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11374A - 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及向皮肤缓释二氧化碳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及向皮肤缓释二氧化碳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11374A
CN111511374A CN201880067038.7A CN201880067038A CN111511374A CN 111511374 A CN111511374 A CN 111511374A CN 201880067038 A CN201880067038 A CN 201880067038A CN 111511374 A CN111511374 A CN 111511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skin
resin sheet
pack
release p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70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11374B (zh
Inventor
又吉智也
渡边孝行
江里口真男
田中雅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Mitsui Chemical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Mitsui Chemica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Mitsui Chemicals Inc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511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1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11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13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3/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in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3/06Aluminium, calcium or magnesium; Compounds thereof, e.g. clay
    • A61K33/08Oxides; Hydrox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4Skin, i.e. galenical aspects of topical composi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3/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in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30Macromolecular organic or inorganic compounds, e.g. inorganic polyphosphates
    • A61K47/3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carbomers, poly(meth)acrylates, or polyvinyl pyrrolido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0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8/0212Face mas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70Web, sheet or filament bases ; Films; Fibres of the matrix type containing dru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70Web, sheet or filament bases ; Films; Fibres of the matrix type containing drug
    • A61K9/7007Drug-containing films, membranes or she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5/00Devices for applying media, e.g. remedies, on the human body
    • A61M35/30Gas therapy f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9/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2/00Special media to be introduced, removed or treated
    • A61M2202/02Gases
    • A61M2202/0225Carbon oxides, e.g. Carbon dioxi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5/00Devices for applying media, e.g. remedies, on the human body
    • A61M35/10Wearable devices, e.g. garments, glasses or masks

Abstract

本发明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为用于使被封入在内部的二氧化碳缓释、使所述二氧化碳与皮肤接触的袋状的二氧化碳缓释包,其是至少由树脂片材(A)构成为袋状而得到的,上述树脂片材(A)至少满足下述条件(A‑1)及(A‑2)。(A‑1)按照JIS K7126‑1,在23℃及相对湿度为0%的条件下进行测定而得到的二氧化碳透过度为20L/(m2·day·atm)以上,(A‑2)按照JIS P8117:2009,于23℃进行测定而得到的王研式透气度小于5μm/(Pa·s)。

Description

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及向皮肤缓释二氧化碳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及向皮肤缓释二氧化碳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从身体外部朝向皮肤进行二氧化碳的经皮吸收,从而利用二氧化碳的生理活性作用的方法是已知的。向皮肤导入二氧化碳的方法中,保持以气体状将二氧化碳密封在袋的内部的状态、或将溶解二氧化碳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以下,也简称为碳酸水溶液)密封在袋的内部的状态,从袋的表面缓释二氧化碳气体或碳酸水溶液,使其与皮肤接触的技术是已知的。
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26938号公报)中,为了利用基于二氧化碳的药效的皮肤·粘膜的末梢血管扩张作用,使皮肤·粘膜的损伤的早期恢复成为可能,记载了将二氧化碳透过率为1千~10万cm2/m2·day·atm的气体透过性原材料配置在二氧化碳供给部与患部之间而形成的二氧化碳经皮·经粘膜吸收材料。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中,作为气体透过性原材料,使用了聚苯乙烯膜(厚度不明)、低密度聚乙烯保鲜膜(厚度为10μm)、聚氨酯膜(厚度不明)、聚-4-甲基-1-戊烯膜(厚度为40μm)。另外,记载了可以将气体透过性原材料制成袋状容器,储存碳酸水溶液等二氧化碳供给源。
另一方面,作为定性地、并且简便地评价与二氧化碳向皮肤的经皮吸收所伴随的血液循环促进效果的方法,将二氧化碳向皮肤供给规定时间,然后,判断在皮肤上是否产生潮红的判断方法是已知的(例如,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25832号公报)。
另外,非专利文献1中,作为由二氧化碳带来的肤质改善效果,报道了在发生了肤质改善的案例中,确认到潮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269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25832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角本次郎(2015)“关于二氧化碳在化妆品中的配合与肤质改善效果”Fragrance Journal(43)(7),p40-44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在内部密封有二氧化碳的袋状容器,使二氧化碳向皮肤侧缓释,持续地向皮肤供给二氧化碳,从而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的方法是已知的。
此处,通过本申请的发明人的研究发现,对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袋状容器而言,在得到充分的血液循环促进效果、持续释放二氧化碳、长时间保持血液循环促进效果方面存在改善空间。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提供血液循环促进效果优异、并且可持续地长时间保持血液循环促进效果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得到下述见解:使用了二氧化碳透过度及王研式透气度在特定的范围内的树脂片材的二氧化碳缓释包的血液循环促进效果优异、并且可长时间保持血液循环促进效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通过本发明,可提供以下所示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及向皮肤缓释二氧化碳的方法。
[1]
袋状的二氧化碳缓释包,其是用于使被封入在内部的二氧化碳缓释,使所述二氧化碳与皮肤接触的袋状的二氧化碳缓释包,
上述二氧化碳缓释包是至少由树脂片材(A)构成袋状而得到的,上述树脂片材(A)至少满足下述条件(A-1)及(A-2)。
(A-1)按照JIS K7126-1,在23℃及相对湿度为0%的条件下进行测定而得到的二氧化碳透过度为20L/(m2·day·atm)以上,
(A-2)按照JIS P8117:2009,于23℃进行测定而得到的王研式透气度小于5μm/(Pa·s)。
[2]
