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0519A - 螺线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螺线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20519A CN111520519A CN202010078534.1A CN202010078534A CN111520519A CN 111520519 A CN111520519 A CN 111520519A CN 202010078534 A CN202010078534 A CN 202010078534A CN 111520519 A CN111520519 A CN 11152051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clined surface
- circumferential groove
- axial
- groove
- axial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47 exhib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75—Electromagnet aspects, e.g. electric supply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螺线管装置,能够缓和树脂部件处的应力,由此,能够防止在该树脂部件产生裂纹等破损。而且,能够确保铁芯与轭的同轴性,从而能够使支承于轭内的柱塞顺畅地驱动。而且,在利用从通电状态的线圈产生的磁力使柱塞驱动时,能够充分地形成其磁路。螺线管装置(1)具备绕线架(2)、线圈(3)、铁芯(4)、轭(5)以及树脂部件(6),铁芯(4)具有在铁芯(4)与轭(5)的边界部构成边界槽(11)的第一倾斜面(41)、位于比第一倾斜面(41)靠轴向一端侧的第一周向槽(42)以及从第一倾斜面(41)到达第一周向槽(42)的多个第一轴向槽,树脂部件(6)配置于边界槽(11)、第一周向槽(42)以及第一轴向槽内,并与第一倾斜面(41)紧密贴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螺线管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载用电磁阀,已知日本特开2005-277306号公报所记载的电磁阀。日本特开2005-277306号公报所记载的电磁阀具备线圈绕线架、卷绕于线圈绕线架的外侧的线圈、配置于线圈绕线架的内侧的固定铁芯以及在线圈绕线架的内侧配置于固定铁芯的一端侧的轭。
在该日本特开2005-277306号公报所记载的电磁阀中,固定铁芯为尤其在外周面没有凹凸的圆筒状,其仅单纯插入线圈绕线架的内侧。与此相同,轭也为尤其在外周面没有凹凸的圆筒状,其仅单纯插入线圈绕线架的内侧。在这样的结构中,例如根据汽车的振动的程度,在线圈绕线架内,固定铁芯与轭可能产生位置偏移。在该情况下,不能确保固定铁芯与轭的同轴性,从而无法使支承于轭内的可动铁芯顺畅地驱动。
另外,在利用从通电状态的线圈产生的磁力使可动铁芯驱动时,在轭产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地产生轭与线圈之间的磁路,从而可动铁芯的驱动不充分。
另外,也存在如下结构:在线圈绕线架的内侧,经由筒状的树脂制连结部件连结固定铁芯与轭。在该结构的情况下,例如根据成型时的温度变化,有时过度的应力作用于树脂制连结部件,从而会产生龟裂等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螺线管装置,能够缓和树脂部件处的应力,由此,能够防止在该树脂部件产生裂纹等破损。而且,能够确保铁芯与轭的同轴性,从而能够使支承于轭内的柱塞顺畅地驱动。而且,在利用从通电状态的线圈产生的磁力使柱塞驱动时,能够充分地形成其磁路。
本发明的螺线管装置的第一方式具备:筒状的绕线架,其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线圈,其卷绕于绕线架的外周部;筒状的铁芯,其由磁性材料构成,配置于贯通孔的轴向的一端侧;筒状的轭,其由磁性材料构成,配置于贯通孔的轴向的另一端侧,以磁性不连续的方式与铁芯相邻;以及筒状的树脂部件,其对铁芯和轭以磁不连续的状态进行保持,铁芯具有:第一倾斜面,其由在轴向的端部处外径朝向轴向另一端侧逐渐减小的锥状部构成,在该铁芯与轭的边界部构成边界槽;沿周向的环状的第一周向槽,其位于比该第一倾斜面靠轴向一端侧的位置;以及沿绕线架的轴向的多个第一轴向槽,它们从第一倾斜面到达第一周向槽,树脂部件配置于边界槽、第一周向槽以及第一轴向槽内,并与第一倾斜面紧密贴合。
本发明的螺线管装置的第二方式具备:筒状的绕线架,其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线圈,其卷绕于绕线架的外周部;筒状的铁芯,其由磁性材料构成,配置于贯通孔的轴向的一端侧;筒状的轭,其由磁性材料构成,配置于贯通孔的轴向的另一端侧,以磁性不连续的方式与铁芯相邻;以及筒状的树脂部件,其对铁芯和轭以磁不连续的状态进行保持,铁芯具有第一倾斜面,该第一倾斜面通过在轴向的端部处外径朝向轴向另一端侧逐渐减小而形成为锥状,在该铁芯与轭的边界部构成边界槽,轭具有:第二倾斜面,其由在轴向的端部处外径朝向轴向一端侧逐渐减小的锥状部构成,并与第一倾斜面一起构成边界槽;沿周向的至少一个环状的第二周向槽,其位于比该第二倾斜面靠轴向另一端侧的位置;以及沿绕线架的轴向的多个第二轴向槽,它们从第二倾斜面到达第二周向槽,树脂部件配置于边界槽、第二周向槽以及第二轴向槽内,并与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紧密贴合。
