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98367U - 助力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 Google Patents

助力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98367U
CN209798367U CN201920146114.5U CN201920146114U CN209798367U CN 209798367 U CN209798367 U CN 209798367U CN 201920146114 U CN201920146114 U CN 201920146114U CN 209798367 U CN209798367 U CN 209798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bricating oil
shell
damper
working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461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加旺
高梦秋
蔡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461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98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98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98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助力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阻尼器包括:壳体,壳体内限定有工作腔和至少一个设置在工作腔的腔壁上用于供润滑油流动的润滑油流道;阻尼装置,至少部分位于工作腔内,并能够相对壳体往复运动,且阻尼装置位于工作腔内的部分能够在工作腔内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工作区域内运动;其中,润滑油流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使润滑油能够在工作区域内流动。本申请提供的助力阻尼器,通过在壳体内部工作腔的腔壁上增设润滑油流道,使得润滑油能够在工作区域内流动,从而提高了润滑油的流通性,保证了工作腔的内部零件在长期使用后依然能够得到润滑油的良好润滑,进而保证了助力阻尼器的长期使用可靠性。

Description

助力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衣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助力阻尼器、包含该助力阻尼器的门盖组件及包含该门盖组件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助力阻尼器,其内腔中的润滑油不能在内腔中循环流通,长期使用后内部零件由于缺少润滑油而不能良好地运行。因此,如何保证阻尼器内腔中润滑油的流通性,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力阻尼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助力阻尼器的门盖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门盖组件的洗衣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助力阻尼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工作腔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腔的腔壁上用于供润滑油流动的润滑油流道;阻尼装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工作腔内,并能够相对所述壳体往复运动,且所述阻尼装置位于所述工作腔内的部分能够在所述工作腔内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工作区域内运动;其中,所述润滑油流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使所述润滑油能够在所述工作区域内流动。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助力阻尼器,通过在壳体内部工作腔的腔壁上增设润滑油流道,且将润滑油流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工作腔内部零件的工作区域两端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使得润滑油能够在工作区域内流动,从而提高了润滑油的流通性,保证了工作腔的内部零件在长期使用后依然能够得到润滑油的良好润滑,进而保证了助力阻尼器的长期使用可靠性。
具体而言,助力阻尼器包括壳体和阻尼装置,壳体内限定有工作腔,用于容纳内部零件;阻尼装置至少部分位于工作腔内,并能够相对壳体往复运动(包括但不限于转动、滑动、伸缩运动等方式)以实现阻尼功能;工作腔内具有供阻尼器的内部零件(即阻尼装置位于工作腔内的部分)工作的工作区域(即阻尼装置位于工作腔内的部分的活动范围),工作区域的两端分别记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由于润滑油流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因而润滑油能够由第一位置流动至第二位置,也能够由第二位置流动至第一位置,即实现了润滑油在工作区域内的循环流通,保证了工作区域内的各个零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均能够得到润滑油的良好润滑,从而保证了阻尼器长期使用的可靠性;而阻尼装置也可以有部分零部件位于工作腔外,这样便于阻尼器与外部结构之间的装配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阻尼器的内部零件(即阻尼装置位于工作腔内的部分)可以有部分结构一直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而其他结构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且一直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处的结构可以保持静止,也可以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处发生运动;阻尼器的内部零件(即阻尼装置位于工作腔内的部分)也可以是通过运动的方式到达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助力阻尼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润滑油流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润滑油流道在所述工作腔的腔壁上均匀分布。
将润滑油流道的数量设计为多个,能够进一步提高润滑油的流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对阻尼装置的润滑效果,进而进一步提高助力阻尼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多个润滑油通道在工作腔的腔壁上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对内部零件的润滑均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助力阻尼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润滑油流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润滑油流道对称设置。
将润滑油流道的数量设计为两个,且两个润滑油流道对称设置,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此外,将该助力阻尼器安装在其他结构上时,可以使装配完毕后,两个润滑油流道一个位于工作腔的顶部,一个位于工作腔的底部,则位于下方的润滑油流道能够收集由上向下滴落的润滑油,便于润滑油汇入润滑油流道内,进而提高润滑油的流动性,而位于上方的润滑油流道便于收集向上甩出的润滑油,且其内部的润滑油能够由上向下滴落至零部件的顶部,进而对工作腔内的零部件进行良好润滑,结构简单且布局合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润滑油流道沿直线方向延伸;和/或,所述工作腔的两端所在的位置分别为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润滑油流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工作腔的两端;和/或,所述润滑油流道为设置在所述工作腔的腔壁上的凹槽。
润滑油流道沿直线方向延伸,既简化了壳体的结构,便于加工成型,又缩短了润滑油流道的长度,提高了润滑油的流通性。
工作腔的两端所在的位置分别为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则工作腔即为内部零部件的工作区域,这样减小了工作腔的尺寸,有利于减小产品体积,简化产品结构,节约生产成本;且此时润滑油流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工作腔的两端,有利于简化产品结构,进一步节约生产成本。当然,工作腔的尺寸也可以大于工作区域,其内部可以在工作区域以外的部分额外设置一些非阻尼装置的其他结构,比如限位结构、连接结构等。