如上述[1]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上述树脂片材(A)还满足下述条件(A-3)。
(A-3)23℃时的杨氏模量E为10MPa以上且500MPa以下。
[3]
如上述[1]或[2]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上述树脂片材(A)还满足下述条件(A-4)。
(A-4)23℃时的拉伸断裂伸长率为30%以上
[4]
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上述二氧化碳缓释包还具备满足下述条件(B-1)及(B-2)的树脂片材(B)。
(B-1)按照JIS L1092A:2009,于23℃进行测定而得到的耐水度为350mbar以上
(B-2)按照JIS P8117:2009,于23℃进行测定而得到的王研式透气度小于5μm/(Pa·s)
[5]
如上述[4]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上述树脂片材(A)被配置在皮肤侧,并且,上述树脂片材(B)被配置在大气侧。
[6]
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上述树脂片材(A)包含聚烯烃膜或片材。
[7]
如上述[6]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上述聚烯烃膜或片材包含选自聚乙烯、乙烯系共聚物、丙烯系共聚物、及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8]
如上述[6]或[7]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上述聚烯烃膜或片材包含微多孔膜或片材。
[9]
如上述[8]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上述微多孔膜或片材包含选自由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构成的发泡片材、聚丙烯系微多孔膜、及含有填料的聚烯烃系微多孔膜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10]
如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上述树脂片材(A)包含具有来自4-甲基-1-戊烯的结构单元和来自4-甲基-1-戊烯以外的碳原子数为2~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
[11]
如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在上述树脂片材(A)的面上或上述树脂片材(A)的内部还包含纤维状增强材料。
[12]
如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上述树脂片材(A)包含由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构成的层、和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层。
[13]
如上述[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是面部用的包。
[14]
如上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在上述二氧化碳缓释包的内部封入有选自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发生源中的至少一种。
[15]
使用上述[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向皮肤缓释二氧化碳的方法,其中,
使上述树脂片材(A)密合于上述皮肤,并且,从上述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内部向上述树脂片材(A)与上述皮肤之间缓释二氧化碳,由此,持续地向上述皮肤供给上述二氧化碳。
发明的效果
通过本发明,可提供血液循环促进效果优异、并且可持续地长时间保持血液循环促进效果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所述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及其附带的以下附图进一步说明上述的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结构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2]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结构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3]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结构的一部分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4]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结构的一部分的例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全部的附图中,对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表示数值范围的“A~B”表示A以上且B以下。
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A)及(B)不仅包括片材,还包括膜。
<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是用于使被封入在内部的二氧化碳缓释、使所述二氧化碳与皮肤接触的袋状的二氧化碳缓释包,其是至少由树脂片材(A)构成袋状而得到的,树脂片材(A)至少满足下述条件(A-1)及(A-2)。
(A-1)按照JIS K7126-1,在23℃及相对湿度为0%的条件下进行测定而得到的二氧化碳透过度为20L/(m2·day·atm)以上,
(A-2)按照JIS P8117:2009,于23℃进行测定而得到的王研式透气度小于5μm/(Pa·s),
此处,树脂片材(A)的二氧化碳透过度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并且,通过使树脂片材(A)的王研式透气度小于上述上限值,由此,连续地向皮肤供给的二氧化碳量成为适度的值,能使血液循环促进效果良好,并且,长时间保持血液循环促进效果成为可能。另外,树脂片材(A)的王研式透气度小于上述上限值时,供给的二氧化碳量不会过多,是适度的,能长时间连续地供给二氧化碳。
图1及图2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结构的一例的俯视图。
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在身体中的使用部位没有特别限制,例如,通过成为图1及图2所示那样的形态,从而可作为面部用的包而使用。
图3及图4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结构的一部分的例子的立体图。
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在身体中的使用部位没有特别限制,例如,通过采用图3及图4所示那样的形态,由此,除了面部用的包之外,可作为手、胳膊、脖子、肩、后背、腹部、及脚部等的包使用。
如上所述,使用在内部密封有二氧化碳的袋状容器,使二氧化碳向皮肤侧缓释,持续地向皮肤供给二氧化碳,由此,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的方法是已知的。
此处,通过本申请的发明人的研究发现,对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袋状容器而言,在得到充分的血液循环促进效果、持续释放二氧化碳、长时间保持血液循环促进效果方面存在改善空间。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得到了下述见解:使用了二氧化碳透过度及王研式透气度在特定的范围内的树脂片材的二氧化碳缓释包的血液循环促进效果优异、并且可长时间保持血液循环促进效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通过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通过使用至少满足上述条件(A-1)及(A-2)的树脂片材(A),能得到良好的血液循环促进效果,而且能长时间保持血液循环促进效果。
由此,通过本实施方式,能实现血液循环促进效果优异、并且可长时间保持血液循环促进效果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优选还具备满足下述条件(B-1)及(B-2)的树脂片材(B)。
(B-1)按照JIS L1092A:2009,于23℃进行测定而得到的耐水度为350mbar以上,
(B-2)按照JIS P8117:2009,于23℃进行测定而得到的王研式透气度小于5μm/(Pa·s),
通过使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还具备树脂片材(B),从而可将树脂片材(A)配置在皮肤侧,并且,可将树脂片材(B)配置在大气侧。结果,通过树脂片材(B),能抑制二氧化碳向大气侧的泄漏,因此,能更有效地使被封入在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中的二氧化碳向皮肤侧缓释。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例如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以能将选自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发生源中的至少一种容纳的方式,将树脂片材(A)、和根据需要的树脂片材(B)成型成袋状。
树脂片材(A)及/或树脂片材(B)具有热封性时,可通过将树脂片材(A)及树脂片材(B)直接热封从而成型成袋状,也可通过在树脂片材(A)与树脂片材(B)之间夹持由与两者具有相容性的树脂形成的热封层而进行热封从而成型成袋状。
另外,也可通过利用粘接剂将树脂片材(A)和树脂片材(B)贴合而成型成袋状。
使用树脂片材(A)及树脂片材(B),通过热封等,构成袋状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并且,向其内部导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情况下,可以预先在袋的内侧插入软质海绵泡沫、纸浆、无纺布等缓冲材料。通过在袋的内侧具有软质海绵泡沫等缓冲材料,从而在使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密合于身体表面时,将会容易追随身体表面的形状,触感也可变得良好。缓冲材料为软质海绵泡沫的情况下,作为材质,例如可使用聚氨酯、NBR、SBR、聚乙烯、及聚丙烯等。