根据本发明的螺线管装置的各个方式,能够缓和树脂部件处的应力,由此,能够防止在该树脂部件产生裂纹等破损。而且,能够确保铁芯与轭的同轴性,从而能够使支承于轭内的柱塞顺畅地驱动。而且,在利用从通电状态的线圈产生的磁力使柱塞驱动时,能够充分地形成其磁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螺线管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垂直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螺线管装置所具备的连结铁芯与轭而得的铁芯-轭单元的垂直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螺线管装置所具备的连结铁芯与轭而得的铁芯-轭单元的垂直剖视图(切断面与图2的剖视图不同)。
图4是图2所示的铁芯-轭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依次示出制造图2所示的铁芯-轭单元的过程的垂直剖视图。
图6是依次示出制造图2所示的铁芯-轭单元的过程的垂直剖视图。
图7是依次示出制造图2所示的铁芯-轭单元的过程的垂直剖视图。
标号说明
1:螺线管装置;2:绕线架;21:外周部;22:贯通孔;23:凸缘;24:凸缘;3:线圈;4:铁芯;41:第一倾斜面;42:第一周向槽;43:空间;44:缩径部;45:大径部;46:凸部;48:第一轴向槽;49:钩挂部;5:轭;51:第二倾斜面;52:第二周向槽;53:空间;56:凸部;58:第二轴向槽;59:钩挂部;6:树脂部件;60:第四部分;61:第一贯通孔;62:第二贯通孔;63:内侧槽;64:第一部分;65:第二部分;66:第三部分;67:第五部分;68:一端部;69:另一端部;7:壳体;71:开口部;73:弯折部;74:壁部;8:环部件;10:铁芯-轭单元;11:边界槽;13:柱塞;14:柱塞销;15:阀套筒;151:凸缘;16:薄壁部;dp42:深度;dp48:深度;dp52:深度;dp58:深度;dp63:深度;L4:距离;L48:全长;L5:距离;L58:全长;O2:轴线;O4:轴线;O5:轴线;O6:轴线;W42:宽度;W52:宽度;W63:宽度;外径;外径;θ41:倾斜角度;θ51:倾斜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螺线管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7对本发明的螺线管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彼此垂直的三个轴设定为X轴、Y轴以及Z轴。包含X轴和Y轴的XY平面是水平的,Z轴是铅直的。有时将与X轴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轴线O2方向)”,将以该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而且,将X轴方向正侧称为“轴向一端侧”或简称为“一端侧”,将X轴方向负侧称为“轴向另一端侧”或简称为“另一端侧”。在本说明书中,上下方向、水平方向、上侧以及下侧仅是用于说明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图1所示的螺线管装置1例如在汽车的自动变速器中的液压回路对液压进行控制。螺线管装置1具备壳体7、绕线架2、线圈3、铁芯-轭单元10、柱塞13、柱塞销14、环部件8以及阀套筒15。
壳体7为有底筒状。即,壳体7是筒状的部件,其具有一端侧(轴向一端侧)开口的开口部71以及使另一端侧(轴向另一端侧)封闭的壁部74。壳体7由铁等具有磁性的金属材料构成。
壳体7的内侧配置有绕线架2。绕线架2为筒状,其轴线O2配置为与X轴方向平行。
另外,绕线架2具有沿轴线O2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2。该贯通孔22的内径沿轴线O2方向恒定。
绕线架2在一端侧具有沿径向突出的凸缘23,在另一端侧具有沿径向突出的凸缘24。凸缘24与壳体7的壁部74抵接。
绕线架2与壳体7同样,由具有磁性的金属材料构成。
绕线架2的外周部21卷绕有具有导电性的线圈3。而且,通过使线圈3成为通电状态,壳体7、绕线架2以及铁芯-轭单元10的铁芯4和轭5构成磁路。由此,能够使柱塞13沿轴线O2方向往复移动。
铁芯-轭单元10具有配置于轴线O2方向的一端侧的铁芯4、配置于轴线O2方向的另一端侧的轭5以及横跨铁芯4和轭5而配置的树脂部件6。
如图4所示,铁芯4整体呈圆筒状,其轴线O4配置为与X轴方向平行。铁芯4的轴线O4与绕线架2的轴线O2重合。
另外,轭5也整体呈圆筒状,其轴线O5配置为与X轴方向平行。轭5的轴线O5也与绕线架2的轴线O2重合。
与铁芯4以及轭5相同,树脂部件6也整体呈圆筒状,其轴线O6配置为与X轴方向平行。树脂部件6的轴线O6也与绕线架2的轴线O2重合。
