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2588A - 无线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2588A
CN111492588A CN201880077421.0A CN201880077421A CN111492588A CN 111492588 A CN111492588 A CN 111492588A CN 201880077421 A CN201880077421 A CN 201880077421A CN 111492588 A CN111492588 A CN 111492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frequency
filter
noise
lo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74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92588B (zh
Inventor
伊藤健一
大室雅司
石渡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92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2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92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25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18Input circuits, e.g. for coupling to an antenna or a transmission lin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115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inductors an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接收装置(1)具备接收具有频带宽度(X)的高频信号(SH)的天线(2)、和与天线(2)和倍频器(4)连接的混频器(5)。在本机振荡器(3)与倍频器(4)之间设置有消除与本机信号(SL)不同的频率的噪声信号(N)的滤波器(8)。滤波器(8)消除满足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与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的频率差(ΔF)的绝对值比高频信号(SH)的频带宽度(X)小的关系的噪声信号(N)。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适用于微波、毫米波等高频信号的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针对高频信号所使用的无线通信装置,已知有具备天线、混频器、倍频器、本机振荡器的接收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接收装置中,通过倍频器对从本机振荡器输出的本机信号进行倍频并输入至混频器,并且将由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输入至混频器。此时,混频器将来自倍频器的信号与高频信号混合,输出对高频信号进行下变频以及上变频后的信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5168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接收装置中,倍频器对本机振荡器的本机信号进行倍频。另一方面,例如,有噪声信号从倍频器与本机振荡器之间的信号路径混入的情况。该情况下,若倍频器对混入有噪声信号的本机信号进行倍频,则在倍频器中引起互调,作为高阶的互调失真而生成不需要的噪声频谱。若包含该不需要的噪声频谱的信号输入至混频器,并与在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进行信号合成,则有原本的通信信号频带与噪声频带重叠的情况。若该合成后的信号输入至接收侧的解调电路,则有被判断为错误的数据,而不能够进行数据通信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以往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抑制倍频器的互调失真,防止噪声的产生的无线通信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具备:天线,发送或者接收具有规定的频带宽度的高频信号;本机振荡器,输出比上述高频信号低的中心频率的本机信号;倍频器,对上述本机信号进行倍频,并且与上述本机振荡器电连接;以及混频器,与上述天线和上述倍频器连接,上述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机振荡器与上述倍频器之间设置有使上述本机信号通过并消除与上述本机信号不同的频率的噪声信号的滤波器,上述滤波器消除满足上述本机信号的中心频率与上述噪声信号的中心频率的频率差的绝对值比上述高频信号的频带宽度小的关系的上述噪声信号。
根据本发明,在本机振荡器与倍频器之间设置有消除与本机信号不同的频率的噪声信号的滤波器。因此,倍频器仅对消除了噪声信号的本机信号进行倍频,所以能够抑制倍频器的互调失真,防止噪声的产生。
另外,若倍频器对混入有噪声信号的本机信号进行倍频,则生成不需要的噪声频谱。该情况下,在本机信号的中心频率与噪声信号的中心频率的频率差的绝对值比高频信号的频带宽度小时,基于从倍频器输出的不需要的噪声频谱,在来自混频器的输出中也生成噪声,并且高频信号的频带与噪声频带重叠。对于这一点,并不限定于接收侧的进行下变频的混频器,在发送侧的进行上变频的混频器也相同。
