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7642A - 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和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和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7642A
CN111527642A CN201980006820.2A CN201980006820A CN111527642A CN 111527642 A CN111527642 A CN 111527642A CN 201980006820 A CN201980006820 A CN 201980006820A CN 111527642 A CN111527642 A CN 1115276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battery
deteriorated
life characteristic
capacity recovery
deteriorated lif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68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27642B (zh
Inventor
宋俊赫
金帝映
李柱成
卢锡仁
李熙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527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7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27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7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42Regeneration of electrolyte or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81Compression means other than compression means for stacks of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7Prismatic or flat cells, e.g.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3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by electrochemical processing
    • H01M4/044Activating, forming or electrochemical attack of the supporting material
    • H01M4/0445Forming after manufacture of the electrode, e.g. first charge, cycling
    • H01M4/0447Forming after manufacture of the electrode, e.g. first charge, cycling of complete cells or cells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71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involving thermal treatment, e.g. firing, sintering, backing particulate active material, thermal decomposition, pyroly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和一种用于恢复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的容量的装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2)对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进行加压以对被包括在二次电池中的正极、负极或隔膜进行加压,同时加热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以及(3)对已经被加压和加热的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放电,其中,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在被加压和加热的同时充电和放电,从而可以发挥恢复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的容量的效果。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和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2月23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8-0021893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和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恢复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的容量的方法和一种用于恢复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的容量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对移动装置的技术发展和需求的增加,对作为能源的二次电池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在这些二次电池中,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工作电压、长循环寿命和低自放电率的锂二次电池可以商购并且广泛使用。
锂二次电池可能由于诸如过度放电、过度充电等异常使用而失去其功能,但即使在正常使用时,锂二次电池存储电能的能力(以下称为“容量”)也根据充电和放电循环的次数而逐渐减小,导致寿命特性劣化。二次电池一直被使用到失去最低功能,并且失去最低功能的退化的二次电池不可避免地被更换。
然而,废弃的二次电池被归类为工业废料,因此产生了相当大的处理成本。特别地,当需要频繁更换时,购买成本可能是很大的负担。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恢复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的容量的技术将是非常有用的。