另外,铁芯4、轭5以及树脂部件6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为圆筒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方筒状。
铁芯4和轭5由铁等磁性材料构成,即,由具有磁性的金属材料构成。由此,能够产生能够使柱塞13充分地往复移动的程度的磁路。
另外,如图1~图3所示,铁芯4与轭5在轴线O2方向上相邻,但彼此是分离的。由此,铁芯4与轭5成为磁性不连续的状态(以下称为“磁不连续状态”)。在这里,“磁不连续状态”是指磁路上未直接连接的状态。另外,为了成为磁不连续状态,除了使铁芯4与轭5分离,例如,列举出铁芯4与轭5接触,但在铁芯4和轭5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实施非磁性的涂层等。
树脂部件6对铁芯4和轭5以磁不连续状态进行保持。树脂部件6例如能够使用热塑性树脂等各种树脂材料。
在这样的结构的铁芯-轭单元10的内侧,由磁性材料构成的柱塞13被支承为能够沿轴线O2方向往复移动。而且,在铁芯-轭单元10的内侧,柱塞销14配置于柱塞13的一端侧。而且,通过柱塞13往复移动,其力经由柱塞销14向切换所述液压回路的阀(未图示)传递。由此,能够使该阀动作。
如图1所示,圆环状的环部件8插入壳体7内。环部件8与铁芯-轭单元10同心地配置。该环部件8从一端侧与铁芯4接触。而且,阀套筒15的凸缘151与环部件8的一端侧接触。进而,该凸缘151与使壳体7的开口部71侧向内侧弯曲而形成的弯折部73接触。由此,能够在壳体7的弯折部73与壁部74之间限制铁芯-轭单元10的轴线O2方向的位置,由此,能够稳定地构成磁路。
接着,对铁芯-轭单元1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铁芯-轭单元10具有配置于轴线O2方向的一端侧的铁芯4、配置于轴线O2方向的另一端侧的轭5以及横跨铁芯4和轭5而配置的树脂部件6。
如图2~图4所示,铁芯4在外周部具有:第一倾斜面41,其位于轴线O2方向的另一端部;第一周向槽42,其位于比第一倾斜面41靠轴线O2方向的一端侧的位置;以及多个第一轴向槽48,它们从第一倾斜面41到达第一周向槽42。如图4所示,树脂部件6的一端部68能够钩挂于、即能够咬入配置有第一倾斜面41、第一周向槽42以及多个第一轴向槽48的部分(以下称为“钩挂部49”)。
另外,上述缩径部44位于比第一倾斜面41靠一端侧的位置,上述大径部45位于第一倾斜面41与缩径部44之间。
第一周向槽42由沿铁芯4的周向的环状的槽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周向槽42的配置数量为一个,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多个。例如,在第一周向槽42的配置数量为三个以上的情况下,这些第一周向槽42优选沿轴线O2方向等间隔地配置。
各个第一轴向槽48由沿绕线架2的轴线O2方向的直线状的槽构成。各个第一轴向槽48从第一周向槽42的轴向O2的另一端侧超过第一周向槽42而沿轴线O2方向、即朝向一端侧延伸。各个第一轴向槽48的全长L48优选相同,但也可以不同。
另外,这些第一轴向槽48绕着绕线架2的轴线O2等间隔地配置。第一轴向槽48的配置数量只要是多个,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三个以上。
如图4所示,铁芯4的第一倾斜面41与第一周向槽42之间的部分被第一轴向槽48沿周向分为多个凸部46。
树脂部件6的一端部68能够钩挂于这样的结构的钩挂部49。由此,树脂部件6的一端部68的变形变得容易,由此,在后述的嵌件成型时即使发生温度变化,也能够稳定并均匀地缓和应力。通过该应力缓和,能够防止在树脂部件6的一端部68发生龟裂等破损。另外,在一端部68缓和应力的程度,例如比上述以往情况至少提高30%左右。
轭5在外周部具有:第二倾斜面51,其位于轴线O2方向的一端部;第二周向槽52,其位于比第二倾斜面51靠轴线O2方向的另一端侧的位置;以及多个第二轴向槽58,它们从第二倾斜面51到达第二周向槽52。如图4所示,树脂部件6的另一端部69能够钩挂于,即能够咬入配置有第二倾斜面51、第二周向槽52以及多个第二轴向槽58的部分(以下称为“钩挂部59”)。
第二倾斜面51由外径朝向轴线O2方向的一端侧逐渐减小的锥状部构成。该第二倾斜面51能够与第一倾斜面41一起构成边界槽11。而且,如图2所示,第一倾斜面41的倾斜角度θ41与第二倾斜面51的倾斜角度θ51为相同大小。由此,例如,在制造铁芯-轭单元10时,能够迅速地形成第一倾斜面41和第二倾斜面51,由此,制造容易性提高。另外,倾斜角度θ41与倾斜角度θ51为相同大小,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同。
第二周向槽52由沿轭5的周向的环状的槽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周向槽52的配置数量为一个,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多个。例如,在第二周向槽52的配置数量为三个以上的情况下,这些第二周向槽52优选沿轴线O2方向等间隔地配置。
沿轴线O2方向的、第一倾斜面41与第一周向槽42之间的距离L4比沿轴线O2方向的、第二倾斜面51与第二周向槽52之间的距离L5长。由此,能够使第一周向槽42从第一倾斜面41分离,由此,能够使第一倾斜面41的沿轴线O2方向的长度成为充分确保磁路的大小。