与此相对,滤波器消除满足本机信号的中心频率与噪声信号的中心频率的频率差的绝对值比高频信号的频带宽度小的关系的噪声信号。因此,能够防止通信信号频带与噪声频带的重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的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滤波器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的滤波器的插入损耗的频率特性的特性线图。
图4是表示比较例的接收装置的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滤波器的电路图。
图6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滤波器的电路图。
图7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滤波器的电路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送接收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接收装置1。接收装置1具备天线2、本机振荡器3、倍频器4、混频器5、解调电路7、滤波器8等。
天线2接收预先决定的频带宽度X的高频信号SH。天线2与混频器5连接。高频信号SH的中心频率FH例如设定为3GHz。另外,频带宽度X例如设定为300MHz。天线2向混频器5输入高频信号SH。此外,天线2不需要与混频器5直接连接,例如也可以经由低噪声放大器、带通滤波器而与混频器5间接地连接。
本机振荡器3输出比高频信号SH低的中心频率FL的本机信号SL。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例如设定为500MHz。本机振荡器3与倍频器4电连接。
倍频器4输出将本机信号SL倍频后的信号Sm。具体而言,倍频器4输出中心频率FL的整数倍(例如两倍)的信号Sm。由此,信号Sm的中心频率Fm例如成为1GHz。倍频器4的输出侧与混频器5连接。此外,倍频器4并不限定于使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成为二倍,例如也可以使其成为三倍,也可以使其成为四倍以上。
混频器5与天线2和倍频器4连接。混频器5将从倍频器4输出的信号Sm和从天线2输出的高频信号SH合成,输出合成信号Sc。此时,合成信号Sc包含对高频信号SH进行下变频后的下变频信号Sd、和对高频信号SH进行上变频后的上变频信号Su。下变频信号Sd的中心频率Fd作为从高频信号SH的中心频率FH减去高频信号SH的中心频率FH与信号Sm的中心频率Fm之差后的值,例如成为2GHz。另一方面,上变频信号Su的中心频率Fu作为对高频信号SH的中心频率FH加上高频信号SH的中心频率FH与信号Sm的中心频率Fm之差后的值,例如成为4GHz。
混频器5的输出侧经由带通滤波器6与解调电路7连接。带通滤波器6从合成信号Sc消除不需要的上变频信号Su,将下变频信号Sd输出给解调电路7。因此,接收用的混频器5作为将高频信号SH和对本机信号SL进行倍频后的信号Sm合成,并输出对高频信号SH进行下变频后的低频信号(下变频信号Sd)的下变频混频器发挥作用。解调电路7例如包括检波电路、AD转换器等,使用下变频信号Sd对信号进行解调,生成接收用的基带信号。
滤波器8设置在本机振荡器3与倍频器4之间。滤波器8消除与本机信号SL不同的频率的噪声信号N。此时,滤波器8消除满足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与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的频率差ΔF(ΔF=Fn-FL)的绝对值比高频信号SH的频带宽度X小(X>|ΔF|)的关系的噪声信号N。此时,噪声信号N例如是在与高频信号SH不同的频带的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其它的高频信号SHn。具体而言,噪声信号N例如是作为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低频带的700MHz频带的信号。
如图2所示,滤波器8由使本机信号SL通过并消除噪声信号N的带阻滤波器(BSF:Band Stop Filter)构成。组合电感器元件Lp和电容器元件Cp来构成滤波器8。具体而言,滤波器8的BSF由并联连接了电感器元件Lp和电容器元件Cp的并联谐振电路8A构成。此时,滤波器8的并联谐振频率作为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例如设定为700MHz(参照图3)。
本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1具有上述那样的构成,以下对其动作进行说明。
作为本机信号SL,本机振荡器3生成500MHz的单频(中心频率FL)的正弦波信号。本机信号SL在倍频器4中被转换为成为整数倍(例如二倍)的频率(中心频率Fm)的信号Sm。此时,信号Sm的中心频率Fm成为1GHz。
这里,在混频器5输入有由天线2接收到的高频信号SH和进行了频率转换后的信号Sm。混频器5将这些高频信号SH和对本机信号SL进行倍频后的信号Sm合成,输出合成信号Sc。此时,在合成信号Sc中包含有下变频信号Sd和上变频信号Su。下变频信号Sd的中心频率Fd是从高频信号SH的中心频率FH减去信号Sm的中心频率Fm后的值(FH-Fm),为2GHz。另一方面,上变频信号Su的中心频率Fu是对高频信号SH的中心频率FH加上信号Sm的中心频率Fm后的值(FH+Fm),为4GHz。另外,下变频信号Sd和上变频信号Su均具有与高频信号SH相同的频带宽度X。带通滤波器6从合成信号Sc的下变频信号Sd和上变频信号Su中选择通信所需要的信号亦即下变频信号Sd。带通滤波器6将下变频信号Sd输出给解调电路7。
