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5781B - 悬停装置、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 Google Patents

悬停装置、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5781B
CN111485781B CN201910082567.0A CN201910082567A CN111485781B CN 111485781 B CN111485781 B CN 111485781B CN 201910082567 A CN201910082567 A CN 201910082567A CN 111485781 B CN111485781 B CN 1114857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door
hovering
shell
rotatabl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825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85781A (zh
Inventor
姚加旺
高梦秋
蔡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8256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857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85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57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857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57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E05D11/10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12Casings; Tubs
    • D06F39/14Doors or covers; Securing mean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3/00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 E05F3/02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with pneumatic piston brak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3/00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 E05F3/04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with liquid piston brakes
    • E05F3/10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with liquid piston brakes with a spring, other than a torsion spring, and a piston, the axes of which are the same or lie in the same dire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5/00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 E05F5/06Buffers or stops limiting opening of swinging wings, e.g. floor or wall stops
    • E05F5/08Buffers or stops limiting opening of swinging wings, e.g. floor or wall stops with sp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5/00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 E05F5/06Buffers or stops limiting opening of swinging wings, e.g. floor or wall stops
    • E05F5/10Buffers or stops limiting opening of swinging wings, e.g. floor or wall stops with piston brak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停装置、门盖组件及洗衣机,悬停装置包括:阻尼装置,设有用于与可转动结构相连的连接结构,且阻尼装置能够在门盖关闭的过程中对可转动结构施加阻力扭矩;其中,阻尼装置的预设扭矩大于门盖的重力在门盖关闭过程中对可转动结构产生的最大扭矩,使门盖能够在关闭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实现悬停。本申请中,阻尼装置的预设扭矩大于门盖的重力在门盖关闭过程中对可转动结构产生的最大扭矩,则在门盖关闭的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当不受其他驱动力作用时,阻尼装置的阻力扭矩能够抵消门盖重力的助力扭矩,从而使门盖在关闭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均能够实现悬停,即:使得门盖具有了连续悬停功能,给用户带来便利,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Description

悬停装置、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洗衣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悬停装置、包含该悬停装置的门盖组件及包含该门盖组件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洗衣机等产品的门盖,有的能够实现悬停的功能,但是只能在若干角度实现悬停,是一种离散的悬停,即:门盖悬停功能的使用存在一定的约束条件,给用户带来不便,不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停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悬停装置的门盖组件。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门盖组件的洗衣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悬停装置,用于与门盖配合,所述门盖能够通过可转动结构向上转动打开及向下转动关闭,所述悬停装置包括:阻尼装置,设有用于与所述可转动结构相连的连接结构,且所述阻尼装置能够在所述门盖关闭的过程中对所述可转动结构施加阻力扭矩;其中,所述阻尼装置的预设扭矩大于所述门盖的重力在所述门盖关闭过程中对所述可转动结构产生的最大扭矩,使所述门盖能够在关闭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实现悬停。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悬停装置,其阻尼装置通过连接结构与门盖的可转动结构相连,能够在门盖关闭的过程中对可转动结构施加阻力扭矩,从而起到缓冲功能,降低门盖的关闭速度;且阻尼装置的预设扭矩大于门盖的重力在门盖关闭过程中对可转动结构产生的最大扭矩,则在门盖关闭的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当不受其他驱动力作用时,阻尼装置的阻力扭矩能够抵消门盖重力的助力扭矩,从而使门盖在关闭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均能够实现悬停,即:使得门盖具有了连续悬停功能,解除了现有技术中悬停功能的约束条件,给用户带来便利,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具体地,在门盖处于静止的开盖状态下,当用户对门盖施加合盖作用力,且合盖作用力对可转动结构产生的扭矩与门盖重力的助力扭矩之和大于或等于相应位置处的阻力扭矩时,门盖即可发生转动,转动幅度由合盖作用力的大小及作用时间决定,且合盖作用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转动幅度越大,因而门盖既可以转动至完全关闭,也可以转动至其他位置缓慢停止以实现悬停,即:连续悬停功能使得门盖可以缓慢到达悬停位置,这样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离散悬停时门盖从转动到突然停止对阻尼装置产生冲击造成阻尼装置长时间使用后失效,从而提高了阻尼装置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阻尼装置的预设扭矩指的是阻尼装置能够产生的最大扭矩,该预设扭矩由阻尼装置本身的阻尼结构决定,可以通过调整其阻尼结构进行调整。比如:阻尼装置内部设有压缩弹簧,通过调整压缩弹簧的刚度、数量等方式来调整扭矩;和/或,阻尼装置内部设有蝶形弹簧,通过调整蝶形弹簧的数量和/或排布方式等方式进行调整;和/或,阻尼装置内部设置阻尼介质,通过调整阻尼介质的种类、体积等方式进行调整。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悬停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多个阻尼器,多个所述阻尼器均能够在所述门盖关闭的过程中对所述可转动结构施加阻力扭矩,多个所述阻尼器的预设扭矩之和等于所述阻尼装置的预设扭矩。