另外,第一周向槽42的宽度W42与第二周向槽52的宽度W52为相同大小,第一周向槽42的深度dp42与第二周向槽52的深度dp52为相同大小。由此,例如,在制造铁芯-轭单元10时,能够迅速地形成第一周向槽42和第二周向槽52,由此,制造容易性提高。
另外,宽度W42与宽度W52为相同大小,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同。同样地,深度dp42与深度dp52为相同大小,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同。
另外,深度dp42比宽度W42小,深度dp52比宽度W52小。由此,能够分别将深度dp42和深度dp52设定得较浅,对磁路来讲是优选的。
各个第二轴向槽58由沿绕线架2的轴线O2方向的直线状的槽构成。各个第二轴向槽58从第二周向槽52的轴向O2的一端侧超过第二周向槽52而沿轴线O2方向,即朝向另一端侧延伸。各个第二轴向槽58的全长L58优选相同,但也可以不同。
另外,这些第二轴向槽58绕着绕线架2的轴线O2等间隔地配置。第二轴向槽58的配置数量只要是多个,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与第一轴向槽48的配置数量相同,优选为三个以上。
如图4所示,轭5的第二倾斜面51与第二周向槽52之间的部分被第二轴向槽58沿周向分为多个凸部56。
第一轴向槽48的深度dp48与第二轴向槽58的深度dp58为相同大小,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同,根据各种条件也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
另外,第一轴向槽48的深度dp48优选比第一周向槽42的深度dp42深。另一方面,第二周向槽52的深度dp52也优选比第二周向槽52的深度dp52深。
树脂部件6的另一端部69能够钩挂于这样的结构的钩挂部59。由此,树脂部件6的另一端部69的变形变得容易,由此,在后述的嵌件成型时即使发生温度变化,也能够稳定并均匀地缓和应力。通过该应力缓和,能够防止在树脂部件6的另一端部69发生龟裂等破损。
如图2所示,树脂部件6具有配置于边界槽11内的第一部分64、配置于第一周向槽42内的第二部分65以及配置于第二周向槽52内的第三部分66。而且,如图3所示,树脂部件6具有配置于第一轴向槽48内的第四部分60以及配置于第二轴向槽58内的第五部分67。
第一部分64充满边界槽11内的整体,并与第一倾斜面41和第二倾斜面51双方紧密贴合。
第二部分65充满第一周向槽42内的整体,并与第一周向槽42的内表面紧密贴合。
第三部分66充满第二周向槽52内的整体,并与第二周向槽52的内表面紧密贴合。
第四部分60充满第一轴向槽48内的整体,并与第一轴向槽48的内表面紧密贴合。
第五部分67充满第二轴向槽58内的整体,并与第二轴向槽58的内表面紧密贴合。
通过这样的第一部分64、第二部分65、第三部分66、第四部分60以及第五部分67,铁芯4(钩挂部49)与树脂部件6(一端部68)钩挂在一起,并且铁芯4与树脂部件6的接触面积增大,轭5(钩挂部59)与树脂部件6(另一端部69)钩挂在一起,并且轭5与树脂部件6的接触面积增大。由此,即使例如来自汽车的发动机的振动传递至铁芯-轭单元10,也能够防止铁芯4与轭5产生位置偏移,从而能够充分地确保铁芯4与轭5的同轴性。而且,只要充分地确保铁芯4与轭5的同轴性,就能够在铁芯-轭单元10内使柱塞13顺畅地驱动。
另外,如上所述,铁芯4与轭5构成使柱塞13驱动时的磁路。而且,通过防止铁芯4与轭5的位置偏移,能够充分地产生使柱塞13迅速驱动的程度的磁路。
第一部分64成为充满边界槽11内的整体的状态,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成为充满边界槽11内的一部分的状态。同样地,第二部分65成为充满第一周向槽42内的整体的状态,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成为充满第一周向槽42内的一部分的状态。而且,第三部分66也成为充满第二周向槽52内的整体的状态,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成为充满第二周向槽52内的一部分的状态。第四部分60成为充满第一轴向槽48内的整体的状态,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成为充满第一轴向槽48内的一部分的状态。第五部分67成为充满第二轴向槽58内的整体的状态,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成为充满第二轴向槽58内的一部分的状态。
如图4所示,树脂部件6在一端部具有多个第一贯通孔61,在另一端部具有多个第二贯通孔62。
多个第一贯通孔61沿树脂部件6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而且,在各个第一贯通孔61中,位于铁芯4的第一倾斜面41与第一周向槽42之间的凸部46从树脂部件6的内侧进入,并朝向外方突出。由此,成为铁芯4钩挂于树脂部件6的状态。
多个第二贯通孔62也沿树脂部件6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而且,在各个第二贯通孔62中,位于轭5的第二倾斜面51与第二周向槽52之间的凸部56从树脂部件6的内侧进入,并朝向外方突出。由此,成为轭5钩挂于树脂部件6的状态。