另外,有在无线通信装置的附近配置有与天线2所使用的无线通信方式不同的无线通信方式的天线10的情况(参照图4)。此时,天线10与天线2独立地进行无线通信,释放出电波。因此,有同时进行基于天线2的高频信号SH的接收和从天线10的电波(高频信号SHn)的释放的情况。例如在智能手机那样的小型的无线终端容易产生该状态。
例如在智能手机的情况下,使用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和LTE两个通信方式。因此,作为不同的无线通信方式的天线,具备无线LAN用和LTE用的两个天线。另外,由于为小型形状,所以制约天线的安装空间,而接近地配置通信方式不同的两个天线。除此之外,为了确保通信距离,各天线释放数dB~30dB左右的高输出电波。
这样,在智能手机中,一个无线通信方式的天线10与另一个无线通信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接近地配置。除此之外,各个天线2、10释放出高输出的电波。因此,有在无线通信装置的高频成分耦合天线10的无线电波,天线10的无线电波作为噪声信号N侵入至本机信号SL的信号线、即本机振荡器3与倍频器4之间的信号线的情况。此时,LTE的低频带的中心频率为700MHz,接近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的500MHz。
换句话说,在本机信号SL的信号线中,除了原本的本机信号SL之外,从天线10释放出的高频信号SHn(700MHz的信号)成为噪声信号N也传导。这里,对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比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高的情况(Fn>FL)进行说明。以下叙述的课题在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比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低的情况下(Fn<FL)也相同地产生。
作为比较例的接收装置11,图4示出省去了本发明的滤波器8后的构成。在该比较例的接收装置11中,在原本的本机信号SL混入了从天线10传播的噪声信号N后的信号SLn输入到倍频器4。这里,倍频器4进行正常动作需要输入单频的信号。然而,如比较例那样,若向倍频器4输入在原本的本机信号SL包含噪声信号N的信号SLn,则不是输入单频而是输入具有两个频率的信号SLn。
此时,在倍频器4中,引起互调。该互调示出非线性,所以生成高阶的互调失真。在图4中,示出高阶的互调失真中的二阶的互调失真的例子。换句话说,通过了倍频器4之后的信号Smn包含对原本的本机信号SL进行倍频后的信号Sm、和由于互调而产生的不需要的噪声频谱(N1以及N2)。
信号Smn所包含的噪声N1的频率为从信号Sm的中心频率Fm减去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与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之差(Fn-FL)后的值{Fm-(Fn-FL)},例如为800MHz。另外,信号Smn所包含的噪声N2的频率为对信号Sm的中心频率Fm加上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与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之差(Fn-FL)后的值{Fm+(Fn-FL)},例如成为1.2GHz。包含该不需要的噪声频谱的信号Smn输入至混频器5,与由天线2接收到的高频信号SH进行信号合成。
此时,在通过了混频器5之后的合成信号Scn中,除了作为原本的通信信号的下变频信号Sd、上变频信号Su之外,还产生噪声N3~N6。在下变频信号Sd的周边频带产生噪声N3、N4。在上变频信号Su的周边频带产生噪声N5、N6。
这里,噪声N3的中心频率是从高频信号SH的中心频率FH与对原本的本机信号SL进行倍频后的信号Sm的中心频率Fm之差(FH-Fm)减去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与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之差(Fn-FL)后的值{(FH-Fm)-(Fn-FL)},例如成为1.8GHz。此时,例如,噪声N3具有与高频信号SH相同的频带宽度X。
噪声N4的中心频率为对高频信号SH的中心频率FH与信号Sm的中心频率Fm之差(FH-Fm)加上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与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之差(Fn-FL)后的值{(FH-Fm)+(Fn-FL)},例如为2.2GHz。此时,例如,噪声N4具有与高频信号SH相同的频带宽度X。
另外,噪声N5的中心频率为从高频信号SH的中心频率FH与信号Sm的中心频率Fm之和(FH+Fm)减去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与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之差(Fn-FL)后的值{(FH+Fm)-(Fn-FL)},例如为3.8GHz。此时,例如,噪声N5具有与高频信号SH相同的频带宽度X。
噪声N6的中心频率为对高频信号SH的中心频率FH与信号Sm的中心频率Fm之和(FH+Fm)加上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与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之差(Fn-FL)后的值{(FH+Fm)+(Fn-FL)},例如为4.2GHz。此时,例如,噪声N6具有与高频信号SH相同的频带宽度X。