阻尼装置包括多个阻尼器,多个阻尼器均能够在门盖关闭的过程中对可转动结构施加阻力扭矩,因而阻尼装置的预设扭矩即等于多个阻尼器的预设扭矩之和,相较于阻尼器的数量为一个的方案而言,能够减小单个阻尼器的预设扭矩,既有利于简化单个阻尼器的结构,从而节约生产成本,也有利于减小单个阻尼器承受的扭矩,降低阻尼器失效的概率,从而提高阻尼装置的耐久性和使用可靠性,且也便于门盖均匀受力,从而提高门盖开合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可转动结构包括铰链,所述铰链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铰链对称布置,所述阻尼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阻尼器分别与两个所述铰链相连。
可转动结构包括铰链,铰链连接较为常见,易于推广,且连接可靠;将铰链的数量设计为两个,且两个铰链对称布置,相应地,阻尼器的数量也为两个,且两个阻尼器分别与两个铰链相连,既有利于门盖受力均衡,也有利于简化产品结构,结构和原理较为简单,易于实现。具体地,两个阻尼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铰链的铰链轴固定相连,以实现同步转动;也可以由阻尼器的连接结构形成为铰链的铰链轴,以保证阻尼装置与铰链同步动作,此时两个阻尼器通过其连接结构将门盖和两个铰链连接固定起来,这样省去了原有的铰链轴,简化了产品的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助力阻尼器,所述助力阻尼器包括:第一壳体;主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且设有用于与所述可转动结构相连的第一连接部;从动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与所述主动件相配合,能够在所述主动件相对所述第一壳体旋转时相对所述第一壳体滑动,且所述从动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面之间限定出第一阻尼腔;压缩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一阻尼腔内,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从动件及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面接触配合,且其压缩变形量在所述门盖关闭的过程中逐渐增大。
阻尼装置包括助力阻尼器,助力阻尼器包括第一壳体、主动件、从动件和压缩弹簧,第一壳体围设出助力阻尼器的工作腔,主动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壳体内,并能相对第一壳体转动,且通过第一连接部与可转动结构相连,实现阻尼装置与可转动结构之间力及扭矩的传递;从动件安装于第一壳体内,并与主动件相配合,在主动件发生转动时相对壳体滑动,进而与压缩弹簧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其中,在门盖关闭的过程中,从动件相对壳体滑动对压缩弹簧施加作用力,使压缩弹簧的压缩变形量逐渐增大并储存弹性势能,从而起到降低门盖关闭速度的效果,当压缩弹簧受力平衡时,门盖实现悬停;反之,在门盖打开的过程中,压缩弹簧释放弹性势能发生复位变形,推动从动件反向滑动,从动件带动主动件反向转动,使主动件对可转动结构施加开盖助力,从而能够减小用户施加的开盖作用力,起到助力效果。该技术方案中,助力阻尼器的预设扭矩由压缩弹簧决定,通过调整压缩弹簧的刚度、数量等方式可以调整助力阻尼器的预设扭矩。优选地,第一连接部为连接轴,连接轴穿过第一壳体延伸至第一壳体外并与铰链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助力阻尼器还包括蝶形弹簧,所述蝶形弹簧位于所述第一阻尼腔内并套装在所述压缩弹簧的外侧。
利用蝶形弹簧+压缩弹簧的组合来取代单纯的压缩弹簧结构,由于蝶形弹簧具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及样式,很容易得到不同刚度的阻尼组件,因而通过调节蝶形弹簧的数量和/或样式,即可调节阻尼器的阻尼性能,调节方式简单高效,且不会增加工序和成本,适于推广。该技术方案中,助力阻尼器的预设扭矩由压缩弹簧和蝶形弹簧共同决定,通过调整压缩弹簧的刚度、数量和/或蝶形弹簧的数量、排布等方式可以调整助力阻尼器的预设扭矩。
具体地,蝶形弹簧套装在压缩弹簧外侧,则压缩弹簧的外径等于蝶形弹簧的内径,压缩弹簧对蝶形弹簧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保证蝶形弹簧的中心轴线与压缩弹簧的中心轴线共线,实现稳定配合。使用时,从动件能够与主动件相配合,在主动件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相对壳体滑动,对压缩弹簧和蝶形弹簧构成的阻尼组件施加作用力,使阻尼组件发生压缩变形储存弹性势能,进而产生阻尼效果;反之,当外力消失时,阻尼组件会释放弹性势能发生复位变形,进而带动从动件反向运动复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阻尼装置还包括旋转阻尼器,所述旋转阻尼器包括:第二壳体;旋转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转动的转动部和用于与所述可转动结构相连的第二连接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之间限定出多个第二阻尼腔,各所述第二阻尼腔的体积在所述转动部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转动时发生变化,且相邻的所述第二阻尼腔之间设有连通结构;阻尼介质,填充在多个所述第二阻尼腔内。
阻尼装置还包括旋转阻尼器,旋转阻尼器包括第二壳体、旋转件和阻尼介质。其中,旋转件的转动部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限定出多个第二阻尼腔,且任一第二阻尼腔的体积在转动部转动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各第二阻尼腔内压力的变化,由于相邻的第二阻尼腔之间设有连通结构,因而阻尼介质会在相邻的第二阻尼腔之间发生流动,且由高压腔流向低压腔,对转动部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转动进行一定程度的缓冲,从而起到良好的阻尼效果。该技术方案中,旋转阻尼器的预设扭矩由阻尼介质的种类、体积、各第二阻尼腔的体积、连通结构的大小等因素共同决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阻尼介质包括粘性流体和阻尼气体,且所述粘性流体的体积大于所述阻尼气体的体积。
由于多个第二阻尼腔内填充的阻尼介质为复合介质,既包括粘性流体,也包括阻尼气体,且粘性流体的体积大于阻尼气体的体积,因而在旋转阻尼器工作的过程中,粘性流体能够首先进入低压腔,而不是阻尼气体先进入低压腔,因而有利于延长转动部的转动时间,从而增加旋转阻尼器能够发挥阻尼效果的旋转范围,进而使得旋转阻尼器的最小有效角度更小,适应性更强。其中,最小有效角度是指在门盖下落过程中,旋转阻尼器能够实现缓慢下降的最小角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粘性流体的体积占多个所述第二阻尼腔的总体积的90%-95%。
粘性流体的体积占多个第二阻尼腔的总体积的90%-95%,有效保证了旋转阻尼器在工作过程中粘性流体能够先进入低压阻尼腔;且由于粘性流体的比例显著大于气体介质,因而有利于进一步延长转动部的转动时间,从而进一步增加旋转阻尼器能够发挥阻尼效果的旋转范围,进而使得旋转阻尼器的最小有效角度更小,适应性更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阻尼装置的预设扭矩为所述门盖的重力在所述门盖关闭过程中对所述可转动结构产生的最大扭矩的140%-160%;和/或,所述阻尼装置与所述可转动结构同轴连接。