从轻质性和柔软性的观点考虑,软质海绵泡沫的密度优选为0.05g/cm3以上且0.3g/cm3以下。从确保形状追随性的观点考虑,作为软质海绵泡沫的厚度,优选为1mm以上且30mm以下。也可优选使用作为化妆用粉扑而常用的海绵材质等。例如,在以面部为对象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情况下,如图2的示意图所示,将与面部接触的部分的片材记为树脂片材(A),将其相反侧的片材记为树脂片材(B),仅在眼睛、鼻子、及嘴的部位具有部分开口部,外形具有按照面部的周缘部的形状,并且,可形成为内置有软质海绵泡沫的、通过热封而形成为袋状的形状。
在具有真空成型性、铸塑成型性的情况下,也可利用将树脂片材(A)及树脂片材(B)中的某一方或两方赋形成容易追随身体的立体形状的立体形状的技术来成型成袋状。
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可具有导入二氧化碳气体、或碳酸水溶液的接口部。对于这样的接口部而言,例如,将树脂片材(A)及树脂片材(B)的周缘部热封而成型成袋状时,可设置在周缘部的一部分。
接口部可形成为下述结构:通过螺帽方式,或者在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一端部设置开口部,用嵌合型的夹具夹紧该位置的树脂片材,从而能进行机械密封。
例如,可使用树脂片材(A),形成为下述结构:如图3所示,通过热封而形成筒状的形状1,然后用螺帽或嵌合型的夹具将其两端部夹紧,从而能进行密封。
另外,作为改善因包含二氧化碳气体或碳酸水溶液的皮肤用二氧化碳包的膨胀而导致的对身体表面的追随性的恶化的方法,如图4所示,例如,通过利用热封等而在皮肤用二氧化碳包的内部的一部分2中设置柱3,由此,可形成为抑制膨胀、提高了身体表面的形状追随性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优选以介由水而密合于身体表面的状态使用。通过密合于皮肤,从而能抑制二氧化碳向皮肤以外飞散,能高效地向皮肤供给二氧化碳。此外,若在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与皮肤之间存在水分,则即使树脂片材(A)不具有透水性,也能通过存在于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与皮肤之间的水分,促进透过了树脂片材(A)的气体状二氧化碳向皮肤的供给,促进血液循环,因而优选。需要说明的是,应用的部位的身体表面由于发汗、环境而处于保湿状态的情况下,在不从外部施加水的情况下,通过将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密合于皮肤,也能高效地向皮肤供给二氧化碳。
作为存在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与皮肤之间的水分量,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是皮肤表面被水润湿的程度即可。
另外,作为向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与皮肤之间供给水分的方法,例如,可举出下述方法:在将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贴在皮肤上之前,向皮肤喷雾,或者用包含水的布帛擦拭皮肤,从而预先用水分将皮肤润湿的方法;将包含水分的保湿性的化妆水、化妆霜、化妆膏、凝胶等预先涂布于皮肤的方法;在厚度薄(例如,厚度范围:0.05mm以上且0.5mm以下)、且由吸水性、透水性及通气性优异的绒布、棉花、纸浆、聚酯、聚氨酯、聚酰胺等形成的绵状、海绵、无纺布、纱布、绷带或化妆面膜等中包含水分,将其夹在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与皮肤之间的方法;等等。
皮肤的水分量的基准例如可使用利用了生物电阻抗法的皮肤用水分率测定装置进行定量判断。作为这样的皮肤用水分率装置,可举出Beautiful Angel Inc.(绮丽堂)制的制品名:BELULU skin checker(型号:KRD1042)。作为水分率的测定方法,例如,在将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贴在皮肤上之前,向皮肤侧赋予水分的情况下,针对接触该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皮肤的区域,对在即将赋予水分之前测定的水分率X%及刚赋予水分后测定的水分率Y%进行测定,通过下式求出赋予水分前后的水分率的增加量Z%。
Z=Y-X(%)
此时,优选在将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贴在皮肤上之前,以水分赋予前后的水分率的增量Z成为15%以上的方式,预先赋予水分。水分率的增量Z更优选为20%以上且30%以下。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以在内部封入有选自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发生源中的至少一种的状态使用。
而且,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而言,将树脂片材(A)密合于皮肤,并且,从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内部向树脂片材(A)与皮肤之间缓释二氧化碳,由此,能持续地向皮肤供给二氧化碳。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向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内导入二氧化碳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下述方法:将以高浓度仅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直接导入至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内的方法;在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内,将碳酸盐、酸和水混合并使其反应,由此产生二氧化碳,从而制备二氧化碳水溶液的方法;将气体状的二氧化碳从外部直接导入至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内部的方法;将密闭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放置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气氛下或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水溶液的气氛下,以包内外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梯度为驱动力,使二氧化碳缓缓地扩散至密闭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内,由此,将二氧化碳导入至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内部的方法(以下,暂称为逆扩散填充法。);等等。
这些中,从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处理变得简单的方面考虑,优选以二氧化碳水溶液、即碳酸水溶液的形态在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内部保持二氧化碳的方式。
另外,从不需要设置二氧化碳气体的注入口、接口部、或将二氧化碳气体密封的工作,可使包结构简单的方面考虑,也优选逆扩散填充法。
作为向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中导入的二氧化碳水溶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优选为300~4,000ppm,更优选为1,000~4,000ppm。
另外,作为向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中填充的二氧化碳的量,例如,二氧化碳仅为气体状的情况下,可举出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适度膨胀的容量。
另外,关于通过前述的逆扩散法,以气体状将二氧化碳导入至密闭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内部的情况,例如,作为二氧化碳的量,可举出下述容量:对于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而言,相对于在即将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的气氛下放置之前、包含空气的适度的膨胀的状态,在放置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的气氛下之后,通过二氧化碳的扩散,成为进一步膨胀的状态的容量。
另外,为了能延长二氧化碳的缓释时间、或增多缓释量,可在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内部储存具有二氧化碳的吸附性和缓释性的物质。作为具有二氧化碳的吸附性和缓释性的物质,在为多孔体的情况下,可举出硅胶、氧化铝、沸石、活性炭。另外,在具有二氧化碳的吸附性和缓释性的物质为树脂的情况下,聚乳酸(PLA)、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作为化学结构而具有羰基密度高的结构的物质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和缓释性高,可优选使用。这种情况下,优选以粒状、膜状、或纤维状等增大了比表面积的形态使用。
另外,将二氧化碳以碳酸水溶液的状态填充至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情况下,关于封入在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内的碳酸水溶液的填充量,相对于在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中充满纯水时的容积而言,虽然可填充容积率为100%的体积,但优选填充容积率为30%以上且90%以下的体积,更优选填充容积率为50%以上且80%以下的体积。容积率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可抑制:在向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中导入碳酸水溶液后而进行密封时,碳酸水溶液从导入口溢出,或变得不易处理。另外,容积率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能增加从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释放二氧化碳的缓释量,能进一步提高通过二氧化碳的经皮吸收而带来的皮肤的血液循环促进效果。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为至少被配置在皮肤侧的树脂片材(A)具有二氧化碳透过性的袋状容器,通过在内部密封二氧化碳,以在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与皮肤之间存在水的方式密合于皮肤,从而能简便地使用。
