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98365U - 旋转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98365U
CN209798365U CN201920145425.XU CN201920145425U CN209798365U CN 209798365 U CN209798365 U CN 209798365U CN 201920145425 U CN201920145425 U CN 201920145425U CN 209798365 U CN209798365 U CN 209798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blade
rotary damper
shell
rota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4542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加旺
高梦秋
蔡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4542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98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98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98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旋转阻尼器包括:壳体;旋转件,包括安装在壳体内并能相对壳体转动的转动部,转动部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限定出多个阻尼腔,各阻尼腔的体积在转动部相对壳体转动时发生变化,且相邻的阻尼腔之间设有连通结构;阻尼介质,包括粘性流体和阻尼气体,填充在多个阻尼腔内,且粘性流体的体积大于阻尼气体的体积。本申请提供的旋转阻尼器,限定出多个阻尼腔,且任一阻尼腔的体积在转动部转动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且多个阻尼腔内填充的阻尼介质为复合介质,在旋转阻尼器工作的过程中,粘性流体能够首先进入低压腔,而不是阻尼气体先进入低压腔,从而使得旋转阻尼器的最小有效角度更小,适应性更强。

Description

旋转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衣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阻尼器及包含该阻尼器的门盖组件及包含该门盖组件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旋转阻尼器,其阻尼介质和结构相对单一,不够合理,最小有效角度(指旋转阻尼器能够发挥阻尼效果对应的外部结构的最小旋转角度,即:当外部结构的旋转角度小于该角度时,旋转阻尼器就不能发挥阻尼作用) 相对较大,适应性不够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阻尼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旋转阻尼器的门盖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门盖组件的洗衣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旋转阻尼器,包括:壳体;旋转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能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限定出多个阻尼腔,各所述阻尼腔的体积在所述转动部相对所述壳体转动时发生变化,且相邻的所述阻尼腔之间设有连通结构;阻尼介质,包括粘性流体和阻尼气体,填充在多个所述阻尼腔内,且所述粘性流体的体积大于所述阻尼气体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旋转阻尼器,在旋转件的转动部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限定出多个阻尼腔,且任一阻尼腔的体积在转动部转动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各阻尼腔内压力的变化,由于相邻的阻尼腔之间设有连通结构,因而阻尼介质会在相邻的阻尼腔之间发生流动,且由高压腔流向低压腔,对转动部与壳体之间的相对转动进行一定程度的缓冲,从而起到良好的阻尼效果;同时,由于多个阻尼腔内填充的阻尼介质为复合介质,既包括粘性流体,也包括阻尼气体,且粘性流体的体积大于阻尼气体的体积,因而在旋转阻尼器工作的过程中,粘性流体能够首先进入低压腔,而不是阻尼气体先进入低压腔,因而有利于延长转动部的转动时间,从而增加旋转阻尼器能够发挥阻尼效果的旋转范围,进而使得旋转阻尼器的最小有效角度更小,适应性更强。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旋转阻尼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向所述转动部凸伸的隔筋,所述转动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向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凸伸的叶片,所述叶片及所述隔筋将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与所述转动部的外侧壁之间的空间划分为多个所述阻尼腔。
在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隔筋,隔筋沿转动部的轴线方向延伸,其高度方向则向转动部的外侧壁延伸,相应在转动部的外侧壁上设置叶片,叶片沿转动部的轴线方向延伸,其高度方向向壳体的内侧壁延伸,因而叶片和隔筋在壳体的内侧壁与转动部的外侧壁之间形成了多个类似于墙的结构,相邻的墙与壳体的内侧壁及转动部的外侧壁之间即围设出一个阻尼腔,多个阻尼腔绕转动部的周向方向排布。因此,利用叶片和隔筋即可将壳体的内侧壁与转动部的外侧壁之间的空间划分为多个阻尼腔,且在转动部相对壳体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叶片会相对隔筋转动,即可使各个阻尼腔的体积发生变化,产生良好的阻尼效果,且结构和原理较为简单,易于实现,可靠性较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叶片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转动部的外侧壁与所述隔筋之间设有流通间隙,所述连通结构包括所述流通间隙。
