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38165A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38165A CN111538165A CN202010081508.4A CN202010081508A CN111538165A CN 111538165 A CN111538165 A CN 111538165A CN 202010081508 A CN202010081508 A CN 202010081508A CN 111538165 A CN111538165 A CN 1115381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inforcing plate
- movable body
- flexible printed
- optical axis
- exte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7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6—Swinging lens about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02K41/0356—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moving along a straight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23—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tilting or inclin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optical axi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抑制了装设有光学模块的可动体绕互相交叉的两轴摆动时的由于柔性印刷基板的阻力导致的摆动负载的增大,并且减小了柔性印刷基板的配置空间。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使具备光学模块(2)的可动体(3)绕与光轴L正交的X轴及Y轴摆动。柔性印刷基板(7)具备:第二折回部分(74),其从可动体向+Y方向被引出且向光轴L方向弯曲地折回一次;第一折回部分(73),其从第二折回部分向+Y方向弯曲地延伸并折回一次。因此,即使在可动体绕X轴及Y轴中的任一方向摆动时,由于第二折回部分和第一折回部分中的至少一方能够轻松地弯曲,所以能够抑制摆动负载的增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光学模块的抖动修正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装设于便携终端、移动体上的光学单元中,具备使装设光学模块的可动体摆动或旋转来修正抖动的机构,以抑制便携终端、移动体移动时的拍摄图像的失真。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专利文献1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具备与装设光学模块的可动体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柔性印刷基板具备向光学模块供电的供电线及用于向外部取出来自光学模块的信号的信号线。柔性印刷基板被穿绕成允许可动体的摆动及旋转的形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69499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柔性印刷基板在光学模块的光轴方向上的后侧穿绕成以U字状弯曲一次的形状之后,向围绕光学模块的固定体的径向外侧被引出。通过在柔性印刷基板的中途设置挠曲部,能够抑制可动体摆动时由于柔性印刷基板随之移动时的阻力导致的摆动负载的增大。但是,当将柔性印刷基板的挠曲部配置于光学模块的光轴方向后侧时,由于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光轴方向上的高度增大,所以不利于薄型化。
为了实现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薄型化,本申请的申请人提出将柔性印刷基板从光学模块向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引出,在光学模块的外周侧折回,从而设置U字状的折回部。另外,为了减小可动体的摆动负载,提出将柔性印刷基板不只折回一次而是折回多次。
但是,只是增加柔性印刷基板的折回次数的话,只能抑制绕与引出柔性印刷基板的方向平行的轴线的摆动负载的增大,不能抑制绕与引出柔性印刷基板的方向正交的轴线的摆动负载的增大。因此,在绕两轴摆动的可动体中,存在无法根据摆动方向抑制摆动负载的增大的问题。
另外,将柔性印刷基板多次折回并层叠的部分除了在光轴方向上的厚度较大以外,在绕与引出柔性印刷基板的方向正交的轴线摆动时,会在光轴方向上大幅度翘曲。因此,为了避免柔性印刷基板与其他部件的碰撞并且抑制摆动负载的增大,必须增加配置柔性印刷基板的空间的光轴方向上的高度。因此,存在必须增大柔性印刷基板的配置空间的问题。
鉴于这一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抑制由于装设光学模块的可动体绕互相交叉的两轴摆动时的柔性印刷基板的阻力导致的摆动负载的增大,并且减小柔性印刷基板的配置空间。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具备光学模块;摆动支承机构,所述摆动支承机构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与光轴交叉的第一轴线摆动,并且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光轴及所述第一轴线交叉的第二轴线摆动;固定体,所述固定体经由所述摆动支承机构支承所述可动体;摆动用磁驱动机构,所述摆动用磁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绕所述第一轴线及所述第二轴线摆动;柔性印刷基板,所述柔性印刷基板连接于所述可动体,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固定部,其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所述固定体上;第一部分,其设置在所述柔性印刷基板的与所述可动体连接的部分和所述固定部之间,且沿着所述可动体向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第一折回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固定部之间,向与所述光轴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向反方向折回。
根据本发明,连接于可动体的柔性印刷基板具备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固定体上的固定部,穿绕在固定部和可动体之间的部分具备向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向与光轴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向反方向折回的第一折回部分。因此,即使在可动体绕第一轴线及第二轴线中的任一方向摆动时,第一部分和第一折回部分中的至少一方也能够轻松地弯曲。因此,即使当可动体绕与光轴交叉且互相交叉的第一轴线及第二轴线中的任一方向摆动时,也能够抑制由于柔性印刷基板的阻力导致的可动体的摆动负载的增大。因此,能够抑制耗电量的增大。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具备向与第一折回部分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所以可动体摆动时的第一折回部分向光轴方向的翘曲量较少。因此,能够减小柔性印刷基板的配置空间。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折回部分向在径向上远离所述可动体的摆动中心的方向延伸,然后向反方向折回并且在径向上向接近所述摆动中心的方向延伸。这样一来,由于接近可动体的一侧变得容易弯曲,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少可动体摆动时的柔性印刷基板的阻力。因此,能够抑制摆动负载的增大。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折回部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向接近所述摆动中心的方向弯曲并且向反方向折回。这样一来,能够使第一折回部分在光轴方向上接近摆动中心。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可动体绕与光轴交叉的轴线摆动时的柔性印刷基板的阻力。因此,能够抑制摆动负载的增大。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折回部分具备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重叠的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配置有第一间隔件。这样一来,能够确保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柔性印刷基板彼此间的接触导致的阻力的增大及损坏。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多个所述第一折回部分。在此,所谓具备多个第一折回部分,可以是具备多个向相同的方向折回的折回部分的构成,也可以是交替具备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折回的折回部分的构成。例如,可以是在将柔性印刷基板折回一次之后,向反方向再折回一次的构成。这样一来,能够进一步减少可动体摆动时的柔性印刷基板的阻力。因此,能够抑制摆动负载的增大。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向所述光轴方向延伸并且向反方向折回一次的第二折回部分,所述第二折回部分包括所述第一部分。这样,除了第一折回部分以外,还具备向与第一折回部分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折回部分,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可动体摆动时的柔性印刷基板的阻力。因此,能够抑制摆动负载的增大。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理想的是,所述第二折回部分具备从与所述光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时重叠的第三延伸部及第四延伸部,在所述第三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之间配置有第二间隔件。这样一来,能够确保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柔性印刷基板彼此间的接触导致的阻力的增大及损坏。