以下,对构成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各构件进行说明。
<树脂片材(A)>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A)中,按照JIS K7126-1,在23℃及相对湿度为0%的条件下进行测定而得到的二氧化碳透过度为20L/(m2·day·atm)以上,从进一步提高血液循环促进性及血液循环促进效果的持续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30L/(m2·day·atm)以上,更优选为50L/(m2·day·at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L/(m2·day·atm)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110L/(m2·day·atm)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120L/(m2·day·atm)以上。二氧化碳透过度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1,000,000L/(m2·day·atm)以下。
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A)中,按照JIS P8117:2009,于23℃进行测定而得到的王研式透气度小于5μm/(Pa·s),从进一步提高血液循环促进效果的持续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小于1μm/(Pa·s),更优选小于0.5μm/(Pa·s),进一步优选小于0.05μm/(Pa·s)。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A)而言,从使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相对于皮肤的形状追随性良好的观点考虑,优选还满足以下的条件(A-3)。
(A-3)23℃时的杨氏模量E为10MPa以上且500MPa以下,优选为50MPa以上且400MPa以下,更优选为100MPa以上且300MPa以下。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A)满足条件(A-3)时,将会容易追随身体表面宽阔的面积部分,并且将会容易追随身体表面的立体形状,因而优选。
相对于身体曲面的追随性良好时,能抑制在树脂片材(A)与皮肤之间产生的缝隙,能增加密合面积,因此,相对于宽阔的身体表面部分而言,能稳定地确保密合状态,能使二氧化碳的经皮吸收更良好。
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A)满足条件(A-3)时,即使在袋的内部产生高浓度的碳酸水溶液,或导入高于大气压的压力的二氧化碳而至少暂时地使袋的内压上升时,也能抑制:袋发生破袋,或二氧化碳从袋急剧泄漏,二氧化碳向皮肤的稳定供给变得不稳定。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A)而言,从使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相对于皮肤的形状追随性良好的观点考虑,优选还满足以下的条件(A-4)。
(A-4)23℃时的拉伸断裂伸长率为30%以上,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1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以上,特别优选为200%以上。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A)满足条件(A-4)时,将会容易追随身体表面的立体形状,因而优选。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A)的23℃时的拉伸断裂伸长率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2,000%以下。
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A)优选满足上述的条件(A-3)及(A-4)这两者。由此,树脂片材(A)的柔软性、形状追随性变得更进一步良好,能使相对于身体表面的密合性、吻合感、佩戴舒适度更进一步良好。
树脂片材(A)的厚度t基于气体透过系数和柔软性、形状追随性来选择即可,优选为0.01~5mm,更优选为0.03~2mm。
厚度t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膜强度变得良好,形成袋时,能进一步抑制破袋的发生。另外,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能使二氧化碳的透过性良好,或者,在形成袋而密合于身体表面时,变得更柔软,能使相对于身体表面的形状追随性变得更进一步良好。
另外,为了容易在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与皮肤之间存在水分,树脂片材(A)的皮肤接触侧优选具有亲水性。在疏水性的聚烯烃系材料的情况下,为了进行亲水化处理,可对膜或片材实施电晕处理、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等。
此外,对于树脂片材(A),可通过压纹加工等在表面形成微细凹凸,从而抑制树脂片材彼此的粘连,赋予滑动性。
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中使用的树脂片材(A),例如,可使用无孔性膜或片材、具有微多孔的微多孔系膜或片材。
(无孔性膜或片材)
无孔性膜或片材是指下述的树脂膜或片材,其不具有微细的孔,原料树脂自身的二氧化碳透过性高,或者,通过使其厚度薄,从而不仅维持强度,而且能提高二氧化碳透过性、柔软性。若例示具备这样的特性的树脂,则作为聚烯烃系树脂,可举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系共聚物、丙烯系共聚物、丁烯系共聚物、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等,作为苯乙烯系弹性体,可举出SEBS、SEPS、SIS等,作为氟系树脂,可举出PTFE、FEP、ETFE、PFA等,作为聚硅氧烷系树脂,可举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另外,聚丁二烯由于柔软性和二氧化碳透过性高,因而也是优选的。聚氨酯、及聚醚嵌段酰胺共聚物由于具有柔软性,容易进行薄膜化,因而可优选使用。
使用了这些树脂的膜或片材可以为单层、或与其他树脂形成的多层。
这些中,作为二氧化碳透过性高、杨氏模量适度、拉伸断裂伸长率大、形状追随性优异的树脂,优选可使用聚乙烯、乙烯系共聚物、丙烯系共聚物、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苯乙烯系弹性体、聚硅氧烷、聚氨酯、及聚醚嵌段酰胺共聚物。尤其是,对于热封性优异的聚乙烯、乙烯系共聚物、丙烯共聚物、苯乙烯系弹性体、及聚醚嵌段酰胺共聚物而言,在通过热封而形成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时,能较高地保持密封强度,向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导入高浓度碳酸水溶液并将其密封后,即使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内压上升,密封部也不易破损,因此,能保持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可靠性,从而优选。另外,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中,包含来自4-甲基-1-戊烯的结构单元和来自4-甲基-1-戊烯以外的碳原子数为2~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由于柔软性、形状追随性及热封强度等优异,因而优选,更优选4-甲基-1-戊烯/丙烯共聚物。
对于树脂片材(A)而言,上述中,优选由聚烯烃构成的膜或片材即聚烯烃膜或聚烯烃片材,更优选包含选自聚乙烯、乙烯系共聚物、丙烯系共聚物、及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聚烯烃膜或聚烯烃片材,进一步优选含有包含来自4-甲基-1-戊烯的结构单元和来自4-甲基-1-戊烯以外的碳原子数为2~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的聚烯烃膜或聚烯烃片材,进一步更优选包含4-甲基-1-戊烯/丙烯共聚物的聚烯烃膜或聚烯烃片材。
(微多孔系膜或片材)
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A)中使用的微多孔系膜或片材,优选下述微多孔系膜或片材:具有将表面背面连通的多个微细孔,可优先通过微细的孔,使二氧化碳以气体状或碳酸水溶液的状态透过,并且,是柔软的,形状追随性也良好。作为这样的微多孔系膜或片材,可举出例如聚烯烃系微多孔膜、含有填料的聚烯烃系微多孔膜、具有连通孔的发泡片材等。尤其是,优选柔软性和形状追随性优异的由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构成的发泡片材,更优选由包含来自4-甲基-1-戊烯的结构单元和来自4-甲基-1-戊烯以外的碳原子数为2~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构成的发泡片材,进一步优选由4-甲基-1-戊烯/丙烯共聚物构成的发泡片材。作为发泡片材,例如优选发泡挤出成型片材。
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A)中使用的微多孔系膜或片材,优选包含选自由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构成的发泡片材、聚丙烯系微多孔膜、及含有填料的聚烯烃系微多孔膜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另外,作为聚丙烯系微多孔膜或含有填料的聚烯烃系微多孔膜,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例如3M Japan株式会社制的制品名:microporous film、通过对填充有微细的碳酸钙的聚丙烯片材进行双轴拉伸而形成了微细孔的片材(Tokuyama Corporation制,制品名:NF片材)、聚烯烃系微多孔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的透湿片材,制品名:KTF及商标名EXEPOL)、由聚乙烯和无机填料形成的微多孔膜(Mitsui Hygiene Materials(泰国)公司制:商标名ESPOIR)等。