润滑油流道为设置在工作腔的腔壁上的凹槽,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加工成型,且使得润滑油流道的设置不会对工作腔及其内部零部件造成干涉或其他影响,因而无需对内部零部件进行改进,也无需对壳体的形状做过大改动,适于推广;同时,也使得润滑油流道直接朝向内部零部件,便于对内部零部件进行良好润滑。当然,也可以在工作腔的腔壁上额外设置或者连接其他结构来构造润滑油流道。可选地,凹槽的截面可以是方形、半圆形或其他形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一端敞口的外壳和尾堵,所述外壳的敞口端的内壁面的形状与所述尾堵的外壁面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尾堵插入所述外壳内并封堵所述外壳的敞口端且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尾堵的横截面为非圆形,以限制所述尾堵相对所述外壳转动。
壳体包括外壳和尾堵,外壳的一端敞口,且外壳的敞口端的内壁面的形状与尾堵的外壁面的形状相适配,则安装时将尾堵插入外壳内即可使尾堵封堵外壳的敞口端,这样有利于缩小尾堵的尺寸,以减小产品体积,减轻产品重量,节约生产成本,还使得产品的结构较为规整;同时也提高了外壳敞口端处的密封性,能够有效防止润滑油由此处泄漏,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助力阻尼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且尾堵的横截面为非圆形,因而插入外壳后受到限制,不能相对壳体转动,即:利用尾堵和外壳本身的形状保证了外壳与尾堵之间的相对静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外壳敞口端处的密封性,进一步防止了润滑油外漏。
优选地,尾堵通过固定轴与外壳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固定轴与所述壳体接触的部位至少部分设有粗糙层。
利用固定轴来连接外壳与尾堵,相较于紧固件等连接方式,能够增加外壳与尾堵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外壳与尾堵的连接可靠性;同时,固定轴与壳体接触的部位至少部分设置了粗糙层,从而增加了固定轴与壳体之间的摩擦力,能够降低使用过程中固定轴与壳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导致固定轴松动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壳体的固定牢靠性,保证阻尼器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尾部不会出现漏油现象,安全可靠;而利用外壳与尾堵的形状来保证外壳与尾堵之间的相对静止,进一步降低了固定轴发生松动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尾堵与外壳的连接可靠性,且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润滑油流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壳的敞口端,使所述外壳的敞口端的内壁面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
润滑油流道的一端延伸至外壳的敞口端,则直接利用润滑油流道即可保证外壳的敞口端的内壁面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这样润滑油流道既起到了提高润滑油流通性的功能,又起到了限制尾堵转动的功能,因而提高了产品的集成度,简化了外壳的结构。当然,外壳的内壁面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形成非圆截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阻尼装置包括:传动组件,包括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工作腔内且能相对所述壳体运动的主动件和位于所述工作腔内的从动件,所述从动件与所述工作腔的腔壁之间限定出阻尼腔,且所述从动件与所述主动件相配合,能够在所述主动件相对所述壳体运动时相对所述壳体滑动;阻尼组件,安装在所述阻尼腔内,并能够随着所述从动件的往复滑动发生弹性变形。
阻尼装置包括传动组件和阻尼组件,传动组件包括主动件和从动件,主动件与外部结构相配合,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相对壳体运动,并带动从动件相对壳体滑动,使从动件对阻尼组件施加作用力,导致阻尼组件发生压缩变形储存弹性势能,进而产生阻尼效果;反之,当外力消失时,阻尼组件会释放弹性势能发生复位变形,进而带动从动件及主动件反向运动复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动件包括位于所述工作腔内且能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转动部,所述从动件包括与所述转动部相配合的平动部,其中,所述转动部相对所述壳体转动时,所述平动部相对所述壳体滑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转动部;其中,所述转动部远离所述平动部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并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往复转动。
主动件包括转动部,转动部位于壳体内且能够相对壳体转动,从动件包括平动部,平动部与转动部配合,能够将外部结构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进而作用于阻尼组件,实现阻尼效果。如此,阻尼器可以用于旋转运动的结构,如洗衣机门盖的开合过程,对于洗衣机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其中,转动部远离平动部的一端位于第一位置处,并能够在第一位置处往复转动,因而该技术方案中阻尼装置的一部分结构始终位于第一位置处,并能够在第一位置处转动,相较于通过运动的方式到达第一位置处,有利于减小工作腔的尺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部和所述平动部均为凸轮,两个所述凸轮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凸起,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与所述平动部相适配的滑槽,所述从动件限位在所述滑槽内,并能够沿着所述滑槽轴向滑动;其中,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壳体发生相对转动时,两个所述凸轮上的所述凸起相互作用,使所述平动部远离或靠近所述转动部。
平动部和转动部均为凸轮,即设有凸起的轮子,且凸起设置在平动部和转动部相对的一侧,这使得两个凸轮形成了牙嵌结构,这样,转动部受到外力相对壳体发生转动时,与平动部之间也发生相对转动,此时两个凸轮上的凸起会相互作用,使二者之间产生轴向方向的作用力;由于壳体内设有滑槽,平动部能够沿着滑槽轴向滑动,而转动部一般与外部结构(如与洗衣机的机体或门盖)固定相连,不能产生轴向运动,故而平动部会沿着轴向方向向靠近转动部或远离转动部的方向移动,这使得平动部和转动部之间的接触面积会发生变化,从而避免了平动部和转动部过度磨损导致寿命过低。
值得说明的是,转动部和平动部均为凸轮,只表明两个凸轮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转动,并不代表两个凸轮一定是圆柱形结构;且滑槽可以是壳体的内壁面围设出的结构,也可以是在壳体内额外设置的结构。比如:平动部的外壁面是方形结构,与壳体的内壁面的形状相适配,以防止其相对壳体转动,但是平动部上的凸起能够与转动部上的凸起相配合而发生相对转动,以将转动部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或者,平动部的外壁面整体是圆形结构,但是其外壁面上设有限位筋,限位筋与壳体上的滑槽相配合,既限制平动部相对壳体转动,又对平动部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
优选地,转动部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凸起,两个凸起上分别设有第一螺旋面和第二螺旋面;平动部上也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凸起,两个凸起上分别设有第三螺旋面和第四螺旋面。第一螺旋面及第二螺旋面分别与第三螺旋面及第四螺旋面相配合,实现平动部与转动部的相对转动及相对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部朝向所述平动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储油孔,所述平动部朝向所述转动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储油孔,且所述第一储油孔和所述第二储油孔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平动部相互运动的过程中与所述润滑油流道相连通。