在这种情况下,理想的是,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多个所述第二折回部分。在此,所谓具备多个第二折回部分可以是具备多个向相同方向折回的折回部分的构成,也可以是交替具备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折回的折回部分的构成。例如,可以是在将柔性印刷基板折回一次之后,向反方向再折回一次的构成。这样一来,能够进一步减少可动体摆动时的柔性印刷基板的阻力。因此,能够抑制摆动负载的增大。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从所述可动体向与所述光轴交叉的方向引出的引出部,所述第二折回部分的从所述引出部向所述光轴方向弯曲并延伸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可动体上。这样一来,能够将第二折回部分保持在沿光轴方向延伸的姿势。因此,由于能够将第二折回部分保持在向与所述第一折回部分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姿势,所以能够减少可动体摆动时的柔性印刷基板的阻力。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固定部经由第三间隔件固定于所述固定体上。这样一来,能够确保固定体和柔性印刷基板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固定体和柔性印刷基板的接触导致的阻力的增大及损坏。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在与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狭缝。这样一来,能够进一步减少柔性印刷基板弯曲时的阻力。因此,能够抑制可动体的摆动负载的增大。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可动体具备在与光轴交叉的方向上分开的第一对置部及第二对置部,所述第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第一对置部和所述第二对置部之间。这样一来,由于能够限制第一部分的移动范围,所以能够抑制柔性印刷基板的过度变形。
或者,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可动体具备在与光轴交叉的方向上分开的第一对置部及第二对置部,所述第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第一对置部和所述第二对置部之间,所述第二对置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对置部的外周侧,所述第二对置部配置于从与所述光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二间隔件重叠的范围内。这样一来,由于能够限制第一部分的移动范围,所以能够抑制柔性印刷基板的过度变形。另外,由于第二折回部分除了设置有第二间隔件的部分以外,移动不受第二对置部限制而能自由地移动,所以能够减少可动体摆动时的柔性印刷基板的阻力。而且,由于设置第二对置部的范围较小,所以能够实现可动体的小型化及轻量化。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二间隔件具备固定在所述第三延伸部上的第三加强板和固定在所述第四延伸部上的第四加强板,所述可动体具备围绕所述光学模块的外周侧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具备供从所述第三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之间突出的所述第三加强板的端部及所述第四加强板的端部配置的槽部,所述槽部具备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定位所述第三加强板及所述第四加强板的定位部。这样一来,能够在光轴方向及与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定位第三加强板及第四加强板。另外,通过将第三加强板及第四加强板沿光轴方向定位,能够将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沿光轴方向定位。因此,由于能够抑制第二折回部分的折弯位置不整齐,所以能够抑制穿绕在第二折回部分和固定部之间的柔性印刷基板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不整齐。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槽部具备:加强板保持部,其供所述第三加强板的端部及所述第四加强板的端部嵌入;导入部,其槽宽随着朝向与所述加强板保持部相反的一侧而扩大。这样一来,能够在将第二折回部分折弯的同时将第三加强板及第四加强板插入导入部。另外,能够通过将第三加强板及第四加强板从导入部插入加强板保持部而将第二折回部分完全折弯。因此,能够将第二折回部分轻松地折弯,并且能够将第二折回部分轻松地定位。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三加强板的端部及所述第四加强板的端部被压入所述加强板保持部。这样一来,能够抑制第三加强板及第四加强板在与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位置不整齐,且能够抑制第二折回部分在与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位置不整齐。另外,能够将第三加强板及第四加强板保持在槽部,从而能够抑制第二折回部分的位置偏移。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具备所述第一部分及从所述第一部分向与所述光轴交叉的方向弯曲的第二部分,在所述弯曲部固定有保持所述弯曲部的形状的形状保持零件。这样一来,由于能够防止弯曲部随时间打开,所以能够抑制柔性印刷基板的形状随时间变化而引起可动体的初始姿势变化。因此,能够抑制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特性受到不利影响。另外,由于不需要为了不使弯曲部打开而使柔性基板塑性变形,所以能够减少对弯曲位置的损害。因此,能够减少因弯曲加工导致的基板上的配线的疲劳断线。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形状保持零件是具备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的弯曲板,所述第一板部固定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板部向与所述第一板部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固定于所述第二部分。这样一来,能够使形状保持零件薄型化,配置空间较小。因此,能够抑制形状保持零件与可动体、固定体发生干扰。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弯曲板具备:第一缺口部,形成于所述第一板部的与所述第二板部相反的一侧的边缘的两端;第二缺口部,形成于所述第二板部的与所述第一板部相反的一侧的边缘的两端。这样一来,能够抑制由于安装弯曲板导致的柔性印刷基板的弹簧常数的增大。因此,能够抑制抖动修正受到不利影响。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弯曲板具备开口部。这样一来,能够使弯曲板轻量化。另外,能够将开口部用作粘接剂池。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弯曲板配置于所述弯曲部的内侧。这样一来,由于能够将弯曲板配置于与可动体相反的一侧,所以能够抑制弯曲板与可动体发生干扰。
接着,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二折回部分折回之前的所述柔性印刷基板上,将第三加强板固定在构成所述第三延伸部的部分,将第四加强板固定在构成所述第四延伸部的部分,通过使所述第三加强板和所述第四加强板在与所述光轴交叉的方向抵接并使所述第三加强板和所述第四加强板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对齐,将所述第二折回部分在预先设定的弯曲位置折回。这样,通过利用第三加强板及第四加强板,能够容易地将第二折回部分在预先设定的折弯位置高精度地折弯。另外,由于可以将第三加强板及第四加强板用作第二间隔件,所以可以容易地将第二间隔件配置在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之间。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可动体具备围绕所述光学模块的外周侧的保持架,通过将所述第三加强板的端部及所述第四加强板的端部插入形成于所述保持架的槽部中,并且使所述第三加强板的端部及所述第四加强板的端部与设置于所述槽部的定位部碰触,将所述第三加强板和所述第四加强板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对齐。这样一来,能够容易地将第三加强板及第四加强板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对齐。另外,由于能够由槽部保持第三加强板及第四加强板,所以能够将第二折回部分保持为折回的形状。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将所述第三加强板的端部及所述第四加强板的端部插入所述槽部并将所述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对齐之后,将粘接剂放入所述槽部。这样一来,能够将第三加强板及第四加强板固定于槽部。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第二折回部分从槽部脱落,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第二折回部分的位置偏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连接于可动体的柔性印刷基板具备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固定体的固定部,穿绕在固定部和可动体之间的部分具备向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向与光轴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向反方向折回的第一折回部分。因此,即使可动体绕第一轴线及第二轴线中的任一方向摆动时,第一部分和第一折回部分中的至少一方也能够容易地弯曲。因此,即使可动体绕与光轴交叉的第一轴线及第二轴线中的任一方向摆动时,也能够抑制由于柔性印刷基板的阻力导致的可动体的摆动负载的增大。因此,能够抑制耗电量的增大。另外,由于不仅具备第一折回部分而且还具备向与第一折回部分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所以可动体摆动时的第一折回部分向光轴方向的翘曲量少。因此,能够减小柔性印刷基板的配置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局部剖视图(图1的A-A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柔性印刷基板的立体图。
图4是组装前的柔性印刷基板的展开图。
图5是表示第二折回部分的保持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柔性印刷基板的配置空间的说明图。
图7是比较例的柔性印刷基板的配置空间的说明图。
图8是第一变形例的柔性印刷基板的说明图。