根据图4可知,在频带宽度X比侵入至本机信号SL的信号线的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与原本的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之差大时,换句话说,在X>(Fn-FL)的关系时,在原本的通信信号的频带重叠噪声频带。
同样地,在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比原本的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低时(Fn<FL),在X>(FL-Fn)的关系时,在原本的通信信号的频带重叠噪声频带。即,在频带宽度X比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与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的频率差ΔF的绝对值大时(X>|Fn-FL|),在原本的通信信号的频带重叠噪声频带。
在该关系成立时,在原本的通信信号的频带重叠了噪声频带的合成信号Smn传送到接收侧的解调电路7等那样的IC(集成电路)。此时,在接收侧的IC,基于合成信号Smn对数据进行解调。但是,设置在混频器5与解调电路7之间的带通滤波器6从合成信号Smn消除上变频信号Su以及噪声N5、N6。因此,在接收侧的IC,除了下变频信号Sd之外,还输入有噪声N3、N4。
此时,接收侧的IC识别高频信号SH的内容为因噪声N3、N4而不同的数据排列、数据模式。即,接收侧的IC即使在输入了基于高频信号SH的下变频信号Sd时,也由于噪声N3、N4,而将高频信号SH的内容识别为错误的数据。这样在不能接受正常的通信信号时,接收侧的IC对发送侧请求数据的再发送。由于反复产生该再发送,导致天线2中的通信速度降低,最坏的情况是导致不能够进行通信。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本机振荡器3与倍频器4之间,设置了消除本机信号SL以外的噪声信号N的滤波器9。因此,即使天线10的无线电波(700MHz频带的高频信号)侵入至连接本机振荡器3与倍频器4的信号线,也能够通过滤波器9在其无线频带抑制噪声信号N。其结果是,噪声信号N不输入至倍频器4。像这样,在预先明确噪声信号N的频带的情况下,优选构成能够在天线10的无线频带(例如700MHz频带)抑制噪声的带阻滤波器。另一方面,由于原本的本机信号SL是通信所需要的信号,所以滤波器8需要消除对本机信号SL的影响。由此,滤波器8需要在原本的本机信号SL的频带具有带通滤波器的功能。
图2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滤波器8的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滤波器8由并联连接了电感器元件Lp与电容器元件Cp的LC滤波器构成。此时,电感器元件Lp的电感例如为6nH,电容器元件Cp的电容为8pF。此外,能够根据原本的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和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适当地设定这些具体的数值。具体而言,适当地选择电感器元件Lp的电感以及电容器元件Cp的电容,以便在原本的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成为低损耗,在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成为高损耗。图3示出基于图2中的滤波器8的插入损耗的频率特性。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滤波器8(LC滤波器)的插入损耗在原本的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亦即500MHz处为0.5dB,在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亦即700MHz处为11dB。
将图2所示的滤波器8插入至连接本机振荡器3与倍频器4的信号线,并实施通信试验。其结果是,在插入滤波器8之前不能进行利用天线2的无线通信,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入滤波器8之后能够进行通信。另外,确认了通信速度也为原本的数据传输速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本机振荡器3与倍频器4之间设置有消除与本机信号SL不同的频率的噪声信号N的滤波器8。因此,倍频器4对消除噪声信号N后的本机信号SL进行倍频,所以能够抑制倍频器4的互调失真,防止噪声的产生。
另外,若倍频器4对混入有噪声信号N的本机信号SL进行倍频,则生成不需要的噪声频谱。该情况下,在满足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与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的频率差ΔF(ΔF=Fn-FL)的绝对值比高频信号SH的频带宽度X小(X>|ΔF|)的关系时,基于从倍频器4输出的不需要的噪声频谱,在来自混频器5的输出中也生成噪声,并且高频信号SH的频带与噪声频带重叠。
与此相对,滤波器8消除满足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与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的频率差ΔF的绝对值比高频信号SH的频带宽度X小的关系的噪声信号N。因此,能够抑制从混频器5输出的噪声,能够防止通信信号频带与噪声频带的重复。
此外,不需要一定消除频率差ΔF的绝对值比高频信号SH的频带宽度X大的噪声信号。即使基于这样的噪声信号而混频器生成噪声,通信信号频带与噪声频带也不重复,通信信号(例如下变频信号Sd)的频带与噪声的频带相互分离。因此,例如能够通过带通滤波器等消除混频器5生成的噪声。