此外,作为非聚烯烃系膜,可举出PTFE系微多孔膜·片材。
(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A)优选包含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
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从柔软性和形状追随性优异方面考虑,可举出包含来自4-甲基-1-戊烯的结构单元(A1)、和来自4-甲基-1-戊烯以外的碳原子数为2~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A2)的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A3)。
此处,本实施方式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碳原子数为2~20的α-烯烃”不包含4-甲基-1-戊烯。
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A3)而言,从进一步提高树脂片材(A)的柔软性的观点考虑,将结构单元(A1)与结构单元(A2)的合计作为100摩尔%时,优选结构单元(A1)的含量为10摩尔%以上且95摩尔%以下,结构单元(A2)的含量为5摩尔%以上且90摩尔%以下。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A3)而言,从使树脂片材(A)的柔软性、机械特性等更良好的观点考虑,将结构单元(A1)与结构单元(A2)的合计记为100摩尔%时,更优选结构单元(A1)的含量为10摩尔%以上且90摩尔%以下,结构单元(A2)的含量为10摩尔%以上且90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结构单元(A1)的含量为15摩尔%以上且90摩尔%以下,结构单元(A2)的含量为10摩尔%以上且85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结构单元(A1)的含量为40摩尔%以上且90摩尔%以下,结构单元(A2)的含量为10摩尔%以上且60摩尔%以下,进一步更优选结构单元(A1)的含量为50摩尔%以上且90摩尔%以下,结构单元(A2)的含量为10摩尔%以上且50摩尔%以下,特别优选结构单元(A1)的含量为60摩尔%以上且90摩尔%以下,结构单元(A2)的含量为10摩尔%以上且40摩尔%以下。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A3)中可使用的碳原子数为2~20的α-烯烃,可举出例如直链状或支链状的α-烯烃、环状烯烃、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官能团化乙烯基化合物等,优选直链状的α-烯烃。
直链状α-烯烃的碳原子数优选为2~10,更优选为2~3。作为直链状α-烯烃,可举出例如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1-二十碳烯等,优选为选自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及1-癸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更优选为选自乙烯及丙烯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丙烯。
支链状的α-烯烃的碳原子数优选为5~20,更优选为5~15。作为支链状的α-烯烃,可举出例如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3-乙基-1-戊烯、4,4-二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己烯、4-乙基-1-己烯、3-乙基-1-己烯等。
环状烯烃的碳原子数优选为5~15。作为环状烯烃,可举出例如环戊烯、环己烯、环庚烯、降冰片烯、5-甲基-2-降冰片烯、四环十二碳烯、乙烯基环己烷等。
作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可举出例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邻二甲基苯乙烯、对二甲基苯乙烯、邻乙基苯乙烯、间乙基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等单或多烷基苯乙烯等。
共轭二烯的碳原子数优选为4~20,更优选为4~10。作为共轭二烯,可举出例如1,3-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1,3-戊二烯、2,3-二甲基丁二烯、4-甲基-1,3-戊二烯、1,3-己二烯、1,3-辛二烯等。
作为官能团化乙烯基化合物,可举出例如含有羟基的烯烃、卤代烯烃、(甲基)丙烯酸、丙酸、3-丁烯酸、4-戊烯酸、5-己烯酸、6-庚烯酸、7-辛烯酸、8-壬烯酸、9-癸烯酸、10-十一碳烯酸等不饱和羧酸及其酸酐、酰卤、烯丙基胺、5-己烯胺、6-庚烯胺等不饱和胺、(2,7-辛二烯基)琥珀酸酐、五丙烯基琥珀酸酐、不饱和环氧化合物、烯键式不饱和硅烷化合物等。
作为上述含有羟基的烯烃,可举出例如碳原子数为2~20、优选为2~15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末端羟基化α-烯烃等。
作为上述卤代烯烃,可举出例如碳原子数为2~20、优选为2~15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卤代α-烯烃等。
这些碳原子数为2~20的α-烯烃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上述中,优选乙烯、丙烯,从能使柔软性等更良好的方面考虑,特别优选使用丙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A3)而言,可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包含结构单元(A1)和结构单元(A2)以外的结构单元。作为其他构成,可举出来自非共轭多烯的结构单元。
作为非共轭多烯,除了碳原子数为优选5~20、更优选5~10的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二烯之外,可举出各种降冰片烯、降冰片二烯等。这些中,优选5-亚乙烯基-2-降冰片烯、5-亚乙基-2-降冰片烯。
从使树脂片材(A)的柔软性、机械强度更良好的观点考虑,本实施方式涉及的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的于135℃的十氢化萘中的特性粘度[η]优选为0.01~5.0dL/g,更优选为0.1~4.0dL/g,进一步优选为0.5~3.0dL/g,特别优选为1.0~2.8dL/g。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的按照ASTM D 1505(水中取代法)测定的密度优选为0.810~0.850g/cm3,更优选为0.820~0.850g/cm3,进一步优选为0.830~0.850g/cm3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可利用各种方法制造。例如,可使用镁载带型钛催化剂;国际公开第01/53369号、国际公开第01/027124号、日本特开平3-193796号公报、及日本特开平02-41303号公报等中记载的茂金属催化剂;国际公开第2011/055803号中记载的含有茂金属化合物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等已知的催化剂来制造。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A)中的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将树脂片材(A)整体记为100质量%时,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70质量%以上,优选为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9.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9质量%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98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97质量%以下。
由此,能得到柔软性、形状保持性、形状追随性、轻质性、机械特性、操作性、外观、成型性、耐湿性等的均衡性更优异的树脂片材(A)。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中,树脂片材(A)包含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时,从抑制包的永久变形、提高低温环境下(例如,低于20℃)的包的耐弯曲性,进一步提高包的耐久性的观点考虑,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A)优选包含由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构成的层、和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层。
这样的多层片材例如可利用共挤出成型法制作,具体而言,可举出以下这样的构成。
(1)(皮肤侧)由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构成的层/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层/由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构成的层=25/50/25μm,总厚度为100μm,
(2)(皮肤侧)由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构成的层/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层1/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层2/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层3/由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构成的层=25/10/30/10/25μm,总厚度为100μm。
使用苯乙烯系弹性体作为热塑性弹性体,使用上述(1)及(2)的树脂片材(A)构成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时,均确认了追随性及血液循环促进性良好,并且,在低温环境下,于5℃进行弯曲时,弯曲部的针孔的发生得以抑制。