图9是第二变形例的柔性印刷基板的说明图。
图10是第三变形例的柔性印刷基板的说明图。
图11是第四变形例的柔性印刷基板及可动体的立体图。
图12是第四变形例的柔性印刷基板及可动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第四变形例的柔性印刷基板及可动体的仰视图。
图14是第三加强板、第四加强板及槽部的剖视图。
图15是将第二折回部分折弯并定位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16是柔性印刷基板的弯曲部及形状保持零件的立体图。
图17是柔性印刷基板的弯曲部及变形例的形状保持零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2…光学模块;2A…摄像头模块;3、3D…可动体;4…摆动支承机构;5…固定体;6…摆动用磁驱动机构;6X…第一磁驱动机构;6Y…第二磁驱动机构;7、7A、7B、7C、7D、7X…柔性印刷基板;8…连接器部;20…光学模块用基板;30…保持架;31…内侧保持架;32、32D…外侧保持架;33、33D…第一框部;34、34D…缺口部;35…凸部;36…凹部;37…槽部;39…粘接剂;41…第一摆动支承部;42…第二摆动支承部;50…外框部;51…配线收容部;52…开口部;53…缺口部;70…柔性基板;71…宽幅部;72…狭缝;73…第一折回部分;74…第二折回部分;75…引出部;76…双面胶;77…第一部分;78…弯曲部;79…第二部分;80…加强板;81…第一加强板;82…第二加强板;83、83D…第三加强板;84D…第四加强板;85…+X方向的端部;86…-X方向的端部;90、90A、90B…弯曲板;91、91A、91B…第一板部;92、92A、92B…第二板部;93…开口部;94、96…第一缺口部;95、97…第二缺口部;98、99…突出部;311…侧面;360…底面;361…+X方向的侧面;362…-X方向的侧面;371…导入部;372…加强板保持部;373…止动面(定位部);381、382…台阶面;501、502、503、504…侧壁部;511、512、513…框部;514…上板部;731…第一延伸部;732…第二延伸部;733…第一弯曲部;741…第三延伸部;742…第四延伸部;743…第二弯曲部;J…夹具;L…光轴;P…摆动中心;R1…第一轴线;R2…第二轴线;S…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XYZ三轴是互相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的一侧用+X表示,另一侧用-X表示,Y轴方向的一侧用+Y表示,另一侧用-Y表示,Z轴方向的一侧用+Z表示,另一侧用-Z表示。Z轴方向与光学模块2的光轴L方向一致。另外,-Z方向是光轴L方向上的后侧(像侧),+Z方向是光轴L方向上的前侧(被拍摄体侧)。
(整体结构)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局部剖视图(图1中的A-A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有具备镜头等光学元件的光学模块2。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例如被应用于带摄像头的手机、行车记录仪等光学设备或装设于头盔、自行车、遥控直升机等移动体上的运动型摄像头、可穿戴式摄像头等光学设备。在这样的光学设备中,如果在拍摄时光学设备发生抖动,拍摄图像就会发生紊乱。为了避免拍摄图像倾斜,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基于由陀螺仪等检测设备检测出的加速度、旋转速度、抖动量等,修正光学模块2的倾斜。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备:装设有光学模块2的可动体3;将可动体3支承为能摆动的摆动支承机构4;经由摆动支承机构4支承可动体3的固定体5;使可动体3相对于固定体5摆动的摆动用磁驱动机构6;连接于可动体3的柔性印刷基板7。柔性印刷基板7在与连接于可动体3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与外部设备连接用的连接器部8。设置有连接器部8的端部从固定体5引出到光轴L方向上的前侧(+Z方向)。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使可动体3绕与光轴L(Z轴)交叉且互相交叉的两轴(X轴及Y轴)摆动来进行抖动修正。通过进行绕X轴的抖动修正和绕Y轴的抖动修正,能够进行俯仰(纵向摆动)方向上的抖动修正及偏转(横向摆动)方向上的抖动修正。
(摆动支承机构)
可动体3由摆动支承机构4支承为能够绕与光轴L(Z轴)正交的第一轴线R1摆动,并且支承为能够绕与光轴L及第一轴线R1正交的第二轴线R2摆动。第一轴线R1及第二轴线R2相对于X轴及Y轴倾斜45度。通过将围绕第一轴线R1的旋转及围绕第二轴线R2的旋转合成,可动体3能够绕X轴及Y轴摆动。因此,可动体3由摆动支承机构4支承为能绕X轴及Y轴摆动。
摆动支承机构4具备:第一摆动支承部41,设置于可动体3的第一轴线R1上的对角位置;第二摆动支承部42,设置于固定体5的第二轴线R2上的对角位置;以及未图示的可动框。可动框例如是板簧,具备设置于第一轴线R1上的对角位置的两个部位的支点部及设置于第二轴线R2上的对角位置的两个部位的支点部。通过将这四个部位的支点部配置于第一摆动支承部41及第二摆动支承部42,可动体3经由可动框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线R1摆动,并且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二轴线R2摆动。可动体3的摆动中心P是第一轴线R1和第二轴线R2的交点。
(摆动用磁驱动机构)
摆动用磁驱动机构6具备使可动体3围绕X轴旋转的第一磁驱动机构6X和使可动体3围绕Y轴旋转的第二磁驱动机构6Y。第一磁驱动机构6X和第二磁驱动机构6Y分别具备设置于可动体3的磁铁和设置于固定体5的线圈。第一磁驱动机构6X的线圈和磁铁在Y轴方向上对置,第二磁驱动机构6Y的线圈和磁铁在X轴方向上对置。当对线圈通电时,第一磁驱动机构6X产生绕X轴的磁驱动力。当对线圈通电时,第二磁驱动机构6Y产生绕Y轴的磁驱动力。
(固定体)
固定体5具备:围绕可动体3的外框部50;配线收容部51,上述配线收容部51从外框部50的光轴L方向上的后侧(-Z方向)的部分向外周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光轴L方向观察时,外框部50是矩形,配线收容部51从外框部50向+Y方向突出。外框部50和配线收容部51在X轴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同。外框部50具备在X轴方向上对置的侧壁部501、502和在Y轴方向上对置的侧壁部503、504。外框部50具备将+Y方向上的侧壁部503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切口而形成的开口部52。开口部52面向配线收容部51。
柔性印刷基板7被引出到配置于外框部50的内侧的可动体3的+Y方向侧,并从开口部52向配线收容部51的内侧延伸。配线收容部51具备:框部511、512,上述框部511、512分别从外框部50的X轴方向上的两侧的侧壁部501、502向+Y方向延伸;框部513,上述框部513从框部511的+Y方向的端部向X轴方向延伸到框部512的+Y方向的端部;以及上板部514,上述上板部514覆盖由框部511、512、513围绕的空间的+Z方向。上板部514具备将-Y方向的边缘以与开口部52相同的宽度沿+Y方向切口而形成的矩形的缺口部53。柔性印刷基板7在配线收容部51的内侧穿绕之后,在光轴L方向上向前侧(+Z方向)弯曲并从缺口部53引出到配线收容部51的外部。
(可动体)
可动体3具备光学模块2和保持光学模块2的保持架30。在保持架30的第一轴线R1上的对角位置,设置有摆动支承机构4的第一摆动支承部41。保持架30具备:设置有配置光学模块2的保持孔的内侧保持架31;以及围绕内侧保持架31的框状的外侧保持架32。内侧保持架31固定于外侧保持架32,第一摆动支承部41设置于外侧保持架32。
外侧保持架32具备沿内侧保持架31的+Y方向配置的第一框部33。外侧保持架32的围绕内侧保持架31的-Y方向、+X方向以及-X方向这三个方向的部分与内侧保持架31相接。另一方面,外侧保持架32的第一框部33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向+Y方向突出,在第一框部33与内侧保持架31的+Y方向的侧面311之间设置有间隙S(参照图2)。如下所述,在内侧保持架31的侧面311和第一框部33的间隙S中配置有将柔性印刷基板7折回而形成的部分。
外侧保持架32具备将第一框部33的光轴L方向上的后侧(-Z方向)的部分切口而形成的缺口部34。柔性印刷基板7在第一框部33的内侧向+Y方向弯曲,并穿过缺口部34延伸至配线收容部51。
(柔性印刷基板)
图3是柔性印刷基板7的立体图,图4是组装前的柔性印刷基板7的展开图。图4(a)是从光轴L方向上的前侧(+Z方向)观察柔性印刷基板7的俯视图,图4(b)是柔性印刷基板7的侧视图,图4(c)是从光轴L方向上的后侧(-Z方向)观察柔性印刷基板7的仰视图。在图3、图4中,用虚线表示连接于柔性印刷基板7的端部的光学模块用基板20及供光学模块用基板20固定的内侧保持架31的大致形状。可动体3具备安装有光学模块2的拍摄元件及信号处理电路等的光学模块用基板20,柔性印刷基板7连接于光学模块用基板20。柔性印刷基板7具备对光学模块2的供电线及用于将来自光学模块2的信号取出到外部的信号线。
如图4所示,组装前的柔性印刷基板7以直线状延伸。柔性印刷基板7具备柔性基板70、设置于柔性基板70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的连接器部8以及固定于柔性基板70的加强板80。柔性基板70具备宽幅部71和狭缝72,该宽幅部71设置于比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靠连接器部8的位置,该狭缝72相对于宽幅部71在光学模块用基板20侧(可动体3侧)的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向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狭缝72是贯通柔性基板70的贯通部。因此,在设置有狭缝72的范围内,柔性基板70被分割为两块宽度狭窄的柔性基板部分。
加强板80具备:固定于宽幅部71的第一加强板81;固定于狭缝7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两块第二加强板82;以及固定于比狭缝72靠光学模块用基板20侧(可动体3侧)的位置的两块第三加强板83。与第二加强板82同样地,第三加强板83在柔性基板70的宽度方向上并排配置。如下所述,加强板80起到间隔件的作用,用于避免柔性基板70彼此间的接触或者柔性基板70和其他部件的接触。
如图2、图3所示,组装后的柔性印刷基板7的形状是在可动体3的+Y方向上以纳入配线收容部51的方式弯曲后,从配线收容部51的缺口部53引出到光轴L方向的前侧(+Z方向)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组装后的柔性印刷基板7的形状是在两个部位具备向互相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折回部分的形状。两个部位的折回部分中的一个部位是向与光轴L交叉的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回部分73,另一个部位是向光轴L方向延伸的第二折回部分74。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折回部分73向沿着包括作为可动体3的摆动轴线的X轴(第一轴线)及Y轴(第二轴线)在内的假想面(XY面)的方向(Y轴方向)延伸,且向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延伸。另外,第一折回部分73向在径向上远离可动体3的摆动中心P的方向(+Y方向)延伸,然后向光轴L方向的前侧(+Z方向)弯曲并向反方向折回,并且在径向上向接近摆动中心P的方向(-Y方向)延伸。第一折回部分73相对于可动体3的摆动中心P位于光轴L方向上的后侧(-Z方向),向在径向上远离可动体3的摆动中心P的一侧(+Y方向)延伸,然后在光轴L方向上向接近摆动中心P的方向(+Z方向)弯曲并向反方向折回。