另外,由于预先已知噪声信号N的频带,所以能够通过带阻滤波器构成滤波器8。该情况下,带阻滤波器构成为在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成为低损耗,在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成为高损耗。由此,由带阻滤波器构成的滤波器8能够使本机信号SL通过,并消除噪声信号N。除此之外,由于组合电感器元件Lp与电容器元件Cp来构成滤波器8,所以能够使用无源元件简单地构成滤波器8。
在本实施方式中,滤波器8的带阻滤波器构成为包含电感器元件Lp与电容器元件Cp的并联谐振电路8A。因此,通过使并联谐振电路8A的谐振频率与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一致,能够在中心频率Fn的频带增大信号的衰减,在其它的频带,能够减小信号的衰减。因此,即使在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与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接近时,滤波器8也能够使本机信号SL通过,并消除噪声信号N。
并且,由于噪声信号N是在与高频信号SH不同的频带的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其它的高频信号SHn,所以即使在其它的高频信号SHn具有与本机信号SL接近的中心频率时,也能够抑制基于其它的高频信号SHn的噪声。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由一级的并联谐振电路8A构成的带阻滤波器构成滤波器8。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5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滤波器21那样,通过由两级的并联谐振电路21A、21B构成的带阻滤波器构成。该情况下,在两个并联谐振电路21A、21B的连接点与地线之间连接有串联连接了电感器元件La与电容器元件Ca的串联电路21C。同样地,也可以通过由三级以上的并联谐振电路构成的带阻滤波器构成滤波器。
另外,也可以如图6所示的第二变形例的滤波器22那样,通过由串联连接了电感器元件Ls与电容器元件Cs的串联谐振电路22A构成的带通滤波器(BPF:Band Pass Filter)构成。该情况下,分别设定电感器元件Ls的电感以及电容器元件Cs的电容,以便串联谐振电路22A的谐振频率与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一致。
并且,也可以例如如图7所示的第三变形例的滤波器23那样,通过由两级的串联谐振电路23A、23B构成的带通滤波器构成。该情况下,在两个串联谐振电路23A、23B的连接点与地线之间连接有并联连接了电感器元件Lb与电容器元件Cb的并联电路23C。同样地,也可以通过由三级以上的串联谐振电路构成的带通滤波器构成滤波器。
接下来,图8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作为无线通信装置,应用于进行高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这两方的发送接收装置。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发送接收装置3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具备天线2、本机振荡器3、倍频器4、接收用的混频器5、解调电路7、滤波器8。除此之外,发送接收装置31还具备调制电路32、发送用的混频器33。
发送接收装置31的接收侧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1大致相同地构成。因此,由天线2接收到的高频信号SHr通过接收用的混频器5而与对本机信号SL进行倍频后的信号Sm合成。由此,混频器5输出包含上变频信号和下变频信号的合成信号Scr。通过带通滤波器6消除合成信号Scr中的上变频信号。因此,解调电路7基于对高频信号SHr进行下变频后的低频信号(下变频信号),对信号进行解调。
发送接收装置31的发送侧部分由调制电路32、发送用的混频器33等构成。调制电路32例如包含DA转换器等,基于发送用的数据,生成中频信号Si(低频信号)。此时,中频信号Si的中心频率例如设定为2GHz。中频信号Si具有规定的频带宽度X(例如300MHz)。
混频器33与天线2和倍频器4连接。除此之外,混频器33还与调制电路32连接。发送用的混频器33与接收用的混频器5大致相同地构成。混频器33将从倍频器4输出的信号Sm与从调制电路32输出的中频信号Si合成,输出合成信号Sct。此时,合成信号Sct包含对中频信号Si进行下变频后的下变频信号、和对中频信号Si进行上变频后的上变频信号。下变频信号的中心频率为从中频信号Si的中心频率减去中频信号Si的中心频率与信号Sm的中心频率Fm之差后的值,例如成为1GHz。另一方面,上变频信号的中心频率为对中频信号Si的中心频率加上中频信号Si的中心频率与信号Sm的中心频率Fm之差后的值,例如成为3GHz。下变频信号以及上变频信号均具有频带宽度X。
混频器33经由带通滤波器34与天线2连接。带通滤波器34从合成信号Sct消除不需要的下变频信号,将上变频信号输出给天线2。因此,发送用的混频器33作为将中频信号Si(低频信号)与对本机信号SL进行倍频后的信号Sm合成,并输出对中频信号Si进行上变频后的高频信号SHt的上变频混频器发挥作用。天线2发送高频信号SHt。此时,滤波器8消除满足本机信号SL的中心频率FL与噪声信号N的中心频率Fn的频率差ΔF的绝对值比高频信号SHt的频带宽度X小的关系的噪声信号N。
此外,也可以在天线2与带通滤波器34之间设置对高频信号SHt进行功率放大的功率放大器。另外,为了在发送用和接收用中使信号分离,例如也可以在天线2与混频器5、33之间设置天线共享器、循环器等。