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恢复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的容量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恢复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的容量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该方法包括:(1)制备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2)在对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加压的同时加热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以压缩被包括在二次电池中的正极、负极或隔膜;以及(3)对已经被加压和加热的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放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恢复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的容量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该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包括:夹持单元,该夹持单元被配置为固定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以进行加压和加热;以及充电/放电单元,该充电/放电单元被配置为对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放电,其中,在将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固定到夹持单元后对该二次电池进行加压和加热的同时,使用充电/放电单元对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和装置能够在加压和加热劣化的二次电池的同时进行充电和放电,从而表现出恢复劣化的二次电池的容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中包括的夹持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1的二次电池的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变化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以帮助理解本发明。
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或词语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普通含义或字典含义,而应基于发明人可以适当地定义术语的概念从而以最佳方式解释发明人的发明的原则被解释为与本发明的精神一致的含义和概念。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恢复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的容量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
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包括:(1)制备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2)在对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进行加压的同时加热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以压缩被包括在二次电池中的正极、负极或隔膜;以及(3)对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放电,所述二次电池已被加压和加热。
在过程(1)中,制备由于劣化的寿命特性而具有减小的容量的二次电池。
由于劣化的寿命特性而具有减小的容量的二次电池是指具有存储电能的能力(即,随着充电和放电循环次数逐渐减小的容量)的二次电池,例如,是指相对于初始容量具有90%或更小,特别是85%或更小,更特别是5%至80%的容量的二次电池。
在过程(2)中,可以在加压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以压缩被包括在二次电池中的正极、负极或隔膜的同时进行加热。
通过加压过程,可以压缩被包括在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中的正极、负极或隔膜。
随着二次电池的循环次数增加,活性材料由于连续充电和放电而经历重复的体积膨胀和收缩,从而引起活性材料之间的电断开或引起由于活性材料颗粒本身的破坏而造成的电断开,导致容量减小和寿命特性劣化。此外,在初始激活过程中形成的负极活性材料的表面上的膜结构被破坏,并且电极结构基体(matrix)塌陷。因此,当通过加压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来压缩被包括在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中的正极、负极和隔膜时,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中包括的活性材料层也被压缩,并且构成活性材料层的各组分(例如活性材料、导电材料和粘合剂)通过压缩彼此接触。因此,可以恢复当二次电池的循环次数由于重复循环而增加时,断开的活性材料之间的接触或活性材料与正极集流器和/或负极集流器之间的接触。
此外,通过加热过程增加了粘合剂的流动性,因此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压缩。此外,与有机组分对应的一部分被破坏的膜组分再次溶解在电解液中,从而在负极活性材料层上进一步形成稳定的膜。此外,通过加热过程,可以将流动性赋予能够存在于正极和隔膜之间以及负极和隔膜之间的气体(即,能够随着二次电池的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产生和积聚的气体)。当通过加热过程使气体具有流动性时,可以通过加压使气体从正极和隔膜之间的空间以及负极和隔膜之间的空间释放到外部。通过加压释放的气体可以移动到二次电池中包括的电极组件的外部。
加压可以在正常位置或静压下进行,更优选在静压下进行。静压下的加压是指根据电池的膨胀实时测量压力,并且在改变加压构件的位置的同时保持压力恒定。
加压期间的压力可以在100g/cm2至100kg/cm2的范围内,特别是500g/cm2至5kg/cm2的范围内,更特别是1kg/cm2至3kg/cm2的范围内。当在上述压力范围进行加压时,可以有效地压缩被包括在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件,从而压缩了正极、负极和隔膜,并且压缩了正极和负极中所包括的活性材料层,因此,可以有效地恢复构成活性材料层的活性材料、导电材料和粘合剂之间的电接触,并且正极、负极和隔膜可以不变形。
加热过程可以在25℃-80℃的温度范围内,特别是30℃-70℃的温度范围内,更特别是45℃-6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当加热过程在上述温度范围内进行时,与活性材料层分离的有机涂层可以用电解溶液适当地减少,并且可以将适当的流动性赋予负极活性材料层中包括的粘合剂,从而使得活性材料层中包括的活性材料、导电材料和粘合剂能够通过加压适当地移动,因此,可以增强活性材料之间的接触和/或活性材料和集流器之间的接触。
在过程(3)中,已经被加压和加热的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可以充电/放电,并且充电/放电速率可以是0.5C或更低,特别是0.1C至0.5C,更特别是0.1C至0.2C。当充电/放电速率为0.5C或更低时,可以在最小化的极化条件下在负极的厚度方向(C轴方向)上进行均匀的充电和放电,因此,即使在颗粒之间的连接显著地丧失的负极活性材料的部分处也可以发生充分充电,使得该部分通过由于膨胀后的高温和加压引起的膜再生而与周围导电网络重新连接。
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的充电/放电可以进行1次至10次,特别是5至8次。当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在固定后被加压和加热的同时在上述循环次数的范围内充电/放电时,可以恢复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的电连接。