柔性印刷基板7在从可动体3向+Y方向引出之后立即弯曲成大致直角,沿着可动体3向光轴L方向延伸,然后被折回。即,第二折回部分74设置于刚刚从可动体3引出柔性印刷基板7之后的位置。将柔性印刷基板7的比狭缝72靠光学模块用基板20侧(可动体3侧)的部分折回,形成第二折回部分74。
另外,柔性印刷基板7从第二折回部分74起弯曲成大致直角并沿+Y方向延伸,延伸到位于配线收容部51的+Y方向的端部的框部513的附近之后折回,形成第一折回部分73。将设置有狭缝72的部分折回,形成第一折回部分73。
柔性印刷基板7的宽幅部71位于第一折回部分73的-Y方向侧,经由第一加强板81固定于配线收容部51的上板部514。即,柔性印刷基板7的宽幅部71是作为固定到固定体5的固定部发挥作用的部位。另外,配线收容部51的上板部514是作为供柔性印刷基板7固定的固定面发挥作用的部位。第一加强板81作为避免柔性印刷基板7和上板部514的接触的间隔件(第三间隔件)发挥作用。柔性印刷基板7在宽幅部71(固定部)的-Y方向侧折弯成大致直角,从配线收容部51的缺口部53向光轴L方向的前侧(+Z)方向引出。
第一折回部分73具备:向Y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731及第二延伸部732;以及以从第一延伸部731向光轴L方向的前侧(+Z方向)弯曲再向反方向弯曲的形状延伸并与第二延伸部732连接的第一弯曲部733。从光轴L方向(即,与XY面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延伸部731和第二延伸部732彼此重叠。由于第二加强板82配置于第一延伸部731和第二延伸部732之间,所以作为避免第一延伸部731和第二延伸部732之间接触的间隔件(第一间隔件)发挥作用。第二加强板82配置在第一延伸部731和第二延伸部732之间最接近第一弯曲部733的位置(最靠+Y方向侧的位置)。
第二折回部分74具备:向光轴L方向延伸的第三延伸部741及第四延伸部742;以及以从第三延伸部741沿反方向弯曲的形状延伸并与第四延伸部742连接的第二弯曲部743。从Y方向(即,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第三延伸部741和第四延伸部742彼此重叠。由于第三加强板83配置于第三延伸部741和第四延伸部742之间,所以作为避免第三延伸部741和第四延伸部742之间接触的间隔件(第二间隔件)发挥作用。第三加强板83配置于第三延伸部741和第四延伸部742之间最接近第二弯曲部743的位置(最靠+Z方向侧的位置)。
图5是表示第二折回部分74的保持结构的局部剖视图。柔性印刷基板7具备从可动体3向+Y方向被引出的引出部75。第二折回部分74的从引出部75向光轴L方向弯曲并延伸的部分固定于可动体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折回部分74的第三延伸部741从引出部75向光轴L方向的前侧(+Z方向)弯曲并延伸,固定于内侧保持架31的+Y方向的侧面311。第三延伸部741通过双面胶76固定于侧面311。双面胶76从引出部75的附近延伸到第二弯曲部743的附近,将第三延伸部741的大部分固定于侧面311上。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用双面胶76以外的固定方法来固定第三延伸部741。例如,也可以通过粘接材料将第三延伸部741固定。另外,第三延伸部741至少一部分固定于侧面311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只有接近引出部75的部分固定于侧面311,其他部分能自由移动。
第二折回部分74包括当可动体3绕X轴摆动时易于变形的第一部分77。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三延伸部741固定于可动体3的侧面311,所以第四延伸部742作为第一部分77发挥作用。第一部分77沿光轴L方向延伸。
可动体3具备在与光轴L交叉的方向上对置的第一对置部及第二对置部,第二折回部分74配置在第一对置部和第二对置部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对置部设置于可动体3的内侧保持架31,第二对置部设置于可动体3的外侧保持架32。如上所述,外侧保持架32具备隔着间隙S与内侧保持架31的+Y方向的侧面311对置的第一框部33。第一框部33具备向内侧保持架31侧(-Y方向)突出的凸部35,凸部35的前端面和内侧保持架31的侧面311在Y轴方向上对置。即,内侧保持架31的侧面311是第一对置部,第一框部33的凸部35是第二对置部。
第二折回部分74配置于内侧保持架31的侧面311和第一框部33的凸部35之间的间隙S中。通过将第一框部33配置于第二折回部分74的外周侧,当可动体3摆动时,在第二折回部分74与固定体5的外框部50接触之前,由第一框部33限制了第二折回部分74的变形。如图5所示,从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Y轴方向)观察时,凸部35配置在与第三加强板83重叠的范围内。因此,由凸部35限制第二折回部分74的变形的部位仅是设置有第三加强板83的部位。
图6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柔性印刷基板7的配置空间的说明图。图6(a)表示可动体3向绕X轴的一侧摆动时的柔性印刷基板7的形状,图6(b)表示可动体3向绕X轴的另一侧旋转时的柔性印刷基板7的形状。图7是比较例的柔性印刷基板7X的配置空间的说明图。比较例的柔性印刷基板7X是将向Y轴方向延伸的折回部分多次重叠而形成的形状,不具备向光轴L方向延伸的折回部分。
如图7所示,由于当可动体3绕X轴摆动时,比较例的柔性印刷基板7X大幅度翘曲,所以必须增加光轴L方向上的配置空间的高度H0。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印刷基板7中,如图6所示,由于当可动体3绕X轴摆动时,沿光轴L方向延伸的第二折回部分74易于变形,所以第一折回部分73的翘曲量较小。因此,光轴L方向的配置空间的高度H1小于比较例的配置空间的高度H0。因此,与比较例相比,本实施方式能够减小柔性印刷基板7的配置空间的光轴L方向上的高度。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具有:具备光学模块2的可动体3;将可动体3支承为能够绕与光轴L交叉的第一轴线(X轴)摆动,并且将可动体3支承为能够绕与光轴L及第一轴线(X轴)交叉的第二轴线(Y轴)摆动的摆动支承机构4;经由摆动支承机构4支承可动体3的固定体5;使可动体3绕第一轴线(X轴)及第二轴线(Y轴)摆动的摆动用磁驱动机构6;以及连接于可动体3的柔性印刷基板7。柔性印刷基板7具备:固定于固定体5的宽幅部71;设置于与可动体3连接的部分和宽幅部71之间的第一部分77;设置于第一部分77和宽幅部71之间的第一折回部分73。第一部分77向光轴L方向延伸,第一折回部分73向与光轴L交叉的方向(Y轴方向)延伸并且向反方向折回。
在本实施方式中,像这样,连接于可动体3的柔性印刷基板7具备向光轴L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77和向与光轴L交叉的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回部分73。当可动体3绕X轴摆动时,第一部分77能够容易地变形。因此,即使可动体3绕第一轴线(X轴)及第二轴线(Y轴)中的任一方向摆动时,第一部分77和第一折回部分73中的至少一方也能够容易地弯曲。因此,即使可动体3绕X轴及Y轴中的任一方向摆动时,也能够抑制由于柔性印刷基板7的阻力导致的可动体3的摆动负载的增大。因此,能够抑制耗电量的增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备向与第一折回部分73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77,所以当可动体3摆动时,第一折回部分73向光轴L方向的翘曲量较少。因此,能够减小柔性印刷基板7的配置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折回部分73在径向上向远离可动体3的摆动中心P的方向(+Y方向)延伸,然后向反方向折回并且在径向上向接近可动体3的摆动中心P的方向(-Y方向)延伸。因此,由于接近可动体3的一侧易于弯曲,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少当可动体3摆动时的柔性印刷基板7的阻力。因此,能够抑制摆动负载的增大。另外,第一折回部分73在光轴L方向上向接近可动体3的摆动中心P的方向弯曲并沿反方向折回。这样,通过在光轴L方向上向接近摆动中心P的方向弯曲并折回,能够使第一折回部分73在光轴L方向上接近摆动中心P。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可动体3绕与光轴L交叉的轴线摆动时的柔性印刷基板7的阻力。因此,能够抑制摆动负载的增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折回部分73具备从光轴L方向观察时重叠的第一延伸部731及第二延伸部732,在第一延伸部731和第二延伸部732之间配置有用作间隔件(第一间隔件)的第二加强板82。因此,由于能够确保第一延伸部731和第二延伸部732之间的间隙,所以能够抑制由于柔性基板70彼此间的接触导致的阻力的增大及损坏。
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印刷基板7具备沿着可动体3向光轴L方向延伸并沿反方向折回一次的第二折回部分74,第二折回部分74包括当可动体3绕X轴摆动时易于变形的第一部分77(第四延伸部742)。这样,通过将向光轴L方向延伸的部分折回一次并设置第二折回部分74,能够进一步减少当可动体3摆动时的柔性印刷基板7的阻力。因此,能够抑制摆动负载的增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折回部分74具备从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Y轴方向)观察时重叠的第三延伸部741及第四延伸部742,在第三延伸部741和第四延伸部742之间配置有用作间隔件(第二间隔件)的第三加强板83。因此,由于能够确保第三延伸部741和第四延伸部742之间的间隙,所以能够抑制由于柔性基板70彼此间的接触导致的阻力的增大及损坏。