叶片与壳体的内侧壁相贴合,因而阻尼介质不能由叶片与壳体的内侧壁之间通过,这样有利于叶片承受较大的扭矩,从而提高旋转阻尼器的阻尼效果;在转动部的外侧壁与隔筋之间设置流通间隙,保证了阻尼介质能够在旋转阻尼器的工作过程中由此流通间隙由高压阻尼腔进入低压阻尼腔,进而实现相邻阻尼腔之间阻尼介质的流通,同时也有利于减小隔筋受到的作用力,从而有利于延长壳体的使用寿命,有利于提高旋转阻尼器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的横截面包括圆弧部和与所述圆弧部相连的凸伸部,所述转动部的横截面为非圆形。
壳体的内侧壁的横截面包括圆弧部和与圆弧部相连的凸伸部,凸伸部对应于隔筋,即:壳体整体为圆柱形结构,在其内侧壁一体成型有向转动部凸伸的隔筋,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转动部的横截面为非圆形,则在转动部相对壳体旋转的过程中,各阻尼腔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有利于提高各阻尼腔的体积变化幅度,进而提高各阻尼腔的压力变化幅度,因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阻尼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部的横截面的轮廓线包括曲线段和直线段,所述直线段与所述隔筋相对设置,且所述转动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共线。
转动部的横截面的轮廓线包括曲线段和直线段,曲线段对应曲面,直线段对应平面,因而能够形成截面为非圆形的转动部,且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加工成型;进一步地,直线段与隔筋相对设置,因而与直线段相对应的平面与隔筋相对设置,这样,在转动部相对壳体转动的过程中,转动部的平面也相对隔筋转动,由于转动部的中心轴线与壳体的中心轴线共线,因而平面与隔筋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使得流通间隙的尺寸发生变化,因而能够调节阻尼介质的流动速率,进而进一步优化阻尼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曲线段为抛物线段或者折线段;和/或,所述叶片的横截面位于所述曲线段与所述直线段之间;和/或,所述叶片的横截面靠近所述曲线段的边缘部位,且与所述曲线段之间具有避让凹槽。
曲线段为抛物线段或者折线段(如两条、三条、四条或更多条转折相连的直线段),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当然,曲线段并不局限于抛物线段或者折线段,也可以是弧线段、椭圆的部分线段、双曲线段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叶片的横截面位于曲线段与直线段之间,则叶片位于转动部的曲面与平面的连接部位处,这使得产品的结构相对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便于装配。
叶片的横截面靠近曲线段的边缘部位,且与曲线段之间具有避让凹槽,则叶片靠近转动部的曲面的边缘部位,结构较为规整;且曲面与叶片之间设有避让凹槽,避让凹槽能够起到一定的避空作用,防止叶片与曲面之间发生干涉,结构合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叶片上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阻流片,所述阻流片与所述通槽的槽壁之间限定有流通口,所述连通结构包括所述流通口。
在叶片上设置通槽,并在通槽内设置阻流片,且阻流片与通槽的槽壁之间留有流通口,使得相邻阻尼腔内的阻尼介质可以穿过此流通口由高压腔进入低压腔,从而实现相邻阻尼腔之间阻尼介质的流通,同时也有利于减小叶片受到的作用力,从而有利于延长叶片的使用寿命,有利于提高旋转阻尼器的使用可靠性。优选地,通槽位于阻流片的轴向中部,这样便于各部位的阻尼介质能够快速到达流通口处,从而防止叶片局部受力过大,有利于叶片受力均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阻流片的一端与所述叶片相连,另一端能够相对所述叶片运动,使所述流通口的流通面积能够发生变化。
阻流片的一端(记为连接端)与叶片相连,另一端(记为自由端)与通槽的槽壁之间形成流通口,由于其另一端能够相对叶片运动,因而使得流通口的流通面积能够发生变化,这便于根据各阻尼腔的压力变化来合理调整流通口的开度,使旋转阻尼器的运行状态与当前的工作工况相匹配,从而提高旋转阻尼器的使用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阻流片为柔性件,所述柔性件能够在所述阻尼介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以调节所述流通口的流通面积;或者,所述阻流片与所述叶片活动连接,能够沿所述叶片的径向方向运动,以调节所述流通口的流通面积。
阻流片为柔性件(如塑料片),受力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因而在旋转阻尼器的工作过程中,阻流片的自由端可以随着阻尼介质的压力变化而自然发生变形,从而调节流通口的流通面积,以适应阻尼介质的流动需求,而其连接端与叶片固定连接即可,结构和原理较为简单,易于实现。
当然,阻流片也可以为刚性件,使其连接端与叶片活动连接,并能沿转动部的径向方向活动,则通过调整连接端的位置即可调整流通口的流通面积,结构和原理也较为简单。具体地,可以在叶片内设置滑槽,将阻流片的连接端插装在滑槽内,并设置相应的限位结构防止连接端脱出即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叶片中的一个上设有凸筋,另一个上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凸筋插入所述限位凹槽内;和/或,所述隔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隔筋对称设置,所述叶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叶片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叶片及两个所述隔筋交错设置。
在转动部与叶片中的一个上设置凸筋,另一个上设置限位凹槽,将凸筋插入限位凹槽内,即可对转动部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和限位作用,然后可以快速地将转动部与叶片固定连接(如采用焊接、紧固件连接等方式或者直接利用凸筋与限位凹槽的紧配合实现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
