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7251B - 毛圈织物 - Google Patents

毛圈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7251B
CN111527251B CN201780097940.9A CN201780097940A CN111527251B CN 111527251 B CN111527251 B CN 111527251B CN 201780097940 A CN201780097940 A CN 201780097940A CN 111527251 B CN111527251 B CN 1115272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op
yarn
yarns
loops
twis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79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27251A (zh
Inventor
内野信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chin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chin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chino Co Ltd filed Critical Uchin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527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7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27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72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26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with characteristics dependent on the amount or direction of twist
    • D02G3/28Doubled, plied, or cabled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7/00Woven pile fabrics
    • D03D27/02Woven pile fabrics wherein the pile is formed by warp or weft
    • D03D27/06Warp pile fabrics
    • D03D27/08Terry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26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with characteristics dependent on the amount or direction of twist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34Yarns or threads having slubs, knops, spirals, loops, tufts, or other irregular or decorative effects, i.e. effect yar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40Yarns in which fibres are united by adhesives; Impregnated yarns or threads
    • D02G3/404Yarns or threads coated with polymeric solutions
    • D02G3/406Yarns or threads coated with polymeric solutions where the polymeric solution is removable at a later stage, e.g. by washing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2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208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cellulose-based
    • D03D15/217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cellulose-based natural from plants, e.g. cotton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2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283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synthetic polymer-based, e.g. polyamide or polyester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2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292Conjugate,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fibres or fil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4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41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with specific twis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7/00Woven pile fabrics
    • D03D27/02Woven pile fabrics wherein the pile is formed by warp or weft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2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10B2321/06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e.g. polyvinyl alcohol, or of their acetals or ketal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2Moisture-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24Moisture-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soluble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3/00Domestic or personal

Abstract

提供一种兼顾柔软的皮肤触感与耐久性即毛圈保持性和/或抑制掉毛的毛圈织物。毛圈织物包括由经纱线和纬纱线形成的地组织,以及由毛圈纱线形成的毛圈环。毛圈纱线是捻系数为2.0以上的加捻纱线。在毛圈纱线为无捻纱线或弱加捻纱线的情况下,除去水溶性纱线前的非水溶性纱线为捻系数为2.0以上的加捻纱线。毛圈环高度相对于毛圈纱线的直径的比率为40倍以上。相邻的所述毛圈纱线的间隔为0.5mm以下。毛圈纱线为50~120英制支数。毛圈环具有扭结,相邻的毛圈环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Description

毛圈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现有产品相比耐久性(毛圈保持性和/或抑制掉毛)优异的毛圈织物。
背景技术
