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7067B - 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 - Google Patents

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7067B
CN111487067B CN201910085835.4A CN201910085835A CN111487067B CN 111487067 B CN111487067 B CN 111487067B CN 201910085835 A CN201910085835 A CN 201910085835A CN 111487067 B CN111487067 B CN 1114870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plate
door cover
air bag
tes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858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87067A (zh
Inventor
张爱民
谢文风
蒲海蓉
郭飞
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8583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870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87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7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87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7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囊测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该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包括门盖点爆力测试装置,所述门盖点爆力测试装置包括气囊安装座、门盖、门盖调节模块以及第一测力传感器,所述气囊安装座上设置有容纳腔,所述门盖调节模块安装在气囊安装座上,所述门盖调节模块上设置有与容纳腔相通的过孔,所述门盖铰接在门盖调节模块上以在气囊点爆之前遮蔽过孔,所述门盖可在点爆之后的气囊的冲击下开启,所述第一测力传感器安装在门盖上,所述第一测力传感器用于感测气囊对门盖的冲击力;所述门盖调节模块用于在气囊点爆之前调节门盖与气囊的相对位置。该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可真实模拟气囊在汽车上的安装环境,同时精确测量气囊点爆力值。

Description

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囊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副驾驶气囊点爆力的大小影响仪表板气囊门盖以及撕裂线设计,同时对仪表板的材质及工艺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前行业内无可精确测试点爆力的设备,导致气囊与仪表板的匹配完全依赖于现有的开发经验,开发过程中由于使用新技术或产品降本优化的原因,气囊与仪表板的匹配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无可精确测试点爆力的设备,导致气囊与仪表板的匹配困难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包括门盖点爆力测试装置,所述门盖点爆力测试装置包括气囊安装座、门盖、门盖调节模块以及第一测力传感器,所述气囊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气囊的容纳腔,所述门盖调节模块安装在所述气囊安装座上,所述门盖调节模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过孔,所述门盖铰接在所述门盖调节模块上以在气囊点爆之前遮蔽所述过孔,所述门盖可在点爆之后的气囊的冲击下开启,所述第一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门盖上,所述第一测力传感器用于感测气囊对门盖的冲击力;
所述门盖调节模块用于在气囊点爆之前调节所述门盖与气囊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门盖调节模块可在气囊点爆之前调节门盖与气囊的相对位置,从而真实模拟气囊在汽车上的安装环境。气囊点爆之前,门盖遮蔽门盖调节模块上的过孔,以遮盖气囊。气囊点爆之后,门盖可在点爆之后的气囊的冲击下开启,通过安装在门盖上的第一测力传感器对力的感测,实现气囊对门盖的冲击力的测量,精确测量气囊点爆力值。
可选地,所述门盖调节模块包括调节框以及调节板,所述过孔形成在所述调节板上,所述门盖铰接在所述调节板上,所述调节板绕第一旋转轴线铰接在所述调节框上,所述调节框绕第二旋转轴线铰接在所述气囊安装座上,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二旋转轴线。
可选地,所述调节框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所述气囊安装座上相对的两个外侧表面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侧壁及第三侧壁上,所述调节板铰接在所述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之间,所述过孔位于所述调节板上,所述门盖铰接在所述调节板上。
可选地,所述气囊安装座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
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以及以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一弧形孔,所述第一通孔内插接有一第一转轴,所述第一侧板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侧壁铰接,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插接在所述第一弧形孔内并可沿所述第一弧形孔滑动;