将阻尼装置的预设扭矩限定在上述范围内,既避免了预设扭矩过大导致合盖阻力过大致使用户合盖较为费劲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又避免了预设扭矩过小导致门盖容易直接转动至关闭或者悬停不够可靠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悬停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阻尼装置与可转动结构同轴连接,既保证了阻尼装置与可转动结构同步动作,也保证了阻尼装置与可转动结构之间的作用力和扭矩能够直接高效地传递,且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现。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洗衣机的门盖组件,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限定有衣物放置口;门盖,盖设在所述工作台上,并与所述工作台通过可转动结构相连,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衣物放置口;和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悬停装置,其连接结构与所述可转动结构相连。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用于洗衣机的门盖组件,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悬停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洗衣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限定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和如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所述的门盖组件,安装在所述机身的顶部,并封盖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且其衣物放置口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洗衣机,因包括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所述的门盖组件,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洗衣机为波轮洗衣机。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门盖组件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门盖组件处于悬停状态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门盖组件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旋转阻尼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旋转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助力阻尼器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助力阻尼器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助力阻尼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所示助力阻尼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从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主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1中固定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蝶形弹簧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蝶形弹簧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蝶形弹簧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旋转阻尼器,10第二壳体,11外壳,111第二阻尼腔,112隔筋,113流通间隙,12上盖,20旋转件,21转动部,211避让凹槽,212曲线段,213直线段,214凸筋,22第二连接部,23叶片,231通槽,232流通口,24阻流片,30密封圈,200助力阻尼器,201外壳罩,202尾堵,203主动件,2031第一连接部,2032第一螺旋面,2033第二螺旋面,2034第一储油孔,2035旋转部,204从动件,2041第三螺旋面,2042第四螺旋面,2043第二储油孔,2044平动部,205压缩弹簧,206碟形弹簧,207固定轴,2071尾端,208第一壳体,209第一阻尼腔,300门盖,310铰链,400工作台,410衣物放置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7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悬停装置、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悬停装置,用于与门盖300配合,门盖300能够通过可转动结构向上转动打开及向下转动关闭,如图1和图2所示,悬停装置包括:阻尼装置设有用于与可转动结构相连的连接结构,且阻尼装置能够在门盖300关闭的过程中对可转动结构施加阻力扭矩;其中,阻尼装置的预设扭矩大于门盖300的重力在门盖300关闭过程中对可转动结构产生的最大扭矩,如图3所示,使门盖300能够在关闭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实现悬停。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悬停装置,其阻尼装置通过连接结构与门盖300的可转动结构相连,能够在门盖300关闭的过程中对可转动结构施加阻力扭矩,从而起到缓冲功能,降低门盖300的关闭速度;且阻尼装置的预设扭矩大于门盖300的重力在门盖300关闭过程中对可转动结构产生的最大扭矩,则在门盖300关闭的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当不受其他驱动力作用时,阻尼装置的阻力扭矩能够抵消门盖300重力的助力扭矩,从而使门盖300在关闭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均能够实现悬停,即:使得门盖300具有了连续悬停功能,解除了现有技术中悬停功能的约束条件,给用户带来便利,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具体地,在门盖300处于静止的开盖状态下,当用户对门盖300施加合盖作用力,且合盖作用力对可转动结构产生的扭矩与门盖300重力的助力扭矩之和大于或等于相应位置处的阻力扭矩时,门盖300即可发生转动,转动幅度由合盖作用力的大小及作用时间决定,且合盖作用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转动幅度越大,因而门盖300既可以转动至完全关闭,也可以转动至其他位置缓慢停止以实现悬停,即:连续悬停功能使得门盖300可以缓慢到达悬停位置,这样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离散悬停时门盖300从转动到突然停止对阻尼装置产生冲击造成阻尼装置长时间使用后失效,从而提高了阻尼装置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阻尼装置的预设扭矩指的是阻尼装置能够产生的最大扭矩,该预设扭矩由阻尼装置本身的阻尼结构决定,可以通过调整其阻尼结构进行调整。比如:阻尼装置内部设有压缩弹簧205,通过调整压缩弹簧205的刚度、数量等方式来调整扭矩;和/或,阻尼装置内部设有蝶形弹簧206,通过调整蝶形弹簧206的数量和/或排布方式等方式进行调整;和/或,阻尼装置内部设置阻尼介质,通过调整阻尼介质的种类、体积等方式进行调整。
下面结合一些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悬停装置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一
阻尼装置包括多个阻尼器,如图1所示,多个阻尼器均能够在门盖300关闭的过程中对可转动结构施加阻力扭矩,多个阻尼器的预设扭矩之和等于阻尼装置的预设扭矩。
阻尼装置包括多个阻尼器,多个阻尼器均能够在门盖300关闭的过程中对可转动结构施加阻力扭矩,因而阻尼装置的预设扭矩即等于多个阻尼器的预设扭矩之和,相较于阻尼器的数量为一个的方案而言,能够减小单个阻尼器的预设扭矩,既有利于简化单个阻尼器的结构,从而节约生产成本,也有利于减小单个阻尼器承受的扭矩,降低阻尼器失效的概率,从而提高阻尼装置的耐久性和使用可靠性,且也便于门盖300均匀受力,从而提高门盖300开合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可转动结构包括铰链310,铰链3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铰链310对称布置,阻尼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阻尼器分别与两个铰链310相连,如图1所示。
可转动结构包括铰链310,铰链310连接较为常见,易于推广,且连接可靠;将铰链310的数量设计为两个,且两个铰链310对称布置,相应地,阻尼器的数量也为两个,且两个阻尼器分别与两个铰链310相连,既有利于门盖300受力均衡,也有利于简化产品结构,结构和原理较为简单,易于实现。具体地,两个阻尼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铰链310的铰链310轴固定相连,以实现同步转动;也可以由阻尼器的连接结构形成为铰链310的铰链310轴,以保证阻尼装置与铰链310同步动作,此时两个阻尼器通过其连接结构将门盖300和两个铰链310连接固定起来,这样省去了原有的铰链310轴,简化了产品的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8至图17所示,阻尼装置包括助力阻尼器200,助力阻尼器200包括:第一壳体208、主动件203、从动件204和压缩弹簧205,如图10和图11所示。具体地,主动件20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壳体208内,并能够相对第一壳体208转动,且设有用于与可转动结构相连的第一连接部2031;从动件204位于第一壳体208内,并与主动件203相配合,能够在主动件203相对第一壳体208旋转时相对第一壳体208滑动,且从动件204与第一壳体208的内壁面之间限定出第一阻尼腔209;压缩弹簧205安装在第一阻尼腔209内,且其两端分别与从动件204及第一壳体208的内壁面接触配合,且其压缩变形量在门盖300关闭的过程中逐渐增大。