在转动部朝向平动部的一侧设置第一储油孔,同时在平动部朝向转动部的一侧设置第二储油孔,且第一储油孔和第二储油孔在转动部与平动部相互运动的过程中与润滑油通道相连通,因而润滑油通道内的润滑油可以进入第一储油孔和第二储油孔,使得第一储油孔和第二储油孔可以贮存润滑油,从而减小平动部与转动部之间的摩擦磨损,既有利于延长阻尼器的使用寿命,又有利于提高转动部与平动部之间相对运动的顺畅度,减少发生卡滞甚至卡死的概率,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阻尼组件包括螺旋弹簧和套装在所述螺旋弹簧外侧的蝶形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从动件及所述壳体的内壁面接触配合;其中,所述螺旋弹簧远离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限位在所述第二位置处。
阻尼组件利用蝶形弹簧+螺旋弹簧的组合来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双弹簧结构,由于蝶形弹簧具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及样式,很容易得到不同刚度的阻尼组件,因而通过调节蝶形弹簧的数量和/或样式,即可调节阻尼器的阻尼性能,调节方式简单高效,且不会增加工序和成本,适于推广;且螺旋弹簧远离传动组件的一端限位在第二位置处,因而该技术方案中阻尼装置的一部分结构始终位于第二位置处,并在第二位置处保持静止,相较于通过运动的方式到达第二位置处,有利于减小工作腔的尺寸。
具体地,蝶形弹簧套装在螺旋弹簧外侧,则螺旋弹簧的外径等于蝶形弹簧的内径,螺旋弹簧对蝶形弹簧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保证蝶形弹簧的中心轴线与螺旋弹簧的中心轴线共线,实现稳定配合。使用时,从动件能够与主动件相配合,在主动件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相对壳体滑动,对阻尼组件施加作用力,使阻尼组件发生压缩变形储存弹性势能,进而产生阻尼效果;反之,当外力消失时,阻尼组件会释放弹性势能发生复位变形,进而带动从动件及主动件反向运动复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蝶形弹簧的数量为多个。
采用多个蝶形弹簧,能够显著提高阻尼组件的刚度,进而提高阻尼器的阻尼性能;同时,通过合理布置多个蝶形弹簧的排布方式,能够形成多种不同刚度的阻尼组件,便于满足不同产品的不同需求,有利于优化不同产品的性能,从而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蝶形弹簧在自然状态下的轴向总长度小于所述螺旋弹簧在自然状态下的轴向长度。
多个蝶形弹簧在自然状态下的轴向总长度小于螺旋弹簧在自然状态下的轴向长度,则阻尼器工作的初始阶段只有螺旋弹簧受压,此时阻尼组件的刚度等于螺旋弹簧的刚度,能够承受的作用力或力矩相对小一些,阻尼器的阻尼效果也相对弱一些;当螺旋弹簧压缩到与多个蝶形弹簧的轴向总长度相同时,多个蝶形弹簧才开始受压,此时阻尼组件的刚度等于螺旋弹簧的刚度与多个蝶形弹簧的刚度之和,因而能够承受的作用力或力矩显著增加,阻尼器的阻尼效果也显著提高。这样,阻尼器工作时初始阶段和后期阶段能够承受的作用力或力矩不同,便于满足不同产品的不同需求,以进一步优化产品性能。比如:对于阻尼器用于洗衣机合盖过程时,初始阶段只有螺旋弹簧受压,阻尼器的阻尼效果相对弱一些,合盖速度相对快一些;后期阶段螺旋弹簧和蝶形弹簧同时受压,阻尼器的阻尼效果相对强一些,合盖速度相对慢一些,这样在有效防止门盖快速撞击机体或者夹伤用户手指的基础上,还有利于缩短合盖时间,因而有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蝶形弹簧叠合排布,且其内锥面朝向所述从动件;或者,多个所述蝶形弹簧叠合排布,且其内锥面背离所述从动件;或者,多个所述蝶形弹簧依次对合排布。
多个蝶形弹簧叠合排布,即多个蝶形弹簧的朝向相同,采用的是并联组合方式,且其内锥面可以朝向从动件也可以背离从动件,即:既可以正向并联排布(即AAAA……),也可以反向并联排布(即BBBB……),这种排布方式简单,且能够承受较大的作用力或力矩;多个蝶形弹簧也可以依次对合排布,即相邻的蝶形弹簧的朝向相反,采用的是串联组合方式(即ABABAB……)。当然,多个蝶形弹簧的排布方式不局限于上述三种情况,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比如:AABBAA……、AAABBBAAA……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这些技术方案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均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从动件设有第一限位轴,所述壳体的内壁面设有第二限位轴,所述螺旋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装在所述第一限位轴和所述第二限位轴上,且所述第一限位轴与所述第二限位轴之间留有压缩空间。
在从动件上设置第一限位轴,在壳体的内壁面上设置第二限位轴,将螺旋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装在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上,能够对螺旋弹簧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有效防止螺旋弹簧发生倾斜、移位等情况,从而提高了螺旋弹簧的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由于蝶形弹簧套装在螺旋弹簧上,受到螺旋弹簧的影响很大,因而也提高了蝶形弹簧的使用可靠性;而在第一限位轴与第二限位轴之间预留压缩空间,则保证了螺旋弹簧及蝶形弹簧能够在阻尼腔内发生压缩变形。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洗衣机的门盖组件,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限定有衣物放置口;门盖,盖设在所述工作台上,并与所述工作台转动连接,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衣物放置口;和至少一个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助力阻尼器,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与所述门盖的连接部位处,且所述助力阻尼器的阻尼装置与所述门盖相配合,能够增加所述门盖在关闭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门盖组件,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阻尼装置与门盖相配合,能够增加门盖关闭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因而降低门盖的关闭速度,既能够防止门盖快速撞击机体产生噪音,又能够防止门盖夹伤用户手指;而开盖时,阻尼装置释放弹性势能发生复位变形,能够提供一定的开盖作用力,因而能够减小用户施加的开盖作用力,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洗衣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限定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和如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所述的门盖组件,安装在所述机身的顶部,并封盖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且其衣物放置口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洗衣机,因包括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所述的门盖组件,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洗衣机为波轮洗衣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阻尼器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阻尼器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阻尼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阻尼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从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主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固定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蝶形弹簧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蝶形弹簧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蝶形弹簧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阻尼器去掉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外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门盖组件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阻尼器,10壳体,11外壳,111第一连接孔,112润滑油流道,113阻尼腔,114第一位置,115第二位置,116工作腔,12尾堵,121第二限位轴,122第二连接孔,13固定轴,131第一轴段,132第二轴段,133第三轴段,20传动组件,21从动件,211第一限位轴,212平动部,2121第三螺旋面,2122第四螺旋面,213第二储油孔,22主动件,221转动部,2211第一螺旋面,2212第二螺旋面,222连接轴,223第一储油孔,30阻尼组件,31螺旋弹簧,32蝶形弹簧,200门盖,300工作台,310衣物放置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助力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助力阻尼器100,包括:壳体10和阻尼装置。
