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57870U - 竹节弹力面料 - Google Patents

竹节弹力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57870U
CN213357870U CN202022111766.0U CN202022111766U CN213357870U CN 213357870 U CN213357870 U CN 213357870U CN 202022111766 U CN202022111766 U CN 202022111766U CN 213357870 U CN213357870 U CN 213357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bamboo joint
yarns
woof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1176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Ruyu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Ruyu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Ruyu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Ruyu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1176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578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57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578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节弹力面料,涉及纺织面料,旨在解决现有的氨纶竹节棉复合面料穿着舒适性相对较差的问题,其包括相互编制形成基布层的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包括15S‑21S的竹节人棉纱线,所述纬纱包括由15S‑21S的人棉纱线和40D‑70D的氨纶复合形成的复合纱线,多根所述纬纱分为纬纱A和纬纱B,所述纬纱A为复合纱线,所述纬纱B为15S‑21S的竹节人棉纱线,A:B为1:1‑1:3,所述基布层的上机门幅为215‑228cm。本实用新型保障一定强度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竹节弹力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尤其是涉及一种竹节弹力面料。
背景技术
竹节棉面料,其形成有类似竹节的纹理效果,具有亚麻织物的沧桑手感具有相对较佳的透气性和吸湿性。
公告号为CN208649557U的专利:一种氨纶竹节棉复合面料,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相互垂直,所述经纱与所述纬纱交错编织,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单根所述第一经纱由2~5根氨纶纱线捻成,单根所述第二经纱由1~3根氨纶纱线捻成,所述纬纱包括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单根所述第一纬纱由1~3根竹节棉线捻成,单根所述第二纬纱由2~5根竹节棉线捻成,单根所述第一经纱与所述第一纬纱交错编织,单根所述第二经纱与所述第二纬纱交错编织,所述第一纬纱与所述第二纬纱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纬纱与所述第二纬纱的中心轴线重合。
上述技术方案展示了一种竹节棉复合面料,其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经纱均为氨纶纱线,而氨纶的吸湿性相对较差,导致该面料制成贴身衣物时,穿着舒适性较差,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竹节弹力面料,其保障一定强度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竹节弹力面料,包括相互编制形成基布层的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包括15S-21S的竹节人棉纱线,所述纬纱包括由15S-21S的人棉纱线和40D-70D的氨纶复合形成的复合纱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竹节棉,其特定的有规则的抽纱和挑纱编织形成类似竹节样的纹理效果,具备类似亚麻织物的独特手感,且其透气性能相比于平针棉织物更佳,通过该种面料制作的衣物舒适性和透气性能更好;因为采用人棉纱线,相比于纯棉,其不仅具有纯棉手感柔软的特性,而且其面料更具质感、透气性和吸湿性,通过该面料制作的衣物不易带静电,相对不易沾染灰尘,穿着体验感更佳;人造棉相对纯棉具有更好的抗拉伸性能,使得面料洗涤后晾晒时恢复原状,保证长期的使用效果;同时,因为纬纱中还含有氨纶,所以可以保证面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经纱和纬纱一上一下相间交织形成基布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经纱和纬纱一上一下相间设置,则其两者之间可以相互压制并进行限位;使得编织后得到的基布形成平纹组织,即形成交织点多且均匀、表面平整的面料;成型后的基布层因经纱和纬纱之间紧密连接而抗拉伸性能更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小经纱或者纬纱发生断裂导致过长线头被拉出的几率,从