根据所述退勤行程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退勤时间和退勤地点;
根据所述退勤时间和所述退勤地点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退勤信息。
8.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排班行程和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信息;其中,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信息包括所述待排班行程的行程类型和所述待排班行程的接车时间;获取预先配置的与不同的行程类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每个接车班次队列中包括多个接车人员班次,每个接车人员班次对应设置有允许出列时间;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行程类型和所述接车班次队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车时间和所述允许出列时间从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确定出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出列接车人员班次;
更新模块,用于根据确定出的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更新所述待排班行程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当前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数量和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下车地点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根据预设的接车人员班次休息时间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允许出列时间;
所述更新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允许出列时间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
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下车时间,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下车时间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的交车时间;根据所述交车时间和预设的吃饭队列入列规则判断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是否需要加入所述吃饭队列中;对应的,所述获取当前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包括:当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不需要加入所述吃饭队列中时,获取当前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
当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为退勤行程队列时,在所述根据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已完成的行程数量和所述待排班行程的下车地点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接车班次队列后,队列转换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所述退勤行程队列与非退勤行程队列之间的班次转换规则确定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最终接车班次队列;所述班次转换规则用于指示所述退勤行程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是否需要留在所述退勤行程队列中;所述更新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允许出列时间更新所述出列接车人员班次在交车后对应的最终接车班次队列中的接车人员班次。
9.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319586.3A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5387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9586.3A CN111538737B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9586.3A CN111538737B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8737A CN111538737A (zh) 2020-08-14
CN111538737B true CN111538737B (zh) 2024-04-12

Family

ID=71976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19586.3A Active CN111538737B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387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4081A (zh) * 2020-11-16 2021-06-29 南京学府睿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地铁交路自动排班系统及具有其的排班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0399A (zh) * 2012-11-07 2013-02-13 深圳市地铁三号线投资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地铁乘务管理系统的排班方法
US8401884B1 (en) * 2005-11-07 2013-03-19 Avantas L.L.C. Electronic scheduling for work shifts
EP3188041A1 (en) * 2015-12-31 2017-07-05 Dassault Systèmes Update of a machine learning system
CN106952079A (zh) * 2017-03-17 2017-07-14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 一种自动排班系统
CN108009720A (zh) * 2017-11-30 2018-05-08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生成乘务派班计划的方法
WO2020004126A1 (ja) * 2018-06-25 2020-01-02 株式会社ニューロスペース 情報提示装置、情報提示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CN110889626A (zh) * 2019-11-25 2020-03-17 杭州晨鹰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班次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01884B1 (en) * 2005-11-07 2013-03-19 Avantas L.L.C. Electronic scheduling for work shifts
CN102930399A (zh) * 2012-11-07 2013-02-13 深圳市地铁三号线投资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地铁乘务管理系统的排班方法
EP3188041A1 (en) * 2015-12-31 2017-07-05 Dassault Systèmes Update of a machine learning system
CN106952079A (zh) * 2017-03-17 2017-07-14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 一种自动排班系统
CN108009720A (zh) * 2017-11-30 2018-05-08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生成乘务派班计划的方法
WO2020004126A1 (ja) * 2018-06-25 2020-01-02 株式会社ニューロスペース 情報提示装置、情報提示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CN110889626A (zh) * 2019-11-25 2020-03-17 杭州晨鹰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班次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模拟退火算法医师排班系统的研发;解地;王玉锋;季磊;;中国病案;20180718(第07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8737A (zh) 2020-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13769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b management
CN101383089B (zh) 一种车辆匹配调度系统和方法
CN107194639B (zh) 一种基于地铁网络的众包快递路径分配方法、系统
WO2009089182A1 (en) Method for requesting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JP2014029580A (ja) タクシー配車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配車プログラム
CN108537353A (zh) 约车方法、约车装置及约车系统
JP2018060372A (ja) 運行管理装置および運行管理方法
JP2020135642A (ja) 車両乗合支援システム
CN111538737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06981189B (zh) 智能公交运行路线设置方法和系统
CN111667711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无人公交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
CN113393307A (zh) 一种根据订单池策略预约订单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469514A (zh) 一种基于预约订单的网约车派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04227262A (ja) 即応型車両乗降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0555734A (zh) 提示信息的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6372119A (zh) 通过手机app与刷卡判断公交车乘客出行信息的方法
CN113140103B (zh) 一种公共交通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13808381B (zh) 公共交通工具调度方法、服务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09166304A (zh) 一种智能公交系统
KR101577350B1 (ko) 택시 예약 시스템 및 방법
JP3755518B2 (ja) 移動車両配車プログラム、移動車両配車方法
TW202129558A (zh) 車輛調度方法、裝置、電腦裝置及存儲介質
WO202026010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culating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on a train
JP2021009514A (ja) 相乗り車両手配システム
JP2008242538A (ja) Gps内蔵利用者端末を利用したバス運行情報提供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