充电和放电可以通过用来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的常规充电和放电单元来执行,并且充电方法或类型不受限制,只要该方法是一般的二次电池充电/放电方法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可以使用用于恢复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的容量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来执行。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恢复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的容量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
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包括:夹持单元,该夹持单元被配置为固定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以进行加压和加热;以及充电/放电单元,该充电/放电单元被配置为对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放电,其中劣化的二次电池被固定到夹持单元,然后在被加压和加热的同时,通过充电/放电单元对劣化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放电。
通过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来恢复二次电池的容量的过程包括:固定由于劣化的寿命特性而具有减小的容量的二次电池,以进行加压和加热以及对被加压和加热的二次电池的充电/放电。
可以使用夹持单元来进行加压和加热,并且夹持单元可以包括:加压构件,该加压构件被配置为通过加压来压缩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的外表面;以及加热构件,该加热构件被配置为向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施加热量。
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正极、负极和设置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隔膜,并且加压构件可以包括一对或更多对加压表面,所述一对或更多对加压表面与被包括在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中的正极、负极或隔膜平行并且彼此面对,在所述加压表面之间存在二次电池。表述“与被包括在二次电池中的正极、负极或隔膜平行的加压表面”是指加压表面平行于正极、负极或隔膜的表面。因此,当通过加压表面来对二次电池的外表面加压时,可以对平行于正极、负极或隔膜的表面的二次电池的外表面加压。例如,当二次电池包括矩形或袋型壳体时,可以对矩形或袋型壳体的宽表面加压。
包括在加压构件中的加压表面可以包括彼此面对的上加压部和下加压部,上加压部和下加压部之间存在二次电池,并且当上加压部朝着下加压部向下移动或者上加压部和下加压部朝着彼此移动时,上加压部和下加压部可以通过加压向二次电池施加压力。可以包括一对或更多对上加压部和下加压部。
上加压部可以连接到被配置为使上加压部移动的缸体、或上加压部与下加压部可以连接到被配置为使上加压部和下加压部移动的缸体,并且缸体的移动距离和/或压力可以通过连接到缸体的压力调节部来调节。例如,缸体的移动距离可以由压力调节部调节,并且通过这种调节,可以调节上加压部或上加压部和下加压部的移动距离,并且可以调节施加到位于上加压部和下加压部之间的二次电池的压力的强度。
加热构件可以连接到上加压部、下加压部、或上加压部和下加压部,并且加热构件中包括的加热单元可以对上加压部和下加压部中的任何一个或更多个进行加热。此外,温度传感器可以包括在二次电池接触上加压部和下加压部的部分中,因此可以通过测量二次电池的温度来适当地调节加热温度。
充电/放电单元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是通常用于二次电池充电/放电的充电/放电单元即可,并且充电方法或类型也没有限制,只要其是一般的二次电池充电/放电方法即可。
当使用充电/放电单元对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放电同时在由夹持单元固定后,对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进行加压和加热时,可以恢复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的电连接。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用于恢复二次电池的容量的装置,但是提供对应的附图是出于例示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本发明的附图中,出于例示的目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可能被放大,并且可能不同于实际应用的尺寸。为了清楚地解释本发明,省略了与描述无关的部分,并且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的侧视图。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包括:夹持单元100,其被配置为固定劣化的二次电池10以进行加压和加热;以及充电/放电单元200,其被配置为对劣化的二次电池10进行充电/放电。夹持单元100包括加压构件,该加压构件包括被配置为加压和压缩劣化的二次电池10的外周表面的上加压部110和下加压部120。被配置为对构成上加压部110和下加压部120的板进行加热的加热构件(未示出)可以连接到上加压部110和下加压部120,从而可以在适当的加热温度下加热与上加压部110和下加压部120接触的二次电池10的表面部分。此外,温度传感器(未示出)可以位于二次电池10接触上加压部110和下加压部120的表面。在加压构件中,上加压部110和下加压部120彼此面对,上加压部110和下加压部120之间存在劣化的二次电池10,上加压部110连接到被配置为使上加压部110或下加压部120移动的缸体130,并且上加压部110在朝着下加压部120向下移动的同时加压劣化的二次电池10的外周表面。虽然未示出,但是如果需要,下加压部120也可以像上加压部110那样配置,使得下加压部120连接到单独的缸体,以在朝着上加压部110向上移动的同时加压劣化的二次电池10的外周表面。此外,充电/放电单元200包括正(+)端子210和负(-)端子220,其分别连接到劣化的二次电池10的电极引线(在图2中由11和12表示)并且进行充电和放电。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中包括的夹持单元100的示意图。
参照图2,可以在夹持单元100的上表面设置压力调节部140,该压力调节部140被配置为调节缸体(图1中的130)的移动距离和/或压力,并且连接到缸体。
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和装置可应用的劣化的二次电池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是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具有减小的容量的可充电二次电池即可。特别地,在包括硅基负极活性材料作为负极活性材料的锂二次电池的情况下,由于随着二次电池的循环次数的增加在充电和放电期间出现的硅基负极活性材料的大体积变化,负极的负极活性材料层中包括的负极活性材料之间的接触和负极活性材料与负极集流器之间的接触受到更明显的损坏,因此可以进一步显著地表现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的效果。