阻尼装置包括助力阻尼器200,助力阻尼器200包括第一壳体208、主动件203、从动件204和压缩弹簧205,第一壳体208围设出助力阻尼器200的工作腔,主动件20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壳体208内,并能相对第一壳体208转动,且通过第一连接部2031与可转动结构相连,实现阻尼装置与可转动结构之间力及扭矩的传递;从动件204安装于第一壳体208内,并与主动件203相配合,在主动件203发生转动时相对壳体滑动,进而与压缩弹簧205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其中,在门盖300关闭的过程中,从动件204相对壳体滑动对压缩弹簧205施加作用力,使压缩弹簧205的压缩变形量逐渐增大并储存弹性势能,从而起到降低门盖300关闭速度的效果,当压缩弹簧205受力平衡时,门盖300实现悬停;反之,在门盖300打开的过程中,压缩弹簧205释放弹性势能发生复位变形,推动从动件204反向滑动,从动件204带动主动件203反向转动,使主动件203对可转动结构施加开盖助力,从而能够减小用户施加的开盖作用力,起到助力效果。该实施例中,助力阻尼器200的预设扭矩由压缩弹簧205决定,通过调整压缩弹簧205的刚度、数量等方式可以调整助力阻尼器200的预设扭矩。优选地,第一连接部2031为销轴,销轴穿过第一壳体208延伸至第一壳体208外并与铰链310相连。
进一步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主动件203包括位于壳体内且能相对壳体转动的旋转部2035,从动件204包括与旋转部2035相配合的平动部2044,其中,旋转部2035相对壳体转动时,平动部2044相对壳体滑动以靠近或远离旋转部2035。
主动件203包括旋转部2035,旋转部2035位于壳体内且能够相对壳体转动,从动件204包括平动部2044,平动部2044与旋转部2035配合,能够将外部结构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进而作用于阻尼组件,实现阻尼效果。如此,阻尼器可以用于旋转运动的结构,如洗衣机门盖300的开合过程,而同样通过调节蝶形弹簧206的数量和/或样式即可高效简单地调节阻尼器的扭矩,对于洗衣机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进一步地,旋转部2035和平动部2044均为凸轮,如图12和图13所示,两个凸轮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凸起,如图11所示,第一壳体208内还设有与平动部2044相适配的滑槽,从动件204限位在滑槽内,并能够沿着滑槽轴向滑动;其中,旋转部2035与第一壳体208发生相对转动时,两个凸轮上的凸起相互作用,使平动部2044远离或靠近旋转部2035。
平动部2044和旋转部2035均为凸轮,即设有凸起的轮子,且凸起设置在平动部2044和旋转部2035相对的一侧,这使得两个凸轮形成了牙嵌结构,这样,旋转部2035受到外力相对第一壳体208发生转动时,与平动部2044之间也发生相对转动,此时两个凸轮上的凸起会相互作用,使二者之间产生轴向方向的作用力;由于第一壳体208内设有滑槽,平动部2044能够沿着滑槽轴向滑动,而旋转部2035一般与外部结构(如与洗衣机的机体或门盖300)固定相连,不能产生轴向运动,故而平动部2044会沿着轴向方向靠近旋转部2035或远离旋转部2035的方向移动,这使得平动部2044和旋转部2035之间的接触面积会发生变化,从而避免了平动部2044和旋转部2035过度磨损导致寿命过低。
值得说明的是,旋转部2035和平动部2044均为凸轮,只表明两个凸轮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转动,并不代表两个凸轮一定是圆柱形结构;且滑槽可以是第一壳体208的内壁面围设出的结构,也可以是在第一壳体208内额外设置的结构。比如:平动部2044的外壁面是方形结构,与第一壳体208的内壁面的形状相适配,以防止其相对第一壳体208转动,但是平动部2044上的凸起能够与旋转部2035上的凸起相配合而发生相对转动,以将旋转部2035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或者,平动部2044的外壁面整体是圆形结构,但是其外壁面上设有限位筋,限位筋与第一壳体208上的滑槽相配合,既限制平动部2044相对第一壳体208转动,又对平动部2044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
优选地,旋转部2035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凸起,两个凸起上分别设有第一螺旋面2032和第二螺旋面2033,如图13所示;平动部2044上也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凸起,两个凸起上分别设有第三螺旋面2041和第四螺旋面2042,如图12所示。第一螺旋面2032及第二螺旋面2033分别与第三螺旋面2041及第四螺旋面2042相配合,实现平动部2044与旋转部2035的相对转动及相对移动。
进一步地,旋转部2035朝向平动部2044的一侧设有第一储油孔2034,如图13所示,平动部2044朝向旋转部2035的一侧设有第二储油孔2043,如图12所示。
在旋转部2035朝向平动部2044的一侧设置第一储油孔2034,同时在平动部2044朝向旋转部2035的一侧设置第二储油孔2043,第一储油孔2034和第二储油孔2043可以用于贮存润滑油,从而减小平动部2044与旋转部2035之间的摩擦磨损,既有利于延长阻尼器的使用寿命,又有利于提高旋转部2035与平动部2044之间相对运动的顺畅度,减少发生卡滞甚至卡死的概率,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208包括一端敞口的外壳罩201和尾堵202,如图10和图11所示,尾堵202封堵外壳罩201的敞口端并通过固定轴207与尾堵202固定连接,且固定轴207与第一壳体208接触的部位至少部分设有粗糙层。
将第一壳体208拆分为外壳罩201和尾堵202,由于外壳罩201一端敞口,便于传动组件及阻尼组件的装配;利用固定轴207来连接外壳罩201与尾堵202,相较于紧固件等连接方式,能够增加外壳罩201与尾堵202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外壳罩201与尾堵202的连接可靠性;同时,固定轴207与第一壳体208接触的部位至少部分设置了粗糙层,从而增加了固定轴207与第一壳体208之间的摩擦力,能够降低使用过程中固定轴207与第一壳体208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导致固定轴207松动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208的固定牢靠性,保证阻尼器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尾部不会出现漏油现象,安全可靠。进一步地,固定轴207的尾端2071设有粗糙层,从动件与尾堵202之间限定出阻尼腔,第二限位轴设置在尾堵202上。
进一步地,外壳罩201的敞口端的内壁面的形状与尾堵202的外壁面的形状相适配,如图11所示,尾堵202插入外壳罩201内并封堵外壳罩201的敞口端,且尾堵202的横截面为非圆形,以限制尾堵202相对第一壳体208转动。
外壳罩201的敞口端的内壁面的形状与尾堵202的外壁面的形状相适配,安装时将尾堵202插入外壳罩201内即可使尾堵202封堵外壳罩201的敞口端,这样有利于缩小尾堵202的尺寸,以减小产品体积,减轻产品重量,节约生产成本,同时还使得产品的结构较为规整;且尾堵202的横截面为非圆形,因而插入外壳罩201后受到限制,不能相对第一壳体208转动,即:利用尾堵202和外壳罩201本身的形状保证了外壳罩201与尾堵202之间的相对静止,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固定轴207发生松动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尾堵202与外壳罩201的连接可靠性,且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外壳罩20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尾堵202上设有第二连接孔,固定轴207插入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并与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紧配合,使尾堵202与外壳罩201固定连接,如图8和图9所示。
在外壳罩201上设置第一连接孔,在尾堵202上设置第二连接孔,则安装时将固定轴207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利用固定轴207与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之间的紧配合,即可实现尾堵202与外壳罩201的固定连接,装配方式简单,且连接牢靠。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助力阻尼器200还包括蝶形弹簧206,如图10和图11所示,蝶形弹簧206位于第一阻尼腔209内并套装在压缩弹簧205的外侧。