将隔筋和叶片的数量均设计为两个,且两个隔筋对称设置,两个叶片对称设置,同时两个叶片及两个隔筋交错设置,即排布成ABAB的形式,从而划分出四个阻尼腔,一方面使得每个阻尼腔的体积能够具有相对较大的变化,因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旋转阻尼器的阻尼效果,另一方面使得转动部能够旋转相对较大的角度,因而有利于扩大旋转阻尼器能够发挥阻尼效果的旋转范围。当然,隔筋和叶片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也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均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粘性流体的体积占多个所述阻尼腔的总体积的90%-95%;和/或,所述粘性流体为硅油、机械油或蓖麻油;和/或,所述阻尼气体为空气或惰性气体;和/或,所述旋转件还包括与所述转动部相连并凸出于所述壳体的连接轴,所述壳体包括一端敞口的外壳和套装在所述连接轴上并封盖所述外壳的敞口端的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外壳之间和/或所述连接轴与所述上盖之间设有密封圈。
粘性流体的体积占多个阻尼腔的总体积的90%-95%,有效保证了旋转阻尼器在工作过程中粘性流体能够先进入低压阻尼腔;且由于粘性流体的比例显著大于气体介质,因而有利于进一步延长转动部的转动时间,从而进一步增加旋转阻尼器能够发挥阻尼效果的旋转范围,进而使得旋转阻尼器的最小有效角度更小,适应性更强。
粘性流体可以是硅油、机械油、蓖麻油或者柴油、机油、变压器油等其他粘性流体,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均具有良好的阻尼效果。
阻尼气体可以是空气或惰性气体(如氦气、氩气等),也可以是氮气等其他气体,干净无污染,安全可靠,且具有良好的阻尼效果。
旋转件还包括连接轴,连接轴与转动部相连并凸出于壳体,便于与外部结构相连,实现旋转阻尼功能;将壳体拆分为外壳和上盖,便于旋转件的装配;在上盖与外壳之间、或者连接轴与上盖之间、或者上盖与外壳之间及连接轴与上盖之间设置密封圈,能够有效保证各阻尼腔的密封性,防止阻尼介质发生泄漏,因而有利于旋转阻尼器的长期使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门盖组件,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限定有衣物放置口;门盖,盖设在所述工作台上,并与所述工作台转动连接,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衣物放置口;和至少一个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与所述门盖的转动连接部位处,且所述旋转阻尼器的壳体或者旋转件与所述门盖相连。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门盖组件,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旋转阻尼器的壳体或者旋转件与门盖相连,能够在门盖关闭的过程中压缩阻尼介质,使阻尼介质在多个阻尼腔之间流动,从而降低门盖的关闭速度,既能够防止门盖快速撞击机体产生噪音,又能够防止门盖夹伤用户手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工作台与所述门盖通过两个铰链转动连接,所述旋转阻尼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旋转阻尼器与其中一个所述铰链相连;所述门盖组件还包括助力阻尼器,所述助力阻尼器与另一个所述铰链相连,并能够在所述门盖关闭的过程中提供阻尼力及在所述门盖打开的过程中提供助力。
将旋转阻尼器的数量限定为一个,另外再设置一个助力阻尼器,旋转阻尼器和助力阻尼器共同与门盖相配合,能够在门盖关闭的过程中同时提供阻尼力,因而能够显著降低门盖的关闭速度,有效提高阻尼效果;而开盖时,助力阻尼器能够提供一定的开盖驱动力(即助力),因而能够减小用户施加的开盖作用力,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洗衣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限定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和如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所述的门盖组件,安装在所述机身的顶部,并封盖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且其衣物放置口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洗衣机,因包括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所述的门盖组件,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洗衣机为波轮洗衣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旋转阻尼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旋转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门盖组件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助力阻尼器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助力阻尼器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助力阻尼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助力阻尼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从动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主动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9中固定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蝶形弹簧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蝶形弹簧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蝶形弹簧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6所示助力阻尼器去掉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旋转阻尼器,10壳体,11外壳,111阻尼腔,112隔筋,113流通间隙,12上盖,20旋转件,21转动部,211避让凹槽,212曲线段,213直线段, 214凸筋,22连接轴,23叶片,231通槽,232流通口,24阻流片,30密封圈,200助力阻尼器,201外壳罩,202尾堵,203主动轴,2031销轴,2032 第一螺旋面,2033第二螺旋面,2034第一圆孔,204从动轴,2041第三螺旋面,2042第四螺旋面,2043第二圆孔,205弹簧,206碟簧,207尾销,2071 尾端,300门盖,310铰链,400工作台,410衣物放置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旋转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阻尼器100,包括:壳体10、旋转件20和阻尼介质。