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印刷基板7具备从可动体3向+Y方向引出的引出部75,在第二折回部分74中,从引出部75向光轴L方向弯曲并延伸的第三延伸部741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可动体3上。通过将第三延伸部741固定于可动体3,能够将第二折回部分74保持为沿光轴L方向延伸的姿势。因此,能够抑制可动体3绕X轴摆动时柔性印刷基板7的阻力的增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印刷基板7的宽幅部71经由第一加强板81固定于配线收容部51的上板部514。因此,由于第一加强板81作为间隔件(第三间隔件)发挥作用,所以能够确保上板部514和柔性印刷基板7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抑制由于固定体5和柔性印刷基板7的接触导致的阻力的增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印刷基板7具备在与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狭缝72,第一折回部分73将设置有狭缝72的柔性基板70的部分折回。由于通过在柔性印刷基板7上设置狭缝72,能够进一步减少柔性印刷基板7弯曲时的阻力,所以能够抑制可动体3的摆动负载的增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体3具备在与光轴L交叉的方向(Y轴方向)上分开的第一对置部及第二对置部,在第一对置部和第二对置部之间配置有第二折回部分74。即,内侧保持架31的侧面311是第一对置部,设置于外侧保持架32的第一框部33的凸部35是第二对置部。因此,由于能够限制第二折回部分74的移动范围,所以能够抑制柔性印刷基板7的过度变形。另外,由于从Y轴方向观察时,凸部35配置在与第二折回部分74的第三加强板83重叠的范围内,所以仅在设置有第三加强板83的范围限制移动。因此,由于第四延伸部742在没有设置第三加强板83的范围内能自由移动,所以能够抑制柔性印刷基板7的过度变形,并且能够减少当可动体3摆动时的柔性印刷基板7的阻力。而且,由于设置凸部35的范围较小,所以能够实现外侧保持架32的小型化及轻量化,并且能够实现可动体3的小型化及轻量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柔性印刷基板7的宽幅部71直接固定于固定体5上,但是供柔性印刷基板7固定的对方部件也可以不是固定体5而是供固定体5固定的支承部件。例如,也可以是柔性印刷基板7被固定于收容固定体5的壳体上的结构。
(第一变形例)
图8是第一变形例的柔性印刷基板7A的说明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备向光轴L方向延伸的第二折回部分74,但第一变形例具备沿着可动体3的侧面向光轴L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77。另外,通过使从第一部分77向+Y方向弯曲地延伸的部分向光轴L方向弯曲并沿反方向折回,再在径向上向接近摆动中心P的方向延伸来形成第一折回部分73。
第一部分77从引出部75向光轴L方向弯曲并沿着侧面311延伸。另外,第一部分77只有在引出部75的附近的部分固定在侧面311,其他部分未固定在侧面311。因此,由于当可动体3绕X轴摆动时第一部分77易于变形,所以能够减少当可动体3摆动时的柔性印刷基板7的阻力。
(第二变形例)
图9是第二变形例的柔性印刷基板7B的说明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沿Y轴方向延伸的柔性基板70的折回部分仅设置于一个部位,但是第二变形例具备多个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回部分73。如图9所示,在第二变形例中,将向Y轴方向延伸的柔性基板70沿反方向折回两次,将第一折回部分73重叠两层。这样,通过将沿Y轴方向延伸的折回部分的折回次数设为两次以上,能够进一步减少当可动体3绕Y轴摆动时的柔性印刷基板7的阻力。
(第三变形例)
图10是第三变形例的柔性印刷基板7C的说明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沿光轴L方向延伸的柔性基板70的折回部分仅设置于一个部位,但第三变形例具备多个沿光轴L方向延伸的第二折回部分74。如图10所示,在第三变形例中,使向光轴L方向延伸的柔性基板70沿反方向折回两次,将第二折回部分74重叠两层。这样,通过将向光轴L方向延伸的折回部分的折回次数设为两次以上,能够进一步减少当可动体3绕X轴摆动时的柔性印刷基板7的阻力。
(第四变形例)
图11是第四变形例的柔性印刷基板7D及可动体3D的立体图。图12是第四变形例的柔性印刷基板7D及可动体3D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第四变形例的柔性印刷基板7D及可动体3D的仰视图。如图11所示,第四变形例的柔性印刷基板7D向可动体3D的+Y方向引出。设置有连接器部8的端部向光轴L方向上的后侧(-Z方向)引出。柔性印刷基板7D具备向与光轴L交叉的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回部分73和沿光轴L方向延伸的第二折回部分74。第一折回部分73向+Y方向延伸,然后向光轴L方向的后侧(-Z方向)弯曲并沿反方向折回。在第一折回部分73固定有用于防止或抑制第一延伸部731和第二延伸部732之间接触的第一加强板82。另外,柔性印刷基板7D经由第一加强板81固定于固定体(未图示)上。
第四变形例的可动体3D具备摄像头模块2A(光学模块)和围绕摄像头模块2A的外周侧的外侧保持架32D(保持架)。摄像头模块2A是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内侧保持架31、被内侧保持架31保持的光学模块2以及固定于内侧保持架31的-Z方向的端部的光学模块用基板(未图示)模块化而形成的部件,内侧保持架31构成摄像头模块2A的外壳。在可动体3D中,围绕摄像头模块2A的外周侧的外侧保持架32D的形状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外侧保持架32D具备沿着摄像头模块2A的+Y方向的侧面向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框部33D,在第一框部33D的+Y方向的侧面形成有向-Y方向凹陷的凹部36。柔性印刷基板7D的第二折回部分74配置于凹部36。
如图12所示,第二折回部分74具备:向光轴L方向延伸的第三延伸部741及第四延伸部742;以及以从第三延伸部741向反方向弯曲的形状延伸并与第四延伸部742连接的第二弯曲部743。第三延伸部741从引出部75向光轴L方向上的前侧(+Z方向)弯曲并沿光轴L方向延伸,上述引出部75从可动体3D向+Y方向引出。第四延伸部742的光轴L方向上的后侧(-Z方向)的端部与第一折回部分73的第一延伸部731连接。
(形状保持零件)
柔性印刷基板7D在沿光轴L方向延伸的第二折回部分74和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回部分73的连接位置具备弯曲成大致直角的弯曲部78。如图12所示,弯曲部78具备沿光轴L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77和从第一部分77向+Y方向(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弯曲的第二部分79。第一部分77是第二折回部分74的第四延伸部742,第二部分79是第一折回部分73的第一延伸部731的-Y方向的端部。在弯曲部78上固定有弯曲板90,该弯曲板90是将柔性基板70保持为弯曲成大致直角的形状的形状保持零件。
弯曲板90(形状保持零件)具备固定于第一部分77的第一板部91和固定于第二部分79的第二板部92。弯曲板90是金属制,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第一部分77及第二部分79。需要说明的是,弯曲板90的材质不限于金属,也可以是树脂或其他材料。弯曲板90配置于弯曲部78的内侧,第一板部91固定于第一部分77的+Y方向的表面(即,第二部分79侧的表面),第二板部92固定于第二部分79的+Z方向的表面(即,第一板部91侧的表面)。
(第二折回部分的定位结构)
在第四变形例的柔性印刷基板7D上,第三加强板83D固定在第三延伸部741,第四加强板84D固定在第四延伸部742。通过将构成第三延伸部741及第四延伸部742的柔性基板70折回而形成第二折回部分74,第三加强板83D和第四加强板84D在Y轴方向上抵接,配置于第三延伸部741和第四延伸部742之间,作为第二间隔件发挥作用。即,在第四变形例中,配置于第三延伸部741和第四延伸部742之间的第二间隔件不是由一个部件构成,而是由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这两个部件构成。
第三加强板83D和第四加强板84D是相同的形状。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在X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三延伸部741及第四延伸部742的宽度。因此,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分别具备从第三延伸部741和第四延伸部742之间向+X方向突出的端部85和从第三延伸部741和第四延伸部742之间向-X方向突出的端部86。
如图12所示,第一框部33D的凹部36具备:配置于第二折回部分74的-Y方向的底面360;以及从底面360的X轴方向上的两端向+Y方向延伸的一对侧面361、362。一对侧面361、362在X轴方向上对置。在侧面361、362上分别形成有在X轴方向(光轴L方向)上延伸的槽部37。如图13所示,通过将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的+X方向的端部85插入侧面361的槽部37,并且将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的-X方向的端部86插入侧面362的槽部37,第二折回部分74被第一框部33D保持。
图14是第三加强板83D、第四加强板84D及槽部37的剖视图,是在图13中的B-B位置剖切的剖视图。B-B位置是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的+X方向的端部85的位置,在-X方向的端部86的位置剖切时的剖面结构也与图14相同。柔性印刷基板7D的引出部75通过缺口部34D向凹部36被引出,该缺口部34D是将凹部36的底面360(参照图12)的-Z方向的端部切口而形成的。缺口部34D的边缘被倒角而形成曲面。因此,能够抑制柔性印刷基板7D与缺口部34D的边缘接触而损坏。
如图12所示,凹部36具备:从+X方向的侧面361的-Z方向的端部向+X方向弯曲的台阶面381;以及从-X方向的侧面362的-Z方向的端部向-X方向弯曲的台阶面382。槽部37具备:从台阶面381、382向+Z方向延伸的导入部371;以及从导入部371向+Z方向延伸的加强板保持部372。如图12、图14所示,加强板保持部372是Y轴方向上的宽度恒定的槽,导入部371是槽宽随着朝向与加强板保持部372相反的一侧(即,-Z方向)而扩大的锥形槽。在加强板保持部372的+Z方向的端部形成有面向-Z方向的平坦的止动面373。
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的端部85、86被轻压入加强板保持部372。由此,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在Y轴方向上被定位。另外,通过使端部85、86的+Z方向的边缘分别与加强板保持部372的止动面373碰触,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在Z轴方向上被定位。通过沿光轴L方向将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定位,连接第二折回部分74和第一折回部分73的弯曲部78在光轴L方向上被定位。因此,第一折回部分73在光轴L方向上被定位。