具体地,壳体10内限定有工作腔116和至少一个设置在工作腔116的腔壁上用于供润滑油流动的润滑油流道112;阻尼装置至少部分位于工作腔116内,并能够相对壳体10往复运动,且阻尼装置位于工作腔116内的部分能够在工作腔116内的第一位置114与第二位置115之间的工作区域内运动;其中,润滑油流道11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位置114与第二位置115,使润滑油能够在工作区域内流动。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助力阻尼器100,通过在壳体10内部工作腔116的腔壁上增设润滑油流道112,且将润滑油流道11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工作腔116内部零件的工作区域两端的第一位置114与第二位置115,使得润滑油能够在工作区域内流动,从而提高了润滑油的流通性,保证了工作腔116的内部零件在长期使用后依然能够得到润滑油的良好润滑,进而保证了助力阻尼器100的长期使用可靠性。
具体而言,助力阻尼器100包括壳体10和阻尼装置,壳体10内限定有工作腔116,用于容纳内部零件;阻尼装置至少部分位于工作腔116内,并能够相对壳体10往复运动(包括但不限于转动、滑动、伸缩运动等方式)以实现阻尼功能;工作腔116内具有供阻尼器100的内部零件(即阻尼装置位于工作腔116内的部分)工作的工作区域(即阻尼装置位于工作腔116内的部分的活动范围),工作区域的两端分别记为第一位置114和第二位置115,由于润滑油流道11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位置114与第二位置115,因而润滑油能够由第一位置114流动至第二位置115,也能够由第二位置115流动至第一位置114,即实现了润滑油在工作区域内的循环流通,保证了工作区域内的各个零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均能够得到润滑油的良好润滑,从而保证了阻尼器100长期使用的可靠性;而阻尼装置也可以有部分零部件位于工作腔116外,这样便于阻尼器100与外部结构之间的装配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阻尼器100的内部零件(即阻尼装置位于工作腔116内的部分)可以有部分结构一直处于第一位置114或第二位置115,而其他结构位于第一位置114与第二位置115之间,且一直处于第一位置114或第二位置115处的结构可以保持静止,也可以在第一位置114或第二位置115处发生运动;阻尼器100的内部零件(即阻尼装置位于工作腔116内的部分)也可以是通过运动的方式到达第一位置114或第二位置115。
下面结合一些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阻尼器100100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一
润滑油流道1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润滑油流道112在工作腔116的腔壁上均匀分布,如图12所示。
将润滑油流道112的数量设计为多个,能够进一步提高润滑油的流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对阻尼装置的润滑效果,进而进一步提高助力阻尼器100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多个润滑油通道在工作腔116的腔壁上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对内部零件的润滑均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助力阻尼器100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优选地,润滑油流道1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润滑油流道112对称设置,如图12所示。
将润滑油流道112的数量设计为两个,且两个润滑油流道112对称设置,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此外,将该助力阻尼器100安装在其他结构上时,可以使装配完毕后,两个润滑油流道112一个位于工作腔116的顶部,一个位于工作腔116的底部,则位于下方的润滑油流道112能够收集由上向下滴落的润滑油,便于润滑油汇入润滑油流道112内,进而提高润滑油的流动性,而位于上方的润滑油流道112便于收集向上甩出的润滑油,且其内部的润滑油能够由上向下滴落至零部件的顶部,进而对工作腔116内的零部件进行良好润滑,结构简单且布局合理。
当然,润滑油流道11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三个或更多个,分布方式也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优选地,润滑油流道112沿直线方向延伸。
润滑油流道112沿直线方向延伸,既简化了壳体10的结构,便于加工成型,又缩短了润滑油流道112的长度,提高了润滑油的流通性。
进一步地,工作腔116的两端所在的位置分别为第一位置114及第二位置115,如图3所示,润滑油流道11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工作腔116的两端。
工作腔116的两端所在的位置分别为第一位置114及第二位置115,则工作腔116即为内部零部件的工作区域,这样减小了工作腔116的尺寸,有利于减小产品体积,简化产品结构,节约生产成本;且此时润滑油流道11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工作腔116的两端,有利于简化产品结构,进一步节约生产成本。当然,工作腔116的尺寸也可以大于工作区域,其内部可以在工作区域以外的部分额外设置一些非阻尼装置的其他结构,比如限位结构、连接结构等。
优选地,润滑油流道112为设置在工作腔116的腔壁上的凹槽,如图12所示。
润滑油流道112为设置在工作腔116的腔壁上的凹槽,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加工成型,且使得润滑油流道112的设置不会对工作腔116及其内部零部件造成干涉或其他影响,因而无需对内部零部件进行改进,也无需对壳体10的形状做过大改动,适于推广;同时,也使得润滑油流道112直接朝向内部零部件,便于对内部零部件进行良好润滑。
当然,也可以在工作腔116的腔壁上额外设置或者连接其他结构来构造润滑油流道112。
可选地,凹槽的截面可以是方形(如图12所示)、半圆形或其他形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进一步地,壳体10包括一端敞口的外壳11和尾堵12,如图1至图4所示,外壳11的敞口端的内壁面的形状与尾堵12的外壁面的形状相适配,尾堵12插入外壳11内并封堵外壳11的敞口端且与外壳11可拆卸连接,尾堵12的横截面为非圆形,以限制尾堵12相对外壳11转动。
壳体10包括外壳11和尾堵12,外壳11的一端敞口,且外壳11的敞口端的内壁面的形状与尾堵12的外壁面的形状相适配,则安装时将尾堵12插入外壳11内即可使尾堵12封堵外壳11的敞口端,这样有利于缩小尾堵12的尺寸,以减小产品体积,减轻产品重量,节约生产成本,还使得产品的结构较为规整;同时也提高了外壳11敞口端处的密封性,能够有效防止润滑油由此处泄漏,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助力阻尼器100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且尾堵12的横截面为非圆形,因而插入外壳11后受到限制,不能相对壳体10转动,即:利用尾堵12和外壳11本身的形状保证了外壳11与尾堵12之间的相对静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外壳11敞口端处的密封性,进一步防止了润滑油外漏。
进一步地,润滑油流道112的一端延伸至外壳11的敞口端,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12所示,使外壳11的敞口端的内壁面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如图12所示。
润滑油流道112的一端延伸至外壳11的敞口端,则直接利用润滑油流道112即可保证外壳11的敞口端的内壁面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这样润滑油流道112既起到了提高润滑油流通性的功能,又起到了限制尾堵12转动的功能,因而提高了产品的集成度,简化了外壳11的结构。当然,外壳11的内壁面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形成非圆截面。