并且,在这样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在本机振荡器3与倍频器4之间设置有消除本机信号SL以外的噪声信号N的滤波器8。因此,能够抑制倍频器4的互调失真。其结果是,从倍频器4向混频器33输入降低了噪声频谱的信号,所以能够抑制从混频器33输出的噪声,能够防止通信信号频带与噪声频带的重复。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无线通信装置例示了接收装置1,并且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无线通信装置例示了发送接收装置31。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无线通信装置也可以是仅具有发送功能的发送装置。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举对毫米波使用的无线通信装置进行了说明,但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对微波那样的其它的频带的高频信号使用的无线通信装置。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频率等的具体的数值示出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例示的值。例如根据应用对象的规格适当地设定这些数值。
上述各实施方式为例示,当然能够进行不同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的部分的置换或者组合。
接下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所包含的发明进行记载。本发明是无线通信装置,具备:天线,发送或者接收具有规定的频带宽度的高频信号;本机振荡器,输出比上述高频信号低的中心频率的本机信号;倍频器,对上述本机信号进行倍频,并且与上述本机振荡器电连接;以及混频器,与上述天线和上述倍频器连接,上述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机振荡器与上述倍频器之间设置有使上述本机信号通过并消除与上述本机信号不同的频率的噪声信号的滤波器,上述滤波器消除满足上述本机信号的中心频率与上述噪声信号的中心频率的频率差的绝对值比上述高频信号的频带宽度小的关系的上述噪声信号。由此,能够抑制倍频器的互调失真,防止噪声的产生。
在本发明中,上述滤波器由使上述本机信号通过并消除上述噪声信号的带通滤波器或者带阻滤波器构成。在滤波器为带通滤波器时,能够通过带通滤波器,使本机信号通过,并消除与本机信号不同的频率的噪声信号。另外,在滤波器为带阻滤波器时,能够通过带阻滤波器,使本机信号通过并消除噪声信号。
在本发明中,组合电感器元件和电容器元件构成上述滤波器。因此,能够使用无源元件简单地构成滤波器。
在本发明中,上述带通滤波器构成为包含电感器元件与电容器元件的串联谐振电路。因此,通过使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与本机信号的中心频率一致,带通滤波器能够使本机信号通过并消除噪声信号。另外,上述带阻滤波器构成为包含电感器元件与电容器元件的并联谐振电路。因此,通过使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与噪声信号的中心频率一致,带阻滤波器能够使本机信号通过并消除噪声信号。
在本发明中,上述噪声信号是在与上述高频信号不同的频带的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其它的高频信号。因此,即使在其它的高频信号具有与本机信号接近的中心频率时,也能够抑制基于其它的高频信号的噪声。
附图标记说明:1…接收装置(无线通信装置),2…天线,3…本机振荡器,4…倍频器,5、33…混频器,8、21、22、23…滤波器,8A、21A、21B…并联谐振电路,22A、23A、23B…串联谐振电路,31…发送接收装置(无线通信装置)。

Claims (5)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具备:
天线,发送或接收具有规定的频带宽度的高频信号;
本机振荡器,输出比上述高频信号低的中心频率的本机信号;
倍频器,对上述本机信号进行倍频,并且与上述本机振荡器电连接;以及
混频器,与上述天线和上述倍频器连接,
上述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本机振荡器与上述倍频器之间设置有滤波器,上述滤波器使上述本机信号通过并且消除与上述本机信号不同的频率的噪声信号,
上述滤波器消除满足上述本机信号的中心频率与上述噪声信号的中心频率的频率差的绝对值比上述高频信号的频带宽度小的关系的上述噪声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使上述本机信号通过并消除上述噪声信号的带通滤波器或者带阻滤波器构成上述滤波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组合电感器元件和电容器元件来构成上述滤波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通滤波器构成为包含电感器元件与电容器元件的串联谐振电路,上述带阻滤波器构成为包含电感器元件与电容器元件的并联谐振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噪声信号是在与上述高频信号不同的频带的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其它的高频信号。
CN201880077421.0A 2017-11-30 2018-11-08 无线通信装置 Active CN1114925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0383 2017-11-30
JP2017230383 2017-11-30