毛圈织物现在广为使用。例如,在毛巾、浴巾、毛巾制浴衣等浴袍、其它诸如床单等广泛领域中使用毛巾布料(毛圈织物)。
毛圈织物包括由经纱线和纬纱线形成的地组织,以及由毛经纱线形成的毛圈环。
因为具有毛圈环,因而与平织相比,吸水性、吸湿性、保温性提高。此外,因为当接触皮肤时环会变形,因而获得柔软的皮肤触感。
一般而言,在毛巾业界有越有分量的毛巾越有高级感因而备受喜爱的倾向。此外,越使用粗纱线,越呈现出分量感。因此,本领域关注如何使用较粗的支数。在毛巾交易的实际情况中,也有毛巾价格以平均重量来决定的倾向。
大多数市售毛巾的毛圈纱线使用10~30英制支数(例如20支数)的棉加捻纱线(专利文献1)。
如上所述,与平织物相比,毛圈织物非常柔软。但是,希望它进一步柔软。
为了使毛圈织物的皮肤触感更加柔软,有在毛圈纱线使用无捻纱线(或弱加捻纱线)的方法(专利文献2),以及在毛圈纱线使用细支数的方法。
加捻纱线是将棉花等短纤维加捻而形成,与之相对地,无捻纱线是将加捻纱线退捻,以无捻状态而形成。
在毛圈使用无捻纱线的毛巾轻且蓬松,在纤维间含有大量空气。由此,与具有加捻纱线毛圈的一般毛巾相比,具有无捻纱线毛圈的毛巾具有柔软的皮肤触感和与看起来的分量感相比更轻的特点。因为纤维的间隙多,并且该部分会吸水分,因此具有吸水性高的特点。此外,保温性高。
另一方面,无捻纱线纤维间的约束弱,存在掉毛问题。如果掉毛,则有损无捻纱线的特点。而且,如果掉毛附着在皮肤上,则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
作为防止掉毛的方法,可以将毛圈环织得较短,或者以细纱线覆盖表面等。但是,在这些方法中,会失去柔软的皮肤触感。
此外,如果将毛巾布料用于衣服,由于衣服经常与皮肤紧密接触,因此,如果有掉毛,则掉毛会附着在皮肤上。其结果是,掉毛变得特别明显。此外,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
接下来说明在毛圈纱线使用细支数的方法。如果在毛圈纱线使用细支数,则毛圈的刚性降低,并且触感变软。但是,如果使用细支数的毛圈,则吸水性等也降低,因此,需要提高毛圈密度来维持吸水性等。此外,毛圈高度越高(毛圈长度长),则毛圈刚性越低,越软。
另一方面,如果在毛圈纱线使用细支数,则由于毛圈纱线与地组织的接触面积降低,因此摩擦阻力也降低,容易发生毛圈纱线脱落。
如果毛圈环长,所形成的圆圈大,则当使用时和洗涤时,容易钩住毛圈纱线。当接触突起物等,或者被施加较强摩擦时,会发生毛圈纱线脱落。此外,每个毛圈环受到摩擦的面积变大,因此当使用时和洗涤时,受从外部施加的力的影响大,容易发生毛圈纱线脱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423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0790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无论在毛圈纱线使用无捻纱线的方法还是在毛圈纱线使用细支数的方法,都能获得柔软的皮肤触感。
但是,在毛圈纱线使用无捻纱线的方法存在掉毛问题。在毛圈纱线使用细支数的方法存在毛圈纱线脱落的问题。
即,难以兼顾柔软的皮肤触感与耐久性(毛圈保持性和/或抑制掉毛)。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毛圈织物,能够获得与在毛圈纱线使用无捻纱线的方法或在毛圈纱线使用细支数的方法同样的柔软的皮肤触感,并且耐久性(毛圈保持性和/或抑制掉毛)优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毛圈织物包括:由经纱线和纬纱线形成的地组织;以及由毛圈纱线形成的毛圈环。所述毛圈环的高度相对于所述毛圈纱线的直径的比率为40倍以上。所述毛圈纱线是捻系数为2.0以上的加捻纱线。
由此,在毛圈环中发生扭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毛圈织物包括:由经纱线和纬纱线形成的地组织;以及由毛圈纱线形成的毛圈环。所述毛圈环的高度相对于所述毛圈纱线的直径的比率为40倍以上。所述毛圈纱线是无捻纱线或弱加捻纱线。
由此,在无捻纱线毛圈环或弱加捻纱线毛圈环中发生扭结。
较佳地,与所述经纱线并排配置有多个所述毛圈纱线,相邻的所述毛圈纱线的间隔为0.5mm以下。
由此,相邻的毛圈环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较佳地,所述毛圈环具有扭结,相邻的所述毛圈环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由此,显著提高毛圈保持性。此外,对于无捻纱线毛圈,能够抑制掉毛。
较佳地,所述毛圈纱线为50~120英制支数。
由此,能够将毛圈高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较佳地,在相邻的所述经纱线之间配置多个所述毛圈纱线。
由此,相邻的毛圈环的扭结确实彼此互相缠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毛圈织物包括:由经纱线和纬纱线形成的地组织;以及由毛圈纱线形成的毛圈环。所述毛圈环具有扭结,相邻的所述毛圈环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由此,显著提高毛圈保持性。此外,对于无捻纱线毛圈,能够抑制掉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的毛圈织物的制造方法中,将配置在相邻的所述经纱线之间的多个所述毛圈纱线配置在筘的相同筘齿来进行织造,在织造后形成扭结,相邻的所述毛圈环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的毛圈织物的制造方法中,在毛圈纱线是无捻纱线或弱加捻纱线的情况下,在成为所述毛圈纱线的复合纱线中,以与非水溶性加捻纱线相反方向捻水溶性纱线,所述非水溶性加捻纱线是捻系数为2.0以上的加捻纱线,以由所述复合纱线形成毛圈环的方式进行织造,所述毛圈纱线通过除去所述水溶性纱线而形成。
本发明的毛圈织物,在毛圈纱线使用加捻纱线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柔软的皮肤触感,并且毛圈保持性提高。
本发明的毛圈织物,在毛圈纱线使用无捻纱线(或弱加捻纱线)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作为无捻纱线(或弱加捻纱线)的特点的柔软的皮肤触感,并且毛圈保持性提高,抑制掉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扭结发生的条件的图。
图2是示出扭结发生状态的图。
图3是示出扭结互相缠绕的条件的图。
图4是示出扭结互相缠绕状态的图。
图5是示出扭结互相缠绕的条件的图(变形例)。
图6是示出扭结互相缠绕的条件的图(变形例)。
图7是示出扭结互相缠绕的条件的图(变形例)。
图8是示出扭结互相缠绕状态的图(变形例)。
图9是示出扭结互相缠绕的条件的图(变形例)。
图10是示出筘的状况的图(变形例)。
图11是示出一般的3纬线结构的图。
图12是示出本申请的3纬线结构的图。
图13是示出本申请的4纬线结构的图。
图14是示出本申请的5纬线结构的图。
图15是实施例比较例一览表(加捻纱线)。
图16是复合纱线概念图。
图17是示出扭结互相缠绕状态的图(无捻纱线)。
图18是实施例比较例一览表(无捻纱线、弱加捻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扭结的作用~
当毛圈中形成有扭结时,如果施加对相邻毛圈进行拉拔的力,则在毛圈根部产生阻力。此外,当毛圈中形成有2个以上的扭结时,即使施加强的拉拔力导致1个扭结无法完全抵抗,接下来的扭结也会抵抗。
当毛圈中形成有扭结时,毛圈所形成的开口面积变小。由此,不易钩在突起物上。
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具有扭结的毛圈有助于提高毛圈保持性。
~扭结发生条件~
以下说明确保在毛圈中发生扭结的条件。尤其是,较佳在1个毛圈中发生2个以上的扭结。
这里,以毛圈中的环状毛圈纱线扭转,由交点和大致环状形成的部分作为1个扭结。
如果加捻纱线的捻系数大,则容易发生扭结。此外,如果毛圈纱线细,毛圈高度高,则容易发生扭结。
图1示出扭结发生条件的要素。
如果毛圈纱线的捻系数K为3.0以上,则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较佳为约40倍以上。
如果毛圈纱线的捻系数K为2.5以上,则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较佳为约50倍以上。
如果毛圈纱线的捻系数K为2.0以上,则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较佳以约70倍以上。