通过在树脂部件6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成为这样的钩挂状态,能够防止铁芯4和轭5从树脂部件6脱落,由此,能够稳定地维持铁芯4与轭5的位置关系。
另外,第一贯通孔61和第二贯通孔62的配置数量不限定于多个,也可以是一个。而且,第一贯通孔61的配置数量与第二贯通孔62的配置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图2和图3所示,树脂部件6在铁芯4与轭5之间,即,位于边界槽11的部分的内周部具有内侧槽63。内侧槽63是沿树脂部件6的周向的环状的槽。内侧槽63与铁芯4的内侧的空间43和轭5的内侧的空间53相连。这样的内侧槽63例如能够抑制在树脂部件6处由温度变化或随时间变化而导致的应变(变形)等,由此,有助于支承于轭5内的柱塞13的顺畅的驱动。
内侧槽63的宽度W63等于铁芯4与轭5的分离距离,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同。而且,可以使内侧槽63的深度dp63例如与深度dp42或深度dp52相同,但并不限定于此。
接着,参照图5~图7对制造铁芯-轭单元10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要成为铁芯4和轭5的规定长度的圆筒状的母材。该母材的外径和内径沿X轴方向恒定。而且,母材的全长直接成为铁芯-轭单元10的全长。
接着,对母材进行退火。
接着,对母材实施切削加工。由此,母材成为图5所示的状态。而且,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铁芯4与轭5还未分离,经由薄壁部16连结。
接着,对母材实施镀敷加工。
接着,通过嵌件成型,在母材上设置树脂部件6。由此,母材成为图6所示的状态。
接着,通过对母材的内侧实施切削加工,去除薄壁部16,并且设置内侧槽63。由此,能够使铁芯4与轭5分离,由此,得到图7所示的铁芯-轭单元10。
以上,关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螺线管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构成螺线管装置的各部分也能够替换成能够发挥相同功能的任意结构。而且,也可以添加任意的结构物。
另外,铁芯也可以省略第一周向槽和第一轴向槽。在该情况下,轭中的第二倾斜面、第二周向槽以及第二轴向槽成为必要要素。
另外,轭也可以省略第二倾斜面、第二周向槽以及第二轴向槽。在该情况下,铁芯中的第一周向槽和第一轴向槽成为必要要素。
Claims (21)
1.一种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螺线管装置具备:
筒状的绕线架,其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
线圈,其卷绕于所述绕线架的外周部;
筒状的铁芯,其由磁性材料构成,配置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的一端侧;
筒状的轭,其由磁性材料构成,配置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的另一端侧,以磁性不连续的方式与所述铁芯相邻;以及
筒状的树脂部件,其对所述铁芯和所述轭以磁不连续的状态进行保持,
所述铁芯具有:
第一倾斜面,其由在轴向的端部处外径朝向轴向另一端侧逐渐减小的锥状部构成,在该铁芯与所述轭的边界部构成边界槽;
沿周向的环状的第一周向槽,其位于比该第一倾斜面靠轴向一端侧的位置;以及
沿所述绕线架的轴向的多个第一轴向槽,它们从所述第一倾斜面到达所述第一周向槽,
所述树脂部件配置于所述边界槽、所述第一周向槽以及所述第一轴向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紧密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轴向槽绕所述绕线架的轴线等间隔地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轴向槽从所述第一周向槽的轴向另一端侧超过所述第一周向槽而沿轴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轴向槽从所述第一周向槽的轴向另一端侧超过所述第一周向槽而沿轴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轭具有:
第二倾斜面,其由在轴向的端部处外径朝向轴向一端侧逐渐减小的锥状部构成,并与所述第一倾斜面一起构成所述边界槽;
沿周向的至少一个环状的第二周向槽,其位于比该第二倾斜面靠轴向另一端侧的位置;以及
沿所述绕线架的轴向的多个第二轴向槽,它们从所述第二倾斜面到达所述第二周向槽,
所述树脂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周向槽和所述第二轴向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紧密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轭具有:
第二倾斜面,其由在轴向的端部处外径朝向轴向一端侧逐渐减小的锥状部构成,并与所述第一倾斜面一起构成所述边界槽;
沿周向的至少一个环状的第二周向槽,其位于比该第二倾斜面靠轴向另一端侧的位置;以及
沿所述绕线架的轴向的多个第二轴向槽,它们从所述第二倾斜面到达所述第二周向槽,
所述树脂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周向槽和所述第二轴向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紧密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轭具有:
第二倾斜面,其由在轴向的端部处外径朝向轴向一端侧逐渐减小的锥状部构成,并与所述第一倾斜面一起构成所述边界槽;
沿周向的至少一个环状的第二周向槽,其位于比该第二倾斜面靠轴向另一端侧的位置;以及
沿所述绕线架的轴向的多个第二轴向槽,它们从所述第二倾斜面到达所述第二周向槽,
所述树脂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周向槽和所述第二轴向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紧密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轴向槽绕所述绕线架的轴线等间隔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轴向槽从所述第二周向槽的轴向一端侧超过所述第二周向槽而沿轴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轴向槽从所述第二周向槽的轴向一端侧超过所述第二周向槽而沿轴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周向槽之间的沿所述绕线架的轴向的距离比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周向槽之间的沿所述绕线架的轴向的距离长。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周向槽之间的沿所述绕线架的轴向的距离比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周向槽之间的沿所述绕线架的轴向的距离长。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周向槽之间的沿所述绕线架的轴向的距离比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周向槽之间的沿所述绕线架的轴向的距离长。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件具有:
至少一个第一贯通孔,其供所述铁芯的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周向槽之间的部分的一部分突出;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贯通孔,其供所述轭的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周向槽之间的部分的一部分突出。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件具有:
至少一个第一贯通孔,其供所述铁芯的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周向槽之间的部分的一部分突出;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贯通孔,其供所述轭的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周向槽之间的部分的一部分突出。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件充满所述第二周向槽和所述第二轴向槽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件充满所述边界槽、所述第一周向槽以及所述第一轴向槽内。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件充满所述边界槽、所述第一周向槽以及所述第一轴向槽内。
19.一种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螺线管装置具备:
筒状的绕线架,其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
线圈,其卷绕于所述绕线架的外周部;
筒状的铁芯,其由磁性材料构成,配置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的一端侧;
筒状的轭,其由磁性材料构成,配置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的另一端侧,以磁性不连续的方式与所述铁芯相邻;以及
筒状的树脂部件,其对所述铁芯和所述轭以磁不连续的状态进行保持,
所述铁芯具有第一倾斜面,该第一倾斜面通过在轴向的端部处外径朝向轴向另一端侧逐渐减小而形成为锥状,在该铁芯与所述轭的边界部构成边界槽,