而保证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多根所述纬纱分为纬纱A和纬纱B,所述纬纱A为复合纱线,所述纬纱B为15S-21S的竹节人棉纱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复合纱线和竹节人棉纱线两种纱线编织形成纬纱,使得纬纱具备两种纱线的优点;同时,由于纬纱是由多种不同的纱线编织而成,其抗拉性能相较于单一种类的纱线编织更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布层的上机门幅为215-228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面料的规格相对更为合理,方便用于销售和后续加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经纱的总经根数为4000-15000根,纬纱的密度为11-20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由经纱和纬纱编织的竹节弹力面料的结构强度的同时,面料将更加美观,且经纱和纬纱一上一下相间交织使得纱线之间存在细微间隙,保证面料的透气性能,以增强穿戴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纬纱A和纬纱B的根数比例为1:1-1:3且间隔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为增强基布强度和弹性的氨纶以及竹节纱分布更为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舒适性和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竹节人棉纱线上缠绕有变性聚粘胶纤维和维纶纤维,所述变性聚粘胶纤维和维纶纤维之间交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于普通粘胶纤维,变性聚粘胶纤维的吸湿性、透气性更好;而具有合成棉花之称的维纶纤维相比于普通棉花的吸湿性手感更强,故而在竹节人棉纱线中加织变性聚粘胶纤维和维纶纤维,使得由竹节人棉纱线编织形成的面料手感更佳;此外,变性聚粘胶纤维还具有比较好的保型性和悬垂性,使得面料抗拉伸性能更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经纱和纬纱均包括竹节人棉纱线,利用竹节棉独特的编织结构,提升面料的透气性能和质感,使得面料的舒适性能更佳;纬纱还包括由15S-21S的人棉纱线和40D-70D的氨纶复合形成的复合纱线,从而保证一定弹性和强度的同时提高舒适性;
2、竹节人棉纱线包括交错编织的变性聚粘胶纤维和维纶纤维,使得竹节人棉纱线的透气性、吸湿性更强,而变性聚粘胶纤维还具有比较好的保型性和悬垂性,使得面料的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经纱,2、纬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竹节弹力面料,包括经纱1和纬纱2,经纱1和纬纱2一上一下相间交织形成基布层,基布层的上机门幅为215-228cm,以使面料的规格相对更为合理,方便用于销售和后续加工。
经纱1和纬纱2一上一下相间交织,则其两者之间可以相互压制并进行限位;使得编织后得到的基布形成平纹组织,即形成交织点多且均匀、表面平整的面料;成型后的基布层因经纱和纬纱之间紧密连接而抗拉伸性能更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小经纱或者纬纱发生断裂导致过长线头被拉出的几率,从而保证使用效果。
经纱1的总经根数为4000-15000根,纬纱2的密度为11-20梭。通过这种排布方式织成的面料密度更为合适,能够在保证手感的同时,保证面料的透气性。
经纱1包括15S-21S(纱线细度,纱支)的竹节人棉纱线,其节长4cm-6cm,倍率2.55倍,节间距为25-55cm,其基纱为31.8S。
竹节棉是指在纱线纺织过程中有规则的抽纱和挑纱形成的类似于竹节一样的纹理,相比于常用全棉面料,其不仅加强了常用全棉面料具有柔软手感、透气吸汗的特性,而且竹节棉面料不会起毛球,使得穿着舒适性更佳;此外,竹节棉外观和亚麻面料相似,有非常沉重的沧桑感,观赏效果更佳。
竹节人棉纱线上通过加捻的方式缠绕变性聚粘胶纤维和维纶纤维,变性聚粘胶纤维和维纶纤维之间交错设置。
变性聚粘胶纤维俗称冰丝,其吸湿性、透气性比普通粘胶纤维要好一些,具有光滑凉爽、透气、抗静电、防紫外线,色彩绚丽等特点,同时还具有比较好的保型性和悬垂性;维纶纤维俗称合成棉花,吸湿性手感较强。在竹节人棉纱线中加入变性聚粘胶纤维和维纶纤维后,编织而成的面料将吸湿性和保湿性能将更加强大,从而舒适性更佳。
纬纱2包括由21S的人棉纱线和70D(公定回潮率下,9000米纱线或纤维所具有重量的克数,纤度)的氨纶复合(加捻)形成的复合纱线。在纬纱2加入一定量的氨纶,能提高面料的弹性和强度。
纬纱2分为纬纱A和纬纱B,纬纱A为复合纱线;纬纱B为15S-21S的竹节人棉纱线,其节长5cm,倍率2.6倍,即粗节8S左右,节间距为25-45cm。纬纱A和纬纱B比例为1:1-1:3且间隔分布,以使作为增强基布强度和弹性的氨纶以及竹节纱分布更为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舒适性和强度。当在纬纱2中也加入竹节人棉纱线之后,面料的竹节纹理更加均匀,舒适性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更佳。