但是,使用比120英制支数更细的支数并不实用,并且一般而言,毛圈高度超过1.2mm的毛巾并不实用,因此,H/D的上限为120。
综上,较佳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40倍以上,毛圈纱线是捻系数为2.0以上的加捻纱线。
进一步地,较佳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50倍以上,毛圈纱线是捻系数为2.5以上的加捻纱线。
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毛圈长度长”与“毛圈高度高”是相同的意思。
但是,在一般的3纬线结构的情况下,毛圈纱线从纬纱线之间立起,离开2根纬纱线,从纬纱线之间返回。由此形成环。一般而言,每个毛圈的长度指的是纱线从1个毛圈的开始(立起)到结束(返回)的长度。
“毛圈长度”与“毛圈高度”是相同的意思,但是,由于有与“每个毛圈的长度”混淆之虞,因此,在本申请中使用“毛圈高度”。
此外,毛圈可能因为呈环状而圆圈大幅膨胀,或者因为形成扭结而收缩,导致毛圈高度的实测值不恒定。另一方面,每个毛圈的长度根据织造时打筘的距离(Reed Loose)来决定,因而可以通过织机的设定而正确确定出来。因此,为方便起见,将每个毛圈的长度的一半作为毛圈高度。
此外,通过在水流槽中搓揉毛圈织物,或者由特殊的刷子对毛圈织物施加旋转运动,能够确实发生扭结。虽然毛圈纱线较佳是单纱,在双纱中也发生扭结。
~毛圈纱线支数~
接下来说明毛圈纱线的英制支数。毛圈纱线的支数越细,则扭结越容易发生。
但是,如上所述,使用比120支数更细的支数并不实用,因此,以120支数为上限。更佳以100支数为上限。
毛圈纱线的支数越粗,则扭结越不易发生。从实用性的观点来看,若将毛圈高度的上限设为12mm,H/D设为40以上,则即使是20支数,也会发生扭结。若H/D设为50以上,则较佳为30支数以上。若H/D设为70以上,则较佳为40支数以上。
若将下限设为50支数,则扭结确实发生。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毛圈纱线为50~120英制支数。
图2示出扭结发生的状况。若在毛圈中形成有2个以上的扭结,则毛圈保持性提高。此外,扭结本身也旋转,容易与相邻毛圈的扭结缠绕。
~扭结互相缠绕的条件~
如果不仅各毛圈形成有扭结,而且相邻毛圈环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则相互施加阻力,毛圈保持性更加提高(参照后述实施例)。
相邻毛圈的间隔越短,则相邻毛圈环的扭结彼此越容易互相缠绕。
图3中示出扭结互相缠绕条件的要素。相邻毛圈纱线的间隔L较佳为0.5mm以下。
相邻毛圈的间隔L是毛圈间的空间间隔。
图4中示出扭结互相缠绕状态。2根毛圈分别形成有多个扭结,相邻毛圈环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形成宛如1根毛圈般的外观。
相邻毛圈的间隔L的严谨定义根据毛圈具体结构而稍微不同。具体而言,在图5~9中详细说明。
图5是一般的毛圈结构。交替配置构成地组织的经纱线G1、G2。在经纱线G1、G2之间,配置形成表面毛圈的毛圈纱线P1,在经纱线G2与相邻经纱线G1之间配置形成背面毛圈的毛圈纱线P2。按照这种方式,交替配置毛圈纱线P1、P2。
将由相邻毛圈纱线P1形成的毛圈间的空间间隔作为L。具体而言,是从毛圈密度的倒数(中心间距离)减去毛圈直径。
图6是变形例的毛圈结构。交替配置构成地组织的经纱线G1、G2。在经纱线G1、G2之间,配置2根形成表面毛圈的毛圈纱线P1(P1-1、P1-2),在经纱线G2与相邻经纱线G1之间,配置2根形成背面毛圈的毛圈纱线P2。按照这种方式,交替配置毛圈纱线P1、P2。
将相邻毛圈纱线P1-1、P1-2间的空间间隔作为L。
图7是图6的变形例。在图6中,在经纱线G1、G2之间配置2根毛圈纱线,与之相对地,在图7中配置3根毛圈纱线。将相邻毛圈纱线的空间间隔作为L。
在图8中示出图7的毛圈结构中扭结互相缠绕的状态。3根毛圈分别形成有多个扭结,相邻毛圈环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形成宛如1根毛圈般的外观。
图9是单面毛圈的毛圈结构。交替配置构成地组织的经纱线G1、G2。在经纱线G1、G2之间,配置形成毛圈的毛圈纱线P。将相邻毛圈纱线P的毛圈间的空间间隔作为L。
~筘~
在图5所示的一般的毛圈结构中,1根毛圈纱线被通至筘的各筘齿。
与之相对地,也可以在图6所示的变形例的毛圈结构中,将2根毛圈纱线通至筘的各筘齿。在图10中示出在筘中通过毛圈纱线的状况。
同样地,也可以在图7所示的变形例的毛圈结构中,将3根毛圈纱线通至筘的各筘齿。
通过将多根毛圈纱线通至筘的相同筘齿,在多根毛圈纱线中以相同的方式形成扭结,并且相邻毛圈的扭结容易互相缠绕。即,能够确保互相缠绕。
~纬线结构~
若在一般的3纬线结构附加地织部,则由于地织部保持毛圈纱线,因此毛圈保持性进一步提高。以下详细说明。
图11是一般的3纬线结构。毛圈通过3纬线形成。毛圈从纬纱线W2与W3之间立起,从纬纱线W4与W5之间返回。实际上,纬纱线W5也与毛圈形成有关,但是,由于与相邻毛圈的结构重复,因此将相当于纬纱线W2~W4的3纬线作为毛圈形成部。同样地,将相当于纬纱线W5~W7的3纬线作为相邻的毛圈形成部,将相当于纬纱线W8~W10的3纬线作为更相邻的毛圈形成部。
图12是将本发明应用在一般的3纬线结构。即,毛圈具有扭结,相邻毛圈环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图13是变形为4纬线结构。
具有由3纬线形成的毛圈形成部,以及由1纬形成的地织部。
纬线数为4。即,1个重复单元由4纬线构成,反复1个重复单元。
毛圈从纬纱线W3与W4之间立起,从纬纱线W5与W6之间返回。实际上,纬纱线W6也与毛圈形成有关,但是,为了与一般的现有产品的3纬线结构进行比较,将相当于纬纱线W3~W5的3纬线作为毛圈形成部。同样地,将相当于纬纱线W7~W9的3纬线作为毛圈形成部。
在相当于纬纱线W2、W6、W10的纬线中,毛圈纱线不形成毛圈,而是与纬纱线交叉,这些纬线作为地织部。
形成在毛圈形成部的毛圈具有2个以上的扭结。图中是4个。
在4纬线结构中,上下毛圈交替反转。因此,可用于素色毛巾等不拘于图案的场合。
图14是变形为5纬线结构。
具有由3纬线所形成的毛圈形成部,以及由2纬纱所形成的地织部。
纬线数为5。即,1个重复单元由5纬线构成,反复1个重复单元。
毛圈从纬纱线W2与W3之间立起,从纬纱线W4与W5之间返回。实际上,纬纱线W5也与毛圈形成有关,但是,为了与一般的现有产品的3纬线结构进行比较(后述),将相当于纬纱线W2~W4的3纬线作为毛圈形成部。同样地,将相当于纬纱线W7~W9的3纬线作为毛圈形成部。
在相当于纬纱线W5~W6的2纬线中,毛圈纱线不形成毛圈,而是与纬纱线交叉,这2纬线作为地织部。同样地,相当于纬纱线W10~W11的2纬线作为地织部。
形成在毛圈形成部的毛圈具有2个以上的扭结。图中是4个。
~实施例(加捻纱线)~
(实施例1)
使用捻系数K为4、英制支数为60支数的单纱(直径D为0.12mm)的毛圈纱线。
筘密度为47筘齿/英寸,在1个筘齿通过2根毛圈纱线。其结果是,毛圈纱线密度为94根/英寸。
形成为3纬线结构。纬纱线密度为52根/英寸。
形成毛圈倍率为8.6倍、毛圈高度为6.3mm的毛圈。其结果是,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51倍。毛圈倍率是毛圈纱线长度与经纱线单位长度之比。
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25mm,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25倍。
在地组织中,使用60支数双纱的经纱线和30支数单纱的纬纱线。
通过本实施例的结构,在各毛圈中形成2个以上的扭结,相邻毛圈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本实施例的毛圈保持力为4200mN。毛圈保持性通过JIS L 1075 B方法来进行评价。
(实施例2)
使用捻系数K为2.8、英制支数为100支数的单纱(直径D为0.10mm)的毛圈纱线。
筘密度为47筘齿/英寸,在1个筘齿通过3根毛圈纱线。其结果是,毛圈纱线密度为141根/英寸。
形成为4纬线结构。纬纱线密度为52根/英寸。
形成毛圈倍率为7.7倍、毛圈高度为7.5mm的毛圈。其结果是,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78倍。
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25mm,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30倍。
在地组织中,使用60支数双纱的经纱线和30支数单纱的纬纱线。