图15是将第二折回部分74折弯并定位的工序的说明图。图15(a)表示在将第二折回部分74折弯的同时将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的端部85、86插入导入部371的工序。图5(b)、(c)表示将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的端部85、86轻压入加强板保持部372的工序。图5(d)表示将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的端部85、86与止动面373碰触而在Z轴方向上定位的工序及将粘接剂放入槽部37的工序。图15与图14同样,表示在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的+X方向的端部85的位置剖切时的截面结构,在-X方向的端部86的位置剖切的部位也是相同的截面结构。
在将第二折回部分74折回之前的柔性印刷基板7D中,在构成第三延伸部741的柔性基板70的部分固定有第三加强板83D,在构成第四延伸部742的柔性基板70的部分固定有第四加强板84D。如图15(a)所示,将固定有第三加强板83D和第四加强板84D的柔性基板70折弯,并且将摄像头模块2A向外侧保持架32D的内侧插入,同时,从-Z方向将折弯的柔性基板70插入形成于外侧保持架32D的第一框部33D上的凹部36。这时,将从第三延伸部741及第四延伸部742之间向X轴方向上的两侧突出的第三加强板83D和第四加强板84D的端部85、86分别从凹部36的台阶面381、382一侧插入槽部37。
在图15(a)所示的工序中,通过用夹具(未图示)按压第三加强板83D的-Z方向的边缘,沿着导入部371的-Y方向的内表面将第三加强板83D的端部85、86向+Z方向压入。当第三加强板83D的端部85、86被插入导入部371时,经由柔性基板70与第三加强板83D连接的第四加强板84D的端部85、86也被插入导入部371。而且,当将第三加强板83D向+Z方向压入时,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的端部85、86从导入部371插入加强板保持部372。
在如图15(b)所示的工序中,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以在Y轴方向上抵接的状态被轻压入加强板保持部372。由此,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在Y轴方向上被定位。而且,通过使用夹具(未图示)将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向加强板保持部372的深处压入,如图15(c)所示,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中的一方与形成于加强板保持部372的深处的止动面373碰触。
如图15(d)所示,通过将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压入,直到第三加强板83D和第四加强板84D双方均与止动面373碰触,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在光轴L方向上被定位。接着,在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与止动面373碰触的状态下,将粘接剂39从导入部371放入槽部37并使其固化。由此,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被固定于槽部37。
如上所述,在第四变形例中,配置于第三延伸部741和第四延伸部742之间的第二间隔件具备固定于第三延伸部741的第三加强板83D和固定于第四延伸部742的第四加强板84D。可动体3D具备围绕摄像头模块2A(光学模块)的外周侧的外侧保持架32D,外侧保持架32D具备从第三延伸部741和第四延伸部742之间突出的第三加强板83D的端部85、86及供第四加强板84D的端部85、86配置的槽部37。槽部37具备在光轴L方向上定位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的止动面373(定位部)。
在第四变形例中,能够在光轴L方向及与光轴L交叉的Y轴方向上定位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另外,由于能够在光轴L方向上定位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所以能够抑制第二折回部分74的折弯位置不整齐。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从以折弯位置为顶点沿-Z方向延伸的第四延伸部741的-Z方向的端部向+Y方向弯曲的弯曲部78在光轴L方向上的位置不整齐。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二折回部分74的+Y方向穿绕的柔性印刷基板7D在光轴L方向上的位置不整齐。
在第四变形例中,形成于凹部36的侧面361、362的槽部37具备:供第三加强板83D的端部85、86及第四加强板84D的端部85、86嵌入的加强板保持部372;以及槽宽随着朝向与加强板保持部372相反的一侧而扩大的导入部371。因此,能够在将第二折回部分74折弯的同时将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插入导入部371。另外,通过将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从导入部371压入加强板保持部372,能够将第二折回部分74完全折弯,并且能够在Y轴方向上定位第二折回部分74。因此,能够将第二折回部分74轻松地折弯,并且能够将第二折回部分74轻松地定位。
在第四变形例中,第三加强板83D的端部85、86及第四加强板84D的端部85、86被压入加强板保持部372。因此,能够提高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精度。另外,能够在通过粘接剂39进行固定之前,将第三加强板83D及第四加强板84D临时固定于槽部37。
第四变形例的柔性印刷基板7D具有弯曲部78,该弯曲部78具备第一部分77及从第一部分77向与光轴L交叉的方向(+Y方向)弯曲的第二部分79,在弯曲部78上固定有保持弯曲部78的形状的形状保持零件。形状保持零件是弯曲板90,具备固定于沿光轴L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77的第一板部91和固定于沿+Y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79的第二板部92。这样,通过将弯曲板90(形状保持零件)固定于弯曲部78,能够防止弯曲部78随时间经过而打开,所以能够抑制由于柔性印刷基板7D的形状随时间变化而导致可动体3D的初始姿势变化。因此,能够抑制对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特性的不利影响。另外,在通过固定到弯曲板90(形状保持零件)而使柔性印刷基板7D成为弯曲形状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为了保持弯曲形状而使柔性基板70塑性变形,所以能够减少对弯曲位置的损害。因此,能够减少因弯曲加工导致的柔性印刷基板7D上的配线的疲劳断线。
在第四变形例中,由于使用弯曲板90作为形状保持零件,所以可以使形状保持零件薄型化,能够减小配置空间。因此,能够抑制形状保持零件与固定体(未图示)、可动体3D发生干扰。另外,弯曲板90配置于弯曲部78的内侧,并固定于第一部分77的+Y方向的表面。因此,由于弯曲板90相对于柔性印刷基板7D配置于与可动体3D相反的一侧,所以能够防止或抑制与弯曲板90和可动体3D的干扰。
(形状保持零件的变形例)
形状保持零件的实施方式不限于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图16是形状保持零件的第一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7是形状保持零件的第二变形例的说明图。如图16所示,第一变形例的形状保持零件是具备第一板部91A和从第一板部91A弯曲成大致直角的第二板部92A的弯曲板90A。弯曲板90A具备多个开口部93。开口部93为狭缝状,在X轴方向上以一定间隔配置。各开口部93贯通第一板部91A及第二板部92A。通过设置开口部93,能够使弯曲板90A轻量化。
由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柔性印刷基板7、7A、7B、7C及7D均具备沿光轴L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77和从第一部分77弯曲成大致直角的第二部分79,所以具备弯曲部78。因此,上述各实施方式均能够将弯曲板90及其变形例(第一变形例、第二变形例)安装于弯曲部78。图16表示将第一变形例的弯曲板90A安装在图3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的柔性印刷基板7的弯曲部78上的状态。柔性印刷基板7从固定于内侧保持架(省略图示)的底部的光学模块用基板20向+Y方向被引出。由于第一变形例的弯曲板90A具备开口部93,所以当用粘接剂固定弯曲部78时,能够将开口部93用作粘接剂池。
第一变形例的弯曲板90A具备:将第一板部91A的角部切成圆弧状而形成的第一缺口部94;以及将第二板部92A的角部切成圆弧状而形成的第二缺口部95。第一缺口部94形成于第一板部91A的与第二板部92A相反的一侧的边缘(即,+Z方向的边缘)的两端。另外,第二缺口部95形成于第二板部92A的与第一板部91A相反的一侧的边缘(即,+Y方向的边缘)的两端。这样,通过将弯曲板90A的X轴方向上的两端部切口,能够抑制由于安装弯曲板90A引起的柔性印刷基板7的弹簧常数的上升。
需要说明的是,抑制柔性印刷基板7的弹簧常数的上升的效果主要是通过在第二板部92A形成第二缺口部95来获得,形成于第一板部91A的第一缺口部94抑制柔性印刷基板7的弹簧常数上升的作用很小。因此,也可以省略第一缺口部94。在第一变形例的弯曲板90A中,第一缺口部94及第二缺口部95是相同形状。因此,弯曲板90A是以供第一板部91A和第二板部92A连接的折弯位置为基准对称的形状。因此,安装弯曲板90A时,不需要考虑零件的朝向,所以能够减少安装作业的劳力和时间。
如图17所示,第二变形例的形状保持零件是具备第一板部91B和从第一板部91B弯曲成大致直角的第二板部92B的弯曲板90B。弯曲板90B具备:将第一板部91B的+Z方向的边缘切口而形成的第一缺口部96;以及将第二板部92A的+Y方向的边缘切口而形成的第二缺口部97。第一板部91B在X轴方向上的中央形成有向+Z方向突出的突出部98,在突出部98的两侧形成有第一缺口部94。同样地,第二板部92B在X轴方向上的中央形成有向+Y方向突出的突出部99,在突出部99的两侧形成有第二缺口部95。第一缺口部96和第二缺口部97是相同的形状,弯曲板90B是以供第一板部91B和第二板部92B连接的折弯位置为基准对称的形状。
因为被第一缺口部96及第二缺口部97切口的面积大于在第一变形例的弯曲板90A上切口的面积,所以与第一变形例的弯曲板90A相比,第二变形例的弯曲板90B抑制柔性印刷基板7的弹簧常数的上升的效果更佳。在此,第一板部91B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及第二板部92B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未被切口而是形成了突出部98、99,但即使将第一板部91B及第二板部92B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部切口,抑制柔性印刷基板7的弹簧常数的上升的效果依然很小。通过对第一板部91B及第二板部92B的X轴方向上的两端部进行切口,第二变形例的弯曲板90B能够有效地抑制柔性印刷基板7的弹簧常数的上升。
Claims (24)
1.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具备光学模块;
摆动支承机构,所述摆动支承机构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与光轴交叉的第一轴线摆动,并且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光轴及所述第一轴线交叉的第二轴线摆动;