具体地,旋转件20包括安装在壳体10内并能相对壳体10转动的转动部 21,转动部21与壳体10的内壁面之间限定出多个阻尼腔111,如图3所示,各阻尼腔111的体积在转动部21相对壳体10转动时发生变化,且相邻的阻尼腔111之间设有连通结构;阻尼介质包括粘性流体和阻尼气体,填充在多个阻尼腔111内,且粘性流体的体积大于阻尼气体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阻尼器100,在旋转件20的转动部21与壳体10的内壁面之间限定出多个阻尼腔111,且任一阻尼腔111的体积在转动部21转动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各阻尼腔111内压力的变化,由于相邻的阻尼腔111之间设有连通结构,因而阻尼介质会在相邻的阻尼腔111之间发生流动,且由高压腔流向低压腔,对转动部21与壳体10之间的相对转动进行一定程度的缓冲,从而起到良好的阻尼效果;同时,由于多个阻尼腔111内填充的阻尼介质为复合介质,既包括粘性流体,也包括阻尼气体,且粘性流体的体积大于阻尼气体的体积,因而在旋转阻尼器100工作的过程中,粘性流体能够首先进入低压腔,而不是阻尼气体先进入低压腔,因而有利于延长转动部21的转动时间,从而增加旋转阻尼器100能够发挥阻尼效果的旋转范围,进而使得旋转阻尼器100的最小有效角度更小,适应性更强。
下面结合一些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旋转阻尼器100的具体结构。
壳体10的内侧壁上设有向转动部21凸伸的隔筋112,转动部21的外侧壁上设有向壳体10的内侧壁凸伸的叶片23,叶片23及隔筋112将壳体10的内侧壁与转动部的外侧壁之间的空间划分为多个阻尼腔111,如图3所示。
在壳体10的内侧壁上设置隔筋112,隔筋112沿转动部21的轴线方向延伸,其高度方向则向转动部21的外侧壁延伸,相应在转动部21的外侧壁上设置叶片23,叶片23沿转动部21的轴线方向延伸,其高度方向向壳体10的内侧壁延伸,因而叶片23和隔筋112在壳体10的内侧壁与转动部21的外侧壁之间形成了多个类似于墙的结构,相邻的墙与壳体10的内侧壁及转动部21 的外侧壁之间即围设出一个阻尼腔111,多个阻尼腔111绕转动部21的周向方向排布。因此,利用叶片23和隔筋112即可将壳体10的内侧壁与转动部 21的外侧壁之间的空间划分为多个阻尼腔111,且在转动部21相对壳体10 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叶片23会相对隔筋112转动,即可使各个阻尼腔111的体积发生变化,产生良好的阻尼效果,且结构和原理较为简单,易于实现,可靠性较高。
进一步地,叶片23与壳体10的内侧壁相贴合,转动部21的外侧壁与隔筋112之间设有流通间隙113,如图3所示,连通结构包括流通间隙113。
叶片23与壳体10的内侧壁相贴合,因而阻尼介质不能由叶片23与壳体10的内侧壁之间通过,这样有利于叶片23承受较大的扭矩,从而提高旋转阻尼器100的阻尼效果;在转动部21的外侧壁与隔筋112之间设置流通间隙113,保证了阻尼介质能够在旋转阻尼器100的工作过程中由此流通间隙113由高压阻尼腔111进入低压阻尼腔111,进而实现相邻阻尼腔111之间阻尼介质的流通,同时也有利于减小隔筋112受到的作用力,从而有利于延长壳体10的使用寿命,有利于提高旋转阻尼器100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壳体10的内侧壁的横截面包括圆弧部和与圆弧部相连的凸伸部,转动部21的横截面为非圆形,如图3所示。
壳体10的内侧壁的横截面包括圆弧部和与圆弧部相连的凸伸部,凸伸部对应于隔筋,即:壳体整体为圆柱形结构,在其内侧壁一体成型有向转动部凸伸的隔筋,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转动部21的横截面为非圆形,则在转动部21相对壳体10旋转的过程中,各阻尼腔111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有利于提高各阻尼腔111的体积变化幅度,进而提高各阻尼腔111的压力变化幅度,因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阻尼效果。
进一步地,转动部21的横截面的轮廓线包括曲线段212和直线段213,直线段213与隔筋112相对设置,且转动部21的中心轴线与壳体10的中心轴线共线,如图3所示。
转动部21的横截面的轮廓线包括曲线段212和直线段213,曲线段212 对应曲面,直线段213对应平面,因而能够形成截面为非圆形的转动部21,且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加工成型;进一步地,直线段213与隔筋112相对设置,因而与直线段213相对应的平面与隔筋112相对设置,这样,在转动部21相对壳体10转动的过程中,转动部21的平面也相对隔筋112转动,由于转动部 21的中心轴线与壳体10的中心轴线共线,因而平面与隔筋112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使得流通间隙113的尺寸发生变化,因而能够调节阻尼介质的流动速率,进而进一步优化阻尼效果。
具体地,曲线段212为抛物线段,如图3所示。
曲线段212为抛物线段,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
进一步地,叶片23的横截面位于曲线段212与直线段213之间,如图3 所示。
叶片23的横截面位于曲线段212与直线段213之间,则叶片23位于转动部21的曲面与平面的连接部位处,这使得产品的结构相对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便于装配。
进一步地,叶片23的横截面靠近曲线段212的边缘部位,且与曲线段212 之间具有避让凹槽211,如图3所示。
叶片23的横截面靠近曲线段212的边缘部位,且与曲线段212之间具有避让凹槽211,则叶片23靠近转动部21的曲面的边缘部位,结构较为规整;且曲面与叶片23之间设有避让凹槽211,避让凹槽211能够起到一定的避空作用,防止叶片23与曲面之间发生干涉,结构合理。