另外,通过与后述的纤维状增强材料进行多层化,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耐久性。
此处,作为热塑性弹性体,可举出例如烯烃系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聚氨酯系弹性体、酯系弹性体、酰胺系弹性体等。
这些热塑性弹性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这些热塑性弹性体中,尤其是,苯乙烯系弹性体具有下述优点:二氧化碳透过度高,并且,具有与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的适度的相容性,在构成由两者形成的共挤出多层片材时,容易确保层间粘接力。另外,通过热封而构成袋状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时,能较高地保持热封部分的剥离强度,不易破袋,能提高二氧化碳缓释包的可靠性,因此,可优选使用。另外,苯乙烯系弹性体中,对于苯乙烯含量低的氢化苯乙烯系弹性体而言,由于与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的相容性良好,并且二氧化碳透过度高,因而可优选使用。作为这样的氢化苯乙烯系弹性体制品的具体例,可举出Kraton Polymers Japan Ltd.制商品名KRATON G1657MS,旭化成公司制商品名TUFTEC H1221、商品名TUFTEC H1062、商品名TUFTEC H1521、商品名TUFTEC 1052、商品名S.O.E.1606,KURARAY公司制商品名SEPTON 2004F、商品名HYBRAR 7311F。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中,从进一步提高耐久性的观点考虑,可在树脂片材(A)的面上或树脂片材(A)的内部进一步包含纤维状增强材料。
作为构成纤维状增强材料的纤维,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例如棉、蚕丝、羊毛等天然纤维;聚酰胺6、聚酰胺66等聚酰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1,4-丁二醇酯等聚酯纤维;聚氨酯纤维等。
作为纤维状增强材料的经编布料,可举出例如弹力网眼经编(power net)组织、缎纹、拉舍尔蕾丝(Raschel lace)、双向特里科等,优选具有适度的伸缩性的弹力网眼经编组织。
另外,作为纤维状增强材料,可使用无纺布。作为无纺布,可使用由聚丙烯纤维和聚氨酯纤维形成的伸缩性无纺布。
纤维状增强材料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0.01mm以上且0.5mm以下。纤维状增强材料为弹力网眼经编组织的情况下,其网眼大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0.5mm以上且10mm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纤维状增强材料热层压在树脂片材(A)的面上,从而能在树脂片材(A)的面上设置纤维状增强材料。另外,通过在2片树脂片材(A)之间配置纤维状增强材料,对得到的层叠体进行热层压,从而可在树脂片材(A)的内部设置纤维状增强材料。
<树脂片材(B)>
就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B)而言,按照JIS L1092A:2009,于23℃进行测定而得到的耐水度为350mbar以上,优选为400mbar以上。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B)的耐水度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能进一步抑制二氧化碳从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内部泄漏,能减少已封入至袋的内部的二氧化碳的损失,从这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耐水度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10bar以下。
另外,就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B)而言,按照JIS P8117:2009,于23℃进行测定而得到的王研式透气度小于5μm/(Pa·s),优选小于1μm/(Pa·s),更优选小于0.5μm/(Pa·s),进一步优选小于0.05μm/(Pa·s)。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B)的王研式透气度小于上述上限值时,能抑制二氧化碳从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内部泄漏,能减少已封入至袋的内部的二氧化碳的损失,从这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B)而言,从使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相对于皮肤的形状追随性良好的观点考虑,优选还满足以下的条件(B-3)。
(B-3)23℃时的杨氏模量E为10MPa以上且500MPa以下,优选为50MPa以上且400MPa以下,更优选为100MPa以上且300MPa以下。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B)满足条件(B-3)时,将会容易追随身体表面的宽阔的面积部分,将会容易追随身体表面的立体形状,因而优选。
相对于身体曲面的追随性良好时,能抑制在树脂片材(A)与皮肤之间产生的缝隙,能增加密合面积,因此,相对于宽阔的身体表面部分,能稳定地确保密合状态,能使二氧化碳的经皮吸收更良好。
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B)满足条件(B-3)时,即使在袋的内部产生高浓度的碳酸水溶液,或导入高于大气压的压力的二氧化碳,从而至少暂时地使袋的内压上升时,也能抑制:袋发生破袋,或二氧化碳从袋急剧泄漏,二氧化碳向皮肤的稳定供给变得不稳定。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B)而言,从使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相对于皮肤的形状追随性良好的观点考虑,优选还满足以下的条件(B-4)。
(B-4)23℃时的拉伸断裂伸长率为30%以上,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1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0%以上。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B)满足条件(B-4)时,将会容易追随身体表面的立体形状,因而优选。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B)的23℃时的拉伸断裂伸长率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2,000%以下。
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片材(B)优选满足上述的条件(B-3)及(B-4)这两者。由此,树脂片材(B)的柔软性、形状追随性变得适度,能使相对于身体表面的密合性、吻合感、佩戴舒适度更进一步良好。
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中使用的树脂片材(B),例如,优选二氧化碳的透过性低、碳酸水溶液也难以透过的树脂膜或片材。另外,优选具有柔软性的树脂膜或片材。
作为降低树脂片材(B)的二氧化碳透过性的手段,例如,可举出下述方法:增加树脂片材(B)自身的厚度的方法;在树脂片材(B)的一面或两面设置二氧化碳的阻隔性高的树脂层的方法;在树脂片材(B)的一面或两面设置铝或氧化物系陶瓷的无机膜等二氧化碳阻隔薄膜层的方法;等等。
在形成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时,在将树脂片材(A)与树脂片材(B)热封的情况下,树脂片材(B)优选为相对于树脂片材(A)具有热封性的材料。
例如,构成树脂片材(A)的树脂为聚乙烯的情况下,作为构成树脂片材(B)的树脂,例如,优选选择聚乙烯、乙烯系共聚物、SEBS、SEPS等与聚乙烯的相容性良好的树脂。构成树脂片材(A)的树脂为丙烯系共聚物的情况下,作为构成树脂片材(B)的树脂,例如,优选选择聚丙烯、丙烯系共聚物、SEBS、SEPS等与丙烯系共聚物的相容性良好的树脂。
构成树脂片材(A)的树脂为SEBS、SEPS的情况下,作为构成树脂片材(B)的树脂,例如,优选选择聚乙烯、乙烯系共聚物、聚丙烯、丙烯系共聚物、苯乙烯系弹性体等与SEBS、SEPS的相容性良好的树脂。
此外,构成树脂片材(A)的树脂为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A3)的情况下,作为构成树脂片材(B)的树脂,例如,若使用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A3)、聚丙烯、聚丙烯系共聚物等,则容易确保热封强度,因而优选。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它们是本发明的示例,也可采用上述以外的各种构成。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1.测定方法
(1)树脂片材的二氧化碳透过度
按照JIS K7126-1,在23℃及相对湿度为0%的条件下,测定树脂片材的二氧化碳透过度。作为二氧化碳透过度的测定装置,使用了二氧化碳透过度测定装置(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制,制品名:压差法气体透过率测定装置)。测定进行2次,采用它们的平均值。
此处,表1及表2中,将二氧化碳透过度在1,000L/(m2·day·atm)以上且1,000,000L/(m2·day·atm)以下的范围内的情况记载为“1,000以上”。
(2)树脂片材的王研式透气度
按照JIS P8117:2009,于23℃,在大气气氛下,测定树脂片材的王研式透气度。作为王研式透气度的测定装置,使用了王研式透气度试验机(熊谷理机工业株式会社制,制品名:王研式平滑度·透气度试验机(水柱式))。测定进行10次,采用它们的平均值。
(3)树脂片材的耐水度
按照JIS L1092A:2009,于23℃,在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下,测定树脂片材的耐水度。作为耐水度的测定装置,使用了耐水压试验装置(TEXTEST AG公司制,制品名:Automatic Hydrostatic Head Tester FX3000Hydrotester IV)。另外,使加压速度为60mbar/min。测定进行5次,采用它们的平均值。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表1中记载的厚度为0.01mm以下的无多孔膜、及厚度为0.04mm以下的多孔的膜,由于强度弱,因而用树脂制的网支撑而进行测定。