所述第三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以及以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二弧形孔,所述第二通孔内插接有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三侧板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三侧壁铰接,所述第三侧板上设置有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插接在所述第二弧形孔内并可沿所述第二弧形孔滑动;
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及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柱与第二导柱共轴线。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盲孔以及以所述第一盲孔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三弧形孔,所述第一盲孔内插接有一第三转轴,所述调节板通过所述第三转轴与第二侧壁铰接,所述调节板与第二侧壁铰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导柱,所述第三导柱插接在所述第三弧形孔内并可沿所述第三弧形孔滑动;
所述第四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盲孔以及以所述第二盲孔的中心为圆心的第四弧形孔,所述第二盲孔内插接有一第四转轴,所述调节板通过所述第四转轴与第四侧壁铰接,所述调节板与第四侧壁铰接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导柱,所述第四导柱插接在所述第四弧形孔内并可沿所述第四弧形孔滑动;
所述第三转轴的轴线及所述第四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重合。
可选地,所述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气囊安装座铰接在所述支撑座上;
所述气囊安装座可相对所述支撑座在竖直位置及水平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气囊安装座的竖直位置,所述过孔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在所述气囊安装座的水平位置,所述过孔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还包括用于测量气囊点爆时的后座力的后座力测试装置。
可选地,所述后座力测试装置包括第二测力传感器、第三测力传感器、第四测力传感器、传感器底座以及传感器底板,所述第二测力传感器及第三测力传感器对称的固定连接在气囊的相对的两个端部,所述传感器底座与气囊安装连接,所述第四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在所述传感器底座与传感器底板之间,所述传感器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
气囊点爆之后产生的后座力经所述传感器底座传递至传感器底板;
所述气囊点爆之后的后座力为所述第二测力传感器感测的力、所述第三测力传感器感测的力及所述第四测力传感器感测的力之和。
可选地,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柱以及第二支撑柱,所述传感器底板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下表面平齐。
可选地,所述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还包括滑板冲击力测试装置,所述滑板冲击力测试装置包括工作台、滑板以及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滑板滑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固定连接在所述滑板上;
所述气囊安装座处于水平位置时,气囊点爆之后的冲击力可使所述滑板沿水平方向滑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滑板沿水平方向滑动时的加速度。
可选地,所述滑板冲击力测试装置还包括滑板支架,所述滑板支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的滑杆,所述滑板上设置有滑孔,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孔内;
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板通过所述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滑杆与滑轨平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拆除滑板冲击力测试装置后的第一角度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拆除滑板冲击力测试装置后的第二角度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拆除滑板冲击力测试装置后的第三角度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的滑板冲击力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门盖点爆力测试装置;11、气囊安装座;111、第一侧板;1111、第一导柱;112、第二侧板;113、第三侧板;12、门盖;121、第一分盖;122、第二分盖;13、门盖调节模块;131、调节框;1311、第一侧壁;13111、第一通孔;13112、第一弧形孔;1312、第二侧壁;13121、第三弧形孔;1313、第三侧壁;132、调节板;1321、过孔;14、第一转轴;15、缓冲组件;16、气囊密封板;17、连接片;
2、支撑座;21、第一支撑柱;22、第二支撑柱;
3、后座力测试装置;31、第四测力传感器;32、传感器底座;33、传感器底板;
4、滑板冲击力测试装置;41、工作台;411、滑轨;42、滑板;43、滑板支架;431、第一框架;432、第二框架;433、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包括门盖点爆力测试装置1,所述门盖点爆力测试装置1包括气囊安装座11、门盖12、门盖调节模块13以及第一测力传感器,所述气囊安装座1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气囊的容纳腔,所述门盖调节模块13安装在所述气囊安装座11上,所述门盖调节模块13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过孔1321,所述门盖12铰接在所述门盖调节模块13上以在气囊点爆之前遮蔽所述过孔1321,所述门盖12可在点爆之后的气囊的冲击下开启,所述第一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门盖12上,所述第一测力传感器用于感测气囊对门盖12的冲击力。所述门盖调节模块13用于在气囊点爆之前调节所述门盖12与气囊的相对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所述门盖调节模块13可在气囊点爆之前调节所述门盖12与气囊的相对位置,从而真实模拟气囊在汽车上的安装环境。气囊点爆之前,门盖12遮蔽所述门盖调节模块13上的过孔1321,以遮盖气囊。气囊点爆之后,门盖12可在点爆之后的气囊的冲击下开启,通过安装在所述门盖12上的第一测力传感器对力的感测,实现气囊对门盖12的冲击力的测量,精确测量气囊点爆力值。