进一步地,叶片23上设有通槽231,通槽231内设有阻流片24,如2至图4所示,阻流片24与通槽231的槽壁之间限定有流通口232,连通结构包括流通口232。
在叶片23上设置通槽231,并在通槽231内设置阻流片24,且阻流片24 与通槽231的槽壁之间留有流通口232,使得相邻阻尼腔111内的阻尼介质可以穿过此流通口232由高压腔进入低压腔,从而实现相邻阻尼腔111之间阻尼介质的流通,同时也有利于减小叶片23受到的作用力,从而有利于延长叶片 23的使用寿命,有利于提高旋转阻尼器100的使用可靠性。优选地,通槽231 位于阻流片24的轴向中部,这样便于各部位的阻尼介质能够快速到达流通口 232处,从而防止叶片23局部受力过大,有利于叶片23受力均衡。
进一步地,阻流片24的一端与叶片23相连,另一端能够相对叶片23运动,使流通口232的流通面积能够发生变化。
阻流片24的一端(记为连接端)与叶片23相连,另一端(记为自由端) 与通槽231的槽壁之间形成流通口232,由于其另一端能够相对叶片23运动,因而使得流通口232的流通面积能够发生变化,这便于根据各阻尼腔111的压力变化来合理调整流通口232的开度,使旋转阻尼器100的运行状态与当前的工作工况相匹配,从而提高旋转阻尼器100的使用效果。
其中,阻流片24为柔性件,柔性件能够在阻尼介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以调节流通口232的流通面积。
阻流片24为柔性件(如塑料片),受力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因而在旋转阻尼器100的工作过程中,阻流片24的自由端可以随着阻尼介质的压力变化而自然发生变形,从而调节流通口232的流通面积,以适应阻尼介质的流动需求,而其连接端与叶片23固定连接即可,结构和原理较为简单,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转动部21与叶片23中的一个上设有凸筋214,另一个上设有限位凹槽,凸筋214插入限位凹槽内,如图3和图4所示。
在转动部21与叶片23中的一个上设置凸筋214,另一个上设置限位凹槽,将凸筋214插入限位凹槽内,即可对转动部21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和限位作用,然后可以快速地将转动部21与叶片23固定连接(如采用焊接、紧固件连接等方式或者直接利用凸筋214与限位凹槽的紧配合实现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
优选地,隔筋1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隔筋112对称设置,如图3和图4 所示,叶片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叶片23对称设置,且两个叶片23及两个隔筋112交错设置,如图3所示。
将隔筋112和叶片23的数量均设计为两个,且两个隔筋112对称设置,两个叶片23对称设置,同时两个叶片23及两个隔筋112交错设置,即排布成 ABAB的形式,从而划分出四个阻尼腔111,一方面使得每个阻尼腔111的体积能够具有相对较大的变化,因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旋转阻尼器100的阻尼效果,另一方面使得转动部21能够旋转相对较大的角度,因而有利于扩大旋转阻尼器100能够发挥阻尼效果的旋转范围。当然,隔筋112和叶片23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也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均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粘性流体的体积占多个阻尼腔111的总体积的90%-95%。
粘性流体的体积占多个阻尼腔111的总体积的90%-95%,有效保证了旋转阻尼器100在工作过程中粘性流体能够先进入低压阻尼腔111;且由于粘性流体的比例显著大于气体介质,因而有利于进一步延长转动部21的转动时间,从而进一步增加旋转阻尼器100能够发挥阻尼效果的旋转范围,进而使得旋转阻尼器100的最小有效角度更小,适应性更强。
可选地,粘性流体为硅油、机械油或蓖麻油。
粘性流体可以是硅油、机械油、蓖麻油或者柴油、机油、变压器油等其他粘性流体,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均具有良好的阻尼效果。
可选地,阻尼气体为空气或惰性气体。
阻尼气体可以是空气或惰性气体(如氦气、氩气等),也可以是氮气等其他气体,干净无污染,安全可靠,且具有良好的阻尼效果。
进一步地,旋转件20还包括与转动部21相连并凸出于壳体10的连接轴 22,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包括一端敞口的外壳11和套装在连接轴22 上并封盖外壳11的敞口端的上盖12,上盖12与外壳11之间和/或连接轴22 与上盖12之间设有密封圈30。
旋转件20还包括连接轴22,连接轴22与转动部21相连并凸出于壳体10,便于与外部结构相连,实现旋转阻尼功能;将壳体10拆分为外壳11和上盖 12,便于旋转件20的装配;在上盖12与外壳11之间、或者连接轴22与上盖 12之间、或者上盖12与外壳11之间及连接轴22与上盖12之间设置密封圈 30,能够有效保证各阻尼腔111的密封性,防止阻尼介质发生泄漏,因而有利于旋转阻尼器100的长期使用。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曲线段212为折线段,如图3所示。
曲线段212为折线段(如两条、三条、四条或更多条转折相连的直线段 213),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当然,曲线段212并不局限于抛物线段或者折线段,也可以是弧线段、椭圆的部分线段、双曲线段212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阻流片24与叶片23活动连接,能够沿叶片23 的径向方向运动,以调节流通口232的流通面积。
阻流片24为刚性件,使其连接端与叶片23活动连接,并能沿转动部21 的径向方向活动,则通过调整连接端的位置即可调整流通口232的流通面积,结构和原理也较为简单。具体地,可以在叶片23内设置滑槽,将阻流片24 的连接端插装在滑槽内,并设置相应的限位结构防止连接端脱出即可。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门盖组件,包括:工作台400、门盖300和至少一个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旋转阻尼器100。