PCT/JP2018/041483 WO2019107105A1 (ja) 2017-11-30 2018-11-08 無線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2588A true CN111492588A (zh) 2020-08-04
CN111492588B CN111492588B (zh) 2022-03-25

Family

ID=66665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7421.0A Active CN111492588B (zh) 2017-11-30 2018-11-08 无线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0448B2 (zh)
JP (1) JP6737409B2 (zh)
KR (1) KR102348617B1 (zh)
CN (1) CN111492588B (zh)
WO (1) WO2019107105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7837A (zh) * 2002-10-04 2004-05-19 夏普株式会社 频率变换电路和使用其的调谐器以及catv接收用的机顶盒
CN1579048A (zh) * 2001-08-29 2005-02-0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装置
JP2014195168A (ja) * 2013-03-28 2014-10-09 Japan Radio Co Ltd 受信装置、ノイズ補正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02553A (ja) * 1991-03-29 1992-10-26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通信用送信機および受信機、並びにスペクトラム拡散通信装置
JPH0629774A (ja) * 1992-07-07 1994-02-04 Tdk Corp 圧電セラミックフィルタ回路及び圧電セラミックフィルタ
JP3261324B2 (ja) * 1996-12-02 2002-02-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US6614837B1 (en) * 1998-09-25 2003-09-02 Skyworks Solutions, Inc.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w noise radio frequency transmission
JP2003179513A (ja) * 2001-10-02 2003-06-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復調装置
US7209716B2 (en) * 2003-02-27 2007-04-24 Ntt Docomo, Inc.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4100199B2 (ja) 2003-03-11 2008-06-1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放送波中継方法、送信機及び受信機
JP3686074B1 (ja) * 2004-02-23 2005-08-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受信回路および無線携帯機器
JP2009010604A (ja) 2007-06-27 2009-01-15 Sharp Corp 受信装置
KR20100069485A (ko) * 2008-12-16 2010-06-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단일 주파수 합성기를 이용한 밀리미터파 송수신기 구조
JP5327378B2 (ja) * 2010-02-17 2013-10-3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デバイス
FR2973968B1 (fr) * 2011-04-07 2013-04-12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Chaine d'emission ou reception radiofrequence a adaptation automatique d'impedance et procede correspondant
US20140141738A1 (en) * 2012-11-19 2014-05-22 Rf Micro Devices, Inc. Self-tuning amplification device
WO2015172324A1 (zh) * 2014-05-14 2015-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器、接收器和频偏校正方法
US10122407B2 (en) * 2014-07-25 2018-11-06 Allen-Vanguard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ltra wideband radio frequency scanning and signal generation
US9912425B2 (en) * 2014-12-15 2018-03-06 Intel Corporation Radio frequency transceiver with local oscillator control for multi-carrier applications