通过本实施例的结构,在各毛圈中形成2个以上的扭结,相邻毛圈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本实施例的毛圈保持力为3900mN。
(实施例3)
使用捻系数K为2.8、英制支数为100支数的单纱(直径D为0.10mm)的毛圈纱线。
筘密度为47筘齿/英寸,在1个筘齿通过2根毛圈纱线。其结果是,毛圈纱线密度为94根/英寸。
形成为4纬线结构。纬纱线密度为52根/英寸。
形成毛圈倍率为7.7倍、毛圈高度为7.5mm的毛圈。其结果是,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78倍。
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35mm,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22倍。
在地组织中,使用60支数双纱的经纱线和30支数单纱的纬纱线。
通过本实施例的结构,在各毛圈中形成2个以上的扭结,相邻毛圈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本实施例的毛圈保持力为3700mN。
~比较例(加捻纱线)~
(比较例1)
使用捻系数K为4、英制支数为40支数的单纱(直径D为0.15mm)的毛圈纱线。
筘密度为34筘齿/英寸,在1个筘齿通过2根毛圈纱线。其结果是,毛圈纱线密度为68根/英寸。
形成为3纬线结构。纬纱线密度为50根/英寸。
形成毛圈倍率为8.1倍、毛圈高度为6.2mm的毛圈。其结果是,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40倍。
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44mm,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14倍。
在地组织中,使用40支数双纱的经纱线和20支数单纱的纬纱线。
通过本比较例的结构,在毛圈中虽然形成有部分扭结,但是不充分,相邻毛圈的扭结彼此部分缠绕,但是不充分。
本比较例的毛圈保持力为1843mN。
(比较例2)
使用捻系数K为2、英制支数为30支数的双纱(直径D为0.25mm)的毛圈纱线。
筘密度为34筘齿/英寸,在1个筘齿通过1根毛圈纱线。其结果是,毛圈纱线密度为34根/英寸。
形成为5纬线结构。纬纱线密度为60根/英寸。
形成毛圈倍率为7.4倍、毛圈高度为7.8mm的毛圈。其结果是,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31倍。
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50mm,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16倍。
在地组织中,使用40支数双纱的经纱线与30支数单纱的纬纱线。
通过本比较例的结构,在毛圈中并未形成扭结。也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本比较例的毛圈保持力为1308mN。
(比较例3)
使用捻系数K为3.6、英制支数为20支数的单纱(直径D为0.22mm)的毛圈纱线。
筘密度为34筘齿/英寸,在1个筘齿通过1根毛圈纱线。其结果是,毛圈纱线密度为34根/英寸。
形成为3纬线结构。纬纱线密度为48根/英寸。
形成毛圈倍率为8.1倍、毛圈高度为5.3mm的毛圈。其结果是,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24倍。
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53mm,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10倍。
在地组织中,使用40支数双纱的经纱线与20支数单纱的纬纱线。
通过本比较例的结构,在毛圈中并未形成扭结。也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本比较例的毛圈保持力为1600mN。
(比较例4)
使用捻系数K为4、英制支数为20支数的单纱(直径D为0.22mm)的毛圈纱线。
筘密度为34筘齿/英寸,在1个筘齿通过1根毛圈纱线。其结果是,毛圈纱线密度为34根/英寸。
形成为3纬线结构。纬纱线密度为48根/英寸。
形成毛圈倍率为8.5倍、毛圈高度为6.7mm的毛圈。其结果是,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31倍。
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53mm,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13倍。
在地组织中,使用40支数双纱的经纱线与20支数单纱的纬纱线。
通过本比较例的结构,在毛圈中并未形成扭结。也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本比较例的毛圈保持力为1489mN。
(比较例5)
使用捻系数K为4、英制支数为30支数的单纱(直径D为0.18mm)的毛圈纱线。
筘密度为36筘齿/英寸,在1个筘齿通过1根毛圈纱线。其结果是,毛圈纱线密度为36根/英寸。
形成为3纬线结构。纬纱线密度为40根/英寸。
形成毛圈倍率为8.1倍、毛圈高度为7.7mm的毛圈。其结果是,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44倍。
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53mm,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15倍。
在地组织中,使用40支数双纱的经纱线与30支数单纱的纬纱线。
通过本比较例的结构,虽然在毛圈中形成扭结,但是,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本比较例的毛圈保持力为2200mN。
(比较例6)
使用捻系数K为2、英制支数为30支数的双纱(直径D为0.25mm)的毛圈纱线。
筘密度为32筘齿/英寸,在1个筘齿通过1根毛圈纱线。其结果是,毛圈纱线密度为32根/英寸。
形成为5纬线结构。纬纱线密度为50根/英寸。
形成毛圈倍率为6.9倍、毛圈高度为8.7mm的毛圈。其结果是,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35倍。
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54mm,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16倍。
在地组织中,使用30支数双纱的经纱线与20支数单纱的纬纱线。
通过本比较例的结构,在毛圈中并未形成扭结。也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本比较例的毛圈保持力为1700mN。
(比较例7)
使用捻系数K为3.3、英制支数为18支数的单纱(直径D为0.23mm)的毛圈纱线。
筘密度为32筘齿/英寸,在1个筘齿通过1根毛圈纱线。其结果是,毛圈纱线密度为32根/英寸。
形成为3纬线结构。纬纱线密度为48根/英寸。
形成毛圈倍率为8.1倍、毛圈高度为6.2mm的毛圈。其结果是,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27倍。
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56mm,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11倍。
在地组织中,使用30支数双纱的经纱线与20支数单纱的纬纱线。
通过本比较例的结构,在毛圈中并未形成扭结。也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本比较例的毛圈保持力为1600mN。
(比较例8)
使用捻系数K为3.3、英制支数为18支数的单纱(直径D为0.23mm)的毛圈纱线。
筘密度为30.5筘/英寸,在1个筘齿通过1根毛圈纱线。其结果是,毛圈纱线密度为30.5根/英寸。
形成为5纬线结构。纬纱线密度为50根/英寸。
形成毛圈倍率为6.8倍、毛圈高度为8.6mm的毛圈。其结果是,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38倍。
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60mm,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14倍。
在地组织中,使用30支数双纱的经纱线与20支数单纱的纬纱线。