例如,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或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再利用方法的实施方式中,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可以包括含有硅基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在对经过加压和加热的劣化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放电的过程中,可以恢复劣化的二次电池的硅基负极活性材料之间的电连接。包括含有硅基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的二次电池可以是锂二次电池。
硅基负极活性材料可以包括选自由Si、氧化硅颗粒(SiOx,0<x≤2)、Si-金属合金、以及Si和氧化硅颗粒(SiOx,0<x≤2)的合金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锂二次电池的外形没有特别限制,但可以是圆柱形、矩形、袋形、硬币形或使用罐的类似形状,并且特别地,可以是矩形、袋形或硬币形。
锂二次电池可以是用作小型装置的电源的电池单元,或者是在包括多个电池单元的中型或大型电池模块中使用的单元电池(unit battery)。
最佳实施方式
示例
在下文中,将参照示例和实验例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示例和实验例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可以修改成各种其它形式,并且本发明的范围不应被解释为限于下面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本发明的示例是为了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解释本发明。
制备例
将由70wt%的硅、20wt%的石墨基导电材料和10wt%的聚丙烯酸(PAA)粘合剂组成的负极浆料涂覆在厚度为10μm的铜箔上,然后在60℃下干燥,以1.5g/cc辊压,并且在130℃下真空干燥,从而完成负极的制造。单独地,将由95wt%的锂镍钴锰氧化物(NCM622)、2wt%的炭黑和3wt%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组成的正极浆料涂覆在厚度为15μm的铝箔上,然后在60℃下干燥,以3.5g/cc辊压,并且在130℃下真空干燥,从而完成正极的制造。将通过使所制造的正极和负极与厚度为12μm隔膜层压在一起而制造的多片双电池堆叠,从而制造袋型电池(A至J)。将电解液注入到所制造的袋型电池A至J中的每一个中,然后在经历润湿时间后通过化学转化操作在4.2V至3.0V的范围内对每个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然后重复0.5C/0.5C的循环直至80次循环。
示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制备例制造的袋型电池A由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的夹持单元紧固,然后将压力设置为1kg/cm2的静压,并且将加热温度设置为60℃,以对袋型电池的外表面加压和加热。保持加压和加热约30分钟以稳定温度,并且充电和放电循环以电池额定容量的0.1C的速率进行五次。随后,将袋型电池从夹持单元分离,并且在室温下继续进行寿命特性评估。
示例2
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寿命特性评估,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制备例制造的袋型电池B由夹持单元紧固,并且将压力设置为3kg/cm2的静压。
示例3
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寿命特性评估,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制备例制造的袋型电池C由夹持单元紧固,并且将压力设置为100kg/cm2的静压。
示例4
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寿命特性评估,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制备例制造的袋型电池D由夹持单元紧固,并且将压力设置为30kg/cm2的静压。
示例5
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寿命特性评估,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制备例制造的袋型电池E由夹持单元紧固,并且将加热温度设置为30℃。
示例6
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寿命特性评估,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制备例制备的袋型电池F由夹持单元紧固,并且将加热温度设置为80℃。
示例7
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寿命特性评估,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制备例制备的袋型电池G由夹持单元紧固,并且以1.0C进行5次充电和放电循环。
比较例1
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寿命特性评估,不同之处在于充电和放电循环进行5次,同时根据制备例制造的袋型电池H仅加压而不加热。
比较例2
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寿命特性评估,不同之处在于充电和放电循环进行5次,同时根据制备例制造的袋型电池I仅加热而不加压。
比较例3
使用根据制备例制造的袋型电池J在不借助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的情况下进行寿命特性评估。
实验例
示例和比较例的袋型电池的寿命特性评估结果如以下的表1所示,并且根据示例1的电池的循环次数的容量保持率如图3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554480930000091
Figure BDA0002554480930000101
从表1可知,当如示例中那样进行加热和加压时,发现容量在由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的夹持单元紧固后立即恢复,并且即使在第86次循环后电池从装置分离时,其寿命特性也得以稳定地保持。相反,比较例1的情况由于仅加压而不加热而表现出相对不足的容量恢复程度,并且比较例2的情况由于仅加热而不加压而表现出不显著的容量恢复程度。同时,证实了其中充电/放电速率增加到1.0C的示例7的情况表现出在如示例1至示例6中那样由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的夹持单元紧固后立即恢复的容量,并且即使在第86次循环后从装置分离时也稳定地保持寿命特性。然而,已经证实,由于在第200次循环后容量减小,因此劣化的二次电池的充电/放电速率应当在一定值以内,从而表现出更显著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0:二次电池 11、12:电极引线
100:夹持单元 110:上加压部
120:下加压部 130:缸体
140:压力调节部 200:充电/放电单元
210:+端子 220:-端子

Claims (10)

1.一种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该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包括:
(1)准备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