利用蝶形弹簧206+压缩弹簧205的组合来取代单纯的压缩弹簧205结构,由于蝶形弹簧206具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及样式,很容易得到不同刚度的阻尼组件,因而通过调节蝶形弹簧206的数量和/或样式,即可调节阻尼器的阻尼性能,调节方式简单高效,且不会增加工序和成本,适于推广。该实施例中,助力阻尼器200的预设扭矩由压缩弹簧205和蝶形弹簧206共同决定,通过调整压缩弹簧205的刚度、数量和/或蝶形弹簧206的数量、排布等方式可以调整助力阻尼器200的预设扭矩。
具体地,蝶形弹簧206套装在压缩弹簧205外侧,则压缩弹簧205的外径等于蝶形弹簧206的内径,压缩弹簧205对蝶形弹簧206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保证蝶形弹簧206的中心轴线与压缩弹簧205的中心轴线共线,实现稳定配合。使用时,从动件204能够与主动件203相配合,在主动件203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相对壳体滑动,对压缩弹簧205和蝶形弹簧206构成的阻尼组件施加作用力,使阻尼组件发生压缩变形储存弹性势能,进而产生阻尼效果;反之,当外力消失时,阻尼组件会释放弹性势能发生复位变形,进而带动从动件204反向运动复位。
进一步地,蝶形弹簧206的数量为多个,如图10和图11所示。
采用多个蝶形弹簧206,能够显著提高阻尼组件的刚度,进而提高阻尼器的阻尼性能;同时,通过合理布置多个蝶形弹簧206的排布方式,能够形成多种不同刚度的阻尼组件,便于满足不同产品的不同需求,有利于优化不同产品的性能,从而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地,多个蝶形弹簧206在自然状态下的轴向总长度小于压缩弹簧205在自然状态下的轴向长度,如图10所示。
多个蝶形弹簧206在自然状态下的轴向总长度小于压缩弹簧205在自然状态下的轴向长度,则阻尼器工作的初始阶段只有压缩弹簧205受压,此时阻尼组件的刚度等于压缩弹簧205的刚度,能够承受的作用力或力矩相对小一些,阻尼器的阻尼效果也相对弱一些;当压缩弹簧205压缩到与多个蝶形弹簧206的轴向总长度相同时,多个蝶形弹簧206才开始受压,此时阻尼组件的刚度等于压缩弹簧205的刚度与多个蝶形弹簧206的刚度之和,因而能够承受的作用力或力矩显著增加,阻尼器的阻尼效果也显著提高。这样,阻尼器工作时初始阶段和后期阶段能够承受的作用力或力矩不同,便于满足不同产品的不同需求,以进一步优化产品性能。比如:对于阻尼器用于洗衣机合盖过程时,初始阶段只有压缩弹簧205受压,阻尼器的阻尼效果相对弱一些,合盖速度相对快一些;后期阶段压缩弹簧205和蝶形弹簧206同时受压,阻尼器的阻尼效果相对强一些,合盖速度相对慢一些,这样在有效防止门盖300快速撞击机体或者夹伤用户手指的基础上,还有利于缩短合盖时间,因而有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可选地,多个蝶形弹簧206叠合排布,且其内锥面朝向从动件204,如图10、图15所示。
可选地,多个蝶形弹簧206叠合排布,且其内锥面背离从动件204,如图16所示。
可选地,多个蝶形弹簧206依次对合排布,如图17所示。
多个蝶形弹簧206叠合排布,即多个蝶形弹簧206的朝向相同,采用的是并联组合方式,且其内锥面可以朝向从动件204也可以背离从动件204,即:既可以正向并联排布(即AAAA……),也可以反向并联排布(即BBBB……),这种排布方式简单,且能够承受较大的作用力或力矩;多个蝶形弹簧206也可以依次对合排布,即相邻的蝶形弹簧206的朝向相反,采用的是串联组合方式(即ABABAB……)。当然,多个蝶形弹簧206的排布方式不局限于上述三种情况,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比如:AABBAA……、AAABBBAAA……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这些实施例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均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从动件204设有第一限位轴,第一壳体208的内壁面设有第二限位轴,压缩弹簧205的两端分别套装在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上,如图10所示,且第一限位轴与第二限位轴之间留有压缩空间。
在从动件204上设置第一限位轴,在第一壳体208的内壁面上设置第二限位轴,将压缩弹簧205的两端分别套装在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上,能够对压缩弹簧205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有效防止压缩弹簧205发生倾斜、移位等情况,从而提高了压缩弹簧205的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由于蝶形弹簧206套装在压缩弹簧205上,受到压缩弹簧205的影响很大,因而也提高了蝶形弹簧206的使用可靠性;而在第一限位轴与第二限位轴之间预留压缩空间,则保证了压缩弹簧205及蝶形弹簧206能够在阻尼腔内发生压缩变形。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阻尼装置还包括旋转阻尼器100,如图4至图7所示,旋转阻尼器100包括:第二壳体10、旋转件20和阻尼介质。
具体地,旋转件20包括安装在第二壳体10内并能够相对第二壳体10转动的转动部21和用于与可转动结构相连的第二连接部22,转动部21与第二壳体10的内壁面之间限定出多个第二阻尼腔111,各第二阻尼腔111的体积在转动部21相对第二壳体10转动时发生变化,且相邻的第二阻尼腔111之间设有连通结构;阻尼介质填充在多个第二阻尼腔111内。
阻尼装置还包括旋转阻尼器100,旋转阻尼器100包括第二壳体10、旋转件20和阻尼介质。其中,旋转件20的转动部21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限定出多个第二阻尼腔111,且任一第二阻尼腔111的体积在转动部21转动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各第二阻尼腔111内压力的变化,由于相邻的第二阻尼腔111之间设有连通结构,因而阻尼介质会在相邻的第二阻尼腔111之间发生流动,且由高压腔流向低压腔,对转动部21与第二壳体10之间的相对转动进行一定程度的缓冲,从而起到良好的阻尼效果。该实施例中,旋转阻尼器100的预设扭矩由阻尼介质的种类、体积、各第二阻尼腔111的体积、连通结构的大小等因素共同决定。优选地,第二连接部22为连接轴,连接轴穿过第一壳体208延伸至第一壳体208外并与铰链310相连。
进一步地,阻尼介质包括粘性流体和阻尼气体,且粘性流体的体积大于阻尼气体的体积。
由于多个第二阻尼腔111内填充的阻尼介质为复合介质,既包括粘性流体,也包括阻尼气体,且粘性流体的体积大于阻尼气体的体积,因而在旋转阻尼器100工作的过程中,粘性流体能够首先进入低压腔,而不是阻尼气体先进入低压腔,因而有利于延长转动部21的转动时间,从而增加旋转阻尼器100能够发挥阻尼效果的旋转范围,进而使得旋转阻尼器100的最小有效角度更小,适应性更强。其中,最小有效角度是指在门盖300下落过程中,旋转阻尼器100能够实现缓慢下降的最小角度。
优选地,粘性流体的体积占多个第二阻尼腔111的总体积的90%-95%。
粘性流体的体积占多个第二阻尼腔111的总体积的90%-95%,有效保证了旋转阻尼器100在工作过程中粘性流体能够先进入低压阻尼腔;且由于粘性流体的比例显著大于气体介质,因而有利于进一步延长转动部21的转动时间,从而进一步增加旋转阻尼器100能够发挥阻尼效果的旋转范围,进而使得旋转阻尼器100的最小有效角度更小,适应性更强。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10的内侧壁上设有向转动部21凸伸的隔筋112,转动部21的外侧壁上设有向第二壳体10的内侧壁凸伸的叶片23,叶片23及隔筋112将第二壳体10的内侧壁与旋转部2035转动部21的外侧壁之间的空间划分为多个阻尼腔,如图6所示。
在第二壳体10的内侧壁上设置隔筋112,隔筋112沿转动部21的轴线方向延伸,其高度方向则向转动部21的外侧壁延伸,相应在转动部21的外侧壁上设置叶片23,叶片23沿转动部21的轴线方向延伸,其高度方向向第二壳体10的内侧壁延伸,因而叶片23和隔筋112在第二壳体10的内侧壁与转动部21的外侧壁之间形成了多个类似于墙的结构,相邻的墙与第二壳体10的内侧壁及转动部21的外侧壁之间即围设出一个阻尼腔,多个阻尼腔绕转动部21的周向方向排布。因此,利用叶片23和隔筋112即可将第二壳体10的内侧壁与转动部21的外侧壁之间的空间划分为多个阻尼腔,且在转动部21相对第二壳体10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叶片23会相对隔筋112转动,即可使各个阻尼腔的体积发生变化,产生良好的阻尼效果,且结构和原理较为简单,易于实现,可靠性较高。
进一步地,叶片23与第二壳体10的内侧壁相贴合,转动部21的外侧壁与隔筋112之间设有流通间隙113,如图6所示,流通结构包括流通间隙113。
叶片23与第二壳体10的内侧壁相贴合,因而阻尼介质不能由叶片23与第二壳体10的内侧壁之间通过,这样有利于叶片23承受较大的扭矩,从而提高旋转阻尼器100的阻尼效果;在转动部21的外侧壁与隔筋112之间设置流通间隙113,保证了阻尼介质能够在旋转阻尼器100的工作过程中由此流通间隙113由高压阻尼腔进入低压阻尼腔,进而实现相邻阻尼腔之间阻尼介质的流通,同时也有利于减小隔筋112受到的作用力,从而有利于延长第二壳体10的使用寿命,有利于提高旋转阻尼器100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10的内侧壁的横截面为圆形,转动部21的横截面为非圆形,如图6所示。