具体地,工作台400限定有衣物放置口410;门盖300盖设在工作台400 上,并与工作台400转动连接,以打开或关闭衣物放置口410;旋转阻尼器100 安装在工作台400与门盖300的转动连接部位处,且旋转阻尼器100的壳体 10或者旋转件20与门盖300相连。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门盖组件,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阻尼器,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旋转阻尼器100的壳体10或者旋转件20与门盖300相连,能够在门盖300关闭的过程中压缩阻尼介质,使阻尼介质在多个阻尼腔111之间流动,从而降低门盖300的关闭速度,既能够防止门盖300快速撞击机体产生噪音,又能够防止门盖300夹伤用户手指。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工作台400与门盖300通过两个铰链310转动连接,旋转阻尼器100的数量为一个,旋转阻尼器100与其中一个铰链310相连;门盖组件还包括助力阻尼器200,助力阻尼器200与另一个铰链310相连,并能够在门盖300关闭的过程中提供阻尼力及在门盖300打开的过程中提供助力。
将旋转阻尼器100的数量限定为一个,另外再设置一个助力阻尼器200,旋转阻尼器100和助力阻尼器200共同与门盖300相配合,能够在门盖300 关闭的过程中同时提供阻尼力,因而能够显著降低门盖300的关闭速度,有效提高阻尼效果;而开盖时,助力阻尼器200能够提供一定的开盖驱动力(即助力),因而能够减小用户施加的开盖作用力,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图中未示出),包括:机身和如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门盖组件。
具体地,机身限定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门盖组件安装在机身的顶部,并封盖容纳腔的开口端,且其衣物放置口410与容纳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因包括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门盖组件,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洗衣机为波轮洗衣机。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门盖组件及其阻尼器的具体结构,并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助力阻尼器200内部采用双弹簧205结构。该阻尼器在调整扭矩时只能通过调整弹簧205的刚度进而调整扭矩,而调节弹簧205 的刚度不仅增加工序而且增加成本,十分不方便。此外,市场上的该种阻尼器在长时间使用后,尾部可能由于连接不牢固而出现漏油现象。如何更加方便高效的调整阻尼器的扭矩以及保证阻尼器尾部的可靠性,成为亟需解决问题之一。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市场上一种阻尼器调整扭矩不方便、成本较高等情况,提出一种改进的助力阻尼器200方案。
具体地,如图6至图16所示,该助力阻尼器200结构包括外壳罩201、主动轴203、从动轴204、弹簧205、碟簧206、尾销207和尾堵202。在外壳罩201内部有阻尼器的工作腔,主动轴203上的销轴2031一端穿出阻尼器工作腔的前端,另一端与主动轴203的一端固定,主动轴203的另一端与从动轴 204的一端接触;在主动轴203和从动轴204上均有互相配合的螺旋面结构,从动轴204的另一端与弹簧205的一端接触;而弹簧205则穿过若干个线性放置的碟簧206,另一端与尾堵202接触;尾堵202外壁形状与工作腔的内壁形状相匹配,且尾堵202不能在阻尼器的工作腔内转动;尾销207将外壳罩201 和尾堵202紧固起来;主动轴203、从动轴204、弹簧205和碟簧206都在阻尼器的工作腔内。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中的主动轴203包括第一螺旋面2032、第二螺旋面2033,在主动轴203远离销轴2031的一端中心开设有圆孔(即第一圆孔2034),第一螺旋面2032和第二螺旋面2033分别位于圆孔的周边;从动轴204包括第三螺旋面2041、第四螺旋面2042,在和主动轴203配合的一端的中心开设有圆孔(即第二圆孔2043),第三螺旋面2041和第四螺旋面2042 分别位于圆孔周边,且与第一螺旋面2032和第二螺旋面2033互相配合。主动轴203和从动轴204中心的圆孔主要是为了贮存润滑油。
本实施例中的助力阻尼器200,由于主动轴203和从动轴204上面设有互相配合的螺旋面,当有一个合扭矩作用于销轴2031上时,主动轴203开始转动,通过主动轴203的螺旋面将扭矩传递到从动轴204上,带动从动轴204 相对转动并沿着工作腔长度方向移动。由于从动轴204一端连接着弹簧205,弹簧205受力压缩。当压缩量增大到从动轴204与碟簧206接触时,碟簧206 开始压缩。当碟簧206、弹簧205和从动轴204三者之间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时,主动轴203停止转动,整个助力阻尼器200受力平衡。
本实施例内部采用一根弹簧205和若干碟簧206的结构,碟簧206的内径和弹簧205大径相同。碟簧206叠放使用,总长度比弹簧205自然状态下的长度要短。当需要调整阻尼器的扭矩时,通过调整碟簧206的数量就能够达到调整阻尼器扭矩的目的,方便高效。同时,碟簧206的放置可以采用同向放置(如图13所示)、反向放置(如图14所示)或者正反向放置(如图15所示)的方式,本专利以同向放置为例。在阻尼器的尾部,使用尾销207的方式将阻尼器的外壳罩201和尾销207固定。此外,在尾销207的尾端2071采用滚花工艺,增大尾销207和外壳罩201的摩擦力,保证阻尼器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不会出现漏油现象,安全可靠。
与市场上的阻尼器相比,本专利不仅能够方便调节阻尼器的扭矩,还可以保持阻尼器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延长阻尼器的使用寿命。
如图11所示,记本实用新型专利中弹簧205的刚度是k1,自然状态下碟簧206顶端到弹簧205顶端的距离是M,整个碟簧206的刚度是k2,弹簧205 的最大压缩量是N。在阻尼器工作的前段时间,只有弹簧205开始压缩,刚度是k1,这时阻尼器承受的扭矩不是很大,当阻尼器受到的扭矩增大,弹簧205 压缩量随之增大;当弹簧205压缩量增大到M时,阻尼器进入后段工作状态,碟簧206开始压缩,这时整个碟簧206和弹簧205的合刚度就是k1+k2,能够承受的扭矩也就增大,而整个弹簧205和扭簧的最大压缩量就是N。本实用新型专利通过调节弹簧205的刚度和碟簧206的刚度就可以调节阻尼器工作时的前段和后段所能够承受的扭矩。