(2)在对所述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进行加压的同时加热所述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以压缩被包括在所述二次电池中的正极、负极或隔膜;以及
(3)对已经被加压和加热的所述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其中,在100g/cm2至100kg/cm2的压力下进行加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其中,在25℃至8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其中,所述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的充电/放电以0.5C或更低的充电/放电速率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其中,所述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的充电/放电进行1次至10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其中,所述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包括负极,所述负极包括硅基负极活性材料,并且在已经被加压和加热的劣化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放电中,恢复所述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的硅基负极活性材料之间的电连接。
7.一种用于恢复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的容量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该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包括:
夹持单元,该夹持单元被配置为固定所述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以进行加压和加热;以及
充电/放电单元,该充电/放电单元被配置为对所述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放电,
其中,在将所述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固定到所述夹持单元之后对所述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进行加压和加热的同时,使用所述充电/放电单元对所述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其中,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加压构件,该加压构件被配置为通过加压来压缩所述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的外表面;以及加热构件,该加热构件被配置为向所述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施加热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其中,所述加压构件包括一对或更多对加压表面,所述加压表面与被包括在所述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中的正极、负极和隔膜平行并且彼此面对,在所述加压表面之间存在所述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其中,被包括在所述具有劣化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中的正极、负极或隔膜通过加压而被压缩。
CN201980006820.2A 2018-02-23 2019-02-18 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和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 Active CN1115276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21893A KR102279000B1 (ko) 2018-02-23 2018-02-23 이차전지 용량 회복 방법 및 이차전지 용량 회복 장치
KR10-2018-0021893 2018-02-23
PCT/KR2019/001924 WO2019164202A1 (ko) 2018-02-23 2019-02-18 이차전지 용량 회복 방법 및 이차전지 용량 회복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7642A true CN111527642A (zh) 2020-08-11
CN111527642B CN111527642B (zh) 2023-12-12

Family

ID=67687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6820.2A Active CN111527642B (zh) 2018-02-23 2019-02-18 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和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81702A1 (zh)
EP (1) EP3726638B1 (zh)
KR (1) KR102279000B1 (zh)
CN (1) CN111527642B (zh)
WO (1) WO20191642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68578B (zh) * 2020-05-20 2023-10-17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的恢复控制方法、二次电池的恢复控制系统以及车辆控制系统
CN112701370B (zh) * 2021-01-14 2022-04-08 湖南机动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激活磷酸铁锂梯次电池容量的方法
KR20230081085A (ko) 2021-11-30 2023-06-07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이차 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45507A (ja) * 2011-08-22 2013-03-04 Hitachi Ltd 二次電池制御システム
CN103931041A (zh) * 2011-11-10 2014-07-16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JP2015187938A (ja) * 2014-03-26 2015-10-2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容量回復方法および容量回復システム
JP2017045621A (ja) * 2015-08-26 2017-03-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容量回復方法
KR20180000605A (ko) * 2016-06-23 2018-01-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고온 가압 활성화 공정을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의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15512A1 (en) * 2010-03-12 2013-05-09 University Of Delaware Buckled silicon nanostructures on elastomeric substrates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ion batteries