US10079616B2 (en) * 2014-12-19 2018-09-18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backscatte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or mo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including bluetooth low energy examples
US9590644B2 (en) * 2015-02-06 2017-03-07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Managing spurs in a radio frequency circuit
JP6730611B2 (ja) * 2017-01-11 2020-07-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解析装置、無線解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042130B (zh) * 2018-04-26 2021-10-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通信模块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9048A (zh) * 2001-08-29 2005-02-0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装置
CN1497837A (zh) * 2002-10-04 2004-05-19 夏普株式会社 频率变换电路和使用其的调谐器以及catv接收用的机顶盒
JP2014195168A (ja) * 2013-03-28 2014-10-09 Japan Radio Co Ltd 受信装置、ノイズ補正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2588B (zh) 2022-03-25
US20200295792A1 (en) 2020-09-17
US11050448B2 (en) 2021-06-29
JP6737409B2 (ja) 2020-08-05
KR20200080277A (ko) 2020-07-06
KR102348617B1 (ko) 2022-01-06
WO2019107105A1 (ja) 2019-06-06
JPWO2019107105A1 (ja) 2020-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94104B2 (en) Transceiver front-end
US7983627B2 (en) Circuit arrangement with improved decoupling
US9300350B2 (en) Transceiver device adapted to operate in a first communication mode and a second communication mode
US7319850B2 (en) Low noise block downconverter converting received signal to intermediate frequency signal
CN101018063A (zh) 用于消除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CN108847866B (zh) 射频前端邻道干扰抑制电路和wlan接入设备
CN110098850B (zh) 具有共存的多个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JP4910586B2 (ja) 送受信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11664830B2 (en) Radio frequency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1492588B (zh) 无线通信装置
US20130203369A1 (en) Notch filter integrated in lna of a coexisting radio
CN112042130B (zh) 无线通信模块
US20060270378A1 (en) Low noise block downconverter
EP1089446A1 (en) Radio terminal device
US20200028531A1 (en) Fully integrated radio frequency terminal system
US11996869B2 (en) Radio frequency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1262343B1 (ko) 무선 주파수 송수신기
US20090203341A1 (en) Wireless receiver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the same
Malmqvist et al. 7.6-8.6 GHz agile image reject on-chip receiver front-end for adaptive X-band smart skin array antennas
CN111294067A (zh) 分集接收模组、辐射杂散的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JP2007028303A (ja) 周波数変換装置
JP2008277901A (ja) 無線通信装置
KR20060088955A (ko) 하모닉 주파수 제거모듈
KR20060096750A (ko) 프론트 엔드 모듈
KR20060093026A (ko) 직접변환수신기를 위한 국부발진회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