所述轭具有:
第二倾斜面,其由在轴向的端部处外径朝向轴向一端侧逐渐减小的锥状部构成,并与所述第一倾斜面一起构成所述边界槽;
沿周向的至少一个环状的第二周向槽,其位于比该第二倾斜面靠轴向另一端侧的位置;以及
沿所述绕线架的轴向的多个第二轴向槽,它们从所述第二倾斜面到达所述第二周向槽,
所述树脂部件配置于所述边界槽、所述第二周向槽以及所述第二轴向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紧密贴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件在位于所述边界槽的部分的内周部具有内侧槽,该内侧槽与所述铁芯的内侧的空间和所述轭的内侧的空间相连。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芯、所述轭以及所述树脂部件分别为圆筒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18014 | 2019-02-04 | ||
JP2019018014A JP7251179B2 (ja) | 2019-02-04 | 2019-02-04 | ソレノイド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20519A true CN111520519A (zh) | 2020-08-11 |
Family
ID=71900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78534.1A Pending CN111520519A (zh) | 2019-02-04 | 2020-02-03 | 螺线管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251179B2 (zh) |
CN (1) | CN111520519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79005B1 (en) * | 1998-10-22 | 2001-01-30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Spool valve type electromagnetic valve |
CN1755094A (zh) * | 2004-09-27 | 2006-04-05 | 株式会社京浜 | 电磁式燃料喷射阀 |
JP2006114625A (ja) * | 2004-10-13 | 2006-04-27 | Toyoda Mach Works Ltd | 電磁弁のソレノイドおよび該ソレノイドのコアおよび中間リングの製造方法 |
JP2011220401A (ja) * | 2010-04-07 | 2011-11-04 | Nidec Tosok Corp | 電磁弁 |
CN102434521A (zh) * | 2011-11-03 | 2012-05-02 | 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 | 可作锁销用的作动筒 |
CN103959406A (zh) * | 2011-11-01 | 2014-07-30 | 诺格伦有限责任公司 | 带有包覆模制部件的螺线管 |
JP2016100517A (ja) * | 2014-11-25 | 2016-05-30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ソレノイド |
WO2018147175A1 (ja) * | 2017-02-09 | 2018-08-16 |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 電磁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97361A (ja) * | 1998-09-22 | 2000-04-04 | Tosok Corp | 電磁弁 |
JP2002027723A (ja) * | 2000-07-11 | 2002-01-25 | Denso Corp | 電磁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004353774A (ja) * | 2003-05-29 | 2004-12-16 | Aisin Seiki Co Ltd | リニアソレノイド |
-
2019
- 2019-02-04 JP JP2019018014A patent/JP7251179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2-03 CN CN202010078534.1A patent/CN11152051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79005B1 (en) * | 1998-10-22 | 2001-01-30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Spool valve type electromagnetic valve |
CN1755094A (zh) * | 2004-09-27 | 2006-04-05 | 株式会社京浜 | 电磁式燃料喷射阀 |