通过本比较例的结构,在毛圈中并未形成扭结。也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本比较例的毛圈保持力为1800mN。
(比较例9)
使用捻系数K为4、英制支数为40支数的单纱(直径D为0.15mm)的毛圈纱线。
筘密度为29筘齿/英寸,在1个筘齿通过1根毛圈纱线。其结果是,毛圈纱线密度为29根/英寸。
形成为3纬线结构。纬纱线密度为50根/英寸。
形成毛圈倍率为7.4倍、毛圈高度为5.6mm的毛圈。其结果是,毛圈高度相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37倍。
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72mm,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8倍。
在地组织中,使用20支数单纱的经纱线与30支数单纱的纬纱线。
通过本比较例的结构,在毛圈中并未形成扭结。也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本比较例的毛圈保持力为500mN。
~考察~
在图15中示出实施例1~3及比较例1~9的一览表。
在实施例1~3中,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40倍以上,毛圈纱线为捻系数2.0以上的加捻纱线。进一步地,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50倍以上,毛圈纱线为捻系数2.5以上的加捻纱线。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5mm以下。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20倍以上。毛圈纱线为50~120英制支数。
在实施例1~3中,在各毛圈中形成2个以上的扭结,相邻毛圈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在比较例2~4、6~9中未满足上述条件,在毛圈中并未形成扭结。也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在比较例1中,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40倍,是条件下限,虽然在毛圈中形成有部分扭结,但不充分,相邻毛圈的扭结彼此部分缠绕,但不充分。
在比较例5中,虽然在毛圈中形成扭结,但是毛圈纱线的间隙L超过0.5mm,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虽然因为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详细结构不同,导致无法严谨比较,但是,实施例1~3的平均毛圈保持力为大约4000mN,与之相对地,在比较例2~4、6~9中,毛圈保持力未超过1800mN。即,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与比较例相比,具有2倍以上的毛圈保持力,毛圈保持性提高。
在比较例1、5中,扭结零星发生,毛圈保持性稍微提高,但是,没有相邻毛圈彼此充分缠绕的情形,无法获得如本申请实施例般的毛圈保持力。
~对无捻纱线(或弱加捻纱线)的应用~
图16是成为无捻纱线之前的复合纱线的概念图。
加捻纱线是捻棉花等纤维而形成的,与之相对地,无捻纱线是将加捻纱线退捻,以无捻状态的方式形成的。具体而言,在与非水溶性加捻纱线(例如棉纱线)的加捻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卷绕水溶性纱线(例如PVA)而形成复合纱线之后,从复合纱线除去水溶性纱线而形成。
例如,如果相对于非水溶性加捻纱线100捻回,对水溶性纱线100捻回,则形成无捻纱线。因此,无捻纱线的捻系数K为零。
另一方面,如果相对于非水溶性加捻纱线100捻回,对水溶性纱线30捻回,则形成退捻后的70%加捻的弱加捻纱线。
如果相对于非水溶性加捻纱线100捻回,水溶性纱线170捻回,则形成退捻后的-70%加捻(以与原棉纱线的加捻方向相反的方向加捻)的弱加捻纱线。
在非水溶性加捻纱线的捻系数为2.0以上的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加捻纱线同样地处理。即,以由复合纱线来形成毛圈环的方式进行织造。
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40倍以上,非水溶性加捻纱线是捻系数为2.0以上的加捻纱线。进一步地,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50倍以上,非水溶性加捻纱线是捻系数2.5以上的加捻纱线。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5mm以下。
在各毛圈中形成2个以上的扭结,相邻毛圈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毛圈形成后,从复合纱线除去水溶性纱线,毛圈纱线成为无捻纱线(或弱加捻纱线)。
当不仅在各毛圈中形成有扭结,而且相邻毛圈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时,除了提高毛圈保持性,还能够抑制掉毛(参照后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无捻纱线)~
在图17中示出在无捻纱线毛圈形成2个以上的扭结,并且相邻毛圈的扭结互相缠绕状态。
(实施例4)
使用捻系数K为4、英制支数为60支数的单纱(直径D为0.12mm)的非水溶性纱线(棉纱线)。以与非水溶性加捻纱线相反方向相同程度地捻水溶性纱线(PVA)而形成复合纱线。将该复合纱线用作毛圈纱线。
筘密度为47筘齿/英寸,在1个筘齿通过1根毛圈纱线。其结果是,毛圈纱线密度为47根/英寸。
形成为5纬线结构。纬纱线密度为71根/英寸。
形成毛圈倍率为8.5倍、毛圈高度为7.6mm的毛圈。其结果是,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61倍。毛圈倍率是毛圈纱线长度与经纱线单位长度之比。
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42mm,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18倍。
在地组织中,使用60支数双纱的经纱线与30支数单纱的纬纱线。
通过本实施例的结构,在各毛圈中形成2个以上的扭结,相邻毛圈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通过从复合纱线除去水溶性纱线,来形成无捻纱线毛圈(捻系数K为零)。即使水溶性纱线被除去,在各毛圈中形成2个以上的扭结,相邻毛圈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本实施例的毛圈保持力为900mN。毛圈保持性通过JIS L 1075 B方法来进行评价
本实施例的掉毛率为0.08%。掉毛率由以大阪产业技术研究所的TRI方法为基准的试验方法来评价。掉毛率指的是相对于洗涤前的制品质量,因洗涤而由制品脱落下来的纤维的质量的比率,一般用作毛巾的品质评价指标。
(实施例5)
使用捻系数K为4、英制支数为60支数的单纱(直径D为0.12mm)的非水溶性纱线(棉纱线)。以与非水溶性加捻纱线相反方向相同程度地捻水溶性纱线(PVA)而形成复合纱线。将该复合纱线用作毛圈纱线。
筘密度为47筘齿/英寸,在1个筘齿通过1根毛圈纱线。其结果是,毛圈纱线密度为47根/英寸。
形成为3纬线结构。纬纱线密度为70根/英寸。
形成毛圈倍率为9.3倍、毛圈高度为6.4mm的毛圈。其结果是,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51倍。
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42mm,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15倍。
在地组织中,使用60支数双纱的经纱线与30支数单纱的纬纱线。
通过本实施例的结构,在各毛圈中形成2个以上的扭结,相邻毛圈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通过从复合纱线除去水溶性纱线,来形成无捻纱线毛圈(捻系数K为零)。即使水溶性纱线被除去,在各毛圈中形成2个以上的扭结,相邻毛圈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本实施例的毛圈保持力为850mN。本实施例的掉毛率为0.03%。
~比较例(无捻纱线)~
(比较例10)