优选地,尾堵12通过固定轴13与外壳11可拆卸连接,如图1至图4所示,且固定轴13与壳体10接触的部位至少部分设有粗糙层。
利用固定轴13来连接外壳11与尾堵12,相较于紧固件等连接方式,能够增加外壳11与尾堵12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外壳11与尾堵12的连接可靠性;同时,固定轴13与壳体10接触的部位至少部分设置了粗糙层,从而增加了固定轴13与壳体10之间的摩擦力,能够降低使用过程中固定轴13与壳体1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导致固定轴13松动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壳体10的固定牢靠性,保证阻尼器100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尾部不会出现漏油现象,安全可靠;而利用外壳11与尾堵12的形状来保证外壳11与尾堵12之间的相对静止,进一步降低了固定轴13发生松动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尾堵12与外壳11的连接可靠性,且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外壳1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11,如图4所示,尾堵12上设有第二连接孔122,固定轴13插入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二连接孔122并与第一连接孔111及第二连接孔122紧配合,使尾堵12与外壳11固定连接。
在外壳11上设置第一连接孔111,在尾堵12上设置第二连接孔122,则安装时将固定轴13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二连接孔122中,利用固定轴13与第一连接孔111及第二连接孔122之间的紧配合,即可实现尾堵12与外壳11的固定连接,装配方式简单,且连接牢靠。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孔122的轴向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接孔111,固定轴13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轴段131、第二轴段132和第三轴段133,如图7所示,第一轴段131和第三轴段133分别完全位于两个第一连接孔111内并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孔111紧配合,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轴段132完全位于第二连接孔122内并与第二连接孔122紧配合。
第二连接孔122的轴向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接孔111,固定轴13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轴段131、第二轴段132和第三轴段133,第一轴段131和第三轴段133分别插入第一连接孔111内并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孔111紧配合,实现固定轴13与外壳11的固定连接,且既增加了固定轴13与外壳11的接触面积,又有利于固定轴13与外壳11之间受力均衡,从而提高了固定轴13与外壳11的连接可靠性;第二轴段132插入第二连接孔122内并与第二连接孔122紧配合,实现固定轴13与尾堵12的固定连接,进而实现了外壳11与尾堵12的固定连接;且第一轴段131和第三轴段133完全位于两个第一连接孔111内,第二轴段132完全位于第二连接孔122内,避免了固定轴13部分结构外凸于壳体10,既使得产品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阻尼器100与其他结构的装配,也提高了阻尼器100的美观度,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固定轴13与外部结构之间发生摩擦、干涉等现象,从而显著降低了固定轴13发生松动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尾堵12与外壳11的连接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阻尼器100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三轴段133穿过一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二连接孔122插入另一第一连接孔111内,粗糙层设置在第一轴段131的外壁面上。
由于尾堵12位于外壳11内,因而装配时第三轴段133需穿过一个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二连接孔122才能插入另一个第一连接孔111内,第二轴段132需穿过一个第一连接孔111才能插入第二连接孔122中,故而第一轴段131为固定轴13的尾部,第二轴段132和第三轴段133在装配过程中与壳体10接触较多,因此仅在第一轴段131的外壁面上设置粗糙层,能够降低第二轴段132和第三轴段133的装配难度,在提高尾堵12与外壳11连接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了阻尼器100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固定轴13垂直于从动件21的滑动方向,如图4所示。
固定轴13垂直于从动件21的滑动方向,则固定轴13也垂直于阻尼组件30发生压缩变形的方向,因而阻尼组件30对尾堵12施加的作用力也垂直于固定轴13,故而尾堵12不会对固定轴13产生沿固定轴13轴线方向的分力,从而防止固定轴13因受到轴向分力而发生松动,因而也进一步提高了外壳11与尾堵12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粗糙层为滚花工艺成型的花纹层。
粗糙层为滚花工艺成型的花纹层,即:固定轴13采用滚花工艺,得到了粗糙层,既起到了增加摩擦力的效果,又提高了产品的美观度,且工艺成熟,易于推广。
进一步地,尾堵12与外壳11之间设有密封件。
在尾堵12与外壳11之间设置密封件,如密封圈,能够进一步提高壳体10的密封性能,从而进一步降低阻尼器100长时间使用后尾部漏油的风险。
优选地,固定轴13的数量为多个,如图4和图7所示。
固定轴13的数量为多个(如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多个固定轴13能够起到多重固定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外壳11与尾堵12的连接可靠性。优选地,多个固定轴13平行排布,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当然,多个固定轴13也可以非平行排布,比如相互垂直或者其他方式。
进一步地,阻尼装置包括:传动组件20和阻尼组件30,如图3和图4所示。具体地,传动组件20包括至少部分安装在工作腔116内且能相对壳体10运动的主动件22和位于工作腔116内的从动件21,从动件21与工作腔116的腔壁之间限定出阻尼腔113,且从动件21与主动件22相配合,能够在主动件22相对壳体10运动时相对壳体10滑动;阻尼组件30安装在阻尼腔113内,并能够随着从动件21的往复滑动发生弹性变形。
阻尼装置包括传动组件20和阻尼组件30,传动组件20包括主动件22和从动件21,主动件22与外部结构相配合,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相对壳体10运动,并带动从动件21相对壳体10滑动,使从动件21对阻尼组件30施加作用力,导致阻尼组件30发生压缩变形储存弹性势能,进而产生阻尼效果;反之,当外力消失时,阻尼组件30会释放弹性势能发生复位变形,进而带动从动件21及主动件22反向运动复位。
进一步地,主动件22包括位于工作腔116内且能相对壳体10转动的转动部221,从动件21包括与转动部221相配合的平动部212,如图3所示,其中,转动部221相对壳体10转动时,平动部212相对壳体10滑动以靠近或远离转动部221;其中,转动部221远离平动部212的一端位于第一位置114处,并能够在第一位置114处往复转动。
主动件22包括转动部221,转动部221位于壳体10内且能够相对壳体10转动,从动件21包括平动部212,平动部212与转动部221配合,能够将外部结构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进而作用于阻尼组件30,实现阻尼效果。如此,阻尼器100可以用于旋转运动的结构,如洗衣机门盖200的开合过程,对于洗衣机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其中,转动部221远离平动部212的一端位于第一位置114处,并能够在第一位置114处往复转动,因而该实施例中阻尼装置的一部分结构始终位于第一位置114处,并能够在第一位置114处转动,相较于通过运动的方式到达第一位置114处,有利于减小工作腔116的尺寸。
具体地,如图4至图6所示,转动部221和平动部212均为凸轮,两个凸轮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凸起,壳体10内还设有与平动部212相适配的滑槽,从动件21限位在滑槽内,并能够沿着滑槽轴向滑动;其中,转动部221与壳体10发生相对转动时,两个凸轮上的凸起相互作用,使平动部212远离或靠近转动部221。