固定体,所述固定体经由所述摆动支承机构支承所述可动体;
摆动用磁驱动机构,所述摆动用磁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绕所述第一轴线及所述第二轴线摆动;
柔性印刷基板,所述柔性印刷基板连接于所述可动体,
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
固定部,其直接或间接地被固定于所述固定体上;
第一部分,其设置在所述柔性印刷基板的与所述可动体连接的部分和所述固定部之间,且沿着所述可动体向所述光轴方向延伸;
第一折回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固定部之间,向与所述光轴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向反方向折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折回部分向在径向上远离所述可动体的摆动中心的方向延伸,然后向反方向折回并且在径向上向接近所述摆动中心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折回部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向接近摆动中心的方向弯曲并且向反方向折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折回部分具备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重叠的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
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配置有第一间隔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多个所述第一折回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向所述光轴方向延伸并且向反方向折回一次的第二折回部分,
所述第二折回部分包括所述第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折回部分具备从与所述光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时重叠的第三延伸部及第四延伸部,
在所述第三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之间配置有第二间隔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多个所述第二折回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从所述可动体向与所述光轴交叉的方向引出的引出部,
所述第二折回部分的从所述引出部向所述光轴方向弯曲地延伸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可动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经由第三间隔件固定于所述固定体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在与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狭缝。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体具备在与光轴交叉的方向上分开的第一对置部及第二对置部,
所述第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第一对置部和所述第二对置部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体具备在与光轴交叉的方向上分开的第一对置部及第二对置部,
所述第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第一对置部和所述第二对置部之间,
所述第二对置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对置部的外周侧,
所述第二对置部配置于从与所述光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二间隔件重叠的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间隔件具备固定在所述第三延伸部上的第三加强板和固定在所述第四延伸部上的第四加强板,
所述可动体具备围绕所述光学模块的外周侧的保持架,
所述保持架具备供从所述第三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之间突出的所述第三加强板的端部及所述第四加强板的端部配置的槽部,
所述槽部具备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定位所述第三加强板及所述第四加强板的定位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具备:加强板保持部,其供所述第三加强板的端部及所述第四加强板的端部嵌入;导入部,其槽宽随着朝向与所述加强板保持部相反的一侧而扩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加强板的端部及所述第四加强板的端部被压入所述加强板保持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具备所述第一部分及从所述第一部分向与所述光轴交叉的方向弯曲的第二部分,
在所述弯曲部固定有保持所述弯曲部的形状的形状保持零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状保持零件是具备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的弯曲板,所述第一板部固定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板部向与所述第一板部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固定于所述第二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板具备:第一缺口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板部的与所述第二板部相反的一侧的边缘的两端;第二缺口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二板部的与所述第一板部相反的一侧的边缘的两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板具备开口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板配置于所述弯曲部的内侧。
22.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所述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是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所述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二折回部分折回之前的所述柔性印刷基板上,将第三加强板固定在构成所述第三延伸部的部分,将第四加强板固定在构成所述第四延伸部的部分,
通过使所述第三加强板和所述第四加强板在与所述光轴交叉的方向上抵接并使所述第三加强板和所述第四加强板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对齐,将所述第二折回部分在预先设定的弯曲位置折回。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体具备围绕所述光学模块的外周侧的保持架,
通过将所述第三加强板的端部及所述第四加强板的端部插入形成于所述保持架的槽部,并且使所述第三加强板的端部及所述第四加强板的端部与设置于所述槽部的定位部碰触,将所述第三加强板和所述第四加强板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对齐。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三加强板的端部及所述第四加强板的端部插入所述槽部并将所述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对齐之后,将粘接剂放入所述槽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20567 | 2019-02-07 | ||
JP2019020567 | 2019-02-07 | ||
JP2019-225428 | 2019-12-13 | ||
JP2019225428A JP2020129105A (ja) | 2019-02-07 | 2019-12-13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38165A true CN111538165A (zh) | 2020-08-14 |
CN111538165B CN111538165B (zh) | 2022-03-22 |
Family
ID=71945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81508.4A Active CN111538165B (zh) | 2019-02-07 | 2020-02-06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67339B2 (zh) |
CN (1) | CN111538165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00733A (zh) * | 2020-08-31 | 2022-03-18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CN114200735A (zh) * | 2020-08-31 | 2022-03-18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CN114679522A (zh) * | 2020-12-24 | 2022-06-28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CN115145088A (zh) * | 2021-03-31 | 2022-10-04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CN115248520A (zh) * | 2021-04-28 | 2022-10-28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14608A (zh) * | 2020-08-28 | 2022-03-01 |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 |