使用捻系数K为4、英制支数为20支数的单纱(直径D为0.22mm)的非水溶性纱线(棉纱线)。以与非水溶性加捻纱线相反方向相同程度地捻水溶性纱线(PVA)而形成复合纱线。将该复合纱线用作毛圈纱线。
筘密度为34筘齿/英寸,在1个筘齿通过1根毛圈纱线。其结果是,毛圈纱线密度为34根/英寸。
形成为3纬线结构。纬纱线密度为50根/英寸。
形成毛圈倍率为6.5倍、毛圈高度为5.0mm的毛圈。其结果是,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23倍。
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53mm,毛圈高度相对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9倍。
在地组织中,使用40支数双纱的经纱线与20支数单纱的纬纱线。
通过本比较例的结构,在毛圈中并未形成扭结。也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通过从复合纱线除去水溶性纱线,来形成无捻纱线毛圈(捻系数K为零)。即使水溶性纱线被除去,在毛圈中并未形成扭结。也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在本比较例中,毛圈纱线立即破断,无法测定毛圈保持力。本实施例的掉毛率为0.15%。
(比较例11)
使用捻系数K为4、英制支数为30支数的单纱(直径D为0.18mm)的非水溶性纱线(棉纱线)。以与非水溶性加捻纱线相反方向相同程度地捻水溶性纱线(PVA)而形成复合纱线。将该复合纱线用作毛圈纱线。
筘密度为34筘齿/英寸,在1个筘齿通过1根毛圈纱线。其结果是,毛圈纱线密度为34根/英寸。
形成为3纬线结构。纬纱线密度为45根/英寸。
形成毛圈倍率为8倍、毛圈高度为6.8mm的毛圈。其结果是,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39倍。
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59mm,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11倍。
在地组织中,使用40支数双纱的经纱线与20支数单纱的纬纱线。
通过本比较例的结构,在毛圈中并未形成扭结。也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通过从复合纱线除去水溶性纱线,来形成无捻纱线毛圈(捻系数K为零)。即使水溶性纱线被除去,在毛圈中并未形成扭结。也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本比较例的毛圈保持力为430mN。本实施例的掉毛率为0.24%。
(比较例12)
使用捻系数K为4、英制支数为30支数的单纱(直径D为0.18mm)的非水溶性纱线(棉纱线)。以与非水溶性加捻纱线相反方向相同程度地捻水溶性纱线(PVA)而形成复合纱线。将该复合纱线用作毛圈纱线。
筘密度为30.5根/英寸,在1个筘齿通过1根毛圈纱线。其结果是,毛圈纱线密度为30.5根/英寸。
形成为3纬线结构。纬纱线密度为48根/英寸。
形成毛圈倍率为7.7倍、毛圈高度为6.1mm的毛圈。其结果是,毛圈高度相对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35倍。
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66mm,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9倍。
在地组织中,使用40支数双纱的经纱线与20支数单纱的纬纱线。
通过本比较例的结构,在毛圈中并未形成扭结。也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通过从复合纱线除去水溶性纱线,来形成无捻纱线毛圈(捻系数K为零)。即使水溶性纱线被除去,在毛圈中并未形成扭结。也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在本比较例中,毛圈纱线立即破断,无法测定毛圈保持力。本实施例的掉毛率为0.32%。
(比较例13)
使用捻系数K为4、英制支数为60支数的单纱(直径D为0.12mm)的非水溶性纱线(棉纱线)。以与非水溶性加捻纱线相反方向相同程度地捻水溶性纱线(PVA)而形成复合纱线。将该复合纱线用作毛圈纱线。
筘密度为32筘齿/英寸,在1个筘齿通过1根毛圈纱线。其结果是,毛圈纱线密度为32根/英寸。
形成为3纬线结构。纬纱线密度为45根/英寸。
形成毛圈倍率为9.3倍、毛圈高度为6.4mm的毛圈。其结果是,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51倍。
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67mm,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10倍。
在地组织中,使用40支数双纱的经纱线与20支数单纱的纬纱线。
通过本比较例的结构,虽然在毛圈中形成扭结,但是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通过从复合纱线除去水溶性纱线,来形成无捻纱线毛圈(捻系数K为零)。即使水溶性纱线被除去,在毛圈中形成有扭结,但是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本比较例的毛圈保持力为370mN。本实施例的掉毛率为0.04%。
~实施例(弱加捻纱线)~
(实施例6)
使用捻系数K为4、英制支数为60支数的单纱(直径D为0.12mm)的非水溶性纱线(棉纱线)。以与非水溶性加捻纱线相反方向30%左右捻水溶性纱线(PVA)而形成复合纱线。将该复合纱线用作毛圈纱线。
筘密度为47筘齿/英寸,在1个筘齿通过2根毛圈纱线。其结果是,毛圈纱线密度为94根/英寸。
形成为3纬线结构。纬纱线密度为52根/英寸。
形成毛圈倍率为8.6倍、毛圈高度为6.3mm的毛圈。其结果是,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51倍。毛圈倍率是毛圈纱线长度与经纱线单位长度之比。
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25mm,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25倍。
在地组织中,使用60支数双纱的经纱线与30支数单纱的纬纱线。
通过本实施例的结构,在各毛圈中形成2个以上的扭结,相邻毛圈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通过从复合纱线除去水溶性纱线,来形成弱加捻纱线毛圈(捻系数K为2.8)。即使水溶性纱线被除去,在各毛圈中形成2个以上的扭结,相邻毛圈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本实施例的毛圈保持力为5300mN。毛圈保持性通过JIS L 1075 B方法来进行评价。
(实施例7)
使用捻系数K为4、英制支数为80支数的单纱(直径D为0.11mm)的非水溶性纱线(棉纱线)。以与非水溶性加捻纱线相反方向30%左右捻水溶性纱线(PVA)而形成复合纱线。将该复合纱线用作毛圈纱线。
筘密度为47筘齿/英寸,在1个筘齿通过2根毛圈纱线。其结果是,毛圈纱线密度为94根/英寸。
形成为3纬线结构。纬纱线密度为52根/英寸。
形成毛圈倍率为9.3倍、毛圈高度为6.4mm的毛圈。其结果是,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69倍。
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32mm,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23倍。
在地组织中,使用60支数双纱的经纱线与30支数单纱的纬纱线。
通过本实施例的结构,在各毛圈中形成2个以上的扭结,相邻毛圈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通过从复合纱线除去水溶性纱线,来形成弱加捻纱线毛圈(捻系数K为2.8)。即使水溶性纱线被除去,在各毛圈中形成2个以上的扭结,相邻毛圈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本实施例的毛圈保持力为3700mN。
~比较例(弱加捻纱线)~
(比较例14)
使用捻系数K为4、英制支数为40支数的单纱(直径D为0.15mm)的非水溶性纱线(棉纱线)。以与非水溶性加捻纱线相反方向18%左右捻水溶性纱线(PVA)而形成复合纱线。将该复合纱线用作毛圈纱线。