平动部212和转动部221均为凸轮,即设有凸起的轮子,且凸起设置在平动部212和转动部221相对的一侧,这使得两个凸轮形成了牙嵌结构,这样,转动部221受到外力相对壳体10发生转动时,与平动部212之间也发生相对转动,此时两个凸轮上的凸起会相互作用,使二者之间产生轴向方向的作用力;由于壳体10内设有滑槽,平动部212能够沿着滑槽轴向滑动,而转动部221一般与外部结构(如与洗衣机的机体或门盖200)固定相连,不能产生轴向运动,故而平动部212会沿着轴向方向向靠近转动部221或远离转动部221的方向移动,这使得平动部212和转动部221之间的接触面积会发生变化,从而避免了平动部212和转动部221过度磨损导致寿命过低。
值得说明的是,转动部221和平动部212均为凸轮,只表明两个凸轮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转动,并不代表两个凸轮一定是圆柱形结构;且滑槽可以是壳体10的内壁面围设出的结构,也可以是在壳体10内额外设置的结构。比如:平动部212的外壁面是方形结构,如图5所示,与壳体10的内壁面的形状相适配,以防止其相对壳体10转动,但是平动部212上的凸起能够与转动部221上的凸起相配合而发生相对转动,以将转动部221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或者,平动部212的外壁面整体是圆形结构,但是其外壁面上设有限位筋,限位筋与壳体10上的滑槽相配合,既限制平动部212相对壳体10转动,又对平动部212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
优选地,转动部221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凸起,两个凸起上分别设有第一螺旋面2211和第二螺旋面2212,如图6所示;平动部212上也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凸起,两个凸起上分别设有第三螺旋面2121和第四螺旋面2122,如图5所示。第一螺旋面2211及第二螺旋面2212分别与第三螺旋面2121及第四螺旋面2122相配合,实现平动部212与转动部221的相对转动及相对移动。
进一步地,转动部221朝向平动部212的一侧设有第一储油孔223,如图6所示,平动部212朝向转动部221的一侧设有第二储油孔213,如图5所示,且第一储油孔223和第二储油孔213在转动部221与平动部212相互运动的过程中与润滑油流道112相连通。
在转动部221朝向平动部212的一侧设置第一储油孔223,同时在平动部212朝向转动部221的一侧设置第二储油孔213,且第一储油孔223和第二储油孔213在转动部221与平动部212相互运动的过程中与润滑油通道相连通,因而润滑油通道内的润滑油可以进入第一储油孔223和第二储油孔213,使得第一储油孔223和第二储油孔213可以贮存润滑油,从而减小平动部212与转动部221之间的摩擦磨损,既有利于延长阻尼器100的使用寿命,又有利于提高转动部221与平动部212之间相对运动的顺畅度,减少发生卡滞甚至卡死的概率,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主动件22还包括连接轴222,如图3和图6所示,壳体10上设有与连接轴222相适配的轴孔,连接轴222的一端与转动部221相连,另一端穿过轴孔伸出壳体10,如图1至图3所示。
主动件22还包括与转动部221相连的连接轴222,连接轴222穿过壳体10上的轴孔伸出壳体10,便于与外部结构(如洗衣机的门盖200或者其他结构)相连,从而降低产品的装配难度。
进一步地,阻尼组件30包括螺旋弹簧31和套装在螺旋弹簧31外侧的蝶形弹簧32,螺旋弹簧31的两端分别与从动件21及壳体10的内壁面接触配合,如图4和图11所示;其中,螺旋弹簧31远离传动组件20的一端限位在第二位置115处。
阻尼组件30利用蝶形弹簧32+螺旋弹簧31的组合来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双弹簧结构,由于蝶形弹簧32具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及样式,很容易得到不同刚度的阻尼组件30,因而通过调节蝶形弹簧32的数量和/或样式,即可调节阻尼器100的阻尼性能,调节方式简单高效,且不会增加工序和成本,适于推广;且螺旋弹簧31远离传动组件20的一端限位在第二位置115处,因而该实施例中阻尼装置的一部分结构始终位于第二位置115处,并在第二位置115处保持静止,相较于通过运动的方式到达第二位置115处,有利于减小工作腔116的尺寸。
具体地,蝶形弹簧32套装在螺旋弹簧31外侧,则螺旋弹簧31的外径等于蝶形弹簧32的内径,螺旋弹簧31对蝶形弹簧32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保证蝶形弹簧32的中心轴线与螺旋弹簧31的中心轴线共线,实现稳定配合。使用时,从动件21能够与主动件22相配合,在主动件22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相对壳体10滑动,对阻尼组件30施加作用力,使阻尼组件30发生压缩变形储存弹性势能,进而产生阻尼效果;反之,当外力消失时,阻尼组件30会释放弹性势能发生复位变形,进而带动从动件21及主动件22反向运动复位。
进一步地,蝶形弹簧32的数量为多个,如图3和图4所示。
采用多个蝶形弹簧32,能够显著提高阻尼组件30的刚度,进而提高阻尼器100的阻尼性能;同时,通过合理布置多个蝶形弹簧32的排布方式,能够形成多种不同刚度的阻尼组件30,便于满足不同产品的不同需求,有利于优化不同产品的性能,从而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地,多个蝶形弹簧32在自然状态下的轴向总长度小于螺旋弹簧31在自然状态下的轴向长度,如图3和图11所示。
多个蝶形弹簧32在自然状态下的轴向总长度小于螺旋弹簧31在自然状态下的轴向长度,则阻尼器100工作的初始阶段只有螺旋弹簧31受压,此时阻尼组件30的刚度等于螺旋弹簧31的刚度,能够承受的作用力或力矩相对小一些,阻尼器100的阻尼效果也相对弱一些;当螺旋弹簧31压缩到与多个蝶形弹簧32的轴向总长度相同时,多个蝶形弹簧32才开始受压,此时阻尼组件30的刚度等于螺旋弹簧31的刚度与多个蝶形弹簧32的刚度之和,因而能够承受的作用力或力矩显著增加,阻尼器100的阻尼效果也显著提高。
这样,阻尼器100工作时初始阶段和后期阶段能够承受的作用力或力矩不同,便于满足不同产品的不同需求,以进一步优化产品性能。比如:对于阻尼器100用于洗衣机合盖过程时,初始阶段只有螺旋弹簧31受压,阻尼器100的阻尼效果相对弱一些,合盖速度相对快一些;后期阶段螺旋弹簧31和蝶形弹簧32同时受压,阻尼器100的阻尼效果相对强一些,合盖速度相对慢一些,这样在有效防止门盖200快速撞击机体或者夹伤用户手指的基础上,还有利于缩短合盖时间,因而有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其中,多个蝶形弹簧32叠合排布,且其内锥面朝向从动件21,如图3、图8和图11所示。
多个蝶形弹簧32叠合排布,即多个蝶形弹簧32的朝向相同,采用的是并联组合方式,且其内锥面朝向从动件21,即:正向并联排布(即AAAA……),这种排布方式简单,且能够承受较大的作用力或力矩。
进一步地,从动件21设有第一限位轴211,如图5所示,壳体10的内壁面设有第二限位轴121,如图3所示,螺旋弹簧31的两端分别套装在第一限位轴211和第二限位轴121上,且第一限位轴211与第二限位轴121之间留有压缩空间。
在从动件21上设置第一限位轴211,在壳体10的内壁面上设置第二限位轴121,将螺旋弹簧31的两端分别套装在第一限位轴211和第二限位轴121上,能够对螺旋弹簧31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有效防止螺旋弹簧31发生倾斜、移位等情况,从而提高了螺旋弹簧31的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由于蝶形弹簧32套装在螺旋弹簧31上,受到螺旋弹簧31的影响很大,因而也提高了蝶形弹簧32的使用可靠性;而在第一限位轴211与第二限位轴121之间预留压缩空间,则保证了螺旋弹簧31及蝶形弹簧32能够在阻尼腔113内发生压缩变形。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多个蝶形弹簧32叠合排布,且其内锥面背离从动件21,如图9所示。
多个蝶形弹簧32叠合排布,即多个蝶形弹簧32的朝向相同,采用的是并联组合方式,且其内锥面背离从动件21,即:反向并联排布(即BBBB……),这种排布方式简单,且能够承受较大的作用力或力矩。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多个蝶形弹簧32依次对合排布,如图10所示。
多个蝶形弹簧32依次对合排布,即相邻的蝶形弹簧32的朝向相反,采用的是串联组合方式(即ABABAB……)。
当然,多个蝶形弹簧32的排布方式不局限于上述三种情况,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比如:AABBAA……、AAABBBAAA……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这些实施例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均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洗衣机的门盖组件,包括:工作台300、门盖200和至少一个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助力阻尼器100。