JP2023006481A (ja) * | 2021-06-30 | 2023-01-18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ケース及び光学ユニット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6851A (zh) * | 2008-10-14 | 2010-06-09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CN102870042A (zh) * | 2010-04-30 | 2013-01-09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CN103460126A (zh) * | 2011-04-11 | 2013-12-18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WO2015129120A1 (ja) * | 2014-02-26 | 2015-09-0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撮像モジュールの製造装置 |
CN108693655A (zh) * | 2017-03-30 | 2018-10-23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CN108693677A (zh) * | 2017-03-30 | 2018-10-23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279289B2 (en) * | 2008-10-14 | 2012-10-02 |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ng function |
JP5762087B2 (ja) * | 2011-03-31 | 2015-08-12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JP5893363B2 (ja) * | 2011-11-28 | 2016-03-23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JP6143622B2 (ja) * | 2013-09-25 | 2017-06-07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JP6255290B2 (ja) * | 2014-03-27 | 2017-12-27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における共振防止方法、および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KR20160110861A (ko) * | 2015-03-13 | 2016-09-2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연성 회로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WO2018139201A1 (ja) * | 2017-01-27 | 2018-08-0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カメラ駆動装置 |
JP2019204033A (ja) * | 2018-05-24 | 2019-11-28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装置 |
JP7269718B2 (ja) * | 2018-11-30 | 2023-05-09 |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 光学ユニット |
JP7330808B2 (ja) * | 2019-08-09 | 2023-08-22 |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JP7270502B2 (ja) * | 2019-08-09 | 2023-05-10 |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JP7325257B2 (ja) * | 2019-08-09 | 2023-08-14 |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
2020
- 2020-02-06 CN CN202010081508.4A patent/CN111538165B/zh active Active
- 2020-02-07 US US16/784,904 patent/US1156733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6851A (zh) * | 2008-10-14 | 2010-06-09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CN102870042A (zh) * | 2010-04-30 | 2013-01-09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CN103460126A (zh) * | 2011-04-11 | 2013-12-18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WO2015129120A1 (ja) * | 2014-02-26 | 2015-09-0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撮像モジュールの製造装置 |
CN108693655A (zh) * | 2017-03-30 | 2018-10-23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CN108693677A (zh) * | 2017-03-30 | 2018-10-23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00733A (zh) * | 2020-08-31 | 2022-03-18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CN114200735A (zh) * | 2020-08-31 | 2022-03-18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CN114200735B (zh) * | 2020-08-31 | 2023-04-04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CN114200733B (zh) * | 2020-08-31 | 2023-05-02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CN114679522A (zh) * | 2020-12-24 | 2022-06-28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CN114679522B (zh) * | 2020-12-24 | 2023-07-28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CN115145088A (zh) * | 2021-03-31 | 2022-10-04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CN115145088B (zh) * | 2021-03-31 | 2023-11-03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CN115248520A (zh) * | 2021-04-28 | 2022-10-28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CN115248520B (zh) * | 2021-04-28 | 2023-05-09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257131A1 (en) | 2020-08-13 |
CN111538165B (zh) | 2022-03-22 |
US11567339B2 (en) | 2023-01-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38165B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 | |
TWI661262B (zh) | Optical unit with vibration correction | |
CN107710066B (zh)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 |
US11460714B2 (en) |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 |
KR101504024B1 (ko) |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
US9041820B2 (en) | Camera module | |
CN111752067B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
EP3492974A1 (en) | Actuator,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mounted device | |
CN113946080B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
JP7235558B2 (ja)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
JP7376279B2 (ja)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
CN111142313B (zh) | 使用弹簧片的摄影模块及电子装置 | |
US20230038382A1 (en) | Optical component driving mechanism | |
JP7237686B2 (ja)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
JP2020129105A (ja)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
CN111757601B (zh) | 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 | |
CN114428436A (zh) |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 |
CN115248520B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
TWI789890B (zh) | 光學部件驅動裝置、照相機裝置以及電子設備 | |
JP7481984B2 (ja) | 光学ユニット | |
CN114679522B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
JP7323412B2 (ja)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
CN115145088B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
US20220252822A1 (en) | Optical unit | |
CN116360179A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