筘密度为30筘齿/英寸,在1个筘齿通过2根毛圈纱线。其结果是,毛圈纱线密度为60根/英寸。
形成为3纬线结构。纬纱线密度为44根/英寸。
形成毛圈倍率为5.3倍、毛圈高度为4.6mm的毛圈。其结果是,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30倍。
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54mm,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8倍。
在地组织中,使用20支数单纱的经纱线与20支数单纱的纬纱线。
通过本比较例的结构,在毛圈中并未形成扭结。也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通过从复合纱线除去水溶性纱线,来形成弱加捻纱线毛圈(捻系数K为3.3)。即使水溶性纱线被除去,在毛圈中并未形成扭结。也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本比较例的毛圈保持力为1900mN。
~考察~
在图18中示出实施例4~7及比较例10~14的一览表。
在实施例4~5中,毛圈纱线是无捻纱线。无捻纱线是从包含捻系数2.0以上的非水溶性加捻纱线的复合纱线除去水溶性纱线而形成。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40倍以上。进一步地,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50倍以上。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5mm以下。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15倍以上。毛圈纱线为50~120英制支数。
在实施例4~5中,在各无捻纱线毛圈中形成2个以上的扭结,相邻毛圈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在比较例10~12中,未满足上述条件,在毛圈中并未形成扭结。也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在比较例13中,虽然在毛圈中形成扭结,但是毛圈纱线的间隙L超过0.5mm,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虽然因为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详细结构不同,导致无法严谨比较,但是,实施例4~5的平均毛圈保持力为约900mN,与之相对地,在比较例10~13中,毛圈保持力未超过450mN。即,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与比较例相比,具有2倍以上的毛圈保持力,毛圈保持性提高。
而且,实施例4~5的平均掉毛率为约0.05%,与之相对地,比较例10~12的平均掉毛率为约0.24%,即,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与比较例相比,掉毛量被抑制为20%左右。
在比较例13中在毛圈中形成有扭结,抑制掉毛。
在实施例6~7中,毛圈纱线是弱加捻纱线。弱加捻纱线是从包含捻系数2.0以上的非水溶性加捻纱线的复合纱线除去水溶性纱线而形成。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40倍以上,进一步地,毛圈高度与毛圈直径的比率H/D为50倍以上。毛圈纱线的间隙L为0.5mm以下。毛圈高度与毛圈纱线间隙的比率H/L为20倍以上。毛圈纱线为50~120英制支数。
在实施例6~7中,在各弱加捻纱线毛圈中形成2个以上的扭结,相邻毛圈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在比较例14中,未满足上述条件,在毛圈中并未形成扭结。也没有相邻毛圈彼此缠绕的情形。
虽然因为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详细结构不同,导致无法严谨比较,但是,实施例6~7的平均毛圈保持力为约4500mN,与之相对地,在比较例14中,毛圈保持力未超过2000mN。即,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与比较例相比,具有2倍以上的毛圈保持力,毛圈保持性提高。
~结论~
发现了确保扭结发生的条件和相邻毛圈的扭结互相缠绕的条件,将之应用于毛圈织物。
当相邻毛圈的扭结互相缠绕时,毛圈保持强度更加提高。
如果在复合纱线的状态下进行与加捻纱线同样地处理,则即使在将无捻纱线或弱加捻纱线用作毛圈纱线的情形下,也在毛圈中发生扭结,并且相邻毛圈的扭结互相缠绕。即,本发明还可以用于无捻纱线(弱加捻纱线)毛圈。
当用于无捻纱线(弱加捻纱线)毛圈时,还能够抑制掉毛。

Claims (7)

1.一种毛圈织物,包括:由经纱线和纬纱线形成的地组织;以及由毛圈纱线形成的毛圈环,
所述毛圈环的高度相对于所述毛圈纱线的直径的比率为40倍以上,
所述毛圈纱线是捻系数为2.0以上的加捻纱线,
在所述毛圈环中形成有扭结,
所述毛圈环的高度为6.3mm以上并且12mm以下,
所述毛圈纱线为50~120英制支数,
相邻的所述毛圈环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2.一种毛圈织物,包括:由经纱线和纬纱线形成的地组织;以及由毛圈纱线形成的毛圈环,
所述毛圈环的高度相对于所述毛圈纱线的直径的比率为40倍以上,
所述毛圈纱线是无捻纱线或弱加捻纱线,
在所述毛圈环中形成有扭结,
所述毛圈环的高度为6.3mm以上并且12mm以下,
所述毛圈纱线为50~120英制支数,
相邻的所述毛圈环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圈织物,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经纱线并排配置有多个所述毛圈纱线,
相邻的所述毛圈纱线的间隔为0.5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毛圈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所述经纱线之间配置多个所述毛圈纱线。
5.一种毛圈织物,包括:由经纱线和纬纱线形成的地组织;以及由毛圈纱线形成的毛圈环,
所述毛圈环具有扭结,
相邻的所述毛圈环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所述毛圈环的高度为6.3mm以上并且12mm以下,
所述毛圈纱线为50~120英制支数。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毛圈织物的制造方法,
将配置在相邻的所述经纱线之间的多个所述毛圈纱线配置在筘的相同筘齿来进行织造,
在织造后形成扭结,相邻的所述毛圈环的扭结彼此互相缠绕。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毛圈织物的制造方法,
在成为所述毛圈纱线的复合纱线中,以与非水溶性加捻纱线相反方向捻水溶性纱线,
所述非水溶性加捻纱线是捻系数为2.0以上的加捻纱线,
以由所述复合纱线形成毛圈环的方式进行织造,
所述毛圈纱线通过除去所述水溶性纱线而形成。
CN201780097940.9A 2017-12-28 2017-12-28 毛圈织物 Active CN1115272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47354 WO2019130579A1 (ja) 2017-12-28 2017-12-28 パイル織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7251A CN111527251A (zh) 2020-08-11
CN111527251B true CN111527251B (zh) 2022-06-28

Family

ID=65356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7940.9A Active CN111527251B (zh) 2017-12-28 2017-12-28 毛圈织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62373A1 (zh)
EP (1) EP3733940A4 (zh)
JP (1) JP6468577B1 (zh)
CN (1) CN111527251B (zh)
TW (1) TWI685321B (zh)