第二壳体10的内侧壁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转动部21的横截面为非圆形,则在转动部21相对第二壳体10旋转的过程中,各阻尼腔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有利于各阻尼腔的体积变化幅度,进而提高各阻尼腔的压力变化幅度,因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阻尼效果。
进一步地,转动部21的横截面的轮廓线包括曲线段212和直线段213,直线段213与隔筋112相对设置,且转动部2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壳体10的中心轴线共线,如图6所示。
转动部21的横截面的轮廓线包括曲线段212和直线段213,曲线段212对应曲面,直线段213对应平面,因而能够形成截面为非圆形的转动部21,且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加工成型;进一步地,直线段213与隔筋112相对设置,因而与直线段213相对应的平面与隔筋112相对设置,这样,在转动部21相对第二壳体10转动的过程中,转动部21的平面也相对隔筋112转动,由于转动部2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壳体10的中心轴线共线,因而平面与隔筋112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使得流通间隙113的尺寸发生变化,因而能够调节阻尼介质的流动速率,进而进一步优化阻尼效果。
可选地,曲线段212为抛物线段(如图6所示)或者折线段。
曲线段212为抛物线段或者折线段(如两条、三条、四条或更多条转折相连的直线段213),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当然,曲线段212并不局限于抛物线段或者折线段,也可以是弧线段、椭圆的部分线段、双曲线段212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叶片23的横截面位于曲线段212与直线段213之间,如图6所示。
叶片23的横截面位于曲线段212与直线段213之间,则叶片23位于转动部21的曲面与平面的连接部位处,这使得产品的结构相对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便于装配。
进一步地,叶片23的横截面靠近曲线段212的边缘部位,且与曲线段212之间具有避让凹槽211,如图6所示。
叶片23的横截面靠近曲线段212的边缘部位,且与曲线段212之间具有避让凹槽211,则叶片23靠近转动部21的曲面的边缘部位,结构较为规整;且曲面与叶片23之间设有避让凹槽211,避让凹槽211能够起到一定的避空作用,防止叶片23与曲面之间发生干涉,结构合理。
进一步地,叶片23上设有通槽231,通槽231内设有阻流片24,如5至图7所示,阻流片24与通槽231的槽壁之间限定有流通口232,流通结构包括流通口232。
在叶片23上设置通槽231,并在通槽231内设置阻流片24,且阻流片24与通槽231的槽壁之间留有流通口232,使得相邻阻尼腔内的阻尼介质可以穿过此流通口232由高压腔进入低压腔,从而实现相邻阻尼腔之间阻尼介质的流通,同时也有利于减小叶片23受到的作用力,从而有利于延长叶片23的使用寿命,有利于提高旋转阻尼器100的使用可靠性。优选地,通槽231位于阻流片24的轴向中部,这样便于各部位的阻尼介质能够快速到达流通口232处,从而防止叶片23局部受力过大,有利于叶片23受力均衡。
进一步地,阻流片24的一端与叶片23相连,另一端能够相对叶片23运动,使流通口232的流通面积能够发生变化。
阻流片24的一端(记为连接端)与叶片23相连,另一端(记为自由端)与通槽231的槽壁之间形成流通口232,由于其另一端能够相对叶片23运动,因而使得流通口232的流通面积能够发生变化,这便于根据各阻尼腔的压力变化来合理调整流通口232的开度,使旋转阻尼器100的运行状态与当前的工作工况相匹配,从而提高旋转阻尼器100的使用效果。
其中,阻流片24为柔性件,柔性件能够在阻尼介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以调节流通口232的流通面积。
阻流片24为柔性件(如塑料片),受力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因而在旋转阻尼器100的工作过程中,阻流片24的自由端可以随着阻尼介质的压力变化而自然发生变形,从而调节流通口232的流通面积,以适应阻尼介质的流动需求,而其连接端与叶片23固定连接即可,结构和原理较为简单,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转动部21与叶片23中的一个上设有凸筋214,另一个上设有限位凹槽,凸筋214插入限位凹槽内,如图6和图7所示。
在转动部21与叶片23中的一个上设置凸筋214,另一个上设置限位凹槽,将凸筋214插入限位凹槽内,即可对转动部21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和限位作用,然后可以快速地将转动部21与叶片23固定连接(如采用焊接、紧固件连接等方式或者直接利用凸筋214与限位凹槽的紧配合实现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
优选地,隔筋1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隔筋112对称设置,如图6和图7所示,叶片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叶片23对称设置,且两个叶片23及两个隔筋112交错设置,如图6所示。
将隔筋112和叶片23的数量均设计为两个,且两个隔筋112对称设置,两个叶片23对称设置,同时两个叶片23及两个隔筋112交错设置,即排布成ABAB的形式,从而划分出四个阻尼腔,一方面使得每个阻尼腔的体积能够具有相对较大的变化,因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旋转阻尼器100的阻尼效果,另一方面使得转动部21能够旋转相对较大的角度,因而有利于扩大旋转阻尼器100能够发挥阻尼效果的旋转范围。当然,隔筋112和叶片23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也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均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可选地,粘性流体为硅油、机械油或蓖麻油等。
粘性流体可以是硅油、机械油、蓖麻油或者柴油、机油、变压器油等其他粘性流体,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均具有良好的阻尼效果。
可选地,阻尼气体为空气或惰性气体。
阻尼气体可以是空气或惰性气体(如氦气、氩气等),也可以是氮气等其他气体,干净无污染,安全可靠,且具有良好的阻尼效果。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22为与转动部21相连并凸出于第二壳体10的连接轴,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壳体10包括一端敞口的外壳11和套装在连接轴上并封盖外壳11的敞口端的上盖12,上盖12与外壳11之间和/或连接轴与上盖12之间设有密封圈30。
第二连接部22为连接轴,连接轴与转动部21相连并凸出于第二壳体10,便于与外部结构相连,实现旋转阻尼功能;将第二壳体10拆分为外壳11和上盖12,便于旋转件20的装配;在上盖12与外壳11之间、或者连接轴与上盖12之间、或者上盖12与外壳11之间及连接轴与上盖12之间设置密封圈30,能够有效保证各阻尼腔的密封性,防止阻尼介质发生泄漏,因而有利于旋转阻尼器100的长期使用。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阻流片24与叶片23活动连接,能够沿叶片23的径向方向运动,以调节流通口232的流通面积。
阻流片24也可以为刚性件,使其连接端与叶片23活动连接,并能沿转动部21的径向方向活动,则通过调整连接端的位置即可调整流通口232的流通面积,结构和原理也较为简单。具体地,可以在叶片23内设置滑槽,将阻流片24的连接端插装在滑槽内,并设置相应的限位结构防止连接端脱出即可。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阻尼装置的预设扭矩为门盖300的重力在门盖300关闭过程中对可转动结构产生的最大扭矩的140%-160%。
将阻尼装置的预设扭矩限定在上述范围内,既避免了预设扭矩过大导致合盖阻力过大致使用户合盖较为费劲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又避免了预设扭矩过小导致门盖300容易直接转动至关闭或者悬停不够可靠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悬停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阻尼装置与可转动结构同轴连接。