如此,本专利提供的采用弹簧205和碟簧206的方案,能够方便高效地调节阻尼器的扭矩;而且在阻尼器长时间使用之后,阻尼器的尾部仍旧保持密封性,不会出现漏油、破损等现象;且与市场上的助力阻尼器200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通过调节弹簧205或者碟簧206的刚度即可方便调节阻尼器各个工作阶段的扭矩。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旋转阻尼器100,该旋转阻尼器100结构包括转轴(即旋转件20)、上盖12、密封圈30、外壳11、叶片23和阻流片24 等。在外壳11内部有旋转阻尼器100的工作腔,转轴一端穿出阻尼器的外壳 11,并通过密封圈30和上盖12密封起来。外壳11的内壁对称设有一对筋位 (即隔筋112)。转轴对称有两个凸起部(即凸筋214),凸起部安装有叶片 23,叶片23中部有凹槽(即通槽231),阻流片24就安装在凹槽中。转轴的横截面为两段抛物线和两个凹部构成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阻尼器100外壳11内腔中填充有粘性流体,体积占内腔空间(即外壳11与转轴之间的空间)的90%-95%。本专利的粘性流体以硅油为例,占内腔空间的90%。在旋转阻尼器100工作过程中,硅油能够首先进入低压的内腔,而不是空气先进入低压腔,使得旋转阻尼器100的最小有效角度更小,适应性更强。其中,最小有效角度是指在门盖组件下落过程中,旋转阻尼器100能够实现缓慢下降的最小角度。
进一步地,本专利可以用于门开合领域,保证门组件能够自动的关闭,例如应用于洗衣机领域,在门盖组件和工作台400组件的连接处使用。
本专利中门盖组件的工作原理是:门盖组件的两侧分别设有助力阻尼器 200和旋转阻尼器100。旋转阻尼器100通过转轴将门盖组件和左侧门盖300 铰链310连接固定起来,而助力阻尼器200通过主动轴203的销轴2031将门盖组件和右侧门盖300铰链310连接固定起来。在门盖组件打开或者关闭过程中,助力阻尼器200的销轴2031和旋转阻尼器100的转轴随着门盖组件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产生扭矩。在门盖组件下落过程中,助力阻尼器200的主动轴 203转动,带动从动轴204在工作腔内平移。由于工作腔内有弹簧205和碟簧组件,可以减缓从动轴204在工作腔内的移动速度,从而给门盖组件施加与下落方向相反的作用扭矩,进而使得门盖组件实现缓慢下落的功能。此外,由于旋转阻尼器100转轴的横截面是两段抛物线,能够调整转轴和外壳11筋位之间的间隙,进而进一步提高缓慢下降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阻尼器,在旋转件的转动部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限定出多个阻尼腔,且任一阻尼腔的体积在转动部转动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各阻尼腔内压力的变化,由于相邻的阻尼腔之间设有连通结构,因而阻尼介质会在相邻的阻尼腔之间发生流动,且由高压腔流向低压腔,对转动部与壳体之间的相对转动进行一定程度的缓冲,从而起到良好的阻尼效果;同时,由于多个阻尼腔内填充的阻尼介质为复合介质,既包括粘性流体,也包括阻尼气体,且粘性流体的体积大于阻尼气体的体积,因而在旋转阻尼器工作的过程中,粘性流体能够首先进入低压腔,而不是阻尼气体先进入低压腔,因而有利于延长转动部的转动时间,从而增加旋转阻尼器能够发挥阻尼效果的旋转范围,进而使得旋转阻尼器的最小有效角度更小,适应性更强。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旋转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
旋转件(20),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10)内并能相对所述壳体(10)转动的转动部(21),所述转动部(21)与所述壳体(10)的内壁面之间限定出多个阻尼腔(111),各所述阻尼腔(111)的体积在所述转动部(21)相对所述壳体(10)转动时发生变化,且相邻的所述阻尼腔(111)之间设有连通结构;
阻尼介质,包括粘性流体和阻尼气体,填充在多个所述阻尼腔(111)内,且所述粘性流体的体积大于所述阻尼气体的体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0)的内侧壁上设有向所述转动部(21)凸伸的隔筋(112),所述转动部(21)的外侧壁上设有向所述壳体(10)的内侧壁凸伸的叶片(23),所述叶片(23)及所述隔筋(112)将所述壳体(10)的内侧壁与所述转动部的外侧壁之间的空间划分为多个所述阻尼腔(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23)与所述壳体(10)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转动部(21)的外侧壁与所述隔筋(112)之间设有流通间隙(113),所述连通结构包括所述流通间隙(1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0)的内侧壁的横截面包括圆弧部和与所述圆弧部相连的凸伸部,所述转动部(21)的横截面为非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部(21)的横截面的轮廓线包括曲线段(212)和直线段(213),所述直线段(213)与所述隔筋(112)相对设置,且所述转动部(2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壳体(10)的中心轴线共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线段(212)为抛物线段或者折线段;和/或
所述叶片(23)的横截面位于所述曲线段(212)与所述直线段(213)之间;和/或
所述叶片(23)的横截面靠近所述曲线段(212)的边缘部位,且与所述曲线段(212)之间具有避让凹槽(211)。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23)上设有通槽(231),所述通槽(231)内设有阻流片(24),所述阻流片(24)与所述通槽(231)的槽壁之间限定有流通口(232),所述连通结构包括所述流通口(2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流片(24)的一端与所述叶片(23)相连,另一端能够相对所述叶片(23)运动,使所述流通口(232)的流通面积能够发生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流片(24)为柔性件,所述柔性件能够在所述阻尼介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以调节所述流通口(232)的流通面积;或者
所述阻流片(24)与所述叶片(23)活动连接,能够沿所述叶片(23)的径向方向运动,以调节所述流通口(232)的流通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部(21)与所述叶片(23)中的一个上设有凸筋(214),另一个上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凸筋(214)插入所述限位凹槽内;和/或