WO (1) WO20191305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0385B (zh) * 2020-09-25 2022-08-02 山东金号家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精梳弱捻纯棉股线毛巾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719A (en) * 1932-11-17 1935-08-27 Holt William Terry towel
JPH0978396A (ja) * 1995-09-04 1997-03-25 Toray Ind Inc 炭素繊維パイル布帛
CN201080533Y (zh) * 2007-07-20 2008-07-02 山东滨州亚光毛巾有限公司 高毛倍毛巾
CN104718321A (zh) * 2013-02-22 2015-06-17 内野株式会社 毛巾制品和毛巾制品的制造方法
CN105531411A (zh) * 2014-02-14 2016-04-27 内野株式会社 毛圈织物和制造方法
CN105579631A (zh) * 2013-10-01 2016-05-11 内野株式会社 毛巾制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11412D0 (en) * 1986-05-09 1986-06-18 Moore Rosemary V A Loop pile fabric
JP2694718B2 (ja) * 1993-09-28 1997-12-24 鐘紡株式会社 タオル地
JP3207775B2 (ja) * 1996-12-13 2001-09-10 帝人株式会社 長短パイルを生起可能な立毛布帛
JP2000079072A (ja) 1998-09-07 2000-03-21 Toshin:Kk 浴用タオル
DK2004892T5 (da) * 2005-10-17 2014-09-01 Welspun India Ltd Hygromaterialer til brug ved fremstillingen af garner og stoffer
JP3152796U (ja) * 2009-06-03 2009-08-13 内野株式会社 室内干しに好適なタオル
KR101577861B1 (ko) * 2010-11-03 2015-12-15 에스지엘 오토모티브 카본 파이버스 게임베하 운트 코. 카게 탄소 섬유를 포함하는 번들을 갖는 파일 층
TWI491773B (zh) * 2012-11-01 2015-07-11 Eclat Textile Co Ltd 輕量化雙面刷毛毛巾結構
JP5737734B1 (ja) * 2014-02-14 2015-06-17 内野株式会社 パイル織物および製造方法
DE102014002232B4 (de) * 2014-02-21 2019-10-02 Carl Freudenberg Kg Mikrofaser-Verbundvliesstoff
JP2016037676A (ja) * 2014-08-07 2016-03-22 妙中パイル織物株式会社 綴織調ループパイル織物、及び、その綴織調ループパイル織物の製造方法
TWI640283B (zh) * 2015-03-30 2018-11-11 內野股份有限公司 Sewing fabric and clothes sewn using the sewing fabric
JP6715633B2 (ja) * 2015-04-01 2020-07-01 帝人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パイル布帛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繊維製品
JP6109264B2 (ja) 2015-08-27 2017-04-05 一広株式会社 タオルおよびタオルの製造方法
JP6577589B2 (ja) * 2015-08-31 2019-09-18 帝人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布帛および繊維製品
PL3141643T3 (pl) * 2015-09-10 2022-10-03 Welspun India Limited Wyrób frotte z przędzy z włókna syntetycznego i metoda jego wytwarzania
US10683593B2 (en) * 2015-09-30 2020-06-16 Trident Limited Pile fabric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e of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719A (en) * 1932-11-17 1935-08-27 Holt William Terry towel
JPH0978396A (ja) * 1995-09-04 1997-03-25 Toray Ind Inc 炭素繊維パイル布帛
CN201080533Y (zh) * 2007-07-20 2008-07-02 山东滨州亚光毛巾有限公司 高毛倍毛巾
CN104718321A (zh) * 2013-02-22 2015-06-17 内野株式会社 毛巾制品和毛巾制品的制造方法
CN105579631A (zh) * 2013-10-01 2016-05-11 内野株式会社 毛巾制品
CN105531411A (zh) * 2014-02-14 2016-04-27 内野株式会社 毛圈织物和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30579A1 (ja) 2019-07-04
TW201936104A (zh) 2019-09-16
EP3733940A1 (en) 2020-11-04
TWI685321B (zh) 2020-02-21
US20210062373A1 (en) 2021-03-04
CN111527251A (zh) 2020-08-11
JP6468577B1 (ja) 2019-02-13
JPWO2019130579A1 (ja) 2020-01-16
EP3733940A4 (en) 2021-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91536B1 (ko) 별개의 탄성사 시스템을 갖는 신장성 직조물
US9534323B1 (en) Terry fabric weave and resulting terry fabric
CN111527251B (zh) 毛圈织物
JPS628537B2 (zh)
US4840202A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two component twisted yarn and fabrics for textile flat goods for clean rooms and clean room wearing apparel
US3078543A (en) Loop pile fabric
US11047072B2 (en) Woven fabric, a composition of the woven fabric and a weaving method thereof
US1688341A (en) Woven pile fabric
EP1705273A2 (en) Textile fabrics for clothing
CN212860716U (zh) 一种耐磨的双面绒面料
US3461024A (en) Fabric floor surface and floor covering
US3001264A (en) Pile fabric
CN220742351U (zh) 一种双面轧光面料
JP5443399B2 (ja) 浴用タオル
CN216891404U (zh) 吸水辫子线及面料
CN113383120A (zh) 开放式网眼纱罗织物、由其制成的袋及纱罗织物的制法
CN213978081U (zh) 一种抗污服装面料
CN211339846U (zh) 一种抗静电的灯芯绒面料
CN220619280U (zh) 耐磨弹性织物
CN216891442U (zh) 一种舒适型针织面料
CN213357870U (zh) 竹节弹力面料
CN216230977U (zh) 一种舒适型的台布面料
CN117552159A (zh) 一种用做地巾的大颗粒毛圈组织及其织造工艺
WO2022255101A1 (ja) 織物
CN216156082U (zh) 一种仿棉锦纶短纤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3044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