阻尼装置与可转动结构同轴连接,既保证了阻尼装置与可转动结构同步动作,也保证了阻尼装置与可转动结构之间的作用力和扭矩能够直接高效地传递,且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洗衣机的门盖组件,包括:工作台400、门盖300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悬停装置。其中,工作台400限定有衣物放置口410;门盖300盖设在工作台400上,并与工作台400通过可转动结构相连,以打开或关闭衣物放置口410;悬停装置的连接结构与可转动结构相连。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洗衣机的门盖组件,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悬停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包括:机身和和如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门盖组件。其中,机身限定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门盖组件安装在机身的顶部,并封盖容纳腔的开口端,且其衣物放置口410与容纳腔相连通。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因包括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门盖组件,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洗衣机为波轮洗衣机。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门盖组件及其阻尼器的具体结构。
本申请针对目前市场上一种盖板装置,助力阻尼器200只能实现若干角度的悬停,长期使用后阻尼器易出现失效等情况,提出一种改进的门盖组件方案。
该门盖组件中助力阻尼器200结构包括外壳11(即外壳罩201)、主动轴(即主动件203)、从动轴(即从动件204)、压簧(即压缩弹簧205)、尾销(即固定轴207)和尾堵202。在外壳11内部有阻尼器的工作腔,主动轴上的销轴一端穿出阻尼器工作腔的前端,另一端与主动轴的另一端固定,主动轴的另一端与从动轴的一端接触;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均有互相配合的螺旋面结构,从动轴的另一端与压簧的一端接触,而弹簧另一端与尾堵202接触。尾堵202外壁形状与工作腔的内壁形状相匹配,且尾堵202不能在阻尼器的工作腔内转动,尾销将外壳11和尾堵202紧固起来,主动轴、从动轴和压簧都在阻尼器的工作腔内。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主动轴包括第一螺旋面2032、第二螺旋面2033,在主动轴远离销轴的一端中心开设有圆孔(即第一储油孔2034),第一螺旋面2032和第二螺旋面2033分别位于圆孔的周边;从动轴包括第三螺旋面2041、第四螺旋面2042,在和主动轴配合一端的中心开设有圆孔(即第二储油孔2043),第三螺旋面2041和第四螺旋面2042分别位于圆孔周边,且与第一螺旋面2032和第二螺旋面2033互相配合。主动轴和从动轴中心的圆孔主要是为了贮存润滑油。
本实施例中的助力阻尼器200,由于主动轴和从动轴上面设有互相配合的螺旋面,当有一个合扭矩作用于销轴上时,主动轴开始转动,通过主动轴的螺旋面将扭矩传递到从动轴上,带动从动轴转动并沿着工作腔长度方向移动。由于从动轴一端连接着压簧,压簧受力压缩。当压簧和从动轴两者之间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时,主动轴停止转动,整个助力阻尼器200受力平衡。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旋转阻尼器100,该旋转阻尼器100结构包括转轴(即旋转件20)、上盖12、密封圈30、外壳11、叶片23和阻流片24等。在外壳11内部有旋转阻尼器100的工作腔,转轴一端穿出阻尼器的外壳11,并通过密封圈30和上盖12密封起来。外壳11的内壁对称设有一对筋位(即隔筋112)。转轴对称有两个凸起部(即凸筋214),凸起部安装有叶片23,叶片23中部有凹槽(即通槽231),阻流片24就安装在凹槽中。转轴的横截面为两段抛物线和两个凹部构成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阻尼器100外壳11内腔中填充有粘性流体,体积占内腔空间(即外壳11与转轴之间的空间)的90%-95%。本专利的粘性流体以硅油为例,占内腔空间的90%。在旋转阻尼器100工作过程中,硅油能够首先进入低压的内腔,而不是空气先进入低压腔,使得旋转阻尼器100的最小有效角度更小,适应性更强。其中,最小有效角度是指在门盖组件下落过程中,旋转阻尼器100能够实现缓慢下降的最小角度。
进一步地,本专利可以用于门开合领域,保证门组件能够自动的关闭,例如应用于洗衣机领域,在门盖组件(即门盖)和工作台组件(即工作台)的连接处使用。
本专利中门盖组件的工作原理是:门盖组件的两侧分别设有助力阻尼器200和旋转阻尼器100。旋转阻尼器100通过转轴将门盖组件和左侧门盖300铰链310连接固定起来,而助力阻尼器200通过主动轴203的销轴将门盖组件和右侧门盖300铰链310连接固定起来。在门盖组件打开或者关闭过程中,助力阻尼器200的销轴和旋转阻尼器100的转轴随着门盖组件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产生扭矩。在门盖组件下落过程中,助力阻尼器200的主动轴203转动,带动从动轴204在工作腔内平移。由于工作腔内有弹簧205和碟簧组件,可以减缓从动轴204在工作腔内的移动速度,从而给门盖组件施加与下落方向相反的作用扭矩,进而使得门盖组件实现缓慢下落的功能。此外,由于旋转阻尼器100转轴的横截面是两段抛物线,能够调整转轴和外壳11筋位之间的间隙,进而进一步提高缓慢下降的功能。
本专利中门盖组件能够连续悬停的工作原理是:助力阻尼器和旋转阻尼器的扭矩之和大于门盖组件对转轴处产生扭矩的最大值。如图2和图3所示,在门盖打开α角度时,门盖组件对于转轴O处的扭矩是G×L×cosα,其中G是门盖组件的重力,L是门盖组件重心到转轴处的距离。设助力阻尼器和旋转阻尼器扭矩之和为N,则N>G×L×cosα,那么这时门盖组件应该处于悬停状态。当用户施加一个力F作用于门盖组件上时,假定用户施力于门盖的最前端,且门盖组件有闭合趋势,则该力F的力臂即为门盖的中长K。当该力F使得门盖组件刚好能够转动时,则N=G×L×cosα+F×K。当α=0°时,门盖组件处于关闭状态,则N=G×L+F×K,这时F的值最小Fmin。当α=90°时,N=F×K,F的值最大Fmax。门盖组件在该力作用下旋转的角度与施力的时间有关,施力时间越长,转动的角度越大;施力时间越小,转动角度越小。在该力作用下,门盖组件可以实现任意角度的悬停。
对于图2所示的工作台门盖组件,门盖组件的重量G约为35N,门盖组件中心到转轴处的距离是0.24m。助力阻尼器的扭矩约为8N×m,旋转阻尼器的扭矩约为4N×m。门盖组件的中长是0.55m,当α=0°时,8+4=35×0.24+F×0.55,则Fmin=6.55N。当α=90°时,12=F×0.55,则Fmax=21.82N。所以,当门盖组件悬停时,用户施加的力在6.55N≤F≤21.82N,就会使门盖组件继续转动。所以,对于助力阻尼器和旋转阻尼器预先设定的扭矩值不需要太大,考虑用户使用习惯,两个阻尼器的扭矩之和需要大于门盖组件能够产生最大扭矩的40%-60%即可,即:旋转阻尼器和助力阻尼器扭矩之和约为门盖组件关闭时产生扭矩的140%-160%。
与市场上的一种门盖装置相比,本发明专利通过助力阻尼器和旋转阻尼器,使得门盖组件能够实现连续的悬停,并能够保证该装置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悬停装置,其阻尼装置通过连接结构与门盖的可转动结构相连,能够在门盖关闭的过程中对可转动结构施加阻力扭矩,从而起到缓冲功能,降低门盖的关闭速度;且阻尼装置的预设扭矩大于门盖的重力在门盖关闭过程中对可转动结构产生的最大扭矩,则在门盖关闭的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当不受其他驱动力作用时,阻尼装置的阻力扭矩能够抵消门盖重力的助力扭矩,从而使门盖在关闭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均能够实现悬停,即:使得门盖具有了连续悬停功能,解除了现有技术中悬停功能的约束条件,给用户带来便利,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悬停装置,用于与门盖(300)配合,所述门盖(300)能够通过可转动结构向上转动打开及向下转动关闭,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停装置包括:
阻尼装置,设有用于与所述可转动结构相连的连接结构,且所述阻尼装置能够在所述门盖(300)关闭的过程中对所述可转动结构施加阻力扭矩;
其中,所述阻尼装置的预设扭矩大于所述门盖(300)的重力在所述门盖(300)关闭过程中对所述可转动结构产生的最大扭矩,使所述门盖(300)能够在关闭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实现悬停;
所述阻尼装置包括旋转阻尼器(100),所述旋转阻尼器(100)包括:
第二壳体(10);
旋转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10)内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壳体(10)转动的转动部(21)和用于与所述可转动结构相连的第二连接部(22),所述转动部(21)与所述第二壳体(10)的内壁面之间限定出多个第二阻尼腔(111),各所述第二阻尼腔(111)的体积在所述转动部(21)相对所述第二壳体(10)转动时发生变化,且相邻的所述第二阻尼腔(111)之间设有连通结构;
阻尼介质,填充在多个所述第二阻尼腔(111)内;
所述阻尼介质包括粘性流体和阻尼气体,且所述粘性流体的体积大于所述阻尼气体的体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多个阻尼器,多个所述阻尼器均能够在所述门盖(300)关闭的过程中对所述可转动结构施加阻力扭矩,多个所述阻尼器的预设扭矩之和等于所述阻尼装置的预设扭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转动结构包括铰链(310),所述铰链(3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铰链(310)对称布置,所述阻尼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阻尼器分别与两个所述铰链(310)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悬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还包括助力阻尼器(200),所述助力阻尼器(200)包括:
第一壳体(208);
主动件(20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壳体(208)内,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壳体(208)转动,且设有用于与所述可转动结构相连的第一连接部(2031);
从动件(204),位于所述第一壳体(208)内,并与所述主动件(203)相配合,能够在所述主动件(203)相对所述第一壳体(208)旋转时相对所述第一壳体(208)滑动,且所述从动件(204)与所述第一壳体(208)的内壁面之间限定出第一阻尼腔(209);
压缩弹簧(205),安装在所述第一阻尼腔(209)内,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从动件(204)及所述第一壳体(208)的内壁面接触配合,且其压缩变形量在所述门盖(300)关闭的过程中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助力阻尼器(200)还包括蝶形弹簧(206),所述蝶形弹簧(206)位于所述第一阻尼腔(209)内并套装在所述压缩弹簧(205)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性流体的体积占多个所述第二阻尼腔(111)的总体积的90%-95%。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悬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装置的预设扭矩为所述门盖(300)的重力在所述门盖(300)关闭过程中对所述可转动结构产生的最大扭矩的140%-160%;和/或
所述阻尼装置与所述可转动结构同轴连接。
8.一种用于洗衣机的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400),所述工作台(400)限定有衣物放置口(410);
门盖(300),盖设在所述工作台(400)上,并与所述工作台(400)通过可转动结构相连,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衣物放置口(410);和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悬停装置,其连接结构与所述可转动结构相连。
9.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所述机身限定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和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盖组件,安装在所述机身的顶部,并封盖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且其衣物放置口(410)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
CN201910082567.0A 2019-01-28 2019-01-28 悬停装置、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Active CN1114857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2567.0A CN111485781B (zh) 2019-01-28 2019-01-28 悬停装置、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2567.0A CN111485781B (zh) 2019-01-28 2019-01-28 悬停装置、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5781A CN111485781A (zh) 2020-08-04
CN111485781B true CN111485781B (zh) 2021-11-23

Family

ID=71791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82567.0A Active CN111485781B (zh) 2019-01-28 2019-01-28 悬停装置、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857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6793A1 (zh) * 2021-06-21 2022-12-29 深圳市金合联供应链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炉架铰链
CN116254685A (zh) * 2021-12-10 2023-06-13 青岛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上盖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8340B2 (ja) * 2002-01-23 2007-09-1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KR20110013137A (ko) * 2009-07-31 2011-02-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물 처리기기
CN102359528B (zh) * 2011-08-15 2013-05-08 江苏大学 一种汽车悬架系统的油气弹簧
CN104670492B (zh) * 2015-01-23 2016-11-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直升机桨叶嵌入式径向运动摆振阻尼器
CN204609576U (zh) * 2015-02-28 2015-09-02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悬停功能的旋压式铰链组件及卧式冷柜
CN205775404U (zh) * 2016-06-12 2016-12-07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和洗衣机
JP6706758B2 (ja) * 2016-09-05 2020-06-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洗濯機
CN107794723B (zh) * 2017-10-31 2021-07-06 重庆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CN208362717U (zh) * 2018-07-05 2019-01-11 乐清市中兴阻尼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盖板阻尼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5781A (zh) 202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85781B (zh) 悬停装置、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CN111152253A (zh) 一种机械手
CN209798367U (zh) 助力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CN209798368U (zh) 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CN209798365U (zh) 旋转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CN209798366U (zh) 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CN206342371U (zh) 一种调理器
CN115451127B (zh) 一种用于地效试验动态单直杆的动密封装置
CN201332941Y (zh) 一种平稳开盖的电饭煲
CN209669548U (zh) 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CN213817474U (zh) 一种自锁电机
CN208440853U (zh) 洗衣机智能静音铰链机构
CN1078680C (zh) 圆弧铰接隔离叶片滚动转子压缩机
CN112918671A (zh) 一种用于纵列双旋翼直升机的旋翼自动折叠系统
JP2003286979A5 (zh)
CN102645073A (zh) 一种冰箱铰链
CN218347849U (zh) 一种带降低阻尼力流通阀片的减震器
CN211500797U (zh) 一种转子发动机
CN215820835U (zh) 壳组件和清洗组件
CN218759409U (zh) 一种可调式助开力阻尼器
CN218997823U (zh) 一种新型电机轴
CN212454923U (zh) 一种离心泵的稳定式承载座
CN216009237U (zh) 一种阻尼转动结构及拍摄辅助装置
CN212755450U (zh) 一种增强型液压旋转阻尼器
CN211258803U (zh) 转子转筒机构及转子装置以及由该装置组成的转子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