其中,工作台300限定有衣物放置口310;门盖200盖设在工作台300上,并与工作台300转动连接,以打开或关闭衣物放置口310;助力阻尼器100安装在工作台300与门盖200的连接部位处,且助力阻尼器100的阻尼装置与门盖200相配合,能够增加门盖200在关闭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门盖组件,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阻尼器100,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阻尼装置与门盖200相配合,能够增加门盖200关闭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因而降低门盖200的关闭速度,既能够防止门盖200快速撞击机体产生噪音,又能够防止门盖200夹伤用户手指;而开盖时,阻尼装置释放弹性势能发生复位变形,能够提供一定的开盖作用力,因而能够减小用户施加的开盖作用力,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洗衣机,包括:机身和如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门盖组件。
其中,机身限定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安装在机身的顶部,并封盖容纳腔的开口端,且其衣物放置口310与容纳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因包括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门盖组件,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洗衣机为波轮洗衣机。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门盖组件及其阻尼器的具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市场上一种阻尼器内部润滑油不能循环流通的情况,提出一种改进的助力阻尼器方案。
具体地,该助力阻尼器结构包括外壳、主动轴(即主动件)、从动轴(即从动件)、弹簧(即螺旋弹簧)、碟簧(即蝶形弹簧)、尾销(即固定轴)和尾堵。在外壳内部有阻尼器的工作腔,主动轴上的销轴(即连接轴)一端穿出阻尼器工作腔的前端,另一端与主动轴的一端固定,主动轴的另一端与从动轴的一端接触;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均有互相配合的螺旋面结构,从动轴的另一端与弹簧的一端接触;而弹簧则穿过若干个线性放置的碟簧,另一端与尾堵接触;尾堵外壁形状与工作腔的内壁形状相匹配,且尾堵不能在阻尼器的工作腔内转动;尾销将外壳和尾堵紧固起来;主动轴、从动轴、弹簧和碟簧都在阻尼器的工作腔内。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主动轴包括第一螺旋面、第二螺旋面,在主动轴远离销轴的一端中心开设有圆孔(即第一储油孔),第一螺旋面和第二螺旋面分别位于圆孔的周边;从动轴包括第三螺旋面、第四螺旋面,在和主动轴配合的一端的中心开设有圆孔(即第二储油孔),第三螺旋面和第四螺旋面分别位于圆孔周边,且与第一螺旋面和第二螺旋面互相配合。主动轴和从动轴中心的圆孔主要是为了贮存润滑油。
本实施例中的助力阻尼器,由于主动轴和从动轴上面设有互相配合的螺旋面,当有一个合扭矩作用于销轴上时,主动轴开始转动,通过主动轴的螺旋面将扭矩传递到从动轴上,带动从动轴相对转动并沿着工作腔长度方向移动。由于从动轴一端连接着弹簧,弹簧受力压缩。当压缩量增大到从动轴与碟簧接触时,碟簧开始压缩。当碟簧、弹簧和从动轴三者之间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时,主动轴停止转动,整个助力阻尼器受力平衡。
本实施例内部采用一根弹簧和若干碟簧的结构,碟簧的内径和弹簧大径相同。碟簧叠放使用,总长度比弹簧自然状态下的长度要短。当需要调整阻尼器的扭矩时,通过调整碟簧的数量就能够达到调整阻尼器扭矩的目的,方便高效。同时,碟簧的放置可以采用同向放置(如图8所示)、反向放置(如图9所示)或者正反向放置(如图10所示)的方式,本专利以同向放置为例。
如图11所示,记本实用新型专利中弹簧的刚度是k1,自然状态下碟簧顶端到弹簧顶端的距离是M,整个碟簧的刚度是k2,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N。在阻尼器工作的前段时间,只有弹簧开始压缩,刚度是k1,这时阻尼器承受的扭矩不是很大,当阻尼器受到的扭矩增大,弹簧压缩量随之增大;当弹簧压缩量增大到M时,阻尼器进入后段工作状态,碟簧开始压缩,这时整个碟簧和弹簧的合刚度就是k1+k2,能够承受的扭矩也就增大,而整个弹簧和扭簧的最大压缩量就是N。本实用新型专利通过调节弹簧的刚度和碟簧的刚度就可以调节阻尼器工作时的前段和后段所能够承受的扭矩。
如此,本专利提供的采用弹簧和碟簧的方案,能够方便高效地调节阻尼器的扭矩,且与市场上的助力阻尼器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通过调节弹簧或者碟簧的刚度即可方便调节阻尼器各个工作阶段的扭矩。
进一步地,在外壳的工作腔内,上面和下面分别有一个凹槽,如图12所示,主要是为了便于润滑油的流动。这主要是因为工作腔内有主动轴、从动轴、弹簧和若干压簧,为了保证各个零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需要使用润滑油,为了便于润滑油在工作腔内的流动性,在工作腔的上下面中间各开了一个凹槽。同时,尾堵的轮廓形状和工作腔的横截面形状完全配合,能够保证工作腔内润滑油的密闭性。
与市场上的助力阻尼器相比,本申请通过开设润滑油流道,保证工作腔内润滑油的流动性,使得长期使用后工作腔内零部件不会因为缺少润滑油而无法工作,保证助力阻尼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本专利可以用于门开合领域,保证门组件能够自动的关闭,例如应用于洗衣机领域,在门盖组件和工作台组件的连接处使用。
当洗衣机的门盖组件刚开始下落时,阻尼器的前段过程使用于此,因为此时门盖组件对于阻尼器的力臂较短,所以扭矩不大。当门盖组件将要关闭时,门盖组件对阻尼器的力臂增加,扭矩随之增大,所以此时阻尼器后段整体刚度增大,给予门盖组件一个相反的扭矩,保证门盖组件缓慢下落,防止门盖组件急速下落从而夹伤使用者,安全系数高。此外,在门盖组件打开过程中,阻尼器又起到助力作用,减少使用者向上抬起门盖组件所需的力。由此,本专利可以替换相同功效的扭簧,以达到相同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助力阻尼器,通过在壳体内部工作腔的腔壁上增设润滑油流道,且将润滑油流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工作腔内部零件的工作区域两端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使得润滑油能够在工作区域内流动,从而提高了润滑油的流通性,保证了工作腔的内部零件在长期使用后依然能够得到润滑油的良好润滑,进而保证了助力阻尼器的长期使用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助力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限定有工作腔(116)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腔(116)的腔壁上用于供润滑油流动的润滑油流道(112);
阻尼装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工作腔(116)内,并能够相对所述壳体(10)往复运动,且所述阻尼装置位于所述工作腔(116)内的部分能够在所述工作腔(116)内的第一位置(114)与第二位置(115)之间的工作区域内运动;
其中,所述润滑油流道(11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位置(114)与所述第二位置(115),使所述润滑油能够在所述工作区域内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油流道(1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润滑油流道(112)在所述工作腔(116)的腔壁上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油流道(1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润滑油流道(112)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助力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油流道(112)沿直线方向延伸;和/或
所述工作腔(116)的两端所在的位置分别为所述第一位置(114)及所述第二位置(115),所述润滑油流道(11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工作腔(116)的两端;和/或
所述润滑油流道(112)为设置在所述工作腔(116)的腔壁上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助力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0)包括一端敞口的外壳(11)和尾堵(12),所述外壳(11)的敞口端的内壁面的形状与所述尾堵(12)的外壁面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尾堵(12)插入所述外壳(11)内并封堵所述外壳(11)的敞口端且与所述外壳(11)可拆卸连接,所述尾堵(12)的横截面为非圆形,以限制所述尾堵(12)相对所述外壳(11)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助力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油流道(11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壳(11)的敞口端,使所述外壳(11)的敞口端的内壁面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助力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包括:
传动组件(20),包括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工作腔(116)内且能相对所述壳体(10)运动的主动件(22)和位于所述工作腔(116)内的从动件(21),所述从动件(21)与所述工作腔(116)的腔壁之间限定出阻尼腔(113),且所述从动件(21)与所述主动件(22)相配合,能够在所述主动件(22)相对所述壳体(10)运动时相对所述壳体(10)滑动;
阻尼组件(30),安装在所述阻尼腔(113)内,并能够随着所述从动件(21)的往复滑动发生弹性变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力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件(22)包括位于所述工作腔(116)内且能相对所述壳体(10)转动的转动部(221),所述从动件(21)包括与所述转动部(221)相配合的平动部(212),其中,所述转动部(221)相对所述壳体(10)转动时,所述平动部(212)相对所述壳体(10)滑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转动部(221);
其中,所述转动部(221)远离所述平动部(212)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114)处,并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114)处往复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助力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部(221)和所述平动部(212)均为凸轮,两个所述凸轮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凸起,所述壳体(10)内还设有与所述平动部(212)相适配的滑槽,所述从动件(21)限位在所述滑槽内,并能够沿着所述滑槽轴向滑动;其中,所述转动部(221)与所述壳体(10)发生相对转动时,两个所述凸轮上的所述凸起相互作用,使所述平动部(212)远离或靠近所述转动部(2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助力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部(221)朝向所述平动部(212)的一侧设有第一储油孔(223),所述平动部(212)朝向所述转动部(221)的一侧设有第二储油孔(213),且所述第一储油孔(223)和所述第二储油孔(213)在所述转动部(221)与所述平动部(212)相互运动的过程中与所述润滑油流道(112)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力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组件(30)包括螺旋弹簧(31)和套装在所述螺旋弹簧(31)外侧的蝶形弹簧(32),所述螺旋弹簧(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从动件(21)及所述壳体(10)的内壁面接触配合;
其中,所述螺旋弹簧(31)远离所述传动组件(20)的一端限位在所述第二位置(115)处。
12.一种用于洗衣机的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300),所述工作台(300)限定有衣物放置口(310);
门盖(200),盖设在所述工作台(300)上,并与所述工作台(300)转动连接,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衣物放置口(310);和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助力阻尼器(100),安装在所述工作台(300)与所述门盖(200)的连接部位处,且所述助力阻尼器(100)的阻尼装置与所述门盖(200)相配合,能够增加所述门盖(200)在关闭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13.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所述机身限定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和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门盖组件,安装在所述机身的顶部,并封盖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且其衣物放置口(310)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
CN201920146114.5U 2019-01-28 2019-01-28 助力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Active CN209798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6114.5U CN209798367U (zh) 2019-01-28 2019-01-28 助力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6114.5U CN209798367U (zh) 2019-01-28 2019-01-28 助力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98367U true CN209798367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21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46114.5U Active CN209798367U (zh) 2019-01-28 2019-01-28 助力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983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3915A (zh) * 2022-04-19 2022-09-16 北京象牙塔网格安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人员安全卡门禁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3915A (zh) * 2022-04-19 2022-09-16 北京象牙塔网格安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人员安全卡门禁系统
CN115063915B (zh) * 2022-04-19 2024-03-08 北京象牙塔网格安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人员安全卡门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04940B1 (ko) 기어조립체
CN209798367U (zh) 助力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CN111485781B (zh) 悬停装置、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CN209798368U (zh) 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CN209798366U (zh) 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CN202431864U (zh) 无级变速器
CN210318297U (zh) 一种新型阻尼器
CN209798365U (zh) 旋转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CN210685680U (zh) 一种铰链机构及装置
CN218626374U (zh) 一种自带润滑结构的直流电机驱动
CN218232856U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CN209669548U (zh) 阻尼器、门盖组件及洗衣机
CN112458706A (zh) 上盖阻尼器及洗衣机
CN215900309U (zh) 一种带有旋转结构的筋膜枪
CN115058865A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控制方法
CN210058757U (zh) 一种橡胶密封件的简易润滑装置
CN112482922A (zh) 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电动撑杆
CN108755017B (zh) 一种三动力变频离合器
CN112807208A (zh) 具有分体式横向弹性支架的传动机构、筋膜枪及工作方法
CN215336594U (zh) 导风装置及吸油烟机
CN215350536U (zh) 具有分体式径向弹性支架的传动机构及筋膜枪
CN215385790U (zh) 具有分体式径向弹性支架的传动机构及筋膜枪
CN211315016U (zh) 一种滚珠丝杆组件
CN215022024U (zh) 一种筋膜枪
CN211924395U (zh) 一种柱塞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