所述门盖12与气囊的相对位置是指所述门盖12与气囊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所述门盖12与气囊两端之间的X向距离差、Y向距离差,所述X向距离为沿汽车长度方向的距离,所述Y向距离为沿汽车宽度方向的距离。通过调整所述门盖调节模块13,使所述门盖12与气囊之间的X向距离差、Y向距离差与实车一致。
图1至图3所示的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示出了所述门盖12的不同时期的状态,如图3所示,a状态为气囊点爆之前,所述门盖12闭合。b状态为气囊点爆之后,所述门盖12部分开启。c状态为气囊点爆之后,所述门盖12完全开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门盖调节模块13包括调节框131以及调节板132,所述过孔1321形成在所述调节板132上,所述门盖12铰接在所述调节板132上,所述调节板132绕第一旋转轴线铰接在所述调节框131上,所述调节框131绕第二旋转轴线铰接在所述气囊安装座11上,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二旋转轴线。
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二旋转轴线,以使所述门盖12可通过所述门盖调节模块13从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调整,以使所述门盖12与气囊两端之间的X向距离差、Y向距离差与实车一致,真实模拟气囊在汽车上的安装环境。
在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轴线沿Y向延伸,所述第二旋转轴线沿X向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调节板132安装有缓冲组件15,所述门盖12在点爆之后的气囊的冲击下开启时,可通过所述缓冲组件15为所述门盖12提供缓冲,防止所述门盖12因受力过大而产生磨损或从所述调节板132上脱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门盖12包括第一分盖121以及第二分122,所述第一分盖121及第二分盖122相对地铰接在所述调节板132的两侧,当所述门盖12闭合(如图3中所示的c状态)时,所述第一分盖121与第二分盖122之间可通过若干连接片17进行连接,以模拟实车环境。气囊点爆之后,所述第一分盖121与第二分盖122相对分离,以使所述门盖12开启(如图3中所示的a状态或b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调节框131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侧壁1311、第二侧壁1312、第三侧壁1313以及第四侧壁,所述气囊安装座11上相对的两个外侧表面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侧壁1311及第三侧壁1313上,以实现所述调节框131与气囊安装座11之间的连接。所述调节板132铰接在所述第二侧壁1312与第四侧壁之间,以实现所述调节框131与调节板132之间的连接。所述过孔1321位于所述调节板132上,所述门盖12铰接在所述调节板132上。
气囊点爆之前,所述门盖12可遮蔽所述调节板132上的过孔1321,以遮盖安装在所述气囊安装座11内的气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气囊安装座11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三侧板113以及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壁131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3111以及以所述第一通孔13111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一弧形孔13112,所述第一通孔13111内插接有一第一转轴14,所述第一侧板111通过所述第一转轴14与第一侧壁1311铰接,所述第一侧板111上设置有第一导柱1111,所述第一导柱1111插接在所述第一弧形孔13112内并可沿所述第一弧形孔13112滑动。
所述第三侧壁1313上设置有第二通孔以及以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二弧形孔,所述第二通孔内插接有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三侧板113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三侧壁1313铰接,所述第三侧板113上设置有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插接在所述第二弧形孔内并可沿所述第二弧形孔滑动。
所述第一转轴14的轴线及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重合。从而将所述第一侧壁1311及第三侧壁1313分别铰接在所述气囊安装座11上相对的两个外侧表面上。所述调节框131铰接在所述气囊安装座11上后,所述调节框131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14及第二转轴沿第二旋转轴线相对所述气囊安装座11转动,以调节所述门盖12与气囊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弧形孔13112及第二弧形孔可为所述调节框131的转动提供转角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气囊安装座11的下方设置有气囊密封板16。通过设置所述气囊密封板16,以将气囊密封在所述气囊安装座11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第一导柱1111与第二导柱共轴线,以使得所述第一导柱1111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转轴14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导柱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即第一弧形孔13112的半径与第二弧形孔的半径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第二侧壁1312上设置有第一盲孔以及以所述第一盲孔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三弧形孔13121,所述第一盲孔内插接有一第三转轴,所述调节板132通过所述第三转轴与第二侧壁1312铰接,所述调节板132与第二侧壁1312铰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导柱,所述第三导柱插接在所述第三弧形孔13121内并可沿所述第三弧形孔13121滑动。