此处,表1及2中,将耐水度在400mbar以上的范围内的情况记载为“400以上”。
(4)树脂片材的拉伸试验
对于树脂片材的拉伸特性(杨氏模量E、拉伸断裂伸长率及拉伸断裂强度)而言,在23℃及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下,并且,在试验片形状为长条状、试验片宽度为15mm、夹头间距离为30mm、拉伸速度为1,000%/分钟的条件下,对MD方向和TD方向分别各测定3处,采用它们的平均值。
2.评价方法
(1)二氧化碳缓释包的追随性评价
关于得到的二氧化碳缓释包的形状追随性,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
◎:二氧化碳缓释包的树脂片材(A)侧的表面柔软,触感良好,并且,使二氧化碳缓释包与皮肤接触时的密合性良好,相对于皮肤的形状的追随性(尤其是相对于皮肤表面的微细凹凸的追随性)也良好。而且,即使长时间接触皮肤,也能抑制形状的弹性恢复性,形状的保持性也良好。
○:二氧化碳缓释包的树脂片材(A)侧的表面柔软,触感良好,并且,使二氧化碳缓释包与皮肤接触时的密合性良好,相对于皮肤的形状的追随性也良好,
×:二氧化碳缓释包的树脂片材(A)侧的表面硬,触感差,并且,使二氧化碳缓释包与皮肤接触时的密合性不良,欠缺相对于皮肤的形状的追随性。
(2)二氧化碳缓释包的血液循环促进性评价
利用以下的方法对二氧化碳缓释包的血液循环促进性进行评价。
在将得到的二氧化碳缓释包配置在前臂部的内侧的皮肤之前,通过喷雾,将一定量的水喷雾至前臂部的内侧的皮肤。即,在将进行该喷雾之前及刚进行该喷雾之后,使用Beautiful Angel Inc.(绮丽堂)制的制品名BELULU skin checker(型号:KRD1042),测定皮肤的水分率。通过喷雾而向皮肤喷水后,立即将二氧化碳缓释包配置于前臂部的内侧的皮肤。接下来,将二氧化碳缓释包配置于前臂部的内侧的皮肤后,通过目视来观察5分钟后、10分钟后、及20分钟后的各时间的皮肤的潮红度,按照以下的基准对血液循环促进性进行评价。
◎:皮肤明显变红,贴附边界明确可见,
○:皮肤变红,贴附边界明确可见,
Δ:皮肤变红,但边界不明确,
×:未观察到皮肤的潮红。
3.使用的树脂片材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的树脂片材(A)及树脂片材(B)分别示于表1及表2。
[表1]
Figure BDA0002450520280000271
[表2]
Figure BDA0002450520280000281
[实施例1~16、比较例1~3及参考例1~2]
在制造二氧化碳缓释包时,使用了表1所示的树脂片材(A)及表2所示的树脂片材(B)。
此处,表1所示的树脂片材(A)及表2所示的树脂片材(B)的详细情况如下所述。
PE-1、PE-2及PE-3为通过T模挤出成型而得到的厚度分别为0.01mm、0.04mm及0.08mm的低密度聚乙烯膜。
PE-4为由聚乙烯和无机填料形成的具有微细的连通多孔的膜(Mitsui HygieneMaterials(泰国)公司制,商标名:ESPOIR,厚度为0.019mm)。
PE-5为具有微多孔的高密度聚乙烯无纺布(DuPont株式会社制,商标名:TYVEK,型号:1056-D,厚度为0.06mm)。
PP-1为丙烯系共聚物膜(东洋纺株式会社制,商标名:PYLEN FILM,品名:P1128,厚度为0.06mm)。
PP-2为聚丙烯系微多孔膜(3M Japan公司制,microporous film,厚度为0.04mm)。
PMP-1为包含4-甲基-1-戊烯共聚物及聚-1-丁烯的膜(RIKEN FABRO Co.制,制品名:F.O.R.WRAP 45,厚度为0.01mm)。
PMP-2及PMP-3为由4-甲基-1-戊烯/丙烯共聚物1形成、且利用T模挤出成型得到的厚度分别为0.05mm及0.1mm的膜。
PMP-4为由后述的4-甲基-1-戊烯/丙烯共聚物2形成、且利用T模挤出成型得到的膜(厚度为0.05mm)。
PMP-5为以50/50质量%的配合比率将4-甲基-1-戊烯/丙烯共聚物1与4-甲基-1戊烯/丙烯共聚物2混合、且利用T模挤出成型得到的膜(厚度为0.1mm)。
PMP-6及PMP-7与PMP-2及PMP-3相同,使用4-甲基-1-戊烯/丙烯共聚物1作为原料,是利用超临界CO2发泡挤出片材成型得到的发泡片材,密度均为0.5g/cm3,厚度分别为1mm及0.5mm。
PMP-8与PMP-2、PMP-3、PMP-6、及PMP-7相同,使用4-甲基-1-戊烯/丙烯共聚物1作为原料,是利用T模挤出片材成型得到的厚度为0.6mm的片材。
对于PMP-9而言,将以60/40质量%的配合比率将4-甲基-1-戊烯/丙烯共聚物1与4-甲基-1戊烯/丙烯共聚物2混合而构成的层作为(L1),以及作为氢化苯乙烯系弹性体,将仅由Kraton Polymers Japan Ltd.制KRATON G1657MS构成的层作为(L2)时,是以截面构成成为(L1)/(L2)/(L1)=25/50/25μm的方式、利用T模共挤出片材成型得到的厚度为0.1mm的膜。
PMP-10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的厚度为0.26mm的片材:作为纤维状增强材料,使用将聚酰胺6纤维和聚氨酯纤维分别作为原纱而制作的弹力网眼经编组织(网眼大小为3mm,厚度为0.15mm),相对于其两面,每一面各热层压一片PMP-9的片材。
PMP-11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的厚度为0.28mm的片材:作为纤维状增强材料,分别使用聚丙烯纤维和聚氨酯纤维制作的伸缩性无纺布(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0.03kg/m2),相对于其两面,每一面各热层压一片PMP-9的片材。
此处,上述的4-甲基-1-戊烯/丙烯共聚物1为4-甲基-1-戊烯与丙烯的共聚物(来自4-甲基-1-戊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72摩尔%,来自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28摩尔%,于135℃的十氢化萘中的特性粘度[η]:1.5dL/g,按照ASTM D1505(水中取代法)测定的密度:0.84g/cm3)。
另一方面,上述的4-甲基-1-戊烯/丙烯共聚物2为4-甲基-1-戊烯与丙烯的共聚物(来自4-甲基-1-戊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85摩尔%,来自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15摩尔%,在135℃的十氢化萘中的特性粘度[η]:1.4dL/g,按照ASTM D1505(水中取代法)测定的密度:0.84g/cm3)。
接下来,对使用了树脂片材(A)及树脂片材(B)的二氧化碳缓释包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树脂片材(A)及树脂片材(B)分别切割成100mm×100mm的尺寸。接下来,将切割出的树脂片材(A)及树脂片材(B)层叠,使用脉冲熔接机,以5mm的熔接线宽将3面密封,加工成袋状,分别制作袋状的二氧化碳缓释包。
接下来,在得到的二氧化碳缓释包的内部,以50%的容积率分别注入二氧化碳浓度为3,000ppm的碳酸水溶液。接下来,使用脉冲熔接机,以5mm的熔接线宽将开口部密封,分别得到封入了碳酸水溶液的二氧化碳缓释包。
关于得到的二氧化碳缓释包,分别进行前述的追随性评价及血液循环促进性评价。将得到的结果示于表3。
[表3]
Figure BDA0002450520280000321
[表4]
Figure BDA0002450520280000331
由表3及表4可知,使用了满足条件(A-1)及(A-2)的树脂片材(A)的实施例的二氧化碳缓释包的血液循环促进效果优异,并且,可长时间保持血液循环促进效果。
另一方面,使用了虽然满足条件(A-2)、但不满足条件(A-1)的树脂片材(A)的比较例1及2的二氧化碳缓释包的血液循环促进性差。另外,使用了虽然满足条件(A-1)、但不满足条件(A-2)的树脂片材(A)的比较例3的二氧化碳缓释包虽然初期的血液循环促进性优异,但血液循环促进性随时间经过而下降,无法长时间保持血液循环促进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使用了满足条件(A-1)及(A-2)的树脂片材(A)的二氧化碳缓释包而言,在即将使二氧化碳缓释包接触皮肤之前,不向皮肤赋予水分的情况下,血液循环促进效果差(参考例1及2)。
本申请主张以于2017年10月2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7-203929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将其全部公开内容并入本文。

Claims (15)

1.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是用于使被封入在内部的二氧化碳缓释、使所述二氧化碳与皮肤接触的袋状的二氧化碳缓释包,
所述二氧化碳缓释包是至少由树脂片材(A)构成袋状而得到的,
所述树脂片材(A)至少满足下述条件(A-1)及(A-2),
(A-1)按照JIS K7126-1,在23℃及相对湿度为0%的条件下进行测定而得到的二氧化碳透过度为20L/(m2·day·atm)以上,
(A-2)按照JIS P8117:2009,于23℃进行测定而得到的王研式透气度小于5um/(Pa·s)。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所述树脂片材(A)还满足下述条件(A-3),
(A-3)23℃时的杨氏模量E为10MPa以上且500MPa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所述树脂片材(A)还满足下述条件(A-4),
(A-4)23℃时的拉伸断裂伸长率为30%以上。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所述二氧化碳缓释包还具备满足下述条件(B-1)及(B-2)的树脂片材(B),
(B-1)按照JIS L1092A:2009,于23℃进行测定而得到的耐水度为350mbar以上,
(B-2)按照JIS P8117:2009,于23℃进行测定而得到的王研式透气度小于5μm/(Pa·s)。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所述树脂片材(A)被配置在皮肤侧,并且,所述树脂片材(B)被配置在大气侧。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所述树脂片材(A)包含聚烯烃膜或片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所述聚烯烃膜或片材包含选自聚乙烯、乙烯系共聚物、丙烯系共聚物、及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所述聚烯烃膜或片材包含微多孔膜或片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所述微多孔膜或片材包含选自由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构成的发泡片材、聚丙烯系微多孔膜、及含有填料的聚烯烃系微多孔膜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所述树脂片材(A)包含具有来自4-甲基-1-戊烯的结构单元和来自4-甲基-1-戊烯以外的碳原子数为2~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在所述树脂片材(A)的面上或所述树脂片材(A)的内部还包含纤维状增强材料。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所述树脂片材(A)包含由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构成的层、和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层。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是面部用的包。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其中,