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竹节弹力面料,包括相互编制形成基布层的经纱(1)和纬纱(2),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1)包括15S-21S的竹节人棉纱线,所述纬纱(2)包括由15S-21S的人棉纱线和40D-70D的氨纶复合形成的复合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节弹力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1)和纬纱(2)一上一下相间交织形成基布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节弹力面料,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纬纱(2)分为纬纱A和纬纱B,所述纬纱A为复合纱线,所述纬纱B为15S-21S的竹节人棉纱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竹节弹力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的上机门幅为215-228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节弹力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1)的总经根数为4000-15000根,纬纱(2)的密度为11-20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竹节弹力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A和纬纱B的根数比例为1:1-1:3且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节弹力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竹节人棉纱线上缠绕有变性聚粘胶纤维和维纶纤维,所述变性聚粘胶纤维和维纶纤维之间交错。
CN202022111766.0U 2020-09-23 2020-09-23 竹节弹力面料 Active CN2133578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1766.0U CN213357870U (zh) 2020-09-23 2020-09-23 竹节弹力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1766.0U CN213357870U (zh) 2020-09-23 2020-09-23 竹节弹力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57870U true CN213357870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54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11766.0U Active CN213357870U (zh) 2020-09-23 2020-09-23 竹节弹力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578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8066A (zh) * 2022-12-30 2023-03-07 福建汇龙化纤纺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8066A (zh) * 2022-12-30 2023-03-07 福建汇龙化纤纺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08776A (zh) 高透气梭织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CN102330247A (zh) 防缩抗皱真丝织物
CN104499148A (zh) 一种观感和性能如针织物的机织物的布边及其生产方法
CN213357870U (zh) 竹节弹力面料
CN214646514U (zh) 一种舒适耐磨鸟眼布
CN211868796U (zh) 一种抗紫外线的夏季梭织面料
CN100443646C (zh) 一种桑皮纤维混纺织物及其生产工艺
CN114086290B (zh) 表里换层超柔软多层面料的设计与织造方法
CN110644117A (zh) 一种双层双弹灯芯绒及其工艺流程
CN216193055U (zh) 一种同时兼具结构紧致和柔软亲肤的牛仔面料
CN214137634U (zh) 一种保暖梭织面料
CN109537139A (zh) 一种腈纶仿毛双面绒布的设计方法与生产工艺
CN214383291U (zh) 一种梭织复合面料
CN214088825U (zh) 一种醋锦弹力八枚缎面料
CN213172771U (zh) 一种弹性梭织面料
CN212404414U (zh) 大开度、高回复经编面料
CN211689382U (zh) 一种透气纤维面料
CN210684061U (zh) 一种多层复合纱线及其织物
CN204385381U (zh) 一种观感和性能如针织物的机织物的布边
CN209971739U (zh) 一种透光针织弹性面料
CN110284241B (zh) 一种仿色纺效果面料的设计方法与生产工艺
CN209636413U (zh) 一种牛仔面料
CN213357867U (zh) 人棉弹力平纹面料
CN211339846U (zh) 一种抗静电的灯芯绒面料
CN212477022U (zh) 一种仿针织柔软透气梭织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Bamboo stretch fabric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4

Pledgee: Zhejiang Hecheng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Pledgor: Zhejiang Ruyu Textile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58116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