所述第四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盲孔以及以所述第二盲孔的中心为圆心的第四弧形孔,所述第二盲孔内插接有一第四转轴,所述调节板132通过所述第四转轴与第四侧壁铰接,所述调节板132与第四侧壁铰接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导柱,所述第四导柱插接在所述第四弧形孔内并可沿所述第四弧形孔滑动。
所述第三转轴的轴线及所述第四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重合。从而将所述调节板132铰接在所述第二侧壁1312与第四侧壁之间。所述调节板132铰接在所述调节框131上后,所述调节板132可通过所述第三转轴及第四转轴沿第一旋转轴线相对所述调节框131转动,以进一步调节所述门盖12与气囊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三弧形孔13121及第四弧形孔可为所述调节板132的转动提供转角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还包括支撑座2,所述气囊安装座11铰接在所述支撑座2上。所述气囊安装座11可相对所述支撑座2在竖直位置及水平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气囊安装座11的竖直位置,所述过孔1321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以使门盖12可在点爆之后的气囊的冲击下向上开启。在所述气囊安装座11的水平位置,所述过孔1321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以使门盖12可在点爆之后的气囊的冲击下向侧面开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还包括用于测量气囊点爆时的后座力的后座力测试装置3。通过设置所述后座力测试装置3,实现对气囊点爆时产生的后座力(即后向作用力)的测试。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后座力测试装置3包括第二测力传感器、第三测力传感器、第四测力传感器31、传感器底座32以及传感器底板33,所述第二测力传感器及第三测力传感器对称的固定连接在气囊的相对的两个端部,所述传感器底座32与气囊安装连接,所述第四测力传感器31固定连接在所述传感器底座32与传感器底板33之间,所述传感器底板33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座2上。气囊点爆之后产生的后座力经所述传感器底座32传递至传感器底板33。所述气囊点爆之后的后座力为所述第二测力传感器感测的力、所述第三测力传感器感测的力及所述第四测力传感器31感测的力之和。
在气囊点爆测试过程中,气囊点爆时产生的后座力可分解为四个分力,其中两个分力分别位于气囊的相对的两个端部,另外两个分力位于气囊的底部。气囊点爆之后,位于气囊的相对的两个端部的两个分力可分别由所述第二测力传感器及第三测力传感器感测得出,位于气囊的底部的两个分力均经传感器底座32传递至所述第四测力传感器31,由所述第四测力传感器31感测得出气囊的底部的两个分力之和。
通过计算可得:所述气囊点爆之后的后座力F1=f1+f2+f3,其中,f1为所述第二测力传感器感测的力,f2为所述第三测力传感器感测的力,f3为所述第四测力传感器感测的力。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座2包括第一支撑柱21以及第二支撑柱22,所述传感器底板33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柱21与第二支撑柱22之间,以将所述传感器底板33固定连接在支撑座2上。所述第一支撑柱2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柱22的下表面平齐,以便于将所述支撑座2平稳地放置在任一工作台面(如,图4中的工作台41)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还包括滑板冲击力测试装置4,所述滑板冲击力测试装置4包括工作台41、滑板42以及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支撑座2固定连接在所述工作台41上,所述滑板42滑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41上,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固定连接在所述滑板42上。
所述气囊安装座11处于水平位置时,气囊点爆之后的冲击力可使所述滑板42沿水平方向滑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滑板42沿水平方向滑动时的加速度。
感测所述滑板42沿水平方向滑动时的加速度后,通过计算可得到:所述滑板42受到的气囊点爆时的冲击力F2=M×a,其中,M为所述滑板42的质量,a为所述滑板42沿水平方向滑动时的加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滑板冲击力测试装置4还包括滑板支架43,所述滑板支架43包括第一框架431、第二框架432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431与第二框架432之间的滑杆433,所述滑板42上设置有滑孔,所述滑杆433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孔内。所述工作台41上设置有滑轨411,所述滑板42通过所述滑轨411滑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41上,所述滑杆433与滑轨411平行。