CN101944592B (zh) * 2010-05-25 2012-11-28 耿世达 一种锂离子电池高容量硅铜/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生产工艺
EP2595235A1 (en) 2010-07-16 2013-05-22 Nissan Motor Co., Ltd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device for recovering battery capacity and method for recovering battery capacity
KR101510981B1 (ko) * 2011-03-14 2015-04-10 미쯔비시 지도샤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리튬 이온 전지의 용량 회복 방법
JP5644602B2 (ja) * 2011-03-16 2014-12-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システム、車両、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容量回復方法
JP2013037863A (ja) * 2011-08-06 2013-02-21 Denso Corp 組電池
CN105633493B (zh) * 2014-10-29 2019-02-05 惠州金能电池有限公司 修复过放电受损锂离子电池的方法
KR101783923B1 (ko) * 2014-11-26 2017-10-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 셀의 두께 측정장치 및 방법
WO2017043086A1 (ja) 2015-09-11 2017-03-16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立向き狭開先ガスシールドアーク溶接方法
JP2017117637A (ja) * 2015-12-24 2017-06-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45507A (ja) * 2011-08-22 2013-03-04 Hitachi Ltd 二次電池制御システム
CN103931041A (zh) * 2011-11-10 2014-07-16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JP2015187938A (ja) * 2014-03-26 2015-10-2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容量回復方法および容量回復システム
JP2017045621A (ja) * 2015-08-26 2017-03-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容量回復方法
KR20180000605A (ko) * 2016-06-23 2018-01-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고온 가압 활성화 공정을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의 제조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26638A1 (en) 2020-10-21
EP3726638A4 (en) 2021-02-24
KR20190101650A (ko) 2019-09-02
EP3726638B1 (en) 2024-05-22
KR102279000B1 (ko) 2021-07-20
CN111527642B (zh) 2023-12-12
WO2019164202A1 (ko) 2019-08-29
US20200381702A1 (en) 2020-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89129B1 (ko) 쌍극형 전극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쌍극형 2차 전지와 쌍극형 전극의 제조 방법
US10505222B2 (en) Pressurized lithium metal polymer battery
CN111527642B (zh) 二次电池容量恢复方法和二次电池容量恢复装置
KR20140113186A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전지의 제조방법
KR20010015414A (ko) 외장막 전지를 제조하는 방법
JP5321196B2 (ja) 全固体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06310033A (ja) 蓄電池
JP3457624B2 (ja) 扁平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JP3533117B2 (ja) フィルム外装電池の製造方法
KR20200027999A (ko) 코인형 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2602225A (zh) 扁平形全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KR101622437B1 (ko) 원통형 이차전지의 프레스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전지의 제조방법
JPH04294071A (ja) リチウム電池
KR100876253B1 (ko) 폴리머 전지팩
CN113964394A (zh) 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
KR102032814B1 (ko) 이차전지의 젤리롤 양단 압축 성형장치
KR102028055B1 (ko) 리튬이온 2차전지에 사용되는 집전용 동박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리튬이온 2차전지
JPH05159803A (ja) 固体二次電池の製造法
JP2018206703A (ja) 全固体電池用バインダー、電極、固体電解質及び全固体電池
JP7200954B2 (ja) 二次電池の診断装置及び回復方法
US20230411667A1 (en) All-solid-state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230144342A (ko) 세라믹-탄소 복합체, 이의 제조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극 및 이 전극을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KR20230045568A (ko) 이차 전지용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JP2022516397A (ja) 電池セル加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8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after: LG Energy Solution,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before: LG CHEM,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