所述隔筋(1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隔筋(112)对称设置,所述叶片(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叶片(23)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叶片(23)及两个所述隔筋(112)交错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性流体的体积占多个所述阻尼腔(111)的总体积的90%-95%;和/或
所述粘性流体为硅油、机械油或蓖麻油;和/或
所述阻尼气体为空气或惰性气体;和/或
所述旋转件(20)还包括与所述转动部(21)相连并凸出于所述壳体(10) 的连接轴(22),所述壳体(10)包括一端敞口的外壳(11)和套装在所述连接轴(22)上并封盖所述外壳(11)的敞口端的上盖(12),所述上盖(12)与所述外壳(11)之间和/或所述连接轴(22)与所述上盖(12)之间设有密封圈(30)。
12.一种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400),所述工作台(400)限定有衣物放置口(410);
门盖(300),盖设在所述工作台(400)上,并与所述工作台(400)转动连接,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衣物放置口(410);和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阻尼器(100),安装在所述工作台(400)与所述门盖(300)的转动连接部位处,且所述旋转阻尼器(100)的壳体(10)或者旋转件(20)与所述门盖(300)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台(400)与所述门盖(300)通过两个铰链(310)转动连接,所述旋转阻尼器(100)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旋转阻尼器(100)与其中一个所述铰链(310)相连;
所述门盖组件还包括助力阻尼器(200),所述助力阻尼器(200)与另一个所述铰链(310)相连,并能够在所述门盖(300)关闭的过程中提供阻尼力及在所述门盖(300)打开的过程中提供助力。
14.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所述机身限定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和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门盖(300)组件,安装在所述机身的顶部,并封盖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且其衣物放置口(410)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
CN201920145425.XU 2019-01-28 2019-01-28 旋转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Active CN209798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5425.XU CN209798365U (zh) 2019-01-28 2019-01-28 旋转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5425.XU CN209798365U (zh) 2019-01-28 2019-01-28 旋转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98365U true CN209798365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21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45425.XU Active CN209798365U (zh) 2019-01-28 2019-01-28 旋转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983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6286B (zh) 模块式内啮合齿轮泵或马达
CN111485781B (zh) 悬停装置、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CN109209819A (zh) 一种活塞传动机构及二维压缩机
CN209798365U (zh) 旋转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CN102878080A (zh) 电动真空泵
KR20130094651A (ko) 베인 로터리 압축기
CN213205965U (zh) 涡旋压缩机、制冷设备及汽车
WO2013152706A1 (zh) 转子泵以及包括转子泵的旋转机械
CN209798367U (zh) 助力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CN212225952U (zh) 一种蜗轮蜗杆减速机防护外壳
CN203051124U (zh) 一种铰接滑片式旋转压缩机
CN202883382U (zh) 电动真空泵
CN209798368U (zh) 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CN207830127U (zh) 涡旋压缩机的压缩机构
CN209798366U (zh) 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CN111396312B (zh) 一种采用外驱动的同步回转式压缩机
CN110500270B (zh) 一种插装油口的双向高速微型柱塞泵
CN211500797U (zh) 一种转子发动机
CN209669548U (zh) 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CN207315656U (zh) 一种三腔室凸轮压缩机
CN207064239U (zh) 压缩机构和旋转式压缩机
JP2003286979A5 (zh)
CN214944957U (zh) 压缩机结构
CN220769619U (zh) 一种低噪音的摆线液压马达
CN209924725U (zh) 一种液压闭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