通过设置所述滑板支架43,为所述滑板42的滑动提供导向的同时,限制所述滑板42的滑动行程,防止所述滑板42受力滑动时脱出所述滑轨411及工作台41,提高所述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门盖点爆力测试装置,所述门盖点爆力测试装置包括气囊安装座、门盖、门盖调节模块以及第一测力传感器,所述气囊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气囊的容纳腔,所述门盖调节模块安装在所述气囊安装座上,所述门盖调节模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过孔,所述门盖铰接在所述门盖调节模块上以在气囊点爆之前遮蔽所述过孔,所述门盖可在点爆之后的气囊的冲击下开启,所述第一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门盖上,所述第一测力传感器用于感测气囊对门盖的冲击力;
所述门盖调节模块用于在气囊点爆之前调节所述门盖与气囊的相对位置;
所述门盖调节模块包括调节框以及调节板,所述过孔形成在所述调节板上,所述门盖铰接在所述调节板上,所述调节板绕第一旋转轴线铰接在所述调节框上,所述调节框绕第二旋转轴线铰接在所述气囊安装座上,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二旋转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框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所述气囊安装座上相对的两个外侧表面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侧壁及第三侧壁上,所述调节板铰接在所述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之间,所述过孔位于所述调节板上,所述门盖铰接在所述调节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安装座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
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以及以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一弧形孔,所述第一通孔内插接有一第一转轴,所述第一侧板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侧壁铰接,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插接在所述第一弧形孔内并可沿所述第一弧形孔滑动;
所述第三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以及以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二弧形孔,所述第二通孔内插接有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三侧板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三侧壁铰接,所述第三侧板上设置有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插接在所述第二弧形孔内并可沿所述第二弧形孔滑动;
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及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柱与第二导柱共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盲孔以及以所述第一盲孔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三弧形孔,所述第一盲孔内插接有一第三转轴,所述调节板通过所述第三转轴与第二侧壁铰接,所述调节板与第二侧壁铰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导柱,所述第三导柱插接在所述第三弧形孔内并可沿所述第三弧形孔滑动;
所述第四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盲孔以及以所述第二盲孔的中心为圆心的第四弧形孔,所述第二盲孔内插接有一第四转轴,所述调节板通过所述第四转轴与第四侧壁铰接,所述调节板与第四侧壁铰接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导柱,所述第四导柱插接在所述第四弧形孔内并可沿所述第四弧形孔滑动;
所述第三转轴的轴线及所述第四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气囊安装座铰接在所述支撑座上;
所述气囊安装座可相对所述支撑座在竖直位置及水平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气囊安装座的竖直位置,所述过孔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在所述气囊安装座的水平位置,所述过孔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还包括用于测量气囊点爆时的后座力的后座力测试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力测试装置包括第二测力传感器、第三测力传感器、第四测力传感器、传感器底座以及传感器底板,所述第二测力传感器及第三测力传感器对称的固定连接在气囊的相对的两个端部,所述传感器底座与气囊安装连接,所述第四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在所述传感器底座与传感器底板之间,所述传感器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
气囊点爆之后产生的后座力经所述传感器底座传递至传感器底板;
所述气囊点爆之后的后座力为所述第二测力传感器感测的力、所述第三测力传感器感测的力及所述第四测力传感器感测的力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柱以及第二支撑柱,所述传感器底板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下表面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还包括滑板冲击力测试装置,所述滑板冲击力测试装置包括工作台、滑板以及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滑板滑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固定连接在所述滑板上;