在所述二氧化碳缓释包的内部封入有选自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发生源中的至少一种。
15.使用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向皮肤缓释二氧化碳的方法,其中,
将所述树脂片材(A)密合于所述皮肤,并且,从所述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的内部向所述树脂片材(A)与所述皮肤之间缓释二氧化碳,由此,持续地向所述皮肤供给所述二氧化碳。
CN201880067038.7A 2017-10-20 2018-10-17 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及向皮肤缓释二氧化碳的方法 Active CN1115113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3929 2017-10-20
JP2017-203929 2017-10-20
PCT/JP2018/038594 WO2019078232A1 (ja) 2017-10-20 2018-10-17 皮膚用二酸化炭素徐放パックおよび二酸化炭素を皮膚に徐放す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11374A true CN111511374A (zh) 2020-08-07
CN111511374B CN111511374B (zh) 2022-05-17

Family

ID=66173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7038.7A Active CN111511374B (zh) 2017-10-20 2018-10-17 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及向皮肤缓释二氧化碳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38121A1 (zh)
EP (1) EP3698800A4 (zh)
JP (1) JP6953543B2 (zh)
KR (1) KR102470219B1 (zh)
CN (1) CN111511374B (zh)
TW (1) TWI767073B (zh)
WO (1) WO2019078232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26938A (ja) * 2001-05-07 2002-11-1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二酸化炭素経皮・経粘膜吸収材
JP2005170937A (ja) * 2003-11-21 2005-06-30 Kao Corp 身体貼付用シート材
JP2005225832A (ja) * 2004-02-16 2005-08-25 Kao Corp 二酸化炭素供給バッグ
JP2010222259A (ja) * 2009-03-19 2010-10-07 Kao Corp 炭酸ガス発生具
WO2011055803A1 (ja) * 2009-11-06 2011-05-1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4-メチル-1-ペンテン・α-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該共重合体を含む組成物および4-メチル-1-ペンテン共重合体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8442A (ja) * 1983-07-26 1985-02-13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ポリ4−メチル−1−ペンテンフイルム
US4892851A (en) 1988-07-15 1990-01-09 Fina Technology, Inc. Process and catalyst for producing syndiotactic polyolefins
US5036034A (en) 1989-10-10 1991-07-30 Fina Technology, Inc. Catalyst for producing hemiisotactic polypropylene
CN100434433C (zh) 1999-10-08 2008-11-1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茂金属化合物及制备方法、烯烃聚合催化剂、聚烯烃及制备方法
KR20020063300A (ko) 2000-01-21 2002-08-01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올레핀계 블록 공중합체, 그 제조방법 및 그 용도
KR101619223B1 (ko) * 2014-08-28 2016-05-11 주식회사 아모그린텍 미용시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7203929A (ja) 2016-05-13 2017-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26938A (ja) * 2001-05-07 2002-11-1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二酸化炭素経皮・経粘膜吸収材
JP2005170937A (ja) * 2003-11-21 2005-06-30 Kao Corp 身体貼付用シート材
JP2005225832A (ja) * 2004-02-16 2005-08-25 Kao Corp 二酸化炭素供給バッグ
JP2010222259A (ja) * 2009-03-19 2010-10-07 Kao Corp 炭酸ガス発生具
WO2011055803A1 (ja) * 2009-11-06 2011-05-1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4-メチル-1-ペンテン・α-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該共重合体を含む組成物および4-メチル-1-ペンテン共重合体組成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ANLI WANG等: "Preparation of Poly(4-methyl-1-pentene) Asymmetric or Microporous Hollow-Fiber Membranes by Melt-Spun and Cold-Stretch Method",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53543B2 (ja) 2021-10-27
US20200338121A1 (en) 2020-10-29
TWI767073B (zh) 2022-06-11
TW201927275A (zh) 2019-07-16
KR20200099514A (ko) 2020-08-24
WO2019078232A1 (ja) 2019-04-25
EP3698800A4 (en) 2021-06-02
JPWO2019078232A1 (ja) 2020-11-05
KR102470219B1 (ko) 2022-11-23
EP3698800A1 (en) 2020-08-26
CN111511374B (zh)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197350T3 (es) Articulo absorbente con capa posterior compuesta permeable al aire.
JP6517227B2 (ja) 発泡層及びガスバリア層を含む多層フィルム
US7950385B2 (en) Disposable warmer and bag member for the same
BRPI0411801B1 (pt) Sistema de fixação respirável
KR20010032679A (ko) 흡수 제품
US20140228732A1 (en) Pneumatic compression bandage
JP2004130079A (ja) 接着ガーゼ包帯
KR20080082640A (ko) 기계 방향 강성을 가진 횡-방향 탄성 필름
KR20030044050A (ko) 연신시 통기성이 향상되는 통기성 엘라스토머 적층물
ES2273652T3 (es) Articulo absorbente con lamina superior perforada.
KR20030064840A (ko) 개인 위생 제품용 체액 밀봉 가스켓
CN111511374B (zh) 皮肤用二氧化碳缓释包及向皮肤缓释二氧化碳的方法
CN107972969B (zh) 袋体构造部件、袋体以及一次性怀炉
JP4496275B2 (ja) 発熱組成物収容用袋の包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温熱材
JPH0749937Y2 (ja) 発熱シート
JP5782890B2 (ja) 水パッド
JP3568646B2 (ja) 透湿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11031972A (zh) 温热体及其制造方法
ES2360999T3 (es) Laminados elásticos con capacidad de transpiración.
WO2014205349A1 (en) Pneumatic compression bandage
CN105709250B (zh) 被穿孔的弹性膜及其应用、流体释放垫和消毒装置
JP3686212B2 (ja) 積層フィルム
JP6023525B2 (ja) 肌貼りカイロ用粘着部材および肌貼りカイロ
CN212994541U (zh) 阻菌杀菌、释放负氧离子且可重复使用的kn95口罩
JP4074473B2 (ja) 多孔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