JP2006114625A (ja) * | 2004-10-13 | 2006-04-27 | Toyoda Mach Works Ltd | 電磁弁のソレノイドおよび該ソレノイドのコアおよび中間リングの製造方法 |
JP2011220401A (ja) * | 2010-04-07 | 2011-11-04 | Nidec Tosok Corp | 電磁弁 |
CN103959406A (zh) * | 2011-11-01 | 2014-07-30 | 诺格伦有限责任公司 | 带有包覆模制部件的螺线管 |
CN102434521A (zh) * | 2011-11-03 | 2012-05-02 | 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 | 可作锁销用的作动筒 |
JP2016100517A (ja) * | 2014-11-25 | 2016-05-30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ソレノイド |
WO2018147175A1 (ja) * | 2017-02-09 | 2018-08-16 |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 電磁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251179B2 (ja) | 2023-04-04 |
JP2020126917A (ja) | 2020-08-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06579B2 (en) | Magnet plate for linear motor for preventing misalignment of magnets | |
US9305694B2 (en) | Oil-immersed solenoid | |
CN105917423B (zh) | 电磁驱动装置以及电磁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 |
US9423046B2 (en) | Flux collector with interconnected portion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lenoid valve assembly having same | |
US11320061B2 (en) | Solenoid valve | |
US11473692B2 (en) | Solenoid valve | |
JP2007016774A (ja) | 燃料噴射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9362808B2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otor core of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 |
US8847716B2 (en) | Integrated interlock feature for overmolded coil and bobbin | |
CN111520519A (zh) | 螺线管装置 | |
US20140137841A1 (en) | Fuel injector | |
WO2019026211A1 (ja) | 電磁式駆動ユニット | |
US20170217083A1 (en) | Joining method, joining body, stator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ator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 | |
CN211976048U (zh) | 电磁阀 | |
CN111520520A (zh) | 螺线管装置 | |
EP2992210B1 (en) | Wax actuator with high cycle life | |
JP2016100517A (ja) | ソレノイド | |
JP6972833B2 (ja) | 電磁弁 | |
EP2694851B1 (en) | Solenoid housing with elongated center pole | |
JP2002353028A (ja) | ソレノイド | |
KR102276089B1 (ko) | 차량의 자세 제어 장치의 솔레노이드 밸브의 솔레노이드 코일 어셈블리 | |
JP2006187804A (ja) | アーマチャピン及び組み立て方法 | |
JP7082183B2 (ja) | 組立要素、組立セット、組立方法、及び部品 | |
US20200136487A1 (en) | Magnet holder, sensor magnet assembly, electric motor comprising a sensor magnet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ensor magnet assembly | |
JP7017717B2 (ja) | 電気抵抗溶接用電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