所述气囊安装座处于水平位置时,气囊点爆之后的冲击力可使所述滑板沿水平方向滑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滑板沿水平方向滑动时的加速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冲击力测试装置还包括滑板支架,所述滑板支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的滑杆,所述滑板上设置有滑孔,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孔内;
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板通过所述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滑杆与滑轨平行。
CN201910085835.4A 2019-01-29 2019-01-29 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 Active CN1114870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5835.4A CN111487067B (zh) 2019-01-29 2019-01-29 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5835.4A CN111487067B (zh) 2019-01-29 2019-01-29 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7067A CN111487067A (zh) 2020-08-04
CN111487067B true CN111487067B (zh) 2022-04-26

Family

ID=71811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85835.4A Active CN111487067B (zh) 2019-01-29 2019-01-29 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8706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50688B2 (en) * 2008-09-17 2011-05-31 Tk Holdings Inc. Airbag module
CN102788705B (zh) * 2012-08-08 2014-12-24 吉林大学 汽车安全气囊综合测试试验台
CN203658053U (zh) * 2013-11-19 2014-06-1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气囊点爆安全试验台
CN204101296U (zh) * 2014-08-29 2015-01-14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点爆试验台
CN204479258U (zh) * 2015-03-02 2015-07-1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气囊点爆冲击试验台
CN107271199B (zh) * 2017-06-27 2019-06-1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气囊系统检测装置
CN108593309B (zh) * 2018-04-28 2019-05-0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气囊静态试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7067A (zh) 202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2525B (zh) 一种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试验装置
CN106895936A (zh) 一种精度可调的扭摆式微推力测试装置
CN111487067B (zh) 气囊点爆力测试设备
CN204807304U (zh) 车门铰链开闭试验装置
US10113939B2 (en) Test arrangement for testing damper devices for damping a flap that is pivotable about a real pivot axis and method for testing the damper devices
US10113940B2 (en) Coupling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coupling damping apparatus on a test frame of a test arrangement and test arrangement with the coupling device
CN114295675A (zh) 一种用于硫化矿尘爆炸危险性评价的装置与方法
CN207163618U (zh) 一种精度可调的扭摆式微推力测试装置
CN202549114U (zh) 电动向心力定量分析演示仪
CN209623733U (zh) 矿物检测用样品台
CN111811838A (zh) 一种汽车无人驾驶试验模拟碰撞测定装置
KR100422424B1 (ko) 정적 관성곱 모멘트의 측정이 가능한 질량특성 시험장치
CN114459717A (zh) 安全气囊点爆冲击力测试装置
RU2382348C1 (ru) Испытательный стенд проверки раскрытия аэ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ого руля ракеты
US20210231531A1 (en) Testing device for an airbag module
CN110530620B (zh) 一种汽车蝶形窗扣的耐久性测试设备
CN108020431A (zh) 自由落体试验装置
CN210774716U (zh) 一种车辆模拟碰撞试验用旋转平台
TWI403713B (zh) 衝擊檢測裝置及方法
US10876932B2 (en) Vehicle airbag test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testing vehicle airbags using the same
CN208043425U (zh) 车门试验台和发动机罩盖试验台
CN207623016U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静态点爆试验工装
CN208125375U (zh) 一种门扇的抗静扭曲性能测定装置
CN215659934U (zh) 一种新型座椅侧翼爆破夹具
CN216717781U (zh) 一种模拟车门限位器耐久性测试的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